You are on page 1of 6

文化研究與批判理論

(Cultural Studies and Critical Theory)


Spring, 2016

Instructor: 簡妙如 (mjjian@gmail.com,研究室 301,分機:32563)


Time/Place: 週三(10:10~13:00) ,社科院 225

Course Objective:
本課程將以文化研究及批判理論的理論引介為目標。透過文獻的閱讀與討論,輔以本地
及國外的相關議題,認識此一理論脈絡的基本關懷與論點,並學習以此途徑研究及分
析台灣的媒體及傳播文化的現況,以發展可能的在地問題意識。

Requirements:
1.課堂參與:每週需閱讀指定文獻章節,並於課堂與同學及老師討論。
2.兩次課堂導讀+心得回應:課堂分為期中及期末兩階段,每階段同學需選擇當期範圍
內的主題文章一篇進行導讀,並選擇至少兩篇,撰寫讀書心得。導讀需準備 1-2 頁的
摘要,發給全班同學。心得則需涵括理論論點的討論,以及自己對於相關研究領域
或文化現象的觀察、疑問或心得。每次心得短論約 2000~3000 字。導讀文化與心得回
應文可相配合。
3.期末報告—「文化研究小論文」(5000~8000 字) OR
影像行動研究-「5 個文化研究議題觀察」*
*影像行動研究-5 個文化研究議題觀察:
針對課堂曾討論的主題,選擇相關的新聞、社會現象、日常觀察,以影像呈現。需附
五張照片+每張 500 字說明。5 張照片可以是分開的議題,也可是連續的系列影像。
Grading:
課堂參與 20
回應心得 40
期末報告 40
總計 100

Course Calendar:
*為當週必讀
Week Date Topic
一 2/24 Intro & Overview
影片討論:【潛規則】、【勸世寶貝-喵電感應】
【解構富士康】 or【愛瘋時代】

1
*邱林川(2011)。〈視覺行動研究:《解構富士康》〉。《傳播與社會學刊》,第
15 期,頁 241-252。

I、Mapping the Field


二 3/2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陳光興 (2001) 。〈譯序︰文化研究在英國的歷史變動軌跡〉,於《文化、社會
與媒體》,頁V-XXII。台北:遠流。
*Hall,Stuart([1982]2001)。〈「意識形態」的再發現:媒體研究中被壓抑者的重
返〉,黃麗玲譯,《文化、社會與媒體》,頁 73-122。台北:遠流。
Hall,S.(2010). Life and times: Of the first New Left, New Left Review, 61:177-196.

三 3/9 什麼是文化研究?
**Hall,Stuart(1992). 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theoretical legacies. In L. Grossberg, C.
Nelson and P.Treichler(eds.), Cultural Studies, pp.277-286. London & NY:
Routledge.
*吉見俊哉(2009)。 〈文化研究典範的介入〉(ch6),於蘇碩斌譯《媒介文化論》。
台北:群學。
Hall,Stuart([1992]2007). 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theoretical legacies. In S.
During(ed.),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 3rd edition, pp.33-44. London &
NY: Routledge.

四 3/16 文化&感覺結構
**Williams, Raymond(1977).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Structures of Feeling’. In
Marxism and Literature, pp.75-82; pp.128-13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 Raymond(1977). ‘Introduction’, ‘Culture’. In Marxism and Literature,
pp.1-7; pp.11-2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 Raymond(1977). ‘Hegemony’(p.108-114) ‘Dominant, Residual, and
Emergent’(pp.121-127). In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I、Identity/Subject/Frankfurt School
五 3/23 Identity
**Hall, Stuart (1996). Introduction: Who needs ‘Identity’ ? In S. Hall & P.du Gay
(eds.),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 pp.1-17.
*劉昌德(2015)。〈國族主義的娛樂化與經濟邏輯:台灣媒體運動報導中「仇

2
韓」與「仇中」言論的演變〉。《新聞學研究》,122:79-120。
Hebdige, Dick(1979).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London: Metheun, (蔡宜剛
譯,《次文化:風格的意義》。台北:巨流。)
Anderson,Benedict([1991]2007).Imagined communities: Nationalism’s cultural
roots. In S. During(ed.),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 3rd edition, pp.253-
263. London & NY: Routledge.

六 3/30 性/別政治 sexual politics、現代性


**Foucault, Michel (1978). ‘We “Other Victorians”. In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
1:An Introduction, pp.1-13. Trans. By R. Hurley. NY: Random House.
*甯應斌、何春蕤(2012)。〈現代性的黑暗面〉(ch5)、 〈結語〉,於甯應斌、何春
蕤合著,《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感理、現代性的黑暗面》,頁 113-
143、頁 315-350。台北:台社。
Babuscio, J.(1977). Camp and the Gay Sensibility, in Camp Grounds: Style and
Homosexuality, pp.19-38.

七 4/6 Spring Break


八 4/13 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1
*Adorno, Theodor([1975]1997)。〈文化工業:作為群眾〉,林宏濤譯,《啟蒙的
辯證》,頁 156-210。台北:商周。
*Miller, T. (2003)。〈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全球好萊塢》,馮建三譯,
頁 71-135。台北:巨流。
張旭東、王斑譯(1998),〈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於《啟迪:本雅明文選》,
頁 215-248。台北/香港:牛津
Benjamin, Walter([1936]1968).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In E. Jessica & S. Hall (eds.), Visual Culture: The Reader,
pp.72-79. London: Sage.
Negri,Antonio & Hardt, Michael([2000]2002)。第三部〈生產的進程〉,ch11〈規訓
式的可治理性〉 、ch13〈後現代,或生產的資訊化〉 、ch15〈資本主義式的
主權,或控制式全球社會的行政管理〉,於韋本、李尚遠譯《帝國》,頁
329-349,頁 373-395,頁 419-441。台北:商周。

九 4/20 Stuart Hall: Life and Time[期中考週]


【影片】The Stuart Hall Project (2014)[英文字幕版]
羅世宏(2014)。 〈新左派公共知識份子與批判思想遺產-紀念史都華.霍爾〉
《傳播研究與實踐》,4(2):243-251。
唐士哲(2014)。〈典範與起源之外-霍爾的反新自由主義思想〉,《傳播研究

3
與實踐》,4(2):253-260
Morley, D. & Schwarz, B. (2014, February 10). Stuart Hall obituary.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14/feb/10/stuart-hall
Grossberg, L. (2014, February 15).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a Light: Stuart Hall
(1932-2014). Truthout.
第一次回應心得 due

III、後殖民 Post-Colonialism
十 4/27 黑皮膚,白面具/新美‧反美
[期末報告-初步構想討論](每人準備 5 分鐘)
**Fanon, Frantz([1971]2005)。〈黑人的實際經驗〉(ch5),於陳瑞樺譯,《黑皮膚,
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頁:181-224。台北:心靈工坊
*吉見俊哉([2007]2013)。〈美軍基地與湘南男孩〉or〈「美國」就是我家〉,於
邱振瑞譯,《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政治無意識》。台北:群學。

十一 5/4 去殖民
**陳光興(2006)。〈去殖民〉(ch2)。於《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頁 97-
176。台北:台社。
陳映真([1978]2001)。《上班族的一日》。台北:洪範。
陳光興 (2000) 。〈文化研究在台灣到底意味著什麼?〉,《文化研究在台灣》,
陳光興編,頁 7-25,台北:巨流。

十二 5/11 亞洲作為方法
**陳光興(2006)。 〈亞洲作為方法〉(ch5)。於《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頁
335-418。台北:台社。
趙月枝(2010)。〈「向東看,往南走」:開拓後危機時代傳播研究新視野〉,
《中華傳播學刊》,18:3-30。

IV、 Globalization & Cultural Industry


十三 5/18 Globalization &解放?
**邱林川(2013)。〈流動者〉,於《訊息時代的世界工廠:新工人階級的網絡
社會》,頁 123-169。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Nandy, Ashis(2013)。
〈可口可樂〉,〈巫師、蠻夷之地與荒野:論異見之可聞
與文明之未來〉,於《民族主義、真誠與欺騙:阿希斯‧南迪讀本》,
頁 19-27;85-11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邱林川(2010)。〈南方的想像:階級、網路與傳播〉,《中華傳播學刊》,
18:51-69。

4
胡 泳(2010)。〈反威權還是反資本?當代中國社會與傳媒的行動選擇〉,
《中華傳播學刊》,18:31-49。

十四 5/25 新自由主義
** Harvey, David(2014)。(第二部:移動的矛盾)〈不平均的地理發展與空間〉
〈社會再製論〉,於《資本社會的 17 個矛盾》,李隆生、張逸安、許瑞宋
譯,頁 155-172;191-207。台北:聯經
*黃麗玲(2012)。〈從公共化到產權化:都更城市淪亡記〉,《文化研究》,
15:206-219。
Harvey, David(2016 年 01 月 01 日)。〈左派再不思考自己的理論與戰術就晚
了!〉,取自《破土》。
Harvey, David([2005]2008)。
〈新自由主義與階級力量的復辟〉,於王志弘譯《新
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論》,頁 5-64。台北:群學。
康旻杰(2012)。 〈「掠奪」資本城市中的都市保存〉,《文化研究》,15:230-241。

十五 6/1 文化產業/文化工業-2[暫]
*Hesmondhalgh, D. (2002/2004)。
〈緒論〉
、〈評估文化產業〉(ch2),於廖珮君譯,
《文化產業》。台北:韋伯文化。頁 1-25;頁 29-51;頁 187-213。
李明璁(2015)。〈韓國流行音樂的視覺性、身體化與性別展演:以「少女時
代」的 MV 產製和消費挪用為例〉。《新聞學研究》,122:37-78。
簡妙如(2015)。〈甘願勞動:歌唱選秀節目的遊戲、順從與業餘者明星夢〉,
《傳播研究與實踐》,5(1):1-31。
Hesmondhalgh, David & Meier, Leslie M. (2015) Popular music, independence and
the concept of the alternative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James Bennett
and Nikki Strange (eds),Media Independence, Abing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Bourdieu, P.(1993).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or : The economic world
reversed.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pp.29-73. NY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十六 6/8 Concluding Remarks:全球化中的諸眾


【總結討論】-自由選讀
*高俊宏(2015)。《諸眾:東亞藝術佔領行動》。台北:遠足文化。
陳冠中(2009)。《盛世》。台北:麥田。
Zizek, Slavoj (2012) 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 London: Verso.

5
十七 6/15 期末課堂報告+2016CCS
第二次回應心得 due
十八 6/22 期末報告繳交 due[期末考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