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
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
元 653 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1]

作品名称: 滕王阁序 1.作品原文


作品别名: 滕王阁诗序 2.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创作年代: 唐朝 -作品译文
文学体裁: 骈文 3.创作背景
作者: 王勃 4.作品赏析 :-内容赏析
字数: 773 字 -结构分析
-名家评论
5.作品影响
6.作者简介
滕王阁序 –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
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
之榻(t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zhěn)夷夏之交,宾主尽
东南之美。都督阎(yán)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
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
蛟(jiāo)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jiàn)。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
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lǘ
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通:轴 zhú)。云
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
(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
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
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
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
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
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
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
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
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慕
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
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qū)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
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2]

注释译文: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
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存滕王
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称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
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南部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
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物的精华就是天上的珍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
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
(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
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俊采:指人才。

懿范:美好的风范。

宰:县令。

遄:迅速。

朱华:荷花。

睇眄:看。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
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
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
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
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
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
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
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
反。”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
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
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一介:一个。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
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
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
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
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
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
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
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
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

胜:名胜。不:不能。常:长存。难:难以。再:再次遇到。

兰亭:在浙江绍兴市。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
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一首诗。

赋:铺陈。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
《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
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
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3] [4]

佩玉鸣鸾: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作品译文:

这里以往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
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
着楚地,连接着瓯越。物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之间。
因为大地有灵气,所以英杰辈出,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大洲像雾一般涌
起,博学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地方,主人与宾客,
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
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特地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
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所作文章的气
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像紫电剑、青霜剑这样锋
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
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季秋时节。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
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滕王
阁前的沙洲,发现了滕王所修的滕王阁。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
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
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
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水
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
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
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
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
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
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
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
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绍兴,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
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
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
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
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
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
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
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
着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
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
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
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
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
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
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
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
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
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
[3] [4]
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
停止了。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
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
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
自向远方奔流。[5]
创作背景
公元 675 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
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
“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
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及
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6]

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
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
(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之语,也可佐证。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
(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
路过南昌时所作。[6]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用骈体写成的诗序,但它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气势浩荡,堪称典范
之作。

内容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
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
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
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
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
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
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
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
“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
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
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7]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
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渲染的方法。譬如在
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
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
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
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
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
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遄飞”与
“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
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
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7]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嗟乎”、“呜乎”、“所赖”、“云尔”
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
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
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
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
“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
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
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7]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
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
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
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
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
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
笔”、“慕宗悫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
心。[7] [8]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
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
“层峦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
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
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
“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
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7]

结构分析

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
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
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
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
然。展开来看,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
滕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
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
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
在良辰美景、贤主嘉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
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慨油然而生。值得
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写景时,巧妙地把叙事穿播在其中,如“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9]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它既是对前文的承接和归结,又自
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而近,顺畅自然。

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闼,俯雕甍”,作者在它出现之后,即一反前面对高
阁的仰视,转而由近到远,自上而下地俯视周围的万千气象。收得拢,撤得开。

第三段的关键句分散在两处。作者先用“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把叙事、
写景转向抒情,议论。其中“觉宇宙之无穷”是观看天上地下美景后发出的赞叹,
是承接上文;而“识盈虚之有数”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是开启
下文。但是,当此段又一关键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转入表
达自己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从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真切动人。
[9]
名家评论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
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
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
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勃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尤好著书,撰
《周易发挥》五卷及《次论》等书数部,勃亡后,并多遗失。有文集三十卷。勃聪
警绝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尝作《大唐千岁历》。(《旧唐书·文苑传》)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其失。勃属文,初
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
勃为腹稿。尤喜著书。(《新唐书·文艺传》)[10]

作品影响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11]

《滕王阁序》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
之可以忘忧”[12] 也。

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
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13]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649~676 年)[15]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
授朝散郎。乾封初(666 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
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 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
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 年),王勃南下探亲,
渡海溺水,惊悸而死。[16-17]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监狱,是成就传奇的大学

唐高宗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篇热文。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时,拍案喝彩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并马上唤来太监询问,太监
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失望得一屁股坐回龙椅,自言自语地
叹息着:“可惜,可惜,可惜了!”

参考资料
 1. 季江勇.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时的年龄及其它.语文教学与研究,20
09,(14).
 2. 滕王阁序 .习古堂国学网[引用日期 2013-12-11]
 3. 钟书 .新教材全解 语文.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 年
 4. 杨淑璐.伴你成长 语文 同步辅导与能力训练:原子能出版社,2010

 5.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年 12
月版:第 9-10 页.
 6. 聂文郁.王勃《滕王阁序》的写作年代.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
(02).
 7. 蒋彰明.王勃及其《滕王阁序》.西北师大学报,1994,(06).
 8. 阮巧玲.《滕王阁序》用典的人文阐释.南昌高专学报,2005,(06).
 9. 柯昌文.《腾王阁序》艺术探析.南昌高专学报,1995,(04).
 10. 滕王阁序 .人教网[引用日期 2014-05-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