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2013 年 6 月 枣庄学院学报 Jun. 2013

第 30 卷 第 3 期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Vol. 30 NO. 3

余光中: 北回归线上的乡愁
佃鑫
( 西南大学 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北碚 400715)

[摘 要]余光中的乡愁诗广为流传,他的乡愁因别离而生,他的诗中始终饱含着对后土的无限深情。真挚的亲情以及

爱情与乡思难解难分,浑然一体,使人读来别有滋味 。他突破了现实地理时空,将乡愁置于更为阔大的文化历史背
景之下,使乡愁的意蕴得以扩展。诗歌意象的选用除了具有中国特色外,更打上了个体鲜明的烙印。这些因素使余光
中的诗歌不仅成为当时乡愁诗的杰出代表,而且在中国乡愁诗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余光中; 乡愁; 情感;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7077( 2013) 03 - 0009 - 04
余光中为人所知,多半是因为他的乡愁诗。他的乡 题。历代以来,诗人留下了众多怀乡诗篇。只要离开故乡,
愁诗情感细腻真挚,在大陆及海外广为流传。中国历来有 乡愁便会不可遏止的生发、成长。在内心发酵已久的感情,
乡愁诗的传统,古代乡愁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大。新 诉诸文字。因此,乡愁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中最纯粹和真
诗诞生以来,这种诗歌传统得以继承。尤其在 20 世纪下 挚的一面。
半叶的台湾,大批诗人曾写作乡愁诗。余光中要算是其中
的翘楚。他早年在大陆生活学习 22 年,后去台湾,去美 余光中,1928 年重九日生于南京。早

国。乡愁因距离而产生,因隔绝而动情。所以,他的乡愁 年逃难颠簸各地。1949 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抵台。


诗让人读来别有滋味,如一坛老酒,久而弥香。 期间,他三次赴美,并于
1974 年 到 1985 年 , 在 香 港 居 留 达 十 年 之 久 。 直 到
1992 年才重回大陆,其时,他阔别大陆已有整整 43 年。
“中国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生命漂泊之感与向往安
顿之感,无疑构成了乡愁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一、乡愁的缘起
[2]( P84)
一直以来,农业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精神源头” 。对余光中及其同时期入
因此人与土地的关系,异常密切。“以农为生的人,世代 台的人来说,这种漂泊感因台湾和大陆的长期隔绝而产
定居是常态, 生。他们曾久居大陆,如今偏居一隅,怀乡于是成为那
[1]( P3) , ,
迁移是变态。” 所以 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是相对固定的。 一特殊群体的集体记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长期的生活会使人对某地怀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一种普 /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 天苍苍,野茫茫 / 山之上,
适性现象。对中国人来说,这种感情似乎异常强烈。文化 国有殇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
的影响及世代居留所形成的深厚的感情积淀,使背井离 [3]( P614)

乡的中国人,在回望故乡的时候,总是别有深情。所谓 我故乡 /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月是故乡明”,便是诗人在这种回望中自己内心无限深情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 乱如风中的
的折射。自《诗经 ·豳风 ·东山》始,乡愁便成为中国诗歌 散发 /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 一座远山 迎 面
中的一个重要母 飞 来/把 我 撞 成/严 重 的 内 伤
[4]( P100) , ,
……” 在诸如此的抒写中 足见这一
群体怀乡情结的浓重。
- 05 - 11
①[收稿日期]2013
[作者简介]孙佃鑫( 1987 - ) ,男,山东泰安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
诗学研究。
·9·
枣庄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3 期
[5]( P250)
“我是 1949 年夏天告别大陆的。在甲板上当风回顾
嫘祖的殷红” 。这种共同的情感和心理基础使乡愁的情感
鼓浪屿,那彷徨少年绝未想
[5]( 自序: 2)
基础更为牢固。余光中从对母亲的感情出发,进而延伸到
到。这一别就是半个世纪。” 乡愁在这种情境中愈酿愈浓。 对大陆及整个民族文化的缅怀。在此过程中,加入了自己
由大陆入台的余光中,自然难以摆脱。尤其是在本该团 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因此,他的
圆的中秋夜,“娘,/台湾的月 饼 哪 比 你 做 的
诗歌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如他的《白玉苦瓜》: “茫茫九
? [5]( P8)
香 / 台湾的月色比家里的凄凉。” 从 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 一任摊开
此在诗篇中,余光中开始了漫长的怀乡历 那无穷无尽 /
程。 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 / 你便向那片肥
二、乡愁的情感内涵 沃匍匐 /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 苦心的悲慈
苦苦哺出 /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 钟整个
《乡愁》是余光中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余光中将乡愁寄托
在这首形制精巧的诗篇中,余光中抒写了 在一只白玉苦瓜上,“带来了深入骨髓的深
[10]( P370)
独特生命体验。“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 他开拓了乡
刻而丰富的生命内涵。”
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 乡 愁诗空间,使其达到新的高度。除了在此
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 类( 如《白玉苦瓜》、《唐 》等) 具有鲜明文
[6]( P36)
这首诗写于 1972 年,彼时余光中 化象征的事物上寄托自己无限的乡愁之
头。”
与范我存结婚已有 17 年。母亲和妻子是 外,余光中还借对古代诗人的追思与摹写,
余光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他的乡 将内心的乡愁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空
愁起点亦是此基础上的无限延伸。“‘大 间。“亦何须招魂招亡魂归去 / 你流浪的诗
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 祖诗裔 / 涉沅济湘,渡更远的海峡 / 有水的
[7]( P86) [9]( P442)
把大陆比作母亲,虽不是 此外,还有《湘
是外遇。’” 地方就有人想家。”
余光中的创见,但也绝非泛泛而谈。早年 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水仙操———
母亲孙秀君带他辗转各地逃难,“孤零零一 悼屈原》、《戏李白》等。这些诗篇,某种程
[8]( P40)
余光中 度上是诗人自况。表面看来,是怀思追远,
个人带着独子跑遍千山万水! ”
与母亲感情深厚,直到母亲去世 38 年后, 实则是诗人当下精神与心理状态的呈示。
他还写下了《母难日 ( 三 ) 》表达对母亲 即在这种追思中,舒解郁结于心的乡愁。
永久的感恩。在他的乡愁诗中,融入了这 余光中乡愁诗中亦有爱情的呈现。
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中 国 对 于 我,几 乎 像 一 个 情 人 的 名
[5]( P315)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 我便坦 爱情比之母子之情更具魅力和
字。”
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母亲、大陆,在余
[9]
激情。所以,此情感在乡愁诗中的介入往
光中的乡愁中,始终纠合在一起。“昨夜 / 往表明诗人彼时怀乡情绪的强烈。“你是
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 / 渡我到梦回的大 我夜夜梦途的麦加 / 你是我条条思路的罗
陆 / 在那淡淡的月光下 / 仿佛我瞥见脸色更 马 / 你走后台北又沉入寂灭 / 没你的地方都
淡的老母 / 我发狂的跑上去 / ( 一 童心在 是异域来信吧,请多写几页 / 告诉我故乡的
腔里 舞! ) / 啊! 何处是老母? / 荒烟衰草 消息 / 上次临别时欠我的一吻 / 下次要加倍
[5]( P15) [5]( P157)
对两者的感情的 相思与乡思的交叠,使两
丛里,有新坟无数! ” 还我利息! ”
相通,使余光中对后土总怀有无限的深情。 种感情都得以升华。尤其是巧妙地将乡愁
这种感情是从人出生就注定的。对敏感的 融入其中,浓重的乡思弥漫于不经意间。
诗人来说,更能体会到母亲对一个人的意 “等冷了密西根的碧澄澄,情人 / 你仍在中
义。余光中对历史、文化缅怀的诗歌被很 国,亦无秋季 / 雨中,亦无松果落地 / 的中
多研究者归入乡愁诗一类。这种缅怀与人 国,铜驼,铁塔 / 皆以倒塌,皆以倒塌 / 的中
回忆自己童年的心理基础是一致的。母亲 国,你仍在中国,等冷 / 阿留申外的蓝沁沁,
是人生命的起点,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则晕 亿万兆吨 / 的阻阻绝绝,你仍在中国啊,仍
染一个人的性格。“我们用着后羿留给我 在 / 天一方,在水一方,等冷了 / 向你呼啸的
们的第十轮日,我们的血管里留着黄帝和 血,鼎沸的血 / 在心之红海澎湃的血,等热

·10·
孙佃鑫 余光中: 北回归线上的乡愁

[9]( P105)
,在此诗中,余光中把 个人的经历丝毫无关。“超级公路东西驶
了,等冷了,等”
“情人”置于中国之内,着重抒写的正是 千条 / 哪条是通向长安的大道? / 指南针的
“情人”与彼时“中国”之情形。因之彼此 国度啊给你的孩子们方向 / 举头见日,不见
[5]( P419)
的命运扭结,使诗人绝不可能在怀念其中 、“路愈走愈长蜃楼愈遥
洛阳和咸阳”
之一时,而将另外一个弃置。在余光中的 远 / 一只箫,吹了一千年 / 长安也听不见,长
乡愁诗中,更为常见的则是将恋人与恋情 城也听不见 / 脚印印着血印,破鞋,冷钵 / 回
[9]( P290)
置于古代文化的背景之下。这些诗中所表 ,长安是唐朝的
头的路啊探向从前”
现的主要是对中华文化的孺慕,属于文化 都城,而唐代又是诗歌的时代。长安于是
乡愁的范畴。如《下次的约会———临别殷 成了文化的象征。尤其是对于余光中而
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遥》。 言,长安成了漂泊异地的诗人怀想的心灵
三、乡愁的地理时空 故乡。所以,在他的乡愁诗中,长安频繁的
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由于父亲余 事实上,余光中的乡愁诗中所呈现的
超英公职的缘故,出生却在南京,所以童年 地理空间远不止于此。重庆、厦门、嘉陵
[8]( P3)
母亲孙秀君时常 江、淡水河等一系列地理名词都在他的诗
大半是在江南度过。”
带着余光中返回常州漕桥探亲。江南的舅 中出现。从诗人的个人经历可以看出,所
家,以女性为主,较易亲近,所以,“余光中 有这些,从大陆到台湾,都是诗人所亲身经
的口音带江南风,他后来的乡愁也是江南 [11]( P416) 。
历的。“把一座陌生的城住成了家”
[8]( P5)
的。” 恋乡情结是乡愁的基础。“中年 台北对余光中来说即是如此。从余光中乡
人的乡思与孺慕,不仅是空间的,也是时间 愁诗地理空间的扩展亦可看出诗人乡愁的
的,不仅是那一块大大陆的母体,也是,甚 变奏。
且更是,那上面发生过的一切。土地的意 四、乡愁的意象表达
[9]( P245)
余光中的乡
义,因历史而更形丰富。”
愁诗中最常出现的就是那个令他魂萦梦牵 诗歌情感的表达借助于意象。意象是
的江南。 中国诗歌建构的基本单位。余光中在乡愁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 诗中使用了一系列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意
南,是长江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历史上,江 象。根据这些意象的使用频率和特点,可
南是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是人 以将其大体归结为两类。一类具有鲜明中
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余光中童年生长在 国特征; 另一类则具有诗人个体鲜明的烙
这样美丽的地方,所以,后来的乡思便始终 印。
也未能摆脱。“他发现自己是一棵植物,乡 长江、黄河、长城等这些意象被余光中
土观念那么深的一棵树,每一圈年轮都是 频繁的使用在诗歌中。“当我死时,葬我,
[11]( P35)
江南在余光中的诗中, 在长江与黄河 /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
江南的太阳。”
[9]( P115)
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是诗人生于斯,长于 着黑土” 、“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
[9]( P132)
斯的故乡。“江南的水村到巴蜀的山城 / 唱 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余光中借助这
[5]( P411)
沸有一个少年的热血” 、“每一座山县 些意象本身具有的象征,来塑造他乡愁诗
和水村,在江南 / 每一个老妪在灶下,井边 / 中的中国形象。诗人省却了赋予意象以新
[9]( P354)
,余光中诗歌 意义的过程,直接使用这些内涵已定型的
乡音婉转依稀那神情”
中的江南,是诗人童年生活积淀在长久酝 意象,所以,他的诗歌不致使读者产生歧
酿后的勃发。他笔下的江南既是现实经历 义,理解上相对容易。但是,这也限制了诗
过的江南,更是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的乡思 歌语言的张力以及读者的想象力。
对象。诗人在它身上寄托了文化的归属 在余光中乡愁诗的意象中,海峡、邮
感,如《春天,遂想起》。 票、家信、坟墓等意象具有诗人个体鲜明的
此外,长安是余诗中最常出现的另一 印迹。“一方小小的邮票 / 送给浪游更远那
[9]( P313)
地理名词。与江南不同,长安对于诗人而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 信
人”
言,则完全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寄托,而与 一样的雪花白 / 家信的等待 / 是乡愁的等
·11·
枣庄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3 期
[9]( P336) [9]( P115)
、“那片土是一切的摇篮和坟墓 / 、“当安魂曲盘上了教堂的尖顶 /
待” 乡”
[9]( P291) [5]( P411)
当初摇我醒来 / 也应摇我睡去” ,这些 有一只鹧鸪喊我在海峡对面” ,鹧鸪
意象,本身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海峡是 进入余光中的视野,显然经过了诗人的精
横亘在大陆和台湾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 心择取。鹧鸪作为实存事物,是诗人在他
天然屏障。诗人每想到归乡,便首先想到 曾经居留的地方常见的。又因它的叫声有
这海峡。很大程度上,海峡已成为诗人与 似“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很早就把它
故乡的心理障碍。所以,他总是期许“直到 写入文学作品之中,作惜别之意。唐人郑
有一天,越过一个海峡,有一年 / 越过一汪 谷即有诗《鹧鸪》,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海洋,蓝荒荒的回望 / 在另一种草上,另一 因而,鹧鸪意象在余诗中的艺术张力就显
[9]( P169)
。而邮票、家信是诗人 然比其他意象要大得多了。
种太阳之下”
构想的与故乡联系的纽带。通过它们,诗 五、结语
人想象着故乡的一切,“一封简体字的来信
[7]( P53)
。通过 余光中写作乡愁诗,仅时间的跨度上
问我 / 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这种形式来慰藉乡心,所以,邮票意象在他 就有几十年之久。他的乡愁诗数量多,影
的乡愁诗中较为常见。长时间的隔绝,使 响大。《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为
很多人对回乡几近绝望,所以,坟墓成为诗 人熟知。“他的乡愁诗。既不同于台湾其
人想象的归乡的最后可能。这些意象虽然 它诗人的同类主题之作,也绝不重复自己
数量不多,从它们却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 任何同类主题之作,而是力争每一首都有
辗转与煎熬。 自己对于生活与心灵新的体验与新的艺术
[7]( P197)
此外,在余光中的乡愁意象中,还有一 。他的乡愁诗情感真挚,浸润
发现”
个特殊的意象———鹧鸪。《唐本草 》载, 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在地理时空的转
“鹧鸪鸟,生江南,形似母鸡。”事实上,鹧 换上则绝不局限于大陆与台湾,而是将其
鸪在中国南方的很多省份都有分布。“从 置于更为阔大的中国文化背景之下。因而
前有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 在冰冻的密西 他的乡愁不止局限于小我的悲欢,而是一
根向西瞭望 /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 用 个群体的发声,甚至超越了时间、空间,给
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 饕餮地图,从西湖 所有离乡的人以慰藉。
到 太 湖 / 到 多 鹧 鸪 的 重 庆,代 替 回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5.
[2]梁笑梅. 壮丽的歌者: 余光中诗艺研究[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庞齐编著. 于右任诗歌萃编[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4]洛夫. 洛夫精品[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5]余光中. 余光中集( 第一卷) [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6]余光中. 情人的血特别红: 余光中自选集[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7]江堤等编. 余光中: 与永恒拔河[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8]傅孟丽. 茱萸的孩子: 余光中传[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9]余光中. 余光中集( 第二卷) [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10]刘登翰,陈圣生. 余光中诗选[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1]余光中. 余光中集( 第五卷) [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张伯存]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