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2.

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工程上一般将设计压力在10≤p≤100MPa之间的压
力容器称为高压容器,而将100MPa压力以上的称为超
高压容器。高压容器不但压力高,而且同时伴有高温,
例如合成氨就是在15~32MPa压力和500℃高温下进行
合成反应。
一般来说,高压和超高压容器的径比 K > 1.2,称
此类容器为“厚壁容器”,特点是结构细长,采用平盖
或球形封头,密封结构特殊,筒身限制开孔。本章讨论
的对象,是厚壁圆筒形容器。
承受压力载荷或者温差载荷的厚壁圆筒容器,其上
任意点的应力,是三向应力状态。即存在经向应力(又
称轴向应力σz)、周向应力σϴ和径向应力σr 。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合成氨指由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
直接合成的氨气,分子式为NH3。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
焦炉气中回收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高温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触媒 )
2NH3

合成氨可以从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或煤等原料
中进行制备。合成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硝
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
、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液氨
常用作制冷剂。
以天然气原料制备合成氨为例,流程如下: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合成氨反应器
结构示意图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合成氨高压反应器制造安装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1) 薄壁容器力学分析模型 (2) 厚壁容器力学分析模型

针对厚壁筒的应力求解,将在平衡方程、几何方
程、物理方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2.3.1 弹性应力
(1) 压力载荷引起的弹性应力
① 轴向(经向)应力σz

Pi  P0
z  Pi  P0  pi   Ri2  p0   R02 F   R02   Ri2
F
R0 pi Ri2  p0 R02 pi  p0  K
K (径比) z   (2  25)
Ri R0  Ri
2 2
K 1
2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② 周向应力σϴ和径向应力σr
三对截面取出微元体:
 一对圆柱面,相距dr,σr作用于该面上。
 一对纵截面,相差dθ,σϴ作用于该面上。
 一对横截面,长度为1, σz作用于该面上。

根据轴对称性, σϴ和σr仅与r有关。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根据轴对称性,在相差dθ的二个纵截面上,σϴ相等。在
相距dr的二个圆柱面上,σr相差dσr ,即σr+dσr 。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平衡方程 (建立微元体受力沿径向平衡方程)
d
( r  d r )(r  dr )d 1   r rd 1  2  dr sin 1  0
2
略去高阶无穷小,并使

d d
sin 
2 2

得到平衡方程

d r
   r  r (2  26)
dr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几何方程 (建立微元体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式)

径向应变
( w  dw)  w dw
r  
dr dr

周向应变
(r  w)d  rd w
  
rd r

上述二式为(2-27)式。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对周向应变求导,有
dw
r w
d  dr 1  dw w 
    
dr r 2
r  dr r 
1
   r   
r

这样,有几何方程 (又称:变形协调方程)
d  1
   r    (2  28)
dr r
上式表明,微元体的应变遵循一定的关系等式。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物理方程 (弹性范围内的微元体应力与应变关系式)

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有下列关系
1
 r   r   (    z ) 
E
1
      ( r   z )  (2  29)
E
1
 z   z   (    r ) 
E

上式又称广义虎克定律。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平衡、几何和物理方程综合-求解应力的微分方程

由物理方程(2-29)式,可得
 (1   )
 r    E ( r    )

 d   1  d    d r 
 dr E  dr dr 
将上述联立方程代入几何方程(2-28)式,有

d  d r 1  
   r     (2  31)
dr dr r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将(2-31)式与平衡方程(2-26)式联立,有

 d r
    r  r dr

 d     d  r  1      
 dr dr r
r 

由上面方程组可导出下列“二阶齐次变系数微分方程”

d  r 3 d r
2

2
  0
dr r dr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解此方程,令
d r d  r d ( r )
2
  r 2

dr dr dr
d ( r ) 3 d ( r ) 3
    r  0     r
dr r dr r
d ( r ) 3
   dr (可分离量型)
 r r
d ( r ) 3
  r    r  dr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ln  r  3ln r  c 
ln  r  ln r  ln c
3

ln  r  ln  cr 3
    cr 3

d r
  cr 3
d r  cr dr 3

dr
c
 d r   cr dr  r   2  c1
3

2r
c c2
令 c2   通解  r  c1  2
2 r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将上式σr代入平衡方程中, 解得 σϴ 通解

d r c2 c2
   r  r    c1  2  r  (2  3 )
dr r r
c2 2c2 c2
   c1  2  2  通解    c1  2
r r r
c2 c2
  r  c1  2 ;    c1  2 (2  32)
r r
有边界条件
r  Ri  r   pi
 (为什么是“-”号?)
r  Ro  r   po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将边界条件代入(2-32)式中,解得积分常数c1、c2为

c1 
pi Ri2  po Ro2
c2 
 pi  po  Ri2 Ro2
(2  33)
Ro2  Ri2 R R
2
o i
2

将 (2-33)式代入(2-32)式中,结合(2-25)式最终得到微
元体所受应力表达式为
pi Ri2  po Ro2 ( pi  po ) Ri2 Ro2 1
周向应力     2
Ro  Ri
2 2
Ro  Ri
2 2
r
pi Ri2  po Ro2 ( pi  po ) Ri2 Ro2 1
径向应力 r    2 (2  34)
Ro  Ri
2 2
Ro  Ri
2 2
r
pi Ri2  po Ro2
轴向应力 z 
Ro2  Ri2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2-34)式是由Lame在1833年首次推导得出的,又
称为Lame公式。当仅有内压时,po=0,有
 pi  Ro2 
    2  1  2 
 K 1  r 
 pi  Ro2 
  r  2  1  2 
 K 1  r 

  1 
  z  pi   2 
  K 1 
 1
  z      r 
 2
上述仅由内压作用的Lame公式及应力分布图须掌握!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P42, 表2-1

P42, 图2-17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针对仅受内压的厚壁圆筒应力分布,分析如下:
① σr 为压应力,σz与位置无关,在外载荷和筒体几何
尺寸确定后,为定值。显然,σϴ为第1主应力, σz为
第2主应力, σr 为第3主应力。
② 根据第一强度理论,有:σ1 =σϴ ≤[σ],最大的σ1
在内壁面处(r=Ro),因此内壁面为危险部位,屈服首先
由内壁面开始。同理,如果根据第三强度理论,有:
σ1 - σ3=σϴ - σr ≤[σ],最大的σ1 - σ3仍然在内壁面处,
因此内壁面为危险部位。这里,第一强度理论和第三
强度理论得出相同的危险部位位置。
③ σr 、σϴ 和σz沿壁厚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内壁
面处应力值较大,外壁面处应力值较小,表明筒体材
料未得到充分利用。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  )r  Ri K 2 1
这里,由比值  ,可看出:
(  ) r  Ro 2

当K越大时,应力的分布
就越不均匀。表明随着壁
厚加大,筒壁材料的利用
程度会越来越低。如k=1.1
时,内外壁面应力相差不
足10%;k=1.3时,相差
近35%。工程上规定
k=1.2作为区分薄薄壁与厚
壁容器的界限。在k≤1.2
时,应用薄膜理论计算圆
筒应力,误差较小。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2) 温度变化引起的弹性热应力
① 热应力
通常,物体随温度
升高而膨胀,随温度下
降而收缩。设单位长度
某材料制成的棒,在温
度升高1℃时,伸长为α
单位,则称α为该材料
的线膨胀系数。在温度
变化不大时, α可认为
是常数,与温度大小无
关。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线膨胀系数-弹性体内温度的升降,会引起它体积的膨胀和
收缩。边长为1的各向同性立方体,因均匀受热而膨胀,在(x,y,z)
三个方向产生相同的伸长。这种应变为正应变而无剪应变。
设温度升高1℃时,在(x,y,z)三个方向的伸长量为α,则称α
为该弹性体的线膨胀系数。在温度变化不大时,α可认为是常数,
与温度大小无关。显然,线膨胀系数的单位是 :1 / ℃。当温度
升高T ℃时,相应的伸长量为:αT。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对于长度为L的立方体,当温度升高T ℃时,各方
向的伸长量为 αTL ,由温度引起的热应变为
TL
  T
L

如果物体不受约束,物体内各处温度均匀变化,则
物体具有膨胀变形,但不会产生热应力。
在工程实际中,下列三种情形会有热应力产生:
Ⅰ 物体在加温过程中有外界约束;
Ⅱ 物体内各处的温度分布不同(即使没有约束);
Ⅲ 物体是由线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组成。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考虑热应力影响后的弹性理论称为“热弹性理
论”。在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中,应力项
和应变项里须考虑热应力和热应变的影响。

② 厚壁圆筒的热应力
厚壁筒通常承受内部加热,或者外部加热。这必
然使得温度沿壁厚的分布不均。
将厚壁圆筒看成由许多薄壁圆筒套在一起而成。
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每个薄壁圆筒的热膨胀量不一
样,而圆筒又须保持连续。这样必然要相互间产生应
力,称为热应力。
显然,内加热的圆筒,内壁处的筒体材料承受压
应力,而外壁处的筒体材料承受拉应力的作用。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对于对称于中心轴且沿轴向不变的稳态温度场,
厚壁圆筒内的三向热应力表达式为
 t Et  1  ln K r K 2  1 
     2 
 2(1   )  ln K K 1 
   
 r 1
2
E t ln K K
 r    2 
t r

 2(1   )  ln K K  1 
 Et  1  2 ln K r 2 
 z 
t
  2 
 2(1   )  ln K K 1 

Ro Ro
t  ti  to K Kr 
Ri r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考虑内压与温差同时作用下的弹性应力:
在同时存在内压力和温差应力时,在弹性范围内,
筒壁中的总应力分布可由下列代数叠加得到

 r r r
     t
   
     t
 z z z
     t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内加热时,内壁面应力分布得到改善,外壁面有
所恶化;而外加热的情形正好相反。
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 2.3.1 弹性应力

③ 热应力的特点
Ⅰ 热应力仅与温度差有关,且成正比,而与温度本身
大小无关。因此可通过内外壁面的保温,使温度差
降低,达到降低热应力的目的。

Ⅱ 热应力的大小往往与载荷引起的应力同为一个数量
级,因此在工程实际中,热应力不能忽略。

Ⅲ 热应力具有自限性,属于二次应力。对于塑性材料,
热应力不会导致结构断裂,但交变热应力恢导致结
构疲劳失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