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

一、概说

1、中华文化的定义:植根于中华大地,融入了东方智慧,融合了中国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
2、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等特点。
3、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和谐与中庸;注重人文主义精神;安土乐天。
4、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热爱和平(仁爱精神),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注重道德修养。
5、中国文化的历史分期:(1)萌芽期: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2)奠基期(轴心时代)
:春
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3)定型期:秦汉。
(4)发展期:两汉至明朝,出现了魏晋玄
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
(5)转型期: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国人睁眼
看世界。
6、中国文化区: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7、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发扬和继承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吸收和消
化外来文化。

二、地理·国情

1、我国陆地面积为 960 万平方公里,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口,向西一直伸


入亚洲大陆的腹地,东西时差达四个多小时;最南端位于南海中的曾母暗沙,最北止于
东北漠河县的黑龙江江心,南北纵长 5500 公里。
2、我国“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
界屋脊”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此。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
川盆地号称“四大盆地” 。“四大平原”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
三角洲平原。主要丘陵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 5464 公里,发源地在巴颜喀拉山。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发源于唐古拉山,全长 6300 多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
4、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地理的称谓: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东、江左、淮左。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以山北、水南为阴。
5、行政体制: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沿袭至今的省制。我国现有 23 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6、我国有 56 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云南少数民族最多。
7、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
群众自治制度。
8、当代热点问题:中国梦、一带一路、孔子学院、互联网与城市化、中国文化复兴

1
三、历史

1、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云南省元谋猿人,距今 170 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陕西蓝田猿人,生活在大约八十万年以前。北京市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距今也有六
十万年左右。北京猿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2、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是少昊[shǎo hào]、颛顼[zhuān xū]、帝
喾[kù]、唐尧、虞舜。
3、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华夏
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陕甘地区),即仰韶文化的分布
区。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禹都属于这个集团。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在
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少昊属于这个集团。苗蛮
集团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是该集团的历史表现,
伏羲氏是该集团的代表。
4、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以陕西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最为著名,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
又被称为彩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龙山
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5、历史上的“三王”指禹、汤武王、周武王。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其建立者是禹的儿子启,共传十七君,其最后一个君主
是桀。
7、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当时被任用为相的伊尹,曾以“治大国若烹小鲜”讲
解治国道理。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故商朝又称殷商,至纣王帝辛为周武王所灭。司母戊
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文字主要是殷墟甲骨文。这
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8、周武王姬发伐商灭纣,建立周朝,传 12 王,至周平王东迁洛邑,历时二百五十余年,史
称西周。周朝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周礼。思想:敬德保民、阴阳、五行。
9、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公元前 770 年,周幽
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0、“春秋无义战。 ”“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11、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齐楚韩魏赵燕秦七国,称为“战国
七雄” 。
12、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变强。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赢政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
建帝国。他创立了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实行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制订严苛刑法。
1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楚汉之争指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后
刘邦获胜,于公元前 206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西汉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后
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14、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 。王莽为了缓和社会危机,实行所谓“托古改制”,结果引起
农民起义,很快灭亡。
15、光武帝刘秀于公元 25 年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于公元 184 年爆发了由太平
道首领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元末有红巾军大起义。
16、三国时曹丕建魏,都洛阳;孙权建吴,都建业;刘备建蜀,都成都。曹操不是三国时代
的人。赤壁之战是吴、蜀联合对抗魏。三国统一于晋。
17、五胡十六国是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政权。“五胡”指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
民族; “十六国”则指他们建立的国家。后来,前秦强大起来,统一北方。前秦皇帝苻
2
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军队击败,“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的典故即出自此战役。
18、在南方,东晋之后为宋齐梁陈,均以建康为都,史称南朝。
19、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中有安禄山、史思明的安史之乱,唐末有黄巢大起义。
20、唐以后为五代十国时期。宋代重新统一中国,建都开封,文化中心、经济中心进一步南
移。
21、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1271-1368),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定都大都。
西藏开始进入中央管理,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
22、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内阁是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23、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4、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来的封建帝制。

四、姓氏、称谓

1、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2、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3、宋代初年,《百家姓》问世,内收当时常见的单姓 408 个,复姓 76 个。全国最大的三个
姓氏是王、李、张,总人口达到 2.7 亿。
4、商代三十几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名。
5、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6、古代除姓名外,还有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
7、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
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号又叫别号、
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8、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
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
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9、对古人的称谓很多,还有: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
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
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
城人)。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
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称官名, “江州司马”指白
居易,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
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称官地,指用任官
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
3
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
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谦称】(1)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10、
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
在内。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
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
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
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 、“舍”等谦词。
【敬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
11、
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5)
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
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
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
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
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特殊称谓】
12、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
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
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
“丁”
是名, “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
“师旷”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是指名叫“孟”的艺
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4)年龄的称谓。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
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
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
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
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
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 “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
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
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
13、
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
“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五、节日、礼仪

1、中国节日特点:祭祖、团圆、饮食。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新春。今
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随着时代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
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
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
4
4、【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该节为纪念屈原,以吃粽子、赛龙
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等。
6、【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
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
的谈话。
7、【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8、【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
“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9、【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
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
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10、【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
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习俗有守岁、放鞭炮等。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
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
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
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
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 、“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12、【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
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
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
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
13、
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14、【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 ,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
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太牢、
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
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
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5、【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
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
【顿首】古时一
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
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
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
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九拜】我国古代
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座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16、 “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
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
面” ,称臣叫做“北面”。【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5
今人有“虚左/位以待”一语。

17、【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
子。
18、【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
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
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
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 “散思”。古人
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
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19、【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
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
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诗:“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 ”
20、【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
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21、【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
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
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
故、逝、终等。
22、世界三大饮料是茶、咖啡、可可。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23、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被尊为“茶圣”、“茶仙”。
24、中国的“八大菜系”指:鲁、川、粤、闽、苏、浙、皖、湘。“四大菜系”指鲁、川、
淮、粤。以风味小吃闻名的菜系是川菜。鲁菜中最具特色的是宫廷菜。鲁菜是“贵”菜,
淮扬菜是“富”菜。北京烤鸭属鲁菜,麻婆豆腐属川菜。
25、唐代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规定皇帝着黄色,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着紫色,未入仕
途的士子和百姓着白色。在民俗文化中,崇拜红色,厌恶白色。红色:体现了中国人的
追求和向往(物质的和精神的)。它象征富贵、吉祥、喜庆;又象征革命、进步、先进;
还象征顺利、成功和有利可得。白色是民族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象征死亡、凶兆、悲
凉;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还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还象征奸邪、阴险。黄
色因为为封建帝王专用,所以除了农民起义用它来做政治号召外,它在民俗活动中极少
出现。紫色作为祥瑞的象征,被封建帝王和道教更多采用。黑色的象征意义比较复杂,
一方面它由古代吉色转化为象征颜色、忠厚、正直的颜色;一方面它又由本身的黑暗无
光给人以腐朽、险毒与恐怖的感觉。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选用桃色(桃红色)来象征女性。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文化不用黄色象征色情,现在通行的“黄色”观念,实际上是从美
国文化中引入的。
26、【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
竹、兰、菊。

6
六、汉字·书法

1、汉字的演变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篆书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2、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其中,
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是转注和假借。
3、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全书收 9353 个字创立了中国的“文字学”。
4、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是《尔雅》,也是后世字典的雏形。 “训诂”就是解释词义和字
义的意思。
5、《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全书收入 26194 个字,按韵编排,因此凡同音字都便在
一起,可以看作是按韵编排的词典。
6、书法是一门艺术,汉代以前为书法艺术的产生阶段,以金文和小篆为代表,作品有西周
晚期的《毛公鼎》、春秋时期的《石鼓文》、秦代的《泰山刻记》 。
7、汉代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此时隶书定型,草书、行书、楷书也应运而生,终于形成
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辉煌局面。
8、魏晋南北朝的书法是承上启下、完成书体演变的阶段。 “书圣”王羲之,后世称为“王右
军”,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并成为“二王” ,代表作是《兰亭序》。
9、隋唐两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阶段。唐初著名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进入
盛唐,名家辈出,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颜柳” 。颜真卿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柳公
权代表作有《玄秘塔碑》。怀素、张旭擅长书法。
10、宋代书法四大家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独创“瘦金体”。
11、元代书法代表人物为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楷书四大家。
12、明代书法影响较大的书法家主要有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徐渭等人。
13、【康熙字典】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
书名。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
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七、思想

1、诸子百家:儒(孔子) 、道(老庄)、墨(墨子)、法(韩非)、名(公孙龙、
“白马非马”)、
阴阳、兵(孙子、孙膑) 、纵横家(张仪、苏秦)。
2、儒家的学者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号称有“弟子
三千,七十二贤人”。他的一些见解和谈话,由弟子们记录和整理成《论语》。后世常把
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道”或“孔孟之学”。
3、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其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
4、老庄思想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以“道”
为世界本源,政治上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5、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的是墨家,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6、法家思想:法术势。为秦统一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7、“六经”指《诗》《书》《礼》《易》《乐》
《春秋》 ,这些著作经过孔子删定,成为向弟子讲
授的教材,所以又称“六艺” 。经学研究的两大学派:“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
7
8、北宋“理学四大家”是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9、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
10、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其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兵书,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即出自该书。
11、名家辩论名实问题,强调名实相符,发展古代逻辑学,代表人物惠施和公孙龙,后者的
“白马非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12、阴阳家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有五德终始说。
13、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其中苏秦曾挂六国相印。
14、农家的代表人物是许行,他研究农业政策和生产技术。
15、杂家杂糅各家学说,主张统一中国,有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的典故即出于此。

八、宗教信仰

1、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尤其突出。
2、在中国古代信仰中,天神称为“皇天上帝” ,地神称为“后土神祗”,合称“皇天后土”。
“皇”是“大”的意思, “后”是“厚”的意思。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以封禅最为隆
重。由于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周代已经实行“祭天圜丘,祭地方丘”的制度,
其后历代相沿成制。
3、“武圣”为关公,关公崇拜盛行海内外。
4、妈祖信仰在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极其盛行。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娘娘。
5、一般认为,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5 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因此在
我国又叫“释教” ,管和尚又叫“释子”。
6、禅宗六祖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慧能主张“顿悟”,为南禅;神秀主
张“渐悟”,为北禅。
7、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
8、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基本教义: “无常”、 “无我”和“八苦”。 “八苦”有生、老、
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恼。造成这种种痛苦的原因,既不在于神灵,
也不在于社会环境,而在于人自身的“惑” (贪婪和痴迷”和“业” (行为及意识活动)。
二者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为此,就要念经、修行、持
戒,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达到转变的最高目的,这
就叫“涅槃”、“解脱”。
9、从基本理论和主张看,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小乘佛教是指初始的、传统的
教派,后来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称为“南传佛教”。大乘佛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
指斥传统的佛教只讲自我解脱,不讲普渡众生,认为自己是能把一切众生就出苦海运往
幸福彼岸的“大乘” ,还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十方世界有无数个佛,释迦牟尼只
是其中之一。它后来流传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称为“北传佛教”。
10、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四大菩萨
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道场。
11、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省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12、东汉时张陵创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 ,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区域性政
治达三十多年。张角等奉《太平经》为经典,创立太平道,以老子为教主,发动黄巾起
义。
13、道教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守护神。
8
14、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谓“伊斯兰”,是阿拉伯文“顺服”的
意思;
“穆斯林”是阿拉伯文“顺服者”的意思。伊斯兰教于公元 7 世纪初产生于阿拉
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大陆和非洲的大片地区。尤以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
亚为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初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
兰大国。伊斯兰教的教义集中在该教信奉的《古兰经》里,认为安拉是唯一的神等。
15、基督教所依据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
督教新教。基督教的组织以天主教最为严密,其最高首领为罗马教皇,教廷设在梵蒂冈。

九、教育制度

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xiang】殷商时
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
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
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
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
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2、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
2、【太学】与【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汉魏设太学,西晋改
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
职能。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
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3、战国时齐宣王曾在都城设立稷下学宫,并设有祭酒等领导人员,荀子就曾担任这个职位,
他所作的《劝学篇》,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文。
4、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
5、著名的书院有:湖南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
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
6、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颜之推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
专著。明清以后,家训更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清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
7、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百千” ,指《三字经》、《百家姓》(宋代)、《千字文》 (南
朝梁代周兴嗣编),此外还有明代程登吉编写的《幼学琼林》。
8、隋炀帝在考试科目中设进士科,以考试策问取人,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9、明清的科举考试有四级,分别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10、县试、府试和院试,合称为童生试。童生试及格后为秀才,然后可参加乡试,及格后为
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参加会试,及格后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最后参加殿试,
被录取后成为进士,进士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连中三元“指在乡试、会
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
11、八股取士: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 、
《五经》。

十、重要典籍

1、“十三经”之名是在明代时出现的,指《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
《诗经》、
《尚书》、《周易》、《论语》、《尔雅》、
《孝经》、《孟子》

2、【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9
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童蒙读物为三百千千,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
3、从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
4、编年体史书以《春秋》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有关《春秋》的注释
和阐述有《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三种。《资治通鉴》记述了从公元前 403 年(周
威烈王)一直到公元 959 年(宋朝建立),共计 1362 年。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
书的开端。《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通史。
5、“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
6、明朝的《永乐大典》是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清朝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 。

十一、科技

1、《春秋》记录日食、月食,为世界最早。
2、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用干支纪日的记载。所谓干支就是干枝,即以天为干,以地为枝,
也是一种天地阴阳观念的表现。天干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日法从殷商
中叶一直用到公元 1911 年,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在世界
3、
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4、东汉时,蔡伦改造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东汉时期成书的《水经》已经记载了一百
三十余条合流的简况,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详加补充,扩大篇幅,成为一部内容丰
富的地理学巨著。
5、南北朝的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6、 我国很早就开始绘制地图。晋代地图学家裴秀曾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记》和《方丈图》

7、明代末年的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
8、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
的《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十二、医学

1、中医诊治强调“四诊” 、
“八纲”,
“四诊”指“望(望色)
、闻(闻味)、问(问情)、切(切
脉)”;
“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诊的发明人是扁鹊。
2、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3、汉代张仲景,名机,著有《伤寒杂病论》(即今《伤寒论》和《金匱要略》两部分) 。被
后人尊为“医圣”。
4、三国时代,华佗发明麻沸散,是最早的外科麻醉药物。
5、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明朝李时珍有《本草纲目》 。

十三、建筑、水利

1、在古代,宫、室、殿、堂都是指居住的房屋。古时房屋分前后两部分,前边叫“堂”,后
边叫“室”
,所以成语说“登堂入室”。
“殿”与“堂”同义,多指高大的正房。秦汉以后,
宫殿成为帝王专用房屋的名称,后来又为宗教神祗所用。
2、明清的北京,是在忽必烈所建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元大都城的平面为方

10
形,分为都城、皇城、宫城三部分。
3、北京故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即“外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为朝会施
政之所,;
“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帝后所居,清雍正以后在此处
理日常政务。
4、中国的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古代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
5、我国南方的私宅园林多集中于苏州、扬州、杭州等,以苏州为最多,因而被称为“园林
之城”
。苏州四大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6、“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指北京故宫、曲阜孔庙、嵩山中岳庙。
7、我国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和江西滕王阁。
9、古碑荟萃之地有陕西西安碑林、山东孔庙碑林。
10、四大水利工程彪炳史册,分别是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
郑国渠、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另一项闻名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是隋炀帝时开凿的京
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

十四、文学

1、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很多神话收录在《山
海经》里。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地方乐调,即
各地的民乐;雅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调;颂则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其艺术表
现手法一般分为比、兴、赋三种。
3、楚辞又称骚体,浪漫主义手法。著名诗人有屈原,写出《离骚》、《九歌》、 《九章》 、《天
问》等;后有宋玉,代表作为《九辩》;汉代有刘向、王逸等人整理的《楚辞》 。《离骚》
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屈原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抒发个人激情的伟大
诗人。
4、《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构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两大源头。
5、汉赋: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为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有《子虚赋》 ,班固有《两
都赋》 ,张衡《二京赋》。后世较有名的赋还有: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左思
《三都赋》 、江淹《恨赋》和《别赋》 、庾信《哀江南赋》,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赋》。
6、汉魏乐府诗: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著
名篇章有《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敕勒歌》等。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
首》是五言诗,属于文人创作。三曹和建安七子,称为“建安风骨”。
7、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奠基者,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开辟了我国诗歌史
上的“山水诗派”。
8、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沈宋”指“沈佺期、宋之问”,他们大力创
作律诗、绝句,对创立近体诗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
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 ,前者写有《秦中吟》、 《新乐府十五首》、
《长恨歌》、
《琵琶行》
等,因其活跃在元和年间,被称为“元和体” 。
9、唐传奇代表作: 《莺莺传》《柳毅传》。
10、中唐以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为首,掀起以复古为口号的“古文运动”, 。反对对仗、浮
华的骈体文。
11、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欧阳修。
11
12、词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晚唐诗人温庭筠主要作词,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其
词与韦庄等人的共编入《花间集》,因而被称为花间派。
13、北宋词坛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秦观为代表的婉约派。
14、黄庭坚主张作诗“无一字无来历”,提倡“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形成著名的“江西
诗派”。
15、南宋四大家有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16、宋朝:出现白话小说“话本” ,分为小说、讲史。
1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王实甫的
《西厢记》源自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
18、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有《牡丹亭》。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
19、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冯梦龙的“三言”: 《喻
世明言》 、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
惊奇》。
20、明代刘基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明后期的公安派以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兄弟
三人为代表,主张散文“独抒性灵”。明末散文家张岱有散文集《陶庵梦忆》和《西湖
梦寻》。
21、清末黄遵宪以诗歌的形式反映近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 。
22、清初杰出的戏剧家是洪昇和孔尚任,世称“南洪北孔” 。洪昇有《长生殿》,孔尚任有《桃
花扇》。
23、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 、李汝珍《镜花缘》 。
24、四大谴责小说: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25、现代文学:鲁迅《呐喊》 、郭沫若《女神》、林语堂《京华烟云》、茅盾《子夜》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朱自清散文、老舍《茶馆》、沈从文《边城》 、巴金《家》《春》 《秋》、钱
钟书《围城》 、萧红《呼兰河传》、张爱玲《流言》《传奇》 。

十五、戏曲

1、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乐舞。秦汉时代,出现了“百戏”,其中包括杂技和歌舞。唐玄
宗时又在宫廷禁苑里选择了“梨园”作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通晓音律的唐玄宗
亲自教正习歌舞的艺人,这些艺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因此后世称戏班为“梨园”,
称演员为“梨园弟子”,奉唐玄宗为戏曲祖师。
2、宋代出现“杂剧”,后来,南方杂剧发展演变为“南戏” ,北方杂剧则发展演变为“元杂
剧”。明代中叶以后,南戏已成为“传奇”,一直到清乾隆年间,传奇盛行一时。
3、乾隆时期,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汉调、秦腔也入京献艺,于是以徽汉二调为主,吸
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
的京剧。
4、京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表演艺术最成熟的一个剧种,代表了中国戏剧发展的水平。
京剧四大名旦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5、除京剧外,戏曲中较大的剧种有豫剧(河南梆子) 、秦腔(陕西)、川剧、越剧(浙江)

吕剧(山东)、晋剧(山西梆子)、黄梅戏(安徽)、河北梆子等。
6、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时空环境是虚拟的、程式化、夸张(脸谱的运用) 。

12
十六、绘画

1、中国画重视神似、写意为主,空灵;西方画重视形似,写生、真实。
2、魏晋南北朝时的著名画家有“六朝三杰”,指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其中顾恺之作品
有《女史箴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画龙点睛”是张僧繇的故事。
3、唐初著名画家以阎立本成就最高,今存作品有《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等。
4、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是唐代中期最杰出的作家,一生主要创作壁画《地狱变相图》

5、宋代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代画家四大家指倪瓒、黄公望(《富川山居图》、王蒙、吴镇。
7、明代画家众多,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被称为“吴派四大家” 。
8、清代绘画体现了怪异风格,以石涛、八大山人为代表。较有名的还有“扬州八怪”,其中
的郑燮(郑板桥)擅长画竹。
9、诗情画意是一种评画标准,是宋代的苏轼首先提出的,他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十七、音乐

1、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是“五声” ,又叫“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
代音乐的 1、2、3、5、6。常以“五音不全”形容某人不善唱歌。
2、《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
3、中国古代的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
4、 中国音乐采用了大量外来乐器,经过一番改造和消化,使之成为中国的乐器,如琵琶、
胡琴等,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十八、中外文化交流

1、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
,向西经河西走廊
至敦煌后,抵达地中海东岸,转至罗马各地,全长七千余公里。
2、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时的航线是:以广州为起点,经印度半岛,过孟加拉湾抵达今斯里
兰卡,然后渡阿拉伯海,驶入波斯湾。
3、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印度取经。
4.中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
马里和肯尼亚。郑和是回族人,赐姓郑。
5、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是意大利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游记》
(元朝)。意大利人利玛窦是传教士,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明朝)。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