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國家流體力學影片委員會

影片講義

壓力場及流體加速度*
By
ASCHER H. SHAPIRO
Massachusctts Institude of Technology

流體力學處理氣體與液體的運動以及這些
運動與其作用之間的關連。在這影片中,
我們已經設計穩流實驗其中所有的物體力
(重力,電磁力等等)和黏滯力一樣是相對
而不重要的。造成流體加速度的主要力為
壓力梯度。

圖 2. 水由左往右流動。氫氣泡由靠近於入口端的
導線電解。導線每一部份均絕緣,電流為脈衝。於
是方形塊狀的汽泡產生。

沿著流線的壓力變化
我們第一個實驗必須做關於在流線方
向的壓力與速度間的改變。圖 1 表示水流
穿過一截面遞減的管路,靜壓管指出在流
動方向的壓力遞減。

圖 1. 水從左往右流動。標記”STAT”壓力管連接於
上游及下游截面的靜壓支線觸。標記”STAG”連接
於面向上游之皮扥管。

*壓力場及流體加速度,16 毫米 25 分鐘長的 B&W 影片,由教育發展中心製作(以


前的教育服務公司)在國家流體力學影片委員會指導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贊
助。可經由經銷商取得購買和租賃的資訊: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ducational Corporation 425 N. Michigan Avenue,
Chicago, Illinois 60611

1
因為水流近似於不可壓縮的,流進漸 律在圖一的壓力降低有關。對於一些分析
縮管的體積必須等於離開的體積。但體積 方式,使用沿流線方向的距離 s,和垂直
流率 Q 等於 AV,這裡 V 是平均流速,且 於切線方向的距離 n 之曲線座標系會很便
A 是截面積; 因此面積的遞減應該造成一 利。因為黏滯應力可被忽略。在一點上所
速度的增加。速度場是表示於圖 2。每一 有方向的正向應力都是相同的。它是一純
小團流體當其穿過漸縮管將加速。因為徑 量的水力壓力 p。由壓力梯度δp /δs 引起
向速度梯度,每一小部份的前緣移動遠快 而作用在 s 方向的淨力,藉由沿流線的穩
於後緣; 因此每一小部份將拉伸。因為水 態無黏滯運動之歐拉方程式與沿 s 之流體
實際上是不可壓縮的,而且流動是二維 加速度有關:
的,每一小部份的面積不可能改變; 於是 δp /δs = —ρV(δV /δs ) (1)
每一部份會變成狹長。連續的氣泡標記出 負號告訴我們速度沿流線方向遞減會伴隨
流動的線,及(由於流動是穩態的)流線。 著一壓力遞減,反之亦然。
從圖 2 推論速度增加和藉牛頓運動定 圖 3 顯示了一具多連管的流出閥裝設
可准許在壓力管間不同位置下流体洩出。
由於流出閥關閉,所以在所有截面的平均
水速度都是相同的,幾乎無法感受到的受
到黏滯力造成的壓力降。然後藉由排水出
閥而在每一個連續的截面其體積流動減
少。現在壓力上升。因為在這個例子中,
面積 A 是常數,速度 V 是正比於體積流率
Q; 因此速度 V 沿著 s 而遞減且(δV /δs )
為負。與 eq. 1 一致,δp /δs 為正。
在一不可壓縮,穩態,無黏流,其歐
拉方程式可以沿每一條流線積分的而獲得
伯努利積分式,
p+ρV2/ 2=constant=pstag (2)
沿每一條流線,靜壓 p 及動壓ρV 2/ 2 總
和 為 常 數 。 總 和 稱 停 滯 壓 力 (stagnation
pressure),或總壓(total pressure)。任一流
線其速度高則壓力為低,反之亦然。可能

圖 4. 氫氣泡標記的中心水流經一鈍頭的物體

圖 3. 水流從左往右通過一管。五根壓力管,開口
朝上,其壓力分布。

2
的最高壓力,停滯壓力,發生速度為零處。
供應管路的大儲水槽本身即為停滯區。
圖 4 顯示了由氫氣泡標記的中心水流
經一鈍頭的物體。水流束的擴張說明了流
場在減速。中心流線到達至鼻頭之處為一
停滯點。這裡的速度為零。但在唯一停滯
流線的兩邊其流體減速 ,雖然速度不為
零,然後繞著表面而加速。
停滯點實驗結果實際應用於皮托管。
利用在鼻頭上游面小洞測量特定流線至小
洞的停滯壓力,如 eq. 2 定義的。在圖 1
漸縮流場中,上游及下游漸縮管截面皮托
管顯示不同的停滯壓力。藉由 eq. 2,局部
停滯壓力與局部靜壓差值為局部動壓。於
是(圖 1),我們可以量測這差值來決定流
體速度。更進一步地,圖 1 驗證了雖然動
圖 6. (a)二維水平文氏管裝置於出口處。由兩傾斜
壓及靜壓兩者在漸縮管中會變化,但兩者
450 的壓力管之壓力分布,(b)觀察文氏管直段及彎
的總和 — 停滯壓力 — 維持定值。
曲段的壓力分布水由上往下流動。
柏努力積分式解釋如何由吹力來產生
吸力,如圖 5 的吸氣機實驗。為描述文氏
圖 7. 在漸擴管的壓力分布分散如此快速使得分離
管如何可以產生低壓,圖 6 顯示了流經一
發生且壓力恢復。與圖 6b 比較。

壁面是平坦之非對稱文氏管實驗。因為 AV
為定值,平均截面速度增加至喉部; 與 eq.
1 一致,壓力遞減。喉部下游處,截面增
加造成速度遞減,壓力提升。上游及下游
端點處,截面積相等,平均速度也相等。
柏努力積分式預測相等壓力,但下游壓力

圖 5. 次大氣壓在喉部從燒杯中將水吸上。

3
圖 9 的實驗中,水流經一排放至大氣
中的文氏管,因為出口壓力為大氣壓力,
喉部壓力則低於大氣壓力。當我們增加流
動,所有壓力差以速度的平方而增加。當
在喉部的絕對壓力低於水蒸汽壓力(約一
英吋的水銀柱),則發生沸騰。這是孔蝕
(cavitation)現象。蒸汽泡在水中出現。伴
隨而來氣泡破裂造成巨大的壓力,造成聲
響也在靠近壁面形成極高的應力。如此的
機械應力常對處理液體之機器,如水翼船
和螺旋槳以及水力結構造成重大的損害。

圖 8. 漸擴管中,氫氣泡標記流動情況。流動由左
至右。(a)小展開角度。流動維持(b)大展開角度,
流動分離。

遠較低於上游壓力。在漸闊管中靜壓恢復
是大約只有喉部靜壓減少至喉部的一半
值。這個差值是因為黏滯邊界層,我們必
須時刻牢記其流動行為,雖然,我們暫時
假設無黏滯效應。圖 7 的實驗中,面積漸
張地太快,在漸闊管中的靜壓恢復大約只
有在喉管靜壓減少的四分之一。即使是很
小的黏滯力,假如造成邊界層的分離,也
會造成與理論的非黏流有劇烈改變。 圖 10. 白色塑膠圓盤能自由地垂直移動。

上方厚圓盤由三支柱支撐。空氣由上方垂
直管往下吹而快速地由兩盤之間洩出。黑
採帶表示洩出的氣流。(a)無氣流。彩帶是
鬆散的且盤為靜止。(b)氣流出現,彩帶拉
長,藉往下氣流而白色圓盤往上抬升。

當空氣從盤的中間之小洞吹出至對面
圖 9. 水由左往右流動穿過文氏管排放至大氣。在 之一平行盤(圖 10),產生的壓力分佈可
喉部的壓力低於大氣壓力。 造成強制兩圓盤貼在一起。為了瞭解此現
4
象如何發生,我們已將下圓盤裝設有連上 布的形狀。
壓力管的測壓孔(圖 11a)
。注意當壓力高
過大氣壓力時,則每一根壓力管的水柱將 垂直於流線方向之壓力變化
被推向下。在大部分的盤上,壓力是遠小 至此我們已經討論過沿著流線,或沿
於大氣壓,而在盤外緣壓力增加到大氣 一流道,其壓力變化及速度變化之間的關
壓。原因就是在盤間之截面積流動隨者半 係。然而,圖 7 顯示了沿著一非對稱流道
徑而增加。面積增加造成流體減速,由柏 之兩壁面其壓力分布如何地不同。為了瞭
努力積分式,在盤外緣處,壓力提升至大 解這現象,我們必須考慮在流線之法線方
氣壓。 向的質點動力。
令 R 為局部的流線曲率半徑,壓力梯
度δp /δn,作用在朝向曲率中心之流體
質點上而與垂直流線法線方向無黏運動之
歐拉方程式決定之加速度 V2 / R 有關。
δp /δn =ρV2 / R (3)
這顯示了壓力總是朝曲率中心向外增加。
圖 12 的流道彎曲產生了彎曲的流線。在接
近於彎的直段的區域裡,流線是近乎直線
的且垂直於流線之壓力梯度為零。在上游
管中,入口停滯壓與靜壓的差異是約 11
英吋水柱高之動壓。在彎段中間,垂直流
線方向,其管路兩邊壓力差約為 3.5 英吋
水柱高。彎段下游處壓力又是均勻的(微
小變化是由彎段複雜的二次流所引起)。

圖 11. (a)固定的圓盤如圖 10 的實驗,以六個靜壓


支點及下方的壓力管。三個空隙是可見的,如圖
10 所置。(b)六根壓力管由簡單的接頭連接。位於
左方單一壓力管是開的,此即為大氣壓力。而在空
隙間的壓力是低於大氣壓力。
圖 12. 在二維 800 彎段的流動從左方較大的水箱排

盤被強制貼在一起是受到圓盤大半區 放至右方。三根靜壓管的每一段顯示垂直流動的逆

域的次大氣壓影響。事實上,年致力是不 壓分布。在管道第一及最後一段是直段,而中監視

能忽略的。然而,對於平衡的位置而言, 彎段。左方的壓力管顯示停滯壓力。

慣性力一般都大於黏滯力且主導著壓力分 回到圖 6b,我們知道曲面的喉部壓力

5
小於直壁面之壓力,隨著遠離曲率中心而
增加,如 Eq. 3 所要求。當我們使用文氏
管(Venturis)作流場測量,我們在壁面測量
的壓力並不是喉部平均壓力。
當你把你的手指放在水龍頭噴柱邊,
則水柱會彎向你的手指。這是 Coanda 效
應。圖 13 噴流觸及且彎繞著一自由懸吊空
圓柱,其內有一小的靜壓洞與壓力管相
連。因為流線是彎曲,所以有法線壓力梯
圖 14. 桌球由一直徑 1/8英吋噴嘴以 60psig 的空氣
度,其在圓柱表面壓力低於在噴柱外邊界
噴柱所支撐。圖中顯示了平衡下的所有力量。
大氣壓力。因為大氣壓力,噴流會彎繞圓
柱上,且圓柱上有一淨力往噴流內作用。
完整壓力場
Coanda 效應部份解釋一撞球可被相
我們現在分開看沿著及垂直於流線的
當小的空氣柱來支撐的事實(圖 14)。
壓力梯度。然而,為了瞭解一完整流場型
態,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兩個梯度,並且我
們也須考慮連續方程式。

圖 15. 穿過非對稱漸縮管的壁面壓力分布。虛線代
表曲面與平面的分布比較。

圖 15 比較在一非對稱收縮管兩壁面
之壓力分布。上游處,兩壁面壓力相等。
下游處,壓力相等但較低。因為面積減少,
圖 13. 從一狹長噴嘴噴出的水柱。其後下方是一垂
速度增加,與 eq. 1 一致,平均壓力下降。
直繫於軸上的空圓柱。當圓柱造成噴柱,其將彎繞
水平壁面上,壓力持續下降。在曲壁
著圓柱。其在圓柱表面的壓力低於在噴柱外邊界的
面壓力開始上升,然後達到非常低的值,
大氣壓力。因為此次大氣壓力,在圓柱上會有一淨
之後再上升至最終值。
力往噴流內作用,如圖傾斜的支撐物。
這兩個壓力分布可用兩個動力方程式
及一個連續方程式來解釋。圖 16 壓力對

6
距離比的中間曲線顯示在每一截面的平均 條流線會有相同停滯壓力,壓力最大處其
壓力,由每一截面平均速度決定(透過柏 速度最小,壓力最小處速度最大。圖 17
努力積分式)
。對遠上游及遠下游處,流線 氫氣泡線證明速度分布可以柏努力積分式
實際上沒有曲率,截面壓力是均勻的。 由圖 15 及圖 16 壓力分布來推斷。這些流
體線的傾斜顯示接近收縮段開端,靠近於
曲線面的速度小於靠近於水平壁面的值。

圖 16. 穿過非對稱漸縮管的流線與壓力分佈
從管道的形狀,可以預期流線會如圖 16
圖 18. 一漸進漸縮管的壓力分布。與圖 15 比較。
所劃形狀;鄰近 AB 處凹向右方;鄰近 DC
處凹向左方。在不同的凹陷區域,曲線 AB
為了避免由噴嘴逆壓梯度造成壁面流
與 DC 是垂直流線。這些曲線上的箭頭顯
場分離,圖 18 中收縮段修改較和緩,這裡
示了遞增的 n 方向。由一維考量以及截面
流線曲率遠低於圖 15 中的,造成圖 15 壓
積比較下,在 AB 上平均壓力只略低於上
力分布獨特峰值縱向逆壓梯度遞減。
游壓力。因為流線曲率,壓力由 A 增加至
B。因此在B的壓力大於上游壓力,而 A
柏努力積分式並非永遠正確
則小於。相同地,在 CD 上平均壓力只略
“高的速度代表低的壓力“這句話只
高於下游壓力。但因流線曲率,壓力由 C
在有時候是正確的。黏滯效應或可壓縮性
增加至 D。因此在 D 的壓力大於平均壓
或非穩態可以造成柏努力積分式不再正
力,而 C 則小於。把所有敘述放在一起,
確,而且積分式只能應用於獨立的流線上
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一開始在曲線壁面上
除非運動是非旋的。
的壓力上升至 B 達最大值,然後下降至 C
圖 19 的直導管有一間隔物。一邊是不
達最小值,而在水平壁面上,它從 A 連續
受干擾的,另一邊有一流動阻礙物。由壓
地下降至 D。
力計所顯示的靜壓是相等的。然而,由柏
努力積分式推論兩流線的速度也是相同的
結論是錯誤的。比鄰的兩流線之停滯壓力
事實上是相當不同的。我們可以知道在有
阻礙的流道中兩動壓是低於沒有阻礙的流
道中。柏努力積分式在這裡無法用來說明
圖 17. 一開始垂直的汽泡線其正確之位置。
受阻礙的靜壓的原因,是因為對待不同

根據柏努力積分式,在這情況下,對每一

7
但是,對於圓周運動,δp /δn = dp /
dr,且 R=r。因此,dp =ρΩ2 r dr,積分
後 p =ρΩ2r2 / 2 + constant。這是圖 20 的
拋物線壓力分布。

圖 20. 一圓柱狀水箱裝置於一水平旋轉台上。壓力
管裝設其上並開口於大氣中,且顯示了壓力隨半徑
的變化。由於水箱開始是靜止的,且所有管內的高
圖 19. (a)位於左方有間隔物的直導管,流動由一儲
度都是相同的。經過一段時間旋轉台以一穩定的速
水槽分成兩等分,但較低的一半是一流阻。間隔物
度旋轉,水是作剛體旋轉,並由對水箱的粘滯係數
下游處,流動再度合流。(b)靠外的兩壓力計顯示
所限制。此圖片是當旋轉時的瞬間影像。
靜壓,連接上游波扥管的內壓力計顯示停滯壓力。

的流線會有不同的停滯壓力。我們必須以 參考文獻

eq. 3 來取代之;由於流道壁面的限制,流 Prandtl, L.: Essentials of Fluid Dynamics,


線實際上沒有曲率;於是法線壓力梯度為 Chapter 11, Hafner Publishing Co., New
零,而且即使速度不同,其在兩流線的靜 York, 1952.
壓也是相同的。基於這個原因,穿過一黏
滯邊界層的靜壓力事實上是相同的。
圖 20 的垂直管顯示了當我們在旋轉
台上旋轉一水平箱的壓力分布。在黏滯效
應驅使水繞著剛體旋轉(solid body rotation)
之後,其速度隨著半徑呈線性地增加,V=
Ωr。假如我們使用柏努力積分式(那是不
是適當的,因為我們會橫越流線)
,我們可
以預期壓力隨著半徑遞減。事實上,壓力
隨著半徑遞增。這意味了停滯壓力隨著半
徑增加,而且每一條圓形流線有不同的柏
努力常數。正確的方法是用 eq. 3 來看看:
δp /δn = ρV2 / R =ρΩ2 r 2 / R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