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作文三步曲:积累·模仿·创新

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刘西峰 邮编:476200


一提起作文,恐怕同学们十之八九都觉得作文难,可以说同学们的作文畏难情绪是长
期以来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同学们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
难在不知该怎样说,难在不能把话说好。在此我想告诉同学们一条解决作文畏难情绪
的有效途径,那就是“积累——模仿——创新”。
一、积累,使同学们做到有话可说。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实作文水
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石。
1、加强课内外阅读,广博获取。
阅读的积累不仅是同学们形成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博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
径。广泛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广泛阅读,能充实思想,丰富学识;广泛阅
读,能领悟意境,获得体验。我们阅读时要“于切要处下心力”,要“不动笔墨不读书”,
把读到的美词、美句、美段,把有情感、有韵味、有气势的语言材料,把名人逸闻、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摘录下来,进行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久而久之,
这些零琼碎玉就可以化为自己写作的“聚宝盆”了。
2、坚持写日记,不断积累。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热爱生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要把有关四时景物、家
庭生活、学习情况、社会见闻等以及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哪怕只有一点,
甚至只言片语)如实地记录下来。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做,定会给大家今后
的写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实践证明,我所带的班,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大部分学
生作文的畏难情绪消失了,往日言之无物者也开始有话可说了。
二、模仿,使同学们知道怎样去说。
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
程。学生思维中的形象或表象通过积累将逐步让位于概念,并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
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一发展转化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即离
不开模仿。任何一种技术的学习都是由机械地模仿到自然地运用。写文章也是如此。
跳过模仿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孩子学舌,始于模仿;学生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舌,
起始阶段进行模仿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模仿,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通
向作文成功之路的桥梁。
1、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及《时文选粹》里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同学们
进行模仿的极好素材。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些优美生动的范文,要进行字斟句酌,
深入分析,待烂熟于心后,再放下手中的文章重新去写,或复述,或缩写,或扩写,
或改写,或续写;也可原文照录,议论升华;或合理选用,适度取舍;或加工改造,
故事新编。即使只将自己认为生动的范文抄写一遍,或有选择地摘录几段,也是有益
的。待同学们不满足抄写、摘录了,就会加上自己的感想、发挥,这就是突破、提高。
例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虽然催人泪下,令人难忘,但如果缺乏生活体验,学生
是难以引起共鸣的。《背影》文后有意安排了一项练习,要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新的壮
丽的背影”。
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抓住了朱自清父亲的困境、老境、心境进行分析,要学生从家
庭生活中寻找类似 的动情点,仔细观察和描写。据此,学生模仿出了奶奶白发飘动的
苍老背影,妈妈抽泣时的悲伤背影,父亲挑担时的摇晃背影,等等。其中,有一学生
在窗外观察爸爸灯下伏案备课的背影后,感叹道:“这弯曲的背影不正是一座桥吗?一
座让学生踏着走向未来的桥!”此语来自生活,发自肺腑又蕴含新意。这些都是以《背
影》来引发联想,触动感情枢纽的。可见,模仿课文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发现美”的眼睛。
如此依样画葫芦,画着画着也就画出技巧了,待技法娴熟自然就可以脱离样本,从而
画出具有新意的葫芦了。
2、仿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的共同特点。对初中生来说,这
种“不可言传”如果过深过细地去“言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那种以神相交的诱惑和快感。
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
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语言模仿练习,有仿句式的,有仿片断的。模仿语言,不可离开具
体的语言环境。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既生动又实在,连
用的系列动词突出了百草园的“趣”。因此,笔者扣住“趣”来启发学生,教他们从课余的
游戏中寻找“趣”,如跳牛皮筋、“老鹰抓小鸡”、“斗鸡” 、“荡秋千”、“捉蝴蝶”等等,再
用准确的动词表现“趣”。 还有“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
富多彩的:不必说足球场上的激烈拼杀,也不必说乒乓球台上的风风火火,单是篮球筐
下传球投篮的精妙配合,就充满着无限乐趣。这样,学生的仿写就成了自身游戏过程
的描述与范文片断 的模仿,形成了自己经历与他人经验的统一,从而增强了感受和运
用语言的能力。
3、仿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不仅是指导阅读的箴言,也
是深得写作的真谛。文章的写作,根本问题在思路,能不能写好在思路,能不能写快
在思路。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去模仿、借鉴作者的思路,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掌握
写文章的“格”。从文章的整体上看,文章的行文思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三步式”,
即作者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谋篇布局;一种是“二步式”,即作者按
“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篇章。就文章的局部而言,每一篇文章都十分讲究开
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构思技巧,从而使文章顺理成章,首尾圆合。就文体而言,
有说明、记叙、议论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格”。比如记叙文的选材非常重要,
要准确、新颖;布局上通常按“倒叙——顺叙”或“顺叙——插叙——顺叙”的方式组织材
料;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细腻生动,以情感人。而议论文的论点则是关键,
要准确、深刻;布局上通常有“起承转合”、“引议联结”、“引驳立结”几种形式;表达方
式以议论为主,即使是举例中的叙事,也要以概述为主,重在以理服人。在谋篇布局
上,记叙文通常按顺叙、倒叙、插叙的形式安排。议论文则多为起承转合、引议联结、
引驳立结几种。我们平时只要严格按照文体要求进行训练,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文体写
作的“格”,写作时,就可以借范文之“格”,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轻松愉快地进行
表达实践,平时作文的那种杂乱无章、言之无序的现象也就避免了。
范例: 生活中需要思索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
索。(引)
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
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
思索和实验,终于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
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
索的成果。《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地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议)
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
地思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当今社会已经跨入 21 世纪,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
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
思索行吗?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
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
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
天。 (联)
生活中需要思索!(结)
4、仿技法,培养具体的写作技能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范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
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 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使写作
知识的迁移。
例如,学习《陌上桑》中侧面描写手法,写罗敷的美貌时,文章只是从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而做出的反应。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来描写罗敷的容貌,但足以使读
者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这样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可进一步让学生练
习以丑写美、以恶写善、以悲写欢等反衬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仿写训练,应选准范文的仿写点,注意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意
读写结合上的作文渗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吸收前人的经验化为已有,促使知识迁移的
能力,从而更好地促使阅读,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创新,使同学们能够把话说好。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贵出新”的传统。创新是
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
作文创新就是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借助新颖别致的材料,来
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使之充满个性魅力。
作文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立意创新。
古人云:“文以意为金。”可见立意的重要。立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作
文要出奇制胜,离不开新颖别致的立意。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做到新颖别致呢?
我认为首先要善于选择最佳突破口,即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
答案,从中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如关于“水”的话题作文要写的角度很多,像
“流水奔腾不息”、“覆水难收”、“水滴石穿”等虽有积极意义,可由于较常见,容易从众
化。倘若从“源头活水”、“流水不腐”的角度立意,就容易出彩。其次,在立意上要体现
时代性,把自己的理性思考融入时代大潮中,体现应有的时代意识、思想高度和社会
责任感,使读者耳目一新。
创新立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多角度思考。
悟出新意多角度,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材料,找准材料从各个方面表现出
来的属性,多推敲,多琢磨,去粗取精,由浅人深,从中选择出独特的新“意”来。例
如,“斑羚飞渡”的场景是悲壮的、感人的,也是发人深思的,它给人的启迪不只是情
感上的震撼,更多的是深层的理性的思考:面临绝境,斑羚能生存吗?试跳斑羚的坠崖
有价值吗?中壮年斑羚作为幼小斑羚的生命跳板,为什么配合得如此默契……由于考虑
到了上述问题,学生命题立意就十分深刻:《绝境与生存》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角度,
谈绝境与生存的关系;《可贵的牺牲》从种族繁衍的角度,谈个体牺牲的价值;《默契
的生命跳板》从生存发展的角度,谈配合默契的重要性……
(2)反弹琵琶,逆向求新
“反弹琵琶”即反其意而用之,是一种逆向的求异思维。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会
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自己的作品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反古
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诗人李商隐发出“夕阳无
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近人吴兆江反其意而用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
怅近黄昏!”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如果同学们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
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有一个瞎子,晚上出门时总是提着灯笼,有人讥笑他是白费蜡,但瞎子笑而不
答,晚上出门时,仍一如既往地提着灯笼。如果按照“瞎子点灯白费蜡”的固有思维去
立意作文,就毫无味道可言了。若逆向挖掘一下,其意境就大不一样。有个学生以《照
亮别人》为题写道:“瞎子在黑夜里点灯,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他,
不会误撞他,这样就可以保护瞎子的安全……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既为别人照路,
又能关照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能帮助自己……”这位同学就材料作逆
向分析,因此在文章立意上能别出心裁。
立意创新要植根于现实,要言之成理,符合常情,不能把逆向思维错误地理解为是与
人唱反调,是发奇谈怪论。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必须坚持真理,决不允许发谬论。
(3)联想出新,独树一帜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在立意时
我们可以运用联想,写出自己对某一事物和某一问题的新看法和新见解。
例如,以“书”为话题,有位学生把书与英文单词“BOOK”巧妙地联系起来,并对“BOOK”
进行了分解:B—bridge 一桥,阐述了书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
第一个。一 office——资料库,阐述了书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巨大的资
料库;第二个。一 often——经常,阐述了书只有多读、常读,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信
息;K—key——钥匙,阐述了书是人类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此文就通过联想,以独
特的视角对书作了精彩的诠释,并且顺理成章,可谓立意新颖。
2、选材创新。
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新在材料。材料取舍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文章的优劣。作文时
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往往能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的奇效。为此,我们在
选材时要突出一个“新”字,要善于捕捉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材料,另外还要把握住“舍旧
取新、舍大取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材原则,即使是陈旧的材料,也要力争做到
“推陈出新”。
这里重点说一下一材多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会产生不同
的意义。
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第,后来,他在自家门口摆桌凳,端
茶水,请过路人给他讲各种传说故事,二十余年从不间断。正是在收集这些素材的基
础上,他写成了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我们可以把这则材料用来为不同的论点服务。可用蒲松龄的“屡试不第”来证明“榜上无
名,脚下有路”,“成功属于自强不息的人”等观点;可用蒲松龄的求学的态度——“摆桌
凳,端茶水,请过路人给他讲各种传说故事”来证明“不耻下问”,“求学心要诚、行要恭”
及“作家要深入生活”等观点;可用蒲松龄“二十余年从不间断”来证明“贵在坚持”,“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等观点;还可用蒲松龄求学的成功——“写成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来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等观点;也可用整个材料
来证明“逆境造就人才”等观点。
材料表意的多项性,给我们的选择提供了广泛、灵活的空间,正因如此,我们使用材
料时要审慎对待,找准切入点,否则将会使材料与论点不相吻合,甚至背离脱节,使
观点和材料相差甚远。
3、结构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结构创新,应在“不平”上下功夫,即作文时要把结
构安排得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读者读起来就会兴味无穷。结构创新的方法很多,如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网页浏览,
日记连缀,电影放映等等。
(1)排比段式。即把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段的开头都使用结构相似
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比段。如《初中毕业时想到的》一文的 2~4 段分别以“初中生活很
甜”、“初中生活很酸”、“初中生活很苦”开头,构成排比结构,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
给人以思路相当清晰的感觉,使读者一目了然。
(2)小标题式。这种形式就是把所写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列出来,使每个段落既
独立成章,又紧密相连;既简洁明了,有一语中的。如《班主任和我》一文用了三个小
标题──“初一:我讨厌你!”、“初二: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初三:老师,我爱你!”
如此安排结构,不仅新颖巧妙,衔接自然,而且内容丰富清新,主旨鲜明突出。
(3)电影放映式。即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及画外音的形式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
目了然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展现
了文章的内涵。如《老师来了》一文聚焦老师还未走进教室这段短暂的时间里的三幅画
面:“静的是口”、“忙的是手”、“乱的是心”,最后出现画外音:“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什么
关系呢?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还是朋友关系?”看,多么别致的构思,多么精巧的结构,
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
(4)日记连缀式。就是将若干篇日记连缀起来,既可以迅速勾起我们对精彩生活画面
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如《竞选日记》一文选取了竞选
英语科代表期间的四篇日记,在“晴”、“阴”、“雨”、“晴”的环境暗示中,“我”经历了虎视
眈眈、性格懦弱、竞选失败、坦然面对挫折与体验,真可谓是一波三折,饶有情趣。
另外还有诗词串联式、论证求解式、网页浏览式等,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形式安排结
构,都必须围绕文章的主旨,切忌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更不要随便选来凑数。
4、语言创新。
孔子曾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
久远的。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我认为语言要有文采,必须在准确、鲜
明、生动、形象的基础上,提炼出个性化的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此,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要多使用生活中的富有表现力的鲜活语言;要适当引用或套用一些
诗句、歌词、成语等;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注意整
散句的结合、长短句的搭配。
(1)新瓶装旧酒。
此法就是对旧的材料进行组装、修饰,作文就在有限的材料中出新出采,显出无限的
意蕴。
示例:古代女子的生命是貂禅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
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
火……
简析: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同学们都熟悉,巧妙的语言表达,充满诗请的议
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语言驾驭的能力。
(2)褒词贬用。
示例: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学习
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简析:一个霸气十足的国际警察形象跃然纸上。
(3)巧借俗语。
示例: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
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
他马上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
简析:日常用语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用语巧妙,叫人
拍案叫绝。
(4)旧词新用。
示例: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
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
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
简析: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
(5)古诗词连用整句。
在文中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示例: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十”;李
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排比式整句。
它主要通过修辞的方式来连缀展示。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
上递进,增强了说服力,喧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示例: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
的,自由自在的,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
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又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了我们
不同眼睛。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
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成中国
式的内敛与神秘。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
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
(7)比喻式整句。
它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涵的语段。
示例: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的打鱼船,是
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8)假设式整句。
就是利用假设的句式,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主要通过“退一步,
进一步”的方式来完成假设命题的,通过推理、论证,达到自己的目的。
示例:试想,若爱迪生在失败了几次后便轻言放弃,电灯的发明不知将被向后推延多
长时间,人类文明又怎能得到如此飞速发展?在工作学习上如此,在人生道路的选择
上难道不也是如此吗?蒲松龄七次赶考均榜上无名,而他并没有给自己唯一的答案,
他选择了人生的另一答案,放下功名,铺开笔墨,这样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模仿——“他人文中平常事,化作笔下
绝妙文”;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总之,“积累•模仿•创新”这
一训练模式,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解决同学们作文的畏难情绪,还能优化
同学们的写作心理,提高同学们的快速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
有效途径。只要能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训练,坚信:同学们的作文定能 “笼天
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作 者 : 不 为 浮 云 遮 望 眼
链 接 : https://www.jianshu.com/p/f264707ba54f
來 源 : 简 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