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
理论)
3.(1945 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5.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
泽东)。
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7.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30 年代前期))。

8.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

9.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
党的自身建设、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1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文章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时期)。

14.近代中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
1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6.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1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三
重压迫,革命性最强;b.分布集中,便于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c.成员大多出身破产农
民,和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组成工农联盟)。
18.新时期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的是(工农联盟)。

19.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20.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合作社经济、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补充: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3.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识近代中国中国的基本国情)。

24.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民族
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资产阶级也具备双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
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
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25.中国革命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
殊国情)(即:a.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
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b.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
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c.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d.相当力量的正
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e.党的领导的有
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2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
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
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
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两个联盟。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内容是(“两个没收一保护”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
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
业)。
31.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
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4.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6.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的时序关系是(同时并举)。

37.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以及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
(在 1955 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 、对手工业 和个体商业 的改造要求过急 , 工作过粗 , 改
变过快 , 形式也过于简 单 )。
3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使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9.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4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
工商业;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
义劳动者)。
41.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供销)合作入手到生产合作的道路。

42.我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造中,党对富农的政策是(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

4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和平赎买)。

4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共同管理的是
(企业的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4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
义事业服务)。
46.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的是(陈云)。
47.1956 年党的“八大”指出今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
力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
48.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最先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
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毛泽东)。
49.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
50.“论十大关系”都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补充:a.重
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
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e.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f.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g.党与非党的关系 h.革命与反革命的
关系 i.是非关系 j.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51.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
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补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3.(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最大“实际”。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
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55.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
念的是(邓小平)
56.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57.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58.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
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
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61.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
6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其性质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
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64.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

6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发展生产力)。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邓小平理论)。

6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68.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

69.“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 2 翻,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补充: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
平。)

7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71.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72.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4.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发 展
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7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7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7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79.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80.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 (首创) 精神,做到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谐调,坚持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8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83.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8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小社会”着手,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5.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
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86.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发展观)。

8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
放)。
8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
续发展观)。
89.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90.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9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
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9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9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
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4.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9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9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
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9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9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 。

99.(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00.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
略。
101.(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105.(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10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7.中国梦的主体是(农民)。

108.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是(党的十六大)。

109.提出 2050 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是(党的十九大)。

110.中国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1.2012 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

112.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
走”)战略目标。
113.邓小平提出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于(二〇三五年)提前实现。

114.2050 年我国将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5.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16.时代精神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

117.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幸福)。

1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发展理念)。

119.新发展理念提出的时间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120.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

121.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协调)。

122.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开放)。
123.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指(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124.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
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5.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实体经济)。(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126.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在于(科技创新)。

1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12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 。

129.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1.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13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民主)。

133.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的是(意识形态)。

134.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135.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路基础是(核心价值观)。

13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即四个伟大指(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
斗争)。
137.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于(民生)。

138.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健康)。

139.在民生中发挥兜底作用的是(民政)。

140.?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手段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
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
制,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
务)。
141.2020 年我国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
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42.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广大人民群
众的切身利益的矛盾)。
143.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安定和谐主要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

144.联系和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是(社区)。

145.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人民安全)。

146.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在于(政治安全)。

147.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足点是(经济安全)。

148.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4 月 15 日)。

149.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平安)。

150.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建设生态文明)。
151.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152.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放在首位的是(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

153.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

154.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是(保护自然)。

155.人与自然相处时就秉持的首要态度是(尊重自然)。

15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是(习近平)提出来的。

1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58.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

15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

16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6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进


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
162.(全面深化改革)既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又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
关系当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16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64.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
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
程中,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165.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
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
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66.(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167.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68.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

169.?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0.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171.(旗帜鲜明( 讲政治 ))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172.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7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其中(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174.习近平反复指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5.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176.(反腐)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177.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
时代主题。
178.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
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7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把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180.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81.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
放格局。
182.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83.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
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
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18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85.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18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 。

187.?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从( )方面增强执政本领。

1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
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189.标志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著作有 ( )。

19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1.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
192.毛泽东提出并阐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的理论著作有(
)。
193.(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
的法宝。
19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
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197.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有(a.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高级社)。
198.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b.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建立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9.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00.参与企业“四马分肥”利润分成的因素有(a.资方红利 b.国家所得税 c.工人福利费
d.企业公积金)。
20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后,我国阶级状况的改变是(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
被消灭 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 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
阶级 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202.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
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3.刘少奇同志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指(
)。
20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205.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的是(a.经济上实
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c.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06.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划分的两个阶段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07.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主要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208.《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讲话,其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a.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09.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的理论成果包括(
)。
21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是(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
践)。
21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
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过渡时期的社会 d.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即高级
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2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涵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
21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深层原因主要是(a.国内外形势不利的影响 b.客观条
件的限制 c.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偏差 d.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定位错误
e.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动摇 f.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g.主
要领导人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h.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21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领导和团结全国
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217.“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社
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深刻变化)
2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a)社会主义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划
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
间不存在根本矛盾;(c)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加速经
济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法上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
主要是所有制基础不同;(e)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否则就是自甘落后。)
21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1.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补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
南)

22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
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
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24.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225.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
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
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
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
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26.要深刻认识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
性和复杂性。
2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b.意味着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c.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d.拓展了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
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9.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0.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3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32.“两个一百年”目标是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3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即 (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3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理念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35.“三去一降一补”指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

236.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

23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a.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坚实基础;b.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
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
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d.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e.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8.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3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40.人民参与政治的方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41.我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主要围绕(人民关心的问题、影响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

242.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43.共享理念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

244.目前我国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45.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
政治基础)。
246.“一国”和“两制”是 (辩证统一)关系。(1.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2.两制
是一个国家的制度的具体表现,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24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是(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48.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需要做到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d.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
台独 e.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f.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24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做到(a.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b.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50.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做到(a.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b.加
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c.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d.建设好网络空间 e.落实好意识形
态工作责任制)。
251.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根本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

25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
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5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
个方面 b.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c.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革命文化 d.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254.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的伟大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
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55.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25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57.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须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
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5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包括(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预
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259.社会治理体制主要内容有(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

260.?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
业)。
26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包括(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262.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的路径,包括(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26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a.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 b.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c.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d.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26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265.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有(a.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着力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b.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c.完善惩恶扬善机制,培育风清气正的社会氛
围 d.加强教育、心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66.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267.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要 (a.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b.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c.推进平


安中国建设 d.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e.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268.公共安全体系包括(反对恐怖暴力、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

269.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
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70.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必须要做到(a.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b.坚持保护优
先、自然恢复为主 c.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71.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必须要做到(a.推进绿色发展 b.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c.加
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d.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272.环保工作中放在首位的是(预防为主,源头治理)。

273.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应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74.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为(“一国两制”的构想)。

275.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
素生产力)。
27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要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7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举措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治党)。
27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内涵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六位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这
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时代)。
279.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坚持(a.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
b.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e.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做到有秩序。)
28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
三者有机统一。
281.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a.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
b.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282.进入新时代,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
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83.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深化
标本兼治,强化 (不敢腐)的威慑,扎牢 (不能腐)的笼子,增强 (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
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284.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85.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
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
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286.(政治委员制和政治机关制)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的重要组织
支撑。
287.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重点是优化作战力
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
种力量协调发展。
288.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做到(a.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b.加快形成军
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89.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290.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91.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
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292.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外交政策宗旨。
293.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
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294.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
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
29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
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补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96.“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是(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不可
分割的关系,“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
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
297.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
跃。
298.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形成了(a.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b.提出“向现代科学进
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c.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
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d.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
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e.《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f.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
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等重
要思想和理论成果。(补充: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99.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
理论的科学体系。
300.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三个代表”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
量之源。
30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
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新要求)。
302.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党(把方向、
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