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18 年 09 月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Sept. 2018

第 28 卷 第 5 期 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 Vol. 28 No. 5

从石峁到李家崖
吕智荣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 大约龙山晚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即陕 、晋北部黄河两岸地区的古狄人乃史书传说中的共工氏
的后裔,也即黄帝的后裔。其时,他们以陕西神木的石峁为中心,一度活跃在冀、晋、陕北部及鄂尔多斯
高原地区。大约距今 3800 年左右,这些先民的活动逐渐趋于消沉。 但到商代晚期至宗周时期,随着以
陕北清涧李家崖遗址为代表的鬼方部族的兴起,也召示着古狄族的再次崛起。
关键词: 石峁; 李家崖; 狄族; 鬼方; 黄帝部族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3871( 2018) 05 - 0001 - 03
DOI: 10. 16752 / j. cnki. jylu. 2018. 05. 001

王国维在其《鬼方昆夷猃狁考 》一文中云: “我 数百件之多。古城规模之巍宏壮丽,遗物之丰富,引


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至汧陇,环中国而 起国内外人的瞩目。 该城址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
北,东至太行常山间 …… 其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 考古发现 ”,2013 年在世界考古— ——上海论坛荣获
曰昆夷,曰獯鬻; 其在宗周之际则曰猃狁; 入春秋后 “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 ”等荣誉,引起了国内外史
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 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 学、考古界极大关注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
奴。”王氏对于早期曾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 国内学术界,如沈长云、卜工、张红彦以及发掘者等,
民族,从古史的角度,作出的高屋建瓴式的概括性论 就城址的性质等相关问题发表重要见解,为以后深
述,诚为后世学者指出了探究的方向。 随着考古新 入研究擂响了第一鼓。
材料的不断涌现,王氏所谓这部分外族在本地区所 ( 二) 石峁古城的族属
留下的遗产及生活状态等众多问题也逐渐浮现在学 古城建于公元前 2300 年,早于史书记载的夏王
者们的探索视野之中。 受之启发,笔者试图通过古 朝代近 200 年左右。《史纪 · 五帝本记 》云: “尧崩,
史及考古发现材料的相互印证之方法,对上述问题 三年之丧毕,……共工果淫爆……数年为乱,于是舜
作一些探索性思考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神异经云: “西北荒
一、石峁古城为古狄部族之都邑 有人焉,人面,硃佛,蛇身,人手足,而食五榖禽兽,顽
( 一) 石峁古城的发现与发掘 愚,名曰共工以变北狄”。《集解》徐广曰: “变,一作
神木石峁古城址是上世纪 50 年代末发现的, 變”。《索隐》“变謂变其形及衣服,同于放夷狄也 ”。
先后于 76 年、 81 年进行过局部发掘工作,
2011 年至 徐广云: “變。變,和也,正义言,四凶流四裔。 各于
今,再次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 四夷放共工等为中国之风俗也。”
发掘,逐步揭开了它的真实面纱。 该城址的城垣是 石峁古城约废弃于公元前 1800 年前后。《史纪
由石块砌筑而成的,并由内外城墙、宫殿、池苑、祭 ·五帝本记》云: “帝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
坛、居住区、墓葬区等组成,总占地面积逾 400 万平 之,年五十摄政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
方米,其中内城占地 210 多万平方米,其内的皇城台 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以
是一座堑山填豁,用石块砌筑而成的覆斗形台阶式 此记载,舜约活了 100 岁左右。 舜禅于夏禹。 史家
高台建筑,面积约达 8 万余平方米,大型宫室、池苑、 一般认为,禹建夏王朝,距今约在公元前 2100 年,而
祭坛等布列其上。该城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新石 帝舜施政约 39 年,当约在公元前 2200 年前后,此正
器时代古城址中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保存最好的 与帝舜流放共工氏“以变北狄 ”的时间近仿。 史书
城址。石砌城墙残高达 2 米余。 目前为止,城址内 《礼记·王制 》云: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已出土玉、石、陶、骨器几万件,仅玉器先后出土约有 不可推 移。 东 方 曰 夷,披 髪 文 身,有 不 火 食 者 矣。

收稿日期: 2018—06—11
作者简介: 吕智荣( 1954—) ,男,陕西扶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考古田野发掘研究。
· 2·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2018 年第 5 期( 总第 139 期)

…… 西方曰戎,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 ( 山西北部保德柳林一带 ) 、沚方 ( 内蒙清水河县一


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中国四夷、蛮、戎、 带) 、姬姓狄( 陕西临潼、河北北部) 活动之地。 但是
狄,皆有安居。……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邸欲不同。 这些古民族,均是共工氏的后裔,也是黄帝的后裔。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递,…… 西方曰狄寄,北方 二、李家崖时代的狄族再次崛起
曰释。”在先秦时期,陕晋冀和内蒙鄂尔多斯地区, ( 一) 狄族再次强大
是古代 狄 族 先 民 活 动 的 大 本 营。《史 纪 · 匈 奴 列 上文叙述了石峁古城的发现、发掘并考释了古
传》云: “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间,号曰 城的性质与族属。 经碳十四标本测定分析,石峁古
赤翟、白翟。”正义引括地志云: “延州 ( 今延安 ) 、绥 城约衰落毁塌于公元前 1800 年前后,那么居住这里
州( 今绥德) 、银州 ( 今神木县地 ) ,本春秋时白翟所 的古先民又怎么样了呢? 去了什么地方? 经考察,
据,……。”翟,即狄,古音通。《国语· 晋语 》云: “景 这些分散分裂的各个狄族部落后裔还散居故地,约
霍以为城,而汾( 汾河 ) 、河 ( 黄河 ) 、潄 ( 汾河支流 ) 、 在公元前 1300 年左右时,即商王武丁时期,他们随
会( 汾河支流) ……为渠,戎、狄之民贯环之,汪是土 着时代发展进程,在该地区因时异名,因地为号,即
也。”《国语·齐语》云: 齐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至 《史记· 匈奴列传 》所谓: “夏曰荤粥、商周间曰鬼
于西河( 既黄河西今陕北地区 ) ,…… 。”注曰: “ 西 方、汉曰匈奴。”而商代甲骨记载,分支较多,有“鬼
河白狄之西也。”《卫世家》云: “翟,即狄,古音通。” 方、沚方、土方、 方、人方、虎方、吉方 ”等多方。 此
以上说明,先秦时期,冀、晋、陕北部和鄂尔多斯地区 部族分散在陕、晋北部黄河两岸地区和鄂尔多斯等
是古狄人活动的大本营。 地,他们各有据地,其规模大小可能不一。这些部族
前面说明,狄族先民在帝尧、帝舜时期就已在 均崛起于商代晚期,并且多与商王有了密切的关系;
陕、晋北部和鄂尔多斯地区定居活动了,其时代约与 在此之前,这些古先民还未有文字,约到商王武丁时
石峁古城遗址相近,黄帝与石峁古城时代差距较大, 期,我国才出现了甲骨文字,商王才对这些多方先民
石峁古城也并非帝尧之中心。 有学者认为,位于襄 的活动有了粗略的记载。 除商代甲骨文外,有些史
汾的陶寺古城遗址是帝尧之故邑,此说陶寺与史书 书和出土的铜器金文中也有记载; 如商代甲骨文:
记载的帝尧旧都地近合,但以石峁古城为帝尧之中 “沚□告曰: 土方于我东鄙,载二邑; 方亦侵我西鄙
心说差距远达近千公里,而且以地望看,二者也偏其 田。”( 箐 2) 等; 又如史书《周易·既济 》记载: “高宗
黄河东南与西北。虽然二者文化遗存中某些陶器有 ( 即商王武丁 ) 伐鬼,三年克之”; 《古本竹书纪年 》
近、同之点,反映出古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之关 云: 商王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洛鬼戎,俘二
系, 但大多数文化遗迹遗物相异。 因此石峁古城非 十翟王。”再如周康王时的小盂鼎铭文中记载了王
黄帝之都邑,也非帝尧之中心; 而与帝舜流放共工氏 命盂征伐鬼方一大战事; 春秋早期的梁伯戈铭“ 鬼
“以变北狄 ”的时代近似。 所以石峁古城当是古代 方蛮,梁伯作。”在李家崖城址内出土的陶器口沿有
狄族先民之都邑。《国语 · 周语中 》云: “襄王十三 刻划的“鬼”字陶文。李家崖文化,即鬼方先民的物
年,郑人伐滑。…… 王 怒,将 以 狄 伐 郑。”韦 召 注: 质文化。除清涧县李家崖遗址外,清涧县辛庄遗址、
“狄,鬼姓之国也。”又《晋语》云: “公令阎楚刺重耳, 绥德县义合薛家渠遗址、河底乡小乘峁、鱼家湾遗
重耳逃于狄。”韦召注: “狄,北狄,鬼姓也。”此要说 址、子州县老君殿镇花寺湾、尚家沟遗址、山西柳林
明的是,在史籍中,除狄族人姓鬼外,还有姬姓狄人, 高红遗址,均位于周围环山的山顶部,且有石砌城
如与周幽王有关系的骊夫人为姬姓狄女、中山国也 墙,其结构、砌筑方法、墙底部施垫木与石峁石城墙
为姬姓狄国。此说明鬼姓狄族与姬姓狄散据北方地 不尽相同; 石峁、辛庄、高红遗址出土的陶鬲、敛口
区。“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 ……。”注曰: “鬼姓, 甗,均为高分档,乳状袋足; 三足瓮、大口尊等陶器和
赤狄也。”赤 狄 据 地 约 在 晋 中 一 带。 以 史 书 记 载, 李家崖城址出土同类陶器有不尽相似的发展演变关
赤、白二狄族及姬姓狄人据地较广,西约到子午岭和 系,李家崖出土的石雕骷髅人像与石峁石人头像虽
宁夏东部,北到阴山南麓,南约涉渭河北塬与晋南稷 然时代有较大缺环,但均有相似之处。 在内蒙中南
山以北,东及太行北部滹沱河流域的晋北、冀西北地 部的朱开沟五期的鬲、三足瓮; 清水河西岔遗址三期
区,可能到春秋时期,有的迁徙到山东西部。以考古 的高领带鋬鬲、带鋬罐、带鋬盆等与石峁的有鋬鬲、
掘资料看,石峁一类古文化遗存的分布地域,约与此 敛口甗、三足瓮等器,有不尽相似的发展因素,也与
域相当,也与《国语 · 郑语 》所称的“潞 ( 山西长治 李家崖遗存中的高领鬲、敛领鬲、敛口甗、弓体石刀
市) 、洛 ( 陕 西 洛 河 中 北 部 ) 、泉 ( 今 河 北 天 津 市 西 等有近似之处。
北) 、徐( 今山东曲阜东 ) 、簿 ( 今山东博兴东北 ) ,皆 在陕、晋北部黄河两岸地区,已发现属于李家崖
赤狄,”之据地范围近同。 发展到夏商周时期,陕晋 文化的遗址,仅陕西清涧、绥德、子州 3 县,已有 130
冀北部和鄂尔多斯地区,是古赤、白二狄等多方,即 处,其中有石城墙的有 5、 6 座。 而两地出土的商周
鬼方( 陕榆蒙地区 ) 、土方 ( 山西石楼、吉县 ) 、 方 青铜 器 各 达 500 件 左 右。 器 类 有: 礼 器 有 鼎、簋、
吕智荣: 从石峁到李家崖 · 3·

爵、觚、斝、甗、壶、盘、錇、觥、匕、斗; 武器有戈、钺、 现的似于李家崖文化的遗址、遗物就表明其去向。


戚、剑、刀、镞等; 生产工具有凿、釿、斧、削等; 还有车 以上考释说明,约自新石器时代到秦统一前,陕晋北
马器及金饰器及金贝、海贝等。朱开沟五期的戈、环 部和鄂尔多斯地区就是古狄人活动之地,到春秋战
首刀、环首剑等器与陕、晋北部出土的同类器近似, 国之际,匈奴逐渐崛起发展强盛后,约到战国中期,
说明这些遗物不仅有相互影响交流发展的关系,他 她不断扩张侵蹂长城以南的国民,因他们有的成了
们的族属之间也是关系密切。 陕、晋北部黄河两岸 匈奴的附佣,有的可能因不断受匈奴侵扰,被逼迫迁
与内蒙中南部地区的先民在商周时期,是商代甲骨 居它地。而后各狄族先民随着秦统一形势的发展,
文中记载的土方、鬼方、沚方等多方,是商王武丁时 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
期有征、占卜问吉凶的主要方国,而且他们也常互相 三、结语
侵战。陈梦家认为他们在晋南地区,而邹衡认为,今 综上所述,大约龙山晚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石楼县是土方,其南吉县,其北保德、右玉,当与商王 即陕、晋北部黄河两岸地区的古狄人乃史书传说中
武丁所伐的土方有关 。 的共工氏的后裔,也即黄帝的后裔。其时,他们以陕
又认为鬼方、土方、 方、沚方等多方诸族,居于 西神木的石峁为中心,一度活跃在冀、晋、陕北部及
长城内外的陕晋北部和冀西北地区,是舜流放共工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大约距今 3800 年左右,随着石
氏之地( 即先生所言的光社文化分布地区 ) 。 内蒙 峁古城的废弃,这些先民的活动逐渐趋于消沉。 但
清水河县也是这些多方的活动区域 ( 西岔遗址出土 到商代晚期至宗周时期,随着以陕北清涧李家崖遗
)
遗物与李家崖文化有相似之处 他们当是石峁遗 , 址为代表的鬼方部族的兴起,也召示着古狄族的再
址先民的后裔。 次崛起。到春秋战国之际,匈奴逐渐崛起发展强盛
( 二) 狄族先民的去向 后,约到战国中期,他们有的成了匈奴的附佣,有的
以目前出土的商、周时代的铜、陶器遗物考察, 可能因不断受匈奴侵扰,被逼迫迁居它地。 而后各
这些部族在西周晚期或春秋初,还在陕、晋北部地区 狄族先民随着秦统一形势的发展,逐渐与华夏民族

活动着 如出土的春秋初期梁伯戈铭 : “ 鬼方蛮 梁 、 融合。
伯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渭南东阳、合阳县发
参考文献:
[1]王国维.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M].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2.
[2]司马迁. 史记[M]. 上海: 中华书局, 1982.
[3]左丘明. 国语[M].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2.
[4]孔颖达. 周易正义[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
[5]戴德. 礼记[M].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2.
[6]王国维. 观堂集林[M]. 上海: 中华书局, 2004.
[7]宋振豪. 夏商周社会生活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8]罗琨. 甲骨文与殷商[M].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3.
[9]岛邦男. 殷墟卜辞研究[M]. 温天河,李寿林,译. 台北: 鼎文书局, 1975.
( 责任编辑: 李利霞)
From Shimao To Lijiaya———The Two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Tribe Dizu
LV Zhi - rong
( Sha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 About latter period of Longshan culture,ancient Tribe Dizu who lived on both sides of Yellow River in to-
day’s north of Shaanxi and Shanxi province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of China ,were the descendants of Gong
Gongshi. They were also the descendants of Yellow Emperor. Their stories were told in the folk tales. Their names
appeared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Their activity sphere centered Shimao of Shenmu,covering the area of the north-
ern part of Heibei ,the northern part of Shanxi ,the northern part of Shaanxi and Ordos Plateau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bout 3800 years ago,the ancestors’activities gradually tended to the lowest point. But ar-
chaeological studies on Lijiaya site ( from latter period of Shang Dynasty to Zhou Dynasty) in Qingjian in the north
of Shaanxi which showed the rising of Tribe Gui Fang,one part of Tribe Dizu. It declared the rejuvenation of Tribe
Dizu.
Key words: Shimao; Lijiaya; Tribe Dizu; Tribe Gui Fang; Yellow Emperor Trib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