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学校代码:10200 研究生学号:1254202748

分 类 号: X32 密 级:无

硕士毕业论文

养殖场家畜粪便减量化处理的研究
Study on techniques of livestock manure reduction
in poultry feeding

作者:段丽杰

指导教师:盛连喜 教授
学科专业:环境科学
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
学位类型:学历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05 年 5 月
摘 要

养殖业作为我国经济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
展,大型的现代化畜牧场、养殖场不断出现,同时大量集中的禽畜粪便导致的环境污染
越来越严重,且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禽畜粪便的减量化处理
已势在必行。
目前,日本利用具有自动加热及定时搅拌功能的生态厕所装置,选择木屑为调理剂,
每天序批式地添加家畜粪便,进行减量化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减量效果,并且此种原理
与技术已经逐渐在日本养殖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其他处理方法如堆肥、厌氧发酵等相
比,这种处理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养殖场每天产生的家畜粪便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
不仅减量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处理后的最终物料达到了资源化目的。
本试验就是利用日本 JST 赠送的生态厕所为反应装置,从家畜粪便(牛粪)的减量
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做三个平行处理试验,分别以木屑、玉米秸秆屑和木
屑混合物、玉米秸秆屑三种物料为调理剂,与家畜养殖场的牛粪进行序批式好氧减量化
处理。旨在为研究中国农业的玉米作物秸秆是否可以替代木屑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
剂,达到对禽畜养殖业粪便良好的减量化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中国
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寻找另一条资源化利用途径。在试验过程中,对反应物料的水分、温
度、有机质、pH 值、C/N 等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对各指标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
行讨论,同时还测定了反应初始与结束时物料的热值,并且对物料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
以确定物料经过微生物作用后,其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的物料在反应过
程中,温度为在 55-60℃ 时,微生物活动最为活跃,使物料中有机质含量由高于 90%
降解到 50%以下,湿重减量效果都达到 75%以上;其次,物料的水分控制在 50-60%
最为适宜;另外,试验反应初始与结束时物料的热值及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调
理剂与家畜粪便处理后,其热值与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利用玉米秸秆
屑替代木屑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剂,同样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好氧环境,达到家
畜粪便的减量化处理。
因此,利用玉米秸秆屑替代木屑作为反应的调理剂,与家畜粪便进行序批式减量化
处理是可行的,并且更适合解决我国众多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同时为禽畜粪便的生态
化处理及无公害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提
供一个经济可行的处理模式。

关键词 : 禽畜粪便;序批式;红外光谱;热值;减量化

I
Abstract

The poultry feeding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y and agriculture, and it is
developing step by step in scale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a great deal
of livestock manure leads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become a factor that blocks the
poultry fee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researches on how to
deal with livestock manure are being carried out and developed.
At present, it has obtained a good result in reduction for disposal livestock manure by
using bio-toilet in Japan. This technique has an evident characteristic that can disposal a great
deal of livestock manure from poultry feeding in time. Not only achieved evident effect of
reduction, but also made livestock manure utilized.
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treatment of cattle manure with the bio-toilet presented by
JST in Japan. The sawdust, the mixture of the sawdust and cornstalk, the corn stock were used
the bulking agents. In order to study on whether using the cornstalk replaces with the sawdust
as bulking agent. During the experiment, Changes in temperature,moisture, organic matter,
C/N and pH with time we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their tendency i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caloric values were determined, the changes of the caloric values of materials were
studied, and the spectroscopic changes of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in FT-IR, so that
explained the bacterium decomposed the organic matter of materials in reacting process.
Experiments result showed that, during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of materials remained
50-60℃, the moisture content was maintained within the range of 40%-70% , the organic
matter were decreased from above 90% to about 50% by the bacterium. The reduction of wet
weight were more than 70%. On the other hand, analyzing of caloric values and FI-IR
spectroscopy of materials showed that treatment of cattle manure with different bulking agent,
but getting a resemble effect.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ornstalk was suitable for treating
livestock manure as bulking agent.
So it is feasible that using cornstalk as bulking agent to treat livestock manure in
sequential fed. This technique not only reduces the pollution livestock manure, but also builds
the best mode of pollutant treatment of poultry feeding mostly.

Key words: Livestock Manure; Sequential Fed; FT-IR Spectroscopy; Caloric Value;
Reduction

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 II
目 录................................................................................................................................. III
第1章 概 述........................................................................................................................ 1
1.1 我国养殖业发展概况 ...................................................................................................... 1
1.2 禽畜粪便对环境的危害 .................................................................................................. 2
1.3 禽畜粪便的处理方式 ...................................................................................................... 3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4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5
2.1 试验原理 .......................................................................................................................... 5
2.2 试验装置 .......................................................................................................................... 5
2.3 试验材料 .......................................................................................................................... 6
2.4 试验方法 .......................................................................................................................... 6
2.5 测定的指标与方法 .......................................................................................................... 6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8
3.1 水分变化 .......................................................................................................................... 8
3.2 温度变化 .......................................................................................................................... 9
3.3 PH 值变化....................................................................................................................... 10
3.4 有机质变化 .................................................................................................................... 10
3.5 C/N 比值......................................................................................................................... 12
3.6 减量效果 ........................................................................................................................ 13
3.7 减量化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 ....................................................................................... 14
3.8 物料的光谱分析 ........................................................................................................... 15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18
4.1 结论 ................................................................................................................................ 18
4.2 建议 ................................................................................................................................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III
第1章 概 述

1.1 我国养殖业发展概况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我国农村基本处于自然经济时期,禽畜养殖业非常落后,大
部分禽畜分散在农民个体家庭饲养[1],并且禽畜养殖业在农村多以副业的形式出现,种
植、养殖一条龙,禽畜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直接施入农田,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禽畜养殖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逐渐由过去的分散经营、小规模、主要分布在农村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经营、大规模、分
布在城市郊区,成为我国经济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生产
部门。
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种植资源的基础上,畜
禽养殖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向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蛋、肉、
奶产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由于这一生产方式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禽
畜养殖业生产的发展。禽畜养殖业的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我国养殖业呈现出以下三点明显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
(1)禽畜养殖业日益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禽畜养殖业逐渐由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行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在部分地区被列为支柱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
(2 )禽畜养殖业逐步专业化和集约化
过去的禽畜养殖业多为分散经营,在农村中仅作为副业生产,禽畜饲养头数少、规
模小。近 10 多年来,禽畜业大力发展,特别是自 1998 年 “菜篮子工程” 实施后各地兴
建的大批集约化养殖场,许多大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已经建成一批万头猪场,
禽畜业的集约化养殖在大中城市的经济富裕地区发展尤为迅速。我国禽畜养殖业生产体
系呈现出日益集中化、集约化的趋势。
(3)禽畜养殖业逐步脱离种植业
以前的小规模的禽畜养殖融合于大农业中,产生的禽畜粪便基本上在种植业、农业
生产系统中被消化,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之中,以资源的形式得到充分利用,成为
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
展,禽畜业生产逐步从农业生产体系中脱离出来,走向独立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道路,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在农业产业链中得不到利用。
集约化禽畜养殖业表现出来的这三大特征,导致禽畜粪便污染已相当严重,并引起
了地方各部门的重视。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 年对全国 23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
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结果:中国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 19 亿t,是工业

本论文由日本 JST 项目资助。

1
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 2.4 倍,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 4 倍[3]。畜禽粪便的 COD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已达 7118 万t,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 COD 排放量的总和,
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4]。

1.2 禽畜粪便对环境的危害
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有引起伤寒、痢疾、急性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的病
菌;有引起病毒性肠胃炎、小儿麻痹症、病毒性脑炎、肝炎等病的柯沙基病毒、埃可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肝炎病毒;有引起肠道寄生虫病的多种肠道寄生蠕虫卵等病原体;
禽畜粪便因含有大量有机质可供繁殖孳生媒介疾病的蚊、蝇、蚤、老鼠等;粪便中有机
质腐烂分解后会产生有害有毒气体,发生恶臭[5];所有这些都严重污染了土地、水体、
大气和生物群落,导致城乡生态环境恶化。
(1) 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
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钠盐和钾盐,如果直接施于农田,过量的钠和钾通过反聚作
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减少,使土壤的通气性降低,破坏土壤结构[6];另外畜禽粪便
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在禽畜粪便堆放或流经的地点,有大量高浓度粪便水渗入土壤,
可造成植物一时疯长,或使植物根系受损伤,乃至引起植物死亡[7]。粪便水渗入地下,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中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且氮和磷含量过
高使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滋生蚊蝇,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含量减少,鱼、虾等水生生
物因缺氧而死亡会使地下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都严重超标据测定,当禽畜粪便
污水流入池塘而使水中氨含量达到或超过 0.2mg/L时,就会对鱼产生毒性[8]。此外禽
畜粪便中可能存在的肠道传染病菌和人畜共患的病原体,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严重威胁
[9]

(2)引起空气的恶臭污染
刚排放的禽畜粪便含有NH3、H2S和胺等有害气体[10],在未能及时清除或清除后
不能及时处理时臭味成倍增加,产生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二甲胺及低级脂
肪酸等恶臭气体[11]。恶臭气体会对现场及周围人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精神不
振、烦躁、记忆力下降和心理状况不良,也会使禽畜的抗病力和生产力降低[12]。
(3)禽畜粪便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由于禽畜粪便含有大量有机质及丰富的N、P、K等营养物,自古以来一直被作为
农作物宝贵的有机肥而利用[13]。农业科学研究与实践表明,农业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过
程中,需要从系统外输入一定量的有机质和其他营养元素,这样才能实现系统高而稳定
的产出。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主要是在土壤库中进行的。土壤及有机肥中的
有机质,除了有营养作用、能增加作物产量外,在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方面有其独特的
效果,可以说,它们一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肥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14]。随着农田复
种指数的提高,土壤养分输出量大,如不从系统外输入一定营养物质,将影响作物生长
和土壤肥力的保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对

2
于小规模、分散的饲养场产生的禽畜粪便就近还田,既为农田增加了有机肥,也不会对
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如今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禽畜粪便未加处理地大量集中排放,
却导致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丧失,同时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3 禽畜粪便的处理方式
欧美等国家的禽畜养殖业很发达,每年产生大量的禽畜粪便污染废弃物。他们经过
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效果显著、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廉、综合利用效果好的禽畜养殖
业废弃物处理模式。各国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标准,保证禽畜养殖业必须经过无害
化处理才能限量还田。例如,日本制定的“禽畜废弃物处理与清理”、
“肥料管理化”、
“防
止水质污染法”从而保证禽畜废弃物的处理,并促进有机肥的合理使用;美国“联邦水
污染法”规定禽畜粪便污水不经处理不允许排入自备贮粪池;德国法令规定禽畜粪尿不
经处理不得排出,并规定单位的载畜量,保证土地安全消纳经过处理的禽畜粪便。
目前,我国对禽畜粪便的处理主要包括干燥处理、除臭处理及综合利用处理几方面
[15]

(1)干燥处理
禽畜粪便的干燥处理技术主要有日光自然干燥、高温快速干燥、烘干膨化干燥及机
械脱水干燥等。
(2)除臭法
禽畜粪便的除臭主要包括物理除臭、化学除臭和生物除臭几方面。除臭技术包括吸
收法、吸附法、氧化法、掩蔽剂、高空扩散等。这些方法在去除低浓度臭味时效果较好,
但对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除臭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处理臭味浓度高的禽畜粪便还需进一
步研究。
(3)综合处理法
综合处理法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养分和能源,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因此其处理方法一般为多种方法的组合,且以生物技术法为主。
生物技术是近年研究较多、应用较广泛,且最有前景的一种禽畜粪便处理方法,可
分为以下两种:发酵法和热喷技术。
发酵法比干燥法具有省燃料、成本低、发酵产物生物活性强、肥效高、易于推广的
特点,同时可达到除臭、灭菌的目的,但发酵法时间较长。发酵又可分为厌气池、好气
氧化池与堆肥等三种方法。厌气池即沼气池,是利用自然微生物或接种微生物,在缺氧
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成 CO2 和 CH4。其优点是处理的最终产物恶臭味减少,产生的
甲烷气体可作为能源利用。但受到一次性投资过大、沼气池长期效果受温度影响大,冬
季产气量小、夏季产气量大、集约化禽畜养殖场远离居民点等困难。
热喷技术利用热效应和喷放机械,使禽畜粪便转变为高蛋白饲料。但由于它增加了
畜禽粪便的量,且使禽畜粪便的肥效成分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其推广利用。

3
而堆肥处理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6]。目前国内外工业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国外如加拿大利用作物秸秆、木屑、城市垃圾等与禽畜粪便一起堆肥,腐熟后作商品肥
[17]
;英国近年来开展利用庭院绿化废物与猪粪一起混合堆肥处理的试验研究。此外,泰
国的 Chongrak Polprasert 和美国的 P.Y.Yang 等人研究出了低投资的堆肥技术[18]。由于禽
畜粪尿污染严重性和处理上的困难,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已开始将养殖工序由水冲式清
洗粪便转回到以往传统的稻草或作物秸秆铺垫吸粪方式,然后实施堆肥的利用途径。目
前为止,国内在禽畜粪便的堆肥化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
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资助项目“可持续发展卫生系统”的主
要内容。目前日本利用生态厕所为反应装置,以木屑为调理剂,与家畜粪便进行序批式
减量化处理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减量化效果,并且此处理方式已经投入实际应用中。
而国内对于利用此装置原理与技术处理家畜粪便的研究,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
此处理方法引入中国,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调理剂(木屑)的来源问题。目前我国
木材缺乏,并且木屑的再利用方式逐渐增多,以废弃物形式丢弃的木屑量逐年在减少。
因此,寻找一种替代木屑且普遍应用推广的调理剂,对于我国利用此种方法处理禽畜粪
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每年产生大量作物秸秆,并且利用率
很低,一些地方的秸秆被大量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大气环境[19];如果农作物秸
秆能替代木屑作为调理剂,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为此,在总结国外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试验利用日本 JST 赠
送的 S-15 型的生态厕所为反应装置,做了三组平行试验,即选择相同重量 5kg 木屑、
木屑与玉米秸秆屑混合物、玉米秸秆屑作为反应调理剂,每天序批式加入 2.5kg 家畜粪
便(牛粪)。同时系统研究了三组平行试验在反应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减
量效果。以便确定玉米秸秆屑能否替代木屑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剂,同时使这种新的
处理家畜粪便的方法得到推广应用。
另外,利用生态厕所装置处理后的家畜粪便,养分含量如 N、P 、K 都有明显的升
高,可以制成微生物活性较高的堆肥,对于减轻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
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
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0]。因此本研究的处理工艺符合了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
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

4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理
本试验主要是家畜粪便(牛粪)在有氧的条件下,选择木屑、木屑与玉米秸秆屑的
混合物、玉米秸秆屑三种物料分别作为调理剂,借助粪便自身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
好氧堆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粪便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而被微生物所吸收,固体和胶体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
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和生物合成等过程,
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把另一部分有机质转化为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于是微生物逐渐
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微生物体,继续产生一系列的生化作用。试验物料经过好氧微生
物的分解与高效摄取,生成 CO2 和 H2O,最后物料的减重效果明显,同时 N、P、K 等营
养元素的含量均成倍提高。试验流程概括为图 1。
调理剂 加热 CO2 和 H2O
粪尿 搅拌、混合 生化反应
有机肥

图 1 粪便生化处理流程简图

2.2 试验装置
试验所采用的装置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赠送的 S-15 型生态厕所,此
装置具有自动加热及定时搅拌功能如图(2)(3)。

1 投料口
2 取料口
3 排气管
4 搅拌器
5 发动机

图 2 反应装置外观图 图 3 反应装置剖面图

5
2.3 试验材料
试验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取自长春市某养殖场的牛粪,调理剂选择大叶杨(Populus
Tomentosa)的木屑(粒径约 20 目),取自长春德惠市某木材加工厂,玉米秸秆屑(长
度在 1-2cm)取自长春市农安县。另外,木屑作为木材加工厂的副产品,含有较高
的碳氮比,并且具有大的空隙度,还可以提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有利于好氧处理;
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来源较为广泛,农民常常将其作为燃料烧掉,它们的价格比
较低廉,也含有较高的碳氮比。试验物料的理化性质见表 1。

表 1 试验物料理化指标(%)
水分 有机质 N P2O5 K2O pH C/N

牛粪 79.12 77.75 1.09 0.40 0.22 8.26 18.19

木屑 34.10 98.79 0.09 0.05 0.43 6.64 396.64

秸秆 10.78 92.13 0.71 0.27 1.37 6.03 58.08

2.4 试验方法
试验设为三个平行处理,即 E1、E2、E3。三个处理分别选择碳氮比较高的木屑、
木屑与玉米秸秆屑混合物及玉米秸秆屑三种物料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剂,在反应初始
时将物料的水分调节到 40%-70%,然后每天定量添加 2.5kg 新鲜牛粪,同时测定物料的
温度、有机质、pH、总氮、总磷、总钾、总碳、湿度及物料初始与结束时的热值及红外
光谱,研究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当物料的 C/N 比值小于 20 时(35 天时),停止添加牛
粪,物料继续在装置内稳定 10 天,即 45 天后取出称重。具体实验操作如表 2:
表 2 试验初始条件
试 牛粪:调理剂 初始 牛粪添加量
调理剂 试验过程控制
验 (kg:kg) C/N (kg/d)

E1 木屑 2.5:5 59.46 2.5 1) 维持 40%-70%水分。

E2 混合物 2.5:5 72.86 2.5 2) 35 天时停止添加牛

粪,45 天时取出物料。
E3 秸秆屑 2.5:5 66.96 2.5

注:混合物为玉米秸秆屑和木屑(1:1)混和

2.5 测定的指标与方法
①测定的指标:
温度、有机质、pH、总氮、总磷、总钾、总碳、湿度及物料初始与结束时的热值及红
外光谱。
②测定方法:

6
试验过程中要测定物料中各指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测定方法严格按国家标准测
定方法测定[21],具体操作如下:
温度:早、中、晚利用温度计在物料中多点测定后,取平均值。
有机质:称取烘干粉碎样品 1g 左右于坩埚中,置于 550℃-600℃马福炉中,灼烧 2.5
-3 小时,至灰化完全,其减重即为有机质含量。
pH:称取试样 2.5g,加 15mL 无 CO2 水,经 3 分钟振荡后静置 20 分钟固液分层后,
用 pH 计测定。
总氮(TN%):试样经湿法消煮后,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其含氮量。
总碳(TC%):利用全自动元素分析仪(VrioEL elemental analyzer 德国产)进行测
定。
总钾(K2O%):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0FS 美国产)进行测定。
总磷(P2O5%):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美国黎曼公司产)进行测
定。
水分含量:从已剔除杂物的物料中多点取样,用台秤称重,记载其数据,将其放入 105
℃的恒温干燥箱中烘 6 小时左右,后放入干燥器中 20-30 分钟,使冷却至室温,称重。
再烘 2 小时,冷却,称至恒重。
热值分析:热值用美国 Parr 公司生产的 Parr1341 型氧弹热量计进行测定,每个样品测
定两次,且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 120J·g-1,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红外光谱法: 利用 KBr 压片法(美国 Nicolet 公司 Magna 560 FT-IR),对物料进行红
外光谱分析,其测试范围在 400-4000cm-1。

7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变化
微生物的生长、有机物的分解均需要水分,物料中的水分既是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又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反应过程中水分的主要作用在于:①溶解有机物,参
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②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起调节物料温度的作用[22]。试验物料水
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好氧反应速度的快慢,影响终结产物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反应工艺
过程的成败,因此,反应过程中水分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物料含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
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当含水率高于 70%,容易导致营养物渗出及
通气孔隙率不足,会抑制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发生不良的厌氧分解、温度下降;
当含水率低于 40%时,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好氧分解速率缓慢[23]。因此,试验过程
中水分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如图 4)。

80
E1 E2 E3
60
水分(%)

40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4 水分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
从图 4 可以看出,三个处理在反应初始时,物料的水分被调节到 60%左右,虽然在
反应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产生大量的热,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搅拌作用而挥
发,但同时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会产生水分,以及随着每天定量地添加含水率较高的新鲜
牛粪,因此三个处理在添加牛粪的 1-35 天之间,水分含量基本都维持在 40%-60%,
满足了微生物生长的条件。由图 4 可见,E1 处理中物料的水分含量比其他两个处理偏
低,并且经过数理统计中的 T 检验,表明在反应过程中,E1 与 E2 和 E3 在水分含量上
存在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 E1 处理中仅以木屑为调理剂, E2 中添加了
50%的玉米秸秆屑,E3 的调理剂全部为玉米秸秆屑,相关资料研究表明:由于玉米秸
秆屑吸水膨胀软化,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和菌体、养分的移动,促使微生物活动旺盛,有
机物分解加快,导致 E2、E3 中产生较多的水;并且以木屑为调理剂的脱水能力要好于
玉米秸秆屑。另外,在 35-45 天即物料在装置内稳定时期,由于停止添加牛粪及微生
物代谢活动的减弱,三个处理中物料水分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

8
3.2 温度变化
对于微生物作用而言,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和减量化处理过程的重要因素。 反
应过程中,温度控制的目标是使堆肥无害化和稳定化,其变化反映了物料内微生物的活
性变化,同时还反映处理过程所达到的状态。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55-60℃
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最为活跃[24-28]。堆肥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用于微生物的
细胞合成,同时分解为 CO2 和 H2O,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促使物料温度上升[29]。
并且此生态厕所装置具有加热以及控温功能,当装置内仅为调理剂时,温度最高可达
40℃,随着粪便的加入,微生物的活动促使物料温度继续上升,装置的控温设备可将物
料的温度控制在 70℃以下。

70
65 E1 E2 E3
60
温度(℃)

55
50
45
40
3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5 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情况

本试验操作都是在夏季进行,所以三个处理全过程温度都稳定在较高水平(如图 5)。
在反应初期,试验装置内随着牛粪量的增加,易分解有机物也随之增加,在好氧微生物
的作用下快速分解,并释放大量热量,使物料温度上升。三个处理在添加牛粪的 1-35
天内,温度基本稳定在 55℃左右,在 35-45 天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经过数理统计中
的 T 检验,表明三个处理在温度上未表现差异性。由图 5 可见,以木屑为调理剂的 E1
中,温度由初始的 50℃逐渐升高,大约在第 10 天出现了最高温度 68℃,随后稳定在 55℃,
停止添加牛粪的 35-45 天出现明显下降趋势;E2 中,由于物料的初始水分比 E1 中要高,
导致在 1-13 天之间,E2 的温度较 E1 要低,第 14 天时温度到达最高温度 60℃,随后也
稳定在 55℃左右;E3 中,高温期出现的比较晚,大约出现在第 15 天。但从整体上看
E3 的温度要略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原因可能是 E2、E3 中的玉米秸秆屑与 E1 中木屑相
比,含有较多的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质所致。同时这种高温现象出现时间的不同与
所选择调理剂自身的 C/N 比有关,并且与 G.F.Huang 等对于利用木屑处理猪粪中,C/N
对温度的影响趋势相同[30],都表现为调理剂的 C/N 比高的物料出现最高温度相对就高的
现象。三个处理在反应过程中,高温持续的时间足以灭杀物料中有害病菌。根据美国国
家环境保护局(USEPA)的有关报告,堆体温度持续 3d达 55℃以上,可以有效杀灭致病
菌[31]。因此,处理后的产物无害化程度较高。

9
3.3 pH 值变化
pH 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微生物最适宜的 pH 值是中性或弱
碱性,pH 值太高或太低都会使物料处理遇到困难[32]。pH 值是一个可以对微生物环境作
为估价的参数,在整个反应过程中,pH 值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 pH 值也
会影响氮的损失,因 pH 值在 7.0 时,氮以氢氧化氨的形式逸入大气。但在一般情况下,
堆肥的过程中有足够的缓冲作用,能使 pH 值稳定在可以保证好氧分解的酸碱度水平
[33]

11
E1 E2 E3
10

9
pH

6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6 pH 随反应时间变化情况

反应过程中 pH 变化情况如图 6。从图 6 可以看出,由于反应装置自身具有加热功


能,三个处理在反应初始温度都在 50℃以上,三个处理的 pH 值在初始时就达到了碱性
阶段。导致 pH 值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在反应初期,由于试验设备具有定时搅拌功能,使
物料供养充分,有机酸来不及累积而转化为CO2 和H2O释放,而蛋白质不断降解产生
[34]
氨态氮,造成pH值的升高 ,另外含氮物质逐渐被分解产生 NH3,因此三个处理的
pH 值在反应初始时就达到碱性水平。三个处理在添加牛粪的 1-35 天,pH 值都在 8-9
之间波动,经过 T 检验未表现差异性;变化趋势出现不同主要表现在 35-45 天,即停
止添加牛粪的过程。以木屑为调理剂的 E1 中, pH 值略有下降,试验结束时达到 8.34;
而以混合物为调理剂(木屑与秸秆屑)的 E2 中,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最后达到 9.96,
这与反应结束时氮的变化情况相一致,即高的 pH 值出现也是导致氮损失比较严重的阶
段;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3 中,大约在 28 天开始 pH 值出现上升阶段,到第 40
天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最后达到 8.83。另外,经过数理统计中的 T 检验,三个处理在
35-45 天之间,pH 值存在差异性,主要与选择调理剂的吸附性能有直接关系。

3.4 有机质变化
对于快速高温机械化堆肥而言,首要的是热量和温度间的平衡问题。有机质含量低
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将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并且产生的堆肥存在由
于肥效低而影响销路的问题,但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又将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从而产生
厌氧和发臭,研究表明,堆肥中最合适的有机物含量约为 40%-60%[35]。当物料的有

10
机质含量高于 80%时,堆体温度上升缓慢,可能出现厌氧状态,堆肥无害化效果差,其
原因是物料中有机质含量高,反应过程中需要较大的需氧量,加上过大的含水量也影响
反应过程中的通风供氧效率,从而达不到好氧运行的要求,导致低温和厌氧发酵,影响
堆肥化的进程[36]。
试验过程中有机质降解情况(如图 7)。从图 7 中可以看出,三个处理在反应过程中,
有机质含量都表现出相似且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木屑为调理剂的 E1,在 1-35 天,有
机质含量由初始的 92.14% 下降到 52.91%,在 35-45 天,由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减弱,
有机质含量仅下降到 52.19%,有机质的总降解率为 43.36% ;以混合物为调理剂的 E2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添加了同样重量且较木屑易降解的玉米秸秆屑,由图 7 可见,在反
应的 1-25 天中,E2 中的有机质较 E1 中下降的幅度略大,25-45 天时有机质的降解速
度与 E1 基本接近,且有机质含量由初始的 91.26%降解到 45 天时的 47.23%,总降解率
达到 48.25%;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3 中,由于含有较高的纤维素、淀粉、脂类和
蛋白质,在细菌、真菌、放线菌的联合作用下,其能量的可利用性和释放速度就较高[37],
在减量化处理过程中其有机质降解程度明显高于 E1,由初始的 84.74%降解到 45 天时
的 46.53%,降解率达到 45.09%。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以混合物为调理剂(木屑和玉
米秸秆屑)的 E2 中,有机质的总降解率要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其原因可能是木屑虽然
含有较多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由于其本身多孔隙的物理性质,可以为微生物提
供更好的好氧环境,加快了对玉米秸秆屑的降解速度。

100
E1 E2 E3
有机质(%)

80

60

4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7 反应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为了进一步说明微生物对物料中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同时对反应初始与结束时物料
的热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如表 3)。对于物质的热值,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的,
然后在能量生产中合成基本含能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而微生物正是利
用这些含能物质进行生长代谢的。因此,对物料热值的测定可以进一步验证有机质在试
验过程中降解的情况。
表 3 物料的热值与有机质变化情况
物料 牛粪 木屑 秸秆屑 E1 E2 E3

热值(kJ/g) 12.011 18.147 16.496 9.313 9.248 9.178

有机质(%) 77.75 98.79 92.13 52.19 47.23 46.53

11
从表 3 中可见,反应前三种物料的热值在 12-18kJ/g 之间,牛粪与调理剂木屑的热
值相差 6kJ/g,差别比较大;而木屑和玉米秸秆屑的热值相近。有机质的含量在 70-99
%之间,也表现为牛粪与调理剂之间差别大,且有机质的含量低于调理剂近 20%,两种
调理剂之间的有机质含量仅有大约 7%的差别。但经过 45 天减量化处理后,物料的热
值及有机质含量都明显降低。以木屑为调理剂的 E1,反应后物料的热值达到 9.313 kJ/g ,
以混合物(木屑与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2,热值达到 9.248 kJ/g ,而以玉米秸秆屑
为调理剂的 E3,其热值为 9.178 kJ/g,说明尽管物料的热值在开始时存在差别,但由于
微生物在反应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含能物质,所以反应后物料的热值基本相近;E1 中
的有机质含量要略高于 E2、E3,主要是因为 E1 中的木屑难降解的木质素含量高所致,
但经过数理统计中的 T 检验,并未表现差异性。另外由表 3 还可以看出,物料的热值与
其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性。

3.5 C/N 比值
好氧堆肥微生物在新陈代谢和合成细胞的过程中,需要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而以碳、氮为最多。微生物对碳、氮的需要是有区别的,碳是微生物的能源,为微生物
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用于细胞繁殖。根据对微生物活动
的平均计算结果,可知微生物每合成一份体质碳素,要利用约 4 份碳素作为能量,如以
细菌为例,细菌的碳氮比为(4-5):1,而合成这样的体质细胞还要利用 16-20 份碳
素来提供合成作用的能量,所以它们生长繁殖时所需要的碳氮比时(20-25):1,真菌
的碳氮比是 10:1,所以堆肥过程最佳的碳氮比为(25-35):1。如果碳氮比超过 40:
1,可供消耗的碳素过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
机物分解的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若碳氮比低于 20:1,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
养料相对过剩,则氮将变成铵态氮而挥发,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38]。
图 8 是碳氮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表明,碳氮比随反应进行呈下降趋势。这一
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由于碳一方面是微生物生长的能源而被消耗掉(以 CO2 形式释
放),另一方面又是合成细胞的重要原料而减少;氮虽然存在以 NH3 形式挥发而损失,
但大部分还是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合成而留在物料中。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碳氮比呈
逐渐减小的趋势。

80
E1 E2 E3
60
C/N比值

40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8 反应过程中 C/N 比值变化情况

12
本试验与普通堆肥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在反应初始时,并未将物料的 C/N 比值调
节到微生物活动的最佳范围内。其中 C/N 比值的调节,主要依靠每天添加 C/N 比值较
低的新鲜牛粪,试验过程中定期对其 C/N 比值进行监测。由图 8 可见,在 1-35 天即添
加牛粪的过程中,三个处理的 C/N 比值下降趋势都比较明显,以木屑为调理剂的 E1,
C/N 比值由初始的 59.46 降低到 15.32;以混合物为调理剂的 E2,C/N 比值由初始的 72.86
降低到 17.26;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3,C/N 比值由初始的 66.96 降低到 16.01。并
且 C/N 比值快速下降阶段都出现在 1-16 天,在这一阶段由于每天添加 C/N 比值较低
的新鲜牛粪以及微生物不断的大量消耗碳源,造成 C/N 比值迅速下降;在 16-35 天之
间,三个处理的 C/N 比值基本维持在 20 左右, C/N 比值的下降速度平缓;在停止添加
牛粪的 35-45 天时,由于此时三个处理的 C/N 比值都小于 20,不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
要求,其生长代谢活动减缓,对碳素和氮素的利用率明显降低,因此试验结束时物料的
C/N 比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3.6 减量效果
家畜粪便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其最大的障碍是含水量高、恶臭,不便运输[39]。本
试验中三个处理都是围绕禽畜粪便的减量化及脱水、干燥与除臭的技术路线,进行减量
化处理研究。试验过程中处理牛粪总重量及反应最后剩余物湿重、干重情况(如表 4)。
减量化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S
R%= × 100%
Q

其中:
R—减量率
Q-添加总量
S—处理后剩余物

表 4 试验结束时物料湿重、干重的变化(kg)

试验 Q 湿重 S 湿重 R 湿重损失% Q 干重 S 干重 R 干重损失%

E1 92.5 23 75.14 19.09 14.02 26.57

E2 92.5 20 78.38 19.67 15.59 20.75

E3 92.5 18.5 80.00 20.25 16.23 19.87

物料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因高温状态,水分被蒸发及干物质被微生
物不断分解而减少。通过计算可看出,三个处理经过高温好氧菌的作用后,减量效果十
分明显。从表 4 中可以看出,对于处理相同重量(87.5kg)的牛粪,以木屑为调理剂的

13
E1 经过 45 天处理后,剩余产物湿重为 23kg,湿重、干重减量分别达到 75.14%、26.57
%;以混合物为调理剂的 E2,剩余物质湿重为 20kg,湿重、干重减量分别达到 78.38
%、20.75%;而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3,剩余产物湿重为 18.5kg,湿重、干重减
量分别达到 80%、19.87%。通过三个处理的湿重、干重减量效果比较,可以看出,E1、
E2、E3 的湿重减量依次增加,这可能因为,在反应的过程中,E2 和 E3 的水分含量基
本高于 E1,最后物料的减量因水分损失多所致;而干重的减量依次下降,可能是因为
木屑与玉米秸秆屑相比,含有较多的孔隙,提供了更利于微生物生存的好氧环境,另外,
玉米秸秆屑表面腊质的限制,降低了微生物对其有机质分解利用的速度。

3.7 减量化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
本试验三个处理在反应过程中,虽然存在氨氮的挥发和硝酸盐的反消化,但三个处
理中总氮的相对含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如图 9)。主要是由于连续添加牛粪,使得物
料中的氮不断呈增加趋势,并且增加的速度要高于氮分解所损失的速度,另外由于在堆
肥过程中有机物的矿化分解,CO2 的损失以及水分的蒸发引起干物质的减少而造成[40]。

3.5
3 E1 E2 E3
2.5
N(%)

2
1.5
1
0.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9 反应过程中总氮的变化情况
从图 9 可见,三个处理中总氮的含量在反应过程中,增加的幅度各不相同。E3 在
添加牛粪的 1-35 天,较另外 E2 和 E3 中总氮的增幅明显,在第 30 天时氮的含量达到
最大值 2.66%,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 45 天时达到 2.13%,损失 19.92%;E1 与 E2 相
比,氮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表现为 1-35 天时呈上升趋势,35-45 天呈下降趋势。
但以混合物为调理剂 E2 在 35-45 天,氮的损失较为严重,由 2.92%降低到 1.01%,损
失 65.88%。这种变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木屑与玉米秸秆屑相比,木屑对于氮的吸附
能力要好,E2 与 E1 相比,调理剂中添加了一半的玉米秸秆屑,这也就降低了对氮的吸
附能力。另外,这种变化趋势同反应过程中 pH 值变化情况相一致。
在反应过程中,与总氮含量变化不同,磷和钾的绝对含量不会变化或变化很小,但
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挥发性有机物的分解以及转化及氨气的挥发,导致的体积和重
量明显减少,另外每天连续添加牛粪,因而物料中磷和钾的相对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图
10、图 11 )。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3 中,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这是
因为玉米秸秆屑本身的含钾量高于木屑,并且可看出,E3 中的磷和钾相对含量的变化,
在 1-21 天之间增加的幅度要大于其他两个处理,这也表明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处

14
理,湿重减量效果较木屑为调理剂的处理要略明显,导致磷和钾的含量增幅明显。

6
5 E1 E2 E3

K2O(%)
4
3
2
1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10 反应过程中 K2O 的变化

2
E1 E2 E3
1.5
P2O5(%)

0.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时间(天)

图 11 反应过程中 P2O5 含量的变化

表 5 牛粪处理前后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干重%)
N P2O5 K2O

牛粪 1.09 0.40 0.22

E1 2.03 1.73 1.69

E2 1.01 1.21 2.88

E3 2.13 1.41 4.25

农用控制标准 0.50 0.30 1.00

家畜粪便牛粪经过减量化处理后,养分含量对比反应初期均明显增加(如表 5)。从
表 5 中可以看出,三个处理在结束时,氮、磷、钾的相对含量都明显升高。但 E2 中氮
的含量在反应结束时出现下降趋势,因此在添加玉米秸秆屑作为调理剂的同时,在后期
要注意采取保氮措施。另外,通过与农用控制标准比较[41],三个处理的最终产物都达到
了资源化效果。

3.8 物料的光谱分析
在对反应物料的有机质以及热值进行分析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微生物在反应过程中
对有机物质的降解作用,以及物料中有机成分的转化提供有力的证据,试验中还利用一

15
种定性分析的工具,红外光谱分析法。此分析法可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直接分析样品
中的主要化学官能团的变化,以揭示反应物料的结构变化[42]。
160
140
木屑 140
120 牛粪
120
100
透光度(%)

透光度(%)
100
80
80
60
秸秆屑 60
40
40
20
4
0
0
0
3
5
0
0
3
0
0
0
2
5
0
0
2
0
0
0
1
5
0
0
1
0
0
0
5
0
0

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波 数(cm-1) 波 数(cm-1)

图 12 木屑与玉米秸秆屑的红外光谱图 图 13 牛粪的红外光谱图

反应过程中调理剂(木屑和玉米秸秆屑)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2)。由图12可见,木
屑与玉米秸秆屑的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在3700-3100cm-1处都出现氢健的羟基强吸收
峰,这部分羟基一部分为木屑和玉米秸秆屑中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及
其他多糖等)的成分,另一部分为水分中羟基;在2930-2900 cm-1处的吸收峰为-CH2
和-CH3基团,这些基团主要来自木屑和玉米秸秆屑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
1650-1620cm-1为水分子形成氢健的变形振动和有机羧酸盐COO-强伸缩振动的吸收、
木质素中与芳香环相连的C=O伸缩振动及酰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谱带;1500-1455cm-1
为-C-CH3中的CH3对称变形振动;1055-1050cm-1为羟基所连接的C-O的伸缩振动,
510-450cm-1处的宽吸收带是羟基的面外变角振动[43]。另外,牛是食草性动物,因此从
牛粪与调理剂的红外光谱图可见,特征吸收峰基本相似,仅在基团含量多少上略有差异
(如图13)。
1
4
0
1
2
0

E1
1
0
0
8
0
透光度(%)

E2
6
0
4
0

E3
2
0
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波 数 (cm-1)

图 14 堆肥结束时物料红外光谱图

三个处理的物料在反应结束时的红外光谱图(如图 14)。处理后的剩余物与物料的
初始光谱图虽然存在相同的功能基团,但由图 12、13 与图 14 比较可见,三个处理中物
料的各基团的吸收峰强度都发生了改变,说明这些基团的含量在发生变化。如 3700-
3100cm-1 处吸收峰强度都有所下降,表明堆肥物料碳水化合物逐步分解,从而使-OH

16
和-CH2 基团不断减少;而 2800-2600cm-1 处特征吸收峰表明反应物料中含有蛋白质及
其降解物质,尽管在反应初始与结束时都存在相同的功能基团,但通过图 12 与图 14 比
较可见,吸收峰的强度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说明反应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NH4+
含量降低,物料中蛋白类物质被微生物利用;1055-1050cm-1 吸收峰强度比在物料中的
略低,表明水溶性有机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含量在减少。而以玉米秸秆屑为调理剂的 E3
中,峰强度明显变弱,这主要是因为玉米秸秆屑较木屑含有更多易降解的纤维素。因此,
从反应前后物料的红外光谱图上分析,可见在这种序批式减量化处理的过程中,好氧微
生物的确起到降解有机物质的作用。

17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于禽畜粪便的污染日益严重,已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并列,且成为水环境污染
的三大源头之一,其治理工作也在大力发展,而禽畜粪便的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逐
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本论文从家畜粪便(牛粪)减量化处理及农作物秸秆(玉米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利用日本 JST 赠送的生态厕所为反应装置,选择不同的
调理剂,每天向反应装置内添加待处理的新鲜牛粪的方式,对其进行减量化处理,经过
45 天处理后,取得了明显的减量效果。以下是通过试验得到的具体结果:
(1)选择不同的调理剂(木屑、木屑与玉米秸秆屑混合物、玉米秸秆屑)与家畜粪
便(牛粪)进行减量化处理,湿重减量都在 75%以上,干重减量最少的也达到近 20
%,效果都非常明显。
(2)三个处理在反应过程中,始终存在氮素损失的现象。在 1-35 天时,由于减量
化效果比氮素损失明显,所以这一阶段氮素呈上升趋势;而在 35-45 天,即停止添
加牛粪时,氮素表现了下降趋势。因此,在反应的后期阶段要注意采取保氮措施。
(3)三个处理在反应初始时,温度都迅速上升,且在 1-35 天内,温度都稳定在
50-60℃之间;停止添加牛粪的 35-45 天时,出现下降趋势。从反应的温度看,堆
肥都达到了灭菌的效果。
(4)试验表明,物料的性质和含水率是配比设计的关键参数,试验过程中由于采用
的是序批式即每天连续添加牛粪的方式,初始含水率调节在 60%~70%之间较为为
宜。
(5)反应过程中 pH 值的变化趋势,在三个处理中都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反
应初始时便达到 8,随后稳定在碱性阶段,因此,处理后的物料可用于酸性土壤的
改良。
(6)由于反应装置的加热功能及反应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物料的有机质在反应过
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经过物料热值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微生物在反
应的全过程都表现了明显的降解作用。
(7)由于高温作用、水分蒸发以及干物质减少,反应后的剩余产物的氮、磷、钾相
对含量都明显升高,资源化利用程度较高。
(8)通过对反应前后物料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见 E1、E2 和 E3 中的物料经过
处理后,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对比处理前都有明显变化,说明微生物在反应过程中起到
了降解有机物质的作用;另外,比较三个处理最终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可看出不同调理
剂与家畜粪便处理后,其物质结构基本相似,只是降解后各基团含量略有差异。
(9)在试验过程中,不需人为对物料进行翻堆以及其他操作,机械化程度高,无异

18
味放出,因此此处理方法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4.2 建议
本研究实质是运用好氧堆肥原理,取得了关键性的参数和反应过程中有机成分、水
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但是本文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工作,而对于养殖场的有机废弃物
的好氧减量化处理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建议如下方面进行开展深入的工作研究:
1、在反应过程中对物料的氧气变化进行研究,以便保证反应始终处于有氧状态下
进行,加快反应的速度,另外可以根据其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通风策略,既保
证各阶段的氧气需要,又可以尽量减少通风过程中的能耗和热量的损失,有效
的节省能源。
2、利用这种序批式减量化法处理家畜粪便,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调理剂,与此同
时调理剂的粒径选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粒径大的颗粒使物料的空
隙增大,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反应速度加快,但粒径太大导致整个被处理物料
颗粒的表面积减少,使其降解面积减小,影响降解速度;而颗粒粒径太小,会
使氧气在颗粒间的扩散受到限制,降解速度下降,因此确定最佳粒径尤为重要。
3、反应过程中主要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微生物的变化可以反应有机质
被降解的机理,建议结合反应过程的研究,对不同阶段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进行
研究。
4、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未对反应的最终产物进行还田试验,建议对反应剩余物进
行种植试验,对其肥效、作物品质效果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19
参考文献

[1] 杨朝飞.加强禽畜粪便污染防治迫在眉睫[J].环境保护.2001(2):32-35.
[2] 卞有生.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48-50.
[3] 李庆康,吴 雷,刘海琴等.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环境保
护,2000,19(4):251
[4] 付俊杰,李远.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学报,2004,12(1):171-173.
[5] 王亚东,江立方.畜禽粪便流失对市郊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1994,10(增刊):67-70.
[6] 赵 青 玲 , 杨 继 涛 , 李 遂 亮 等 . 畜 禽 粪 便 资 源 化 利 用 技 术 的 现 状 及 展 望 [J].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2003,37(2):184-187.
[7] 吴淑杭,姜震方.俞清英禽畜粪便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农业科技.2002(1):8-10.
[8] 李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与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报,2001,(10):22-23.
[9] 孔元,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2002,
(6):
92-96.
[10] 常志州,朱万宝,叶小梅等. 畜禽粪便除臭及生物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农村生态环境,
2000,16(1):41—43,52.
[11] 吴淑杭,姜震方,俞清英.禽畜粪便处理技术与资源化途径[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 (2) :52~
54.
[12] 焦桂枝,曲平鸽,马照民.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污染及综合利用[J].天中学刊,2003,18(2):53-54.
[13] 展跃平,小山.太. 禽畜粪便堆肥化研究[J].环境保护与治理,2002,11:35-36.
[15] 刘青松.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134-136.
[16] 魏源送,王敏健,王菊思.堆肥技术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6):452-453.
[17] 戴旭明.加拿大牧场的粪便处理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2000,
(1):42-43.
[18] 陶涛,李宝林.集约化猪场粪尿处理问题探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6):63-66.
[19] 钟乐芳,玄福等.蚯蚓粪的应用及加工[J].农村发展论从,2001,7(29):143-144.
[20] 李吉进,郝晋珉,邹国元等. 畜禽粪便高温堆肥及工厂化生产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
报,2004,6 (3):50-53.
[21]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103-105.
[22] Miller,F.C.1993.Composting as a process Based on the control if Ecological Selective
Factors. In: Soil Microbial Ecology,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Edited by F.Blaine MeTting,Jr.
[23] 李国学,张福锁. 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6-82.
[24] Fogart A.M.and olli H.Tuovinen.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pesticides in yard waste composting.
Microbiological review,June.1991,225-233.

20
[25] JerisJ.S.,Raymond.W.Regan,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optimum
composting. Composting Science May-June,1993,16-22.
[26] Kutes G.A.,H.A.J.Hointink,L.A.Rossman. Effect of ae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composting of sewage sluge.Water Science and Techmology,1987,19:839-845.
[27] MacgregorS.T,F.C.Miller,K.M.Psarianos,andM.S.Feinstein. Composting process control based on
interaction between microbial heat out put and temperatur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June,1981,1321-1330.
[28] Neto.,J.T.STENTIFORD,e.i.Mara,D.D.Low cost controlled composting of municipal sludge
and full-scale vessel system.Journal WPCF,1985,57(4):309-315.
[29] 杨国义,夏钟文,李芳柏等不同通风方式对猪粪高温堆肥氮素和碳素变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
科学学报,2003,22(4):463-467.
[30] G.F.Huang,J.W.C.Wong.Effect of C/N on composting of pig manure with sawdust.Waste
Management.24(2004):805-813.
[31] USEPA. Composting:yard trimmings and municipal solid waste[Z].USEPA..530-R-94-003.1993.
[32] Mahimariraja S. Bolan NS,Hedley M J,Maegregor A N.Loss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during
composting of poultry manure with different amendments: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4,47:265-273.
[33] 张相锋,王洪涛,聂永丰等. 猪粪和锯末联合堆肥的中试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2002,18(4):19-22.
[34] 张相锋,王洪涛,周辉宇等.花卉秸秆和牛粪联合堆肥的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3)

360-364.
[35] 张宝莉. 农业环境保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12-213.
[36] 李 艳 霞 , 王 敏 健 , 王 菊 思 等 . 城 市 固 体 废 弃 物 堆 肥 化 处 理 的 影 响 因 素 [J]. 土 壤 与 环 境
1999,8(1):61~65.
[37] 席北斗,刘鸿亮,白庆中等. 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J]. 环境污染治理技
术与设备,2002,3(3):19-23.
[38] 李庆康.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J].农村工程实用技术.2001(11):24-25.
[39] 董克虞.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化途径[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6):281-282.
[40] Inoko A,Miyamatsu K,Sugalhara K,el al. On some organic constituents of city refuse
composts produced in Japan [J]. Soil Sci Plant Nutr,1979,25:225-234.
[41] 张宝莉. 农业环境保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98.
[42] 占新华,周立祥,沈其荣等. 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光谱学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
报.2001,21(4):470-474.
[43] 蔡燕飞,廖宗文,王德汗等.化学-生物发酵联用技术对稻草腐熟德效果及红外光谱分析[J].应
用生态学学报, 2003,14(8):1269-1272.

21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盛连喜教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本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
研究方法、试验方案设计等整个研究过程中都给予了关键性的指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
中,对论文进行了严格而仔细地审阅、修改和把关。在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悉
心指导,以及恩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深邃的思想和宽厚平易近人的为人,永远是我学习
的楷模,老师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精心指导我的试验和论文撰写,老师的耐心、细心
与创新,都使我深深感动,是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在此向导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最
诚挚的谢意!
同时感谢林山杉副教授在试验过程中给予的许多方向性的指点;对刘伟副教授在试
验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试验过程中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测试中心以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为
试验完成提供了诸多方便条件;原林、张曼胤、王志平、金香琴、寇艳秋等也为试验的
完成做了不少的工作。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最后,向多年来关心和爱护我的亲人,向三年来培养和关心我的各位领导、老师、
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