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作者:費雪

※出版社:天下
※出版時間:2009 年 12 月
當我在書局看到這本書第一眼時,我不禁懷疑,這跟數學有什麼關係嗎?

仔細讀完之後,我才發現這本幾乎沒有數字出現的書,結合了數學與社會科學,

融合了科學與人性。

書中用「賽局理論」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將所有人際間的互動科學化

進行嚴謹的分析。這種分析的模式是帶有濃厚經濟學色彩的。的確,它與經濟學

完全脫不了關係,而且它是一門非常高深的數學。以數學來研究自然現象本有難

處,以數學來研究社會現象也難,而要以數學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決策更

是不容易。問題就在於,它很難用式子的演算、推論、證明就可以得到答案──因

為它研究的範疇是人性。

古代的哲學家,不但研究人性,也研究科學。那時很多學問是合為一體的。

然而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科學、人文的代溝漸深。雖然大家常說「科技始終來自

人性」,卻只是口口聲聲說是,加深了科學與人的隔閡。現在賽局理論用科學來

研究人性,我原來覺得這樣似乎是用科學來吃掉人的本位價值。但仔細想想,人

性被科學研究,並不等於被科學吃掉。科學存在,人性也永遠存在,賽局理論提

醒我們它們是合為一體的。我們要追求的是科學與人性最終極的融合。

研究科學的是人,人研究的科學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的精神。數學是科學的

起點,它要邁向的最高境界不只是一堆冷冷的式子,而是要追求有溫度、有人性

的東西。它很難,難在理論不易建立,也難在核心價值不易掌握。但我們不能因

此放棄。想想古代的哲人,他們研究天地萬物之理,包羅科學與人性,絲毫不捨

盼望貫通天地最終極的道理與感動,昂揚在科學的大道,並散發人性的光輝。
以下我將書的內容分為三個部份來討論,而不用書中原來的章節名稱為架構。第

一部分思考書中提到的「七大困境」,再來說明跟書名「剪刀、石頭、布」有關的問

題,之後再探討處理問題的方法。

賽局理論說明生活中有「七大困境」,這些困境造成了社會上的種種不和諧或衝

突的發生。書中第一章介紹了用來了解這些困境的「納許均衡」以及第一個困境

「囚犯困境」,第三章則介紹了其他六種困境。了解這些困境,可以用科學化的

方式來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書中先詳細說明「囚犯困境」,是因為了解囚犯困境讓我們較容易掌握「納許均

衡」的概念,而納許均衡是賽局理論當中常用到的概念,後面六個困境也需要用

到它。書中使用囚犯減刑的各種可能作為納許均衡、囚犯困境的例子:

上圖是將書中的圖表稍微修改而成,圖中的數對代表的是伯納德及法蘭克

兩人在認罪及不認罪的四種組合中兩人被判的刑期。這樣的情況是出自於檢察官

逼迫囚犯認罪的計謀:檢察官分別向兩位囚犯提出認罪的好處,誘使囚犯認罪。

檢察官提出的條件顯示在上圖中:兩位囚犯最高可被判到十年,但如果認罪則

必然可以得到減刑,而減刑的程度(減至四年或零年)是依照另一位囚犯是否
認罪而決定。這是檢察官狡詐的計謀──不管他們是否有犯罪,都會擔心發生「自

己不認罪,對方認罪」的情況而讓自己判十年,因此容易為了安全起見而認罪。

如果囚犯是自私的,他應該會選擇自己認罪,並希望對方不認罪;不過對

方很可能也是自私的,所以容易導致兩人都認罪而形成(4,4)。兩人都依照檢

察官的條件而認罪,並且都減刑至四年,似乎很合理。但仔細想想,這件事其實

有蹊蹺。如果兩人都不認罪,形成的是(2,2),這絕對比(4,4)來得好!

問題就出在於,兩個囚犯都無法控制對方的意志,因此很容易陷在(4,4)

當中。這個(4,4)就是所謂的納許均衡:「雙方已選定策略,在另一方不動的情

形下,任一方改變策略並無法得到好處。此時的策略搭配後續結果,就構成納許

均衡。」這裡雙方選定的策略就是「認罪」,而在另一方不動的情形下,任一方改

為「不認罪」,只會讓自己的刑期變為十年,無法獲得好處;只有兩人都改為

「不認罪」,才能讓兩人的刑期同時減至兩年。難以逃脫納許均衡的原因,就是

雙方都無法確保對方將策略改為「不認罪」。

第一章一開始就舉出了另一個關於囚犯困境的故事:托絲卡的男友拉瓦度

西被警察史卡畢亞定成死罪;史卡畢亞說可以在行刑時用空包彈,但托絲卡須

提供「特別的服務」。因為這個故事不像剛才減刑的例子一樣有實際的數據,所

以書中沒有用這個故事來繪製圖表。不過我們其實可以試著把托絲卡及史卡畢亞

的得失用數字量化來製表。假設拉瓦度西的死活比托絲卡是否提供特別服務來得

嚴重,所以將前者的得失設為 2,把後者的得失設為 1。然後再來設定托絲卡及

史卡畢亞在各種情況的損失(托絲卡簡稱托,史卡畢亞簡稱史):若拉瓦度西死,

托失 2;若卡瓦度西活,史失 2;若托提供服務,托失 1;若托不提供服務,史

失 1。以損失的程度來說明,可以得到下圖。
此圖中,納許均衡在右上角的(2,2)。原來的情況是史卡畢亞要殺拉瓦度西,

而並沒有托絲卡提供服務這回事。如果只有一方改變策略,這一方都無法得利。

也就是托絲卡提供服務而史卡畢亞並無使用空包彈,則托絲卡的損失變為 3;

而史卡畢亞使用空包彈而托絲卡沒提供服務,則史卡畢亞的損失變為 3。只有當

兩人都遵守訂下的條件,也就是托絲卡提供服務,而史卡畢亞用空包彈──此時

兩人的損失才能都降到 1。這是囚犯困境、納許均衡的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這只是眾多計算方式的其中一種而已,如果改以「得」來算,或得、失

都算,也都可以瞭解這件事情。而設定得失的數字,事實上是要考量到當事人的

心境與周圍的環境,這是非常複雜的。我在此做出的這種似乎過於單純的圖表,

只是為了再度驗證納許均衡在賽局理論中的重要性。

書中用了簡單明瞭的語詞來分析公共財悲劇,就是「作弊」與「合作」。在多

人擁有的一定資源內,合作就是拿取自己該拿的,作弊就是多拿了一些。
此圖是書中舉的例子,它的背景是澳洲乾旱時農民限制用水。有趣的是,當

個別農民作弊時,它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而不太影響其他農民的利益;但是當

很多農民都作弊時,所有人都會吃虧。其實這跟囚犯困境很像──囚犯困境的作

弊就是認罪、合作就是不認罪,當個別囚犯認罪時,他會得利;然而兩個囚犯都

認罪時,兩人都吃虧,陷在納許均衡當中。但公共財悲劇與囚犯困境稍微的不同

處在於,僅一人作弊時,公共財悲劇中不太會影響到他人權益,而囚犯困境中

卻會嚴重影響對方權益。這是因為囚犯困境是一人對一人,公共財悲劇是一人對

多人。

上方用來說明農民用水的圖,其實也能說明全球資源的運用。例如單一國家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資源,不見得會排擠到其他國家的資源;但如果很多國家都

過度使用化石燃料,資源就會迅速地耗竭,大家都會吃虧。

還有一個我看過的例子是這樣的:某超市原來都會讓顧客借走籃子搬運購

買的物品,但因為很多人都遲遲沒把籃子還回去,最後超市決定不再提供顧客

借籃子這項服務。這也是一種公共財悲劇,最後所有人都沒辦法再借籃子。

搭便車是公共財悲劇的變形。搭便車的人,其心態是覺得「不差我一個」,

認為自己「作弊」應該不會影響到大眾整體,因為「其他人應該都會去做」。而且

搭便車的特色是,這些人不希望付出,卻想要獲得利益。然而,如果大家都這樣

想,那怎麼辦?書中提到一個例子,就是共產主義下,很多人會產生搭便車的

心態──我不用認真工作,因為不管怎樣一定會獲得報酬──如此一來,整體的

生產能力就不斷衰弱。

書中提了這個表格:
其他人 有足夠的其他人 沒有足夠的其他人

我 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

行動 利益減成本 行動成本
不行動 利益(無成本) 無利益
搭便車
我們可以看到,得利最大的是左下角那一格,這一格就是「搭便車」,自己

不必行動,也有其他足夠的人行動,讓自己也獲得利益。很多人憑著僥倖的心態

認為應該會有足夠的人行動──但他們是否想過,如果自己就是那個關鍵的最後

一人呢?這就像是選舉。有些原本民調很高的候選人,大家都認為他注定會當選

所以產生了這種想法:我不必去投票,因為一定會有很多人投他,他不可能落

選。當很多人都抱持這種想法時,就容易造成候選人高票落選。這也就是為什麼

那種幾乎篤定當選的候選人,還是會一直催促選民出來投票。

書中使用表情符號來說明膽小鬼賽局的各種情況。不過因為表情符號不好畫

所以我用數字 0、1、2、3 來表示最糟到最好的情況。

這張圖表示的是雙方是否讓步的情形,以任一方來說,對方讓步是最好的,

然而如果雙方都不讓步,就會造成非常糟糕的後果。我不在圖中標明雙方的身分

與事件的情境,是因為這張圖可以代表太多種情況,幾乎只要是雙方不相讓步

的情形都可用它來解釋。這包括了兩人走路快要相撞時、兩人比賽把車開向斷崖

的比賽,甚至是美蘇在古巴危機的對峙,或者是 2011 年茉莉花革命所爆發的一

連串反政府示威。世界上的很多衝突,小至兩人搶一顆糖果、大至國際間的衝突
都和這種膽小鬼賽局有關。

自願者困境是多人的膽小鬼賽局,也就是膽小鬼賽局是一對一,自願者困

境是一對多。膽小鬼賽局中,讓步者吃虧,但雙方都不讓步時大家都吃更大的虧

自願者困境中,讓步者(就是自願者、挺身而出者)吃虧,但沒有人出來的時候大

家都吃更大的虧。
其他人 有其他人 沒有其他人

我 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

行動 利益減成本 利益減成本 自願者


不行動 利益(無成本) 重大損失

由上表看來,其實自願者困境和搭便車的情況有些類似,對個人最有利的

都是左下角那一格(自己不必付出成本,卻能得到利益)。兩者較為不同的是,搭

便車的情況中,大家都應該去做,關鍵在於自己是否為使行動的人數足夠的最

後那一個人;而自願者困境中,只有少數人需要去做,關鍵在於自己是否可能

會是考慮去做的唯一(或少數)那一個人。不論是哪一種,重要的都是自己是否為

那一個「關鍵的一人」。

有一個例子和這樣的情況很類似:高二教育旅行的通知單上註明,一輛遊

覽車的人數在 25 至 42 人之間,一班人數少於 25 人就要和別班併車,多於 42 人

就要有人被拆到別班的車子。一個人是否會影響全班情況,就在於自己是否為第

25 人或第 43 人。如果自己不想參加,卻是第 25 個人,那參加了就能夠讓全班獨

立一車;如果自己想參加,卻是第 43 個人,那不參加就能夠讓班上不必有人被

分到別班的車。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為了全班而改變策略,通常這個人其實是

參加與否都無所謂的人。很多情況下,有所謂「勇者」自願出來,其實他是比較

不在乎自願的後果的人,然而我們常需要這樣願意為了大局而挺身而出的人。

自願者困境就像膽小鬼賽局一樣,有兩個以上的納許均衡,需要在這些當
中選擇一個較適當的,也就是需要有一個人讓步或者自願挺身而出。

兩性戰爭的圖示和膽小鬼賽局很像,都有兩個納許均衡。但書中有提到,兩

個的差異在於,兩性戰爭當中,雙方其實都不反對任一種決定。以下我一樣用數

字來代替難畫的表情符號(0 到 3 是最壞到最好)。

左上角和右下角都是納許均衡。問題就出在這裡:到底要選擇哪一個?這時

候,可能用協商,也可能用抽籤決定。

獵鹿問題的圖示很像囚犯困境,但是它的納許均衡是落在對於雙方都最有

利的地方。囚犯困境中,只有一個人作弊時,這個人可以得利;獵鹿問題中,不

論只有一個人作弊或雙方都作弊,作弊的人都會吃虧。

書中提到,獵鹿問題來自盧梭所說的一個故事,在一群村民去獵鹿時,若
有人分心去獵兔子,則大家都會吃虧。盧梭要說的,是要大家放棄自己微小的利

益(兔子),和他人合作以獲得大的利益(鹿)。

←盧梭《社會契約論》(取自維基百科)

獵鹿問題就是盧梭在《社會契約論》提到的:「要尋找出一種結合的形式,

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並且由於這

一結合而使每一個與全體相聯合的個人又只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並且仍然

像以往一樣地自由。」因此盧梭認為,社會是建立在一個契約上,個人放棄了小

部分的自由(獵兔),以成全所有人更大的自由(獵鹿)。因為大家都合作(獵

鹿)的情況是納許均衡,只要作弊(獵兔)就會因小失大,所以社會能以盧梭

所說的那種契約來使大家都合作,維持社會穩定。

-------------------------------------------------------------------------------------------------------

七大困境之間互相有緊密的關係,它們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納許均衡」

不過研究它們的理論還沒有實際意義,更重要的是把它應用到實際的問題當中。

以下我就用 2011 年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風潮這個主題來複習書中提到的七大困境

理論。
一、 突尼西亞的自願者困境

2010 年 12 月 17 日,突尼西亞的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引爆了突

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如果沒有這個自焚事件,或許需要另外一個人的犧牲才能

引爆革命。這就是賽局理論中的「自願者困境」。
其他人 有其他人 沒有其他人

我 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

行動 利益減成本 利益減成本

不行動 利益(無成本) 重大損失 取自維基百科

把書中說明自願者困境的表格再度搬出來看。由這位青年的作法來看,我們

可以猜測他的想法:若自己不行動,可能就沒有人行動了,如此會造成整個國

家的衰敗,形成表格右下角的「重大損失」。

另外,我們可以推知這位青年對於生命與國家的價值觀。先看表格中「有其

他人採取行動」這一行,我們知道「利益」必然大於「利益減成本」,所以在這裡

「不行動」是較佳的選擇。然而青年卻擔心發生「沒有其他人採取行動」的狀況。這

裡沒有類似「利益>(利益-成本)」的這種恆等式,所以決定是否行動的是青年

的價值觀與外在環境等因素。因為他決定行動,所以我們可推知他認為「利益減

成本」優於「重大損失」
。這裡的利益是突尼西亞整個國家的改變,成本是個人的

生命,重大損失是國家若不改變而繼續的衰弱。所以我們對於青年的想法得到一

個結論:自己犧牲生命造成突尼西亞的改變,優於自己活著而國家不改變。

二、 埃及的膽小鬼賽局

埃及的反政府示威大致從 2011 年 1 月 25 日的「憤怒之日」開始,到了 2 月

11 日迫使總統穆巴拉克下台。這段時間內,人民與總統的對峙,相當於一個「膽

小鬼賽局」,可以利用圖表來分析。
取自維基百科

穆巴拉克下台之前,他希望人民讓步,也就是停止示威讓他做到九月任期

結束為止;人民更急迫地希望他讓步,也就是立即下台。這時雙方僵持不下,就

像是兩輛車子在狹窄的巷子裡互不相讓一樣。如果雙方都不讓步,意味著埃及地

示威繼續,甚至可能爆發更嚴重的衝突。這在 2 月 10 日我們就看到了,那時穆

巴拉克發表演說,說自己不下台,結果造成了更大規模的示威。持續的示威很危

險,甚至可能爆發流血衝突,國內局勢也會非常混亂,國家的經濟也會受到嚴

重影響。這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現象。到了 2 月 11 日終於有人選擇了讓步,也就

是總統穆巴拉克選擇下台,形成了右上角的納許均衡。

三、 利比亞與獵鹿問題

2011 年 2 月 15 日,利比亞爆發了反對格達費政府的革命。因為利比亞是重

要的產油國,所以革命造成了全世界石油資源的短缺,導致油價不斷攀高。格達

費堅持不下台,反倒血腥鎮壓,讓全國持續動亂,還揚言毀壞輸油管。倘若輸油

管被毀,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會受到更大的波及。

取自維基百科
我們可以用上方這個圖表來看這件事。這件事很像是獵鹿問題。原來的某位

村民,在此把他換成利比亞的格達費政權;原來的其他村民,則換作利比亞之

外的其他產油國。原來大家都是合作的,依照固定的模式生產石油,所以全世界

的石油資源能夠獲得穩定,維持在右下角的納許均衡。但是今天格達費為了自己

的權力而不合作,讓全國持續動亂並揚言破壞輸油管,在上圖中就轉變為左下

角那一格,此時全世界都受到石油資源短缺、油價上漲的波及。

回到本書的名稱「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是全世界非常普遍的遊戲,

甚至還有人舉辦比賽。很多人討論猜拳獲勝的方法,多數談的是心理學的技巧。

然而,賽局理論家偏愛的猜拳方法是撇開心理學,運用隨機出拳的策略。

賽局理論家的猜拳策略是完全的隨機,它已被測驗可使贏的次數多於輸的

次數。但隨機策略通常只能讓人小勝,用心理學才可能讓人大勝。那為何賽局理

論家要用隨機策略呢?他們根據的是書中第二章提的「大中取小原則」。

書中所說,大中取小原則是指,「先衡量局勢,看看各種選擇會造成什麼最

大損失或最壞的結果,然後再決定怎麼做可以讓損失最小」
。這裡說的「損失」很

像是經濟學中「風險」的概念。大中取小原則就是要讓風險降到最低。這就像是我

們買保險,雖然要定期繳錢,但可以避免發生意外時的重大損失。大中取小原則

看的是可能的最大損失,而不是可能的利潤。不買保險可能的最大損失,大於買

保險可能的最大損失,所以很多人才選擇去買保險。

回到猜拳的主題,使用隨機策略可能的最大損失,小於用心理策略可能的

最大損失,也就是隨機策略雖然不能促成大幅的獲勝,卻也不會造成大幅的失

敗,因而能夠降低風險,所以賽局理論家選擇這樣的策略。然而如何才是真正的

隨機呢?我們出拳通常是帶有主觀意識的,很難做到真正的隨機。書中提到一種

技巧,就是把 π 或 e 的數字轉換為剪刀、石頭及布,以做到沒有主觀色彩的真

正隨機。如此一來,對方就無法預測自己的出拳模式了。
本書第五到第八章,闡述了很多解決社會困境的策略。因為很多內容和數學較不
相關,以下我只挑一些來敘述。

國小一年級的課本就常常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必須合作。課本總是用那些

煩悶的說教文字,以及聽到膩的小故事來闡述。而本書當中用了一種新穎的方式

來闡揚這個死板的道理。它把所有生活中的問題都科學化、數學化,利用利益與

損失來計算,反而更具說服力。剛才提過的「七大困境」,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

就是,我們必須和別人合作,以應付各種情況的納許均衡。

另外,書中提出了很多與合作相關的策略,例如信任、溝通、協商、聯盟、承

諾等等。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其實都與賽局理論有關聯。

除了驗證合作的重要之外,賽局理論家用科學的方式分析了很多種社會上、生活

中的事件。書中提到的方法至少包括這三種:

這是最常用來分析利弊的方法,經濟學中也常運用到。在「兩性戰爭」的兩個納

許均衡當中,就可以用成本效益分析來選擇其中一個。

書中提到了很多用電腦模擬來驗證道理的事情,例如模擬「推己及人」以及「以

牙還牙」這兩種互動策略的運用、模擬猜拳的勝負。現在的電腦程式已經可以模

擬出很多的環境因素,包括兩人距離遠近所造成的差異。

這是一個很玄的理論。理論家將量子力學的理論(量子纏結等)套用到人際互動
它所需要用到的是目前還在實驗的「量子電腦」。

量子糾纏

(取自 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34854)

-------------------------------------------------------------------------------------------------------

我覺得,就算有了完整的科學理論可以解釋人際互動、解決社會問題,我們仍然

不能只依賴理論來行事。因為理論終究是冷的,我們藉由理論認識人性,最終還

是要回歸人性。

看完《剪刀、石頭、布──生活中的賽局理論》這本書之後,再來看看盧梭的這句

話:

他實在是融合了科學與人性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