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DO I :10.15991/j .

cnki .
411028.
2002.
05.
008
第 42 卷 第 5 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
42 No .5
2002 年 9 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2002

庄子美学思想及其艺术价值取向
贾  涛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 ,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和拓展者 , 他以寓言的形式 、富丽堂皇的风格宣示着独特的时


代思想和哲学 、美学主张 。隐含在其中的艺术价值取向 , 对中国艺术 、尤其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走向 ,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关键词 :庄子 ;美学思想 ;艺术价值 ;
取向 ;自然 ;
相忘
中图分类号 : 2    文献标识码 :A
I206. 文章编号 :1000 -5242( 05 -0039 -03
2002)

  哲学是时代的灵魂 , 也是任何艺术的出发点 。在 件 , 互相补充 , 二者不矛盾 、不对立 。“道”是世界的本


中国早期思想 、文化的大家庭中 , 儒家和道家既相互 源 , 也必然是一切对立 、矛盾的本源 ;
因此 , 一切对立 、
对立 , 又相互补充 , 形成“儒道互补”这一特有现象 。 矛盾都是外在的 、次要的 , 其基础却是统一的 、和谐
这种互补 , 使人生有了进与退 、仕与隐两种可能 , 更使 的 。他说 :
“是亦彼也 , 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 , 此亦
艺术审美有了繁与简 、周与不周 、写真与写意多种选 ”[ 2] (P22)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
一是非 。
择 。尤其是道家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思想基础 系 , 那么 , 是非 、祸福 、美丑 、善恶 、贵贱 、生死等表面看
之一 , 它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 它空灵 、虚无 、自 虽各不相同 , 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因此 , 从顺应自然
然的出世态度 , 成为传统艺术审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的角度出发 , 用一种宽容的态度看世界 , 就会绝是非 ,
理论支柱 。 无利害 , 乐而忘忧 。这一思想对早期艺术的和谐美追
如果说老子是道家哲学 、美学的开创者 、建构者 , 求有一定影响 。
那么庄子就是它当然的继承者 、拓展者 。从老子的言 由本源的“道”生发出的相对论 , 自然而然地取消
简意赅 , 到庄子的瑰丽堂皇 , 显示了时代的发展 、思想 了矛盾对立 。一旦将认识纳入到这一规范 , 是非 、利
的完善 , 庄子以浪漫的诗人气质 , 将老子开创的深奥 害的标准就模糊了 ,生死 、祸福 、成败 、利害在“复通为
玄虚的道家学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充实与普及 , 对中 一”的“道”面前都是无所谓的 。 基于绝是非 、无利害
国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 的思想认识 , 人们的人生观就会发生根本转变 , 就不
庄子(约前 369 -前 286 年), 名周 , 战国时期卓越 会过多地患得患失 , 生活中就会多一些乐观和通达 。
的哲学家 、文学家 。 做过漆园吏 , 不久 归隐 。著《庄 或许这正是“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故事的立足点 :
“昔
子》一书 , 其重要的哲学 、美学思想多出于其中 。 该书 者庄周梦为蝴蝶 , 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 ! 不知
以寓言的方式将道家哲学中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形象 周也 。 俄然觉 , 则蘧蘧然周也 。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
化渲染 , 许多寓言故事如“庄周梦蝶” 、“庖丁解牛” 、 与 ? 蝴蝶之梦为周与 ?”[ 2] (P41)在这里 , 蝴蝶就是庄周 ,
“解衣般礴”等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 , 它们在体现 庄周就是蝴蝶 , 言外之意生就是梦 , 梦就是生 、就是
庄子人生观 、审美观的同时 , 还折射出了明确的艺术 死 。既然人生如梦 , 是非无因 , 还有什么不可以释怀
价值观 。 呢 ? 这种人生态度在魏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备受青
一 、绝是非 , 无利害 ———审美标准的相对性 睐 , 它化解了人们对生死的过分依恋 , 开始变得无畏 、
在宇宙观与世界观上 , 庄子与老子一脉相承 。他 乐观 、放纵 , 追求生命的亮度而不在意它的长短 , 并由
们都认为“道”是万物之始 , 是世界之源 , 当然也是任 此影响到早期中国绘画审美思想的形成 。
何艺术的出发点 。庄子说 : “夫道有情有信 , 无为无形 “道”以及“有” 、“无”的相互生成 、相互补充 , 构成
”[ 1] (P95)“道” 有着不同的属
……神鬼神帝 , 生天生地 。 了庄子基本的世界观 , 同时构成了此后人们的基本审
性和形态 , 通常 以两 种面 目出现 :
一是“无” ;
一是 美艺术观 ,“有”与“无”的辩证成了中国艺术 、尤其是
“有” 。它们是“道”的变体 , 但比“道”更具体 、更辩证 , 中国绘画无处不在的因素 。因为“无”不是虚无 , 其中
更具有可操作性 。 庄子认为“有” 、“无”相生 , 互为条 包含着更多的“有” 。传统中国画的状态正是这种思

 收稿日期 :
2002-06-06
 作者简介 :
贾涛(1964-), 男 , 河南尉氏县人,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

39
辨哲学的反映 。饶自然认为“若充天塞地 , 满幅画了 , 丑形象 , 但他们都聪慧 、超逸 , 都是可以赞扬的角色 。
[ 3] (P52)
便不风致” 。 既然“有” 、“无”是相互的 , 着笔与空 这一方面反映了庄子倡导真与自然的思想观点 , 另一
缺同样具有价值意义 。画面中的“无”绝非空洞 , 它代 方面还反映了他重内在精神的审美主张 。庄子认为 ,
表着云气 、水气 、神气 , 是遮蔽 、隐约 、包含 ;
这种“无” 畸丑只是自然的产物 , 是外在的形式 , 是不可改变也
一方面表示着朦胧的物象 , 一方面隐藏着更多的秘 不必改变的 ;
对人来说 , 外形都是次要的 , 最重要的是
密 。古代画家将老庄的“有” 、“无”观念运用在绘画 修养 , 是内在精神 。精神的光芒是丑陋的外形不能掩
上 , 解放了视觉画面的局限性 , 将欣赏者的视线引向 蔽 、无法比拟的 。 他主张一切应顺乎自然 , 不要人为
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 。因此 , “计白以当黑” 、“挂一而 地去培植 、改造 , 内在的真实比什么都珍贵 。庄子曾
漏万” 、“笔不周意周”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法则 , 成 以死掉的母猪连小猪也会离它而去作比喻 , 说明动物
为画面真情实景的补充和升华 。中国绘画所不懈追 与人一样 , 重要的是内在精神而非外在形体 , “形固可
求的弦外之音 、笔外之韵 , 体现出的“气韵生动”的虚 使如槁木 , 而心固可使如死灰 ?”[ 2] (P16)“庖丁解牛”的
灵精神 , 以及“逸笔草草 , 不求形似”的审美意向 , 都在 故事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方今之时 , 臣以
不知不觉中将“有” 、“无”观念贯串其中 。 ”[ 5] (P44)在这里 ,
神遇而不以目视 , 官知止而神欲行 。
从对“有”与“无”的辩证认识 , 到是非 、美丑标准 “神遇”是行动的主宰 , 外在官能无法达到“以无厚入
的取消 , 显然并不意味着审美标准的空缺 , 而是这一 有间 ,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 5] (P44)的地步 。“游刃
标准更接近庄子所倡导的真实 、自然和内在 。庄子对 有余”是对技艺与精神的双重追求 。艺术有其自身的
“自然”与“内在”这一绝对审美目的的追求 , 通过他不 方法论 , 技术是基础 , 是臻于妙境 、达于自由的手段 ,
拘的想像 , 以及不避畸丑的特殊方式的运用 , 在“相 藉此才可能自在 、自为 、出神入化 ;
但是如果仅仅是技
忘”的大背景下完成了最后的统一 , 使得艺术审美不 术熟练 , 没有“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精神之境 , 也是表
再过多纠缠技术技巧 、像与不像 , 变得更为主观 、个 面的 、徒劳的 。六朝时谢赫将“气韵生动” 作为绘画
性 , 更加注重神采与气韵 ;
而黑与白 、方与圆 、虚与实 、 “六法”之冠 , 充分显示了庄子这一美学观念的影响
疾与徐 、多与少 、干与湿等等语言因素都围绕着艺术 力。
家的内在自我发挥作用 。 庄子真朴 、自然的审美关怀 , 对内在神韵的核心
二 、自然与内在 ———审美追求的终极关怀 追求 , 很容易引领中国艺术 , 如 :
绘画从写实走向写
意 。重意轻形 、重写轻绘成为自顾恺之 、谢赫之后人
由于取消了是非 、美丑标准 , 模糊了二者的界限 ,
人们所应当做的就是顺乎自然 , 真与“自然”成了最终 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亦是文人画在宋元以后独占鳌头
的重要思想根源 。 由魏晋至南宋 , 真实的景物描绘还
的 、惟一的审美追求 , 这正是庄子提出“和之以天倪”
的意图所在 。他说 :
“和之以天倪 , 因之以曼衍 , 所以 没有达到西方式的完美 , 就被更为不求形似的绘画理

穷年也 。 … …忘年忘义 , 振于无竟”[ 2] (P40)。“天倪”就 想所取代 。虽然其中有社会政治 、经济等多种原因 ,


是自然而然的天道 ,“和”就是顺应 、契合 , 他认为只有 但老庄求自然 、重内在精神的审美理想无可辩驳地发

如此 , 才可以穷年忘义 , 才可能不争不斗 , 实现真正的 挥着支柱作用 。围绕主观自我 、内心真实情感表现而


形成的绘画系统 , 虽然在有些时期如唐代受到儒家学
和谐 。
在西方 , 真指命题与事实是否相符 , 在中国 , 真成 说的抑制 , 但它无时不在悄悄地发育 、生长 , 社会政治

了一种内在状态 。 庄周梦为蝴蝶就是求真状态的一 的变化只是它发展壮大的重要契机 。


同时 , 自然 、内在的审美思想还成了此后绘画艺
种表现 。求真 、求自然 , 就不应避开畸丑的外形 , 因为
丑也是自然的 、相对的 , 它与美皆根源于“道” , 丑本身 术最高的审美标准 。朱景玄论画将画家定为“神 、妙 、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在庄子的笔下 , 具有高逸品 能 、逸”四品 , 逸品虽位居第四 , 但它不拘常法 , 与其他


格的人几乎都以丑陋的形象出现 。如支离疏者 , “颐 标准难分伯仲 , 其代表画家王墨“应手随意 , 攸若造

隐于 脐 , 肩 高 于 顶 , 会 撮 指 天 , 五 管 在 上 , 两 髀 为 化” , 显然具有师法自然的美学特征 。稍后的张彦远
[ 4] (P68) 将绘画立为“自然 、神 、妙 、精 、谨细”五等 , 认为自然为
胁” , 这样一个奇丑无比的人在别人看来是场灾
难 , 而庄子却给予了由衷赞赏 。既然形体的残缺尚有 上品之上 , 自然标准最终走上中国画审美的巅峰 。

不少好处 , 更何况儒家道德呢 ? 庄子颂扬形陋的目 三 、“相忘” ———真正的艺术审美状态


的 ,与其求真 、求自然的主张是相吻合的 , 其矛头所 “相忘”是一种境界 , 也是一种状态 , 它是庄子“绝
指 , 是束缚人们精神行为的儒家伦理道德 。 是非” 、“无利害”审美标准的延伸 。“相忘”为内在的
庄子寓言中充斥着支离疏 、接舆 、齿缺 、兀者等畸 放松 , 不以物困 , 不以生困 , 追求自我和个性 , 将人生
40
与梦艺术化 , 物我两忘 , 物我一体 。“相忘”与求真 、求 拜揖后便返回居所 , 解衣露体 , 姿态自若 。当画到高
自然的审美理想彼此呼应 , 是自然 、内在审美追求的 兴时 , 竟然“忘乎所以” , 脱光衣服 , 因而被宋元君赞为
扩展与深化 。 “真画者” 。
艺术是人生的 , 其终极关怀是人的生存状态及人 庄子原本借这则寓言阐明道家所奉行的人生态
的生死 。忘却生死需要的是勇气与想像 。 不求功利 、 度:自然无为 , 不受礼法束缚 , 不受外界干扰 , 其主旨
顺随自然是庄子以一贯之的人生态度 , “相忘”是一种 并不在绘画 , 但它却无意中道出了绘画创作中作者应
十分有效的方式 。他认为理想的人生是“相忘”的人 持的正确心态 。这种心态应该舒展胸襟 , 畅开怀抱 ,
生 , 理想的境界是“相忘”的境界 。“泉涸 , 鱼相与处于 排除杂念 , 忘却功名利禄 , 保持一种自如真淳的精神
陆 , 相口句以湿 , 相濡以沫 , 不如相忘于江湖 。 与其誉尧 状态 。“解衣般礴”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 , 备受历代
而非桀也 ,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1] (P94)可见“相忘”的 艺术家 、理论家推重 。东汉蔡邕认为欲书应先散怀
境界是超脱的境界 , 只有超脱毁誉 、超脱是非 , 才合乎 抱 , 南朝宗炳主张“澄怀味象” , 与“解衣般礴”的观点
大道 , 才是人生审美的至境 。 所以他又说 , 对自己生 一脉相承 。清代方熏认为 , 一个画家在画前如果想着
存最好的关注是善待生死 , 以生为乐事的 , 也会以死 如何胸次寥廓 , 如何解衣般礴 , 正画时想着如何经营
为乐事 。生死等齐 , 生死相忘 , 人怎能不快乐 ? 死生 惨澹 , 如何纵横挥洒 , 怎么会有真正的“解衣般礴” ?
不虑 , 富贵 、贫贱 、穷通 、是非又奈我何 ?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哲学 、美学思
庄子以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这一“相忘”的人生理 想 , 营造了一个否定是非 、自然内在 、乐而忘忧 、放浪
想 。他极力推崇“老聃死 , 秦失吊之 , 三号而出”的达 通达的人生境界和美学境界 , 体现出明确的价值态
观举动 。 自己的妻子亡后 , 竟能若无其事地鼓盆而 度 , 对中国艺术 、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审美取向影响至
歌 。在他看来 , 不能忘却生之诱惑的 , 其死会更加痛 深 。它不仅造就了许多中国古代杰出的艺术家 , 还直
苦 , 只有“相忘” , 才有可能与自然交融 , 才会对生死泰 接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 。 同时 , 庄
然自若 。据记载 , 庄子将死 , 弟子欲厚葬他 , 他却说 , 子美学中重自我 、重内在 、重个性的思想观点 , 恰恰是
我以天地为棺椁 , 日月为连璧 , 万物为赍送 , 还要那些 当代中国艺术乃至西方艺术所极力追求的 。在某种
做什么 ! 这种忘却生死 、乐观自为的态度 , 正是“相 意义上说 , 庄子美学及其艺术价值取向具有无可比拟
忘”人生艺术境界的展现 。庄子以“相忘”生死 、富贵 的现代性 ,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与艺术资源 。
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 是一种消极的乱世哲学 , 却为 参考文献 :
后世失意知识分子寻找到一条放达 、自然 、放浪形骸 [ 1] 庄子·大宗师 [ A] .曹础基.庄子浅注 [ M] .北京 :
中华书
的特殊之路 , 使魏晋名士 、李白 、张旭 、四僧 、八怪等艺 局出版 , 1982.
术家无不染有通达 、“相忘”的逸气 。 其实 , 中国画的 [ 2] 庄子·齐物论 [ A] .曹础基.庄子浅注 [ M] .北京 :
中华书
状态即“忘”的状态 、“忘”的艺术 , 只有忘记浮名薄利 , 局出版 , 1982.
才可能进入超逸的审美至境 。 可以说最能体现“相 [ 3] 饶自然 .绘 宗十二忌 [ A] .于安 澜.画论 丛刊 [ M] .北

忘”理想的就是艺术 , 真正的画家是庄子所倡导的“解 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62.


京:
[ 4] 庄子·人世间 [ A] .曹础基.庄子浅注 [ M] .北京 :
中华书
衣般礴”式的画家 :
“宋元君将画图 , 众史皆至 , 受揖而
局, 1982 .
立 , 舐笔和墨 , 在外者半 。有一史后至者 , 伪 然不
[ 5] 庄子·养生主 [ A] .曹础基.庄子浅注 [ M] .北京 :
中华书
趋 , 受揖不立 , 因之舍 。公使人视之 , 则解衣般礴 。 局, 1982 .
君曰 :̀可矣 , 是真画者矣 。' ”[ 6] (P315)这里 , 庄子肯定了 [ 6] 庄子·田子方 [ A] .曹础基.庄子浅注 [ M] .北京 :
中华书
那位迟到而不拘常礼的画家 , 他没有像其他画史那样 局, 1982 . [ 责任编辑  刘剑涛]
噤若寒蝉地侍奉君王 , 而是缓步进宫 , 从容不迫 , 受命

Zhuangzi' s Aesthetic Thoughts and Its Artistic Value Orientation


JIA Tao
(Arts School , Henan Universi ty , Kai feng 475001 , Henan , China)
Abstract:Zhuangzi was a successor and developer of the Taoist theories.He put forward progressive ideas and philosophical and aesthetic ideas
in the form of fable and in a splendid style.T he artistic orientation implied in his ideas had a deep effect on Chinese art , especially on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
Key words:artistic value;orientation;nature;philosophy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