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JO U RN A L O F R EN M IN U N IV ERSIT Y OF CH IN A No 3 2006

纽约文人 : 一个被遗忘的
文学批评部落
吴 琼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摘 要] 纽约文人 是美国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至 50 年代末期活跃在纽约的一群犹太知识分 子和


文学批评家的统称。这个群体继承了美国左翼知识分子的 激进传统, 但又摆 脱了老左派 的布尔什 维克主义,
立足于文学想象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 对西方 现代主义文学及美 国本土文 学进行研究, 激活 了富有美 国特
色的社会文化批评的传统。
[ 关键词] 纽约文人; 党派评论; 文学批评
[ 中图分类号] I109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00 5420( 2006) 03 0144 07

以研究美国左翼文学思想史著称的丹尼尔 则指的是 30 年代初进入文坛的激进知识分子, 他


艾伦( Daniel Aaron) , 在其著名的 左翼作 家: 美 们对 1929 年灾难性的经济萧条有着难以抹去的
国文学共产主义实录 ( 1961 年) 一 书中将 20 世 记忆, 他们总是无奈地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无法改
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马克思主义批 变的事实加以接受, 他们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教
评家划分为 老人 和 新人 两代。 老一代以马 条以及依托在它之上的党组织没有任何热情, 他
克斯 伊斯曼( M ax East man) 、迈克尔 高尔德 们对工人阶级总是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情感, 他
( Nichael Go ld) 、约瑟 夫 弗里曼 ( Jo seph Free 们讨厌那种民粹主义的文学和大众文化, 而对现
m an) 、卡尔弗顿( V F Calv er to n) 、
格兰维尔 希 代主义的高雅文化情有独钟, 等等。这新一代的
克斯( Granville H icks) 等为代表, 他们或多或少 代表人物有: 理查德 蔡斯 ( Richar d Chase) 、欧
都与老的格林威治村有着瓜葛, 都曾受贝拉米的 文 豪 ( Irv ing H ow e) 、阿尔弗雷德 卡津 ( A l
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启示, 还曾经是布尔什维克的 fred Kazin) 、菲利普 拉夫( Philip Rahv) 、
威廉
拥护者, 是托洛茨基的崇拜者, 是 群众 ( Masses, 菲利普斯( William Phillips) 、克莱门特 格林伯
创刊于 1911 年) 或 新 群众 ( N ew Masses, 创刊 格( Clement Greenber g ) 、德 怀 特 麦 克 唐 纳
于 1926 年) 的编辑或撰稿人, 等等。而新一代 ( Dw ight M acdonald) 、
莱昂内尔 特里林( Lionel

[ 收稿日期] 2005 10 28
[ 作者简介] 吴 琼( 1965 ) , 安徽宿松人,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 。
Daniel A aron, Wr it er s on t he L ef t : Ep i sod es in A meri can L i ter ary Communi sm, chap 9, N ew Y ork: C ol umbia U niver sit y
Press, 1961 理查德 佩尔斯( R ichard H Pell s) 也持有类 似的看法, 参见 激 进的理想 与美国之 梦 第 8 章 第 2 节: 党派评 论 的 历
程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群众 和 新群众 是美国 20 世纪初两份著名的左翼杂志, 其编辑多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作家。

144
T rilling) 、莱斯利 费德勒( L eslie Fiedler) , 以及 部的解散而停刊, 1937 年, 拉夫和菲利普斯在独
比较 年长的爱 德蒙 威尔逊 ( Edmund Wilson) 立自主的基础上改组了这本杂志。从此以后, 党
等。他们大都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文 派评论 便成为与正统左派的观点和态度格格不
坛, 40 年代至 50 年代中期, 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社 入的激进知识分子的论坛。作为一个激进的文化
会声誉达到鼎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文学刊 和文学批评的刊物, 党派评论 最辉煌的时期是
物的编辑或专栏作家, 不仅给 新共和 ( N ew Re 40 年代到 50 年代中期, 50 年代中期之后, 随着美
p ubl ic ) 、民族 ( N ati on) 、 异议 ( Di ssent ) 等著 国麦卡锡主义的盛行, 尤其是随着 纽约文人 纷
名的杂志撰稿, 也给一些不太出名的小杂志写稿。 纷转入大学建制任教, 党派评论 的先锋影响逐
但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 的论坛, 那 就是 党派评 渐衰落。1978 年, 在没有 任何 公开解 释的 情况
[ 1]
论 ( Part isan R evi ew ) , 并且由于他 们都活跃在 下, 党派评论 迁移到波士顿。
纽约, 所以又被称为 纽约文人 ( T he New York 1968 年, 纽约文人 的著名代表欧文 豪在
Int ellect uals) 。 纽约文人 一文中, 对这个知识分子群体 30 年的
历史和他们的学术特色做了极其精彩的回顾和分
一、党派评论 与 纽约文人 析。他说, 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都来自犹太移民
世界, 他们是从移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个犹
党派评论 创 刊于 1934 年 2 月, 当 时是约 太作家群体, 但他们对犹太性有着一种疏离; 他们
翰 里德俱乐部( John Reed Clubs) 在纽约办的一 与社会也有一种分离感; 他们都是反对斯大林主
个文学刊物, 首任的编委中既有约瑟夫 弗里曼、 义和苏联极权主义的激进派和民主( 而不是革命)
埃德温 西弗( Edwin Seaver) 这样的 老人 , 也有 社会主义者; 他们喜欢争论; 他们关注后启蒙时代
菲利普 拉夫和威廉 菲利普斯这样的新面孔。 的欧洲文化和后浪漫主义时代的美国文化; 他们
该刊物在创刊时强调, 它既反对持机械唯物主义的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锋的文学现代主义都怀有
文学观的左翼倾向, 也反对自由派资产阶级作家的 极大的热情, 尽管反应有些迟缓; 在文学方面, 他
右翼倾向。但总体来说, 该刊物在开始时还是倾向 们欣赏复杂性、反讽、合理性、模糊性、 严肃性、智
于左翼的, 用拉夫的话说, 他们要为 无产阶级的 力和价值中立; 他们常常自觉地把都市文化和激
文学和一个社会主义的美国 呐喊, 要通过文学这 进政治结合在一起; 他们的批评文章有着强烈的
一具体的媒介加入到工人和热诚的知识分子反对 社会 道德意识; 他们不喜欢专横的学院式的学
帝国主义战争、法西斯、国家和民族压迫, 以及推 术研究; 他们攻击大众文化; 他们高举国家的旗帜
翻滋生这些罪恶的制度的斗争中去, 要向社会推 而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性的群体; 他们在冷战时期
介左翼作家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这看起来与老 是自由派, 他们有时会抛弃社会主义; 他们强烈地
[ 2]
一代的左翼杂志 新群众 的宗旨没什么两样。不 反对后现代主义和新左派, 等等。
过, 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 新群众 更 理查德 佩尔 斯在 激进 的理 想 与美 国之
多地是直接面向无产阶级的读者; 而 党派评论 则 梦 大萧条岁月中的 文化和社会 思想 ( 1973
带有明显的精英色彩, 它更多地关注的是理论批 年) 中, 主要依据 纽约文人 与人民阵线的关系描
评, 关注的是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尤其是代 述了 纽约文人 的思想特征。佩尔斯说, 党派评
表着新生力量的拉夫和菲利普斯, 自一开始他们 论 的创办人对人民阵线的反感反映了他们自己
就极力反对美国共产党领导层把艺术当作政治宣 与资产阶级美国隔绝的感觉, 他们认为自己是社
传的工具, 拒绝用党的路线来主导文学运动, 而是 交上不受欢迎的人, 是纽约犹太人聚居区的未被
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 分析方法 。 同化的产物; 他们对旧世界的文学传统和知识环
1936 年, 党派评论 一度因约翰 里德俱乐 境感到安逸自在, 而对新世界的民风习俗和大众

当然, 并非所有在纽约活动的激进知识分子都属于 纽约文人 群体。 纽约文人 群体有两个胎记式的标志, 即他们大多数都 是


犹太人或至少具有亲犹太文化的倾向, 并且都以 党派评论 为自己的理论阵地。

145
文化感到不太适应; 他们不能分享或同情人民阵 亚, 而不是苏联。我们可以依据爱德蒙 威尔逊
线那种褊狭的象征, 因而常在绝望中转向国际主 在这个时期的著作的路 线变化, 即从 到芬兰车
义的圣象, 即作为失败之象征的莱昂 托洛茨基 站 到 阿克塞尔的城堡 来看清这个文人群体的
( L eo n T ro t sky) ; 他们既抵制中产阶级的大众文 特征。 因此, 为了文学, 纽约 文人 在 1937 年
化, 也抵制无产阶级的通俗文艺, 认为那些玩意儿 左右转向文学先锋派而不是他们早期所迷恋的马
掠夺 、 冲淡 、
并且 贬低 了 真正 的文化的精 克思主义, 这标志着他们与资产阶级的美国有意
华, 但他们的这一态度与人民阵线一样的保守, 因 识的疏离, 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与新的异化的和
为他们在赞美先锋派作品的时候不再相信艺术有 贵族式的先锋价值的 对立则创造了 一种紧张关
继续 前进 的可能, 他们通过保卫过去所取得的 系, 而这一紧张关系正是 纽约文人 取得最大成
胜利成果来抵制当前流行的庸俗作品; 他们一方 就和 影 响的 1939 年至 1952 年 间的 思 维 的 特
[ 4] ( P 212- 213)
面强调知识分子应通过创造伟大的文艺作品来向 征。
任何社会秩序的种种根深蒂固的设想挑战, 另一 维伯斯特认为, 正是这一 历史创伤 使得 纽
方面又鼓励知识分子要以 持续叛变 的精神起来 约文人 本身成为了一种 先锋派 : 他们反对学院
反对一直困扰着美国人思想的 褊狭的、
功利主义 的建制, 反对大众文化, 喜欢用体现其群体 同一
的和强求一致的政体 , 这表明, 他们其实是把自 性 的 我们 而不是 我 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一
己的疏远感变成了一种有积极意义的优点, 把个 切既体现了他们作为社会现实的对抗者的本质,
人的超然独立看作是履行政治艺术和道德义务的 也体现了他们在社会现实中的异化感; 他们对先
一种卓越形式, 而实际上, 他们并不像自己所说的 锋派文学的拥抱, 其实是 他们从 30 年代坚持的
[ 3]
那么超脱。 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观念转向现代主义作家所代表
而格兰特 维伯斯特( Grant Webst er ) 在 文 的文学革命的观念的一种转喻 [ 4] ( P 231) 。而这一
学的共和国: 战后美国文学观念史 ( 1979 年) 一 转变之所以可能, 乃是因为先锋派本身所具有政
书中则强调, 要依据 纽约文人 所经历的 历史创 治的和文化的双重含义, 即它一方面源自于对现
伤 来从 发生学 上界定它。简言之, 这些知识分 实的反抗, 另一方面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
子都是在 30 年代纽约的马克思主义圈子中成长 的乌托邦。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纽约文人 所
起来的, 并且是依据与当时的未来主义激进政治 捍卫 的 先 锋 艺 术 家, 如 叶 芝 ( Yeat s ) 、艾 略 特
的关系来从理论上界定自己。正如欧文 豪所指 ( T S Eliot ) 、
庞德( Pound) 、乔伊斯( Joy ce) 等都
出的: 那一运动就是我的家, 是我的所爱, 它波及 是政治上的保守派。尤其是 40 年代以后, 纽约
到各种左翼的共产主义群体。 然而, 这一政治热 文人 对 新先锋 的拒绝更是体现了他们在批评
情不久就因为苏联不可避免的极权主义事件, 主 上的 殿后 性质, 体现了他们拥抱先锋派的最本
要是 1936 年至 1938 年的莫斯科审判和 1939 年 质方面, 这就是 把一 种源自左翼革 命的政治期
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在前者中, 斯大 待、
但又仅仅保持在文学想象领域的先锋主义与
林杀害了成百上千的同胞; 在后者中, 马克思主义 一种同样源自左翼意识形态但却被改造为同那一
同杀害犹太人的法西斯主义联姻了 而彻底熄 路线的拥护者的资产阶级渴望相一致的自由主义
灭。结果便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这个知识分子 观念结合在一起 [ 4] ( P 231- 232) 。
圈子中消失了近三十年。这一转变对于文学批评 文森特 雷契( V incent B L eit ch) 在 30 年
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原先的强加于文学的政治激 代至 80 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 ( 1988 年) 一书中,
进主义发生了变换, 这一点从 1936 年至 1937 年 从诸多方面重点梳理了 纽约文人 的理论倾向和
[ 5] ( P83- 114)
党派评论 的变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纽约文 学术特征。 与上面的几种解释相比, 雷契
人 早年所有的革命期待都被升华 为对 现代主 的梳 理要更为全面系统, 更 具史学家的客观性。
义 文学的辩护, 他们的地域乌托邦变成了波希米 简单来说, 雷契概括了这么几个方面: ( 1) 马克思

维伯斯特此处有误, 威尔逊的 到芬兰车站 出版于 1940 年, 而 阿克塞尔的城堡 出版于 1931 年。

146
主义的政治与超越 ; ( 2) 文化批评的事业 ; ( 3) 不过就是诸多社会活动的总和, 因此, 文学批评应
精神分析的补充 ; ( 4) 对现代文学的关注 ; ( 5) 当向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开放, 应当关注文学与人
美国文学诸 理论 ; ( 6) 论批评 和文 学的 建制 类文化的基本关系。同时, 这也意味着文学批评
化 。总体来说, 雷契的概括是准确的, 但他的有 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批评方法, 不能把任何一种方
些论述因追求描述的客观而缺乏历史的分析。在 法教条化, 而是应当吸收多样的、互不相同的方
此, 我们结合雷契的概括, 着重从 纽约文人 与马 法, 因为文化是多样的和动态的, 既包括经济和社
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来看一下这个文学批评群落 会组织, 也包括伦理道德规范, 还包括宗教信仰和
的理论特征。 批评实践、政治结构和评价系统、学术兴趣和艺术
传统。因此, 批评常常不仅需要社会学和美学, 而
二、 纽约文人 的理论特征 且需要精神分析和辩证法。 纽约文人 的文学批
评的这一文化特征也被人标以 社会批评 的标
除爱德蒙 威尔逊较为年长之外, 第一代的 签, 因为 社会 和 文化 的概念在他们那里或多
纽约文人 大都出生于 1910 年前后, 30 年代初 或少地是通用的。
他们刚刚成年的时候 适逢美国的马 克思主义盛 纽约文人 把文学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的倾
行。所以在那时, 他们都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和共 向使得这些批评家能够实践多样的批评形式: 从学
产主义, 都支持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 对无产阶级 术传记到思想史研究, 从文类研究到精神分析学,
文学抱有同情的态度。 对于 纽约文人 来说, 在 从形式主义分析到社会学分析。我们在特里林的
早期, 他们毫不怀疑文学批评与左翼政治之间存 马修 阿诺德 ( 1939 年) 、蔡斯的 美国小说及其
[ 5] ( P 83)
在着必然的和不可摆脱的联系。 可是到 30 传统 ( 1957 年) 、
豪的 政治与小说 ( 1957 年) 和威
年代中期以后, 基于上面提到的一系列原因, 他们 尔逊的 创伤与弓 ( 1941 年) 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到
的政治信仰开始发生变化, 有的仍是马克思主义 这种多样性。这表明, 纽约文人 强调的是一种广
者, 如拉夫; 有的成了无政府主义者, 如德怀特 义的文化批评, 并认为这种批评内在地就是社会
麦克唐纳; 有的则吸收了自由主义, 如莱昂内尔 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正是基于对文化批评的这
特里林; 还有一些人转向了保守主义。但有一点 一广义的理解, 使得 纽约文人 不同于同时期的
是他们所共同具有的, 那就是他们在 30 年代中期 形式主义批评, 如 新批评 和芝加哥学派。后两
以后在政治上都成了斯大林主义和人民阵线的批 者只是单一地着眼于文本的形式分析, 力图用一
评者, 也是老一代左翼知识分子所宣传的 无产阶 种方法来给批评确立一个普遍的模式; 而 纽约文
级文学 的批评者。 人 为了对作品进行社会学的、
心理学的、
历史的、
可另一方面, 纽约文人 并没有因此明确地拒 道德的、
政治的和美学的分析, 强调对各种批评方
绝或抛弃马克思主义, 而是把马克思主义视作一种 法兼容并蓄, 尤其强调以精神分析来补充他们的
批评或分析的方法, 强调以文学或想象与社会现实 文化批评。威尔逊、拉夫、
特里林、卡津、
蔡斯等都
之间的关系来看待文学本身。通过淡化马克思主 曾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深表敬意。不过他们对精神
义批评的政治维度, 纽约文人 扭转了美国马克思 分析也都持有一种保留态度, 即一方面承认它对
主义文学批评长期以来从属于苏联模式 或是 理解某些文本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认为它有许多
斯大林主义的, 或是托洛茨基主义的 的痼疾, 不足, 如忽视了社会经济因素、
逃避道德问题、

确立了一种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具体到他们 文本单一地还原为精神分析的范畴等。因此, 他
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中, 有四个核心方面 们反对把精神分析与其他方法隔离开来甚至以它
也是他们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方面 都贯穿着这 来取代其他研究方法, 而是强调把精神分析和其
种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原则。 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视精神分析为社会文化批
1 走向一种社会文化批评 评的更广泛计划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 纽约文人 看来, 一部文学作品是一个可 2 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注
从许多角度进行分析的文化现象。[ 5] ( P86) 而文化 早在 30 年代初, 威尔逊就在 阿克塞尔的城
147
堡 ( 1931 年) 一书中对 1870 1930 年代的象征 种矛盾心理, 在文森特 雷契看来, 那是因为他们
主义文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尤其考察了叶芝、 瓦 对于艺术还抱有一种道德主义的理想, 希望文学
雷里( Val r y) 、艾略特、普鲁斯特 ( Proust ) 、乔伊 艺术在给人提供一种美学的东西的同时, 也能给
斯和斯泰因 ( St ein) 的作品。威尔逊的研究成为 人以道德上的教益。正是因为这 一点, 纽约文
后来的 纽约文人 效仿的典范。 纽约文人 关注 人 对一种广义的现实主义文学如陀思妥耶夫斯
先锋派艺术的一个基本动机, 就是想用先锋派来 基的作品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特里林在 风格、
对抗资产阶级工业化和市场化了的大众文化, 以 道德与小说 ( 1947 年) 一文中甚至提出了一个广
及美国正统马克思主义所宣扬的带有民粹主义色 义的 现实主义 文学的纲要, 将其称之为 道德现
彩的无产阶级文化。在他们看来, 资产阶级的大 实主义 。他说: 也许任何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
众文化是一种 媚俗 的文化, 无产阶级的所谓通 需要道德现实主义, 任何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有
俗文艺不过是文化的鄙俗化, 它们都是以呆板的 如此之多的人渴望道德的正直。我们有著述指出
俗套、虚妄的梦想、
假想的经历和失真的激情来冲 了恶劣的状况, 鼓励我们采取进步的态度。我们却
淡、
贬抑真正的高雅文化传统, 只有先锋派文艺可 没有著述提出我们心灵中的问题, 不仅就状况, 而
以跳出资本主义的商业化市场, 可以拒绝特殊的 且就我们自身, 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界定我们的动
和眼前的社会价值观念, 以它那独立、
反叛的意识 机, 追问我们的善良冲动背后究竟是什么。
[ 7]

和追求纯艺术的趣味 来表现人类永 恒的价值观 其实, 纽约文人 对待先锋文艺的这一矛盾心


念, 来弘扬高雅文化的传统。不过, 纽约文人 在 理除了出自雷契所说的那种道德主义冲动之外, 还
赞扬先锋派文艺所体现出来的反叛意识的同时, 体现了其自身因维伯斯特所说的 历史创伤 而来
也对其作品中的唯我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表示了 的更深层的精神冲突,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
不满。例如, 威尔逊在 阿克塞尔的城堡 中就批 意识形态和作为一种乌托邦的设计在他们那里矛
评以兰波( Rimbaud) 为代表的现代派作家最终走 盾的并存, 而先锋派文艺一方面作为对现实的批判
上了一条逃避现实的 阿克塞尔之路 , 而让自己 和反抗可以满足他们的意识形态愿望, 另一方面又
沉溺于异国情调的生活方式中。欧文 豪也对象 可以让他们安顿在一个想象的领域, 不致因依附于
征主义文学在追求艺术自律的同时彻底摧毁艺术 某个革命的事业而丧失想象的自由。
与 表征 系统的联系表现出不满。在 1970 年出 3 美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化
版的 新的衰落 中, 豪说: 从理论上极而言之, 象 第一代 纽约文人 的主要人物都对美国文学
征主义提出要打碎传 统的世界与其 表征的二分 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对 40 年代
法; 它不能容忍艺术与经验片断之间的联系, 不能 到 60 年代出现的 美国研究 ( American St udies) 做
容忍人们普遍接受的 主体与表征行 为之间的距 出过贡献。拉夫的论文 苍白脸与红皮肤 ( 1949
离; 它希望摧毁整个的表征系统, 不论是客观的模 年) 、
卡 津的 扎 根本 土: 现代 美国 文学 的阐 释
仿还是主观的表现 象征主义不仅主张使诗歌 ( 1942 年) 、
蔡斯的 美国小说及其传统 ( 1957 年)
自足自律, 而且要与世隔绝, 不仅要与世隔绝, 而 都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另外, 威尔逊的 爱国者
[ 6] ( P 19)
且有时还得不可渗透。 之血 ( 1962 年) 、卡津的 同代人 ( 1962 年) 、
莱斯
在欧文 豪看来, 表征之死 反映外部现 利 费德勒的 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 ( 1960 年) 、
实和照亮内心生活的表征 最终是不充足的、 欧文 豪 的传记 研究 舍 伍德 安德森 ( 1951
简约的、不长久的, 纯粹的象征主义是不可能的: 年) 等也都在美国文学史的研究中享有盛誉。
不久世界就会玷污诗歌, 而诗歌也 会退回到世 实际上, 早在 30 年代, 卡尔弗顿和希克斯就
界。[ 6] ( P20) 已经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美国文学史进行
纽约文人 之所以对先锋派文艺持有这样一 研究, 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过于机械, 对

即卡尔弗顿的 美国文学的解放 ( 1932 年) 和 希克 斯的 伟大的 传统 内战 以来的 美国文 学的一 种阐释 ( 1933 年第一 版、
1935 年修订再版) 。

148
美国作家及其作品的评判过于依赖革命的和政治 精力。
的标准, 对美国文学发展的描述过于简约化, 他们 早在 50 年代初, 纽约文人 就对战后美国知
在最后甚至都得出结论: 只有无产阶级的文学才 识分子被社会和大学 建制收编的倾 向提出了批
代表着美国文学发展的未来和活力。与卡尔弗顿 评。1952 年, 拉夫发表 战后形势下的美国知识
和希克斯不同, 纽约文人 对美国文学的研究更 分子 一文, 描述战后美国知识分子不再投身于异
强调在马克思主义的大框架下来构建出一个本土 端和反叛, 不再感觉到异化, 随着他们逐渐从反对
化的理论范式, 也就是说, 他们具有更自觉的理论 走向接受, 他们不再容忍极端思想, 在意识形态的
[ 8]
意识, 更强调批评理论的建构, 他们当中几乎每个 义务上不再 纯粹 , 而是更 多地向现实 妥协。
人都对自己的批评理念和批评方法进行了说明。 1954 年, 欧文 豪也发表了 这个步调一致的时
从一定意义上说, 纽约文人 转向对美国本 代 一文, 指出官僚制、
学术的建制化、
大众文化工
土文学的研究, 是与 30 年代末兴起的民族主义思 业的兴起、
大学对知识分子的吸纳、
自由主义的倾
潮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国 新史学 所倡导的 美国 向等都是导致 无权力 的知识分子顺从的原因。
研究 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受到这一语境的影响, 他说: 学院世界需要知识分子是因为他们是知识
纽约文人 的本土文学研究大都隐含着一个比较 分子, 但 它 并 不 希 望 他 们 作 为 知 识 分 子 而 存
[ 6 ] ( P31)
的视角, 即力求在欧洲文学传统之外来挖掘美国 在。 由此豪得出一个公式: 建制世界与知
文学的独特品质, 力求依据本土的社会现实与想 识分子的关系就如同中产阶级的文化与严肃文化
象的关系来重构美国文学的地图。由此, 纽约文 的关系, 一方养肥了另一方, 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和
人 提出了一系列的叙事框架来叙述美国文学的 技巧吸纳和袭击另一方, 并资助和鼓励它, 以便向
[ 6] ( P 32)
历史, 如拉夫的 苍白脸与红皮肤 理论、
卡津的现 它发起新的袭击。 豪指出, 随着大众文化对
实主义叙事、 理查德 蔡斯的 罗曼司 小说概念 高雅文化的侵蚀, 大学和社会的建制也吸纳了知
都是这方面的经典论述。 识分子, 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传统的人文主义观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本土化的批评模式, 在 纽 念和批评的独立性的丧失。豪认为, 惟有一种重
约文人 的研究中, 常常是以美国文化精神自身的 新建构的、行动主义的先锋才能颠覆这一可怕的
矛盾复杂性来结构他们的历史叙事, 强调社会现 整齐划一的潮流。这一先锋艺术必须接受异化的
实与想象之间的矛盾 是推动文学发 展的基本动 现实, 因为那毕竟是现时代最优秀的文学、
批评和
力, 这显然也与他们的文化批评的基本观点是一 反思性的思想的源泉。
致的。 在批评战 后美国文学和 批评的建制 化倾向
此外, 纽约文人 的研究不只是关注文学史 时, 纽约文人 常常把 新批评 视作这一倾向的
上被确认为正典的作品, 而且把书信、
歌词、报道、 标本而从建制化的方面加以批判。例如, 欧文
回忆等边缘的文体也纳入了研究的视野, 这种 大 豪就把他所描述的 步调一致 在批评上的体现归
文学 的观念极大地拓展了 纽约文人 的社会- 罪于 新批评 的成功, 认为大学教育的建制化和
文化批评的介入能力, 也显示了他们的批评活动 新批评 的那种文学教育体系只会导致文学世界
较为积极的一面。 的 意见和趣味日渐官僚化 。他说, 在这个步调
4 对文学和批评的建制化倾向的批判 一致的时代, 文学本身变成了批评家组织其结构
在早期, 纽约文人 大多是为文化或文学类 和符号图式的材料; 谁要是认定文学关涉的不过
的杂志写作, 自 50 年代开始, 他们纷纷转入大学 是人类经验这类粗俗的东西或人类存在这种再平
[ 6] ( P43)
建制从事教学工作,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很难 凡不过的东西, 就有被指斥为异端的危险 。
适应这个学术空间的氛围和要求。同时, 战后美 随着批评越来越关注 诗歌结构甚于 关注人类经
国大众文化的繁荣和以 新批评 为代表的文学批 验, 批评已成为一种以工具、
方法、
秘诀来完成的
评的日益建制化, 也与 纽约文人 的批评旨趣格 机械操作。在 同代人 ( 1982 年) 的修订版中, 卡
格不入。因此, 自 50 年代开始, 纽约文人 在反 津对自大萧条以来的 批评做了一个 导论式的反
对文学和批评的建制 化倾向方面投 入了大量的 思: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 批评仍是个人知识与趣
149
味的事情, 并没有一个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方法, 专业的批评风格几乎受到所有 纽约文人 的喜
但随着机械的 新批评 的凯旋, 批评错误地等同 爱。他们的作品, 不论是专著还是论文, 都写得生
于教育学。大学收编了批评, 垄断了文学研究, 削 动活泼, 少有令人费解的概念术语, 少有僵硬的理
弱了独立的文学编辑的作用, 这一切在 50 年代初 论框架或批评模式, 更不会有故弄玄虚的阅读技
就已经变得很明显了。 巧; 他们不会刻意去追求某一种理论, 不会把某一
对文学研究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倾向的反对也 理论资源模式化, 而是会把在他们看来有效的东
体现在 纽约文人 的写作文体上。例如, 卡津就 西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也正是因为如此, 到 60
曾说, 贯穿于现代文学的整个传统, 最有力的批评 年代后, 这种批评在大学批评家那里逐渐没有影
总是出自周刊评论或杂志, 他自己的 扎根本土 响了。
就是以新闻体写就的, 没有脚注和书目。这些非

[ 参考文献]

[ 1] Gr ant Webster T he Republic of L et ters: A ry of Postwar Amer ican L iterary Opinion [ M ] 1 T he Johns
Histo ry o f P ostw ar Amer ican L iter ary O pinion [ M ] T he Hopkins U niversity Press, 19791
Jo hns H opkins U niv er sity Pr ess, 1979, 216- 225 [ 5] V incent B1 L eitch1 A mer ican L iter ary Crit icism
[ 2] V incent B L eitch A mer ican L iterar y Criti from t he T hirties to the Eighties [ M ]1 83- 1141
cism fr om the T hirties to the Eig ht ies [ M ] New Y ork: [ 6] Irv ing H owe1 Decline of the New[ M ]1 New Y ork:
Co lumbia U niv ersity Press, 1988 82 Irv ing H ow e Se Harcourt, Brace & Wo rld, 19701 191
lect ed Wr iting s 1950) 1990 [ M ] 1 N ew Y o rk: H arcour t [ 7] L ionel T rilling1 T he L iberal Imaginat ion: Es2
Br ace Jov ano vich, 19901 240- 2801 say s on L iteratur e and Society [ M ] 1 N ew Yo rk: Char les
[ 3] 理查德 # 佩 尔斯. 激进的 理想与 美国之 梦 ))) Scr ibnerps Sons, 19761 219- 2201
大萧条岁月中的文化与 社会思 想[ M ]1 上海: 上海 外语 教 [ 8] P hilip Rahv1 Essay s on L iter ature and Politics:
育出版社, 19921 398- 4111 1932) 1972 [ M ] 1 Bo ston: H oughto n M ifflin Com pany,
[ 4] Grant Webster1 T he Republic o f Letter s: A Histo2 19781 328- 3341

( 责任编辑 李 理)

The New York Intellectuals: A Forgotten Group of Literary Criticism


WU Qio ng
( Sch ool of Phil os ophy, R en min U niversit 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T he New Yo rk Int ellect uals refer t o t he gro up of Jew ish scholars and literary crit ics lived in
New York bet w een 1930- 50s. T hey inherit ed radical t radit ion of American Lef t2w ing int ellect uals,
and abandoned Bolshevism amo ng st t he Old L ef t ist . On t he basis o f dialect ical r elat ions of lit er ary
imaginat ion t o social realit y, t hey st udied t he West er n lit erary modernism and American native lit era2
t ure, t hus im pelled charact er ist ically American t radit ion in so cial2cultural crit icism s.
Key words: T he N ew Yo rk Intellect uals; po lit ical cr it icism; literary crit icism

) 15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