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樂曲的形式

賦格曲式 (Fugue)
賦格曲式 (Fugue) 的特點:

1. 賦格曲為一種用對位法譜曲的體裁,由特定數量的聲部所組成,常見的為三
聲部和四聲部。
2. 賦格的主要特點是互相模仿的聲部相繼地進入,第一次聲部進入所用的短旋
律或樂句稱為「主題J (Subject)。當所有聲部都已進入,「呈示部」
(Exposition)就完成了。然後通常是進入具有連接性結構的插入樂段
(Episode) ,它常使用呈示部中的一些元素,使樂曲轉到別的關係調,之後
又為一系列的主題進入,直至樂曲結束。
3. 賦格結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調的對置。即在呈示部中主題的第一次出現是
在主調上,第二聲部的進入是在高一個五度的屬調上,稱為答句(Answer) ,
第三聲部的進入是主題的重複(高一個八度或低一個八度),依此方式交替進
行下去。
4. 另有對題(Counter-subject),提前進入(Stretto),對呈示部(Counter-
Exposition),二重賦格(Double Fugue)等,皆為賦格曲的作曲在賦格中也
時常使用持續音(*pedel),特別是在賦格的結束處。
賦格曲 (Fugue) 的進行方式:

1. 根據一個主要的主題 (Subject),以多聲部織體完成作
曲的形式
2. 各聲部,以模仿主題的方式出現,如:

Soprano 主題‧ ‧ ‧ ‧ ‧ ‧ ‧
Alto 主題‧ ‧ ‧ ‧ ‧ ‧ ‧ ‧ ‧ ‧
Tenor 主題‧ ‧ ‧ ‧ ‧
Bass 主題‧‧‧
3. 下圖中的譜例即為賦格曲的結構與進行方式
協奏曲式 (Concerto)
協奏曲 (Concerto):

1) Concerto 意指「共同參與」,指共同參與一場音樂活動演出者。 拉
丁文原意指「競賽」。故協奏曲具有一種既合作又競賽的特質。
2) 協奏曲基於樂團編組上的設計有三種類型:
(1) 多種編組的協奏曲 (mehrchoriges Konzert):將樂團編成數個小
組,演奏時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表現,也彼此烘托。
(2) 大協奏曲 (Concerto grosso): 一個大群與一個小群組合起來的演
奏方式,由小群領導大群。
(3) 獨協奏曲 (Solo Concerto): 由單一的獨奏者和整個樂團採取主奏
與協奏,或互相抗衡的方式來演出。
3) 這三種協奏曲在巴洛克時代原是並行發展的,但是到了古典時期與浪
漫時期,作曲家僅採用獨奏協奏曲,一直要到了二十世紀,才有部份
現代作曲家又恢復採用大協奏曲與多重編組協奏曲的創作方式。
大協奏曲 (Concerto Grosso)
1) 小組獨奏者和全體合奏者 (tutti) 相互對抗
的演出
2) 獨奏成員 2 - 4 人,全體成員 8 – 20 人
3) 有數個樂章,最常見的有三個樂章,即
(1) 快板, (2) 慢板, (3) 快板
4) 開頭及最後的樂章,常使用反覆樂節形式
(ritornello)
獨協奏曲 (Solo Concerto)

1) 又稱古典協奏曲
2) 獨奏家與樂團地位同等重要,相互配合與
遷就
3)「裝飾奏」(Cadanza) ─ 獨奏者展現技巧
的部份,出現在樂章結尾之處,沒有樂團
伴奏,常見於第一樂章或最後一樂章
奏鳴曲 (Sonata)
奏鳴曲 (Sonata):
1) 奏鳴曲(Sonata)意原指「供演奏用的曲子」。
2) 奏鳴曲是巴洛克初期開始發展的器樂曲。但巴羅克時期的奏鳴曲與古典時期的
奏鳴曲極為不同。Baroque時期的奏鳴曲依演奏場所之不同而分為教堂奏曲
(Sonata da Chiesa)和廳堂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兩類,也依編制之不同
而有三重奏鳴曲與獨奏奏鳴曲。
3) 到了古典時期,只有為獨奏樂器所作才叫做奏鳴曲,而三重奏鳴曲則發展成
後來的室內樂。古典時期的奏鳴曲有一定的三或四樂章的架構。除了奏鳴曲
採用,室內樂、協奏曲和交響曲也都採用。
4) 古典時期的奏鳴曲在章法架構方面,也和巴洛克時期也有所不同,古典時期大
部份使用奏鳴曲架構,三或四樂章即可。
5) 浪漫派開始,奏鳴曲雖仍有創作,但數量大為減少,作曲家則在形式與內容方
面尋求新的突破,而現代音樂對於奏鳴曲的處理則相當自由。
巴洛克奏鳴曲 (Sonata): 非古典奏鳴曲
1) 發源於義大利,後流行於德、英、法國
2) 器樂曲的一種型式,可在皇宮、教堂或住宅演奏
3) 一至八個樂器的組合,有數個樂章
4) 常見的為「三重奏鳴曲」 (Trio Sonata),有四位演奏家:
兩個高音樂器和兩個頑固低音樂器
5) 分為「教堂奏鳴曲」(Church Sonata) 及 「室內奏鳴曲」
(Chamber Sonata),前者高雅適合教會神聖儀式,後者
適合宮廷或舞蹈之用
6) 定義有別於古典時期的奏鳴曲
古典樂派奏鳴曲結構
樂章 速度 曲式
第一樂章 快板 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慢板 三段式
第三樂章(有時省略) 中板 小步舞曲或灰諧曲

第四樂章 急板 輪旋曲式或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 (Sonata Form)
奏鳴曲式 (Sonata Form):

1) 呈式部 (Exposition) ─ 第一主題 (主調)、過渡段


(調性移轉)、 第二主題 (新調)、結尾。兩主題強
調對比
2) 發展部 (Development)─ 根據主題變更 (不同調性
轉移)
3) 再現部 (Recapitulation) ─ 第一主題 (主調)、過渡
段 、第二主題 (主調)、結尾 (主調)
4) 尾聲 (Coda) ─ (主調)
主題與變奏曲 (Theme and Variation)
主題與變奏曲式 (Theme and Variation)的特點:
1.主題與變奏曲自十六世紀以來即深甚受作曲家歡
迎的作曲形式,它是以熟悉的曲調或特別創作的
曲調,來作為創作的主題 (Theme),再據此主題
寫成種種不同變化的音樂作品,即變奏
(Variation)。變奏曲緊密地仿傚原來的曲調來做
變化,所用的變化手法可從和聲、調性、節奏、
音值等方面來著手。
2.作曲家創作成組的變奏曲包括貝多芬的〈迪亞貝
里〉(Diabelli)圓舞曲主題變奏曲。有些作曲家
會在作品中的個別樂章採取主題和變奏曲式,例
如貝多芬的〈英雄〉(Eroica)交響曲的終樂章和
海頓數首交響曲中的樂章。
主題與變奏曲式 (Theme and Variations)的
進行方式:

1) 主題在每一變奏段落中一再加以改變
2) 結構 :主題 (A) ─ 第一變奏 (A1) ─第二變
奏 (A2) ─ 第三變奏 (A3) ─ ‧‧‧
3) 每段變奏的長度和主題一樣,但各自有其特色
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
標題音樂 (Program Music):

1) 標題音樂的創作方式要將音樂與特定的故事、詩詞、想法或風景做
連結
2) 作曲家使用標題音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表達內心最深處的情感,並
將音樂與心理所想的故事做聯想
3) 分為「標題交響曲」(Program Symphony、「交響詩」(Symphonic
Poem) 及「標題序曲」(Concert Overture),「標題交響曲」
(Program Symphony) 為:數個樂章,每個樂章都是故事的進展過
程,每個樂章都有標題。「交響詩」(Symphonic Poem)為:單樂章
的樂曲,使用多樣化曲式。 「標題序曲」(Concert Overture)為:
單樂章,常以奏鳴曲式出現,為一獨立的樂曲。
• 標題音樂」是利用程序設定的技巧所完成的音樂,明白地
講,音樂的內容在創作之前就已經以音樂以為的事物預先
設定了,音樂不是純音樂,音樂是在表現一首詩、一幅畫、
一處風景、一種體驗,是在刻畫一個人物,敘述一個故事,
描寫一個過程,甚至是在闡釋一個哲理…,這些都不用文
字來表達,是純器樂的形態,可以排除了所有的歌樂(聲
樂)作品,但也排除芭蕾音樂和電影音樂作曲家在創作時
還要依據內容的狀況來構思,以決定音樂要怎麼寫,要用
什麼手法來完成。作曲家在標題上以文字指出其內容,讓
聽眾聆賞時有一個想像的方向和空間,聽眾對於作品中的
預設程序愈能分辨,對於音樂的內容就愈能理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