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教育新论

解读“全纳教育”
王玉美

[摘 要] 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它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


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兴起的客观背景是社会民主
化、教育全民化。基本理念包括: 教育是一种权利;主张民主平等;提倡合作参与等。

[关键词] 全纳教育 理念

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 应看其动词。作为动词的全纳 (include),其主要含义是:包


国际教育思潮。随着各国对于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的追求, 括、包含、容纳、接纳。与其近义词相比,“include”更强调
全纳教育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许多国家开始把全纳 包括和容纳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其反义词为“exclude”,意为
教育的思想付诸实践。全纳教育成为 21 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 “排斥”。全纳与排斥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要全纳,肯
必然趋势。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了解之人不是很 定是由于存在排斥。例如,我们的社会目前还存在许多排斥
多。在本文中,笔者将较为详细地介绍全纳教育兴起的客观 现象,存在社会排斥、文化排斥以及教育上的排斥等。
背景、全纳教育的涵义及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以飨读者。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对“全纳” 的涵义有着不同的
全纳教育兴起的客观背景 理解。目前,在这一领域中尚无一个一致公认的定义。福瑞
每一种教育思潮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 斯特 ((Forest) 与皮尔彭特 (Pearpoint) 于 1992 年提出:“全
展的特定背景。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 纳就是如何处理多样化,如何处理差异。 ”Potts 于 1997 年提
卡召开的 “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 上发表了 《萨拉曼卡宣 出:“全纳意味着增加参与并且减少主流社会的排斥。 ” 其他
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它的兴起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人,如,巴兰德 (Ballard)、克拉克 (Clark) 等人的全纳概念
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民主化和教育全民化的要求,为接 则强调社会的组织安排与学校的改善。
纳儿童弱势群体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教育理念。 全纳不仅仅是将残疾儿童安置在教室或学校中。安置只是
1. 社会民主化。全纳教育直接起源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 全纳中的一个微小部分。全纳更是关于我们是怎样处理多样性,
代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更远则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 怎样看待差异,怎样评价我们的道德的。全纳并不意味着所有
法国启蒙时期西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会运动。 人都是相同的、一致的。实际上,全纳用尊重和感念高赞人类
这些社会运动孕育了西方以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为价值目标 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多的差异性会使人类有更丰富的能力去
的社会文化基础,也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平等、尊严地参与 创造、去超越。因此,本人的理解是:全纳就是一种接纳、融合。
社会生活以及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的诞生提供了动力。社会民 2. 全纳教育的涵义。目前对全纳教育的定义莫衷一是,
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伴随着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②
主等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全纳教育应运而生。 (1)贝利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贝利 (Bailey) 认为,全
全纳教育倡导建设一个社会公平、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 纳指的是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普通的学校中,在同样
纳社会。全纳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 的时间和同样的班级内学习同样的课程,使所有学生融合在
社会。巴腾认为, “全纳教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全纳社 一起,让他们感觉自己与其他学生没有差异。贝利对全纳教
会的手段。 ”①全纳教育反对排斥、歧视,它体现并适应了社 育的定义包括两个要义:一是将残疾学生安置在普通学校中,
会民主化的要求,有助于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与其他学生做同样的事情;二是社会的接纳和归属。
2. 教育全民化。1990 年 3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 (2)布思的定义。英国著名全纳教育专家布思提出,全
组织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提出:全民教育强调教育是人 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促进学生参与就近
的基本权利;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极为重要,必 地区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过程。
须普及基础教育和促进教育平等。这与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3) 汤姆林森的定义英国牛津大学学者汤姆林森认为,
是相通的。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全民 全纳教育意味着教育体系是全纳的,但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一
教育。教育全民化的发展及其努力为全纳教育思潮的兴起和 个一体化的环境内,委员会的全纳学习概念不完全与学生完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全纳教育又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必要 全纳入到主流中相一致。
条件,一个教育体系只有实现了全纳,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教 (4)黄志成教授的定义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
育的目标。全纳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顺应全民教育的发展趋势, 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
有利于教育的全民化。 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全纳教育 贝利对全纳教育的界定着重于强调全部纳入,在全纳教育
今天“全纳教育” 这一术语被广泛地运用,但是人们对 的大众化、民主化、平等化和优质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辨证
什么是全纳以及全纳教育仍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明晰 “全 关系中,过分强调前者而相对忽视了后者。同时贝利主张所有
纳”及“全纳教育”的涵义有助于正确指导全纳教育的实践。 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班级内学习同样的课程,使残疾
1. 全纳的涵义。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 一词中 学生与其他学生做同样的事情,认为全纳与平等就是让所有人
的“全纳” 是形容词,其名词为“inclusion”。要了解其词义 在同样的空间、同样的时间无差异的学习完全一样的课程,做

陕西教育 2008 ・ 6 11
教育新论

完全一样的事情,而不是改革主流学校的课程内容、课程结 3. 提倡合作参与。全纳教育主张“加强学生的参与,减
构、教学方式,不是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需求、爱好等采用 少学生被排斥”。其立足点是集体,解决方法是合作。它主张
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因此,贝利的定义只是简单的 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
融合与一体化,以及形式上的完全平等,但实际上却无法满足 师与社区之间都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
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个人的个性与爱好得到发展,更不 氛围。同时,其强调“积极参与,改造社会”。 “积极参与”是
可能改善与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布思的定义从社会学的视角 指个体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社会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这个社
出发,主张参与,减少排斥,但没有明显而强烈地反对歧视、 会。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他们作
排斥与隔离,探讨的不是隔离与接纳;具有普适性,没有明确 为社会的个体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去,以主人公的
的针对性与操作性。汤姆林森的定义认为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一 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经受
个一体化的环境内学习,主张部分纳入到主流学校。因此汤姆 “积极参与”的体验,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
林森还是没有解决接纳所有人,反对歧视与排斥的问题,更没 4. 倡导人的个性多样化。全纳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
有考虑到全纳教育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 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
在这四种定义中,我比较赞成黄志成教授的定义,有三 生理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个性倾向、意志品质、气质
个理由:第一,全纳教育接纳所有的人,反对歧视与排斥; 类型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在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上存在着明显
第二,黄志成教授充分认识到了儿童的差异 (生理、智商、 的差异。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应实施死板划一的教育。教
个性、爱好、需求等的差异),主张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 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心理
校的学习与生活,通过集体合作和相互帮助来满足所有人的 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坚定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增强处
不同需求;第三,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全纳教育更要走可 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优势特征,使每
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纳教育不可能是一种短期行为,不是将 个人的个性都能在社会相适应的位置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
所有儿童纳入到学校中就完事了,而是要为所有儿童提供高 造就一大批不同类型、有着丰富个性、具有创新意识并得到充
质量的教育,并且要改变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现象,创造受 分发展的社会个体,使得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人欢迎的社区,建立一个没有排斥与歧视、平等民主、和谐 在全世界都强调教育民主、全民教育的今天,全纳教育
共存的全纳社会。 不仅是中国普通教育的理想境界,更是世界教育的理想境界。
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构建全纳教育体系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是一项长期的工
1. 教育是一种权利。全纳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权利观, 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共同努力。
学生不应该因为残疾、贫困或学习困难等而被排斥或受到歧
视。
《萨拉曼卡宣言》中的全纳教育思想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 参考文献:
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1]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访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
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 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创造 [2] 黄志成. 全纳教育—21 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 [J]. 全球教育
出一种全纳的氛围,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尊重每个人 展望,2001(1).
[3]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 2001(3).
的受教育权,并逐步创造条件,减少教育中的排斥现象。
[4]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 [J].中国特殊教育,2003(2).
2. 主张民主平等。全纳教育体现的是一种 “来者不拒,
[5]张宝蓉.以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教育公平 [J].教育探索, 2002(7).
爱无差等” 的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提出改革普通教育的
[6] 王培峰,于炳霞.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 [J] .中国特殊
两大方针,即平等和多样化。教育平等就是要取消特殊学校 教育,2002(3).
与普通学校的界限,或者说减少特殊学校,使所有儿童享有 注释:
相同的教育环境,在教育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接受同等教育; ①Peter Clough and Jenny Corbett.Theorie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教育平等还要求在普通教育中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优劣之分, A Students'Guide[M].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2000.7.
没有等级高低,没有性别差异。教育多样化是对学校提出的 ②黄志成. 全纳教育一 21 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 [ J]. 全球教育
更高要求,即学校不仅要把所有的学生纳入其中,更重要的 展望,2001(1).53.
是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条件、课程安排和教学
方式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实现全纳教育。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山东滨州

(上接第 22 页)
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 参考文献:
立的各种保障机制,而法律法规保障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因子。 [1]周文锦.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
[1]
一是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如《××学校与××酒店联合办学协 展研究, 2004(10).
[2]叶智美.工学交替: 高职教育的新模式[J].江西教育,2005(17).
议》、《××学校与××酒店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等,明确规
[3] 高华,丁慧琼.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浅思考 [J] .无锡职
定酒店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双方所得到的实惠;二是建立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酒店参与相关课程标 [4]任君庆.“学工交替”模式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 J].
准的制定与质量的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酒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
店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三是考虑建立学校与酒店之间 [5] 侯明贤,袁继荣. 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报,2006(2).
的协调机构,如“校企合作委员会” 等,负责处理学校与酒
店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2 2008 ・ 6 陕西教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