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1

年 避

度 難





























104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內 政 部 建築 研 究所 委 託研究 報 告
中華民國 104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科技部 GRB 編號:PG10402-0032
本部計畫編號:978-986-04-7659-0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受 委 託者:明道學校財團法人明道大學
研究主持人:張尚文
協同主持人:鍾基強
研 究 員:紀人豪
研 究 員:陳又嘉
研 究 員:陳政洞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4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目次

目次
目次 .............................................................. I
表次 ............................................................ III
圖次 .............................................................. V
摘要 ............................................................ VII
ABSTRACT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內容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3
第四節 名詞註解 .................................................. 5
第五節 預期成果 ..................................................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7
第一節 避難弱者與防火避難相關研究 ................................ 7
第二節 國內外建築防火避難法規與無障礙法規 ........................ 14
第三節 建築物火災煙控相關研究 ................................... 35
第四節 國內外建築火災煙控相關法規 ............................... 37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 43
第一節 避難緩衝區設置 ........................................... 43
第二節 避難緩衝區面積 ........................................... 51
第三節 電腦避難模擬分析 ......................................... 55
第四節 法規架構研議 ............................................. 67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 71
第一節 避難緩衝區煙控型式 ....................................... 71
第二節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置 ....................................... 72
第三節 加壓防煙設計煙控理論 ..................................... 76
第四節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 83
第五節 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評估 ................................... 88
第六節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綜合討論 ...............................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 95
第二節 建議 ..................................................... 96
附錄一:審查回應表 ................................................ 99
附錄二:避難緩衝區數量研議 ....................................... 109
附錄三:避難緩衝區建議條文草案 ................................... 111

I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參考書目 ........................................................ 113

II
表次

表次
表 2-1 各種避難器具優缺之比較分析表 ................................. 8
表 2-2 各種救援設備優缺之比較分析表 ................................. 8
表 2-3 各種行動不便類型和逃生選項建議表 ............................ 34
表 2-4 各國樓梯間加壓防煙規範比較表 ................................ 36
表 2-5 國外現行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規範之簡要說明表 .................... 41
表 3-1 避難緩衝區功能比較表 ....................................... 44
表 3-2 避難緩衝區之型式於新舊建築適用性比較表 ...................... 50
表 3-3 建築物單位面積之收容人數表 .................................. 52
表 3-4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表 ....................................... 59
表 3-5 模擬情境說明表 ............................................. 60
表 4-1 加壓防煙設計方式比較表 ..................................... 83
表 4-2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表 ....................................... 83
表 4-3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區域優劣比較表 ............................ 88
表 4-4 避難緩衝區設置所需風量計算結果表 ............................ 91

III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IV
圖次

圖次
圖 1-1 避難路徑圖 .................................................. 2
圖 1-2 避難弱者的避難路徑圖 ......................................... 3
圖 1-3 研究流程圖 .................................................. 5
圖 2-1 自走式樓梯圖 ............................................... 10
圖 2-2 避難弱者的避難路徑圖 ....................................... 25
圖 2-3 避難緩衝區設計示意圖 ....................................... 26
圖 2-4 避難昇降機設計位置示意圖.................................... 27
圖 2-5 避難樓梯設置輪椅緩衝區示意圖 ................................ 27
圖 2-6 避難樓梯設置輪椅緩衝區示意圖 ................................ 29
圖 2-7 避難樓梯設置輪椅緩衝區示意圖 ................................ 29
圖 2-8 未設置前室的避難緩衝區(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 29
圖 2-9 設置梯廳的避難緩衝區(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 30
圖 2-10 以防火牆將樓層分割二個區劃避難動線(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 30
圖 2-11 安全梯作為避難緩衝區案例(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 31
圖 2-12 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案例..................................... 32
圖 2-13 單一樓層分為二個不同防火區劃的避難緩衝區案例 ............... 32
圖 2-14 孔柱效應(PULGHOLING)現象................................... 39
圖 2-15 煙控系統相對安全區劃觀念圖 ................................. 40
圖 3-1 避難緩衝區-樓梯間內擴大的區域 ............................... 46
圖 3-2 避難緩衝區-排煙室內擴大的區域 ............................... 46
圖 3-3 避難緩衝區-樓梯間外走廊增加的區劃 ........................... 47
圖 3-4 避難緩衝區-長走道中間擴大的區域 ............................. 47
圖 3-5 避難緩衝區-有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 ............................. 48
圖 3-6 避難緩衝區-無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 ............................. 49
圖 3-7 避難緩衝區-避難昇降機間內擴大的區域 ......................... 49
圖 3-8 電腦擬軟體比較圖 ........................................... 56
圖 3-9 PATHFINDER 功能介紹圖 ...................................... 57
圖 3-10 PATHFINDER 建模執行情形圖 ................................. 58
圖 3-11 案例分析示意圖 ............................................ 59

V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圖 3-12 CASE1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 61


圖 3-13 CASE2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 62
圖 3-14 CASE3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 63
圖 3-15 CASE4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 64
圖 3-16 CASE5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 65
圖 3-17 CASE6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 66
圖 4-1 居室煙控區劃示意圖 .......................................... 74
圖 4-2 梯間加壓系統................................................ 75
圖 4-3 昇降機煙控系統 .............................................. 75
圖 4-4 大空間煙控系統 .............................................. 76
圖 4-5 並列開口型(PARALLEL PATHS)示意圖(ASHRAE & SFPE) ............. 77
圖 4-6 直列開口型(SERIES PATHS)示意圖(ASHRAE & SFPE) ............... 77
圖 4-7 樓梯加壓防煙示意圖 ......................................... 78
圖 4-8 並列開口型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 79
圖 4-9 直列開口型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 80
圖 4-10 梯間加壓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 80
圖 4-11 附室加壓防煙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 81
圖 4-12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1 ................................ 84
圖 4-13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2 ................................ 84
圖 4-14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3 ................................ 85
圖 4-15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4 ................................ 85
圖 4-16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1 ................................ 86
圖 4-17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2 ................................ 86
圖 4-18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3 ................................ 87
圖 4-19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4 ................................ 87
圖 4-20 推門力量分析示意圖 ........................................ 89
圖 4-21 避難緩衝區設置所需風量計算結果圖 ........................... 92
圖 4-22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2A ............................... 93
圖 4-23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2A ................................ 94

VI
摘要

摘要
關鍵詞:避難弱者、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

一、 研究緣起
建築火災發生時,避難能力較弱的避難弱者,有下列特徵: (1)行動較遲緩。
(2)具水平移動能力,但可能有垂直移動障礙。(3)體力較差,持續力不足。建
築技術規則規定大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建築物(例如醫院、護理之家等),應有二個
區劃,當其中一個區劃發生火災時,人員可以水平避難到隔壁區劃暫時停留或等
待救援。對於一般建築物,尚無提供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的避難緩衝區規定,爰
進行本研究。

二、 研究方法與過程
研究收集了建築防火、消防煙控以及無障礙建築相關文獻,進行文獻分析及法
規分析,徵詢建築、防火、煙控及無障礙領域的專家意見,收集國外緩衝區有關
規定,分析國內建築法規、消防法規與無障礙規定,提出避難緩衝區法規定位及
煙控之建議。

三、 重要發現
英國 BS-9999 及美國 NFPA-101,有避難緩衝區(Refuge)的規定,在相對安
全區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等待救援的空間。分析我國建築法規架構發現:室
內安全梯、戶外安全梯、特別安全梯、排煙室、安全梯外具有獨立防火區劃的空
間,設置避難緩衝區的可行性較高。

四、 主要建議事項

建議一
「建築技術規則」增定避難緩衝區之規定: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
協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建議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增訂 97-2 條,訂定避難緩衝區之規定。
經研究發現,提供避難弱者使用的避難緩衝區,設置於樓梯附近是最恰當的地點,
除了樓梯本身具有相對安全區功能可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外;該區域位於避難
動線旁,有助於避難弱者暫時停留繼續避難;該區域位於避難必經路徑上,其他
避難者可協助逃離火災樓層;避難緩衝區可提供消防隊員與待救者會面點之功能,
減少消防隊搜索的時間。故在法規架構上,建議避難緩衝區應與安全梯之規定有
關連性,該編第 97 條、97-1 條為安全梯構造之規定,建議增列 97-2 條規定一定
規模以上之建築物,應擴大安全梯之平台面積,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等待救援
的空間。

VII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建議二
進行「避難緩衝區設計技術規範」之研究: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消防署
本案為避難緩衝區第一年研究,已經提出避難緩衝區之法規條文定位及煙控設
計初探。建議後續應進行設計規範條文草案及解說或技術手冊之研究。

VIII
摘要

ABSTRACT

Keywords: Refuge of the weak, Refuge buffer zone, pressurized smoke

1. INTRODUCTION
When a fire occurred, the refuges of the weak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Asylum is weak, relatively slow action, required
planning temporary relatively safe buffer zone. (2) Still have the
ability to move horizontally, but disorder or sluggish in vertical
evacuation, the stairs nay block congestion, the need to have a relatively
safe buffer waiting zone. (3) Some scholars have suggested Accessible
asylum elevator, waiting buffer zone. Refuge staff will be based on the
intended use and architectural attributes vary to design buffer zone for
refuges of the weak.

2. METHODOLOGY
We collected the building fire, fire smoke control and accessibility
construction-related document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gulatory
analysis, expert advice from the field of building, fire, smoke control
and accessibility are undertaken. Collecting foreign buffer zone
references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industrial building codes,
fire codes and accessibility regulations, recommendations and
regulations positioning of asylum buffer zone are provided.

3. IMPORTANT FINDINGS
The British code BS-9999 and NFPA 101 are more complete in the field
of evacuation for refuge of the weak. Reviewed the BS-9999 and Taiwan’s
related reports there are: indoor stairwell outdoor stairwell, emergence
stairwell, smoke exhaust room and stairwell have the fire resistance zone.
The zones may support re safe buffer zone for refuges.

4. SUGGESTIONS

Suggestion 1
「Handicapped Protection Act」、「Building code」add refuge buffer zone
regulations suggestions immediately feasible
Host agent: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Social and Family Department、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Department、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host agent: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Fire Department
Research found: The building regulations 97-2 may increased for
refuge buffer zone design. The refuge buffer zone shall install near

IX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stairs because stairs supply buffer zone for refuge temporary stay. In
“refuge buffer zone” has different ranges among those administrations;
however the objects are restriction the fire growth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Government should be through internal communication to
integrate the noun phrase and enforcement mechanisms. Therefore
increasing 97-2 after 97 and 97-1 and increasing stair’s area for refuge
are suggested in this research.

Suggestion 2
Taking 「refuge buffer zone design guide」research in the future
Host agent: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host agent :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Social and Family
Department 、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Department、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Fire Department

This is the first year research project. The type of refuge buffer
zone and smoke control examples are provided. It is necessary to setup
refuge buffer zone. The draft provisions and commentary suggests doing
in a later research. The type and area of refuge buffer zone may arrange
as an appendix and provide as reference for designer first.

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一、 研究緣起
建築物防火避難的相關規定,通常以一般人的需求為考量,在人們對安全的期
許與願意投入金額的天秤二端衡平訂定相關規定。隨著人口結構高齡化以及全人
關懷的理念推動,人們在物資充裕之後更重視生命價值的價值觀轉變,法規也隨
著社會脈動希望照顧更多的人,逐步提升安全規定。
避難弱者是指避難能力比一般人弱的族群,包含行動不便者、高齡者、孕婦與
暫時性行動不便者。建築火災發生時,避難能力較弱的避難弱者,有下列特徵:
(1)行動較遲緩;(2)具水平移動能力,但可能有垂直移動障礙;(3)體力較
差,持續力不足。現行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99-1 條規定醫院、護理之
家等大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建築物,應有二個區劃,當其中一個區劃著火時,人員
可以到隔壁區劃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針對一般(非大量收容避難弱者)建築物
而言,並沒有這麼多的避難弱者,這些避難弱者可能有垂直、水平的避難能力,
只是避難能力較弱,因此法規條文還沒有規定一般建築物應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
留或等待救援的區域。然而一般建築物之中,仍有收容部分的行動不便者(例如
肢障者)可能發生垂直避難障礙,平時這些行動不便者由無障礙昇降機進入建築
物,火災時如何避難尚無完整的配套方案;也有高齡者或孕婦及部分行動不便者
(例如視障者)有垂直及水平的避難能力,但行動較為緩慢或持續力較為不足,
避難過程中可能需要暫時停留休息再繼續避難;也有部分原為具有避難能力的一
般人但於火災中受傷,可能降低避難能力或需要救援協助。這些人在一般建築物
之中所佔比例不高,但確實可能發生避難障礙。大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建築物已經
有在前述 99-1 條有相關的規定,本研究主要針對「非大量收容避難弱者」也就是
前述 99-1 條規定以外的建築物,是否需要提供避難者可以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的
空間,進行研究。
建築防火避難性能設計時,以煙層下降時間大於避難完成時間來研判避難安全。
這個避難完成時間與避難速度有很大的關係,目前我們使用的避難速度是一般人
的避難速度,亦即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驗證技術手冊 2.9 節的步行速度。而實際
上,建築物收容人員中少數人員的避難速度可能低於目前規範的計算值,避難移
動的持續能力也可能不足,中途需要休息,這些人員是整體避難行動中的避難弱
勢者。透過電腦避難模擬來檢視檢視避難人流時,在一個很快速的避難人流中,
插入一個速度很慢的避難者(包含步行速度緩慢的高齡者、需要暫時休息的孕婦、
肢障者在樓梯間無法下樓等情境),會造成整體避難人流速度降低或發生回堵的
現象。因此我們需要思考增設一個相對安全空間,讓避難弱者可以暫時停留,休
息後繼續避難或等待救援,一方面保護避難弱者生命安全,一方面也維持整體避
難人流順暢,本研究將這個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與等待救援的空間稱為「避難
緩衝區」,是否適用於國內既有的建築法規與消防法規,值得進一步研究。

二、 研究背景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104 年 12 月最新統計資料,截至 104 年第 3 季,國內

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身心障礙者有 1,148,936 人,佔全國總人口 4.90%。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是為維


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促進
其自立及發展。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57 條略以:「新建公共建築物及活動
場所,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設施及設備。未符合規定者,
不得核發建築執照或對外開放使用。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至少於其室外通路、
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設
備、哺(集)乳室、廁所盥洗室、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周邊、停車場等其他必要
處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其項目與規格,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其相關法
令定之。…」。條文中尚未強調身心障礙者的安全保障事宜。
建築法關於建築物之防火避難設計,規定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第三章(建築物之防火)以及第四章(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這二個章節
關於建築物之防火避難規定,是針對一般建築物及一般使用者所為之規定,並未
完全考量避難弱者之避難需求。至於第十章(無障礙建築物)及其授權訂定之「建
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僅提及防止勾、撞與跌倒的安全規定,尚無包含防火
避難安全之規定。
安全提升表示發生災害的機率降低,同時也隱含投資成本增加。在社會經濟逐
步繁榮,民眾會逐步有意願投資多一點費用來換取多一點安全,民眾對於安全要
求以及願意付出投資成本的平衡點會緩緩移動。本研究的避難緩衝區有助於火災
發生時整體避難安全性之提升,然而平時(相對於居室而言)可能是個空間利用
率不高卻必須事先投資建築成本的空間。本研究在兼顧提升安全性及投資成本衡
平下,將以逐步提升相對安全的角度考量,而非絕對安全的設計考量。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內容
建築物發生火災時,由圖 1-1 避難路徑圖,假設起火室在居室,經由走廊、排
煙室、樓梯間、避難層,到達戶外安全區域避難。由圖 1-2 避難弱者避難路徑圖,
在火災室與樓梯之間,多了一個避難緩衝區(refuge)。這個緩衝區可以提供避
難弱者休息、暫時停留、等待救援的功能,由於我國規範並沒有針對避難弱者需
要的避難緩衝區定位,研究目的探討符合我國法規架構之避難緩衝區。

居室 → 走廊 → 排煙室 → 樓梯間 → 避難層 → 戶外安全區域

圖 1-1 避難路徑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13】)

2
第一章 緒論

圖 1-2 避難弱者的避難路徑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5】)

火場中的人員要安全避難,必須在火煙侵害前避難到另一個相對安全區域,亦
即,煙在居室蔓延到達危險臨界點之前,人員已經逃到居室之外,煙蔓延到走廊,
使得走廊到達危險臨界點之前,人員已經避難到樓梯間,煙蔓延到樓梯間之前,
人員已經避難到安全區域。是一種火煙與人員避難的競賽,關鍵因素在於「時間」
因素。避難緩衝區,未必是完全阻擋火煙侵入的區域,而是一個可以暫時阻擋火
煙的相對安全區,幫助避難弱者爭取延長避難時間的一個區域,這部分跟煙控技
術有很大的關連性,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各種不同型態的避難緩衝區,其加壓防煙
的重要關鍵因素。
依照上述研究目的,歸納為二個重點:(1)第一個重點在於避難緩衝區應該
如何設置,在建築法規之中,在什麼建築物的什麼位置,應設置多大面積的避難
緩衝區,這個區域的構造體,其防火防煙阻熱性能應該達到什麼程度。這個部分
涉及到建築法規較多,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會著重在國外法規與國內法規的比較
分析,著重在我國既有法規架構下增加避難緩衝區的可能性。(2)第二個重點在
於避難緩衝區的加壓防煙(或排煙)設備,應如何考量,這個部分主要涉及技術
與公式推導的技術部分,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會著重在公式與理論推導。歸納出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下列四項:
一、 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的設置面積研究。
二、 計算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在加壓防煙(或排煙)設計時所需之增壓量。
三、 提出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加壓防煙(或排煙)設計時所需參數與使用限制條
件。
四、 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在建築相關法規增列規定之初探。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
針對前述研究目的與內容,本研究所採行的研究方法包含文獻及法規分析方法、
調查分析方法、數學模型推導方法、訪談分析方法等,說明如下:
(一) 文獻及法規分析方法:收集國內外有關文獻及法規規定比較分析。主要包含

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本所相關研究成果、弱勢者避難有關理論、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物無障礙設
施設計規範、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等有關規定。探討避難緩衝區之
功能定位以及增列規定符合我國法規架構的可能性。
(二) 調查分析方法:選擇幾個場所進行避難路徑障礙的勘查,說明國內建築物可
能設置之避難緩衝區型式。
(三) 數學模型推導方法:針對各型式的避難緩衝區,進行煙控數學模型公式推導,
評估在煙控之關鍵影響因素。
(四) 訪談分析方法:以期初審查會議、期中審查會議、期末審查會議、專家座談
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參與意見。

二、 研究方法採用之原因
(一) 文獻分析及法規分析:透過本案彙整本所歷年相關的研究成果,參考國內外
有關研究,加上對於法規的分析,來提出法規修正方向的建議。
(二) 調查分析方法:透過文獻分析與法規分析之紙上作業,配合現地勘查,有助
於研究成果符合實際。
(三) 數學模型推導方法:透過數學模型推導,理論說明影響煙控的關鍵因素,進
行分析。
(四) 訪談分析方法:廣納防火專家、主管機關以及避難弱者意見,使研究結果更
具可行性。

三、 研究步驟流程
本研究自研究開始到結論建議,過程分為四階段,分別為文獻回顧、緩衝區定
義與緩衝區面積估算、加壓或排煙計算、法規對策研議。研究開始首先收集國內
外規範與學術文獻資料,進行資料整理並透過專家會議之方式探討緩衝區之定義、
定位,進一步估算緩衝區面積與緩衝區之型式,續而針對各種型態的避難緩衝區
空間進行煙控數學模型推導,找出影響緩衝區煙控的關鍵因素,並以實際案例進
行計算,回歸到上述之避難緩衝區如要增訂於我國法規,應修改那些法規之法規
對策研議。本案為第一年研究,僅進行到緩衝區定位、可行性與法規方向性之初
探,以利後續研究進行法規增修之具體條文解說之參據,研究流程如下所示:

4
第一章 緒論

圖 1-3 研究流程圖

第四節 名詞註解
一、避難緩衝區: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緊鄰避難路徑,提供避難者暫時停留或等
待救援之空間。
BS-9999、IBC、ADA 等法規有「避難緩衝區(Refuge)」之規定,避難者先到
達避難緩衝區,再到安全區域。BS-9999 的 3.94 節定義避難緩衝區是一個具有防
火區劃保護且有避難路徑的暫時安全區域。我國衛生福利部以行政命令規定之「等
待救援空間」,是具有防火區劃跟排煙功能,考量限制火災範圍和提高存活率二
個目標之空間。建築技術規則第 179 條「緩衝區」是具有專用直通樓梯以供緊急
避難之獨立區劃空間;第 99-1 條規定大量收容行動能力較差人員之聚集場所應分
為二個防火區劃,提供「暫時避難據點」。本研究綜合上述提出之「避難緩衝區」,
是「避難」行動中,提供一個空間給避難弱者暫時停留休息後繼續避難或者是在

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此等待消防救援的據點。行動緩慢的避難弱者可能造成整個避難人流的擁塞降低
整體人流速度,提供這個避難路徑旁邊的「緩衝」區域讓避難弱者停留,維持避
難路徑寬度,避免避難弱者佔據避難路徑,阻滯整體避難人流速度。緩衝「區」
是一個空間,緩衝區不必單獨成為一個獨立區劃,但應在具有相對安全的空間內
劃設一個區域。
二、避難弱者:本研究之避難弱者係指經常單獨活動於一般建築物,能自行前往
避難緩衝區但避難能力較弱的避難者。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定義行動不便者為個人身體因先天或後天受損、
退化,如肢體障礙、視障、聽障等,導致在使用建築環境時受到限制者。另因暫
時性原因導致行動受限者,如孕婦及骨折病患等,為暫時性行動不便者。本所「建
築物火災避難弱者避難影響因子及人因數據調查之研究」【35】,提出避難弱者
泛指老人、幼童、病患與行動不便者等,當火災發生時,自行察覺火災訊息或採
取避難行為有困難者。本所「避難弱者避難路徑無障礙空間之研究」【47】定義
避難弱者為有自行避難能力,只是避難能力比一般人年輕人弱的身心障礙者、孕
婦、高齡者等。
本研究開宗明義及說明,大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建築物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
施工編第 99-1 條已有規定,本研究範圍係針對該條以外之建築物。以及本研究的
避難緩衝區是提供一個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的空間,因此本研究避難弱者的範圍
應與避難緩衝區設置功能目的相關,本研究所稱之避難弱者如下:
(一)前述行動不便者與文獻 35、47 之避難弱者中,能夠自行水平避難前往避難
緩衝區者。
(二)排除察覺火災訊息弱者、排除經常活動於收容機構甚少單獨在一般建築物
活動者。
(三)增列火場中受傷的臨時性行動不便者。
至於本研究以外的避難弱者,雖不在本研究範圍內,仍有其他研究案、其
他保護規範以及保護措施來保障其他避難弱者的避難安全。

第五節 預期成果
一、預期成果:
本研究計畫預計以一年時間完成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研究內容包括: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的設置面積研究、計算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在
加壓防煙(或排煙)設計時所需之增壓量、提出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加壓防煙(或
排煙)設計時所需參數與使用限制條件、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在建築與消防法規
增列規定之初探等。

二、本計畫預期目標如下:

1.完成避難緩衝區規定的定位研析。

2.完成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加壓防煙設計所需參數量化範圍。

3.完成不同避難緩衝區空間大小對加壓防煙之影響評估。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避難弱者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之研究,在研究內容上,可以分成
避難弱者避難緩衝區設置、緩衝區的火災煙控等二個大部分。在文獻種類上,
又可分為學術上相關研究以及國內外法規上相關規定之收集。因此本章之內容
分為(1)避難弱者與防火避難相關研究;(2)國內外建築防火避難法規與無
障礙法規;(3)建築物火災煙控相關研究;(4)國內外建築火災煙控相關法
規等四個小節。

第一節 避難弱者與防火避難相關研究
一、 無避難能力的避難弱者的避難對策,可考慮利用昇降機逃生以及就地避難等
待救援。
本所研究案「建築物火災避難弱者避難影響因子及人因數據調查之研究」
【35】提到,建築物朝高層化、大型化、複合化的發展,以及社會人口高齡化
的趨勢,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相對重要,而國內目前有關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
性能驗證方式,以「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為主要參考依據,
然而此方法對於無法自立完成避難行動人員並不適用(亦即醫院、養老院、幼
稚園、托兒所等無自力避難能力人員集中之F類場所)。所稱避難弱者泛指老人、
病人(包含身心障礙者)、幼童等行動不便或臥床者等等,當火災或災害發生
時,無法自行完成或進行避難行為的人員,需由他人協助行動之避難。透過美
國、英國、日本法規比較發現,建議國內未來法規修正方向,應配合水平避難
的觀念,要求待援區的設置。對策方面,提供兩種方法:(1)利用昇降機逃
生。(2)就地避難,在避難緩衝區等待救援。

二、 目前的避難器具不見得符合避難弱者需求,可研發適合避難弱者的避難器
具。
本所研究案「老人福利機構人員疏散搶救技術及設備研究」【43】提到,
市面上之避難器具與救援器材如緊急救護搬運椅、爬梯機、Escape Rescue
System等,經由比較後發現,其設備造價昂貴且不符合老人福利機構收容人員
之特性。透過現場勘查自走式避難梯並實地量測下降速度,將所量測結果所得
參數帶入FDS進行電腦模擬分析,其模擬結果顯示自走式避難梯對於疏散救援
200人之時間與速度為最快,較適用於大型老人福利機構之疏散設備。本研究
研發結合改良後之緩降機與擔架操作技術,得到實際操作實驗之時間參數,藉
由FDS電腦模擬驗證結果得出,若使用於小型老人福利機構(收容人數少於50
人)之收容人員特性,將有效的幫助老人的疏散,更能節省更多的設備成本。
進行各種避難器具優缺之比較分析如表2-1。以及各種救援設備優缺之比較分
析如表2-2。以及自走式樓梯如圖2-1。

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表 2-1 各種避難器具優缺之比較分析表
設備 照片 優點 缺點

1. 斜降式需有較大空 間 設
置。
1. 常見避難器具
2. 斜降式下降速度太快
救助袋 2. 可連續垂直疏散
3. 依據文獻其未考慮 老 人
3. 運載能力為每次 1 人
福利機構收容人員 之 特
性。

1. 僅適用於 2 樓使用
2. 若用於老人福利機 構 之
收容人員,需他人協助搭
1. 常見避難器具,操作簡單且 設以及協助登上緩降機
不占空間 3. 登上緩降機對於高 齡 者
緩降機 2. 1 人操作即可 而言,有相當大之困難
3. 可以連續垂直疏散 4. 在下降過程中,若高舉雙
4. 運載能力為每次 1 人 手會有墜落之危險
5. 對於老人福利機構 內 臥
於病床或乘坐輪椅 之 收
容人員來說較不符使用。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43】)

表 2-2 各種救援設備優缺之比較分析表
設備 照片 優點 缺點
1. 專為行動不便或癱瘓性病
患下樓所使用
2. 可水平移動及垂直移動
3. 利用椅子上滑帶進行垂直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移動,操作僅需 1 人
緊急救護搬 2. 若要再次使用,則須將搬
4. 擁有頭部及腹部固定帶,保
運椅 運椅以人力的方式 拿 至
護乘坐人員在移動過程之
需避難之樓層
安全
5. 垂直移動時採取坐姿,使傷
患不會滑落
6. 可折疊後收納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設備 照片 優點 缺點
1. 供水平移動使用工具之一
2. 使用在空間狹小且無法使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用擔架或是長背板時 2. 若要再次使用,則須將搬
3. 可應用於公寓、樓梯、住宅 運椅以人力的方式 拿 至
折疊式搬運
及山難斜坡地帶之救援 需避難之樓層

4. 能使傷者呈平坐之姿勢,以 3. 若實行垂直移動,則至少
避免搬運時之滑動 需要兩人,以人力的方式
5. 胸部及腰部各有一組固定 進行搬運
帶,且可以折疊方式收納
1. 主要用於垂直上下移動
2. 除了下樓梯的功能外,多了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爬梯功能,提供給殘疾人士
2. 設備重量較為笨重,約為
履帶式爬梯 居家未設有昇降機之移動
50 公斤
機 工具
3. 在火災等緊急狀況下,不
3. 可結合輪椅使用
方便攜帶
4. 動力來源來自鉛蓄電池或
鉛酸電池
1. 可以進行垂直連續疏散
2. 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建築 1. 不適用於有密閉恐 懼 的
物,可裝於建築物的內部或 人
Escape
外部,亦可裝設於雲梯車 2. 若使用擔架,透過逃生滑
Chute
上,減少救災人員的受傷 道進行垂直移動時,擔架
(逃生滑道)
3. 裝設於建築物內之型式,每 可能會卡住,導致無法順
層樓皆有一開口,以利各層 利逃生
樓進行逃生
1. 擁有特殊橢圓設計,增加搬
運時兩側病患包覆的安全

2. 減少轉彎迴轉半徑,適合在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不同大小的樓梯間逃生使 2. 在樓梯拖行的過程中,其
緊急逃生滑 用 震動所產生之不適感,對
墊 3. 底部採超耐磨係數材質,適 於身體機能較弱的 高 齡
合不同表面拖行 者而言,恐較不適合用於
4. 具有胸部及頭部固定帶,確 老人福利機構
保逃生時的安全性
5. 使用專利空氣羽絨充氣氣
囊,輕巧易收納
1. 超大且可承受 9000 lbs 的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Med Sled 鐵扣,以適應任何樓梯間扣 2. 在樓梯拖行的過程中,其
Evacuation 點,安全的控制下降 震動所產生之不適感,對
2. 底部採超耐磨係數材質,適 於身體機能較弱的高齡

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設備 照片 優點 缺點
合不同表面拖行 者而言,恐較不適合用於
3. 有四條身體固定帶,兩條腳 老人福利機構
步固定帶,並可完全包覆傷 3. 樓梯間若沒有扣點,即無
患 法使用
1. 只需要 1 個救援人員垂直
疏散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2. 25 個內置輪子,不須拖行
2. 在樓梯運行的過程中,其
3. 5 個內置背板,保護病人
震動所產生之不適感,對
Evacusled 安全
於身體機能較弱的高齡
4. 可在樓梯間的樓梯平台上
者而言,恐較不適合用於
方邊移動
老人福利機構
5. 極低的拉力,減少工作人
員受傷的危險
1. 無法連續垂直疏散人員
2. 若使用在上下樓梯垂直
移動過程中,雖有固定帶
固定,但傾斜關係,有滑
出擔架之危險
1. 使用在水平移動 3. 無論在水平或垂直移
摺疊擔架 2. 可折疊方便易收納 動,至少需要兩個人協助
3. 兩條固定帶固定傷患 搬運
4. 搬運過程僅使用人力的
方式移動
5. 無法連續走樓梯垂直疏
散人員
6. 無法用於吊掛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43】)

雙人站立式 輪椅式
圖 2-1 自走式樓梯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43】)

三、 應提供一個具有防火、防煙可暫時停留的相對安全區,除了傳統的防火門牆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外,並可應用遮煙捲簾等遮煙設備。
本所研究案「大規模地下空間避難弱者之避難疏散策略及情境模擬」【46】
提到,擬定避難疏散策略時,必須思考火災發生時避難弱勢族群行動不易以及
避難時間較長等不利因素,並應該考量避難弱者移動時,分別與一般民眾與消
防隊員相互的影響。由電腦模擬結果得知,最短避難距離未必是民眾最佳避難
方式,倘若樓梯能夠均勻分配給避難者,且配套措施皆呈現其應有功能(如防
火設施、消防設備、指示標示、緊急廣播、專人協助或引導以及專屬避難弱者
之特別安全昇降機或電扶梯等),將有助於縮短避難完成時間,進而提升一般
民眾及避難弱者逃生避難之安全等級。
研究建議因避難弱者(或行動不便者)
,受限於其步行時間長,行動速度
慢等因素。應提供一個專屬於避難弱者(或行動不便者)且可以暫時停留之
相對安全的空間(應具備防火區劃、防煙區劃)。其配套項目包括:通往該空
間之走廊側構造應具備遮煙性(遮煙捲簾),以利避難弱者,等待救援或利用
昇降機運送。等待救援位置(相對安全的空間)應該納入轄區消防單位列管。
遮煙捲簾於火災發生時可以自動下降,或是由工作人員手動控制升降以利人
員進出。為避免避難弱者,於火災發生後遭受高溫火焰及有毒濃煙侵襲;且
避難弱者必須仰賴昇降機進行垂直動線避難。因此,臨時避難緩衝區以及地
下空間之昇降機,於考量安全防護時,兩者之遮煙性皆為重要項目。在大規
模地下街中皆已設置昇降機,藉以滿足無障礙環境等目的。但是,目前這類
型空間或機具尚未具備遮煙性,部分亦無防火區劃。為提高避難弱者逃生避
難之安全性,實有增設之必要。

四、 應考慮區劃的完整性,二區劃以及雙向避難的措施。
本所究案「醫院開刀房ICU等特殊空間防止火煙侵入之研究」 【31】提到,
國內外多起醫療院所火災重大案例,顯示區劃失效為導致傷亡之重大原因。避
難弱勢之空間,其防火時效與消防設備之性能要求皆較一般場所嚴格,國內開
刀房、ICU於防止火煙侵入之常見缺失為(1)未施作防火填塞、(2).空調通風系
統破壞防煙防火區劃、(3).防火填塞材質錯誤、(4).防火區劃材質錯誤、(5).
常閉式防火門遭受開啟。此外,手術室、加護病房應設獨立之防火區劃,獨立
區劃內應至少分為兩個以上防火區劃,小區劃內應有兩個對外出口與一個通往
鄰近防火區劃之出口,且兩個對外出口應於不同之防火區劃。

五、 火災室的木門雖未經防火時效驗證,如能關閉亦能暫時阻擋火煙,如搭配撒
水系統,更能阻擋火煙,增加避難及救援時間。
本所研究案「老人安養機構防火煙控避難性能改善技術研究」
【38】提到,
老人福利機構收容人多為避難弱勢,如老人、行動不便者,生活可自理但行動
緩慢者,甚至包括身心障礙者等,在發生火災時很難立即逃離現場。而文獻探
討中亦提出老人福利機構是可透過建築設計與平時之應變演練增加火災時之
逃生速度,基於此,本研究使用FDS電腦模擬逃生情境,結果發現若有完備的
規劃逃生路線,確實可增加逃生時間,減少傷亡。老人福利機構的門多為木造
之材質,經本實驗證明,當發生火災時,將木門關閉並啟動撒水系統,不只可
以有效阻擋熱幅射,並可減少火煙進入,可增加無法移動之老人救援時間。本
研究實際以火場實驗與FDS電腦模擬火災情境及逃生路線之研究分析,發現室

1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內裝設撒水系統,同時房間木門關閉,對於火煙侵入為最佳防護。在主要出入
口增設防火門亦為最佳選擇,但對於水簾之作用效果則不佳。老人福利機構之
人員除了可自由行動者或是以拐杖、輪椅者進行平行逃生外,其在垂直逃生的
速度皆顯為緩慢,甚或無法行動者僅能使用輔助工具及垂直逃生,所以除了在
主、被動式消防設備的強化與完備外,逃生避難仍是一大課題,對於垂直逃生
設備之可行性研究也相對重要,故建議在垂直逃生之設備 (如輪椅式自動避難
梯、避難逃生座椅、逃生救援系統,ESCAPE RESCUE SYSTEMS…等)延伸探討其
可行性與比較。

六、 如有適當的管理措施,以及昇降機之防火防煙性能提升,未來應考慮以昇降
機提供避難弱者避難。
本所研究案「運用一般電梯及緊急升降機進行避難管理之可行性評估研
究」【18】提到,昇降機設備運用於避難疏散上,昇降機梯廳和昇降機必須被
保護免受火和煙侵襲、可靠電力的提供及昇降機的控制必須保證安全和高效率
的避難疏散等。具體在硬體上必需具備以下十二項的關鍵技術:包含1.建築物
必須全棟配置自動撒水設備。2.昇降機豎道應具防煙(增壓)設計。3.昇降機間
(lobbies)在各層應採封閉區劃處理。4.昇降機間應增壓(防煙)設計。5.昇降
機豎道及昇降機間增壓系統空氣進入口應為無煙處所。6.所有昇降機間應配置
火警探測器。7.昇降機設備應具防(排)水設計。8.當電源中斷時,所有昇降機
應呼返至原設計之樓層。9.所有昇降機應連接緊急電源以緊急發電機操作。10.
昇降機間應有出入口連接安全樓梯,不須經由火災區域。11.昇降機機廂內應
配置有雙向語音通訊至防災中心。12.昇降機間應配置介於昇降機間與防災中
心之間雙向通信設備。
軟體上應具備以下配合措施:1.考量避難時使用昇降機人員限制及對象
之優先順序設定程序之必要性 (如針對高齡者及避難弱者專用或不特定多數
者全部對象等實施)。2.考量昇降機之優先服務樓層,在縱方向(受災層與非受
災層)之避難管理上優先順位設定的管理對策。3.規劃昇降機之操作模式,運
轉與操作以及現場避難引導執行事項協調之必要程序。4.整合指揮管理執行機
能之確保(防災中心設置等)。5.適當的昇降機避難計畫及其實效性相關之必要
驗證。6.建築物收容人員相應必要之教育及通報,並實施必要之定期避難訓
練。
現行國內多數建築物所配置的一般昇降機並未具有前述所有的關鍵十二
項技術,因此尚無法運用於避難疏散上,除非緊急事件之性質許可狀況外;然
而,緊急昇降機(間)依規定設置者,應具備防火、排煙、緊急供電與通訊系統
等設施,唯防水性能不足,運用於火災情況必需注意消防隊射水與自動撒水設
備動作影響問題。世界先進國家已率先研訂相關昇降機運用避難疏散系統之法
規,如美國NFPA-101及NFPA-5000,明訂昇降機避難用設備要求與管理限制,
英國BS 5588 part8(該規定現已經納入BS9999內)亦明訂對避難弱勢無障礙
空間立場考量避難所(據點)與運用消防昇降機垂直避難之規範;值得我國未來
修法之參考依據。
一般昇降機如果強化防災功能條件下,是足以運用於人員避難疏散上,
但是因設置防災性能昇降機成本應比樓梯設置需求高,雖然本研究並未對其相
關經濟效益進行研究,然而在昇降機與樓梯疏散效能上,藉ELVAC軟體模擬結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果,發現使用昇降機運轉時間在高層建築物上確實具有成效;因此,新建高層
建築物在規劃昇降機時可考慮強化幾部一般客用昇降機防災機能,結合緊急昇
降機與特別安全梯同時使用在避難疏散上,發揮最大功效。一般昇降機之防煙
性能上,由於昇降機機廂與門組並非密封設計,如在此機組改善方案上恐需耗
時與研發經費,而昇降機機道防火防煙措施,我國與日本相關建築規則均增訂
此部分,但是我國僅明訂昇降機間防火構造與防火設備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
性能要求,對於防煙措施未強化,此項可參酌日本作法增加防煙性活動屏蔽(捲
門)之設置,以增加昇降機機道安全性,也大幅降低火災濃煙擴散之問題。昇
降機避難可行性增加後,應該加強民眾教育與宣導,使其在完備的防災昇降機
設置環境下,遵循適當的避難計畫及參與昇降機避難實效性所要求的避難訓
練。
本所研究案「美國世貿中心事件人員避難行為影響因子探討與應用」 【23】
提到,為了更及時地疏散高層建築內的人員,緊急升降避難昇降機之安全法
規— ASME A17.1中特別制定了防火緊急應變措施,可在特定情況下適用階段
一緊急召回步驟(phase I: Emergency Recall Operation)。大樓火災警鈴系
統啟動後,若昇降機內部、昇降機機房或是昇降機垂直通道未監測到濃煙,則
昇降機仍可持續使用,並協助進行人員疏散。此項規定將高樓昇降機列為逃生
疏散方式之一,但仍未被納入成為高層建築法規中正規的疏散機制或疏散步驟。
即便如此,法規中闡述遭遇火災或其他緊急事件時仍可使用昇降機的觀點,顛
覆過去傳統大眾在緊急狀況下該避免使用昇降機的觀念。為此,法規中特別詳
細說明了大樓建築類型的資訊與應有的訓練;此外,也記載完善的疏散系統應
包含偵測、警鈴、通訊器材、撒水系統、昇降機組件、電力系統等。
關於避難弱者之避難方式選擇中應用緊急用昇降避難昇降機,考量以下
五點:(1)考量緊急昇降機間之防火與防煙能力。(2)確保緊急電源之供應。(3)
考量使用緊急昇降機對象之優先順序。(4)考量緊急昇降機之優先服務樓層。
(5)規劃緊急昇降機之操作模式。

1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第二節 國內外建築防火避難法規與無障礙法規
一、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關於防火避難之規定,其架構如下: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15】)

由上述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的架構可以看出,
(一)建築物之防火主要規定於第三章,防火避難設施主要規定於第
四章,此外,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則分別針對地下建築物與高
層建築物,有特別規定。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二)避難路徑主要為出入口、走廊、樓梯,避難緩衝區位於避難路
徑旁,與第四章的出入口、走廊、樓梯乙節有關。
(三)排煙設備於第四章、以及設備編均有規定。
由於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較為嚴格,且消防設備已經移由消
防主管機關管理,地方主管建築機關對於消防設備,僅要求申請人消防許可函
而不審消防設備,因此目前實務上,主要依照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由消防設備師來設計,由消防主管機關來審查。
針對避難緩衝區應與避難路徑臨接,茲先將避難路徑有關規定整理如
下:
(一) 水平動線:第 92 條的走廊寬度、第 93 條及第 94 條的步行距離、
第 95 條的重複步行距離。
(二) 垂直動線:
1. 樓梯:第 33 條、第 95 條、第 96 條、第 96-1 條、第 97 條。
2. 昇降機:第 95 條、第 107 條、第 108 條,以及建築設備編第 110
條。
(三) 避難緩衝或消防救援:第 99-1 條大量收容避難弱者建築物特別
規定之安全區劃、第 109 條的緊急進口。
(四) 行動不便者的特別規定:第 167 條無障礙建築物範圍、第 167-1
條的無障礙通路、第 167-2 條的無障礙樓梯。
茲將上述條文按照條次,摘錄如下:
條文 內容摘要
33 建築物樓梯及平臺之寬度、梯級之尺寸,應依下列規定:

55 昇降機之設置依下列規定:
一、六層以上之建築物,至少應設置一座以上之昇降機通達避難層。建築
物高度超過十層樓,依本編第一百零六條規定,設置可供緊急用之昇

1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條文 內容摘要
降機。
二、機廂之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或其淨高超過一點二公尺之昇降機,均依
本規則之規定。但臨時用昇降機經主管建築機關認為其構造與安全無
礙時,不在此限。
三、昇降機道之構造應依下列規定:
(一)昇降機道之出入口,周圍牆壁或其圍護物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應
使機道外之人、物無法與機廂或平衡錘相接觸。
(二)機廂在每一樓層之出入口,不得超過二處。
(三)出入口之樓地板面邊緣與機廂地板邊緣應齊平,其水平距離在四公
分以內。
第四章 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
92 走廊之設置應依左列規定:
一、供左表所列用途之使用者,走廊寬度依其規定:

93 直通樓梯之設置應依左列規定:
一、任何建築物自避難層以外之各樓層均應設置一座以上之直通樓梯 (包
括坡道) 通達避難層或地面,樓梯位置應設於明顯處所。
二、自樓面居室之任一點至樓梯口之步行距離 (即隔間後之可行距離非直
線距離) 依左列規定:
(一) 建築物用途類組為A類、B-1、B-2、B-3及D-1組者,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條文 內容摘要
不得超過三十公尺。建築物用途類組為C類者,除有現場觀眾之電
視攝影場不得超過三十公尺外,不得超過七十公尺。
(二) 前目規定以外用途之建築物不得超過五十公尺。
(三) 建築物第十五層以上之樓層依其使用應將前二目規定為三十公尺者
減為二十公尺,五十公尺者減為四十公尺。
(四) 集合住宅採取複層式構造者,其自無出入口之樓層居室任一點至直
通樓梯之步行距離不得超過四十公尺。
(五) 非防火構造或非使用不燃材料所建造之建築物,不論任何用途,應
將本款所規定之步行距離減為三十公尺以下。
前項第二款至樓梯口之步行距離,應計算至直通樓梯之第一階。但直通樓
梯為安全梯者,得計算至進入樓梯間之防火門。

94 避難層自樓梯口至屋外出入口之步行距離不得超過前條規定。
95 八層以上之樓層及下列建築物,應自各該層設置二座以上之直通樓梯達避
難層或地面:
一、主要構造屬防火構造或使用不燃材料所建造之建築物在避難層以外之
樓層供下列使用,或地下層樓地板面積在二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一)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 A-1 組者。
(二)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 F-1 組樓層,其病房之樓地板面積超過一○○
平方公尺者。
(三)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 H-1、B-4 組及供集合住宅使用,且該樓層之樓
地板面積超過二四○平方公尺者。
(四) 供前三目以外用途之使用,其樓地板面積在避難層直上層超過四○
○平方公尺,其他任一層超過二四○平方公尺者。
二、主要構造非屬防火構造或非使用不燃材料所建造之建築物供前款使用
者,其樓地板面積一○○平方公尺者應減為五○平方公尺;樓地板面
積二四○平方公尺者應減為一○○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四○○平方
公尺者應減為二○○平方公尺。
前項建築物之樓面居室任一點至二座以上樓梯之步行路徑重複部分之長度
不得大於本編第九十三條規定之最大容許步行距離二分之一。

96 下列建築物依規定應設置之直通樓梯,其構造應改為室內或室外之安全梯
或特別安全梯,且自樓面居室之任一點至安全梯口之步行距離應合於本編
第九十三條規定:
一、通達三層以上,五層以下之各樓層,直通樓梯應至少有一座為安全梯

二、通達六層以上,十四層以下或通達地下二層之各樓層,應設置安全梯
;通達十五層以上或地下三層以下之各樓層,應設置戶外安全梯或特
別安全梯。但十五層以上或地下三層以下各樓層之樓地板面積未超過
一百平方公尺者,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改設為一般安全梯。
三、通達供本編第九十九條使用之樓層者,應為安全梯,其中至少一座應

1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條文 內容摘要
為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但該樓層位於五層以上者,通達該樓層
之直通樓梯均應為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並均應通達屋頂避難平
臺。
直通樓梯之構造應具有半小時以上防火時效。
96-1 三層以上,五層以下防火構造之建築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受前
條第一項第一款限制:
一、僅供建築物使用類組 D-3、D-4 組或 H-2 組之住宅、集合住宅及農
舍使用。
二、一棟一戶之連棟式住宅或獨棟住宅同時供其他用途使用,且屬非供公
眾使用建築物。其供其他用途使用部分,為設於地面層及地上二層,
且地上二層僅供 D-5、G-2 或 G-3 組使用,並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
火時效之防火門、牆壁及樓地板與供住宅使用部分區劃分隔。
97 安全梯之構造,依下列規定:
一、室內安全梯之構造:
(一)安全梯間四周牆壁除外牆依前章規定外,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
效,天花板及牆面之裝修材料並以耐燃一級材料為限。
(二)進入安全梯之出入口,應裝設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及半小時以
上阻熱性且具有遮煙性能之防火門,並不得設置門檻;其寬度不得
小於九十公分。
(三)安全梯間應設有緊急電源之照明設備,其開設採光用之向外窗戶或
開口者,應與同幢建築物之其他窗戶或開口相距九十公分以上。
二、戶外安全梯之構造:
(一)安全梯間四週之牆壁除外牆依前章規定外,應具有一小時以上之防
火時效。
(二)安全梯與建築物任一開口間之距離,除至安全梯之防火門外,不得
小於二公尺。但開口面積在一平方公尺以內,並裝置具有半小時以
上之防火時效之防火設備者,不在此限。
(三)出入口應裝設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且具有半小時以上阻熱性之
防火門,並不得設置門檻,其寬度不得小於九十公分。但以室外走
廊連接安全梯者,其出入口得免裝設防火門。
(四)對外開口面積(非屬開設窗戶部分)應在二平方公尺以上。
三、特別安全梯之構造:
(一)樓梯間及排煙室之四週牆壁除外牆依前章規定外,應具有一小時以
上防火時效,其天花板及牆面之裝修,應為耐燃一級材料。管道間
之維修孔,並不得開向樓梯間。
(二)樓梯間及排煙室,應設有緊急電源之照明設備。其開設採光用固定
窗戶或在陽臺外牆開設之開口,除開口面積在一平方公尺以內並裝
置具有半小時以上之防火時效之防火設備者,應與其他開口相距九
十公分以上。
(三)自室內通陽臺或進入排煙室之出入口,應裝設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
時效及半小時以上阻熱性之防火門,自陽臺或排煙室進入樓梯間之

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條文 內容摘要
出入口應裝設具有半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防火門。
(四)樓梯間與排煙室或陽臺之間所開設之窗戶應為固定窗。
(五)建築物達十五層以上或地下層三層以下者,各樓層之特別安全梯,
如供建築物使用類組 A-1、B-1、B-2、B-3、D-1 或 D-2 組使用
者,其樓梯間與排煙室或樓梯間與陽臺之面積,不得小於各該層居
室樓地板面積百分之五;如供其他使用,不得小於各該層居室樓地
板面積百分之三。
安全梯之樓梯間於避難層之出入口,應裝設具一小時防火時效之防火門。
建築物各棟設置之安全梯,應至少有一座於各樓層僅設一處出入口且不得
直接連接居室。

99-1 供下列各款使用之樓層,除避難層外,各樓層應以具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
之牆壁及防火設備分隔為二個以上之區劃,各區劃均應以走廊連接安全梯
,或分別連接不同安全梯:
一、建築物使用類組 F-2 之機構、學校、中心。
二、建築物使用類組 F-1、H-1 之護理之家、產後護理機構、老人福利機
構及康復之家。
前項區劃之樓地板面積不得小於同樓層另一區劃樓地板面積之三分之一。
自一區劃至同樓層另一區劃所需經過之出入口,寬度應為一百二十公分以
上,出入口設置之防火門,關閉後任一方向均應免用鑰匙即可開啟,並得
不受同編第七十六條第五款限制。
107 緊急用昇降機之構造除本編第二章第十二節及建築設備編對昇降機有關機
廂、昇降機道、機械間安全裝置、結構計算等之規定外,並應依下列規定

一、機間:
(一)除避難層、集合住宅採取複層式構造者其無出入口之樓層及整層非
供居室使用之樓層外,應能連通每一樓層之任何部分。
(二)四周應為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及樓板,其天花板及牆裝
修,應使用耐燃一級材料。
(三)出入口應為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防火門。除開向特別安全梯
外,限設一處,且不得直接連接居室。
(四)應設置排煙設備。
(五)應有緊急電源之照明設備並設置消防栓、出水口、緊急電源插座等
消防設備。
(六)每座昇降機間之樓地板面積不得小於十平方公尺。
(七)應於明顯處所標示昇降機之活載重及最大容許乘座人數,避難層之
避難方向、通道等有關避難事項,並應有可照明此等標示以及緊急
電源之標示燈。
二、機間在避難層之位置,自昇降機出口或昇降機間之出入口至通往戶外
出入口之步行距離不得大於三十公尺。戶外出入口並應臨接寬四公尺
以上之道路或通道。

1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條文 內容摘要
三、昇降機道應每二部昇降機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隔開。但
連接機間之出入口部分及連接機械間之鋼索、電線等周圍,不在此限

四、應有能使設於各層機間及機廂內之昇降控制裝置暫時停止作用,並將
機廂呼返避難層或其直上層、下層之特別呼返裝置,並設置於避難層
或其直上層或直下層等機間內,或該大樓之集中管理室(或防災中心
)內。
五、應設有聯絡機廂與管理室(或防災中心)間之電話系統裝置。
六、應設有使機廂門維持開啟狀態仍能昇降之裝置。
七、整座昇降機應連接至緊急電源。
八、昇降速度每分鐘不得小於六十公尺。
109 緊急進口之構造應依左列規定:
一、進口應設地面臨道路或寬度在四公尺以上通路之各層外牆面。
二、進口之間隔不得大於四十公尺。
三、進口之寬度應在七十五公分以上,高度應在一‧二公尺以上。其開口
之下端應距離樓地板面八十公分範圍以內。
四、進口應為可自外面開啟或輕易破壞得以進入室內之構造。
五、進口外應設置陽台,其寬度應為一公尺以上,長度四公尺以上。
六、進口位置應於其附近以紅色燈作為標幟,並使人明白其為緊急進口之
標示。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網站)

二、無障礙建築物之規定
建築法規關於無障礙之規定,主要見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章
無障礙建築物專章,第 167-1 條到第 167-7 條分別規定各無障礙設施應設置之場
所。其設計技術規定依照該章第 167 條,訂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重點
整理如下:
(一)建築技術規則
第十章 無障礙建築物
167 為便利行動不便者進出及使用建築物,新建或增建建築物,應依本章規定
設置無障礙設施。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獨棟或連棟建築物,該棟自地面層至最上層均屬同一住宅單位且第二
層以上僅供住宅使用者。
二、供住宅使用之公寓大廈專有及約定專用部分。
三、除公共建築物外,建築基地面積未達一百五十平方公尺或每層樓地板
面積均未達一百平方公尺。
前項各款之建築物地面層,仍應設置無障礙通路。
前二項建築物因建築基地地形、垂直增建、構造或使用用途特殊,設置無
障礙設施確有困難,經當地主管建築機關核准者,得不適用本章一部或全
部之規定。

2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由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定之。
167-1 居室出入口及具無障礙設施之廁所盥洗室、浴室、昇降設備、停車空間及
樓梯應設有無障礙通路通達。
167-2 建築物設置之直通樓梯,至少應有一座為無障礙樓梯。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網站)

(二)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摘錄)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104.1 定義了行動不便者,104.2 定義了無障礙
設施,104.3 定義了無障礙設備,104.4 定義了無障礙通路。第二章則規定了無障
礙通路的規範,此部分與水平動線有關。第三章規定了樓梯、第四章規定了昇降
設備,此部分與垂直動線有關。
條文 內容摘要
104.1 行動不便者:個人身體因先天或後天受損、退化,如肢體障礙、視障、
聽障等,導致在使用建築環境時受到限制者。另因暫時性原因導致行動
受限者,如孕婦及骨折病患等,為「暫時性行動不便者」。
104.2 無障礙設施:又稱為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係指定著於建築物之建築構
件,使建築物、空間為行動不便者可獨立到達、進出及使用,無障礙設
施包括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出入口、室
內通路走廊、樓梯、昇降設備、廁所盥洗室、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停
車空間等。
104.3 無障礙設備:設置於建築物或設施中,使行動不便者可獨立到達、進出
及使用建築空間、建築物或環境。如昇降機之語音設備、廁所之扶手、
有拉桿之水龍頭等。
104.4 無障礙通路:符合本規範規定的室內或室外之連續通路可使行動不便者
獨立進出及通行。
第二章 無障礙通路
202.2 高低差:高低差在0.5 公分至3 公分者,應作1/2 之斜角處理,高低差
在0.5公分以下者得不受限制(圖202.2);高低差大於3 公分者,應設
置符合本規範之「坡道」、「昇降設備」或「輪椅昇降台」。
第三章 樓梯
301 通則
301.1 樓梯形式:不得設置旋轉式及梯級間無垂直板之露空式樓梯(圖301.1)。
301.2 地板表面:樓梯平台及梯級表面應採用防滑材料。
301.3 戶外樓梯:無頂蓋之戶外樓梯及樓梯入口應注意排水,避免行走表面積
水,且落水口不得設置於樓梯動線上。若樓梯動線上有落水口,則開口
不得大於1.3 公分。
302 樓梯設計
302.1 樓梯底版高度:樓梯底版至其直下方地板面淨高未達190 公分部份應設
防護設施(可使用格柵、花台或任何可提醒視障者之設施)(圖302.1)。

2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條文 內容摘要
302.2 樓梯轉折設計:樓梯往上之梯級部份,起始之梯級應退至少一階。但扶
手符合平順轉折,且平台寬度符合規定者,不在此限(圖302.2)。樓梯
梯級鼻端至樓梯間過梁之垂直淨距離應不得小於190 公分。
302.3 樓梯平台:不得有梯級或高低差。
303 梯級
303.1 級高及級深:樓梯上所有梯級之級高及級深應統一,級高﹙R﹚需為16 公
分以下,級深﹙T﹚不得小於26 公分﹙圖303.1﹚,且55 公分≦2 R + T
≦65 公分。
303.2 梯級鼻端:梯級突沿的彎曲半徑不得大於1.3 公分﹙圖303.2.1﹚,且超
出踏板的突沿應將突沿下方作成斜面,該突出之斜面不得大於2 公分﹙圖
303.2.2﹚。
303.3 防滑條:梯級邊緣之水平踏面部份應作防滑處理,且應與踏步平面順平
(圖303.3)。
303.4 防護緣:梯級未鄰接牆壁部份,應設置高出梯級5 公分以上之防護緣﹙圖
303.4﹚。
303.5 特別規定
303.5.1 適用對象:第2 層以上供住宅使用之公寓大廈,各樓層之樓地板面積240
平方公尺以下者。
303.5.2 級高及級深:樓梯上所有梯級之級高及級深應統一,級高﹙R﹚需為18 公
分以下,級深﹙T﹚不得小於24 公分﹙圖303.5.2﹚,且55 公分≦2 R +
T≦65 公分。

304 扶手與欄杆
304.1 扶手:樓梯兩側應裝設距梯級鼻端高度75-85 公分之扶手(圖304.1)或雙
道扶手﹙高65 公分及85 公分﹚,除下列情形外該扶手應連續不得中斷。
二平台﹙或樓板﹚間之高差在20 公分以下者,得不設扶手;另樓梯之平
台外側扶手得不連續。

304.2 水平延伸:樓梯兩端扶手應水平延伸30 公分以上(圖304.1、圖


304.2.1),並作端部防勾撞處理﹙圖207.3.4﹚,扶手水平延伸,不得
突出於走道上(圖304.2.2);另中間連續扶手,於平台處得不需水平延伸。
305 警示設施
305.1 終端警示:距梯級終端30 公分處,應設置深度30-60 公分,顏色且質地
不同之警示設施(圖305.1)。樓梯中間之平台不需設置警示設施。

306 戶外平台階梯
戶外平台階梯之寬度在6 公尺以上者,應於中間加裝扶手,梯級級高之
設置應符合303.1 之規定,扶手之設置應符合304 節之規定。
第四章 昇降設備

2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條文 內容摘要
401 適用範圍
無障礙垂直通路中使用之昇降機,其出入平台及供行動不便者使用之相
關設施應依本章規定設置。
402 一般規定
無障礙昇降機與群管理控制下之一般昇降機之呼叫按鈕必須分別設置,
並得以相鄰兩座無障礙昇降機為群管理控制。
403 引導標誌
403.1 入口引導:建築物主要入口處及沿路轉彎處應設置無障礙昇降機方向指
引。
403.2 昇降機引導:昇降機設有點字之呼叫鈕前方30 公分處之地板,應作30 公
分×60公分之不同材質處理(圖403.2)。
403.3 主要入口樓層標誌:主要入口樓層之昇降機應設置以下無障礙標誌

403.3.1 突出牆壁:垂直牆面、突出式之無障礙標誌, 其下緣應距地板面200-220


公分,尺寸不得小於15 公分(圖403.3.1)。
403.3.2 平行牆面:平行固定於牆面之無障礙標誌,其下緣應距地板面180-200 公
分處,尺寸不得小於10 公分(圖403.3.2)。
404 昇降機出入平台﹙停靠處﹚
404.1 輪椅迴轉空間:昇降機出入口之樓地板應無高差,且坡度不得大於1/50,
並留設不得小於直徑1.5 公尺之淨空間。
404.2 昇降機呼叫鈕:梯廳及門廳內應設置2組呼叫鈕,呼叫鈕最小的尺寸應為
長寬各2 公分以上,或直徑2 公分以上。上組呼叫鈕左邊應設置點字,
下組呼叫鈕之中心線距樓地板面85-90 公分,下組呼叫鈕上方適當位置
應設置長寬各5 公分之無障礙標誌(圖404.2)。
404.3 昇降機入口的觸覺裝置:在昇降機各樓乘場入口兩側之門框或牆柱上應
裝設觸覺裝置及顯示樓層的數字、點字符號,單一浮凸字時,長寬各8 公
分以上。二個或二個以上浮凸字時,每一個浮凸字尺寸,應寬6 公分、
長8 公分以上,標誌之中心點應位於樓地板面上方135 公分,且標示之
數字需與底板的顏色有明顯不同﹙圖404.3﹚。
405 昇降機門
405.1 昇降機門:昇降機門應水平方向開啟,並為自動開關方式。如果門受到
物體或人的阻礙時,昇降機門應設有可自動停止並重新開啟的裝置,此
裝置應透過感應到地板面15~25 公分及50~75 公分處之障礙物來啟
動。
405.2 關門時間:梯廳昇降機到達時,門開啟至關閉之時間不應少於5 秒鐘;
若由昇降機廂內按鈕開門,昇降機門應維持完全開啟狀態至少5 秒鐘。
405.3 昇降機出入口:昇降機出入口處之樓地板面,應與機廂地板面保持平整,
其與機廂地板面之水平間隙不得大於3.2 公分。
406 昇降機廂

2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條文 內容摘要
406.1 機廂尺寸:昇降機門的淨寬度不得小於90 公分,機廂之深度不得小於135
公分﹙不需扣除扶手佔用之空間﹚ ( 圖406.1);但集合住宅昇降機門的
淨寬度不得小於80 公分。
406.2 扶手:機廂內至少兩側牆面應設置扶手,扶手之設置應符合207 節之規
定。但固定方式得不受本規範圖207.2.2 之限制。
406.3 後視鏡:面對機廂之後側壁應設置安全玻璃之後視鏡(若後側壁為鏡面
不銹鋼或類似材質得免之)或懸掛式之廣角鏡(寬30-35 公分,高20 公
分以上),後視鏡之下緣距機廂地面85 公分,寬度不得小於出入口淨寬,
高度大於90 公分。
406.4 輪椅乘坐者操作盤:操作盤按鍵應包括緊急事故通報器、各通達樓層及
開、關等按鍵。若為多排按鈕,最上層標有樓層指示的按鈕中心線距機
廂地面不得大於120 公分,﹙如設置位置不足,得放寬至130 公分﹚,
且最下層按鈕之中心線距機廂地板面85 公分;若為單排按鈕,其樓層按
鈕之中心線距機廂地板面不得高於85 公分;操作盤距機廂入口壁面之距
離不得小於30 公分、入口對側壁面之距離不得小於20 公分﹙圖406.4﹚。
406.5 按鈕:按鈕之最小尺寸至少應為2 公分,按鈕間之距離不得小於1 公分,
其標示之數字需與底板的顏色有明顯不同,且不得使用觸控式按鈕﹙圖
406.5﹚。

406.6 點字標示:點字標示應設於一般操作盤﹙直式操作盤﹚按鈕左側,﹙30
層以上之建築物,若設置位置不足,可設在適當位置﹚。點字標示詳如
表406.6﹙其中★表示避難層﹚。表406.6 規定以外之點字標示,以注音
符號版本點字標示。
406.7 語音系統:機廂內應設置語音系統以報知樓層數、行進方向及開關情形。
406.8 集合住宅昇降機:集合住宅之昇降機門的淨寬度不得小於80 公分,機廂
之深度不得小於125 公分(不需扣除扶手佔用之空間),且語音系統得
增設開關。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網站)
由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167 條可知,除了列舉免設置無障礙設施之
建築物外,大部分的新建建築物均應設置無障礙設施。依據第 167-1 條規定,居
室出入口及具無障礙設施之廁所盥洗室、浴室、昇降設備、停車空間及樓梯應設
有無障礙通路通達。次依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202.2 之規定,無障礙通路
如有高低差大於 3 公分者,應設置符合本規範之「坡道」、「昇降設備」或「輪
椅昇降台」。據此,新建二樓以上之建築物,實務上,除非設計坡道外,均設計
無障礙昇降設備。
次查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關於樓梯之規定,並無應設置提供避難弱者停
留之空間。關於昇降設備之規定,並無應提供行動不便者緊急避難之規定。,

三、美國身心障礙者法(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


美國於 1990 年發布之法案,主要目的係為使身心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致

2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受到歧視,包括工作、公共服務、公共使用之建築物及私人提供之服務、電話
通訊,爲達到前項目的,規定旅館、餐廳、集會堂、商店、洗衣店、車站、博
物館、公園、學校、社福機構、及體育館等,必須達到無障礙建築環境,並制
定 無 障 礙 生 活 環 境 設 計 指 引 (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簡稱 ADAAG),以作為建置之參考規範。

四、美國 NFPA-101 Life Safety Code


美國 NFPA-101 Life Safety Code 於 1994 年納入 ADAAG 的規定,增訂行動
不便者避難與避難緩衝區(refuge)的規定。參照本所「運用一般電梯及緊急
升降機進行避難管理之可行性評估研究【18】,附錄二」中關於 NFPA-101 的摘
譯及條文規定如下:
(一)各區域容留人數每200人設置一個輪椅空間30 in x 48 in (76 cm x 122
cm),進入此避難緩衝區空間之淨寬度不得少於36 in (91.5 cm) 。
(二)任一個避難緩衝區的防煙區劃區域面積不得超出1000 ft2 (93 m2)。
(三)每一避難所區與建築物其他區域應以一小時防火時效區劃,所有開口部
防止漏氣和減緩濃煙蔓延,防火門至少20 分鐘防火時效規定,門應自動
關閉。

五、英國無障礙建築火災避難規定
(一)英國BS 5588(1999):
英國 BS 5588-8:Fire precaution i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buildings-part 8:code of practice for means of escape for disable
people,針對建築物無障礙空間設計要求,對建築物避難疏散通道與出口,除
考量一般水平避難緩衝區域需要的避難逃生通道與避難緩衝區域(Refuge Area)
設置,以及垂直避難困難時可運用消防昇降機(Firefighting Lift)或強化一
般客用昇降機之避難昇降機(EvacuationLift)進行避難疏散,BS 5888 對垂
直避難行動有困難人士應規劃避難緩衝區與避難昇降機設置規定,經整理如
下:

圖 2-2 避難弱者的避難路徑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5】)

1. 水平避難路徑:

2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水平避難路徑不能使行動不便者發生障礙,例如有高低差或階梯,如無法避
免時,應另外設置坡道。
2. 避難緩衝區:
(1) 獨立防火區劃並連通該樓層安全通道、避難昇降機或出口,提供避難弱
者一個避難緩衝的安全區劃。
(2) 避難所應提供每一樓層出口之防護樓梯以及每一最終出口至樓梯階段。
(3) 避難緩衝區提供區域能容納輪椅進入停駐與等待協助。
(4) 防護樓梯、梯間、走廊、輪椅空間不得減低避難通道應有寬度,樓梯內
輪椅空間亦不得妨礙垂直避難之群流。
(5) 避難所應配備獨立通信系統,讓避難管理人員與避難者,於火災緊急時
聯絡使用。
(6) 增壓防煙設計應符合BS 5588-part4之規範。
(7) 建議可以將建築物分為二個防火區劃(如圖2-3A),當一個區劃著火時,
避難弱者可以往另一個區劃避難,二個獨立區劃都應該有獨立的出入口。
在走廊於樓梯之間,可以用防火門與牆壁,獨立一個區劃,提供避難弱
者一個避難緩衝區(如圖2-3B)。

A二個防火區劃 B垂直動線前增設獨立防火區劃
圖 2-3 避難緩衝區設計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5】)

3. 避難昇降機:
(1) 提供行動不便者於火災時,經管理者指導下避難疏散。
(2) 應符合相關BS 5810,BS 5655-1及BS 5655-2之規範。
(3) 應有明確之識別標示。
(4) 包含昇降機、昇降機間、豎道應有獨立防火區劃,並有安全路徑能通避
難層出口。
(5) 在避難層昇降機門外附近配置開關,授權人員可以呼返昇降機到避難層、
控制昇降機起降,以及通信設備。
(6) 必須有專用之主電力以及次電力等雙回路。替代電力應能自動啟動緊急
發電機,配線、發電機等不能受火災波及而斷電。
(7) 建議如果使用避難昇降機的型態(如圖2-4),當一個區劃著火時(右邊
的火災室),肢障者由昇降機避難,一旦昇降機失效時,還有機會從另
一個區劃(左邊的區劃)避難。當避難者在火災室(右邊的區劃)的上
方,往昇降機的避難動線被火源擋住時,仍可以經由左邊的區劃,有第

2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二路徑通往昇降機避難。

圖 2-4 避難昇降機設計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5】)

4. 避難樓梯與坡道:
建議避難樓梯應設置提供行動不便者安置輪椅等待救援的緩衝區,如圖 2-5
所示。

圖 2-5 避難樓梯設置輪椅緩衝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5】)

5. 火災安全標示
無論是避難緩衝區或者是避難昇降機,都應該有非常明確的火災安全標示,
避難緩衝區並應清楚表明「此處淨空」。

(二)英國BS 9999(2008):
英國的 BS 5588-8 規定,於 2008 年被 BS 9999(Code of practice for fire
safety in the design, management of use of buildings)所取代,關於避
難緩衝區(refuge)重要規定摘錄如下:
3.94 節:定義避難緩衝區是一個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有避難路徑的暫時安全區
域。
18.8.4 節:避難緩衝區提供給行動不便者使用,最大的優點在於可以管理引導
行動不便者避難,避免行動不便者阻礙其他建築物內的避難者。
46.8 節:避難緩衝區的使用,避難緩衝區是相對安全的地方,人們的避難能力

2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較低或損傷可能會導致延遲撤離,可以在此尋求建築管理者的協助,援助
他們移動到下一個地點,最終到達安全的地方。可參考附錄 G 的安全規定。
重要的是,所有避難緩衝區可能需被定址,透過通訊來掌握所有在避難緩
衝區的避難者,所有避難所得到妥善處理。該控制整體疏散人員需要確定
每一個避難所有多少人,以及還有誰需要疏散援助,有那些火害因子可能
會影響避難者的避難能力,避難者分布於那幾個避難緩衝區。此外,避難
者在每一個避難緩衝區應該放心,管理者知道他們的存在,為了避免焦慮
和混亂,管理者隨時讓避難者知道情況,並告知應採取的行動,使避難者
可以最有效的安全撤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雙向的系統,通信系
統需要容易操作,並且讓所有的人知道如何使用。
關於避難緩衝區的規定,主要收錄於該規範的附錄 G,附錄 G 是避難緩衝區
與避難昇降機的建議規定,避難緩衝區提供等待救援的功能,這個地方需要合
理的相對安全性,管理者可以逐步引導往水平或垂直避難直到絕對安全地點,
這個區域的防火時效應能夠足以讓避難者在沒有消防救援情況下自行避難,避
難緩衝區不應只是等待消防救援的地方。避難層不需要設置避難緩衝區,但只
要人員可以到達的樓層即使是空中花園也應考慮避難緩衝區。避難緩衝區通常
設置於樓梯間,使避難弱者與一般避難人流同方向,雖然使用避難緩衝區的人
不僅止於輪椅使用者,避難緩衝區仍應提供輪椅尺寸以上的空間讓使用者可以
在此尋求協助。大部分的情況,提供輪椅空間大小的避難緩衝區被認為是合理
的,對於各類體育集會交通等場所,尺寸及數量仍宜視情況增加。避難緩衝區
不僅止於樓梯型式,也可能位於受到令人滿意保護的大廳、走廊或鄰接樓梯的
房間,重點說明如下:
(1)輪椅緩衝區設置位置:
a 緩衝區通常設置在樓梯,通往輪椅緩衝區設置位置應與該樓梯避難動線
方向一致(如圖2-6),但通往輪椅緩衝區設置位置路徑,不影響樓梯避難
動線時,不在此限(如圖2-7) ,且設置輪椅緩衝區空間不應減少正常避
難路徑的寬度。
b 為滿足各種不同尺寸大小的輪椅(含電動輪椅),設置輪椅緩衝區空間的
尺寸應不得小於90cm×140cm,允許供各種輪椅迴旋使用時不致有太大的
困難,且門的淨寬度不得小於85 cm ,通道寬度不得小於 90cm,且通往
該安全梯出入口應具有1小時以上防火時效的防火門;且針對高層建築物、
大眾運輸或商業娛樂等大量人群場所,應增加輪椅避難緩衝區及其尺寸
大小。

2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圖 2-6 避難樓梯設置輪椅緩衝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輪椅緩衝區
設置位置
避難動線方向

避難動線
所需空間

↑避難動線方向 輪椅緩衝區設置位置 避難動線所需空間


圖 2-7 避難樓梯設置輪椅緩衝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2)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避難緩衝區設置:
a 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的避難緩衝區設置案例,分為未設置前室(如圖
2-8)及設置前室(如圖2-9)兩種情境,未設置前室避難緩衝區如前所述規
定設置。

1 避難緩衝區 2 防火門
分間牆 可能的避難路徑
圖 2-8 未設置前室的避難緩衝區(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b 設置前室(圖2-9)避難緩衝區建議各居室應經由梯廳(或前室)通往安全

2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梯,且通往該梯廳(或前室)出入口應具有半小時以上防火時效的防火
門。
c 設有前室之空間(圖2-9),設置梯道機械排煙或自然排煙;或於樓梯間設
計加壓煙控系統,以延長避難等待救援時間。

1 避難緩衝區 2 防火門
分間牆 可能的避難路徑
圖 2-9 設置梯廳的避難緩衝區(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d 圖2-10以防火牆將樓層分割二個區劃避難動線,設置1小時防火時效以上
防火牆,分割二個避難動線及不同的避難緩衝區;在圖中二區劃中間的
分間牆,應設置雙開門(two doorsets)防火門,在左側區劃位置的民眾
在遭受火災侵襲時,將無法在該避難緩衝區等待救援時,得避難進入右
側區劃,選擇右側區域避難緩衝區等待救援。

2 防火門 30分鐘防火時效防火牆 可能的避難路徑


圖 2-10 以防火牆將樓層分割二個區劃避難動線(未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3) 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避難緩衝區設置:

3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a 圖2-11為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的避難緩衝區設置案例,當避難昇降機
未到達前,昇降機前室已由火災侵襲成為無法忍受之臨時避難緩衝區時,
可往另一區避難。

1 避難昇降機 2 防火門 30分鐘防火時效防火牆


3 避難緩衝區 可能的避難路徑

圖 2-11 安全梯作為避難緩衝區案例(提供避難昇降機建築物)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b 圖2-12僅一處設有梯廳(排煙室)作為避難緩衝區案例
c 右側位設有避難昇降機,左側未設有避難昇降機,左側樓梯依未設避難
昇降機之規定設置避難緩衝區,右側則優先選擇避難昇降機避難,當避
難昇降機未到達前,於前室避難緩衝區等待救援;該前室設置梯道機械
排煙或自然排煙系統;或於樓梯間設計加壓煙控系統,以延長避難等待
救援時間。

1 避難昇降機 2 防火門 30分鐘防火時效防火牆 3 避難緩衝區


分間牆 可能的避難路徑

3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圖 2-12 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案例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a 當火災發生位置(右側),使民眾已無法進入昇降機前室時,左側區劃或
兩側樓梯內,均可規劃提供作為避難緩衝區(如圖2-13),配合室內排煙
系統或樓梯設計對外開口等排煙設計,以延長等待救援時間。

1 避難昇降機 2 防火門 30分鐘防火時效防火牆 可能的避難路



圖 2-13 單一樓層分為二個不同防火區劃的避難緩衝區案例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

此外,BS 9999的46節規定行動不便者的避難逃生方式原則(Evacuation of disabled


people)重點如下:
(1) 輪椅使用者
a 如果直接避難到最終的安全地方是不可能,水平避難到另一防火區劃應
是最合適的避難疏散方法。
b 目前建築物昇降機無障礙的規定已被普遍接受,使用昇降機避難應被鼓
勵。
c 使用專用避難昇降機,或設計使非專用避難昇降機在火災避難疏散可被
安全使用。
d 各種不同引導避難弱者避難的程序及方法如下
‧ 如何使用輪椅避難、採用專用避難椅子、或者使用電動踏步來完成。
‧ 對於殘障人士的認知。
‧ 引導輪椅使用者逃生程序的運用。
‧ 有足夠適當訓練有素的員工數量。
‧ 值班員工數量應能有效反映任何特定時間內的避難需求,且4人以上
避難弱者得安全有效地使用一張避難輪椅。
(2) 行動不便的人
許多非輪椅使用者被認為有行動不便,其中也包括能夠自行使用樓梯避難

3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者,但一般指在有效避難時間內,無法達到最終安全地方的人。避難安全時間
計算常被用來評估避難處所的避難策略;因此在避難路徑的設計應包括下列特
性︰
a 利用水平避難避難到不同安全區劃空間;
b 使用昇降機;
c 增強避難路線可使用化,例如增加斜坡通道;
d 符合扶手和階梯邊緣標誌。
(3) 耳聾和重聽避難弱者
a 耳聾和重聽的避難需要,應考慮在火災報警系統和避難管理計劃的設計。
如閃爍信號燈、震動呼叫器或震動枕頭、閃滅型誘導燈、及語音合成或
特殊音頻警報裝置的使用,並整合到整體的防火管理計劃中。
b 當個人的緊急避難計劃(PEEP)可考慮將好友系統納入,並考慮將其與協
助犬分開避難的可能性。
(4) 盲人和弱視避難弱者
a 大多數盲人和弱視避難弱者仍有一定的視力,在避難過程中仍能使用此
視力,在人群中使自己逃出到建築物外部。
b 然而逃生路線可藉由良好的標誌和特徵加以改善,如誘導燈的大型化,
方向的繩索,觸覺信息,音頻信號如附設語音之誘導燈,良好的色彩對
比度和階梯邊緣標記;其中觸覺信息也可運用於完全無視力的全盲避難
弱者避難逃生時使用。
c 所有以上規定應輔以協助避難的員工訓練,以及納入個人避難計劃規畫
予以配合,並考慮將其與協助犬分開避難的可能性。
(5) 認知障礙避難弱者
a 認知障礙避難弱者包括有讀寫障礙,自閉症和語言障礙,以及有學習困
難者。
b 認知障礙避難弱者對於理解發生什麼事較有困難,可能不會有火災的危
險性的良好認知。
c 認知障礙避難弱者較有方向定位的困難,且不願採取不熟悉或未知路徑
離開建築物。
d 避難路徑設計,方向位置資訊和協助認知障礙者的輔助員工訓練有其必
要性,應納入個人避難計劃規畫予以配合。
(6) 使用臨時避難緩衝區
避難緩衝區是相對安全的區域,當各種避難障礙者會導致延遲避難時,
在到達最終的安全地方前,可以在此等待救援。避難緩衝區應依據前述附錄G
設計。所有避難緩衝區之間的可聯繫通訊及確定每一個避難緩衝區下列事
項:
a 建築物內有多少人需要避難協助;
b 任何影響逃生能力的避難弱者避難障礙的特性;
c 避難緩衝區或避難弱者在大樓中的相對位置。
(7) 使用昇降機避難
a 殘障人士使用的避難昇降機應該是專用避難昇降機或消防昇降機,應在
防火管理人或委派代表的指示控制下操作。
b 專用昇降機避難應依照前述附錄G規定,被提供設計和操作;

3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 未經設計作為避難使用的昇降機,在某些情況下,亦可作為避難使用。
但應採取適當的火災風險評估,以評估昇降機是否符合附錄G的專用避難
昇降機的功能建議。
d 在風險評估中,建築物中所有的防火特性應被考慮,例如,裝設自動撒
水系統、有效的防火區劃或煙控設計的建築物,火災風險評估可能可總
結出”非避難昇降機將可用在火災的初期階段”的評估結果。
e 避難昇降機的火災風險評估應包括下列事項以全面性的檢查確保:
(a) 昇降機控制系統和火災警報系統之間的介面輔助避難管理策略;
(b) 昇降機的控制操作在避難期間應可進行;
(c) 昇降機的電源供應在整個避難時間內應保持可使用狀態;
(d) 昇降機區劃空間和相關的避難路徑在避難期間,仍將不受火,高熱和
濃煙的影響;
(e) 有合適的通信系統,以確保員工可以安全使用電梯疏散行動不便的
人;
(f) 當從昇降機避難是不可行的,應有可用的替代避難路徑。
(8) 使用樓梯避難
a 雖然很多殘障人士都能夠上下樓梯,或需協助下樓梯,然而許多避難弱
者需要被引導才能避難。
b 盲人和弱視避難弱者水平避難上最能被引導避難,允許他們搭在輔助者
的手臂,並跟隨輔助者指導避難。
c 在樓梯間,輔助者應先下樓,失明或弱視人士將手放在輔助者的肩膀上,
並跟隨輔助者避難。
d 如果一個盲人或弱視避難弱者伴隨一隻導盲犬。一些導盲犬會跟隨他們
的主人的命令,但如果一個輔助者正引導失明或弱視人士避難,導盲犬
應該由狗鏈引導,而非僅繩線。
e 建築管理應確保被指定幫助殘障人士避難的員工,已充分訓練協助殘障
人士避難的技術。
(三)英國:DCLG【69】:Fire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Healthcare Premises,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publications部分對於各種行動不便人士類
型和逃生選擇建議如表2-3:

表 2-3 各種行動不便類型和逃生選項建議表
選 逃 電 輪 行
/

健 氣 視 聽 症學 辨 閱 精 靈
項 生 動 椅 動 康 喘 障 障 習 識 讀 神 巧
類 輪 使 不 問 和 者 者 障 障 困 健 度
型 椅 用 便 題 其 礙 礙 難 康 障
使 者 者 者 他 者 問 礙
/

用 呼 自 方 題
者 吸 閉 向

1 使用昇降機     

3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緩慢自行下
2
樓梯      
需要高對比
3
色樓梯    
需要階梯邊
4
緣標示     
可用扶手下
5
樓梯      
在避難緩衝
6 區與輔助人    
員集合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9】)

第三節 建築物火災煙控相關研究
一、本所90年研究案「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設計」提到,研究以梯間加壓建立其與
室內之壓差防止煙進入,以利避難逃生。參考比較國外規範對於加壓防煙的壓
力差如下表,並建議安全門關閉時門內外之最低壓差為50Pa,安全門關閉時門
內外之最高壓差為87Pa。以上研究成果可以提供未來樓梯與昇降機間等待空間
改善,增設安全區劃之參考。

3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表 2-4 各國樓梯間加壓防煙規範比較表
UBC規範(1997) IBC 中國大陸
門關閉之最低 高於前室12.5 Pa 25Pa 25Pa
壓差
開門最大力道 133N之開門力道 133N之開門力道及
或最大壓差 低於87Pa壓差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34】)

二、本研究透過國內外針對避難弱者其火災煙控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整理,其相關
文獻整理如下:
(一) 羅國少等人在2000年的研究中【5】指出,強制排煙口的設置可以有效降低熱
氣層的厚度,阻止熱氣之擴散,減低人員於火場中受熱灼傷的機率。
(二) 李易欣等人在2009年的研究中【25】指出,建議防煙樓梯間送風正壓值不應
小於50Pa,前室送風正壓值不應小於25Pa,防煙樓梯間送風量不應小於
25000m3/h,當防煙樓梯間與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別送風時,防煙樓梯間的送
風量不應小於16000m3/h,前室(或合用前室) 的送風量不應小於12000m3/h。
避難走道的送風量應按使用面積每平方米不小於15m3/h,送風口宜靠內半段佈
置。
(三) 丁俊智在2009年的研究中【26】指出,利用風機將空氣傳送至避難空間或路
徑,使 該空間的空氣壓力大於有煙空間,以阻止煙擴散至該空間,此壓力差
須能克服壓力瞬間干擾、煙囪效應、煙浮力及風壓等,但過高的壓力差會使
加壓空間的門無法由外向內開啟,而喪失逃生的功能,設計時應加以考慮。
加壓的概念常被應用於樓梯間的煙控、昇降機間煙控及區域煙控系統(Zone
Smoke Control)。區域煙控系統又稱三明治加壓法(Pressure Sandwich),
此系統是當火災發生時,對失火區域進行排煙動作以產生空間負壓,同時將
新鮮空氣送入未失火區域,使未失火區域產生正壓。由於未失火區域相對於
失火區域為正壓,故煙不易由失火區域擴散至未失火區域,可使未失火區域
免於煙霧的威脅。
(四) 劉芸蓁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中【39】指出,對於老人福利機構等場所而言,
無論是在防火區劃、避難逃生設備、自動警報設備及消防滅火設備等各方面
之缺失,都將會增加人員於滅火行動及避難逃生上的困難度。將排煙口設置
於門口走廊上方較設置於房間內效果佳。而將門關上或設置安全門較可減少
火煙進入老人機構居室之其他空間,可有效增加之老人救援時間。研究中也
建議,針對避難弱勢或難以行動收容人之老人福利機構,應於第一時間協助
起火居室之老人進行避難,而非起火居室之老人可先關閉房門,阻隔外來的
火煙侵入,增加等待救援的時間。
(五) 陳建中等人在2011年的研究中【36】指出,在安全梯間加壓模擬中,當濃煙
流入安全梯間後,若梯間排煙系統尚未作用下,起火層以上人員逃出後且各
層防火門關閉,此時安全梯間內部濃煙因加壓送風之影響,漸漸往起火層以
下樓層推進,因而可能造成該處人員逃生之困難。

3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國內外建築火災煙控相關法規
煙控系統為火災安全系統不可或缺之構成要件,在火災發生時,煙控系統能正
常運作,確實發揮排煙效用,為火場中確保內部人員安全逃生,及使消防人員能
順利進入火場搶救之必要條件。而煙控系統之排煙能力在設計完成階段,就已大
致確定。僅稍微受到施工品質的影響,故對於排煙系統之設計責任重大,應參考
實際狀況,多方考慮,針對火災擴大防止,防煙、排煙及避難安全等目的,進行
總體性之規劃設計。務求盡善盡美,使在火場中能發揮最大效用。為期進行有效
之排煙系統規劃設計,除了須符合消防法規之規定外,應參考國內外相關法規,
作最完善之規劃設計。
一、國內建築火災煙控相關法規
依據現有102年5月1日版本之「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二十八條
規定,目前需設置排煙設備場所如下:
(一) 供第十二條第一款及第五款第三目所列場所使用,樓地板面積合計在五百平
方公尺以上。
(二) 樓地板面積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上之居室,其天花板下方八十公分範圍內之有
效通風面積未達該居室樓地板面積百分之二者。
(三) 樓地板面積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無開口樓層。
(四) 供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場所及第二目之集會堂使用,舞臺部分之樓地
板面積在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五) 依建築技術規則應設置之特別安全梯或緊急昇降機間。
由相關規定,例如第 188 條條文內容之規定,可以將上述場所分類成兩類,一
為第一款至第四款之人員活動場所,另一類為提供避難時安全防護之場所。前者
為可能發生火災場所,將會產生濃煙,因此排煙系統設置之目的係為以自然方式
或機械方式,控制濃煙儘可能侷限於火災發生之區域,勿流出至其他區域,以避
免火災初期時濃煙流竄、造成人員傷亡;後者則為不會、且不應該發生火災的區
域,因此無濃煙產生,設置排煙系統的目的為控制濃煙勿流進此區域,如果一旦
流入,則必須將濃煙給予有效排除。
參考「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 188、189 條之規定,有關居室、
特別安全梯或緊急昇降機間排煙室之排煙設備,若設置機械式排煙系統,將會設
置排煙、進風風管,除材料必須依照規定為不燃材料。第 188 條相關設置規定為
依據第 28 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要求設置的規定,與排煙功能有關之描述如
下:
(一) 排煙區劃面積:限制一般居室排煙區劃面積為500平方公尺、地下建築物之地
下通道為300平方公尺以內。如超過此一面積,將必須以不燃材料製成之防煙
壁予以區劃。探討此面積之限制,將直接影響排煙風量之大小,進而影響自
然排煙窗或是排煙風管截面積之尺寸,在實務上對於後續施工有很大的影響,
例如設置的平面相對位置是否位於區劃中央、或為側邊,將對於排煙功能有
莫大的影響。
(二) 排煙口設置的位置:水平部份為防煙區劃任一位置至排煙口之水平距離在三
十公尺以下。垂直高度部份,設於天花板或其下方八十公分。如果排煙口設
在天花板下方,防煙壁下垂高度未達八十公分時,排煙口應設在該防煙壁之
下垂高度內。主要考量為排煙口可抽取蓄積在區劃內之濃煙,且考量不至於

3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因設置在防煙壁之下垂高度以外,導致將濃煙往下吸附,致使濃煙四處擴散。
(三) 排煙方式:排煙口之開口面積在防煙區劃面積之百分之二以上,且以自然方
式直接排至戶外。排煙口無法以自然方式直接排至戶外時,應設排煙機。
(四) 機械式排煙系統風量:排煙機之排煙量在每分鐘一百二十立方公尺以上;且
在一防煙區劃時,在該防煙區劃面積每平方公尺每分鐘一立方公尺以上;在
二區以上之防煙區劃時,在最大防煙區劃面積每平方公尺每分鐘二立方公尺
以上。但地下建築物之地下通道,其總排煙量應在每分鐘六百立方公尺以上。
以下為第189條相關設置規定:
(一) 高度位置:排煙口設置的位置需位於天花板高度二分之一以上之範圍內,與
直接連通戶外之排煙風管連接。進風口位於天花板高度二分之一以下之範圍
內。
(二) 面積大小:進風口直接面向戶外,或與直接連通戶外之進風風管連接,該風
管並連接進風機。開口的面積要求須大於一平方公尺以上,如採用兼用時,
面積須擴大為一點五平方公尺以上。
(三) 風量:排煙機、進風機之排煙量、進風量在每秒四立方公尺(兼用時,每秒
六立方公尺)以上,且可隨排煙口、進風口開啟而自動啟動。
經由上述分析,可以明顯發現排煙系統對於有起火可能區域(具有可燃物質的
一般居室)的規定,與無起火、但避免濃煙流入之區域(特別安全梯或緊急昇降機
間排煙室),有極大明顯不同之差異。
對照第 188 條之規定,可發現為典型之「浮力或體積系統」方式之排煙概念。
主要規定之項目係為在火場發生火災之居室內,此時該區域內有明顯的火、煙與
熱的產生。觀察第 188 條之規定內容,主要為限制起火區域之濃煙、不得流竄而
出,因此該區域之排煙系統作法,除以抽取額定之排煙量,避免濃煙擴散、四處
漫延外,如何在起火位置的防煙區劃產生足夠的負壓,進而達到原設計的目的。
「浮力或體積系統」方式的排煙系統,可能面臨的問題有二,一為排煙孔柱效應
(Pulgholing)現象的產生,一為煙層擾流動消層效應(Destratification)。說明
如下:
(一) 孔柱效應(Pulgholing)現象:即為影響排煙系統性能之狀況。由圖2-14顯示,
排煙風口的排煙情形,所抽取之氣流並非完全都是濃煙,而有部分空氣夾雜
在 內 。 通 常 在 商 場 或 中 庭 設 計 的 排 煙 量 多寡 測 試 可 依 照 國 際 建 築 規 範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第909.9章節,以5.0MW的火載量產生的濃煙
進行浮力型煙霧控制系統的設計規劃,進而評估是否有Plugholing現象。

3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二)

圖 2-14 孔柱效應(Pulgholing)現象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3】)

(三) 煙層擾流動消層效應(Destratification):當外界空氣以高速補氣方式自煙
層下方進入煙層,將會把濃煙導入下方的無煙區域(clear air zone)。且由
於高速氣流以自由噴射對流方式(free jet)進入後,一旦速度降低,將會有
膨脹的現象產生。進入的氣流速度越快,深入煙層的時間與距離將越長,擾
動情況將更為明顯。
相對地,於特別安全梯或緊急昇降機間排煙室之排煙設備,其主要功能係為「原
本未遭受火害」之場所,在人員進行避難時,不可遭受濃煙之侵襲。根據以上敘
述,可以發現設置標準第 188、189 條,雖然提及的內容均為與排煙系統有關,然
可見的是,此兩套排煙系統之功能完全不同。因此,對於特別安全梯或緊急昇降
機間排煙室之排煙設備,其功能驗證部份,亦須與 188 條有所區隔,不能相提並
論。
二、國外建築火災煙控相關法規
關於建築物防煙系統有關之設計規範,在國外以NFPA 92A為重要參考文件,
在2003以前之版本,其名稱為NFPA 92A,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Smoke-Control
Systems (煙控系統設計建議),為一設計指南(guidance),以壓差方式達到(1)
防止煙進入梯間、提供人員疏散、避難緩衝區域、昇降機管道及類似區域之避難
途程。(2)維持可允許逃生環境,供人員疏散、避難所需時間(3)防止熱煙在防
煙區擴散(4)提供火災區外人員可存活環境,以增加搜救機會及定位、控制火場(5)
保護生命及降低財產損失·其位階基本上為以實務上之設計規範建議。於2006年版
後改稱為NFPA 92A,Standard for Smoke-Control Systems Utilizing Barriers and
Pressure Differences名稱略作調整,為「使用防煙壁及壓差之煙控系統標準」,
而其位階則由設計指南(Guidance)提升至標準 (Standard)之地位,足見壓差煙
控系統之重要性及必須性。
2009年版NFPA 92A透過(1)梯間加壓,(2)正負壓區劃防煙,(3)昇降機煙控,(4)
前室,(5)熱煙避難緩衝區域等設計手法,達成建築物防煙之目標。

3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圖 2-15 煙控系統相對安全區劃觀念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NFPA 92A為壓差系統的基本設計準則,適用在特別安全梯或緊急昇降機間排
煙室之排煙系統,主要設計理念為一般樓梯加壓系統和安全梯排煙室的通風系統。
樓梯間加壓的方法,主要運轉策略為利用排煙區劃之間的壓差進行濃煙擴散的控
制。並不考量需維持起火處的防煙區劃是否達到安全環境。因此特別安全梯或緊
急昇降機間排煙室之相關排煙系統,目標為建立與維持某特定壓差,進而阻止煙
從起火區流入。
換言之,設置標準第188條之功能驗證主要對象為排煙設施,包含排煙風機、
排煙風管與排煙閘門等設備的動作有效性。設置標準第189條之功能驗證,則在於
排風系統是否能產生加壓現象,及排煙系統是否能有效將進入排煙室之濃煙予以
排除。
參考NFPA 92A第8章8.4節,內有提供差壓式煙控系統的功能驗證測試建議程
序。綜合彙整資料如下:
三、室內壓力量測
(一) 壓差設計值為此類煙控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因此如進行功能驗證時,應包
括測量壓差值。測量方式為利用壓力計進行起火區域和樓梯間的壓力差測
量。
(二) 安全門開啟前後的壓力值將影響到人員開啟安全門的難易度。對樓梯排煙室
加壓排風系統而言,設計標準應說明火災發生時預計開啟的門數。當開啟比
原本設計更多的門,由於開門後排煙室將產生巨大的洩漏現象,樓梯增壓系
統則將無法達到預計的設計壓力差,因此僅考量第一扇門開啟的動作難易
度。
(三) 如果安全梯排煙室的通風系統無法達到原設計的加壓理念,首要步驟為檢驗
風機的性能。如風機經檢查後無問題,功能驗證過程應直接找出其他未預料
到的空氣洩漏和密封處。
(四) 彈簧型的尺規可用來測量樓梯間的安全門開啟力量。建築法規通常規定最大
允許的開門力。例如,2009年的國際建築法規(IBC,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1008.1.3 允許最多15磅(66.5 N)開啟防火門,另15磅(66.5 N)則
作為移動安全門,總計30磅(133 N)力量完成安全門開啟的動作。
下表為國外現行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規範之簡要說明,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在相關

4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研究中,收集與分析各國梯間加壓防煙之法規及規範,與我國目前之相關法規作
比較分析後,為未來實施作參考。

表 2-5 國外現行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規範之簡要說明表
香港 新加坡 NFPA規範 BOC規範(1987)
管制對象 4層以上地下室或 75呎以上之建築(~
─ ─
高於24m大樓 24m)
門關閉之 50Pa 50Pa 任何樓層在逃 門關閉且梯間排氣
最低壓差 生模式時維持 量 為 2500cfm
12.5Pa以上 (~4250cmh) 時 維 持
12.5Pa以上正壓
開門最大 133N之開門力量 110N之開門力量 133N 之 開 門 力
力量或最 量 及 低 於 100Pa ─
大壓差 壓差
逃生模式 三樓層各開一扇 兩個連續樓層及 最 低 正 氣 壓 樓
開門之最 門及逃生門開啟 開 門 逃 生 門 開 啟 層維持12.5Pa

低平均風 時,開門風速為 時開門風速為
速 0.75m/s以上 1.0m/s以上
加壓方式 <30m 高 單 或 多 點 維持均壓為原則 若採單點送風
送風,≧30m多點 需經有效防煙 ─
送風 分析
風管構造 通風風管 ─ 通風風管 專用通風道
啟動 火警連動,防災控 火警連動,防災控 火警連動,防災 火警時啟動
制手動優先 制手動優先 控制手動優先
氣壓控制 氣壓風門、排氣風 排 氣 風 機 及 排 氣 氣壓風門、排氣 梯間上方有洩氣風
機、風機旁通、逃 風門 風機、風機旁通 門 、 風 量 可 達
生門自動開啟 2500cfm (4250cmh)
前室氣壓 低於安全梯間 低於安全梯間 >60ACH 送 風 量 ,
12.4Pa正壓,如梯間

維 持 37Pa 以 上 不 設
前室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37】)

UBS規範(1997) IBC 中國大陸


管制對象 75呎以上之建築或30呎以上 75呎以上之建築或30呎以上 (高層民用建築)
之地下建築 之地下建築需特別安全梯
門關閉之 高於前室12.5Pa 25Pa 25Pa
最低壓差
開門最大 133N之開門力量 133N之開門力量及低於87Pa
力量或最 壓差 ─
大壓差
逃生模式 V=217.2[h(Tf-T0)/(Tf+460]1/2 V=217.2[h(Tf-T0)/(Tf+460]1/2 20 層 以 內 開 2 扇

4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開門之最 V為風速(fpm), V為風速(fpm), 門,20層(含)以


低平均風 h為樓層高度(ft), h為樓層高度(ft), 上開3扇門,逃生
速 Tf及T0為火場內外溫度(℉) Tf及T0為火場內外溫度(℉) 門開啟,開門風
速為0.7m/s以上
加壓方式 多點送風,每2-3
─ ─
層設一送風口
風管構造 ─ ─ ─
啟動 ─ ─ ─
氣壓控制 梯間上方有洩氣風門,風量可
─ ─
達2500cfm (4250cmh)
前室氣壓 高於前室12.5Pa壓差 如安全梯間維持37Pa以上設 低於安全梯間
前室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37】)

42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第一節 避難緩衝區設置
3.1.1 避難緩衝區功用
本研究之避難緩衝區係指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緊鄰避難路徑,提供避難者暫時停留
或等待救援之空間。相關類似之名詞如下:
1. NFPA-101、BS-9999 的「避難區(Refuge)」: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有避難路徑的
暫時安全區域。
2. 建築技術規則 179 條地下建築物的「緩衝區」 :設置於地下建築物或地下運輸系統
與建築物地下層之連接處,且有專用直通樓梯以供緊急避難之獨立區劃空間。它
是一個有獨立防火區劃,區隔地下建築物與一般建築物的空間,有獨立對外避難
通道。
3. 衛生福利部的「等待救援空間」 :具有防火區劃跟排煙功能,非著重空間之面積大
小,並考量限制火災範圍和提高存活率二個目標,因此等待救援空間應有阻擋火
煙之門牆、排煙設備、足可收容空間、與戶外聯通之窗戶、及消防隊員可自戶外
進入救援之空間。
4. 建築技術規則第 99-1 條立法理由內的「暫時避難據點」 :101 年 11 月 30 日台內
營字第 1010810949 號修法理由提及,為強化老人及身心障礙社會福利機構及其他
行動能力較差人員聚集場所之防火避難安全,顧及收容多數行動不便人員之場所
於同樓層內提供「暫時避難據點」。
本研究之避難緩衝區之類似名詞,有避難緩衝區、緩衝區、等待救援空間、暫時避
難據點等,其目標包含限制火災範圍、提高存活率,主要功能包含(1)提供避難弱者暫
時停留。(2)提供避難弱者等待救援與消防救援的會面點。(3)提供避難者與管理中心
雙向溝通與避難引導之據點。(4)提升避難動線上避難人流之順暢性。在 NFPA-101、
BS-9999、地下建築物緩衝區、等待救援空間、暫時避難據點等規定,就是否應通達安全
梯、是否有防火區劃、是否應有煙控功能、是否應連接戶外提供消防救援、是否應有雙
向通訊設備、設置面積等項目,進行比較如表 3-1 所示,比較後建議本研究之避難緩衝
區應具有下列規格:
一、應通達安全梯。
二、應具有 1 小時防火時效:
(一) 避難緩衝區設置於走廊時,走廊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第 92 條,防火構造建築
物內各層連接直通樓梯之走廊牆壁及樓地板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並
以耐燃一級材料裝修為限。
(二) 避難緩衝區設置於安全梯(或排煙室)時,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第 97 條,安
全梯間、樓梯間及排煙室四周牆壁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天花板及牆
面之裝修材料並以耐燃一級材料為限。
(三) 避難緩衝區設置於安全梯外增設之前室時,目前建築技術規則無此空間之
規定,該空間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
三、應有煙控或阻煙功能。避難緩衝區所在位置,倘若已經有排煙設備之規定,則
能符合暫時避難之安全要求。倘若未設置排煙設備,理論上,應在火災室排煙,
避難通道加壓,避免煙侵入避難通道,然而目前建築技術規則以及各類場所消
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之排煙設備,僅有負壓排煙而無加壓防煙之規定,建議增
列加壓防煙之規定,提供設計師選用。此外,倘若避難緩衝區之出入口有設置
4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遮煙或阻煙設備,亦為防止煙入侵的方案。
四、應有可視、可聽之雙向通訊設備。目前避難者與管理中心可透過該設備交換火
場情境情報,管理中心可藉由該設備引導避難者避難。未來智慧避難引導科技
更成熟時,可結合應用。
至於是否應有戶外窗提供消防救援,依照避難緩衝區之型式及位置,有對外窗戶自然
為佳,如無法設置對外開窗,尚有安全梯可以通達,故未建議強制規定。
是否連接避難昇降機,國外 NFPA-101 及 BS-9999,均允許連接昇降機,提供行動不
便者避難,倘若火煙尚未侵害一般昇降機前,亦有條件允許使用一般昇降機避難,惟國
內目前不允許使用昇降機避難,本研究建議研議提升無障礙昇降機為避難昇降機後,應
允許避難緩衝區連接昇降機避難。

表 3-1 避難緩衝區功能比較表
避難緩衝區 地下建築 等 待 救 暫 時 避 避難緩衝區
NFPA-101 BS-9999 物緩衝區 援空間 難據點
通達安全梯 需要 需要 需要 未要求 需要 需要
防火區劃 新建 1 小時, 樓梯 1 小時, 1 小時 需要 1 小時 1 小時
既有建築 30 走廊 30 分鐘。
分鐘
煙控功能 加壓/排煙 加壓/排煙 排煙 排煙 未特別 加壓/排煙/
規定 阻煙設備
連接避難昇 允許 允許 未規定 未規定 未規定 有條件允許
降機
戶外窗提供 未規定 未規定 未規定 需要 未規定 有為佳
消防救援
雙向通訊 可視、可聽 可視、可聽 可聽 未規定 未規定 可視、可聽
面積 每 200 人留設 90*140cm 輪椅 不小於 足夠可 不小於 面積計算詳
76*122cm 輪 空間以上,高 W12+W22 收容 另一區 3.2 節
椅空間 層建築、大眾 劃之 1/3
運輸、商業娛
樂應增加
W1:緩衝區與地下建築物或地下運輸系統連接部分之出入口總寬度(公尺)。
W2:緩衝區與建築物地下層連接部分之出入口總寬度(公尺)。

在防火避難有所謂的安全區劃,假設起火室為居室,避難路徑是由起火室往樓梯避
難,第一次安全區劃為走廊或梯廳,第二次安全區劃為排煙室,第三次安全區劃為安全
梯。本研究提出之避難緩衝區並非一個單獨區劃的獨立空間,而是在相對安全區劃內的
避難路徑旁邊,增加一個空間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及等待救援的空間。
避難緩衝區的安全性,與避難緩衝區的構造設備等級有關,表 3-1 所示避難緩衝區
的防護規格定的愈高,則安全性提升,但相對投資金額增加。避難緩衝區安全性與設置
位置有關,當避難緩衝區設置於安全區劃等級愈高的地方,避難緩衝區的安全性將隨之
提高。在火災工程學領域,只要有可燃物,就沒有絕對安全,防火避難科技的進步,將
有助於在可接受的投資金額內,將安全性提升到最大化。

44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建築物內的人員透過警報鳴動得知火災訊息,進而開始避難,為了避免火災發生時,
所有人員同時避難造成避難通道擁塞回堵,因此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 112
條規定火警自動警報設備之劃定火警分區,第 113 條規定火警自動警報設備之分區鳴動
方式,來避免擁塞回堵現象。倘若分區鳴動可以有效分批疏散避難者,避免擁塞,則此
時人流有快速流動的能力,一般建築物內,大部分的避難者為一般人,避難速度較快,
少數避難弱者避難速度較慢,在一般人與避難弱者混流的狀況下,慢速度的避難弱者的
阻擋效應可能造成整體人流速度降低,此時,避難緩衝區可以發揮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
留,或者提供肢障者避難後棄置輪椅的放置空間,讓避難通道保持應有的寬度,恢復快
速順暢的避難人流。倘若警報鳴動無法有效分批疏散避難者,導致避難通道擁塞回堵,
此時整體避難人流緩慢,即使一般人有快速移動的能力,其步行速度仍為緩慢,此時避
難緩衝區僅能提供滯留空間或聯絡通訊之功能,無恢復快速人流之功能。
避難緩衝區是以避難弱者之需求為出發點所提出之防火避難設施,除了熟知的避難
弱者外,在火場中受傷的人員,也可以使用避難緩衝區,因此使用對象不像無障礙停車
位僅限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人員使用。在慌亂的避難過程中,要確保避難弱者可以到達避
難緩衝區,因此避難緩衝區必須設置於避難路徑旁邊,並且不得在阻擋避難路徑,在這
種狀況下,一般避難者與避難弱者並不需要分流。避難緩衝區設置的用意,也就是在一
般避難者與避難弱者合流的狀況下,提供一個讓避難弱者暫時停留及等待救援的區域。

3.1.2 避難緩衝區型式
關於避難緩衝區之型式,參考英國 BS-9999 之圖例,綜合我國建築物本土化建築型
式,研議出避難緩衝區有下列型式:(1)樓梯間內擴大的區域、(2)排煙室內擴大的
區域、(3)樓梯間外走廊增加的區劃、(4)長走道中間擴大的區域、(5)有安全梯的
非起火居室(6)無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7)避難昇降機間內擴大的區域等,說明如
下:
一、 樓梯間內擴大的區域
圖 3-1,紅色範圍代表避難緩衝區的範圍,位於樓梯間內擴大的區域。自樓梯間入口
到避難緩衝區的路徑,應與樓梯的避難路徑順向,倘若前往避難緩衝區的路徑與樓梯的
避難路徑逆向,則自樓梯間門口前往避難緩衝區的路徑與樓梯的避難路徑不可衝突。
我國建築技術規則第 33 條,對於樓梯數量、平台之寬度、梯級之尺寸、構造有關相
關規定,開向樓梯平台門扇之迴轉半徑不得與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內樓梯寬度之迴轉半
徑相交(灰色之迴轉半徑)之規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對於樓梯的型式、表面
材料、轉折、平台、梯級、級高級深、梯級鼻端、防滑條、防護緣等,法規條文等,法
規條文摘錄於第二章。我國建築技術規則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均無如圖示之輪
椅放置空間之規定。圖示的輪椅停放空間是矩形,參照美國 NFPA-101 規定矩形空間尺寸
為 76cm*122cm(30in*48in)
,英國 BS-9999 規定之矩形空間尺寸為 90cm*140cm。至於我
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404.1 節,針對昇降機出入口規定應留設不得小於直徑 1.5
公尺之淨空間,是圓形直徑 1.5 公尺的空間;參考附錄 A102.1 節則是規定輪椅靜止時所
需之淨空間為 75 公分*120 公分。圓形 1.5 公尺主要是考慮輪椅迴轉之需要,避難緩衝區
基本上位於走道旁邊,因此空間尺寸以輪椅放置所需空間為主,亦即應參採輪椅靜止時
所需之淨空間為 75 公分*120 公分這個尺寸較為恰當。
實際火災發生時,人員匆忙利用樓梯避難,有些年長者、孕婦,雖然也有避難能力,
持續力可能較不足,圖 3-1 中的輪椅空間,實際上也可以提供這些人員停留休息的空間。
此外,乘坐輪椅之避難弱者獲救或移往其他樓層後,留下的輪椅可放置於該區域,避免
棄置之輪椅掉落樓梯或滑移到上圖灰色半圓弧區域阻礙避難人流。
4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圖 3-1 避難緩衝區-樓梯間內擴大的區域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二、 排煙室內擴大的區域
圖 3-2,當安全梯前方有排煙室時,排煙室之區劃牆壁已經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第 97
條關於特別安全梯排煙室規定,或 107 條緊急昇降機機間排煙室規定,設置一小時以上
之防火區劃牆壁時,避難緩衝區受防護之等級相當於排煙室之防護等級,避難緩衝區可
以規劃在排煙室內擴大的區域。避難緩衝區的設置,不應阻礙既有的避難路徑。

圖 3-2 避難緩衝區-排煙室內擴大的區域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三、 樓梯間外走廊增加的區劃
圖 3-3,既有建築物安全梯前原本沒有區劃時,既有走廊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第 92 條,
防火構造建築物內各層連接直通樓梯之走廊牆壁及樓地板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設
置時,其增加之隔間(樓梯間前室)依照 92 條規定,以耐燃一級裝修為限。當樓梯間前
之走廊或梯廳沒有一小時防火時效時,避難緩衝區所在位置,參考 NFPA-101 及 BS-9999
之規定,建議前室之防火區劃牆壁,新建建築物應有 1 小時防火時效,既有建築改善者
應有 30 分鐘防火時效。避難緩衝區的設置,不應阻礙既有的避難路徑。這個新設置的空
間,應新增排煙設備(高溫風機) 、加壓防煙(低溫風機)或者是阻煙設備(例如防火門
遮煙),來確保避難緩衝區的安全。
原本人員必須逃到標示數字 2 的樓梯間才算安全,當樓梯間內無可放置輪椅空間時,
可考慮增加數字 1 的前室,在走廊上增加一個安全區劃,這個安全梯前作為避難緩衝區
的前室,可能是舊建築物的梯廳、茶水間、或走廊上擴大的區域改良而成的,這種類型
46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的避難緩衝區對於既有建築物的改善尤其深具意義。

圖 3-3 避難緩衝區-樓梯間外走廊增加的區劃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四、 長走道中間擴大的區域
圖 3-4,有長走廊類型的建築物,例如旅館、宿舍,避難緩衝區可以安排在長走道中
間擴大的區域,避免阻礙避難人流。

圖 3-4 避難緩衝區-長走道中間擴大的區域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我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204.2.3 規定,室內寬度小於 150 公分之走廊,每


隔 10 公尺,應有一 150 公分*150 公分之迴轉空間,可利用此迴轉空間兼作避難緩衝區使
用。本型式之避難緩衝區,應特別注意緩衝區位置與火災室應有防火區劃,技術規則第
92 條第四項規定,防火構造建築物內各層連接直通樓梯之走廊牆壁及樓地板應具有一小
時以上防火時效,並以耐燃一級材料裝修為限,如依此規定,火災室與走廊應有一小時
防火時效區隔。但單一防火區劃內室內裝修隔間之走道,是否受該條文限制需就個別建
築物之情形事實認定。如採用此種型式最大的優勢在於避難緩衝區結合既有無障礙空間
無須增加額外空間,缺點為起火居室與走廊之間僅 1 次安全區劃且距離樓梯較遠,採用
此種型式的避難緩衝區的前提為走廊直接連通安全梯並應特別注意(1)確保避難緩衝區
與居室之間有防火區劃。 (2)居室與走廊之間應為防煙門。 (3)居室應有自動撒水設備。
(4)避難緩衝區與管理中心之間設置雙向影音通訊及管理(例如避難緩衝區編號定址)
來強化搜救功能。

4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五、 有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
圖 3-5,以防火牆將樓層分割二個區劃,這二個區劃都有樓梯可以避難,所以當其中
一個區域失火時,人員可以往另一個區域避難。

圖 3-5 避難緩衝區-有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上圖以防火區劃將建築物分為二個區域,其中一個區域著火時,另一個區域則形成
一個大面積的避難緩衝區,可以收容相當多的人員,目前我國建築技術規則第 99-1 條有
此規定(第二章第二節參照)。該 99-1 條規定,各樓層應以具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
壁及防火設備分隔為二個以上之區劃,各區劃均應以走廊連接安全梯區劃之樓地板面積
不得小於同樓層另一區劃樓地板面積之三分之一。自一區劃至同樓層另一區劃所需經過
之出入口,寬度應為一百二十公分以上,出入口設置之防火門,關閉後任一方向均應免
用鑰匙即可開啟。目前該條文之適用範圍係建築物使用類組 F-2 之機構、學校、中心,
以及建築物使用類組 F-1、H-1 之護理之家、產後護理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及康復之家等
大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場所,本項作法具有大面積的避難緩衝區。既有建築物改善時,僅
需將空間分隔成二個區劃,此措施應能應用於既有建築物之改善。

六、 無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
以無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作為避難緩衝區,提供暫時避難之場所,原則上不宜,例
外允許如圖 3-6,基本觀念上,我們可以將此型式視為圖 3-5 的另一種型式,某些舊建築
物既有走道狹窄無法安排避難緩衝區,以防火牆將建築物分隔成二個以上區劃,但另一
區劃之各居室空間均不宜開放提供避難緩衝區使用(可能為旅館的其他客房、可能為其
他各別區分所有的單元) ,此時,利用樓梯附近舊有茶水間或其他空間,改良成避難緩衝
區(紅色部分) 。但這種型式的避難緩衝區,可能搜救上較為困難以及避難緩衝區煙控安
全性等問題,建議僅適用於舊建築物改善,並應特別注意(1)避難緩衝區與火源居室有
防火區劃隔離。(2)雖未直接連接安全梯但位於安全梯旁。(3)避難緩衝區之該空間應
限制可燃物。(4)避難緩衝區與管理中心之間設置雙向影音通訊及管理(例如避難緩衝
區編號定址)來強化搜救功能。(5)應有容易通達的專用區域。(6)起火居室應有撒水
設備。特別一提,採用此種型式者,火災可能發生於左區或右區,通常可能左、右區劃
各需設置一個避難緩衝區。

48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圖 3-6 避難緩衝區-無安全梯的非起火居室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七、 避難昇降機間內擴大的區域
圖 3-7,火災時,無法經由樓梯自行避難的避難弱者可以經由昇降機避難,一般人員
可由樓梯避難。

圖 3-7 避難緩衝區-避難昇降機間內擴大的區域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70】,經本研究整理)

目前無障礙建築專章實施後,除了私人住宅及小基地建築物免設置無障礙設施外,
大多數的建築物都必須設置無障礙昇降機,提供行動不便者通達建築物各樓層。然而,
火災發生時,由於昇降機沒有緊急電源也沒有防火防煙功能,不能使用該昇降機避難,
而行動不便者又難以經由樓梯避難,因此不少學者均提出,應該設置安全的昇降機提供
給行動不便者避難的說法(陳建忠等【18】,2005;雷明遠【23】,2007;張尚文等【47】
,2013)

美國 NFPA-101,英國 BS-9999 也允許有條件使用昇降機避難。
我國目前無論建築技術規則的一般昇降機、緊急用昇降機,或者是建築物無障礙設
計規的無障礙昇降機,都不允許避難弱者自行由昇降機避難,但緊急用昇降機除了提供
消防滅火外,可以提供消防隊救災救人使用。目前國內不允許火災時使用昇降機避難,
因此本型式之避難緩衝區,需等到未來昇降機的功能提升為避難昇降機之後,才能允許
本型式的避難緩衝區。
茲將各種避難緩衝區型式在新舊建築適用性整理如下表 3-2:

4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表 3-2 避難緩衝區之型式於新舊建築適用性比較表
緩衝區型式 新建築 既有建築 說明
樓梯間內的擴 ○ ╳ 在樓梯間內設置,採用既有樓梯間之煙控。
大的區域
排煙室擴大的 ○ ╳ 在排煙室間內設置,採用既有樓梯間之煙控。
區域
樓梯間外走廊 ○ ○ 自行增加安全區劃,得採用加壓或排煙或阻煙
增加區劃 設備(例如遮煙防火門)。
長走道中間擴 ○ △ 緩衝區與火災室之間的安全區劃層次少,需有
大的區域 管理配套措施(例如起火室門需自動關閉且有
撒水),面對之開口太多煙控較難掌控,建議
應有遮煙防火門。
有安全梯的非 ○ ○ 設置 2 個區劃,依照該建築物之消防排煙規
起火居室 定,未設置排煙者得設置加壓或排煙。
無安全梯的非 ○ ○ 設置 2 個區劃,依照該建築物之消防排煙規
起火居室 定,未設置排煙者得設置加壓或排煙。除非避
難緩衝區所在位置緊鄰樓梯間,基於避難安全
性及搜救可及性考量,較不建議採用。
避難昇降機間 ○ ○ 昇降機間可確保防火時效及防煙,配套措施完
內擴大的區域 善下,方可採用。
○可行性高 △可行性中等 ╳可行性低
註:我國目前尚無避難昇降機,應俟國內允許使用避難昇降機後,「避難昇降機間內擴
大的區域」乙項方能實施

3.1.3 避難緩衝區之替代空間
避難緩衝區主要是提供避難弱者於火災避難時暫時停留等待救援的區域,倘若有前
節所列以外之空間能夠達到同樣功能者,例如逐層退縮的建築物有很大的戶外平台且不
會受到火災侵害的暫時安全區域,有鄰接馬路的大陽台且消防隊可以易於發現並前往救
援,建築物有戶外坡道而該坡道除了替代樓梯以外還有很大的人員收容空間,這些空間
可以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以及等待救援之功能,建築物如果有這些類似功能的空間,
可以經過認可程序來替代前述各種型式的避難緩衝區。

3.1.4 避難緩衝區對避難的影響用分析
樓梯寬度係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第 33 條規定(第二章第二節參照)小學校舍…市場等
建築物,寬度應為 1.40 公尺以上;地面層以上每層居室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 平方公尺或
地下面積超過 200 平方公尺者,寬度應為 1.2 公尺以上;前述以外建築物,寬度應在 75
公分以上。按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靜止中輪椅的寬度為 75 公分,依照避難人流
速度與避難路徑寬度成正比之理論,停留在避難樓梯前的輪椅,可能造成人流速度降低
的影響如下:
樓梯寬度 扣除輪椅之剩餘寬度 人流速度降低 延長避難時間
140 公分 140-75=65 公分 65/140=46% 1/46%=215%
120 公分 120-75=45 公分 45/120=38% 1/38%=267%
75 公分 75-75=0 公分 0/75=0% 1/0%=∞

50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當樓梯寬度 140 公分時,假設避難人流速度 100%,停留在樓梯口的輪椅會使人流速
度降低到 46%,延長避難完成時間 215%。當樓梯寬度 120 公分時,假設避難人流速度
100%,停留在樓梯口的輪椅會使人流速度降低到 38%,延長避難完成時間 267%。當樓
梯寬度 75 公分時,假設避難人流速度 100%,停留在樓梯口的輪椅會使人流速度降低到
0%。設置避難緩衝區來收容輪椅,可讓避難人流回復順暢。

第二節 避難緩衝區面積
一、避難緩衝區基本單元:
避難緩衝區之基本單元,NFPA-101 規定應大於 76 公分*122 公分(30in*48in),進
入緩衝區的寬度應大於 91.5 公分(36in) ;BS-9999 規定應大於 90 公分*140 公分,入口
門不應小於 90 公分,進入緩衝區的走道不應小於 85 公分。在 NFPA-101、BS-9999,均是
以一個輪椅的基本尺寸來考量。我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參考附 A102.1 節則是規
定輪椅靜止時所需之淨空間為 75 公分*120 公分,A102.5.1 直行進入最小寬度為 90 公分,
A102.5.2 平行進入最小寬度為 150 公分。避難緩衝區雖非僅提供乘坐輪椅者使用,惟其
基本尺寸應大於輪椅可停放之尺寸,建議避難緩衝區之基本尺寸按我國現行規定為 75 公
分*120 公分,且進入避難緩衝區之進出口寬度,應依其設置之方向,分別受 A102.5.1
之 90 公分以及 A102.5.2 之 150 公分之限制。最小單元面積為 0.9 平方公尺。

二、避難緩衝區的使用者
NFPA-101 及 BS-9999 的避難緩衝區空間,主要是以輪椅使用者所需空間來考量,
提供輪椅使用者無法下樓梯的協助,另一方面由於輪椅佔據避難走道空間的影響較大,
避難緩衝區也可以避免棄置的輪椅阻擋正常避難人流。實際使用者不限定輪椅使用者,
火場中是有需要的人員都可以使用。BS-9999 更強調避難緩衝區的雙向通訊功能,可
以讓管理中心引導避難弱者進行避難。

三、避難緩衝區之數量計算:
依照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之資料【49】 ,截至 104 年第 3 季,肢障者有 375,795 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 1.6%。103 年佔 1.61%,102 年佔 1.60%,101 年佔 1.61%,100 年佔
1.61%,99 年佔 1.61%,平均 1.608%。依照上述推算,1/1.61%=62.11,亦即每約 62
人即有 1 個肢障者。

四、避難緩衝區容留人數計算
建築物各類組之使用用途不同,使用強度不同,收容人數不同,建築物防火安全避
難性能驗證技術手冊第 2.12 節(居室總人數之計算),居室的總人數是依法規明定之居
室用途人員收容密數乘以居室樓地板面積所得之值。
建築物總人數=ΣPAarea
P:人員收容密度
Aarea:居室樓地板面積
(一)建築物容積樓地板面積:建築技術規則第 162 條規定之容積總樓地板面積依
本編第一條第五款、第七款及下列規定計算之:
1.第 1 條第 5 款規定樓地板面積:建築物各層樓地板或其一部分,在該區劃中心線
以內之水平投影面積。

5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2.第 1 條第 7 款規定總樓地板面積:建築物各層包括地下層、屋頂突出物及夾層等
樓地板面積之總和。
3.第 162 條規定:
(1)每層陽臺、屋簷突出建築物外牆中心線或柱中心線超過二公尺或雨遮、花臺突
出超過一公尺者,應自其外緣分別扣除二公尺或一公尺作為中心線,計算該層樓
地板面積。每層陽臺面積未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之百分之十部分,得不計入該層
樓地板面積。每層共同使用之樓梯間、昇降機間之梯廳,其淨深度不得小於二公
尺;其梯廳面積未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百分之十部分,得不計入該層樓地板面積。
但每層陽臺面積與梯廳面積之和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之百分之十五部分者,應計
入該層樓地板面積;無共同使用梯廳之住宅用途使用者,每層陽臺面積之和,在
該層樓地板面積百分之十二點五或未超過八平方公尺部分,得不計入容積總樓地
板面積。
(2)二分之一以上透空之遮陽板,其深度在二公尺以下者,或露臺或法定騎樓或本
編第一條第九款第一目屋頂突出物或依法設置之防空避難設備、裝卸、機電設備、
安全梯之梯間、緊急昇降機之機道、特別安全梯與緊急昇降機之排煙室及依公寓
大廈管理條例規定之管理委員會使用空間,得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但機電
設備空間、安全梯之梯間、緊急昇降機之機道、特別安全梯與緊急昇降機之排煙
室及管理委員會使用空間面積之和,除依規定僅須設置一座直通樓梯之建築物,
不得超過都市計畫法規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該基地容積之百分之十
外,其餘不得超過該基地容積之百分之十五。
(3)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令或本編第五十九條規定設置之停車空間、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及未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自行增設停車空間,得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
積。但面臨超過十二公尺道路之一棟一戶連棟建築物,除汽車車道外,其設置於
地面層之停車空間,應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
(4)前項第二款之機電設備空間係指電氣、電信、燃氣、給水、排水、空氣調節、
消防及污物處理等設備之空間。但設於公寓大廈專有部分或約定專用部分之機電
設備空間,應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

(二)單位面積收容人數
參照本所建築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建築物單位面積之收容人數如下表
所示:

表 3-3 建築物單位面積之收容人數表

類 別 組 別 收 容 人 員 密 度
1.有固定席位者:
固定席位部分:以實際席位數計。
站席部分:2.00(人/m2)
2.無固定席位者:
A A-1 集會表演
(1)座椅型式:1.45(人/m2)
2
(2)桌椅型式:0.75(人/m )
2
(3)站席:2.00(人/m )
3.舞台:0.75(人/m2)

52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1.大廳、候機(車)室及月台:
2
有座椅部分:1.45(人/m )
A-2 運輸場所 無座椅部分:2.00(人/m2)
2
2.行政辦公區:0.3(人/m )
3.其他附屬設施:依實際用途比照其他類組。
1.夜總會、舞廳:
2
舞臺:0.75(人/m )
2
舞池:2.0(人/m )
B-1 娛樂場所
休息區:0.75(人/m2)
2
2.酒家:1.00(人/m )
2
3.公共浴室:1.00(人/m )

1.商場、市場:
有購物車:0.55(人/m2)
2
B-2 商場百貨 無購物車:0.75(人/m )
2
B 2.百貨公司:1.00(人/m )
3.拍賣會場:1.50(人/m2)

B-3 餐飲場所 0.75(人/m2)

客房區:住房人數×1.1
餐廳:0.75(人/m2)
B-4 旅館
宴會廳:1.00(人/m2)
會議廳:同 A-1 組。
1.汽車庫:0.04(人/m2)
2.修理廠:
工作區:0.10(人/m2)
C-1 特殊廠庫 儲藏區:0.04(人/m2)
3.電影攝影場、電視播放室:
C 有現場觀眾:1.45(人/m2)
無現場觀眾:0.75(人/m2)
1.倉庫:0.03(人/m2)
2.工廠:
C-2 一般廠庫
製造區:0.10(人/m2)
2
儲藏區:0.04(人/m )

1.體育館:同 A-1 組。
2.室內游泳池:
游泳池/更衣室:0.30(人/m2)
2
休息區:0.75(人/m )
D-1 健身休閒 3.保齡球館:除球道部分之外:0.75(人/m2)
4.溜冰場:
D 溜冰區:0.25(人/m2)
休息區:0.75(人/m2)
2
5.遊藝場:1.00(人/m )

1.圖書館:
2
閱覽區:0.40(人/m )
D-2 文教設施
書架區:0.15(人/m2)
辦公區:0.3(人/m2)
5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2.其他使用項目:0.5(人/m2)

2
小學教室:0.50(人/m )
集會場所:同 A-1 組。
電腦室/研究室:0.40(人/m2)
D-3 國小校舍
實驗室:依實際狀況。
2
餐廳:0.75(人/m )
2
行政辦公區:0.30(人/m )
2
大學教室:0.80(人/m )
中學教室:0.70(人/m2)
集會場所:同 A-1 組。
D-4 校舍 電腦室/研究室:0.40(人/m2)
實驗室:依實際狀況。
2
餐廳:0.75(人/m )
行政辦公區:0.30(人/m2)
2
D-5 補教托育 1.0(人/m )
1.集會堂部分:同 A-1 組。
E E 宗教、殯葬類
2.其他附屬設施:依實際狀況。
門診區(含候診區、掛號區):0.3(人/m2)
病房區:病床數×2.0
F-1 醫療照護
診療區:0.08(人/m2)
F 行政辦公區:0.3(人/m2)
F-2 社會福利 0.3(人/m2)
F-3 兒童福利 0.50(人/m2)
F-4 戒護場所 0.50(人/m2)
2
營業廳:0.7(人/m )
G-1 金融證券
其他:同 G-2 組。
辦公區:0.30(人/m2)
會議室:0.60(人/m2)
G-2 辦公場所
G 會議廳:同 A-1 組。
餐廳:0.75(人/m2)
2
店舖:0.5(人/m )
G-3 店舖診所 餐飲:0.75(人/m2)
診所:0.3(人/m2)

1.寄宿舍:0.40(人/m2)
H-1 宿舍安養
H 2.養老院、安養(收容)中心:0.25(人/m2)

H-2 住宅 0.08(人/m2)
I I 危險廠庫 0.04(人/m2)
說明:表列樓地板面積之計算,不包括法定防空避難設備面積,室內停車空間面積、騎樓及機械房、
變電室、直通樓梯間、昇降機間、蓄水池及屋頂突出物面積等類似用途部分。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13】)
綜合上述,容留人數每 62 人留設一個避難緩衝區的基本單元。基本尺寸為 75
公分*120 公分,合計 0.9 平方公尺,亦即每個容留人數應留設 0.9/62=0.014516 平
方公尺的避難緩衝區。亦即應留設之避難緩衝區面積

54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Arefuge=0.014516 * 建築物容留人數 (各類建築物,查表計算)
A、B 類建築物主要用途的人員收容密度約為 0.75~2 人/m2,其他類建築物主要用
途的人員收容密度約為 0.3~1 人/m2,假設 A、B 類建築物人員收容密度以 1 人/m2 估
算,其他類建築物人員收容密度以 0.5 人/m2 估算。換算 A 類與 B 類建築物每平方公
尺居室,應留設 0.014516*1=0.014516 平方公尺的避難緩衝區;其他類建築物每平
方公尺居室,應留設 0.014516*0.5=0.0072581 平方公尺的避難緩衝區。今假設建築
物之公設比為 35%,居室佔 65%,則以樓地板面積而言,A 類與 B 類建築物,每平方
公尺樓地板面積應留設 0.014516*0.65≒0.009 平方公尺的避難緩衝區;其他類建築
物,每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應留設 0.0072581*0.65≒0.005 平方公尺的避難緩衝區。
避難緩衝區之留設,應以建築物各該樓層分別計算面積。考慮小規模建築物,收
容人員較少,人員之間應能相互協助,建議未達一個基本單元空間面積者,得予免設
置。避難緩衝區所需面積(Arefuge)如下:
Arefuge=0.009 * TFA (A 類、B 類)
Arefuge=0.005 * TFA (其他各類)
其中 TFA 指該樓層總樓地板面積

第三節 電腦避難模擬分析
本節主要利用電腦軟體進行人員避難模擬,探討各種避難緩衝區配置與避難引導情
境對於避難完成時間的影響。本研究採用 THUNDERHEAD ENGINEERING 公司的 PATHFINDER
這套軟體進行避難模擬,場景為某辦公大樓建築物。

3.3.1 電腦模擬軟體簡介
PATHFINDER 為我國建築防火避難性能設計認可的避難模擬軟體之一,PATHFINDER 與
其他國內常用的避難模擬軟例如 BULIDING EXODUS、SIMULEX、FDS-EVAC 等之模擬比較結
果如圖 3-1 所示,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建築物內的人員數量,可以看出所有軟體模
擬結果中,人員隨著時間減少的斜率是穩定變化的,表示 PATHFINDER 與 BULIDING EXODUS、
SIMULEX、FDS-EVAC 等國內常用軟體,具有相當程度的穩定可靠性,也可藉此瞭解各軟體
之間相互比對的修正安全係數。由圖 3-8 亦可看出,PATHFINDER 與 FDS-EVAC 的模擬結果
相當接近,安全係數接近。

5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圖 3-8 電腦擬軟體比較圖
(資料來源:PATHFINDER 官網,http://www.thunderheadeng.com/PATHFINDER/)

PATHFINDER 功能介紹可參考圖 3-9,PATHFINDER 採用視窗互動的方式來建置建築物


的模型,如圖 3-9-A,有助於本研究快速建置建築物模型。PATHFINDER 可以選擇避難者
的衣著,有助於本研究區分一般避難者以及避難弱者,如圖 3-9-B。PATHFINDER 也允許
三度空間建模,搭配 PYROSIM 火煙蔓延軟體來建置模型,也允許空間中擺設家具,家具
的擺設會改變避難者的動線,可以觀察家具擺設對於避難者的影響,如圖 3-9-C。

A.視窗互動建置建築物模型 B.選擇人員衣著

56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C.三度空間建模
圖 3-9 PATHFINDER 功能介紹圖
(資料來源:PATHFINDER 官網,http://www.thunderheadeng.com/PATHFINDER/)

另外,PATHFINDER 可以設定人員所在空間,可指定人員位置或者指定空間人數隨機
分配位置。且 PATHFINDER 可以個別設定人員的步行速度,這點對於設定每個人的速度以
及設定避難弱者的速度有相當大的幫助。此外,PATHFINDER 也可以個別設定人員的步行
動線或者採用最短避難距離的方式進行避難,對於分析避難規劃對於人流移動的影響有
很大的幫助。PATHFINDER 對於人員設定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有助於本研究避難模擬情
境設定安排。其他功能特點有下:
1.全視窗界面,操作簡單,不用編寫程式碼等。
2.快速使用,模擬結果快,而且記憶體消耗小。
3.可設定人員之性別(男、女、老人、小孩)、速度(分有平均、常數等)、面積(人
物所佔面積)、路線等。
4.有 3D 影像模擬顯示,並有避難路徑指引顯示。
5.可指定逃生路徑及門口,有最近門口、指定門口等。
6.可改變顏色、人物畫面,以利區分樓層,有效看出各樓層避難情況。
7.區域人員配置,分為均勻分配、指定分配等。
8.增加昇降機使用避難功能模式。

樓地板配置 樓梯設置

5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房間配置 樓層設置完成

人員位置配置 人員性質設定

模擬參數設定 模擬執行畫面

3D 動態模擬影像顯示
圖 3-10 PATHFINDER 建模執行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8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3.3.2 實際案例電腦模擬
一、基本條件
模擬案例為某辦公大樓建築物,鋼筋混凝土防火構造,建築物標準層之平面(圖 3-11)。
該建築物為辦公室用途,共有三個辦公室區域。圖示辦公室總面積 453 平方公尺,查表
3-3 得出辦公室人員收容密度 P 為 0.30(人/m2)
,計 134 人。設定建築物垮距 8.5 公尺,
走廊寬 2 公尺,樓梯寬 1.2 公尺。

圖 3-11 案例分析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情境設定
依照圖 3-11 所示平面,避難緩衝區可能配置位置規劃如表 3-4 所示。模擬情境如表
3-5 設定六種情境。建模執行的步驟如圖 3-10 所示,包含樓地板配置、樓梯配置、房間
配置、樓層設置完成、人員設置、人員性質設定(包含位置、速度、衣著顏色、肩膀尺
寸等)。
表 3-4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表
建築物用途 避難緩衝區設置位置
樓梯間
排煙室
辦公大樓
前室
緊急昇降機間

5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表 3-5 模擬情境說明表
情境 避難緩衝區 弱者 1 弱者 2
CASE 1 無 往左樓梯 往右樓梯
CASE 2 左樓梯*1、右樓梯*1 往左樓梯 往右樓梯
CASE 3 左排煙室*1、右排煙室*1 往左樓梯 往右樓梯
CASE 4 左前室*2 往左樓梯 往左樓梯
CASE 5 左排煙室*1、右排煙室*1 往左樓梯 往左樓梯
CASE 6 緊急昇降機間*2 往緊急昇降機 往緊急昇降機
人員設定:
(1) 依照辦公室面積計算,人員密度每平方公尺 0.3 人。
(2) 一般人步行速度設定每分鐘 78 公尺,相當於 1.3m/s,肩膀寬度 60 公分。
(3) 輪椅者,以總人數*1.63%計算,無條件捨去。體積以 75*120 公分,速度 1.3
m/s。共 2 人,分布於辦公室 A、B 正中央各 1 人。

3.3.3 電腦模擬結果與分析
一、CASE1 模擬結果
依據前述辦公室人員收容密度,本案例辦公室 A 配有 30 人,辦公室 A 配有 74 人,
辦公室 C 配有 30 人,共計有 134 人;另外輪椅者(身穿紅色上衣)計有 2 人,各分配在辦
公室 A、B 內,其他設定請參閱表 3-2 所示。
CASE1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圖 3-12),因為各人員採用隨機尋找就近樓梯避難,遇
擁塞自動會搜尋其他路徑方式。依據電腦模擬結果,計有 71 人選用左方樓梯避難,避難
完成時間約為 232 秒(但搭乘輪椅者無法下樓而避難失敗);計有 65 人選用右方樓梯避難,
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256 秒(但搭乘輪椅者無法下樓而避難失敗)。
在整個避難過程中,因為輪椅者(身速度較慢,且所佔面積也較大,造成避難過程壅
塞。在時間 T=16 秒,輪椅者已到達樓梯口(右梯),但因為使用輪椅無法利用樓梯避難,
迴堵在樓梯出口,造成其他避難者逃生壅塞,於 T=22 秒時後,全部 2 位輪椅者皆堵在樓
梯出口,造成整體壅塞情況更嚴重。
在時間 T=60 秒,樓梯其他一般避難人員已陸續完成避難,但輪椅者還在樓梯出口排
迴。時間 T=232 秒時,左梯其他人員已全部避難完成(輪椅者除外);時間 T=256 秒時,
右梯其他人員已全部避難完成(輪椅者除外)。

時間 T=0 秒,樓層人員開始避難逃生 T=20 秒,全部人員隨機選擇樓梯避難,輪


60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椅者行動緩慢,容易造成迴堵壅塞情形

T=50 秒,一般避難者已陸續進入樓梯,完 T=70 秒,輪椅者一直在樓梯出口排迴,造


成避難 成其他人員迴堵壅塞,影響其他人員避難

時間 T=100 秒,其他一般避難人員已陸續完成避難,但輪椅者還在樓梯出口排迴,嚴重
造成後續人流迴堵塞住

時間 T=180 秒,其他一般避難人員已陸續完
時間 T=240 秒,因輪椅者無法使用一般樓梯
成避難,但輪椅者還在樓梯出口排迴,嚴重
避難,無法逃出,最後避難失敗
造成後續人流迴堵塞住
圖 3-12 CASE1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二、CASE2 模擬結果
CASE2 模擬情境為設置避難緩衝區於二個樓梯內,每樓梯各一個,輪椅者跑到指定
的樓梯。依據前述辦公室人員收容密度,本案例辦公室 A 配有 30 人,辦公室 A 配有 74
人,辦公室 C 配有 30 人,共計有 134 人;另外輪椅者(身穿紅色上衣)計有 2 人,各分配在
辦公室 A、B 內,其他設定請參閱表 3-5 所示。
CASE2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圖 3-13),且為模擬圖片顯示情楚明確,將避難人物以
圓柱體顯示,一般避難者為藍色,輪椅者為紅色。依據電腦模擬結果,計有 63 人選用右
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04 秒(輪椅者除外,在避難緩衝區等待);計有 73 人選
用左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25 秒(輪椅者除外)。

T=15 秒,全部人員隨機選擇樓梯避難,輪
時間 T=0 秒,樓層人員開始避難逃生
椅者行動緩慢,容易造成迴堵壅塞情形

T=34 秒後,輪椅者陸續至樓梯內避難緩衝區,不影響其他人員避難。一般避難者陸續進
入樓梯,完成避難,形成穩定流暢人流避難情形

時間 T=100 秒,其他一般避難人員已陸續完成避難,輪椅者尚在避難緩衝區等等救援
圖 3-13 CASE2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2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比較 CASE1 與 CASE2,CASE2 設置避難緩衝區提供搭乘輪椅者停留,可以有助於


人流順暢。

三、CASE3 模擬結果
CASE3 模擬情境為避難緩衝區設置於二個排煙室內,每排煙室各一個,輪椅者跑到
指定的樓梯。依據前述辦公室人員收容密度,本案例辦公室 A 配有 30 人,辦公室 B 配
有 74 人,辦公室 C 配有 30 人,共計有 134 人;另外輪椅者(身穿紅色上衣)計有 2 人,各
分配在辦公室 A、B 內,其他設定請參閱表 3-5 所示。
CASE3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圖 3-14),且為模擬圖片顯示情楚明確,將避難人物以
圓柱體顯示,一般避難者為藍色,輪椅者為紅色。依據電腦模擬結果,計有 63 人選用右
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00 秒(輪椅者除外,在避難緩衝區等待);計有 73 人選
用左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24 秒(輪椅者除外)。

T=18 秒,全部人員隨機選擇樓梯避難,輪
時間 T=0 秒,樓層人員開始避難逃生
椅者行動緩慢,容易造成迴堵壅塞情形

T=34 秒後,輪椅者陸續至排煙室內避難緩衝區,不影響其他人員避難。一般避難者陸續
進入樓梯,完成避難,形成穩定流暢人流避難情形
圖 3-14 CASE3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比較 CASE2 與 CASE3,避難緩衝區設置於樓梯間或排煙室,樓梯間比排煙室多一
層安全區劃,對於等待救援的避難弱者保護較佳,但對於整體避難完成時間沒有太大的
差異。

四、CASE4 模擬結果
6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ASE4 模擬情境為避難緩衝區設置於左邊排煙室外,增一個前室,二個都去左邊。
依據電腦模擬成果圖(圖 3-15),且為模擬圖片顯示情楚明確,將避難人物以圓柱體顯
示,一般避難者為藍色,輪椅者為紅色。依據電腦模擬結果,計有 61 人選用右方樓梯避
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01 秒;計有 75 人選用左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27 秒
(輪椅者除外)。
此模擬情境,雖然避難緩衝區都設置在左邊,當輪椅者緩慢行進時,會造成左梯避
難人流.壅塞回堵,增加避難整體時間。

T=18 秒,全部人員隨機選擇樓梯避難,輪
時間 T=0 秒,樓層人員開始避難逃生
椅者行動緩慢,容易造成迴堵壅塞情形

T=50 秒,輪椅者至左邊排煙室內之避難緩衝區,不影響其他人員避難
圖 3-15 CASE4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比較 CASE3 與 CASE4,CASE3 是基於雙向避難的理念將避難緩衝區分散設置,
CASE4 是基於集中管理救援與避難引導的理念將避難緩衝區集中設置,只要提供足夠的
避難緩衝區,對於避難弱者而言,主要為步行距離的差異,對於整體避難完成時間沒有
太大的差異。

五、CASE5 模擬結果
CASE5 模擬情境為避難緩衝區設置於二個排煙室內,每排煙室各一個,但輪椅者二
個都跑到左邊樓梯。
依據電腦模擬成果圖(圖 3-16),且為模擬圖片顯示情楚明確,將避難人物以圓柱體顯
示,一般避難者為藍色,輪椅者為紅色。依據電腦模擬結果,計有 60 人選用右方樓梯避
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19 秒;計有 76 人選用左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32 秒
(輪椅者除外)。
此模擬情境,雖然避難緩衝區都設置在左邊,當輪椅者緩慢行進時,會造成左梯避
64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難人流壅塞回堵,增加避難整體時間。而且避難緩衝區只能等待 1 個人,另外 1 個人只
能在原地附近亂跑,勢必也會造成其他一般者避難流程及時間的增加。

T=20 秒,全部人員隨機選擇樓梯避難,輪
時間 T=0 秒,樓層人員開始避難逃生
椅者行動緩慢,容易造成迴堵壅塞情形

T=50 秒,1 位輪椅者至左邊排煙室內之避難


T=40 秒,輪椅者至左邊排煙室內之避難緩
緩衝區,另 1 位在排煙室排迴,影響其他人
衝區
員避難

T=60 秒,1 位輪椅者在排煙室門口排迴,影 T=90 秒,1 位輪椅者在排煙室門口排迴,影


響其他人員避難 響其他人員避難,造成人流不順暢
圖 3-16 CASE5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比較 CASE4 與 CASE5,CASE4 是基於集中管理救援與避難引導的理念將避難緩衝
區集中設置,CASE5 是基於雙向避難的理念將避難緩衝區分散設置。CASE5 的優點為雙
向避難,缺點則是造成避難緩衝區過於分散,引導管理不易,可能造成避難弱者過度集
中於某一樓梯,此時可能造成該樓梯避難緩衝空間不足,形成擁塞現象。
比較 CASE3 與 CASE5,避難弱者未經適當引導時,可能造成避難弱者過度集中於
某一樓梯,此時可能造成該樓梯避難緩衝空間不足,形成擁塞現象。

六、CASE6 模擬結果
避難緩衝區設置於緊急昇降機的排煙室內,二個輪椅者都去緊急昇降機的排煙室。
依據電腦模擬成果圖(圖 3-17),且為模擬圖片顯示情楚明確,將避難人物以圓柱體顯
示,一般避難者為藍色,輪椅者為紅色。依據電腦模擬結果,計有 60 人選用右方樓梯避
難,避難完成時間約為 106 秒(輪椅者除外);計有 76 人選用左方樓梯避難,避難完成時
間約為 125 秒。

T=20 秒,全部人員隨機選擇樓梯避難,輪
時間 T=0 秒,樓層人員開始避難逃生 椅者選擇右邊排煙室避難緩衝區,但行動緩
慢,容易造成迴堵壅塞情形

T=60 秒,輪椅者至右邊排煙室內之避難緩 T=100 秒,輪椅者至右邊排煙室內之避難緩


衝區,其他人員順暢進行 衝區,不影響其他人員避難
圖 3-17 CASE6 電腦模擬成果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6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CASE6,搭乘輪椅者往昇降機的排煙室避難,避難弱者不會在樓梯前阻擋一般避難
者,未來避難弱者利用昇降機避難時,規劃者應避免避難弱者與一般避難人員之避難動
線衝突競用之情形發生。
上述各情境之避難完成時間如表 3-3 所示,CASE2、CASE3、CASE4、CASE6 相較
於 CASE1,由 CASE1 的避難完成時間大於 CASE2、CASE3、CASE4、CASE6 約 2 倍之
情形研判,設置避難緩衝區,確實助於避難人流順暢。CASE5 雖有設置避難緩衝區,但
二個避難弱者要擠進左樓梯的一個避難緩衝區,右樓梯的避難緩衝區閒置,左樓梯仍會
造成擁塞,回堵到走廊,右樓梯的人員在進入右樓梯前即有受阻現象,因此右樓梯的避
難完成時間比 CASE2、CASE3、CASE4、CASE6 長。因此,設置避難緩衝區並加以適當
的引導,將有助於人流順暢,以電腦模擬以及 3.1.4 節理論推算避難緩衝區對避難人流的
影響,二者之結果具有相關性。

表 3-3 6 個模擬情境完成避難彙整表
`避難完成時間(秒)
模擬情境
左梯 右梯
CASE1 232 秒,擁塞 71 人 256 秒,擁塞 65 人
CASE2 125 秒 73 人 104 秒 63 人
CASE3 124 秒 73 人 100 秒 63 人
CASE4 127 秒 75 人 101 秒 61 人
CASE5 132 秒,擁塞 76 人 119 秒 60 人
CASE6 125 秒 76 人 106 秒 60 人

第四節 法規架構研議
國外法規例如英國的 BS-9999、美國 NFPA-101 等,有避難緩衝區(refuge)之規定,
避難緩衝區為一個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緊鄰避難路徑的暫時安全區域,提供避難能力較
低或損傷的人員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的空間,該空間提供與管理中心雙向溝通的設備,
管理中心亦得藉此設備告知避難者應採取的行動。避難緩衝區通常設置於樓梯,也可能
設置於樓梯前室,或者設置於避難昇降機間,或者分為二個區劃等。
我國目前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99-1 條規定,建築物使用類組 F-2之機構、
學校、中心以及 F-1、H-1 之護理之家、產後護理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及康復之家,各樓
層應以具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及防火設備分隔為二個以上之區劃,各區劃均應以
走廊連接安全梯,是建築技術規則針對避難弱者防火避難唯一之特別規定。而建築物無
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並無關於行動不便者火災避難任何條文規定。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之
一般昇降機以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規定之無障礙昇降機,並未具有防火防煙功
能,不能提供避難弱者於火災時避難使用。建築技術規則之緊急用昇降機具有火災時運
作之機能,昇降機間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但其功能主要係提供救災使用,尚未開
放一般民眾避難使用。因此依照現行規定,我國之昇降機尚無法提供避難弱者自行使用。
本研究的避難緩衝區是指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緊鄰避難路徑,提供避難者暫時停留
或等待救援之空間,並可提升避難人流順暢。其與英國 BS-9999、美國 NFPA-101 的避難
緩衝區(refuge)具有相當之功能。未來如擬在我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增加
此項規定,可能之方式如下:

6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一、 增訂 167-8 條:目前第十章為無障礙建築物專章,自第 167 條到第 177-1 條,
其中第 167-1 條到第 167-7 條分規定應設置各類無障礙設施之場所,可於第 167-8 條
增訂避難緩衝區之規定。其避難緩衝區之技術規定,則可以訂定於建築物無障礙設施
設計規範中。
二、 增訂 99-2 條:目前 99-1 條規定「大量收容避難弱者」建築物應分為二個區劃,
此規定與英國規範(圖 2-10)之規定類似,屬大量收容避難弱者建築物設置避難緩衝
區之規定。針對「非大量收容避難弱者」之其他建築物類型應設置之避難緩衝區,可
增訂於 99-2 條。
三、 參照英國 BS-9999 的說明,避難緩衝區通常設置於樓梯間,目前第 97 條及 97-1
條為安全梯構造之規定,可增訂 97-2 條。
美國 NFPA-101 及 BS-9999 的避難緩衝區,最早是源於提供給行動不便者避難使
用,隨著時間演進,該避難緩衝區允許提供給火場中有需要的人員使用,不限定行動
不便者或搭乘輪椅者才可以使用。增訂 167-8 條之方式,符合避難緩衝區主要是提供
給行動不便者使用的原意,但如以防火避難整體考量的觀點,應可考慮增訂在建築技
術規則有關防火避難之相關條文中。
第四章規定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條文自 89 條至 116-7 條。其中第 99 條規
定屋頂避難平台,第 99-1 條規定大量收容行動不便者之建築物應分為二個區劃的規
定,針對非大量收容行動不便者之建築物,其避難緩衝區之規定增訂於第 99-2 條,
也符合法規架構。研究發現,以一般建築物的避難緩衝區型式而言,為了讓避難弱者
的避難路徑與一般避難者方向相同,應設置於安全梯樓梯間、排煙室、或安全梯外增
加前室為佳,這點與 BS-9999 提到通常避難緩衝區設置於樓梯間的說法符合。
倘若一般建築的避難緩衝區規定於 99-2 條,雖符合法規架構,但建築師設計樓
梯時,會同時受到第 97 條安全梯規定限制,又必須參考 99-2 條。避難緩衝區直接安
排於安全梯相關規定附近,無論建築師設計、主管建築機關審圖或未來法令修改,都
能避免掛一漏萬的情形,因此綜合上述考量,本研究建議避難緩衝區以增訂第 97-2
之方式為宜。
關於避難緩衝區應為強制規定或為參考規定,應先考量實際必要性,我國目前積
極修正第十章無障礙建築專章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是為了照顧行動不便者
的人權,目前除了透天住宅及小基地建築物外,幾乎所有建築物都需符合無障礙的規
定,讓行動不便者可以通達建築物的各角落。早期的建築物無法提供行動不便者通行
進入,尚無火災時行動不便者避難的問題,目前全面建築物無障礙化,行動不便者可
進入建築物,火災時的配套措施,實有待積極強化。乘坐輪椅者搭乘無障礙昇降機進
入建築物,火災發生時,由於國內尚不允許民眾採用昇降機避難,乘坐輪椅者僅能由
樓梯避難,此時,乘坐輪椅者可能在下樓梯時遭遇障礙,當乘坐輪椅者自行爬行下樓
梯或由其他避難者協助避難後,該空置輪椅可能留置於樓梯間或避難動線上,嚴重阻
礙人員避難。另一方面,避難緩衝區雖以搭乘輪椅者為主要考量對象,然而火災時,
建築物內的高齡者、孕婦、在火場受傷的人員,都可能需要一個暫時停留、等待救援,
甚至跟管理中心雙向通訊獲取情報的據點。依照我國目前積極推動行動不便者進入建
築物無障礙化的腳步,以及我國高齡化的趨勢,建議本規定應為強制規定。
關於避難緩衝區之基本需求單元。NFPA-101 規定應大於 76 公分*122 公分
(30in*48in)
,進入緩衝區的寬度應大於 91.5 公分(36in)
;BS-9999 規定應大於 90
公分*140 公分,入口門不應小於 90 公分,進入緩衝區的走道不應小於 85 公分。在
68
第三章 避難緩衝區設計
NFPA-101、BS-9999,均是以一個輪椅的基本尺寸來考量。我國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
計規範參考附錄 A102.1 節則是規定輪椅靜止時所需之淨空間為 75 公分*120 公分,
A102.5.1 直行進入最小寬度為 90 公分,A102.5.2 平行進入最小寬度為 150 公分。避
難緩衝區雖非僅提供乘坐輪椅者使用,惟其基本尺寸應大於輪椅可停放之尺寸,按我
國現行規定,建議避難緩衝區之基本尺寸為 75 公分*120 公分,且進入避難緩衝區之
進出口寬度,應依其設置之方向,分別受 A102.5.1 之 90 公分以及 A102.5.2 之 150
公分之限制。最小單元面積為 0.9 平方公尺。這部分建議沿用我國既有之規定辦理,
以符合法規一致性。
關於避難緩衝區之需求面積。NFPA-101 規定,容留人數每 200 人留設一個避難
緩衝區的基本單元。BS-9999 建議依照輪椅使用者的收容人數來估算緩衝區數量是合
理的,倘若運動建築、娛樂建築、交通建築或公共性高的建築,宜考慮增加緩衝區的
數量跟尺寸。本研究依照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自 99 年到 103 年肢障者佔全國總人口之
比例 1.608%推算,每約 62 人即有 1 個肢障者,依此比例設定建築物容留人數每 62
人設置 1 個避難緩衝區單元,本研究依此推算之避難緩衝區所需面積(Arefuge)如下:
Arefuge=0.009 TFA (A 類、B 類)
Arefuge=0.005 TFA (其他各類)
其中 TFA 指該樓層總樓地板面積。
本研究經收集國內防火避難領域學者專家、無障礙設計領域學者專家、地方政府
無障礙審議委員、業界建築師、身心障礙者、主管機關等之意見,除本節前述已說明
者外,其他重點如下:
一、避難緩衝區應考慮雙向避難。
二、避難緩衝區如果設置於既有安全梯內(包含樓梯間、排煙室、戶外安全梯的平台)
等,既有的防排煙規定可以沿用。無防排煙規定者(例如設置於安全梯外增加之
前室),則可以採取防煙設備(防煙門)、排煙、加壓防煙等。
三、在消防雲梯車可救援範圍,能夠提供一個安全區域等待救援(例如很大的戶外露
台),或許可替代避難緩衝區之設置。
四、避難緩衝區設置於安全梯者,技術規則第 162 條已經有得不計入容積樓地板面積
之規定,倘若設置於安全梯外之前室者,應增加避難緩衝區之定義,並將避難緩
衝區納入第 162 條規定內。但免計容積之上限,前次修法時已經由 10%調升到 15%,
不宜因增加避難緩衝區而再調升。
五、避難緩衝區具有暫時安全停留之功能,建築物如有設置自動撒水設備與排煙設備,
將火侷限於火災室內,應該可以考慮放寬措施。研究建議前述公式計算之避難緩
衝區面積,係以建築物收容人數每 62 人設置一處估算。並建議建築物有安裝自
動撒水設備、築物居室均設置排煙設備或居室與其他空間有防煙設備者,免計樓
地板面積二分之一,此時相當於收容人數每 124 人設置一處。
六、避難緩衝區基本尺寸及輪椅靜止之基本尺寸為 75 公分*120 公分,相當於 0.9 平
方公尺。依照上述公式推算,A、B 類建築物樓地板面積約每 100 平方公尺設置
一處,其他類則是每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處。倘若增加安全設備,免計樓地板面
積二分之一後,A、B 類建築物樓地板面積約每 200 平方公尺設置一處,其他類
則是每 4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處,既有免計容積之配套,對建築產業市場的衝擊性,
6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應在可接受範圍。
七、目前估算的避難緩衝區面積,應考慮身心障礙者活動於收容機構之比例,出現在
一般建築物的比例可能需有折減。關於這部分,本研究另依據簡易的調查結果初
步推估避難緩衝區數量,因尚乏本土化之基礎研究結果,推算情形不列入本研究
之本文,暫列於附錄二,僅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八、綜合上述成果,初擬修正條文建議草案如附錄三。因本年度僅為第一年研究,研
究目的為探討避難緩衝區應用在我國之可行性及法規架構,草案僅係提供後續研
究之參考,關於避難緩衝區之詳細構造規格,有待後續研究。

70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由於無法預期火災發生之地點與樓層,對於避難弱者而言,利用避難緩衝區進行暫
時避難等待救援為必需的規劃,但火災所產生的濃煙可能經由各種途徑進入避難緩衝區
內,因此針對避難緩衝區進行加壓防煙設計為保障避難弱者安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設計。
加壓防煙設計一般都使用在機械煙控系統中用來提供新鮮空氣進入到所需要的建築空間
中,以維持空間的壓力能比建築物的其它地方還高。通常加壓方法都應用在逃生路徑的
部份上,如用在走廊、通道或設定特殊空間,一般的原理是利用防火門的兩側有不同壓
差,能將逃生路徑保持通暢,使火、煙不能輕易進到這個區域來,並且利用防火門來阻
擋火、煙蔓延,雖然逃生門的四周可能有一些裂縫或間隙會大到足夠讓煙進入,但我們
也希望逃生者能將防火門打開以利逃生。在避難緩衝區送風加壓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避難
緩衝區內被有毒氣及濃煙彌漫,以利避難弱者暫時避難及等待救援。
一個煙控系統必需要有能力在緊臨發生火災事故空間上產生一個比較大的壓差,而
煙控系統所產生的壓差必須超過這個值才能維持避難緩衝區的安全。對加壓這個觀念來
說是並不複雜,最重要的概念是將煙有效阻擋並保持避難緩衝區不受濃煙的侵入。

第一節 避難緩衝區煙控型式
煙控是現代建築物能夠保證其安全的性能的指標之一,而煙控在建築物規劃興建初
期就必須將其列入整個安全體系之內;因此,任何建築物所需要的煙控系統必須與建築
物的特殊環境如逃生通道、防煙區化等等攸關逃生避難條件一併考慮。建築物在下列之
情況下,必須充分考慮到煙控系統對其之重要性:
一、 煙控系統用以保障人身安全:火災時建築物內濃煙迅速擴散使人在短時間內無法
呼吸到新鮮空氣,煙控系統就非常有幫助,如地下建築物、大型超市、中庭式建築或
高樓層建築。
二、 煙控系統使消防人員可以迅速衝入現場:在儲存高價值產品的倉庫、地下室、超
高層建築物或須迅速滅火以阻止火勢漫延和件少財務損失,均需要安裝適當的煙控系
統,可使消防人員能迅速進入火災現場救人與滅火。
三、 火災後現場的煙控:火災後用自然煙控系統是非常困難的,如地下建築物、高層
大樓貨玻璃帷幕建築物。此時就需要使用機械式煙控系統。
延伸上述,現在的建築物都會有煙控統安裝於建築物內部,而煙控系統的目地如下
所示:
一、 保障人身安全:通過煙控系統的設計,在整個火災過程中,保持人員撤離路徑害
在建築物內的人員安全。
二、 易於進入火災現場滅火及保護財產:通過煙控系統的設計以提高消防人員的能見
度,減少熱幅射,而使他們可更容意並且在較少的風險情況下滅火。此系統可提高消
防隊的效率,減少其財產損失。
三、 火災後之現場濃煙清裡:火災得到控制以後利用煙控系統,可清除火場濃煙提高
能見度,以利火災現場鑑定。
過去台灣國內許多建築物,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建築物在規劃之初沒有確實將消防
避難的設計列入建築物之中,其中最為重要之一的有關防治煙害方面更是缺乏。故在建
築物故在建築物設計之初煙控系統就應列入考慮。完整的建築物防煙體系可從動態式煙
控和強制式煙控系統兩個部分來探討:
7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動態式煙控:強調火災發生後,如何將煙的流動做一個引導或阻擋,以控制煙的漫
延速度,增加人員的逃生機會。
強制式煙控系統:利用機械設備,如:風管,風機,風門等進行強制煙控及壓力煙
控,對於煙的移動範圍、移動速度進行嚴密之控制,使人員獲得一個無煙逃生的逃生通
道或空間,增加獲救機會。承上所述,為達到煙控之目的,有三種主要之設計;有增壓
化、減壓化、有利氣流組織三種設計。
一、增壓化:在一密閉空間之牆面或防火門兩側,藉由強制通風造成高低壓差,以防止
煙自門縫洩漏。
二、減壓化:利用機械排煙的方法,將火場形成負壓,使煙排出建築物之外。
三、有利氣流組織:藉由強制通風造成足夠速度之氣流或者足夠的換氣量,以阻擋煙氣
擴散。
無論是在多細心且符合法規的設計下,煙控系統在安裝完成後應進行效能驗證與確
效之工作,以保證煙控系統能符合原先之設計條件及操作範圍,確效認證大致所包含兩
個部分:設備元件確效與功能性確效。
一、設備元件確效:設計煙控系統各元件進行點檢,通常在設備元件確效時可將元件初
期明顯問題加以排除,例如風機旋轉方向不正確,元件供電電壓不正常或未接電源,
控制器的目標設定不正常等經常在現場發現的問題。
二、功能性確效:功能性確效則針對整體煙控系統是否可正確地在設定模式下操作及運
轉。此部分將包括使用量測儀器進行量測,例如以壓差計量測防/排煙阻體(防火門
等設施)在不同操作模式下兩側之壓力,同時在防火門兩側進行壓差量測是非常重要
的。另一重要煙控性能指標為煙霧之擴散與洩漏,建議採用熱煙實驗以符合火場之
情境,但在進行熱煙實驗時需以不危害現場人員、設備、裝修為首要條件,如熱煙
實驗有造成現場威脅情況下,國外規範建議(ASHRAE Hand Books)進行壓差量測或流
量量測即可。

第二節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置
煙控系統設計、設置完成後,為確保煙控系統能於火災發生時發揮能如當初的設計
功能,有必要進行功能確效及測試,大多數的煙控系統皆會有不同程度的操作範圍與參
數的調整以符合當初設計的功能,尤其是在可能造成氣流流動的開口,如排煙口、防火
門等開口,為主要影響煙控系統防/排煙性能的重要設施,也是主要的查驗點。標準的煙
控系統功能確效應包三個部份:
一、煙控系統元件的查驗。
二、煙控系統性能測試。
三、煙控系統的平衡調整。
基本煙控系統的性能測試與平衡調整可同時一併進行,在國外的做法是,審核單位
將要求一正式的測試及包含平衡調整的測試報告,而此可被接受的性能測試報告內容主
要以現場量測到的數據為主,包括壓差、空氣流速、空氣流量等,如果必要,可要求對
某一指定空間進行煙流洩漏之測試。
考慮到建築物在使用過程中因室內裝修或其它原因造成煙控系統性能的改變,因此
國外標準建議以年度為單位進行煙控系統的功能確效,如果在煙控系統性能測試過程中
有發現任何可疑瑕疵應立即改善,例如室內裝修造成閘門洩漏量大,或者因用途改變會
增加或減少煙流的可能路徑或開口。
72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煙控系統的功能確效在國外的做法是可由業主,營造商、顧問公司等單位來執行,
不論執行單位為何,所有的功能確效應以文件報告方式呈現,包括地方主管單位確認與
法規規定相關數據。
而建築師與顧問公司則負責檢查其他內部規定,大致上美國的煙控系統確效相關規
定以 ASHRAE Guildeline 1.5 為主,以下就煙控系統元件的查驗、煙控系統性能測試及
煙控系統的平衡調整進行詳細說明。
1. 煙控系統元件的查證
此部分將針對煙控系統的組成元件進行查驗,包括防煙阻體(防煙垂壁、防火門等
實體構件) 、風機、風管、閘門、控制系統及電力供應組件等。如果是排煙室及梯間等空
間,防煙阻體則包括防火牆、防火門及天花板等構造;如果是居室排煙、防煙阻體則為
牆、地板及隔間牆等構造;如果是昇降梯間煙控系統則防煙阻體為昇降梯間之豎井及梯
廳等空間,所以一煙控系統是否能發揮其應有的設計功能、分間牆、地板、天花板等之
氣密性有重要的影響。任何不當的開口皆會對煙控系統的煙流控制有嚴重的影響。至於
位於開口部設置自動復歸的防火門其需注意其開啟及復歸的功能。
煙控系統的另一個主要部份是空氣或煙流的輸送設施,包括風機、風管、閘門及防
煙垂壁等設備。風機、閘門性能必需符合法規之要求,設置於規定設置之處,相關檢查
應以測試的點檢表進行之。
2. 煙控系統的性能測試及平衡調整
進行煙控系統測試除了以正常供電情形下進行測試,也需以緊急電源供電情形測試
是否所有煙控系統元件皆可正常運作,包括風機、閘門、控制器等元件。以下針對不同
應用類型的煙控系統加以說明在測試及平衡調整應注意事項:
(一) 居室煙控系統測試
居室煙控系統之測試將以防煙區劃測試進行,當排煙系統啟動時,應量測各區
劃分區或防煙垂壁間隔處之壓力變化,如圖所示 4-1,如有自動警報系統,也應
測試警報器是否可被啟動。

7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圖 4-1 居室煙控區劃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二) 梯間加壓系統測試
將所有梯間防火門關閉,量測所有防火門內外之壓差,然後開啟其中一扇防火門,
量測其餘關閉防火門之內外壓力差,接下來繼續開啟第二扇防火門,然後量測其餘關閉
防火門之內外壓力差,持續進行至規定可開啟的防火門數。一般梯間加壓系統是利用風
機從建築物上層或下層梯間進行排風,以達到梯間壓力大於居室的設計,梯間加壓系統
設計如圖 4-2 所示。

74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圖 4-2 梯間加壓系統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三) 昇降機間煙控系統測試
昇降機間包含梯間及排煙室部份,煙控系統測試應將所有梯間防火門關閉,然後進
行壓力差量測,如果相關機構有針對昇降機道豎穴的防煙性能要求,則必需進行昇降機
機廂門內、外側之壓力差進行量測。昇降機間壓力分佈如圖 4-3 所示。

圖 4-3 昇降機煙控系統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四) 大空間煙控系統
一般而言,大空間煙控系統的設計,以排煙口與補氣口的氣流量設計為主,因此,
各排煙口及補氣口之氣流量及流速皆需量測,補氣口之進氣量應大於排氣口之排煙量,
同 時 大 空 間 上 層 的 溫 度 也 應 量 測 , 以 確 保 其 煙 之 溫 度 梯 度 效 應 ( Ttemperature
Sstratification Eeffect)是在合理範圍內,不至於有煙流不出去的可能性。典型的大
7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空間煙控系統如圖 4-4 所示。

圖 4-4 大空間煙控系統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綜合上述,煙控系統最主要是利用氣流輸送設備,配合建築物的內部隔間或開口設
計,產生讓氣流往我們所規劃的方像流動,因此我們只要控制氣流流動方向的壓力分佈,
則可防止濃煙的漫延,因此壓力量測為確保煙控系統可正常運作之重要確效項目。

第三節 加壓防煙設計煙控理論
為確保避難緩衝區進行加壓防煙設計可保障避難弱者安全,故需要經過審慎的規劃
與設計,本研究參考 ASHRAE & SFPE 之「Principles of Smoke Management」以及日本
建築中心之「建築火災安全工学入門」 ,進行避難緩衝區之加壓防煙設計,並比較兩者之
間之差異,以期避難緩衝區進行加壓防煙之設計可確實保障避難弱者安全。
1. Principles of Smoke Management
火災發生時,濃煙將從起火點開始漫延至遠處,為了防止濃煙漫延至某一特定
空間,可針對該空間進行加壓防煙設計。依據空間形式的不同,會有不同之開口形
式,導致濃煙侵入的路徑不同。較常見的形式分為兩種:1.並列開口型(Parallel
Paths,如圖 4-5 所示)、2.直列開口型(Series Paths,如圖 4-6 所示)。

76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V T  V1  V 2  V 3 (4.1)

2p
VT  K 0CAe (4.2)

Ae  A1  A2  A3 (4.3)

圖 4-5 並列開口型(Parallel Paths)示意圖(ASHRAE & SFPE)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PT  P1  P2  P3 (4.4)

2pT
V  K 0CAe (4.5)

1 / 2
 1 1 1 
Ae   2  2  2  (4.6)
 A1 A2 A3 

圖 4-6 直列開口型(Series Paths)示意圖(ASHRAE & SFPE)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若是當濃煙漫延至樓梯內,將會阻礙避難逃生以及妨礙救災,故為了防止濃煙
侵入樓梯,可針對樓梯進行加壓防煙設計,如圖 4-7 所示。

7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Pmax  Pmin   ASB  


2

H m  Km 1     (4.7)
1 1   ASO  

TO TB

 1 1 
b  K S    (4.8)
 TO TS 

by
PSBt  PSBb  2
(4.9)
A 
1   SB 
 ABO 

 32 3

 NA  P  P 2 
VSB  K q SB

SBt SBb
 (4.10)
  PSBt  PSBb 
 
圖 4-7 樓梯加壓防煙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66】)

VT :volumetric flow rate throught the path,m3/s

m :mass flow rate throught the path,kg/s

C :dimensionless flow coefficient,0.7

Ae :effective flow area(or leakage area),m2


P :pressure difference across path,Pa


3
:dendity gas in path,kg/m

K O :1.00
K m :0.000289
KS :3460
Kq :0.613

H m :height limit,m
b :temperature factor,Pa/m
:maximum allowabl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irwell and the
Pmax
building,Pa
:minimum allowabl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irwell and the
Pmin building,Pa

TO :outside design temperature,K

78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TB :building temperature,K
TS :stairwell temperature,K

ASB :flow area between the stairwell and the building,m2


ASO :flow area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outside,m2
: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irwell and the building at the
PSBt stairwell top
when all the stairwell doors are closed,Pa
: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irwell and the building at the
PSBb stairwell bottom
when all the stairwell doors are closed,Pa
y :height of building,m

N :floor of building

2. 建築火災安全工学入門
與 ASHRAE & SFPE 之「Principles of Smoke Management」相同,日本建築中
心之「建築火災安全工学入門」依據空間開口形式的不同,導致濃煙侵入的路徑不
同。常見的形式一樣分為兩種:1.並列開口型(如圖 4-8 所示)、2.直列開口型(如圖
4-9 所示)。而且除了針對樓梯進行加壓防煙設計外(如圖 4-10 所示),另有針對附
室(緊急昇降機之排煙室)及廊下(緊急昇降機排煙室前之走廊)進行加壓防煙設計,
如圖 4-11 所示。

N
 N 
m   mi    Ai  2 P (4.11)
i 1  i 1 

N
Ae   Ai (4.12)
i 1

N
Ae    i Ai (4.13)
i 1

圖 4-8 並列開口型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7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P  P1  P2 (4.14)

m2 m2
P1  、 P  (4.15)
2  A1  2  A2 
2 2 2

m  Ae 2P (4.16)

1
Ae  (4.17)
1 1
2
 2
A1 A2

圖 4-9 直列開口型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m1  A1 2 S P1 (4.18)

m12
P2  (4.19)
2  F A2 
2

m0   BH  2 S P (4.20)

M  m0  m1 (4.21)

圖 4-10 梯間加壓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m :質量流速,kg/s

C :流量係數(開口係數),0.6~0.7

A :開口面積,m2

P :壓差,Pa

 :空氣密度,kg/m3

H :建築物高度,m

B :開口縫隙寬度,m

T :溫度,K

80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圖 4-11 附室加壓防煙示意圖(日本建築中心)
(圖 4-8~圖 4-11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 10)

走廊壓力 = 居室壓力 + 走廊(C)→居室(R)的壓差


PC  PR  PCR (4.22)

附室壓力 = 走廊壓力 + 附室(L)→走廊(C)的壓差


PL  PC  PLC (4.23)

客梯壓力 = 走廊壓力 + 客梯(E)→走廊(C)的壓差


PE  PC  PEC (4.24)

走廊(C)→居室(R)的開口流量 = 居室(R)→外氣(O)的開口流量 + 居室排煙量


mCR  mRO  U R (4.25)

 2


mRO
mRO  0
 2  R ARO 
2
PR   2 (4.26)
 mRO
m  0
 2  R ARO 2 RO

附室(L)→走廊(C)的開口流量 + 客梯(E)→走廊(C)的開口流量
= 走廊(C)→居室(R)的開口流量 + 走廊(C)→外氣(O)的開口流量 + 走廊排煙量
8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mLC  mEC  mCR  mCO  U C (4.27)

 ACO 2  C PC PC  0
mCO   (4.28)
 ACO 2  C PC PC  0

附室的給氣量 = 附室(L)→走廊(C)的開口流量 + 附室(L)→樓梯(S)的開口流量


+ 附室(L)→緊急昇降機(F)的開口流量
WL  mLC  mLS  mLF (4.29)

2
mLC
PLC  (4.30)
2  L ALC 
2

客梯的給氣量 = 客梯(E)→走廊(C)的開口流量 + 客梯(E)→外氣(O)的開口流量


WE  mEC  mEO (4.31)

2
mEC
PEC  (4.32)
2  E AEC 
2

82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表 4-1 加壓防煙設計方式比較表
ASHRAE & SFPE
日本建築中心
「Principles of Smoke 備註
「建築火災安全工学入門」
Management」
並列開口 兩者均有,
加壓防煙設計 ○ ○ 且公式相同。
直列開口 兩者均有,
加壓防煙設計 ○ ○ 且公式相同。
直通樓梯 兩者均有,但前者
加壓防煙設計 ◎ ○ 設計過程較嚴謹。
樓梯前室及走廊
加壓防煙設計 ─ ○ 僅後者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四節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為進行避難緩衝區的煙控驗證,本研究以辦公大樓(Case A)及集合住宅(Case B)為
例,進行模擬煙控驗證規劃,並且在不同位置設置避難緩衝區,以比較其優缺點。
表 4-2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表
建築物用途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區域
Case A-1 具有獨立防火區劃之非起火居室
Case A-2 走廊(或梯廳)
辦公大樓
Case A-3 排煙室
Case A-4 直通樓梯
Case B-1 具有獨立防火區劃之非起火居室
Case B-2 走廊(或梯廳)
集合住宅
Case B-3 排煙室
Case B-4 直通樓梯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ase A-1:以非起火居室但具有獨立防火區劃之居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2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Case A-2: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3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4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Case A-3:以排煙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4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Case A-4:以直通樓梯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5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ase B-1:以非起火居室但具有獨立防火區劃之居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6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Case B-2: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7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6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Case B-3:以排煙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8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Case B-4:以直通樓梯作為避難緩衝區

圖 4-19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8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表 4-3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區域優劣比較表
建築物用途 避難緩衝區規劃區域 優劣比較
Case A-1 辦公大樓 優:面積較大,可收容人數較多。
非起火居室 劣:1.內有可燃物,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Case B-1 集合住宅
2.無法得知室外情況,且僅能等待救援。
優:1.空間充足,可收容人數較多。
Case A-2 辦公大樓
走廊(或梯廳) 2.有突發狀況可往排煙室移動。
Case B-2 集合住宅 劣:位於避難路徑,可能影響其他人員避難。
優:1.具有排煙設備,安全強度足夠。
Case A-3 辦公大樓
2.容易被消防隊員發現及救援。
排煙室
劣:1.面積較小,可收容人數較少。
Case B-3 集合住宅
2.位於避難路徑,可能影響其他人員避難。
優:1.除無法自主行動者外,可緩慢自行避難。
Case A-4 辦公大樓
2.濃煙侵入機會較低,安全性較高。
直通樓梯
劣:1.可供作避難緩衝區面積較小,可收容人數較少。
Case B-4 集合住宅
2.位於避難路徑,可能影響其他人員避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五節 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評估
避難緩衝區加壓系統中通常配置方式是將避難緩衝區內的室內壓力以增加空氣送風
量的方式增加避難緩衝區內側的壓力,防止室外火場濃煙透過各種縫隙滲漏到避難緩衝
區內,危害避難者的安全。因此必須要使室內的壓力大於室外壓力,這就是正壓。
避難緩衝區內之正壓值是由送入外氣新風量大於排風量、回風量及滲漏量之和。其
中洩漏量之大小取決於建築結構之氣密程度,如門縫、窗縫、開口部及各種管道等隙縫。
這些都是將影響洩漏風量之大小,使室內正壓值很難維持。
如果正壓值過高,一方面要求新風量較多;另一方面給開門帶來困難。因此,避難
緩衝區內的壓差應大於室外壓力某個有效值以上,此有效壓差值應透過計算決定,並透
過標準驗證程序加以驗證避難緩衝區內所應有之加壓值。

88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圖 4-20 推門力量分析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書目 7)
W 
M r  K d  A  P     F W  d   0
2
(4.33)
Mr
Fr 
W d
(4.34)
K d  W  A  P
F  Fr 
2W  d 
(4.35)

W :門寬,m

A :門面積,m2

F :推力,N

d :門邊至推力距離,m

M r :門閂力及摩擦力,N-m
Fr :克服門閂力及摩擦力之總力
Kd :係數,取 1.0

P :壓差,Pa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90 年研究案「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設計」提到,研究以梯間加壓建
立其與室內之壓差防止煙進入,以利避難逃生。參考比較國外規範對於加壓防煙的壓力
差如下表,並建議安全門關閉時門內外之最低壓差為 50Pa,安全門關閉時門內外之最高
壓差為 87Pa。
開門力量的大小除了考量門之物理量大小(門寬、門重、門之摩擦力等)、壓力差外,
還必須考慮使用人員之情況,在 NFPA “Life Safety Code”中指出,開門力量的大小,
平均不超過 133N,以公式 4.35 換算,壓差約為 50Pa,故本節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評估
中,門扇兩側壓差均以不超過 50Pa 為原則。

8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ase A-1
案例內容:辦公大樓以非起火居室但具有獨立防火區劃之居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T=300K
採用公式:公式 4.4~4.6
計算結果: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2.45 m3/s

Case A-2
案例內容:辦公大樓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T=300K
採用公式:公式 4.1~4.3
計算結果: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19.62 m3/s

Case A-3
案例內容:辦公大樓以排煙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昇降機門寬度=1.0m、T=300K
採用公式:公式 4.1~4.3、4.29

計算結果:① m LC =1.16 m3/s、 m LS =1.16 m3/s、 mLF =1.29 m3/s,


以排煙室 A 作為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3.61 m3/s
② m LC =1.16 m3/s、 m LS =1.16 m3/s,
以排煙室 B 作為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2.32 m3/s

Case A-4
案例內容:辦公大樓以直通樓梯作為避難緩衝區(梯間加壓)
參數設定:P =50Pa、門縫=0.02m、外氣溫度=303K、建築物溫度=298K、樓高=110m、

樓層數=35 層、 Pmin =12.4Pa、樓梯無對外開口


採用公式:公式 4.7~4.10
計算結果:以特安梯 A 或特安梯 B 作為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均為 29.24 m3/s

Case B-1
案例內容:集合住宅以非起火居室但具有獨立防火區劃之居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T=300K

90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採用公式:公式 4.4~4.6
計算結果: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2.19 m3/s

Case B-2
案例內容:集合住宅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T=300K
採用公式:公式 4.1~4.3
計算結果: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7.94 m3/s

Case B-3
案例內容:集合住宅以排煙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昇降機門寬度=1.0m、T=300K、忽略排煙窗開口
採用公式:公式 4.1~4.3、4.29
3 3
計算結果:① m LC =1.09 m /s、 m LS =1.09 m /s,
以排煙室甲作為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2.32 m3/s

② m LC =2.45 m3/s、 m LS =1.09m3/s、 mLF =2.58m3/s,


以排煙室乙作為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6.12 m3/s

Case B-4
案例內容:集合住宅以直通樓梯作為避難緩衝區(梯間加壓)
參數設定: P =50Pa、門縫=0.02m、外氣溫度=303K、建築物溫度=298K、樓高=99m、

樓層數=28 層、 Pmin =12.4Pa、樓梯無對外開口


採用公式:公式 4.7~4.10
計算結果:以特安梯甲或特安梯乙作為避難緩衝區所需送風量為 22.09 m3/s

表 4-4 避難緩衝區設置所需風量計算結果表
建築物用途 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 送風量計算結果(m3/s)
Case A-1 非起火居室 2.45
Case A-2 走廊(或梯廳) 19.62
辦公大樓
Case A-3 排煙室(A & B) 2.32 & 3.61
Case A-4 直通樓梯 29.24

9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ase B-1 非起火居室 2.19


Case B-2 走廊(或梯廳) 7.94
集合住宅
Case B-3 排煙室(甲 & 乙) 2.32 & 6.12
Case B-4 直通樓梯 22.0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0
辦公大樓
集合住宅
25

20
送風量(m3/s)

15

10

0
非起火居室 走廊(或梯廳) 排煙室 直通樓梯
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

圖 4-21 避難緩衝區設置所需風量計算結果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六節 避 難 緩 衝 區 煙 控 設 計 綜 合 討 論
由前述計算結果可知,避難緩衝區要維持一定的壓差,所需的風量與出入口寬度及
數量成正比,當出入口寬度越寬且數量越多,代表洩漏總面積更多,要維持一定的壓差
所需的送風量也更大。
從圖 4-21 可知,當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在「非起火居室」以及「排煙室」時,因這
些區域均僅有 1~2 處出入口,要維持 50Pa 的壓差,需 2.45~3.6m3/s 左右的風量;而當
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在「走廊(或梯廳)」時,因該區域一般有較多處出入口,洩漏總面
積較多,要維持 50Pa 的壓差,需 7.94m3/s (4 處出入口)~19.62m3/s(8 處出入口)左右的
風量。
當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在「非起火居室」以及「排煙室」時,需 2.45~3.6m3/s 左右
的風量即可維持 50Pa 的壓差,但是由表 4-3 可知,將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在「非起火居
室」以及「排煙室」時,雖有(1)非起火居室面積較大、(2)排煙室安全強度足夠、(3)於
排煙室容易被救援...等優點,但其(1)非起火居室內有可燃物、(2)於非起火居室內僅能
92
第四章 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
等待救援、(3)排煙室面積較小...等缺點,也是必須審慎考慮的部分。
而當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在「走廊(或梯廳)」時,因該區域一般有較多處出入口,
洩漏總面積較多,要維持 50Pa 的壓差,需要較大的送風量(需增加 2~3 倍以上),但該區
域亦有(1)空間面積可收容人數多、(2)有突發狀況可往排煙室移動...等優點,所以若能
減少洩漏面積以減少送風量的需求,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設置區域,除
可本有原本之優點外,同時也可屏除以「非起火居室」以及「排煙室」作為避難緩衝區
設置區域原有之(1)有可燃物、(2)僅能等待救援、(3)面積較小...等缺點。
為了減少「走廊(或梯廳)」的洩漏面積以減少送風量的需求,建議可將「走廊(或梯
廳)」做適當區劃。以 Case A-2:辦公大樓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為例,原送風
量需求為 19.62m3/s,將其適當區劃後,如圖 4-18 所示,其送風量需求降低至 4.9 m3/s,
減少約 75%。而以 Case B-2:集合住宅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為例,原送風量
需求為 7.94m3/s,將其適當區劃後,如圖 4-23 所示,其送風量需求降低至 4.65 m3/s,
減少約 41%。
作為避難緩衝區的設置區域,為了不讓火災時的濃煙侵入,所以需要維持一定的壓
差,但若是該區域可能存在的洩漏面積太大,導致需要過大的送風量才能維持壓差,如
此一來除了增加設備的成本外,也可能降低原有的生活品質,反而不利於避難緩衝區的
設置。所以在設計規劃避難緩衝區時,除了必須考慮該區域之安全性(如:是否有可燃物
會造成二次傷害之可能性?)以及救援便利性外,其避難緩衝區之設置所增加的成本與環
境的影響也是必須要列入考慮的,如此才能將避難緩衝區設置的價值最大化。

Case A-2a:辦公大樓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增加區劃

圖 4-22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A-2a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9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Case B-2a:集合住宅以走廊(或梯廳)作為避難緩衝區-增加區劃

圖 4-23 避難緩衝區設置規劃 Case B-2a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 避難緩衝區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緊鄰避難路徑,提供避難者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之
空間。除了提供避難弱者避難上之需求,同時也有助於避難人流順暢,有設置必要
性。
二、 經比較美國 NFPA-101、英國 BS-9999,以及我國相關規定,歸納避難緩衝區之基本
功能如下:
避難緩衝區 地下建築 等 待 救 暫 時 避 避難緩衝區
NFPA-101 BS-9999 物緩衝區 援空間 難據點
通達安全梯 需要 需要 需要 未要求 需要 需要
防火區劃 新建 1 小時, 樓梯 1 小時, 1 小時 需要 1 小時 1 小時
既有建築 30 走廊 30 分鐘。
分鐘
煙控功能 加壓/排煙 加壓/排煙 排煙 排煙 未特別 加壓/排煙/
規定 阻煙設備
連接避難昇 允許 允許 未規定 未規定 未規定 有條件允許
降機
戶外窗提供 未規定 未規定 未規定 需要 未規定 有為佳
消防救援
雙向通訊 可視、可聽 可視、可聽 可聽 未規定 未規定 可視、可聽
面積 每 200 人留設 90*140cm 輪椅 不小於 足夠可 不小於 面積計算詳
76*122cm 輪 空間以上,高 W12+W22 收容 另一區 3.2 節
椅空間 層建築、大眾 劃之 1/3
運輸、商業娛
樂應增加

三、 經研究分析,建築物設置避難緩衝區,可能有下列七種型式,在新舊建築物的適用
性與說明如下:
緩衝區型式 新建築 既有建築 說明
樓梯間內的擴 ○ ╳ 在樓梯間內設置,採用既有樓梯間之煙控。
大的區域
排煙室擴大的 ○ ╳ 在排煙室間內設置,採用既有樓梯間之煙控。
區域
樓梯間外走廊 ○ ○ 自行增加安全區劃,得採用加壓或排煙或阻煙
增加區劃 設備(例如遮煙防火門)。
長走道中間擴 ○ △ 緩衝區與火災室之間的安全區劃層次少,需有
大的區域 管理配套措施(例如起火室門需自動關閉且有
撒水),面對之開口太多煙控較難掌控,建議
應有遮煙防火門。
9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有安全梯的非 ○ ○ 設置 2 個區劃,依照該建築物之消防排煙規
起火居室 定,未設置排煙者得設置加壓或排煙。
無安全梯的非 ○ ○ 設置 2 個區劃,依照該建築物之消防排煙規
起火居室 定,未設置排煙者得設置加壓或排煙。除非避
難緩衝區所在位置緊鄰樓梯間,基於避難安全
性及搜救可及性考量,較不建議採用。
避難昇降機間 ○ ○ 昇降機間可確保防火時效及防煙,配套措施完
內擴大的區域 善下,方可採用。

四、 經研究分析,避難緩衝區之宜增訂第 97-2 條。避難緩衝區每處之基本單元,建議為


75 公分*120 公分,單元面積為 0.9 平方公尺。依照搭乘輪椅者佔全國人數比例推算
之避難緩衝區面積,於 A、B 類建築物為樓層樓地板面積的 0.009 倍,其他各類建築
物為樓層樓地板面積的 0.005 倍,約為 62 人設置 1 處。建議如果建築物有撒水或防
排煙等防護,可以減半設置,約為 124 人設置 1 處。並提出法規條文草案如附錄三。
五、 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加壓防煙設計所需參數量化範圍與各型態之避難緩衝區驗證結
果,避難緩衝區空間大小影響初期風壓增加率,維持避難緩衝區正壓防止煙霧侵入
的關鍵因素在於所需的風量與出入口寬度及數量成正比。
六、 研究整理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在加壓防煙(或排煙)設計時所需之增壓量計算,並
以類似案例提出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加壓防煙(或排煙)設計時所需參數與使用限
制條件。由前述計算結果可知,避難緩衝區要維持一定的壓差,所需的風量與出入
口寬度及數量成正比,當出入口寬度越寬且數量越多,代表洩漏總面積更多,要維
持一定的壓差所需的送風量也更大,如此一來除了增加設備的成本外,也可能降低
原有的生活品質,反而不利於避難緩衝區的設置,所以在設計規劃避難緩衝區時,
除了必須考慮該區域之安全性以及救援便利性外,避難緩衝區設置所增加的成本與
環境的影響也是必須要列入考慮的,如此才能將避難緩衝區設置的價值最大化。

第二節 建議

建議一
「建築技術規則」增定避難緩衝區之規定: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
協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建議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增訂 97-2 條,訂定避難緩衝區之規定。經研究
發現,提供避難弱者使用的避難緩衝區,設置於樓梯附近是最恰當的地點,除了樓梯本
身具有相對安全區功能可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外;該區域位於避難動線旁,有助於避
難弱者暫時停留繼續避難;該區域位於避難必經路徑上,其他避難者可協助逃離火災樓
層;避難緩衝區可提供消防隊員與待救者會面點之功能,減少消防隊搜索的時間。故在
法規架構上,建議避難緩衝區應與安全梯之規定有關連性,該編第 97 條、97-1 條為安全
梯構造之規定,建議增列 97-2 條規定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應擴大安全梯之平台面積,
提供避難弱者暫時停留等待救援的空間。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建議二
進行「避難緩衝區設計技術規範」之研究: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消防署
本案為避難緩衝區第一年研究,已經提出避難緩衝區之法規條文定位及煙控設計初
探。建議後續應進行設計規範條文草案及解說或技術手冊之研究。

9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98
附錄

附錄一:審查回應表
一、期初審查(評審會議)回應表
審查意見 回應情形
蔡召集人綽芳 1. 緩衝區將以避難特性及可能使用者
1. 「緩衝區」使用及功能仍進一步分 加以分類,在估算面積與安全設備
析,在災害避難並不會自動分流, 需求。
這將影響設計面積計算和安全的確 2. 老人避難速度有相關研究,將進一
保。 步收集相關避難速度後,進行分析。
2. 研究方法上除訪談外,是否有其它 3. 將進一步收集國外資料。
研究之驗證(尤其前半段之研究)以 4. 研究成果將透過專家學者會議方式
及如何進行,建議多加說明。 集思廣益,討論實際執行的可能性。
3. 建議蒐集日、韓、中,其它國家之 5. 將更廣泛收集相關文獻,以及本案
實行方式。 之特性,予以明確定義。
4. 建議若納入法規,也能考量執行之 6. 本案係針對法規訂定進行研究,對
可行性。 於新建築物的技術規則,以及既有
張委員裕忠 合法建築物改善,都會一併討論。
1. 建議對「避難弱者」及「避難緩衝 7. 將進一步分析該規範前後文之相關
區」能明確定義及區分。 規定,並與我國技術規則加以比較
2. 本案係針對新設建築物或既有建築 分析。
物的改善,應予明確區分及對象為 8. 目前尚未發現國外法規相關具體評
何? 論文獻。將持續收集,如有發現將
3. 英國或國外法規針對此部分緩衝區 納入研究。
及加壓排煙設計宜整體蒐集整理分 9. 走廊上之緩衝區,將納入研究研
析及探討。 議。研究將鎖定在緩衝區本身之防
4. 本案設置避難緩衝區國外有無具體 排煙需求,不涉及建築物之煙控模
有效果或成效。 擬。
李委員善銘 10. 避難緩衝區包含安全區劃的概
1. 避難模擬如何執行?是否應分析各 念,並將考慮緩衝區相關之設備構
種弱者移動速度,再依排煙模擬結 造需求。
果,確定多少距離須設避難緩衝區。 11. 可考慮排煙室外走廊增加安全區
2. 須使用多大的火載量來做煙控模 劃為避難緩衝區,研究中也會討論
擬? 其他可行方式。本案著重於加壓防
3. 建築物大小及形狀對於避難緩衝區 煙之可能性,將考慮既有規定,以
的設計如何量化? 及門窗洩漏量,提出修正公式。
4. 最後成果之避難緩衝區如何驗證效 12. 避難緩衝區涉及之消防法令,將為
能? 排煙以及救災訂定相關規定。
5. 避難緩衝區適用哪些場所? 13. 未來成果將以簡單明瞭的表格公
張委員敬桐 式呈現,讓未來消防設備師可以輕
1. 「避難緩衝區」與「安全區劃區」 易直行計算。
之差異?兩者之建築結構是否須定 14. 舊文獻將於研究中考量我國法規
義防火時效? 之本土性及適用性。空調不應兼用

9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2. 建築空間中包含特別安全梯的排煙 於排煙之建議,感謝委員建議,將
室、緊急昇降機的梯廳都可適用為 納入本案研議。
緩衝區的效果,因此避難緩衝區設 15. 確切之研究對象,於工作會議與主
計成果須配合建築法規放寬排煙室 辦單位研商後決定。委員之意見將
以及梯廳之面積,另外不同面積之 納入研議。
正壓量該如何提供? 16. 如何強化待救者與消防救災者的
3. 提供正壓之設備權責歸屬?如屬消 聯繫相當重要,將納入研議。
防設備,如何修正設置標準? 17. 本案屬新議題的研究,將提供法規
4. 研究成果如何配合基本參數(如面 修正之定位。研究將提出避難緩衝
積、淨壓力、送風口位置)來規範避 區的分析說明、初步的草案以及未
難緩衝區設計方式。 來理論基礎的說明。
5. 就有文獻之引用,是否適用現行環 18. 所有意見均已詳實記載,將會納入
境?空調兼用排煙之設計不適合防 後續研究討論,未來執行場所之規
火工程原理。 範,將與主辦單位於工作會議研商。
王委員當權
1. 有關老人安養院等大量避難弱勢場
所,設計是否納入本研究考量。
2. 待救區是否增設手動報警器,提醒
救援人員(消防人員)本區域有人待
救,是否納入本研究考量。
3. 本研究是否在法規修正上提出建
議,應提出初步說明。

100
附錄

二、期中審查回應表
審查意見 回應情形
林教授斯寅
1. 期中報告書的格式、段落、排版, 1. 依照委員意見檢視修正。
建議在小地方可更謹慎的整理。 2. 已將煙控公式整理納入報告書第
2. 報告書中 P.11 提出已經執行完 四章。
成煙控公式推導,但在 P.10 研究 3. 感謝委員意見。
流程與第三章的設計中並未看見
此部分。
3. 計畫主持人具有充分專業能力與
足夠相關經驗,可期待此研究成
果順利完成。
莊教授東穎
1. 本期中成果針對避難緩衝區各種 1. 感謝委員意見。
參數,如面積、增壓量等提出研 2. 依照委員意見檢視修正。
究之參數,符合期中審查需求。
2. 建議成果報告內容之格式如章
節、標題參考文件宜符合內政部
報告之需求。
吳組長俊瑩
1. 避難弱者以身心障礙及老人為對 1. 大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場所,內政
象,至兒少部分,從防災觀點亦 部建築研究所另有專門研究,不
屬於弱者,是否納入,建請參酌。 納入本研究。
2. 所建議避難緩衝區可能的五種型 2. 補充圖例於第三章,並加強說明。
式,建議以圖例呈現。 3. 依照委員意見辦理。
3. 第一章第五節預期成果二之一
(在建築法或消防法)建議修正為
(建築法規或消防法規)。
唐教授雲明
1. 「避難緩衝區」與「相對安全區」 1. 避難緩衝區定義修正補充於第一
的定義與內涵需再明確化。 章第四節名詞註解。避難路徑透
2. 警報系統分區鳴動和相對安全區 過安全區劃產生相對安全區,避
是相對應的,避難緩衝區要如何 難緩衝區是避難路徑旁提供避難
對應? 請補充說明。 者暫時停留等待救援的區域,並
3. 實際上,避難緩衝區如何只限避 非獨立區劃之空間。
難弱者使用? 請補充說明。 2. 警報影響同時避難人員,進而影
響避難通道是否擁塞,擁塞現象
對避難緩衝區的功能影響,補充
於 3.1.1 節。
3. 美國 NFPA、英國 BS 均以肢障者
為主要考量,但火場中有需要的
使用者均可使用,與無障礙停車
位專限身心障礙手冊者使用的概
念不同。
10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林教授俊淵
1. 報告內的圖示說明不易理解,如 1. 依照委員意見重新檢視修正圖
圖一、二,宜加強說明。 說。
2. 目前的建築物多沒有避難空間的 2. 各種避難緩衝區型式在既有建築
設計,本計畫的成果如何應用於 的應用,已加強說明並補充表
現有的建築呢?能否研究如何改 3-2。
進(應用於)現有的建築物? 3. 委員建議增加電腦模擬部分,將
3. 對於本計畫所計算的緩衝區面 在總經費不變原則下提出經費調
積,煙控公式的推導等部分,如 整,如蒙允准,就會避難模擬探
何測試?或如何模擬?建議是否可 討的嘗試避難速度折減,觀察設
以進行避難的模擬。 置避難緩衝區對整體人流的影響
作定性分析。
林理事長世昌
1. 第 50 頁,舉例而言,「可能起火 1. 依照委員意見檢視修正。
區之排煙系統未設置進氣系統, 2. 將於工作會議、專家會議、期末
無起火可能區域則有要求設置進 會議,聽取專家委員對於參數之
氣系統。若是後者未設置進氣系 建議,研議辦理。
統,將明顯形成負壓區,反倒吸
引濃煙流入」 ,這段文字是不存在
的假設,建議刪除,因為就法規
而言,排煙室的進風系統有機械
進風,及當層開口自然進氣。
2. 有關增壓量、設計參數使用限制
都是期末審查才會呈現,建議最
好於專家諮詢座談會時先提出討
論。
邱教授文豐
1. 避難緩衝區設置機制,理論基礎 1. 感謝委員意見。在第三章的避難
文獻中已明確說明,且相關國外 緩衝區面積、第四章的煙控分
法源英 BS 5588、BS 9999,依據 析,以本土實際案例進行案例說
詳實。建議研究方法調查分析能 明。
研討面積、尺寸、構造設備等規 2. 感謝委員意見,本研究以兩種不
範之本土實證性研究分析。 同案例進行設備設計規範之計
2. 避難緩衝區依文獻及現行實務 算,並補充於報告書之中。
面,採防煙增壓設計比排煙負壓 3. 依照委員意見檢視修正。
設計可行性高,請研擬現行消防
法規梯間排煙適用之問題?設備
設計規範如何?未來以代表性案
例呈現。
3. 研究報告文獻之引註有誤,請更
正,如 P.21、P.36、P.68。
主席(蔡組長綽芳)
1. 在慌亂的避難過程中,如何確保 1. 避難緩衝區設置於避難路徑上為
避難弱者可以到達避難緩衝區, 原則,與一般人不分流,補充說

102
附錄

是否要與一般人分流等問題,建 明於第一章第四節名詞定義。
請考量。 2. 不同類型建築物之避難緩衝區設
2. 不同建築類型之避難弱者類型、 置區位、數量、面積關係之設置
比例不同,哪些類型的建築物需 原則,已經納入第三章考量。
要設置,以及設置區位、數量、 3. 避難緩衝區若設置於室內,為了
面積關係如何,建議可再進行類 產生壓差致使濃煙不會侵入,均
型化分析。 需設置風機加壓,依規劃之避難
3. 哪些避難緩衝區需要增設加壓或 緩衝區所存在之洩漏面積多寡,
抽風,例如戶外梯或已經有戶外 而有不同需求的供氣量,避難緩
平台的是否也需要設置,建議從 衝區若設置於室外,則無設置風
經濟節省、技術簡單的方向思 機之需求。
考,方能提高推動可行性及長期
使用的可靠性。
雷研究員明遠
1. 避難緩衝區或暫時避難據點之空 1.委員意見已經補充於第三章,說明
間特性建請再詳述,例如是否需 避難緩衝區型式、NFPA-101、
連通安全梯或是昇降機,另建請 BS-9999、地下建築物緩衝區、等
列表與等待救援空間,就空間形 待救援空間、技術規則 99-1 條暫
式(面積大小、連接樓梯)、功能 時避難據點、本研究之避難緩衝
條件(防火區劃、排煙功能)等項 區,其面積大小、連接樓梯、防火
目做比較。 區劃、煙控功能之比較表於表 3-1。
2. 文獻建議可增加近幾年的相關研 2.遵照委員意見辦理。
究報告。

10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三、期末審查回應表
審查意見 回應情形
林教授慶元
1. 避難緩衝區在不同梯間(如室內 1. 遵照委員意見納入研究。
安全梯、特別安全梯及直通樓梯) 2. 若防火門具有遮煙性,在計算上
如何設置應予以考量。 應能減少門縫洩漏面積,將有助
2. 遮煙性防火門與本案提出之加壓 於減少送風量之需求。
防煙措施,如果均能防止煙入 3. 意見納入法規條文建議草案。
侵,可考慮更多可行方案。倘若
防火門具有遮煙性,其計算上是
否會有差別?
3. 應確保二方向避難之原則,建議
二方向樓梯均應設置一處避難緩
衝區。
邱教授文豐
1. 請完成報告書 p59-60 表 3-4 身心 1. 該文獻係引用文獻資料,將過濾
障礙者避難分析表。 文獻引用之完整性。
2. 案例分析中已具體估算避難緩衝 2. 案例分析中之紅色區域為報告書
區面積,每一單元,且建議設置 中第四章避難緩衝區煙控設計所
於走道末端紅色區域,近樓梯排 設置區域之一部分,紅色區劃表
煙室處所。此處所與第四章避難 示最小需求面積。
緩衝區煙控設計所設置之區域相 3. 感謝委員意見,已依委員意見納
異,是否給予釐清?區分一般或 入研究。
避難弱者用?
3. 以非起火居室做為避難緩衝區,
除非直接鄰接安全梯,建議不考
慮;走廊做為緩衝區時加壓送風
量大,不容易實現;建議採於走
廊與垂直動線前增設獨立防火區
劃方式設為避難緩衝區,如綜合
討論之結果。
吳組長俊瑩
1. 避難緩衝區採加壓防煙之方式, 1. 研究中所提之案例均可作為規劃
如為既有建築物,涉既有空間及 參考,如設置於既有建築物時,
管道配置,又如在走廊、通道設 可依現況條件重新進行計算與規
加壓緩衝區,涉天花板材,建議 劃,以滿足避難緩衝區設置之要
在可行性方法之外,應註明使用 求。
限制條件。 2. 感謝委員意見。
2. 結論建議有關避難緩衝區設置標
準的部分,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
備設置標準中排煙設備為消防搶
救上之必要設備,考量的增壓空
間是以搶救為出發點,未來會把
前室或排煙室的加壓防煙列入法

104
附錄

規來做調整。至於避難緩衝區加
壓防煙的部分,各類場所消防安
全設備設置標準中較難去處理。
林教授俊淵
1. 本計畫之「避難緩衝區」與衛福 1. 避難緩衝區主要規定於一般建
部之「等待救援空間」的差異為 築物(非大量收容避難弱者),避
何。 難者可能暫時停留後可以自行繼
2. 根據緩衝區面積的計算及設置位 續避難。衛福部等待救援空間是
置是否考量實際空間之大小及逃 針對大量收容避難弱者建築物之
生路徑。 規定。
3. 避難空間除了面積及加壓外,是 2. 委員建議應考慮之情形,均已納
否須安裝其他設備輔助,是否為 入研究。
一封閉空間,要如何做到? 3. 避難緩衝區非一密閉空間,故需
透過加壓防煙等方式,防止或延
緩濃煙侵入,進而爭取更多避難
時間或等待救援時間。
莊教授東穎
1. 設置緩衝區所增加之成果與場域 1. 以電腦模擬說明避難緩衝區確實
的影響疑有更進一步之闡述。 有防止避難弱者阻礙人流之效
2. 參考文獻部分宜將中英文文獻分 用。
開呈現。 2. 感謝委員意見,遵照辦理。
蘇教授崇輝
1. 本案研究主題具有實用價值,報 1. 感謝委員意見。
告內容與預期成果符合。 2. 感謝委員意見。
2. 本案執行之依據,即法規規定之 3. 加壓風機可考慮與緊急發電機連
修訂應為可否落實之重要依據。 接使用。
3. 用加壓系統所需之動力為緊急資 4. 感謝委員意見,雖然高層建築物
源,後續接受度可增加此項評估。 中的避難弱者自主避難更為困
4. 是否考量先針對高層建築物進行 難,但因避難弱者並非僅存在於
規範。 高層建築物中,一般建築物亦存
在著避難弱者避難需求,故應同
時考量為宜。
韓教授欽銓
1. 附錄二中參考資料,部分文獻資 1. 感謝委員意見,遵照辦理。
料格式應再次檢視,確保正確 2. 感謝委員意見。
性,年份資料不宜西元、民國共 3. 本研究之案例分析雖針對住宅和
用,容易混淆,另外文獻有重複 辦公大樓作為研究場所,但百貨
出現應避免。 公司與商場亦可適用,惟百貨公
2. 成果中針對避難緩衝區面積估算 司與商場之避難人員對於環境熟
與加壓防煙量化研究,已有初步 悉度不足,需強化避難引導指示
結果。 設備為佳。
3. 成果針對住宅和辦公大樓做研究 4. 除現行規定醫院、護理之家等大
場所,如針對百貨公司,商場是 量收容避難弱者的建築物,應有
否適用?如不適用宜報告中提出 二個區劃外(其中一個區劃可作

10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研究範圍規範。 為避難緩衝區),一般建築物因無
4. 加壓量化研究是否提供實際場域 要求,故無實際場域之實證資料。
實證?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
1. 報告書 p8 避難器具種類請參考 1. 該部分係文獻引用,將過濾不適
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合之文獻。
第 157-1 之規定。
內政部營建署(王鵬智)
1. 建議研究階段之成果不要列入建 1. 感謝委員意見,遵照辦理。
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等技 2. 感謝委員意見,遵照辦理。
術層面建置較成熟後再列入法規
中。
2. 研究團隊提到未來將把研究成果
列入建築技術規則 99-2 做規
範,前提必須把規範範圍定義清
楚,執行上才有辦法落實。
林理事長世昌
1. 對於避難緩衝區等待空間面積 1. 避難緩衝區之面積計算,已有初
中,直通樓梯內面積需要多大及 步成果,將進一步補充。
計算方式;在平面走廊或梯廳需 2. 感謝委員意見,本研究之案例分
要多大及計算方式;以及在排煙 析均以滿足防火門內外壓差 50Pa
室是否要增加面積。 的前提下進行計算,機電技師依
2. 對於避難緩衝區等待救援空間的 據所需計算結果之風量規劃風機
正壓規劃,直通樓梯請直接參考 與風管之性能,以滿足避難緩衝
梯間加壓技術規範;在平面走廊 區等待救援空間的正壓規劃。
或梯廳,應加進,排管道的截面
積;以及在排煙室是否要提昇現
有消防排煙室設計條件,滿足內
外壓差 50Pa 的要求。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
全國聯合會(涂理事明哲) 1. 感謝委員意見,委員意見納供參
1. 建議研究中制定避難弱者之避難 考。
程序,建立同伴協助對策引導避 2. 避難弱者之定義於第一章加以說
難、核備需協助之避難弱者清單 明。
並演練及建立「需協助人員名冊」 3. 感謝委員意見,委員意見納供參
(fire list)。 考
2. 研究中避難弱者的定義為何?
3. 建築技術規則第 1 條(用語定義)
28、29、30 款不燃材料、耐火板、
耐燃材料對應耐燃一級、二級、
三級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正式修
改。
蔡組長綽芳
1. 避難緩衝區需考慮消防人員能夠 1. 本研究規劃之避難緩衝區建議設

106
附錄

到達之位置。 置於樓梯間附近,為消防人員能
2. 是否有其他更多避難緩衝區的可 夠到達之位置。
能性,例如可通達避難樓梯的戶 2. 委員建議,納入第三章末段之討
外陽台。 論。
雷研究員明遠
1. 避難緩衝區設於安全梯前排煙室 1. 為了避難遮煙設備影響避難弱者
或走廊空間,其防止煙流的方式 逃生,故本研究規劃之避難緩衝
可採加壓或遮煙方式,在應用於 區建議採用加壓防煙方式,可應
各類型建築物時,究竟宜採用何 用於各類型之建築物。
種方式,希請提出分析建議。
主席(何所長明錦)
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的運用範 1. 遵照主席意見,為更妥慎處理,
圍需明定,如屬身心障礙者權益 將就主席提出之意見,再邀請營
保護法規範則運用範圍需詳細說 建署代表、建築師公會代表、目
明。 前參與技術規則防火避難專章修
2. 本研究應檢視目前身心障礙者權 法的專家委員,共同研商,提高
益保護法及建築技術規則中對於 可行性。
避難弱勢者安全保障的妥適性。
3. 研究中應說明避難緩衝區對於既
有建築物、舊有建築物法及新建
建築物上的應用有何不同。
4. 研究成果對於法令上的規範、法
制上的建議必須考量可行性,法
案提出前,得先提供建築師公會
參採並凝聚共識。

107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108
附錄

附錄二:避難緩衝區數量研議
(本附錄之假設條件有待後續調查研究,本附錄僅供參考)

(一)肢障者活動於各類建築物的比例,有助於推估各類建築物應設置避難緩衝
區之數量面積,惟尚乏普查數據,本研究為第一年研究,首先建立一個估
算出現在一般建築物的數學模型,實際普查留待後續研究,估算公式雛形
如下:
Px=α*Σ(βi*γi-*)
其中
Px:出現在 x 類建築物的人數比例
α:某特定族群佔全國總人口比例
βi:某特定族群人數組成比例
γi-x:某特定族群使用 x 類建築物比例
(二)依照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之資料【49】 ,截至 104 年第 3 季,肢障者有 375,795
人,佔全國總人口的 1.6%。103 年佔 1.61%,102 年佔 1.60%,平均 1.607%。
α肢障者=1.067%。統計資料如下:
障礙別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平均
肢障 1.60% 1.61% 1.60% 1.607%
(三)姑且將行動不便者分為二個族群,假設第 1 類為活躍者,就讀一般學校,
經常活動於一般建築物參與逛街等活動。第 2 類為不活躍者,就讀特殊學
校,經常活動於安養機構。研究調查某一般大學的行動便者佔全校總人數
比例如下,102 年佔 0.54%,103 年佔 0.49%,104 年佔 0.45%,該數據屬於
前述第 1 類活躍者的比例:
障礙別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平均
肢障 0.54% 0.49% 0.45% 0.49%
(四)估算活躍者這個族群的比例
以 102 年為例說明,肢障者佔全部人數 1.6%,其中活躍者依前述(三) ,佔
全部人數 0.54%,則不活躍者為 1.6%-0.54%=1.06%,則β活躍者=0.54/1.6
=33.75%。各年度推估情形如下表,自 102 年到 104 年之平均β活躍者=30.77%
障礙別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平均
肢障 1.60% 1.61% 1.60% 1.607%
族群 活躍 不活躍 活躍 不活躍 活躍 不活躍 活躍 不活躍
族群佔總
0.54% 1.06% 0.49% 1.12% 0.45% 1.15% 0.49% 1.11%
人數比例
βi 33.75% 66.25% 30.43% 69.57% 28.13% 71.88% 30.77% 69.23%

(五)γi-x 代表活動於某類建築物的比例,假設肢障活躍者族群平均一天之中,12
小時活動於住宅(H2),12 小時活動於辦公室(G2),此時之γ活躍-H2=12/24
=0.5,γ活躍-G2=12/24=0.5;假設肢障不活躍者族群平均一天之中,20 小
時活動於安養機構(H1),4 小時活動於醫院(F1),此時之γ不活躍-H1=20/24
=0.83,γ不活躍-F1=4/20=0.17,需要大量的調查數據來分析人員在各類建
築物活動的比例,留待後續研究。倘若建築物不分類,設定γ=1。

109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六)今假設活躍的肢障者會出現在一般建築物,則 P 活躍者=1.607%*30.77%*1=
α*Σ(βi*γi-*)=0.484%。表示活躍的肢障者會出現在一般建築物的比
例為 0.484%,反推 1/0.484%≒207,表示在一般建築物中,每 207 人可能
會出現一個肢障者。
(七)依照上述估算,在一般建築物之中,每 207 人可能出現一個肢障者與
NFPA-101 規定每 200 人應設置 1 個輪椅空間的避難緩衝區之規定人數相
近。

110
附錄

附錄三:避難緩衝區建議條文草案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新增條文 說明
第1條 增設避難緩衝區,提供避
四十八、避難緩衝區:具有防火區劃保護且緊鄰避難 難弱者、孕婦、高齡者、
路徑,提供避難者暫時停留或等待救援之空間。 火災受傷之避難者暫時
停留、等待救援的空間據
點。
第 97 條之 2 1.A、B 類建築物,大約每
(第一項)安全梯內應依下列規定設置避難緩衝區, 100 平方公尺設置 1
但已符合第 99-1 條規定或於安全梯外設置具有 1 小 處,其他類建築物大約
時防火時效區劃之避難緩衝區者,不在此限。 每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建築物類別 設置面積 處。
A 類、B 類 Arefuge=0.009 TFA 2.每處基本尺寸參照建築
其他各類 Arefuge=0.005 TFA 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附
Arefuge:避難緩衝區面積 錄 A102.1 為寬 75 公
TFA:總樓地板面積 分、長 120 公分,面積
建築物設置自動撒水設備、建築物設置排煙設備 0.9 平方公尺。
或居室與其他空間有防煙設備者,免計樓地板面 3.建築物如設置自動撒水
積二分之一 設備、排煙設備或居室
(第二項)避難緩衝區不得小於輪椅靜止時所需淨空 與其他空間有防煙設備
間,應設面積達 1.8 平方公尺以上者,應設置二處並 其中之一者,免計樓地
應符合二方向避難原則。 板面積二分之一, A、B
(第三項)避難緩衝區設計規範,由中央主管建築機 類約每 200 平方公尺設
關定之。 置 1 處,其他類約每 4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處。
4.避難緩衝區之構造、煙
控設計、通訊設備、面
積尺寸等,設計技術規
範另訂之。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162 條 第 162 條 於 162 條第二
二、二分之一以上透空之遮陽 二、二分之一以上透空之遮陽 款,增列避難緩
板,其深度在二公尺以下 板,其深度在二公尺以下 衝區得免計容積
者,或露臺或法定騎樓或本 者,或露臺或法定騎樓或本 樓地板面積之規
編第一條第九款第一目屋 編第一條第九款第一目屋 定。
頂突出物或依法設置之防 頂突出物或依法設置之防
空避難設備、裝卸、機電設 空避難設備、裝卸、機電設
備、避難緩衝區、安全梯之 備、安全梯之梯間、緊急昇
梯間、緊急昇降機之機道、 降機之機道、特別安全梯與

111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特別安全梯與緊急昇降機 緊急昇降機之排煙室及依
之排煙室及依公寓大廈管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之
理條例規定之管理委員會 管理委員會使用空間,得不
使用空間,得不計入容積總 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但
樓地板面積。但機電設備空 機電設備空間、安全梯之梯
間、安全梯之梯間、緊急昇 間、緊急昇降機之機道、特
降機之機道、特別安全梯與 別安全梯與緊急昇降機之
緊急昇降機之排煙室及管 排煙室及管理委員會使用
理委員會使用空間面積之 空間面積之和,除依規定僅
和,除依規定僅須設置一座 須設置一座直通樓梯之建
直通樓梯之建築物,不得超 築物,不得超過都市計畫法
過都市計畫法規及非都市 規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
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該 規則規定該基地容積之百
基地容積之百分之十外,其 分之十外,其餘不得超過該
餘不得超過該基地容積之 基地容積之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十五。

112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1. 常懷生編譯.1995.「建築環境心理學」.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 陳弘毅. 1996.火災學. 二版. 鼎茂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3. 楊冠雄,陳海曙,葉琮勤. 1997. 「建築物火災時煙控系統運轉策略分析」.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4. 堀內三郎,保也健治郎,室崎益輝.1998.「新版建築防火」.朝倉書局.日本.
5. 羅國少. 2000.「區劃空間內火災熱流場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桃園縣.
6. 林慶元,許銘顯,鄭紹材.2001.「老人安養機構的防火安全避難設施之調查研
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論文集.pp833-836.
7. 鍾基強. 2001. 「性能式煙控與避難系統設計」.
8. 蔡秀芬.2001.「老人安養機構避難逃生安全設計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
所碩士論文. 台北.
9. 陳建忠,蔡尤溪. 2001.「建築物安全梯間加壓防煙規範之研究」.內政部建築
研究所.台北.
10. 田中哮義.2002.「建築火災安全工学入門」.
11. 黃進興.2002.「高齡者水平逃生速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安養機構高齡為例」 。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2. 蔡尤溪.2003.「建築防煙技術及實驗研究子計劃(II)大空間防煙性能模擬與
現場實測基準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13. 陳建忠,簡賢文,王榮進,林慶元,許宗熙,馮俊益,費宗澄,楊冠雄,熊光
華.2004.「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
北.
14. 許銘顯.2004.「醫療院所及老人安養機構防火安全水平避難對策之研究」.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博士論文.台北.
15. 陳建忠,黃武達,張尚文,蔡之豪.2004.「我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三、四章修正條文解說與補充圖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16. 邱文豐.2004.「消防實務工作危險分析與安全管理之研究」.台北.
17. 王耀琴,陳先斌譯.2004.「高層建築火災中利用電梯疏散的可行性研究-廣島
Motomachi 高層公寓安全疏散案例研究.
18. 陳建忠,邱文豐,江崇誠,王鵬智,姚怡然.2005.「運用一般電梯及緊急升降機
進行避難管理之可行性評估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19. 楊冠雄.2005.「建築火災煙控性能提升之研究室內中庭及大空間煙氣層流作
用對火災探測及排煙功能效應及系統連動之驗證分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台北.
20. 內政部消防署.2005.「高層建築物全棟避難管理作業程序暨規劃全棟避難方
案」.台北.
21. 高永信.2006.「 高層建築物運用昇降機避難效益評估之研究」.中華大學建
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22. 施志鴻.2006.「電梯用於避難可行性之問題」.現代消防 75 期.pp120-126.
23. 雷明遠.2007.「美國世貿中心事件人員避難行為影響因子探討與應用」.內政
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24. 湯潔新,林慶元,莊英吉,張賀婷.2009.「避難標示輔助設備之應用研究」.內

113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25. 李易欣. 2009.「醫院手術部防火避難計劃之研究-以「圍城」方法為探討對
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26. 丁俊智.2009.「火災煙控系統之應用」.中興工程季刊.pp51-59.
27. 鍾基強.2009.「建築物正負壓區劃性能式煙控設計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
所.台北.
28. 蕭世弘.2009.「加護病房避難安全策略及緊急應變作為之研究–以某醫學中
心為例」.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陳瑞鈴,林大惠,李鎮宏,黃建榮,賴啟銘.2010.「水霧與防火捲門組合應用於
防阻火災延燒效能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30. 許文泉.2010.「建築物安全梯加壓防煙之實測與模擬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
學碩士論文.台北.
31. 陳建忠,施邦築,何三平,黃文成,許毓倫,陳玟琇.2010.「醫院開刀房 ICU 等特
殊空間防止火煙侵入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32. 王武烈.2010.公共建築物設置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設施設備勘檢人員培
訓講習教材.營建雜誌社.台北.
33. 李玉生,林慶元,張尚文,陳玠佑,莊英吉,陳政洞.2010.「避難設計之樓梯間擁
塞影響人流模擬研究」.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34. 陳建忠,蔡尤溪,林一聲,王鵬智,馮俊益,蔡宜曆,周瑞法.2010.「安全梯間加
壓防煙設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35. 鄧子正,曾偉文,沈子勝,蔡真益,楊肅強,陳敬華.2010.「建築物火災避難弱者
避難影響因子及人因數據調查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36. 陳建中.2011.「超高層建築物火災之煙控系統與避難逃生模擬之研究」. 雲
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37. 蔡尤溪,林啓基,蘇水波,張家豪,許文泉.2011.「建築物正負壓區劃性能式煙
控設計之研究」.建築學報.pp113-130.
38. 鄭元良,何三平,陳佑任.2011.「老人安養機構防火煙控避難性能改善技術研
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39. 劉芸蓁. 2012.「老人機構防火煙控避難性能改善技術研究」.長榮大學碩士
論文.台南市.
40. 林佩親. 2012. 「醫院之安全避難手法探討-以建立安全據點與加壓防煙為
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台北市.
41. 賴深江.2012.「因應性別平等及弱勢者所需避難場所設計研究」.內政部建築
研究所.台北.
42. 蘇鴻奇.2012.「昇降機門之防火性能驗證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43. 陳建忠,沈子勝,白櫻芳,張慧蓓,黃信翰,黃馨平.2012.「老人福利機構人員疏
散搶救技術及設備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44. 鄭萬羽.2012.「無障礙垂直昇降設備設置於既有建築物現況調查之研究」.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45. 陳建忠,沈子勝,白櫻芳,張慧蓓,黃信翰,黃馨平.2012.「老人福利機構人員疏
散搶救技術及設備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46. 張邦立,湯潔新,張尚文,郭彥谷,曾淑芬.2012.「大規模地下空間避難弱者之
避難疏散策略及情境模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47. 張尚文,莊英吉,邱晨瑋,陳政洞.2013.「避難弱者避難路徑無障礙空間之研

114
參考書目

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
48. 內政部消防署.2015.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台北.
49.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 http://www.mohw.gov.tw/cht/DOS/
50. Butcher E.G.,Parnell, A.C.,1979, Smoke Control in Fire Safety
Design,E.&F.N. Spon, London.
51. Klote, J.H. and J.W. Jr. Fothergill,1983, Design of smoke control
system for buildings, ASHARE, Atlanta.
52. John H. Klote.1983.”Elevators as A Means of Fire
Escape”.NBSIR82-2507.
53. Klote, J. H., Smoke control for elevators,1984, ASHRAE J., 26(4), pp.
23-33.
54. Klote, J.H. and G. T. Tamura, 1986, Smoke control and fire evacuation
by elevators, ASHRAE Trans., 92(1A), pp.231-245.
55. John H.Klote,George T Tamura.1986.”Elevators Piston Effect andthe
Smoke Problem”.Fire Safety Journal.Vol. 11.No. 2.pp.227-233.
56. Klote, J. H. , 1988,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iston Effect on
Elevator Smoke Control, NBSIR 88-3751.
57. John H.Klote and George T Tamura.1991.”Smoke Control Systemsfor
Elevator Fire Evacuation”.Elevators and Fire.pp. 83-94.
58. John H.Klote and Daniel M. Alvord,1992,Feasibility and
DesignConsiderations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by Elevators,NISTIR4870
59. John H.Klote and Daniel M. Alvord.1992.”Feasibility and
DesignConsiderations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by
Elevators”.NISTIR4870.
60. Klote, J. H. and J.A. Milke, 1992, Design of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ASHRAE.
61. J.H. Klote and J.A. Milke, 1992, Design of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ASHRAE Atlanta.
62. John H.Klote.1994.”Feasibility of Fire Evacuation by Elevator atFAA
Control Towers”.NISTIR 5445
63. John H. Klote,Bernard M. Levin and Norman E. Groner.1995.”Emergency
Elevator Evacuation Systems”.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ASME)Baltimore,MDpp.131-149.
64. Klote, J. H. and J. A. Milke, 1996, Design of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ASHRAE and SFPE.
65. “BS 5588:Fire precaution i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use
ofbuildings-part 8:code of practice for means of escape for disable
people”,1999.
66. John H. Klote & James A. Milke.2002.. Principles of Smoke Management.
67. David W.2003.”Literature Review on Enclosure of
ElevatorLobbies”.NISTIR 6973.
68. E. KULIGOWSKI.2003.”Elevators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AndFire
Department Access”.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Technology.Gaithersburg, MD 20899. USA.

115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69.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2006.” Fire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Healthcare Premises”.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70. “BS 9999-Code of practice for fire safety in the design, management
of use of buildings,Annex G –Recommendations for refuges
andevacuation lifts”. 2008.
71. “NFPA 101 Life Safety Code”.2009.
72. http://www.fireren.com/article/lunwen/2004910133818.htm。
73. Klote, John H., ASHRAE Journal;Jun2012, Vol. 54 Issue 6, p36

116
避難弱者之避難緩衝區加壓防煙設計之研究
出版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電話:(02)89127890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 3 段 200 號 13 樓
網址:http://www.abri.gov.tw
編者:張尚文、鍾基強、陳又嘉、陳政洞
出版年月:104 年 12 月
版次:第 1 版
ISBN:978-986-04-7659-0 (平裝)

1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