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五章:

山東的「壞份子」:連根拔起而且永世不得翻身

 母親 1942 年出生於山東半島南部縣級城市日照市高陸村的地主家庭

 山東半島日照市青島台灣

由別於貧窮農民遷徙活動的另一種山東出走方式:貧困農民「階級敵人」的遷

 1940s 的國共內戰對當地經濟影響極大

 共產黨在山東推動土地改革運動

 山東地主階級多

 1948 年,共產黨佔據東北地區的農村地方,徵收私有土地以廢除地主階

級,並分配土地給沒有田地的農民,這樣的改革措施帶出了小型的農民經

 在 1950 年開始實施《土地改革法》後,農民土地私有權就移轉為國有化制

 外祖父因其父親因肺癌過世而立志成為醫師,自學成為藥劑師
 國共內戰期間,因農民認為國民黨腐敗,希望共產黨能恢復他們原有的權

利,改變他們既定的命運

 外曾祖父因不願離開家鄉而活活被解放軍打死

 留在日照的姑婆被加發是地主後代出身而上街接受遊行批鬥,因為她的身

份也讓出身貧困農家的先生無法加入共產黨,且被視為反革命分子。

 文化大革命後,中國對地主後代開始了「摘帽子」的社會運動,這些人長

期被隔離於社會之外,無法享有正常教育和公共生活。在中國,階級並非

取決於生產手段或者是生產關係,它被視為是無法變動的世襲體系,如同

「戶口」制度。在毛澤東的理想主義思想下,為了去除革名的敵人的後代

的階級意識,唯一的手段就是剝奪他們的教育機會和賴以為生的方法。

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將階級敵人分成九大類,俗稱「臭老

九」,包括: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黑當份子、右派、叛徒、特務、走

資派和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這些人被視為「壞份子」,而這些壞分子的後代

從小就被貼上階級標籤,時常公開地受到侮辱。

 他們必須離開山東,到沒有人認識和知道他們階級背景的地方生活。有些

人並非自願離鄉,而是被政府送到東北的農場和礦場進行勞動改造,並被

教導學習仇恨父母或祖父母輩所犯下的階級錯誤。
 阿霞八歲就被送往東北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哥哥被送到當地的農場、礦場工

作)。那個時期「壞份子」遷徙到其他省份居住很常見,因為他們要脫離身

處新的革命的中國里,最底層的社會地位。

 母親的表妹阿霞想打敗命運,她完成了高中教育並融入當地的生活而擁有

了自己的社交圈。在文化大革命後她因擔憂文革的餘波盪漾而並沒有立即

回鄉,一直到 1970 年代後期,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她才回到山東。

 雖然阿霞身為地主後代而遭到迫害,但因受惠於鄧小平的政策而樂觀看到

過去三十多年來經濟改革所帶來的社會衝擊,她不再受限於自己的出身包

袱,晉身為不同的社會階級現在因為有了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也認為毛澤

東完成了建設新中國的大部分目標,認為「毛澤東是七分成績,三分錯

誤」(官方評價)

 舅舅的父親則是教師,但因舅舅的曾祖父是個地主所以被取消了教職,被

迫變成農民--出身決定一切,永世不得翻身

 在中國找到公家機關的工作大多要靠關係,而一般沒有關係的人要靠六萬

元人民幣賄賂。

 舅舅也未因為經濟改革而帶來任何改變

 雖然山東省為中國第二個國內生產毛額超過三兆元人民幣的省份,但繁榮
只集中於都會地區,而有許多鄉下的村落完全被隔絕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之

外。

 舅舅因年紀大了無法再下田幹活,而農民既沒有退休金,也沒有獲得任何

國家補助,因而只能靠垃圾回收來勉勉強強維持很低水平的生活。

 而新聞報導卻報導著「經濟改革開放後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速的

國家,從 1978 年到 2007 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八,人農

民人均純收入從一百三十四元增加到四千一百四十元,我們已經全面消弭

農村絕對貧窮的景象。」

 但是是裳中國農村地區依舊非常貧困,中國人口中有兩億四百萬的農民,

大約佔中國人的六分之一,他們每日可用的支出比世界銀行界定一點二五

元美金的貧窮標準還低。

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前一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宣稱中國已經

脫離「絕對貧窮」,而期間實行的七年扶貧計劃已經達到預期目標。

 但中國政府這幾年所設定的「絕對貧窮」標準是年收入一千元人民幣,官

方認為這樣的收入足以達到「個人基本商活所需」的標準,但在作者訪談

的農民中,即使年收入超過一千人民幣,依然很難滿足基本食衣住行的需

求,而沒達到這樣的收入的人更是無法維持生計。
 中國政府歌頌著改變中國的三十年經濟改革,但事實上在鄧小平的領導

下,中國農民實際上都只能短暫租借極少的農地,而農地屬於村莊裡由共

產黨指派的領導階級。所以其實在該時期,中國農民飽受史上最嚴重的貪

污腐敗和任意徵收的賦稅。

 在 2009 年秋天,胡錦濤公佈了新的政策,為了增加產能、釋出農村財富、

刺激地方消費和幫助中國安然度過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決意允許八億

農民可以讓渡耕種農地的使用權,換句話說,農民可以將農地租借給商業

和農業企業,土地所有權成為了可以在市場上流通買賣的商品。

 這個政策讓人民開始擔憂,大地主又會開始出現,窮困的農民生活會更加

貧苦,而 1946-1948 年土地改革想翻轉的農村社會關係又將再次被翻轉回

來。會有更多農民失去土地、農村貧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 而在這樣的政策下,貧困的農民為了尋求生存機會必須繼續過著遷徙的生

活。哪裡有工作他們就往哪裡走,他們不屬於任何地方,這群人成為當代

中國的「失根的一代」。

 農民在異鄉奮鬥立足被視為光耀門楣的成就

 青島的經濟繁榮是靠廉價勞工的低廉工資所維繫,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將階級敵人分成九大類,被視為「壞份子」,

包括: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黑當份子、右派、叛徒、特務、走資派和資

產階級知識份子

•生為地主後代的姑婆決定留在日照市,被視為反革命分子

−接受遊行批鬥、當眾侮辱

−無法加入共產黨

•中國對地主後代開始了「摘帽子」的社會運動

−剝奪其受教育的機會

−階級就如同「戶口制度」,為無法變動的世襲體系。

•到沒有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生活

-自願:不被迫害、爭取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非自願:被政府送到東北的農場和礦場進行勞動改造,並被教導學習仇恨父母

或祖父母輩所犯下的階級錯誤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將階級敵人分成九大類,被視為「壞份子」
•姑婆決定留在日照市,被視為反革命分子

•中國對地主後代開始了「摘帽子」的社會運動

•到沒有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生活

•舅舅未受惠於經濟改革,窮到住在垃圾堆中

-農民沒有退休金,政府沒給國家補助

•母親的表妹在改革開放後才敢回到原鄉生活

•中國政府自稱全面消弭農村絕對貧窮的景象

−經濟改革開放後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速的國家

−從1978年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八

−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從一百三十四元增加到四千一百四十元

−但事實上中國農村地區依舊非常貧困,中國人口中有兩億四百萬的農民,大

約佔中國人的六分之一,他們每日可用的支出比世界銀行界定一點二五元美金

的貧窮標準還低

−但中國政府這幾年所設定的「絕對貧窮」標準是年收入一千元人民幣,官方認

為這樣的收入足以達到「個人基本商活所需」的標準,但在作者訪談的農民中,

即使年收入超過一千人民幣,依然很難滿足基本食衣住行的需求,而沒達到這

樣的收入的人更是無法維持生計。
•母親的表妹在改革開放後才敢回到原鄉生活

•中國政府自稱全面消弭農村絕對貧窮的景象

•鄧小平時代,中國農民飽受史上最嚴重的貪污腐敗和任意徵收的賦稅。

−中國農民實際上都只能短暫租借極少的農地,而農地屬於村莊裡由共產黨指

派的領導階級。

•2009年,胡錦濤新政策讓土地成為市場上流通買賣的商品

−為增加產能、釋出農村財富、刺激地方消費和幫助中國安然度過全球經濟危

−中國政府決意允許八億農民可以讓渡耕種農地的使用權,換句話說,農民可

以將農地租借給商業和農業企業

•可能導致大地主又開始出現,弄村貧富差距日益增大

−窮困的農民生活會更加貧苦,而1946-1948年土地改革想翻轉的農村社會關係

又將再次被翻轉回來。會有更多農民失去土地、農村貧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失根的一代」。

−而在這樣的政策下,貧困的農民為了尋求生存機會必須繼續過著遷徙的生

活。哪裡有工作他們就往哪裡走,他們不屬於任何地方,這群人成為當代中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