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定义:

期望:素质、形象、义务、行为
 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 [106 页]
 对自身的期望系统
 个体外显的科观察的行为

案例 5-1,104 页 角色 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集:[两种情况] [107 页] 职业角色:[108 页]

 多种角色集于一个人身上 1. 职业角色的期待
 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人 a. 知识传授者
与人之间的关系 b. 榜样
c.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d. 心理治疗工作者
e. 学者和学习者
2. 期待的动态变化[110 页]
a. 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
进者
b. 思想品德教育者-心理咨
询者
c. 严格管理者- 灵活的组
织者
d. 经验积累者- 行动研究

3. 教学角色的特征
a. 角色集
b. 动态变化的过程
人格的定义: 完善职业人格策略:
个体特质、特点的总和 1. 职业信念
教  教育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和
内涵: 成就感,产生自豪感并形成
做人的根本 师 坚定的职业信念
人际交往的基础 2. 树立终身学习观
职 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
社会风尚的表征
业 构,促进自我认识,掌握自
我调整的方法
教师职业人格的特质 人 3. 自我认识
1. 外倾的人格特征  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
 教师的思想、学识、品德都 格 低,确定自身人格完善的努
富有表现意义,职业需要他 力方向,制定可行的计划
们不断地表述和表露 完 4. 稳定乐观的情绪
 知识和思想,言传还是身教  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使教师感
都是外显、外倾的
善 知敏捷,想象活跃,记忆牢
 不乏内省,不失严肃,做事 固
着重道德价值也不乏责任感 [118 页]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稳定的情绪  亲密温暖的人际关系让教师
 教师接受信息后的反应需是 心情愉快,热衷于教育,形
稳重的,经过选择、控制 成活泼、主动、积极的特
的,不该随波逐流 性,发扬个人的独特风格。
3. 倔强性低于普通人 6. 学会反思
 性情随和、体谅和同情是教  优秀教师 = 教学过程 + 反思
师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 塑造教师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4. 自我隐蔽高于普通人 7. 自我激励不断超越
 受到周围的约束,其内心生  克服消极因素
活变得更具有潜在性  确立奋斗目标,展开行动,
 隐藏负面情绪 认识困难,培养信心

完善教师职业人格的重要性
1. 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 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不仅是为了让其学习知识,也为了让其学会做人:教师
是“经师”也是“人师”。
2. 融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 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
3. 渗透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 合理安排教育时空结构,组织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优化必修
科,规范选修科
1. 职业角色冲突 策略:
a. 不同角色的期望 1. 合作
i. 校外 校内不同角色的期  改变引起紧张的外在因素,对某一角色
采取合作的态度和行为

2. 转移
ii. 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自身  集中注意力于某一角色,忽视其他矛盾
个体表现的角色冲突 的角色期望
b. 本身的局限 3. 应顺
 改变对矛盾的角色观念,采取正确的态
度,正确对待所面对的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及应对[112 页]

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及应对

角色压力:由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超载

 生理健康影响:依次 - 角色超载、角色冲突、角色模糊
 心理健康影响:角色超载、角色模糊最强

角色模糊及应对 角色超载及其应对

1. 没有明确的和严格的角色期望和 身兼数职,超过承载的范围
规范
1. 是一个角色丛,很多角色关系
2. 评价体系模糊:[教学质量、人格
2. 随时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学术
塑造]
动态
3. 新课程要求改变,角色期望模糊
3. 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绪劳
动为一体的劳动模式
策略:

1. 管理过程 策略:
2. 获取角色期望的信息量 1. 梳理角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3. 教师明确的自我价值定位 2.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职业倦怠
研究者 1. 顿伯格  工作人员因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
的理解 堪的状态,也是过分努力以达到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134 页] 2. 玛勒诗  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
o 情绪衰竭: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指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o 人格解体:疲劳情绪持续,个体出现负面情绪,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
极、冷漠的行为
o 成就感低:工作中效能感降低,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增长
3. 凯尔尼斯  职业压力是受两种因素影响:
o 社会变化,专业人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变化
o 专业人员面对行政系统的挑战,又要竭力提供基本的助人服务
 其他因素:
o 对专业工作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倦怠感容易出现
o 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
o 面对有限的刺激和挑战
4. 萨若松  强调社会对倦怠现象的影响
o 公众对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助人者容易出现倦怠的状况
教师
o 服务对象要求增加,服务对象权利扩大,倦怠程度严重
影响因 1. 个人因素  性别、年龄、教育过程、经验、情感将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素 (三  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容易产生倦怠
方面)  在相同压力的情境下,控制信念与自尊是影响教师的反应的内在因素
[137 页]  控制信念:
o 内在 – 相信某些事是其自身行动的结果
o 外在 – 相信事件发展结果是由命运、运气或他人控制
 积极的自我观念、高度专业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不容易产生倦怠
2. 组织因素  学生不良行为(主要因素)、工作的过度负荷,过度的文书工作、学生负
担、组织僵化、角色冲突、角色模糊造成倦怠
3. 学校领导  校长对教师的不一致的期望、不良的教师评价、权威的领导风格、对教师
缺乏行政支持、偏袒徇私、不信任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是造成倦怠的因素

表现及 主要三方面 1. 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


危害 2. 兴趣转移:个人喜好、第二职业
[138页] 3. 身心影响:抑郁、烦躁不安、愤怒等
应对 自身 1. 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140页]  量力而为,自我肯定
 外在环境的压力:掌握时间,减少噪音,营养均衡

2. 自我效能感
 自我效能: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对自己信心的程度
 高自我效能的人在挫折失败的情境因素,自己努力不够,策略不当,不会
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好,有信心面对压力
3. 学习有效应对方式
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 接纳、暂搁、调整压力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从正向角度重估自己的认知与情绪状态
 遇到压力时可寻求他人支持
 不直接处理产生压力的情境,实现改变自己的感觉、想法,专注在减少压
力对情绪的冲击,主要在使人觉得舒服一些

4. 学习放松技巧、纾解身心紧张
 肌肉松弛的方法
 调整睡眠的方法

5. 改变认知方向,选择正向观点
 学习从不同角度看事情,有助于减缓压力
 要学习改变内在的自我对话
 有时,让自己倍感压力、抑郁的不是别人或不顺利的坏环境,而是自己。
所以,培养积极乐观的想法可以让我们经常拥有灿烂的阳光

6. 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
 列出“生活记录”,评估时间分配和使用,拟定生活目标和计划
 有效的时间管理:
i. 善用琐碎时间
ii. 在有限时间内部要设太多目标
iii. 时间安排要有弹性,若不满意就要马上调整
iv. 若不习惯列出要做的事,一天之始先想清楚当天要完成的事,分配
时间完成

7. 培养幽默感
 化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增进免疫系统的功能

8.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 拥有他人的关心、有用的社会信息、社会支援和支持,抗压能力就会提高
 社会支持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
i 情绪支持
ii 社会整合、网络支持
iii 尊重支持
iv 实质帮助
v 资讯(信息)支持

学校方面的  创造人本化工作环境,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工作 o 建立良好组织环境,促进教师发展:关心爱护教师,帮助教师
[147页] o 改革评价制度,减轻教师负担
o 建造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o 社会、学校共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
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
情绪与表情 [1,2,3=体语]
[知识窗 7-3,155 页]
情绪的内涵:

1 面部表情:眼睛、口部、眉毛
1. 生理的唤起[知识窗 7-1,7-2, 2 姿态表情:手势、身体姿势
153 页] 3 语调表情:声调、节奏、速度
4 表情的反馈功能 – 通过调整表情
来调整情绪,是调控情绪的一个
i. 体验某种情绪时,生理产生 重要手段
自然反应,不同情绪所产生 情
的反映可能类似
ii. 单靠生理反应无法判断何种
情绪
绪 情绪与身心健康

2. 行为准备性
情绪由以下四种成分 1 正常情绪对身心的影响
组成的:

1. 涉及身体的变化
i. 情绪使我们更快、更有效地 [情绪表达形式] a. 正常的情绪反应符合的条件
处理意想不到的事件 2. 行动的准备阶段 i 由适当的原因引起 ii 情绪
ii. 在一定程度上可从人们的行 [行动潜能] 反应的强度应和情景相称 iii
为预知人们的情绪状况 3. 涉及有意识的体 反应会视情况而逐渐平复
验[情绪体验] b. 正常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有
4. 情绪包含了认知 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
3. 体验 的成分,涉及对
外界事物的评价

i. 体验理论认为身体变化只是 2 不良情绪对身心的影响[知识
对某种事件所产生的反应, 窗 7-4,7-5,158 页]
认知起了重要的作用
 情绪劳动与教师情绪[160 页]

4. 认知 作为情绪劳动者的教师需遵循
的情绪法则
1 对学生充满感情
i. 个人对相似的生理唤起状 2 对学科知识有热情
态,意义加工客观刺激,产 3 工作时保持镇静
生不同的情绪 - 我们遇到熊, 4 乐业敬业
害怕;猎人:兴奋
5 有幽默感
情绪劳动与教师情绪 [160 页]

情绪劳动  指对情绪或行为的管理,也用来描述在人际互动中,为表达情绪而进行的
努力、计划 和控制
- 意义
 包括对情绪的内部管理,也包括由此导致的可观察到的行为调节
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公共可见的表情和体态展示
 情绪劳动 X 情绪管理 [两者相对应]

构成成分 莫瑞斯和弗尔德曼 (1996)


 交往的频率
 注意(情绪的强度和交往的持续时间)
 组织要求表达的情绪的多样性
 情绪不协调(表达的情绪和感受到的情绪之间的不一致)

为何会有与体 贝克:
力劳动、脑力
 服务业工人遭遇的主要问题大都源于他们与其顾客或消费者之间的人际互
劳动并列的情
动 。他们有某种“理想顾客”的形象,并且根据这种假象形成自己关于工
绪劳动?
作应该如何履行,以及他们实际的工作技术的观念。当顾客与他们理想中
的类型存在差距时,人际冲突就会产生,工人在工作中就会遇到问题。
 服务业工人必须从事“情绪劳动”,即诱导或抑制自身的感受,以维持适
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外部表情。
 情绪原先负载的信息被人为掩盖起来,我们无法通过他人的情绪表达了解
其真实感受。人们理性地选择和表现出虚假的愤慨、友好或其他预先包装
的情绪,从而创造出虚幻的、人造的真实 [后情绪社会]。
 情绪不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进入公共领域,接受盈利目的和商业逻辑的
支配。情绪的内在体验和外部表达之间的失调就成为一种长期持续的状态
1 要求雇员和公众进行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接触
情绪劳作
2 要求雇员使他人产生某种情绪状态,如感谢、害怕等
- 3 个特征 3 允许雇主通过培训或监督对雇员的情绪活动施加某程度的控制

作为情绪劳作 符合以上三个情绪劳作的特征
的教师 1. 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
2. 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无论教师运用的情绪激励手段是正
面的还是负面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投入,维持学生
积极的情绪状态,保证教学活动顺畅进行。
3.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情绪活动须处于控制之中。

教师学遵循的 1. 要对学生充满感情,爱自己的学生
情绪法则 2. 要对学科知识有热情
3. 在工作中保持镇静,避免公开显示喜悦或悲伤等极端情绪,尤其是灰色情
绪,如愤怒
4. 爱自己的工作
5. 有幽默感,会调侃自己和学生的错误
情绪劳动与教 - 反映教师职业特定的情绪的要求,而且是沟通教师的“道德责任”与“专业
师专业实践 能力”的桥梁
-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酬劳并非是物质上的,而大都是精神上的,并且这些
酬劳多来自学生
- 把符合社会期望和专业规范的情绪当作礼物馈赠给学生或他人,也希望从对
方那里获得相应的情绪酬劳
-
- 教师专业实践中的情绪劳动是一柄双刃剑。
o 它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专业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对学生投入自我和情
感,这使教师在工作中更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影响
[情绪劳动压迫性和消极的一面]
o 它使教师情绪和学生、工作紧密地联结起来,学生成长和工作成就成
为他们获得自我实现和情绪满足的主要来源
[情绪劳动酬劳性和积极的一面]
- 过渡的情绪劳动可能导致教师情感枯竭,对教学失去热情。情感的内部体验和
外部表达经常处于不协调状态,容易导致更深层次的情感障碍。
情绪管理策略

1 突发情绪管理三部曲

a. WHAT 我有什么样的情绪?
b. WHY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c. HOW 如何有效地处理情绪

2 情绪的生理调节

a. 放松疗法:冥想、渐次放松法、深度呼吸练习、想象放松法
b. 系统脱敏疗法

3 情绪的表达性调节

a. 情绪词典
b. 情绪聚焦疗法
c. 情绪的领悟性调节:故事疗法

4 其他技术:

a. 正确归因法、音乐调节法

5 合理情绪的培养:

a. 适应、性格、生活节奏、习惯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教师人际关系的调适

1 空间 1 人际调适方法
2 类似性 – 特性
3 需要的互补
4 能力与特称长 a. 感受性训练:自然条
件、受控条件
b. 角色扮演
类型与特点 c. 人格修养
d. 及时沟通:认知沟
通、情感沟通
1 强烈道德规范性
2 教师之间冲突的隐蔽性
3 教师之间 的冲突多能自我调节 人际 2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4 教师之间的关系多不密切
交往
a. 积极运用心理暗示
b. 恰当地自我表露
关系类型
c.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1 高压型
2 放任型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3 管教型 1 讲究语言艺术 - 寻找共同
话题;不取笑他人;注意
语言的魅力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讲究身体语言,把握时

1 民主思想 3 倾听
2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
权利 4 感激
3 加强师德,纯化师生关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