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M7 学员分组讨论与报告。

辨析《登楼赋》的主题。
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
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
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根据《登楼赋》引例说明抒情小赋的特点。
此赋有如下特点:
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
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
情思。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
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
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
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
三、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
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
“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

刘熙载《艺概》指出王粲之诗“悲而不壮”。试以《登楼赋》为据,对上述说法作出评论。
王粲所处时代为汉末魏初,前面已说其所作赋或可归于古赋。当其时,汉赋铺排之风已衰,而俳
赋淫丽纤巧之风未炽,<登楼赋>正为此转变期之典型代表作就形式而言,与两汉宏篇巨制相较,<登楼赋>
篇幅较为短小;就修辞技巧而言,仲宣之赋以其篇幅较短,故特重结构之紧密,文辞之精炼刘熙载“艺概
•赋概”云:「建安名家之赋,气格遒上,意绪绵邈,骚人情深,此种尚延一线」14 可见王粲之赋,受
“楚辞”忧怨情深,文辞绵丽之影响“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言赋之写作要领: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词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
胜......此立赋之大体也。
又谓「仲宣靡密,发端必遒」,是以为仲宣之赋有寄情雅正,文辞巧丽,结构紧密,文句遒劲的
特色再看陆云<与兄平原书>:「以<登楼>名高,恐未可越尔」朱熹“楚辞后语卷四”云:「<登楼赋>者,
魏侍中王粲之所作也归来子曰:『粲诗有古风』。<登楼>之作,去“楚辞”远,又不及汉,然犹过曹植,
潘岳,陆机<咏愁>,<闲居>,<怀旧>众作,盖魏之赋极此矣。」都对王粲推崇备至。 15
但魏文帝<与吴质书>说「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艺概”则称仲宣「悲
而不壮」,以<登楼赋>观之,首段写寄人篱下的烦闷,次段写思归不得的忧伤,末段先曰「俟河清其未
极」再则曰「假高衢而骋力」,虽涉及作者之怀抱,却流露出无能为力而至无可奈何之情,反益见愁苦
悲愤之情,情感可谓愈转愈深,但却嫌跌宕不足,从上文所述对照魏文帝与刘熙载之说,不失为允当不
移之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