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敘

班固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
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
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
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
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寖
衰;此辟儒之患。

翻譯:儒家這個流派,大概是由掌管教育的官職流衍出來的。他們是幫助君主,順應陰陽,宣
明教化的人。他們涵泳於六經典籍之中,關注於仁義的實現。繼承堯、舜之道,效法文王、
武王,尊崇孔子為師,以借重他們言論的分量;在各種學說中領悟的境界最高。孔子說:
「如果我對事物有所讚譽,一定是已先驗證過了。」唐、虞兩代的興隆,殷、周兩朝的盛世,
是仲尼所倡學術已經試驗過有效果的。然而迷惑的人丟失了儒學的精微道理,邪僻的人又
順著時尚之起落曲解附會,違背儒道的根本,只求譁眾取寵。後來的學者又依循此邪僻之
行,因此造成五經說法悖亂分歧,儒學漸漸衰微;這是偏邪的儒者所造成的禍害。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
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
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
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翻譯:道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掌管歷史的官職流衍出來的。他們盡記世間的成敗、存亡、禍福
之事和古今道理,然後知道秉持要點、掌握根本,以清靜無為來自我要求,以謙遜柔弱來
自我約束,這是為君南面的道理,它合乎堯的能讓德行,和易經宣揚的謙虛精神,一謙
而有四種效益,這是道家的長處。到後世放蕩的人學了這學說,就想廢去禮儀之學,又要
拋棄仁義精神,認為只要清靜無為,就可以達成大治。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
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
而任鬼神。

翻譯:陰陽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掌管天文的官職流衍出來的。他們恭敬地順從上天,周全地
觀察日月星辰等天象,敬慎地把天時曆法傳授給百姓,這是他們的優點。到後世拘執的人
學了這派學說,則受禁忌所牽制,拘泥於小數,捨棄人事而聽任於鬼神。

1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
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
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翻譯:法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掌管司法的官職中流衍出來的。主張實施賞罰必須有信用而貫
徹,用來輔助禮樂制度。易經說:「古先聖王用清明的刑罰來整頓律法。」這是他們的長處。
到後世苛刻的人學了這派,就不再講教化,拋棄了仁愛,認為專用刑法便足以致治;以
至於殘害至親,傷害恩人而薄待厚遇自己之人。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
譥者為之,則苟鉤鈲析亂而已。

翻譯:名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掌管禮儀的官職流衍出來的。古代名分職位不同,所行禮儀也
有差異。孔子說:「必定要導正名分啊!名分不正,則道理就說不順當;道理說不順當,
事情就難以成功。」這是他的長處。到後世喜愛攻訐的人學了這派,則只會歪曲名實關係,
將道理弄得支離破碎而已。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
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
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
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翻譯:墨家這個流派,大概是由宗廟的守官所流衍而生的。他們主張以茅草蓋屋、以柞木為椽,
這是展現對節儉的提倡;主張奉養三老五更,以此表現普遍的愛;主張國家必須選拔官
員和重視競射,這是顯示尊重賢人;重視祭祀活動和尊崇先人,這是表示尊敬鬼神;主
張執政者依四時規律行事,用來反對天命的決定;主張用孝來給天下人做示範,這是他
們主張統一價值觀;這些是他們的長處。到後世蔽陋不明的人學了這派,只看到節儉的好
處,就一昧非難禮制;推闡兼愛的想法,卻不知道需要區別親疏。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
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
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翻譯:縱橫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外交官的職位流衍出來的。孔子說:「誦讀詩經三百篇,出使
到四方國家,卻不能獨當一面地應對,就算誦詩博多,又有何用呢?」又說:「好一位使
者啊!好一位使者啊!」這話是說使臣應當權衡事態而隨機應變,只接受使命,卻不必接

2
受如何應對的辭令;這是他們的長處。到後世偏邪的人學了這派,就崇尚詐騙而完全拋棄
了信用。

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
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盪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翻譯:雜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議政之官流衍而生的。它兼採儒、墨的學說,融合名、法之主張,
知道國家運作本就需要各種學說的綜合運用,看出聖王治國必須無所不貫通;這是他們
的長處。到後世心志搖盪的人學了這派,就到處羨慕各家學說,而自己的思想卻沒有根本
的歸結。

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
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
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誖上下之序。

翻譯:農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掌管農事的官職流衍出來的。他們主張播種百穀,勤勉耕織,
以提供足夠衣食。所以洪範篇所列的「八政」中,第一重要的是糧食,第二重要則是生活
用品。孔子說:「治國要注意的是人民吃飯的問題。」這是他們的長處。到後世鄙陋的人學
了這派,認為根本不需要聖王來治世,主張讓君臣一起耕作生產,搞亂了君臣體制上下
分工的次序。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
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
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
蕘、狂夫之議也。

翻譯:小說家這個流派,大概是從記錄地方事務的小官流衍而生的。其說法是根據街坊小巷的
談論,道路上的傳說而造的。孔子(此有誤,應為子夏)說:「儘管是小道,也有它可以
借鏡的地方。但若要用在長遠的治理,恐怕就滯礙難行,所以君子不重視它。」然而也不
必要滅除它。鄉里中具小聰明的人所提出的見識,也可將之記錄下來以免遺忘;假如有一
句話可以採用的話,這也是民間百姓所提出足供參考的意見啊!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
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
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
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
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
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

3
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
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
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翻譯:諸子十家,其中值得重視的只有九家而已。它們產生於王道衰微、諸侯以武力相征伐的時
局。當時各國國君,好惡各不相同,因此九家的學說,蜂湧而出、同時興起,各自執持片
面的理論,推崇自己認為完善的學說,用這來到處遊說,取得諸侯們的認同。他們的學說
儘管不相同,卻像水火一樣,雖相滅也相生;也像仁愛與義務、敬慎與寬和,雖是相互對
立,實際上也互相成就。易經上說:「天下的學問,目的地都一樣,只是途逕不同;合起
來是一個整體,但思慮則有百般面向。」今天百家各自推崇自身專長,竭盡智慧思慮,以
闡明思想旨趣。雖然這些道理難免都有盲點或缺失,但把它們的要點綜合起來,也可以看
作是六經的支流和末裔。假如這些人遇到聖明的君主,將各家學說權衡折中,那麼這些人
都將是輔佐君主不可或缺的助手。孔子說過:「禮要是喪失,可以到鄉野中尋找。」現在離
開聖人的時代已經相當久遠,聖人的道理、學術殘缺不全,沒有地方重新獲得。那麼諸子
九家的學術,不是還比鄉野中的聖人遺教更完整嗎?如果能修習六經的學術,再參考九
家的學說,捨短取長,那麼就可以貫通各種事務的道理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