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BCNB3152 数码创新教学

第一周正课

1. 创新概念与过程
 创新的定义与概念
 创新过程
 教育创新模式
 影响创新的因素
 创新的接受
 创新专利

1. 创新的定义与概念

Menurut Rogers E. Miller (1995) inovasi merupakan idea, amalan atau objek yang di
anggap baru oleh seseorang.
埃弗雷特·罗杰斯(1995):一种思想、一种实践或是一个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团体认为
是崭新的东西。

Spencer (1994) menjelaskan inovasi ialah sesuatu yang di anggap baru dan lebih baik
daripada yang lama oleh seseorang individu.
斯宾瑟(1994):创新是指被人视为更新更好的事物。

Glosari Teknologi Pendidikan (1995) pula merujuk inovasi sebagai idea, konsep atau
strategi baru yang boleh mempertingkatkan sesuatu amalan.
教育技术语汇表(1995):创新是有助于改进行为的新想法、新概念或新策略。

Sufean Hussin (2001) dalam kertas kerjanya pada Seminar Dasar dan Pengurusan
Pendidikan menyatakan inovasi bermaksud pembaharuan, modifikasi, atau
membaiki idea, benda, ilmu dan ciptaan seni budaya tamadun dengan tujuan
memenuhi fungsi-fungsi tertentu atau memenuhi cita rasa tertentu atau memenuhi
pasaran tertentu.
胡先(2001):创新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需要,民众品味或市场需求,而对意见、事
物、知识或人文艺术的创造做出更新、修改或改良。

Zaltman et. al (1973) menyatakan inovasi ialah idea, latihan atau bahan artifak yang
综上所述,创新可定义为:

“一种被个人或采纳团体认为的崭新的想法、策略、技术、服务
或物品。”

综上所述,创新有三项特点:

 包括具体性的事物,如科技性的产品或技术,也包括抽象性的思想或观念。
 创新是个体主观上认定的,是个体过去所未具有的认知经验和行为,无关客
观上的时间因素。
 创新对个体应该可以产生认知、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6),创新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 产品的创新:改良的产品或服务
 过程的创新:新的或经过改革的方法
 行销的创新:革新的行销方法,包括产品的设计、包装、定价与宣传策略。
 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与对外策略。

(OECD-Eurostat, 2005)

教育创新: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一种新的观念和体制或方法,促使教育发生进步性
的结果的过程。它意味着新制度、新体系或新的教育模式的推行,意味着新观念或
新理论的采用。 (刘黎明. 论教育创新的意义及路径(J). 江苏教育研究. 2013,10.)

教育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观念的创新。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教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
中,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各个方面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它又成为教育
行为的指南,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前提,并具有对客体的建构性,改造现实
主体的目的性和价值性。
2) 教育体制创新。教育体制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各个
方面起着强制性的制约作用。在这里,教育体制创新,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
制下形成的传统的学校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的
教育新体制。

3) 教育模式创新。所谓“模式”,就是人们可以具有操作的教育发展方式。教育
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育发展的目
标、战略、道路、政策进行不断创新,并作出系统的决择和总体构思,建立
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发展体制和协调一致的教育发展方式。

4)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学内
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实现培养创新人才
模式的载体,通过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具有自
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创新素质。

5) 人才培养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承
认和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差异性,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鼓励多样化。因此
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兴趣、爱好、专长、气质等不同特点,培养个性特
点不同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6)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
开辟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
成为具有创新精神、能力、人格,能积极吸取最新教育科学成果,把握科技
发展趋势和前沿,并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把握和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
现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能力的人。

(车治荣.论教育创新的基本内涵和任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2. 创新过程

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1995):
教育创新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1) 产生想法 Penjanaan Idea


2) 计划与开发创新专案 Penyediaan dan
 Pembangunan Projek Inovasi

3) 创新教学计划的实施 Pelaksanaan Projek Inovasi
4) 宣传与促销创新产品
 Promosi dan Pemasaran Inovasi
5) 评价创新教学专案 Penilaian Projek Inovasi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获奖专案:
http://www.wise-qatar.org/awards-all-projects

3. 教育创新模式

如上所述,教育创新可分为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
容和方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不同的创新内容,自然也会
衍生出不同的创新模式。

一般来说,任何领域的创新,不外乎下列三种模式:

1) 自主创新/独立创新: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
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
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
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
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或者新兴产业。
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
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
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
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2) 合作创新:
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建立技术合
作关系,在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及社会身份的同时,在一段时间内
开展协作从事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共同确定的研究开发目标的基
础上实现各自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
 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 R&D 为主要
形式。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
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
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
险。

3) 模仿创新/引进创新: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两种方式:

 第一种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
完全使市场饱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还存在一定的市场
空间,使技术模仿成为可能。但完全模仿本质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
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
 第二种是模仿后再创新。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
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
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要求企业首先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在
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 模仿创新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
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但是同时难免
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能够轻易被模仿的。随着知识产
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
更不容易了。

4. 影响创新的因素

在辅导课进行讨论。

5. 创新的接受

 个体或团体对一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innovativeness):

1) 立即接受
2) 开始怀疑,后来受到外界影响,逐渐接受
3) 始终拒绝

 根据罗杰斯,个体或团体对一项创新产品的反应过程:

1) 知识:对创新形成知识
2) 态度:对创新形成好恶的态度
3) 决定: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
4) 实现:采用或购买
5) 坚定:好恶信念的加强
 Zaltman 提出了接受创新的五阶段模式:

 无论如何,个体或团体对不同的创新,接受的程度与速度都不相同。罗杰斯
(1983) 认为,这与创新本身所具备的特质有关,包括:

1) 创新能够产生的相对利益(relative advantage):利益越大接受的程度与
速度越高。
2) 创新能够与个体或团体的价值观、经验和需要的相互包容性
(compatibility):一项创新若与现有价值观或社会标准所包容,就无法
迅速地被接纳。
3) 创新的复杂度(complexity):越复杂的创新,接受程度与速度越低。
4) 创新能否被个体预先试用(trialability):个体能够使用一项创新,可以
预先体验其利益,排除使用此产品的不确定性,越容易接受一项创新。
5) 创新被个体使用后,被外界观察的程度(observability):一种创新在个
体的生活周遭曝光率越高,越容易被个体所接受。

6. 创新专利(http://www.wipo.int/ip-outreach/zh/ipday/2017/innovation_and_intellectual_property.html)
 发明是创新的基石。发明是针对技术问题的新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专利获得
保护。专利可以确保发明人控制对其发明的商业性使用,从而保护发明人的
利益,这些发明人的技术真正具有开创性并可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 拥有专利的个人或公司有权阻止他人制造、销售、零售或进口该技术。这为
发明人创造了机会,可以将其专利技术销售、交易或许可给想使用这种技术
的其他人。

 获得专利需要满足的条件在各国知识产权法中作出规定,并且因国而异。但
是,一般来说,要想获得专利,发明人需要证明其技术是新的(新颖性)、
有用的,并且对于在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是非显而易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
他们应按要求说明自己的技术如何工作,能够做什么。

 专利有效期长达 20 年,但专利权人在这 20 年期间,通常需要定期缴纳一


定费用,以维持专利有效。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如果一项技术的商业价值
有限,专利权人可以决定放弃专利,这时该项技术就进入公有领域,可被自
由使用。

 PCT–国际专利体系

o 专利是由政府机关授予的一种私权。它仅在授予专利的国家(或地
区)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希望在外国市场上保护自己技术的发明人
或公司,需要在这些国家为其新技术寻求专利保护。
o 在本国就专利保护提出申请的一年内,发明人可以通过 PCT 提交单
一国际申请,启动在每一个他们希望向其销售技术的市场上获得专利
保护的程序。这提供了许多潜在的好处:
 使用 PCT 授予的任何权利都始于国家专利申请的初始申请
日。
 用户得益于已经议定并被条约的 152 个成员所遵守的一套共同
细则和条例。这意味着很高的法律确定性,不会令人措手不
及。
 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的全部费用——可能相当高——可以推
迟到最长 18 个月后缴纳。这意味着申请人有机会测试市场,
或寻找新的商业伙伴。
 PCT 用户自动受益于一项对其技术的可专利性给予非正式(非
约束性)反馈意见的评估。这对构建公司的专利战略有很大帮
助。

 专利的好处:

1) 专利承认并奖励发明人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发明。因此,它们可以激励
发明人创造发明。有了专利,发明人或小型企业就可以知道,在开发技
术的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都很可能得到回报。
2) 新技术进入市场后,整个社会都会从中受益——直接受益,因为新技术
使我们能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间接受益,因为新技术可以带来经济机
会(商业发展和就业)。
3) 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受专利保护的技术所带来的收入,可以为进一步的技
术研发提供资金,从而增加将来出现更好技术的机会。
4) 专利有效地把发明人的技术诀窍转变为可以交易的资产,通过诸如许可
和合资企业等,为企业发展和就业创造机会。
5) 持有专利还使小企业对投资方更有吸引力,投资方在促进技术商业化方
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6) 专利申请过程中产生的技术信息和商业情报,可以激发新创意,推动新
发明,让我们从中受益,转而也达到专利保护的资格。
7) 专利信息可以绘制成图,就技术研发在哪里、由谁进行向决策者提供有
价值的见解。这种信息有助于构建使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和监管环境。
8) 专利可用来阻止有不良企图的第三方利用发明人的成果搭便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