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關鍵問題

在康德的時代之前,哲學對於我們內心知識的劃分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英

國經驗論,相信我們的知識都來自經驗,著名的代表是洛克和休謨;歐陸理性

論,相信我們可以擁有非經驗的知識,例如笛卡爾和萊布尼茲。而隨著眾多形

上學爭辯的發展,儘管人們的多數爭辯都是有效論證,但卻無法使自己預設的

前提為對方認同,康德則將這種現象稱為「獨斷論」,並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哲

學,提出「純粹理性」的概念,調和了兩派之間的歧異。

而建基在自己的「純粹理性」學說,康德也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哲學學說:道德

就純粹理性的實踐

名詞解釋

a priori(先驗):NOT empirical,先驗知識即為透過非經驗方式証成的知識。

a posteriori(經驗、後驗):empirical,經驗知識的合理性需要經過經驗的支持。

Innate(先天):當我們說一個經驗是「先天的」,代表的是它是伴隨一個人出生

的知識,在康德之前,多數理性論的哲學家認為先天知識就是先驗知識,但之

後會提到康德如何反駁這個命題。

transcendental(超驗):

transcendent(超感官):super senibile,和經驗

我們可以合理使用範疇這些概念因為唯有在使用它們的情況下我們才可能擁有
經驗,亦即範疇是經驗之可能性的必要條件。

所以,transcendent 是超越經驗的,但和經驗可能有關,transcendental 就被稱

為超驗。相較於之前的形上學研究超越感官的先驗知識,康德的形上學研究的

是有關經驗的議題。

對於一個哲學主張 P,康德將對它的反駁分為三類

1. 教條(或獨斷)式的:直接說 P 是錯的

2. 批判式的:關心的是證成 P 的論證本身,而非直接攻擊對方的結論,康德提

出這個概念是為了要解決理性論和經驗論的獨斷論衝突。

3. 懷疑論的:說明對互相矛盾的兩種立場中,我們持有一樣好的理由去相信兩

者。

表徵(相):表相是一種人的心靈狀態,像是人在做夢時就經歷了一種表象

Perception:伴隨著意識的表象(相對的,康德認為有些表象不伴隨意識,頗類

似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

Surjective:透過感官受到刺激所涉入的表象,會因人和一狀況而異 ex 不同人在

不同位置看到的東西便不一樣,即使處在同樣的狀況,有色盲的人和沒有色盲

的人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視覺是種

Objective:面對感官刺激,人們將這些資訊概念化,構成我們的 cognition,這
個 cognition 包含了我們的直覺,亦即我們從感官接受到的資訊,和我們對於該

直覺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在這邊所說的感官不只包含外感官,還抱含諸如開心、悲

傷等情緒的內感官,但當我們講到空間和時間時,康德並不認為這在我們的感

官經驗中,相對的,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我們要建構感官經驗的基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