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SEPANG

UTAR NEW VILLAGE COMMUNITY PROJECT


REPORT

NAME OF NEW VILLAGE:

SEPANG 雪邦再也

SELANGOR

Project carried out by:

Student Name ID Number Course Year/Semester

1. Lim Hui Fen 1307266 BAC Y1S3

2. Kee Wei Jun 1205011 BAC Y1S3

3. Khoo Mei Chee 1307744 BAC Y1S3

DATE OF COMPLETION:

JUNE 2014

1
SEPANG

摘要

雪邦新村 (SEPANG)大约成立于 1950 年,坐落于雪兰莪南部,有超过 60 年


的历史。与雪邦新村接壤的小镇是森美兰拉务(LABU)。大部分的村民是靠农
业为生。为了寻找生计,许多年轻一代的村民都搬迁到市区或新的住宅区,只
剩下年老的一辈。老一辈都在屋后有自己的小园地,以种植蔬菜与水果。火龙
果是当地最著名的水果,价格便宜,不少过路客都会购买火龙果。村子里有基
本的设备如诊疗所,消防局,警察局,篮球场等等。

2
SEPANG

简介与历史

雪邦新村 (SEPANG)坐落于雪兰莪南部,雪邦河(Sungai Sepang)流域,因此


得名。雪邦新村的马来名称是 Kampung Sepang Jaya(雪邦再也)但村民都省略地
叫雪邦新村。离雪邦最近的是沙叻新村,距离大约 15km。雪邦新村离吉隆坡国际

机场不远,大约半小时车程就能抵达机场。当地也只有 1 条約 14 公里长,往返
沙叻、F1 賽車场、吉隆坡国际机场,路況弯曲和单车道的道路,以致周末时面
对交通阻塞问题。
据说,在英殖民政府时代或更早前,雪邦新村曾经有个码头,原址就在之前的
县署,现今为黄金海岸拥有地,其周边还有一小片红树林。当时,陆路交通非
常不方便,英军也是通过此码头从海外运载粮食到附近地区,如加影,甚至通
往笨珍的船只也停泊在雪邦码头。

这是雪邦新村的著名黄金海岸

开埠百年的雪邦小镇,村民在 90 年代之前,世世代代都是以种植业、割胶和养
猪为生,却因为政府一声令下,欲征用园地来兴建国际机场,以取代原有的梳
邦国际机场,使得大部分的小园主被逼把园地卖給政府,以致这个以种植业为
主的村庄逐渐走向沒落。

这项通令宣布后,雪邦一举成名,被政府圈定发展国际机场。原以為吉隆坡国
际机场的落成会带旺當地。但事与愿违,不谨沒为社区带来任何发展,还加速
人口外流。

3
SEPANG

这是雪邦新村的路口

4
SEPANG

人口

在 50 年代,英殖民政府在紧急法令下,把散居在郊区,居住在雪邦一支港、泰
隆园、十七芭、二十三芭等地的居民迁移到此地,成立了雪邦新村,当時新村的

人口约 760 人。此地以华裔居多,其次为印裔和巫裔。

随着橡胶与养猪业日渐蓬勃,该村在 70、80 年代的人口达到近 2 千人,90 年


代还创下了高峰,在 1995 年時达到 3550 人。如今,由于就业机会少,以致年
轻人往外发展。这使得人口逐渐下降,剩下 400 至 500 户人家,约 2500 人。剩
下的居民大多数都是老一辈的居民,他们对雪邦新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喜欢出
入方便的雪邦新村,随时可到邻居朋友家串门话家常。

雪邦新村以福建人为主,大部份的村民可掌握广东、海南话、福建话和客家话
等多种方言,村民就如一家人。

5
SEPANG

经济

20 世纪初,雪邦拥有馬來亚半島內最大的木薯园。不久后,橡胶取代了低经济
效益的木薯。当时,种植橡胶与养猪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在 70 年代橡胶价大跌
時,村民纷纷改种油棕。到了 80 年代,油棕业崛起,从事养猪业的村民生意也
非常好。可是好景不常,1995 年对于该新村是个巨大转变,随着园地被政府收
购,1999 年又再爆發立百病毒,不仅毀了养猪业者的心血,又被禁止在雪邦养
豬,令雪邦村民承受双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现今,新村居民不能从事养猪,他们改以从事农业和做一些小生意为生。在早
前猪被人道毁灭后,留下了养猪场肥沃的泥土,他们便种植蔬菜和水果。

新村居民在屋后种植蔬菜和水果

火龙果成为他们主要的农作物。

6
SEPANG

许多居民都在小园地种植火龙果。一些居民也在路旁摆卖火龙果,因此火龙果
成为当地的特产。许多过路客都会停留下来购买新鲜的火龙果。为了使火龙果
变得更加独特,售卖火龙果的居民也推出了火龙果口味的冰淇淋和果汁。据说,
火龙果是一种能够养颜的水果。

居民在路边摆售新鲜出炉的火龙果

新鲜的火龙果果汁

7
SEPANG

宗教,民俗与文化

雪邦新村村民大多数为高龄人士,许多年轻居民都选择往外地工作与发展。此
村以华人为主,印度人和马来同胞较少。据当地居民邱文顺先生述说,大部分
华人都是福建人,但他们也精通海南话和广东话。

在宗教方面,村子里的华人都信奉佛教和道教。雪邦新村也有一间出名的神庙,
许多居民都来祈福求平安。拿督公坐镇的天龙宫兴建于 1953 年,是雪邦村内最
古老,也是最大的庙宇,有近 60 年历史。天龙宫虽由拿督公坐镇,齐天大圣也在
此共享香火。天龙宫每年都举办两大盛典。一是每年农历八月初十六为齐天大圣

神诞,而每年农历十月初八则是答谢拿督公的平安宴,祈求风调雨顺与国泰民
安。其他庙宇如顺天宫和七仙红花亭等都是后来才建的神庙。

许多居民都到拿督公坐镇天龙宫祈福。

雪邦的七仙红花亭。

8
SEPANG

雪邦华人义山在雪邦已有百年历史。传言在英殖民地时期,相信这里是个乱葬
岗,后来才规划为华人义山。许多来自双溪比力、武吉不兰律、丹绒士拔、丹
那美拉 A 村等临近一带的华人先贤都安葬在此。在陆路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年代,
来自武吉不兰律的先贤棺木还得经渡轮运转到雪邦码头再运往雪邦华人义山安
葬。

雪邦的华人义山

9
SEPANG

教育

雪邦新村拥有一间小学和一间幼稚园。小学名为雪邦华小。由于新村里没有中
学,所有当地学生毕业后都必须到离新村不远的双溪比力(Sungai Pelek )的
中学上课。

雪邦华小(雪邦国民型华文学校),前称“南桥学校”,是雪邦新村唯一的华
文小学,几经辛苦于 1934 年创办。当时该华小只是一座两层楼的旧式木板校舍,
楼上为办公室,课室设在楼下。那一年,该校只有 15 名学生。雪邦华小家教协
会及校友会则分别于 1973 和 1976 年成立。为让更多孩子有书读,在家教协会
推动及各造鼎力协助下,该校获得 50 万令吉政府拨款,将旧木板课室改建为三
层楼新校舍。

雪邦华文小学的雄伟外观。

雪邦新村唯一的华文小学。

10
SEPANG

一年后,雪邦校友会幼稚园也成立了,成为雪邦新村首间幼稚园。如今,雪邦
华小已是一座雄伟的三层楼建筑物,坐落在鸟语花香的校园,两旁有综合大礼
堂、行政楼及体育馆的护驾。此外,也有资料中心、视听室、电脑室、图书馆,
会议室等基本设备,让学子快活地学习,将来对社会作出贡献。

雪邦华小是村内唯一的学校,几乎全村的华裔孩童都在该校完成小学课程。不
仅如此,住在邻近的友族同胞,也选择把孩子送到雪邦华小就读。该校非华裔
学生占全校总学生人数的 18%,该华小现有学生总人数 198 人,其中印裔学生
19 人,巫裔同学 17 人,其余 162 人是华人子弟。

雪邦华小校长林瑞英鼓励爱心爸妈参与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纯洁及诚恳的心,
以自强不息的斗志追求更高深的学问。

11
SEPANG

公共设施

雪邦新村备有基本的公共设施,如诊疗所,消防局,警察局,篮球场,印度庙,
大礼堂等等。

雪邦新村篮球场,傍晚时分会有居民来这里打篮球。

雪邦新村的印度庙,每逢屠妖节都会很热闹。

雪邦新村大礼堂,居民经常会在里面进行活动。

12
SEPANG

雪邦新村警察局,每逢遇到治安问题居民可以到警察局投报。

雪邦新村小型诊疗所,居民可以到诊疗所拿药和看病。

雪邦夜市,每逢星期一,小贩都会到空地摆摊卖食物,衣服等等。

13
SEPANG

雪邦消防局,专上门为居民灭火和捕捉昆虫和蛇。

14
SEPANG

建议

雪邦新村缺乏完善巴士服务。据当地居民述说,雪邦新村的巴士服务不够完善。
每天需要等上五个小时才有一趟巴士到市区。政府需更改巴士服务时间,每两
小时一趟巴士到市区,以方便一些每日到市区工作的居民。雪邦新村也有可发
展的土地,政府应加以运用,发展成住宅区。如今,新村缺少中学,政府也可
以考虑开发荒地建造一间新的中学,以便学生能够继续在此村上学,不必到双
溪比力的中学升学。

雪邦新村也面对水沟阻塞的问题,每逢雨季,都会引起小水灾。政府和居民应
采取行动,把水沟的垃圾清理干净。除此之外,此村通往沙叻、F1 賽車場、吉
隆坡國際機場只有一条路,这导致週末時面對交通阻塞問題。政府应建设一条
新的马路,以解决交通阻塞的问题。

DISCLAIMER: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report was compiled by the University’s students on voluntary basis.
Although every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check the accuracy of the report, the University accepts no
responsibility whatsoever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if any,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on the information at any time without prior notice.

Should there be any queries regarding contents of the report, please contact:

Department of Soft Skills Competency


Tel: 03-90860288 ext 745/746/747 (Sungai Long Campus)
Tel: 05- 4688888 ext 2297/2299/2300 (Kampar Campus)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