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1.

0 绪论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的课堂教学可分为五个类别——听说教学、阅读

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趣味语文教学。趣味语文教学包括各类语

文游戏如绕口令、分享阅读心得、猜谜语、背诵古诗等等。

1.1 前言

滕爱静(2008)在《试论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指出古诗作品

或志节高尚,或饱含哲理,或寓意悠长,或音韵铿锵,包含了许多艺术美,隐

含了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深含义,在历史上,曾激励

着多少人立志高远、奋发向上。它们给后人以美的感受,给后人以深刻的启

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我们去思考、去认知、去发挥、去开拓、去

创新。

《小学课程标准》(2016)中指出趣味语文的设立是要增添语文教学的趣

味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教学重点宜放在诵读儿歌、童诗和浅近的古

诗,让学生展开想象,初步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接受美的熏

陶。

1
依据这项目标华小每个年级的华文课本中皆选取了十首蕴含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诗歌作品。小学生学习古诗的目的在于背诵古诗同时也包括培养欣赏

古诗中的语言美进而培养审美能力。

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提出“诗与画不但是姐妹,而且是孪生姐妹”。这个

比喻更能说明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说,诗是画的延伸,画是诗的补

充,它们有相通之处,各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教师在教导古诗时能够加入画必

定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易融入古诗的意境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背诵古

诗。

2
1.2 研究背景

刘小红(2009)在她的作品《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
说到:“中华古诗文是中国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
样,风格各异,内容多样,意蕴深长。其中广为传诵的经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古诗文的教育渗透,特别是小学生,启蒙教育过程中
就有古诗文的阅读、背诵等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思维能力、
积记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及对汉语语言文字的理解都有很大的裨益。”

我们可以运用古诗的美学价值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诗人的
情感。古诗把色彩美、图画美、意境美与艺术融为一体,学生能够从中受到美
的熏陶,又能给予学生深刻的启示。可是当学生欠缺审美能力无法体会古诗的
意境时,背诵古诗便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不可省略的步骤。

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
教学与学习离不开背诵,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背诵不但不应
该受到轻视,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
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
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画和诗的背景

(不可以出现你要用的方法

3
1.3 教学反思

在实习期间所,研究者所执教的班级是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小学课程

标准》,其中一项学习标准指出四年级学生必须背诵十首古诗,初步理解古诗

的内容,并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在三个月的指导中研究者发现,学生无法在

一节课的时间内背诵古诗。虽然学生的诵读技巧还算是不错的,但学生在背诵

古诗这方面还算有待改进的。

因古诗教学归类于趣味语文之下,研究者认为学习古诗的方法必须以有

趣生动的方式来教导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古诗。研究者曾尝试在古

诗教学中加入了边朗诵古诗边做动作、古诗歌唱比赛、看动画学习与背诵古诗

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背诵古诗,然而效果差强人意。这显示了即

使融入了艺术因素,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依然不能够提升。

在进行古诗教学活动中我都是以展示演示文稿的方式向学生解释诗句的

意义以及其中心思想。王营(2019)曾说过多媒体课件有时候也无法代替传统

的板书。板书具有即时性、表现力强等特点,教师随写,学生随看,可以较好

地控制课堂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随写随擦,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

4
量。这说明在教学中单一运用多媒体并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而必须两者皆

施。

杨九俊与姚烺强(2013)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提出发展想象力在

某种意义上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就具体课文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

的。儿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我在古诗教学中应该运用学生的这项强项引导他

们对古诗进行联系与想象,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将古诗背诵。

2.0 研究焦点

此项行动研究的焦点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背诵古诗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背诵古

诗。针对这个研究焦点,研究者采用简笔画帮助学生提高背诵古诗的能力。

2.1 选择的研究焦点

叶玲(2017)在指出古诗教学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

是字词的障碍;而这个障碍较之古文更甚:古典诗歌更含蓄、更凝练、更跳

跃。这些正是造成学生背诵古诗困难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屏障。古诗课堂教

学历来被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其难点主要表现为古今语言差异。学

生的阅历和文化水平尚浅,因而不能够轻松地理解古诗词的语言,进而不能轻

易地背诵诗词。

古诗因受格律的限制,讲究押韵、节奏。为此常将语序或词序倒置,变

成一种表达形式。古诗中的语序颠倒也是导致学生难以背诵古诗的原因之一。

5
古诗的词句极其精当,有时便省略某些成分,尤其少用关联词语。学生在无丰

富的阅读古文基础上难以读明古诗。

叶圣陶(1980)说过:“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

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由此可见当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只是能看着文字

却无法通过图画来学习古诗。那么整个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并未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朱自强(2015)说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抽象概

念的直接教授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位教师这么做了,儿童除了空洞的言辞和鹦

鹉似的学舌之外,将一无所获。古文对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通过简笔画将古

诗形象化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以外更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去背诵古诗。

张汝伦(1986)指出文学语言,尤其是诗的语言,除了文字意义之外,

还有隐喻的意义,这后一种意义对于诗的作品来说是根本性的,死抠诗的文本

字义,诗的生命和魅力也就此断送了。只有通过想象消解了文字意义后,才能

达到隐喻的意义,这也是诗的真正意义。简笔画是一项能够促进学生发挥想象

力的学习工具。

黄云生(2013)说在理性思维尚未充分发展起来的儿童时代,直观感受

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在欣赏文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学生的思

维尚未获得全面的发展,应用简笔画去刺激直观感官能够在欣赏文学的过程中

帮助他们背诵古诗。

马笑霞(1997)指出文学作品并非像绘画艺术品一样具有直接的形象,

他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因此读者必须以符号,通过间接想

6
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再现或再造记忆中的有关表象,产生形象的

感知,从而进入作品得艺术情境。由此可见,学生不能够单单通过朗读字就能

够展开想象去欣赏古诗中的意境,而他们必须通过适合的媒介来激发他们欣赏

古诗。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

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

并通过画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学生阅读的过

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

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绘画是这个过程的催

化剂和通衢大道。绘画能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联想与想象具体化,

使他们能够更有画面感地背诵古诗。

马灿云(2015)指出虽然课本中有插图,但那远远不能“描绘”出古诗的

意境,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亲手画的简笔画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情画

意,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触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感受到文人思想的陶

冶,从而提升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

史银芝(2008)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能够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

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和品质。提

升学生的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的同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感觉朗读古诗

是一种美的体验并享受背诵古诗的过程。

廖玲玲(2016)说简笔画具有笔划简单、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图象生

动和趣味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妙用简单、有趣

7
的简笔画,不仅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沟通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的联

系,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再现诗词的意境,加强学生对诗词的记忆,而且

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绘画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能够取得

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次的行动研究中我决定引用简笔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欣赏古诗的能

力。飞有明(2014)指出简笔画摒弃了国画、白描等专业的深奥与繁琐,更易

贴近孩子的审美水平与纯朴的心灵,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但

利于诗文教学,而且对孩子的美感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简笔画虽然只

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

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

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

的。

8
2.2 初步数据收集

研究者根据四年级课本中的十首古诗拟定了一分测验单。学生随机背诵
一首古诗。

9
2.3 研究的行动

这项行动研究,研究者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Lewin)的螺旋循
环的行动研究模式进行的。库尔特提出行动研究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
四个环节的概念,并建立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操作模式。

图 1 勒温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模式

2.3.1 计划

确定了研究问题以后,我便从书籍以及网络中搜集了能够提升学生背诵古诗能
力的方法。其中我选择了以简笔画的方式因为我认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方
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背诵能力。诗歌中所蕴含的画能够以简笔画的方式展现出
来让学生更容易背诵古诗。简笔画的画法简单能够符合学生的绘画程度。接着
我收集了关于简笔画的参考文献后便开始拟定研究行动步骤。我将简笔画融入
古诗教学中并计划将进行 2 次教学。

2.3.2 行动

在行动阶段,我会先向学生介绍简笔画并向他们说明画法。在确保学生掌握基
本的简笔画画法后,我便会实施我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在古诗课中我会先让学
生朗读古诗,接着便向学生说明古诗的内容大意。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古诗后我
便会示范画一幅不完整的简笔画并指示学生个别在图画纸上完成简笔画。课堂
结束后我会收集学生的作品。我会根据我所进行的每一堂古诗课做反思,写下
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难点并找出其解决方案。我会在最后一堂古诗教学课时让学

10
生填写我所设计的问卷,让他们回答简笔画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欣赏古诗的
能力。

2.3.3 观察

在收集资料方面我采用了三种方法即问卷调查法、测验法以及核对表。通过这
三种收集资料方法能够让我确定简笔画是否能够提升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以及
简笔画在古诗教学中的优缺点。接着我会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简笔
画的有效性。

2.3.4 反思

在反思这环节里,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的前测和后测的成绩,作出判断评价、
分析和解释。

前测的成绩代表学生在还没有进行简笔画背诵古诗教学前的水平。后测得成绩
代表学生在教学后的水平。前测的成绩低,代表学生还没有掌握和应用感官感
知法在写自然景物记叙文中。反之,前测得成绩高,代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
背诵能力。后测的成绩低,代表简笔画背诵古诗对此学生无效。相反,后测的
成绩高,代表简笔画背诵古诗有效。

我会针对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反思。我会从行动步骤中反思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并
加以调整,以免在下一堂课重蹈覆辙。反思后我便会根据重新修改的计划进行
另一个循环。

11
3.0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3.1 研究目的

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i. 运用简笔画提升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

3.2 研究问题

这项研究

i. 简笔画是否能够提升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吗?
ii. 简笔画是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2
4.0 研究对象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峇株巴辖某华小四年级 A 班的学生。4A 班的学生人


数为 14 人,皆是华裔其中女生 4 人,男生 10 人。

我在古诗教学中发现学生几位学生无法正确地完整背诵古诗导致教学目
标无法达到。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也无法背诵出所学过的古诗。

因此我通过测试的方式来测试学生背诵古诗的掌握能力,从中筛选出合
适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凡是无法完整背诵一首古诗的学生将成为此次的研究
对象。

通过这 14 名学生的测试表现,我发现这班的学生中没有任何一位能够
完整地背诵出一首古诗。因此,我的研究对象为全班 14 名学生。

13
5.0 研究计划

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我将会带领学生在古诗教
学中以画简笔画的方式去背诵古诗。为了结合简笔画和古诗,在这项活动中我
将以课本中的两首古诗作为我的教材。我的古诗教学将每周进行一次,一次为
30 分钟。

在应用简笔画进行古诗教学前,我会用一堂课的时间向学生介
绍简笔画并说明简笔画的画法。我会用一首他们已经学过的古诗作为例子向他
们展示简笔画的画法。确保所有学生掌握了简笔画的基本画法后我便进行融合
简笔画的古诗教学课。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步骤一 师: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1.教师指示学生自读古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你认为画 诗 两 遍 , 要 求 读 准 字
读通古诗,
里会有些什么呢? 音,读通诗句。
初解诗意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 2. 教 师 范 读 , 学 生 评
画面? 议。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
诗中联想画面。

4. 教师提问让学生分享
想象画面。

步骤二 师: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 1. 教师指示学生一边朗


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 诵理解古诗一边将景色
绘画想象,
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画出来。
绘简笔画
师: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 2 教师提问并应用简笔
山? 画向学生展示天门山的
景象。

3.教师说明天门山的传
说提问引导学生形容楚

14
江的位置以及情况。

4.教师根据学生的形容
在简笔画上加画楚江,
学生跟画。

5.教师指示学生朗读第

图 1 望天门山第一句简笔画 二句诗。

师: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

师: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
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
开。再读读这首诗,你能够找到这
把利剑了吗?

图 2 望天门山第二句简笔画

师:诗中写着楚江把天门山劈断
6.教师应用简笔画向学
了,你认为楚江的江水流得怎么样
生解释诗中“至此回”的
啊?我们念念第二句诗。
意思。
师:因楚江的水流得十分急,当流
7.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想
到天门山时受到了山的阻挡而形成
象江水撞击山的画面。
了一个巨大的回旋。那么你们认为
楚江的水应该怎么画?

15
8.教师指示学生念出第
图 3 望天门山第三句简笔画 三句诗句。

师:说一说诗中还有哪句是描写山 9.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的诗句呢? 画出第四句诗句。

师:想一想两岸的青山相对着为什 10.教师指示学生依据自
么诗人用了“出”这个字来形容山 己的画作想象自己是诗
呢?(教师提示可从诗题找出答 人说出当时的心情。
案)

师:你认为诗人从哪来望着山可以
看出两座青山凸出来了,好像在比
高矮呢?

师:在第四句诗应该怎么画呢?你
认为太阳照在江水上会是怎么样的
景色呢?

图 4 望天门山第四句简笔画

师:看看自己的画作,你认为诗人
所看到的景色美吗?看看自己所画

16
的简笔画,试着背起这首古诗。

在接下来的古诗教学中我会以相同的方法进行,然而将会逐渐减少教师示范画
简笔画的次数并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后独立完成一幅简笔画。当学生能够根
据诗句去设计简笔画中的背景、物体以及人物时即表明了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
内容大意,那么随之背诵古诗的能力亦能够提升。

17
5.2 数据收集方式

5.2.1 测验法

测试是通过让学生回答一系列与教育目标有关的代表性问题,从学生对问题的
回答中提取信息,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刘衍玲,2010)。在这
项行动研究中的测验法共有前测和后测试卷两个部分。前测是我在进行指导前
进行并借此来筛选研究对象。后测则是在进行指导后让学生进行,目的是为了
确认我所计划的改善方法是否达到这项研究的目的。最后我会把学生的前测和
后测的成绩拿来比较和分析并从中结论出简笔画是否能够提升学生背诵古诗的
能力。

(一)前测

为了了解并测试研究对象的背诵古诗能力,研究者选择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让研究对象背诵。进行古诗教学后,我让学生当场进行背诵。研究者
把这首古诗分为四个部分,学生正确背诵一句古诗便可获得一分,背诵错误便
是零分,学生停顿超过 10 秒将直接计为零分。进行前测后凡是分数低于两分
的学生将被选为研究对象。

(二)后测

在进行教学指导后,研究者会给予研究对象进行后测。研究对象需要背诵一首
古诗,研究者选用了与前测的古诗字数相同的另一首古诗为后测题目。古诗被
分为四个部分,每正确背诵一句古诗即可获得一分,满分为 4 分。

5.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以书面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设
计了两份问卷,即指导前学生问卷和指导后学生问卷。研究者将在简笔画背诵
古诗教学之前与在两次古诗教学后向研究对象派发调查问卷,收集并分析,从
中得出结论。问卷中共有 X 道问题,其中第 1、2 和 3 道问题是针对研究对象
对背诵古诗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说明;其他的第 4 至 7 道问题则是针对学生背诵
古诗能力为出发点进行的说明。(参阅附录 X:调查问卷)

5.2.3 教学核对表

18
本研究的教学核对表内容包括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各自表现的部分
(参阅附录 X),如教师是否明确实行简笔画古诗教学,以及学生对简笔画古
诗教学的表现以及反应。这份核对表的观察者是第三者,即此四年级 A 班的华
文老师——符老师。符老师一边观察一边核对研究者的简笔画古诗教学以进行
评估工作。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与评估研究者的简笔画古诗教学更能够确保
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19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测验法

在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会依据所拟定的前测(参阅附录)和后测(参阅附录)
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分以确保所评定出来的成绩是具有可靠性的。评分之后,研
究者将会依据所整理出来的评分来筛选研究对象。在前测中,无法取得 1 分以
上的学生将成为研究对象。这也就说,只要在前测中无法背诵一句古诗的学生
将成为研究对象。

5.3.2 问卷调查

研究者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测试学生对简笔画学习古诗的效果。这份问卷能

够帮助我了解学生以简笔画学习古诗对学生背诵古诗能力的有效性。问卷中共

有 7 道问题并提供了 4 项选项即“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

研究者在第一次简笔画古诗教学前以及第 2 次教学后向研究对象分发调查问卷。

研究者将针对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及统计出前后的差距以及提升率

以回答第一和第二道研究问题。

5.3.3 教学核对表

研究者所设计的教学核对表中共有十二道问题,其中 5 道问题为教师表现;7

道问题为学生表现。核对表中共有 2 项选择即“是”和“不是”。研究者将针对观

察者在进行观察与评估教学活动中所作出的选项进行分析与统计以回答研究问

题。

20
21
6.0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章是针对两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者根据所得到的数据作出分析,以确
定研究成果。研究者在这次的研究中采用了三种收集数据的策略,包括测验
法、调查问卷和观察核对表。为了检测所搜集的数据的准确度以及提高其可信
度,研究者也进行了三角测定法。研究者收集了学生这次测验的分数以进行数
据分析。

6.1 测验法成绩分析

在还未进行应用简笔画古诗教学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前测。凡是无法在测验中
获得满分的学生将作为的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以下显示了四年级 A 班 14 位学
生,研究前测的成绩分布表。

表 X:研究对象前测成绩分数

序号 前测成绩分数(%) 等级 是否成为研究对象
A1 37.5 F √

A2 25 F √

A3 25 F √

A4 50 D √

A5 50 D √

A6 75 B √

A7 50 D √

A8 12.5 F √

A9 75 B √

A10 75 B √

A11 25 F √

A12 37.5 F √

A13 47.5 E √

A14 50 D √

表 X:研究对象前测等级分布图

分数 85-100 70-84 60-69 50-59 40-49 01-39

22
等级 A B C D E F

得分人数 0 3 0 4 1 6

根据表 X 的显示,十四位研究研究对象中共有 4 位获得等级 B,获得等级 C 的


共 4 位而等级 D 有 6 位研究对象。

忆像识字前测等级分析图
A(85%-100%)
0%

B(70%-84%)
21.40% C(60%-69%)
F(0%-39%) 0%
43%

D(50%-59%)
28.60%

E(40%-49%)
7%
A(85%-100%) B(70%-84%) C(60%-69%) D(50%-59%) E(40%-49%) F(0%-39%)

图 X:研究对象前测成绩分析图

根据图 X 显示,没有任何一位研究对象获得等级 A,获得等级 B 的研究对象占


了 21.4%,获得等级 D 的研究对象占 28.6%,获等级 E 的占 7%而等级 F 则占
了 43%。

表 X:研究对象后测成绩分数

序号 序号 后测成绩分数(%) 等级
A1 1 100 A

A2 2 100 A

A3 3 87.5 A

23
A4 4 100 A

A5 5 100 A

A6 6 100 A

A7 7 100 A

A8 8 62.5 B

A9 9 100 A

A10 10 100 A

A11 11 100 A

A12 12 100 A

A13 13 100 A

A14 14 100 A

表 X:研究对象前测等级分布图

分数 80-100 60-79 40-59 0-39

等级 A B C D

得分人数 13 1 0 0

经过了两次的简笔画古诗教学后,我再次让这 14 位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根据
表 X,获得 A 等级的研究对象共 13 位,占 92.8%。其中一位学生获得等级 B。

表 X:前测与后测总分数对比表

序号 前测成绩分数(%) 后测成绩分数 成长率(%)


(%)
A1 37.5 100 62.5

A2 25 100 75

A3 25 87.5 62.5

A4 50 100 50

A5 50 100 50

A6 75 100 25

A7 50 100 50

A8 12.5 62.5 50

A9 75 100 25

24
A10 75 100 25

A11 25 100 75

A12 37.5 100 62.5

A13 47.5 100 52.5

A14 50 100 50

前测后测对比
120
+62.5 +75 +50 +50 +25 +50 +25 +25 +75 +62.5 +52.5 +50
100 +62.5
80
+50
分数

60

40

20

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前测 37.5 25 25 50 50 75 50 12.5 75 75 25 37.5 47.5 50

后测 100 100 87.5 100 100 100 100 62.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研究对象

图 X:前测与后测总分数对比

从以上的数据所得,所有研究对象均有进步,其中在后测中成绩达到等

级 A 的研究对象人数多达 13 位(92.8%)。在这 14 位研究对象当中,其中两

名研究对象在前测中获得 25%而在后测中获得 100%,成长率高达 75%,进步

幅度最大。

表 X :研究对象的前测和后测平均分数

25
前测平均数(研究对象分数总和/学生人数)

= 635÷14

= 45.4

后测平均数(研究对象分数总和/学生人数)

= 1350÷14

= 96.4

表 X:前测与后测平均分数比较

测验 平均数(%) 最低分(%) 最高分(%) 全距(%)

前测 45.4 12.5 75 62.5

后测 96.4 62.5 100 37.5

26
前测与后测平均分数
120

100 96.4

80
+51%
分数

60
45.4
40

20

0
前测平均分数 后测平均分数

图 X:研究对象的前测和后测平均分数

以图 X 显示了 14 位研究对象的前测和后测的平均数,研究对

象的前测平均数是 45.4 分,在进行简笔画背诵古诗教学后,后测获

得的平均数是 96.4。以前测和后测的平均数作比较,后测的平均数

增加了 51 分。古诗测验的最低分也从前测的 12.5%提升至后测的

62.5%,即从 D 等级提升至 B 等级。研究对象在测验成绩中的全距

从前测的 62.5%降低至 37.5%,这说明了学生之间背诵古诗的悬殊

降低了。这也证明了运用简笔画提高学生背诵古诗能力的效果。

27
28
6.2 问卷调查法

6.2.1 前测问卷调查

研究者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在教学前和教学后让学生填写相关问卷。研
究者把研究对象在指导课前(参阅附录)与指导课后(参阅附录)填写的问卷
调查进行对比,以分析研究对象在应用简笔画学习古诗后其背诵古诗的能力是
否有所变化。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都明白题目后才开始让他们作答,以下为问
卷调查分析:

表 X:前测问卷调查分析

序 问题 答案 人数 %
1 我喜欢学习古诗。 非常赞同 0 0
赞同 7 50
不赞同 6 43
非常不赞同 1 7
共计 14 100
2 我想要把古诗背起来。 非常赞同 5 36
赞同 6 43
不赞同 0 0
非常不赞同 3 21
共计 14 100
3 我有信心背诵古诗。 非常赞同 1 7
赞同 4 29
不赞同 8 57
非常不赞同 1 7
共计 14 100
4 我能够很快地背诵一首古诗。 非常赞同 1 7
赞同 3 21
不赞同 7 50
非常不赞同 3 21
共计 14 100
5 非常赞同 0 0

29
我在背诵古诗方面没有遇到任何 赞同 2 14

困难。 不赞同 6 43
非常不赞同 6 43
共计 14 100
6 我觉得古诗难以背诵。 非常赞同 1 7
赞同 7 50
不赞同 5 36
非常不赞同 1 7
共计 14 100
7 我能够联想与古诗内容相关的画 非常赞同 2 14

面。 赞同 6 43
不赞同 4 29
非常不赞同 2 14
共计 14 100
研究问题 1,2 (研究问题二:兴趣)

在前测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道问题是为了探究研究对象是否喜欢学习古
诗。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其中 7 位研究对象(50%)选择赞同,即表示喜欢
学习古诗,6 位研究对象(43%)选择不赞同以及 1 位研究对象选择非常不赞
同即表明他们不喜欢学习古诗。

第二道问题探究研究对象是否有信心背诵古诗。分析后,其中 1 位研究
对象(7%)表示自己非常有信心背诵古诗,4 位研究对象(29%)表示有信心
背诵古诗;8 位研究对象(57%)表示自己没有信心背诵古诗而 1 位研究对象
(7%)表示自己非常没有信心背诵古诗。

通过分析与整理后,研究者可以发现有 50%的研究对象对背诵古诗感兴
趣。在背诵古诗方面则表示

研究问题 3,4,5,6,7,8,9,10

在前测调查问卷中的第三道题目是为了探究学生是否认为古诗容易背诵。其中共有 1
名研究对象(7%)认为古诗容易背诵,8 名研究对象(57%)认为古诗不容易背诵还有 5 名研
究对象(36%)则认为古诗非常不容易背诵。

30
第四道题目分析了学生是否认为自己掌握了背诵古诗的技能。结果显示有 3 位研究对
象(21%)表示自己已经掌握背诵古诗的技能, 13 位研究对象(78%)表示自己还未掌握背诵
古诗的技能。

第五道问题分析了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地背诵一首古诗。通过分析后共有 1 名研究对象
(7%)认为自己能够非常快速地背诵一首古诗,3 名研究对象(21%)认为自己能够快速背诵
一首古诗;7 名研究对象(50%)认为自己不能够快速背诵古诗而还有 3 名研究对象认为自己
完全不能够快速背诵古诗。

第六道问题分析了学生在背诵古诗方面是否面对问题。其中 2 名研究对象(14%)表
示自己没有遇到任何问题,6 名研究对象(43%)表示自己会在背诵古诗时面对困难,6 名研
究对象(43%)表示自己在背诵古诗时常常会面对困难。

第七道问题是为了探究学生是否在背诵古诗时因为文字太难而难以背诵。分析后发现
有 1 名研究对象非常赞同自己因古诗中的文字太难而难以背诵古诗,7 名研究对象(50%)也
赞同古诗的文字太难;5 名研究对象(36%)不赞同古诗中的文字太难而 1 位研究对象(7%)
非常不赞同因古诗的文字太难而难以背诵古诗。

第八道问题分析了学生是否能够联想与古诗内容相关的画面。研究结果显示 2 名研究
对象(14%)非常赞同自己能够联想画面,6 名研究对象(43%)赞同自己能够联想画面;4
位研究对象(29%)不赞同自己能够联想画面而 2 名研究对象(14%)非常不赞同自己能够联
想画面。

第九道问题分析学生是否在课后能够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研究者整理后发现其中 3
名研究对象(21%)非常赞同自己能够在课后背诵古诗,6 名研究对象(43%)赞同自己能够
在课后背诵古诗;3 名研究对象(21%)不赞同能够在课后背诵古诗而 2 名研究对象非常不赞
同自己可以在课后背诵古诗。

第十道问题探究学士是否想要把古诗背诵起来。其中有 5 名研究对象(36%)非常想
要背诵古诗,6 名研究对象(43%)表示想要背诵古诗;3 名研究对象(21%)表示非常不想
背诵古诗。

总结还没有写

表 X:后测问卷调查分析

序 问题 答案 人数 %

1 我喜欢背诵古诗。 非常赞同 6 43
赞同 8 57
31
不赞同 0 0
非常不赞同 0 0
共计 14 100
2 我想要把古诗背起来。 非常赞同 8 57
赞同 6 43
不赞同 0 0
非常不赞同 0 21
共计 14 100
3 我有信心背诵古诗。 非常赞同 6 43
赞同 5 36
不赞同 2 14
非常不赞同 1 7
共计 14 100
4 我能够很快地背诵一首古诗。 非常赞同 5 36
赞同 8 57
不赞同 1 7
非常不赞同 0 0
共计 14 100
5 我觉得古诗难以背诵。 非常赞同 0 0
赞同 0 0
不赞同 2 14
非常不赞同 12 86
共计 14 100
6 我在背诵古诗方面没有遇到任何 非常赞同 10 71

困难。 赞同 4 29
不赞同 0 0
非常不赞同 0 0
共计 14 100
7 我能够联想与古诗内容相关的画 非常赞同 9 64

面。 赞同 4 29
不赞同 0 0
非常不赞同 1 7

32
共计 14 100

33
34
古诗简笔画设计草稿 附录 3

《风》简笔画草稿

《乡村四月》简笔画草稿

35
附录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简笔画草稿

《忆江南》简笔画草稿

36
0

3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