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五、實驗數據分析

(一) 壓克力折射率
將光由壓克力板的霧面射入,會發現在霧面上發現一以雷射入射點為圓心,半徑 R 的圓
環,可藉由半徑 R 及厚度 d,得到其折射率。
表(1) 壓克力半徑、厚度及其折射率
半徑(cm) 厚度(cm) 折射率 n
1.9 1 1.4519

我們可以發現,當光線由霧面進入壓克力板後,會由於霧面的的關係,使光產生發散,
因而造成不同方向的光折射後再由鏡面反射回來,形成一個半徑 R 的圓,因此圓環較亮。
示意圖:

折射率公式推導: d
示意圖:
R

R

由折射率公式:
n sin θ = n sin θ 可知

1
n sin θ = 1,n =
sin θ

sin θ = 0.5R⁄ 0.5R + d

n= 0.5R + d ⁄0.5R

R=1.9cm,d=1cm,藉由公式所得出的折射率 n=1.4519。

第3頁
(二) 三棱鏡折射率
將光打入三稜鏡後,利用最小偏折角去測量三稜鏡的折射率。

表(2) 三稜鏡之頂角、最小偏折角及其折射率
頂角(度) 折射角(度) 折射率 n
60 25 1.376

得到最小偏折角後,利用公式
+
sin
n= 2
sin 2
求其折射率。( :三稜鏡頂角, :最小偏折角)
藉由表(2)數據可得到 n=1.376。

三稜鏡折射率推導:
示意圖:

當偏折角最小時,其入射角會等於放射角。
因此由折射率公式可知道
sin θ = n sin θ

2(90° − θ ) = 180° −

θ = /2

= 2(θ − θ )

θ= + 2θ ⁄2 = + ⁄2

n = sin θ / sin θ = ,得證。

第4頁
(三) 光的偏振
先找出強度隨偏振角度的變化,再找出布魯斯特角。

表(3) 光強度隨偏振角度的變化(兩片偏振片)
偏振角度(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光強度 15.57 13.2 3.85 0.32 3.78 9.61 13.74

由表(3)可知當偏振片角度為0° 、180°時,強度最強;90° 時則最弱,幾乎等於 0。


符合理論光強度與cos θ成正比。

表(4) 玻璃的布魯斯特角與其折射率
布魯斯特角(度) 折射率 n
52 1.279942

由布魯斯特角公式n = tan θ,可知其折射率 n 約為 1.28。(θ:布魯斯特角)


就理論上而言玻璃的布魯斯特角約為 1.5,與實驗值有點誤差,我相應該是由於在測量時
光線未完全垂直射入玻璃當轉盤刻度為 0 時,因此在判讀刻度時有些許誤差,因而造成實驗
值上的誤差。

布魯斯特角:
示意圖: n1

n2
θ

布魯斯特角為:θ + θ = 90°
因此由折射率公式可知:
n sin θ = n sin θ

sin θ = sin(90° − θ ) = cos θ

n sin θ = n cos θ

n ⁄n = sin θ ⁄cos θ = tan θ ,n = n,n = 1

n = tan θ 得證。

第5頁
(四) 玻璃片內多次反射的干涉
觀察當光垂直入射於玻璃片時,光反射時的干涉條紋。

圖(1) 光干涉時的波紋
由圖(1)可知,當光垂直入射於玻璃時,此干涉條紋為同心圓。

我想這因是由於,光垂直入射於玻璃片時,有些光透射出去,有些光反射後透射,有些光經
多次反射後再透射出去,因此會形成同心圓的干涉波紋,而我們可以發現,同心圓的中心最
亮,越外圍則越黯淡。

(五) 單狹縫繞射
狹縫寬度為 0.04mm 的狹縫板,觀測其繞射波紋。並算出雷射波長。

表(4) 繞射紋間距、屏幕到光源距離及其波長之比較
y(cm) 1.3
D(cm) 76
sinθ 0.0171
m 1
a(m) 4.00E-05
波長(nm) 684.2105

y:第一暗紋到中央亮紋的距離,D:雷射光到繞射紋的距離,m:第一暗紋,a:狹縫寬度

第6頁
圖(2) 單狹縫繞射

圖(3) 光強度對距離之比較圖
在角度極小的情況下,sin θ ≈ tan θ = y/D
由表(4)可知,sin θ ≈ 0.0171,再由公式asin θ = mλ,得到 λ ≈ 684.2(nm)。(m=1,λ:波長)
而理論值約為 633nm。
由圖(2)可看出中央亮紋最亮,且範圍最大,兩旁為亮暗紋交錯。由圖(3)可看出其中間光強度
最大,且圖形成波紋狀態,可以此判斷兩側為光暗紋交錯。
量測頭髮寬度:
將其視為單狹縫繞射,並以此公式帶入可算出頭髮寬度
表(5) 繞射紋間距、屏幕到光源距離及其波長之比較
y D sin m a 波長(nm)
1 76 0.013158 1 4.81E-05 632.8

a 為狹縫寬度,在此可以看成頭髮寬度。
波長理論值則是 632.8nm
sin θ ≈ tan θ = y/D
因此sin θ ≈ 0.013158
再由公式asin θ = mλ,得到 a ≈4.81E-05(m)
由螺旋測微器所量出的頭髮寬度約為 0.04mm
與理論值極為相近。
圖(4) 單狹縫繞射

第7頁
(六) 雙狹縫繞射
測量三種狹縫間距不同之狹縫板,並做其比較。
表(6) 繞射紋間距、屏幕到光源距離及其波長之比較
1 2 3
y(cm) 0.18 0.1 0.15
D(cm) 76 76 76
sinθ 2.37E-03 1.32E-03 1.97E-03
m 1 1 1
d(m) 2.90E-04 5.40E-04 3.30E-04
波長(nm) 686.8421 710.5263 651.3158
y:第一亮紋到中央亮紋的距離,D:雷射光到繞射紋的距離,m:第一暗紋,d:狹縫距離
在角度極小的情況下,sin θ ≈ tan θ = y/D
再藉由公式d sin θ = mλ,得出在狹縫距離不同時的波長。(m=1,λ:波長)
由下圖(4)~(6)可看出中央亮紋最亮且範圍最大,兩旁則為亮暗紋交錯,但中央亮紋間也有暗
紋交錯

誤差分析
由表(5)可發現每個波長都有些許不一樣,就理論上而言應該每個都一樣且理論值 632.8nm。
尤其是在測量第二塊板時,可發現誤差較大,由於狹縫距離較大,因此發現其中央亮紋的干
涉紋較大,暗紋較不明顯,導致再求第一亮紋到中央亮紋的距離時會有誤差,實際值因比 0.1cm
在小一些,由於儀器上的關係,我們取 0.1cm。
假若取 0.09cm 的話,則經由計算後可發現
sin θ ≈ 0.09⁄76 = 1.81 × 10

d sin θ = mλ,m = 1

λ = d sin θ⁄m = d sin θ

λ ≈ 639.44nm
則較接近理論值。

圖(5) 狹縫距離 0.29mm 圖(6) 狹縫距離 0.54mm 圖(7) 狹縫距離 0.33mm

第8頁
(七) 多狹縫繞射---光柵
測量四種狹縫數目不同之狹縫板,並做其比較。
表(7) 狹縫數目、繞射紋間距、屏幕到光源距離及其波長之比較
狹縫數目 2 3 4 5
y(cm) 0.32 0.3 0.31 0.25
D(cm) 76 76 76 76
sinθ 4.21E-03 3.95E-03 4.08E-03 3.29E-03
m 1 1 1 1
A(m) 1.65E-04 1.65E-04 1.65E-04 1.65E-04
波長(nm) 694.7368 651.3158 673.0263 542.7632

y:第一亮紋到中央亮紋的距離,D:雷射光到繞射紋的距離,m:第一暗紋,d:狹縫距離
在角度極小的情況下,sin θ ≈ tan θ = y/D
再藉由公式d sin θ = mλ,得出在狹縫距離不同時的波長。(m=1,λ:波長)

我們可以發現,當狹縫數目越多時,其亮紋間距其實差不多。中央亮紋仍範圍最大也最亮,
兩旁成亮暗紋交錯狀態。因此狹縫數目與其亮紋間距無關。

理論波長為 632.8nm,由上表(6)我們可發現,在測量 5 狹縫時的波長誤差較大,我想是因為


測量亮紋間距時造成誤差,導致所得到的波長產生誤差。

我們假設一亮紋到中央亮紋的距離為 0.29cm,則我們可得到
λ = d sin θ⁄m = d sin θ
λ ≈ 629.6nm
與理論值較為相近,因此實際值則較長。

由下圖(7)~(11)可發現,狹縫數不同時,則中央主要亮紋間有著次要亮紋,且皆不一樣。
5 狹縫時有 3 個,4 狹縫時有 2 個,3 狹縫時有 1 個,2 狹縫時有 0 個。可以此來判斷是幾狹
縫。

圖(8) 狹縫數 2 圖(9) 狹縫數 3

第9頁
圖(10) 狹縫數 4 圖(11) 狹縫數 5

六、結果與討論
在做繞射實驗時,量測其波紋間距時,會由於亮紋太大,以及繞射紋間距太小,造成量
測上的誤差,所求得的波長值也會有些許誤差;而在做折射率的實驗時,則會因為選轉盤角
度判讀誤差的原因,及物體放置位置的偏差,而造成得到的折射率有些許誤差。

七、問題與討論
(二) 三棱鏡折射率
1. 如果用藍色的雷射光做此實驗,量得的最小偏折角會如何改變?
ans:由於藍光的波長較紅光短,折射率會較大。由折射率與偏向角的公式可知道所測得的最
小偏向角 會比較大。

2. 實驗步驟 3,4,為何一再強調需使三稜鏡底邊的中垂線需通過轉盤中心?請解釋之。
ans:在旋轉三稜鏡時,我們是以繞著三稜鏡的中心軸轉為基準,以讀取轉盤刻度;假若中垂
線未通過轉盤中心,則當轉到最小偏折角時,其讀取的刻度會有誤差。

3. 試證明:光經三稜鏡後,出射光成最小偏折角時,光線必對稱地通過稜鏡,即 i=r,(圖 11),


而且折射率如(2)式所示。
ans:

+ − + − = ⟹ + =
2 2
=( − )+( − )=( + )− ≥2 −
當等號成立時, = ⟹ =2 −
1 × sin = × sin

n= =

第 10 頁
4. 如何利用最小偏折角測量液體的折射率?
ans: 利用三稜杯(三稜鏡挖空),裡面注入液體,然後一樣用最小偏折角測量液體的折射率。

利用公式n = ,n 為液體折射率。

(三) 光的偏振
1. 使雷射光通過二片偏振片,當兩片偏振板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時,沒有光通過。試解釋其
原因。
ans:因為光通過第一片後只剩下一個方向,而它不可能分解出與其垂直的分量,所以沒有光
再通過第二片。

2. 若在上題的兩片偏振板之問另加一片 (即步驟 3),只要它的偏振方向和原來兩片的偏振方


向不同,總會有少量的光透過。試以電場的重疊原理說明這個現象。
ans:因為前兩片板相差 90∘時,只要在中間加入一不同方向的偏振片,則因為通過第一片後
的光可在第二片上有分量通過,而此分量又可再有分量通過第三片,只有任兩相鄰板之角度
不互相垂直,則或多或少會有光的分量通過。

3. 步驟 4 將偏振板放在入射光的位置而步驟 6 將偏振板放在反射光方向。比較二者所得的結
果你認為那一種方法較佳?請說明原因。
ans: 我認為應將偏振片放於反射光的位置較好。因為雷射精鏡子反射後期偏振方向可能有
些許變化,因此應將其放於反射光為位置,才能得到準確偏振方向。

4. 步驟8所得結果,折射光與反射光是否垂直?請解釋你的答案。
ans:是。
n1 由於布魯斯特角為
θ + θ = 90° ,θ = θ
θ θ 因此,θ + θ = 90°
180° − θ + θ = 90° ,垂直。
n2
θ

5. 有些新式墨鏡是以偏振型塑膠薄片(或在普通鏡片上貼一層偏振膜)製成的,你能決定其
偏振方向嗎?請說明理由。
ans:能。因太陽光為任意偏振方向,照到墨鏡上時能被墨鏡上的偏振片濾出,因此能決定其
偏振方向。

第 11 頁
(四) 玻璃片內多次反射的干涉
1. 在步驟 5 中,當玻璃片的方向不同時,干涉紋有何變化?試比較透射及反射干涉紋的異同,
並說明那一種圖形較清晰及其原因。
ans:反射紋較明顯。因方向不同時,波程差造成了明暗不同,反射紋因經多次反射,故較明
顯。

(五) 單狹縫繞射
1. 在暗紋位置由光度計讀到的光強度之值是否為零,為什麼?
ans: 暗紋中間應為 0,外圍則皆竟 0。因為暗紋中間代表光全部皆相互干涉掉了。

2. 平移台移動光纖口的位置時,位置的準確度可達 0.1mm。在改變光纖口的位置時,每次位
置的改變應多大較合適?請解釋你的答案。
ans:約 0.3mm 為單位,因波紋間距較小,因次以 0.3mm 為單位量測可得到較好的數據,且
較易看出光強度變化;而若是靠太近或太遠則容易看不出變化。

(七)多狹縫繞射---光柵
1. 若雷射光為紅綠兩條譜線,繞射紋會是什麼圖形?
ans:因為兩色光的波長不同,所以繞射後形成的亮紋位置會有不同,而綠色波長較短,相對
來說所形成的波紋間距也會較小,因此可能會形成紅、綠間隔交錯的圖形。

2. 估計本實驗量測距離的誤差? 依此估計這個誤差對實驗結果(λ值)的影響。
ans:我想狹縫間距d所造成的誤差應最大。
以狹縫數 4 來看實驗所得波長為 673(nm)
假設 d 誤差為 0.01mm,那經由計算所得到的波長結果為 632(nm)
由此可知 d 誤差些許則會造成波長上的極大誤差。

八、心得
在高中時幾乎沒碰到什麼光學,因此對光學的概念很薄弱,但透過這次實驗後則對光學
有初步的概念,並親眼看到了光的繞射現象,雖然實驗過程上與到許多問題,但這次實驗非
常的棒,讓我收穫了許多東西。

第 12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