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39 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 弘光科技大學 2017 年 11 月

th
Proceedings of the 39 Ocean Engineer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Hungkuang University, November 2017

孤立波引致海底管線周圍之底床反應
1
林孟郁
1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摘要
經由 2004 年南亞海嘯以及 2011 年日本東北海嘯,工程界發現對於海嘯、海床以及結構
物間之交互作用的知識仍有限。本研究之目的,為建立一數值模式,分析孤立波通過全掩埋之
海底管線造成之孔隙水壓的變化。研究以有限元素法建立二維數值模式,待解的問題為描述多
孔彈性底床之 Biot 方程式,可解出多孔彈性底床之變位以及孔隙水壓變化。模式建立後以一典
型之一維壓密問題進行驗證,成果顯示本模式之正確性。在孤立波通過全掩埋海底管線的模擬
中,探討了不同土壤滲透係數對於超額孔隙水壓以及管線受力的效應。結果發現當滲透係數較
大時,因孔隙水壓較能即時隨著孤立波而反應,因此在管線周圍的超額孔隙水壓梯度較不顯著,
故管線受力較小。反之當滲透係數較小時,超額孔隙水壓有較顯著的垂直與水平方向梯度,故
管線將受到較顯著的水動力作用。

關鍵詞:孤立波、海底管線、多孔彈性底床、有限元素法、超額孔隙水壓

Seabed Response Around Pipelines Induced by Solitary


Waves
*
Meng-Yu Lin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ABSTRACT
Both the 2004 Indonesia tsunami and the 2011 Japan tsunami revealed that the engineering
community remains 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sunami, seabed and structur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vari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ound a pipeline buried in a soil exposed to
a solitary wave. A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fluid-structure-seabed interaction is developed
by taking Biot's equations a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This model solve the displacement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of the seabed. Tha validation of this numerical model was employed by simulating
a typical one-dimensional consolitation problem, and showed good accuracy. In the simulations of
solitary wave passing over a buried pipeline, the effect of soil permeability on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is studied. In the case with large soil permability, excess pore pressure varie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solitary wave, hence the pressure gradient around the pipeline is not obvious, and the hydrodynamic
force is small. On the contrary, pressure gradient around the pipeline and the resulting hydrodynamic
force is large if the soil permeability is small.
Keywords: Solitary wave; Submarine pipeline; Poro-elastic seab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一、前言 結構物,主要提供原油及天然氣的傳輸、工業與民
生廢水的排放以及通訊電纜等功能。一般而言,管
波浪、結構物與底床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一
線的直徑大約具 10 cm 至超過 1 m 的尺度,長度
直是海洋工程研究的重點。海底管線為常見的海洋
則由數千公尺至數公里不等。 二、基本方程式
管線可以置放於海床上、埋放於土壤中,或是 本研究探討之問題,為孤立波通過全掩埋於底
因為水流的作用而自然被底床土壤所覆蓋。中油公 床中管線所造成之孔隙水壓變化。研究區域示意圖
司於 2002 年興建之永安至通霄的 36 吋海底輸氣 見圖 1。將底床土壤視為均質、等向之多孔彈性體。
管線,竣工後於隔年發現了合計長約 175 公尺的管 應用 Biot (1941)之壓密理論以及 Verruijt (1969)之
線懸空,其中最大的懸空長度約為 100 公尺。而 貯蓄方程式,描述可壓縮孔隙水流及多孔底床介質
2009 年的莫拉克颱風洪氾事件,自高屏溪出海的洪 受水波作用之反應。其基本假設為土體滿足
水夾帶高濃度流體形成異重流,造成海底電纜被沖 Hooke's law, 亦即為線性、可回復及等向之彈性體。
毀。 而孔隙水流運動滿足 Darcy's law。以下之物理量如
無特別說明,皆為扣除液靜壓部份之擾動量。
在過去的數十年內,關於波浪與底床交互作用
連續方程式可表為
的研究,多數集中於波高相對較小的週期波。Sumer
𝑘# ' 𝜕𝑝# 𝜕𝜖#
(2014) 提出,經由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大 ∇ 𝑝# = 𝑛# 𝛽 + (1)
𝛾% 𝜕𝑡 𝜕𝑡
地震造成的海嘯(一般簡稱南亞海嘯)以及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日本東北地方大地震之海嘯,工程界 其中 𝑝# 為超額孔隙水壓,𝜖# = 𝜕𝑑4 /𝜕𝑥 + 𝜕𝑑7 /𝜕𝑦
發現對於海嘯、海床以及結構物間之交互作用的知 代表體積應變,𝑑4 , 𝑑7 則分別為 x 及 y 方向的底床
識仍有限,有待後續研究。而關於海嘯通過近岸海 固體位移量,t 為時間,𝑘# 為滲透係數,𝛽 為孔隙
底管線可能造成的底床液化、沖刷以及管線破壞等 水流之壓縮性,𝛾% 為孔隙水之單位重,𝑛# 為孔隙
研究,尚未廣泛見於文獻中,是值得探究的主題。 率。
由有效應力的觀念可將平衡方程式表示為
由前述問題可知,海底管線與孤立波的交互作
用是值得研究的重點。本研究之目的,為應用有限 𝛻 ⋅ 𝝈= − 𝑝# 𝑰 = 𝟎 (2)

元素法分析孤立波通過海底管線造成之孔隙水壓的 其中 𝝈= 為有效應力張量,𝑰 為單位張量。應用


變化。管線考慮全掩埋之設置狀況。底床視為多孔 Hooke's law, 可知有效應力為
彈性體 (porous elastic medium),並應用 Biot 之壓密 𝜕𝑑4 𝜇#
𝜎4= = 2𝐺 + 𝜖 (3)
方程式 (consolidation equation) 以及 Verruijt 之貯 𝜕𝑥 1 − 2𝜇# #
蓄方程式 (storage equation),以有限元素法求解底 𝜕𝑑7 𝜇#
𝜎7= = 2𝐺 + 𝜖 (4)
床內應力與孔隙水壓的變化。 𝜕𝑦 1 − 2𝜇# #
𝜕 𝑑4 𝜕 𝑑7
𝜏47 = 𝐺 + (5)
𝜕 𝑦 𝜕 𝑥

其中 𝜎4 ′ 與 𝜎7 ′ 分別為 x 及 y 方向的有效正向
應力,𝜏47 則為剪應力,µK 為底床之 Poisson's ratio,
G 則為底床之剪切彈性模數 (shear modulus),其與
Young's modulus E 及 µK 的關係為
𝐸
𝐺 = (6)
2 1 + 𝜇#

將有效應力與應變的關係,亦即式 (3) 至式 (5),


代入平衡方程式 (2) 後可得

𝐺
圖 1 研究區域示意圖 𝐺𝛻 ' 𝒅 + 𝛻𝜖 = 𝛻 𝑝# (7)
1 − 2𝜇# #

其中 𝒅 = (𝑑4 , 𝑑7 ) 為底床固體位移向量。
𝐤 [ Δ𝐝 − 𝐜 𝛥𝐩# = Δ𝐟 (15)

如將 Δ𝐝 在此時間間距內使用線性內差,可得

𝑑𝐝 𝑑𝐝
Δ𝐝 = 𝛥𝑡 1−𝜙 +𝜙 (16)
𝑑𝑡 g 𝑑𝑡 a

再與式 (12) 結合,可得下述增量遞歸方程組:

𝐤[ −𝐜 {𝛥𝐝} {𝛥𝐟}
圖 2 元素節點示意圖 (Smith et al, 2015)。 = (17)
𝐜^ 𝜙𝛥𝑡 𝐤 _ {𝛥𝐩# } −𝛥𝑡 𝐤 _ 𝐩# g

由式 (17) 解出增量後,便可求出時間 𝑡a 時之變數:


式 (1) 與式 (7) 可稱為多孔彈性介質之 Biot
𝐝 a = 𝐝 g + 𝛥𝐝
壓密方程式,可解出底床之變位 (𝑑4 , 𝑑7 ) 及超額孔 (18)
𝐩# a = 𝐩# g + {𝛥𝐩# }
隙水壓 𝑝#。為簡化問題,本研究僅考慮孔隙水流為
圖 3 為計算底床中管線受力所採用之網格系
不可壓縮之例,亦即 𝛽 = 0。 統。

三、有限元素法 四、模式驗證
將變數 𝑑4 , 𝑑7 , 𝑝# 使用元素之節點值 (nodal 考慮深度為一個單位之土層,土層表面有一空
value) 離散,可將元素內之變數表示為 間分布均勻但隨時間變化之載重 pload ,如圖 4 所示。
土層之滲透係數設為 k s = g w , g w 為水之單位重。圖
𝑑4 = 𝐍 𝐝4 (8)
5 為不同深度的之超額孔隙水壓,圖 6 則為不同深
𝑑7 = 𝐍 𝐝7 (9) 度之垂直位移量。此結果與 Schiffman (1960) 的解

𝑝# = 𝐍 𝐩# (10) 析解一致,可見本模式可正確模擬土層水壓與變位
的動態變化。
其中 [𝐍] 代表形狀函數 (shape function),而{𝐝4 }、
{𝐝7 } 及 {𝐩# } 則為各元素之節點值。本研究使用矩
形元素,如圖 2 所示。每個元素有 8 個變位節點(點
1 至點 8)以及 4 個水壓節點(點 1, 3, 5, 7)。應用
Galerkin 近似,則式 (1) 與式 (7) 之離散式可表為

𝐤 [ 𝐝 − 𝐜 𝐩# = 𝐟 (11)

^
𝑑𝐝
𝐜 + 𝐤 _ 𝒑# = 𝟎 (12)
𝑑𝑡 圖 3 有限元素網格
其中
^
𝐝 = 𝑑4 a , 𝑑7 , 𝑑4 ' , 𝑑7 , … , 𝑑4 c , 𝑑7 (13)
a ' c
^
𝐩# = 𝑝# a , 𝑝# d , 𝑝# e , 𝑝# f (14)

𝐤 [ 與 𝐤 _ 分別為 elastic stiffness matrix 及 fluid


conductivity matrix, 𝐜 為形狀函數之積分, 𝐟 則
為 external loading vector。
式 (11) 中的 𝐟 為施加於系統中的外力。設
在時間間距 [𝑡g , 𝑡a ] 中,外力的增加量為 Δ𝐟 ,則
式 (11) 之增量為 圖 4 土層表面之載重
其中 a 為波高,波速 𝑐 = 𝑔(ℎ + 𝑎)。本研究中,
設定 𝑎 = 0.2ℎ。由於波高水深比不大,故底床之動
壓為 𝑝 = 𝛾% 𝜂,而此動壓最大值為

3 𝑎
𝑝g = 𝛾% 𝑎 sech' (20)
4 ℎd

圖 6 為不同滲透係數的底床中,孤立波波峰位
於 𝑥 = 0 處之無因次超額空隙水壓 𝑝# /𝑝g 的分佈。
vd v'
由 上 至 下 分 別 為 𝑘# = 2.7×10 , 2.7×10 , 2.7×
10va m/s。可發現當滲透係數愈小時,因孔隙水壓
傳遞速度較慢,隨著深度增加壓力等值線偏向波鋒
圖 5 土層之超額孔隙水壓
的後方。當 𝑘# = 2.7×10va m/s 時,超額孔隙水壓
的分佈已近乎對稱。
圖 8 至圖 10 則為不同滲透係數之固定位置壓
力垂直分佈的時間變化。可發現當滲透係數愈小時,
因水壓傳遞愈不易,故超額孔隙水壓有愈顯著的垂
直方向梯度。

圖 6 土層之垂直位移量

五、孤立波造成之底床孔隙水
壓特性
本研究設定水深 ℎ = 5 m,多孔彈性底床深度
𝐻 = 12.5 m。水之單位重 γp = 10×10d N/md ,土
壤之 Young’s modulus 與 Poisson’s ratio 分別為 𝐸 =
2.7×10s Pa,𝜇# = 0.33。為探討不同滲透係數的效
應,設定 𝑘# = 2.7×10va , 2.7×10v' , 2.7×10vd m/s
三組數據。
首先探討無管線存在之底床,在孤立波通過時
的超額孔隙水壓特性。應用 Boussinesq (1872) 的解,
圖 7 不同滲透係數之超額孔隙水壓分佈等值線(由
孤立波之水面高程為 vd v'
上至下分別為𝑘# = 2.7×10 , 2.7×10 , 2.7×

3 𝑎 10va m/s。
𝜂 = 𝑎 sech' 𝑥 − 𝑐𝑡 (19)
4 ℎd
六、孤立波造成之管線受力
本研究設定一直徑 1 m 的圓管,埋設深度為 1
m。其餘波浪與底床條件均與上節相同。
圖 11 至圖 13 分別為不同滲透係數底床中管線
受到的水平力 𝐹4 與垂直力 𝐹7 。圖中之受力均以
𝑝g 進行正規化,亦即
𝐹4 𝑝g , 𝐹7 𝑝g (kN/m/kPa)
圖中可發現,當滲透係數較小時,由於超額孔隙水
壓有較大的垂直方向梯度,且水平方向分佈亦較不
均勻,故有較大的水平力與垂直力。當 𝑘# = 2.5×
10vd 時,在波峰位於管線上方時有最大的向下垂
圖 8 孤立波造成之底床超額孔隙水壓,在不同時間
的垂直分佈;底床之滲透係數 𝑘# = 2.5×10vd。 直力。而後隨著孤立波向下游移動,垂直力則逐漸
轉為向上。惟向下之最大垂直力約為向上最大值的
兩倍。
當 滲 透 係 數 增 加 至 𝑘# = 2.5×10v' 以 及
𝑘# = 2.5×10va 時,水平與垂直力的時間分佈則接
近對稱。此時向下垂直力的最大值發生於波峰到達
之前。波鋒在管線上方時因超額孔隙水壓接近對稱,
管線處的孔隙水流近似均勻流,故受力趨近於零。
而後隨著孤立波向下游移動,垂直力再轉為向上並
達到最大值。

圖 9 孤立波造成之底床超額孔隙水壓,在不同時間
的垂直分佈;底床之滲透係數 𝑘# = 2.5×10v'。

圖 10 孤立波造成之底床超額孔隙水壓,在不同時 圖 11 孤立波造成底床中管線受力之時間變化;底
間的垂直分佈;底床之滲透係數 𝑘# = 2.5× 床之滲透係數 𝑘# = 2.5×10vd:(a)管線處底床
10va 。 表面壓力變化;(b)管線所受水平力 𝐹4 與垂直
力 𝐹7 。
七、結論
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二維多孔彈性底床之有限元
素模式,並用以分析孤立波通過時對於底床中埋設
管線的水動力現象。研究中探討了不同土壤滲透係
數的效應。
相關研究未來將持續進行,並將拓展至可模擬
壓縮孔隙水流,以及分析超高孤立波通過時造成土
壤液化的可能性與條件。

謝誌
本論文係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孤立波引致海
底管線周圍之底床反應」(編號 MOST-105-2221-E-

圖 12 孤立波造成底床中管線受力之時間變化;底 033-037)之研究成果,承蒙科技部經費之補助使本
床之滲透係數 𝑘# = 2.5×10v':(a)管線處底床 研究得以順利完成,謹致謝忱。
表面壓力變化;(b)管線所受水平力 𝐹4 與垂直
力 𝐹7 。
參考文獻
1. Biot, M. A. (1941). General theory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2(2), 155–164.
2. Schiffman R. L. (1960) Field applications of soil
consolidation, time-dependent loading and
variable permeability. Technical Report 248,
Highway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3. Smith, I. M., Griffiths, D. V., & Margetts, L. (2015).
Programm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 Sons.
4. Sumer, B. M. (2014). Flow–structure–seabed
interactions in coast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52(1), 1–13.
5. Verruijt, A. (1969). Elastic stoage of aquifers. In R.
J. M. De Wiest & J. Bear (Eds.), Flow through
圖 13 孤立波造成底床中管線受力之時間變化;底
Porous Media (pp. 311–376). New York:
床之滲透係數 𝑘# = 2.5×10va:(a)管線處底床
表面壓力變化;(b)管線所受水平力 𝐹4 與垂直 Academic Press.
力 𝐹7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