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19 卷第 1 期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Vol119 No1 1

2005 年 3 月 Journal of Yanan College of Education Mar12005

是借古喻今 还是借古讽今
) ) ) 对苏洵 5六国论6 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的探讨

高 炜

( 延安农业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 5 六国论6 不是借古讽今之作, 而是借古喻 今之作。它表现 了作者对 宋朝的 忠诚和 爱护, 表达 了希望 统


治者能够放弃与外族和谈、贿赂的愚蠢策略的良好愿望。5 六国论6 是一篇结 构谨严、推 理缜密、语 言精练 深刻的 优
秀策论文。在当今时代, 5 六国论6 仍然有借鉴、启发的意义。
[ 关键词] 5 六国论6 ; 写作意 图; 策论 风气
[ 中图分类号] I20716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9- 3001 ( 2005) 01- 0038- 02

中国文 学史 上, 出 现 了唐 宋八 大 家, 宋 代的 苏 洵名 列 其 宋代文学 总体 上可 分 为士 大夫 文 学和 民间 通 俗文 学 两 部
中。他的名 气虽没有韩愈、柳宗元、苏 轼等人 大, 但他 的 5 六 分。士大夫文学带有强烈的政 治性和道 德色彩。宋代 士大夫 的
国论6 等文却在当时颇受人们的喜爱。就 是在今天, 5 六国论6 仕宦经历 和勇 于 用世 的精 神, 使 文学 创 作始 终与 政 治密 切 关
也经常被选 入中 学 和大 学的 教 材之 中。那 么, 作 为 宋代 的 苏 联。他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比 较实际和 清醒, 很少再 沉溺于 人
洵, 为何要对一千多年前的 / 六国之事0 喋喋不休 地大加 议论 为编织的政治幻 想; 此外 , 宋代台 谏自由议 论和政治 斗争的 公
呢? 这又是一 篇什 么 样的 文 章呢? 今天 , 我 们就 来 探讨 一 下 开化, 使得官员、文人敢于大胆 直率地发 表政治 意见, 这些 情
5 六国论6 的写作用意及艺术特色。 况都吸引了文学向政治靠 近, 使 文学在现 实政治中发 挥更直 接
一、5 六国论6 不是借古讽今之作, 它重在借古喻今 的作用; 还有一个方面, 宋代作家 普遍将国 计民生的 重大问 题
有不少文章在评价 5六 国论6 时 强调, 5 六国论6 是一 篇 作为文学的主题 , 继承 / 唯歌生发病0 的传统, 担 当 / 执我 矛
借古讽今 之作 。如 1983 年版 的 5 中 专语 文教 学 参考6 [ 1]
中说: 戈, 与子同仇0 的鼓动作用。因 此, 宋代文学 表现了 一种经 久
/ 5 六国论6 借古讽今, 对北宋统治 者提出 批评和 警告。
0 而我 不衰、贯穿始终的对政治的热 忱和对国 家命运的 关切。北宋 文
认为, 5 六 国论6 绝非 借古 讽今 之作, 而应 是借 古 喻今 之作, 人苏洵, 正是抱着对国家命运 和政治问 题的关注, 写 作了议 论
它也不是对北宋统治者提出嘲讽和 批评, 而是为维 护北宋 统治 国政、劝谏改 变国策 的文 章 5 六 国论6 。所 以, 我 们首 先要 肯
者的利益而提出的治国之策, 是对统治 者改变国家 策略的 委婉 定 5六国论6 是一篇议论 / 六国0 而实指宋朝的政治 策论文。
的劝谏。 北宋时期, 儒学复兴成为思 想界的主 导。作为士 大夫或 文
讽者, 刺也。喻 者, 比也 。二 者立足 点不同, 其表达 的目 人, 都因儒家思想的影响而表 现出对统 治者的忠 诚和爱护, 他
的和用意也 不同, 前 者重 在揭露 和批 判, 后者 在于 纳言 劝谏。 们议论政 事或 从 事政 事, 主 要是 从为 维 护统 治阶 级 的利 益 出
如果不弄清这点, 我们就会错误地 领会苏洵写 作 5 六国 论6 的 发, 而绝不会为损害或推翻统 治阶级的 利益而论 证议政。正 因
真实目的, 进而错误地 评价 苏洵 其人对 北宋 帝国的 思想 感情。 如此, 5 六 国论6 才 应是借 古喻今 ) ) ) 借 对 / 六 国0 灭 亡原 因
我认为借古讽今者, 应是对当前现实 极为不满, 故 而借古 人之 的议论, 希望引起统治者对治 国策略的 改变, 表现了 苏洵对 大
事以此讽刺嘲笑, 其出发点不是为 了被讽刺者 的利益, 如 5 诗 宋朝廷免于重蹈 / 六国0 之故事的 热切愿望。
经6 中的 5 伐檀6 、5硕鼠6 等; 借古喻今 者, 正是 为了维 护某 二、5 六国论6 的写作, 是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反映
个对象的利益, 对当前不满的现状借古 人之事以比 喻进而 达到 宋代 人 苏 洵, 对 一 千 多 年 前 战 国 时 期 齐、 楚、 燕、韩、
劝谏的目的, 这种批评的出发点是善 意的, 是为了 维护被 批评 赵、魏六国 灭 亡原 因的 议 论, 于 是, 我 们 不禁 会 产生 一 个 问
者的利益的。5 六国论6 就应是这类文章。 题: 宋人苏洵为何要对一 千多年前的战国之事大加议论呢?

[ 收稿日期] 2005) 01 ) 08
[ 作者简介] 高 炜 ( 1963- ) , 男, 陕西延安市人, 延安农业学校讲师。
第 19 卷第 1 期 是借 古喻今 还是借古讽今 # 39 #

答案是苏洵生活 的 北宋 当前 的 生活 现实 促 使苏 洵产 生 了写 作 的生活现实。文学作品是对社 会生活的 反映, 并在反 映中渗 透


5 六国论6 的欲 望。他 看 到宋 朝一 味 地赂 敌而 越 来越 不 景气, 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发 现和评价。优 秀的文学 作品都 跟
焦虑不安, 联想到 / 六国0 灭亡的 原因就是 / 赂秦0 而 致, 于 各种各样的社会 问题密 切联系 着, 如别林 斯基所 说: / 如果 一
是写作了这篇论 / 六国0 而实论宋朝的策论文。 部艺术作品只是 为描写生活而描写生 活, 没有发自时 代主导 思
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 是一定 社会 想的强大的、主观的激动 , 如果它 不是痛苦 的哀号或 者欢乐 的
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 文学的 根源。毛泽 东说: / 一切种 类 颂赞, 如果它不是问题或者 对于问题 的作答, 那 么, 对于我 们
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 的呢? 作为观念 形态的 文艺 0 [ 5] 出于对 统治者 的爱护, 对 国
来说, 它便是一部僵死的作 品。
0
作品, 都是 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 脑中的反 映的产 物。 [ 2]
没 家的忠诚, 苏洵奋笔疾书 , 写下了 借古喻今 提醒统治 者改变 治
有社会生活, 就不能有文学。因此, 文学 来源于 生活。苏 洵虽 国策略的 5六国 论6。 5六 国论6 在 结尾处 满怀激 情地疾 呼道:
然生活在宋代, 5 六国论6 的内容 尽管是 宋代前 的 / 六国0 之 / 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 国破 亡之故 事, 是 又在 六国 之下 矣!0
事, 但苏洵 所生活的北宋, 在 / 赂敌0 这 个方面, 与战国 时期 这呼喊, 不正表现了作者对大宋 朝廷将趋 于灭亡的极 大痛苦 和
/ 六国0 赂秦 很相 似, 所 以他 通 过对 宋 代生 活 的 体验、 观察、 焦虑吗? 我认为在那样特定 的时代, 这种 对朝廷、对 君王的 忠
认识并联想到战国时期的 / 六国0 之 事, 应该是有 一定的 生活 诚, 不就是一种爱国的表 现吗?
基础的。文 学是通过作家的主观能动 作用反映社 会生活 的, 也 四、5 六国论6 的艺术特色
就是说通过作家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反映社会生 活。俄国 作家 苏洵酷爱先秦散文, 尤其对 5孟子6 、5 战国策6 等颇有 研
冈察洛夫曾说: / 我 只能写 我体验过 的东西, 我思考 过和与 之 究, 所以他的文章很有策 论风气。5 六国论6 就是如此。
0
长在一起的东西。 [3]
这说明作家写某种 社会生活, 就是他 对这 11 5 六国论6 结构严谨, 推理 缜密, 表 现了 极高的 纵横 捭
种社会生活有所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且 在写某种 社会生 活的 阖的艺术结构特 色。
同时也就要 体现他对这 种社会 生活的 感受、体验 和理 解。 5 六 我们不妨来 分析一下 5 六国论6 的论证过程。
国论6 就是作家对宋代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反映。 /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 善, 弊在赂 秦也。
0 文章开 门
三、借 / 六国0 之古, 喻宋 朝之 今; 5 六国 论6 饱 含着 爱 见山, 直陈胸臆, 一语道出 主旨。然后 从 / 赂秦 而力亏, 此 破
国之情 灭之 道也0 和 / 不赂 者以 赂 者丧, 不能 独完0 两 方面 进 行 比
文学理论认为: / 作 家创作 文学作 品的 目的, 是 为了通 过 较, 得出 / 秦以攻 取之 外0 / 小 则获 邑, 大 则 得城0 的 结论,
艺术形象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愿 望传达 给读者, 影响 说明秦国的 获胜 主要是 来自 于韩、魏、 楚三 国的 / 赂秦0, 再
0
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从而产生一定的 社会作用。 [ 4]
苏洵虽 然生 接着从燕、赵、齐 三国不 赂而 后亡, 论述 了赂 与不 赂的 不同,
活在宋代, 可他面对宋朝越来越不景 气的社会现 状, 忧心 焦虑 最后提出 / 为国者勿使为 积威之所 劫哉0 的告戒 , 并发出 / 苟
不安, 他不愿 意宋 朝就像 / 六国0 那样 因赂 敌 而灭 亡。因此, 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 是又 在六国之 下矣0 的 呼
他写作了 5 六国 论6, 借 对六 国赂 敌而亡 的议 论, 表达 他希 望 唤, 表达出作者写作 5六 国论6 的真正 用意。从 这个分析, 我
统治者改变治国策略、挺起大宋帝国 的腰杆、显示 大宋帝 国应 们不难看出, 5六 国论6 的结构非常严 谨, 推理也很缜 密周到,
有的威严的愿望。那么, 苏洵所生活的北 宋究竟是 怎样的 一个 显示了先秦策论 散文的艺术特色。
社会现状呢? 21 语言老辣犀利, 用词精确有气势
宋朝是一个社会极不安定、各种矛 盾非常尖 锐的时 代。宋 如第二段中, / 诸侯之地有限, 暴 秦之欲 无厌, 奉 之弭繁,
真宗景德元年 ( 公元 1004 年) 时, 为了求得苟安, 宋王朝 以财 侵之愈急0 四个对比句的 运用, 加强了文 章的气 势。用词方 面
赂敌, 每年 贡给契丹白银十万两, 绢二 十万匹。到 了宋仁 宗庆 / 有限0 与 / 无厌0 相对, / 奉0 与 / 侵0 相对, / 繁0 与 / 急0
历二年 ( 公 元 1042 年) 时, 契丹又以武力威胁、要求大宋 增加 相对, 这些词语的运用, 尖锐而有 力地揭露 了对强暴 者屈辱 贿
割地。宋王 朝又每年给契丹增加白 银十万两, 绢 十万匹, 以求 赂的祸患, 增强了论证的 力量。
得片刻苟安。庆历年间, 西夏族又入侵, 宋 王朝又 于庆历 三年 另外, 5 六国论6 论证观点鲜明突 出, 论证 过程有 理有据,
( 公元 1043 年) 与西夏族 和谈, 签订 了大宋 每年给 西夏白 银十 显示了纵历雄奇 、搏辩宏 伟的纵横家的风格特色。
万两, 绢十万匹, 茶叶三万斤的和约。这是 一种赤 裸裸的 投降 总之, 5 六国论6 是 一篇艺 术高超 的议 论文。 / 烦能 不乱,
卖国的行经。这种行为与战国时 期 / 六国0 的 / 赂秦0 情 形有 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 若决 江河而下 也; 其辉 光明白, 若 引
何二致呢? 0 [ 6] 就是对苏 洵文章的最好评价。
星辰而上也。
战国时期, 秦国东出扩张, 韩、魏、楚 三国畏 于秦国 的势 五、5 六国论6 的历史借鉴作用
力, 主动向秦国贿赂割地, 以求苟安; 远离 秦国而 比较强 大的 5 六国论6 是我 国古 代文学 的宝 贵遗 产。今 天, 我 们捧 读
齐国因暂时未受到秦国的侵略就与 秦国交好, 不但 不支持 曾建 它时, 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该 文的表层 鉴赏之中, 我 们应该 更
立的联合阵线, 反而恃强凌弱, 自相 攻伐; 燕、赵 两国虽 然坚 深层地去体验这 篇美文带给我们的思 想意义。艺术创 作是作 家
持抵抗, 但力 量 有 限, 又 缺 乏 强有 力 的 援 助。就 这 样, 六 国 情感体验的 结果。没 有艺术 家的 情感体 验, 便 没有 艺术 创作;
/ 赂秦0 而越来 越弱, 秦 国却 越来 越强大, 终 于被 强秦 一一 所 那么, 没有鉴赏者的情感 体验, 也不会 有艺术 鉴赏。所以, 我
灭。 们阅读 5六国论6 就必须要 倾情深读, 必 须 / 注重我 的情感 和
5 六国论6 就是 借对 六国灭 亡原 因的 议论, 反 映宋 朝之 今 0 [ 7] 在鉴 赏中深刻地领会
物的姿态的交流 。 ( 下转第 73 页)
第 19 卷第 1 期 浅谈中师 生钢琴练习的方法与技巧 # 73 #

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及情感表现进行认真细致的处理。 了。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 它忽视 了理论知 识在即兴 伴奏中 的


四、练习过程中要放松 重要作用。实际上, 学生只有掌 握了键盘 伴奏的 编配常识, 即
不论学习哪种乐器, 最大的忌讳是学 习者演奏 各部位 的紧 / 伴奏写作0 和 / 键盘编配0 , 才能将 / 和 声基础 理论0 与 / 键
张。钢琴学 习者的紧张通常是手指、腕 部、臂部乃 至全身 肌肉 盘和声0 以及相应的伴奏 知识运用到编配中去。
的紧张, 如 果紧张达到一定程度, 往往 极难改正。 这在中 师生 学生自己 编配 的 伴奏, 由学 生 通过 自 练后 再 完整 弹 奏 下
中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要教他们如何 防止紧张, 用 轻松的 方法 来。这样的过程可 使学生清 楚地理 解, / 即兴 伴奏0 实 质上 是
进行练习。 键盘基 础弹 奏技 能、和 声 基础 理 论、键 盘 和声、 伴奏 编 配 写
初学者常出现紧张状态, 主要表现 在手指不 主动弹 奏, 而 作、伴奏常用技巧综合在 键盘上的一种即兴状态下的反映。
用僵硬的胸部和前臂通过手指压键, 弹 奏时间稍长 就会有 疲劳 ( 三) 提高学生对即兴伴奏的总体认识。
疼痛感。纠正 紧张 状 态应 注 意两 点: 第 一, 手指 放 在琴 键 上 教师在指 导学 生进 行 理论 学习 及 键盘 技巧 的 教学 和 训 练
后, 腕部和臂部完全处 于 / 休息0 ( 放松) 状态, 然 后手指 抬 中, 应选择更多具有典型性的 谱例进行 分析和借 鉴。尤其是 即
高, 以掌关 节为轴向下快速触键并 结束用力。第 二, 学习 时应 兴伴奏, 教师要通 过示 范来使 学生 获得 实际效 果的 感性 体会,
掌握既不紧张又能放松且有力的弹 奏状态。这种状 态只有 经过 增加学习兴趣。对学生严格 要求、细心辅 导, 要求学 生多加 强
反复多次练习, 才能达到。 自我练习, 大胆地实践。在指导 学生学习 时, 要求学 生注意 以
五、即兴伴奏技能的培养 下几个方面:
师范音乐班键盘教学不同于专业 性键盘教学, 其目的 应是 11 伴奏要从歌曲内容出发。其中包括确定 歌曲的题材、 体
/ 培养学生键盘弹奏的基本 技能, 以及自弹 自唱的能 力0。 从这 裁、结构、调式、节拍、速度、力度, 以 及相 应的 和声、伴 奏
个目的出发, 我们的教学在培养学生 键盘技能的 同时, 应 侧重 知识、节奏型、音区、音色的恰当处理。
抓好即兴伴奏的教学和训练。 21 注意伴奏的对比与发展原则。充分运用不 同手法及技 巧
( 一) / 和声理论0 与 / 键 盘和声0 教学 来进行对比和发展, 烘托歌曲 的音乐情 绪, 营造与歌 曲内容 相
和声基础理论是即兴伴奏的基础, 也 是即兴伴 奏教学 实施 应的艺术意境, 积极调动歌唱 者的内在 情感, 使得伴 奏与歌 唱
的前提, 二者应同步并重。 充分协调, 富有艺术感染 力。
/ 和声基础0 教学, 首 先从和 声写 作开 始。和 声基 础也 称 31 要求学生在手法上力求简练。充分发挥各 种手法的内 涵
为大小调 自 然音 和 声 体, 内 容包 括: 大 小 三和 弦, V 级 七 和 表现力, 切勿在伴奏时生搬硬 套, 应注意技 巧运用的 准确性 与
弦, 三和弦连接等。学生掌握这些和声 基础理论 后, 可自 己编 合理性。
配及排演合唱曲。 钢琴练习的 方法多种多样, 要因人而 异, 教师在 教学中 要
/ 键盘和声0 教学 必须 以 / 和 声理 论0 为 基 础, 将 四声 部 因材施教, 对 学生 出现的 问题 / 对症下 药0 , 只要 善于 总结 和
写作中一 些 既简 单又 典 型的 和声 知 识, 转 化于 键盘 的 演奏 之 消化, 学生们就 会在 钢琴学 习过 程中, 提 高自 己的 演奏 水平,
中, 它是具 有键盘特点的一种和声形 式。键盘和声 即兴演 奏在 得到美的享受。
演奏技术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诸如 指法、转位、同 名大小 和弦
[ 参考文献]
转换关系、大小调各级和弦弹奏、键盘 和声效果 等。通过 键盘
和声教学, 一是增加学生对和声在键 盘上的感性 认识, 二 是培 [ 1] 童道锦, 孙明珠1 少儿钢琴学 习铺导 [ M ] 1 北京: 人 民音乐出 版

养学生键盘上即兴状况下配置和声的能力。 社, 19991

( 二) 即兴伴奏 [ 2] 吴炜1 中师生如何更有效地练习 钢琴 [ M] 1 陕西安康 市江北开 发


区, 20021
即兴伴奏教学应当是编配与演奏 两位一体化 的教学。 有些
[ 3] 邹坚1 学生即兴伴奏技能的培养 [ J] 1 江苏教育报刊社, 19981
人认为, 只 要教会学生一些伴奏技巧, 就 可以让学 生即兴 伴奏

( 上接第 39 页)
5 六国论6 的历史作用。常言说: 以史为镜。5 六 国论6 就 是一 [ 2] 毛泽东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M] 1 毛泽东选集 ( 第三卷 )

面镜子。 119781 8171

5 六国论6 是我 国古 代文学 的宝 贵遗 产。在我 国星 汉灿 烂 [ 3] 冈察洛夫 1 迟 做总比 不做好 [ M ] 1 文 学概论 1 人民 文学 出版 社,


19971111
的文学长河 中, 5 六 国论6 必将 以它绚 目的 光辉提 醒着 人们:
[ 4] 文学概论新编 [ M] 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2751
历史就是镜子; 历史就是教训。
[ 5] 别林斯基1 关于批评的讲话 [ M ] 1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15751
[ 参考文献] [ 6] 曾子固1 苏明允哀辞 [ M ] 1 三苏文选 1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1 11
[ 7] 朱光潜1 灵魂 在杰作 中冒险 [ M ] 1 鉴 赏文存 1 人民 文学 出版 社,
[ 1] 四川省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写组 1 中等专业学校 各专业
198411161
通用< 语文> 教学参考书 1 高等教育出版社1 19831 195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