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5

UDC


华人民
共和国
国家标
准 督冒
G B 
50366一20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e
chni
cal 
co
de 

or 
ro
g un
d-s
our
ce 
he
at 
pu
mp 

yst
em

20
05一11一30 发布 200
6一01一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联合发布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国家质 t监 督检 验检疫 总局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 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e
chni
cal 

ode 

or 

rou
nd-
sour
ce 

eat 

ump 

yst
em

GB 
50366一2005

主编部 门:中华人 民共 和国建设 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建设 部
施 行 日期 :2 006年 1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 38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地 源热泵 系统工 程技术 规 范 》的公 告

现批准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3
66一20
05,自2
006年 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3.1
.1,
5.1
.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 由建设部标 准定额研究所组织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出
    
版发行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
20
    
05年 11月 3
0日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
     2003
] 1
04号文件和建标标便 (
2005) 


号文件的要求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 同有关单位共 同编制了
本 规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 ,编制组进行 了1
     ’一泛深 人的调查研究 ,认
真总结了当前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实践经验,吸收 r发达国家相
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
讨论 、修改与完善 ,制定 了本规范 。
本规范共分 8章和 2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工
    
程勘 察,地埋管换热系统 ,地 下水换热 系统 ,地 表水换热 系统 ,
建 筑物内系统及整体运转 、调试与验收
本规范中用黑体 字标 志 的条 文为 强制性 条 文,必须 严格 执
    
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 的解 释,中国建筑
    
科学研 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 。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随时将有关 意见和建议反馈给 中国建筑科学研 究院 ( 地址 :北京
市北三环东路 30号 ;邮政 编码 1
0001
3),以供今后修 订时参考。
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
    
本规范参 编单位: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际高集团有限公
    
                      
司 、北京计科地 源热 泵科 技有 限公 司、
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 有限公 司 、清华同
                      
                      
方人工环境有限公 司、北京 市地质勘察
技术院 、山 东 富尔 达 空调 设 备有 限 公
                      
司、湖北风神净化空调设备工程 有限公
                      
                      
司 、河北工程学院 、克莱 门特捷 联制冷
设备 (
                  
上海)有限公司、武汉金牛经济
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从化 中宇冷气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凌天科技有 限公 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徐 伟 邹 瑜 刁乃仁 丛旭 日
李元普 孙 骥 于卫平 冉伟彦
                  
冯晓梅 高 缈 郁松涛 王侃宏
                  
王付立 朱剑锋 魏艳萍 覃志成
                  
林宣军
                    
目 次

1 总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工程勘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5

  
.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
・・・
・・・
・・・
・・・
・・・・・
・・・
・・・
・・
・・・
・・・
・・・
…… 6
3.4 地 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
   ・・・
・・・
・・・
,・・
・・・
・・・
・・・
・・・
・・・・
・・・・
・・・
・・・
・・…… 6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1 一般规定 ・
・・・
・・・
・・・
。・
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
  

  
.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
・・




4.4 地埋 管换热系统施工 ・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
・・
・・
・・
・。
・・


・・


・・


・,






・・


・・


・・







・・


・・


・,







。・
4.5 地埋管换热系统 的检验 与验 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14

、,




・・
・・
・・
..

……

・、・・

..
… 8

・… … H
.. 

10


  
.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1


  
. 2 地 F水换热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 14
5.3 地 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
   ・・・
・・・
・・・
・・・
・・・
・・・・
・・・
・・・
・・・
・・・
・・・・
・・… … 15
5. 
  4 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 收・・
・・・・
・・・
・・・・
・・・
・・・
・・・
・・・
・・・
・・・
・… … 15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6.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17
6. 
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

6.3 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

口的

6.4 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 与验 收

建筑物 内系统


. 
1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2 建 筑物内系统施工 、检验 与验收 ・
・・・
・・・・
・・・
・・・
・・・
・・・
・・・
・・・・
… … 21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
・・
・・
・・
・・
・・
・・
・・
・・
・・
・・
・・
・・・
・・
・・
・・
・・
・・
・…… 22
附录 A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 ・
・・・
・・・
・・・
・・・
・・・
・・・
・・・
・・・
・・・
・・・
・・・
・・…… 23
附录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 ・
・・・
・・
・・・
・・
・・
・・
・・
・・
・…… 25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条文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1 总 则

1.
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
进 、经济合理 、安 全适用 ,保证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范 。

.0.2 本规范适 用 于以岩 土体 、地 下水 、地表 水为 低温热 源 ,
以水或添加 防冻剂 的水溶 液为传热介质 ,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
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
收。


.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2 术 语

2.
0.1 地源热泵系统 gr
ound
-sou
rce 

eat 
pu
mp 

yst
em
以岩土体 、地下水或地 表水 为低温热 源,由水 源热泵机组 、
    
地热能交换系统 、建筑物 内系统组 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
能交换系统形式 的不 同 ,地 源热泵 系统分 为地埋 管地 源热 泵系
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 系统 和地 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

.0.2 水源热泵机组 wa
ter
-so
urc
e he
at 
pump 

nit
以水或添加 防冻剂的水溶 液为低温热 源的热 泵。通常有 水/
    
水热泵 、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
0.3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
othe
rma
l 
ex
chan
ge 

yst
em
将浅层地热 能资源加 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
    
2.
0.4 浅层地热能资源 s
hal
lo
w ge
othe
rmal 

eso
urc
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 、地下水 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
    

.0.5 传 热介质 he
at-
tra
nsf
er 

lui

地源热泵系统 中,通过换 热管与岩土体 、地下水或地表水进
    
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 。一般 为水或添加防冻剂 的水溶液 。

.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
ound 
he
at 

xcha
nge
r s
yst
em
传热介质通过竖 直或水平 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 交换
    
的地热能交换 系统 ,又称 土壤热交换系统 。

.0.7 地埋管换热器 g
rou
nd 
he
at 
ex
cha
nge

供传热介质 与岩土体换 热用的 ,由埋于地下 的密 闭循环 管组
    
构成的换热器 ,又称 土壤热交换 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 同,分
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和竖直地 埋管换热器 。

.0.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
iz
ont
al 
gr
ound 

eat 

xch
ange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 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 ,又称水平 土壤
    
热交换器 。
2.
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
ert
ical 
gr
ound 

eat 

xch
ang
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
    
热交换器 。
2.
0. 
10 地下 水换热 系统 gr
ound
wat
er 

yst
em
与地下 水进 行热交换 的地热能交换系统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
    
热 系统和 间接地下水换 热系统。
2.
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di
rec
t cl
ose
d-l
oop 
gr
oundwa
ter
syst
em

由抽水井取 出的地 下水 ,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


    
交换后返 回地下 同一 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
2.
0.1
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i
ndi
rec
t c
los
ed-
loop 
gr
oundwa
ter
syst
em

由抽水井取 出的地下 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 回地下 同一


    
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 系统。
2.
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s
urf
ace 
wa
ter 

yst
em
与地表水进 行热交 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 ,分为 开式地表水换
    
热 系统和 闭式地 表水换 热系统
2.
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ope
n- 

oop 

urf
ace 
wa
ter 

yst
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
    
通过 中间换热 器进行热 交换的系统 。
2.
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c
los
ed-
loo
p su
rfac
e wat
er 

yst
em
将封 闭的换 热盘 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人具有一定深度 的
    
地表水体 中,传 热介 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 交换 的系
统。
2.
0.16 环路 集管 c
irc
uit 
he
ader
连接各并联 环路 的集合管 ,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 流量相
    
等。
2.
0.17 含水层 a
qui
fer
导水 的饱 和岩土层 。
    
2.
0.18 井 身结 构 wel
l 
st
ruc
tur

构成钻孔柱状剖 面技 术要 素 的总称 ,包括 钻孔 结构 、井壁
    
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0.1
9 抽水井 pr
oduc
ti
on 
we
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 中取水 的井。
    

.0.2
0 回灌井 in
jec
tion 
wel

用于 向含水层灌注 回水 的井。
    

.0.2
1 热源井 heat 
sour
ce 
we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 中取水 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是抽水
    
井和 回灌井的统称 。
2.0
.22 抽水试验 pu
mp i
ng 
te
st
一种在井 中进行计 时计 量抽取地下水 ,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
    
程 ,目的是 了解含水层 富水性 ,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

.0.2
3 回灌试验 i nj
ect
ion 

est
一种 向井 中连续 注水 ,使井 内保持一 定水位 ,或计量 注水 、
    
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 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 的试
验。

.0.2
4 岩土体 r
ock-
soi
l 
bo
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 的集 合体,如砂岩 、砂砾石 、土壤等 。
    
3 工 程 勘 察

3.1 一 般 规 定

3.
1.1 地源热泵 系统 方案设 计前 。应 进行 工程 场地 状况调 查 ,
并应对浅层地热 能资源进行勘察。
3.
1.2 对 已具备水文地 质资料或 附近有水井 的地 区,应通过 调
查获取水文地质 资料
3.
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
完成后 ,应编写工程 勘察 报告 ,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 出建议 。
3.1
.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 内树木植被 、池塘 、排水 沟及架 空输电线 、电信 电
    
缆的分布 ;
4 场地 内已有的 、计划修建 的地下 管线和地 下构筑 物的分
    
布及其埋深 ;
5 场 加 内 曰右 )k井 的 价 晋 _
    


.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2.1 地埋 管地源热泵系 统方案设计 前 ,应对工 程场 区内岩土
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

.2.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岩土层的结构;
    
2 岩土体热物性;
    
3 岩土体温度;
    
4 地 下水静水 位 、水温 、水质及分布 ;
    
5 地 下水径流方向 、速度 ;
    
6 冻土层厚度。
3.
3 地下水换热 系统勘察


.3.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
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
察。

.3.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下水类型;
    
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
    
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6 地下水水质;
    
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
下列 内容 :
1 抽水试验 ;
    
    
2 回灌试验;
3 测量出水水温;
    
4 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
    
5 水流方向试验;
    
6 渗透系数计算。
    
3.
3.4 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
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
过程应 由水文地质专业人 员进行监理 。

3.
4 地表水换热 系统勘 察


.4.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
源的水文状况进 行勘察 。

.4.2 地表水换热 系统勘察应包括 下列 内容 :
JI
地表水水源性质 、水面用途 、深度 、面积及其分布 ;
,‘

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 、水位动态变化 ;
门」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 ;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
地表水利用现状 ;
地表水取水和 回水 的适宜地点及 路线 。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1 一 般 规 定

4.1
.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
管换热 系统 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
4.
1.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

4.1
.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
明管线 的定 位带 ,并应采用 2个现场 的永 久 目标进 行定位。

4.
              
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
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
和生产 厂的合格证。
4.
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
    
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 (PE8
0或 PE1
00)
或 聚丁烯管 (PB),不宜采用 聚氯乙烯 (
PVC)管。管件与管 材
应为相 同材料
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
    
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
于 1. 
OMPa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 可按本规 范附录 A 的规定选 用
4.
2.3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
介质 :
    
1 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
2 较低的冰点;
    
3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
    
4 易于购买 、运输和储藏 。
    

.2.
4 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防冻剂
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 明。
4.2
.5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
低3-5"C。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与管件的
腐蚀性 ,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
4.3 地埋 管换热 系统设计

4.
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
线的种 类、位置及深度 ,预 留未来地下 管线所需 的埋 管空间及 埋
管区域进 出重型设备 的车道位置 。
4.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
算周期宜为 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
吸热量 相平衡 。
4.
3.3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
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
地埋管换 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
4.
3.4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
挖 掘成本 等因素确定埋 管方式。
4.
3.5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
热物性参数 ,采用专用软件进行 。竖直地埋管换热 器的设计也 可
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4.
3.6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
换热器长度 内。
4.
3.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
土层 以下 0. 

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 0. 

m,
4.
3.8 竖直地埋 管换热器埋 管深度宜 大于 20m,钻孔孔径不 宜
小 于 0. 
ll
m,钻孔 间距 应满足换 热需 要 ,间距 宜为 3一6
m。水
平连接管 的深度应在冻 土层 以下 。.
6m,且距地面不宜小 于
1. 
5m o
4.
3.,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
坡度宜为 。.。。
2。

.3.10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
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
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6 mo

.3.11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
宜靠近机房 或以机房 为中心设置 。

.3.
12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白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
冻的地区 ,应设 防冻保 护装置。

.3.1
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
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 于钻孔 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

.3.
1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
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 。

.3.
15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3.
16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
力 ,若建筑物 内系统压力超 过地埋 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 ,应设
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 与建筑 物内系统分开 。

.3.1
7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
流量的 2倍。


                
.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4.1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
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 ,并 完成施 工组织设计 。

.4.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 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
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
地面杂草 、杂物 ,平整地 面。
4.4
.3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
护工作 。

.4.
4 管道连 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 准 《
埋 地 聚乙烯 给水管 道工 程技术 规 程》CI
J101
的有关规定 ;
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 U形弯管接头 ,宜选用定 型的 U形
    
弯头成品件 ,不宜采用直管道偎 制弯头 ;
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人钻孔
    
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 U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
及时密封 。

.4.
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
径厚度的细砂。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
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
取固定措施 。

.4.6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
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
密 ,且不得损伤管道 。

.4.7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U形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
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
困难时 ,应设 护壁套 管 。下 管过 程 中,U形 管 内宜充 满水 ,并
宜采取措施使 U形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4.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
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 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
钻凿完毕后进行 。

.4.
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灌 浆 回填料 宜采用膨 润土 和细砂 (

水泥)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
硬的岩土体 中时 ,宜采用水 泥基 料灌浆 回填 。

.4.10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后均应对管道进行冲洗。

.4.11 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
施工 。


            
.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5.1 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
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1 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 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
    
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水压试验应合格;
    
5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6 防冻剂 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7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5
.2 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压力 :当工作 压力小 于等于 1
     . 
OMPa时 ,应 为工作
压 力的 1
.5倍 ,且不 应小 于 。. 

MPa;当工作压 力大于 1
. O
MPa
时,应为工作压力加 0
. 
5MPao
    
2 水压试验 步骤 :
1)竖直地埋 管换热 器插人钻 孔前 ,应做第 一次水 压试
        
验 。在试验压 力 下 ,稳 压至 少 15
           min,稳压 后 压力
降不应大于 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
          
压状态下插人钻 孔 ,完成灌 浆之后保 压 lh。水 平地
          
埋管换热器放人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
          
试验压力 下,稳 压至 少 1
           5mi
n,稳 压后 压 力降不 应
大于 3%,且无泄漏现象。
          
        
2)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
回填前应 进行第 二次 水压试 验。在试 验压 力下 ,稳
            
压至少 3
          
0mi
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 3%,且无泄
漏现象 。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
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 2h,
          
且无泄漏现象 。
          
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
        
          
填完成后 ,应进行第 四次水压试验 。在试 验压力 下,
稳压至少 12
          
h,稳压后压力 降不应大 于 3% }
3 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 ,升压过程 中应 随时观
察与检 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4.
5.3 回填过程 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 同步进行。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5.1 一 般 规 定


.1.1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必
须采取可靠 回灌措施 ,确 保置换冷量或热t后的地下水全部 回灌
到同一含水层 ,并不得对 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 。系统投入
运行后 ,应对抽 水2 、回灌f及其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

.1.
2 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
释热量的要求

.1.
3 地下水供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
5.
2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5.2.1 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
5.2.2 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
029
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
    
2 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
    
3 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
    
4 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
    
5 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
    
6 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
    
5.2.3 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人的措施。
5.2.4 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
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
5.2.5 热源井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
5.2.6 热源井位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热源井井
H应严格封 闭,井 内装 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 的材料 。
5.2.
7 热源井井口处应设检查井。井口之上若有构筑物,应留
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
5.2.
8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
统;水 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 温。

5.
3 地 下水 换热 系统施工

5.
3.1 热源井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5.
3.2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
工程 勘 察 资 料 、设 计 文 件 和 施 工 图 纸 ,并 完 成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5.3.
3 热源井施工过程中应同时绘制地层钻孔柱状剖面图。
5.3.
4 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0296的规定 。

.3.
5 热源井在成井后应及时洗并。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试
验和回灌试验 。
5.
3.6 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 1
2h,出水量不应小 于设计 出水 量,
降深不应大于 5
m;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 3
6h以上,回灌量应大
于设计回灌量

5.
4 地下水换热 系统检验与验收


.4.1 热源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供水
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
6及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
程》CJ
J 1
3的规定 。

.4.
2 热源井 持续出水量和 回灌量应稳定 ,并应满足设计 要求。
持续出水量和 回灌量应符合本规 范第 5.
3.6条的规定 。

.4.
3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量测
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

.4.
4 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井成井报
告。报告应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抽水和回灌试验、水质
检验及验收资料
15
        

.4.5 输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室外
给水设 计规范 》GB 
50013及 《给水排 水管 道工程施 工及验 收规
范 》GB 
50
268的规定 。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1 一 般 规 定

6.
1.1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 计前 ,应对 地表水地 源热泵 系统运行
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
6.
1.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度、
面积 ,地表水水质 、水 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 。
6.
1.3 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
量或释热量 的需要 。

6.
2 地表水换热 系统设计

6.
2.1 开式地表水换热 系统取水 口应远离 回水 口,并 宜位于 回
水 口上游 。取水 口应设 置污物过滤装置
6.
2.2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为同程系统。每个环路集管内的
换热环路数宜相同,且宜并联连接;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
相适应 ,供 、回水管应 分开布置。
6.
2.3 地表水换热盘管应牢固安装在水体底部,地表水的最低
水位与换热盘管距离不应小于 1. 

m。换热盘管设置处水体的静
压应在换热盘 管的承压 范围内。
6.
2.4 地表水换热系统可 采用 开式 或闭式 两种形式 ,水系统 宜
采用变流量设计 。
6.
2.5 地表水换热盘管 管材与传热 介质应 符合 本规 范第 4
.2节
的规定 。

.2.6 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接触的所有设备、部件及
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的能力;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
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 滤、清理的功能 。
6.
3 地表水换热 系统施 工


.3.1 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资料、
设计文件和施 工图纸 ,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

.3.2 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质
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 的合 格证。换热盘管宜按照标准长度 由厂 家
做成所需的预制件,且不应有扭曲。

.3.
3 地表水换热盘管固定在水体底部时,换热盘管下应安装
衬垫物 。

.3.4 供、回水管进入地表水源处应设明显标志。

.3.5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
应符合本规范第6. 4.2条的规定。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前后应对
管道进行 冲洗 。


              
.4 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4.1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
供检验报告 ,检验 内容应 符合下列规定 :
    
1 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
2 换热盘管的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水压试 验应合格 ;
    
    
4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5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 1
         . 

MPa时,应为
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 。6
           MPa;当工作压
力大于 l
          
. 
OMPa时,应为工作 压力加 。
.5MPa.
2)水压试验步骤: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应做第一次水
      
压试验 ,在试 验压力下 ,稳压 至少 1
           5mi
n,稳 压后压

  

          
力降不应大于 3%,且无泄漏现象;换热盘管与环路
集管装配完成后,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
        
力下,稳压至少 3
          

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 3%,
且无泄 漏现 象 ;环路 集管 与机 房 分集水 器 连接完 成
          
          
后, 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
少1
          
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 3%0
2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 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通
    
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 范》GB 
50243的相关规定 。
7 建筑物内系统

7.1 建筑物 内系统设计


                  

7.1
.1 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
001
9的规定 。其中 ,涉 及生活热 水或
其他热水供应部分 ,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GB 

00工5的规定 。
7.1
.2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源热泵机组》
GB/T 
19
409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要
求。
7.1
.3 水源热 泵机组 应具备 能量调 节功能 ,且其 蒸发器 出 口应
设 防冻保护装置 。
7.1
.4 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
7.1
.5 建筑物内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水源热
泵机 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空 调系统 形式。
7.1
.6 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在
水 系统上设冬 、夏季节 的功能转换 阀门 ,并在转换阀 门上作 出明
显标识 。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 流经水源热泵机组 的系统应在水 系
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
7.1
.7 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宜优先采
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 (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
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供

7.1
.8 建筑物 内系统 设计 时,应通过技 术经济 比较后 ,增 设辅
助热源 、蓄热 (冷)装 置或其他 节能设施。
7.
2 建筑物内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

7.
2.1 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
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品合格证
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7.
2.2 水源热泵机组及建筑物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
274
及 《通风 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
3的规定。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8.
0.1 地源热 泵系统 交付使用 前 ,应进行 整体运 转、调试 与验
收。
8.
0.2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 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前应进行水系统及风系统平衡调试,
    
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设备流量均达到设计
要求 ;
3 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 ,应进行水源热泵机组的试运转,
    
并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
4 水源热 泵机组试运 转正常后 ,应进 行连续 24
     h的 系统 试
运转 ,并 填写运转记录 ;
5 地源热泵系统 调试应分 冬、夏两季 进行 ,且 调试结 果应
    
达到设计 要求 。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 ,并
提交 甲方 确认 后存档 。
8.
0.3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
并对地 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作 出评价 。
8.
0.4 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
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 5024
3和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 》GB 

027
4的相关规定 。
附 录 A 地埋 管外径 及壁 厚

A. 

. 1 聚乙烯 (
PE) 管外径 及公称 壁厚应 符合 表 A. 

. 1的规

表 A. 
0. 
1 聚 乙烯 (
PE)管外径及公称壁厚 (mm)

公称 外径 平均 外径 公称 壁厚 /
材 料等9
do 最小 最大 公 称 压 力
1. 
OM Pa 1. 
25MPa 1. 
6MPa

20

0.
0一20.3
25 25.0 25. 
3 2.3
" .
s  

PESO
32 32.0 32.3 3.0
+a5/
PESO 3. 

+o. 
5 

PE10

40 40.0 40.4 3. 

10 
s/
PE80 3
. 7+0
. 
s/
PE10

50 50.0 50. 
5 4.6
+0.
7/PE80 4. 

T0.
7/PE10

63 63. 
0 63. 
6 4.7
+0R/
PE80 4
. 7+0
. 
a 
/PE1
00 5. 

+o. 
s 

PE10

75 75.0 75. 
7 4
. 5+0
.7 

PE1
00 5
. 6十00
/PE700 6.8
+''/
PE10

90 90.0 90. 
9 5. 
4+0. 
s 
/PE1
00 6
.7- 
'/PE1
00 8.2" 
'/PE10

110 110.0 111.0 6
. 6+1 
' 
/PE1
00 8
. 1
+' 
' 
/PE1
00 10
.0+'3
/PE1
00
125 125.0 126. 
2 7
. 4+'
.3/PE1
00 9
. 2+'
- 
4 
/PEI
00 11
. 4+' 

/PE100
140 140.0 141.3 8
.3' 
' 
/PE1
00 1
0.3
+1'
0/PE10
0 1
2.7" 
0/PEI
00
160 160.0 161. 
5 9. 
5+1, 
s 

PEI
00 1
1.811'/
PE10
0 14
.6'
'-'
/PE1
00
180 180.0 181.7 1
0.7
+1.
7/PE10
0 1
3.3+x
,0/
PE10
0 16
.4'
''/PE1
00
200 200.0 201.8 11
.91''/
PE10
0 1
4.7
+z, 
a 

PE1
00 1
8.2 
_
3.0
/PEI
00
225 225.0 227. 
1 1
3. 

+a-
1 /
PE10
0 16. 00 2
6-'/PE1 0.5+ao/PE70

250 250. 
0 252. 
3 14
. 8+e
. 
3 

PE10
0 1
8.4"3'/
PEI0
0 2
2.7.
'. 

/PE100
280 280. 
0 282. 
6 16
. 6
- s 

PE10
0 20. 

+4 
' 

PE1
00 2
5.4十5
.0/
PE1
00
315 315. 
0 317. 
9 1
8. 

- ' 

PE10
0 23. 
2十4
.6/PE1
00 2
8. 
6' 
s. 
7/pE1
00

355 355.0 358.2 21


.J-.
2/PE1
00 26
.1'5
.2/PE1
00 3
2. 
2" 4/
PE10


    
一、
00
.0{

40 

. 
62
3. 
7+
a' 

PE1
00}

29.
4十“
/P
E10
0一3
6. 
3' 
-/P
E10

23
A. 
0. 
2 聚丁烯 (PB)管 外径及 公称壁 厚应 符合表 A. 
0. 
2的规
定。

表 A. 
0. 
2 聚丁烯 (
PS)管外径 及公称壁厚 ( 
wr
t)

公称外 径 平 均 外 径
公称壁 厚
do
     最 小 最 大

2O 20. 
0 20. 
3 1.9一口汗

25 25. 
0 25 3 2.3一。4

32 32.0 32. 
3 2.9占。4

40 40.0 40. 
4 3 7十比3

50 49. 
9 50.5 4 6斗。6

63 63.0 63.6 5 8 07

75 73 0 75 7 6. 
8'0. 

90 90.0 90.9 8.2+ .


110 110.0 111.0 10.0 ''

125 125. 
0 126. 
2 11. 
4- 3

140 140. 
0 141. 
3 12. 
7-i,n

160 160. 
0 161. 
5 14.6rl6

24
附录 B 竖 直地埋 管换 热器 的设计计 算

B. 
0.
1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阻计算 宜符 合下 列要求 :
1 传热介质与 U形管 内壁 的对流换 热热阻可按下式计算 :
    

R;
一 I 兀 a i人
          

B. 
0. 
1一1)

式中 R,
— 传 热 介 质 与 U 形 管 内壁 的 对流 换 热 热 阻

              
m ・K/
W);
      
d;
- U形管的内径 (m);
K— 传热介质与 U形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
       W/(
m'・
K)]o
            
2 
    
 U形管的管壁热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_


1l
iI
n了 - d
e 、 (B. 
0. 
1一2)
\d,一 (d。一 d.
   )

de= 侃
                  
(B. 
0. 
1一3)

式中 R, 
- U形管的管壁热阻 (m・K/
W);
礼- U形管导热系数 「
       W/ (
m・K)];
战— U形管 的外径 (
       m);
矶— U形管的当量直径 (
       m);对单 U形管,n= 2;对
双 U形管 ,n=4,
            
3 钻孔灌浆回填材料 的热阻可按下 式计算 :
    
。 1 , Id,
x ,幸 二‘-:-in 
1 ̄下 (B. 
0. 
1-4)
乙nnb 
        
  sae

式中 Rb
— 钻孔灌浆回填材料的热阻 (m・K/
W);

      

— 灌浆材料导热系数 〔W/ 

m・K门;
db
      
— 钻孔的直径 (
m).
4 地层 热阻 ,即从孔壁 到无穷远 处的热 阻可按下列 公式训
    

对 于单个 钻孔 :


, 
  2



ls 
l 

2月
  
a7
(B.0.1-5)

灭叮d



・,一告
丁 “ s
(B. 
0. 
1-6)

对 于多个 钻孔 :


5一岚r


,A

L 

( 

 2 
 
  
rn

7)
) 
+ 
      



2 

I 
( 
    
2 
x, 
  

7`




I(。
。・
,一


式中 R,— 地层热阻 (
m "K
 /W);

      
— 指数积分公式,可按公式 ( B. 
0. 

-6)计算;
人一
      
一 岩土体的平均导热系数 [ W/ 
( m・K)];
a— 岩土体 的热 扩散率 (
       rr} 
/s
);
r。
      
一一 钻孔 的半径 (
。);
7— 运行时间 (
       s);
      
X,
— 第i个钻孔与所计算钻孔之间的距离 (
m) 

5 短期连续脉 冲负荷引起的附加热阻可按下式计算 :
    

R、
一1.  I共b (B.0.1-8)
Guns 
      
 \L,
/arp/

式中 R,p 短期连续脉冲负荷引起的附加热阻 ( m "K 


/W);

      

一一 短期脉冲负荷连续运行的时间,例如 8ho
B. 
0. 
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制冷工况下 ,竖 直地埋 管换热器 钻孔 的长度可按 下列公
    
式计算 :

000
Q, 

R; 
+R, 
+R, 
+ R, 
X 
F. 
+ 
R。X 
(1一F )
〕(E
FR 、
(t 、一 t
-) \ 七上'
K   I

(B. 
           
0. 
2-1)
F,= Ta/Td 
                      
                

B.0.
2-2)
式中 L,
— 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需钻孔的总长度
(m);
                
c— 水源热 泵机组的额定冷负荷 (

       kW);
    
EER—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
温度 ,通常取 37℃;
            
      
‘— 埋管区域岩土体 的初始温度 (℃);
F,
      
— 制冷运行份额;
T,
    
— 一个 制冷季 中水源热泵机组 的运行小 时数,当运行
            
时间取 一个月 时,Ta为最 热月份 水源 热泵机 组 的
运行小 时数 ;
            
    
Ta— 一个 制冷季 中的小 时数 ,当运行 时间取一 个月 时,
Ta为最热月份 的小 时数。
            
2 供热 工况下,竖直地埋 管换热器 钻孔的长 度可按下 列公
    
式计算 :

000
Q,[
R, 
+Rp
e+Rb 
+R, 
X 
Fh 
+R,
p 
X 

1一Fh
)]C口尸 一 1

t二一t
-,.) COP
  

(B. 
          
0. 
2-3)
Fh= Th
                     
,/Th
z 
              
(B.0.
2-4)
式中 Lh
— 供热 工况 下,竖直 地埋 管换 热器所 需钻 孔 的总 长
度 (m);
              
认— 水 源热泵机组的额定热负荷 (
       kW);
COP 一 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
    

      
-— 供热工况下 ,地埋管换热 器中传 热介质的设 计平均
温度,通常取一2
          
-5℃;
      
F,
,— 供热运行份额;
Fh
    
l— 一个供热季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当运行
时间取一个 月时 ,Th为 最冷月份 水源 热泵机 组 的
            
运行小时数 ;
            
    
Th2
— 一个供热季 中的小时数 ;当运行 时间取一 个月 时,
丁 为最冷月份 的小 时数 。
            
本规 范用词 说 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 条文时 区别对待 ,对 要求严 格程度


    
不 同的用词说 明如下 :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 “必须”,反面词采用 “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 采用 “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 “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 用 “宜”,反面词 采用 “不宜”;
          
表示 有 选 择 ,在 一 定 条件 下 可 以 这 样 做 的,采 用
        

          
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
     应符
合……的规定”或 “应按……执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 家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6一2005

条 文 说 明
目 次

1 总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工程勘察・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3.1 一般 规定
   ・・
・・・
・・・
・・・
・・・
・・・
・・・
・・・
・・・・
・・・・
・・・
・・・
・・・・
・・・
・・・
… … 34
3.2 地埋 管换热系统勘察 ・
   ・・・
・・・
・・・
・・・・
・・・・
・・・
・・・
・・・
・・・
・・・・
・・・
・… … 34
3.3 地 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
   ・・・
・・・
・・・
・・・
・・・
・・・
・・・
・・・
・・・
・・・
・・・
・・・・
… … 35
3.4 地表水换 热系统勘察 ・
   ・・・
・・・
・・・
・・・
・・・
・・・
・・・
・・・
・・・
・・・
・・・
・・・・
・… … 35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37
4.2 地埋管管材 与传 热介质 ・・
   ・・・
・・・
・・・
・・・
・・・
・・・
・・・・
・・・
・・・
・ ・・
・・一 37
4. 
  3 地埋管换 热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38
4.4 地埋管换 热系统施工
   ・
・・,
・・・
・・・
・・・,
・・・・
・・・
・・・
・・・
・・・
・・・
・・・・
・… … 44
4. 
  5 地埋管换 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
・・・
・・・
・・・
・・・
・・・
・・・
・・・
・・・
・・・・
・… … 45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5

5. 
  1 一般 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51
5.2 地下水换 热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51
5.3 地 下水换 热系统施工 ・・
   ・・・
・・・
・・・
・・・
・・・
・・・
・・・
・・・・
・・・
・・・
・・・
・・・
… … 52
5.牛 地下水换热 系统检验与验收 ・
   ・・・
・・・
・・・
・・・
・。・
・・・
・・・
・・・
・・・
・・・
・・… … 52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
・・
・・
・・
・・
・・
・・
・・
・・・
・・
・・
・・
・・
・・
・・・
・……’
二’・
… 5

6.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53
6.2 地表水换 热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 53
6. 
  3 地表水换热 系统施工 ・・
・・・
・・・
・・・
・・・
・・・
・・・
・・・
・・・・
・・・
・・・
・・・
・・・
… … 53
7 建筑物内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1 建筑物 内系统 设计 ・・
・・・
・・・
・・・
・・・
・・・
・・・
・・・
・・・
・・・・
・・・
・,・
・・・・
・・・。
二 54

30
  
二刁
亡 曰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
・・
・・・
・……

或口
丹/
附录 A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 ・
・・
・・
・・……



0门

附录 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的设计计算
1 总 则

1.
0.1 制定本规范的宗旨。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浅层地热能资
源进行供热与空调 ,具有 良好 的节能 与环境效 益 ,近年来在 国内
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
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的盲目性。许多项 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
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
作不正常,影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进一步推) 、
一与应用。为 了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
地运行以及更好地发挥其节能效益 ,特制定本 规范。本规范侧重
于地热能交换系统部分 的规定 ,对建筑物 内系统仅作简要规定
1.
0.2 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海
水 、中水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的污水 、废水 等。

.0.
3 本规范为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专业性全国通用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有关编制和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等的统一
规定,为了精简规范内容,凡其他全国性标准、规范等已有明确
规定的内容 ,除确有必要者 以外 ,本 规范 均不再另设条文 。本条
文的 目的是强调在执行本规范 的同时,还应 注意贯彻执行相关标
准 、规范等的有关规定 。
2 术 语

2.
0.1 地 源热 泵系统 通常 还被称 为地 热热泵 系统 (g
eot
her
mal
he
at 
pump 
syste
m),地能系统 ( e
art
h e
ner
gy 
sy
stem),地源系
统 (gr
ound
-sourc
e sy
ste
m)等,后来,由 ASHRAE统一为标
准术语即地源热泵系统 (
gr
oun
d-s
our
ce 

eat 

ump 

yst
em)
。其
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也称地祸合系统 ( c
los
ed-
loo
p g
round

co
upl
ed 
he
at 
pump 
sy
ste
m)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考虑实际
应用 中人们的称呼 习惯 ,同时便 于理解 ,本规范定义为地埋管地
源热 泵系统。
2.
0.21 本规范中抽水井和回灌井均用作地源热泵系统的低温热
源,故将抽水井和 回灌井统称 为热源井。
3 工 程 勘 察

3.1 一 般 规 定

3.1
.1 工程场地状况及浅层地热能资源条件是能否应用地源热
泵系统的基础。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 ,应根据调查及勘察情
况 ,选择采用地埋管 、地下水或地 表水 地源热泵系统 。浅层地热
能资源勘察包括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及地
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
3.
1.2 在工程场 区内或附近有 水井 的地 区 ,可调 查收集 已有工
程勘察及水井资料。调查区域半径宜大于拟定换热区 1 0
0一
20
0m。调查以收集资料为主,除观察地形地貌外,应调查已有
水井 的位置 、类型 、结构 、深度 、地层剖 面、出水量 、水位 、水
温及水质情况 ,还应了解水井 的用途 ,开采方式 、年用水量及水
位变化情况等 。
3.1
.4 工程场地可利用 面积应满足修建地表水抽水构筑物
(地表水换热系统)或修建地下水抽水井和回灌井 (地下水换
热系统)或埋设水平或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地埋管换热系统)
的需要 。同时应 满足置放 和操作施 工机具 及埋 设室外 管 网的需
要。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
.1 岩土体地 质条 件勘 察可 参照 《岩 土工 程勘 察规 范 》GB
500
21及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 范》GB  50027进行 。
3.2
.2 采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时,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采用槽
探 、坑探或研 探进行 。槽探 是 为 了了解 构造 线 和破 碎带 宽度 、
地层和岩性界限及其延伸方向等在地表挖掘探槽的工程勘察技
术 。探槽 应根 据场地形状确 定,探槽 的深 度一 般超过 埋管 深度
lm。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时,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采用钻探
进行 。钻探 方案应 根据场 地大小 确定 ,勘探孔 深度 应 比钻孔至
少 深 5m.
岩土体热物 性指 岩土 体 的热 物性 参数 ,包 括 岩土体 导热 系
    
数、密度及比热等。若埋管区域已具有权威部门认可的热物性参
数 ,可直接采用 已有数据 ,否则应进行岩土体导热 系数 、密度及
比热等热物性测 定。测定方法可采用实验室法或现场测定 法。
1 实验室法:对勘探孔不同深度的岩土体样品进行测定,
    
并以其深度加权 平均 ,计算该勘探孔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 ;对探
槽不 同水平长度 的岩土体样 品进行测 定 ,并以其 长度加权 平均 ,
计算该探槽 的岩 土体热物性参数 。
2 现场测试法:现场测试岩土体应在测试埋管状况稳定后
    
进行 。根据埋 管深度 或长 度 ,测试 一般 应在 测试埋 管安 装完毕
72
h后进 行。对两个勘探孔 ( 槽 )及两个以上勘探 孔 (
槽 )的测
试 ,其测试结果取算 术平 均值 。

3.
3 地下水换热 系统勘 察

3.3
.1 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可参照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
GB 500
27,《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0296进行。通过勘察,
查明拟建热源 井地 段的水 文地质 条件 ,即一个 地 区地下 水的分
布 、埋藏 ,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 、排泄条件 以及水质 和水量 等特
征 。对地下水资源作 出可靠评价 ,提出地下水合理利用方案 ,并
预测地下水的动态及 其对 环境的影响 ,为热源井设计提供依据 。
3.3
.3 渗透系数指单位时 间内通 过单位断面 的流 量 (
m/d),一
般用来衡量地下水在 含水层中径流的快慢 。
3.3
.4 水文地质勘探孔即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获
取所需的水文地质 资料 ,按水文地质钻探要求施工 的钻孔 。

3.
4 地表水换热 系统勘察

3.4
.2 地 表水水温 、水位及流量勘察应 包括 近 2
0年最高 和最低
水温、水位及最大和最小水量;地表水水质勘察应包括:引起腐
蚀与结垢的主要化学成分 ,地表水 源中含有 的水生 物、细菌类 、
固体含量及 盐碱量等。
4 地埋 管换 热系统

4.
1 一 般 规 定


.1.1 岩土体的特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进度和初投资有很大
影响 。坚硬 的岩土体将增加施工难度及初投资 ,而松软 岩土体 的
地质变形对地埋 管换热器也会产生不利影 响。为此 ,工程 勘察完
成后,应对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估。

.1.2 管沟开挖施工中遇有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或文物古
迹时 ,应予 以保 护,并及时与有关部 门联 系协 同处理 。

.1.3 理管区域不应 以树木 、灌太 、花园等作去标识


              
.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2.
2 聚乙烯管应符合 《给水用聚乙烯 (
PE)管材》GB/T
1366
3的要求。聚丁烯管应符合 《
冷热水用聚丁烯 (PB)管道系
统 》GB/T 
194
73. 
2的要求 。
4.
2.3 传热介质的安全性包括毒性、易燃性及腐蚀性;良好的
传热特性和较低的摩擦阻力是指传热介质具有较大的导热系数和
较低的钻度。可采用的其他传热介质包括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
液、乙二醇溶液、丙醇溶液、丙二醇溶液、甲醇溶液、乙醇溶
液 、醋酸钾溶 液及碳酸钾溶液 口

.2.
4 可选择防冻剂包 括 :
1 盐类:氯化钙和氯化钠;
    
2 乙二醇 :乙烯 基乙二醇和丙烯基乙二醇 ;
    
    
3 酒精 :甲醇 ,异丙基 ,乙醛 ;
4 钾盐溶液 :醋 酸钾 和碳 酸钾 。
    

.2.5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使用水温
低 3-5
0C,是为了防止出现结冰现象。
地埋管换 热系统的金属部件应与防冻剂兼容 。这些金属部件
    
包 括循环泵及其法兰、金属 管道 、传感部件等与防冻剂接触 的所
有金属部件 。

4.
3 地埋管换热 系统设计

4.
3.2 全年冷、热负荷平衡失调,将导致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
度持续升高或降低 ,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地
埋管换热系统 的运行 效率。因此 ,地埋管换热 系统设计应 考虑全
年冷热负荷的影响。

.3.
3 地源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与建筑设计冷负荷相对应。包
括:各空调分区内水源热泵机组释放到循环水中的热量 (
空调负
荷和机组压缩机耗 功)、循 环水在输 送过程 中得到 的热量 、水 泵
释放 到循环水 中的热 量。将 上述三项热量相加就可得 到供 冷工况
下释放 到循环水 的总热量。即 :
最大释热量=E「
     空调分区冷负荷X 
(1+1
/EER)] 
+E输
送过程得热量 +乏水泵释放热量
地源热泵 系统 最大吸热量 与建筑设计 热负 荷相对 应。包括 :
    
各空调分 区内热 泵机组从循 环水 中的吸热量 (
空调热 负荷 ,并扣
除机组压缩机耗 功)、循环 水在输送 过程失去 的热量并 扣除水 泵
释放到循环水中的热量。将上述前二项热量相加并扣除第三项就
可得到供热工况下循 环水 的总吸热量 。即 :
最大吸热量=E[
     空调分区热负荷X 
(1一1/
COP)
] +Y
-输
送过程失热量 一E水泵释放热量
最大吸热量 和最大释热量相差不大的工程 ,应 分别计 算供热
    
与供冷工况下地埋 管换热 器的长度 ,取其大者 ,确定地埋 管换热
器 ;当两者相差较 大时 ,宜 通过 技术 经济 比较 ,采用辅 助散 热

增加冷却 塔)或辅 助供热 的方式 来解决 ,一方 面经 济性 较好 ,
同时,也可避免因吸热与释热不平衡引起岩土体温度的降低或升
高。
4.
3.4 地埋 管换热器有 水平和竖 直两种埋 管方式 。当可利用地
表面积较大 ,浅层岩土体 的温度及热物性受气候 、雨水 、埋设深
度影响较小时 ,宜采用水平 地埋管换热器 。否则 ,宜采用竖直地
埋管换热器 。图 1为常见 的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形式 ,图 2为新近
开发的水平地埋管换 热器形 式,图 3为竖 直地埋管 换热器形 式 。
在没有合适 的室外用地 时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还可 以利用建筑物
的混凝土基桩埋 设 ,即将 U形 管捆扎 在基桩 的钢筋 网架上 ,然
后浇灌混凝土 ,使 U形 管固定在基桩 内。

」}口{」 (a
              
) (
b) (c

图 1 几种 常见的水平地埋管换 热器形 式
              

              
a)单或双 环路 ;(b)双或 四环路 ;C> 三 或六环路

少少洲
下 L
, 

-J
, 
    
 L
OJ (b) 
                
                     

c)

图 2 几 种新近开发的水平地埋管换热 器形式

a)垂直排 圈式 ;(b)水平排 圈式 ;(c
)水 平螺旋式
 

 丫

羊 |
 十
     

  |  


es es .一 

一一
一-

图 3 竖直地埋 管换热器形式
                    
        

a)单 U形管;(b)双 U形管;(c
)小直径螺旋盘管;(d)大直径
螺旋盘管;() 
              
1柱状;(D 蜘蛛状;(
H)套管式

4.
3.5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所特有的内
容,由于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受岩土体热物性及地下水流动情
况等地质条件影响非常大,使得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区
域岩土体的换热特性差别都很大。为保证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符合
实际,满足使用要求 ,通 常,设 计前需要对现场岩土体热物性进
行测定,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计算。此外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
岩土 体温度的变化 、地埋 管及传热介质特性等 因素都会影 响地埋
管换热器 的换热效果 。因此,考虑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 的特殊
性及复 杂性 ,宜采用 专用软 件进 行计算 。该 软件应 具有 以下 功
育E:
    
1 能计算或输人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
2 能计算当地岩土体平均温度及地表温度波幅;
    
3 能模拟岩土体与换热管间的热传递及岩土体长期储热效
    
果;
    
4 能计算岩土体、传热介质及换热管的热物性;
5 能对所设计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模拟,(
     如钻
孔直径 、换热器类 型、灌 浆情况等)。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地埋管换热器的计算核心为瑞典
    
隆德大学开发 的 g 

unc
tio
ns算法。根据程 序界面的不 同主要 有 :
瑞典隆德 Lu nd大学开发的 EED程序;美国威斯康星Wi s
con


in-
Mad
ison大学 Sol
ar 
Ene
rgy实验室 (SEL)开发的 TRNSYS
程序;美国俄克拉何马州 ( )kla
homa大学开发的 GLHEPRO程
序 。在 国内,许 多大专院校也曾对地埋管换热器 的计算进行过研
究并编制 了计算软件 。
4.
3.6 引自加拿大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安装标准 《Des
ign 

nd 

n-

tal
lat
ion 
of 
Ear
th 
Ene
rgy 
Sys
tems 

or 
Comme
rci
al 

nd 

nst
itu-

ion
al 
Bui

dings
)) 
CAN/
CSA-
C44
8. 
to

.3.8 为避免换热短路,钻孔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岩土体吸、
释热量平衡时,宜取小值 ;反之,宜取大值。
4.
3.9 目的为确保系统 及时排气 和加强换热 。地埋管换 热器 内
管道推荐流速 :双 U形埋 管不宜小于 。.
4m/
s,单 U形埋管不宜
小于 0. 

m/s


.3.10 利于水力平衡及降低压力损失。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
距不小于 0. 
6m,是为了减少供回水管间的热传递。

.3.11 地埋管换热器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是为了减少水
井及室外排水设施的影响。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是为了
缩短供 、回水集管 的长度。
4.
3.1
2 目的在于增 加系统 的安全性 、可靠性 。便 于系统充 液 ,
一 般在分水器或集水器上 预留充液管。连接地埋管换热器系统 的
室内送 、回液联管上要 安装 闭式膨胀箱 、充放液设 施 、压力 表 、
温度计等基本仪器与部件。
4.
3.1
3 保证地下埋管的导热效果 ,但对 于地质情况多为岩石 的
区域 ,回填料导热系数 可低于岩 土体导热系数 。
4.
3.1
4 传热介质不同,其摩擦阻力也不同,水力计算应按选用
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训算 。国内已有塑料管比摩阻均是针
对水而言,对添加防冻 剂的水溶 液, 目前 尚无相应 数据 ,为 此 ,
地埋管压力损失可参照 以下方法进 行计算 。该方法引 自 《地源热
泵Z程技术指南》(
Gro
und
-sou
rce 

eat 

ump 

ngi
nee
ri
ng 
ma
nu-
at
) .
    
1 确定管内流体的流量、公称直径和流体特性
2 根据公称直径,确定地埋管的内径。
    
3 计算她理 管的断而而A
     Q A,

          
A一晋X 

, (1)

式 中 A-
-一 地埋管 的断 面面积 (
m 2
);
d;
— 地埋管的内径 (
m),
4 计算管 内流体 的流速 V;
      


    
(2)
3600 
X A
式中 V=一一管内流体 的流速 (
m/s
) ;
G— 管内流体的流量 (
m3 

h) 

5 计算管 内流体 的雷诺 数 Re
       , 
R。应 该大于 23
00以确 保紊
流:

Re_亡
丛鲤 (3)

                               

式中 Re 
- 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P一-管内流体的密度 (
       k
g/r
n'),
P- 管内流体的动力勃度 (
       N・s /m2) 

6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 尸,:
    
Pa=0. 
          

58 
X洲7
5 
X尸25 
X司2 s X 
VI. 
7s
尸,= 几 XL
                       {


式 中 P,
— 计算管段 的沿程 阻力 (
Pa) 

Pd
      
— 计算管段单位管长的沿程阻力 (
Pa/
m);
儿— 计算管段 的长度 (
       m) 

7 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 尸」
     :
尸」= Pd 
                     
X 
L; (6)

式中 尸— 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 (
Pa);
L」
      
一一计算管段 管件的当量长度 (
m),
管件的当量长度可按表 1计算。
表 1 管件 当t长度表
                        

S 计算管段 的总阻力 尸,:


尸:= 尸,+ 尸 (7)
                    

43
式中 Pz— 计算管段的总阻力 (
pa).

.3.1
5 地埋管换热系统根据建筑负荷变化进行流量调节,可以
节省运行 电耗 。

.3.1
7 目的在于防止地埋管换热系统堵塞。

.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4.4
.3 地埋管的质量对地埋管换热系统至关重要。进人现场的
地埋管及管件应逐件进行外观检查,破损和不合格产品严禁使
用。不得采用出厂已久的管材,宜采用刚制造出的管材。聚乙烯
管应符合 《给水用聚乙烯 (PE)管材》GB/T 
13
663的要求;聚
丁烯管 应符合 《冷热水 用 聚丁烯 (PB)管道 系统 》GB/T
19
473
. 2的要求 。
地埋管运抵工地后,应用空气试压进行检漏试验。地埋管及管
    
件存放时,不得在阳光 「曝晒 。搬运和运输 时,应小 L轻放 ,采用
柔韧性好的皮带、吊带或 吊绳进行装卸 ,不应抛摔和沿地拖曳。
4.4
.6 回填 料应采用网孔不大于 1
5mm 
X 1
5mm 的筛进行过 筛,
保证回填料不含有尖利的岩石块和其他碎石。为保证回填均匀且
回填料与管道紧密接触,回填应在管道两侧同步进行,同一沟槽
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时,管道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管道和槽壁之
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各压实面的高差不宜超过 3
0cm。管腋
部采用人工回填 ,确保塞严 、捣实 。分层 管道回填时 ,应重点做
好每一管道层上方 15
cm范围内的回填。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c
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实,严禁压实机具直接作用在管道上,
使管道受损。
4.4
.7 护壁套管为下人钻孔中用以保护钻孔孔壁的套管。钻孔
前,护壁套管应预 先组装 好 ,施 钻完毕 应尽 快将 套管 放人 钻孔
中,并立即将水充满套管,以防孔内积水使套管脱离孔底上浮,
达不到预定埋设深度 。
下管时,可采用每隔 2-4m设一弹簧卡 (
     或固定支卡)的
方 式将 U形管两支管分开 ,以提 高换热 效果 。
4.
4.8 
 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 回填封孔,隔离含水
层。灌浆即使用泥浆泵通过灌浆管将混合浆灌人钻孔中的过程。
泥浆泵的泵压足以使孔底的泥浆上返至地表,当上返泥浆密度与
灌注材料的密度相等时,认为灌浆过程结束。灌浆时,应保证灌
浆的连续性,应根据机械灌浆的速度将灌浆管逐渐抽出,使灌浆
液 自下而上灌注封孔 ,确保钻孔灌浆 密实 ,无空腔 ,否则会降低
传热效果 ,影响工程质量 。
当埋管深度超过 40
     m 时 ,灌 浆 回填 宜在周 围邻 近钻孔 均钻
凿完毕后进行,目的在于一旦孔斜将相邻的 U形管钻伤,便于
更换 。
4.
4., 灌浆回填料一般为膨润土和细砂 (
或水泥)的混合浆或
其他专用灌浆材料。膨润土的比例宜占4写-6%。钻孔时取出
的泥砂浆凝固后如收缩很小时,也可用作灌浆材料。如果地埋管
换热器设在非常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或岩石情况下,宜采用水泥
基料 灌浆 ,以防止孔隙水 因冻结膨 胀损坏膨润土灌浆材料而导致
管道被 挤压节流 。
4.
4.1
0 系统冲洗是保证地埋管换热系统可靠运行的必须步骤,
在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及
地埋 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成后 均应对管道系统进行冲洗 。
4.
4.1
1 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时,塑料地埋管物理力学性能将
有所降低,容易造成地埋管的损害,故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
时,尽 量避免地埋管换热器 的施 工。

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4.
5.2 地埋管换 热系 统多采用 聚乙烯 (
PE) 管。聚乙烯 (PE)
管是一 种热塑性材料 ,管材本身具 有受 压发 生蠕变和应力松弛的
特性 ,与钢管不 同。 因此 ,对 聚 乙烯 (
PE)管水压 试验期 间压
力降值的理解应更全面些,充分考虑到压力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
管道 有泄漏 。
1 国内现有规 范对水 压试验的规定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
243中规定:

      
)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
等于 l
          
. 
OMPa时,为 1
.5倍工作压力,但最低不小
于 。.
          
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 1 . 
OMPa时,为工作压
力加 0. 
          
5MPa,

      
)系统试压:在各分区管道与系统主、干管全部连通
后,对整个系统的管道进行系统的试压。试验压力以
          
最低点的压力为准,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
          
组成件的承受压力。压力试验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
          
l 
          

min,压力下降不得大于 。. 02MPa,再将系统压力
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各类 耐压 塑料 管的强度试验 压力为 1.
5倍工作压 力 ,
严密性工作压力为 1
          
.15倍的设计工作压力。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
0242中
规定 :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 暖系统 :
    

        
)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
.5倍,但不小于 。. 
6 
MPa

2)检 验 方法 :在试 验压 力 下稳 压 1
         h,压力 降 不 大于
0. 
          
05 
MPa且不渗不漏。
采暖系统 :
    
1)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
        
点工作压 力加 。. 
          2
MPa做 水压 试验 ,同时 在系 统顶
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4MPa,
      

)检验方法: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

          
h内压力降不大于 。. 
05MPa,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
的1
          
.15倍 ,稳 压 3
h,压 力 降不 大 于 0. 

3MPa,同
时各连接处不 渗、不漏 。
          
    

建筑 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
/T 
98中规定 :
        

)试验 压力应 为管道 系统设 计工作 压 力的 1
.5倍 ,但
不得小 于 0. 
          
6 
MPa 

2)水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将 试压 管段 各配水 点封 堵 ,缓 慢注水 ,同时 将管 内
空气排 出 ;
      
管道充满水后,进行水密封性检查;
      
对 系 统 加 压 ,应 缓 慢 升 压 ,升 压 时 间 不 应 小 于
      
10mi
        
n;
      
升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后, 停止加压,稳压 1h,压
力降不得超过 。
       .05 
MPa;
在工作 压力的 1
       . 15倍状态下稳压 2
h,压力降不得超
过0. 
      
03 
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 J 

01中规定:
    
1)试验压力 :水压试 验静 水压力 不应小 于管 道工作 压
力的 1
      
.5倍 ,且试 验压 力不应 低 于 0. 
8 
MPa,不 得
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
      
    
2)管道水压试验应分 预试 验 阶段与 主试验 阶段 两个 阶
段进行 。
      
    
3)预试验阶段,应按如下步骤,并符合下列规定:
步骤 1:将试压管道内的水压降至大气压,并持续
      

      
0mi
n。期间应确保空气不进人管道。
步骤 2:缓慢将管道内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压
      

      
0mi
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但不得高于
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渗漏现象。
      
当有渗漏现象时应 中止试压,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
      
措施后重新组织试压 。
      
      
步骤 3:停止注水补压并稳定 60mi
n。当 6
0mi
n后压
力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 7
       0%时,则预试验阶段的
工作结束。当60
       mi
n后压力下降到低于试验压力的

      
0%时,应停止试压,并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后再组织试压 。
      
4)主试验阶段 ,应按如下步骤 ,并 符合下列规定 :
    
          
步骤 1:在预试验阶段结束后,迅速将管道泄水降
压,降压量为试验压力的 1
           00-1
5% 

期间应准确计量降压所泄出的水量,设为 △V 
           (L) 

按照下式计算允许泄出的最大水量 AV_ (
           1_
);
V- = 1
            
. 2
VAP{ 
1/EW十 d,
/(e
.E,)} 
          

8)
式 中 V 一 试压 管段总容积 ( L);
pP— 降压量 (
MPa
) ;
EW— 水的体积模量,不同水温时 EW
.值可按表 2采用;
肠— 管材弹性模量 (
MPa
),与水温及试压时间有关 ;
      
d;
-一 管材内径 (
m);
e— 管材公称壁厚 (
       m)
当 △V大于 AV- ,应停止试 压。泄压后 应排除 管 内过量 空
    
气 ,再从 预试验阶段的 “
步骤 2”开始 重新试验。
表 2 温度与体积模 .关系
                    

温度 (
0c> 体积模量 (M】a
) 温 度 (℃) 体积模量 (W O

一 2
08
0 一 2170

10 2110 }
{ 2
5 }
15 2140 } 2230

步骤 2:每隔 3
          
min记 录一次管道 剩余压 力 ,应记 录

          
0mi
n。当3
0mi
n内管道剩余压力有上升趋势时,则
水压试验结果合格 。
          
步骤3; 
          
30mi
n内管道剩余压力无上升趋势时,则应
          
再持续观察6 0mi
n。当整个90
min内压力下降不超过

          
.0
2MPa,则水压试验结果合格。
步骤 4:当主试验 阶段上述 两条均不能满足 时,则水
          
压试验结果不合格。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
          
再 组织试 压 。
          
    
2 国外地埋管换热系统水压试验标准及方法
加拿大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安装标准 (
     (De
sign 
an
d i
nst
all
ati
on

f e
art
h e
ner
gy 

yst
ems 

or 

ommer
cial 

nd 

nst
itut
iona
l bui
ld-

ngs
)) 
CAN/CSA-
C448
. 1(
简称 加拿大标 准)中水压试验 方法如
下:
试压分四个阶段 :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人钻孔前 ,应充水进行水压试验后
再封堵。试验压力大于等于 690
kPa,稳压 1
5mi
n,没有明显压
力降低或泄漏。该压力应保持到回填后 l h

    
2)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
前 应进 行水压试验 。

    
3)各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充
水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大于等于 69
0kPa,且系统最低
点压力应小于管材破裂压力。试压持续至少 21,,期间应无泄
漏 现象 。

    
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完成并回
填后应充水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大于等于 6 90kPa,且系
统最低点压力应小于管材破裂压力。试压持续至少 1 2h,期间
压力降没有明显变化 ( 应不大于3%)0
分别进行 (
     3), 

4)两阶段水压试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压
试验 结果的正确性 。因为系统进 行第 (
3)阶段 试压时 ,地 埋管
环路可能会发生膨胀现象 ,一段 时间后 将导致压力有所下降 ,容
易造成系统有泄漏的假象,故需要进行第 (
4)阶段水压试验。
美国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安装标准 《Cl
     o
sed一
工oop/
Ge
othe
rmal 
 Heat 
Pump 
Sys
tems 
-De
sign 
and 
Ins
tal
lat
ion
St
andar
ds) 
199
7(简称美国标准)中水压试验方法如下 :

    
1)所有地埋管安装前均应做压力试验 ,地埋管换热器所有
部 件回填前均应做压 力试验 。

    
2)压力试验应为水压试验,试验压力至少为管材设计压力
的1
.5倍 或系统运行压力的 3倍 。

    
3)试验时间 3
0mi
n,期间应无 泄漏现 象。
3 国 内地埋管换 热系统应 用时间 不长,在水 压试 验方 法上
    
缺乏试 验与实践 数 据。 《埋 地聚 乙烯 给水 管 道工 程技 术规 程 》
ci
i 10
1适用于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但其水压试验方法与
地埋 管换 热系统工程应用实践有较大差距 ,也不 宜直接采用。加
拿大标 准与美国标准相 比,前者步骤清 晰与 目前地 埋管换 热系统
工程应 用实践相一致 ,故本规范水压试验方法是建 立在加 拿大标
准基础 上 ,在试验压力上考虑 了与 国内相关标准 的一致性 。
4.
5.3 回填过程的检验内容包括回填料配比、混合程序、灌浆
及封孔 的检验。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5.1 一 般 规 定


.1.1 可靠回灌措施是指将地下水通过回灌井全部送回原来的
取水层的措施 ,要求 从哪层取水必须再灌 回哪层 ,且 回灌井要具
有持续 回灌能力 。同层 回灌可避免污染含水层和维持 同一含水层
储量 ,保护地热 能资 源。热源井 只能用 于置换地下 冷量或热 量 ,
不得用于取水等其他用途。抽水、回灌过程中应采取密闭等措
施 ,不得对地下水造成 污染 。

.1.2 地源热泵系统最 大吸热量 或释热量 按本规 范第 4
. 3.
3条
条文说明的规定计算 。

.1.3 地下水供水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是为了避免污染市政
供水和使用 自来水取热 ;地下水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 ,是
为 了避免 回灌水 排人 下水 ,保护水资源不被浪费 。

5.
2 地下水换热 系统设计


.2.3 氧气会与水井内存在的低价铁离子反应形成铁的氧化物,
也能产生气体勃合物 ,引起回灌井阻塞,为此,热源井设计时应
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空气 侵人现象 。
5.
2.4 抽水井与回灌井相互转换以利于开采、洗井、岩土体和
含水层的热平衡。抽水井具有长时间抽水和回灌的双重功能,要
求不出砂又保持通畅。抽水井与回灌井间设排气装置,可避免将
空气带人含水层

.2.
5 一般为了保证回灌效果,抽水井 与回灌井比例不小于
1,2。


.2.6 为了避免污染地下水。

.2.8 从保障地下水安全回灌及水源热泵机组正常运行的角度,
地下水尽可能不直接进人水源热泵机组。直接进人水源热泵机组
的地下水水质应满足以下要求 (
引自《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GB 

0019第 7.
3.3条条 文说 明):含砂 量小于 1
/20
0000,
pH值为 6
. 5一8. 
5, Ca
O 小于 200mg/
I,矿化度小于 3g 八,
CI
一小于 100mg
/L, SO,'一小于 20
0mg/L, 
Fe
z+小 于 l
mg/L,
H2
S小于 0. 
5mg/Lo
当水质达不到要求时 ,应进行水处理 。经过处 理后仍达不到
    
规定时,应在地下水与水源热泵机组之间加设中间换热器。对于
腐蚀性及硬度高的水源,应设置抗腐蚀的不锈钢换热器或钦板换
热器。在使用海水时 ,建议在进人换热器 前增加 氯气处理装置以
防止藻类在换热器 内部滋生 。
当水温不能满足水源热泵机组使用 要求时 ,可通过混水或设
    
置中间换热器进行调节,以满足机组对温度的要求。
变流量系统设计可降低地下水换热 系统的运行费用 ,且进人
    
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水水量越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5.
                
3 地 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3.2 热源井及 其周围区域 的工程勘察 资料包括 施工场 区内地
下水换 热系统勘察资料及其他专 业的管线 布置 图等。

5.
              
4 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5.
4.3 水质要求符合本规范第 5
.2.8条条文说明的规定。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1 一 般 规 定

6.
1.1 目的是减小对地表水 体及其水生态环境和行船等的影响 。
6.
1.2 地表水体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具体大小应根据当
地气象条件 、水 体流速 、建筑负荷等 因素综合确定 。
6.
1.3 地源热泵 系统最 大吸热量 或释热 量按本规 范第 4
.3.
3条
条文说 明的规定计 算 。

6.2 地 表水换 热系统设计

6.2.1 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目的是避免热交换短路。
6.2.2 有利于水力平衡。
6.2.3 为了防止风浪、结冰及船舶可能对其造成的损害,要求
地表水的最低水位与换热盘管距离不应小于 l . 
5m。最低水位指
近2 0年每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6.2.4 地表水换热系统采用开式系统时,从保障水源热泵机组
正常运行 的角度 ,地 表水 尽可能不直接进人水源热泵机组 。直接
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地表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 5. 
2.
8条条文说
明的规定 。水系统采用 变流量设计有利于降低输送能耗 。

6.
                
3 地表水换热 系统施工


.3.2 换热盘管任何扭曲部分均应切除,未受损部分熔接后须
经压力测试合格后 才可使用。换热盘管存放时 ,不得在 阳光下 曝
晒。

.3.
3 换热盘管一般固定在排架上,并在下部安装衬垫物,衬
垫物可采用轮胎等
7 建筑物内系统

7.1 建筑物 内系统设计

7.
1.2 水源热泵 机组应 符合 《水踪 热泵机 组 )
) 
U1
3/1 19
409的
要求 。
水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 的冷 (
     热 )源温度范围 ( 引 自 《水源
热泵机组 》GB/
T 1
9409):
水环热泵系统
     20-400
C (
制冷) 1
5 3
00C(
制热 )
地下水热泵系统
     1
0-2
50C (
制冷) 1
0-2
5'C(
制热 )
    
地埋管热泵系统 1
0-4
00C(
制冷) -5-250
C(制热)

.1.3 当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水源热泵机组应能减载或停机。
用于供热时,水源热泵机组应保证足够的流量以防止机组出口端
结冰 。
7.
1.4 不同地区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温差别较大,设计
时应按实际水温参数进行设 备选 型。末端设备选择时应适合水源
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的特点,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
提高系统节能率 。

.1.5 根据水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不同,分为集中、水环和
分体热泵系统 。水环热泵 系统是小 型水/空气热泵 的一种应 用方
式,即用水环路将小型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以回
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征的热泵供热、供冷的系统。水环热
泵系统机组的进风温度 不应低 于 1
0℃或高 于 3
2. 

-C 
,当进 风温
度低于 1
0℃时,应进行预热处理。对于冬季间歇使用的建筑物,
宜采用分体热泵系统 ,以防止停止使 用时设备冻损 。末端空调系
统可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冷 暖顶 /
地板辐射系统 或全 空气 系统。

.1.6 夏季运行 时 ,空调水 进人机组 蒸发器 ,冷 源水进 人机组
冷凝器 。冬季运行时 ,空调水进人 机组冷凝器 ,热源水进人机组
蒸发 器。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 阀门应性 能可靠 ,严密不漏 。
7.1
.7 当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 (
或预热)生活热水较其他方
式提供生活热水经济性更好时,宜优先采用地源热泵提供生活热
水,不足部分由辅助热源解决。生活热水的制备可以采用水路加
热 的方 式或制冷剂环路加热两种方式
7.1
.8 为达到节能目的,可采用水侧或风侧节能器,且根据实
际情况设置蓄能水箱。对于平均水温低于 10℃的地区,由于供
热量 大 ,地埋管换热器 出水温度较低 ,为节 省热量,此时宜在水
侧或 风侧设置热 回收装置对排热进行 回收;或根据室外气 象条件
及 系统特点采用过渡季增大新风量 等节能措 施
8 整体 运转 、调试 与验 收


.0.
2 地源热泵系统试运转需测定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各项技术数据应符合有关技
    
术文件 的规定 ;
2 系统连续运行应达 到正常 平稳 ;水泵 的压力 和水泵 电机
    
的电流不应 出现大幅波动 ;
3 各种自动计量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的工作应正常,满足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对被测定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4 控制和检测设备应能与系统的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正常
    
沟通,系统的状态参数应能正确显示,设备连锁、自动调节、自
动保护 应能正确动作 。
调试报告应包括调试前的准备记录、水力平衡、机组及系统
    
试运转的全部测试数据。

.0.
3 地源热泵系统的冬、夏两季运行测试包括室内空气参数
及系统运行能耗的测定 。系统运行 能耗包括 所有水源 热泵机 组、
水泵和末端设备的能耗 。
附录 A 地 埋管 外径及 壁厚

A. 
0. 
1 表 中数 值 引 自 《给 水 用 聚 乙烯 (PE) 管 材 》GB/

136630
A. 
0. 
2 表 中数值引 自 《冷热水用 聚丁烯 (
PB)管道系统 》GB/
T 
19473. 

附录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B. 
0. 
1 为了便于工程计算,几种典型土壤、岩石及回填料的热
物性可参考表 3确定 。表 3引 自 《2
003 
ASHRAE 
HANDBOOK
HVAC 
Appl
ic
ati
ons
》中 Ge
othe
rmal 
En
ergy一章。
表 3 几种 典型土坡、岩石及 回速料 的热 物性
              

一 一一
又,
       以
         P
    

导 热系 数
   扩 散率
   密度
W / 
(m ・K) 1
0-e 
m2 
/s 魄/m'

致密猫土 (含水量 15%) 一1.4-1 .9}一


。4 9-0 . 
71}一
致密 勃土 (含水量 5% ) 一1.0-1 .4}一
0. 
54-0 . 
71}一
轻质薪土(含水量1
5%) 一。.7^l。} 一
0. 
54-0 . 
64}一
土壤
轻质a土(含水量5
%) 一0. 
5- 0. 
9 0.65 1285

致密砂土(含水量1
5%) 一2. 
8--3. 
8 0. 
97--1. 
27 1925

致密砂土(含水量5
%) 一2卜2 . 
3一一
1. 
10-1 . 
62 1925
轻质砂土(含水量1
5%) 一,.。一2 .1一0. 
54--
-1. 
08一
轻质砂土(含水量5
%) 一0.9一, .。一。6 、一1 .39一
花岗岩 一2. 
3-3 . 
7一一
0. 
97-1 . 
5,一
石灰石 一2. 
43 . 
8一一
。.97--1. 
51一240
0-2 80

岩石 砂岩 21 --3. 
5一一
。7 5-1 . 
27一257
02 73

MA岩 }1
一 . 
4-2 .、一一
。7 5-0 . 
97一
干 血岩 ,0 -2 . 
1一一
0.64-0 .86一
膨 润土
        
o. 
73- U. 
75

含有 20
%-3
0%的固体)
含有 2
0%膨润土、s
0%Si
ch 1. 
47- 1. 
64
砂子 的棍合 物
      
含有 1
5%膨润土、ss%Si
02
回填料 1.00- 1.10
砂子 的混合 物
      
含有 1
o%膨润 土 、90 
% 
S1
02
2. 
08- 2. 
42
砂子 的混合 物
      
含有 30%混凝 土 、70 
% 
Si
02
2. 
08- 2. 
42
砂子 的混合 物
      

厅R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