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The Research of PEP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Take the Sixth Grade Chinese
Textbook for Instance

Candidate:Li Shasha
Supervisor:Wang Changshan Professor
Major:Primary Eduacation
College: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May,201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为例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材政策
产生了较大的变化,2001 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
教科书多样化政策,这样长期一来的由中央主导的教科书编写出版的“一纲一本”
局面已被打破,逐渐过渡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管理模式也从高
度集中的统一管理逐步转向中央、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目前,随着教科
书编写和教科书出版制度的逐渐开放,教科书市场也随之开放起来,所以,教科
书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面对众多版本的教科书,如何鉴别教科
书的优劣,如何选择适合各学校、各学生、各教师、各学科需要的教科书,以及
对已使用的教科书的适切程度如何,成为目前教科书方面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致力于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研究,主要通过教育调查法、文献分
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和教师的适
切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改进策略,其研究成果对丰
富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提高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的适切性和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分如下六章:
第一章,导论。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提出本研究题目的来源和研究
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其次是对和本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层次的
质与量、国内与国外的综述,参考上述的文献资料和本研究的特点对本文的核心
概念进行了定义;最后陈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
法。
第二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人
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成要素,制定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教
师的适切性评价标准,并阐述其理论依据。
第三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调查研究。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
象和调查方法,然后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第四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归纳出人教
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

I
教科适切性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其问题的成因。
第六章,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对策。针对人教版小
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根据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
提出了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

II
The Research of PEP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Take the Sixth Grade Chinese Textbook for Instance

ABSTRACT

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ation,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is changing greatly in our country. In 2001, “the Outline of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has stipulated definitely a multiple textbook policy.
Thus, the aspect of “One outline, one book” which is leading by central government for a
long time has been broken and is changing to an aspect of “One outline with more books”
or “multi-outline with multi-books”. And the management model is changing from highly
concentrated to a three-level model of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areas, and school. At
present, with the further opennes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textbook press, the
textbook market is at the same time open to traffic. So, textbook diversity is becoming an
irreversible tendency. While faced by kinds of textbooks, how to distinguish the good
from low -grade, how to choose the suitable books for the schools, students, teachers
and courses,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books that are put into practice has become the
core problem which needs more concentration and urgent settlement. My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appropriateness of PEP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nd
through education diagnoses, document analysis and theory research I studie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Chinese textbook of primary school to students, teachers. Besides, my
thesi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it and provides the settlement to the
questions. I believe my research will be of some value to our country at the aspect of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and it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raise th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and is quite important to th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This paper points the following six chapters:
Part one: introduction.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chapter:first put forwatd the practical
and the 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ource of the 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the literature
and the research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different
levels,domestic and foreign in China,reference to the liter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defined the core concept of this article;final statement of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

III
Part two: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theory basis of PEP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It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of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 and
put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which needs textbooks to be conformed to students,
teachers, and expounded the theory which is according to.
Part three: the investigate research of PEP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 It raises the definite investigate purpose, target, method and then
analyses the investigate result.
Part four: the problems of PEP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 Through
my study, I have concluded the problems.
Part five: PEP appropriateness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 causes
probles.Mainly focused aimed at the appropriateness of primary language
problems,analyze the causes leading to the problem.
Part six: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in PEP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Aiming at its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and according to its evaluation standard, the thesis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PEP primary textbook .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ppropriateness

IV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 III
1 绪论 ............................................................................................................1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
1.1.1 问题提出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教科书评价的文献综述 ................................................................2
1.2.2 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3
1.2.3 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4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4
1.3.1 教科书 .......................................................................................4
1.3.2 语文教科书.................................................................................4
1.3.3 适切性 .......................................................................................5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5
1.4.1 研究目标 ....................................................................................5
1.4.2 研究内容 ....................................................................................5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6
1.5.1 研究思路 ....................................................................................6
1.5.2 研究方法 ....................................................................................6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8
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8
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9
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9
2.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10
2.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的构建 ........................................11
2.3.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的提取 ....................11
2.3.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的筛选 ....................15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调查研究 .....................................18
3.1 调查设计 ............................................................................................18
3.1.1 调查目的 ..................................................................................18

V
3.1.2 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确定 ........................................................18
3.1.3 调查方法 ..................................................................................18
3.2 调查结果分析 .....................................................................................19
3.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整体调查结果 .................................19
3.2.2 3 所小学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调查结果 .................................22
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26
4.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26
4.1.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26
4.1.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26
4.1.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27
4.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7
4.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7
4.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8
4.2.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的成因分析 ...............................................................................................29
5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对策 .....................................30
5.1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对策 .....................................30
5.2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对策 .....................................31
5.3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适切性的对策 ...........32
6 结论与讨论 .............................................................................................33
6.1 结论 ...................................................................................................33
6.2 讨论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8
附录B:调查问卷 ....................................................................................39
附录C:访谈提纲 ....................................................................................42
致 谢 .........................................................................................................44

VI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材政策产生
了较大的变化,2001 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教
科书多样化政策,鼓励相关机构和出版社等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中小学教科书。
这样长期一来的由中央主导的教科书编写出版的“一纲一本”局面已被打破,逐
渐过渡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管理模式也从高度集中的统一管
理逐步转向中央、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目前,随着教科书编写和教科书
出版制度的逐渐开放,教科书市场也随之开放起来,所以,教科书多样化已成为
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市场中也有众多版本:人教版、苏教国
标版、北师大版、浙教义务版、西师大版、沪教版、语文 S 版、冀教版、鄂教版、
教科版、长春版、语文 A 版、湘教版、北京版等等。因此面对众多版本的小学语
文教科书,不禁思考如何鉴别教科书的优劣,如何选择适合的教科书,如何判断
教科书的适切程度,都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方面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进行适切性研究,之所以选择人教版的小
学语文教科书主要是因为人教社教科书编写历史悠久,教科书的编辑队伍实力强
大,拥有丰富的教科书编写经验,能够保证教科书的质量;而且其教科书发行量
在全国最大,是各学校选用最多的版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1.1.2 研究意义
①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了解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的适切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
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一些对策。本研究能
够为课程教材研究所提供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提供参考意见;为各学校选
用小学语文教科书提供参考。
②理论意义
本研究丰富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评价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理论
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1
1.2 文献综述

1.2.1 教科书评价的文献综述
教科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研究教科书适切性之前我们
先来总结一下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教科书评价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前在 CNKI、
万方硕博论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里以教科书评价为关键词查阅文献有 10 篇硕士
学位论文、1 篇博士学士论文、37 篇期刊论文。
国外学者对教科书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Sheldon 所列的教科书评价清
单,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前者包括教科书的概况,
如标题、作者、出版社、定价、书号、页码、组成部分、规格等;后者主要以定
性的方式针对教科书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理据性、可行性、针对性、易读性、连
贯性、真实性、充分性、文化性、教育性等。①Sheldon 所列的教科书评价清单较
为全面的对教科书进行了评价特别是定性评价清单对本文的研究有帮助。
Cunningswort 提出了四个评价标准:第一是教科书应与学生的需求一致;第二是教
科书应反映学生现在和未来的语言需求;第三是教科书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促
进他们的学习进程;第四是教科书应该对学习有着明确的支持作用,像教师一样
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②这四个评价标准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教科书,
旨在评价教科书对学生的适切性,对本文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我国台湾学者黄政杰在教科书评价方面提出了一套标准,主要包括发行、外
表、内容、教学、效果、学生、教师和其他八方面的标准。③我国也有很多大陆学
者对教科书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高凌飚指出教科书评价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
途径对教科书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方
式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得出对教科书的价值的总体认识,也即对教科书的
总体评价。④因此他认为教科书具体的评价标准主要从知识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
内涵维度、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可行性与效果维度这五个维度,
特别是可行性与效果维度对我本次的适切性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⑤肖川认
为评价中小学教科书的好坏有四个标准,第一是看教科书是不是简洁、明了,并
具有深层的逻辑关系;第二是看是否体现了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是否体
现了举一反三的“一”;第三是看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密切程度;第四是看它是


Sheldon.L.E. Evaluation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ELT Jouranal,1988(4):57.

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Oxford:Heinemann,1995:158.

黄政杰.课程评鉴[M].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224.

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6.

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3):1-5.

2
不是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①丁朝蓬认为:“教科书评价是对教科书能否满
足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教育活动。”②他从四个
维度制定了教科书评价标准,具体为教科书目标的评价标准、教材内容选择的评
价标准、教材内容组织的评价标准、内容呈现与表达的评价标准,③这些评价标准
更多的关注与教科书本身的内容,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效性关注较少。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教科书评价的研究,特别是教科书评
价标准方面的研究。国外及港台的研究更加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我
国大陆学者制定的评价标准则对学生关注度不够,但研究成果对我国教科书评价
评价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1.2.2 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前在 CNKI、万方硕博论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里以教科书适切性为关键词
查阅文献有 8 篇硕士学位论文、2 篇博士学士论文、0 篇期刊论文。
国外关于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的研究主要是 Grant 设计的教材评价表,共分为三
个部分,分别评价了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大纲考试
的要求。第一部分,在回答“Does the book suit your students?”时,Grant 主要评价
的是教材是否有吸引力、文化内容是否能被学生接受、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
和需要、难度是否得当、篇幅是否得当、装帧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真实
材料及是否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否兼顾语言知识与综合技能、是否注重语言
技能的协调发展、是否包括足够的交际活动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第二部
分,在回答“Does the book suit the teacher?”时,Grant 主要评价:教材的总体内容
与版式是否令人满意、教材配备与设计的如何、不依赖教材教师可否进行课堂教
学、教材推荐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和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可否进行
调整、是否有利于教师节省备课时间、是否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是否配备复习
和测验的材料、是否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与复现、是否被其他教师认可和采用。
第三部分,在回答“Does the book suit the syllabus and examination?”时,评价表设计
的内容有:教材是否由专家推荐或认可、是否遵循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的要求、内
容分级及结构安排和覆盖面是否理想、超出大纲要求的部分是否可促进教学、教
学内容与活动及教法是否周密且可操作性强、是否专为某种考试而设计、教法是
否有利于应考、考试要求与学生需求是否得以合理体现、是否有足够的应试训练、
在应试技巧上是否有提示。④这三个方面的适切性评价标准对本文的研究有重要的


肖川.教科书的评价标准[J].新课程研究,2005(8):58-59.

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丁朝蓬.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及过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0(9):36-37.

Grant,N.Making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M].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7:89.

3
借鉴意义。
国内有关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少,主要有王平强、徐文彬以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例,对教科书的文化取向方面之于学生的适切性的研
究。该研究主要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去评价教科书的适切性,为教科书评价研究提
供了一个新的视角。①张文娟,李长吉围绕农村教科书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②把
关注点聚集在农村教科书的适切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本文的研究有相似之
处。吴剑丽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高中英语教科书的必修模块的终结性评价与课
程标准的适切性进行了研究。③目前国内对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张
爱萍设计的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教科书与学生的适切性、与教师
的适切性、与地区的适切性三方面进行评价。④这一研究的整体框架思路对本文的
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上看来,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教科书适切性,
尤其是张爱萍教师提出的适切性评价的标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1.2.3 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前在 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里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关键词查阅文献有
215 篇期刊、7 篇硕博论文;以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为关键词查阅文献有 0 篇期
刊、0 篇硕博论文。由此可见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研究较为缺乏。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教科书
我国学者钟启泉指出: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
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法国巴黎文学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界
定教科书的概念为:“教科书是包含种教育学科训练所需、结构设计系统严谨、
符合教与学的过程需要、可以持以为学习依据并帮助学生记忆的工具书籍。”⑤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将教科书定义为:教科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编写
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⑥

1.3.2 语文教科书
本论文中的语文教科书是指根据小学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语


王平强,徐文彬.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的适切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1(3):48.

张文娟,李长吉.教科书的农村适切性研究:历程、进展与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51-55.

吴剑丽.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新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8):53-54.

张爱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44-48.

陈静.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3.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6:145.

4
文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3.3 适切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适切性,适切性评价是一个匹配的问题,是一个事物对另
一个或几个事物的匹配程度。适切性从字面意思上可解释为某事物对另一事物而
言的适合贴切的程度。从学术角度上适切性一词来源于英文 Relevance,该词语出
现在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
件》的报告书中,①之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马其君认为:“适切性主要指
事物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协调统一程度,是否针对、适应某方面的需要。”②在明确
了什么是适切性之后,对于什么是教科书的适切性,张爱萍曾指出教科书的适切
性是指“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与一个地方或学校的资源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实
际的匹配情况。③本文所研究的适切性的操作性定义为:研究对象在使用的过程中
由使用主体对其内容与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的匹配程度作出主观的价值判断,
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使用中对于学生、教师的匹配程度。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分析研
究,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终提出解决策略,提供小学语文教科
书的质量。

1.4.2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如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人教版小学
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成要素,提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要素对学生和教师的适
切性评价标准,并阐述其理论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调查研究。提出明确的调查目的、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归纳出人教版小学语文
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科适切


申培轩.论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6-60.

马其君.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在农村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适切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4:8.

张爱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48.

5
性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其问题的成因。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对策。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
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提
出了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对策。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第一步,文献检索。查阅关于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国
内外教科书的评价标准、适切性的评价标准、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评价标准的研
究现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界定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并写出绪
论内容。
第二步,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成要素,提出人教版小学语文
教科书要素对学生和教师适切性评价标准,并阐述其理论依据。
第三步,提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第四步,通过调查数据,归纳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导致其问题的成因。
第五步,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根据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提出了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对
策。
第六步,总结与讨论。

1.5.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对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调查,来获取有关信息资
料的方法。①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在论文的问卷调查中运用,将以学生和教师为对象
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分层随机分层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
分成若干层次或者类别,然后再根据已确定好的样本大小及其层或类在总体中占
的比例提取一定的样本单位。②
②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一问一答的方式获取资料的方法。③本研
究将针对样本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金哲华,俞爱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07.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54.

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07.

6
③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形成对事物及
其规律的认识的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国内
外关于对教科书适切性的有关研究。然后在吸收前人的有关教科书评价的研究成
果,提出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的评价标准。这种方法主要在论
文的文献综述中运用。
④理论研究法
理论研究法是在已有教育的科学事实材料和教育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
种逻辑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抽象思维而获得关于教育的认识成果的
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在本论文提出的适切性评价标准中运用,在提出人
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分别对学生和教师适切性评价标准时,要找出相应的理论依
据来支撑评价标准。

7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
我国学者钟启泉指出: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
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①我国学者曾天山认为,广义的教科书
包含一切以书本为形式的教学媒介;狭义的教科书则限定在学校的教学用书。王
有升认为教科书是一种静态文本,它铭刻着文化的印痕,体现着统治阶级意志。②
以上学者对教科书的定义虽不完全一样,但都认为教科书不等于教材,它是最具
代表性的基本教材。本研究则将教科书定义为:教科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
的大的有机体,其中相互作用和依赖的要素称之为系统的子系统。③我们把教科书
看作是一个系统,探析其基本构成。吴也显把教材的构成分为三个系统:课题系
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范蔚认为教科书的结构通常包括:助学系统、课文系
统和习题系统。④学者张鹏举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包括:“目标系统、训练系统、辅
导系统和检测系统”。⑤由上可看出不同学者提出的构成系统名称虽不相同,但从
其个系统包含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内容大致统一,对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本研究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将其分为主题系统和助学系
统两大系统。
主题系统又称之为课文系统,是以文字符号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教材形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系统主要包括:精读和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精读课
文和略读课文是学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习的课文。选读课文不要求在课堂
上学习,只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阅读学习,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
助学系统主要是对学习目标的要求、重难点的提出,对疑难内容的说明,对
相关资料的引述等等。助学材料的呈现内容一般包括:编辑说明、目录、单元学
习要求、课文预习提示、注释、插图、作者介绍、参考资料和附录等等。而人教
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主要包括:
“目录”、
“单元学习提示”、
“课文
预习提示”、“插图”、“作者简介”、“注释”、“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新学生字”、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691.

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9.

吴瑞祥.关于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的理论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56.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15.

张鹏举.试论中学语文教材的功能和结[J].课程教材教法,1997(4).

8
“课后练习”、“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附录”和“结语”。
“目录”主要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和精炼的方式呈现,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快速清
楚地了解该套教科书内容的基本情况。 “单元学习提示”是明确该单元课文的属
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和应注意的内容。
“课文预习提示”是在
学习本课之前以一段文字形式引出本文,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本课文。“作者简介”
体现了对作者本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额外的信息。“注释”、
“资
料袋和阅读链接”都是对课文内容的解释和拓展。 “课后练习”、
“口语交际习作”
和“回顾拓展”都是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和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是
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附录和后记”是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放在教科书最后,其内容丰
富多样。

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教科书的价值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要评价教科书的适切性就要考虑教科书
的功能与地位。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评价教科书的适切性要考虑到
学生的使用效果。教科书作为教师教学的资源和工具,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
指导,评价教科书的适切性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从主要从教科书对
对学生与对教师的适切性两个方面,来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适切性问题。

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的适切性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考
虑。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
习方法和学习评价,这五个要素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十个方面:
一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四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五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六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八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九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9
十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②理论依据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等理论。
加涅在论述学习的结果时,把学习看做一个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开端和结尾。
因此可以把这些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因此他
把学习过程分为 8 个学习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
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反馈阶段。这一学习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作业评价,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效果。因此评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标准,要从学习动机、学
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这五个方面去评价。①

2.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及其理论依据
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的适切性主要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考
虑。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评价,这四个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二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三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四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五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六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七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八是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②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结构理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的论述必须有一种完整的观点,这种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活动的理论为依据。马克思对劳动的分析是:“要求人们看到
其中的目的、内容、动机,有周围环境引起的种行动方式,还要看到调整活动和
控制活动效果的方式。根据马克思对活动过程的描述以及心理学上应用这种理论
的成就,巴班斯基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观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


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5.

10
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由该理论可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为: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①在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
教师的适切性时,笔者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这四个
方面展开。
2)教学设计的理论
教学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第一确定教学目标;第二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第三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形
式、选择教学方法;第四执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第五确定出教学成效考
核的内容和方法,以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上述基本过程反映了完整的教学设计,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②

2.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的构建

2.3.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的提取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科书的功能与地位,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
教科书的本质属性,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的适切性、对教师的适切性
这两个方面入手,制定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体系。具体标准
如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U1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3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4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5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6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7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8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9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10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U11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12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67.

皮连生.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3.

11
U13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
U14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15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16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17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18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
U19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20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21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2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23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
U24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25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26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7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28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29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30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31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32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33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34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35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36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37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38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39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40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41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42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43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44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45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46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2
U47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48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49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50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51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52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53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54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55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56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57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58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59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60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61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62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63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64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65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66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67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68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69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70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71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72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73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
U74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75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内容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U1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2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3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4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13
U5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6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7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8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内容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U9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10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
U11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12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13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14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
U15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16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17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18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
U19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20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21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22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23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24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25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26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27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28 语文教科书的“作者简介”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29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30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31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32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33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34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35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36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37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14
U38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39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40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41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42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43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44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45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46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47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48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49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50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51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52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53 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54 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
U55 教科书“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56 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2.3.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的筛选
根据语文教科书各要素的功能,咨询了课程论专家、教材评价专家并与小学
语文教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心理学专业
的研究生进行了讨论,根据各位教师和研究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小学语文教科书
适切性评价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具体标准如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U1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3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4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5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6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U7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8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5
U9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10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11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U12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U13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U14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15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16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17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18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19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U20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21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2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23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U24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5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U26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27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28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U29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U30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31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评价标准:
U1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2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3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4 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5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6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7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8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9 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内容;
U10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16
U11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内容;
U12 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13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U14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内容;
U15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16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17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U18 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19 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20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21 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22 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 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U23 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24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教师做出教学评价;
U25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

17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本研究的调查目的是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和教师适切性的实
际调查,旨在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否与这两个主体适切,适切程度如何,
不适切在哪里,为什么,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3.1.2 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确定
学生、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
工具,对语文教科书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看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课堂中主要是以语文教科书为载体进行教学的,对语文教科书有很深的体会和
见解。所以学生和教师是本研究的评价主体。
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为: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语文》教科书。

3.1.3 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
1)抽样方法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重庆市沙坪坝区使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
小学中选取农村学校、城乡结合学校和市区学校共 3 所小学。A 校教师共发放 10
份,回收 10 份,其中有效问卷 10 份;对 B 校教师共发放 15 份,回收 15 份,其
中有效问卷 15 份;对 C 校教师共发放 15 份,回收 15 份,其中有效问卷 15 份。
2)问卷设计
本问卷从教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进行了调查。教师问卷共设计
了 25 个题目,主要是教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内容对教
师教学的适切程度。
3)调查时间
2012 年 11 月 26 日-2012 年 11 月 30 日
②访谈法
1)访谈对象
3 所小学各抽取 10 名学生共 30 名进行访谈。
2)访谈提纲设计

18
学生访谈提纲共设计 15 个问题。访谈提纲见附录 B。
3)访谈时间
2012 年 11 月 26 日-2012 年 11 月 30 日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整体调查结果
教科书适切性整体调查是从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两个维度进行
调查。笔者通过对学生访谈内容的整理,将其信息以数据呈现。
①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对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表 3.1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对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分布表

题号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一般 不太有帮助 没有帮助

1 46.9% 53.1% 0% 0% 0%
2 62.5% 28.1% 3.1% 3.1% 3.1%

调查结果显示,有 80%的学生认为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达到比较适切和完
全适切的程度。
在访谈中A校a学生认为:
“非常喜欢教科书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
文的内容,因为课文的内容比较有兴趣。”
在访谈中B校b学生认为:“这些课文读起来很有趣,读起来也非常有道理,
读起来很有趣也很容易理解。”
在访谈中C校c学生认为:
“比较喜欢,但我觉得略读课文可以更难一点,因
为很多阅读课文我们读了之后很容易懂,后面的题也很简单。”

19
②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对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表 3.2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对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分布表

题号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一般 不太有帮助 没有帮助

3 56.3% 34.4% 0% 6.3% 3.1%


4 71.9% 18.8% 6.3% 3.1% 0%
5 56.3% 37.5% 6.3% 0% 0%
6 56.3% 34.4% 9.4% 0% 0%
7 90.6% 9.4% 0.0% 0% 0%
8 59.4% 28.1% 6.3% 6.3% 0%
9 50.0% 46.9% 3.1% 0% 0%
10 68.8% 28.1% 3.1% 0% 0%
11 62.5% 25.0% 6.3% 6.3% 0%
12 56.3% 40.6% 3.1% 0% 0%
13 25% 59.4% 3.1% 6.3% 6.3%
14 25% 37.5% 15.6% 6.3% 15.6%

调查结果显示,有 60%的学生认为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达到比较适切和完
全适切的程度。
在访谈中B校d学生认为:
“教科书插图对学习比较有帮助,我一般都会看这
些插图,这些插图和课文内容讲的都差不多,比较生动形象。”
在访谈中B校e学生认为:
“教科书的注释很有帮助,有些课文有点难,会有
不懂的东西,看了这些注释后,让我可以理解课文的意思。”
在访谈中C校f学生认为:
“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对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
上星期我们就进行了辩论会,非常有趣,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放松,
也锻炼了我们的口才。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写作文,积累词汇,学习
写作方法,再加上老师的指导我们的学习就很好了。”
但是有 12.6%的学生认为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不够明显,有 21.9%的学生认为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
用不够明显。

③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20
80%

70%

60%

5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40% 一般
较不适切
30% 完全不适切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完全适切 20% 10% 20% 10% 10% 20% 10% 10%
比较适切 60% 70% 40% 40% 40% 30% 40% 40%
一般 10% 10% 20% 30% 20% 20% 30% 30%
较不适切 10% 10% 10% 20% 20% 20% 10% 20%
完全不适切 0% 0% 10% 0% 10% 10% 10% 0%

图 3.1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分布图

调查结果显示,有 60%以上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各要素达到一般、
比较适切和完全适切的程度,但有 3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对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不明显,有 3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
对处理教学内容的作用不明显。
④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80%

70%

60%

5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40% 一般
较不适切
30% 完全不适切

20%

10%

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完全适切 30% 40% 30% 20% 20% 30% 20% 30% 10% 20% 20% 30% 30% 50% 10% 30% 10%
比较适切 40% 50% 60% 60% 70% 50% 60% 20% 40% 50% 50% 60% 60% 40% 60% 40% 40%
一般 20% 0% 10% 10% 0% 10% 10% 20% 20% 10% 20% 10% 0% 0% 20% 20% 30%
较不适切 10% 10% 0% 10% 10% 10% 10% 30% 30% 20% 10% 0% 0% 10% 0% 10% 20%
完全不适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0% 10% 0% 0%

图 3.2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分布图

调查结果显示,有 60%以上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各要素达到一般、

21
比较适切和完全适切的程度,但有 3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对处理
教学内容的作用不明显;有 3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对选择教学方
法的作用不明显;有 2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对教师处理教
学内容的作用不明显。
总结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和对教师总体上都比
较适切,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更适切。

3.2.2 3 所小学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调查结果
①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 A 校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120%

100%

8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60% 一般
较不适切
完全不适切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完全适切 40% 40% 30% 50% 40% 50% 100% 80% 50% 70% 70% 70% 50% 20%
比较适切 60% 30% 50% 40% 40% 50% 0% 20% 50% 30% 30% 30% 50% 40%
一般 0% 10% 0% 10% 20% 0% 0% 0% 0% 0% 0% 0% 0% 10%
较不适切 0% 10% 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完全不适切 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0%

图 3.3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 A 校学生适切性的调查数据分布图

②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B校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22
120.0%

100.0%

80.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60.0% 一般
较不适切
完全不适切
40.0%

20.0%

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完全适切 33.3% 66.7% 50.0% 66.7% 75.0% 58.3% 100.0% 75.0% 66.7% 75.0% 66.7% 83.3% 16.7% 33.3%
比较适切 66.7% 33.3% 41.7% 16.7% 25.0% 25.0% 0.0% 8.3% 33.0% 16.7% 8.3% 16.7% 50.0% 16.7%
一般 0.0% 0.0% 0.0% 8.3% 0.0% 16.7% 0.0% 16.7% 0.0% 8.3% 8.3% 0.0% 0.0% 16.7%
较不适切 0.0% 0.0% 0.0% 8.3% 0.0% 0.0% 0.0% 0.0% 0.0% 0.0% 16.7% 0.0% 16.7% 16.7%
完全不适切 0.0% 0.0% 8.3%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6.7% 16.7%

图 3.4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B校学生适切性的调查数据分布图

③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C校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120%

100%

8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60% 一般
较不适切
完全不适切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完全适切 70% 80% 90% 100% 50% 60% 70% 20% 30% 60% 50% 10% 10% 20%
比较适切 30% 20% 10% 0% 50% 30% 30% 60% 60% 40% 40% 80% 80% 60%
一般 0% 0% 0% 0% 0% 10% 0% 20% 10% 0% 10% 10% 10% 20%
较不适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完全不适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图 3.5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C校学生适切性的调查数据分布图

由上图可得出以下结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C校学生的适切性程度要高于
A校和B校,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对C校学生的适切性都达
到一般的程度以上,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对学生没有不适切
的情况。

23
④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A校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80%

70%

60%

5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40% 一般
较不适切
30% 完全不适切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完全适切 20% 10% 20% 10% 10% 20% 10% 10% 30% 40% 30% 20% 20% 30% 20% 30% 10% 20% 20% 30% 30% 50% 10% 30% 10%
比较适切 60% 70% 40% 40% 40% 30% 40% 40% 40% 50% 60% 60% 7% 50% 60% 20% 40% 50% 50% 60% 60% 40% 60% 40% 40%
一般 10% 0% 20% 30% 20% 20% 30% 30% 20% 0% 10% 10% 0% 10% 10% 20% 20% 10% 20% 10% 0% 0% 20% 20% 30%
较不适切 10% 10% 10% 20% 20% 20% 10% 20% 10% 10% 0% 10% 10% 10% 10% 30% 30% 20% 10% 0% 0% 10% 0% 10% 20%
完全不适切 0% 10% 10% 0% 10% 1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0% 10% 0% 0%

图 3.6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 A 校教师适切性的调查数据分布图

⑤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B校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90%

80%

70%

60%
完全适切
50% 比较适切
一般
40% 较不适切
完全不适切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完全适切 20% 30% 20% 20% 10% 10% 0% 0% 30% 50% 40% 50% 50% 40% 20% 20% 20% 20% 20% 40% 20% 10% 20% 60% 10%
比较适切 60% 60% 50% 60% 80% 70% 80% 60% 60% 50% 50% 50% 50% 40% 40% 30% 40% 60% 40% 40% 40% 40% 60% 30% 60%
一般 20% 10% 30% 20% 0% 10% 10% 30% 10% 0% 10% 0% 0% 20% 30% 20% 10% 20% 30% 20% 40% 40% 20% 10% 0%
较不适切 0% 0% 0% 0% 10% 10% 10% 10% 0% 0% 0% 0% 0% 0% 10% 30% 30% 0% 10% 0% 0% 10% 0% 0% 30%
完全不适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图 3.7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B校教师适切性的调查数据分布图

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C校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

24
100%

90%

80%

70%

60% 完全适切
比较适切
50% 一般
较不适切
40% 完全不适切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完全适切 0% 0% 10% 10% 0% 0% 0% 0% 40% 60% 60% 40% 30% 50% 40% 20% 10% 30% 40% 30% 20% 50% 10% 30% 0%
比较适切 90% 90% 70% 70% 60% 70% 70% 60% 60% 30% 40% 50% 60% 50% 50% 70% 70% 70% 50% 40% 70% 50% 70% 60% 90%
一般 0% 10% 20% 10% 30% 30% 30% 40% 0% 10% 0% 10% 10% 0% 10% 10% 20% 0% 10% 30% 10% 0% 20% 10% 10%
较不适切 10% 0% 0% 10%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完全不适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图 3.8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C校教师适切性的调查数据分布图

由上图可得出以下结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C校教师的适切性程度要高于
B校和C校,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对C校教师的适切性都达
到一般的程度以上,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对教师较不适切的
比例要低于A校和B校。
由上可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市区学校师生的适切性程度要高于农村
学校与城乡结合部学校。

25
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4.1.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不够明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12.6%的学生认为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 对促进他们学习作用不够明显,这些学生对“回顾拓
展”这一版块的内容满意度较低。在与学生进行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并没有看
过“回顾拓展”,部分学生表示有看过,但觉得对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在对 A 校的a学生的访谈中,他谈到自己对“回顾拓展”的看法:
“没怎么看,
我觉得没什么帮助。”
b学生认为:
“我们平时没怎么看过,只是注重前面的写作练习,这个很少看,
老师也没有要求我们学习。”
C校的c校学生认为:“比较喜欢,能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和拓展相关的内
容。”
由此可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内容有待改进。
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附录和后记” 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不够明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21.9%的学生认为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 对促进他们学习作用不够明显,学生对“附录和后
记”这一版块的内容满意度较低。在与学生进行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并没有看
过“附录和后记”,部分学生表示只看过“附录”,也有少部分学生希望“附录和
后记”的内容能够更加丰富。
在对 A 校的d学生的访谈中,他谈到自己对“附录和后记”的看法:
“没有看
过,我觉得没什么用。”
在对B校的e学生的访谈中,他谈到自己对“附录和后记”的看法:
“有看过,
觉得对学习比较有帮助,但希望能够知识更丰富一点,比如在后记里想知道这套
教科书是怎么编制成的。”
B校的f学生回答:“没有看过,觉得没啥意思。”
由此可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 内容有待改进。

4.1.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对促进教师教学的作用不够明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30%的教师认为语

26
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对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不够明显,有 30%的教师认为语
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对处理教学内容的作用不够明显,说明有一部分教师对
人教版小学语文的选读课文内容满意度低。由此可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
选读课文对促进教师的教学的作用有待加强。
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 对促进教师教学的作用不够明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30%的教师认为语
文教科书的“插图”对处理教学内容的作用不够明显,有 30%的教师认为语文教
科书的“插图”对选择教学方法的作用不够明显;说明有一部分教师对人教版小
学语文的“插图”满意度低。由此可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 对促进
教师的教学的作用有待加强。
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 对促进教师教学的作用不够明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20%的教师认为语
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对处理教学内容的作用不够明显。说明有一部分教师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的“附录和后记”满意度低。由此可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
书的“附录和后记”对促进教师的教学的作用有待加强。

4.1.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适切性存在的问题
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教师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教师适切性调查结果显示:农
村小学有 10%左右的教师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大部
分内容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结合学校有 30%左右的教师认为人教版小
学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部分内容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学生适切性调查结果显示:农
村小学有 20%左右的学生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和助学系统少部
分内容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结合学校有 20%左右的学生认为人教版小
学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少部分内容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①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内容易被学生忽视
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是指在每一单元结束后的一个综合性的开放性的
练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主要包括了“交流平台” 、
“日

27
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小版块内容。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g学生在谈到自己对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时回答:
“没
有看过,您不说我还不知道有这个。”还有另外一个 h 学生回答:“没怎么看,觉
得没有什么帮助。”
由此可见,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容易被部分学生忽视,不足以对学生
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②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是指附在教科书最后面与文章有关的参考资料;
“后记”
是指附在教科书最后面的有关教科书的总结性的内容,
“附录和后记”都是附在教
科书的最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总结性。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附
录”包含了 120 个生字,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附录”包含了 80 个生
字,并以课文生字先后呈现的顺序排列的,由此可见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附录”
内容和形式都过于简单,不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人教版语文教
科书六年级上册没有“后记”,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有“后记”,其内容
为介绍担任该套教科书的总顾问和编写指导委员,以及表达对教材作品的作者的
感谢,但是缺乏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
在对C校的一名学生的访谈中,他谈到自己对“附录和后记”的看法:
“看过,
但觉得对我的学习没什么帮助,没有提到有关学习的知识。”
由此可见,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后记”的内容缺乏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
是导致教科书“后记”对促进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明显的原因之一。

4.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①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缺少提示类内容
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以自学辅导法
为主,学生以自学为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缺少相应的“预习提
示”或者是一些“学习目标“之类的提示内容,因此对部分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
作用不够明显。教师在不明确这篇课文要教些什么时,也不能适度的处理教学内
容。
②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不够鲜明和立体
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是指教科书中除了文字以外的其他内容,包括摄影照
片、插画、漫画、图表等一切图形化的对象。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插图”都是
附在纸上的平面图形,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其讲授
方法和手段过于枯燥,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容易被调动起来。如果语文教科书
的“插图"能够更加鲜明和立体,教师在进行讲授时可采用空间想象法等教学方

28
法,也更有利于处理教学内容。
③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
语文教科书的“附录”是指附在教科书最后面与文章有关的参考资料;
“后记”
是指附在教科书最后面的有关教科书的总结性的内容。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
上册的“附录”包含了 120 个生字,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包含了
80 个生字,并以课文生字先后呈现的顺序排列的。
“附录”包含的生字量过少,呈
现方式也过于机械和僵硬,使得部分教师组织其内容处理教学内容的难度有点大。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没有“后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
册有“后记”,其内容为介绍担任该套教科书的总顾问和编写指导委员,以及表达
对教材作品的作者的感谢,其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不相关。因此部分教师对语文教
科书的“附录和结语”的关注度和运用度较低。

4.2.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的适切性有待进
一步提高的成因分析
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

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助学系统的重视
程度不够,尤其是对教科书的“插图”和“附录和后记”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
部分教师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他们适切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

农村学校的部分学生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题系统的部分内容较不熟
悉,尤其是反映各民族特色和科技文化的文章。
在对A校的访谈中,一位学生认为:“大部分文章比较有趣,学起来也比较容
易,但也有一些文章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去体验,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少部分学生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附录
和后记”的内容不能够完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B校的访谈中,一位学生认为:
“在学习中很少注意这些附录和后记的内容。”

29
5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对策

本文的第 3 章归纳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第 4 章针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具体的原因。因此,本章针对人
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与教师适切性存在的问题,来提出改进人教版小学语
文教科书适切性的一些对策。

5.1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的对策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助学系统中的“回顾拓展”
和“附录和后记”的适切性较低。因此,教科书编写者在设计这两个版块的内容
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第一,教科书编写者应该重视“回顾拓展”的编写设计
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提高“回顾拓展”版块的可识别性,通过字体大小、字体
颜色的对比和呈现方式的不同来提高“回顾拓展”的可识别性,将其与其他版块
的内容区别开来,能够提醒学生这一板块内容的独特性。这样首先会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回顾拓展”的学习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应该
引导学生重视“回顾拓展”版块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回顾拓展”的
内容,当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回顾拓展”的知识时,以及当学生没有意识到其
内容的价值时,教师应该讲解一下其内容的价值并多次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
生慢慢喜欢学习“回顾拓展”的内容,最后达到“自动化”学习的状态。
第三,教科书编写者应该丰富“附录和后记”的内容和形式
教科书编写者应该分析和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设计教科书的“附录 ”
时,无论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内容的呈现方式,都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
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的“附录”,这样学生能
够在极具概括性的“附录”里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获取知识。教科书编写
者可将“附录”内容设计一个小版块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填写认
为重要的需要特别提炼出来的“生字”
、“生词”和“语法”。教科书编写者在设计
教科书“后记”时,也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可把“后记”的标
题字体用鲜明的颜色标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该丰富“后记”的内容,
不能够仅仅包括对教科书的总顾问和编写指导委员以及课文作者的感谢,应该加
入一些教科书编制过程的信息和表达对学生使用这套教科书的感谢之情,使学生

30
感受到自己也是教科书编写和完善的重要成员。

5.2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的对策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学课文、
“插图”和“附
录和后记”的适切性较低。
第一,教科书编写者应该在选读课文中添加提示类内容
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应该像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样,设计相应的“单元提示”
和课文“预习提示”内容,使教师能够明显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选择恰当
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处理教学内容。
第二,教科书编写者应该增加“插图”设计的技术成分
科学技术系统和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因此
教科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科书编写者应该在书中适时地添加一些立体
图形和图片,增加其空间感和立体感,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当学生出于积极状态时有助于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如果教科书中多一
些立体“插图”,教师可以在不需要实物的状况下进行演示教学方法。
第三,教科书编写者应该丰富“附录和后记”的内容和形式
教科书的“附录”是一些附加的知识,教科书编写者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其
概括性和重要性,其概括性并不意味着少。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的“附
录”只包括一些生字,而对前面课后出现的重要词语并没有呈现,也没有总结一
些常用的和重要的语法,使其对一部分学生没有吸引力。因此教科书编写者应该
将“附录”的内容里添加一些本套教科书重要的词语和语法,其呈现方式可用不
同颜色标注成 “生字”、“生词”和“语法” 三个板块,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
时,也将有助于教师处理其内容。教科书的“后记”的内容应该打破传统的内容
模式,更新一些新内容尤其是学生和教师想要知道的,比如教科书编写的过程、
教科书特点的总结、教科书编辑部的联系信息和通讯地址、使用反馈信息表等内
容。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填写反馈信息表,发表自己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的意见,
这对语文教科书的以后的修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后记”内容的表达语气可以
更具有亲和力,使得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一起学习“后记”的
内容。

31
5.3 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适切性的
对策
第一,改变教科书编写的城市化倾向,教科书内容多增加农村素材与乡土教
育内容,甚至可以编写农村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第二,优化教科书编写队伍的结构,增加具备乡村教育教育经验的教师参加
语文教科书的编写。
第三,教科书编写者应该丰富“附录和后记”的内容和形式
教科书编写者应该分析和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设计教科书的“附录 ”
时,无论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内容的呈现方式,都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
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的“附录”,这样学生能
够在极具概括性的“附录”里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获取知识。教科书编写
者可将“附录”内容设计一个小版块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填写认
为重要的需要特别提炼出来的“生字”
、“生词”和“语法”。教科书编写者在设计
教科书“后记”时,也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可把“后记”的标
题字体用鲜明的颜色标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该丰富“后记”的内容,
不能够仅仅包括对教科书的总顾问和编写指导委员以及课文作者的感谢,应该加
入一些教科书编制过程的信息和表达对学生使用这套教科书的感谢之情,使学生
感受到自己也是教科书编写和完善的重要成员。

32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本论文根据相关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的文献分析,构建适切性评价标准以及对
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和分析其
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改进策略,得到以下结论。
①本研究构建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两
个一级标题: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的适切性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
教师的适切性,其中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的适切性最重要。
②本研究通过构建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标准,对的教师和学
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体适切性较好,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某
些方面对部分学生和教师的适切性较差,该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的适切性比
对教师的适切性要好。
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
“附录和后记” 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
用不够明显;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
“插图”、
“附录和后记” 对
促进教师教学的作用不够明显;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城乡结合学校教
师和学生的适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适切性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主要是:语文教科书
的“回顾拓展”内容易被学生忽视;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内容和形式过
于单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教师适切性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主要是:语文教
科书的选读课文缺少提示类内容;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不够鲜明和立体;语文
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农村、
城乡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适切性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是:语文教科书的主题系统
和助学系统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⑥改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的对策
教科书编写者应该重视“回顾拓展”的编写设计;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回
顾拓展”的学习;教科书编写者应该丰富“附录和后记”的内容和形式;教科书
编写者应该在选读课文中添加提示类内容;教科书编写者应该增加“插图”设计
的技术成分;教科书编写者应该丰富“附录和后记”的内容和形式;丰富“附录
和后记”的内容和形式;教科书内容多增加农村素材与乡土教育内容,甚至可以
编写农村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优化教科书编写队伍的结构,增加具备乡村教育

33
教育经验的教师参加语文教科书的编写、

6.2 讨论
首先本研究提出的相关评价标准仍需商榷完善;其次本研究虽然通过问卷和
访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其过程也不免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以后的研究
中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34
参考文献

一、期刊类
[1]Sheldon,L.E. Evaluation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ELT Jouranal,1988(4).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3]肖川.教科书的评价标准[J].新课程研究,2005(8).
[4]丁朝蓬.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及过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0(9).
[5]王平强,徐文彬.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的适切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6]张文娟,李长吉.教科书的农村适切性研究:历程、进展与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7]吴剑丽.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新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
(8).
[8]张爱萍.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9]苏红.编写藏族中小语文教材刍议[J].青海教育,2004(12).
[10]范晓玲.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语文教材评估标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4).
[11]申培轩.论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2]王有升.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学阐释[J].教育科学,2000(3)
[13]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14]滕飞,赵琼.追问建构主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适切性[J].理论探索,2005(6).
[15]侯明.论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的针对性[J].新疆大学学报,2009(5).
[16]周兴平.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举例的适切性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17]狄国伟.关于藏族《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3).
[18]王世友.藏族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性质和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19]方红峰.论教材选用视野中的教科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7).
[20]纪文平.我国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0).
[21]石鸥. 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报,2007(5).
[22]陈月茹.关于教科书插图问题的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3).
[23]范蔚.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7).
[24]Carlson R, Chandler P, Sweller J.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instructional material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
[25]刘丽群,沈良.教科书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与操作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1.
[26] Mayer R E, Heiser J, Lonn S. Cognitive constraints in multimedia learning: When presenting
more material results in less understand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93).
[27] Gerjets P, Scheiter K, Cierniak G. The scientific value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A research

35
agenda based on the structuralist view of theorie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9(21).
[28] Mayer R E, Steinhoff K, Bower G, Mars R. A generative theory of textbook design: Using
annotater illustrations to foster meaningful learning of science text [J]. Educational Tec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5(43).

二、著作类
[1]Cunningworth,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Heinemann,1984.
[2]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Oxford:Heinemann,1995.
[3]黄显华.寻找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基础-香港中小学文科课程与教学研究[M].香港中文大学出
版社,2000.
[4]黄政杰.课程评鉴[M].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
[5]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Grant,N.Making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M].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7.
[7]金哲华,俞爱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9]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0]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1]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2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张公社,周喜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4]皮连生.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6]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17]陈菊先. 语文教育学[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18]朱绍禹, 庄文中. 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M].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1.
[19]顾黄初、顾振彪.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朱绍禹,傅永安,刘淼.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1] 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2001.
[22]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5.
[23]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Dublin: Authentic, 1991.

36
三、硕博论文类
[1]吴瑞祥.关于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的理论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陈静.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马其君.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在农村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适切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4]王标.新课程高中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何睿弘.对外语文教材适切性评价[D].暨南大学,2011.
[6]陈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
[7]王昌善.我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8]张志刚.语文教材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9]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0]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1]刘垚.我国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助学系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12]姚静芳.高中英语教学与传播媒体整合适切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3]赵晴.藏族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
[14]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6.
[15]陈敏.人教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1.4.
[16]詹海玲.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为例[D].广西师范大
学,2008.4.

37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李沙沙.情景剧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论析[J].课程教育,2012(15).
[2]李沙沙.让班级管理充满生命的活力[J].中学生导报,2013(1).

38
附录B:调查问卷

亲爱的老师:
您好!我是重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李沙沙,为了了解你现在
所使用的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对您的适切性,本人编制了这份问
卷,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展开研究来促进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完善。本问
卷采取匿名的方式,不涉及有关您与您校的情况,所以请放心如实填写,不必有
所顾虑。谢谢您们的支持与合作!
“插图”是指教科书中除了文字以外的其他内容,包括摄影照片、插画、漫
画、图表等一切图形化的对象;
“单元提示”是指在每一单元开始前的一段文字叙
述;课文“预习提示”是指在每一篇文章开始前的一段文字叙述;
“注释”是指附
在每页最下面的对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评议的文字;
“新学生字”是指每篇
文章后面附加的方格生字;
“附录”是指附在教科书最后面与文章有关的参考资料;
“后记”是指附在教科书最后面有关教科书的总结性的内容。
一、您的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教龄:
3.您的职称:
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对您是否适切,请在最符合您想法的选项上画
“√”。

完 比 较

全 较 一 不
标准 不
适 适 般 适

切 切 切

1.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明确
教学目标
2.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处理
教学内容
3.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选择
教学方法
4.语文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做出
教学评价

39

完 比 较

标准 全 较 一 不

适 适 般 适

切 切 切

5.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明确教学目

6.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处理教学内

7.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选择教学方

8.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内容有助于您做出教学评

9.语文教科书的“目录“有助于您明确教学内容
10.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您明确教学目

11.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您明确教学内

12.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有助于您选择教学方

13.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您明确教
学目标
14.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您明确教
学内容
15.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有助于您选择教
学方法
16.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您处理教学内容
17.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您选择教学方法
18.语文教科书的“注释”有助于您处理教学内容
19.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有助于您处理教学内

40

完 比 较

标准 全 较 一 不

适 适 般 适

切 切 切

20.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 有助于您做出教学评

21.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有助于您处
理教学内容
22.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 有助于教师处理教
学内容
23.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有助于您做出教
学评价
24.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有助于您做出教学评

25.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后记”有助于您处理教学
内容

41
附录C:访谈提纲

1、你喜欢你的语文教科书吗?为什么?
2、你喜欢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的内容吗?为什么?
3、你喜欢语文教科书的选读课文吗?为什么?
4、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目录”吗?语文教科书的“目录”对你学习课文内
容是否有帮助?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一
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什么、
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5、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吗?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对你学
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较
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6、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预习提示”吗?语文教科书的“预习提示”对
你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
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7、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吗?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对你学习课文内
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
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什么、
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8、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注释”吗?语文教科书的“注释”对你学习课文内
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
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什么、
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9、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吗?语文教科书的“新学生字”对你学
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较
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10、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吗?语文教科书的“资料袋
和阅读链接”对你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
(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
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

42
有帮助,为什么?
11、你喜欢做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吗?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对
你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
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12、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吗?语文教科书的“词语盘点”对你
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
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
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13、你喜欢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作”吗?语文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习
作”对你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
帮助、比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
方面(提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
为什么?
14、你喜欢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吗?语文教科书的“回顾拓展”对你
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比
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
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15、你看过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结语”吗?语文教科书的“附录和结语”
对你学习课文内容是否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有多大帮助(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一般、没有太大帮助、完全没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提
示: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没有帮助,为什么?

43
致 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两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两年的时光里,有欢
喜也有悲伤,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感恩之情涌上心头。
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王昌善教授这两年对我的谆谆教诲与悉心关怀,在论文
完成的过程中,王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建议。在这期间王老师严谨的科研
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了我极大的影响,使我也持着
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在生活中贺青梅师母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关怀与帮
助。王老师传授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科研态度,还让我学会了很多做人、
做事的方式和方法。借此机会,我向王老师和师母表示深深的谢意,祝愿他们身
体健康,事事如意。
衷心感谢张希希教授、牟映雪教授、申仁洪教授、胡春光教授、石长林教授、
左瑞勇教授以及在这两年的学习中任课的位老师,皆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深表感
谢。
感谢我的同门张海燕、尚月清、夏彩云、彭丽、竺欢、曹家文、李俊颖、王
莹莹、卢游、张星,杜代立,特别要感谢我的师姐张海燕,感谢这两年来对我在
生活和学习中的帮助。感谢宿舍好友简春梅、尚月清和覃渝两年来对我生活和学
习上的照顾。感谢配合我调查的老师和学生们。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从小到大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给我提供良
好的环境,能够专心的学习,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和所有家人,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生活快乐。
衷心感谢百忙之中来参加论文答辩的位专家和教授!
李沙沙
2013 年 4 月 20 日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