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单元 1:诸子散文 第一课:孔子论“仁

 春秋战国时期 – “士”  孔子
 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 名丘,字仲尼
 儒家创始人 – 孔子:  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继承“礼”,主张“仁”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的继承者
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 孟子:
 核心思想- “仁”,遵循- “周礼”
继承“仁”,提出“性善”,主张“仁政”,强调“舍身取义”
 荀子:
继承“礼“,认为“性恶”,重视“教育”,强调“后天学习” 体裁:语录体散文
出处:《论语》

中心思想
强调仁是人天生的本性,行仁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
的力量。

何谓“仁”
人本身要有道德自觉和主动性,只要愿意,就有可能
达到仁的境界。
如何为“仁”
只要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自己,就可以人
人成为君子。
第二课:鱼我所欲也
 孟子  名况
 名轲,字子舆  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儒家思想的后期代表人物
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被尊称为“荀卿”
 被尊称为“亚圣”  主张“性恶”
 主张“性善”与“仁政”
 强调“舍身取义” 体裁:论说文
出处:《劝学》
体裁:论辩体散文
出处:《孟子》 中心思想
劝勉人们勤奋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
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应坚持学习,培养高尚品德。
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生而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只要不丧失“善心”,就会具备“仁义礼智”。

第三课:劝学 单元 4:古代白话小说
 荀子  古代白话小说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作品:
1) 优美动人的唐代传奇  元末明初小说家
2) 生活活泼的宋元话本  四大小说名著《水浒》
3) 气势磅礴的明代四大奇书
4) 典雅深邃的清人小说 体裁:长篇章回小说
 一部部的经典之作都具有:
出处:《水浒传》
1) 厚重的文化内涵
2) 丰富的民族色彩
3) 雅俗共赏的艺术技巧 中心思想
古代白话小说给我的们的文化思想与人生体验是我们鲜活的精 歌颂英雄豪杰的反抗与斗争精神,揭露北宋朝政的黑暗腐败。
神财富。
林冲
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细心缜密

第十三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十四课:林黛玉进贾府
 施耐庵 (施彦端)  曹雪芹
 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 清代小说家/诗人  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 晚年生活极为穷苦  主张施仁政
 形成一门文学 – 红学  四大小说名著《三国演义》
 四大小说名著《红楼梦》
体裁:长篇章回小说
体裁:长篇章回小说小说 出处:《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出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赞美周瑜卓越的军事才干,进一步说明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
通过贾府兴衰历史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 胜的用兵道理。
势。
曹操
林黛玉 刚愎自用/骄傲轻敌/天性多疑/急躁而奸诈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王熙凤
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猾
贾宝玉
叛逆者/反对封建约束/要求自由平等

单元 5:书信
第十五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 人类的艺术瑰宝,历史的精神财富
 罗贯中
 利用感人至深的语句,抒情的笔调
 名本,字贯中,号湖南散人
 行赏伟大心灵中深邃的思想/智慧的闪光/隐秘的悲欢
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 享受文字与艺术之美,又能启迪心灵,体味人生
 世称“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主张“有补于世” “以适用为本”

体裁:书信体驳论文
出处:《临川先生文集》

中心思想
主要对司马光的种种指责(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提出强
烈反驳,表示变法的根基在于儒家坚持的“名实已明而天下之
理的矣。

司马光
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坚决反对王石安变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单元 3:诗经
第十八课:答司马谏议书  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
 305 篇的诗歌
 王安石
 称为《诗》,整数称《诗三百》,始称《诗经》
 字介甫,号半山
 六义:风 - 雅 - 颂 - 贼 - 比 - 兴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体裁分为:
 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1) 风 – 民歌民谣
 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
2) 雅 – 官乐歌辞 君子与淑女在美妙和谐的音乐声中谈情说爱,抑或只是君子想
3) 颂 – 祭歌歌辞 象与淑女欢聚的情景,没有明确交代。
 表现手法:
1) 贼 – 直接描述,直抒胸臆 雎鸠:比喻男女之恋
2) 比 – 比喻/比拟
3) 兴 – 起兴,引起联想的作用

第八课:关雎 第九课:硕鼠
 周南地区的民歌  春秋时代
 受剥削的百姓之作
体裁:情诗(四言诗)
出处:《诗经》 体裁:社会嘲讽与抗议诗(四言诗)
出处:《诗经》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诗中主人公路过敌国旧址,触景伤情,不禁慨叹故国的昔盛今
表现出当时受剥削的下层百姓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衰。

硕鼠:比喻剥削农民的统治者

第十课:黍离 第十一课:蓼莪
 东周初期的周大人  东周初期的周大人

体裁:凭吊亡国之诗(四言诗) 体裁:追悼父母的哀歌(四言诗)

出处:《诗经》 出处:《小雅》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诗中主人公因常年在外服兵役,无法在父母生前尽奉养之责,
以致父母病殁之后,追忆父母鞠育之劬劳,深感哀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