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226



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
冯永刚 彭兰香

(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教师专业伦理是实行全纳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对践行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提高随班就读的
教学质量、提升全纳教师的专业服务精神和审视全纳教育的现实困境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但当前教师专业
伦理的发展面临着全纳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缺失、缺乏配套的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以及全纳教师专业服务精
神不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发展进程。为此,推进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路向为,制订全纳教师的
专业伦理标准,规约全纳教师专业伦理的行为; 建设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课程,以渗透式教学内化教师专业
伦理; 培育教师专业服务精神,实践全纳教师专业服务的独特性。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教育公平; 全纳教师; 教师专业伦理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46 ( 2018) 10-0226-08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举行 “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 入学和质量 ”


( 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ccess and Quality) , 第一次正式地提出 “全纳教育 ”
( Inclusive Education) 这一概念。① 全纳教育源出于特殊教育, 后来逐渐发展到普通教育, 其间经历
了隔离式 ( Segregation) 教育、“正常化” ( Normalization) 教育、 “回归主流 ” ( Mainstreaming) 教育
运动和 “一体化” ( Integration) 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它彰显了一种没有排斥、 没有歧视、 没有分
类的基本理念,这使得全纳教育的概念一经提出 ,就很快成为 “全球议程 ” ( Global Agenda) 并获得
了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② 然而,迄今为止,全纳教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究竟何为全纳教育? 如何界定全纳教育? 基于不同的实践背景和研究领域 ,国内外学者对于全纳
教育内涵的分析莫衷一是。以下撷取四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 一是从与一体化教育相呼应的角度界定
全纳教育,认为全纳教育就是在普通学校里教育所有的儿童 。③ 按照此种观点, 它强调要将特殊儿童
安置在普通学校中,本质上是特殊儿童回归到主流学校 ,但并不注重主流学校是否进行与之相对应的
全纳学校改革。二是从特殊教育的视角厘定全纳教育 ,认为教育体系是全纳的,但普通教育并不一定
适合所有儿童。④ 持这一思想的学者认为,完全纳入是一种目标,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其实质是在教
育理念与教育原则上倡导完全纳入 ,但在全纳教育的实践中更倾向于部分纳入 。三是从价值倾向的层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15BWHJ02) 。


作者简介: 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 道德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 彭兰香,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
生,专业方向: 道德理论与实践。
① 黄志成等: 《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 3 页。
② S. J. Pijl,C. J. W. Meijer,& S. Hegarty,Eds. ,Inclusive education: A Global Agenda,London: Routledge,1997,pp. 6-10.
③ J. Bailey,& D. D. Plessis,“An Investig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s Attitudes Toward Inclusio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
tion,Vol. 22,No. 1,1998.
④ H. Danniels,Special Education Reformed: Beyond Rhetoric? London: Farlmer Press,2000,p. 10.
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 227

面诠释全纳教育,认为全纳教育侧重于保护儿童特别的天赋和需要 ,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被接纳; 强调
每一个特殊儿童都应该拥有归属感 ,与同龄儿童一起在同样的地方学习同样的课程 。① 四是基于全纳
和排斥的维度剖析全纳教育,认为全纳教育是所有学生参与的过程 , 拒绝学生被排斥。② 它重视所有
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强调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在学校中都能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
尽管国内外学者的表述不尽相同, 但均强调所有学习者的教育公平、 注重所有学习者的教育需
要。全纳教育是要减少各种学习障碍,让普通学校能够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概而言之, “全纳教
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尊重学习者及其群体的多样性、 不同需求和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与学习期
望,旨在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消除所有形式的歧视。”③
随着全纳教育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其内在所需的专业伦理支持 ,还是其在新形势下所遇到的现实
困境,都拓宽了教师专业伦理的阐释空间 ,因此本文拟就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

一、全纳教育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呼唤

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 ,其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建立适合所有学习者的全纳社
会。全纳教育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关注所有学习者的个人尊严及其需要的满足 。在这一背景之下,全
纳教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潮 ,迅速地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也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地将全纳教育的
核心内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中国也不例外。全纳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日渐传播 ,但与此
同时,我国的全纳教育之挑战急需应对 、发展之流弊亟待治理。
1. 全纳教育对现代教师的挑战,急需重视教师专业伦理
全纳教育倡导关注所有人的教育机会均等, “保障所有学习者受教育的权利不会因为个人的特点
与障碍而被剥夺”④。它针对的不只是残疾儿童, 也不只是特殊教育体系中的儿童, 而是指向所有儿
童。身心障碍儿童之外的其他群体,如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 ,在学
校学习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他们可能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不适应学校的文化,不理解教学方法,其
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或者遭遇其他更多的困难。全纳教育的宗旨就是要理解这些困难 ,帮助所有儿
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这意味着全纳教育要根据学习者的个体需求进行不同对待 ,并在必要
时给予额外的支持以满足这些需求 ; 应考虑学习者不同的背景、素质和预期,给他们提供公平和平等
的待遇、体验和机会。⑤ 随着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普及和深入 ,普通学校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数
量也大为增加。这无疑给普通学校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困难: 教法和教学的困难、 “特殊学生
的情绪与行为会干扰班级活动、班级中家长的沟通问题、班级中同侪互动延伸的各种问题 ……”⑥ 这
就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师在完成既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之上 ,还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爱心与关怀
等,进而全方位地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不宁唯是,教师还要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状况
与需求,随时做好处理突发状况的各项准备工作 。故而,在全纳教育的现实情况中,普通学校的教师
需要面临比以往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面对如此严峻挑战的背景之下 ,我们不得不反思教师是否已经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 、做好充分

① R. A. Villa,& J. S . Thousand,eds. ,Creating an Inclusive School,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
ment,1998,pp. 1-13.
② 黄志成等: 《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 37-38 页。
③ UNESCO,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48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the 48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Geneva,November,2008,p. 11.
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纳教育共享手册》,陈云英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3 年,第 16 页。
⑤ V. Smith,& A. Armstrong,Beyond Prejudice: Inclusive Learning in Practice,Lear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 Agency,United King-
dom,2005,p. 11.
⑥ 陈彦谨: 《融合教育下国小普通班教师班级经营问题及其因应策略之研究》,台北: 台湾师范大学,2016 年,第 89-97 页。
228 社会科学战线·2018 年第 10 期·教育理论

的准备以解决全纳教育中的上述难题 。如何成为一名既能接纳所有儿童 ,又能满足每一位儿童的特殊


教育需要之合格全纳教师,这需要教育界的每一个人去深思 。毋庸置疑,教师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力量
之一,而教师专业伦理则是教师专业素养良窳 、 全纳教育成败的关键。 进而言之, 教师仅有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无法真正做到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 故教师专业伦理对于全纳教育至关重
要,它在全纳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所以有必要站在全纳教育的角度审视与
思考教师专业伦理,厘清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之内涵 ,探讨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的养成之道 。如
此,方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全纳教育的发展质量。
一般认为,专业伦理 ( profession ethics) 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是指专业人员应自觉践守的伦
理规范和认真履行的责任。① 因为专业发展领域的不同, 专业伦理亦有不同的分支, 如商业伦理
( Business Ethics) 、环境伦理 ( Environment Ethics) 、医疗伦理 ( Health Care Ethics) 。然而,其核心共
识都是要规约专业团体成员的行为 ,保证专业人员实现专业自主,从而维护专业声誉。而教师是一项
“人类化成” ( Menschwerden) 的志业,② 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专业伦理涵养 , 恪守专业伦
理,才能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台湾学者詹栋梁认为,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在
其所开展的教育专业活动中秉持的教育信念良心 。③ 大陆学者徐廷福则认为教师专业伦理是个体在以
教师角色进行教育实践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 。④ 事实上, 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内在启发
和外在陶冶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养成健全人格的历程。 基于此, 笔者认为, 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
理,是指教师秉持全纳教育的信念,具备教师专业服务精神,运用专业伦理知识、专业伦理能力从事
全纳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守的价值体系与伦理准则 。因为教师专业伦理对内能够约束团体成员彼此之
间的专业行为,指引教师适切的专业实践行动; 对外则能规范处理专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指导教师
和谐消解伦理困境。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纳教育给现代教师带来的诸种挑战 ,提高全纳教育的实效,我
们迫切需要关注全纳教育中的教师专业伦理 。
2. 全纳教育领域乱象丛生,亟待提高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
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 ( Tony. Booth) 教授认为,全纳教育关注的教育对象是所有人 , 不
论其是否有能力或是残疾,都应该努力帮助其克服学习的障碍 、解决参与的困难。教师需要越来越多
地将全纳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⑤ 换言之, 全纳教育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教育,
更不同于普通教育,而是一个面向所有学习者的教育体系 。通过全纳教育,所有学习者的不同需求都
能够得到无歧视的满足与回应。这就需要全纳教育中的教师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 。为此,欧盟各国积
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着手开展全纳教师教育 (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 项目,并倡导将全纳教师
作为教师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全纳教师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全纳教师的学习能力与反思实践能力 。基
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全纳教师定义为: 在全纳教育中,具备全纳教育价值观,能够有效运用全纳的教
师专业素养,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关怀与支持的教师 。
当前,全纳教育的师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全纳教育中教师
的专业素养问题备受关注。而反观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议题 ,则无人问津、备受冷落。毋庸讳言,当
下的全纳教育实践,排斥现象、歧视现象和分类现象层出不穷,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几乎是处在真空
之中。现实中,对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教师不是温情呵护而是漠然视之的现象屡见不鲜 ; 对学
习表现不佳的学生持有偏见、存在歧视的现象层出不穷; 以分数、名次来对学生进行分类、贴标签的
现象依旧存在。从这些全纳教育的乱象中可以看出 ,凡此种种,皆指向教师专业伦理水平较低这一事

① 吴清山: 《建立教师专业权威之探索———谈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与专业伦理》,《初等教育学刊》1997 年第 6 期。
② 贾馥茗: 《教育伦理学》,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年,第 10 页。
③ 詹栋梁: 《教师的专业伦理与专业精神》,《教育研究月刊》 2005 年第 132 期。
④ 徐廷福: 《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教育研究》 2006 年第 7 期。
⑤ T. Booth,K. Nes,& M. Stromstad,Developing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London: Routledge,2003,pp. 54-76.
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 229

实,而工具主义取向正是造成全纳教育中教师专业伦理水平滑坡的 “恶之花”。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学校关注的重心在于讲求绩效和提高升学率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也只是显
性的教师专业技能,而隐性的教师专业伦理尚付阙如, 导致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一直是处于边缘地
带,更遑论全纳教育中的教师专业伦理 。上述全纳教育领域中的乱象,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必然是教
师专业伦理水平较低。一言以蔽之,全纳教育要想取得实质性的专业发展 ,就必然要求教师提高专业
伦理水平。

二、教师专业伦理之于全纳教育建构的价值意蕴

美国教育学者瑞奇 ( John Martin Rich) 认为,专业伦理能够明确专业团体成员的价值规范 ,引导


专业人员进行独立的专业判断,提高专业的准入门槛。① 由此可见,教师专业伦理对于提升教师专业
地位,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发挥教师应有的专业影响力,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然则,为有效推进
全纳教育的发展, 提高全纳教师的综合素质, 必须明晰教师专业伦理之于全纳教育的重要性与必
要性。
1. 教师专业伦理是践行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性要求
全纳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 ,一视同仁地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这要求全纳教师要有
内在的情感动力,甘愿全身心地投入全纳教育的建设之中 ,并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抱
有爱心和耐心,肯定他们在普通教育环境中与其他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权利 。 哲学家马丁 · 布伯
( Martin Buber) 认为教育就是唤醒。全纳教师唯有具备正确看待全纳教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即教师专
业伦理观念,方能在全纳教育情境中,作为一个关怀者,恪守民主、公平、正义等全纳教育的基本理
念,与学生真诚对话沟通,倾听体认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边缘者的境遇,采取实践行动呵护被关怀
者,以达到其身心的全部接纳和教育唤醒。 德国教育学家爱德华 · 斯普朗格 ( Eduard Spranger) 所
言,教育精神存在于 “爱” ( Liebe) 的要素中,即 “教育爱”。这意味着在践行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
过程里,全纳教师应该以良善、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赋予所有学生 “教育爱 ”。 简言之, 教师专
业伦理是践行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 。
2. 教师专业伦理是实现随班就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目前,随班就读是我国发展全纳教育的主要途径 。 自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于 1987 年在
部分地区实行随班就读的试验工作以来 , 随班就读的规模就一直在不断扩大。 据教育部发布的 2015
年公报,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特教学生 4. 48 万人, 在校生 23. 96 万人, 分别
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 53. 7% 和 54. 2%。② 随班就读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
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更高。一方面,随班就读学生可能会出现教学进度跟不上 、同侪相处产生摩
擦、师生互动难度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要秉持尊重和关怀的教育情怀 ,建立良善师生关系,营造
全纳的氛围,引导其他学生确立宽容、接纳的态度; 以身作则善用权力,平等、公正地关怀随班就读
学生。③ 另一方面,随班就读教师面临着部分学生家长不理解 、不配合的难题。 按理说, 教师应该与
家长建立友善、信任的合作关系; 适时协助并给家长提供专业建议, 以协助家长处理感到棘手的问
题; 应该与家长沟通联系,促进交流分享。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些,基本前提是教师要以专业伦理作为
内在的支持动力。没有教师专业伦理,就没有情感的原动力,随班就读教师也就不可能做到真心接纳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其根本着眼点在于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发展水

① J. M. Rich,Professional Ethics in Education,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1984,p. 3.


② 《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 / / moe. edu. cn / srcsite / A03 / s180 / moe_ 633 /201607 / t20160706_ 270976. html。
③ D. Carr,Professionalism and Ethics in Teaching,London: Routledge,2000,pp. 85-92.
230 社会科学战线·2018 年第 10 期·教育理论

平。而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随班就读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伦理水平 ,促使教师专


业伦理成为其内在人格的一部分 。
3. 教师专业伦理是提升全纳教师专业服务精神的重要保障
专业伦理具有专业人员为社会公众的利益服务之功能 。① 教师专业伦理指引教师担当作为专业人
员应尽的专业责任,为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 。② 故具备教师专业伦理是一名教师做好教育工
作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全纳教师更不例外。而全纳教育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尤其是为每一个学习者提
供公平、平等的全纳服务。为此,全纳教师必须把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自觉唤醒专业服务精神,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的实践中。它也能统摄全纳
教师的其他专业素养,提供专业发展的伦理动力,从而让全纳教师积极践行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更好
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专业伦理对于全纳教师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能够促使全纳教师检视
自己的专业行为,提升自我的专业服务精神。全纳教师在认同教师专业伦理之后,更愿意身体力行地践
行教师专业伦理的规范,坚持教育平等和包容接纳的全纳教育核心理念,并依据学生与公众的反馈,不
断调整自己的专业服务,给予学生更高水平的专业服务,进而保障全纳教育的专业服务质量。
4. 全纳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教师专业伦理的合理性审视
当前我国全纳教育痼疾重重。部分学校中的 “随班就读 ” 更多的只是 “随班就座 ” 或 “随班混
读”,全纳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更有甚者,在应试教育体制和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的双重影
响之下,部分教师歧视或是排斥那些有着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认为在他们身上花费时间、精力是一
种 “浪费”,只因为他们很难在成绩上直接予以教师 “回报 ”。 之所以存在这些影响全纳教育实效性
的现实阻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专业伦理的遮蔽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
全纳教育中的诸多现实困境,都带有教育伦理的复杂性,一是需要全纳教师运用专业伦理知识加
以解决。而专业伦理知识取决于教师对于道德实践需求的理解和认同 。③ 专业伦理知识丰富的全纳教
师,更有能力将道德实践的需求作为专业期望 ,审视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项工作 ,挣脱全纳教育的
桎梏。二是解蔽全纳教育发展之迷思,需要奠基于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之水平 。专业伦理水平较高的
全纳教师,更乐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甘于反思其实践行为,追求人文关怀的回归。并且,亦能
拥有更加强烈的全纳之专业信念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其是否有着特殊教育需要; 保障每一
个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禀赋特质,竭尽全力以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全纳教育现
实困境之破解,需要全纳教师的道德敏感性之积极发挥 。具有道德敏感性的全纳教师,更擅长于在教
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在锻炼中提升自我的教育智慧。统而言之,教师专业伦理是消
弭全纳教育沉珂痼疾的重要利器 。

三、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现实困境

教师专业伦理是全纳教师专业化的一环 ,无法独立于全纳教师教育之外。然而,在当前全纳教育
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伦理被遮蔽、被掩盖,面临着发展的多重困境。
1. 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缺失,全纳教育流于形式
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指的是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所遵守的一套行为守则标准 。它凸显出教育伦理是教

① J. M. Rich,Professional Ethics in Education,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1985,p. 25.


② N. K. Freeman,“Professional Ethics: A Cornerstone of Teachers  Preservice Curriculum,”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Vol. 22,
No. 3,2000,pp. 12-18.
③ 伊丽莎白·坎普贝尔: 《伦理型教师》,王凯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3 页。
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 231

师这一专业团体中的重要核心事实 ,而非个别意见或偏好。① 它阐明教育的核心价值, 规范教师的专


业行为,使教师于工作的矛盾冲突之中获得指导 ,确保社会对教师这一专业的信赖 。因而,要想发展
好全纳教育,提升全纳教师的专业服务质量,就必须要有教师专业伦理标准的介入 。
由于专业伦理本身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性 ,专业领域的不同,其具体的表现也不同。加之,全纳教
育相比于普通教育,其对师资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自然更高一层 。全纳教育的教师专业伦理与普通教育
的教师专业伦理,这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我国现行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 2008 年修订后颁布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隶属于普通教育范畴之内。 没有专门的专业伦理标准, 全纳教师的
专业行为之边界难以确定,容易陷入随意性和盲目性,致使全纳教育流于形式,严重阻碍全纳教师的
专业发展。
2. 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空白,全纳教育流于盲从
全纳教育倡导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反对任何形式的排斥。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确立符合随班就
读学生实际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教学的相互关系 ; 另一方面,要营
造认同、宽容和友爱的教学氛围,对随班就读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并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在
这个过程中,固然需要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挥 ,但教师专业伦理更是不容忽视。仅仅注重培
养全纳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伦理水平 ,具备较
强的专业服务精神,内在地、自发地付出时间与精力。然而,教师专业伦理的涵育在现行的师资培育
体系之中尚属空白,致使缺乏全纳教师配套的专业伦理课程 。在课程之外,即使存在教师专业伦理的
教育,也大多都是灌输式的教育, 欠缺教师对于克服全纳教育现实困境的专业思维能力之启发与
训练。
3. 全纳教师的专业服务精神不强,全纳教育流于敷衍
缘于现实的迫切需要和功利化的教育评价思想之残留与盛行 ,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历来偏重专业
知能即所谓的技术理性,而非教师专业伦理应有的专业精神与价值理性 ,造成师资培养、教师考核中
教师专业伦理缺失,导致教师对于专业伦理的内涵亦是模棱两可 。在当前全纳教育的场域中,教师专
业服务精神普遍不强。因为缺乏教师专业服务精神,教师的专业自觉自然也是微乎其微 。相应地,也
就很少有教师会认同、反思并投身于全纳教育的实践工作 。由于教师专业服务精神不强,他们对待全
纳教育更多的只是完成任务,很难发自于内心地为学生服务,尤其为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
务。而且,没有专业服务精神的教师,纵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何达标 ,一旦身处于应试教育和
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之下,便会放弃其全纳教育的专业素养 ,以获得其所追求的功利化目标,最终导
致全纳教育流于敷衍,徒有其名。至于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公平、 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等,
都将只是他们知而不行的理念。

四、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的养成之道

教师专业伦理之于全纳教育,其价值意蕴之重要不言而喻,故教师专业伦理之养成极其必要 。但
审视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其发展陷入迷失和困境之中。为切实推进全纳教育的良性发展 ,应采取
下列途径:
1. 制订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规约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行为
合理的教师专业伦理标准,对内可以使教师知晓何种行为可为 、何种行为不可为,即规约教师的
行为,明确教师的责任范围,保障教师的正当权益; 对外可以向公众明示教师所应承担的教育服务,

① B. R. Warnick,S. K. Silverman,“A Framework for Professional Ethics Courses in Teacher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ol. 62,No. 3,2011.
232 社会科学战线·2018 年第 10 期·教育理论

使教师接受公众的监督,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① 因此,要实现全纳教师专业化, 就必须要建设全纳


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让教师在面对多元情境的问题和工作时, 能有原则可以依循、 有方向可以指
引; 使教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心中有一把尺,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约束自我的专业行为。而标准
的用意为指导行动,其实践是主要范畴。② 因而,要建立符合全纳教育实际、 具体明确的专业伦理标
准,就必然要考虑全纳教育中所包含的各种教育关系即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 ,应该考虑全纳教师
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关系、 在学校中与同事的关系、 与家长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 试分述
之。(1) 全纳教师专业伦理素养: 指在从事全纳教育工作时, 全纳教师应持有的基本信念与行事态
度,拥有的专业伦理知识、专业伦理能力以及其所秉承的专业服务精神 。包含的内容为: 具有良好的
人格特质、热忱的专业服务精神和全纳教育的专业知能 ; 了解全纳教育的专业伦理特性,认同全纳教
育的专业工作; 积极参加有关全纳教育的进修活动 ,具备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专业素养 ; 对自己
的全纳教学工作进行自我省思和检讨改进 。 (2) 全纳教师与学生关系: 指全纳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
与辅导时应有的行为与态度。包含的内容为: 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平等、 无歧视地接纳所有学生;
重视学生的努力与潜能,了解学生的独特性和个别差异; 发挥教育爱,主动关怀每一位学生,适时予
以辅导和协助; 妥当准备授课内容与教材准备妥当, 弹性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 ( 3) 全
纳教师与家长关系: 指全纳教师在与家长互动中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对家长的责任 。包含的内容为: 主
动与家长联系和有效沟通,协助家长处理学生的各项问题; 鼓励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协助家长了解全
纳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 基于专业判断, 应对家长关于不符合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要求进行纠
偏; 拒绝家长的异常馈赠。 (4) 全纳教师与同事关系: 指全纳教师与学校同事、 行政人员相处时应
遵循的行为原则。包含的内容为: 有责任了解学校事务,协助执行学校政策; 主动与同事合作,增进
专业服务的品质; 尊重同事的专业身份, 不干预同事的教学活动; 与行政人员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
系。(5) 全纳教师与社会关系: 指全纳教师对于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 包含的内容为: 善于为学
生提供适合的社会资源,为每一位学生的教育需求而努力 ; 熟悉并遵守与全纳教育工作相关的基本政
策; 与社会大众协调合作,共同提升全纳教育的专业服务质量 ; 与社会保持良性互动,营造符合全纳
教育需求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要明确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之内容 ,亦要注意制订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之程
序。一方面,应采用自下而上的制订与推广策略。 通过伦理协商, 让全纳教育的每一位利益相关
者———全纳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以及社会人士代表,都有机会针对全纳教育实践中突出的
伦理问题进行理性商谈,就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的内涵 、要素达成一定的共识,最终按照自下而
上的建设路线制订出合乎全纳教育实际的专业伦理标准 。 另一方面, 应充分发挥全纳教师的主体地
位。全纳教育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全纳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自主 ,而专业伦理是实现专业自主的伦理基
础。全纳教师作为专业伦理标准制订的主体 ,这本身就是专业自主的映射和彰显 。同时,以全纳教师
为主体制订专业伦理标准,能使伦理标准更富有现实针对性,有效促使全纳教师认同专业伦理标准,
激发全纳教师进行自我省思,更好地规约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行为 。
2. 建设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课程,以渗透式教学内化教师专业伦理
工具主义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化,易导致教师功利化的教育评价思想 。缺乏专业伦理的约束,为了
所谓的升学率或者名次排行榜,教师就会粗暴地遗漏或过滤那些有着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甚至是直
接置之不理。教师空有认知,未具备专业伦理的涵养,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故专业伦理之涵育,对
于全纳教师至关重要。但如何培育教师专业伦理是一大课题 ,教师如何运用专业伦理的涵养,建设全
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课程,绝对是这一课题的重中之重。

① 冯婉桢: 《教师专业伦理的边界———以权利为基础》,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 54-56 页。


② H. Sockett,The Moral Bas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is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pp. 108-127.
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 233

首先,要把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课程融入职前教师教育 、职后教师培训的课程之中。应根据国内
外全纳教师教育的发展动态,因地制宜地构建合乎我国国情的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体系 ,增设独立
的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模块或者是将其列入必修或选修课程 。而为了使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能
够顺利地嵌入到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 , 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者及实施者的整体能力。①
并且,师资培育机构应对教师开展全方位的全纳教师专业伦理教育 ,增强职前培育中教师专业伦理涵
养的养成、职后培训中教师专业伦理能力的反思实践 , 综合提升未来全纳教师之专业伦理水平。 其
次,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课程应侧重实践的学习 。如果我们只是以理论为本,忽视全纳教师专业伦理
的实践本位学习,则全纳教师专业伦理的理论与现实的全纳教育实践极易产生脱节 、断裂的问题。因
而在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教学中 ,需要帮助全纳教师理解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伦理
需求与实际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 注重培养全纳教师解决全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专业伦理能力 ; 引导
经验丰富的全纳教师分享、识别、处理多样化的特殊教育需求之经历 ,进行全纳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的
教学示范。但更为重要的是,应选择具备全纳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与能力 、拥有丰富的全纳教育实践经
历之开发者指导建设全纳教师的专业伦理课程 ,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
行伦理协商,以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第三,要通过渗透式教学内化教师专业伦理 。由灌输走向对
话,而不是直接灌输专业伦理知识。我国的全纳教育与国外的全纳教育是大不相同的 ,尤其是我国的
“随班就读” 的实践。因此,应根据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其发展困境 , 探索适宜的教学方
法,如案例讨论法、两难问题法、价值澄清法等,切实加强全纳教育中的教师专业伦理之涵育 。
3. 培育教师专业服务精神,实践全纳教师专业服务的独特性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服务, 它更多的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
归,且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全身心地投入。而全纳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
要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师专业伦理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一是必须要承担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
专业服务的责任,主动培养教师专业服务精神,时刻以专业伦理精神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积极为那些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亦要基于伦理自觉,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服务
精神,增进大众赋予教育专业的信任与责任 。二是要执持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
教育专业服务。全纳教育具有其独特性, 需要教师具备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多元需求的能力。②
教师应提供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专业服务 ,关怀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并适时予以辅导和协助,实践
教师专业服务的独特性。总之,全纳教师要强化其专业服务精神, 保证每个学习者的教育机会均等,
重视每个学习者的需求之满足, 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所有儿童 ( 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 提供
合适的全纳服务。

责任编辑: 朱志峰

① I. Kaplan,I. Lewis,Promoting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 Introduction,Bangkok: 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
cation,2013,p. 6.
② I. Kaplan,I. Lewis,Promoting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 Introduction,Bangkok: 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
ucation,2013,p. 69.
282 Social Science Fro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An Analysis Based the Net Immigration Rate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and Non -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Wang Chunchao Wang Zhiwen ( 67)

The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population migration,using the panel data of annual urban net
migr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in 291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4,and using the two -
way fixed effect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urban net migration rat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itys net immigration rate in the major grain pro-
ducing areas,and a striking positive impact in the non - major areas,mainly because rising temperature de-
creases the grain yield of per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who,as a result,migrated to the non -major area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urban migration and developing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nastery Layout and Urban Planning of


Luoyang during the Reigns of Xuanwu and Xiaoming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Governance of the Western Regions
Zhou Yin ( 143)

During the reigns of Xuanwu and Xiaoming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the number of monasteries con-
tinued to increase in Luoyang City. Most of these monasteries faced the south,with the main Buddhist architec-
tural elements on the medial axis of the monastery complex. However,this kind of monastic layout was in con-
tradi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design ( li -fang system) in Luoyang. Hence monasteries always broke
walls or even blocked streets,which consequently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n city management. However,this
Li -fang system also stimulated the improvement and maturity of li - fang system later in Sui and Tang Dynas-
ties.

An Exploration on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eacher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eng Yonggang Peng Lanxiang ( 226)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nclusive teachers are essential for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hich bear great
value and im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basic concep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nhancement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spirit,and in examination of the present prac-
tical dilemma in inclusive education. 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eachers are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erms of deficiency of professional ethic standards,want of supporting profession-
al ethic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spirit,which,as a result,has seriously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paper after the above analysis ends with some counter -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which include: to establish inclusi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 standards,to regulate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
conducts,to offer them professional ethic courses,to internalize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 ideas through teach-
ing; to cultivate their professional service spirit so as to show the uniqueness of their professi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