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第一种情况,

《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创新、创造性的劳动。视觉中国直接将他人的 logo

图案做了矢量图、打上水印,其中没有“创造性劳动”,当然不能享有著作权,视觉中国拿这

个“盖戳卖钱”本身就是对著作权的侵权。

第二种情况,广义上的“二次拍摄”, 一些官微编辑不理解:自己家的楼、自己家的产品

被拍摄做成图片之后,怎么成了人家的知识产权?难道不是应该对方给自己钱吗?其实,商

品、大楼本身并不产生摄影作品的著作权,相反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是付出创新性劳动的,

包括光线调整、明暗对比等,所以“二次拍摄”会产生著作权。

那么,拍摄厂名、产品是不是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呢?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保护的对象是

不一样的,商标权保护的是商标的独占性,保证消费者能够避免混淆,法律禁止的商标侵权

手段主要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拍摄带有商标的产品,并不侵犯商

标权。相反,因为拍摄是创造性劳动,反而产生了著作权。

视觉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权人实施

欺骗、讹诈,比如,黑洞照片的著作权人已经开放版权,视觉中国却假模假式对外收费,事实

上视觉中国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占为己有”;二、视觉中国搞碰瓷式的维权,动辄进行

高价索赔,动辄要求签订包年合同,搞得媒体、自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
作者:东方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687126/answer/6481688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狮子大开口

同视觉中国打过交道的自媒体人都知道,这家企业一张嘴就是几十万的索赔,并
且坚决不接受删除道歉等解决方式。并且在沟通过程中态度极其强势恶劣,颇让
人吃不消。

据自媒体“航通社”所形容,那简直是:“充满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他们警告
的手法十分恶劣,语气严厉,而且基本不给思考机会。感觉就是将每一个盗取他
们图片的人,都像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那种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看待。”

第二,“钓鱼执法”之嫌

事情发生后,我国的著名投资人张颖便在朋友圈内就此事发表了评论,从评论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通过诉讼行为来获取赔偿,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一种“核心商
业模式”!
所谓版权维权,其目的是为了“不再有人来侵权”而出现的托底式法律规定。而据
许多自媒体从业者的观感来看,视觉中国的种种行为,都有一种“希望你来侵权”
的感觉。而当你真的“侵权”达成之后,他又会扑上来与你大肆厮打,以期获取超
额的赔偿收益。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视觉中国手握如此庞大的版权资源却不去积极探寻一种健
康的商业模式,以一种近似“勒索”的方式作为自己的核心“商业模式”,未免遭人
耻笑。

在天眼查中可以看到,视觉中国这家公司,一年诉讼案多达 4010 起,可见他们


告了多少公司。
知识产权法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正在不断完善。日前,最高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指出,3 家
知识产权法院、19 家地方知识产权法庭和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人
民法院贯彻中央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精神、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战略
部署

2019 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重点包括: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
护体制;继续推进司法解释的制定发布工作,参与推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立法修法进程;全力落实中央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工任务,助力大湾区建设;继续扩大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
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于美国,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在可比的 50 个国家中排名 25,而美国


排名第一。具体来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意识有所提升,但在执法强度、商业机密保护、
版权保护等方面依然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2019 年 4 月 26 日,国家版权局在北京举办以“守正创新:新时代网络版权严格保护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 2019 中


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会上,国家版权局与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剑网 2019”专项行动。

据介绍,此次“剑网 2019”专项行动自 4 月底开始到 10 月底结束,将开展 5 项重点整治: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版权


专题保护;开展院线电影网络版权专项整治;加强流媒体软硬件版权重点监管;规范图片市场版权保护运营秩序;巩固
网络重点领域版权治理成果。

在我国版权保护的行政机关是各地的版权局,对版权进行日常行政管理,随着版权意识不断增加,在北京等直辖
市版权局下设版权保护管理中心,提供版权登记\版权维权\版权贸易等服务,但在一般省份,这类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
除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了副省级城市的版权保护管理中心外,这个版权保护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包含但不限于:发表权,署名权,
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著作权是一种专利权,具体共享性,但是这种权利是著作
人的劳动成功的结晶,是受法律保护的,他人不能随意干涉和侵犯。
信息共享是指在各个信息系统间,对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分享,把信息作为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分享给其
他人,从而能达到沟通交流、资源整合、节约社会成本的目的。这是一种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在信息收集和管
理上重复浪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种认识逻辑更关注版权所有者的利益,提倡保护原创内容、维护版权权益、促进版权

产业发展,反对打着“去中心化”“信息共享”的旗号模糊和淡化版权问题。这种认识延续

了前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思想,认为新媒体内容的版权也应由版权方专有和垄断。在这种

认识逻辑下,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际上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共同应对网络时代的数字

化版权问题。
另一种逻辑则更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从信息自由主义出发,提倡网络内容的自由流动和

获取,反对因版权保护制约信息流动。在这方面,可以提一提美国黑客亚伦·斯沃兹。他曾

入侵学术期刊数据库、联邦法院电子记录公共访问系统、国会图书馆等,盗取本应付费获取

的内容后,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下载。在他的努力之下,美国科技界联合起来反对《禁止网络

盗版法案》,使得“避风港原则”得以保留。该原则说的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被告知侵权

后删除相关内容,即可免于承担侵权责任。这个重要原则,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所接

受,成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侵权诉讼中进行抗辩的重要理由。

当我们提到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时,更多应该指的是在一个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使用这种分享的

权利。

互联网时代处理版权纠纷的难点就在于,在司法过程中究竟如何界定权利被侵犯,以及鉴别个

人使用的合理性关于“合理使用”的本质意义,存在着有别于传统的“权利限制说”、“侵权阻却说”和“使

用者权说”的一种说法:抛开表象,合理使用的本质既不在于它是对著作权人的权能限制,也不是显

得有些理想色彩的使用者权利,而仅仅是一项对著作权人与使用者利益分配的社会政策。

互联网精神中的“分享”的操作主体和操作对象都是个人自身及其所有物,即“我有(几乎不受限

的)权力分享属于我的信息、经验、知识和资源”,而不应该是“我有(几乎不受限的)权力分享任何

信息、经验、知识和资源”。

当然,对于这个“分享”的操作主体,互联网本身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明确的定义,而这种模糊性的存

在也使得很多东西变得暧昧不清。

版权保护与信息共享存在的冲突
1.信息共享和版权专有性之间的冲突
新媒体的一大特征是为作品传播的无国界化,这一特征与版权的专有性产生了明显冲突,更是与当下现有的版权保
护制度与新媒体之间产生了冲突。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传播,各种在新媒体上的版权作品的传播出现了国际化现
象;这一现象在互联网发展初始已有体现,到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代达到了顶峰。由于新媒体蓬勃发展所造成的版权作品
传播的无国界化,使得各国原本独立的版权保护制度和相关法律产生了一定冲突,版权作品的主权性与作品传播的无国
界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新媒体上信息共享和版权的专有性之间。
2.信息共享的高速性和版权保护的时限性之间的冲突
我国法律规定,版权保护具有时限性。其中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余权利的保护
期,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为作者终生及死亡后 50 年。而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共享具有明显的高速性,许多
版权作品在版权保护尚未到期时就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给著作权人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以《大象席地而坐》电
影资源泄露事件为例,该电影在尚未在院线放映期间,而完整高清资源就已经被上传至网盘并网络上进行大量传播。这
一行为未经著作权人允许,同时该剧尚处于版权保护的期限内,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
3.信息共享中合理使用的范围限制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属于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个人欣赏、评论、新闻报道、
教学与艺术研究以及公益事业等目的,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可以不经过作者同意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并且不需
要向其支付报酬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合理使用的对象是已经发表过的作品。合理使用应尊重作者的人身权利,应当
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利用,也不能够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但在如今,新媒体数量
大量增长的背景下,许多自媒体以合理使用的名义使用独立著作权人的作品且不注明作者与出处。如今,随着社交软件
的蓬勃发展,版权作品的数量也开始激增。而且由于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变得充裕,媒体不再稀缺,在我国
公众也不需要因为侵权而支付成本,或者说由于成本代价之小,已经难以影响新媒体的需求判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