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6

《禮記・學記》

● 儒家經典,收錄孔子的學生和戰國時
期儒學學者的言論

● 三禮:《禮記》、《周禮》、《儀禮》

● 南宋後的「五經」:《詩經》、《尚
《禮記》概說 書》、《禮記》、《周易》、《春秋》

● 明朝以降的「儒學十三經」:《周
易》、《尚書》、《詩經》、《周
禮》、《儀禮》、《禮記》、《左傳》
(附《春秋》)、《公羊傳》、《穀
梁傳》、《孝經》、《論語》、《爾
雅》、《孟子》
● 思孟學派
《禮記》的作者?
● 《學記》:
子思 (B.C. 483 – B.C. 402)
據郭沬若考證,作者為
樂正克 (B.C. 300-B.C.200)

孟子 (B.C. 372 – B.C. 289)


《禮記》書樣
儒學十三經: 正史、編年…:
《禮記》《詩經》 《國語》
《孟子》等等
經 史
子 集 文學及
諸子百家及 文學評論集子
釋道宗教著作:
《莊子》
《禮記》的版本 • [西漢]劉向:傳131篇

• [西漢]戴德:傳85篇,人稱
《大戴禮記》

• [西漢]戴聖:傳49篇,人稱
《小戴禮記》,為今日通行的
版本
《禮記》歷代重要注釋

清人

唐 宋 研究《禮記》之重
漢 要著作有朱彬《禮
杭世駿
孔穎達 衛湜《禮記 記訓纂》及孫希旦
鄭玄《禮記注》 《續禮記集
《禮記正義》 集說》 《禮記集解》,二
說》 書皆有中華書局新
式標點版本。
論述形式 分項說明 篇目
通論禮意 《禮運》、《禮器》、《經解》、《哀公問》、《仲尼燕居》
通論 闡述儒家思想 《孔子閒居》、《樂記》、《學記》、《大學》、《中庸》、
《坊記》、《表記》、《緇衣》、《儒行》
解釋《儀禮》意義 《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
《聘義》
記有關喪禮制義 《奔喪》、《檀弓》上下、《曾子問》、《喪大記》、《喪服
專論 小記》、《雜記》上下、《服問》、《間傳》、《問喪》、
《三年問》、《喪服四制》
記有關祭禮制義 《祭法》、《祭義》、《祭統》
記投壺之禮 《投壺》
記日常生活禮節 《曲禮》上下、《內則》、《少儀》
記重要禮制 《王制》、《效特牲》、《玉藻》、《明堂位》、《大傳》、
《深衣》
散論
記國家頒授政令 《月令》
記世子教育及人材選拔制度 《文王世子》

《禮記》的內容結構
的意涵
● 《說文解字注》: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履,足之
所依也。此假借為法。

● 《孟子.公孫丑上》:「辭
讓之心,禮之端也」(3.6)
籀文(大篆) 甲骨文 金文

礼 豊 醴




——





● 公元前517年,晉國的趙簡子訪
鄭。當時,趙簡子向子大叔請
教「揖讓、周旋之禮」,子大
叔答曰:「是儀也,非禮也。」
「禮」與「儀」的分別 接著,趙簡子問「禮」的意義。
子大叔回答說:「夫禮,天之
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又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
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
先王尚之」。

● 「神聖秩序」
● 晚清之際,為改革捨身的譚嗣同(1865-
1898年),在赴義的前兩年,完成了《仁
學》。《仁學》強調:儒家思想中,不論
「禮」與「儀」的分別 是三達德或五常或是其他重要的道德觀念
(例如誠),它們都為仁所涵攝包容。唯
一的例外是「禮」。依他看來,「禮」雖
然也源於仁,但「禮」常常變成與仁大相
徑庭的倫常觀念。簡言之,「禮」會戕害
「自我」。
● 孟子與告子討論「仁義」對立的問題

● 對於「禮」的批評:是「壓抑自我」?還
是「成就自我」?

○ 《孟子.告子上》:「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
(11.1)
譚嗣同
為什麼讀《禮記》?
關愛座世界各地潛規則 多倫多唔讓座罰$1400
課文解讀
第一段:為什麼上學?

接近、靠近
敏、疾也。 Move closer to
法、法度

= 小 (xiǎo)
朝廷

● 興學的目的,
在於「化民成俗」。
大學 ● 化者,教行也。

教化百姓 移風易俗
思考題

• 為甚麼「欲化民成俗,必由學乎」?
• 古代教育的功能和現代有什麼分別?
第二段:為什麼學習?

常道、准則 覺悟也。
引申:經常 教導
[效] xiào

美也。
旨甘、旨味、旨肴

旨み(うまみ)
● 「教學相長」

● 學而知不足、教而知困
惑,懂得由此自我反省、
追求長進,此所謂「教
學相長」之道。
思考題

• 教學是否一定相長?
• 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察覺自己的所學不足?
第三段:如何辦學?學甚麼 一年 離經辨志

三年 敬業樂群
家 黨 術/遂 國 小成
1 500 12500 全體 五年 博習親師

塾 庠 序 學
七年 論學取友

知類通達,
九年 大成
強立而不反

大學之道:近者說服,遠者懷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孟子.梁惠王上》
馬勒口中。
銜,行馬者也。
其在口中者謂之銜。
家有塾: 黨有庠:

• 據《周禮》所載,百里之 • 《周禮》以五百家為黨。
內二十五家為閭,同居一 • 黨之學為庠,用以教授升
巷,巷首有門,門旁有塾。 自閭塾之學生。
• 塾為大門兩側之堂屋,為
古代兒童受學啟蒙之所在。
術有序: 國有學:

• 《周禮》以一萬二千五百 • 天子及諸侯國內之學校,
家為遂。 謂之國學。
• 遂之學校稱為序,用來教 • 教世子,后妃之子,卿、
授升自黨學之學生。 大夫之子,以及由序學升
入的學生。
古代學堂
古代學校(影片)

古代學校:
古代學校
國子監 辟雍
古代考試 古代入學
學校體制

● 闡述古代大學的制度及
管理組織 其考核內容,由此可見
古人教學循序漸進。

入學考試 督導決策
第四段:教甚麼?怎樣教?

冕也。

[便]biàn

引申:起首
例:弁言、弁語
大學迎新
《廣韻》習也。
[義]yì

特例:肄業
實而不華

夜也。(在小閣樓過夜)
有假宵爲小者。學記之宵雅是也。
“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我有旨酒、以嘉樂嘉賓之心。
《小雅》:〈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學記》: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四牡〉

•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 四牡騑騑、嘽嘽駱馬。 •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皇皇者華〉

•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 •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
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 •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
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
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廣韻》箱篋。
《禮記.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haap6 匣] qiè
鼓篋

子之子曰孫。
云猶孫者、謂如孫之退然自處於眇小。
此等字今皆俗改爲遜。

遁也。
讓路給長者
引申:謙卑、次級
夏:榎木
楚:荊條
古代學校中施行體罰的器具。
諦祭也。諦者、審也(仔細、謹慎)。
諦有三。有時諦。有殷禘。有大禘。

天子親往國學,行釋奠養老的禮儀。
視察學校,考量學業。

《爾雅.釋言》跋躐也。
《疏》李巡曰:跋前行曰躐。
[獵]liè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926.09.18):

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
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
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
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
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
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
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
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
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
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
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
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 西方怎樣教育「君子」?
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
……」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
色了。 你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 和方式嗎?
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
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
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現在和未來的教育,我們應該學習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dV87XpkWg
● 「教之大倫」

● 闡述教學的七大道理,
例如讓學生尊師重道、
虛心向學、按部就班而
學,也鼓勵他們為官,
報效君國。
思考題

• 「大學之理念、性格及其問題」一文提出
教育要重視「知識與德性」,中國古代教
育著重那方面? 從現在角度看,你會如何
評價?
第五段:學習態度

繒無文也。
《禮.學記》註:操縵,雜弄弦屬。

靜也。
建屋、聚妻,
男子過得踏實、心安。
襍,集布成衣。

五彩相會。
所謂五采彰施於
五色作服也。












西方中世紀的 語法
「自由七藝」

天文學 修辭

幾何 辯證法

與中國古代六藝相比,
西方七藝多了哪些?
少了哪些?
算術 音樂
匿也。 臧:善也。
《漢書》通用臧字。 凡物善者必隱於内也。
从艸,後人所加。

甲骨文 金文

攸:行水也。 修:飾也。
1. 小心、緩步而行
2. 憂思 引申:
引申: 美好的、使之完善;
漫長(悠長、悠久) 修養、磨練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喘也。
喘、疾息也。喘爲息之疾者。

如胎中嬰兒,以心為鼻呼吸
引申:平靜、休養(安息、休息)

斿:旌旗之流也。

游:泅水
遊:陸上巡行
人頰車也。
古代馬車兩旁的護欄

[東漢]鄭玄:輔即友也。

軾 輪

軸 轄

趣也。趣者、疾走也。
務者、言其促疾於事也。
引申:
務必、務須(一定)
務實、務農(致力於)
任務、家務(事情)

四時也。
本春秋冬夏之稱。
每:婦女生育(毓) 疾也。
引申:經常(每每) 反應迅速、機靈

厂:高懸的石崖

「厥脩乃來」
厥、其也。此假借也。
是甚麼意思?
假借盛行而本義廢矣。
[決] jué
● 「藏、脩、息、游」

● 大學教育,敦促學生按
時學習。所謂「藏、脩、
息、游」,意指任何時
刻都保持學習的心態。
第六段:教學弊病

吟也。
廣韵曰。申、伸也。

視兆問也。 田网也。謂田獵之网也。
巫師卜問,觀察神迹,記之於獸骨 《爾雅.釋器》:「簡謂之畢。」
問也。

甲骨文 金文 審問、質詢

計也。
又引伸之義、分析之音甚多。
大約速與密二義可包之。

手執人面
言語指責
打罵女性
金文 [秦]詛楚文
令也。令者、發號也。

甲骨文 小篆

[孛]
榖梁曰。孛之爲言猶茀也。
茀者多艸。凡物盛則易亂。

《說文》亂也。
《玉篇》逆也。
[撥]bèi 悖論(弔詭、詭局)Paradox
導致矛盾的命題
見不審也。
又逆也,戾也。
與拂同。

仿佛/彷彿:像又不像
甲骨文
仿:相似也。
小篆
佛:相反
阜:石階,
代表高山

蔽也。

遠離俗世,匿居於山崖洞穴
籀文 小篆
病也。
中箭受傷

甲骨文 引申:疼痛、憎恨、厭惡

罰辠(罪)也。
丼者法也。
[丼刂],刀守井也。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形成秩序
● 當下教育不夠成功,其
中一個原因,是教師教
導無方。他們往往不考
慮學生的能力和需要,
勉強追求進度,以致學
生無心向學。
第七段:教學之道

象之大者。
大必寬裕。
故先事而備謂之豫。

又解緩慢:猶豫
甲骨文 小篆

陵、隆也。體隆高也。
按引申之爲乘也、上也、
躐也、侵陵也、陵夷也。

竹約也。約、纏束也。
竹節如纏束之狀。

即 既
研也。
兩手相切摩也。

收割黃麻
忮也。忮當作枝。
廣韵扞下曰。以手扞。又衞也。
玉篇亦曰。扞、衞也。字亦作捍。
[汗]hàn

木長皃(貌)。
引伸之長必有所至。

再引伸:
窮究(格物)、堅硬(扞格)

格格不入、互相抵觸、互不相容
任也。
凡能舉之、能克之皆曰勝。

《史記.秦始皇本紀》: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
『詔』,天子自稱曰『朕』。」

朕 般(船/搬)
玄鳥也。
習性:
引伸:
1. 喜歡在民居築巢;
親近、甜蜜歡言(燕好、燕笑)
2. 呢喃蜜語。

• 繫在一起的兩掛玉串; 注曰。朋黨相阿。
• 品行優良且志趣相投的結交者 使政不平者。
小圈子(clique)
辟、法也。節制其辠(罪)也。
引伸之爲罪也。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邪門歪道[僻]pì

告也。凡曉諭人者、皆舉其所易明也。
道,所行道也。
導,引也。
帶路、指引
甲骨文 小篆

引前也。
从牛,象引牛之縻([眉]mí )也。
蚚([奇] qí)也。
米中小黑蟲,又 弓有力也。
稱米象。

以手按壓,使之跪服(和烙印)。
壓制,限制自由
張也。
以手抽掉門閂,啟動大門。

行不相遇也。

引伸:無阻、相通、到達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相譍(應)也。 排笛

言論、觀點不同,
但主調合拍,宗旨一致

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本義:轉換成形
轉移:改變、交換、容易

用頭腦思索,用心感受。
謂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
● 教學之道

● 闡述四個教育得以成功,
以及六個歸於失敗的原
因。對此有所了解,為
人師的即可對症下藥,
改良教學方法,達致
「善喻」。
第八段:「長善救失」之法

纏束也。束者、縛也。
引申爲儉約。

隱行也。
引伸:微小、緩慢

甚麼意思?
《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

甚麼意思?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諭也。
解釋、分析說明
● 長善救失

● 闡述學生的四個缺點,
並指出善教者能針對每
位學生的差異,擴展他
們的良善,補救他們的
缺失,甚至使他們繼承
老師的志向。
思考題

• 古代學生之「四失」,今天的學生也會出
現嗎?
• 現今的學生有何其他缺失?
第九段:為師與為君之共同點

鳥飛从高下至地也。
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引伸:前進、到達

甲骨文 小篆

諾也。
《玉篇》唯,獨也。
《箋》唯唯,行相隨順之貌。
● 指出為師之道與為君之
道相似,古人因而慎選
老師,從老師身上學習
當領導的道理。
第十段:尊師的意義

教命急也。
教訓、命令,督促緊急。

陳也。象臥之形。
尸位素餐:空佔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 尸:祭主。古人祭祀時,必用一位昭
穆相同的人,代替先人,接受祭祀。
男者,以其孫或孫輩為之;女者,必
異姓,以其孫輩之嫡婦為之。

● 尸位:空佔職位,不盡職守

● 素餐:白吃飯
• 皇帝坐北向南

• 臣子跪南朝北

• 帝師東西平向

• 根據大學禮制,
給天子授課,授
課的臣下無需北
面而居臣位

廟堂座次
西 東 「無北面」

老師站在東面,
那叫作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1&v=IHT6uoqZc4s
● 推崇尊師重道非常重要,
因為可以使人們敬重學
業。
思考題

• 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 課文論古代教育的成敗,主要在於老師與學
生。您認為影響現代教育的成敗,會有什麼
其他因素?
第十一段:善問善答的進學之道

失也。亡逸者、本義也。
引伸之爲逸游、爲暇逸。
甲骨文 小篆

用泥土夯築的護城牆郭

用也。
甲骨文 金文 《爾雅.釋詁》勞也。
《疏》謂勞苦。
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擊也。 本義:轉換成形
轉移:改變、交換、容易

竹約也。約、纏束也。
竹節如纏束之狀。

判也。从刀判牛角。
解開、剖析
鐘鼎:老師 撞鐘者:學生

《玉篇》叩,擊也。

隨行也。
從、順也。
凡止於是曰舍。止而不爲亦曰舍。
舍捨二字義相同。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
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
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
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
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論語.子路》
● 善問善答

● 闡述善學、善問與善答
之道。學生善問,老師
善答,學習成果便能加
倍。







第十二段:學習須按部就班

銷也。銷者、鑠金也。
仌之融如鑠金然。故鑪鑄亦曰冶。
[野]yě
金文 小篆
皮衣也。
穿上毛皮大衣

簸也。
竹篾编制的簸( [播]bò )具

為什麼良冶之子要學做皮衣,
良弓之子要學做竹簍?
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這是甚麼意思?
思考題

• 「良冶」、「良弓」、「始駕馬者」這三
個例子是甚麼意思?三個例子有何共通之
處?
• 為甚麼善於觀察這三者就可以「有志於
學」?
● 立下學習志向前,必先
知道舉一反三和循序漸
進的道理。
第十三段:學習務本

密也。
二人爲从,反从爲比。
引伸:並列、對比、較量

可惡也。

《禮.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
《註》醜,猶比也。


知 了
識 ,
分 然

類 呢

● 五聲:
宮、商、角、徵、羽

● 大致相當於西洋音樂簡譜上的
唱名 do、re、mi、so、la。

田相値也。値者、持也。
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日當。
主管、相等、相抵、相關
● 五色:
紅、黃、藍、白、黑。

樂竟爲一章。

在圓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劃
姓名、稱號等文字,沾上紅色
印泥,印在高級檔或書畫作品
的結尾位置。
五官
周禮 清朝
地官司徒 戶部
春官宗伯 禮部
治水。
開鑿水道,修築堤壩,疏水防洪 夏官司馬 兵部
引伸:管治 秋官司寇 刑部
冬官司空 工部
古代喪服 齊衰:
斬衰 • 次於斬衰的喪服
• 齊衰服用粗麻布製
• 五等服中最重 成,斷處緝邊
的喪服 • 齊衰服由於喪期和
• 斬衰服用最粗 服制的區別,又分
的生麻布製成, 為四種,即:齊衰
不縫邊緣,服 三年、齊衰杖期、
制三年。 齊衰不杖期和齊衰
三月。
小功
大功
• 次於大功的喪服
• 次於齊衰的喪服 • 小功服用熟麻布製
• 大功服用熟麻布 成,比大功更精細
製成,比齊衰精 • 小功服又可區分為:
細、比小功略粗, 殤小功和成人小功
又可區分為:殤 兩種,主要取決所
大功和成人大功 服對象是否成年,
兩種。 服制五月。
緦麻
• 五等服中最輕的喪服,
亦做「織麻」
• 緦麻服用細麻布製成,
比小功服更精細,服
制三月。
皿也。
臟腑貌(器官)
引伸:應用、有用

誠也。

禾麥吐穗上平也。
引伸:平等、同一
甲骨文 小篆
大時不齊:
• 大時:恆久的天時,
如春、夏、秋、冬
四時。
• 齊,謂共在一時。
• 言天時生殺不共在
一時,或春榮秋枯,
或凌冬蒼翠,各適
其時。
委隨也。
委,曲之皃。

引伸:末端、底端(原委)

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根源
籀文 金文 小篆
現象背後,
有沒有規律?

● 比較和思考不同事物的
異同,從而觸類旁通,
此謂「務本」,是學習
的要領。
思考題
•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
四者有何共通之處?與學習有何關係?
• 祭河與祭海的例子說明了甚麼?
• 在當前「知識經濟」或「大數據」時代,古代
教育在哪方面還有價值?
課文結構
課文結構 4. 教之大倫 5. 學習態度

7. 善喻
6. 教學弊病
11. 善問善答
2. 理念:
教學相長
1. 化民成俗 12. 按部就班
8. 學生缺點及
3. 教學制度
改善之法
13. 務本

10. 尊師重道
9. 為學與為君
的意義
觀影及課後討論 《經典傳奇》大開眼界:古代科舉那些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6C5ILgkxs
觀影及課後討論

1. 為什麼古代科舉制度的最大功能,就是培養政府官
員?試從古代的社會、經濟、勞動分工等角度討論。
2. 古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對於做官的能力,是否有直
接的關連?古代讀書強調「經世致用」,科舉制度
能有效落實嗎?
3. 古代科舉考試的監察從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正
面或負面?
觀影及課後討論

4. 古代科舉考試的「冒籍」情況,在香港的公開考
試會出現嗎?若有,如何防止?

5. 從現代角度看,古代科舉制度仍然具有什麼價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