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周南《关雎》

中心思想

一、 颂诗说
汉代四家说《诗》者中,毛诗学派认为《关雎》是颂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
《毛诗序》中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
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又说:"《周
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
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二、 刺诗说

齐鲁韩三家则一致认为《关雎》是篇"刺诗",是用来讽劝和提醒周康王不得贪于女色
而要勤于政事的,"韩、齐、鲁三家皆以为康王政衰之诗,故司马迁、刘向、扬雄、
范哗并祖其说。如《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贞洁慎匹,以声相求,隐蔽于无人
之处。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退返宴处,体
安志明。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

时。又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

三、 婚恋说

后世不少学者认为《关雎》是婚恋诗。
如清方玉润不认同"后妃之德"一说,他在《诗经原始》说道:"《小序》以为'后妃之
德',《集传》又谓'宫人之咏大姒、文王'皆无确证。诗中亦无一语及宫闱,况文
王、大姒耶?窃谓风者,皆采自民间者也,若君妃,则以颂体为宜。"因此他推断"此
诗盖周邑之咏初昏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而无不宜焉。"闻一多
也在《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予河滨,君子见而悦之。"再比如在我们
所熟悉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因读毛诗第一章而惹动春情,这便与婚恋说的诗意暗
合。甚至在今天,湘西土家族新婚犹歌《关雎》、《桃夭》等《周南》中的诗篇。这
些理解,无疑都认为《关雎》是属于"恋歌或婚礼之歌"的。

尽管古往今来的众多名家、学者对《关雎》的主旨说法各异,但我们却可从中找出一个不变的
关键词,那就是婚姻伦理。颂诗说也好,刺诗说也好,婚恋说也好,无不与婚姻有关。中国自
古就重视婚姻家庭,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婚姻
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在《关雎》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提倡的那种恋爱和婚姻
合乎当时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婚恋状态,这种婚姻伦理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具有极高价值。

《关雎》体现出的婚姻伦理主要有如下这些特点:

首先,爱情是婚姻前奏,婚姻是恋爱目的。在《关雎》一诗中,爱情是婚姻的前奏,它
所描写的爱情自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古往今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没有爱情的婚姻,
酿成了一场场的悲剧。这些不以男女双方的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酿成了不少悲剧,有时固然成就
了家族、国家,但对男女双方的伤害却是极大。

《关雎》以爱情开始以婚姻结尾,正是体现了这种极为理想的婚恋观。在诗中,君子盼望
的是同淑女结成夫妇,而不仅仅是情侣。儒家最看重"修、齐、治、平"四个字,也就是要人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与"齐家"之间,紧要之处是婚姻。《关雎》给出了一个婚姻
的美好蓝图,引导大家向这条路上走去。其次,《关雎》中的男女双方是"君子"与"淑女",皆
为有德之人,这是爱情与美德的结合。"君子"一词在古代是贵族男子的通称,同时还兼指有道
德的男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至于"窈窕淑女",毛传把"窈窕"释作"幽闲",从其
字源意上考察,幽意为隐微不明,窈意为深远不明,二字义同,用以指人,专谓其行止仪度宽
闲从容。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认为"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而在扬雄的《方言》
中,亦有"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之说。这就是说,"窈窕淑女"是兼有体貌之美和德
行之善的。《关雎》中"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这里的"君子"与"淑女"
都追求内外兼修,内外皆美,注重美好德行的修为,在此基础上志同道合的"君子"和"淑女"才
是一对匹配的佳偶。由爱情与美德结合而成的婚姻必然是长久稳固且美满的,不仅当时的人们
歌颂这般的婚姻而心存向往,如今的我们也依然心向往之。

最后,《关雎》中的爱情是有节制性的爱情,符合礼仪。读《关雎》,我们可以很明
白的知道这是一个"君子"在追求心目中的"淑女"。然细读全诗可以发现,虽写"君子"追求"淑
女",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情
态。这样的情态既真切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深厚真挚的爱意,又不显得激烈和冲动。没有狂
热誓言,没有攀墙折柳相约黄昏后,没有火山爆发般的热烈,却有溪水潺潺般的温柔,显得平
和而有分寸,体现出一种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
中心思想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但实际上这就是一首反

映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只是它的对象不是普通的男女,而是贵族阶层,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
追求的理想婚姻,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可论证这是一首爱情诗,此外通过里面描写的对象和物
象也可论证这是一篇描写贵族阶层追求爱情的诗篇。

一、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论证

《关雎》和现代情歌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全诗五章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章为第一
层,描写青年男子听到鸟呜,看到河州中采荇菜的美丽女子顿生爱慕之情。二,三章为第二
层,写青年男子努力追求所爱的姑娘,但"求之不得",于是陷人了痛苦的冥思苦想之中,"辗
转反侧"夜不能寐。最后两章为第三层,诗歌笔锋一转,以欢快的调子来写这位男子幻想以弹
琴鼓瑟的方式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以敲锣打鼓的方式迎娶新娘的场面。这样写既能衬托出女
子的美丽娴淑,又能表现出男子有情有礼的君子风度,全诗充满顿挫醇和之美,可见《关雎》
乃为一首爱情诗,它表达了一位贵族青年爱慕并追求一位美丽贤淑女子的过程。

二、从君子和淑女的称谓论证

《关雎》对于它所歌咏的对象“淑女” ,“君子”。《关雎》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大
抵认定为贵族阶层的代表,故《关雎》也应是一首反映贵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恋歌。 此外,在
写”君子”追求”淑女”时,体现出一种自我克制、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诗经时代正处于
礼乐文化的建立兴盛期,礼在当时处于统治地位。当《关雎》中的君子求淑女而不得后,
“君子”能够以礼节情,这样的情欲最后诉诸于钟鼓和琴瑟,而没有逾越礼仪之外,而能达到
这种要求的也只有有德有道的君子和坚贞的淑女相配。

三、从钟鼓和琴瑟的礼制论证

《关雎》歌咏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这
琴瑟和钟鼓,用以优待淑女,就牵涉到古时奏弹这乐器的一个礼制问题。琴瑟,钟鼓弹奏不
易,欣赏亦难,因为据史料的记载“礼不下庶人”,琴瑟和钟鼓都并非是一般民间所用的乐
器。鉴于此,也可以认为《关雎》是一首贵族婚礼歌。并且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和阶级的影
响,琴瑟和钟鼓通常而言出现在的场合都是士大夫,诸侯,天子的家里,并且这还象征着一种
荣耀,并且会十分珍惜,有的还会在器上镌铭,以记其事,子孙都将其视为宝。从这样寓有一
定的政治性的生活内涵中,可以理解这“君子 ”及 “淑女 ”身份是不寻常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