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0

碱賴 师 辦 




新 

S i


分类号 TQ 53 学 号 。 0 3 2 4 0 3 3 7

、 曲姿速 疑种 技夫#

学 位 论 文


水 煤浆 错 流 过滤 浓 缩 技 术 的 研 究

作者 
邓 亚雄

指 导 教 师姓 名 张 建锋 副 教授

串 请 学 位级 别 硕 壬 专 业 名 祿 市 政工 程

论文 提 交 日 期 20 1 6 . 0 6 1 0
. 论责 答雜 日 期 20 1 6 . 0 6 1



学 位授 予 单位 曲 《達 穀辦 妓 乂 緣

答辩 委 员 会 主 席 王社平

评阅 人 王社平

朱维晃


声 明

本 人郑 重 声 明 我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文 是我 个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 成果 。 尽 我所 知 , 除 了 文 中 已 经标 明 引 用 的 内 容外 , 本 论 文 不包 含 其 他 个 人或 集 体 已 经

发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 包 含 本 人 或 其他 人 在其 它单 位 已 申 请 学 位 或 为 其它 用 途使


用 过 的 成果 。 与我

同 工 作 的 同 志 对 本 研 究 所 做 的 所有 贡献 巧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 表 示 了 致谢 

申 请¥ 位 论 文 与 资 料若有不 实 之 处 本人承 担 切 相 关 责任

, 

论 文作 者 盤 名 :
碑 巫 ^曰 期
7 : 名 、
^  〇

 .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权 的 说 明

本 人 完 全 了 解 西 安 建 筑科技 大 学有 关保 留 、
使用 学位论 文 的 规 定 , 即 :
学 校有 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有 关 部 口 或 机 构 送 交 学 位 论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电 子 版 ,
允 许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学校


可 公 布学 位 论文 的 全部 或部 分 内 容 , 可 从 采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者 其 它 复制 手 段 保存 学 位 论

文 

( 保 密 的 论 文在 论 文 解 密后 应遵 守 此 规定 


文者签 作 名 :

巫 指教签 导 师 名 :

日 期



本人
授权 化盘杂志 研所位本 位


? 


录关 论数 之论通过络会
公提 服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 版 ) 社
、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信 息 究 等 单 将 学

" "
文 收

某 要延
迟发学位 版 在年
到 有


□年H
D年 学 位 文 据 库 中 , 并 网 向 社 众 供 信 息 务



上全 此处选 认 开

因 种 特 殊 原 因 需 布 文 电 子 , 同 意 □ / / 臥 后 , 

网 文 发 布
。( 声 明 不 勾 的 , 默 为 即 时 公 

论文者
签巫 教签 作 W。
 名 :

指 导 师 名 : 鬥 期 :

?-

^


注请此论: 页 附 在 文 首 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煤浆错流过滤浓缩技术的研究

专 业:市政工程
硕 士 生:邓亚雄
指导老师:张建锋 副教授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水煤浆的出现有效
地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成为我国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水煤浆的长距离运输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有诸多优点,如节省能耗、
运输量大、无环境污染、操作与管理简单等,因而被日益重视。水煤浆管道运输
浓度(约 50%)与终端气化浓度(65%至 70%)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终端气
化前需要进行浓缩,但由于水煤浆中添加了约 1%的分散剂和稳定剂致使重力浓
缩、板框压滤等方法难以奏效,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浓缩技术,这种浓缩不
同于以往“尽可能实现完全固液分离”的处理目标,而是对水煤浆进行一定程度
的浓度调节。
本研究采用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四种药剂调节水煤浆的脱
水性能,通过在真空抽滤试验检测水煤浆脱水速率的变化情况,选出最佳药剂;
之后通过差热分析、Zeta 电位、粒度、粘度和稳定性的检测,选出合适的药剂剂
量;最后自行设计错流过滤装置进行试验,对比了平纹丙纶滤布、土工布和斜纹
丙纶滤布的分离过滤性能,研究了水煤浆错流过滤浓缩的可行性。结论如下:
以浓度为 52%的水煤浆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抽滤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氯化
钠、氯化钙、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四种药剂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四种药剂均能提高水煤浆的脱水性能;以水煤浆 65%为浓度目标,四种药剂所需
剂量为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铝>聚合氯化铝。
实验对添加不同剂量聚合氯化铝的水煤浆进行了 Zeta 电位、粒度、粘度、动
态稳定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剂量在 0.02%以下的聚合氯化铝对水煤浆的物化性
质影响较小,符合管道运输的要求,因而聚合氯化铝浓度不应超过 0.02%。
实验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添加聚合氯化铝前后水煤浆水分分布的
变化情况。实验表明,添加聚合氯化铝能增加水煤浆中自由水的含量,降低中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的含量,自由水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过滤,因而能提高过滤效果。
自行设计的错流过滤装置能有效地将水煤浆的浓度从 52%提升至 65%以上;
三种滤布相比平纹丙纶滤布过滤效果最好;当设置反冲洗时间 40s、反冲洗水量
5L 时,装置可稳定运行多个周期。

关键词:水煤浆;浓缩;混凝;错流过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udy on coal water mixture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 by the

cross-flow filtration device

Specialty: Municipal Engineering


Name: Deng Yaxiong
Instructor: Assosiate Prof. Zhang Jianfeng

ABSTRACT

The main energy source of China is coal as a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emergence of coal water mixture(CW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
in China, becau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al and reduce the
emission of pollution. The long distanc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of CWM is a new kind
of transportation method which i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because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aving energy, large amount of transportation, no environment
pollution, eas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here is a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Water coal mixtur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bout 50%) and terminal gasification (65%
to 70%), therefore it needs to be concentrated before the gasification terminal. But the
concentration cannot work for the CWM added about 1% of the dispersion agent and
stabilizer, which lead gravity concentration, frame filter press method to be ineffective.
So it need a new type of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 this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treatment goal “as far as possible to achiev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but to make a certain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regulation.
In this study, NaCl, CaCl2, Al2(SO4)3 and PAC are used to adjust the dewatering
performance of CWM. The changes of dewatering rate were detected by vacuum
filtration test and the suitable agent is selected. Then, measure Zeta potential, particle
size, viscosity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conditioning PAC and select the suitable
dosage. The last, design the cross-flow filtration device, compare the filter
performance of plain polypropylene fabric, geotextile separation and twill
polypropylene fabric, and detect the st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cross-flow filtration
device. It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concentration of CWM is 52%. Different dosages of NaCl, CaCl2, Al2(SO4)3


and PAC are added into CWM and detect their dewatering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ry kind of agents can improve the dewatering performance of CWM. In order to
increase CWM concentration from 52% to 65%, it required dosage of four pesticides is
NaCl>CaCl2>Al2(SO4)3> PAC.
Add different dosages of PAC into CWM and measure their Zeta potential,
particle size, viscosity and dynamic stability.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AC dosage under
0.02% has little change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WM,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o PAC dosage should not exceed 0.02%.
TG - DTA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CWM water distribution after
adding PA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AC can increase the free water
content while reduce the middle water content. The increasing of free water content is
benefit for filtering, so PAC can improve the dewatering rate.
The designed cross-flow filtration device can effectively concentrate CWM from
52% to 65%. Compared to three kinds of cloth, plain weave polypropylene fabric filter
works best. When the backwash time is 40 s, backwash water volume is 5 L, the device
can run multiple cycles stably.

Keywords: CWM, concentration, coagulation, cross-flow filtr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水煤浆技术的概述 ................................................................................... 1
1.2.1 水煤浆技术的简介 ........................................................................ 1
1.2.2 水煤浆的添加剂 ............................................................................ 3
1.3 混凝剂的概述 ........................................................................................... 4
1.3.1 混凝剂的作用机理 ........................................................................ 4
1.3.2 混凝剂分类 ..................................................................................... 6
1.4 脱水方法的概述 ....................................................................................... 7
1.4.1 重力浓缩法 .................................................................................... 7
1.4.2 离心分离法 .................................................................................... 7
1.4.3 带式压滤法 .................................................................................... 7
1.4.4 其他浓缩脱水方法 ........................................................................ 8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9
1.5.1 研究内容 ........................................................................................ 9
1.5.2 研究目标 ........................................................................................ 9
2 实验原料、仪器与系统介绍 ............................................................................ 11
2.1 实验原料 .................................................................................................. 11
2.1.1 水煤浆的来源 ............................................................................... 11
2.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1
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2.3 错流过滤实验装置与系统 ...................................................................... 16
3 电解质与混凝剂的选择 ..................................................................................... 19
3.1 试验方法 ................................................................................................. 19
3.1.1 药剂的添加方法 .......................................................................... 19
3.1.2 真空过滤脱水方法 ....................................................................... 19
3.1.3 水煤浆浓度测定 ........................................................................... 20
3.2 水煤浆的脱水性能 ................................................................................. 20
3.3 电解质/混凝剂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 21
3.3.1Na+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 21
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2Ca2+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22
3.3.3Al3+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 23
3.3.4PAC 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 23
3.4 本章小结 ................................................................................................... 24
4 PAC 对水煤浆物化性质的影响 ......................................................................... 26
4.1PAC 对水煤浆 Zeta 电位的影响 .............................................................. 26
4.1.1Zeta 电位及 Stern 模型 .................................................................. 26
4.1.2 实验方法 ........................................................................................ 28
4.1.3 实验结果 ........................................................................................ 28
4.2 PAC 对水煤浆粘度的影响 ...................................................................... 29
4.2.1 水煤浆的粘度 ............................................................................... 29
4.2.2 粘度的测定方 ............................................................................... 30
4.2.3 实验结果 ........................................................................................ 30
4.3 PAC 对水煤浆粒度的影响 ...................................................................... 31
4.3.1 水煤浆的粒度分布 ........................................................................ 31
4.3.2 试验方法 ........................................................................................ 31
4.3.3 实验结果 ....................................................................................... 32
4.4 PAC 对水煤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 33
4.4.1 水煤浆的稳定性 ............................................................................ 33
4.4.2 水煤浆稳定性的测定 .................................................................... 33
4.4.3 实验结果 ....................................................................................... 34
4.5 水煤浆水分的分布 .................................................................................. 35
4.5.1 水煤浆水分的组成 ........................................................................ 35
4.5.2 水煤浆水分的测量方法 ................................................................ 36
4.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
4.6 本章小结 .................................................................................................. 37
5 错流膜滤技术的应用 ......................................................................................... 39
5.1 膜滤技术的原理 ....................................................................................... 39
5.2 不同浓度 PAC 对错流过滤系统的影响 ................................................. 41
5.2.1 试验方法 ....................................................................................... 41
5.2.2 浓度 PAC 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 .................................................. 41

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3 不同浓度 PAC 对装置压力的影响 .............................................. 41


5.2.4 不同浓度 PAC 对膜通量的影响 .................................................. 42
5.2.5 不同浓度 PAC 对出水浊度和 COD 的影响............................... 43
5.3 滤布对水煤浆浓缩效果的影响 .............................................................. 44
5.3.1 试验方法 ....................................................................................... 44
5.3.2 滤布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 ........................................................... 44
5.3.3 滤布对水煤浆压力的影响 ........................................................... 44
5.3.4 滤布对水煤浆膜通量的影响 ....................................................... 45
5.3.5 滤布对水煤浆浊度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 46
5.4 错流过滤装置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 ..................................................... 46
5.4.1 试验方法 ....................................................................................... 46
5.4.2 实验结果 ....................................................................................... 46
5.5 本章小结 ................................................................................................. 47
6 总结与展望 ........................................................................................................ 49
6.1 结论 .......................................................................................................... 49
6.2 展望 ......................................................................................................... 50
参考文献 ................................................................................................................ 5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奖励发表文章 ............................................................ 57
致 谢 .................................................................................................................... 59

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世界第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初
步核算,2015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43.0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0.9%。其
中,煤炭消费量下降 3.7%,原油消费量增长 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3.3%,电
力消费量增长 0.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4.0%,水电、风电、核电、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总量的 17.9%[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
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014 年中国煤炭探明储存量为 114500 百万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为 62200
百万吨,次烟煤和褐煤为 52300 百万吨[2]。由于储存丰富,煤炭燃烧有着价格低
廉的优点,但其综合使用率低,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致使环
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冬季北方烧煤供暖产生的雾霾已成为污染的头号难题,高效
率、低污染地使用煤炭已成为中国煤炭行业的共识。水煤浆作为一种代煤燃料有
效地降低了环境污染,推动了煤炭的高效清洁使用。
水煤浆的运输与燃烧存在浓度差,低浓度的水煤浆可以有效降低长距离管道
输送磨阻、降低能耗,但过多水分不利于燃烧,因此在终端设备之前需要对水煤
浆进一定程度的浓缩。这种浓缩并不以达到最大的固液分离为目标[3,4],而是在保
证其物化性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浓缩。由于水煤浆独特的物理特
性,常规的分离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将其浓缩,因而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型的浓缩
技术。

1.2 水煤浆技术的概述

1.2.1 水煤浆技术的简介

水煤浆(CoalWaterMixture,CWM)发展自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是
一种新型高效率、低污染的燃料,它是一种由不同粒度分布的煤(65%至 70%)

水(30%至 35%)和添加剂(约 1%)按照一定比例加工制成的混合物。
水煤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流动性,被称为液态煤炭,可代替油、气、煤在
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和电站锅炉中燃烧产能,也可以作为气化原料,用于合成甲
醛、氨等物质。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煤浆的利用具有环保效益、经济效益与节能效益。
水煤浆的环保效益体现在制备过程中煤燃料由固体转变成为流态,使水煤浆
具备了类似重油的液态燃烧应用特点,因此可以有效控制煤炭生产、运输和使用
过程中的飞灰散落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它在燃烧过程中具有高燃烧效率
(98%)、低污染物排放(如 NOx 的排放量是煤粉的 0.1%~0.2%)、高脱硫效果(总
硫排放量降低 20%~75%)等特点[5]。
水煤浆的经济效益体现在水煤浆可以替代石油燃烧,由于水煤浆的热值约为
石油的两倍,而售价相对较低,代油后燃料费用可降低 50%~60%,因而能取得明
显的经济效益。水煤浆的大规模利用对国家能源战略实施和能源安全建设意义重
大。
水煤浆不仅能代替石油燃烧,还可以代替煤燃烧。燃用水煤浆与直接燃烧煤
相比,具有燃烧效率高、负荷易调控等特点,水煤浆的燃烧效率均在 98%以上,
过滤热效率在 85%以上,而燃煤锅炉效率一般为 65%[6],因此水煤浆具有可观的
节能效益。
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都相继投入大量研
发力量开发各种水煤浆技术[7],建成了一批水煤浆厂及相关的工业化应用项目,
水煤浆从此进入商业性应用阶段。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煤浆制备—管输—发电工程建于俄罗斯别洛沃,其运输
距离约为 260 km,管道直径为 530 mm,制浆能力达 3 Mt/a(干煤),可供 6×220
MW 电站机组 670 t/h 锅炉燃用,其水煤浆运输浓度为 50%,燃用浓度为 62%~65%,
粘度 800m Pa·s[8]。
美国黑迈萨煤浆管道工程兴建于 1968 年,它包括制浆与运输系统,运输距离
为 439 km,年运煤量为 4.5 Mt,其可靠性高达 99%,为姆哈夫电厂提供了上亿吨
燃料[9]。
日本小名滨水煤浆厂采用高浓度磨矿制浆工艺,运输距离为 9 km,生产能力
0.5 Mt/a,供应东京勿来电站 4 号机组(75 MW)
260 t/h 锅炉和 8 号机组
(600 MW)
1940 t/h 锅炉燃用水煤浆。
我国于 1981 年起开始对水煤浆技术进行研究,在“六五”至“九五”期间,
国家对水煤浆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给予很大支持,多家单位参与了水煤浆技术的研
发,培养了多支科研队伍,多项成果得到了应用和转化。其中,
“六五”期间为水
煤浆制备与燃烧公关阶段,“七五”期间为水煤浆工业生产技术开发和实验阶段,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八五”期间以实现大型化和系列化为目标,
“九五”期间为商业化示范时期。经
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各类水煤浆厂的设计生产能力已超过 8000 万吨/年,水
煤浆的燃烧用浆量约为 3000 万吨/年,气化用浆量约 5000 万吨/年[10],水煤浆的
燃烧效率一般在 97%以上,最高可达 99.8%。水煤浆的燃料应用正朝着多样化、
系统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大同汇海水煤浆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其生产的水煤浆主要用于燃烧,
公司于 2000 年投入生产,生产能力 1 Mt/a,水煤浆浓度 66%±2%,粘度小于(1000
±200)mPa·s,稳定性大于 60 天,灰分小于 10%,挥发分为 28.0%~34.5%。
东莞电力燃料公司位于广东省,于 2007 年投入生产,其采用低阶煤分级研磨
高浓度制浆工艺,生产能力 1 Mt/a,水煤浆浓度 64%±1%,粘度小于 1200 mPa·s,
稳定性大于 60 天。
陕西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气化水煤浆生产厂,现有两期工程,一期工程
年用煤量 50 万吨,用于生产 20 万吨甲醇;二期工程年用煤量 100 万吨,用于生
产 40 万吨甲醇。
目前,水煤浆作为一种洁净燃料已经被全面推广,水煤浆的生产与使用成为
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水煤浆的添加剂

煤炭是一种疏水性物质,水不能轻易湿润;水煤浆中的煤炭颗粒很小,具有
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容易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因此,煤炭颗粒与水难以结合成
为一种浆体。为了达到低粘度、高浓度和良好的稳定性等要求,必须在制浆过程
中加入少量的化学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能对水煤浆的粘度、浓度、流变性、
稳定性、燃烧性、和成本有重要影响[11]。常见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分散剂与稳定剂。
分散剂的作用机理如下:1)分散剂分子包含疏水基与亲水基,其疏水基与煤
表面结合,亲水基与水分子结合,使水分子在煤表面吸附,提高了煤表面的亲水
性;2)DLVO 理论认为胶体颗粒间存在范德华引力与静电斥力,胶体的稳定与否
取决于两种力的相对大小,分散剂可以增强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从而使煤炭颗粒
在水中处于分散状态;3)当分散剂的分子量较大时,被吸附分子有长的亲水链,
在煤表面形成三维水化膜,起空间隔离位阻效应,导致煤颗粒分散悬浮[12,13]。
常见的分散剂有合成有机高分子分散剂,如奈系分散剂、氨基磺酸盐系分散
剂、聚羧酸系分散剂、聚烯烃磺酸盐系分散剂;木质素系分散剂,如碱木素、木
素磺酸盐(SL);以及腐殖酸系分散剂。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稳定剂可使分散的煤颗粒与水及周围其他颗粒相互结合,形成一种较弱但又
有一定强度的三维空间结构,阻止沉淀的发生。稳定剂主要是天然或合成的亲水
性高分子以及一些无机矿物质,如多糖、聚丙烯酰胺、纤维素及黏土。
本实验所用水煤浆 中主要添加了木质素磺酸 盐 ,木质素磺酸盐( LS,
ligninsulfonate)是一种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经由木浆、二氯化硫水溶液和
亚硫酸盐反应而产生,是纸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基于木材种类和磺化反应
等因素的影响,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由 200 到 10000 不等,一般情况下,低
分子木素质磺酸盐多为直链,在溶液中缔合在一起;高分子木质素磺酸盐多为
支链,在水介质中显示出聚合电介的行为。粗制的木质素磺酸盐主要用于动物
饲料的粒化,精制木质素磺酸盐主要用作石油钻井泥浆、矿泥、染料、农药等
的分散剂,矿石的浮选剂,以及重金属的螯合剂。木质素磺酸钠在水煤浆中兼
具分散与稳定功能[14,15],按照水煤浆技术标准投加 LS 后,水煤浆的稳定期长达
数日[16]。
通过对木质素结构模型的研究发现,木质素多由苯丙烷基单元(C6―C3)经
碳碳键与碳氧键相互连接和无规则偶合而成,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复杂无定型
高聚物。木质素磺酸盐的结构单元上连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基团,所以不同来源以
及不同分离方法所得木质素的功能基团都可能是不同的[17-20]。
根据木质素磺酸盐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针叶林(gymnosperm)木质素、
阔叶林(dicotyledonous angiosperm)木质素和草本(monocotyledonous)木质素[21]。
不同来源的木质素对水煤浆的流变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来源于木材、麦草、竹
子和蔗渣造纸黑液的木质素磺酸钠,竹子和木材的木质素磺酸钠的分子量较高,
对水煤浆的降黏性能优于麦草和蔗渣木质素磺酸钠[22]。

1.3 混凝剂的概述

1.3.1 混凝剂的作用机理

前文分析了水煤浆性质稳定的原因,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调节水煤浆的浓度,
在其脱水前可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手段使均匀分散稳定的颗粒失去动力稳定性、
带电稳定性和溶剂化作用,促使颗粒脱稳,实现固液分离。添加混凝剂就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公认的凝集机理主要有四个方面: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中和作
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卷扫作用。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压缩双电层作用 根据 DLVO 理论,若使颗粒的双电层变薄,其排斥力则降


低,当排斥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颗粒间的受力就可以由原来的以排斥力为主变
为以吸引力为主,颗粒脱稳并凝聚。水煤浆中煤炭颗粒带有负电荷,其产生的静
电力使颗粒间相互排斥而稳定,当加入的混凝剂含有高价态正电荷离子时,高价
态正电荷离子因为静电引力作用进入到水煤浆颗粒表面置换出原有的低价正电离
子,此时双电层仍保持电中性,但正电荷离子的数量却减少了,因而双电层的厚
度减少,颗粒滑动面的 Zeta 电位降低。当 Zeta 电位降至 0 时,排斥势垒完全消
失,称此状态为等电状态。然而,在实际的生产中,只要 Zeta 电位降到某一数值
时,即其在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其势垒 Emax=0 处,颗粒间即可发生凝聚作用,
此时的 Zeta 电位成为临界电位ζk[23]。
叔采和哈代曾分别对电解质价数和浓度对胶体聚沉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起
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反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效率也越高,这就是叔采-
哈代规则。
吸附—电中和作用 吸附—电中和作用指带有负电的水煤浆颗粒表面吸附带
有异号离子或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使水煤浆颗粒所带的部分电荷被中和,颗
粒间静电斥力减小,胶体更容易聚集。这种吸附作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静电引力、
范德华力、氢键和配位键等。
由此作用机理可知,颗粒与异号离子间的作用,首先是吸附,其次是电中和,
若吸附的离子带电量较高,那么颗粒表面电荷不但能被降至 0,甚至可能带上正
电荷,发生脱稳后的再稳定现象。所以在混凝剂的实际投加过程中,混凝剂的投
加量十分重要,若投加过量可能会适得其反。
吸附—架桥作用 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系中的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的
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聚为大的聚集体,此时高分子物质像桥梁一样连接两个
颗粒,但颗粒间并不直接接触发生作用。
吸附—架桥作用按照高分子物质的带电性可分为三种情况:1)当高分子物质
不带电荷发生吸附—架桥作用时,颗粒与其产生吸附力,如氢键、配位键与范德
华力等,促使两者结合,从而产生脱稳现象;2)当高分子物质带异号电荷发生吸
附—架桥作用时,两者除了发生氢键、配位键与范德华力之外,还涉及到电中和
作用;3)当高分子物质带同号电荷发生吸附—架桥作用时,其原因可解释为虽然
颗粒表面电荷为负,但仍然带有少量的正电荷,即虽然颗粒负电荷的总量多余正
电荷的总量,使颗粒呈现负电,但颗粒表面的某些区域仍然可能只带有正电荷,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带正电荷的区域可以吸引高分子物质的某些官能团,促使两者结合发生脱稳
现象。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当投加过量的高分子物质时,高分子物质会因覆盖两
颗距离接近的颗粒表面而发生压缩变形,从而产生反弹力,同时高分子之间因电
荷相同也会产生静电斥力,使混凝的作用减弱。
网捕-卷扫作用 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投加到水中后会发生水解作用,形成具
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此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下沉时,
会像网一样将水中的小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混凝机理十分复杂,通常是由上述几种机理共同作用的,长期以来,有不少
的专家对混凝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且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混凝机理的研究也从定
性描述逐渐深入到定量描述。

1.3.2 混凝剂分类

混凝剂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按作用可以分为:絮凝剂、凝聚剂、助凝剂;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低分子量
混凝剂和高分子量混凝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混凝剂和合成混凝剂。
混凝剂中较有代表性的且本实验使用的为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
硫酸铝为白色有光泽结晶,化学式为 Al2(SO4)3·nH2O,根据失水情况不同,
其中 n=6、10、14、16、18 和 37 不等。常用的硫酸铝为 Al2(SO4)3·18H2O,含有
18 个结晶水,分子量为 666.41,相对密度 1.61。硫酸铝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其溶解与投加设备应考虑防腐问题。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有许
多优点,其混凝效果佳、运输方便、操作简单,因此在我国被广泛使用。
聚合氯化铝(PAC)为高分子混凝剂,又名碱式氯化铝或羟基氯化铝,化学
式为[Al2(OH)nCl6-n]m,其中 m 为聚合度,通常 m≤10,聚合单体 Al2(OH)nCl6-n 为
铝的羟基配合物,通常 n=1~5,聚合物的分子量在 100 左右。聚合氯化铝正式投
入生产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我国是较早研制与使用聚合氯化铝的国家之一,
考虑到经济因素与易得性,生产聚合氯化铝的原料主要为铝渣、铝灰或含铝的矿
物等,其生产方式主要为酸溶一步法、碱溶法、中和法和原电池法[24]。聚合氯化
铝在其水解缩合过程中产生高价多核配合物,其可与颗粒发生压缩双电层作用和
吸附电中和作用,这是聚合氯化铝混凝的主要机理。
与无机低分子混凝剂相比,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有许多优点。首先,其投
加量较无机盐类混凝剂低;其次,由于聚合氯化铝的盐基度较高,其配制过程中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设备的腐蚀程度小,处理后对原水碱度与 pH 值的改变较小;再者,聚合氯化
铝的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稳定[25]。因此,聚合氯化铝也成为常用的混凝剂之一。

1.4 脱水方法的概述

1.4.1 重力浓缩法

重力浓缩法是一种利用重力作用进行自然沉降的分离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沉
淀工艺,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种最节能的浓缩方法。重力浓缩池是进行重力浓缩
的基本设备,常用于污泥浓缩过程,也在化工、冶金、选矿等生产过程中作为无
机沉淀的最终脱水设施。
鉴于重力浓缩法仅靠颗粒自身重量进行浓缩,因此其浓缩时间较长,且对被
浓缩物质的要求较高,并非所有溶液都可使用重力浓缩法进行浓缩。水煤浆在生
产过程中添加了分散剂与稳定剂,使水煤浆的稳定时间长达 30 至 60 天,因此常
规的重力浓缩法对水煤浆难以奏效。

1.4.2 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的原理与重力沉降法基本相同,即利用颗粒与溶液的密度差进行
固液分离,但离心分离法借助离心机等机械设备,可将离心力增大至重力沉降力
的千倍以上,甚至十万倍,所以离心分离法的效果优于重力沉降法。离心分离法
常见于轻化工工程以及食品工程的生产过程中,并逐渐在污泥浓缩脱水中使用。
离心分离法虽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但并不适用于水煤浆的浓缩过程。
其原因在于水煤浆的粘度通常为(1000±200)mPa·s,一般的离心泵难以抽吸水
煤浆,同时水煤浆的消磨性大,对泵的损耗大,因此离心分离法对水煤浆不是一
种经济高效的浓缩方法。

1.4.3 带式压滤法

带式压滤法主要通过带式压滤机进行工作,带式压滤机的脱水过程可分为四
个阶段,即预处理阶段、重力脱水阶段、楔形区预压脱水阶段和压榨脱水阶段。
此方法常用于污泥脱水。首先,向污泥中投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增加其脱水性
能;之后污泥经布料斗被送入网带,在污泥前行过程中游离态水因自重作用通过
滤带流到接水槽中,经过此步骤,污泥浓度得到初步提升,流动性减小;重力脱
水后污泥继续随滤带前行,上下滤带间距离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增大,此过程可

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增加污泥的加压稳定性,并延长了重力脱水的时间,为下一阶段做准备。最后,
物料进入压力区,沿污泥前进方向挤压辊的直径减少,污泥所受压力增大,污泥
内的间隙游离水被挤出,体积收缩,基本形成滤饼。
在普通的带式压滤或板框压滤中,水煤浆的添加剂如木质素磺酸盐易在滤带
表面累积形成凝胶层,进而产生浓差极化效应而导致过滤水通量降低。

1.4.4 其他浓缩脱水方法

使用常规脱水方法并不能有效使水煤浆脱水浓缩,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脱
水技术。
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是土工合成材料中的一种,通过针刺或编织合成纤维
而成的布状的透水性土工合成品,可分为有纺土工布和无纺土工布。由于塑料纤
维的使用,所以它在干湿状态下都能保持充分的强力,并且其耐腐蚀能力强,在
不同酸碱度的泥土及水中能长久地耐腐蚀;土工布的纤维间有空隙,故有良好的
渗水性能[26]。由于土工布的众多优点,所以它常用在建筑材料隔离、保持水土、
排水、防护等方面。已有研究使用土工布制作的土工布管对水煤浆进行浓缩脱水,
实验装置如图 1.1 所示,首先,实验人员在煤浆中添加一种含有纤维的添加剂调
节水煤浆的脱水性能,之后使用一种高强度的(96×70 kN/m)土工布进行脱水,
结果证明水煤浆的土工布脱水方法能有效保留悬浮物,且能减少 99.9%以上的浊
度[27]。

图 1.1 土工布管脱水过程图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人员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对水煤浆进行脱水,实验装置如
图 1.2 所示。实验人员将微波炉改造为可以连续进样的微波实验装置,在一定工
作条件(2.45 GHz,800 W)下,水煤浆的浓度由 52%提高到 90%,工作效率可
以达到理论效率最大值的 80%[28]。微波脱水方法对水煤浆的脱水有显著优势,同
时其辐射也在可控范围,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仍有待探索。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1.2 台式微波脱水装置示意图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5.1 研究内容

为了研究水煤浆错流膜滤浓缩技术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水煤浆脱水性能调控
本文所采用的水煤浆中含有添加剂木质素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的稳定作用
机理主要包括静电斥力和空位阻隔效应,无机盐及高分子混凝剂可以影响吸附于
煤粉颗粒表面木质素磺酸盐的带电性和水合膜结构,进而影响水煤浆中煤粉的聚
集稳定性和游离水的离析效果。本实验系统地比较了无机盐电解质和混凝剂的品
种和投加量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检测了调理后水煤浆的稳定性、流动性
和脱水性等性能的变化,最后通过热重-差热方法分析了水煤浆水分分布的变化情
况。
(2)水煤浆错流过滤浓缩过程的研究
本实验自行设计了水煤浆的错流过滤装置,采用错流过滤的操作方法,比较
了了不同 PAC 浓度和不同过滤介质对过滤过程中装置压力、膜通量、水煤浆浓度
和出水浊度的影响,确定了膜滤过程的控制参数和工艺条件,以及多周期运行的
稳定性。

1.5.2 研究目标

通过对水煤浆稳定性的调节、滤膜类型的优选和流动特征的控制,采用错流
膜滤的方式实现水煤浆管道输送过程中的高效浓缩,使水煤浆浓度从满足长距离
管道输送要求的 53%,脱水浓缩提高至锅炉和气化炉所要求的 65%~70%,保证
长距离水煤浆输送系统和水煤浆使用设备的稳定运行。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实验原料、仪器与系统介绍

2.1 实验原料

2.1.1 水煤浆的来源

实验所用水煤浆来自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公司。水煤浆厂以神木南矿区的烟煤
为原料,在矿区制备后经管道运输至蒲城,运输管段纵贯陕西北部和关中地区,
全长约为 727 km,地势落差大于 800 m,系统管径 610 mm,年运输量 1000 万吨。
水煤浆浓度为 52%,pH 为 7.48,粘度为 884 mPa·s,稳定性为 15.5%。粒度分布
见图 2.1。

图 2.1 水煤浆粒度分布图

此水煤浆的粒度范围为 0.4~800 μm,峰值为 200 μm。煤的粒度大小对其性


质有较大影响,粒度小的煤,其质量轻,比表面积大,表现出的湿润性、表面吸
附性及分散性与块状固体差异较大。同时,煤的粒度越小,煤粒越细,其孔隙率
也就越大,煤粒表面可以吸附更多的水,并形成更厚的水化膜,影响过滤脱水的
效果。

2.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实验药品见表 2.1。

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1 实验所用药剂

名称 品级 生产厂家

NaCl 分析纯 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CaCl2 分析纯 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Al2(SO4)3 分析纯 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PAC / 西安 XX 自来水厂

实验用的三种滤膜材料分别是土工布、平纹丙纶滤布和斜纹丙纶滤布。土工
布来自西安天兴土工布合成材料有限公司,重 400g/m2 ,厚 3.0mm,断裂强度
12.5kN,CBR 顶破强度 2.1 kN,等效孔径 O90 为 0.12,撕破强度 0.33 kN;平纹
丙纶滤布来自浙江天台华耐网布有限公司,重 280 g/m2 ,厚 0.5 mm,透气度
20.6L/m2·s;斜纹丙纶滤布来自浙江天台华南滤布厂,重 420g/m2,厚 0.99mm,
透气度 41.2L/m2·s。

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粘度计
本实验采用美国 Brookfield 公司 LVDV-II-PRO 型粘度计测定水煤浆的粘度。
工作原理:仪器含有一个经过校验的铍-铜合金的弹簧,通过电动机驱动这个弹簧
可带动一个转子在流体中持续旋转,弹簧的扭变程度(即扭矩)可被旋转扭矩传
感器测定,转子浸入样品后被粘性液体拖拉,其阻力与扭矩成正比,因而扭矩与
液体的粘度也成正比。本仪器可用于溶剂型胶粘剂、乳胶、生化制剂、化学试剂、
油漆、涂料、化妆品、药品、高聚物溶液、油墨、橡胶溶液、果汁、溶剂、日用
化工品、感光性树脂、热石蜡、油、石油等。
表 2.1 LVDV-II-PRO 型粘度计主要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参数范围
6
测量范围 1~6×10 mPa·
s

转速 0.3~100 rpm

温度范围 -5~95℃

测量精度 ±1%

重现性 ±0.2%

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2 LVDV-II-PRO 型粘度计

(2)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
本实验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 LS230/SVM+型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检测水煤浆
的分布。实验原理:光在传播过程中,与波长尺度相当的空隙或颗粒会限制波前,
以受限波前处各元波为源,发射在空间被干涉而产生衍射和散射,衍射和散射的
光能空间分布与光波波长和空隙或颗粒的尺度有关,原光束方向与散射光方向之
间有一个角度θ,颗粒越大,夹角θ越大;颗粒越小,夹角θ越小;散射光的强
度表示该颗粒的数量。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采用激光作为光源,光为单色光,具
有极强的方向性,波长为一个定值,因此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空间分布仅与粒径相
关。对于颗粒群的衍射,各颗粒级的多少决定着对应各特定角处获得的光能的大
小,各特定角光能量在总光能量的比例,反映着各颗粒级的分布丰度。此激光粒
度分布测定仪的测量范围为 0.04 μm 至 2000 μm。

图 2.3 LS230/SVM+型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

(3)Zeta 电位仪
本实验采用英国马尔文公司 ZS90 型 Zeta 电位仪测定水煤浆的 Zeta 电位。工
作原理:此装置中包含了三种技术,即动态光散射法、激光多普勒微量电泳法和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静态光散射法。其中激光多普勒微量电泳法可用于测量 Zeta 电位。在施加的电场


的作用下,分子及颗粒将做电泳运动,其运动速度和 Zeta 电位直接相关,使用专
利型激光相干技术 M3-PALS(相位分析光散射法)检测其运动速率,便可以计算
其电泳迁移率,并最终计算其 Zeta 电位。
表 2.2 ZS90 型 Zeta 电位仪主要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参数范围

Zeta 电位测量范围 -100 mv~+100 mv

Zeta 电位粒度范围 5 nm~10 μm

粒径范围 1 nm~3 μm

电导率范围 0~200 ms/cm

温度控制范围 0~90℃

图 2.4 ZS90 型 Zeta 电位仪

(4)电子扫描显微镜
本实验采用日本电子公司 JSM-6510LV 型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扫描。工作原
理:由电子枪发射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经过汇聚透镜、物镜缩小和聚焦,在样
品表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能量、强度、斑点直径的电子束。在扫描线圈的磁场作
用下,入射电子束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物理
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的表面形貌和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导电或不导电干燥样品表面的微观结构。其优点为:
(1)放大倍数高;
(2)试样制备简单;
(3)视野大,成像清晰且有立体感。它常
被用在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中。
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2.3 JSM-6510LV 型电子扫描显微镜主要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参数范围

3.0nm(30 kV)

高真空模式分辨率 8.0nm(3 kV)

15.0nm(1 kV)

放大倍数 ×5~×20000

加速电压 0.5 kV~30 kV

图 2.5 JSM-6510LV 型电子扫描显微镜

(5)同步热分析仪
本实验采用德国耐驰公司 STA449F3 型同步热分析仪对水煤浆的水分分布进
行 分 析 。 工 作 原 理 : 同 步 热 分 析 技 术 将 差 热 分 析 ( DTA ) 与 热 重 分 析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结合为一体,即可在一次分析测量中同时得
到热重分析与差热分析的实验结果。
热重分析指在温度程序的控制下,测量样品的质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热
分析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组分。差热分析指在温度程序的控制
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温度差与温度或者时间的关系的一种测量技术,这是一种
重要的热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测定样品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和吸热量、放热
量。

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5 STA449F3 型同步热分析仪

本实验中使用的其他实验仪器见表 2.2。
表 2.2 实验仪器

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循环水多用真空泵 SHB-Ⅲ 西安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显数搅拌器 DSX-60 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干燥箱 202-OAB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浊度仪 2100P 美国哈希公司

调速多用振荡器 HY-4 上海浦东物理光化学仪器厂

天平 BSA124S-CW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2.3 错流过滤实验装置与系统

错流过滤装置由课题组自行设计,长为 600 mm,宽为 140 mm,高约为 60 mm,


有效过滤面积为 0.04 m2,装置如图 2.7 所示。
错流过滤系统的示意图见图 2.8。错流过滤分为过滤与反冲洗两个部分。过滤
过程地目的为浓缩水煤浆,反冲洗阶段的目的是清除膜污染。

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7 错流过滤装置图

过滤过程:过滤前,将一定体积的水煤浆储存于储存罐中,储存罐上方有置
顶搅拌装置防止水煤浆产生沉淀。打开单螺杆泵后,水煤浆被抽到错流过滤装置
中过滤,过滤后滤液流入到滤液罐里,水煤浆回流到储存罐中,实验循环至水煤
浆浓度达到要求。
反冲洗过程:清洁的水存储在反冲洗水箱里,当需要进行反冲洗时,关闭单
螺杆泵以及相应的阀门,打开反冲洗相关的阀门,打开水泵,清水由水泵加压经
错流过滤装置最终流到废液罐中,反冲洗时间 40s,用水 5L。

Fig. 2.8 错流过滤系统图

1- 置顶搅拌装置; 2-储存罐; 3-反冲洗水箱; 4-泵; 5-错流过滤装置;


6-滤液罐; 7-反冲洗废液罐

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电解质与混凝剂的选择

电解质在水煤浆中可以起到凝聚的效果,不同价态的电解质对水煤浆的脱水
效果有不同影响。将不同的电解质与混凝剂加入到水煤浆中进行预处理,以期提
升水煤浆的脱水性能。

3.1 试验方法

3.1.1 药剂的添加方法

通常采用烧杯实验来选择适合的药剂投加量。在实验中,使用烧杯实验来确
定混凝剂的种类与剂量。首先,将搅拌均匀的 400 ml 水煤浆样品放入 500 ml 的
烧杯中并对烧杯进行编号,其次按照一定剂量分别将电解质加入到各个不同的烧
杯中,用显数搅拌器以 350 rpm 搅拌 6 min,调配好的水煤浆密封保存待用。

3.1.2 真空过滤脱水方法

真空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和真空泵,装置如图 3.1 所示。


在布氏漏斗上放上滤纸,铺平并用水湿润,用玻璃棒将滤纸贴紧周底。开启
水力循环真空泵,待漏斗中的水全部被抽、滤纸完全紧贴在漏斗上时关闭真空泵。
之后,从调理好的水煤浆中取出 50ml 放置于贴好滤纸的漏斗上,打开真空泵,
抽滤计时开始,30 s 后关闭真空泵,取出漏斗里的滤饼,放置于预先干燥并称量
过的称量瓶中,称量、烘干并计算滤饼浓度。按照 40 s、50 s、60 s、80 s 和 100 s
更改过滤时间并重复上述实验。

图 3.1 真空过滤系统图

1-布氏漏斗;2-锥形瓶;3-真空泵;4-真空压力表

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3 水煤浆浓度测定

水煤浆浓度指水煤浆完全干燥后试样质量占原样质量的质量分数,用百分数
表示,参照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 18855-2008,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1)取充分搅拌均匀的水煤浆试样(3.0±0.2)g,置于预先干燥并称量的(称
准至 0.0002 g)过的称量瓶中,迅速加盖,称量(称准至 0.0002 g),晃动摊平。
(2)打开瓶盖,将称量瓶和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 105~110℃的干
燥箱中干燥 1 h。
(3)从干燥箱中去除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在空气中冷却约 3 min 后放入干
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 20 min),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 30 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的试样质量的减少
不超过 0.003 g 或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
作为计算依据。
水煤浆的浓度按试 3-1 计算。
𝑚
C = 𝑚1 × 100% (3-1)
0

试中C—水煤浆浓度;
𝑚1 —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𝑚0 —试样质量,g。
水煤浆浓度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为 0.2%。

3.2 水煤浆的脱水性能

测定水煤浆的脱水比阻,其值为 1.4×109 s2/g。以污泥为例,按照城市污水


处理污泥脱水性能的评价标准,通常认为比阻值在(0.1~0.4)×109 s2/g 之间的污
泥才适宜直接进行机械脱水[29],因而未经调理的水煤浆不能满足常规污泥脱水的
工艺要求,水煤浆的脱水性能需要改善。
将未添加任何试剂的水煤浆直接进行真空抽滤,其过滤结果如图 3.2 所示。
从图 3.2 中可以看出,水煤浆的真空抽滤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0~30 s,在第一阶段中水煤浆的过滤速率快,水煤浆滤饼的浓度迅速从 52%上升
至 63%;第二阶段为 30~100 s,在第二阶段中水煤浆的过滤速率明显下降,水煤
浆滤饼的浓度仅从 63.1%提升至 65.1%。

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0
first phase second phase

Concentration (%)
65

60

55

50
0 20 40 60 80 100

Time (s)

图 3.2 水煤浆滤饼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3.3 电解质/混凝剂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3.3.1 Na+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NaCl 是一种常用的电解质,它不仅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且价廉易得。NaCl 中
的 Na+为正一价离子,其混凝作用相对较弱,因而本实验中采用的剂量较高。实
验中 NaCl 的浓度为水煤浆中煤粉质量分数的 0、0.5%、0.1.0%、1.5%、2.0%与
2.5%。水煤浆的真空抽滤脱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两阶段中 NaCl 对水煤浆的脱
水速率的影响见图 3.3。
由图 3.3 可知,在水煤浆中添加 NaCl 试剂能够分别提高两段水煤浆的过滤速
率。在第一阶段中,随着 NaCl 剂量的升高,水煤浆的脱水速率可从 365 mg/(g·s)
升高到 423 mg/(g·s),其脱水速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 2.0%NaCl 时
达到峰值,此时抽滤 100 s 对应的水煤浆滤饼浓度为 67.1%。在第二阶段中,随着
NaCl 剂量的升高,其脱水速率维持在 24 mg/(g·s)左右,第二阶段脱水速率的峰值
在 0.5% NaCl。由此可以看出,NaCl 对水煤浆的脱水性能有明显改善,其影响主
要在第一阶段,而对第二阶段的脱水速率几乎没有影响。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0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mg/(gs))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mg/(gs))
420
45

400 40

380 35

30
360
25
340
20

320 15
0.0 0.5 1.0 1.5 2.0 2.5
NaCl dosage (%)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图 3.3 NaCl 剂量对水煤浆脱水速率的影响

3.3.2 Ca2+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氯化钠为无机化合物,由氯元素和钙元素组成,是典型的卤化物化学式为
CaCl2;其吸湿性极强,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潮解;易溶于水,水溶液为微酸性,同
时放出大量的热。主要应用于工业、医疗,可作为螯合剂、固化剂、干燥剂和强
化剂使用。
实验中 CaCl2 的浓度为水煤浆中煤粉质量分数的 0、0.2%、0.4%、0.6%、1.0%、
1.5%、2.0%与 2.5%。两阶段中 CaCl2 对水煤浆的脱水速率的影响见图 3.4。

50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mg/(gs))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mg/(gs))

420
45

400 40

380 35

30
360
25
340
20

320 15
0.0 0.2 0.4 0.6 0.8 1.0
CaCl2 dosage (%)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图 3.4 CaCl2 剂量对水煤浆脱水速率的影响

此过程与 Nacl 对水煤浆脱水过程的影响相似,同样分为两个阶段。由图 3.4


可知,在添加不同浓度的 CaCl2 情况下两阶段水煤浆的脱水性能都得到提升,且
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者成正相关。CaCl2 剂量为 1.0%时第一阶段水煤浆的脱水速率达到最大值 423.3


mg/(g·s),第二阶段脱水速率达到最大值 23.0 mg/(g·s)。CaCl2 与 Nacl 相比,为得
到同一浓度的水煤浆滤饼,CaCl2 所需的剂量明显小于 Nacl。

3.3.3 Al3+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Al2(SO4)3 中的铝离子为正三价离子,相较于 Nacl 与 CaCl2,其在混凝过程中


的作用更强,所以将 Al2(SO4)3 的浓度定为水煤浆中煤粉质量分数的 0、0.1%、0.2%、
0.3%、0.4%与 0.5%,将调理好的水煤浆进行真空抽滤实验,结果如图 3.5。

50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mg/(gs))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mg/(gs))

420
45

400 40

380 35

30
360
25
340
20

320 15
0.0 0.1 0.2 0.3 0.4 0.5
Al2(SO4)3 dosage (%)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图 3.5Al2(SO4)3 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图 3.5 可知,在水煤浆中添加 Al2(SO4)3 试剂主要能提高水煤浆第一阶段的过


滤速率。在第一阶段中,随着 Al2(SO4)3 剂量的升高,水煤浆的脱水速率从 365
mg/(g·s)升高到 407 mg/(g·s);在第二阶段中,随着 NaCl 剂量的升高,其脱水速率
维持在 21 mg/(g·s)左右。在 Al2(SO4)3 剂量为 0.5%时,水煤浆的最终浓度可达最
大值 66.5%。以达到水煤浆滤饼浓度 65%为目的,Al2(SO4)3 剂量为 0、0.1%、0.2%、
0.3%、0.4%和 0.5%对应所需时间依次为 100 s、77 s、60 s、44 s、40 s 和 35 s。
Al2(SO4)3 含量的提高降低了水煤浆脱水所用的时间,改善了水煤浆的脱水性。相
比于 Nacl 与 CaCl2,Al2(SO4)3 使用的剂量更低。

3.3.4 PAC 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

在所选 4 种药剂中,PAC 的混凝作用是最强的,因而对 PAC 的剂量选择为水


煤浆中煤粉质量分数的 0、0.01%、0.02%、0.05%、0.10%、0.20%、0.30%与 0.40%。
将调理好的水煤浆进行真空抽滤实验,结果如图 3.6。

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0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mg/(gs))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mg/(gs))
420
45

400 40

380 35

30
360
25
340
20

320 15
0.0 0.1 0.2 0.3 0.4
PAC dosage (%)
dewatering rate of first phase dewatering rate of second phase

图 3.6PAC 剂量对水煤浆脱水速率的影响

以达到水煤浆滤饼浓度 65%为目的,PAC 投加量为 0.01%、0.02%、0.05%、


0.10%和 0.20%时对应的所需时间分别为 83 s、60 s、59 s、40 s、38 s,PAC 的添
加能直接提高水煤浆的脱水性能。第一阶段,水煤浆的脱水速率在 PAC 剂量为
0.3%时达到峰值 425 mg/(g·s)。第二阶段 PAC 对水煤浆脱水速率的改变可以忽略
不计。相比于以上三种试剂,PAC 的使用的剂量最低,效果最好,说明 PAC 是理
想的脱水剂。
根据叔采-哈代规则,反离子的价数越高,其聚沉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聚
沉值与反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即一价、二价和三价反离子的聚沉值基本符
1 1 1
合[M+]:[M+]:[M2+]:[M3+] =(1)6:(2)6:(3)6= 100:1.6:0.14。上述实验中,以

抽滤 60s 达到水煤浆滤饼浓度为 65%为目的,四种药剂使用量 PAC<Al2(SO4)3<


CaCl2<NaCl,聚沉值之比为 0.57:5.84:27.03:95.56m mol/L≈1:10:52:178,
离子价数越高,聚合度越高,其所需剂量越小,沉聚效果越好,这符合叔采-哈代
规则。

3.4 本章小结

水煤浆的脱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0~30 s,其脱水速度快,脱


水效率高,脱水速率可达 365 mg/(g·s);第二阶段为 30~100 s,其脱水速率相对于
第一阶段慢,仅为 20 mg/(g·s);在不添加任何试剂的情况下,需要 100 s 的真空
抽滤才能使水煤浆的滤饼浓度达到 65%。
本实验所选用的电解质次为 NaCl、CaCl2、Al2(SO4)3 与 PAC,以达到水煤浆
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滤饼浓度为 65%为目的,根据其阳离子的价态以及聚合度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的剂
量。4 种混凝剂对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在低分子量药剂 NaCl,CaCl2,
Al2(SO4)3 中,混凝效果依次为 Al2(SO4)3>CaCl2>NaCl,这与理论一致,而高分
子混凝剂 PAC 的脱水效果优于低分子混凝剂的脱水效果,所以,在之后的试验中
主要以 PAC 为混凝剂对水煤浆的物化性质进行测定。
添加的四种药剂对水煤浆脱水速率的改变均集中于第一阶段,而对第二阶段
的水煤浆脱水速率几乎没有改变。

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PAC 对水煤浆物化性质的影响

4.1 PAC 对水煤浆 Zeta 电位的影响

4.1.1 Zeta 电位及 Stern 模型

Zeta 电位(Zeta potential),又叫电动电位或电动电势(ζ电位或ζ电势),


是指滑动面(Shear Plane)的电位。它是表征胶体分散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目前测
量 Zeta 电位的方法主要有电泳法、电渗法、流动电位法以及超声波法,其中以电

泳法应用最广。

Zeta 电位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数值与胶态分散的稳定性相关。Zeta 电位是对


颗粒之间相互排斥或吸引力的强度的度量,分子或分散粒子越小,Zeta 电位(正
或负)越高,体系越稳定,即溶解或分散可以抵抗聚集。反之,Zeta 电位(正或
负)越低,越倾向于凝结或凝聚,即吸引力超过了排斥力,分散被破坏而发生凝
结或凝聚。
胶体粒子间的静电排斥力可以减少相互碰撞的频率,使聚结的机会大大降低,
从而增加了相对的稳定性。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从溶液中选择性吸
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入溶液,使得固液
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对于双电层的内部离子排列方式,曾有科学家先后提出过一些模型。1879 年
赫尔姆霍兹(Helmholtz)提出了 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模型;之后于 1910 年古伊
( Gouy ) 和 1913 年 查 普 曼 ( Chapman ) 修 正 了 平 板 电 容 器 模 型 , 提 出 了
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后来斯特恩(Stern)提出了 Stern 模型。提出这
些模型的后者均克服了前一种模型的不足,更好的解释了胶体的各种性质和实验
现象。
在 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模型中,赫尔姆霍兹简单地将双电层结构分为两层,
其中胶体颗粒表面电荷排列形成一层,胶体颗粒通过静电力吸引的反离子构成另
一层,两层间距约为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
和溶液中的反离子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如图 4.1 所示。但是该模型过于简单,
不能区分表面电势与 Zeta 电位,也不能解释 Zeta 电位对离子浓度与价数十分敏
感的现象。

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针对 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古依和查普曼认为,由于溶液
中的反离子受静电引力和热运动扩散力两种对抗力的作用,不可能紧密有序地排
列在胶体颗粒表面形成一排,而是只有部分反离子紧靠在胶体颗粒表面,相距约一、
二个离子厚度形成紧密层,而剩下的反离子则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扩散分布到周
围介质中形成扩散层,紧密层和扩散层共同构成了双电层。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
胶体颗粒附近的反离子浓度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加电场力减弱,反离子浓度随之
降低,直到在某一点反离子与胶体离子的同号离子浓度相等,如图 4.2 所示。虽
然 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克服了 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模型的缺点,但
仍有一些实验事实与此不符,如试验中发现 Zeta 电位有时会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
而增加,有时会变得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这无法用 Gouy-Chapman 理论解释。问
题的关键在于此模型中将反离子被当作没有体积的点电荷,因此它吸附在固体表
面上并不会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吸附层,此外,反离子除了受静电引力外,还存
在范德华引力以及介质水的溶剂化作用。

图 4.1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模型图 4.2 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

1924 年斯特恩对扩散双电层模型作进一步修正。Stern 模型认为胶体颗粒表


面电荷构成双电层的内层,与胶体表面距离为一、二个分子直径的区域内,反离
子受到胶体表面强烈的静电引力而与之紧密吸附在一起,这个固定吸附层称为
Stern 层。剩余的反离子扩散地分布于 Stern 层以外,形成扩散层。Stern 层与扩散
层中的反离子处于动态平衡,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或者价数升高时,将有更
多的反离子进入 Stern 层,使 Stern 层与扩散层中的反离子数量达到平衡。Stern
层内所有反离子的中心构成的平面称为 Stern 面。在 Stern 层内,除了反离子以外
还有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也与胶体颗粒表面紧密结合。在分散介质中,Stern 层随

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胶体颗粒的运动而运动,而扩散层的大部分反离子不随胶体颗粒运动,这在胶体
颗粒与扩散层之间形成了一个滑动界面,称为滑动面。如图 4.3 所示。由 Stern 面
到溶液中心的电位降称为 Stern 电位,而 Zeta 电位是指由滑动面到溶液中心的电
位降。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胶粒在移动时,Stern 层会结合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
一起移动,所以滑移的切动面要以 Stern 层略右的曲线表示[30]。

图 4.3 Stern 双电层模型

4.1.2 实验方法

PAC 的剂量选择为水煤浆中煤粉质量分数的 0、0.005%、0.010%、0.015%、


0.020%、0.050%、0.100%、0.200%、0.300%与 0.400%。将搅拌均匀的 400 ml 水
煤浆样品放入 500 ml 的烧杯中并对烧杯进行编号,其次按照剂量分别将混凝剂加
入到各个不同的烧杯中,用显数搅拌器以 350 rpm 搅拌 6 min。
依次打开电脑、Zeta 电位仪与软件,等待 30 min 让激光稳定。取出少量水煤
浆放入毛细管槽内,注意毛细管槽内不能含有气泡,之后插好塞子,放入仪器中
并开始测量。

4.1.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 4.4 所示,未添加 PAC 的水煤浆 Zeta 电位为-43.50 mv,其绝对


值最大;当添加 PAC 以后,随着 PAC 浓度的增加,水煤浆 Zeta 电位绝对值逐渐
减小并趋近于 0;当 PAC 剂量小于 0.020%时,Zeta 电位的增长相对缓慢,而当
PAC 剂量小于 0.020%时,Zeta 电位陡增。这说明增大电解质浓度可以提高 Zeta

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电位。
PAC 的混凝机理主要是利用水解缩合过程中产生的高价多核配合物的压缩双
电层作用和吸附电中和作用。当向水煤浆中添加 PAC 后,水解的三价铝离子通过
静电引力进入胶体颗粒表面,将原有的低价正离子置换出来,双电层在电中性保
持不变的基础上减少了离子数量,因而双电层变薄胶体滑动面上的 Zeta 电位降低。

0
Zeta potential (mv)

-10

-20

-30

-40

-50
0.0 0.1 0.2 0.3 0.4

PAC dosage(%)

图 4.4 PAC 对水煤浆 Zeta 电位的影响

4.2 PAC 对水煤浆粘度的影响

4.2.1 水煤浆的粘度

近年来国内外在水煤浆流动特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水煤浆在不同
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和触变性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诠释 [31-35]。水煤浆虽然是一种流
体,但它毕竟不是完全的流体,而是由固体煤和水及少量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物,
是一种包括宾汉塑性体、胀性体、屈服假塑体、假塑体等多重性的非牛顿流体,
在较低剪切速率和较高的剪切速率下水煤浆呈现出牛顿流体特性,而在中等切速
率下呈现假塑性体特性[36,37]。水煤浆的流变特性(粘度)对于煤浆的工业应用非
常重要,它对输送时的流动性、储存时的稳定性、燃烧时的可雾化性和可燃性等
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业上制备水煤浆时,希望静态时有较高的粘度,以
防止沉降;动态时有较低的粘度,便于泵送,雾化和燃烧。符合此要求的有宾汉
塑性体和屈服假塑体,他们均有剪切应变稀效应,即随剪切速率增加,表观粘度
变小的现象。
在评定水煤浆时,一般都用表观粘度𝜂𝑎 表示。表观黏度指在两个平行平面受

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剪切力的流体,其单位接触面积上法向梯度为 1 时,由于流体黏性所引起的内摩
擦力或剪切力的大小。表观粘度与煤浆温度和剪切速率有关,提高煤浆温度和加
大剪切速率,都有助于降低表观粘度。
本文采用𝜂100𝑠−1 表示在剪切速率为 100s-1 下水煤浆的表观粘度,单位为毫
帕·秒(mPa·s)。为了便于泵送,雾化和燃烧,要求水煤浆在常温下的表观粘度
通常要求为[(1000~1200)±200] mPa·s。

4.2.2 粘度的测定方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将事先准备的试样搅拌均匀,至无软、硬沉淀(应避免过度搅拌,以
减少剪切变稀对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将试样加入测量容器中,加入的水煤浆量应刚好淹没整个内筒且每次
所在液面基本相同。
(3) 连接装置,将容器置于温度为(20±0.1)℃的恒温器中静置 5 min。
(4) 启动粘度计,将剪切速率调到 100s-1,,开始以 12 s 间隔记录读数,共
6 次。
(5) 从粘度计标定曲线上查出每次读数相应的粘度值。
水煤浆的粘度值按试 4-1 计算:
∑𝑛
𝑖=1 𝜂𝑖
𝜂100𝑠−1 = (4-1)
𝑛

试中𝜂100𝑠−1 —水煤浆浓度;
𝜂𝑖 —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n—试样质量,g。
每个试样进行 2 次重复测定,以 2 次测定的平均值修约到整数位报出。

4.2.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 4.5 所示。PAC 对水煤浆的粘度影响很大,在未添加 PAC 时水


煤浆的粘度为 884 mPa·s,随着 PAC 的添加,水煤浆的粘度显著增大,当 PAC 浓
度达到 0.020%时,水煤浆的粘度就达到 1153 mPa·s,而当 PAC 浓度达到 0.400%
时,水煤浆的粘度甚至达到 2574 mPa·s,通常水煤浆的粘度应不超过 1200 mPa·s[38],
高粘度的水煤浆极其不利于管道的运输与泵送,因此为了使水煤浆的浓度达到规
定,应使 PAC 的浓度不高于 0.020%。

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000

2500

Viscosity (mPas)
2000

1500

1000

500
0.0 0.1 0.2 0.3 0.4

PAC dosage (%)

图 4.5 PAC 对水煤浆粘度的影响

水煤浆中煤粉的性质、粒度的分布、制浆的工艺以及添加剂均可以改变水煤
浆的粘度[39-43]。PAC 对水煤浆粘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PAC 水解缩合过程中可产生
高价多核配合物,这改变了水煤浆中煤粒与煤粒以及煤粒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因而改变了水煤浆的粘度。

4.3 PAC 对水煤浆粒度的影响

4.3.1 水煤浆的粒度分布

水煤浆的生产不仅要求煤粉细,还要求其流动性好、浓度高,因而制备水煤
浆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调整水煤浆的粒度分布,使大小颗粒能相互填充,减少空隙,
从而使固体占有率提高。水煤浆的粒度分布影响着水煤浆的品质,合理的级配能
有效提高水煤浆的浓度、稳定性和输送性,降低水煤浆的黏度[44-46],因而水煤浆
的生产都伴随着其粒度级配的优化。
在添加混凝剂的过程中,由于 Zeta 电位的变化,水煤浆中的小颗粒极有可能
因脱稳而相互吸引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影响水煤浆的颗粒分布,进而
影响水煤浆的运输与燃烧。
煤的粒度分布是指煤样中不同粒径煤颗粒占煤颗粒总量的百分比。煤样粒度
分布常用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表示。

4.3.2 试验方法

PAC 的剂量选择为水煤浆中煤粉质量分数的 0、0.005%、0.010%、0.015%、

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020%、0.050%、0.100%、0.200%、0.300%与 0.400%。将搅拌均匀的 400 ml 水


煤浆样品放入 500 ml 的烧杯中并对烧杯进行编号,其次按照剂量分别将混凝剂加
入到各个不同的烧杯中,用显数搅拌器以 350 rpm 搅拌 6 min。
开启电源,依次打开电脑和激光粒度仪,仪器需预热 20 min。在测试开始前
先清洗仪器,之后将样品加入样品槽,点击“开始”仪器开始自动测样。

4.3.3 实验结果

图 4.5 显示了水煤浆中添加 PAC 后其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未添加 PAC 时其


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41.87 μm,脱稳后的颗粒其颗粒平均粒径随 PAC 含量的提高而
增加,在 PAC 含量为 0.200%时达到峰值 48.82 μm,之后稍有降低,在平均粒径
为 47 μm 左右趋于稳定。
添加混凝剂后,水煤浆的 Zeta 电位发生变化并趋近于 0,煤颗粒由于各种力
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凝聚,其平均粒径因而增加。当 PAC 剂量低于 0.100%时,其
Zeta 电位的绝对值大于 30 mv,颗粒间各作用力的变化较小,因而其颗粒的平均
尺寸变化小;当 PAC 剂量在 0.100%至 0.200%之间时,其 Zeta 电位的绝对值小于
30 mv,颗粒尺寸发生剧烈变化,平均粒径大小陡增,并在 PAC 含量达到 0.200%
时颗粒平均尺寸达到峰值;而当 PAC 含量高于 0.200%时,混凝后产生的更大的
絮体难以克服阻力而稳定存在,所以断裂为可稳定存在的约 47 μm 大小的絮体。

50

48
Particle size (um)

46

44

42

40
0.0 0.1 0.2 0.3 0.4

PAC dosage (%)

图 4.5 PAC 对水煤浆粒度的影响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 PAC 对水煤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4.4.1 水煤浆的稳定性

水煤浆是一种混合物,因重力作用,煤浆中的颗粒容易发生固液分离而沉淀,
颗粒的沉淀会引起一系列问题且难以处理,如水煤浆浓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和硬沉
降等。
为了表征水煤浆中颗粒抗沉降的性能,将水煤浆在贮运过程中能维持不产生
硬沉淀的性质定义为水煤浆的稳定性。
理想中完美的水煤浆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沉降、保持颗粒的均匀分散,但
这在现实操作中难以达到,因为水煤浆中含有粒度大小不同的颗粒,粗颗粒分散
悬浮时不可能不发生沉降;同时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为了达到其时刻均匀会导致
过多的成本。所以在悬浮体中,颗粒能以缓慢的速度协同下降,在容器底部形成
结构疏松的絮状物,通过机械搅拌装置能够恢复原来的均匀状态,这样的悬浮体
就符合稳定性的要求了。
稳定性可分为静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其中,静态稳定性指在
无其他外力作用下,颗粒抵抗重力作用的能力。动态稳定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如
铁路、卡车、轮船运输过程中,水煤浆抗震动的能力。热稳定性是指不同温度条
件下,水煤浆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浆体的粘度越低,颗粒越容易沉
降,但是水煤浆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添加剂的耐热性更相关[47]。
在大规模的生产中,相较于流动性与浓度等指标,浆体的稳定性显得更为重
要,它不仅决定煤浆的运输与存放,还直接关系到浆厂与用户的正常生产[48-50]。
经存放不发生硬沉淀的煤浆,其稳定性就基本符合要求。不发生硬沉淀的时
间(天数、周数)叫做稳定期。稳定期的长短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炉前制浆,
煤浆随制随用,无需长时间存放和长距离运输,稳定期仅需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即
可。商品浆不仅需要长距离输送,还要有足够的储备粮,一般要求有两三个月以
上的稳定期。
水煤浆稳定性的评测方法一般有沉降法、粘度法和探测法三种,虽然有诸多
方法可以测定水煤浆的稳定性,但水煤浆的稳定性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完善的指标。

4.4.2 水煤浆稳定性的测定

由于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水煤浆终端设备前的浓缩,所以本实验主要检

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测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其测量方法如下:
(1) 将已均匀搅拌的水煤浆倒入预先干燥并称量的清洁小试样瓶中,至液
面离瓶口约 4 cm 处(190 g~230 g),准确称量,计算水煤浆试样的总质
量。
(2) 将装有水煤浆的试样瓶盖上盖并拧紧,放到振荡机顶盘上,固定好后
开机连续震荡 6 h。
(3) 关闭振荡机,立即取下试样瓶,打开盖,倾斜使瓶内水煤浆自由流入
另一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清洁接受瓶中,30 s 后将试样垂直倒置于接受
瓶上(两瓶口正对),8 min 后,将试样瓶翻正取下,立刻盖上试样瓶与
接受瓶瓶盖。
(4) 分别称量试样瓶和接受瓶的总质量,计算试样瓶中残留物质量𝑚𝐴 和
接受瓶中水煤浆质量𝑚′𝐴 ,两者之和(𝑚𝐴 +𝑚′𝐴 )与水煤浆总质量𝑚𝑠 相差
不应超过原质量的 1%。否则,本实验无效。
水煤浆动态稳定性按试 2-3 计算
𝑚𝐴
𝑆𝐵𝑑𝑦𝑛 = × 100% (4-2)
𝑚𝑠

试中𝑆𝐵𝑑𝑦𝑛 —水煤浆动态稳定性,以质量分数表示;

𝑚𝐴 —水煤浆振荡后试样瓶中残留物质的质量,g。
𝑚𝑠 —水煤浆试样的总质量,g。
水煤浆浓度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为 0.2%。

4.4.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 4.6 所示。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指水煤浆在震荡一段时间后保


持其物性均匀的能力,以水煤浆残留物占水煤浆试样的百分数计算,可以看出值
越低水煤浆的残留物越少,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越好。由图 4.6 可以看出,水煤
浆的动态稳定性由 15.5%变到 23.5%,其中,当 PAC 浓度大于 0.4%时水煤浆的动
态稳定性开始剧烈变化,这与 Zeta 电位、粘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

Dynamic stability (%)


20

18

16

0.0 0.1 0.2 0.3 0.4

PAC dosage (%)

图 4.6 PAC 对水煤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4.5 水煤浆水分的分布

4.5.1 水煤浆水分的组成

现有研究对煤炭颗粒中的水分分布有多种划分形式,根据水分与煤颗粒的相
对位置可将水分分为:1、表面吸附水(Surface adsorption water),吸附在颗粒基
团表面的一层水;2、颗粒间水(Interparticle water),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水;3、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存在于颗粒表面毛细管空隙和细小裂缝中的水,基本
上不受颗粒静电引力场作用;4、吸着水(Adhesion water),紧密吸附在颗粒表面
的一层极薄的水膜;5、内部吸附水(Interior adsorption water),颗粒形成过程中
存在于颗粒内部毛细孔管和细小裂缝中的水[51,52]。

[51]
图 4.7 煤中水分存在的不同形式

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细粉煤的脱水过程中,可将其水分分为内在水分与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
化学状态吸附,难以去除;而外在水分以物理状态吸附,主要存在于表面膜、基
质间隙和毛细管中,相对容易脱除[53]。
但是目前对水煤浆水分分布的研究较少,DandanChen 等人将水煤浆中的水分
划分为自由水(freewater)、间隙水(middlewater)与结合水(boundwater)[54],
本文采用其对水煤浆水分的划分方法。
自由水(freewater)指表面吸附水(Surface adsorption water),主要包含重力
水。当薄膜水的厚度不断增大时,颗粒表面静电场的引力逐渐减弱,当引力不能
支持水的重量时,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向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之为重力水。
重力水只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可以传递静水压力。
结合水(boundwater)指颗粒内部吸附水(Interior adsorption water),由于分
子引力及静电引力的作用,其吸附力可达 10,000 大气压,与颗粒结合的非常紧
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它与颗粒分开,只有当空气中的饱和
差很大或温度高达 105℃时,蒸发的分子扩散力才可使它离开颗粒表面。
间隙水(middlewater)包括颗粒间水(Interparticle water)、毛细水(Capillary
water)和吸着水(Adhesion water),间隙水既不像自由水那样能自由流动,也不
像结合水那样紧密附着于颗粒上难以分离,可将其看作为半自由水,在适宜的条
件下可将其分离开。
在浓缩过程中,自由水最容易被去除,间隙水根据浓缩过程的条件部分被去
除,而结合水在低温低压下难以去除,所以提高水煤浆的脱水速率应立足于改善
水煤浆中自由水与间隙水的比例,提高自由水含量,降低间隙水含量。

4.5.2 水煤浆水分的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分别对 CWM 与 CWM+0.020%PAC 进行热重-差


热分析。取 20 mg 样品放入热天平室中,以 5 k/min 升温速率升温至 40℃,保持
40℃恒温干燥 1 h,再以 5 k/min 升温至 105℃。干燥过程中使用 N2 为气氛,N2
流量为 50 ml/min。

4.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 DandanChen 等人对水煤浆水分分布的分析方法可知,不同形式的水分
其脱水率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如图 4.8 所示,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从实验开始
到脱水率稳定为自由水蒸发阶段,脱水率下降至 0 为间隙水阶段,脱水率为 0 时

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结合水阶段。由三个阶段其水分占煤粉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水煤浆中水分
的分布,结果如图 4.9 所示。

0.008
dewatering rate (g/gmin)
0.006

bound
0.004 water

0.002
middle free water
water
0.000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Water content on dry basis (g/g)

图 4.8 水煤浆干燥曲线

图 4.9 显示水煤浆中水分质量占总质量的 42%左右,添加 PAC 后,水煤浆总


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其中结合水的含量没有改变,均为 9.40%,这与理论一致;
而间隙水的含量从 10.99%降低到 9.08%,自由水的比例从 27.79%提高到 29.60%,
这说明 PAC 能够将一部分间隙水转化为自由水,从而提高了水煤浆的脱水效率。

50

9.40 9.40
Moisture content (%)

40

10.99 9.08
30

20
29.60
27.79

10

0
CWM CWM+0.02%PAC

bound water middle water free water

图 4.9 水煤浆水分分布图

4.6 本章小结

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机理主要是压缩双电层作用和吸附电中和作用。聚合氯化

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铝在水解缩合过程中能产生高价多核配合物,此配合物可通过静电引力进入颗粒
表面置换出等电荷量的低价离子,这样双电层中仍然保持电中性,但离子数量却
减少了,因而双电层变薄,胶体滑动面的 Zeta 电位降低,当降低到某一数值时,
颗粒发生聚集。水煤浆的 Zeta 电位值为负,随着水煤浆中 PAC 含量提高,水煤
浆的 Zeta 电位趋近于 0;除了上述原因,还可能因为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中和了带
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降低了 Zeta 电位,减少了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颗粒更
容易聚集。
脱稳后的颗粒其平均粒径随 PAC 含量的提高而增大,在 PAC 含量为 0.200%
时达到峰值,之后稍有降低并趋于稳定。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由 15.5%变到 23.5%,
水煤浆的粘度由 884 mPa·s 提高到 2574 mPa·s。水煤浆的动态稳定性与粘度会直
接影响水煤浆在管内的运动,当变化过大时会增加运输的难度,特别是在浓度提
高时,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因而,为了保证水煤浆的运输,同时考虑经济效益,
PAC 的剂量不应大于 0.020%。
水煤浆中水分可分为自由水、间隙水和结合水三类,其中自由水最易被脱除,
因此提高水煤浆的脱水效率可立足于提高水煤浆中自由水的含量。PAC 对水煤浆
的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在添加 PAC 后,水煤浆中自由水的含量上升,间隙水的
含量下降,结合水的含量保持不变,因此 PAC 通过改善水煤浆水分分布而改善了
水煤浆的脱水性能。

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错流膜滤技术的应用

5.1 膜滤技术的原理

膜是一种分离的介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既是两相分离的手段也是物
质选择性传递的屏障。膜滤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以压力差、浓度差
或电位差为推动力,使原料中某些组分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推
动力有压力驱动与电位差驱动,其中压力驱动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可将膜滤的工
艺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而电位差驱动工艺主要有电渗析。
膜是膜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膜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膜(生物膜)
和人工合成膜,人工合成膜主要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照膜的组件分类,主要有
管式、中空纤维试、毛细管式、板框式和卷式等。按照分离的机理,可分为多孔
膜、无孔膜和载体膜。性能良好的膜应具备以下特点:1、良好的渗透性;2、高
效的选择性;3、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4、耐污染且寿命长;5、易制备
加工;6、抗压性。
过滤作用由两个过程组成:筛选作用和吸附作用。当颗粒比滤膜的孔隙大时
发生筛选作用,微粒被截留,与此同时滤层里也会发生吸附作用。滤膜有多个孔
和渠道,孔和渠道的直径大小不一,当过滤发生时,颗粒因直径大于孔隙直径而
不能通过孔隙时,被截留在膜表面,截留的颗粒累积起来形成第二道滤层,过滤
的加厚会使液体通过膜的阻力变大,速度降低,最终堵塞孔隙,直到过滤停止。
除了塞住孔隙与渠道的入口外,少量微粒钻入渠道内部淤积在弯曲的地方,还有
少量微粒吸附在渠道壁上,这种吸附作用的积累给液体的通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
困难,这种过程叫做膜污染。膜的劣化是指膜自身的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对于膜污染来说,其本身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适当清洗可以使膜的性能恢复
或部分恢复到原来状态,但膜的劣化则是不可逆的。因此要对膜组件、过滤方式
和清洗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
常用的清洗方式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物理清洗的方法一般有:1、水
力清洗方法,通过降低操作压力的方式提高其保留液循环量,从而增加其产生
的剪切力、提高渗透通量;2、气-液脉冲,向膜过滤装置的间隙中通入高压气体,
气体脉冲使孔隙膨胀,液体脉冲带走污染物;3、反冲洗,使清洗液反向通过膜,
带走沉积在渠道内壁上的污垢;4、循环清洗,关闭渗透液出口,利用进料液和
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渗滤液出口后,纤维间的压力大致等于纤维内压力的平均值,在中空纤维的进
口段内压较强,产生滤液;在纤维的出口段外压较高,滤液反向流入纤维内腔,
渗滤液在中空纤维内外循环流动,返回的滤液流加上高速的料液流可以清除沉
积的污垢[55-57]。化学清洗则通常根据膜材料与吸附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清洗剂
进行清洗,常用的清洗剂有酸碱液、表面活性剂、氧化剂和酶等。
常见的微滤有两种模型: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
死端过滤也称为无流动过滤,在死端过滤时,在压力作用下水和小于膜孔径
的溶质透过膜,大于膜孔径的溶质被截留在膜表面上并逐渐堆积。随着操作时间
的延长和压力的影响,颗粒累积的厚度逐渐增大,过滤的阻力也在增大,在压力
不变的情况下,膜的渗透率下降。死端过滤为间歇式过滤,根据膜污染的情况需
定期清洗或更换。死端过滤的速度由悬浮体的压力、沉淀层的厚度、沉淀的结构
和特征、悬浮体的组成和液体的温度决定。一般情况下压力越大,过滤速度也越
快;但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即使增大压力,过滤的速度也不再加快,此时的压
力称之为临界压力,超过这个压力过滤层将被击穿。压力除了压缩过滤层以外,
有些比较小的微粒,在强大压力作用下进入渠道的孔隙造成堵塞。死端过滤只适
用于含固量较低的料液。
错流过滤是一种利用多孔膜材料作为过滤介质,由泵提供推动力,料液平行
于膜表面流动,渗透液垂直于膜面流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过滤方式。对错流
过滤的通量进行模拟的模型理论依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早期的模仿超滤过
程中所依据的浓差极化理论建立起来的过滤模型[58,59],另一种是基于对颗粒的流
体力学分析建立的模型[60]。与死端过滤不同的是料液流经膜面时产生的剪切力可
以把沉积在膜表面滞留的颗粒带回到主流体,使该污染层保持在一个较薄的水平
[61,62]
而不会无限增厚 。因此一旦污染层达到稳定,膜的渗透速率就将在较长时间
内保持相对高的水平。错流过滤操作较死端过滤复杂,对固含量高于 0.5%的料液
通常采用错流过滤。随着错流过滤操作技术的发展,错流过滤在许多领域有代替
死端过滤的趋势。

错流过滤不容易堵塞过滤通道,对料液的悬浮粒子大小、浓度没有特殊要求,
可过滤固形物含量较高的液体,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葡萄酒、啤酒的生产过程中。

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 不同浓度 PAC 对错流过滤系统的影响

5.2.1 试验方法

本实验使用平纹丙纶滤布作为过滤介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聚合氯化
铝的剂量采用水煤浆固体质量的 0,0.01%,0.02%,调理后的水煤浆进入错流过
滤装置并回流,循环 2 小时,初始压力 0.06 MPa,初始流量 1 m3/h。测量水煤浆
浓度、装置压力、膜通量和滤液浊度的变化量。

5.2.2 浓度 PAC 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

浓度 PAC 对水煤浆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5.1 所示。水煤浆起始浓度为


52%,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煤浆的浓度不断增加;在同一时刻,水煤浆的浓度随
PAC 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当过滤 2 h 时,未添加 PAC 的水煤浆浓度只有 59.4%,
而添加了 PAC 的水煤浆的浓度分别为 65.45%和 68.26%;在 0 至 1h 内,水煤浆
浓度变化的斜率随 PAC 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 1 至 2h 时,未添加 PAC 的水煤浆
其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添加了 PAC 的水煤浆其斜率有所变大,这种变化与压力和
通量的变化有关。图 5.1 直观地展示了 PAC 含量对水煤浆浓度变化的影响趋势,
这与前文实验所述一致,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PAC 的添加降低了水煤浆的 Zeta
电位,改变了水煤浆的水分分布和脱水性能而产生的。

70
Concentration (%)

65

60

55
0
0.01%
0.02%
50
0.0 0.5 1.0 1.5 2.0

Time (h)

图 5.1 错流过滤装置中不同浓度 PAC 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

5.2.3 不同浓度 PAC 对装置压力的影响

如图 5.2 展示了不同浓度 PAC 对装置压力的影响。错流过滤装置的压力随时


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的变化而增大;在同一时刻,装置的压力随 PAC 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未添加


PAC 的水煤浆压力升高相对缓慢,而添加了 PAC 的水煤浆其压力的增加较快。装
置压力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随着过滤的进行,膜被污染,表面的空隙被
污染物堵住后过滤阻力增大,过滤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压力增加;另一方面,过
滤进行一段时间后水煤浆的浓度得到提升,粘度变大,水煤浆在装置及管道内的
运动变得困难,这也会导致水煤浆压力的变化。

0.13

0.12

0.11
Pressure (Mpa)

0.10

0.09

0.08

0.07
0
0.06 0.01%
0.02%
0.05
0.0 0.5 1.0 1.5 2.0

Time (h)

图 5.2 错流过滤装置中不同浓度 PAC 对装置压力的影响

5.2.4 不同浓度 PAC 对膜通量的影响

图 5.3 显示了不同浓度 PAC 对膜通量的影响。在未添加 PAC 的情况下,前


0.5h 膜通量快速下降,之后曲线缓慢下降并维持在 28.0 L·m2/h;添加 PAC 之后,
膜通量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0~0.5h,膜通量从最高点快速下
降到最低点约 36.0 L·m2/h,第二阶段为 0.5~2.0 h,膜通量缓慢上升,膜通量的增
大与装置的压力的升高有关。第二阶段膜通量的升高可能是因为在不添加 PAC 的
情况下,高浓度的水煤浆在膜表面聚集,在浓度梯度作用下,煤颗粒会向煤浆中
扩散形成边界层,阻止了水煤浆的进一步脱水分离,而 PAC 的添加正好缓解了这
种情况,因而随着时间与压力的升高,水煤浆的膜通量还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
平。

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0

Membrane Fluxes(L/m h)


80 0

2
0.01%
70 0.02%

60

50

40

30

20
0.0 0.5 1.0 1.5 2.0

Time (h)

图 5.3 错流过滤装置中不同浓度 PAC 对膜通量的影响

5.2.5 不同浓度 PAC 对出水浊度和 COD 的影响

错流过滤装置的出水浊度并非恒定,在刚开始过滤时出水浊度相对较大,一
段时间后出水浊度降低并维持恒定,所以出水浊度有一个从大到小的变化趋势。
表 5.1 中的浊度是前 0.5 h 的平均出水浊度,0.5 h 后不同 PAC 含量的水煤浆出水
浊度值均接近于 10NTU。后期出水浊度相同主要是因为达到一定过滤时间后,水
煤浆在滤布表面形成一层紧实的泥饼,滤饼起到一定的截留煤颗粒的作用因而降
低了错流过滤装置的出水浊度。在表 5.1 中,错流过滤装置的出水浊度随 PAC 含
量的增加而提高,这可能是因为 PAC 含量的提高增加了膜通量,在过滤初期,滤
布表面的空隙较大不能很好地截留水煤浆中的煤颗粒,水流速度的加快使过滤过
程中带出更多的煤颗粒,因而增加了出水浊度。
装置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值随着 PAC 含量的增高而增大,这与其浊度
的变化趋势一致。根据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63],COD 日最高
允许排放浓度为 70mg/L,本装置所排废水 COD 高于此标准,应进行进一步的处
理。
表 5.1 错流过滤过程中不同浓度 PAC 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PAC 剂量 浊度(NTU) COD(mg/L)

0 32.1 101

0.01% 62.3 129

0.02% 71.1 142

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3 滤布对水煤浆浓缩效果的影响

5.3.1 试验方法

本实验分别采用平纹丙纶滤布(A1)、土工布(A2)和斜纹丙纶滤布(A3)
作为过滤介质,PAC 浓度为 0.01%,调理后的水煤浆进入错流过滤装置并回流,
循环 2 小时,初始压力 0.06 MPa,初始流量 1 m3/h。测量其浓度、压力、膜通量
和出水浊度的变化量。

5.3.2 滤布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

滤布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如图 5.4 所示。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煤浆的浓度不断


增加,使用平纹丙纶滤布(A1)作为过滤介质的水煤浆浓度从 52.0%增加到 68.3%,
使用土工布(A2)作为过滤介质的水煤浆浓度从 52.0%增加到 64.8%,使用斜纹
丙纶滤布(A3)作为过滤介质的水煤浆浓度从 52.0%增加到 65.4%;在同一时刻
时,水煤浆的浓度平纹丙纶滤布(A1)>斜纹丙纶滤布(A3)>土工布(A2)。三
者相比较,平纹丙纶滤布(A1)的浓缩效果最好。

70
Concentration (%)

65

60

55 A1
A2
A3

50
0.0 0.5 1.0 1.5 2.0

Time (h)

图 5.4 错流过滤装置中滤布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

5.3.3 滤布对水煤浆压力的影响

滤布对水煤浆压力的影响如图 5.5 所示。错流过滤装置的压力是随着时间逐


渐增高的,平纹丙纶滤布(A1)的压力从 0.060 Mpa 增加到 0.120 Mpa,土工布
(A2)的压力从 0.060 Mpa 增加到 0.115 Mpa,斜纹丙纶滤布(A3)的压力从 0.060
Mpa 增加到 0.117 Mpa;同一时刻,装置的压力平纹丙纶滤布(A1)>斜纹丙纶滤
布(A3)>土工布(A2),但三者之间压力变化的差异很小,可以看出不同滤布间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煤浆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压力差,而是膜通量。

0.12

0.11

Pressure (Mpa)
0.10

0.09

0.08
A1
0.07 A2
A3
0.06

0.0 0.5 1.0 1.5 2.0

Time (h)

图 5.5 错流过滤装置中滤布对装置压力的影响

5.3.4 滤布对水煤浆膜通量的影响

滤布对水煤浆膜通量的影响如图 5.6 所示。三者通量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 0~0.5 h,水煤浆的浓度迅速下降;第二阶段 0.5~2.0 h,水煤浆的浓度缓慢上
升。膜通量平纹丙纶滤布(A1)的通量从 87.75 L·m2/h 下降到 34.50 L·m2/h,再
上升至 46.50 L·m2/h,土工布(A2)的通量从 66.25 L·m2/h 下降到 24.75 L·m2/h,
再上升至 38.25 L·m2/h,斜纹丙纶滤布(A3)的通量从 67.50 L·m2/h 下降到 27.00
L·m2/h,再上升至 39.00 L·m2/h;在持续时间内滤布的膜通量平纹丙纶滤布(A1)>
斜纹丙纶滤布(A3)>土工布(A2),三者的变化趋势与水煤浆浓度的变化趋势相
同,说明膜通量是影响水煤浆浓度的其中一个原因。
Membrane Fluxes (L/m h)

80
2

60

40

A1
A2
20 A2

0.0 0.5 1.0 1.5 2.0

Time (h)

图 5.6 错流过滤装置中滤布对膜通量的影响

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3.5 滤布对水煤浆浊度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表 5.2 显示了不同滤布对水煤浆出水浊度的影响。不同滤布类型其出水浊度
不同,其中土工布(A2)与丙纶滤布(A1,A3)相比,丙纶滤布的过滤效果较
好,出水浊度较低。平纹丙纶滤布(A1)与斜纹丙纶滤布(A3)相比,两者浊度
值相差不大,纹丙纶滤布略微低于斜纹丙纶滤布。出水浊度与滤出水的排放和再
利用有关,低的出水浊度能减轻后续处理的操作,平纹丙纶滤布(A1)的排水浊
度最低,是最适合错流过滤装置的膜介质。
不同类型滤布其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值不同,其变化趋势与浊度的变
一致。根据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63],COD 日最高允许排放浓
度为 70mg/L,本装置所排废水 COD 高于此标准,应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表 5.2 错流过滤过程中滤布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滤布类型 浊度(NTU) COD(mg/L)

平纹丙纶滤布(A1) 62.3 129

土工布(A2) 233 289

斜纹丙纶滤布(A3) 76.4 162

5.4 错流过滤装置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

5.4.1 试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平纹丙纶滤布作为过滤材料,PAC 浓度为 0.01%,调理后的水煤


浆进入错流过滤装置并回流,初始压力 0.06 MPa,初始流量 1 m3/h,2 小时为一
个过滤周期,运行 10 个周期,每个周期末用清水反冲洗,反冲洗时间 40 s,反冲
洗用水量 5 L。测量周期中压力和膜通量的变化。

5.4.2 实验结果

将错流过滤装置运行 20h,其结果如图 5.7 所示。水煤浆的压力和膜通量都呈


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的起始压力均为 0.06 Mpa;周期末压力在 0.12 Mpa 左右浮
动,最大值 0.122 Mpa,最小值 0.114 Mpa;每个周期的压力基本保持相同,压力
的微小差异可能是由于泵长时间运行后泵温度升高,动力不足造成。
膜通量的值在实验开始时为 67.5 L/m2﹒h,之后迅速降低到约 33.0 L /m2﹒h,
再缓慢上升至 39.1 L/m2·h;第二个周期初始膜通量为 45.0·L/m2·h,下降到 27.7

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m2·h,再上升至 33.2 L/m2·h,之后重复这个周期并有一些小的差异。


本实验由于装置限制采用了循环过滤的方式,装置后期压力在 2 h 时已经大
幅升高,需要进行反冲洗。其升高的原因有二,一是浓度的变化,二是膜污染后
阻力增大。如果应用在工业中,可以通过扩大膜的有效过滤面积,采用非循环的
过滤方式,缓解压力提升的速度,延长每个周期的时间。

70
0.24
Pressure Membrane Fluxes

Membrane Fluxes (L/m h)


0.22 60
0.20
50
Pressure (Mpa)

0.18
0.16 40

0.14 30
0.12
20
0.10
0.08 10

2
0.06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Time (h)

图 5.7 错流过滤装置多周期运行压力与膜通量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错流过滤装置在水煤浆浓缩过程中的使用。首先,PAC 浓度
对错流过滤过程有一定影响,随着 PAC 剂量的升高,装置的压力、膜通量和水煤
浆浓度都随之升高,膜通量和浓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煤浆的浓缩,但装置压力的升
高不利于装置长时间的运行,所以为了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水煤浆的浓度应为
0.010%。其次,在比较平纹丙纶滤布、土工布和斜纹丙纶滤布过滤性能时,其脱
水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平纹丙纶滤布(A1)>斜纹丙纶滤布(A3)>土工布(A2)

出水浊度平纹丙纶滤布(A1)<斜纹丙纶滤布(A3)<土工布(A2),所以平纹
丙纶滤布最适用于水煤浆的错流过滤。最后,使用错流过滤装置的出水 COD 不
能达到相关排放标准,需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将错流过滤装置运行 20 h,每 2h 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末用清水反冲洗,
反冲洗时间 40 s,反冲洗用水量 5 L,水煤浆的压力与膜通量呈现周期性变化,且
每个周期中其变化稳定,满足实验的要求。
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随着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化石能源依然占据着主
体地位。为了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推动煤炭的清洁生产与
使用,可用水煤浆代替煤与石油等化石燃料。水煤浆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地代
煤代油燃料,同时可作为气化原料,是我国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煤浆的浓度在管道运输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终端设备前
需要进行浓缩,这种浓缩不以最大化的固液分离为目标,而是进行一定程度的适
宜的浓度调节。
本文以浓度为 52%的水煤浆为研究对象,采用添加药剂与错流过滤相结合的
方法,对水煤浆的浓缩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本文研究了水煤浆
真空抽滤脱水过程的规律;(2)在水煤浆中添加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铝和聚合
氯化铝四种不同的电解质或混凝剂,研究水煤浆脱水性能的变化,分析出对水煤
浆脱水性能改善最优的药剂;
(3)针对最优药剂,通过研究其对水煤浆的 Zeta 电
位、粘度、粒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选出合适的药剂剂量范围;
(4)采用热重-差热
分析方法研究最优药剂对水煤浆内水分分布的影响;(5)自行设计研发了水煤浆
的错流过滤装置;(6)通过动态试验,比较了含有不同药剂浓度的水煤浆通过装
置的压力、通量和浓度;
(7)分析了三种滤布对水煤浆错流过滤浓缩实验的影响;
(8)研究了水煤浆错流膜滤技术长时间运行的可能性。主要结论如下:
(1)水煤浆脱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0~30s,其脱水速率快,可达
365mg/(g·s);第二阶段为 30~100s,其脱水速率相对于第一阶段较慢,仅为 20
mg/(g·s);在不添加任何试剂的情况下,需要 100s 的真空抽滤才能使水煤浆的滤
饼浓度达到 65%。
(2)根据电解质阳离子的价态以及混凝剂聚合度的不同,四种药剂采用了不
同的剂量。以达到水煤浆滤饼浓度 65%为目的,其添加量混凝效果依次为 PAC<
Al2(SO4)3< CaCl2<NaCl,从投加量和经济角度考虑,在之后的试验中选择 PAC
作为添加剂改善水煤浆的脱水性能。同时,四种药剂对水煤浆脱水速率的改变均
集中于第一阶段,而对第二阶段的水煤浆脱水速率的改变微乎其微。
(3)添加 PAC 后,水煤浆的 Zeta 电位绝对值降低,粘度升高,平均粒径变
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稳定性减弱,因而为了保证水煤浆的运输,同时考虑经济效益,PAC 的剂量
不应大于 0.020%。
(4)水煤浆中水分分布形式复杂,可将其分为自由水、间隙水和结合水三类,
三类水中自由水最易被脱除,因此提高水煤浆的脱水效率可立足于提高水煤浆中
自由水的含量。PAC 对水煤浆的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在添加 PAC 后,水煤浆中
自由水的含量上升,间隙水的含量下降,结合水的含量保持不变,因此 PAC 通过
改善水煤浆水分分布而改善了水煤浆的脱水性能。
(5)PAC 浓度对错流过滤过程有一定影响,随着 PAC 剂量的升高,装置的
压力、膜通量和水煤浆浓度都随之升高,膜通量和浓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煤浆的浓
缩,但装置压力的升高不利于装置长时间的运行,所以为了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
水煤浆的浓度应为 0.010%。
(6)比较平纹丙纶滤布、土工布和斜纹丙纶滤布过滤性能时,其脱水效果从
高到低依次为平纹丙纶滤布(A1)>斜纹丙纶滤布(A3)>土工布(A2),三种
滤液浊度从低到高依次为平纹丙纶滤布(A1)<斜纹丙纶滤布(A3)<土工布(A2),
所以平纹丙纶滤布最适用于水煤浆的错流过滤。
(7)将错流过滤装置运行 20h,每 2h 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末用清水反冲
洗,反冲洗时间 40s,反冲洗用水量 5L。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水煤浆的压力与
膜通量呈现周期性变化,且每个周期中其变化稳定,满足实验的要求。
本文的创新点:
(1)采用添加电解质或混凝剂的方式改善水煤浆的脱水性能,大幅提高水煤
浆的脱水效率。
(2)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对水煤浆水分分布的形态进行研究,发现添加
PAC 后水煤浆中自由水含量升高,间隙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不变。
(3)首次将错流膜滤技术应用于水煤浆浓缩过程。

6.2 展望

本文以水煤浆的 PAC 调理和错流过滤技术为核心,通过相关试验将水煤浆的


浓度成功的从 52%提高到 65%以上,但由于个人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仍有工作需
要深入开展,其中包括:
(1)聚合氯化铝能影响水煤浆水分分布,但其机理本文并未进行相关研究。
(2)本文研究了错流过滤浓缩水煤浆技术的可行性,未对错流过滤装置、系

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统以及反清洗过程进行优化。
(3)水煤浆过滤后滤液的浊度和 COD 不符合相关排放标准,需进一步的处
理,本文并未进行相关研究。

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R].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2] BP集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R]. 伦敦: BP集团,2015
[3] Naureen Alam, Orhan Ozdemir, Marc A. Hampton, et al. Dewatering of coal plant
tailings: Flocculation followed by filtration[J]. Fuel,2011,90(1):26-35
[4] B. K. Parekh. Dewatering of fine coal and refuse slurries-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J]. 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2009,1(1):621-626
[5] 何国锋,詹隆,王燕芳. 水煤浆技术发展与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6] 邱平. 神华煤的成浆性能及其改进方法的研究[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3
[7] 范浩杰,章明川,胡国新,等. 水煤浆技术的发展[J]. 煤炭转化,1998(02):
20-24
[8] 汪景武. 苏联水煤浆管道发展概况[J]. 煤矿设计,1988(10):18-21
[9] 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室. 美国黑迈萨输煤管道[J]. 中国煤炭,1996
(04):55
[10] 米小慧. 木质素/磺酸盐型三元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西安: 陕西科技大学,2013
[11] 周长丽. 水煤浆添加剂在高浓度水煤浆生产中的应用[J]. 贵州化工,2006,31
(2):10-11, 24
[12] 谢宝东,邱学青,王卫星. 木质素改性与木质素水煤浆添加剂[J]. 造纸科学与
技术,2003(06):120-124
[13] 尹宝华. 水煤浆分散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2003
[14] 邓韶博,曹青,靳利娥,等. 木质素磺酸钠的改性及对煤浆分散性研究[J]. 煤
炭转化,2014(02):33-36
[15] 寿崇琦,赵春宾,贾海波,等. 水煤浆添加剂及水煤浆稳定性的研究[J]. 日用
化学工业,2003(02):120-123
[16] GB50360-2005. 水煤浆工程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17] 洪树楠,刘明华,范娟,等. 木质素吸附剂研究现状及进展[J]. 造纸科学与技

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术,2004(02):38-43
[18] R. J. A. Gosselink, M. H. B. Snijder, A. Kranenbarg, et al. Characteris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vaFiber lignin[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04,20(2):
191-203
[19] 邱卫华,陈洪章. 木质素的结构、功能及高值化利用[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6(01):52-59
[20] 吴宇雄. 木质素基吸水吸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2010
[21] 陶用珍,管映亭.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应用[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3
(01):42-55
[22] 周明松,杨东杰,邱学青. 不同来源木质素磺酸钠对水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03):386-391
[23] 曾茗. 聚合铝混凝剂凝聚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24] 潘碌亭,束玉保,王键,等. 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制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03):21-25
[25] 胡芳,陈蕴智,谢来苏. 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性能的比较[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1(04):19-23
[26] 崔莹. 水运工程土工布的性能和应用及检测分析[J]. 四川水泥,2015(06):
230-235
[27] B. W. Maurer, A. C. Gustafson, S. K. Bhatia, et al. Geotextile dewatering of
flocculated, fiber reinforced fly-ash slurry[J]. Fuel,2012,97:411-417
[28] M. S. Seehra, A. Kalra, A. Manivannan. Dewatering of fine coal slurries by
selective heating with microwaves[J]. Fuel,2007,86(5–6):829-834
[29] 李圭白,张杰. 水质工程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0] 刘明. 几种典型水溶液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及其稳定性研究[D]. 武汉: 武汉
理工大学,2010
[31] 陈良勇,段钰锋,蒲文灏,等. 水煤浆水平管内流动特性数值模拟[J]. 中国电
机工程学报,2009(05):54-60
[32] 张庆. 水煤浆管道输送流体力学[J]. 化学工程,1992(04):24-29
[33] 陈良勇,段钰锋,赵国华,等. 浓度对水煤浆壁面滑移和流变特性的影响[J]. 中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0):48-54
[34] R. Panneerselvam, S. Savithri, G. D. Surender. CFD based investigations on
hydrodynamic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solid motion in liquid fluidised
bed[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7,132(1-3):159-171
[35] Paola Lettieri, Renzo Di Felice, Roberta Pacciani, et al. CFD modelling of liquid
fluidized beds in slugging mode[J]. Powder Technology,2006,167(2):94-103
[36] 夏德宏,徐文利,王世均. 水煤浆输送管道磨损过程的解析[J]. 北京科技大学
学报,1992(01):83-89
[37] 陈良勇,段钰锋,王秋粉,等. 高浓度水煤浆的流变特性和流动规律研究进展
[J]. 锅炉技术,2007(01):59-63
[38] GB/T 18855-2008. 水煤浆技术条件[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9] 赵雪飞,姜雅丽. 水煤浆流变性的研究[J].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1997(02):
20-23
[40] 赵国华,段钰锋,徐峰,等. 高浓度水煤浆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试验研究[J]. 热
能动力工程,2008(02):201-205
[41] 尉迟唯,李保庆,李文,等. 煤质因素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
2007(02):146-154
[42] 李珊珊,程军,李艳昌,等. 水煤浆黏度的几种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转化,
2006(01):23-26
[43] 胡亚轩,刘建忠,王睿坤,等. 配煤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J]. 中国电机工程学
报,2012(02):31-38
[44] 高志芳,朱书全,黄波,等. 粒度分布对提质褐煤水煤浆性能影响的研究[J]. 选
煤技术,2009(01):1-5
[45] 叶向荣,刘定平,陈其中,等. 粒度级配对混煤水煤浆浓度与黏度的影响[J]. 煤
炭转化,2008(02):28-30
[46] 赵世永,张晋陶. 粒度配比对神府煤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J]. 煤炭工程,2006
(12):88-90
[47] 叶申柱. 剪切技术在水煤浆超细分散中的应用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2008
[48] 郝临山,鹏建喜. 水煤浆添加剂的制备及应用[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49] 贾嘉,展秀丽,周志杰,等. 煤气化黑水作为石油焦浆稳定剂的实验研究[J]. 化

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工程,2011(07):60-64
[50] 张荣曾. 水煤浆制浆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
[51] M. Karthikeyan, Z. H. Wu, A. S. Mujumdar. Low-rank coal drying
technologies-current status and new developments[J],2009(27):403-415
[52] M. le Roux, Q. P. Campbell. An investigation into an improved method of fine
coal dewatering[J]. Minerals Engineering,2003,16(10):999-1003
[53] 吴海勇,曾加庆. 微波加热在煤除湿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加热,2009(02):
12-16
[54] Dandan Chen, Yunfan Jiang, Xuguang Jiang, et al. The effect of anionic
dispersants on the moisture distribution of a coal water slurry[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4,126:122-130
[55] 刘昌胜,邬行彦,潘德维,等. 膜的污染及其清洗[J]. 膜科学与技术,1996(02):
26-31
[56] 肖建平.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有机污染及清洗方法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4
[57] 周李鑫. 超滤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5
[58] R. Panneerselvam, S. Savithri, G. D. Surender. CFD based investigations on
hydrodynamic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solid motion in liquid fluidised
bed[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7,132(1–3):159-171
[59] Lianfa Song. A new mode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imiting flux in
ultrafiltration[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1998,144(1–2):173-185
[60] Justus Altmann, Siegfried Ripperger. Particle deposition and layer formation at the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1997,124(1):119-128
[61] 许振良,马炳荣. 微滤技术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2] 朱茉娥. 膜分离技术应用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3] GB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奖励发表文章

发表文章

1. 张建锋,邓亚雄,陈邦成. 水煤浆的 PAC 调理及其错流膜滤浓缩技术的


研究[J],煤炭转化,未见刊。

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回顾自己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心中充满了无限感
谢和感慨。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张建锋老师。本文是在张建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从论文选题、试验方案设计到具体操作、实验数据整理以及文章的写作,都倾注
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导师开阔的视野、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渊博的知识、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勤奋扎实的工作作
风,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张建锋老师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
生活上都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我能顺利的完成学业,与学院和学校各位领导、老师的支持是分不开
的,在此特别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另外,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进步的动力。
最后,感谢评阅论文和出席论文答辩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感谢他们百忙之
中对论文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将是我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指导。

59
word版下载:http://www.ixueshu.com

免费论文查重:http://www.paperyy.com
3亿免费文献下载:http://www.ixueshu.com
超值论文自动降重:http://www.paperyy.com/reduce_repetition
PPT免费模版下载:http://ppt.ixueshu.com
-------------------------------------------------------------------------------
阅读此文的还阅读了:

1. 水煤浆技术的研究进展

2. 浓缩橙汁脱苦技术的研究

3. 果蔬汁浓缩技术概述

4. 陶瓷膜错流过滤技术在油田回注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5. 视频浓缩与对象检索技术的研究

6. 水煤浆制备技术在环保领域的研究进展

7. 猪场沼液纳滤膜浓缩技术的研究

8. 浅谈啤酒错流过滤技术

9. 猪场沼液纳滤膜浓缩技术的研究

10. 错流过滤用滤芯组件

11. 水煤浆的制备技术

12. 灵武煤应用水煤浆技术的研究

13. 水煤浆燃烧技术

14. 茶浓缩液浓缩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鱼油的浓缩和粉末化技术的研究

16. 海带浓缩汁加工技术的研究

17. 鳗骨油浓缩技术的研究

18. 交叉过滤——采用错流过滤将混合物料分离

19. 啤酒过滤领域的革命——错流过滤技术

20. 错流过滤技术在葡萄酒行业中的应用

21. 浓缩饲料利用技术

22. 多级氧化技术处理膜法浓缩液的研究

23. 多级氧化技术处理膜法浓缩液的研究

24. 错流过滤对LAGER啤酒澄清的实用价值

25. 准东矿区煤制备水煤浆的研究
26. 错流过滤原理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27. 单胞藻超滤浓缩技术的研究

28. 分层开采技术中下分层外错技术的研究

29. “市场换技术”错了吗?

30. 水煤浆及水煤浆锅炉的研究

31. 水煤浆技术

32. 水煤浆技术

33. 微滤和超滤技术在草浆黑液浓缩方面的研究

34. 错流过滤净水器

35. 错流过滤活性污泥过程中膜污染的研究

36. 浓缩橙汁脱苦技术的研究

37. 水煤浆技术

38. 啤酒错流过滤技术综合分析

39. 水煤浆制浆技术的研究进展

40. 磷酸浓缩助剂的研究

41. 基于流过滤技术的IPv6防火墙的研究

42. 水煤浆技术

43. 水煤浆技术(CFBC)

44. 煤泥制备水煤浆的研究

45. 旋流过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46. 水煤浆错流过滤浓缩技术的研究

47. 酒精废液蒸发浓缩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

48. 鱼油浓缩的粉末化技术的研究

49. 旋流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

50. PE管式膜错流过滤性能试验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