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中小学教研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的策略
◎ 卢洁才

摘要:本文以详细的教学案例作为支撑点,论述了诗歌教学的新型教学 些自然景色表达的情感。
方式,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 二、素质拓展,提升能力
投身于诗歌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通过诗歌赏析提升学生的审
关键词:诗歌教学;创设情境;整体把握;素质拓展;提升能力 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
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瑰宝,对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容这一层面,更要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整体内容的基础上积累相应的文
了解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诗辞歌赋的创作时间较为久远,其在表达上与 学知识、储备相应的文学素材,这就要求我们需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进
现代文相差甚远,这一现实增加了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难度,加之众多 一步拓展与本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大大 据诗歌内容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二次创作,进而更好地拓展自身的综合
降低了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热情,最终阻碍了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基于此, 素质。
本文探索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形式,以期能 以《望庐山瀑布》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可以通过朗读、
够在规避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受独特的诗歌魅力。 情境创设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整首诗歌的内容,并领悟作者是如何使用
一、创设情境,整体把握 “生、挂、下、落”这四个动词营造出了一幅充满气势的庐山瀑布图。
与现代文相比,诗歌的语言更为精炼,一个词、一句诗都能够成为 为了促进学生能够进一步地体会庐山瀑布的宏伟气势,教师便可以在诗
整个诗歌的“诗眼”。因此,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首诗歌的内涵, 歌学习结束后给学生留下一项课后作业: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根据诗歌内
就必须带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情境。而“情境教学”作为当代创设教学 容,展开自己的想象,再现诗人笔下如仙境般的庐山瀑布。教师对再现
情境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备受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在诗歌教学中,如 的形式可不作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形式的选择,如
果我们能够以“诗句”为出发点,创设与诗歌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情境, 作文描述、绘画、散文、诗歌等等。
便能够降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了 师:同学们,请将你们再现的庐山瀑布图展现给你们的同学。
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以《小池》教学为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生 1:我采用的是绘画的形式。你们看,我采用绿色作为庐山底色,
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 用白色的颜料画了一条“直下千里”的瀑布,再用乳白色描述笼罩在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悠扬的音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面之上,进而营造了一种朦胧、如仙境般的美感。
教师将开启本首诗歌学习的导入环节:当悠扬的音乐声出现在我的耳畔 生 2:我采用的是小短文的形式。今日,阳光大好,我来到庐山游玩,
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大片水塘,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了丝丝涟漪。 却被眼前气壮山河的景色吸引住了: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万道光
我们继续往前走,鼻尖有淡淡的荷叶清香,上前仔细看:一只蜻蜓优雅 芒,好像生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望去,白色的瀑布如顺滑光亮的绸缎
地站在了荷叶之上。在悠扬的音乐熏陶下,一种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氛 一般悬挂在庐山之上。瀑布气势宏大、看不到边,只能够感觉到它在快
围跃然纸上。此时,教师继续说道:老师刚刚描述的画面,同学们是通 速地向下流淌,就好像天上的银河一不下心落入了人间。
过什么感受到的呢? 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能
生:音乐。 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学生在二次创作的过程
师:对,音乐可以为我们开启一幅多彩多样的画卷。但除了音乐之外, 中,对诗歌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摒弃了自己
古人喜欢用诗歌带领人们进入不同的画面之中。
(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池》 对诗歌学习的传统观念,慢慢地去爱上诗歌,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的诗歌朗诵) 参与诗歌这一瑰宝的传承之中。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诗歌——《小池》,谁能告诉我, 小学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历来困扰着众
你们在聆听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怎么的画面。 多小学语文教师。但只要语文教师紧紧围绕教学要求,以“诗歌内容”
生 1:明亮的水塘。 为出发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相关的文学常识,便能
生 2:嫩绿的荷叶。 够推动学生构建文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赋予枯燥、乏味
生 3:舞动着翅膀的蜻蜓。 的诗歌课堂更多生机与活力。
生 4:微风下随风摆动的树叶。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三堡镇扶南小学)
师:特别棒,同学们在第一次聆听这首诗歌时便能够抓住这首诗歌
的主要场景——水塘、树、荷叶、蜻蜓。但是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
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作者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一生一直主张收复祖国的失地,而正是由于他的刚正不阿,他累遭贬抑,
晚年闲居在乡里长达十五年之久。而这首诗歌就是作者在闲居乡里时所
作,他悠闲地走在乡间小道上,看到眼前的汩汩泉水、刚刚立出水面的
荷叶,随风飘动的树叶以及早已站立在荷叶上的蜻蜓,诗兴大发,便作
下此诗。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晚年的杨万里心态柔和,在看
到乡间美景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小池》这首诗歌的学习中,
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整首诗歌描写的自然景物,以及作者想要通过这

8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