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

步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图片)

从远古的嫦娥奔月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

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今天,随着国家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梦想得

以实现。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刻,

举国欢庆,我们有的是喜悦和自豪,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
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航天研究史?那就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吧。

二,自学导练

1,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表明时间的词句。体会本文按时间顺序行文的特点。

2,根据新闻的结构知识,理清文脉

三,解疑精讲

1)、新闻的导语是哪几段? 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导语部分用何

表达方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1、2、3 段。(叙述式,描写式)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评论式)

2)、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
3)、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1、1958 年,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1960 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3、1970 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 1986 年,“863 计划” 出台。

5、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6 、 1999 年 11 月 20 日,“神舟”一号实验发射成功。

7、2001 年 1 月 10 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8、2002 年 3 月 25 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9、2002 年 12 月 30 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2003 年 10 月 15 日,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材料补充:

1、2005 年 10 月 12 日,我国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

2、2008 年 9 月 25 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3、2011 年 11 月 1 日 5 时 58 分,承载着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在中

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o

4、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 1 时 36 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

对接

5、2012 年 6 月 16 日,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

功进入太空

6、2013 年 6 月 11 日,我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

船成功进入太空

4)、根据结语部分,回答:

时间:( )

人物:( )

事件:( )

评论:( )

四,难点探究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你觉得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两层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

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

过程。

2).阅读导语和结尾部分,思考本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本文首尾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

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3).因为新闻要求严谨真实,所以许多新闻类作品显得很刻板,让人感到乏味。而这

篇新闻则摆脱了俗套,很有特色。本文有哪些特色?

(点拨: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①文中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引用了“摘星揽月”等名句。使文章在紧张之余,

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份遐思。
②文中有许多诗化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

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些句子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

息,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③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托举着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

的中国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读了这些句子,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彷佛置身于发射现场,唤起了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课后小结

小结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

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课后习题

1,请为刚结束的红歌赛拟一则短新闻。(100 字左右)

2,完成限时训练《英雄潇洒走苍穹》。

板书

板书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两层含义:时间上,空间上)

导语(1—3) “神舟”五号升空(描写式)

意义十分重大 (评论式)

主体(4—26):回顾航天历史

(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

结语(27—30) “神五”进入轨道,

迎来飞天时刻。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

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

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

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

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

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

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

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

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

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

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

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

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

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

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

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

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08 年 9 月 25 日晚 9 时 10 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

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

做了几千年。2003 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

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
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

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 (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

题、导语、主体、结尾。

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 段)∶2003 年 10 月 15 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

重大。

主体(4—26 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

程。

(1)1958 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 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 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
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

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

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

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

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
更加突出。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05)

1956 年 10 月 8 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1958 年 4 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 年 7 月 19 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

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 年 4 月 1 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

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 年 4 月 24 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

成为世界上第 5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

上第 3 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 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 30 周年,截至 9


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 22 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

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 年,远望 1 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4 个拥有远洋

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 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

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 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 年 4 月 7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

目前已将 27 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

一席之地。

1990 年 7 月 16 日,长征 2 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

力达 9.2 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 年 10 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

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

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 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

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

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 20 世纪末期至 21 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 年 11 月 20 日、2001 年 1 月 10 日、2002 年 3 月 25 日、2002 年 12 月 30

日,我国先后 4 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个小时 23 分钟

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 3 个能够独立开展

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 年 10 月 12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

天飞行试验。

2008 年 9 月 25 日晚 9 时 10 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