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7

浙江人文山水精華全覽 Zhejiang– The root of Chinease Heritage & Culture, Part 1

◎ 浙江地接社: 浙江金橋國旅 洪斌:139-0581-0810


◎ 台灣組團社: 寶豐旅行社 (聯絡人)黃瑞珍 0910-288-606)
領隊 :夏駿魁先生 (台灣) 0937-179-857 集合地點:台灣桃園機場第二航站港龍航空團體櫃檯
全陪 :黃倫慶先生 (大陸)158-5904-6941 接送時間地點:早上 5:10 台北火車站(東三門)

天數及日期 行 程 內 容 飯店名稱及電話 航 班 時 刻
第 一 天 臺北/香港/寧波 1.5h、100k 大榭 大榭國際 KA489 0800/ 0940
10 月 11 日(一) (東錢湖+遊湖 石刻 、城隍廟) 0574/86985888 KA640 1115/ 1330

第 二 天 大榭 2.5h、180k 普陀山(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 中信普陀


10 月 12 日(二) 纜車、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南海觀音立佛) 0580/6698222
第 三天 普陀-大榭-寧波-奉化(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監鋪、 華信國際
10 月 13 日(三) 小洋房 雪竇山、雪竇山+區間車、千丈岩瀑布) 05 0574/28588898
第四天 奉化 3h、150k 天臺山 石樑賓館
10 月 14 日(四) (石樑飛瀑+區間車、國清寺、赤誠山-濟公園) 0576-83091888

第 五 天 天臺山 1h 100k 臨海 4h 300k 泰順 3.5h 280k 衢州(江南 衢州飯店


10 月 15 日(五) 古長城、泰順廊橋) 0570/3081818

第 六天 衢州 1h 50k 龍遊 1h 50k 金華(仙霞山風景區、江郎 五星酒店


10 月 16 日(六) 山 、龍游石窟 金華諸葛八卦村、俞源古鎮) 0579-83261025

第 七 天 金華 1.5h 60k 橫店(雙龍洞、赤松黃大仙、清明上河 橫店貴賓樓


10 月 17 日(日) 圖 香港街、廣州街、山洪暴雨秀) 0579-86550999

第 八 天 橫店 1h 30k 義烏 頤和大酒店
10 月 18 日(一) (秦皇宮、義烏小商品市場) 0579-8381888

第 九 天 義烏 1h 50k 諸暨 1h 60k 紹興 金昌開元


10 月 19 日(二) (西施殿、名媛館、東湖景區+烏篷船、沈園) 0575-85588666

第 十 天 紹興 3.5h 150k 安吉 香溢渡假村


10 月 20 日(三) (蘭亭、柯岩景區+魯鎮) 0572-5338888

第十一天 安吉 1.5h 60k 南潯 0.5h 30k 烏鎮(竹博園、大竹海、南 昭明書舍


10 月 21 日(四) 潯古鎮、小蓮莊、藏書樓、張石銘舊宅) 0573/88730200

第十二天 烏鎮 0.5h 30k 嘉興 0.5h 50k 西塘 世博大酒店


10 月 22 日(五) (烏鎮二期+遊船、南湖公園+遊船、西塘古鎮) 0573-84678888

第十三天 西塘 2h 120k 上海 金古源豪生


10 月 23 日(六) (參觀世博會全日遊) 021/52278888

第十四天 上海 金古源豪生
10 月 24 日(日) (朱家角鎮、豫園、城隍廟商圈、夜遊世博會) 021/52278888
第十五天 上海 3h 220k 杭州 愛丁堡假日
10 月 25 日(一) (西溪濕地、明清河坊街) 0571-86829999
第十六天 杭州 1.5h 80k 臨安 錢王大酒店
10 月 26 日(二) (西湖勝景、浙西大峽谷) 0571/63923332

第十七天 臨安 3h 150k 建德 1h 50k 桐廬 2.5h 100k 杭州 愛丁堡假日


06 月 27 日(三) (大慈岩+纜車、瑤琳仙境、嚴子陵釣台) 0571-86829999
第十八天 溫暖的家 KA623 0800/1015
杭州/香港/臺北
10 月 28 日(四) 88~888~888~888 CX406 1230/1415

※風景名勝 : 浙江省共有 17 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數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雁盪山於 2005 年 2 月 11 日被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地質公園。201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入榜為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
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之中國丹霞地貌。另外自 1985 年開始,由浙江省建設廳組織進行評審浙
江省省級風景名勝區,至今已經公佈 7 批次。其中個別風景區在後來被升格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莫干山風景名勝區、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浙江省共有 9 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即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麂
列島海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
-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長興地質遺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天目山生物圈保護區(1996
年)和南麂列島海洋生物圈保護區(1998 年)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中
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浙江省現有濕地公園 5 個,杭州西溪濕地、麗水九龍濕地和德清下渚湖濕地 為中國國家級濕
地公園,長興仙山湖和諸暨白塔湖為省級濕地公園。樂清市西門島、嵊泗縣馬鞍列島、舟山市普陀區中街山列島先後被
國家海洋局批准為海洋特別保護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 浙江省有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和金華共 6 座國家歷史
文化名城,溫州、餘姚、湖州、定海、東陽、嘉興、蘭溪、天台、松陽、瑞安和龍泉共 11 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 14
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 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內有 131 處文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京杭大運河的浙江
段),512 處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經撤銷和歸併的 6 處)。

※ 浙江的書畫藝術有筆墨江南之稱,在中國書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和褚遂良兩位來自浙江省。12
世紀起,杭州一向以來都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中心之一,有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元代有黃公望,明
代有浙派之戴進、藍瑛等,清代有西泠八家。趙孟頫是元代初期最有影響的書法家。黃公望、王蒙、吳鎮是元季山水畫
四大家,黃公望更是四家之首。明代山陰徐渭寫意花鳥畫開啟了明清以來水墨寫意法的新途徑,對後世的影響數百年來
勢頭未衰。藍瑛是對明清畫風影響很大的武林派代表人物。陳洪綬是中國最早有名望的插圖畫家,對後來中國的版畫藝
術有很大的影響。自 19 世紀以來,浙江書畫更是獨放異彩,對中國畫壇產生重大影響,出現了眾多如趙之謙、任伯年、
豐子愷、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馬一浮、張宗祥、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等知名書畫家。任伯年的畫風於清末江
南一帶,甚有影響,為海派之首。潘天壽師從吳昌碩,在國畫上造詣頗深,奠定了中國國畫教育的基礎。著名篆刻家和
書畫家吳昌碩是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此後連續三屆社長馬衡、張宗祥、沙孟海皆為浙籍大家。著名的漫畫家張樂平塑
造了漫畫人物三毛的形象。近代書畫家尚有沈尹默、葉淺予當代年輕的書畫家有趙雁君等。此外遷居浙江的王羲之。王
獻之,謝靈運等人的主要成就都是在浙江取得的。紹興蘭亭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作《蘭亭集序》而成為中國的
「書法聖地」。
宋 夏圭 西湖柳艇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柳堤回環,可以看到三層。但其疏密、遠近、直曲和穿插、點景的木
橋、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豐富、生動而有變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動的白雲, 與煙霧迷朦中的遠方樹林相接,加
強了氣候特徵。畫柳枝的筆法勁健, 密而不亂,節奏感甚強,頗得真實之美。岸邊有遊船停泊,水上小舟來往,近處柳
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現了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勝。

岳飛滿江紅 :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
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內部又分為杭州菜,寧紹菜,紹興菜,溫州菜四個大分類,典型的浙菜菜譜有「西湖醋魚」、
「宋嫂魚羹」
、「東坡肉」
、「龍井蝦仁」
、「奉化芋頭」
、「蜜汁火方」
、「蘭花春筍」
、「寧式鱔絲」
、「三絲敲魚」
、「蝦子麵筋」、
「雙味蝤蠓」、
「新風鰻鯗」、
「叫化童雞」
、「安吉竹林雞」等。此外湖州的百魚宴、寧波和舟山的海鮮、溫州的山珍也很
有特色。浙江特色小吃有片兒川、吳山酥油餅、金華乾菜酥餅、馬蹄酥、縉雲酥餅、遂昌蕃薯干、浦江米篩、永康麥餅、
縉雲燒餅、紹興臭豆腐、咸哼豆、湖州手剝筍、定勝糕等。浙江小吃名店有杭州的樓外樓、知味觀、奎元館,湖州的丁
蓮芳和諸老大,嘉興的五芳齋等。
特產有景甯佘族綠曲酒、杭州水蜜梨、西湖蓴菜、山核桃、東塢山豆腐皮、蕭山雞、嚴州白梨、六月紅河蟹、八珍糕、
白果、白術、茶葉、昌化小核桃、景甯佘族綠曲酒、嵊州竹編、嵊州小籠包、嵊州榨面、黃岩蜜橘、翻簧竹刻、蕃蒔片、
奉化芋艿頭、處州白蓮等等。
特色小吃有 : 貓耳朵 流出清宮禦膳,為形似貓耳的麥疙瘩。經沸水煮熟撈出。另用蝦仁、雞肉、干貝、火腿、香菇、筍
丁、菜葉、蔥、薑片和雞湯製成湯汁,取貓耳共盛碗內,淋雞油而成。配料五彩繽紛,貓耳色白,湯鮮味美。
湖州大餛飩 以豬腿肉、筍衣、芝麻、蔥末、白糖、味精、芝麻油、紹酒、精鹽等配製成餡。餛飩煮熟後,放入肉骨
湯外,撒以蔥末、蛋皮絲而成。皮薄餡多,湯鮮味美。魚肉皮餛飩 為沿海漁區保守風味小吃。豬腿肉及荸薺剁成末,取
紹酒、味精、白糖、鹽、蔥花調成餡心,包入魚肉皮女內,入籠蒸熟,入沸水外略煮,連湯拆入碗外,撒以蔥花、豬油、
米醋、味精而成。魚肉皮通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鮮爽口。湖州千馳包 純精肉、開洋、干貝等做餡,豆製品千馳做皮,
包成包女,配以劣秀粉絲。色白湯清,鮮美可口。未無百缺年制制歷史。南湖蟹肉包 用鮮肉皮、蟹肉、生薑、夾心豬肉、
蛋黃、糖等調製成餡,做成包女蒸熟。成品皮薄滑韌,肉蟹濃香,味香鹵多。蝦爆鱔面 採用新鮮蝦取粗強大鱔,共麵條
烹做,保持刀切面特色,採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的―三油‖制制工藝。鱔片黃亮香脆,蝦仁玉白鮮美,麵條柔滑不糊,
湯汁油潤清香。嘉興五芳齋粽 為鮮肉粽女,其外形零潔,包裹均勻,用筷分成四塊,塊塊見肉,糯而不爛,肥而不膩,
肉嫩香鮮,便於照當。未無近百年制制歷史。此行品嘗獨特風味:普陀山素宴、奉化芋頭風味、天臺濟公宴、金華諸葛
家宴、橫店瓦罐雞、義烏小城風味、紹興黃酒宴、安吉農家宴、烏鎮水鄉農家宴、上海綠波廊本幫風味、皇飯兒風味、
寧波海鮮餐風味。

※傳統工藝美術 : 成立於 1904 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國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一個百年學術團體和專業金石書畫出版機構,


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稱。在民間雕刻藝術中,有青田石雕、寧波朱金漆木雕、樂清黃楊木
雕、東陽木雕、黃岩翻簧竹雕、臨安雞血石雕、永康錫雕。仙居花燈和硤石燈彩是中國傳統燈彩的重要代表。嵊州竹編、
東陽竹編是中國竹編中的奇葩。樂清細紋刻紙、浦江剪紙、樂清龍檔、浦江麥稈剪貼、溫州的甌綉和甌塑、溫州和仙居
彩石鑲嵌、寧波骨木鑲嵌亦是中國傳統工藝中的瑰寶。浙江是中國瓷器、寶劍、黃酒、文房四寶、絲綢、雨傘、檀香扇、
漆器等的重要傳統生產地之一,所以積累了豐富的傳統生產技藝。 西湖龍井是中國最著名的茶葉之一。陸羽在產生中國
最早皇家茶園(長興紫筍茶為中國第一種貢茶)的湖州完成了茶葉巨作《茶經》,浙江的茶道也傳播到了國際。紹興黃
酒是中國酒類最古老的始祖,起源於紹興,現紹興黃酒已經有古越龍山、女兒紅、會稽山等多個中國名牌。湖州湖筆為
文房四寶之首。浙江也是中國瓷器的重要產地,中國青瓷的發源地(德清窯),浙江的越窯、哥窯、龍泉窯、南宋官窯
等具有重要地位。

第1天 10/11(一) 臺北-香港-寧波【東錢湖+遊湖+石刻、城隍廟】-大榭


KA489 G 11OCT TPE-HKG HK20 0800/ 0945 KA640 G 11OCT HKG-NGB HK20 1115/ 1330
今晨:5:00 快樂隊就在行天宮前集合搭乘旅行社安排之遊覽車赴桃園機場集合,搭乘 8:00 港龍航班飛往香港,接著搭乘 11:15
港龍航班轉赴【浙江人文深度之旅】第一站寧波( Ningbo ),於 13:45 抵達櫟社國際機場,說起外灘,大家想起的都是上
海,寧波外灘位於寧波的三江口,即甬江、姚江和奉化江三江匯流之處,現今寧波舟山港合一為國際港口城市,也是石
化工業重點區與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台塑園區之路標歷歷在目、它亦是著名紡織品工業城。其經濟開發已被列入
副省级城市。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 (嘉興是海鹽鄭家隸至寧波市慈溪庵東鎮 )位於境內(也是目前浙江
的地標)
,連接杭州灣北岸的嘉興和南岸的寧波。唐宋時代與廣州、揚州並稱海上絲路之起點。據記載,鴉片戰爭失敗後,
寧波被迫按《南京條約》列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於 1844 年 1 月 1 日正式開埠。當時江北外馬路一帶建立起―外國人居留
地‖,即最早的―租界‖,歷史上也稱為―外灘‖。由此成為國內最早的外灘,比上海外灘還早 20 年左右。當年對上海及香港的
經濟舉足輕重的大亨,不少都是寧波人,像船王-包玉樹、前香港特首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影視鉅子邵逸夫,4A 级景區
有溪口-雪竇山之現代史上叱吒一時的蔣介石、梁祝文化公園之流傳民間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中國漁村、滕頭
生態旅遊區、舟山-赤水旅遊區、鳳凰山主題樂園、保國寺旅遊區、大橋生態農莊、招寶山旅遊風景區、天下玉苑、亞戈
爾動物園、松藍山海濱旅遊度假區、九龍湖旅遊區、達蓬山旅遊度假區、

抵達後隨即於小普陀碼頭搭船遊覽【東錢湖風景區】。

東錢湖--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位於市區東南 15 公里。東西寬 6.5 公里,南北長 8.5 公里,面積 22 平方公里,由谷(穀)子


湖、北(梅)湖、南(外)湖組成,是杭州西湖的四倍,號稱―華夏沿海第一湖‖。四周青山環抱,林木蒼鬱。湖岸蜿蜒曲折,溪
流眾多。湖面一望無際,煙波浩渺。是寧波之世外桃源。
元、明時期,時有文人隱居湖山之間,故四周山麓多有名人遺跡。湖光山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北宋時期王安石曾任
鄞縣(即寧波 )縣令,體恤民生,深入實際,組織民眾起堤堰、決陂塘,疏浚水道,留下了眾多古湖工水利遺跡;南宋時
期抗金名將岳飛因遭奸臣秦檜陷害屈死風波亭,東錢湖人史浩位列宰相時,屢次上奏朝廷為嶽飛申冤,最終得以洗雪。
史氏家族因匡扶正義、剷除奸佞而聲名遠播,留傳下―一門三丞相、四世兩封王‖的佳譽美談,史家留下的墓道石刻(現為國
家級文物)填補了我國自秦漢以來墓道石刻南時期的空白,極具史料研究價值。區域內的天童寺為佛教禪宗五山之一,至
今已有 1600 年歷史,在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影響很大;阿育王寺為我國佛教―中華五山‖之一,至今有 1700 多年歷史,因寺
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聞名中外。福泉山麓大慈禪寺在南宋時期曾名振浙東,有―千僧過堂‖之說,是為千
年甲刹,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中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目前,東錢湖的主要景點有陶公釣磯、余相書樓、百步聳翠、
霞嶼鎖嵐、雙虹落彩、二靈夕照、上林曉鐘、蘆汀宿雁、殷灣漁火、白石仙枰等。. 岳飛廟,始建於南宋端平年間,目前
建築為清代所建。南宋石刻公園原為史漸墓道,收集散落於他處的石刻構成南宋石刻公園。目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東錢湖石刻的一部分。廟溝後石牌坊中國年代最久的石牌坊之一,建於南宋至元代。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石
牌坊。
仿木構形制較為忠實,無論屋面結構,還是鬥栱層的細部處理,都刻意追求木結構的效果,且該坊無柱座,又無夾杆石,
表現出明顯的木牌坊特點,反映了該坊尚處於木牌坊向石牌坊過渡的一種結構形式。如單栱素枋,轉角列栱及使用上昂
形斜撐、翼角起翹顯著等皆為南方建築做法,在建築史上有重要價值。
目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公島相傳為范蠡與西施隱居之地,現為寧波燒烤最旺的地方。..續參觀創建於明洪武二
年(1369),位於城內長壽街廟前巷的興化府 【城隍廟】;由照牆、外埕、大門、甬道、儀門、中門、正殿、後殿及兩
廂護厝等組成,郡廟內保存著 30 餘塊碑刻及宋井等古跡。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兩旁分列八大將、判官、牛頭、馬面、
黑白無常、鐘鼓神以及十殿閻王、十八司等地獄塑像,府城隍廟裡則有更多的配神。城隍廟裡掛有―綱紀嚴明‖、―浩然正氣‖、
―護國庇民‖、―我處無私‖、―節義文章‖、―發揚正氣‖等匾額,還有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善惡到頭
終有報,是非結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等楹聯。這些匾額與楹聯的核心是歌頌城隍爺的功和德,
勸人行善不作惡。現今,城隍廟已經成為寧波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這裡商店林立,小吃遍佈,如寧波湯圓、水磨年糕、
牛肉粉絲湯、桃酥餅等;實為瞭解寧波民間風情的一大好去處。 寧波府城隍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隍廟之一。該廟
建於朱元璋明洪武四年(1371 年),比上海的城隍廟建得還要早。建成後屢遭火災,現存的廟殿是清光緒十年(1884 年)
重建的。前往飯店休息。

BX LX D 大榭正餐 ¥40 宿:5☆大榭國際


寧波主要名菜有冰糖甲魚、紅燒河鰻、松鼠黃魚、油爆鱔背、蔥烤鯽魚、寧波搖蚶、生爆鱔魚、油爆大蝦、鱔魚糊辣、
黃魚海參、脆溜黃魚、腐皮包黃魚、糖醋帶魚、苔菜包黃魚、網油包鵝肝、荷葉粉蒸肉、雞白魚湯、炒鱔絲等。飯後點
心有豬油湯圓、八寶飯、寧波年糕、龍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酥、千層餅、小籠包等。農特產有餘姚之楊梅、奉化之
水蜜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寧波刺繡與湘繡、蘇繡、京繡、蜀繡和粵繡並稱中國六大名繡。

第 2 天 10/12(二)大榭—普陀山 Putuo Mountain【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纜車上下、紫竹林景區、不肯去觀音院、南


海觀音立佛】
據說 97 年 10 月 30 日標誌性巨型露天銅像『南海觀世音 Guanyin( Goddess of Mercy ) 佛像』開光典禮上,本來是烏雲密佈,
雨意呼之欲至。當主持法會的戒忍大法師宣佈開始,立刻天呈蔚藍,陽光爍爍如金,另眾信徒葡匐在地。 觀 音 大 佛 材
料 採 用 特 殊 的 亞 金 銅 精 密 鑄 造,溶 入 佛 面 黃 金 6500 克,總 投 資 3500 萬 元。中 國 佛 教 協 會 會 長 趙 朴 初 為 ―南
海 觀 音 ‖題 字 。 早餐後由大榭搭乘快艇錢往【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觀音道場)、五臺山(文殊道場)

峨眉山(普賢道場)、與九華山(地藏道場)
,即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 )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海之
勝、山之幽、佛之端』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融匯一起,成了名揚中外的―海天佛國‖, 人間第一清淨境。它
世界聞名的觀音道場、佛教聖地,其宗教活動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促進了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
成,並迅速成為漢傳佛教中心,傳至東南亞及日、韓等國。至清末,全山已形成 3 大寺、88 禪院、128 茅蓬,僧眾數千。
"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逢僧",史稱"震旦第一佛國"。這鐘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人人阿
彌陀,戶戶觀世音"。
普陀山是舟山( Zhoushan )群島 1390 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近 13 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
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 年 5 月 8 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
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 5A 級旅遊風景區。―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
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世界規模最大的島陸聯絡工程舟山跨海大橋則通過大橋將舟山島與大陸連接起來。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
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 66 種百年以上的樹木 1221 株。除千年古樟,
還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
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刹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
音洞、朝陽洞等。大多名勝古跡,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觀音大士結緣四海,俗語言 「人
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觀音信仰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每年農曆 2 月 19 九觀音誕辰日、6 月 19 觀音得道日、9
月 19 觀音出家日,10 月南海觀音節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
歎為觀止。
觀世音菩薩修行的處所-洛迦山。 遠 看 似 一 尊 大 佛 安 祥 地 躺 在 蓮 花 洋 上 , 其 頭 、 頸 、 胸 、 腹 、 腳 各 部 位 均
可 辨 , 故 有 人 稱 它 為 「 海 上 臥 佛 」。 初 唐 四 傑 之 一 的 王 勃 作 《 觀 音 大 士 贊 》云 : ―南 海 海 深 幽 絕 處 , 碧 紺 嵯
峨 連 水 府 。 號 名 七 寶 , 自 在 觀 音 於 彼 住 。 ‖凡 朝 拜 普 陀 山 的 信 徒 , 必 到 洛 迦 山 , 有 ―不 到 洛 迦 山 不 算 朝 完 普
陀 ‖之 說。 唐 大 中 年 間 (847~ 860 年 ),有 一 印 度 僧 至 此 自 焚 十 指,而 親 睹 觀 世 音 菩 薩 現 身 說 法,授 以 七 色 寶
石 , 遂 傳 此 地 為 觀 音 顯 聖 地 ; 後 於 唐 咸 通 4 年 ( 863 年 ), 日 本 高 僧 慧 鍔 將 五 臺 山 請 來 的 第 一 尊 觀 音 佛 像 供
奉 在 此【 不 肯 去 觀 音 院 】
;因 而 普陀洛迦山成為南海觀世音菩薩所在,洛迦山與普陀齊名,亦統稱普陀洛迦(Potalaka)。
普陀洛迦是梵語音譯,義為美麗的小白花。美麗的普陀山,宛如一朵奇秀的海中蓮花,浮現在藍天碧海之間。位於拉薩
的《布達拉宮》
,而―布達拉‖即「觀音聖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意思是持航或航行解脫海島之舟,表示觀音持航以普
渡眾生。

洛迦山與普陀齊名,亦統稱普陀洛迦(Potalaka)
屹立在龍灣崗上,堪 稱 當 金 世 界 觀 音 銅 像 之 最 【 南 海 觀 音 大 佛 】 身 高 18m, 重 達 70 噸 , 以 特 殊 的 亞 金 銅 精
密 鑄 造 , 溶 入 佛 面 黃 金 6500 克 , 蓮 花 底 座 高 2m, 三 層 基 座 13m, 共 33m 高,有三三得九的意思,因為九在古
代中國代表最大的數字;同時佛教界認為世上有 33 重天的傳說。總 投 資 3500 萬 元。中 國 佛 教 協 會 會 長 趙 朴 初 為 ―南
海 觀 音 ‖題 字。 大佛頂現彌陀,左手托法伦,右手結施無畏印,基本採用飄海觀音形像,端莊慈祥。大佛座下是 1683 平
米的禮佛廣場,一張巨大的石供桌上是善男信女供奉的鮮花,一對分別為 7 噸多重的花崗岩巨獅,還有一對 7.7 米高的花
崗岩九龍石柱。南海觀音銅像的基座分兩層。上層為五百羅漢堂,裡面供奉 500 尊各式妙相的紫銅觀音聖像,中間銅柱
上雕刻著觀音的 32 應化身,正中銅柱直徑 5.6 米,直徑上層通頂部接蓮花座,其工藝為國內首創。銅柱上築有 20 副觀音
說法圖和普陀山名僧妙善大和尚像。銅柱外包有 12 毫米厚的純透明特製玻璃護罩,四周為大型木雕壁畫,用進口柚木雕
成。四副壁畫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發生在普陀山的四大傳說,即―短姑聖跡‖、―二龜聽法‖、―飛沙填海‖、―藍公護法‖。這些壁
畫精雕細刻,不僅工藝高超,而且充分顯示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內涵。
四大天王被中國佛教徒稱之為「風調雨順」
。南方增長天王持劍,代表「風」
;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代表「調」
;北方多
聞天王執傘,代表「雨」
;西方廣目天王持蛇,代表「順」
。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
,而四大天王,以北方多聞天王
毗沙門最尊。
東方持國天王魔里紅(梵文:Dhritarastra)
:「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
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 ,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洲。是『二十諸
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魔里青(梵文:Vidradhaka)
:「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
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 ,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
王。
西方廣目天王魔里壽(梵文:Virapaksa)
:「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古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
銀埵,身為紅色,穿甲冑,為群龍領袖 ,故手纏一赤龍(或作赤索)
,看到有人敵對佛教,即用繩索捉來,使其皈依佛
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魔裏海(梵文:Vaisravana)
:又名毗沙門,
「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
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或作寶幡)
,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
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夜叉、羅剎為眷屬。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護佑觀音之四大天王

後照壁之『大士海會』浮雕
側照壁之浮雕
側照壁之浮雕
基座上層為五百羅漢堂,裡面供奉 500 尊各式妙相的紫銅觀音聖像,

中間銅柱上雕刻著觀音的 32 應化身,正中銅柱直徑 5.6 米,直徑上層通頂部接蓮花座,其工藝為國內首創。銅柱上築有


20 副觀音說法圖和普陀山名僧妙善大和尚像。銅柱外包有 12 毫米厚的純透明特製玻璃護罩,四周為大型木雕壁畫,用進
口柚木雕成。四副壁畫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發生在普陀山的四大傳說,即―短姑聖跡‖、―二龜聽法‖、―飛沙填海‖、―藍公護法‖。
普陀山不僅遍地佛蹤,還擁有作為海濱城市的最大特色:沙灘和海鮮。島上擁有千步沙和百步沙兩片沙灘。沙灘邊旅館
和海鮮酒家雲集,佛國海濱的感受十分獨特。 前往參觀【紫竹林】
,在普陀山東南、梅檀嶺下。山中岩石呈紫紅色,剖視
可見柏樹葉、竹葉狀花紋、因稱紫竹石。後人也在此栽有紫竹。紫竹林中有 1980 年 重 建 之【不肯去觀音院】據歷代山
志記載,後樑貞明二年(916 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奉觀音像回國,行 至 蓮 花 洋 新 羅 礁 附 近,遍 海 蓮 花,舟 不 能
行,慧 鍔 大 師 便 向 佛 像 禱 告 “ 若 我 國 眾 生 無 緣 見 佛,當 從 所 向 建 立 伽 藍 ”。船 終 於 在 潮 音 洞 旁 泊 岸,有 當
地居民張氏睹此靈異,遂舍宅供奉佛像,被稱為“不肯去觀音院”,這就是“佛選名山” 普陀山成為觀
音 道 場 的 開 始 , 故 歷 來 被 視 作 普 陀 第 一 庵 , 香 火 興 旺 , 不 同 尋 常 。 五 代 後 梁 貞 明 年 間 ( 917) 遷 址 於 靈 鷲
峰 麓 ( 即 今 普 濟 寺 之 前 身 ), 潮 音 洞 上 的 舊 址 因 而 湮 沒 。
五 代 後 梁 末 帝 貞 明 二 年 ( 916 年 ) 建 【 不 肯 去 觀 音 院 】 即 普 濟 寺 知 前 身 。
1980 年在潮音洞附近, 重 建 不 肯 去 觀 音 院 ; 是 由一堵黃色矮牆圍著三間質樸的佛堂,是按唐代寺廟風格建築的。並修築一個仿唐

中日友好長廊。這裡的觀音人稱愛國觀音,1918 年 8 月,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並作詩述懷:“觀音過此不肯

去,海上神山湧普陀。樓間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雲和島嶼青未了,梵雜風潮音更多。第一人間清淨土,欲尋真歇竟如何?”

不 肯 去 觀 音 院 後 的 潮 音 洞 位 於 紫 竹 林 前。洞 浸 海 中,縱 深 約 30 米,崖 高 10 余 米, 洞 腳 入 海, 洞 頂 通 空 ,


洞 內 洪 波 撞 擊 , 聲 若 雷 轟 , 清 康 熙 38 年 ( 1699 年 ) 御 筆 所 書 ―潮 音 洞 ‖, 潮 音 洞 為 普 陀 十 二 景 ―兩 洞 潮 聲 ‖
的 一 洞。頂 有 穴 孔,通 似 天 窗,海 濤 晝 夜 撞 擊,聲 如 轟 雷,若 遇 勁 風,浪 花 飛 濺 直 沖 天 ;晴 天 時 洞 內 七 彩
霓 虹 閃 現,蔚 為 奇 觀 。另 一 方 面 借 “ 潮 音 ” 比 喻 “ 佛 音 ”,洞 口 日 夜 浪 濤 不 絕,聲 如 觀 音 講 經 說 法,又 如
千僧誦經,妙響洗塵,故名。
旁有一座“禁止捨身燃指”石碑,據說自從普陀山有了寺院後,一直香火鼎盛,佛教事業發達。有一
位 五 臺 山 的 小 和 尚 前 來 朝 拜,從 五 臺 山 沿 路 見 到 寺 廟 就 拜,等 到 了 不 肯 去 觀 音 院,身 上 帶 的 香 火 蠟 燭 剛 好
全 用 完 了。虔 誠 的 小 和 尚 毫 不 猶 豫 地 撕 開 身 上 的 棉 衣,扯 出 裏 面 的 棉 花 纏 在 十 指 上,沾 上 旁 邊 的 燭 油,點
燃 後 才 開 始 做 功 課。十 指 連 心,小 和 尚 疼 痛 難 當,在 地 上 翻 滾 不 止,不 小 心 從 寺 院 旁 的 潮 音 洞 滾 到 了 海 裏。
人 們 以 為 他 必 死 無 疑,誰 知 三 天 后 奇 跡 出 現 了,一 朵 巨 大 的 蓮 花 托 著 他 浮 出 了 水 面。從 此,前 來 朝 拜 的 人
們 紛 紛 效 仿,不 想 演 出 了 許 多 人 間 悲 劇。到 了 明 朝 的 時 候,定 海 縣 令 纓 燧 覺 得 這 種 做 法 有 違 佛 家 慈 悲 為 懷、
普 渡 眾 生 的 本 意 , 建『 莫 舍 身 』亭 , 並 親 書【 舍 身 戒 】立 碑 以 禁 舍 身 , 嚴 令 禁 止 跳 崖 燃 指 。 現 今 經 修 補 後
的碑文也依然猶在。

梵音洞相傳明崇禎二年,開山祖師寂住大師當時身為鎮海寺住持,特修建梵音洞為其退隱修煉之所。梵音洞建成後,曾
六度毀建:清康熙 25 年,三世孫普福法師及其稈徒博文,重修梵音洞;康熙 38 年,禦書“梵音洞”匾額賜掛,其名稱
沿襲至今;清嘉度年間,十四世孫仁賢法師,時為法雨寺監院,兼輔佐並常住梵音洞,整理有方,後因佛殿傾頹,佛燈
寥落,仁賢赴上洋募捐。福建客商林聰官首先慷慨資助,使殿宇重新恢復昔日風貌。同治年間,遠孫良裕與其徒性春,
再建梵音洞。
宋 元 豐 三 年( 1080 年 )朝 廷 賜 銀,改 名 為【 寶 陀 觀 音 寺 】香 火 興 盛,南 宋 嘉 定 七 年( 1214 年 ),御 書“圓
通寶殿”匾額,欽 定 為 觀 音 道 場 , 並 根 據 佛 經 「 補 怛 洛 迦 」 , 更 名 為 普 陀 洛 迦 山 (補 陀 洛 迦 山 )。
隨後沿著香道前往參觀【法雨禪寺】又稱後寺。“竹內鳴泉傳飛語,松間群路露金強。山到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
僧。” 佛家認為,佛法滋潤眾生,就好像雨水澤被萬物,於是有了"法雨"的說法。法雨寺面積約是 37000 平方米,是
全山第二大寺。如同帝宮般,有 240 多間殿宇。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為普陀三大寺之一。清末康有為曾寫下"
錦屏臨海浪,法雨飛天花"來刻畫法雨寺的山海勝景。 由麻城僧大智(名真融)創建於明萬歷 8 年(1580),取―法海潮音‖
之義,取名―海潮庵‖;萬曆 22 年郡守吳安國改名【海潮寺】
,北宋王安石曾寫詩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34 年又
名【護國鎮海禪寺】
,後毀於火。清康熙 38 年( 1699 年 )南巡到了杭州,接見法雨寺的主持,並且下發了"拆金陵舊殿以賜
"的聖旨,重建『九龍圓通』大殿,並賜【天花法雨】‖與【法雨禪寺】匾額,因改今名。同治、光緒年間又陸續建造殿宇,
成為享譽江南的一代名刹。現存殿宇 194 間,計 8800 平方米,分列六層台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
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是法雨
寺的主殿,這是康熙下令拆了南京明皇宮的九龍殿搬來的,殿高 22 米,重簷歇山,黃琉璃頂,斗拱承托。十二萬片琉璃
黃瓦,顯示出不同尋常的皇家氣派,大殿內,殿內八根金柱的柱礎是精緻的雕龍磚。藻井是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
雕刻的,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
案。據說這九龍藻井還有防火的作用,因為龍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狀是可以將水聚集起來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
點燃了佛前的經幡,殿上的九龍就會吐水滅火,正中供奉毗廬觀音像。這種只有在皇帝的金鑾殿才能見到的氣勢,成就
了中國寺院中建築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殿。

大 圓 通 殿 前 的 寶 塔 形 「 百 年 大 香 爐 」 是 全 山 最 大 香 爐 , 鑄 造 於 清 光 緒 十 五 年 ( 1889)。 香 爐 高 4.2 米 , 虎
頭腳,球形爐身,鑄造精巧,巍峨鼎立。
法雨寺的九龍壁不同於故宮.北海.大同三處的陶製九龍壁,而是用 60 塊 70 公分見方的青石拼接.雕刻鑲嵌而來,精緻不露縫隙,

1987 年建成,全壁高 2 公尺,長 12 公尺,浮雕深度 16 公分,圖案中九龍昂首舞爪,勝飛於雲山碧海之間,爭奪龍珠,形象逼真.


宋 神 宗 於 1080 年 將 其 改 名 為 ―寶 陀 觀 音 寺 ‖,專 供 觀 音 菩 薩,香 火 始 盛。到 南 宋 嘉 定 年 間,御 賜 ―圓 通 寶 殿 ‖
匾 額 , 指 定 普 陀 山 為 專 供 觀 音 的 道 場 。 後 來 明 初 朱 元 璋 實 行 海 禁 毀 寺 , 直 到 明 萬 歷 33 年 ( 1605 年 ) 朝 廷
撥 款 重 建 , 並 賜 額 敕 建 ―護 國 永 壽 普 陀 禪 寺 ‖, 使 普 濟 寺 成 為 當 時 江 南 規 模 最 大 的 寺 院 。 清 康 熙 年 間 , 遭 荷
蘭 殖 民 侵 略 者 踐 踏 , 寺 院 被 劫 掠 一 空 。 1689 年 海 疆 平 息 後 , 康 熙 下 旨 重 新 修 繕 、 擴 大 規 模 , 至 雍 正 九 年
( 1731 年 )時 基 本 完 成 , 雍正 9~11 年三年間,發帑金七萬兩,廣集工匠 2000 余人,由浙閩總督和蘇州巡撫親自督
導,鑿山鋪路,對所有殿宇和設施“舊者新之,缺者補之”,普陀山寺院由此甲於江南。雍正還親賜普濟寺和法雨寺漢
白玉禦碑各一座,並建禦碑亭於前後兩寺。雍正對普陀山的浩蕩龍恩,很可能是一種報答。眾所周知,雍正是以皇四子
的身份在九子奪嫡的殘酷鬥爭中繼承皇位的。康熙 58 年,震六源法禪師接任普濟寺住持,在例行的升座說法時,他第一
瓣香恭祝今上皇帝康熙聖壽無疆,第二瓣香在諸皇子中單祝皇四子雍親王,暗示他會承緒大統,繼承王位。第三瓣香又
用隱語暗示在九子奪嫡鬥爭中,皇四子必勝,而其它皇子必敗。此時距康熙駕崩尚有兩年,九子奪嫡愈演愈烈,到底誰
能勝出並不明朗。一個遠居海島的和尚何以能夠預知必定是皇四子雍親王勝出繼位呢?難道在雍親王的奪嫡過程中,普
陀山的佛教僧侶們也助了一臂之力嗎?這恐怕同普陀山歷史上的許多秘密一樣,已經無從查證了。現 在 的 大 部 分 建 築
都 是 這 期 間 完 成 的 。 抗 日 戰 爭 後 , 寺 院 蕭 條 敗 落 ; ―文 革 ‖期 間 佛 像 盡 毀 , 僧 侶 被 遣 散 。 ’50 年 5 月 19 日,普
陀山解放,政府妥善保護普陀山寺院和名勝古跡,佛教維持原狀。‟57 年底推行人民公社,拆毀歷代祖師墳塔磚、棺木
築―小高爐‖煉鋼。‟66 年 7 月 10 日進駐佛協僧尼大隊,分住―三大寺‖,對僧尼展開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批判對黨對政府不
滿思想行為,解決思想上、政治上、經濟上、組織上―四不清‖問題,對分居在 8 個寺庵的 178 名僧尼進行逐個排查。8月
初,以―文化大革命‖為中心帶動―四清‖工作,號召僧尼破―四舊‖,立―四新‖。9 月,深日等執事僧遭掛牌批鬥。9 月 17 日,
定海部分學生―紅衛兵‖到山和當地―造反派‖一起橫掃―四舊‖,數日內,所有寺院庵篷中泥塑、木刻、玉雕佛像砸毀殆盡,岩
壁上浮雕石佛和摩崖石刻被鏟平;所有金質、銀質或珠寶串成佛像遭散失或盜竊;當地漁農民將各自所居庵堂大殿內大
佛鋸斷,瓜分做傢俱。全山被毀大小佛像 170,00 餘尊;三大寺歷代帝皇御賜龍藏及經典古籍 340,00 餘卷遭焚毀;明、清
兩代敕立漢白玉禦碑被砸碎,有的僧尼被迫還俗。此後,寺院荒蕪,殿宇傾圮,佛事全部停止。―三大寺‖、楊枝、悅嶺、
鶴鳴、雙泉等庵由駐軍居住,文物館內珍貴文物由政府轉移到定海保管。自 1958 年始 20 餘年中,全山在―開山吃飯、靠
沙用錢‖思想鼓動下,毀林墾荒,挖沙損景,紫竹林變成一片番薯地,望海亭當作養豬場,後嶴沙被挖一空,飛沙嶴被蠶
食殆盡,許多名勝古跡被毀和廢棄。1979 年 開 始 全 面 修 復 原 貌 , 重 築 了 毗 盧 觀 音 等 佛 像 和 樓 閣 , 形 成 了 現 在
的規模。
玉佛殿中的釋迦摩尼 九龍寶殿 (觀音殿)是法雨寺的主殿

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緒八年(1882 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禮佛,途經緬甸時請得的釋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 2 米,玉色皎潔,雕琢極

工。後來被毀,現在供奉的玉佛高 1.3 米,是 1985 年從北京永樂宮移來的。


九龍寶殿之大殿

大殿上方之九龍藻井,一龍盤頂八龍環八柱,昂首舞爪淩空而下,這種只有在皇帝的金鑾殿才能見到的氣勢,
文革前法語寺之珍貴照片
楊枝觀音,千子觀音像。據說康熙皇帝將四臂觀音像呈獻給祖母, 已表其孝意。

殿內還有一副場面壯觀的《海島觀音圖》
。畫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觀音菩薩站在一條龐大的鼇魚背上,一手拿著淨瓶,一手拿著楊柳枝

向外揮灑,菩薩手中的淨水瓶和楊柳枝,原本是普灑法雨、弘揚佛法的意思,後來演變為多種含義。人們認為,楊柳枝可以消災除病,

淨瓶中的甘露隨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暗喻著慈悲的觀音用淨水來普渡眾生脫離苦海,到達彼岸的極樂世界。這幅畫中還有天庭、龍

宮等建築,整個畫面佈局合理、人物眾多、惟妙惟肖。
觀音像兩側還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羅漢像,表情富有戲劇張力

剛走進大門,迎接我們的是彌樂佛,他那胖胖的臉,大大的肚子,栩栩如生。彌勒佛兩旁是四大金剛,他們神態各異、
兇神惡煞。彌樂佛的後面是觀音菩薩,她腳下踩著一隻像龍一樣的動物。聽導遊說,觀音腳下踩的動物是鼇,鼇是世界
上最大的動物。有這麼個傳說,那只鼇是地球的中心,鼇很不聽話,一直在搗亂,地球上就出現地震。觀音就把鼇踩在
腳下,這樣地球上才得以安寧。一但松腳被鼇逃掉,又會出來搗亂,這時就會發生地震。所以鼇就被觀音菩薩一直踩在
腳下。寺院的後面還有好多好多的菩薩,十八羅漢、千手觀音……
接著前往參觀【慧濟禪寺】又稱佛頂山寺。在普陀山佛頂山上。原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圓創慧濟庵,至清乾
隆 58 年始建圓通殿、玉泉殿、大悲樓等,擴庵為寺。光緒 33 年清得大藏經,由文正和尚鳩工增廣,遂成巨剎,1989 年
在 慧 濟 寺 中 精 塑 2.7 米 高 觀 音 菩 薩 像 , 又 在 四 壁 嵌 雕 觀 音 菩 薩 石 刻 像 123 尊 , 匯 集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等
歷 朝 名 畫 家 所 繪 的 觀 音 寶 像,由 當 代 雕 刻 大 師 杭 州 黃 良 起 德 行 製 作。佛 像 形 態 各 異,精 妙 絕 倫,是 普 陀 山
佛教藝術之精華之一。
1989 年 在 慧 濟 寺 中 精 塑 2.7 米 高 觀 音 菩 薩 像,又 在 四 壁 嵌 雕 觀 音 菩 薩 石 刻 像 123 尊,匯 集 唐、宋、元、明 、
清 等 歷 朝 名 畫 家 所 繪 的 觀 音 寶 像,由 當 代 雕 刻 大 師 杭 州 黃 良 起 德 行 製 作。佛 像 形 態 各 異,精 妙 絕 倫,是 普
陀山佛教藝術之精華之一。
殿後庭院之彌勒佛座像。
在 後 院 發 現 250 年 之 特 有 植 物 普 陀 鵝 耳 櫪 ( 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母 株

慧濟禪寺之全貌,可惜被陸軍招待所的招牌壞了畫面

隨後前往參觀【普濟寺】又叫前寺,與慧濟禪寺,法雨禪寺鼎立,合稱為普陀山三大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
廟宇氣勢奪人,外加門前的印海池,凸顯了風水學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格局。皇上賜建, 故五步一樓,十
步一閣, 計有九殿 12 閣共 357 間 為全山最大寺廟、是 供 奉 觀 音 的 主 剎 。 這 也 是 寺院建築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
式建築的重要遺存古蹟。沿 中 軸 線 有 天 王 殿 、 大 圓 通 殿 、 藏 經 樓 等 正 殿 , 以 及 枷 藍 殿 、 祖 師 殿 、 綉 佛 殿 、
白 衣 殿 、 靈 應 殿 、 關 帝 殿 等 配 殿 。 主殿大圓通殿是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始 建 於 北 宋 。 其 中 大 圓 通 殿 是 寺 之 正
殿 , 殿門前寫著”南無阿彌陀佛”,
明洪武 19 年(1421 年)實行海禁,命湯和進山燒殿毀佛,並將僧人遷到明州棲心寺(今寧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
(1488 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靖年間(1522 一 1566 年),普陀山的寺廟被毀,寶陀觀音寺也未能倖免。明神
宗萬曆 33 年(1605 年),朝廷派太監張千來山擴建寶陀觀音寺於靈鷲峰下,並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寺廟規模宏大,
一時甲于東南。康熙八年(1669 年),荷蘭殖民者入侵普陀,該寺除大殿未毀外,其餘均蕩然無存。康熙 38 年(1699 年),修
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並賜額―普濟群靈‖,始稱【普濟禪寺】。 傳說當年乾隆微服私訪,適逢驟與, 不得以只好夜間借
宿,只由得從側門進入;回京後,下聖旨普濟寺大門永不許開。康熙八年(1669 年),荷蘭殖民者入侵普陀,該寺除大殿
未毀外,其餘均蕩然無存。康熙 38 年(1699 年),修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並賜額“普濟群靈”,始稱【普濟禪寺】
。清
雍正 9 年(1731 年),擴建殿堂及用房,寺廟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由主殿建築屋簷上仙人瑞獸的數量可估量其等次,大
圓通殿十個為最高級別,全國僅此一座。紫禁城的太和殿唯一為 11 個。中國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壞。
1979 年,國家重視名山修復,貫徹落實宗教政策,今殿堂樓閣,已修葺一新。

進入普濟寺一般都要經過一個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門,高約 20 米,三個山門統稱為“三解脫門”,即“空解脫、無
相解脫、無願解脫”,柱上橫楣雕刻有精緻的雲綾和石葫蘆。坊內北側,樹一石碑,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
馬。”據說這是皇帝立下的聖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秋末最後綻放之白蓮花

八角亭拱橋 長壽拱橋之越劇小生

普濟寺前有一個廣約 15 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池上築橋三座。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
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禦碑亭。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周圍玉液擁抱,粉牆環繞。夏日荷
花盛開,綠葉田田,紅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賞,憑欄臨風,清香撲鼻,頓覺暑氣全消,令人心曠神怡。橋南的禦
碑亭,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 年)所建,中豎雍正所書丈六白玉碑一方,高 3 米,寬 1.5 米。
碑文記載普陀山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謂雙絕,碑極名貴。東面一座為拱橋,
稱永壽橋,長 40 米,寬 7.5 米,高 6 米,系明萬曆十四年(1586 年)所建。橋上石欄柱頭,刻有獅子 40 座,形態各異,
生動逼真。石橋古樸典雅,為雕刻中的珍品。橋前有菩薩牆影壁,上書“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字高五尺,蒼勁有力。
相傳觀音菩悲智雙圓,從悲則稱觀世音,從智則稱觀自在。牆旁刻有《心經》,頌雲:“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
清淨;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度眾生住此山。”西面一座為長堍拱橋,四隅鏤有龍首,逢雨水從龍嘴噴出,似嫋嫋輕煙。
蓮花池三面環山,四周古樟參天,每年六月蓮花盛開,池中樹影、亭影、橋影倒映,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夏夜入靜,
荷香沁人,池中銀花伴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蓮池夜月”,令人流連忘返。
普濟寺占地 37019 平方米,共有 10 殿、12 樓、7 堂、7 軒,計 23l 間,建築面積 11400 平方米。全寺有六進殿堂,
自南向北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
山門。面寬五間,重簷歇山,正山門平時關閉,僧人遊客均從東山門出入。僧人圓寂後由西山門出寺。
禦碑殿。在山門內,有明萬曆、清康熙、雍正時御碑三塊,正中一塊刻的是普濟禪寺歷史沿革,立於 3.5 噸重的贔
屭上,贔屭昂首伸頸,服珠能轉動,可見其雕刻之精。

普門總持內之聖旨碑文, 可惜不得其門而入

鐘鼓樓。山門東側是鐘樓,重簷歇山,內懸大銅鐘一口,重 3500 餘公斤,鑄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 年)。西側有鼓


樓,建築形式同鐘樓。每天清晨撞鐘,傍晚擊鼓,召集僧眾參加活動,這就是古代詩文中常說的“晨鐘暮鼓”。
天王殿。亦稱金剛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重簷歇山。進門迎面是一彌勒菩薩,光首、笑臉、袒胸、盤坐,一手
拿一隻布袋。據說他能將世人一切苦難裝入布袋之中。佛像兩旁有一副對聯:“慈顏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
容世間難容之事”,以勸人們慈悲大度為懷,用樂觀態度對待風雨變幻的生活。彌勒菩薩後面的塑像是韋馱菩薩,昂然
挺立,手持寶杵,據傳韋馱是神將之首,常于東、南、西三州巡遊,守護伽藍,屬護法神。兩旁的四大天王宛如四名衛
士在維護法門,他們是東、南、西、北四個方面的天王,各自手裡拿著法器。殿后有香樟 8 株,直徑 0.8-2 米多,植茂
蓋庭。

大圓通殿。是普濟寺的主殿,相當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圓通是觀音菩薩的別號,這座殿供奉的正是觀音菩薩。殿
堂宏大巍峨,殿面闊 7 間,進深 6 間,重簷歇山,黃琉璃頂,九踩斗拱,門心板雕二龍戲珠。大殿可容數千人,有“活
大殿”之稱。殿前平臺周有石雕欄板,台中有鋼鼎爐,高約 4 米,上鑄,“普濟禪寺,千秋寶鼎”,清光緒辛丑(1901
年)冬月吉旦”等字樣。殿內正中端坐著高達 8.8 米(毗盧觀音趺伽坐像本身高 6.5 米,座高 2.3)的觀音菩薩,全身金黃,
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邊站立著她的門徒善財和龍女,神態天真活潑。

東西兩壁又各塑有 16 尊不同服飾,不同形態的菩薩,稱觀音三十二應身,即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時的現身說法
形象。她們是: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
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寒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
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邊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迦身、執
金剛神身。再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共 33 身。這種塑法是觀音道場的獨特之處。主殿兩旁建有配殿。東首文殊殿,
供奉應化于五臺山的文殊菩薩;西首普賢殿,供奉應化於峨眉山的普賢菩薩。兩側回廊是羅漢堂,各塑 9 尊共 18 尊羅漢。
法堂。面寬 5 間,重簷歇山,樓下是法堂,樓上為藏經樓。收藏著萬卷經書。兩側又有配殿,東首為普門殿,西首
為地藏殿,供奉應化于九華山的地藏菩薩。這樣排列,把中國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賓主相比,使“震旦
第一佛國”棗普陀山主佛觀音菩薩顯得更為突出。再兩側東首是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來僧人、接洽佛事之處,西首也
是客堂。

後殿立有功德碑,是供募化資金、建寺有功的人留名用的。
方丈殿。5 開間,殿內陳設清淨,簡樸大方。殿東首為庫房,殿西現為普陀山佛教協會辦公室。
功德殿。在寺最後,是佛教信徒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設齋堂、僧舍等。
普濟寺內有龍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為煮雲霧佛茶的上品泉水。過去在附近設有茶室,招待香客。這就是普陀
山十景之一“靜室茶煙”的所在地。
殿 正 中 供 奉 著 高 8.8 米 男身毗 盧 觀 音 像,兩 邊 塑 觀 音 32 應 身 像,展 現 了 觀 音 在 十 方 世 界 以 不 同 身 份 出 現 的
各 種 形 象 ; 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動作千姿百態.有的咬牙切齒,怒目而視,面目猙獰;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和
藹慈祥;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還有一位手捏著一顆金彈子,
豹眼圓睜,好像在尋找惡人,準備射出子彈;旁邊的那位和他好像是哥倆,惡狠狠地張開一個大口袋,似乎要把天下的
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統統裝進去似的。 蓮 花 池 東 南 的 「 多 寶 塔 」 是 普 陀 山 現 有 最 古 老 的 建 築 ( 建 於 元 代 元 統
年 間 )。 由無錫太湖石砌成,造型別緻氣韻古雅。多 寶 塔 與「 普 陀 鵝 耳 板 」、「 楊 枝 觀 音 碑 」合 稱 普 陀 三 寶 。 主殿
旁東側為文殊殿( 五台山之主佛 )、西側為普賢殿( 峨嵋山之主佛 )。
普陀山三寶: 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龍藻井;普陀山三石: 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普陀山三洞: 朝陽洞、
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聖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聲、朝陽
湧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妙 湛 塔 又 名 “ 五 百 羅 漢 塔 ”,坐 落 在 洛 迦 山,1993 年 6 月 建 成。堪 稱 海 天 佛 國 一 大 工 程。此 塔 呈 四 方 形 ,


塔 身 三 層 , 塔 座 為 雙 層 須 彌 座 , 邊 長 12 米 , 下 束 腰 四 角 飾 有 四 尊 大 力 士 金 剛 托 頂 , 東 南 西 三 面 束 腰 飾 有
30 尊 護 法 神 , 北 面 飾 有 蓮 花 浮 雲 。 全 塔 共 雕 有 各 種 姿 態 羅 漢 518 尊 , 還 有 四 海 龍 王 , 朝 聖 六 種 不 同 的 觀
音 大 士。 塔 頂 層 設 龕 , 內 雕 漢 白 玉 四 面 觀 音 像 , 四 角 飾 鳳 首 , 最 頂 端 置 蓮 花 葫 蘆 , 造 工 細 緻 , 建 築 雄 偉 壯
觀。此 塔 塔 名「 妙 湛 塔 」三 個 大 字 為 普 陀 山 佛 教 協 會 會 長,妙 善 方 丈 所 題。妙 湛 塔 是 普 陀 山 現 代 建 築 中 秏
資 最 多, 工 程 最 大 , 建 築 最 雄 偉 的 一 座 仿 古 佛 塔 。 此 外 , 在 各 庵 殿 中 還 塑 製 了 觀 音 、 彌 勒 、 四 大 天 王 等 佛
像 135 尊 。
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家喻戶曉。 觀音,又稱“觀世音”,是梵文 Avalokitesvara 的意譯,據印度的傳說,觀音菩薩原是轉
輪聖王無諍念的大太子, 他與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彌陀佛,成為“西方三聖”之一。觀音具有“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
與一切眾生苦”的德能,能現三十二中化身,救十二種大難。在中文佛典中的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

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
,玄奘的新譯為「觀自在」,中國通用的則為羅什的舊譯。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
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
皆得解脫。”苦難眾生只要誠心念誦觀世音的名字,菩薩就能立刻“觀”到這個人的聲音並會馬上前去拯救,給他解脫
苦惱”。 觀世音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多為女相。不過在當時,觀世音還
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在我國
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都屬於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屬男像。 佛教經典記載觀音大士,周遊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
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為現之而為說法,即是 32 應,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來。後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與
觀音菩薩能夠“送子”有關,並且被認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而 觀 音 在 古 天 竺 就 稱 南 海 觀 音 , 相 傳 是 因 為 : 一 、 觀 音 出 在 古 天 竺( 今 印 度 ), 而 古 天 竺 屬 南 亞 , 加 上
觀 音 所 在 的 補 怛 洛 迦 山 在 南 海,故 稱 南 海 觀 音;二、「 南 海 」與「 南 無 」所 似,唐 代 著 名 文 學 家 王 勃 的《 觀
音大士贊》曰:「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王勃卒於
676 年 , 就 算 此 《 贊 》 作 於 676 年 , 亦 比 「 不 肯 去 觀 音 」 到 普 陀 山 早 187 年 。 可 見 , 不 是 因 為 有 了 南 海 普
陀 山 才 稱 南 海 觀 音 的,恰 好 相 反,是 因 為 南 海 觀 音,才 把 普 陀 山 改 稱 為 南 海 普 陀 山 的 。 南 海 普 陀 山 之 稱 ,
是 佛 門 對 外 交 往 的 需 要 , 是 元 初 由 普 陀 山 和 尚 如 智 和 一 山 提 出 的 。據《 續 資 通 鑒 》記 載 : 元 初 , 中 斷 了 中
日 邦 交。 後 來 , 根 據 刑 部 尚 書 崔 之 疏 , 決 定 與 日 本 通 好 。 考 慮 到 日 本 信 佛 教, 普 陀 山 有 日 本 和 尚 留「 不 肯
去 觀 音 」 的 這 層 關 係 , 朝 廷 先 後 兩 次 派 普 陀 山 和 尚 出 使 日 本 。 至 元 21 年 ( 1284 年 ) 正 月 , 朝 廷 派 王 積 翁
出 使 日 本 , 並 命 普 陀 僧 如 智 同 往 。 當 時 , 如 智 提 出 :觀 音 應 沿 用 古 天 竺 的 名 號 , 稱 南 海 觀 音 , 普 陀 山 既 然
是 觀 音 道 場 , 亦 應 改 稱 南 海 普 陀 山 。 後 因 王 積 翁 被 醉 酒 的 部 下 所 殺 , 出 使 未 成 。 大 德 三 年 ( 1299 年 ) 三
月 , 元 成 宗 下 詔 曰 :「 命 普 陀 高 僧 一 山 出 使 日 本 。 」當 時 , 一 山 有 兩 個 頭 銜 : 一 是 江 浙 釋 教 總 統 ; 二 是 敕
封 為 妙 慈 弘 濟 大 師 。一 山 認 為, 既 然 朝 廷 看 重 日 本 和 尚 留「 不 肯 去 觀 音 」的 關 係 , 就 應 該 告 訴 日 本 人 , 留
不 肯 去 觀 音 處 已 是 觀 音 道 場,日 本 人 一 定 會 感 到 鼓 舞。但 普 陀 山 這 個 山 名 與 菩 薩 名 號 貼 得 不 緊,外 國 人 不
易理解,應該根據南海觀音的名號,改稱南海普陀山。 一山是以南海普陀山住持的身份去日本的,由於
他 宣 傳 了 不 肯 去 觀 音 和 觀 音 道 場 的 來 歷,受 到 日 本 政 府 和 佛 教 界 的 敬 重,日 本 天 皇 把 他 請 到 京 都 南 禪 寺 傳
經 說 法 。 一 山 留 日 本 19 年 , 創 了 「 一 山 派 」 禪 學 。 一 山 病 故 後 , 日 本 天 皇 親 題 其 像 , 贊 曰 : 「 宋 地 萬 人
傑 , 本 朝 一 國 師 。 」並 在 南 禪 寺 為 他 建 塔 、祠 。 一 山 的 這 次 出 使 日 本 , 不 僅 為 恢 復 元 初 中 斷 的 中 日 邦 交 立
了大功,而且把南海普陀山之名傳遍了日本。

慧鍔法師 晚餐後快樂對一行在旅館前之百步沙海灘漫步
B 飯店內 L 普陀山正餐 30 D 普陀山素宴 50 宿:中信普陀

第 3 天 10/13(三)普陀山-大榭-寧波-奉化市【雪竇山,千丈岩瀑布、雪竇寺+區間車,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鹽輔、
小洋房】
早餐後搭乘快艇返回大榭碼頭回到寧波,

寧波市內之公園與雕刻
當然更不能不去拜訪位於寧波市中心天一街 5 號之【天一閣】,又稱寶書樓。它是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於明嘉
靖 40 年(西元 1561 年)
,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建造,以「代不分書、書不出閣」遺訓,完整收藏古籍珍本 30
餘萬冊;後經清乾隆帝下詔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 : 文淵、文瀾、文津、文匯、
文源、文溯及文宗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
。天一閣之名,取義于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
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為保護藏書的完整性,範欽
制定了嚴格的家規,包括酒醉後不得登樓,不准擅領親友入閣,不得留宿閣內,更禁止擅自將圖書借給外房及他姓者。
子孫們也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族規,甚至還規定家族中的婦女也不准登樓讀書。 各地保存《四庫全書》的文
源、文淵、文津、文溯、文匯、文瀾、文宗七閣都是模仿天一閣的式樣而建造,從此天一閣享譽全國。

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珍藏明清善本、刻本及抄本,八萬餘卷。樓前有“天
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西元 1665 年)
,范欽的重孫范光文修築園林,以福祿壽為整體造型,繞池
砌山、堆砌成九獅一象等景點,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現今規模為 80
年代初改建而成, 建門廳,構東明草堂,闢東園,鑿明池,集碑碣。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閒區有明池、假山、長廊、
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築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
書畫館在秦祠西側,粉牆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雲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
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1986 和 1997 年,當地政府又分別在藏書樓的東南側和西南側修建了兩座附屬園林,

兵部右次郎范欽石雕 人像後之青石雕牆
寶書樓正廳
園林造景 : 以福祿壽為主體,繞池堆砌成九獅一象等景點;並以小橋亭榭,青竹丹桂為輔,並有千年銀杏。

近年來,天一閣先後新增中國地方誌珍藏館、銀台第官宅博物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等處。中國地方誌珍藏館收藏中國
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誌 6730 多冊,占總數的 80%以上。麻將起源地陳列館以三維空間展示麻將的起源及與寧波的歷史
溯源。

六角蘭亭中九大金釵。門聯上寫的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眾人讀三璜五典八索九丘」
; 但這群教書匠有看沒有懂,全陪小黃

打電話求救,才破解謎題。三璜是指伏羲、神農、與皇帝,五典是指五帝,八索是指八卦,九丘是指九州之州誌。
麻將起源地陳列館老頑童黃校長當起莊家與英日棋友對奕之模樣 平和堂前麻將庭
雕工嘆為觀止,天下第一,舉世無雙之花轎。銀台第博物館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藝術和建築藝術,獲 2000 年度―中國全國博物館

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意獎‖。
朱金木雕金碧輝煌的後院戲台。建於 20 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獨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間工藝為遊客所嘆服,並列入第五批中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戲台屋頂為單簷歇山頂,由 16 個斗拱承托。穹形藻井用近千塊板榫搭接構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

樑柱上雕刻各種人物故事,刷以紫漆,外貼金箔,得金碧輝煌之效果,故稱朱金木雕。整個戲臺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是祠堂中最華

麗的建築。

後花園

步出天一閣連路旁的時鐘也變得具有人文氣息,藝術絕對是富人享受的玩意兒

後專車前往【雪竇 山 景區 】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西北,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 800 米。 有―四明第一山‖之譽。


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竇,水從竇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竇稱雪竇,山名亦因此得名。
【雪 竇寺 】全稱雪竇資聖禪寺,
坐落於―秀甲四明‖的雪竇山山心。它肇創於晉代,興起於大唐,鼎盛於兩宋,雪竇寺素由禪宗執幟,代有創獲殊榮,南宋
被敕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民國一度躋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教有五大菩薩:彌勒、
文殊、普賢、地藏、觀音。彌勒位居五大菩薩之首,是未來佛,亦是如來佛的繼位者。2005 年,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
批准在雪竇山建造露天彌勒大佛。 2008 年 11 月 8 日,露天彌勒大佛(五代岳林寺高僧名契此,號“長汀子”,即後人公
認的彌勒的化身-布袋和尚)造像開光法會在雪竇山資聖禪寺隆重舉行,經海內外 108 名高僧主法而開光。露天彌勒佛像
身高 33 米,採用錫青銅鑄造,投資額 4 億。大佛集壯觀、神聖、雄偉、高大於一身。具有比丘相,羅漢身,菩薩意,布
袋形,佛之眼。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面相豐滿,笑迎天下;慈祥端莊,包容大千!佛光山星雲法師在基座題“人
間彌勒”( 詳細資料參閱 http://kanaoyunkanaoyun.blog.sohu.com/137097203.html )
註 : ―五山十刹‖是佛教禪宗名寺的總稱,亦作―五嶽十刹‖,為我國禪林宮寺制度中最高級別的寺院。五代初期,吳越王錢
改江南的教寺為禪寺。南宋遷都江南後,乃大興禪寺。甯宗時,由寧波籍太師、右丞相史彌遠奏請,始制定禪院的等級。
嘉定年間(1208~1224 年),品第江南諸寺,設置五山十刹。禪院五山是:餘杭徑山興聖萬禪寺、杭州南屏山淨慈寺、杭
州靈隱山靈隱寺、寧波阿育王山 峰廣利寺、鄞縣天童山景德寺。禪院十刹是:杭州中天竺永祚寺、湖州道場萬壽寺、
溫州江心龍翔寺、金華寶林寺、奉化雪竇資聖寺、天臺國清寺、福州雪峰崇聖寺、南京靈谷寺、蘇州萬壽報恩光孝寺、
蘇州虎丘雲岩寺。 需要說明的是,因南宋偏居江南一隅,所以評定的―五山十刹‖不是全國性的,僅反映了佛教最繁榮的
江南一帶的情況。而當時的佛教寺院可分三種,即禪寺、教寺、律寺,禪寺(院)是以修持禪定為主的;教寺即講寺,
是研究闡揚佛教經典的;律寺則是研習和傳持戒律為主的寺院。
彌勒大佛身高 33 米,表示彌勒身居 33 層天,相傳佈袋和尚圓寂的日子為三月初三。蓮花座高 9 米,是數字中最大的號碼。通高 56.74

米,意示彌勒菩薩在五十六億七千四百萬年後從兜率內院下生人間,舉行“龍華三會。

彌勒大佛代表大智若愚,法力無邊,有求必應。其眼是菩薩眼,表示具備佛智,眼觀八方,公平公正。其耳垂肩,意蘊長命富貴,福

慧雙全。笑容可掬,表示施樂人間,社會和諧。皤腹露肩,表示真誠和滿腹經綸,大肚表示寬容大度。左手握布袋,含義提起來的是

責任,放下去的是煩惱。右手握佛珠,表示把握乾坤,預示凶吉。端座在蓮花座放下的左腳,意含位居補處,正在修持精進。豎直的

右腳,表示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將當來下生成佛,隨時準備為佛祖釋尊接班。
【千 丈岩 瀑 布 】以雄 奇 壯 觀而 名 聞江 南 ,北 宋 真宗 曾賜 名 ―東浙 瀑 布 ‖。 瀑 布 落差 128 米 , 來自 東 西兩 澗之 水 ,
在錦 鏡 池彙 聚 經關 山 橋至 崖口 , 淩空 怒 瀉, 至 半壁 與一 突 出巨 石 相撞 , 灑若 飛雪 , 把瀑 布 分成 上 下兩 折。

專車前往浙江省東部沿海的奉化市臨海縣。 來到了已是國家 4A 級風景區,規劃設施齊全之溪口‖名人非偉人‖【蔣氏故


里】
;蔣介石 (蔣氏宗譜中原名為周健,後改為周泰,字介石,學名志清, 成年後以中正自稱 )、蔣經國皆出生於此。在
此策畫了許多歷史事件。溪口鎮位於寧坡城西南 35 公里,是以剡西之水而得名的古鎮。扼居鎮東的武嶺門,1929 年由蔣
介石改建。 門額兩面都有「武嶺」兩字(王陽明武陵之諧音),東向一側為黨國元老于右任所提,西向則為蔣介石本人手
筆。
小學國語課本中提到之門前剡溪魚兒逆流 (後側即小 洋 房 ) 蔣氏故居

浮塵往事動盪輾轉一世紀,僅留下門前之石獅與門後之龍爪(盤)槐( Sophrura japonica vs. pendula )


前往「蔣氏故居豐鎬房」旅遊,是 他發 跡 後在 祖 傳房 子的 基 礎上 擴 建而 成。西 平房 為 蔣家 親 戚和 蔣 介石 警衛 隨 從
所住 之 處。【玉 泰鹽 鋪 】是蔣 介 石的 出 生地,位 於 溪口 中 街章 牆 弄 口,蔣 介 石祖 父 斯千、父 親肇 聰 (即肅 寇)曾在
此經 營 糧、鹽、酒、雜。山腳 下【小 洋 房】是 1937 年 4 月蔣 經國 從 蘇聯 回 國 後與 蔣 方良 居 住之 處。1939 年,日
軍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在豐鎬房後門口不幸被炸塌後牆壓死,經國聞訊後急忙從江西趕來奔喪,悲憤中揮淚寫下了“以
血洗血”四個大字,表達誓報殺母之仇的堅定決心。

毛太夫人殉難處紀念碑

溪口千層餅,是奉化的傳統特產。與奉化水蜜桃、芋艿頭齊名。統稱奉化三寶。當然榮獲大夥肯定的夏導遊除了在各處收購新疆香梨
外,也買了一大袋現烤之千層餅當點心。

B 飯店內 L 寧波正餐 30 D 奉化溪口芋頭風味 30 宿:奉化華信國際大酒店


第4天 10/14(四) 奉化—台州天臺山【國清寺、赤誠山 - 濟公院、石樑飛瀑+區間車】-

奉化市區 古董床前

竹根雕 蘇繡作品

青瓷 新鮮筍尖 現採螺絲

天臺山位於浙江東部,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原」著稱海內外,是漢化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佛儒道三教
合一的聖地;活佛濟公的故里,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西漢時高道茅盈入山修煉,三國時的葛玄創建道觀,
唐代的司馬承禎來這建宮修煉,開創「天臺仙派」
,也奠定了天臺山在道家心中的地位。北宋時,張伯端在桐柏宮修煉,
著《悟真篇》
,創立了道教南宗。東晉時期,高僧曇猷就曾在天臺山習禪修行。陳隋之際,一代佛教大師智者(538-597 年 )
帶著弟子來天臺山建寺說法,創建了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臺宗。
中國佛教有八個宗派,研究教理的有「天臺、賢首、唯識、三論」四家,其中又以天臺一宗,
判 釋 教 理 最 為 周 備 , 想 深 入 經 藏 , 就 離 不 開 天 臺 教 理 , 故 天 臺 九 祖 傳 贊 說 :「 舍 天 臺 之 學 , 而 欲
識佛法意者,未足與議也。」修學淨土宗隨分隨力研解時,發現有許多淨土教典都是出自天臺
宗尊宿,例如觀無量壽經疏、淨土十疑論是出自於隋朝的智者大師,宋代知禮大師進一步作觀
無 量 壽 經 疏 妙 宗 鈔 , 而 近 代 的 諦 閑 、 靜 權 等 大 師 更 是 「 教 在 天 臺 , 行 在 淨 土 」, 可 以 說 若 不 識 天
臺 教 理 , 便 無 法 一 窺 淨 土 奧 義 。 天臺山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 4A 级旅遊
區,集諸山之秀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王羲之、顧愷之、李白、蘇東坡、陸游、徐霞客等名士在此留下足
跡。擁有千年古寺國清講寺、天下奇觀石樑飛瀑、濟公故里赤誠山、華頂國家森林公園等旅遊區。國清寺是佛教天台宗
祖庭;方廣寺是五百羅漢道場;萬年寺為日本臨濟宗和曹洞宗祖庭;塔頭寺是智者大師圓寂後的埋骨之所;高明寺是漢
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佛教城的幹漆夾苧造像工藝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桐柏宮是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
是佛道雙棲的仙山、“天下第六大洞天”。 與齊州靈岩寺(在今山東長清縣)
、潤州棲霞寺(在今江蘇南京市)
、荊州玉
泉寺(在今湖北當陽縣)
,並稱天下“四絕”。此外,還有隋梅、隋塔、唐碑、梁妃塔、貝葉經、獨筆鵝字碑、漢代五百
羅漢像等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跡。
宋人夏竦寫詩贊道:“穿松渡雙澗, 宮殿五峰圍, 小院分寒水, 虛樓半落暉。”國清寺北倚八桂峰, 東靠靈禽、祥雲兩
峰, 西依映霞、靈芝兩峰, 五峰環繞, 只在南面有個豁口, 為通向天臺縣城的通道, 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 可見寺址的選擇
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天台山是一道禪。當你把這裡山、水、洞、石、潭、瀑、樹、花,清風、明月、雲海、日出一收入
了眼底,也就在心中擁有了這座古、幽、清、奇、絢麗多姿的佛國仙山,並像李白那般對之沉醉留戀 “龍樓鳳闕不肯住,
飛騰直欲天台去”。天台山是一種道。劉晨、阮肇採藥遇仙的漢代故事、起于謝靈運腳下的唐詩之路、濟公活佛的南宋
傳奇……千百年來,無數仰慕天台的高道、高僧、文人、雅士,留下大量寺院、道觀和詩文著述、摩崖石刻,創造了澤被
天下的天台山文化。李白心中四萬八千丈的天台山,有著“向下看浮雲”的高度,在這裡啜一口高峽平湖千秋的水色,便
能醉倒在三千尺流雲之上,開始夢想“在華頂做一朵安靜的杜鵑”—與青山打坐、聽流水唱梵……做客天台的每個人,都
能獲得一份對心靈的濡養以及一份解盡世間愁的醉興。天台“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氣場獨
特,歷來有“長壽之域”的美譽。桃源春曉、赤城棲霞、石梁飛瀑、華頂歸雲、瓊台夜月、雙澗回瀾、螺溪釣艇、寒岩
夕照,八大名景自古聲名卓著;瓊台、桐柏、石梁、華頂,構成了養生休閒避暑之旅。而天台烏藥、白朮、石斛、黃精
等為道地藥材
早餐後,驅車前往【天臺山】
【國清寺】
;隋代高僧智顗在此創立天台宗。影響遠及國內外。鑑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
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叡山興建沿歷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國清寺為祖庭。
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台密開宗祖師
最澄大師等。由此,寺中有不計其數的勝跡和典故,包括乾隆御碑、寺前「一行到此水西流」碑、空海法師紀念碑、中
韓天台宗祖師紀念堂、隋梅,以及新塑供奉的五百羅漢像、前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先生墨寶、濟公像等。國清寺裡的殿
堂屋宇多達 600 多間。現存建築為清雍正 12 年(1734 年)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 7.3 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正中
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還有放生池、鐘鼓樓、聚賢堂、方丈樓、三聖殿、妙
法堂(上為藏經樓)
;伽藍殿、羅漢堂、文物室等,構成一個擁有 2 萬多平方米、8000 餘間房屋的古建築群。寺宇依山就
勢,層層遞高,既有佛教建築嚴整對稱的特點,又給人以靈活自如之感。與其他名刹相比,國清寺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
觀更具有地方特色。主要有五殿(彌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聖殿),五樓(鐘樓、鼓樓、方丈樓、迎塔樓、
藏經樓),六堂(妙法堂、安養堂、齋堂、靜觀堂、天徹堂、客堂),還有碑亭、梅亭、清心亭等,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寺院
之一。
入門之隋代古剎照壁與漢白玉祥獅 雨花(四天王)殿

國清寺是當時皇家直接斥資建造,等級相當於國家級,和一般寺廟不一樣,屋簷都是龍的造型,代表了皇室的尊嚴

國清講寺。 國清寺山門一反常規,朝東開而不朝南開。寺門簷下橫匾是紅底金字「國清講寺」
,左右楹聯分別為:古剎著城中創

六代盛三唐宗風遠播,名山傳海外倚五峰臨三澗勝跡長新。
殿正中的蓮花寶座上端坐著釋迦佛銅像,高 6.8 米,重 13 噸,為明代所鑄。兩側是阿難、伽葉二弟子。在左右兩壁上,是元代楠木雕

成的十八羅漢,後壁左右兩旁分坐著文殊、普賢二菩薩;後背正中是南海觀音像。

彌 陀 、 文 殊 、 普 賢 化 身 的 豐 干 、 寒 山 、 拾 得 像 。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
「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

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拾得回答道:
「你無妨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

不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男性化觀音之造型

隋梅 梅亭 「最澄大師天台得法靈跡碑」

大 雄 寶 殿 左 側 老 梅 蒼 老 挺 拔 , 人 稱 「 隋 梅 」。 是 天臺宗五祖章 安 尊 者 親 手 栽 植 , 距 今 有 1 3 0 0 多 年 了 。

觀音殿
羅漢堂, 五百羅漢道場
雲在此山中 猜猜看這些廟前之簍子與竹席是作什用 ?

三聖殿

王 羲 之 的 「 鵝 字 碑 」, 羲 之 在 天 臺 華 頂 學 道 , 至 今 還 有 寫 黃 庭 經 的 墨 池 遺 跡 ;「 鵝 字 碑 」 原 在 華 頂 寺 , 後
碑 文 被 毀 , 剩 下 一 半 , 清 代 曹 掄 選 居 士 花 七 年 苦 學 羲 之 筆 法 , 將 原 來 半 邊 的 「 鵝 」 字 補 全 , 一半為真跡,

一半為後人臨摹,你分辨得出嗎? 此碑後從 華 頂 寺 移 到 國 清 寺 , 曹 氏 因 此 出 家 為 僧 。

從 華 頂 講 寺 到 「 拜 經 台 」, 一 路 都 是 雲 錦 杜 鵑 花 , 這 種 千 年 杜 鵑 花 生 命 力 最 強 , 它 把 根 深 深 地 紮
入岩石之中,當五月花期盛開時,滿山漾溢杜鵑花香,落花鋪綴整個山徑。

隋代古塔,報恩塔, 塔高 59.3 米,六面九級,四周磚壁上雕有佛像。 現在謎底揭曉了

註 : 天臺宗( 大乘宗派,為第一個本土化的中國佛教)學統自稱是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玄朗、湛然九
祖相承。該宗思想,雖肇于龍樹,實則啟蒙于北齊慧文。他從《大智度論》卷二十七關於解釋《大品》―道種智‖、―一切智‖
和―一切種智‖之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結合《中論觀四諦品》的三是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
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確立了一心中觀空、觀假、觀中的―一心三觀‖理論。慧思繼承此說,並結合《妙法蓮華經》要義,
又闡發―諸法實相‖之說,慧思兼重定慧,實為以後天臺宗止觀雙修的起緣。後慧思傳智顗,智顗再發揮,終於形成以―一念
三千‖和―三諦圓融‖為中心思想的獨立學派。智顗一本師傳的宗旨,教觀總持,解行並進,一變當時南義北禪的佛教學風。
它不僅是東南名剎,日本、韓國佛教天台宗也以此為祖庭。

日本比叡山延歷寺為日本天台宗總本山,尊國清寺為祖庭;天台座主惠諦來此敬謁留筆。

天臺禪法重視由定生慧,品茗助於修止觀、調五事,使三昧易生。由於天臺山同時為天臺宗與羅漢供茶的發源地,且天
臺山國清寺為日本與韓國天臺宗及茶禪發源的祖庭,觀察中、日、韓詩歌中,均發現大量以羅漢供茶與茶湯乳花神蹟吟
詠茶禪,論「茶禪一味」與「點茶三昧」。心專於一行而修習的正定,以達到三諦三觀之妙境。「三昧」即是正定,包
括般若空觀、法華一乘觀、實相觀、坐禪、念佛等各種修行法門。永嘉禪師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禪僧所欲追求的是清淨、修心、靜慮、智慧、悟道等修行,而道品茗則有助於追求平靜、和諧、專心、敬意、清明、寧
靜的心靈境界,所以僧人自晉代便知運用飲茶來幫助坐禪之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與調心(調五事)。品茗與參禪所追
求的寧靜心境是相似的。修習禪定所得到「五通」的神通。「五通」是身通、眼通、天耳通、他心智、宿命智。「五通」
通於凡聖,唯凡夫所得與佛道所得通力不同。「五通」加上「漏盡通」即是「六通」。「漏盡通」是指斷盡見思惑,不
受三界生死而得解脫。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茶道之起源是以佛教傳播為途徑而實現的。浙江名剎大寺有天臺山國清寺、天目山徑山寺、寧波阿育
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臺山國清寺是天臺宗的發源地,徑山寺是臨濟宗的發源地。
日本天平元年 (729),聖武天皇召一百多名僧人於宮中聽講般若經並於第二日賜予行茶之禮。而鑒真禪師 (688-763) 是最
早將天臺宗的主要典籍帶往日本,並進行弘法的中國僧人。鑒真從弘景禪師受具足戒,並至玉泉寺修習天臺禪法。最澄
閱讀鑒真所帶回來的天臺宗經典,並到中國跟隨天臺宗道邃與行滿法師學習,同時學習牛頭法融一派的禪法,返國後大
弘天臺教觀,成為日本天臺宗禪僧始祖。日本遣使、學問僧在浙江的遊歷。在這些遣唐使和學問僧中,與茶葉文化的傳
播有較直接關繫的主要是都永忠和最澄和尚(日本天臺宗禪僧始祖)。 都永忠在興仁寶龜八年(唐代宗大歷12年,777年),隨
著唐使到了中國,在唐朝生活了20多年,後與最澄等一起回國。 都永忠平生好茶,當弘仁元年(唐憲宗元和10年,815年)
四月,嵯峨天皇行幸近江滋賀的韓琦,經過梵釋寺時,作為該寺大僧的都永忠,親手煮茶進獻,天皇則賜之以御冠。同
年六月,嵯峨天皇便命畿內,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種茶,作為每年的貢品。後來,茶葉逐漸成為宮廷之物,深受皇室
寵愛,並逐步向民間普及。
另一是日僧最澄和尚。最澄到浙江後,便登上天臺山,隨從道邃行滿學習天臺宗,又到越州龍興寺從順曉學習密宗,
永貞元年(805年)八月與都永忠等一起從明州起程歸國。從浙江天臺山帶去了「天臺雲霧茶, 其中以最高峰華頂所
產為最佳,最初為道士葛玄種植,又名華頂雲霧、華頂茶。」茶種,據《日本社神道秘記》記載最澄從中國傳去茶種後,
植於近江(滋賀縣)阪本村國臺山麓的日吉神社(現日吉茶園)。最澄在將茶種引入日本的同時,也將茶飲引入了宮廷,得到
了天皇的重視,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國滋賀韓崎時曾接受了永忠和尚進奉的煎茶,茶這才開始見
於日本正史。其後的三百餘年間飲茶卻從曇花一現之後又在日本悄然泯滅了。
最澄之前,天臺山與天臺宗僧人也多有赴日傳教者如天寶十三年(754年)的鋻真等,他們帶去的不僅是天臺派的教義,而
且也有科學技術和生活習俗,飲茶之道無疑也是其中之一。 國清寺後來成為日本與韓國茶禪與天臺宗發源的祖庭。
南宋時期,是中國茶道外傳的重要階段。日僧榮西(被日人稱為茶聖)曾兩次來華。榮西第一次入宋,回國時除帶了天臺新
章疏 30 餘部 60 卷,還帶回了茶籽,種植於佐賀縣筑前背振山、拇尾山一帶。榮西第二次入宋是日本文治三年(宋孝宗淳
熙 14 年,公元 1187 年)四月,日本建久二年(宋光宗紹熙二年,公元 1191 年)七月,榮西回到長崎,嗣後便在京都修建了建
仁寺,在鐮倉修建了聖福寺,並在寺院中種植茶樹,大力宣傳禪教和茶飲。 1207 年明惠上人受榮西和尚所贈之茶種子,
又將其種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內,飲場習俗才逐漸在僧人中間流行開來。1214 年,將軍源實朝因醉酒引起頭痛,久治
不愈,最後喝了榮西和尚進獻的茶後才擺脫了病痛。榮西和尚還向將軍進獻了自己所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借機宣
揚茶德和飲茶的好處,從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階層普及。
在此期間,中國宋代的茶具精品--天目茶碗、青瓷茶碗也由浙江開始相繼傳入日本。在日本茶道中,天目茶碗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日本喝茶之初到創立茶禮的東山時代,所用隻限於天目茶碗,後來,因茶道的普及,一般所用茶碗為朝鮮
和日本的仿制品,而天目茶碗益顯珍貴,隻限於"臺天目點茶法"和其它一些比較莊重的場合,如貴客臨門或向神佛獻茶等。
而真正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是由奈良稱名寺和尚村田珠光(1425-1502 年,著名禪師一休的高足),將平民聚合飲茶的
集會"茶寄合"與貴族茶會"茶數寄"合二為一形成的禪宗點茶法。 首創了―四鋪半草庵茶‖﹐而被稱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
祖。所謂―佗‖﹐是其茶道的專用術語﹐意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認為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清心是―禪道‖的中心。
他將茶道從單純的―享受‖轉化為―節欲‖﹐體現了修身養性的禪道核心。因此被稱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後的武野紹鷗、千
利休(1522-1591 年)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為詳細、系統的規範,而被奉為茶道的集大成者。提煉出"和、敬、清、寂"茶道四
規,―和‖以行之﹔―敬‖以為質﹔―清‖以居之﹔―寂‖以養志;而取得"天下茶匠"的地位。從此以後,日本茶道流派紛呈,各具特
色,但"和、敬、清、寂"四規和待人接物的"七則",仍然是茶道的主要精神。整個日本茶道藝術,無不體現出與佛教的息
息相通,至今仍然散發著中國唐宋時代的文化氣息,保留著浙江天臺山、徑山等地的佛家飲茶遺風。
遊畢後前往覽赤城山,岩體屬丹霞地貌, 山中簡陋【濟公院】小廟由港台信徒供奉著濟公。宋朝李修緣,於 18 歲時剃
度,投靈隱寺瞎堂慧遠禪師門下,法名道濟,神悟絕倫,為遠禪師所印可。性狂簡出,狂歌酒肆,眾僧稟請遠禪師加以
懲治,遠禪師惟以顛僧保護之:
「禪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耶?」是以,時人又稱師為「濟顛」。相傳濟公乃降龍羅漢轉
世,師穿破衣,穿破靴,坐大石頭,睡樹底下,清風明月,高歌朗誦,傲嘯公侯,淡泊名利,異蹟顯化,神通遊戲,濟
世救俗,解眾之苦,公正無私,釋眾迷情,世人尊稱「濟公活佛」
。國清寺是濟公出家之所在,羅漢堂供有濟公神像。

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 不禮爹娘禮世尊—敬什麼?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 兒孫自有


兒孫福—懮什麼? 豈可人無得運時—急什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 食過三寸成何物—
饞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 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 賭博之人無下梢—耍什麼? 治家勤
儉勝求人—奢什麼? 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虛言折盡平生
福—謊什麼? 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
麼? 壽自護生愛物增—殺什麼? 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濟公院主要由破袈裟、破帽、酒葫蘆、破鞋、破扇等一系列
象形―小品‖組成。並以遊廊相接,構思奇特,新穎,妙趣橫生。 之後抵達遊覽【石樑飛瀑】景區面積 6.5 平方公里, 石
樑飛瀑集天下山水奇觀於一體,清初詩人潘耒在其《華頂》一詩中,有“峰巒一一插霄漢,澗瀑處處奔虹雷”之句,岩
壁上還有宋代書法家米芾所題“第一奇觀”石刻及清末維新派領袖康有為的“石樑飛瀑”題刻。沿西入口處向下即進入
了金、銀溪翠穀之中,沿溪而行,山巒滴翠,古木參天,怪石遍佈,奇峰突兀,是一處步移景異、觸目皆成景的絕佳勝
地。 翠谷全長 1800 餘米,最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入定‖、―千年睡獅‖、―萬年龜象‖、原始木荷林、―應真沐浴潭‖
等等美景。沿山徑達下方廣寺。回望石樑飛瀑,只見石樑高掛入雲,飛瀑九天抖落,仿佛銀龍從天而降,正如一首詩中
所描繪的那樣:石橋處處足徜徉,尤妙探奇在下方。飛瀑寺前晴亦雨,曇華雲際遠偏香。一簾詩畫懸空壁,萬古風雷撼
彼蒼。我欲臥游支枕看,第三松畔設藤床。當年徐霞客從石樑俯視百丈深淵時,曾記載道:“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淵,
毛骨俱悚。”
清代進士魏源的《天臺石樑雨後觀瀑歌》。全詩如下:“雁湫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匡廬之瀑浩浩如河江。惟
有天臺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樑:如人側臥一肱張,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
束風愈怒。松濤一湧千萬蟲,奔泉沖奪遊人路。重岡四合如重成,震電萬車爭殷轔。汕頭草木思他徒,但有虎嘯蒼龍吟。
須臾雨盡月華濕,月瀑更較雨瀑謐。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靜中疑是曲江濤,此則雲垂彼海立。我曾觀潮
更觀瀑,浩然胸中兩儀塞。不以目視以耳聽,齋心三日鈞天瑟。造物貺我良不慳,所至江山縱奇特。山僧掉頭笑:„休
道雨瀑月瀑,那知冰瀑妙,破玉裂瓊凝不流,黑光中線空明窈。層冰積壓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後冰乘,
一日玉山百頹倒。是時樵牧無聲遊屐絕,老僧扶杖窮幽討,山中勝不傳山外,武陵難向漁郎道!‟語罷月落山茫茫,但
覺石樑之下煙蒼蒼,雷硠硠,挾以風雨浩浩如河江!”
東北冷風面南下,連續數日之雨天,使得此康有為筆中『飛梁懸瀑』
、『石梁摩崖』景區格外壯觀

瀑底左側的下方廣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間,為佛教五百羅漢應真之所,現寺內供有五百羅漢雕像。
石樑飛瀑旁有 1983 年重修之中方廣寺

B 飯店內 L 奉化本幫 30 D 天臺濟公宴 40 宿:準 4☆石樑賓館


清晨漫步在石樑山區,閑靜清幽,稻田已到秋收之金黃,在路上遇見來採香菇的美女

回返台州市天台縣內市區商業中心亦是高樓林立,適逢重陽節,60 歲以上下崗長者每人提著紀念品回家。

天台縣內市標與赤城霞起、佛宗道源牌樓

第5天 10/15(五) 台州市臨海【江南古長城】-永康【溪津廊橋】-俞源古鎮


續往臨海【江南古長城】;臨海是中國無核蜜桔與西蘭花之鄉。而江南古長城就是環繞台州府之城牆,歷史久遠,據說
是東晉隆安年間臨海太守辛景所為,至今猶有 1600 多年了;素有‖江南八達嶺‖之稱。1995 年 8 月發起修復古城牆活動,
現存 5 公里,東起攬勝門,沿北故山脊逶拖至煙霞閣,於山岩陡峭間抵靈山東岸,依山就勢,府視大江,矯若巨龍,雄
偉壯觀,尤以北部最峻,沿途各類城堡、城門,城樓獨具特色。
早上驅車至東湖北岸的廣場,正巧是重陽節之小學生秋季郊遊日,廣場上學生、家長、老師擠成一團, 好不熱靠。“雄
震東南”石牌坊屹立於前,爬上 198 級石階直上,攬勝門聳立在山崗上。城樓(敵樓)是觀察敵情與士兵集聚所在。腳下
便是景色旖旎的東湖,似顆明珠在綠蔭亭台間,而有“四壁雲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四面軒窗宜小坐,一湖
風月此平分”之嘆。

攬勝門前行經北固門可達煙霞閣,其閣仿北京天壇圜丘壇而建“江南圓天壇”為“三層九重環”。由此而下,城陡山削。
城之壯觀,以此為最,江南八達嶺即此之謂也。過朝天門,再經鎮寧門,然後至興善門,達靖越門,這四個非常完好的
城門及甕城,莫不銘刻著滄桑的印記。城樓(敵樓)也展示了鄭成功屢獲之荷蘭火砲。此外城隍廟前隋代古樟這裏也是濟公
的故里,旁山壁上有雍正所題之至真妙道。
戚公(繼光)祠。嘉靖 36 年(1557 年),戚繼光任寧(波)紹(興)台(州)參將,在台州抗倭期間:大修南兩座敵臺以及城郊 7 座烽堠(烽火臺)。

現存―大參戎南塘戚公表功記‖刻於嘉靖 43 年 9 月。說明經歷了五階段的整修。

戚公祠內莒光日之精神訓話,意義深遠

防衛城門的外城是甕城,既有步步為營,更有甕中捉鼈,未雨綢繆的規劃。台州甕城因南部瀕江,常有驚濤奔襲,故其
外形棄方就園,以緩解洪汛時節海浪衝擊。因緯度相似, 故路旁的欒樹如同台北天母般開滿了花,迎風招展。
之後前往聽從師父的意見,避免長途跋涉,來到永康觀賞中國最常之廊橋-【溪津橋】與最古老之【武陽鎮溪橋】,而放
原先規劃位於浙南偏僻山區「中國古橋博物館」的【泰順】;廊橋已失去原有的運輸功能,現今均純觀光用途, 但值得
稱讚的是橋上除了美人靠外,還有許多免費的涼椅; 可供年長者納涼聊天下棋談天。

台金高速上之永康站 溪津廊橋
武義【俞源古鎮】古時稱朱顏村,是浙江四個國家歷史文化古村古鎮之一(另三個是郭洞村、西塘鎮和烏鎮)
,也是浙江
兩個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古村之一(另一個是諸葛和長樂村)
。 保留著完整的宗祠建築,充滿民間氣息環境極其優
美的廟宇,也有最繁複精美多樣的木刻裝飾。坐落在金華市武義縣西南部山區,距縣城 20 公里,據《俞氏宗祠》記載,
明初國師劉伯溫與俞源文人俞淶為同窗好友,
村口六百年老樹苦櫧(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白櫟( Quercas acutissima )

俞源的村落佈局,是劉伯溫( 基,1311-75, 與諸葛亮、姜太公稱之為中國三大軍師 )按天體太極星象規劃,將山溪改


直為曲,呈陰陽圖中的“S”形蜿蜒,並按北斗七星佈局七水塘、八卦田。現存宋元明清古建築 1027 間。古建築內木雕,
磚雕,石雕精緻,巧奪天工;主要特色是極其繁雜的木刻裝飾,題材從花草魚蟲到人物、亭臺樓閣應有盡有,保存較完
整破壞不大,是浙江罕見的天然木雕博物館。其中會隨天氣而變色的魚、兩面看起來圖案不同的雕花透窗、指甲蓋大小
的太極陰陽圖等。村口有占地 120 畝的巨星太極圖: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 俞源村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與自然
景觀密切融合,是古生態―天人合一‖的經典遺存,是尋古探秘休閒的旅遊勝地。 清代古建築群中以上、下“萬春堂”、
裕後堂、高坐樓、精深樓、聲遠堂、青峰樓、前宅祖屋、俞氏宗祠等建築最具特色,裝飾考究,雕刻精美。另外俞源還
保存石拱橋兩座,清代石板橋三座和明代古戲臺一座,還有村口的洞主廟和古樹。俞源素來重視教育,學風蔚然,文化
氛圍濃郁,歷代人才輩出。
江南建築中極具特色之冬瓜樑與各類花窗

俞氏宗祠:明代洪武七年,俞淶四個兒子為父所建,稱―孝思庵‖,後遭兵燹。清嘉靖年間,俞源出了 5 位名人:
俞大有, 嘉靖五年考中進士,授禮部觀政 ,俞昭,嘉靖 13 年出貢,入南雍,授山西代府審理,進階奉議大夫 ,俞款 ,
嘉靖四十年出貢入南雍,任山東青州經歷,進階征仕郎 ,俞彬於嘉靖 40 年武試辛酉科中武,被同宗俞大有總兵派往溫
州皇華關任把總抗倭 ,俞世美 嘉靖 44 年貢生,善詞章,被當時宰相嚴訥器重,授江西宜黃縣令 。當時俞氏家族名聲
大振,于隆慶元年大興土木重建俞氏宗祠。宰相嚴訥贈送―壬林堂‖大匾一塊。祠堂前後左右六大廳,二小廳,共 51 間,
占地 3176 平方米,被譽為―處州第一祠‖,祠內雕花戲臺,有―金華八縣第一台‖美稱。
家祠門簷上之【丕振家聲 】石刻

聲遠堂:也稱大花廳和六峰堂,俞繼昌建於清康熙 2 年,共 92 間,1466 平地方米。廳堂正對六峰山,地伏全用磚雕,


廳內桁條根根浮雕。沿口三根桁條雕三類動物,左邊是天上飛的,中間是山上跑的,右邊是水中游的。其中九條鯉魚,
活靈活現,會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黑、黃、紅變換,可謂一大奇觀。中間的桁條雕有四隻麒麟,還有鹿,牛,羊等,
稱―百獸大樑‖。麒麟身雕龍頭、豬鼻、蛇鱗、鹿身、虎背、熊腰、馬蹄、獅尾,集動物精華於一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吉
祥物。後堂由俞繼昌父親俞天惠建于明萬曆 40 年,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裕後堂:俞從岐第三子俞林模建於清代乾隆 50 年,原 158 間,占地 2560 平方米,是全村最大的古廳,因而村裡人也稱


―大大廳‖。廳內兩扇大圓花窗直徑 1.5 米,拼花精細,其窗心直徑 35cm 鏤空雕刻,外觀分別是由雙龍組成的―福‖字和―祿‖
字,意為福祿雙全,而內側則雕有武士決鬥圖案,別出心裁。裕後堂是俞源三大―五無‖奇屋之一,即梁上無灰塵,無蜘蛛
結網,無蒼蠅蚊子,無鳥雀過夜,屋內陰涼似無夏天。
回到武義武陽鎮熟溪上欣賞另一座【熟溪(廊)橋】
,它與永康西津橋,稱為“姐妹橋”,這―中國廊橋之祖‖之稱的武義熟溪橋
今年 800 歲了!有人把廊橋稱作世界橋樑―活化石‖。始建於南宋開禧三年(1207)
,九孔十墩,稱為“石公橋”。到明代萬曆四年(1576)

加了橋屋,成了風雨廊橋。橋長 140 米,寬 4.8 米,有橋屋 49 間,兩側間隔設置條凳,供遊人休息用。條凳把廊橋分成三道,古時兩

旁走行人,中間通車馬。2000 年 6 月 23 日,洪災沖塌部分橋墩,歷時八個月搶修,古橋英姿重現。 2001 年 5 月,熟溪橋修復竣工,

現只允許行人通行觀賞。橋上廊屋柱子上楹聯“三百里溪泉自何年煮成熟水,五千家燈火從此處飛越長橋”。徐俟召《詠熟溪橋》中

有“百尺長虹鎖碧流,蘆汀荻浦淨寒秋……遙見船從橋下過,恍疑人向鏡中游。”
B 飯店內 L 天臺正餐 30 D 衢州農家宴 40 宿:4☆衢州飯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