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23 卷增刊 I Vol. 23 Sup.

I 工 程 力 学
2006 年 6 月 June 2006 ENGINEERING MECHANICS 163

文章编号:1000-4750(2006)Sup.I-0163-06

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风荷载的一种简化算法

*
沈国辉 1,孙炳楠 1,2,楼文娟 1
(1. 浙江大学土木系,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 315100)

摘 要:屋盖结构以非共振响应为主,因此适用于共振响应的阵风荷载因子法已不再适用,而 LRC 法由于具有


计算繁琐、与响应位置和类型有关等不足而难于应用。提出以最大(小)升力为目标的荷载升力相关(LLC)法,分析
其原理,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当风压为全相关时,LLC 法得到的等效风荷载即为屋面的脉动风压,因而 LLC
法将用于结构整体计算和围护结构计算的风荷载公式相统一。通过两个实例检验 LLC 法计算低层房屋屋盖结构
等效风荷载时的合理性。
关键词:风荷载;低层房屋;等效风荷载;阵风荷载因子法;LRC 法
中图分类号:TU312.1 文献标识码:A

A SIMPL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N LOW-RISE BUILDINGS
*
SHEN Guo-hui1 , SUN Bing-nan1,2 , LOU Wen-juan1
(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7, China;

2.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100, China)

Abstract: The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of low-rise building is dominated by the non-resonant
component. The gust loading factor method, fitted for resonant response dominating cases, is not suitable for
low-rise buildings. And Load-Response-Correlation (LRC) method has difficult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due to
some deficiencies such as sensitivity to the response positions and types. A Load-Lift-Correlation (LLC)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aims at the maximal or minimal lift force. The theo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steps
are given. The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calculated by LLC method is the dynamic wind load if the wind
pressures are fully correlated. Therefore, the LLC method unifies the wind load equations for main structure
design and shielding system design. Two examples are given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LLC method in obtaining
the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n low-rise buildings.
Key words: wind load; low-rise building;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gust loading factor; LRC method

风荷载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荷载已经越来越 构一阶模态响应的脉动值与平均响应之比作为阵
广泛地受到重视。风荷载可以分为平均风和脉动 风因子,再乘以平均风荷载来计算脉动风的等效风
风,平均风在结构上产生平均响应,脉动风产生背 荷载。该方法适用于以共振响应为主的高层建筑,
景(非共振)响应和共振响应。脉动风荷载最常用的 被大多数国家的荷载规范[2]采用,我国规范[3]定义
计算方法是 Davenport[1]的阵风荷载因子法,采用结 的风振系数也是基于此原理,但在计算方法上稍有
———————————————
收稿日期:2005-07-14;修改日期:2005-11-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144)
作者简介:*沈国辉(1977),男,浙江台州人,讲师,博士,从事结构风工程研究(E-mail: ghshen@zju.edu.cn);
孙炳楠(1940),男,浙江桐乡人,教授,博导,从事结构分析,结构风工程,结构抗风和抗振控制等研究;
楼文娟(1963),女,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结构计算力学与结构风工程研究。
164 工 程 力 学

变化。 其中 α i 为 i 位置屋面的坡度, Ai 为 i 位置风压控制


低层房屋屋盖结构的风致响应以背景响应为 的屋面面积。
主,因此阵风荷载因子法不再适用。同时各国的规 升力的平均值可采用下式来计算:
n
范对屋盖结构的等效风荷载,几乎都没有明确的规
定,风荷载理论的缺乏将使屋盖结构的设计或偏于
L= ∑ pi bi (3)
i =1

危险或过分保守而导致不经济。 升力的脉动值为:
实际上背景响应的等效风荷载,可采用 Kas- n

perski[4,5]
提出的荷载响应相关(LRC)法来计算。该方
L′ = ∑ pi′bi (4)
i =1
法利用荷载和响应之间的相关函数来确定实际可 对上式进行两边平方再取统计意义,可以得到升力
能发生的最不利的等效风荷载。LRC 法在提出时, 的脉动均方根为:
就是为了解决低矮工业厂房上的等效风荷载问题, ⎛ n n ⎞
1/ 2

在处理过程中把厂房的屋盖当作刚性屋面来处理, σ L = ⎜ ∑∑ σ 2p bib j ⎟ (5)


⎜ i =1 j =1 ⎟ ij

⎝ ⎠
也就是不考虑共振响应。
式中 σ L 为升力的脉动均方根, σ 2p 为 i 和 j 位置风
LRC 法在原理上是相当先进的,同时也准备被 ij

欧洲规范用于对屋盖结构等效风荷载的规定 [6,7]
。但 荷载的协方差。那么 i 位置风荷载与升力的协方差
是后来又被放弃,主要是由于 LRC 法在如何给出 为:
n
适合于规范应用的程序上还存在着不足。如 LRC σ 2p , L = pi ⋅ L = ∑ σ 2p b j
i ij
(6)
法中涉及到结构影响线系数的计算,对于采用网架 j =1

等形式的屋盖体系,结构的自由度相当多,计算会 如果定义 ρ p , L 为 i 位置风荷载与升力的相关系数,


i

相当繁琐。又如 LRC 法得出的等效风荷载是以针 则上式的协方差又可表示为:


对某位置的某响应为前提,在实际的计算中对应于 σ 2p , L = ρ p , Lσ p σ L
i i i
(7)
不同位置的不同响应,会得出不同的等效风荷载
n
值,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取舍这些等效风荷载值。 其中 ρ p , L = ∑ σ 2p b j /(σ p σ L )
i ij i
(8)
j =1
本文针对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的等效风荷载,提
出一种简化算法,即荷载升力相关(LLC)法,该方 那么式(5)又可以表述为:
法吸收 LRC 法的先进思想,又具有计算简便、物 n ⎛ n ⎞
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对于跨度不大的屋盖结构,共 σ L = ∑ bi ⎜ ∑ b jσ 2p ⎟ /σ (9)

i =1 ⎝ j =1
ij
⎟ L

振响应很小,背景响应占绝对优势,因此 LLC 法求
把式(7)代入上式有:
得的等效风荷载也可直接作为设计风荷载。 n
σ L = ∑ bi ( ρ p , Lσ p ) (10)
1 荷载升力相关法 i =1
i i

若定义 Pe,i = gρ pi , Lσ pi (11)


屋盖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垂直方向的
那么对于任意 i 位置,如果作用 Pe,i 的静力荷载,那
升力。那么产生最大升力时的工况在结构设计中具
么将产生值为 gσ L 的升力,式中 g 为保证因子。因
有重要的意义,下面阐述产生最大升力时的等效风
此 Pe,i 就是 gσ L 升力的等效风荷载。
荷载取值。
式(11)中的 Pe,i 也可以直接采用下式计算:
对于某低层房屋屋盖结构,屋面上的风压采用
n
n 个位置的采样点来表示,在风荷载作用下该屋盖 Pe,i = g ∑ σ 2pij b j / σ L (12)
j =1
受到的总体升力 L 为:
n
K K n 那么屋盖结构所受的最大升力为:
L = ∑ pi ⋅ Ai =∑ pi bi (1)
Lˆ = L + gσ L (13)
i =1 i =1
式中的点表示点乘, pi 为 i 位置的风压, bi 的计算 此时对应的等效风荷载为:
公式为: Pe,i ( Lˆ ) = pi + Pe,i = pi + gρ p , Lσ p i i
(14)
bi = Ai cos(α i ) (2) 对于屋盖上产生最小的升力:
工 程 力 学 165


L = L − gσ L (15) 都取到其最大(小)值,这就相当于屋面上各个位置
此时对应的等效风荷载为: 风压全部相关的情况。

Pe,i ( L ) = pi − gρ p , Lσ p (16) 当风荷载全相关时, i 和 j 位置风压的协方差
i i

由于以上方法涉及到风荷载和升力的相关系 为:
数计算,故称为荷载升力相关法,简称为 LLC(Load- σ 2p = σ p σ p
i, j i j
(18)
Lift-Correlation)法。该方法的实质就是把 LRC 法中 则式(5)中屋盖升力的均方根为:
n
的响应固定为升力,因此相当于是 LRC 法的一种
σ L = ∑ σ p bi (19)
简化算法。但是 LLC 的优点就是无需考虑结构的影
i
i =1

响线系数,因此其计算过程会相当简单;同时也不 那么代入式(12),可得背景响应等效风荷载的计算
会出现多个等效风荷载值的情况。当脉动风荷载采 公式为:
用上述的静力等效风荷载形式后,就可以方便地与 n
Pe,i = g ∑ σ 2p b j / σ L = gσ p (20)
自重、雪载、活荷载等进行荷载效应组合,以此进 j =1
ij i

行结构的设计。 把上式代入式(14)和式(16),可得:
pe,i ( Lˆ ) = pi + gσ p (21)
2 LLC 法的计算步骤 
i

pe,i ( L ) = pi − gσ p i
(22)
LLC 法以最大(小)升力作为目标来计算屋盖结
比较式(21)、式(22)与式(17)可以发现,用于围
构背景响应的等效风荷载,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护结构设计的脉动风压与风压全相关时基于 LLC
(1) 确定屋面各采样点的平均风压 pi 和风荷载
法计算所得的等效风荷载一致。则 LLC 法将用于结
的脉动均方根 σ p ;
构整体计算的风荷载公式与用于围护结构设计的
i

(2) 确定各采样点控制的屋面面积 Ai 和屋面坡


风荷载公式相统一;也可以认为,用于维护结构设
度 αi ;
计的脉动风压是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风荷载的
(3) 确定各采样点风压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
上限。
任意 i 和 j 位置风荷载的协方差 σ 2p ; ij

(4) 根据式(3)计算升力的平均值;
4 LLC 法的简单实例
(5) 根据式(5)计算升力的脉动均方值; 屋盖结构常见的形式是双坡屋面,如果坡度较
(6) 根据式(11)或式(12)计算对应于 gσ L 升力
大,其迎风面将呈现正压,而背风面由于气流分离,
的等效风荷载; 出现负压,一个典型的风压系数分布如图 1 所示,
(7) 根据式(14)和式(16)确定对应于最大、最小 风压系数的参考点取为屋面最高处。
升力情况下屋盖结构的总等效风荷载(不计共振)。 ρ = −0.2
0.5(0.3) −0.6(0.2)
对于第 3 步中的风压相关系数,最直接的获得
[8]
方法是利用实地测量或同步测压的风洞试验 ,一
般可采用文献[9]给出的经验公式来表示。同时在上
面的计算过程中,如果屋面坡度 α i 不变,且屋面风 图 1 双坡屋面的风压系数分布

压采样点布置又均匀时,公式(2)中的 bi 将是一个常 Fig.1 Distribution of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on gable roof


图中括号中的值为风压系数的均方根,两侧风
数,那么上述 LLC 法的计算过程将非常简单。
压的相关系数取为−0.2。采用 LLC 法得到基于最大
3 风压全相关时的 LLC 法 升力、最小升力(最大压力)时的等效风荷载(以风压
系数形式表述),如图 2 所示,其中保证因子 g 取
在低层房屋屋面围护结构的设计风荷载取值
3.5。图中长箭头表示最大升力和最大压力的方向,
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脉动风压 ~pi 来考虑:
短箭头表示左右两侧风压的方向。
~ ⎧⎪ pˆ i = pi + gσ p
pi = ⎨  i
(17) 图 2 所示的最大(小)升力对应等效风荷载的用
⎪⎩ pi = pi − gσ p
法:在该双坡屋面的设计中,如果要计算(验算)向
i

也就是说对于围护结构的设计,各位置的脉动风压 上的力起控制时的荷载组合,风荷载只需取图中(a)
166 工 程 力 学

所示的值即可,因为这种情况下风荷载将产生最大
的升力。当要考虑向下方向的力起控制作用时,风
荷载只需取图中(b)所示的等效风荷载即可。

−0.34 −0.9 1.34 −0.3

(a) 最大升力情况 (b) 最小升力情况


图 2 双坡屋面在最大(小)升力时的等效风荷载 图 4 平屋面在某风向下的脉动风压系数

Fig.2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f gable roof under Fig.4 RMS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for flat roofs

maximum or minimum lift force condition 小呈指数衰减,因而进一步证实式(23)的合理性。


由图 2 可以发现,对于最大升力和最大压力, 如果将式(23)推广到 X − Y 平面上,可得:
其对应等效风荷载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着很大的 ⎛ ∆L ⎞
R xy ( x1 , y1 , x2 , y 2 ) = exp⎜ − ⎟ (24)
差异,但是它们的分布均是最有利于各自的目标(最 ⎝ 50 ⎠

大升力,最大压力)。也就是说 LLC 法针对不同的 其中 ∆L 为空间两个风压点之间的距离。


情况均能给出合适的等效风荷载值,因此基于 LLC 采用的 LLC 法分析该平屋面在最大升力和最
法的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是正确和合理的。 大压力时的等效风荷载(以风压系数形式表述),如
图 5 和图 6 所示,其中保证因子 g 取 3.5。
5 LLC 法的复杂实例
在现代的结构设计中,屋盖结构的形状比较复
杂,本文以最基本的形状即平屋面作为例子予以分
析,复杂形状屋面的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可参考平
屋面。分析平屋面在最大(小)升力情况下的等效风
荷载分布,并与 LRC 法的结论予以比较。以一个
10m×10m 的平屋面为例,图 3 为其的平均风压系
数分布,图 4 为脉动风压系数的分布,风压系数的
图 5 平屋面在最大升力时的等效风荷载
参考高度为屋面高度。
Fig.5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n flat roofs under
maximum lift force condition

图 3 平屋面在某风向下的平均风压系数
Fig.3 Mean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for flat roofs
对于屋面上风压的空间相关性,最常用的公式 图 6 平屋面在最大压力时的等效风荷载
[9]
是采用随距离大小呈指数衰减的计算公式 : Fig.6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n flat roofs under
⎛ | x − x′ | ⎞ maximum push force condition
R x ( x, x′) = exp⎜⎜ − ⎟ (23)
⎝ Lx ⎟⎠ 由图中可以发现,取最大升力时的等效风荷
式中 Lx 为 x 方向的湍流积分长度,通常取 Lx = 50 。 载,在迎风面上呈最大负压,在背风方向负压较小,
Holmes [10]
在对某双坡屋面的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研 同时负风压由迎风向背风方向递减。最大升力时等
究时,发现其风压的空间相关系数基本上按距离大 效风荷载的分布与平均风压的分布在形式上比较
工 程 力 学 167

接近。对于最大压力时的等效风荷载,在迎风方向 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上为负压,在背风方向为正压,风压分布比较复杂。 1

均方脉动根位移/mm
下面采用 LRC 法来计算屋盖上的等效风荷载, 0.8
计算时假定屋面为混凝土板,板厚为 0.1m。计算平 0.6
LRC
屋面在其屋面中心取最大(向上)位移、最小(向下) 0.4
LLC
位移时的等效风荷载,如图 7 和图 8 所示[11]。从图 0.2

中可以发现基于 LLC 法和 LRC 法得到的等效风荷 0


0 2 4 6 8 10
载基本一致。
Y 轴位置/m
图 9 屋面位移响应的均方脉动根(x =5m)
Fig.9 RMS displacement on roofs (x =5m)
1

脉动均方根位移/mm
0.8

0.6

0.4 LRC
LLC
0.2
图 7 屋面中心最大向上位移对应的等效风荷载
0
Fig.7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n flat roofs under 0 2 4 6 8 10
maximum central upward displacement condition X 轴位置/m

图 10 屋面位移响应的均方脉动根(y =5m)
Fig.10 RMS displacement on roofs (y =5m)

6 结论
针对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的等效风荷载,提出以
最大(小)升力为目标的荷载升力相关(LLC)法,分析
其计算原理和步骤,并通过两个实例来检验本文的
理论,有以下几点结论:
图 8 屋面中心最大向下位移对应的等效风荷载 (1) 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以共振为主,因此传
Fig.8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 on flat roofs under 统的阵风荷载因子法是适用的;而屋盖结构的风致
maximum central downward displacement condition 响应以背景响应为主,共振响应很小,阵风荷载因
再把 LLC 法得到的等效风荷载作用于屋面上, 子法不再适用。
计算屋面各个位置上的位移响应,并与基于 LRC (2) LRC 法适用于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风荷
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如图 9 和 10 所示。该屋面的 载的计算,但由于对不同位置的不同响应进行“等
坐标系统以左下角为原点,向右为 X 轴,向上为 Y 效”时会有不同的等效风荷载值,同时计算繁琐,
轴,那么图 9 和图 10 中各响应点的位置在屋面 X 和 故难于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Y 方向的中线上。 (3) 本文提出以最大(小)升力为目标的 LLC
从图中可以发现,采用 LLC 和 LRC 法得到的 法,给出计算原理和具体的计算步骤。LLC 法得出
屋 盖位 移响应 非常 接近, 其最 大的误 差也 仅为 的等效风荷载,“等效”在于其产生的升力与脉动
2.5%。即在计算低层房屋屋盖结构的等效风荷载 风产生的值一致,该等效风荷载可作为低层房屋屋
时,LLC 法比 LRC 法在计算过程上简化很多,同 盖结构整体计算时的设计风荷载。
时物理意义也更明确(以产生最大、最小升力为目 (4) 当屋面上的风压全部相关时,LLC 法得出
标);而这种简化的代价是与实际的等效风荷载相比 的等效风荷载即为用于屋面围护结构设计的脉动
存在着误差,但是根据实例分析,这个误差很小, 风荷载,故 LLC 法把用于结构整体设计和围护结构
168 工 程 力 学

设计的风荷载计算公式相统一。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2, 41~44: 1753~1763.


[6] Kasperski M. Aerodynamics of low-rise building and
(5) 通过两个实例的检验,采用 LLC 法来计算
codification [J].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3, 50:
低层房屋屋盖结构的等效风荷载,具有计算简便, 253~262.
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同时与 LRC 法结果之间的 [7] Holmes J D, Syme M J, Kasperski M. Optimised design
误差也很小。 of a low-rise industrial building for wind loads [J].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5, 57: 391~401.
参考文献: [8] Ueda H, Hibi K, Tamura Y, Fujii K. Multi-channel
simultaneous fluctuating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1] Davenport A G. Gust loading factor [J]. ASCE J. Struct.
and its applications [J].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5,
Division, 1967, 93: 11~34.
51: 93~104.
[2] Zhou Y, Kijewski T, Kareem A. Along-wind effects on
[9] 张相庭. 结构风压与风振计算[M]. 上海:同济大学出
tall buildings: comparative study of major international
版社, 1985.
codes and standards [J]. J. Struct. Eng., 2002, 128(6):
Zhang Xiangting. Calculation of wind pressure and
788~796.
wind-induced vibration on structures [M]. Shanghai:
[3]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1985. (in Chinese)
工业出版社, 2002.
[10] Holmes J D. Eigenvector modes of fluctuating pressures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on low-rise building models [J]. J. Wind Eng. Ind.
GB50009- 2001[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Aerodyn., 1997, 69~71: 697~707.
Building Press, 2002. (in Chinese)
[11] 沈国辉. 大跨度屋盖结构的抗风研究[D]. 杭州:浙江
[4] Kasperski M. Extreme wind load distributions for linear
大学, 2004.
and nonlinear design [J]. Eng. Struct., 1992, 14: 27~34.
Shen Guohui, Wind-resistant study on long span roof [D].
[5] Kasperski M, Niemann H J. The L.R.C. method–A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4. (in Chinese)
general method of estimation unfavorable wind load
distribution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structures [J]. J.

(上接第 162 页)

[5] 唐和生 , 薛松涛 . 基于小波变换在线结构损伤监测分 39(1): 114~118. (in Chinese)


析研究[J]. 固体力学学报, 2004, 25(1): 47~52. [7] Ovanesova A V, Suarez L E. Application of wavelet
Tang Hesheng, Xue Songtao. Analyses of online transforms to damage detection in frame structures [J].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4, 26(1): 39~49.
[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4, 25(1): 47~52. [8] Mallat S. Singularity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with
(in Chinese) wavelets [J]. IEEE Trans, 1992, 38(2): 617~643.
[6] 郭建 , 孙炳南 . 基于小波变换的桥梁健康监测多尺度 [9] 张贤达 . 现代信号处理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39(1): 114~118. 2001.
Guo Jian, Sun Bingnan. Multi-scale analysis based on Zhang Xianda.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M]. Beijing:
wavelet transform in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J]. Journ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1. (in Chines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