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2

人乘佛刊

朝山歌
功德殊勝到彼岸,功德殊勝到彼岸 !
離三心,去四相,照見五蘊皆空,
拜倒慢峰成平地,遠離諸惡生眾善。
學佛難,學佛難,只因人人有座須彌山,
人乘菩薩道∼修福.修慧.修莊嚴
2010年12月10日出版.第32卷第2期

佛刊(季刊.贈閱)

聖開導師

◎題:人人需要藥師佛

◎專題:人人需要藥師佛


○ 年二
出家半甲子
陳炫明 白度母(膠彩畫) 章銘月 七七期間如何利益亡者

○ 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暨美術研究所美術 高雄講堂的緣起
12 水墨◎王清志
創作碩士。台灣省美展、台灣省公教美展、大墩 吉祥屋裡觀自在
10

日出版
——訪膠彩畫家章銘月
美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書法評
章銘月,膠彩畫家,2002年於淡水成立銘月畫室,平時喜 雨林中的刀石聲響

  第
審委員(桃城美展、磺溪美展、洄瀾美展)。 ——篆刻藝術家馬丁銘其印其人
歡蒔花弄草、讀書作畫。2006年作品「心願」獲長流美術
第七、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華民國代表作品
寬恕別人,更要寬恕自己
評審委員。兼任中興、逢甲、靜宜、東海、中 館收藏,2007年更以「神采」獲台北綠水畫會膠彩比賽 ——「唐山大地震」的啟示
32

卷第
國醫藥大學等校書法講師。中國書法學會副理 入選賞。認為創作的作品,就像是一條通往精神層面的橋
事長。 樑,希望觀者都能感受到畫作裡的寧靜與平實。 2


慈光山人乘寺100年活動(第124頁)
編輯手札

  編輯作業時,亦是五都市長選舉最為喧鬧之際,
熱中政治的選民此時最是亢奮吧!然而,長期關注大事
者,往往不自覺地在無常浪頭上浮漚起滅,不能澄心靜
慮,澈見無明。小事雖不足道,卻更接近於守安禪師之
《問道頌》詩:「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
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好思量。」本期開始,新增一專
欄《微事賦》,選文〈品粥記〉、〈養老院側記〉兩篇。
誠如世尊教示:「人命在呼吸之間」,呼吸小事,竟是
人生大事。編輯於此誠邀諸方仁者,靜觀微事,賜稿本
刊。
  今年度,本刊策劃以與娑婆眾生最為有緣的四尊
菩薩、四本經典的研讀與感應為主題的專輯,本期專
題《人人需要藥師佛》是最後一期。莊嚴清淨的東方琉
璃世界,是藥師佛因地修行所發的十二大願成就的世
界。這些弘願,正如藥師琉璃光名號一樣,蘊含了藥師
佛殊勝的聖德。不但祛除眾生之病苦厄難,使眾生身心
安樂,無不顯示藥師佛的慈悲。且以明淨清澄的琉璃光
輝,朗耀幽冥眾生,消除眾生業障,使眾生證得無上菩
提。其表徵著藥師佛無所不徹的智慧,亦是佛陀開示西
方彌陀淨土的另一選擇。
  每份刊物都有自己的屬性與風格,編輯最喜歡本刊
的就是居士們最常投稿的《菩薩行處》,文中雖然未必
都有甚深佛理,卻是居士修行的真實體悟,是佛弟子最
能相互學習砥礪之處。礙於篇幅,不能當期篇篇盡載,
如有延載,編輯在此說聲抱歉!
第 卷.第 期

3 人乘佛教宗旨
推行人乘佛教 弘揚佛教真理

淨化社會人心 發揮慈悲濟世
建設人間淨土 創造人類幸福

目次
法雨甘露
逆子變孝................................................................................. 聖開導師 4
般若講堂
出家半甲子 ............................................................................ .大願法師 6
彌陀彌陀直念去 .............................................................................一缽 8
專題:人人需要藥師佛
我與《藥師經》..................................................................... 大願法師 14
清淨無染的東方琉璃淨土 .............................................................釋子 16
大醫王,您真好! .........................................................................智峻 3
令諸有情.皆得無盡 ................................................................ .顏秀容 6
所有病苦,悉皆消滅——持誦《藥師經》的感應 ....................... .慧珍 8
人人需要藥師佛 ........................................................................孫蔚竹 30
菩薩行處
七七期間如何利益亡者 ...............................................................揚旭 36
隨師監獄弘法感言 ....................................................................... 妙音 41
病魔來了....................................................................................... 古魯 44
兒子呀,聽我說 ................................................................淨悅、慧芯 46
綠蔭下的地藏院 ...........................................................................泓峻 48
佛海無邊勤是岸 ...........................................................................覺如 50
淨雅,妳的祈求菩薩都有聽到 ...................................................慧渡 53
我與地藏院的因緣 ................................................................... 游瑞嬋 56
誰度誰...........................................................................................瑞金 59
同修不在家的日子,寂不寂寞?................................................覺清 6
藝海禪舟
吉祥屋裡觀自在——訪膠彩畫家章銘月 ................................ 李若茞 65
雨林中的刀石聲響——篆刻藝術家馬丁銘其印其人 ............ 馬俊國 74
用時間焠練的藝術——訪書法家莊永固 .................................... 清雨 81


醍醐養生 人乘菩薩道
紅燒苦瓜...................................................... 陽光 87 人乘佛子 乘人之乘
行菩薩道 直達佛地
圖說菜根譚
欲蔽情封 咫尺千里 .................................... 小童 90
人乘佛子
高雄講堂的緣起 ......................................... 靖宇 9
塵中拾影 封面繪圖:章銘月(白衣大士)

寬恕別人,更要寬恕自己——「唐山大地震」的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創刊
啟示........................................................... 柳成蔭 97
出版者:人乘佛刊雜誌社
微事賦
創辦人:聖開導師
品粥記......................................................... 一缽 103 發行人:李文達(釋大願)
養老院側記 ................................................. 智潭 107 社長:胡靖宇
佛學英文教室 總編輯:張碧員

師父上人法語(4)................................................... 美術設計:徐偉
特約作家:蔡澤生、李清波、李若茞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109
陳采婕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二十九、三十頌).................
編輯特助:羅麗卿
........................................................ 譯注◎莊昇 111 美編特助:黃聿瑩、洪嘉琪、陳國志
慈光之聲 電話:(049)89635.89605
朝山......................................................... 陳瑞金 114 傳真:(049)898193
萬緣放下 行解精進 ................................編輯室 116 社址:55541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
東興巷4-8號
關心咱厝邊 仲秋增福行 ......................... 果穗 118
ADDRESS:
慈光甘露助學 孩童安心學習 ................. 果穗 10
NO.4-8 TONG-HSING LANE,
心繫受災學子 期勉勤奮向學 ................. 果穗 1
TONG-CHIH V ILL AGE, Y U-CHIH
慈光山人乘寺100年度活動 .............................. 14 HSIANG,
NAN-TOU COUNTY, TAIWAN, R. O. C.
助印芳名錄 ..........................................................15 法律顧問:趙建興律師
慈光山資訊網網址電子報:
http://www.zgs.org.tw
投稿信箱:zgs.editor@gmail.com
郵撥帳戶:人乘佛刊雜誌社
第00980-號
印 刷 者: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台誌字第16號
中華郵政中台字第15號執照登記為雜
誌交寄
第 卷.第 期

3
逆子變孝
文◎聖開導師 圖◎老石


    一個晴朗的早晨,
旭日東昇,和風吹拂,佛
陀著衣持缽,入舍衛城
乞食。當他赤腳緩慢而
莊嚴地走到街道邊時,
迎面碰到一個老人,依
杖 而 行,老 態 龍 鍾,衣
裳破爛,耳目不靈,齒缺髮白,手中捧著食器,沿門乞食,
走近佛陀。世尊見情,心生悲愍,乃問老者:「你這位老人,
這麼大的年紀,難道沒有兒女供養嗎?為何上街乞食呢?」
老者見是佛陀,似遇親人,心中歡喜,難以言狀,一肚子的
苦楚,就向佛陀傾訴:「……我本來也是一個有錢的人家,
只有一個獨生子,為子娶了妻室,並將所有的家園財產,全
部付與兒子,只望靠子生活,以終餘年。那裡知道,娶了一
房沒有孝心的媳婦,只顧自己夫妻恩愛享受,不管老頭子的
死活,起初不供給衣服用品,後來連飲食都斷絕了。年邁無
能,沒法可想,只好捨家,持杖攜碗,出來求乞。」佛陀聞
之,乃對老人說:「你過一會,到我住的地方祇樹給孤獨園
來,我教你一偈,回去唱誦,可得安慰。」老人應好。乞食完
畢,即到佛陀的地方。
  佛陀教授的偈是:
生子心歡喜 為子聚財物 給子娶妻室 付子以家園
恩愛忘父母 不孝違慈親 遺棄我尊老 人形羅剎心


老馬復無用 不給以衣食 不憐為父老 沿門行乞食
曲杖比兒勝 老者唯相依 扶我過危橋 助我出險道
能卻兇惡狗 支我闇處行 越深坑危地 避草木棘刺


◎雨甘露
憑杖增毅力 老乞留世間 世人莫養子 養子有何用


  老者回到鄰里,乞食的時候,
把偈當歌,隨時唱唸,眾人聽了,
輿論紛紛。其子知之,心生慚愧,
纖悔前愆,改逆為孝。並將老父接
回,摩身洗浴,換以青衣,給以軟
被,奉以飲食,晨昏定省,孝養無
缺。老者心中得到莫大的安慰,感
激佛陀的保佑,能夠居家成就。父
子二人,乃預備上好衣物,前往供
養佛陀,皈依奉佛,淨聽佛陀開示
佛法,頂禮而去,依教奉行。
  由這個故事看來,幸好老者遇到佛陀時,並未要求出
家,若要求出了家,還是要去乞食,老人仍得不到生活的安
樂,逆子也得不到改過行孝的機會,永為不孝,死墮地獄。
佛陀此法,亦是布施,使老者得到孝養,使逆子免受地獄之
苦報,如此處理,即是人乘之道。故望世人,若有子媳不孝
者,當設法使其行孝,以維人倫,不要隨便即去寺廟出家,
免增自己罪過,亦永遠消除不了子媳的罪惡。依佛圖存,仗
佛逃生,不知修行,不明佛理,不做弘法利世的事業,那是
敗壞佛教的行為,於情於理亦所不許也!


第 卷.第 期

3
出家半甲子
文◎大願法師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
眼剃度出家即將屆滿三十年。
若 以「 人 生 七 十 古 來 稀 」而
論,半甲子的時間,幾乎是人
生的半輩子。三十年,破萬個
日子,不算短啊!
    憶 當 年,父 親 送 筆 者 上
山出家,祖母趕來送行時的情
景,歷歷在目。而今祖、父母已往生多年,父親也已八十高
齡了,自己也已近天命之年,再不把握時光精進修行,何以
見江東父老?也辜負自己出家一場。
  三十年出家生涯,第一個十年,除忙於慈光山道場的開
山之外,也是跟隨師父 上人修學佛法、執事的應退,與做人
圓融、處事練達最多的時候。最感恩的是,從中還學會了承
續慈光山「辦理文化事業」的衣缽。
  第二個十年,前五年,投入地藏院法輪的初轉,由於 上
人正忙於美國世界中心的開創,鮮少機會向 上人請益。只憑
一股熱心,投入地藏法門的弘揚,卻因經驗不足,處事欠圓
融,遇到不少困境。後五年,師父 上人為了人乘佛教弘揚,
經年奔波於海內外,積勞成疾,圓寂於美國。此期間,僧團
人事巨變,推選筆者為副主持,統理僧務。而後又推舉筆者
為繼任住持,然此皆非出家本願,為不忍 上人創建的僧團分
崩離析,為報佛恩、師恩,忝為住持。


  第三個十年,已屆耳順之年,回首出家路,有風有雨,
憑著對佛法的信心與堅強的意志力,度過了重重的考驗。


◎若講堂
  剃度之初,筆者即發願要效法師父 上人,以文字般若弘
法利生。故,八年前,自廣東韶關南華寺頂禮六祖惠能大師


肉身後,重拾筆桿;撰寫各宗祖師傳記與祖庭參訪記,如今
已出版十本著作。近幾年,又重任人乘佛刊雜誌社發行人,
貫徹執行刊務工作。
  為傳續如來家業,續佛慧命,八年前開始剃度下一代
弟子。除指導弟子們日常生活的威儀外,更肩負起佛法的傳
授、解惑。筆者亦不斷自我充實,陶鍊僧格,承續道風於不
墜。
  過去心不可得,最感傷、感慨自己過去未能把握時間在
道業上用功,虛度寶貴光陰在知見的執著,虛名的追求。為
彌補往昔的錯誤,將秉著「將此身心奉塵剎」的精神,為佛
教、為僧團、為教育下一代盡心盡力,死而後已。


第 卷.第 期

3
彌陀彌陀直念去
文◎一缽 圖◎若茞


  案頭常有一本清代彭際清居士寫的《華嚴念佛
三昧論》,多少年來,在孤燈之下,閱世心上,倍
覺字字晶瑩剔透,了了分明。

二林居士的學佛一生
  彭際清(10−1),名紹升,字允初,號
尺木,又號曰二林,自稱知歸子。「際清」,是他
受菩薩戒時的法名。際清生於江蘇長州縣(今蘇州
),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父祖兩代皆科第仕宦,
道地的簪纓世家。際清亦於清乾隆3年(1)考中進士,
授縣令職,但無意仕途,辭而不就。後從友人薛家三聽聞佛
法,入北京應試時,得識羅有高,成為莫逆。羅有高深入三
藏,腹笥內典,所以相談頗契機,從此兩人常以佛法切磋,
志同道合。及讀明高僧《紫柏全集》,始皈依佛教,繼而閱
讀明末蓮池、憨山、蕅益諸位大師遺作,遂深信念佛法門。
  據彭際清撰《四大師傳後記》載:他因私淑蓮池祩宏大
師,誓願往生極樂淨土,自號「知歸子」。乾隆3年(13
),從蘇州華藏庵聞學禪師,受在家菩薩戒,時年三十四
歲。際清受戒後,素食淨行。妻子費蘭襄亦受菩薩戒,夫
婦同修,二女阿環、阿瑩受雙親影響,虔誠信佛,日常背誦
《妙法蓮華經》,家庭生活充滿佛教氣氛。
  際清少讀儒書,仰慕梁溪(江蘇無錫)高攀龍的風範;


學佛以後,又崇慕東晉廬山劉遺民諸大德的梵行高遠,因
高、劉兩人往來修學之地同名東林,際清乃自題居處曰「二


◎若講堂
林」,自號「二林居士」。生平知交有同府汪縉(大紳)和江
西瑞金羅有高(台山),三人都治理學,為清代理學中的一


個流派。皈依佛門以後,三人又成了親切的清淨法侶,信願
行相同。
  際清曾與汪縉共立建陽書院,作「起儒」、「決疑」等
偈以示諸學子。羅有高喜研究天台教觀,又遍覽大乘經論
及義疏,而際清則獨歸信淨土法門。他對淨土教義,於明蓮
池大師外,又極推重清省庵大師。並與同時代北京紅螺山徹
悟、揚州高旻寺昭月、浙江天目山旅亭等大師交游,往來論
道,互相切磋。
  際清晚年住杭州武林門
下,和 二、三 位 淨 侶 專 修 淨
土,在這裡安居二年,後以病
歸。又常掩關僧舍,頗賞太湖
畔秀峰寺清幽隱靜,遂於此專
修淨業。嘉慶元年(1),
塵緣已盡,在念佛聲中安詳往
生,世壽五十七。

方知彌陀念彌陀
  其實,通常入門學佛者,開始時,真的很難重視課誦本
中那薄薄幾頁的《佛說阿彌陀經》。為什麼呢? 可能是鳩摩
羅什大師的譯文太淺白順暢了,看不出有何玄奧妙旨。也可
能如同世尊自己說的,是為難信之法,初學者很難一下子就
悟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無從著眼於心淨則佛
土淨,更不能深信七日一心不亂之說。會開始重視到此經成


第 卷.第 期

32
為叢林日課的原因,是讀唐末五代法眼宗三祖永明延壽大師
的《萬善同歸集》,與元代臨濟宗高僧天如維則的《淨土或
2
問》,我開始意識到《佛說阿彌陀經》一定有其莊嚴深奧的
一面。而要深入讀此經,並不是去搞註解或分教判等等學術
標準作業流程,要知我佛法門貴在願切行專,不是空言。所
以,只好依教奉行,老老實實念佛,彌陀彌陀直念去,方知
原來彌陀念彌陀。
  想要讀《佛說阿彌陀經》,一定要有念佛功夫。念佛之
時,需懇切持名,專志不亂;若求解說,先當認識這根本。
若一切處無心用功,愛憎順逆通通不起,就是會通下手處。
並非屏除萬有,也非閉目不觀,只是「即境以了其虛,會本
以空其末」,這就是《楞嚴經》說的「見與見緣,并所想相,
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本性現而萬法自空,萬法空而凡情
自然歇息,這都是自然而然,並非勉強可得。所以,《圓覺
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
即覺,亦無漸次。」
  其實,讀誦《佛說阿彌陀經》,
只要一氣讀下去,不要管共命之鳥、
七菩提分為何物,七寶池、八功德
水如何解釋,只要一心不亂讀下去
就可以了。這些境界,因為「一一塵
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
塵復互周,重重無盡無障礙,一時頓
現非隱顯,一切圓成非勝劣。」如帝
珠網,交映千光,互融互攝,久而久
之,將來自然會在夢中或禪定中出
現。經文所說的其實只是簡述略說,
實在不足描寫彌陀莊嚴淨土萬一。

10

◎若講堂

華嚴彌陀.理貫一氣
  至於另外大本的《阿彌陀經》,應當著眼於法藏比丘所
發的弘願,也就是眾所皆知的四十八願,以及其中的十首偈
頌。這十首偈頌是總結前面的大願,目的何在?無非是幫助
眾生破除妄執;妄是妄想,執是執著。此正是世尊開悟時自
說的:「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
證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幫助我們破除妄想、破除執著,
所以此經與《華嚴》兩經合併共讀,如出一轍,水乳交融。
故彭際清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佛說阿
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他把《無量壽經》、《阿彌陀
經》跟《華嚴經》看成是一部經,分量雖有大中小,但其實
理路貫徹一氣。考之《華嚴經》,善財童子遍參善知識,其
中德雲比丘、解脫長者、鞞瑟胝羅居士皆是以念佛法門而得
解脫。德雲比丘自言:我得自在決定解力,恭敬供養一切諸
佛,常念供養一切諸佛,常見一切十方諸佛。因為此能念法
身佛,故能自在決定;能念化報身佛,故能往詣十方,隨順
法身,起於報化。法身無量,故感於報化身亦無量。
  彭際清又說:「以自心智慧本無障礙故,無障礙智慧即

11
第 卷.第 期

3

如來境界故,此名念自性佛,亦名自性念佛。自性念佛者,無
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無念外之佛為自所念。不
入此門,所念之佛終非究竟。」又引《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
若波羅蜜經》:「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
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
諸佛功德無二。」

金剛乘乃淨土密說
  彭居士勸說念佛人要下定日課,念不離佛,佛不離心,
如月映現在水,而月非含於水內,如是念佛,名字即是法
身,以名字性終究不可得。他的說法就是直切入經典核心的
要訣,不是尋章摘句、註釋雕蟲之輩的瑣碎伎倆。
  近讀密宗許多格西上師的著作,也有闡述道破,說淨土
宗是金剛乘的顯說。金剛乘其實是淨土宗的密說,這與當年
彭際清居士把《華嚴經》與《彌陀經》貫串一氣,實在很神
似。如此觀照,真正的《佛說阿彌陀經》,豈是薄薄幾頁,
更非厚厚幾疊,而是無盡無量恆河沙界也說不完了。

12
專題

人人需要藥師佛

莊嚴清淨的東方琉璃世界,
是藥師佛因地發十二大願
所成就的世界。
這些弘願,
祛除眾生之病苦厄難,
使眾生身心安樂,
顯示藥師佛的慈悲。
並以明淨清澄的琉璃光輝,
朗耀幽冥眾生,消除眾生業障,
使眾生證得無上菩提,
表徵著藥師佛無所不徹的智慧。
第 卷.第 期

3
我與《藥師經》
 文◎大願法師

  出家半甲子,秉承慈
光山人乘宗風,以弘揚佛
說人乘佛教。
  何謂人乘宗風?師父
上人曾說:「人乘宗風,
非禪非淨,即禪即淨;顯
密雙修,行解相應。」一語道破,人乘宗風與釋迦佛陀時代
一樣,乃應眾生根器,為開導與其相應法門而說。
  論修持,諸佛中,與自己最相契的是教主本師釋迦牟
尼佛;菩薩中,以地藏菩薩為依皈。修行法門,則以坐禪為
主,並發願弘揚禪門宗風。
  00年月日起,忽心血來潮,發願誦《藥師經》一百
部。即將誦完百部之際,又繼續發心,整整誦了一年,三百
多部。所採用的折疊經本,另一邊是《藥師懺》;因此,也
三天一部一併念誦。
  每天,晚間九至十點誦經,誦完經後接著寫日記,而後
結束一天的作息,熄燈養息。其間,偶遇外出弘法或僧團活
動,無法當天按時誦完時,大都是提前或延後一天補誦完
成。今年四月間到大陸參訪,在外諸多不便,故延遲到月
初,才圓滿誦完一年的心願。
  藥師如來淨土,或稱藥師淨土、琉璃淨土、東方淨土,
又稱淨琉璃世界。東方琉璃世界,距此娑婆世界十恒河沙
等佛土之外。彼佛國土一向清淨,無女人形,離諸欲惡,亦

14
無一切惡道苦聲。琉璃為地,城闕垣墻,門窗堂閣,柱梁斗
拱,周匝羅網,皆七寶成。其莊嚴殊勝之處,與阿彌陀佛的
西方極樂世界相互輝映,等無差別。

專題
  莊嚴清淨的東方琉璃世界,是藥師佛因地發十二大願所


◎人需要藥師佛
成就的世界。十二大願中,既有藥師佛以自身光明熾燃,照
耀無量無邊世界;或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
廣大功德巍巍,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或
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使眾生
病悉除,身心安樂,消除無量災難等願。這些弘願,正如藥
師琉璃光名號一樣,蘊含了藥師佛殊勝的聖德。祛除眾生之
病苦厄難,使眾生身心安樂,無不顯示藥師佛的慈悲。以明
淨清澄的琉璃光輝,朗耀幽冥眾生,消除眾生業障,使眾生
證得無上菩提,表徵著藥師佛無所不徹的智慧。
  若有人問筆者:「法師持了一年的《藥師經》,是否有
靈感事跡?」因筆者以無所求之心持誦《藥師經》,只當成
是每日的功課;若要回答此問題,筆者回想了一下:「多年
來,筆者常為睡眠障礙所困擾,曾看過多家中、西醫,服過
不少藥物,卻始終無法治癒。醫生曾建議:少喝咖啡、茶等
刺激性的飲料。筆者也很努力的配合;但,遇到壓力時,為
了不影響次日的精神,還是會服用助眠藥物,以幫助入眠。
  近半年來,睡眠障礙的毛病似乎消失了,已好久未服助
眠藥,每晚都可安睡;此大概是筆者持誦《藥師經》最大的
靈感吧!」
  另最大的收獲,是對《藥師經》經文的體悟,及對藥師
如來十二弘願的感動。廣學多聞為度眾;深入經藏,是弘法
者必備的資糧。藥師法門與人乘佛教十分相契,都是提倡現
世學佛修行,即可離苦得樂,故宜提倡。

15
第 卷.第 期

3
清淨無染的東方琉璃淨土
 文◎釋子

  叢林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三尊大佛,面對佛像,中間為本
師釋迦牟尼佛,右邊為藥師琉璃光佛,左邊則為阿彌陀佛。
藥師佛的造像,一般手持藥缽或寶塔,此與其他佛像最大不
同之處。
  佛弟子對此三尊佛應不陌生;藥師消災法會中,儀軌上
都會念誦《藥師經》與《藥師灌頂真言》,並稱念「消災延
壽藥師佛」聖號。信眾心目中的藥師佛,能加被人們增福延
壽,消災免難。

琉璃國土.清淨無染
  藥師佛(梵文Bhaisajyaguru),又作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琉璃光王佛、大醫王佛等。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
教主。以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淨無
染。藥師佛在因地修行時,曾發了十二個大願,願願都是利
樂眾生,因而成就了琉璃光淨土。十二大願,分別為:
一、生佛平等願 二、開曉事業願
三、無盡資生願 四、安立大乘願
五、戒行清淨願 六、諸根具足願
七、身心康樂願 八、轉女成男願
九、回邪歸正願 十、從縛得脫願
十一、得妙飲食願 十二、得妙衣具願
  此十二大願中,第一大願為生佛平等願;其後,便是引
導學佛者如何資生延壽,如何提昇生活品質、增長智慧,強

16
化身、心的健康與思想的健全,達到幸福和樂的人生。藥師
如來的十二大願,正是開導眾生如何領受佛法,如何改變現
實生活。

專題
  學佛修行,絕非死後才離苦得樂。近代太虛大師一生致


◎人需要藥師佛
力於佛教的改革,宣導人生佛教,主張佛教要重視現世,不
要專門去研究死後的問題。大師認為:人,只有在活著的時
候,才能體現出人生的價值。應當活在當下,不要專門為了死
後如何而去生活。學佛並非只求佛菩薩保佑人們豐衣足食,
而是開示人們,要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離苦得樂,發菩提心,
為眾生服務。若能依菩薩的精神去躬行實踐,即是人間菩
薩。倘人人都遵照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及大師人生佛教的開
示去修行;那麼,娑婆世界即是人間淨土。
  中國佛教經三武一宗的教難,天台、賢首、性相各宗經
論,皆被摧毀。唯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山林水邊,皆
可修行;故其他顯教各種法門皆告衰微,唯禪宗一枝獨秀。
  宋朝以後,禪宗亦漸式微,而念佛法門,有取而代之之
勢;一句彌陀聖號,天下披靡。西方淨土法門獨盛,致使消
災增福,現世可以隨願所求的藥師法門,反而隱晦不揚。
  漢文《大藏經》中,專門講述藥師佛的經典,約有下列
數種:
  一、東晉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羅譯的《佛說灌頂拔除過
罪生死得度經》。此經沒有單行本,附載於《佛說灌頂經》
中之卷第十二。
  二、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的《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一卷。
  三、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
功德經》一卷。
  四、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寺內譯的《藥師琉璃光七

17
第 卷.第 期

3
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五、《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一卷,南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六、《藥師如來念誦儀軌》一卷,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
廣智不空奉詔譯。
  七、《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唐一行阿
闍黎撰。
  八、《修藥師儀軌布壇法》,盛京
實勝寺掌印喇嘛阿旺查什書。
  另有天台比丘靈耀撰的《藥師經直
解》一卷,青丘沙門太賢撰的《本願藥
師經古跡》二卷等。

玉琳國師極力提倡
  清初,玉琳國師閱《大藏經》,從
《藥師經》中體悟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
願,多是注重福利現世眾生,繁榮現實
社 會。玉 琳 國師 覺 得 此 法 門 適 合 時 代
潮流,尤其是對彌陀法門,有補偏救弊的作用,於是極力提
倡。
  玉琳國師在《題藥師日課語》中云:「予辭恩絕塵,不
暇披覽。偶入藏,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不覺手額失聲,願
人人入如來願海也。或問:『何於此經驚歎如是?』告之曰:
『予見世人順境淪溺者不一,富貴可畏,甚於貧賤。今此如
來,使人所求如願,遂從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則欲於王
臣長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攝。不乘如來願航,何從濟乎?』
  大凡修持,須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誠能厭惡三界,堅志
往生,則專依《阿彌陀經》,收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執持
名號,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後利人者之所為也。

18
若於現前富貴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飲食之欲未知深厭,則於
往生法門,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淨土,而心戀娑婆,果何
益乎?則求其不離欲鉤而成佛智,處於順境不致淪胥者,固

專題
無如修持藥師願海者之殊勝難思也!


◎人需要藥師佛
  ……信能修持,久久不懈,知不獨富貴功名,轉女成男,
離危迪吉,如如意珠,隨願成就。即得於一切成就處,直至
菩提,永無退轉,何幸如之。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
德船。」
玉琳國師,法名通琇,字玉琳,江蘇江陰人。十九歲出
家,師事臨濟宗下磬山圓修禪師,為嗣法弟子,曾住錫浙
江武康報恩寺。清順治十五年(1年),奉詔入京為順
治皇帝說法,賜「大覺禪師」號。翌年,受封為「大覺普濟
禪師」,賜紫衣、金印。順治十七年(10年)又詔師,為
一千五百僧授菩薩戒,加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晚年居
天目山,聞善權災,盡屏參侍,不食粒米。孑身潛出,渡江
而北;至清江浦,止慈雲庵。示微疾,唯飲冷水,索筆書曰:
「本是無生,今亦無死,此是正說,餘為魔說。」擲筆而逝。
說法內廷,有《客問》一冊,及《玉琳琇國師語錄》傳世。
  相傳,玉琳國師前世為僧,相貌奇醜。有相府千金女布
施財物,來寺分派眾僧,分至此醜僧之時,心驚憎厭。醜僧
有感,專禮藥師佛,願來世相貌莊嚴。後轉世為玉琳國師,
相貌莊嚴。
  玉琳國師的故事,家喻戶曉,佛光山星雲大師著有《玉
琳國師》乙書。此書在台灣已多次改編為電視劇,劇名有
「萬金和尚」、「再世情緣」等,收視率不錯。

濟生之事,須藉此經
  近代印光、弘一大師,除倡導西方淨土外,對藥師淨土

19
第 卷.第 期

3
亦頗推崇。
  印光大師在《藥師如來本願經》重刻跋云:「……《藥

師如來本願經》者,乃我釋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眾
生,為說藥師如來,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實為究竟離苦得樂
之無上妙法也。眾生果能發慈悲喜捨之大菩提心,受持此
經、此咒,及此佛名號,推其功效,尚可以豁破無明,圓成佛
道,況其餘種種果位,種種福樂乎哉。
  然在佛心,固欲以無上覺道,全體授與一切眾生。而眾
生智有淺深,固不得不隨其所樂,令彼所求各各如願也。須
知藥師一經,及與佛號,並其神咒,即釋迦藥師,所得之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凡至誠受持者,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
嚴也。故,玉琳琇國師,常持此經,及此佛號,以是禪、教、
律、淨之總持法門;故受持者,或生淨琉璃世界、或生極樂
世界。待至豁破凡情,圓成聖智,則直契寂光,東西俱泯。
而復東西歷然,隨願往生。則與彌陀、藥師,同歸祕藏,是
名諸佛甚深行處。聖聰大師,以心安和尚所書之本,刻板流
通……。」
  弘一大師答佛學書局書(乙亥13年):
  「前承惠書,謂今年藥師如來聖誕,擬別刊行專號,屬
撰文以為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謹述拙見如下,以備參
考焉。余自信佛法以來,專宗彌陀淨土法門,但亦嘗講《藥師
如來本願功德經》。講此經時,所最注意者三事:
  (一)、若犯戒者,聞藥師名已,還得清淨。
  (二)、若求生西方極樂而未定者,得聞藥師名號,臨命
終時,有八大菩薩示其道路,即生極樂眾寶華中。
  (三)、現生種種厄難,悉得消除。故亦勸諸緇索,應誦
《藥師功德經》,並執持藥師名號。而於求生東方淨琉璃世
界之文,未及詳釋,謂為別被一機也。

20
  今者佛學書局諸賢,欲弘揚藥師聖典,提倡求生東方,
勝願大心,甚可欽佩。但依拙見,唯可普勸眾生誦經、持
名……。」

專題
  13年,太虛大師曾在浙江寧波阿育王寺,為數百大眾


◎人需要藥師佛
宣講《藥師經》,學僧竺摩記,以示提倡藥師法門。大師極
力強調藥師法門對於現世人類的需要,並提出三個寶貴的意
見:
一、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
二、中國名東震旦土即為東方世界。
三、依藥師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國及人間淨土。
  大師云:「……中國自唐宋以來,於佛法注重救度亡靈
或臨終往生,偏向彌陀法門,故以彌陀法門,最極弘盛。中國
人有不知釋迦與藥師之名者,而彌陀則人人皆知,可見唐宋
後之中國佛教,偏於度亡方面,信而有徵矣。由此之故,社會
人民往往有認佛教為度死人之所用;死後方覺需要,而非人
生之所須,是甚昧於佛教之全體大用。
  近年以來,佛教漸普及於中國現代社會各界人士中,種
種經營建立佛教之團體,且依之修學者,不乏其人。尤其注
重於應用到現代社會之新佛教精神,如辦佛教孤兒院、義務
學校、施醫所等社會公益事業,改善家庭社會之生活,使一
般人於現生中得佛法之益。過去偏重於薦魂度鬼之佛教,已
一變而為資養現實人生之佛教矣。然此資生之佛教,即為釋
迦付託與藥師之法門,而說明在此經中者,此於過去專重度
亡之佛教,有補偏救弊之功能,尤合於現代人類生活相資相
養之關係,故今有講此經之需要……。
  故於釋迦佛法中,濟生之事,須藉此經;度死之事,乃
屬《彌陀》等經。今欲將唐宋以來偏重度亡之佛教,變為適
應今日現實人生之佛教,以逗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之機

21
第 卷.第 期

3
宜,乃提倡講演此經之第一因緣也。」


求西方者生,求東方者亦生
  《藥師經》中十二大願,教人了解藥師如來所發的大
願,經文所述各種修福、修慧、求壽、求子等方法,都是顯
教的修法;其中的密咒,即「藥師咒」,又稱「藥師灌頂真
言」。
  世尊開示西方淨土的修持法門,以利度亡。同時,又開
示了消災延壽的藥師修持法門,使世間的眾生,可以得到各
方面的滿足。眾生若能如實修持,依此方便法門,皆可趣入
大乘,得到究竟解脫。
  修習藥師法門,除可淨化人心,消災延壽外,並可感
諸事滿願,離苦得樂。佛弟子誦持《藥師經》,除依教奉行
外,更須發慚愧心、供養心、菩提心,以作為往生的資糧。
  諸佛教導眾生離苦得樂,轉迷成悟,本無東西之別。世
尊先說西方淨土,勸人往生,是被一機。再說東方淨土,勸
人往生,另被一機。故求西方者生,求東方者亦生。
  倘有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
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
道路,接引往生彼國。此乃佛陀慈悲開示藥師法門的殊勝,
以融通東西方而導以同歸祕藏。
《藥師經》是一部顯密雙修的法門;其經旨,除教導眾生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事事如意外,更是了脫生死之修行法門。

22
大醫王,您真好!
文◎智峻

人專題
◎人需要藥師佛
  以往閱讀《人刊》時,看著他人的作品,令我不禁嘖嘖
稱奇。曾幾何時,輪到本人靜下心來提筆書寫修行心得。
其實,我並未打算寫這篇文章,一日,回精舍時,常住師突
然說:「顏居士,大願法師要你把上次結石手術時的念佛
感應,撰寫出來與大眾分享。」因為當時正忙著照顧孫子,
只是聽聽,沒放在心上,回家後就將此事拋到腦後。過了兩
週,一日早晨,大願法師來電,對筆者說:「顏居士,可否請
你將以前去做震石手術時,前後發生之事,寫出來與大眾共
勉。」當下無從選擇,只回答:「好。」說真的,至今我還是
千頭萬緒,但也只好提筆寫稿,與大家共勉。

往生西方的另一選擇
  高中時,是我踏入學佛的開端。當時,有一位朋友送我
一本《地藏經》,說也奇怪,我從不拜佛(當時跟家人信神
教),不知為何,得到《地藏經》之後,竟雀躍不已,至今仍
百思不解。之後,才接觸《金剛經》、《阿彌陀經》、《普門
品》。一個偶然的因緣,我去精舍參加共修,當時共修課程
是《藥師經》。因初次接觸此經,並不了解經義,只是跟著
誦過去而已。
  有一天,在家裡的香堂誦《金剛經》後,赫然發現僧團
印製的《金剛經》是二經合印,另一面是《藥師經》。一日,
忽想要知道《藥師經》究竟在講些什麼?於是,便動起深入
探討的念頭。經中云:「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

23
第 卷.第 期

3
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
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
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
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念到這
時,法喜充滿,心想:「學佛修行,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
也還有藥師淨土可以去啊!」
  藥師佛所發十二大願中的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
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
令眾生有所乏少。」及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
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攣躄背
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
根完具,無諸疾苦。」念誦後思惟,覺得對三界火宅中的眾
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每日誦持《藥師經》為日課。

不可思議的成功手術
  00年的中秋,是日早上,忽然覺得腰酸,但還不感覺
痛。之後,上廁所時發現小便中帶有血色,當時心中嚇了一
大跳。心想:「是不是身體出了狀況?」一小時後,再上廁
所時,發覺尿色已改善了!沒有血尿的情形,因此放下心
中的一顆「巨石」。但,萬萬沒想到,隔天凌晨1點起來上
廁所,又發生血尿的情形,而且腰酸背痛。回到房間,躺下
時,頓覺右半邊腰部,刺痛得令我無法入睡。於是,提起正
念,開始持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號,半小時後,
痛苦依舊。此時,心中起了疑惑:「是否我念的佛號、咒語
無效,還是我不夠誠心呢?為何得不到靈感呢?」當下,不
可思議的事發生了,一道白光直射在我身上,全身頓感清
涼無比,一覺到天亮。起床後,同修問我:「你昨晚睡的很

24
入眠哦!」我回答:「是喔!」心中對藥師佛產生了無比的
信心。當天,上班時,上廁所時又發生血尿,但腰部並不酸
痛。下午,趕緊請假到醫院就診。

專題
  就診後,醫師說:「你有腎結石,而且結石已移到尿管


◎人需要藥師佛
中,還發炎了!」說完,醫師要我馬上到碎石室,震結石。躺
在震石機上,心中默念著「藥師佛」聖號,不知不覺的,竟
念到睡著了!直到護士叫醒我,告訴我說:「先生,你真的
那麼好睡嗎?別的病患都會慘叫到讓別人不敢「慟聽」,而
你竟可以睡著,是什麼原因啊!」我回答說:「那是因為我
心中默念著『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啊!」
  三天後複診時,我拿著排出來的碎石給醫生看。醫生說
:「非常恭喜,經複檢後,你的碎石已全部排出。而且,你
是我看過的病人中,最成功的一位,一次就成功。」回家的
途中,我想到了經中所云:「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
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
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
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
悉不能如實信解,惟除一生所繫菩薩。」藥師佛的願力不可
思議,從此之後,不管誰跌打損傷,都叫他念藥師佛;刀傷
燙傷,也叫他念藥師佛;遇到做生意的朋友,也叫他念藥師
佛。二六時中,心不離藥師佛,就連紅燈暫停時,藥師咒亦
不離口。藥師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只問是否下定決心念佛。
  最後,有三點及一偈與大眾共勉之:
1、不起心動念,如如不動,最好是時時保持光明覺照。
、無法如上,就請身口意,時時念佛聖號,與佛同在。
3、莫枉走人道,要時時自我警惕。
藥師如來您真好,什麼方法才能找;
若能念得其名號,健康幸福就很好。

25
第 卷.第 期

3
令諸有情.皆得無盡
 文◎顏秀容

  同修突然往生時,大女兒才大一,小女兒讀高二。突如
其來的巨變,粉碎了結婚時與同修白頭偕老的夢想;致使發
願每年參加地藏院兩次的八關齋戒,及將來回山上護法的心
願,也無法實現。
  我總認為小孩將來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和夢想,同修
才是我一生的依靠;所以,許多事情依賴著他。然而,正如
《無常經》所云:「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作夢都想
不到,同修會在中年時離我而去。失去同修,是我的椎心之
痛。
  這些年來,若不是已經學佛,真不知自己該如何走出
悲情,撫平傷痛,勇敢的活下去。感恩胞兄,他不但是我的
善知識,也是我的良師益友。10年,因他的接引(當時我
對佛教完全陌生),帶我到慈光山參加盂蘭盆法會。從那時
起,我與同修一起皈依學佛,接受佛法的薰陶,遇山上或台
南文殊精舍有活動時,我們都歡喜參與。
  十一年前,1大地震時,我們也幾次回山參與文殊院
物資搬遷至金天堂的工作,對無常有更深刻的體悟。從那時
起,同修原本易怒急躁沒耐性的個性,漸漸改變,變的處處
為人着想,熱心助人,誠心待人。在學佛的道上,更是依循
著八正道的理念修行;他在這方面的堅持,是我所望塵莫及
的。
  同修往生後,我孤軍奮鬥,嘗盡了人情冷暖。為了讓兩
個女兒繼續就學,在經濟上,我必須加倍努力。但,屋漏偏

26
逢連夜雨,原本借住的房子,因胞姊有急用必須出售,不得
不搬離。兩個女兒先後在台中讀大學,學費與每月的生活
費,造成經濟上極大的負擔。當時,因為搬遷到新的環境,

專題
人生地不熟,無法順利取得幼兒的托育 (我是專業褓母),且


◎人需要藥師佛
原本唯一收入來源的學生套房出租,也無法順利出租。就在
惶恐不安之際,胞兄向我提及,不妨每天持誦《藥師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因地修行時,曾發十二大願,其中第三
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
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每天誦完經,
心中便默默回向,念彼藥師如來本願功德,思惟經意,祈求
藥師如來為我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
  從此,每天持誦一部《藥師經》,有空時再稱念藥師如
來聖號。沒多久,蒙佛加被,煩惱的問題皆迎刃而解。
  今年,大女兒大學畢業,隨即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小
女兒,明年也將畢業,而我
更是從早上七點十分忙到
晚上九點半才下班。因工
作太過忙碌,以至於抽不出
時間念誦《藥師經》,只能
利用空檔時,默念「南無消
災延壽藥師佛」聖號。
   自從持誦《藥師經》
和藥師佛聖號後,身體變
好了,以往時常感冒頭痛的毛病也變少了。在此,衷心的希
望,看到此文的諸位居士大德,要珍惜現在身邊的人、事、
物,守五戒,行十善,學菩薩,做菩薩,行菩薩道。如此學
佛,人生才能幸福圓滿,離苦得樂。

27
第 卷.第 期

3
所有病苦,悉皆消滅
 持誦《藥師經》的感應
文◎慧珍

  皈依學佛之初,懵懂無知,遇家中或公司有大小事情
時,馬上電話向地藏院大願法師求教;法師總是不捨慈悲開
示,諸事皆能逢凶化吉。因此,對三寶的信心,更加堅定不
移。而後,因忙於公司財務的調度,怠忽念佛作功課,說來
真是慚愧。
  1年3月,突接獲國稅局查帳通知。因公
司不作假帳,誠實申報,國稅局查了前兩年的
帳,找不出任何問題,順利通過稽查;事後,還
獲頒國稅局所發給之公司優良納稅廠商獎狀。
當時,為了配合查帳,又要料理家事,日以繼
夜的工作,導致曾摔傷的尾骨椎間盤突出(俗
稱骨刺),舊疾復發,寸步難行。
  為了治病,經人介紹,到某名醫處整脊,
每次收費100元。別人幾次就可看好,我前後
整脊了3次,毫無見效;最後,醫生要我另找高明。
  一天夜晚,跪在佛前懺悔業障深重,忽想起曾有居士告
訴我:持誦《藥師經》,可消除業障,免受病痛折磨。於是,
請回一部《藥師經》,發願開始持誦;每天誦完《藥師經》,
接著又持「藥師灌頂真言」咒,並禮佛懺悔業障。當時,背
部受傷,疼痛不已,但仍咬緊牙關,從一拜就跌跌撞撞開
始,漸進到三個月後,已可以禮佛10拜了。或許是業障消
了,一日,有位黃居士介紹我到某診所門診,第一次治療,

28
就能正常走路,三次就痊癒了,感恩「藥師佛」加被。
  《藥師經》云:「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
應當一心為彼病人,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

專題
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


◎人需要藥師佛
念誦,皆得如意,無病延年。」事後,回想自己的病何以會如
此快速的痊癒,莫非是持誦《藥師經》及「藥師灌頂真言」
的感應。
  修持「藥師法門」,具有很多的功德利益。約略的說,
有十種功德:
一、加官進祿,福壽增長。
二、眷屬如意,資產富足。
三、產婦平安,子女健康聰明。
四、消災免難,事事吉祥。
五、命終安穩,隨願往生。
六、轉女成男,得道多助。
七、若在惡趣,暫聞佛名,即生人道,菩提不退。
八、入邪道者,得歸正道。行小乘者,令入大乘。
九、毀犯齋戒,還得清淨。
十、不遭挫折,速成佛道。
  因持誦《藥師經》得到靈驗,加深了自己學佛的信心,
因此發願持誦《藥師經》為定課,效法藥師如來悲智救世的
宏願。
  「藥師佛」雖然是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然依經上所
云,修持「藥師法門」,臨命終時,亦可蒙八大菩薩乘空而
來,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殊勝的「藥師法門」,介
紹給大家,一起發願持誦《藥師經》。

29
第 卷.第 期

3
人人需要藥師佛
 文◎孫蔚竹

一經於耳.不墮惡道
  小時候曾有位老菩薩送我藥師佛法照一張,當時雖年幼
無知,但看到佛身相好莊嚴,心中感到無比歡喜。一回,父
親感冒久咳不止,於是我持誦《藥師灌頂真言》,祈求藥師
佛加持,希望父親早日康復。後來父親痊癒了,是我初次感
到藥師佛之溫暖關懷。
  年紀稍長,讀到《藥師經》中描述的藥師淨土,佛土功
德莊嚴「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
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便心生嚮往,想
說以後能往生到藥師淨土有多好。
  如今有機會聽聞藥師佛的圓滿功德,例如:藥師佛洪名
一經於眾生耳,即不墮三惡道……等,心中有許多感動,於
是寫下這篇文章。

十二大願.關懷眾生
  藥師佛對眾生的關懷,可從十二大願看出: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
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
八十隨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這是對眾生身
形的關懷。佛菩薩身如須彌山王,高廣巍峨。藥師佛希望他
成佛時,眾生也具有和他無別的相好莊嚴,免除眾生身形上
的自卑,增加有情的自信。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

30
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
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這是對幽冥眾生
的關懷。佛光熾盛,遍照幽冥,所觸眾生悉蒙開曉,可說是

專題
觸即解脫,也是藥師佛救度眾生的一種方便善巧。


◎人需要藥師佛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
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是
對眾生受用的關懷。藥師佛以無比的智慧方便,令眾生得到
如虛空般的無盡受用,隱含著均富的濟世思想。值得注意的
是,堪千創古仁波切在《遇見藥師佛》一書中的開示:「藥
師佛的加持,改變了你的想法,使你得到財物,不是說藥師佛
會給你。」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
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之。」這是對走岔路的有情之關懷。由於眾生的業力,隨之
產生了他們喜好的宗教。藥師佛以他慈悲的雙手,牽引誤入
歧途的眾生走向菩提正道,提攜心量較小的聲聞、獨覺發菩
提心,行大乘道。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
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
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則是對持戒者的關懷。
令他們具足淨戒,修行梵行,縱有毀犯,亦得還淨,不墮三
途。在持戒甚難的今日,更顯藥師佛之慈悲。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
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攣躄、背僂、白癩、癲
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
疾苦。」此為對諸根不具眾生的關懷。僅以聞佛名之福,令
眾生諸根具足、端正黠慧,更顯藥師佛之福德深厚。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

31
第 卷.第 期

3
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
一經其耳,眾病悉得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

至證得無上菩提。」這是對病苦眾生的關懷。藥師佛去除眾
生的病苦,令他們身心安樂,資具豐足,使我想起柬埔寨貧
民窟,一家人一年的醫藥費只要新台幣九百元,如能伸出援
手,也是圓滿藥師佛的大願。如是,你我也可以是藥師佛。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
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
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是對女性的關懷。不是
對女身的貶抑,而是性別的自主,讓眾生有自己想要的性
別。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
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
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則為對邪
見眾生的關懷。一旦對佛法產生邪見,後世墮入惡趣不說,
此生也失去解脫的機會。藥師佛令眾生擁有正見,漸修菩薩
行,證得無上菩提。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
錄,縲縛、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
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
脫一切憂苦。」則是對受刑人的關懷,讓他們遠離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
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
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是對渴餓
眾生的關懷。俗話說:「先顧肚子,再顧佛祖。」藥師佛先
以妙食令有情飽滿,再以正法甘露利益他們,亦為藥師佛之
方便智慧。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

32
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
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
隨心所翫皆令滿足。」是對貧窮眾生的關懷。令有情衣物具

專題
足,遠離蚊虻熱惱。我想:夜半,蚊聲惱人入眠時,亦需要


◎人需要藥師佛
祈禱藥師佛。

人人需要藥師佛
  為什麼人人需要藥師佛,以下就經中記載詳述:
  三惡趣的眾生需要藥師佛,因為「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
師琉璃光如來名故,念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
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可見藥師佛名號能使眾生脫離三惡
趣,投生善趣,所以三惡趣的眾生需要藥師佛。因此,若遇
到小動物時,念誦藥師佛佛號給牠聽是非常好的,我經過菜
市場時都會這樣做。
  破戒、謗法的眾生需要藥師佛:「以彼如來本願威力,
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
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
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足見藥師
佛能使眾生持戒圓滿,不謗正法,所以破戒、謗法的眾生需
要藥師佛。
  喜好鬥訟的人、受詛咒的人需要藥師佛:「是諸有情
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
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
受生於喜足,不相侵凌互為饒益。」藥師佛能令眾生生起慈
心,遠離惡咒的傷害,所以喜好鬥訟的人、受詛咒的人需要
藥師佛。我想:如果在法院、律師事務所、調解委員會供奉
藥師佛,一定能使紛爭減少。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需要藥師佛:「若聞世尊藥師琉

33
第 卷.第 期

3
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
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藥師佛派遣八大菩

薩接引信眾往生極樂,所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需要藥師
佛。
  有所求的人需要藥師佛,經中提到:「隨所樂求一切皆
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
男女。」所以,藥師佛能滿一切善願。
  作惡夢的人需要藥師佛:「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
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所以,渴
望好眠的人需要藥師佛。我想:在睡前祈禱藥師佛應該會有
幫助。
  孕婦、寶寶需要藥師佛:「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
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
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
有非人奪其精氣。」可見想順產生下健康寶寶的人需要藥師
佛。
  國家需要藥師佛:「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
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
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虐、藥叉等神惱
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
病自在皆得增益。」可見藥師佛能使災難平息,國泰民安,
所以國家需要藥師佛。尤其是現在,我們應該一起來祈禱藥
師佛,希望世界和平。
  病人需要藥師佛。救脫菩薩與阿難尊者的對答,使我想
起台灣偏遠地區,民眾生病時,疾病雖輕,但求醫不便,甚
至遇到誤診的情形,更甚者求助於民間信仰,殺生祭祀,有
如《僧伽吒經》中一對夫婦為求子病癒,而殺人宰羊祭天的
行為,對病者的來生實在是不堪想像。值得注意的是貝瑪仁

34
增仁波切開示:「疾病可以痊癒的原因何在?因為祂們的加
持力進入病人之中,病人的身心得到輕安;進入醫生之中,
醫生在看病時能夠捉住病根而對症下藥;進入藥中,病人吃

專題
後便能藥到病除。如果不是這種正確的體認,以為我得到藥


◎人需要藥師佛
師佛的加持後,不必看醫生,不必吃藥,疾病自然可以痊癒,
這是非常錯誤的見地。所謂加持的真意是指:加持力進入醫
生、病人、藥中,此三條件配合才能產生力量。」
  希望得十二藥叉護佑的人需要藥師佛:「若有流布此經
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
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在《藥師琉
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中,執金剛菩薩(金剛手菩薩)、梵
天、帝釋天、四大天王、十世間神……等無量護法,都立誓
要護持受持藥師佛法門的人,所以希望得護法庇佑的人需要
藥師佛。

願虔誠祈禱藥師佛
  藥師佛的名號,使我覺得非常親切,尤其看到格巴多傑
仁波切開示:「由於藥師佛的加持,使得我們接受灌頂和持
咒都有相當大的功德力,最重要的是能消除三毒,使得三毒
帶來的疾病袪除,身體健康,迅速消除業障、煩惱與的壞習
性,得到延壽的利益,臨終時更可往生佛國。」眾生疾病的
來源是三毒煩惱,藥師佛醫治了眾生的貪、嗔、痴三毒,而
消除三毒引起的疾病;修習佛法就是要對治煩惱。藥師佛暫
時上使眾生遠離病苦、受用具足,究竟上安置眾生於佛陀果
位,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為此時眾生慈悲開示,令諸聞者業障
消除的教法,我們應好好珍惜法緣,信受奉行,虔誠祈禱藥
師佛。
  願此心得,能令見聞者對藥師佛生起信心,吉祥圓滿!

35
第 卷.第 期

3
七七期間如何利益亡者
文◎揚旭 圖◎若茞


  無常如滾石、洪水,絲毫不給人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人
們一味地追求長壽,不願面對死亡,即使事實已擺在眼前,
還要逞強、否認、逃避,認為死亡不過是別人家的事,與己
無關。卻又暗自哀傷,想盡一切辦法逃避死亡。人之所以有
如此矛盾的心態,乃出自於無明,與恐懼死亡的心理作祟。
面對無法掌控,即將失去的一切,雖心有不甘,也只能無奈
地接受。

生有何義,死往何去?
  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真實究竟的,包括生命。大
部分的人認為:人死了都會轉變為鬼,死後的世界,就是陰
間。果真如此,生有何義?
  死亡的恐懼,潛藏在每個人的心底。死亡,是人們最不
敢也不想碰觸的議題。面臨死亡時,只能驚恐、無奈嗎?生
命的奧秘究竟為何?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民間對亡者的喪葬,盛大場面背後的心理動機,無非是
以對亡者的補償來自我安慰。名門望族,必然會為亡者舉行
一∼五天的禮懺拔薦法會。天數愈多,規模越大,表示功德
越多;當然,燒庫錢也是少不了的習俗。
  人死了,到那裡去了?請人誦經、做法事,亡者就可以
超生了嗎?燒一堆的紙錢、紙屋……給亡者,亡者真的能得
到嗎?此一連串的疑惑,相信不少人想知道其真相。

36
什麼是中陰身?
  人死七七四十九天之內,為何需要作功德超度?什麼是
「中陰身」?


◎薩行處
  生命的循環流轉,常經「本有」、「生有」、「後有」、
「中有」四個階段。本有,是本具的生命;生有,是生時的生


命;後有,是死時的生命;中有,是介乎後有到生有之間的
生命,亦叫「中陰身」
  經云:欲、色二界眾生一般皆有中陰身,唯上善及重惡
眾生,死後立即往生淨土,轉生善類,或直墮地獄及餓鬼趣,
所以沒有中陰。以重惡眾生的業感而言,唯造五逆罪者沒有
中陰。唯善惡參半之人,死後七七日內,神識如痴如聾,不知
皂白,須待業司論判善惡,方得出處。但在審判未定之際,神
識自畏據業受苦,恐怖萬千,甚望生前家眷為他修福,資往
善處。
  《華嚴經》云:「譬如有人當命終時,見中陰相。所謂:
行惡業者,見於地獄、畜生、餓鬼,受諸楚毒;或見閻羅王持
諸兵仗,囚執將去……。」
  《瑜伽師地論》云:「……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有得
生緣即不決定。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生,極七日住。如
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後決得生緣。」此即
說中陰身只有七天的壽命,七天之後若無緣轉生,又來個七
日;如此,壽命最長的到四十九日為止。故,為亡者做功德
時,定要在七七日內。
  廣義的「中陰身」,包括生處、睡夢、禪定、臨終、法
界、入胎六種中陰身。而一般佛教界所談的中陰身,指的是
「臨終中陰」;即往生後,七七四十九天投胎前的過度期間
的稱呼。

37
第 卷.第 期

3
眾生善心難發易退
  《地藏經》〈利益存亡品〉,詳細述說七七日內,該如

何做,亡者才能受益。
  《地藏經》載:「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
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
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凡夫眾生,起心
動念,多屬罪行,而自己卻迷而不知。或有起善念、做善事
者,亦一時偶然,遇到惡緣現前,不稍說退失道心,即便做
善事,往往也只曇花一現。
  《地藏本願經科註》載:「《僧護經》云:『閻浮提人,
為性難信,由行善而獲利益,自宜進功無間;乃因獲利,反
退初心。』故《佛說寶雨經》云:『菩薩見一切有情,受諸苦
惱,雖復成就微少善根,暫時非久。』……故經云:『魚子、
菴羅華,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此即
是說:魚產下的子,菴羅華樹開的花,三事因中多,能長大
成魚與結成果的卻很少。這和眾生初發心的多,不退道心的
少,是一樣的道理。眾生罪業既多,善心亦難發易退。《地
藏經》云:「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所造的罪
業,就如江流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眾生善心既是難發易退,所以平時必是惡多善少;及到
臨命終時,若仍無緣省悟,那該怎麼辦?難道隨業逐流嗎?
親人能見死不救嗎?
  《地藏經》云:「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
路,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
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
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
字。」家中遇有親人往生,眷
屬可依經云為其修善資福,

38
懸旛、燃燈、誦經、供佛或稱念佛菩薩聖號,這些功德可幫
亡者消業。雖然亡者生前作惡應墮惡道,若能如法行之,亦
可幫亡者消滅罪業,免墮惡道。


◎薩行處
臨終日勿造惡緣


  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
魎。若殺害生靈,反而成為倒行逆施,對亡者有害無益。故
《地藏經》云:「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
但結罪緣,轉增深重。」為何使亡者的罪業轉增深重?若亡
者生前行善,可感生天,卻因家人為他殺生,多結冤家,而
使亡者業鏡台前,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若亡者生前未曾種少善根,據自業,必受惡趣;若為他
殺害生靈,更增重了亡者的罪業。《地藏經》云:「譬如有
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隣人,更
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亡者的罪業已夠重了,親人
反為他殺生,更加重罪業給亡者;此種作法真是愚不可及。
  除以上功德外,七七日內,還可做何功德利益亡者?
《地藏經》云:「……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
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
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
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如是
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
竟,及營齋之次,……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地藏經》載:「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
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平日為善之人,臨命終時,若有人在旁助念,以此功德得解
脫。但若是惡人造下重罪,臨終時,只要能聞一佛名便得解
脫,如何使人相信?

39
第 卷.第 期

3
  往昔國王問那先比丘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終
時念佛,死後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

  那先比丘回答說:「如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因船故不
沒。人雖有本惡,一時念佛,不入泥犁中。其小石沒者,如人
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這是說事急心專,故功勝平
時;亦如「真金一兩,勝百兩之疊華;爝火微光,爇萬仞之聚
草。」
  為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
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
利。」因此,勸人生前就應精進自修,分分自獲,不必待死
後冀望他人為之修福,而亡者所得到的只是「七分之一」功
德而已。

生前修行分分己獲
  據經文所述,為亡者營齋資福,自然有它的功德;但功
德之大小,全視施者與行者的心意清淨與否,態度誠懇與
否而定。故《地藏經》云:「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
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
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這就是施、
供者的誠懇表現,為施供應具的條件。如果是「如有違食及
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足見佛法的功德,是從虔誠
懇切中得來。若能「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
一。」施者虔誠懇切,亡者也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因
此,佛弟子在生時就應好好地精進。修行,修一得一,修十
得十,功不唐捐。
  如上所述,命終之後,親人再來為亡者做各種功德,亡
者也只能得「七分之一」,何不生前自己依法修行,分分己
獲呢!

40
隨師監獄弘法感言
文◎妙音 圖◎常憶


◎薩行處

緣起
  我喜遊山玩水,一日在香積寮
門前遇到大湛法師,法師問:「你
們 要 跟 師 父 去 綠 島 玩 嗎 ?」聽 到
「去玩」,即本能反應地舉手說:
「我要去。」法師說:「好,跟人
航師登記下個月去綠島弘法。」聽後,我改口說:「啊!去監
獄弘法。喔!不行!師父,去監獄我會害怕。」法師接著說:
「弘揚佛法很重要。」秀粧居士表示因要上班,無法同行,
我必須得找其他的女居士同行。
  午齋時,我也如法泡製的約淑珍居士,只說法師要帶
我們去玩,一起去好嗎?淑珍居士問說要去幾天?我回答:
「六天。」她說:「那不行,我要帶小孩。」齋後,我到大殿
向菩薩說:「不是我不想去,是因為沒伴,不方便去,此事
就請菩薩幫忙找人吧!」次日,秀粧居士的同事出人意料地
主動把假讓給她,於是我們參加了十二月的監獄弘法之行。

無常
  出發前夕,或許心理因素作祟,整晚沒睡好。是日,先
到雲林監獄,午休後前往屏東講堂。晚上,大湛法師特別為
居士開示,我也在旁聞法。夜裡,又再度失眠。次日,精神
尚佳;但,早齋後,突感身體不適,有暈眩的現象,走起路

41
第 卷.第 期

3
來步履不穩。心想,今天無法隨法師去弘法了,我的宿疾復
發了。

  向法師告假,留在屏東講堂休息。約十多分鐘後,開始
嘔吐,被送至醫院急診。
  以往,暈眩的毛病一發作,需躺在床上休息一週。因深
怕會影響法師弘法的行程,因此請秀粧居士送我到車站,先
行回家。秀粧居士說:「妳這個樣子,我不能留下妳一個人
獨自回家,還是跟著我們一起到台東,再好好休息吧!」
  為了我,秀粧居士默默地祈求地藏菩薩,請菩薩加被我
途中一路平安。山路崎嶇,菩薩保佑,平安抵慈雲寺。
  次日,天氣晴朗,海上風平浪靜;在飛機上,沒再頭暈
嘔吐了。往後行程,宿疾未再發作,真是感謝菩薩保佑。

改變
  此次弘法過程中,有位受刑人很想念他的母親,有「樹
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嘆。法師舉了一個故
事:從前有一個人,一心要找高僧為師。一天,他辭別了老
母親,遠行尋師去了。
  抵達時,法師卻對他說:「你家裡就有一尊活菩薩呀!
你怎麼不拜她,卻跑到這裡來?你趕快回去吧!你只要看到
反穿衣、倒踏鞋的人來開門,那位就是活菩薩。」
  經法師一說,此人披星戴月,連夜趕回家,一心想見活
菩薩。他母親半夜裡聽到敲門聲,知悉是兒子回來了,一時
心急,黑暗中,忙亂地抓起衣服就披上。下床後,又匆忙穿
上鞋子,趕緊去開門。兒子見母親如高僧所示的活菩薩模
樣,當下才明白家中的母親,就是活菩薩。
  當場,我心中一陣震驚:「我何嘗不是如此。」多年
來,國內、外到處亂參,聽聞哪裡有高僧,哪裡有特異功能

42
的人,就往哪兒去。年輕時,與母親有過心結,一直耿耿於
懷。往昔,常對母親發無明火,惡言相向,除非必要,鮮少
與母親交談相處。直到當天聽完法師開示後,才恍然大悟。


◎薩行處
  隨法師監獄弘法後,我開始改變,每天回家陪母親,
聽她述說年輕時的種種往事。母親尚未皈依,念佛的意願


缺缺,想起母親偏愛金飾珠寶,因此請了一串水晶念珠送
給她。沒想到,母親一見念珠,心生歡喜,開始每天稱念佛
號,且會迴向。迴向全國人民都平安健康,請阿彌陀佛保佑
大家,令我甚感歡喜;此乃跟隨法師到監獄弘法最大的收
穫。
  感恩法師度化了我與母親,感恩覺明居士夫婦度我到地
藏院,並一起隨法師到監獄弘法;更感恩楊涼秋居士及同行
三位菩薩途中的照顧。
  今摘錄幾則法師弘法精采法語,與大眾分享。
◎菩薩發願而來,眾生隨業而來。
◎家中父母是堂上活佛。
◎好的食、衣、住、行給父母,以好的面容待父母,更
重要的是帶父母聞經了解真理,讓父母的靈性得到昇
華。父母的年紀越大,越要專心照顧。
◎犯罪是一時被無明所遮蔽,做事之前先留一秒鐘給自
己。
◎活在過去很痛苦,活在未來很辛苦,活在現在抓不
住,活在當下最幸福。
◎一杯水若不倒空,觀世音菩薩的甘露水就無法倒入杯
內。
◎藉托缽破我相,破貪得無厭之心,與布施者結善緣。

43
第 卷.第 期

3
病魔來了
文◎古魯 圖◎常憶


  一日菩薩會共修時,居士提起:很多人生病時,尤其是
重病中,佛號很難念得出來,該怎麼辦?這是個很普遍,卻
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大家共同的疑問。所以,藉此拋磚引玉
提出來與眾共學、共勉,期更多的善知識大德,惠賜殊勝良
藥,嘉惠眾生。
  念佛與習武之人大約一樣,須得日日下苦功,時時勤磨
練,方能練得精深。念佛若能念得入心,無念而念,念念相
續不斷,臨終自然會保持正念,如願往生。
  遇病痛或重病時,念佛念不下去,這對念佛的人來說,
是一件很悲慘的事。若是病入膏肓時,意識昏迷、心念顛
倒,此時捨報,可說是「前功盡棄,可惜此生」念佛,更不
知往生何道?
  為何會念佛念不下去?方便舉例說明:
  一位數學老師教學生雞兔的算術,用功的同學,每天反
覆練習,到了考試的時候,不僅搞通道理,解題也很迅速。
相反的,平時不努力的同學,即使絞盡腦汁,還是一籌莫
展。此時,考不好的同學就會向老師抱怨:「數學題目太難
了,根本解不出來」。
  這是「因」上沒有盡全力,結果反映在「果」上。
  一些佛教徒以為解即為行,光說不修,殊不知佛法需身
體力行去實修,而後才會有所體悟。
  再舉例:當我們重病到無法念佛時;此時,要靜下心來
思惟,檢視自己平日念佛是否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或是

44
「有念佛也好,沒念佛也無所謂」的散漫心態;探討自己念
佛的功夫下的夠深嗎?念佛的心堅固了嗎?或是朝三暮四,
念佛、持咒、坐禪,混修一通;就如同習武,少林、武當、峨


◎薩行處
嵋,窮練一通。如此,遇到病魔考驗時,無法提起正念來念
佛,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奇怪。


  一位信願持名念佛的行者,除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外,
更堅定相信有西方淨土。每天一心專注在佛號之中,念念相
續不斷,日久西方淨土自然會化現在心中;到此地步,就算
是病魔來考驗,也不會受其干擾。
  坊間阿婆,識字不多,對三寶信心俱足,依《阿彌陀
經》的經文去修行,每天3萬、萬聲佛號為功課。《淨土聖
賢錄》載:有許多淨土行者「預知時至」或「臨終菩薩來
迎」的事跡。若大家也能效法諸聖賢,發心精進念佛,自會
有很好的成績顯現。倘若你也如此精進,你還會擔心病中念
不出佛號嗎?有許多的癌末病患,因看破世間諸相,放下身
心,一心念佛,臨終前,不受苦痛的折磨;捨報時,安然自
在,令醫護人員直呼不可思議!

45
第 卷.第 期

3
兒子呀,聽我說
文◎淨悅、慧芯 圖◎若茞


慧芯:最近好嗎?上次你兒子
發心參加我們的活動,
好棒喔!他最近怎麼樣

淨悅:他這幾天心情很不好,
因為公司的事情讓他很煩惱,讓我很捨不得。
慧芯:怎麼會這樣?不過,看你兒子很聰明,有覺照的樣子,
應該沒問題啦。
淨悅:我也認為他不會有大問題,不過看到他起煩惱,我也
跟著煩惱。後來我試著用最近我們常用的紙條溝通,
寫了紙條給他,只不過一寫變成三張信紙。第二天一
早起來,他跟我說謝謝媽媽,安啦!我沒有問題啦,
恭喜妳越寫越長,有點像裹腳布;不過我很受用,謝
啦!
慧芯:寫了三張信紙,那有點份量囉,可以投稿《人刊》,跟
大家分享分享。
淨悅:我文筆不好,寫的雜亂無章,怎好投稿?
慧芯:有甚麼關係,只要言之有物,出自內心的東西,都可以
跟大家分享,說不定有人可以因此受益。
淨悅:好吧,那我就獻醜了。字條內容如下:

  兒子,老媽很安慰,你能將心中的喜樂煩憂與我們分
享,心裡有任何事情,與家人談談會舒暢一點。人生就是

46
這樣,不管在哪個階段,都有責任及壓力。尤其是現在的社
會,對任何工作及上班族都是大考驗,就是看誰的耐力比
較強。所以,兒子加油!媽媽了解你平常所面對的一切人事


◎薩行處
物,辛苦了。相信這幾年,你應該有經驗了,一切OK啦!
  一路走來,老媽對人生的感受,只要凡事誠心,不欺、


不騙、不計得失、不與人爭長短,吃虧就是福。即使有人讓
你不舒服,那是意見不合,理念不同,立場不一樣而已,只
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忍一下就過去了,也不用去爭誰有
理、誰無理。遇到任何事情,不用急著爭辯,先沉住氣,不
要輕意的表現不好的情緒,起無明;那樣不但沒有好處,反
而傷了和氣,也傷了身體及心神。遇到任何不平或氣憤之
事,深呼吸,靜下心後,找機會講清楚。如此一來,才不會
時常與人衝突,結下不好的緣。
  每個人因為想法、立場不同,難免會自私一點。可是老
媽深信因果,善良的人老天會保佑的,當然我的兒子是可以
讓我放心的,只是多提醒你一下。遇到任何問題不要馬上
「起心動念」,那樣容易吃虧;要沉穩一點,才不會被利用。
如果處事不夠沉穩,以後不管到哪家公司,都會遇到同樣
的事。一個團體,每個人一定都先站在自己的立場,你要練
「心」隨緣自在,不輕易與人衝突爭執,所以辛苦了。但,等
著瞧吧!以後受益的人一定是你。
  即使為公司爭取到了利益,也不要爭功,這本是員工應
盡的本分。公司與員工本來就是互補的,「功而不爭,吃虧
是福」,心平氣和,廣結善緣,不與人爭執,自然就海闊天
空了。老媽祝福你,加油吧!

47
第 卷.第 期

3
綠蔭下的地藏院
文◎泓峻


  10年10月3日,地藏菩薩安座開光典禮,聖開老和尚勉
勵與會四眾弟子,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
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力。師父 上人說:「地藏菩薩很辛
苦,最好我們先求自己內心清淨,不麻煩地藏菩薩,讓祂少
度一位眾生。自己能夠空掉心中的眾生,就是地藏菩薩的好
朋友。」
  老和尚慈悲又語重心長的開示,仍牢記心底;惟積習難
改,受慣性的力量牽引,常感此身非我有,難以做主。
  猶記得10年月11日,恰是元宵節過後,清晨1:00起,
一群又一群的居士,沿著忠孝國小邊的道路,三步一跪的
誦念「皈依地藏王菩薩」聖號,朝地藏院前進。廣場中擠滿
五千多名居士,聖開老和尚站在台階上,對大眾說:「地藏
院剛興建不久,粗具規模,原希望落成之日再舉行朝山;不
料大家竟提前來朝山,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藉朝山拜倒我慢,以消累世之業障,是為修行法門之
一。十多年來,機緣成熟,現在每個月農曆1日早晨,都有一
群居士出現在朝山道上。在簡岳隆、潘素沂二位居士的接引
下,已形成地藏院的朝山殊勝功課之一,藉此修持身、口、
意三業清淨,效法地藏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全心全力的負
載眾生,走向菩提大道。
  走近地藏院前,右側茂密的禪林−「離垢清涼園」,園
內環境清淨優雅,徜徉在綠意盎然、花木扶疏中,或禪坐、
或經行、或思考、或散步、或運動等,享受一份難得的祥和

48
寧靜。園中惟妙惟肖的佛教藝術石雕,和發人深省的法語,
令禪修者遨遊法海,放下身心,心靈清淨。
  從禪林右側往前數十公尺,即見種植蔬果的農禪。百丈


◎薩行處
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風,再現此地。為珍惜地
球資源,提倡環保,特別於園區設置堆肥槽,將全院的天然


物質回收製成有機肥,以因應農禪園區的需求。農禪的植物
皆以有機方式栽種,不施農藥、無污染,自然農耕,是最清
香甘美的上等蔬菜。法師以所生產的蔬菜和信眾結緣,讓來
山的信眾都能享用安全無農藥的蔬菜,分享豐收的喜悅。在
菜園裡,徜徉在農禪的山水天地中,除勤勞耕耘人生外,並
精進修持佛法,讓人體會「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奧
妙。
人乘修士十八願文
  地藏院的大殿,令每一
位進入其間的居士,均可感 懺悔往昔諸惡業 終身勵行一切善

應一道法味深入心中。地處 三歸五戒為基礎 四攝六度八正道
大鵬山下的地藏院,可清楚 遠離外道不崇邪 不拜鬼神不迷信
見到埔里晝、夜暨春、夏、
正信佛法當精進 斷除習染消業障
秋、冬,各具特色的景色,
身口意業常清淨 廣學多聞為度眾
猶如世外桃源,連觀光客都
學習一切大菩薩 上求下化度眾生
流連再三,捨不得離去。
    密 林 環 繞的 地 藏院, 慈悲喜捨隨緣作 人乘菩薩道上行

是諸多野生保育鳥類的棲 但願眾生離苦海 但願人間淨土成
息地,鳥兒成群飛翔林中, 但願人類得幸福 但願人人證菩提
聲聲悅耳。在這遠離塵囂
的大自然環境裡,數百居士懇切真誠的齊誦:「至心瞻禮地
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
護。」願此《地藏經》四句偈,令所有讀者身心愉悅,並修
持人乘修士十八願文,納五福得自在。

49
第 卷.第 期

3
佛海無邊勤是岸
文◎覺如


  歲月無情,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從公務職場退休。原
以為在宦海浮沉數十年,從此可脫離俗務,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過著閒雲野鶴逍遙自在的日子。事實不然,事
與願違,退休之後整日昏昏沉沉,漫無目的地過生活;雖衣
食無虞,內心卻充滿了空虛和無奈。生活失去了重心,整個
人變得焦慮不安,陷入困境而不能出離。所謂:「佛度有緣
人。」在一個偶然的機緣裡,巧遇了以前的同事──潘居
士,在這位菩薩心腸善知識的導引之下,正式皈依佛門,成
為佛弟子。
  坐落在埔里大鵬山下的地藏院,層層山巒環繞,雲霧
飄緲,地靈人傑,寧靜安詳,是個修行的好道場。院內法師
們平易近人,精進修行;而且還開墾了農禪,種植蔬菜、瓜
果,自給自足外,更在勞動作務中動中修。常有些信眾,發心
參與鬆土、播種、施肥、拔草等工作。還有些學子利用寒暑
假,來院熏修佛法,隨眾作務出坡;在潛移默化之下,不但

50
改變了氣質,也激勵向上進取的人生觀。
  兩年來,我參加朝山、法會、禪修等活動,在法師們的
開導教誨和諸善知識的勉勵下,開啟了心靈之窗,重新確立


◎薩行處
了人生新的方向;我不再徬徨。
  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


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而修行是在修正自己的言
行,去除貪、瞋、痴,利益眾生。學佛的目的,旨在明心見
性,尋找自我的本性,乃至了脫生死。
  大願法師曾對我開示說:「人的一生就像每一日,有旭
日東昇的燦爛光輝,也有正午時分的烈日當空。你現在已經
退休了,人生正面臨著夕陽西下時刻,要把握當下,抓住日
輪西沉的時分,去欣賞落日餘暉及捕捉天邊晚霞,用功精進
修行,才不至於虛度人生。」談及大願法師,身為慈光山住
持,雖每天寺務繁忙,仍安排十多個小時誦經、禪坐、讀
書、寫作,持之以恆的用功精進。法師的起居處所,擺滿了
各種書籍,方便信手拈來閱讀。他的一本伴隨四十餘年的國
語辭典,已被翻到破爛不堪,卻仍捨不得丟棄;法師好學不
倦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
  記得有一次有人問我,什麼是佛教?我東拉西扯說了半
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後來經向善知識簡居士請教,才

51
第 卷.第 期

3
知道所謂佛教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
為佛教。」經簡居士這麼一說,才明白佛教立教的精神與目

標,就是在化導一切眾生,使眾生都能行正道,斷除惡根,
離苦得樂,圓滿人生。
  大福法師曾說:「佛教從不攻擊侵略別人,來擴展自己
的版圖,是最崇尚和平的宗教,也是忍辱退據有方的宗教。
早期錫克教入侵印度,破壞佛教,佛教退至中國、日本、東
南亞。近代大陸紅衛兵迫害佛教,焚毀寺廟,逼僧還俗,造
就了佛教推展至台灣及歐美各地。」古德詩云:「手把青秧
種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道,退步原來是向
前。」此詩正是最好的註解。
  有人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半天;
學佛三年,佛到西天。」因為時日一久,信仰不夠堅定而退
轉初心。因此,持志及持恆的功夫特別重要,如此才能知、
解、行、證,達到學佛的目的。
  看破、放下、隨緣、自在,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難多
了。這是因為人的宿世習氣,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改得過來。
  俗話說:「升官發財,遲速有時;富貴在天,生死有
命。」雲谷禪師云:「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
自召。」《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
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說,我們又何苦整日懷憂過去,
恐慌未來,過著顛倒夢想的日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人心中能惜福,
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今天身處末法時代,天災人禍不斷,
卻能有這麼好的機緣親近三寶,聽聞佛法。當感恩惜福,精
進學佛,懺悔業障,捨棄貪、嗔、愚、慢、疑五毒,持之以
恆,相信道業定會有所成就。

52
淨雅,妳的祈求菩薩都有聽到
文◎慧渡 圖◎若茞


◎薩行處

  去年月乍聽到妳得病
的消息,以為自己聽錯了;
因為太突然了,剎那間的思緒是混亂的。頓時感受到凡事皆
無常,人生空空的來,也空空的去;諸事緣生緣滅,如夢幻
亦如泡影。
  去年端午節,妳還拎著自己包的粽子來給我,那時就覺
得妳有些精神不濟。接著妳去參加親家婆的告別式,出車
站,才爬了幾級階梯就氣喘如牛,更誇張的是連氣都接不上
來。回家後,妳到台中仁愛醫院做檢查,醫生告知妳得了肺
腺癌第三期,癌細胞像滿天星般呈放射狀,無法開刀治療,
生命只剩下三至六個月的時間;醫生囑妳回台北與親人相
聚……等等。一切太突然了,突然到妳無法接受,有種無語
問蒼天的悲哀;那種內心的衝擊,非筆墨所能形容。
  接著妳轉診到桃園敏盛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時,姐
姐致電大願法師,告知妳得病的消息。適巧法師到新竹弘
法,隨後北上到醫院探望妳。法師對妳開示說:「罹患癌症
的人,只有二種死法:一是餓死,因心情沮喪而食不下嚥。
二是嚇死,自己嚇死自己。」就因法師這句話,讓妳打起精
神。只要認真的吃,不害怕恐懼,那不就得了,換自己把癌
細胞嚇死。但,有些時候,妳還是會陷入無助、恐慌的漩渦
裡。
  躺在病床上的妳,病奄奄的,呼吸不順暢,十分痛苦。
當天法師走後,妳心中默默地祈求地藏王菩薩加被,減輕痛

53
第 卷.第 期

3
苦,願與癌細胞和平共存,病情不要再惡化。忽然間,感覺
到一道很亮的光直射著妳,是那麼的溫暖,就像媽媽輕握著

妳的手,頓時讓妳覺得安詳舒適。當妳睜開眼睛時,看見同
修坐在病床邊,正稱念著地藏菩薩的聖號。妳告訴同修繼續
念,不要停。慈悲的地藏菩薩對妳放光,加持妳;妳的心因
此安住下來了,不再害怕了。
  妳再轉診到台北榮總。正當為龐大的醫藥費而擔心時,
主治醫師告知:「妳的病症狀況,符合一種癌症新藥物的臨
床試驗治療,妳是否願意接受此新療法,名額只有十名,醫
藥費全部健保給付。」妳心想:自己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
不妨試試。結果,十位接受新療法的病友,一個個臨床失
敗,最後就只剩下妳是比較能適應的;但,最終這種藥物還
是無法控制癌細胞的滋長。
  菩薩對妳真是保佑,此時又有另一種新藥物問世。於
是,妳又再接受這另一種新藥的治療。這樣過了十六個月,
妳認真的吃,不再害怕,配合醫師的治療,願與癌細胞和平
共存。把生命交給菩薩,事事看破、放下,讓自己輕安的活
在當下。
  雖然如此,妳的心中尚有一個很大的罣礙。妳那已過了
適婚年齡又是摩門教徒的女兒,至今仍小姑獨處,茫茫人海
中,可以讓她依靠的肩膀又在何方?妳又默默的對著地藏菩
薩祈求,對著菩薩訴說妳的憂心。忽聞空中有聲音傳來 (猶如
《地藏經》所載:婆羅門孝女祈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忽聞
空中傳來聲音一般) ,妳清清楚楚的聽到:「妳的祈求菩薩都
有聽到。」當下的妳,感動到淚如雨下。
  次日,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那可依靠的肩膀出現
了,各方面的條件是那麼的契合,更妙的是,他也是個摩門
教徒。今年七月,很快地完成了女兒的婚事。妳因而常對他

54
人說:這位女婿是向菩薩求來的。這一切一切的安排,對地
藏菩薩、對法師,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淨雅,妳我的因緣是如此的微妙,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薩行處
但,我們都珍惜這緣份。人生本來就有許多的不如意,諸多
的無奈,有些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凡事只要以佛法的角


度來看待,則事事無礙。學佛修行,學會改變心情比什麼都
重要,心能轉境,不被境轉,就活得自在。若能事事看破,
一切隨它去,便是人間自在人。風吹雲輕輕,不留下一絲絲
的痕跡;揮一揮手,蕭蕭灑灑走一回,讓自己開心一點,何
況妳的祈求菩薩都有聽到!
  淨雅!淨雅!請加油!
  無常猝至心莫慌,看破放下一切空,
  此時此刻正念起,菩薩定會保佑妳。
  淨雅!加油!妳周遭所有的人都在為妳加油、祝福,妳
要為自己加油!與佛同在!

55
第 卷.第 期

3
我與地藏院的因緣
文◎游瑞嬋 攝影◎靖宇


  在說我與地藏院的因緣之前,得先說我與地藏菩薩的因
緣。讀國小六年級時,來了一位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
老師當時才1歲,而我們11歲。因年齡相差不大,學生調皮
搗蛋,無法無天;老師常害羞靦腆,動不動就臉紅,和以前
的老師大不相同。以前的老師隨時隨地一鞭在手,隨侍在
側,才能鎮壓得住學生。而新來的老師,既溫和又有愛心,
教學又超級認真;他的教鞭是用來指黑板的。
  一天,有位同學把我的綽號當歌唱,越唱越大聲,弄得
我怒火中燒;把手中的包穀(玉米)瞄準他丟過去,他一閃,
後面的玻璃應聲而破。適巧老師也在場,看到我狼狽不堪的
樣子。心中以為慘了,定會挨老師責罵;回家後,向媽媽要
賠玻璃的錢,又要挨一頓罵,懊惱不已。結果,老師不但沒
生氣,還走過來輕鬆的說:「沒關係,老師會修理,不用擔
心。」
  當時,鄉下沒有補習班,升學壓力大,考上初中的錄取
率,只有0%。老師為了提高我們的升學率,放學後,留下
我們幾個成績不錯又要升學的學生,重點提示。學費每月3
元,有的同學沒錢繳學費,老師也從不催討,只說:「沒繳沒
關係。」
  遇國語課本裡一些經典的文章,老師會留下全班同學,
熟背課文後,才可以回家。有些同學怎麼都背不起來,老師
只好陪同學到天黑,直到學生們都會背後,才放學回家。
  有一次,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則地藏王菩薩的故事,由於

56
時間久了,記憶已模糊。只記得老師在黑板上寫著:「地獄
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
獄。」幾個大字。這幾個字一直烙印在我心裡,並且學以致


◎薩行處
用。畢業後,在職場上,幾次遇到一些吃力不討好又辛苦的
事情。當時,有同事叫我別去作那苦差事,我居然脫口而出


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先父往生時,姊妹們東奔西跑,想為他老人家找一個棲
身之所。埔里有多座寺院,後來姊妹們選中地藏院。理由是
:寶塔外觀莊嚴,(從中埔公路望去,小朋友曾對我說:那
邊的山上也有一個中正紀念堂。)鍾靈毓秀,環境清幽。
  為先父作三七時,一進地藏院,禮拜完地藏王菩薩,當
下自己莫名的一陣心酸,眼淚流個不停。在旁的法師以為我
是因父親往生而難過,前來安慰我,叫我不要傷心。法師說
:「人往生了,就像房子壞了,不堪使用了,再換一間新房
子一樣。「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要把握天內,中

57
第 卷.第 期

陰身的階段,趕快為亡者誦經回向,或幫亡者布施作功德。
3
哭,只會讓亡者走不開,對亡者是最不利的。」聽完法師的
 開示,我也想不哭,可是眼淚就是流不止;用藥石時也哭,
晚課時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親人都覺得很奇怪。
  回到南部,我把事情的始末描述給老師聽。一向嘻笑
怒罵的老師,一本正經的說:「你和地藏菩薩有緣,才會這
樣。」
  七七還沒做完,我就皈依了,這就是我與地藏院的因
緣。多年來,除非有事,每月的地藏法會和僧團的大法會,
我都會回山參加,偶爾也會住個一、兩天。地藏院的環境
清靜無可比擬,白天有
鳥 聲、蟬鳴 聲,夜晚 則
有青蛙、蟋蟀的自然天
籟。八角涼亭,是大 湛
法師舌燦蓮花的開示
處,還有讓人發思古幽
情的 禪 林。農禪,是法
師們效法百丈禪師「一
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種植有機蔬菜之處,常有居士在農禪
體會耕種的生活。書香滿室的圖書館,除典藏歷代佛像文物
外,還有數萬冊的藏書,供四眾弟子借閱。晨鐘暮鼓,綴點
著地藏院規律的叢林作息。
  十三年如黃梁一夢,剛到地藏院時,我才四十來歲,如
今不覺一甲子過去了。懈怠修行,頻添華髮。今夜,我又跪
在佛前,向地藏菩薩懺悔,懇請菩薩加被,令我早開智慧,
願解佛法真實意,臨終得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
土。與佛同在!

58
誰度誰
文◎瑞金 圖◎聿瑩


◎薩行處

  1年皈依 聖開上人,
至今已二十多年了,不長進
的我,還是門外漢。因為業障
深,和同修結的法緣差,無法
結為菩提伴侶。同修觀念固
執的認為:在家拜祖先就好
了,為什麼一定要到寺裡,拜
佛是LKK老人的事。因此,
無法到講堂參加共修,更沒
機會回山上參加法會。
  有一次向某法師請法,法師開示說:「棺材是裝死人,
不是裝老人,趁年輕,及早修行。」
  法師又問道:「為什麼一般佛教徒見面打招呼說『阿彌
陀佛』,而我們道場卻說『與佛同在』呢?」
  我以初學者的體悟,回答說:「與佛同在,就是時時把
佛放在心中,告訴自己已是皈依三寶的佛弟子。」
  法師聽後,點點頭,又補充說:「對!對!佛教徒要憶念
佛的功德,跟隨佛陀的腳步走,依教奉行。」
  早年,僧團在內湖曾有精舍,我曾去親近道場,常住
法師送我兩卷「因緣」及「愛恨情仇」的錄音帶。聽完錄音
帶,才知道要多懺悔、行善、布施,業障消了,才能解冤釋
結。法師開示說:布施的方法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不一
定要有錢才能布施。學佛要與人結善緣,多吃素,勿殺生。

59
第 卷.第 期

3
  每次想去參加共修,同修總是沒好臉色;懈怠的自己,
只好隨緣在家看《人刊》、佛書。同修不准我在家誦經拜

佛,一次,無明火一發,竟拆掉了佛前的供燈;一到晚上,
家裡昏暗的像鬼屋。有一天,同修突然要我把收藏在櫃子裡
的蓮花燈拿出來,重新組裝,從此以後,不再拔掉佛燈的插
頭,轉惡因緣成善因緣。
  六年前,公公往生,家人依我的建議,由我全權處理,
採佛教儀式。當天,大莊法師帶
領六十幾位居士前來誦經,場面
莊嚴,全家大小既感動又感恩。
七七期間,每晚用完藥石,全員
到齊,一起誦《阿彌陀經》,計
部。那時,身懷六甲的媳婦,
也跟著一起參加。
  第二年,孫子樂樂出生,才
兩、三個月大,每看到達摩祖師
的法像,就會有打拳的動作。九
個月大,已會走路。喜歡玩念佛
機,聽慢板的四字「阿彌陀佛」
佛號。學講話,開口說的第一句
話竟是「阿彌」兩字。有一天,
樂樂忽然一直念著「唵嘛呢叭咪
哞!」媳婦聽不懂,以為他怎麼了?下班回家,媳婦問我此
事,我才告訴大家,那是六字大明咒。樂樂十四個月大時,
頭次帶他到寺院,他看見法師就五體投地的頂禮。法師叫大
家過來看,屁股包著尿布的小孩竟會向佛菩薩頂禮,雙手還
翻掌。
  樂樂的玩具是三尊佛像,把佛像搬過來搬過去,咿咿啊

60
啊的不知在向佛菩薩說什麼話。在家裡,手上常拿著念珠,
走來走去的念佛。兩歲多,就曾問我:「以後我可以出家嗎
?」我回答說:「你若出家,奶奶第一個向你磕頭、供養你,


◎薩行處
問過媽媽了嗎?」樂樂告訴我:「媽媽會生氣,怎麼辦?」我
說:「你還小,以後再說吧!」樂樂常拉著爺爺一起禮佛、念


佛號,因而改變了同修對佛教的態度。
  幾個月前,我左手的手臂莫名的痛到不能動彈,跑了幾
家大醫院,有的醫生說是筋斷了,有的說是旋轉肌袖破裂,
也有說是粘黏性關節囊炎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總歸一句
話,就是要開刀。那時,因我已安排好要旅遊,所以和醫生
另約時間。回程時,在日月潭玄奘寺禮拜觀世音菩薩時,手
臂竟疼痛到伸不直,當下痛哭流涕,以為從此以後不能再禮
佛了。經虔誠懺悔後,忽然又沒事可以禮佛了。同修看見後
說:「你一點也不像手痛啊!」我回答說:「是啊!我的手不
痛了。」
  第二天,醫生本已安排好要開刀,我告訴醫生說:「我
心裡還沒準備好,明後天再聯絡。」當天晚上,做了一個
夢,夢見自己正在切一塊如手掌大小的肉,抬頭時,忽然看
見師父 聖開上人站在我面前,微笑的看著我的手臂,再看
看我切的肉;然後,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因夢境歷歷在
目,感到很奇怪,便到講堂請問法師。聽後,法師拍拍我的
手臂說:「那塊肉和妳手臂的肉是不是一樣大小?」我回答
說:「是。」
  此事過後,我告訴同修說:「應該是吃全素的時間到
了。」他總算同意,不再刁難我,全家出去吃飯,也會點兩
盤素菜。我的手臂後來沒開刀,現已好七、八分了,感恩三
寶與師父上人的加被,阿彌陀佛!

61
第 卷.第 期

3
同修不在家的日子,
 寂不寂寞?
文◎覺清 圖◎若茞

鬱鬱黃花無非佛之大般若
潺潺溪聲盡是佛之廣長舌
  我已六十出頭,可入老人的行列。女兒婚後定居國外,
同修常到國外「宣揚國威」,當「台勞」當得不亦樂乎!朋友
及居士們知道後,最常問的一句話:「你豈不是很寂寞嗎?」
我總笑笑答以:「有佛菩薩相伴,還有周遭眾生與我為伍,怎
會寂寞呢?」
  說真的,早起三拜,禮佛請安;睡前又再三拜,告假養
息。繫心佛菩薩,身心安穩。無明一起,到香堂長跪合掌,嘮
嘮叨叨地訴說。雖然佛菩薩默然無語,但我知道祂總是慈目
低垂,聽我傾訴。世間有誰能像祂一樣,耐心而慈祥地聽你
傾吐心垢,讓你心開意解?犯了錯,到祂面前發露,請祂原
諒永不再犯。有個善願,到祂面前懇請垂鑒,伏請加被,能
有成就。常追隨於佛菩薩,那來寂寞?
  除了佛菩薩之外,還有很多環繞四周有情、無情識的朋
友。
  我家的黑土狗Happy,可真是有趣,隨時要跟我訴說所見
所聞,其聲大小、高低各不同。我不在家時,到了傍晚就低
吟「思想曲」,告訴左鄰右舍:「我的主人怎麼還不回來陪我
?」女兒、孫子一進門,立即歡唱「迎賓曲」。路人經過,憑
其直覺,對他們發出各種不同的汪汪聲,像在訴說這個人的
心性與來路。如果早晚忘了帶牠出門觀光,牠會嚷嚷不停地

62

◎薩行處

說:「走吧!時間到了。」讓我練就一身聽音、辨色的好本
事。
  我家有許多小動物,勉強稱它是個小小動物園。各類鳥
兒婉轉清唱,松鼠跳躍疾行,蟋蟀、壁虎、青蛙、鴿子、狗
等,各種聲音齊奏,時而交響樂,時而輕音樂,時而獨唱,
時而合唱,不一而足,熱鬧非凡。這個時候,如果修成觀音
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豈不更寧靜更妙。
  還有盆景,雖然不夠美,卻也伴我二十六個年頭。以前
師父 聖開上人路過時,會進來觀賞,對園丁我鼓勵讚歎幾
句。
  說起盆景,還真是個大善知識。有時躺在藤椅上,睜
眼一看,哎呀!那盆盆景怎麼長得那麼醜,於是拿把剪子幫
它美容一番;無論我把它修得是美、是醜,它總是隨順、隨
喜於我。它對我如此,我為什麼不能隨順於它,由它自然發
展。想通了,就像我們身為佛教徒,不學
佛的教化行誼,怎麼會像個佛子呢?
  一次,師父 上人蒞臨寒舍。談到住茅
篷因地修行時,一日,法喜充滿,走出茅
篷,看到什麼都想說法,最後以般若智慧
趨於平靜。上人是位覺者,自然有般若智
慧。我們還是眾生,智慧不足,除了依師
父的教導依法修行外,只能藉著外在環境
(境界)來磨鍊,從中體悟,精進修行。

63
第 卷.第 期

3
  想想我家那區區草地,雖不起眼,但它可任性得很,三
天兩天就跟你鬧彆扭。你看看,你這麼懶,把我搞成這副德

性,連過路的人都不看一眼。只好隨順它,幫它除除障礙它
的雜草。有一天,拔草時,突然發覺,我還不是跟它一樣,
幾天不親近佛菩薩,心垢油然而生。偶而平躺在它柔軟的懷
中,仰望星空,那種無內外、無距離的感覺,真可謂天、地、
人一家親了。
  更殊勝的是,我家後院,正斜對李清波居士家大門,其
同修簡秀滿居士與諸多善知識,幾乎每天下午三時,開始在
佛堂念佛,那「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的佛號聲傳來,
不知不覺隨其節奏,亦步亦趨地念起佛來。邊聽邊念,邊修
剪花木,工作不再使人疲倦,反而清涼起來。師父 上人常開
示的「動中修」,真是無上妙法;且更深入地說明了佛經所
云:「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所以說嘛,伴隨佛菩薩的慈悲喜捨,還有那麼多的有
情、無情識伴侶,圍繞四周共話家常,既清涼又自在,那來
寂寞。最後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共勉
之。

後記緣起
010年月,大願法師來精舍弘法畢。師將歸,趨前恭送,見
我即囑:「為《人刊》寫篇文章,那是我們的文化事業啊!」
聞之令人感動,從此懸念於心。只援筆拙,無實修,又受困於
眼疾,遲未提筆。今晚,大觀法師要來弘法,又想起此事,只
有勉力試寫。既是試作,不妥之處,請刪改,有不如法,請拋
棄。諸位大德,淺薄如我,都寫了,不要客氣,提筆吧!隨師
弘揚佛教文化。

64
攝影、採訪◎李若茞
遇到煩惱時,
更要持誦佛號提筆作畫,
讓佛號與筆觸將心漸漸調柔,
使身心趨於平靜。
伏案勾描,是一種很高的專注,
專注到連煩惱都打不進來。
第 卷.第 期

32
伴月脅侍 悲憫有情結佛緣
  淡水鎮巷弄裡的一棟小公寓頂樓,別有一方小天地,女
2
主人在這蒔花作畫,一點也不感到暑日裡的煩悶與躁動。初
見章銘月,即和我分享起她所栽種的盆栽,像孩童般天真地
要我看看她驚奇的發現。一株素白小花像是脅侍菩薩,陪伴
在佛像的旁邊,這是院子裡栽種的不知
名小花,章銘月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
「伴月草」。佛像微笑,伴月脅侍,和
風緩緩吹送,女主人親切的招呼,爽朗
的笑聲不時充滿整個屋子。
  章銘月從小就有一種悲天憫人的
胸懷,看到慈祥的佛像,總會生起一股歡喜心。記得一次遠
足,家人給了她十元,當時家中環境不佳,十元是一天的飯
錢。然而,她卻認為錢拿去吃飯還是會餓,一尊小佛像卻可
以讓她歡喜很久;於是,決定把錢拿去買一尊石膏灌製的小
佛像。小小年紀的她,雖還沒有什麼具體的宗教情操,卻願
意忍住飢餓買下小佛像,可以窺探出她肯為理想而堅持的
精神。這種人格特質,也伴隨著她度過人生中的許多驚險波
濤。

阿彌陀佛 夢中摩頂生堅持
  說起章銘月的畫佛因緣,是一則很傳奇的故事,兒時懵
懂對佛像產生興趣,而真正開始學佛卻是在高中時期。當
時,聰慧早熟的她,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人從何來?又
往何去?」赫然發現學校的體制,竟無法解決她想追求的答
案。於是,毅然決定放棄升學,轉而投入社會工作。
  在一個機緣下,進入一家動畫公司工作。從未接受正規
美術教育的她,一開始是半學習性質。主任見她工作態度認

66
真嚴謹,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於是,在他的引薦下,學畫
佛像。剛開始,她只把畫佛當作興趣,但命運的捉弄,卻讓


◎海禪舟
她的工作始終無法長久,公司不是倒閉就是遭到祝融之災。
因此,有一段時期只好以打零工維生,迫得她在生計與繪畫


中做抉擇。一日夢中,金色的阿彌陀佛從黃色的光團中徐徐
走來,慈祥地撫摸著她的頭,對著
她說:「無有恐懼,勇往直前!」夢
醒時分,回想阿彌陀佛的話,感動
地流淚不止,感嘆菩薩的悲憫,也
堅定了繪佛的信心。
    考 驗 總 是 一 關 接 著 一 關,如
同阿彌陀佛對她說的話:「無有恐
懼,勇往直前!」章銘月憑著堅實
的勇氣與信心,不停地闖關。體弱
多 病 的 她,曾 病 重 到 躺 在 床 上 無
法 動 彈,骨 子 裡 感 到 一 種 寒 冰 的
刺痛,讓她感到孤單與絕望。但,
由於平日對法的信心,只求憶念佛
名,讓身心得到平寧。病苦讓她見
到佛法的光明,在困苦中過關,也
加深了對佛法的信心。

信仰不同 隨順因緣互扶持
  章銘月,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卻 嫁 給 了 天 主 教 徒,兩 人 彼 此 尊
重,她 陪 他 上 教 堂,他 陪 她 去 道
場。雖然信仰不同,但兩人對宗教
卻有著相同的態度─隨順因緣,互 繡球花

67
第 卷.第 期

32
助扶持。章銘月感謝丈夫的一路相伴,照顧她的健康,也支
持她的信仰,甚至鼓勵她繪畫創作。
2
  一日,友人在美術用品社看到一套很漂亮的顏料,她看
後,果然色彩鮮麗飽滿,想藉此畫佛供養。然而,這顏料造
價高昂,一小瓶就要五、六百元,雖然生活不易,仍在丈夫
的支持下,買下了一套。章銘月回家後調水畫畫,顏料卻怎
麼也覆蓋不住紙面。詢問後,才知道這顏料叫膠彩,要用膠
來調和色粉才能使用。於是,不懂膠彩的她,發揮了大膽的
實驗精神,不停地參閱書籍,試驗調膠。皇天不負苦心人,
一襲青衣思惟觀音,栩
栩莊嚴,躍然紙上。從
此,章銘月正式走入了
膠彩繪畫的世界。
  雖然自學膠彩成
功,章銘月也曾經茫
然,從未受過正規美術
訓練的她,並不曉得什
麼才是真正的創作?以
前畫稿都只是描摹而沒

鸚鵡的故事 菩薩

68

◎海禪舟

施願菩薩 思惟觀音

有想過要創作,於是至學校進修。一日,在課堂上,老師要
大家寫生花卉,從未正式習畫的她,第一次接觸素描,畫得
很慢,慢到微含的花苞都盛開了,仍無法找到一個定位點。
於是,回家找了一根香蕉來畫,反覆觀察香蕉的變化。蕉皮
從微綠漸漸轉黃,甚至出現斑點,直到香蕉都快爛了,最後
不得已停止描繪,把香蕉吃了。蘇守質老師聽了章銘月的描
述,哈哈大笑地說:「妳已經見到箇中的滋味,可以不用來
上課了!」這時,她對創作才漸漸有個清晰的輪廓。

持誦佛號 伏案描繪降煩惱
  章銘月的畫有一種寧靜沉穩,她強調:「遇到煩惱時,
更要持誦佛號提筆作畫,讓佛號與筆觸將心漸漸調柔,使身

69
第 卷.第 期

32
心趨於平靜。伏案勾描,是一種很高的專注,專注到連煩惱
都打不進來。」然而,畫佛也是一種心境的展現,她常在自
2
己的畫中,看見那個內心深處看不見的自己。
  有一次,她伏案作畫,小孩帶同學到家中玩耍,團團
圍著正在作畫的她。她以為自己定力夠,不會被這些小孩
左右。沒想到,畫完之後,看見畫中的菩薩,有著煩躁的面
容,這才明白自己的心緒早已被打亂了。
  畫圖,就像是在照鏡,在不斷的攬鏡自照之中,懺悔修
正,調柔心性。畫裡的菩薩,慈眉地笑著,畫外的章銘月,
也跟著笑了。

純淨白色 成就佛像妙莊嚴
  魚籃觀音的創作,源起於一個與章銘月學畫的年輕女
孩,她說:「我想要一幅漂亮的觀音。」章銘月思索菩薩的
美,在於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所顯透出來
的莊嚴,於是講了一則魚籃觀音的故事
:「從前,在金沙灘這個地方,人民暴
戾之氣很重。一日,一位妙齡女子手提
魚籃走來,所有的人都被她的氣質與
美貌所吸引,那裡的男子爭著要娶她為
妻。這名女子卻開出了一個條件:『誰
能在一個晚上就背誦出《普門品》的,
我就嫁給她』。隔天早上,竟有二十多
個人會背,她只好另作要求,若有人
能在三天之內背會《金剛經》的,就嫁
給他。然而,還是有十多個青年背了
起來。於是,她再出一題,要是有人在
魚籃觀音 七日之內,能把《法華經》七卷二十八

70
品背會,即可託付終
身。終於,有一位馬姓


◎海禪舟
青年,在七日內背熟了
整部的《法華經》。當


馬郎高興即將迎娶女
子為妻之時,卻傳來新
娘暴斃的消息。喜事成
了喪事,馬郎因此鬱鬱
寡歡。後經一位和尚點
醒,推開棺材一看,裡
頭空空如也,才知那賣
魚女子竟是觀音菩薩的
化身。藉由這段善巧因
緣,讓當地的人們發心
學佛。」
  女孩聽了故事後,
歡喜地笑了,也成就了 阿彌陀佛

這幅白衣魚籃的誕生。
章銘月喜歡用純白的顏色來描繪佛像,對
她來說,白色,有一種純淨,如同菩薩清
明的智慧與深邃的慈悲。於是,一系列以
白色為主調的佛像創作,因運而生。這張
「阿彌陀佛」畫像,也是以白色盛開極致
的蓮花為蓮台,阿彌陀佛安詳端坐在花
蕊上,展現出菩薩的柔軟與輕盈。「白衣
大士」,以古畫方式呈現的背景,慈眉觀
白衣大士
音,低頭俯視觀看芸芸眾生。除此,以白
色繪製的「白玫瑰」、「野薑花」草木花卉,素淨端嚴,有一

71
第 卷.第 期

32
種無暇與群芳爭艷之感。以
白孔雀為主題的畫作−−「神
2
采」,是章銘月至日月潭孔
雀園寫生時的作品,獲2007
年台北綠水畫會膠彩比賽入
選賞。白色孔雀回首顧盼,
像是戀戀不捨自己亮潔的尾
羽。

白玫瑰
筆墨滿室 吉祥屋裡觀自在
  「等待」,是一隻藍鵲棲息在飄黃的枝葉上,眺望遠
方,也是章銘月作畫時心境的表徵。因為不斷地搬家,常有
一種漂泊不定的感覺,就像這隻藍鵲,企盼有個依止的歸
處。
  如今,棲身在淡水一處小公寓的頂樓,雖然格局簡單,
但 花 草 盈 滿,筆 墨 滿
室,顯得樸實、悠然。
安住於此方天地的章銘
月,已擺脫早年的孤獨
與寂寞,即使飄蕩,也
願所行一切供養諸眾
生。如同《陋室銘》中
所說的:「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住在吉祥
屋裡的章銘月,德馨遍
滿,自在安然。

等待

72

◎海禪舟 ◎

73
神采
第 卷.第 期

32

雨林中的
刀石聲響
篆刻藝術家馬丁銘其印其人
文、攝影◎馬俊國

故人來相遇
  如今回想,我與馬丁銘的相遇,情形有點像這樣:原本
兩個不相識的人,一個在山的這一邊,另一個在山的那邊。
其中一人,不知何故,用刀鑿山,既不刻意,意志也不艱
苦,無所謂移山的精神,一刀一刀地鑿。一天,山鑿穿了,
人相對而視,竟發現原來是故人,原來竟如此貼近,彷彿從
來就不曾不相識過。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時候可以近得毫無知覺;一個
事實可以默默地存在許久,直到發現時,才感覺到那種強迫
感——原來一直有人與自己共同擁有與承受自己血源的重量
不過如此 感;它在血液裡,莫名其妙地存在,來不及管它是否榮耀或

74
卑微,無法也不想把它放下,卻又深刻得幾乎是自我存
在感的依據。


◎海禪舟
  我要說的其實只是馬來半島霹靂州近打區太平附近
結解
一個叫十八丁的小漁村,是一個在節慶與神誕時會演潮


洲大戲的地方。數十年來,這簡樸的漁村,聚居了許
多的中國潮洲移民以及他們的後代。這些潮洲人大部
分姓馬,從事的行業不一而足,也不一定是討海的。
他們的先輩從中國潮洲來到這裡落腳、生活,互相扶
持,也互相欺壓。就這樣一代一代地走過來,他們的
此安心處最風光
後代也漸漸地往外遷移與發展。
  我當年遇上的馬丁銘,就是上述這些潮洲人的後
代,而我恰好也是。介紹我們認識的朋友說,我倆是本
家,應該認識認識。其實不只是這樣,同姓馬的不一定
千慮一得
同樣來自十八丁,即使同樣來自十八丁,祖籍也不一定
是廣東潮陽和平,而我們卻恰好都是!潮洲人通常在
這種情況下會變得不理性地稱兄道弟起來。自此之
後,我便莫名地受到許多優待與眷顧,這是旁人無法
體會與瞭解的。

信受奉行
神采難自抑
  我們大家到後來才知道馬丁銘刻印章,知道之後也
不覺得如何,事情好像本來就應該如此,至少我是這樣
想的——那樣醒目的一雙眼睛,必定有個用處;那種掩
不住的神采,勢必迫不及待要找一個出口,而他來不及
等別人教他,就開始自製篆刻工具,在自家周圍開發可 自有安心處
用的印材,兀自刻將起來了。那年他十五歲,新年時看
到報章雜誌的賀歲報導版面上一顆顆紅色的印章,意識
裡不知甚麼東西被啟動了,從此沒完沒了的刻個不停,

75
第 卷.第 期

32
一如他的名字,叮叮銘
刻不已。
2
  創作是一件奇妙的
師古
事,它 像 是 靈 魂 的 騷
動,迫使人止不住地宣
洩。我在馬丁銘家裡看
過他刻的印章,一盒一
游魚出聽 日月如此,萬劫不易
盒的裝在一起,數量之
多(還不包括他送出去
的),讓我想到那位唐代的書僧懷素,無法克制地在一
切他可以下筆的地方寫字。素白的牆上、寬大的蕉葉,
火中蓮精進修行 石頭上、紙上、布上,近乎強迫性的行為模式,與馬丁
銘在印石上、紫砂器皿上、建材石料上、陶瓷上、木板
上不斷敲敲打打的所為極為相似。不同的是,馬丁銘篆
刻的內容種類實在多而豐富,我粗略可想到的,就有佛

法雨
相、各種人物、風景、圖案與文字。每一種又因不同時
期,而有不同面貌。令人驚訝的是,這全都是他在學校
教學之餘,既不刻意,意志也不艱苦的
狀況下完成的。
  他早年刻印章,在經濟能力不是
很好的時候,自掏腰包購買印材也就罷
了,別人看了喜歡的,他估計對方用得
著,就會主動贈送;即使別人開口要跟
他買,他也是照送。當然,用得著印章
而又懂得體諒別人的人畢竟不多。他
能如此慷慨待人,我們看了自然心疼,
卻又覺得他對於自己的作品毫不自衿
自重的態度,是他自然而難得的美德。

76
戀物與惜人
  馬丁銘對老東西始終有一種棧戀


◎海禪舟
與不捨,像老人家無法切割無用卻帶
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一般。他家裡飯廳


旁堆放著及腰的木料,我好奇問他是
甚麼,他興致高昂地告訴我,那是一
座幾十年的老木橋翻修時拆下來的木
頭,說著還用手敲敲,讓我知道那木頭
有多堅硬。當然,我還沒問他那堆木頭
上下左右,以及他家前院那些他平常
從學生或是友人家裡、廚房或是院子
裡收來的舊碗、老椅子等物件。其中,甚至包括別人家
留下來的老帳本,他心疼記帳的書法與記帳的方式,跟
別人要了一份影本,見到我時還問我可認得其中某些字
月下說法自在
跡與符號。陳舊的帳本字跡娟秀可人,煙遠的華人先輩
在南洋為生活打拼的點滴,確也令人悵然。
  我後來慢慢發現,馬丁銘收集的還不只是老東西,
他還收集人!這是一個有趣的發 善逝
現。過去十幾年的過從中,我發
現他不時於言談或往來的信上提
及某位新認識的友人,如何不顧
現實與旁人的觀點,毅然做了心
中想做的事,而所做的事又往往
降魔精進 花開見佛
與藝術、仗義、學習等事相關。
這些人一旦成為馬丁銘的朋友,
往往是持續而長久的,而且也都佔去他生活中的某些時
間與空間。我因為常住台灣,無法參與他們一起品茗、
泡泉等活動,可是能在遠處看他們單純、互相欣賞與熱

77
第 卷.第 期

32
絡的對待,還有他們在互動中交迸出的種種,也是一件
有趣的事。
2
暗室燈   當然,也會聽到他提到某位朋友或學生幹了甚麼壞
事,敘述中夾雜一兩句粗話。可是,我卻往往在這種時
候感覺他這個人的溫厚,他的嗔罵中固然有他個人
的好壞判斷,可又總帶一點看似無奈的接受與包
容。我前陣子因為家裡不長進的兄弟而心情低落,
他每每見我如此煩心,就會跟我分享他家中的一些
往事,口氣同樣帶一點怒罵與接受。直到有一回,
我才猛然發覺他原來是在安撫與開導
我,而我卻一直以為我的遭遇讓他想起
往事而已。這個發現使我覺得溫暖,他
述說時客觀如別人家事的語氣或許正是
攝善 他體貼人的地方吧!

宣公說法
自創人與山
  熟悉中國傳統篆刻的眼睛,對於馬丁銘的印章,都
會覺得親切而又陌生吧?熟悉的,自然是他印面的整體
呈現仍不出中國傳統篆刻鈐印與封泥發展而來的舊框
所作皆辦 框。然而,馬丁銘的人物與風景的印面卻不如此;他的
人物,特別是他自創的線條型抽象人物,極為生動
而又嚴謹得近乎嚴肅。這嚴謹的效果,是他乾淨而
秀挺的線條所造成的,有一種接近鐘鼎的莊嚴與動
感。動作曼妙的纖細人物,造型生動活潑,卻又同
時具有重量,令人玩味。這種人物造型也會出現在
風景之中,安靜的遠山與動感抽象的人物的組合畫
面,其效果是詭異的,也是馬丁銘的。
願離一切苦厄得一
切自在     好幾年前,即已發覺馬丁銘非文字印面的構圖

78
中,常常出現幽人在
遠處對著群山獨坐,


◎海禪舟
神情靜默,沉穩而淡
漠的山稜線或地平線 面壁 看透


上,孤零零的掛著月
牙。我老覺得那空寂的天空還
佈滿一閃一閃的星星,而看山的
人若有所待……。這種畫面看

以壽繼壽 多了,禁不住揣想,馬丁銘在想
甚麼?後來,看山的人開始於樹下山邊撫
琴,料是馬丁銘藉此以託思古之幽情吧!
  此外,我覺得馬丁銘的印章有一股隱約的怪味。早
年時,固然驚嘆於他眼力之細與刀法之神,在極小的印
面上刻出不疾不徐而又生動的線條與畫面。可是,
這些年來,刻印的人經過了年輕時的炫技,看印
的人也過眼了更多的人事,回過頭來,發現當初
那種怪味又凸顯起來了。我揣測那是太陽又大又熱、
雨水冷冽而充沛、土地厚實又堅硬、草木怪異而茂密、
火中蓮
鳥獸繁多、族群複雜的馬來半島所釀就的吧。這種種,
在我旅居台灣多年後回過頭來看,更顯其異國風味;只
不過,這異國風味卻又同時熟悉與親切得真希望自己從
來不曾以後也不必離開她。

尾聲仍未了 滅苦
  馬來半島悶熱潮濕、大樹茂葉之間,鳥鳴、猿啼、
蟲叫而又光影沉暮的熱帶雨林中,兀自開出花葉厚實、
色彩豐豔、香味濃郁的奇葩,不知名稱仍自生長、挺立
般若
於時間與空間的中心,自成一個宇宙。是甚麼因緣讓

79
第 卷.第 期

32
我匆匆走了進去,於無意間,置
身於中,渲染我眼眸,鼓振我耳
2
膜,沁潤我胸肺,撫觸我肌膚,
搖盪我靈魂,從此不論我身在何
處,我的心始終徘徊其間,不忍
離去。

80

◎海禪舟

文、攝影◎清雨
佛教的修行與書法很像,都要長時間的累積;
找對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思維、實踐,
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的努力,自然會有所成就。

81
第 卷.第 期

32
兄長與名師引領
  莊永固師承陳其鈺、施孟宏、杜忠誥、林進忠等老師,
2
年輕時,即連續多次獲全省美展書法獎,成為永久免審查榮
譽書法家,在書法界享有盛名,已連續四年擔任慈光山人文
獎全國書法比賽評審老師。
  莊永固,在家排行第十二,上有七位哥哥及四位姐姐。

82
其中,五哥莊至郎,美術、音樂、體育兼優,是他崇拜學習
的對象。在五哥的引導帶領下,他的美術、音樂、體育、朗


◎海禪舟
讀成績都有長足的進步;書法方面,更是進步神速。因父親
不喜歡孩子們看電視,做沒有意義的事,而寫書法,是父親


所歡喜、鼓勵贊同的事。所以,莊永固一有時間就練書法,
字愈寫愈好。
  初中時,就讀高雄市二中,
寫作文都是用毛筆。因為字體優
美、內容佳,幾乎所有作業都是
A++。升高中時,考量未來就業
的因素,選擇省立高雄高級工業
職業學校 (雄工)就讀。當時,
雄工對於書法的推廣不遺餘力,
每屆選出五名學生統一訓練,由
潘其瑄老師指導。這段期間,莊
永固的書法進步神速,打下穩固
的 基 礎;代 表 學 校 參 加 書 法 比
賽,幾乎每次都囊括前三名。高
工畢業後,又參加全省國語文書
法比賽,獲社會組第一名。

未曾間斷的書法人生
  因擅長書法,服役期間,被
選為文書士,幫忙書寫全師的簡
報、壁報及有關的報表。所以,
當兵時,他的書法完全沒有中斷
荒廢,甚且為了求變化,精研各
種書體。

83
第 卷.第 期

32
  退伍後,在高雄港務局上班,擔
任技術士,專修電機。工務之餘,除
2
了寫書法,還背誦《古文觀止》,一
篇一篇的讀,一篇一篇的背誦。從字
句中,領略古人為文寫詩的心境及人
生觀,使他的書法作品更為大器。
  1983年,與書法同好共同成立
甲子書會、延墨書會,並在同好的鼓
勵下,參加全省美展,一舉拿下第二
名,還連續三年獲前三名。
  1986年,三十四歲時,成為全省
美展永久免審查榮譽書法家,並曾四
次獲公教美展第一名、高雄市藝文獎
章。爾後,他逐漸減少參賽,專注於
收集各家碑帖,鑽研臨摹各家書體,
並大力推展書法教育。十年前,莊永
固考進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
研究所書畫類就讀,取得碩士學位。
現任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教系兼任
講師、高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對莊永固而言,書法不僅僅是生
活,更是他的藝術生命。數十年來,每天清晨五、六點,即
開始寫書法;二、三個小時後,用完早餐,隨即展開一天的
作息。為學生們上課時,當然也示範寫書法,中午用餐後的
休息時間也寫,即使晚上回到家,若沒有特別的事,他仍繼
續練習寫。各名家的書體、碑帖,行、草、隸、篆、楷皆備,
反覆不斷的練習,因而得以完整掌控各名家的書體神韻。所
選的文句,除暢其心懷之外,更多是鼓勵人心向善。

84
練字是修行 藝
◎海禪舟

  莊永固說:書法是需要長時間練習的藝術,很多人會寫
書法,會的只是技法;不常臨摹,字會俗掉。書法家們比的
是誰認真得比較久,在長時間的累積焠練下,在某個因緣巧
合的時間點,書法的張力與強度,就會爆發出來。書法家吳
昌碩,年輕時即寫得一手好字,但直到六十歲才真正達到巔
峰,成為一代書法家。
  莊永固說:現代人都很心急,做任何事都想要很快就有
成果,心緒不夠沉靜、專注。透過書法的練習,可以培養耐

85
第 卷.第 期

32
性及專注力,生活品質也會提升,
對人生也會有新的視野。佛教的
2
修行與書法很像,都要長時間的
累積;找對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思
維、實踐,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的努
力,自然會有所成就。

86
紅燒苦瓜


◎醐養生
主廚◎陽光
服務於臺北市政府警察總局會計室,是一位
業餘廚師,推廣素食不遺餘力。凡是複雜難


學的菜經過她的指導,都會變得簡單易學。
常常受邀做素食示範教學(免費),讀者如
果想學素食,歡迎洽詢。
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
sunny1414kimo

  每次到素食自助餐店吃飯,都會發現這一道菜。它們是
秤重量賣,多夾幾塊就很貴,趁苦瓜便宜時多買一點自己做
吧!為什麼他們的苦瓜吃起來特別Q?答案就在這裡。
  苦瓜太涼,有些人的體質並不適合吃涼拌苦瓜,我就看
過有人吃了生的苦瓜後,整個人好像得大病一樣,倒在床上
起不來。但是,苦瓜經過紅燒後就不會有這種問題。此外,
家裡如果有吃不完的紫蘇梅,這時候也可以拿來和苦瓜一起
料理。
  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為人們喜愛的一種蔬

87
第 卷.第 期

32
菜,原產於東印度的亞熱帶地區,大約宋元時期傳入中國。
苦瓜果實成熟後,便自然裂開,露出金紅色的瓜瓤。它的
2
顏色會隨生長期而變化,嫩時綠色,稍熟時為綠白色,熟透
時,為橙紅色。
  苦瓜本身雖苦,但從不把苦味傳給其他菜,不論配什麼
菜,除苦瓜本身苦外,其他的菜則不受影響照樣保持原有的
滋味,故又叫它「君子菜」。
  苦瓜為什麼有苦味呢?美國科學家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的
實驗裡,從苦瓜中提煉出一種治瘧藥物「奎寧」。奎寧,又
名金雞納霜,是一種抗瘧藥物,其味極苦。
  人們喜歡吃苦瓜是因為它性涼、爽口不膩,含有豐富的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特別是維生素C,營養價值
頗高。
  中醫認為,苦瓜性寒,有清暑滌熱、明目、解毒、益氣
的作用,對治療熱病煩渴、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癰腫丹
毒、惡瘡等症有一定的效果。桃園縣正梁中醫診所院長表
示:近年來,利用生物科技從苦瓜中提取一種胰島素樣的物
質,進行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試驗,具有類似胰島素的效
用,可降低血糖。民間用苦瓜治療疾病的經驗頗多,例如中
暑發熱、患痢疾、小兒腹瀉、治消渴等。

【材料】
白玉苦瓜4條、薑10片、紫蘇梅8粒、
蔭黑豆豉、八角、九層塔一大把。

【調味料】
胡椒粉、糖、鹽、黑醋(不要放醬
油,否則煮出來顏色太黑不好看)。

88
【作法】
1.一條白玉苦瓜切成8片(或環狀或菱


◎醐養生
形均可)。
2.鍋裡放多一點油,用中火將苦瓜水


分炸出,炸成金黃色即可。撈出苦
瓜後,把油瀝乾。
3.鍋裡放一些水(不要再放油,炸過
的苦瓜上還有油),再放入薑、八
角、半碗醋、紫蘇梅、胡椒粉和一
大匙糖,先把八角的味道煮出來(
若不喜歡八角味道,可不放)。
4.放入炸過的苦瓜,加水 (約淹過苦瓜
3分之2即可) 煮滾。
5.加入黑豆豉,以小火繼續燜煮。(這時候加入豆豉,才不會
煮得太爛不好看)。
6.煮到快要收汁時,加入九層塔一起拌勻即可裝盤(可留一些
九層塔作裝飾)。

89
第 卷.第 期

32
欲蔽情封 咫尺千里
2 文、圖◎小童
作者簡介:小童原名童寶呈,無師自通做陶製壺,擅長水墨畫、書法,在茶壺上刻字
是他的陶作特色,那些「壺言壺語」盡是生命智慧與幽默。平日喜讀古籍,也著手創
作現代水墨畫,以圖像、現代人的觀點,詮釋艱深難懂的人情義理。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
茅簷非兩地也。
只是欲蔽情封,當面錯過,使咫尺千里矣。
∼菜根譚
  人皆有佛性,佛性不是有無的問題,而是顯了與不顯了的問
題。佛云慈悲,願與一切眾生樂曰慈,欲拔一切眾生苦曰悲。維摩
詰居士固菩薩也,二六時中,深心常顯;而屠夫劊手之類,以殺為
業,纏縛於事勢,有隨波逐流或不得已者。只要醒悟道理,痛改前
非,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騰騰殺氣之人焉無天良流露、真如
性現之時?其顯露之慈悲不增不減,與菩薩者同。
  天地之間不是單祇一個淡漠的物理世界,而人心的迷悟遂將宇
宙萬有各各解讀。眾生為世俗的欲望、凡塵的情感所蒙蔽封固,其
衍出的思維便成為主流的凡情俗風。金碧輝煌的豪宅和蓬戶甕牖的
陋厝,自是天差地別而取此捨彼。來自如是思維,若非明眼人,是
不能感受貧居亦有天然的趣味蘊涵其間。須要一顆本善的心靈,才
能夠含吮出其真際,從而不輸於金屋,更勝金屋。
  天良不會泯滅,真如亙古而存。本條強調人處凡塵慾海,不重
修為,致欲蔽情封的結果,本性的光輝成了吉光片羽,不能時時發
露。一次又一次地當面錯過對生命真諦的解悟時,也就無法提昇性
靈,圓滿人生。
  維摩屠劊無二心,既慈悲之各具,則皆有佛性,同可證果之無
疑;金屋茅簷非兩地,能尋出真意趣,則堂皇破陋,同屬一味而不
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菜根譚這樣勵志勸修的書籍,總希
望大家「休教六賊日相攻」,又祝願大家堅持這修行向上的道路,

90 佛云菩薩之道,儒曰聖賢之門,無非如此。

◎說菜根譚 ◎

91
第 卷.第 期

32
高雄講堂的緣起
文、攝影◎靖宇
2

  聖開上人早年為了推行人乘佛教,淨化社會人心,建設
人間淨土,先後在台灣各縣市成立二十餘處精舍。1983年,
為了方便高雄地區的居民求法共修,在高雄澄清路成立「澄
清精舍」,這就是高雄講堂的前身。而後,為了因應信眾增
加,遷至現今的高雄講堂。

居士們的修行路
  當時的信眾大都只會說台
語,聖開上人雖然不諳台語,但
透過大容法師的翻譯後,居士們
都能聽得懂。更難能可貴的是,
上人的說法淺顯易懂,以現實生
早年高雄講堂舉辦藥師法會的情景。
活中的種種比喻,來解說佛法,
讓居士在聞法的當下,就能領受
法益,極受好評。
    陳 至 紳 居 士 回 憶 說:師 父
聖開上人說法,出廣長舌相,很
有攝受力,每次聽法都感動到落
淚。讓人真切地體悟到,佛法,
早年高雄居士參加法會。
就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要把握
學佛的因緣,精進不懈,老老實實地修下去。
  聽老居士說:師父上人初到魚池開創慈光山時,十分艱
辛。當時,信眾少,生活清苦。住的,是一棟租來的平房;

92
吃的,經常是撿拾百姓
農田收成後剩餘的蔬


◎乘佛子
菜。在如此拮据的情況
下,師父上人仍堅持辦


文化事業,每個月固定
發行一本書、一期《人
刊》。
  陳居士學佛精進,
除參加講堂每週的念
佛、禪 坐、誦 經 共 修
外,遇講堂有法會時,
負責寫疏文;為了寫好
疏 文,更 是 一 再 的 練
習,力求完美。他覺得
今生能學佛,是人生最
大的福報,從佛法中可
以感受到內心空的奧
妙。他的二兒子,法鼓
山僧伽大學畢業後,想
要出家。問他的意見,
他 送 兒 子 三 個 字「 無
罣礙」;在父親的鼓勵
下,現已出家,法名釋
常護。
  菩薩會前會長林
添福居士,未親近僧團
前,原 是 跟 一 位 在 家
人學密。親戚邱金月老

93
第 卷.第 期

32
居士得知後,對他說:
「既然想學佛修行,就
2
要親近善知識,要有正
知正見。」於是,接引
他到慈光山。那時,剛
學佛,對佛法還不懂,
聽胞姐常去慈光山文
殊院朝山,覺得這種事
一樓的般若圖書館。
很無聊,又浪費時間。
但,他姐姐總是很有耐心的對他說:「朝山很好,不但可以
淨化人心,還可以消除業障。」在姑且一試的心態下,他跟
著去文殊院朝山。剛開始,只是跟著大家一起拜,快抵達文
殊院山門前時,突然,心中不自覺地有種感動,感動到痛哭
流涕,直到迴向完,眼淚才停止。當天,他就皈依上人,開
始正式學佛。

高雄講堂居士擅長香積。

94
    他 回 憶 說:上 人
對「佛法」及「修行」


◎乘佛子
的 定 義,令 人 印 象 深
刻。手舉起,手放下,


就 是 佛 法。修 行 就 是
修正自我錯誤的行
為,不是很困難,只是
做不做得到而已。
高雄講堂信眾朝禮慈光山文殊院。
    謝 綉 綿 居 士回 憶
說:原 先 已 在 某 道 場
參加過三年的研讀班,
因道場離家較遠,同事
張素英居士就介紹她
到高雄講堂就近共修。
那時,工作壓力大,接
觸佛法後,知道生病、
煩 惱,都 是 從 欲 望 來
的,若能知足,煩惱自 今年在六樓佛堂舉行的藥師法會。
然 就 少 了,心 就 健 康
了。學佛後,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工作如意,感恩三寶加
被。

講堂落定,精進學佛
  因為上人弘法的方式平易近人,又能切入居士們的內
心。親近過上人的老居士們,都很喜歡上人的說法方式。現
任菩薩會會長許秀珠、首屆菩薩會會長簡榮琳、前會長林添
福,他們都是高雄講堂的護法,貢獻良多。
  菩薩會許秀珠會長,擅長香積烹調,掌握齋飯數量精

95
第 卷.第 期

32
準。今年,僧團居士禪修時,就與十四位居士上山負責香
積,頗受好評。10月24日,高雄講堂藥師法會,也由她與居
2
士們一起烹調,大家吃得法喜充滿。
  雖然上人已於1996年圓寂了;但,高雄的居士們,仍依
循上人的教法,繼續修行。
  談起高雄講堂覓地的過程,有點曲折。當時,大願法師
為找尋新講堂,費了不少時間四處看土地、看房子。一日,
大願法師與常住大解法師、
林添福居士又外出找地,回
程,行經天民路口轉彎處,
因故停下來。大願法師轉過
頭去,正好看到路底有一棟
白色的六層樓建築,感覺非
常適合。經林添福居士查詢
高雄講堂信眾參加藥師法會。
後,得知此建築原規畫作為
補習班使用,樓梯設在建築
邊上,格局方正,適合作為
講堂之用,於是購買下來。
  講堂內部,一樓為圖書
館,二樓為辦公室、客堂,
三 樓 為 僧 眾 寮 房,四 樓 為
香積寮、齋堂,五樓視聽教
室,六樓為佛堂。為方便老
居士們在藥師法會上將油燈排成卍字來供佛。 居士上佛堂,增建時,增設
電梯。現每週三、五,在常住師帶領下共修,居士們和樂精
進。
  每年定期舉辦觀音法會、藥師法會及精進日等活動,歡
迎居士一起前來參加共修。

96
寬恕別人,更要寬恕自己
「唐山大地震」的啟示


◎中拾影
文◎柳成蔭


  企業管理的課程,有一門課叫「個
案研究」,將企業經營上實際發生的問
題,當作教材,讓大家來討論;雖是紙
上談兵,卻是一種很有效的訓練方式。
法官或律師遇到棘手的案子,也會搜尋
過去類似的案例,研讀其詳細資料及當
時法官的判決等作為參考,甚至在法庭
辯論時,引用作為佐證資料。我們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上,
也常常參考別人的經驗,從中獲取教訓。其實,頗受大家喜
歡的禪門公案,也是一種個案研究的形式。從公案中,我們
也學到了不少「禪」的點點滴滴。

持續32年的餘震
  電影「唐山大地震」,是大陸重量級名導演馮小剛的作
品,今 (2010) 年8月上映。電影重點不是地震,講的是地震
後的一個個案。故事改編自華裔暢銷作家張翎的作品「餘
震」,它的英文片名叫「after shock(地震之後)」,較符合
原著的原意。我們把它當作個案研究,希望從中獲取經驗。
  電影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為背景。地震發生時,一對夫
妻從外面趕緊跑回家找他們的小孩,是一對七歲的龍鳳雙胞
胎。到了家外面,眼看整排房子一直在崩塌,妻子緊張的要
衝進去救小孩,被丈夫一把拉了回來。丈夫自己衝了進去,

97
第 卷.第 期

32
卻被倒下的建築壓死了。兩個小孩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
的兩端,搜救人員費了半天勁,實在沒辦法同時救出兩個小
2
孩,最後跟媽媽說:「救了男孩會犧牲女孩,救了女孩會犧
牲男孩,妳做個決定,要救哪一個。」媽媽說:「兩個都要
救」,「不行,只能救一個」,「兩個都要救」,「快點決
定,要不然兩個都救不了」……。「……救弟弟吧!」只見壓
在水泥板下的女孩掉下了眼淚。男孩救出來之後,媽媽抱著
女孩的屍體,大聲痛哭:「媽媽對不起妳,對不起。」
  天空下著雨,死去的女孩淋了雨之後,奇蹟地甦醒了過
來,冷漠地走了出去,被前來救災的解放軍帶走,後來被一
對解放軍的夫妻收養。女孩一直不肯說話,一句話都不說,
養父母甚至懷疑她是啞巴。養父母看到女孩對他們夫妻的講
話有反應,才
放下心來。女
孩長大後,考
取杭州的醫學
院,跟一位研
究生未婚懷
孕,男生不肯
負責,要她拿
掉小孩;她毅
然退學,把小
孩生下來。多年之後,女孩帶著自己的小孩回來探望養父,
跟養父說她要嫁到加拿大,先生是外國人。
  2008年,有一天,她先生匆匆趕回家跟她說發生大事情
了,趕快來看。從電腦螢幕上,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悲慘
場景,她跟先生說:「我要去現場參加救災。」到了災區,因
為學過醫,她參加傷患搶救。

98
  有一個女孩被壓在柱子下面,她先幫女孩打點滴;救災
人員試圖撬開水泥柱以便搶救小女孩,卻因而受傷差點喪


◎中拾影
命。小女孩的媽媽心生慈悲,不忍心再讓救災人員冒險,不
得已決定鋸掉小女孩的腿。小女孩被救出後,媽媽看著少了


一條腿的女兒,哭喊著:「我要我女兒的腿;孩子,媽媽對
不起妳。」
  疲憊不堪的她,拿了一份餐點,走到「唐山救護站」旁
休息。救護站旁邊有兩個人,其中一人看到另一個左手少了
一臂,問說:「你的手臂怎麼了?」他說:「我跟姊姊是龍鳳
胎,唐山大地震的時候,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撬開這頭
就要犧牲姊姊,撬開那頭就要犧牲我,要我媽媽決定。起先
我媽媽不肯做決定,最後人家急了,再不說兩個都沒救了。
那場地震,讓我媽媽的心碎了。震後,房子都重建了,可我
媽媽內心的房子再也沒法重建起來。32年了,我媽媽就一直
守著廢墟過日子。」姊弟兩人戲劇性的相認了。
  回到唐山看媽媽。媽媽因為先生當時捨身救她一命,認
為她的命是先生的,一直不肯答應其他男人的示好,堅持留
在唐山,默默地一手帶大倖存的兒子。兒子長大後,有能力
買房子給她,她也不肯搬,堅持住在災後住的老房子。四川
汶川大地震,兒子感受當時被救的恩情,毅然投入救災的行
列,才得以與姊姊相會。
  姊姊回到家,看到自己的相片、牌位跟爸爸的擺在一
起,弟弟趕緊把她的相片跟牌位拿掉。她看到牌位前面放了
一盆水,浸著好幾顆西紅柿 (也就是番茄),想起32年前地震那
天,家裡只剩下一顆西紅柿,媽媽要她先讓給弟弟,隔天再
買給她;她說騙人,媽媽說我不會騙妳。
  媽媽在她身後說:「這西紅柿都幫妳洗好了,媽沒騙
妳。」她轉過身來,媽媽對她說:「媽媽在這裡給妳道歉!」

99
第 卷.第 期

32
然後跪在她面前,說:「妳為甚麼不給我捎個信呢?32年
來,我一直惦記著妳,妳到底跑哪兒去了呢?」她無語的跟
2
著跪在媽媽面前。
  一家人到墓園探望爸爸的墓,也看到了她的墓。打開一
看,裡面是她的書包,還有一包教科書。弟弟說:「從小學
到高中,每學期的課本,媽媽都買了兩份,有我的一份,就
有妳的一份。」她別過身走開去,痛苦地蹲了下來。媽媽走
到她背後,不捨的安慰她。她問說:「媽媽,這32年來,妳是
怎麼熬過來的?人生能有幾個32年呀!」媽媽說:「我過得
挺好的,要是我過得花紅柳綠的,那就更對不起妳了。」她
說:「打從我看到弟弟後,我就開始恨自己。他是我弟弟,
他能活著,多好呀!」,「媽,我折磨妳32年,我永遠無法原
諒我自己。」她抱著媽媽,直說:「媽媽,對不起。媽媽,對
不起。」

不是不記得,是忘不掉
  個案探討:當時23秒的震動,時光倒流,23變成32,秒
變成年;32年之後,才解開當年23秒所產生的心結。女孩的
心,在當時滴下眼淚之時就已經死了,哀莫大於心死。32年
來,對家人完全不聞不問;可是,行為上,除了最初一段時
間一直默默不肯出聲之外,她沒有不正常的舉動。她的心
痛,就表現在經常被惡夢驚醒。以前經常跟弟弟一起坐在
爸爸的自行車上,手裡拿著紙風車,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畫
面;然而,夢中的畫面,卻是媽媽和弟弟坐在爸爸的自行車
上,向她迎面而來,和她擦身而過,都沒理她,她變成一個
陌生的路人,夢境到此就嚇醒了。當她帶著孩子回家探望養
父時,養父問她:「有沒有探聽唐山的家人?」她說:「沒
有。」接著說:「當時,『救弟弟』三個字,一直在我耳邊響

100
個不停。」養父說:「但是,親人究竟還是親人呀!」她說:
「我不是不記得,而是忘不掉呀!」


◎中拾影
  「媽媽不要我,要弟弟。」對女孩是很深很深的傷痛,
以至於32年來,不想去碰觸。所幸姊弟二人都有感恩圖報的


心,四川大地震,分別投入救災,因而得以相認團聚,得知
真相。否則,那傷痛的心結,大約終生都無法解開了。
  救災現場,她親眼目睹一個媽媽,為救女兒,忍痛鋸掉
女兒的一條腿。事後,那位媽媽傷心、痛苦、懊惱的情景,
多少讓她想到媽媽當時的心情;這是一個關鍵的觸動點。之
後,在家裡看到她牌位前的西紅柿,媽媽跪在她面前向她道
歉,(這是多麼令人心酸,令人心驚的一幕呀!)以及那一
份從小學到高中的教科書,再再觸動了她的心,才知道媽媽
一直都是愛她的,才了解當時媽媽為情勢所逼,迫不得已而
做的決定。
  最後,女孩一聲聲的「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
似乎表示心裡又打了另一個結,心中轉為懊悔折磨媽媽那
麼多年,自己真是該死。才打開了一個心結,卻又打了另一
個懊悔的心結,「媽,我折磨了妳32年,我永遠無法原諒自
己。」這時候,對治這個心病唯一的良藥,是「寬恕」。寬恕
自己,把心中的懊悔、懊惱放下,把恨自己的心放下,這樣
才能解脫。否則,經過32年,把恨媽媽的心轉換成恨自己的
心,恨自己過去32年的誤解媽媽,那豈不是一輩子都要活在
痛苦之中?唯有寬恕自己,清除懊悔的種子,過去的就讓它
過去,不要再執著,以平靜的心與媽媽、家人團圓,才是真
正對媽媽寬恕,才是真正對媽媽好。

有學佛沒學佛,答案會一樣嗎?
  我們可以了解這種內心嚴重的創傷,尤其是自責的創

101
第 卷.第 期

32
傷,很難平復。「寬恕」、「把恨放下」、「把恨自己的心放
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對當事人來說,的確不容易。
2
但是,這個案例,我們以旁觀者清的角度去看事情,就知道
該怎麼做。我們要記取教訓,若碰到類似的事件,要知道
「寬恕」、「把恨放下」、「把恨自己的心放下」、「過去的
就讓它過去」;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一次次的個案調伏
自己的心。修行,就是要調伏自己的心;這樣的個案研究,
給了我們調心的機會。
  對於如何解開小女孩因為「救弟弟」三個字而受到的心
理傷害,那是屬於心理治療的範圍,我們不宜對七歲的小女
孩說要「寬恕」。雖然女孩長大成人了;但是,她心中的傷
痛還是停留在七歲。所以,假設以下的問題讓大家思考,這
也是個案研究常用的方法:地震時,如果姊弟倆人被壓著的
時候,不是七歲,而是十七歲或是已經成熟的年齡時;假設
你是那個姊姊,聽到媽媽說:「救弟弟」的時候,你會怎麼
想?你會恨媽媽?你會諒解媽媽?有學佛和沒有學佛,答案
會不一樣嗎?
  受到別人不平等的待遇,心中憤恨不平,放不下,一直
痛苦下去,對自己有何好處?所以,寬恕別人,就是對自己
好。懊悔自己的過錯也一樣,如果不把心中的懊悔放下,就
無法消除痛苦,這時也是寬恕——寬恕自己,才是善待自己
的良方。而所謂寬恕,不管是寬恕別人,或是寬恕自己,也
就是放下執著,不要再執著那些懊悔、痛恨、心有不甘的情
緒。佛法不是一直要我們放下執著嗎?碰到境界時,就是要
把佛法拿出來用,真正放下執著,就可以得大解脫,這就是
最佳良藥。

102
品粥記
文◎一缽 圖◎常憶


◎事賦

  粥,該是用品的,無法急
就章。
  就碗接吮,小口小口、一
點一滴細細緩緩品嘗出它閱
歷水火煎熬後的清白淡泊,
是如此高華亮節,又如此輕
柔縹緲。有道行火候的粥,境界上自然是白米與清水,渾化
合一。但是,色調對比上仍是澄澈透明的,若即若離,似無
還有,它們是無滋味中的至味。
  回首窗外,寺院外的山色煙雨,淋漓模糊成一長幅空
濛蒸嵐,居然是董源、巨然的水墨卷軸,和碗中白粥相互呼
應。也許品粥的無上真諦該是如此,似乎黑白相和、聲氣相
聞卻又兩忘煙雨之中。
  性急當然吃不得熱粥,就像狗難舔熱油鐺般,因為還有
吃完後的底韻,所以不得草草了事。粥味依然是蘊釀一整年
春秋歲月的馥郁濃重,也伴隨佐粥的幾碟小菜,內容如開寶
藏窟窖,琳瑯滿目,光怪陸離,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中國式傳統佐粥小品,幾乎可以編成百科全書了。光是
腐乳品類,就見識過不下數十種,更別提脆鮮筍、醃蘿蔔、
醬脆瓜、軟蔭瓜、破布子、花生麵筋、香辣豆豉等等,那些
尋常百姓家的食品。見聞珍品中,如白芝麻涼拌貢菜,自然
透出一種尊貴的墨青綠釉色,璀璨明目,就是耀州窯也燒不
出。舀起剛出爐的一碟熱騰騰的手工豆腐,淋上一兩滴西螺

103
第 卷.第 期

32
特產的甕底老秋抽,宛如故宮乾隆帝珍藏的一方羊脂白玉髓
印璽。豆腐上頭鋪陳的皮蛋,最好是雲母黑的松花皮蛋,或
2
者凝凍透明的黃金皮蛋,就是那種壽山田黃水坑特有的雍容
渾穆,令人不得不以虔誠恭敬的心情品嘗。「計功多少,量
彼來處」,可不慚愧?
  至於用紫菜鬆乾與嫩滑的昆布芽涼拌,當然最好有透
明凝凍的羊栖菜、鹿角菜,淋上一匙鎮江醋,酸甘脆滑,瓊
華冰初,在粥中透出大海波濤混茫吞吐神氣精魄。揚州的寶
塔菜,又脆又爽口,像金冬心的漆板書,又像伊秉綬的隸書
盈聯,很是痛快過癮。紫芽薑不是潑辣的,細細直直像弘一
大師的書法,冷冽清醒,加上川燙的金針花與雪藕片,忘憂
點綴,白玉襯底,最宜早齋提神了。當春來之時,捲曲一腔
新綠的不就是山蘇嗎?最喜蕨類那抹華麗的翡翠綠,真搞
不懂,當年的伯夷叔齊在首陽山上采薇,怎麼只為一個區區
不食周粟的愚蠢堅持,而輕易捨棄此等人間美味呢?當然,
神品最佳莫過醃滷香菇,肥美脆厚,幽香迴繞,用日本花菇
或南投杏鮑菇都可,草菇或金錢菇是次等,不得已而用之。
據說:朱元璋稱帝多年後,仍念念不忘此味。洪武年間,劉
基所進獻的長壽菜,其實就是醃菇,只不過那是他家鄉浙江
青田的風味,無復安徽鳳陽原色而已。如果用枸杞頭、脆筍
加嫩菇小蕈,那剛好是宋代林洪的「山家三脆」了,咀嚼再
思,風味變幻,四季孕育造化均在其中。
  粥因米而異,江蘇泰州人用汕米,清爽俐落;台灣則多
用越光米、池上米,軟稠滑膩;夜市中的清粥小菜佳者,多
用此。其實,日本做握壽司的新瀉米、柬埔寨的粳米、泰國
的黑榖米、清邁的紅米、印度的長米、越南特產的血糯米,
甚至西班牙的瓦倫西亞長米,都可入粥。但,最擅長煲粥
者,莫過廣東人的明火白粥了。絲苗米可以做到如此水米交

104
融,在一口厚厚的瓦缽中,入口稠厚,又清白甘爽;食在廣
州,真不虛傳。


◎事賦
  我品嘗過陳年倉窖的老米粥,也喝過新出的圓糯粥,簡
單到用桂花糖與龍眼、紅棗混煮的養生粥,也見識花樣繁複


的宮廷八寶粥,蓮子、杏仁、綠豆、紅豆、榛果、松子、棗
泥、胡桃、薏米,無珍不備,有寶咸集,供佛齋僧都少不了
的;仿膳的師傅引經據典,據說是西太后的臘八款式,還真
有板有眼的。一點點印地安野生長米雜入粥中,像呼嘯而過
的狼。茉莉香米入粥,則有一眸西湖上名妓,胭脂黛眉,倩
然巧笑。用一點玉米或地瓜入粥,則黃白相得,後味像東方
朔的滑稽,令人回味無窮。至於街坊賣的小米粥,雖不是當
今主流,但卻是先秦與漢朝初年的主食,膏粱子弟的代號。
  可惜我就是沒見識過紅樓夢中的胭脂稻與碧粳米,它們
像神話傳說中的稀有,或者那些根本就是夢呢?
  佐粥小菜也因光陰而變遷滋味,變的濃烈酵醅。傳統
中許多小菜是霉醃滄桑的味道,醬缸底下的醬瓜、菜乾、
梅干、筍干、泡菜,自然而然都是帶著一抹窮困蒼涼的風塵
味。傳統中國,本來就又窮又餓;大凡飢餓太久的民族才會
在窮陋寒儉中,耐心反覆,咀嚼再三。所以品出至味,在一
點點殘羹剩菜中,無所不用其極,用歲月炮製出物性。袁枚
說:「能盡物性乃得至味」,是事實也是辛酸。有時佐粥的
一小碟紅糟臭豆腐乳、一小盤鹹酥花生,又鹹又鮮;但,我
總是在一碗粥中看到烽火連天時的深謀遠慮,流離失所時的
顛沛奈何。
  宋代楊東山嘗謂歐陽修的古文,曰:「歐公文,非特事
事合體,且是和平深厚,得文章正氣。蓋讀他人好文章如吃
飯,八珍雖美而易厭,至於飯,一日不可無,一生吃不厭。
蓋八珍乃奇味,飯乃正味也。」其實,粥之於飯尤其柔潤雅

105
第 卷.第 期

32
正,簡直周遍含融,無所不容。飯有時不宜燒烤乾硬之佐
物,有時不宜老弱脾虛之人,對幼童消停積冷諸病更是忌
2
諱,粥就無此弊。禮記上早就言及粥可養老:「仲秋之月,
養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飲食。」宋代陳直《養老奉親書》,
兩百三十多方劑,首重仍是用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
上,一口氣列了六十多種粥方。清代黃雲鶴,更乾脆寫了一
本《粥譜》。明高濂所撰之《遵生八牋》中云:「蔬食菜羹,
歡然一飽,可以延年。一粥一菜,惜所從來,可以延年。」
明莫是龍《筆塵》云:「人久御肥甘炮炙之味,不獨令腸胃
受傷,亦令人心氣昏濁。每三日一齋素,可以養生,可以養
心。」陸放翁更是會品粥,劍南詩稿中有詩讚粥言:「世人個
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
神仙。」粥,由平民餬口之物,點化成脫胎金丹。
  粥,真是中國人脫離母體後的另一種臍帶血,一種牽
絆與回味,在歷史記憶中悠悠浮浮。粥,當然就如此理所當
然,一路逶迤穿梭在市井巷弄、紅塵人間,幸好粥本是無盡
藏,品之不窮,變之無窮,活下去的一粥一飯,當然不會單
調無聊。
佛子童心

106
養老院側記
文◎智潭


◎事賦

化妝

窗外紡織機不停地舞動著

飄下細紗網住山脈

窗內被白霜覆蓋頭部的人

與啞巴電視簽下定型化契約

去了榮總猶夜夜疼痛

像一首首曲子不斷劃破夜空

每天陷入囹圄

像演戲的藝人演出蜷縮劇情

歲月以水手醉步晃過

廉價兜售的眼睛

望過千年之穹

鬍鬚觸及往事

依然裝滿一袋

與不定時的化妝

107
第 卷.第 期

32 線

2
風喋喋不休的歌唱

追逐圓山的風景

伊靜靜地佇立著

捕捉滑落的片片

歲月在臉上刻畫出

迷失的理由

時間將昏黃的燈光

拖拉成一疋布

咀嚼襯托的雪隧

親情是一泓澄明的水

生命在反覆的挫傷之後

漂泊的線已然斷裂

期待你帶著子孫

看看我的新家

雖然只是圓圓小小的

註:養老院本應是上了年紀的人,在殘留歲月中養老的地方,只
是面子讓他們無法推心置腹、彼此照顧。這些人心中都有一句
話,卻說不出口。直到希望破碎,依然期待!

108
師父上人法語(4)
Excerpts from Master’
s saying on the Buddhist dharma(4)


◎學英文教室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譯註:很高興想起來我同修的外甥女,在美國出生長大的
Judy,特地請她幫忙修改英文翻譯。她很用心,有些地方解釋


得很仔細,從她的修改中,學了很多。每句的解釋,碰到比
較特殊之處,會加以說明,與大家分享。

19.善行人根本,行善福無量;自利以利人,自他兩俱
利,此乃菩薩行。覺悟證真理,真理導世人,是名為
菩薩。人乘之大道,推行在菩薩;人人做菩薩,娑婆
淨土成。
Doing good is the root of human existence, and good deeds
lead to boundless good fortune. Regulate and benefit oneself so
as to benefit others, and both will both obtain benefits because
such deeds are the conduct of a Bodhisattva. One who obtains
enlightenment by testifying the truth, and leads worldly people
with such truth is called a Bodhisattva. It is the Bodhisattva
who promotes the way of Jen-cheng (human-vehicle) Buddhism;
and if everyone can conduct himself as a Bodhisattva, then a
pure land in this world is realized.
第一句原本是Doing good is the root of human being,Judy
將human being改為human existence。「自利以利人」,在
翻譯時加上動詞regulate,強調修行才能自利並利人,否
則光是說benefit oneself so as to benefit others,覺得不大踏
實。「and both will both obtain benefits」一句是Judy改的,
很有中文的重複詞法的味道。第一個both是主詞,指自己
和別人;第二個both是副詞,修飾obtain,也是指自己和
別人,不用也可以,用了有強調的意思,更有潤飾句子的

109
第 卷.第 期

32
作用。「人人做菩薩」,原本翻譯為everyone can act as a
Bodhisattva,Judy改為 conduct oneself,更好。
2

20.吃飯要吃好,睡眠要睡好,工作要做好,修行要修
好。
When you are eating, eat well; when sleeping, sleep well; when
working, work well; and when practicing Buddhist rules, practice
well.
這句的語法重點是前半部用進行式,而不用簡單現在式。
Judy 對此句的comment 是 “I like this!” 真能做到此,也就
解脫了。這個境界既是修行的境界也是修行的法門,這是
我們嚮往的境界,也是下手處。吃飯、睡覺的時候一心吃
飯、睡覺,無雜念,作起來不容易,所以禪門有「甚麼是禪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的公案。

21.戒為護福之根本,德為利人之根本;施為致福之根
本,修為持正之根本。
A precept is the basis for protecting blessings; virtue is the basis
for benefiting others; alms giving is the basis for bringing about
blessing; and the practice of Buddhist dharma is the basis for
living a righteous life.
此處「根本」的翻譯,想到foundation, root等字,就是沒有
想到basis。Judy問說我用foundation一字是不是指的basis的
意思;所以此處用basis。
最後一句「 持正」本來翻譯為hold a righteous life; 因為不能
只說hold righteousness, 所以想到加個life成為hold a righteous
life;Judy 改為live a righteous life, 才驚覺我的體會不夠精
確。hold a life「不像話」,live a life才是正常的說話;深感
有時候經過另一個語言的思維,更能了解原意。

110
佛子行三十七頌
譯注◎莊昇


◎學英文教室
編按:《佛子行三十七頌》的英譯導讀與講解,自第28卷第4
期(2007年3月10日出版)起連載,本期解說第二十九頌與第
三十頌。


第二十九頌
甚深禪定生慧觀,能盡除滅諸煩惱,
知已應離四無色,修靜慮是佛子行。
Having understood that disturbing1 emotions are
destroyed 2 by insight 3 possessed 4 with tranquil 5
abiding 6, to cultivate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which perfectly transcends 7 the four for mless
(absorptions8) is the bodhisattvas’practice.

【導讀】
禪定要能生慧觀,才能除滅諸煩惱;如果沒有慧觀,即使修
到四無色界的甚深禪定,還是在三界之中,那還是不究竟的,
所以要遠離四無色。禪定,若沒有慧觀,再深的禪定還是無
法解脫的,這一點佛陀的修行過程已經很明白的告訴我們。
靜坐時不是追求禪定,而是要著重在靜慮,心神安住,置心
一處,作慧觀;可以觀《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
意,……無智亦無得」。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
1.disturb : vt, vi. 妨礙,擾亂;使心神不寧。
2.destroy : vt. 毀壞,破壞。
3.insight: n. 洞察力,深刻的理解。此處指「慧觀」的意思。
4.possess: vt. 擁有,持有。
5.tranquil: adj. 平靜的,穩定的,安寧的。
6.abiding: n. 持續不變。此處tranquil abiding,指「靜住」的意
思,一種定的境界。

111
第 卷.第 期

32
7.transcend: vi. vt. 超越 。
8.absorption: n. 吸收;全神貫注。此處的意思是指禪定的定。
2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Clear vision comes from tranquil concentration,
That can completely destroy disturbing emotions;
Knowing this, bear in mind that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is to
be detached from the four formless realms
In cultivating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導讀】
1.慧觀一詞有西方學者翻譯為clear vision,清楚的看到諸法實
相,倒是很傳神。
2 .此 處強調慧觀 是由靜 心而來,心 神安 住,t r a n q u i l
concentration,才能起觀。
3.禪定一般翻譯為meditative concentration,實則meditative
concentration是專精思惟的意思。因為專精思惟,置心一處自
然會有「定」,所以一般稱為禪定,實則「定」不是目標。所
以偈說「修靜慮」是菩薩行,而不說「修禪定」。
4.綜觀幾個英文翻譯,都解釋為修禪定要超越四無色天;四
無色天已經是四禪八定的最高境界,應該不是要再超越它;
以「九次第定」而言,超越了四無色天的次第就達到「滅盡
定」,但那還不是究竟;而中文的翻譯是遠離四無色天的意
思,此處採用中文的意思,強調修禪定時,不能執著於無色
界諸天。
5.由於字義的關係,此處英文翻譯不能維持以往的格式將”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擺在最後。

第三十頌
無慧善導前五度,正等覺佛不能成,
故具方便離三輪,修智慧是佛子行。
If one lacks 1 wisdom, it is impossible to attain 2

112
pe r f ec t e n l ig h t e n m e n t t h r o u g h ( Ot h e r ) f i ve
perfections3. Thus, cultivating4 skillful means5 with
the wisdom that doesn’ t discriminate6 among the


◎學英文教室
three spheres7 is the bodhisattvas’practice.

【導讀】
六度的前五度只是方法、工具、手段,若沒有智慧加以導引,


跟世間法沒有兩樣,是不究竟的。有了智慧,前面五度都可以
成為方便法,用來廣度眾生,同時可以知道三輪體空,廣度
眾生而與眾生不即不離。所以智慧是六度之舵手。唯有智慧
引導其他五度波羅蜜才能達到正等正覺的佛地。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1. lack: vt. 缺少,沒有。
2.attain: vt., vi. 達到,獲得;
3.perfection: n. 完美,盡善盡美,完美的人(事);five perfections
指六度波羅蜜的前五度。
4.cultivate: vt . 培育,陶冶,建立。
5.discriminate : vt. vi. 區分,辨別。
6.means : n. 方法,工具。此處指「方便法」的法。
7.sphere : n. 球;行星;範圍,領域,此處用來指「三輪」的輪。此
處三輪是指「所觀的物」、「在觀的人」以及「觀的動作」。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wisdom, the five perfections would not
lead to
The attainment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of Buddhahood
With a relaxed approach to fit people and being detached from
the three spheres
To cultivate the wisdom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導讀】
1.此處特別強調智慧的善導,故說guidance of wisdom.
2.「方便法」若直接翻譯為convenient method 不是很妥當, 經
請教高人後,翻譯為a relaxed approach to fit people,
3.「離三輪」簡單說成 being detached from the three spheres.
因為在偈中,受到字數限制,不方便解釋太詳細。
113
第 卷.第 期

32
朝山
文◎陳瑞金
2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轉瞬間,地藏院落成已屆滿
二十週年了,921大地震距
今 也 已 過 了 十 一 個 年 頭。
二十年前,我步履輕盈,動
作迅速、敏捷;如今體力衰
退,老相現前,滿頭均勻的白髮(有點美美的)。每天為了
料理三餐及幫忙照顧四個孫子,幾乎沒有多少時間用功,修
行也退步了,真是慚愧。
  兩個月前,我就報名參加9月19日的朝山了。幾天前,中
央氣象局預報:「凡那比」颱風將直撲台灣本島。同修問說
:「颱風來了,朝山不改期嗎?」我信心堅定的告訴他:「有
地藏王菩薩加被,活動不太可能改期。」同修聽後,用兩隻
手指頭指著頭,轉頭對我說:「你是阿達。」我沒回應他,趕
緊到佛堂,祈求菩薩保佑,颱風的威力能減輕。
  9月18日晚上七點,兩部遊覽車,準時從三重第一講堂出
發。除了少數幾位年紀較大的居士缺席外,還有祖孫三代一
家五口(最小的才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參與勝會。
  高速公路上,無風無雨。十點半,車上多位居士的手機
響起,家人來電關心大家的安全,告知:「台北風大雨大。」
抵地藏院,秋高氣爽,絲毫沒有下雨的跡象,居士們滿心歡
喜。
  剛整好隊伍準備朝山時,突然下起甘露法水,兩位居士
趕緊回到車上,幫忙拿雨衣。朝山時,常住大莊、大培法師

114
跟隨在隊伍旁邊,一再提醒居士
:心要虔誠,發露懺悔,如此禮


◎光之聲
拜地藏王菩薩,才能消除宿世業
障……。


  近年來,常住大莊法師身體
微恙,卻仍鍥而不捨的關照每一
位居士,一再的叮嚀我們要真心
懺悔禮拜。途中,臉上流的,已
不知是雨水、汗水還是淚水。
  感恩地藏院的志工,連夜為
大家服務,並有居士提醒大家,要填寫回向卡。我在回向卡
上面寫著:「颱風風力減輕,不要影響大眾朝山;並祈風調雨
順、國泰民安;家人早日皈依學佛,共結菩提眷屬。」
  兩部遊覽車,次日清晨五點,安全抵達台北;回到新
店,家人見我提前到家,非常歡喜,也圓滿了朝山的心願。

115
第 卷.第 期

32
萬緣放下 行解精進
文◎編輯室 攝影◎大見法師
2

  1989年12月4日至10日,慈光山僧團首次舉辦「僧眾精
進週」,迄今已二十二個年頭。期間,曾數年延長為「精進
月」,後又再調整為上半年度、下半年度,各為期兩週的
「僧眾佛契」。
    此 活 動,緣 起
於 平日僧眾 忙 於 各
項 執 事 與 法 務,無
暇靜下心來專注於
禪 修、經 教 研 究,
自我 充 實。精 進 期
間,香 積、行 堂、

116
環境清潔等執事,暫由護七居士代理,俾使僧眾能萬緣放
下,專心潛修。


◎光之聲
  今年11月1日至14日,為本年度下半年之「僧眾精進佛
契」。依往年一樣,各項香積等執事由護七居士代理。僧眾


除排定經行、誦經、禪坐暨上課等功課共修外,其餘時間為
經教研究,讓僧眾在修學上「行解並重,解行相應」。
  圓香日,來自全省各講堂、精舍、菩薩會的居士們,雲
集文殊院,供養僧眾。住持大願法師勉勵居士:「學佛,除
了供僧植福外,更要精進
修 行,尤 其 是 對 生死 無
常的大事,要時時掛在心
頭,不要辜負自己學佛一
場……。」接著僧眾為護
七與供僧的全體居士,誦
咒祝願。

117
第 卷.第 期

32
關心咱厝邊 仲秋增福行
文◎果穗
2

  慈光山僧團到魚
池鄉開山已三十一年,
在這多年的歲月中,深
刻 體 會 到「人 親 土 更
親」的道理,因此長期
以來,積極投入深耕地
方、關懷社區的敦親睦
鄰工作。
  9月12日慈光山人乘
寺觀音菩薩會與財團法
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於
中秋節前夕舉辦「關心
咱厝邊.仲秋增福行」
魚池鄉關懷活動。活
動中,在魚池鄉公所和
十三村村長協助下,僧
團法師、彌陀院四十餘
位居士滿載一車車的民生物資,逐一關懷慰訪一百六十一戶
弱勢家庭。
  由於農經社會就業不易,導致年輕人口嚴重外流,因此
這些受關懷家庭多是獨居老人、殘障或精障人士、隔代教養
或單親孤苦家庭……等等,讓參與活動人員親眼目睹人世間
的憂悲苦痛,在不忍眾生苦的嘆息中,大家莫不真誠地為他
們祝禱,祈求觀世音菩薩遍灑甘露,為苦難的眾生帶來清涼

118
與光明。
  活動在一片溫馨


◎光之聲
的氣氛中,於午後時
刻劃下圓滿的句點。


而一幕幕苦難菩薩的
現身說法景象,不斷
地在大家心中迴盪,
留下深刻的印象。因
此,大家紛紛發願要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福
報和家人,更要效法
觀世音菩薩循聲救
苦的大慈大悲精神,
以期早日實現「千
江同一月,萬戶盡皆
春」。

119
第 卷.第 期

32
慈光甘露助學 孩童安心學習
文◎果穗
2

  暑假過後,學生們紛紛收起玩心,回到學校接受新學期
的學習生活。此時,「慈光山甘露助學計劃」也再度啟動運
作,期使鄉村清寒學童能免於面臨無力繳交學費的恐懼和窘
境,可以正常心理地安
心就學。
  九十九學年度第一
學期財團法人慈光山佛
教基金會暨人乘文教基
金會的甘露助學計劃,
接受補助註冊學費的學
生共有一百五十位,這
些孩童遍佈於埔里鎮、

120
魚池鄉、國姓鄉的二十四所國
民中小學。10月19日上午各校


◎光之聲
代表前來文殊院,由住持大願
法師親自頒贈助學金給各校人


員。
    住 持 法 師 在 會 中 表 示:
隨著城鄉差距擴大,社會呈現
M型趨勢越來越明顯,長久下
去,對 學 童 教 育 發 展 絕 非 好
事,真是令人擔憂。希望透過
大家的努力,改善教育環境,
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童能留在
本地學校好好學習,使鄉村的
人才不再外流,一起為改善鄉
村的不良社會結構貢獻心力。
  李家同教授曾說:「教育
差距使貧富成世襲,不同教育
程度的勞動者,平均日薪也會
有所不同;窮人想要翻身,一
定要靠教育……功課不好的孩
子可能國中畢業後找不到好工
作,也可能會成為黑道吸收對
象。」確實,一個人人格的缺
失成敗,教育負有很大責任。為免孩子因缺少教育,將來誤
入歧途,成為社會的負擔,我們希望透過甘露助學計劃給予
鄉村的清寒學童多一些支持和協助,讓他們能看見未來的希
望。更期盼此項計劃的拋磚引玉,能廣獲社會迴響,未來有
更多有心人士持續接力,共同為鄉村教育而努力。

121
第 卷.第 期

32
心繫受災學子 期勉勤奮向學
文◎果穗
2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雖事隔一年餘,然其慘痛的傷害對
台灣人民而言,仍是記憶猶新。而災區的受苦民眾面對漫長
又艱難的災後重建之路,更需要無比的勇氣和堅持,才能繼
續走下去。
  為給予八八風災地區學生信心和關懷,財團法人慈光山
佛教基金會於10月26日再度假杉林鄉上平國民小學頒發「慈
光山福慧獎助學金」,以獎掖高雄縣六龜、甲仙、杉林、那
瑪夏、茂林、桃源等六鄉中小學校的成績優異清寒學子,鼓
勵他們不畏艱難環境,勤奮認真就學。本學期共有二十所學
校,一百四十六位學生接受獎勵。

122
  活動由上平國小高年級學生表演「祝福與感恩」組曲中
拉開序幕,大願法師代表慈光山四眾弟子表達關懷與祝福,


◎光之聲
並期許學生把握學習因緣,開發善根和智慧,做個永遠不為
惡劣環境打倒的小巨人。


  雖然政府各單位積極從事各項硬體設備的重建,但是過
了旗山,一路上放眼望去,河床處處堆滿土石,崩坍顛簸道
路屢屢可見,殘垣斷壁民房仍未修復,塵土隨車四處飛揚,
荒涼景象讓人不忍卒睹,也深深體會到「世間無常,國土危
脆」、「破壞容易建設難」的道理。
  由於人類不斷破壞大自然,而共業招感,導致各地災難
四起。我們深信此時此刻要化解災難,唯有淨化人心,將生
活導向正規,力行環保,珍惜大地,保護地球,才能平息災
害,創造出「心淨國土淨」的淨土。為了未來大地的平和,
轉化業感,淨化人心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

123
第 卷.第 期

32 慈光山人乘寺100年度活動
2 2/3~5 梁皇寶懺法會 文殊院

2/3~4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地藏院

3/27 清明報恩法會 地藏院

5/8 浴佛暨藥師普佛大法會 覺華園

5/8 「慈光山人文獎」第五屆全國書法比賽決賽 覺華園

5/29 朝向幸福光明 文殊院

8/7 盂蘭盆暨瑜伽燄口施食大法會 覺華園

10/9~10 居士禪修

大悲懺(文殊院):3/6, 9/18

八關齋戒(地藏院):(一)3/12~13 (二)12/3~4

地藏法會(地藏院):1/23, 2/27, 4/24, 5/29, 6/26, 7/24, 8/28, 9/25,


10/23, 11/20, 12/18

慈光山資訊網:http://www.zgs.org.tw

佛子童心

124
助印芳名錄(恕未稱呼)
2010年8月份助印人乘佛刊功德芳名


◎光之聲
10000元:周夢仙。4000元霧峰精舍(7-8月)。3800元:嚴滄涼。3700元:人
乘佛書功德會。3000元:台南文殊精舍(7-9月)、高雄妙覺菩薩會、魚池正
覺菩薩會、胡國棟。2500元:三寶弟子。2000元:豐原講堂、霧峰精舍、屏


東菩薩會、朱月雲、林優珍、陳博憲。1500元:大雅菩薩會、慧玉。1000元
:台中講堂、圓東庵、方瑞玲、江羿諺(7 8月)、吳美慧、呂水返、李子文、林
翠娥、張秀鳳、許林秀鑾、陳良銓、陳徐震、劉家菘、譚喨文。800元:林玉
胎。600元:江美花(7-9月)、洪瓊美(7-9月)。550元:黃謙 。500元:于
蘇鳳、朱玉琬、吳水龍、吳沛瑩、吳秀霞、吳秋陽、陳金美、陳金英、彭筱
妤、曾玉香、曾麗景、程立全、黃春元、葉惠玉、葉錦和、翟鳳藻、劉秀
琴。300元:江秋桂(7-9月)、蔡政霖(7-9月)、蔡心蓮(7-9月)、許景曜
(7-9月)、洪淑真(7-9月)、莊淑雲(7-9月)、莊晴宇(7-9月)、張文瑄、
張凱惟、劉國華、陳炳吉、徐蔡烏哖、曾永好、徐文吉。400元:林美菊、蔡
明珠、蔡炎明、蔡英 、蔡新峯。250元:李海銘、李翊弘、趙美儀、陳林
秋。200元:林巡炤、林宗毅、林宗勳、林青欣、金誠、胡朝欣、黃建瑋、楊
裕坤、廖鳳雪、賴錢鍊、謝秀玉、謝英藏、徐珮懷、徐乙舜。100元:伍淑
賢、李慈偉、林秀品、陳兆惟、陳冠妤、陳鉦元、熊正宗、詹秀雲、陳勝
德、陳麗惠、陳建興、陳建宏、詹孟霖、詹太源、詹孟軒、詹孟輊、詹秀
琴、陳金池、陳志銘、陳羿帆、陳信志、呂明蘭、李芬珍、陳雨謙、陳毓
文、陳鉞文、陳鈺淇、黃金足、廖珮伶、黃丁法、林珠連、劉娟、廖真婷、
廖芯宜、廖浥琇、劉奕宏、劉佳迦、劉明朝、劉育華、趙美惠、陳澤文、陳
志維、陳枻如、陳奐錡。

2010年8月份助印書籍功德芳名
61330元:三寶弟子一同。10000元:何采琳、李崇永、洪春霖。6000元:賴
明佑。5000元:黃麗美。2000元:陳熒笙、游瑞嬋。1000元:王怡文、林宸
緯。500元:林麗月、黃春元。250:元:黃耀慶、盧虹樺。100元:王琡雰、林
秀品、林育賢、林芳羽、林柔瑄、林茂雄、陳東柏、陳 學、顏春暖。

2010年9月份助印人刊功德芳名
6000元:幸福講堂(7 12月)。5000元:佛弟子。4000元:人乘佛書功德會。3000
元:高雄妙覺菩薩會。2000元:豐原講堂、霧峰精舍、李鬧定、屏東菩薩會、柯
錦煌。1500元:大雅菩薩會、慧玉。1200元:詹美英。1000元:台中講堂、圓東
庵、佛弟子、吳立民、吳旻修、呂麗鏡、林秀盆、柯育蕙、柯青蕙、張王玉瑩、張
淑蓮、許哲斌、郭安男、游謝阿葉、楊雅智、劉嘉修、顏銘德。800元:大田環保
股份有限公司。600元:林志城。500元:劉秀琴、方德源、王宥崴、王謝不纏、古
雲瑋、古雲豪、沈平治、沈育弘、沈育民、黃詳和、劉瑛桃、簡惠清。300元:徐
蔡烏哖、曾永好、徐文吉、張文瑄、張凱惟、劉國華、陳炳吉、王玉英、洪文樹、

125
第 卷.第 期

陳志偉。250元:邱正宇、趙淑女。200元:徐珮懷、徐乙舜、趙美儀、陳林秋、三
32
寶弟子、方瀞藝、王盈瓔、李秀鑾、陳奕豪、陳奕璋、曾國富。100元:詹秀雲、
陳勝德、陳麗惠、陳建興、陳建宏、詹孟霖、詹太源、詹孟軒、詹孟輊、詹秀琴、
2 陳金池、陳志銘、陳羿帆、陳信志、呂明蘭、李芬珍、陳雨謙、陳毓文、陳鉞文、
陳鈺淇。吳冠宇、巫玉蘭、林彥助、林美佐、林陳謹、林惠萍、林瑜敏、林筠皓、
張歆慈、陳兆惟、陳冠妤、陳建佑、陳政羿、陳昱阮、陳鉦元、陳興農、曾鳳嬌、
詹彭蘭妹、詹聰德、熊正宗、蔡麗艷、黃金足、廖珮伶、黃丁法、林珠連、劉娟、
廖真婷、廖芯宜、廖浥琇、劉奕宏、劉佳迦、劉明朝、劉育華、趙美惠、陳澤文、
陳志維、陳枻如、陳奐錡。50元:蘇伊恩、蘇德廉。

2010年9月份助印書籍功德芳名
25000元:黃麗美。6000元:童恆心之胎兒。5000元:吳美娟、宜蘭居士。
3000元:馬克、覺道。1000元:江翊禎、余茲芬、花雅雯、黃春月、黃智
全、劉伊持、劉張菊。500元:林麗月、紀朝欽、劉瑛桃。300元:佛弟子、
周芳甄、陳婷婷。200元:李金益、洪文樹。100元:吳色玉、羅子裕。50元
:蘇伊恩、蘇德廉。

2010年10月份助印人刊功德芳名
4000元:人乘佛書功德會、甘添信(9-12月)。3000元:高雄妙覺菩薩會。
2500元:慧玉。2000元:屏東菩薩會、豐原講堂、霧峰精舍、胡靖宇。1500
元:大雅菩薩會、康秀鑾。1200元:趙南華。1000元:台中講堂、圓東庵、
吳柏枃、汪羿諺(9-10月)、林淀雄、邱素卿、劉嘉雯、鄭廖平。600元:
陳柏硯。500元:陳勁叡紀念基金會、劉秀琴、王淑燕、江育綸、何月娥、
吳秀霞、吳明峰、李麗卿、林鈺卿、金素花、洪愛慧、陳秀如、無名氏、黃
俊榮、黃輝煌、趙珍珍、賴登清、蘇任馳。400元:洪瑛梅。300元:徐蔡烏
哖、曾永好、徐文吉、張文瑄、張凱惟、劉國華、陳炳吉、黃麗珠。200元:
趙美儀、陳林秋、方慧鈴、吳思慧、金誠、陳毓昭、廖緯仁。劉祐蓁、劉鑌
潁、蕭思綺、賴俊豪、徐珮懷、徐乙舜。100元:詹秀雲、陳勝德、陳麗惠、
陳建興、陳建宏、詹孟霖、詹太源、詹孟軒、詹孟輊、詹秀琴、陳金池、陳
志銘、陳羿帆、陳信志、呂明蘭、李芬珍、陳雨謙、陳毓文、陳鉞文、陳鈺
淇、黃金足、廖珮伶、黃丁法、林珠連、劉娟、廖真婷、廖芯宜、廖浥琇、
劉奕宏、劉佳迦、劉明朝、劉育華、趙美惠、陳澤文、陳志維、陳枻如、陳
奐錡、吳毅豐、張純嘉、張嘉宏、張嘉晉、梁美津、郭萶蘭、陳兆惟、陳冠
妤、陳詩淳、陳鉦元、曾麗秋、黃慶祿。50元:張銘煉、張文馨、張庭韶、
張塗秀、張瓊与、蔡明岳、蔡旻宜。

2010年10月份助印書籍功德芳名
6000元:佛弟子等。5000元:何采琳、吳秀真、宜蘭居士。2000元:陳建強
闔家。1000元:三寶弟子、吳敏如、林淀雄。500元:王淑燕、林鈺卿、林麗
月、賴登清。300元:黃陳月。100元:王琡雰、林育賢、林芳羽、林柔瑄、
林茂雄、曾麗秋。50元:蔡明岳、蔡旻宜。

126
財施印佛書 增福開智慧 善願皆成就 身心長安樂
助印佛書祝願偈 遠離諸煩惱 光明又幸福 子孫又聰睿 功德實無量
本刊為因應資訊新時代的需求,以及節省龐大印刷與郵資經費,已於96年3月起,與紙本《人乘
歡迎訂閱電子報 佛刊》同步發行電子報,並與慈光山人乘寺佛教資訊網站http://www.zgs.org.tw連結,在網上我
們並為您提供僧團和分支道場的最新活動訊息,歡迎您上網瀏覽與訂閱電子報。
人乘佛刊

朝山歌
功德殊勝到彼岸,功德殊勝到彼岸 !
離三心,去四相,照見五蘊皆空,
拜倒慢峰成平地,遠離諸惡生眾善。
學佛難,學佛難,只因人人有座須彌山,
人乘菩薩道∼修福.修慧.修莊嚴
2010年12月10日出版.第32卷第2期

佛刊(季刊.贈閱)

聖開導師

◎題:人人需要藥師佛

◎專題:人人需要藥師佛


○ 年二
出家半甲子
陳炫明 白度母(膠彩畫) 章銘月 七七期間如何利益亡者

○ 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暨美術研究所美術 高雄講堂的緣起
12 水墨◎王清志
創作碩士。台灣省美展、台灣省公教美展、大墩 吉祥屋裡觀自在
10

日出版
——訪膠彩畫家章銘月
美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書法評
章銘月,膠彩畫家,2002年於淡水成立銘月畫室,平時喜 雨林中的刀石聲響

  第
審委員(桃城美展、磺溪美展、洄瀾美展)。 ——篆刻藝術家馬丁銘其印其人
歡蒔花弄草、讀書作畫。2006年作品「心願」獲長流美術
第七、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華民國代表作品
寬恕別人,更要寬恕自己
評審委員。兼任中興、逢甲、靜宜、東海、中 館收藏,2007年更以「神采」獲台北綠水畫會膠彩比賽 ——「唐山大地震」的啟示
32

卷第
國醫藥大學等校書法講師。中國書法學會副理 入選賞。認為創作的作品,就像是一條通往精神層面的橋
事長。 樑,希望觀者都能感受到畫作裡的寧靜與平實。 2


慈光山人乘寺100年活動(第124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