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繁體字版序

本書的簡體字版是2009年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在北京出版的。在《簡體字
版前言》中我已經把這本書的宗旨、來龍去脈和我的學術歷程都交代得很清楚
(見下頁),這裡不再重複。由於種種原因,原稿中的七個章節,也就是整個
第三篇的五個章節(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和第四篇的兩個章
節(第十七、二十章)未能得以出版。其他一些章節中的個別地方也有所刪
改。所以,我很高興能趁這次繁體字版的機會把所有被刪改的章節和相關部分
都補回來(注)。
這次補上的第三篇《中國外交政策的發展與制定》集中於對中國外交政策
的分析與研究。在本篇開始,我提出了一個「微觀—宏觀聯結」的分析模式作
為對中國外交政策開展研究的理論框架。接下來,我就中國外交政策制定的過
程、智庫與知識份子的影響、外交政策中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等作了案例研究。
本篇的最後還就中國的亞太政策和今後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小結,特別指出了現
代化、民族主義、地區主義將繼續是中國外交的發展方向。在第四篇補上的兩
個章節中,一章是關於朝鮮半島和中朝/韓關係的;另一章是論述臺海關係的
演變與大陸、臺灣各自政治發展方向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信讀者也會對這些部
分和章節感興趣的。
我要特別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版此書。這樣不
光能夠使這本書的完整版得以出版,還使我能夠和華人繁體字地區(臺灣、香
港、澳門、北美、大馬等)的學術同行和師生們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從而達
到我在《簡體字版後記》裡所提到的「以文會友」的作用。

趙全勝
於美國首都華盛頓
2010年8月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i 

注:在此〈繁體字完整版〉補上的章節為:
  第十二章 微觀—宏觀聯接和中國外交政策研究
  第十三章 中國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從垂直威權主義到水平威權主

  第十四章 認知共同體、知識份子與中國外交政策
  第十五章 力爭最大利益: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
  第十六章 中國外交政策的發展方向:現代化、民族主義和地區主義
  第十七章 中國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統一進程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一國兩制和一國兩黨:兩岸統一及其政治內涵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簡體字版前言

本書把美國、日本和中國三個大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著重考察了這三個
國家政治與外交的互動,外交政策發展及其制定過程。同時也就東亞國際關係
的演變提出了大國關係管理等一系列分析框架。提到亞太地區的國際關係,就
不能不涉及該地區的兩大熱點問題─朝鮮半島與臺灣海峽。這兩大熱點地區
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大國利益交錯縱橫的關鍵地區。在這裡,既可以看
到該地區各方發展的高潮與低谷,又可以看到中美日三大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利
益關係。
我之所以把這本論文集命名為《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大
國關係管理》,是因為這裡既有國際關係學說的理論框架,又有現實政治中的
經驗論證。一般而言,如果從學術角度來劃分研究框架,則外交政策是國際關
係領域的一個分支,而國際關係則是政治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際政策
的制定來看,歷來就有外交政策是國內政治延伸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講,本
書正是試圖從政治與外交彼此關聯的角度就國內政治、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所
進行的梳理與分析。
由此可見,在學科領域的劃分層面上,這本書涵蓋了國際關係和東亞研究
這兩大領域。事實上,我們也可以有很多種研究方法來從事這個題目的研究。
我認為較為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在理論指導下的經驗研究」這一路徑。我在為
一位華人學者的關於中國外交政策智庫英文專著所寫的前言裡,對這種研究方
法提出了五個要素:第一,需要首先發展出清晰的研究問題。這些問題既要有
理論和實踐意義,又要能引起大家的興趣。與此相反的是,某些只強調精密的
研究方法,而無法提出有意義問題的項目則會使人索然無趣。
第二,應該儘量圍繞著有爭議性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才能使我們對討論
的題目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無需躲避辯論與爭議。正
如俗話所說,真理越辯越明。也只有通過不同意見的交鋒,才能產生出真正的
思想火花。
第三,正如一句西方諺語所說,「簡明即是美麗」(simplicity i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v 簡體字版前言

beauty)。雖然理論研究經常複雜多變,但還是很有必要用最簡明的語言來說明
一個錯綜複雜的理論框架。我總是十分推崇那些能夠用清晰明瞭的概念來把握
重大問題的政治學專著。在這裡可以舉出兩本經典著作為例。第一本是艾利森
(Graham Allison)對美國外交政策制定過程的經典研究《決策本質:解釋古巴
飛彈危機》。第二本是提出「發展型國家模式」的詹森(Chalmers Johnson)在
其分析日本通產省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著作。這兩本書都在進行詳盡經驗考察
的基礎上,提出了精闢而又明確的理論模式。其學術影響在各自的領域裡經久
不衰,成為重要的里程碑。
第四,經驗研究和實地考察是任何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獲取第一手資料的必
備工作。只有透過精心設計的案例研究,才能使理論框架得到充分的發展和說
明。
第五,在寫作過程中,理論框架和案例研究應該很好的交融在一起,避免
兩者互不相連的現象。這種交融要求研究者對採用的理論觀點和案例研究都有
真正的充分瞭解。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具有重大學術貢獻的傳
世之作。
這本書由三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研究的是美國政治外交與中美關係。在
這一部分,我首先以中美實力變動的對比為實例,提出了大國關係管理這一概
念。這也是指導全書的基本理論框架之一。它所針對的是冷戰後所出現的美國
一極超強和中國不斷崛起所帶來的全球政治的發展與變化。在這一部分,本書
還涉及了權力轉移理論、美國外交政策制定、人權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演變
等。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日本的政治外交與中日關係。這一部分從對日本政治中
非正規機制的研究開始,專門探討日本政策制定過程中具有自身特點的機制。
在該部分,本書還對一系列政策案例,比如日本生絲進口中的保護主義政策、
對華援助政策、在香港回歸問題上的看法等等,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同時,還
把中日雙邊關係放到中美日三角關係的框架下進行審視。本部分最後一篇文章
提出了「帶傾向性的中間路線」這一概念,作為對日本外交主流思維的一個基
本判斷,也是對近年來日本外交和中日關係做出的一個小結。
本書的第三部分(亦即繁體字版的第四部分),則專門研究亞太地區的兩
大熱點問題,並回歸到大國關係管理這一概念上。第一篇文章著重分析了中國
在朝鮮半島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朝核問題和六方會談中的影響,並特別分析了
其中的國際因素,比如日本因素。接下來則是對臺海問題進行的討論。這裡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簡體字版前言 

不但講到了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些基本考慮,同時也談到了兩岸統一的不同
形式及其政治內涵。本部分的最後兩篇討論的是區域統合,以及在朝鮮半島和
臺海問題上的大國關係管理問題。其中特別比較了朝鮮半島和臺灣海峽作為兩
大熱點問題的異同點,以及中美在大國關係管理問題上的發展路徑。
本書透過對美、日、中三國各自外交政策的分析,提出了大國關係管理
(見「大國關係關係: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和「從共同管理的視角看中
國的朝鮮和臺灣政策」)、政策制定中的非正規機制(見「日本政治中的非正
規機制」)等多個理論框架。同時,也對一系列具體政策問題進行了案例考
察。我希望透過這些概念的提出,能夠給「政治與外交」這一研究題目提供更
具特色的觀念和模式,也希望由此能引發更多的研究與討論,而有拋磚引玉的
作用。
本書的成書過程是和我的學術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自1981年從北京大學
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攻讀博士學位到目
前在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執教,我在美國從事學習與教學研究已
近30年。本書所包括的15篇文章(繁體字版中則為22篇)正是從這一期間所公
開發表的上百篇論文中就本書的題目而挑選的。最早的一篇是在1983年發表於
《亞洲研究》(Asian Survey)雜誌上的「中國視角下的統一問題」,而最近的
兩篇是2007年發表在《戰略研究》(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雜誌上的「大
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和2009年發表在《日本學刊》上的
「日本外交的主流思維─帶傾向性的中間路線」的論文。由此可見,文章發
表的時間跨度超過了四分之一世紀。而且,其中除兩三篇文章曾經用中文發表
外,其他全部文章只在英文雜誌或者各種英文書籍中發表。從這個意義上講,
這本書的出版也算是我在海外從事國際問題研究近三十年來獻給國內讀者的一
個小結與回顧。
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我也面臨是否需要根據相關問題的最新進展而進行
修訂更新的問題。經反覆思考,我還是決定基本保持原狀(當然這裡不排除在
編輯出版時所做的必要修改或技術性刪節)。這樣做既能忠實於原著和我當時
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能反映出所論述問題在文章發表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比
如,在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研究上,我們就既能夠看到發表於1986年針對美國外
交政策制定的案例研究,又可以看到發表於2005年有關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應對
及其戰略思想變化的分析。當然,這些論文也正是由於受發表時間所限,不可
避免地會存在局限性。這一點也請讀者予以注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vi 簡體字版前言

如上所述,作為一本研究政治學與東亞國際關係領域的學術著作,它的醞
釀起點最早始於1980初期我在伯克利接受基本學術訓練的時候。我迄今仍然十
分懷念當年在伯克利時我的博士論文委員會中的三位政治學老師,他們是從事
東亞政治研究的羅伯特.斯卡拉皮諾(Robert A. Scalapino)教授,國際關係理
論研究的肯尼士.沃爾茲(Kenneth N. Waltz)教授、和美國政府與政治研究
的亞倫.維達夫斯基(Aaron Wildavsky)教授。他們的研究引領了各自領域裡
的學科發展,其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指導作用在這本書中也得到了體
現。這幾位大師中前兩位已經退休,維爾達夫斯基教授已經去世,但是他們的
治學態度與淵博知識仍然是我從事研究與教學的楷模。
我雖然去國多年,但每年都會回國數次與同行交流,也曾多次應邀到東
亞(日本、韓國、新加坡)、歐洲(英國、荷蘭、瑞典)和港臺地區的大學客
座。我所在的美利堅大學也與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我十
分高興地看到,「文化大革命」前就已經成立了國際政治系(後來發展成國際
關係學院)的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國際問題研究,都已得到
了長足發展。其他各地各系統的相關教學與研究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迅猛發
展。國際關係學科已赫然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領域中的一門顯學。可以相信,國
內的國際問題研究必能秉承傳統,堅持改革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精神,百尺竿
頭、更進一步。如果本書能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起到一點點作用,我也就算盡到
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最後必須說明,書中完全是作者個人的觀點,文責自負。

趙全勝
於美國首都華盛頓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繁體字版序 .....................................................................................i

 簡體字版前言 ...............................................................................iii

第一篇 美國政治外交與中美關係
第 一 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3

第 二 章   權力轉移和大國關係的變遷 ..................................29

第 三 章   美國外交政策制定:以中美1979年貿易協定
的批准過程為例 ......................................................57

第 四 章   中美關係中的人權問題 ..........................................65

第 五 章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應對和中美關係 ......................91

第二篇 日本政治外交與中日關係
第 六 章   日本政治中的非正規機制 .................................... 117

第 七 章   日本的公共政策制定:生絲進口中的保護
主義政策 ................................................................145

第 八 章   日本對華援助:雙邊重大政策的剖析 ................16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I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第 九 章   從日本視角看香港回歸 ........................................181

第 十 章   北京—東京—華盛頓三角格局下的中日關係
       .................................................................................201

第 十一 章   日本外交的主流思維:「帶傾向性的中間
路線」 ................................................................223

第三篇 中國外交政策的發展與制定
第 十二 章   微觀—宏觀聯接和中國外交政策研究 ............249

第 十三 章   中國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從垂直威權
主義到水平威權主義 ........................................269

第 十四 章   認知共同體、知識份子與中國外交政策 ........287

第 十五 章   力爭最大利益: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性與
靈活性 ................................................................303

第 十六 章   中國外交政策的發展方向:現代化、民族
主義和地區主義 ................................................327

第四篇 亞太地區的兩大熱點問題與大國關係管理
第 十七 章   中國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統一進程中的
作用 ....................................................................361

第 十八 章   中國對朝政策及其日本因素 ............................383

第 十九 章   北京視角下的臺海統一問題 ............................4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錄 III

第 二 十 章   一國兩制和一國兩黨:兩岸統一及其政治
內涵 ................................................................421

第 二十一 章   從經濟多邊主義到安全多邊主義:
亞太地區的大國關係和國際秩序 ................433

第 二十二 章   從共同管理的視角看中國的北韓和臺灣
政策 ................................................................459

簡體字版後記...................................................................................48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篇

美國政治外交與中美關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 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
的內涵*

關於中國崛起對世界究竟意味著機遇還是挑戰的爭論頗多,對此本章提出
了管理大國關係的一種模式,並且特別對世界政治中的中美關係進行了考察
─前者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而後者是現實中的世界大國。對於這個問題
的討論,進攻性現實主義認為,中國地位的上升會以美國地位的下降為代價。
米爾斯海默尖銳地指出:「美國在世紀初可能遇到的最潛在的危險便是中
國將成為東北亞的霸權」,因此,「隨著中國力量的增長,中美兩國註定會成
為對手」 。顯然,持這種觀點的人相信中國的崛起意味著威脅,同時其與美
國的衝突也在所難免。
而防禦性現實主義則強調,作為一種事實,中國的崛起是相對的,它並不
能取代美國在世界政治中的領導地位。正如布里辛斯基所說,「中國的高層並
不傾向於在軍事上挑戰美國,他們仍將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和贏得世界認可
這兩個方面」,因此,「軍事衝突並非不可避免,甚至很難發生」 。持這種
觀點的人認為崛起的中國更多的是創造了機遇,因而營造一個雙贏的局面完全
是可能的 。針對中國崛起的這種相對性,約瑟夫•奈伊認為美國仍然是世界

* 本章原發表於00年。見:Quansheng Zhao, “Managed Great Power Relations: Do We See ’


One Up and One Down?’”,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0, no. - (August-October 00),
pp. 0-.
1 參見: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00.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pp. 0 and .
 參見:Zbigniew Brzezinski, “Make Money, Not War,” Foreign Policy  (Jan.-Feb. 00), p.
.
 有關對中國崛起及其影響的深入分析請參見:David Shambaugh ed., Power Shift: 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 00.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Avery Goldstein,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0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堅實的領導者」 。
在00年發表的題為「權力轉移和大國關係的轉變」一文中(見本書第
二章),我對後冷戰時期(-000)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格局的重組作了詳
細分析。文章認為,冷戰後國際關係格局的走向非常明顯,呈現出「兩上兩
下」的趨勢。也就是說,中國和美國的地位仍在持續「上升」,而俄羅斯和日
本的地位則處於「下降」的態勢。文章進一步指出,主要有兩個因素導致這種
趨勢:第一是權力分布發生轉移,其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美俄之間。相對於俄
羅斯而言,美國的地位在不斷上升,這主要是由於蘇聯帝國的解體和接踵而來
的經濟困難;第二是集中於對國家可預見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趨勢的考慮。這一
點在中國和日本兩國之間表現甚為突出。儘管日本目前的經濟實力依然位居全
球第二,但是兩國的差距在迅速縮小,而且中國預計將於00年在經濟總量
方面趕超日本。因此,中國可預見的領導能力和它的市場潛力超出日本已成為
普遍共識。
儘管文章已發表年之久,但其所總結的大國關係的基本發展趨勢依然正
確。同時還可以看出,日本和俄羅斯一直致力於擺脫衰退和恢復往日的國際地
位 。
近來,學者們在關注中國崛起的同時,也開始逐步把焦點轉移到分析作者
所說的兩個「上升」國家的關係上來,也即中美關係。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
長的推動,我們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中美兩國力量對比中是否也開始出現
「一上」「一下」的態勢,也就是說真的是中國在「崛起」,美國開始「衰
落」?很顯然,此問題與預測中國崛起對美國是意味著「威脅」還是「機遇」

 參見:Joseph S. Nye,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Books, 0. Another interesting analysis of U.S. pre-eminence in world politics is G. John
Ikenberry, America Unrivaled: The Fut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00.
 日本自衛隊防務廳最近升格為防衛省,這也清楚表明日本有志於謀求成為軍事與政治大
國的意願。而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俄羅斯,最近多次放開石油價格,普京總統對俄羅斯
的大國地位、以及在處理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關係上也日益自信。對於有關日本這方
面的進一步分析請參見:Michael J. Green, “Japan Is Back: Why Tokyo’s New Assertiveness
Is Good for Washington,” Foreign Affairs : (Mar./Apr. 00), pp. -; and Kenneth B.
Pyle, Japan Rising: The Resurgence of Japanese Power and Purpose, 00.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密切相關。
首先,我們需要尋找一些標準和資料來分析和回答上述問題。本章認為至
少可以引入三種標準。第一,根據經典現實主義理論,決定國家力量最重要的
因素是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分布。因此,我們需要考察與此相關的所有因素
的具體資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貿易總量,
及對外直接投資額等。
第二個重要的標準是認知能力 。羅伯特•傑維斯極力推崇這種能力。中
美兩國人民對兩國未來發展趨勢的認知和預測,在兩國外交政策制定中扮演著
重要角色。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認知即包括兩國國民對地區主導力量的認知,
同樣也包括他們對本國國力的認知。儘管這種認知很難量化,但我們仍可以從
國際民意測驗中精英和大眾的見解裡洞悉端倪,從而大體確定國民認知的發展
方向。
第三,要意識到,不同的理論和分析路徑會各有側重,因而所得出的結論
也不盡相同。進攻性現實主義認為戰略環境是一種零和遊戲。也就是說,大國
力量A的地位上升,大國力量B的地位必然下降。A國和B國之間幾乎沒有同時
分享權力的餘地,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現實主義理論作為冷戰時期的主導範
式,其最好的例證便是美蘇關係。由於採用不同的分析路徑,相互依存理論則
認為出現雙贏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就意味著,只要對大國關係進行有
效的管理,衝突並非不可避免。特別是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不斷發展的情況
下,經濟領域的雙贏局面更有可能出現。由此看出,不同的分析視角會得出不
同的結果。
一般而言,大國發展的重心主要放在軍事和經濟上。過去十年當中,中國
的崛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種關注的視角是多方位的,包括亞洲、歐洲、
拉丁美洲、北美地區,以及其他地區。而本章主要關注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對關
係─中美關係,主要分析中國崛起如何影響這對雙邊關係。事實上,雙方的
情況已經相當明瞭。一方面,美國自冷戰後在大國關係中的政治、戰略、經濟

 參見:Robert Jervis,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參見:Robert Axelrod, 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Agent-Based Models of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and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和科技領域,居於霸權地位。另一方面,從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成為全
球力量增長最快的國家,向我們展示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很短的時間內,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從0年的第十位增長到00年的第四
位,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 。在數年內,中國經濟預計會超過德
國與日本,進而威脅到美國的領導地位。因此,本章旨在研究中國的擴展對處
在變化之中的國際關係的影響,探討世紀可能出現的大國關係重組格局。

權力分布轉移的動力

為了測定中美關係發展的趨勢,我們有必要仔細考察過去0年裡兩國權
力分布的轉移狀況,尤其要注重經濟和軍事領域的權力變化。下面的表格從不
同緯度對兩國力量的變化進行了對比,其顯示的資訊是極其複雜的。一些資料
表明在中國崛起的同時,美國的確開始衰落,也即零和博弈;而另一些資料則
又使我們對這一博弈情況產生質疑。

1. 權力分布1:中國崛起,美國衰落 「中國威脅論」
只要看一下下面有關主要經濟指標的對比,你會發現中美兩國的確出現了
「一上」「一下」,因為可以看到中國在過去數十年中在經濟方面正在快速
地追趕美國。表.中的GDP顯示,兩國間的差距已經前所未有地接近。0
年,美國的GDP總量是中國的倍。十年後,在000年,這個數字下降到.
倍。但是,只僅僅過了年,在00年,這個數字又下降到.倍。簡而言之,
就經濟總量而言,我們的確看到中國在快速追趕美國。
表.還顯示,在有關貿易總額上,0年美國是中國的倍,而這個數字
到年被縮小到倍。到了000年又被縮小到倍。而到了00年,美國的
貿易總額已經不到中國的兩倍了。中國快速追趕美國的勢頭再一次令人印象深
刻。同時,在外國直接投資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趨勢的存在。在這方
面,0年美國是中國的倍,這個數字到00年已經下降到.(中間有一
點起伏)。因此,我們從表中可以看到一個壓倒性的變化,這個變化反應出中

 參見: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s, http://www.imf.


org/external/pubs/ft/weo/00/0/data/index.aspx.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國作為一個上升的經濟大國在經濟領域的持續增長。
表.考察了中美兩國的常規軍事能力。可以看出,中國在人力和常規武
器領域與美國的實力也是旗鼓相當的。

表1.1

中美主要經濟指標對比(0-00) (單位:0億美元)

相關指標 國家 0  000 00


美國 ,0 , , ,
國內生產總值
中國   , ,
美國  , , ,
貿易總額
中國    ,
美國    
外商直接投資
中國    
資料來源:「國內生產總值」,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Sept. 00; accessed
/00;「貿易總額」,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ondon, Q , , 000, 00, Country Reports
00, 00;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00, 00, 00,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00 (China);「外商直接投資」,《國際資料資訊》00年月日,第頁。

表1.2

中美常規軍事能力對比(00)

美國 中國
武裝部隊人員* ,,000 ,,000
坦克、大炮、裝甲運兵車 輕型裝甲車輛 ,00 ,0
作戰飛機 , ,
主要水面艦艇**  
潛艇  0
*僅包括現役軍事人員。
**主要水面艦艇包括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
資料來源:Ashley J. Tellis and Michael Willis, eds. Strategic Asia 00-0: Trade, Interdependence, and Security. Seattle and
Washington: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00, pp.0-. Data based 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various edition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透過兩國經濟領域和常規軍事領域相關指標的資料對比,可以看出兩國的
差距明顯縮小。而這似乎正好支持了「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觀點。

2. 權力分布2:美國仍然居於領導地位 「中國機遇論」
與此同時,如果我們關注一下其他的有關數字,我們會對以上的論點產生
懷疑。從表.中可以看出,兩國人均生產總值的差距從0年的大約.萬美
元,增加到00年的大約.0萬美元。差距在進一步拉大。00年兩國人均生
產總值的絕對數字分別是,美國為.萬美元,而中國僅僅為,0美元。這很
清楚地表明美國仍然是居於領導地位的發達國家,而中國僅僅是一個發展非常
快的發展中國家。特別在考慮到中國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
時,這一點更為明顯。
仔細觀察兩國的軍事開支(見表.),儘管中國軍費支出的增長引人
注目,但從絕對數字上看,美國支出(,0億美元)遠高於中國(0億美
元),兩國之間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而超級大國美國目前的軍費開支相當於緊
隨其後的0個軍事大國的支出總和,它們是中國、俄羅斯、英國、日本、法
國、德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韓國以及義大利 。從表.還可以看出兩國
軍費所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相差甚大,中國自0年以來平均值略高於
%,而同期美國則保持在%左右。兩國軍費開支的絕對數字差異也說明一個
問題,中國想在本世紀趕上美國並非易事,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表1.3

中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對比(0-00) (當前美元價格)*

0  000 00


美國 ,0 , , ,000
中國  0  ,0
*目前的美元價格尚未對通貨膨脹做出調整。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Sept. 00; accessed /00

 參見:Kori Schake and Klaus Becher, “How America Should Lead,” Policy Review  (Aug/
Sept 00), p. . For rankings see http://www.globalissues.org/Geopolitics/ArmsTrade/Spending.
asp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表1.4

中美軍事開支對比* (單位:0億美元)

國家 0  000 00


   0
美國
(.%) (.%) (.%) (.%)
   
中國
(.%) (.%) (.0%) (.%)
†00年中國官方的軍事預算是億人民幣(億美元)。
*括弧裡的數字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http://www.sipri.org/contents/milap/milex/mex_database.html.

此外,進一步考察兩國的核能力與戰略武器系統的話,可以發現兩國甚至
沒有可對比性,美國遠遠超過中國(見表.)。美國擁有的戰略核彈頭相當
於中國的0倍,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的倍。更不用提美國在本土及其
盟國(如亞太地區的日本)間積極推進的戰略導彈防禦系統,而這將有效抵消
中國的導彈能力。

表1.5

中美核能力對比(00)

美國 中國
總數 0,0 00(大約)
核彈頭
可用於實戰的 ,00 (大約)
數量 00 0
洲際彈道導彈
彈頭 ,00 0
數量  
人造衛星發射
彈頭 ,0 
的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 (夏級)
數量  未知
戰略轟炸機
彈頭 ,(大約) 未知
資料來源:Warheads: Nuclear Notebook,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http://www.thebulletin.org/;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Nuclear Forces Guide, http://www.fas.org/nuke/guide/summary.htm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另外一個關鍵的衡量標準是在科技領域,它能很好的體現兩國未來的發展
趨勢。由表.可見,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領域,兩國之間的差距頗大。
很顯然,中國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在科技領域趕上美國。在科研投
入方面,絕對數字差距上美國具有明顯的領先地位,而且在分別所占國民生產
總值的比例上,美國也是中國的兩倍。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對比是,0年到
00年期間,全球範圍內名諾貝爾科技獎項得主中,有名來自美國,
而中國一個也沒有 10 。這進一步表明中國在科技領域明顯落後於美國。同時,
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硬體方面,更著重體現在軟體發展上。
針對「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議題,上文通過對兩國經濟與軍事力量相
關指標資料的分析,得出兩個相對的結論。從一些指標來看,兩國的差距在縮
小,而另外一些指標的資料卻顯示兩國的發展水準仍有很大差距。美國的國民
生產總值仍然有中國的倍之多,而在人均生產總值方面差距更大。當我們把
目光集中到軍事和戰略設施領域時,美國目前的實力更是遠遠超出中國,並且
這種態勢還將保持相當長的時間。此外,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全球性大
國,可以把力量投放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而中國事實上仍然只是一個地區
性大國。

表1.6

中美在技術層面的對比(00)

美國 中國
研究與開發支出 00億美元 0億美元
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 .% .%
對外國技術的依存度 % 0%
國際專利 , ,
0-00諾貝爾科技獎項得主(共位)  0
資料來源:Li Changjiu, Zhongmei Jingji Bijiao [Economic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Strategic
Review, 00, Number -, pp -.

10 Li Changjiu, Zhongmei Jingji Bijiao [Economic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Strategic Review, 00, Number -, pp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11

綜上所述,「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觀點明顯缺乏論據。如果在對比兩
國的實力時,即考慮經濟因素,又考慮軍事和戰略因素,這種說法更是言過其
實。既然如此,為什麼由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引發的「中國威脅論」仍然在
不斷放大?文章對下一個標準的論述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即對中美兩國
發展的認知。

對兩國認知的改變

一國大眾和精英對其他國家的認知,可以成為該國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如以上所分析的那樣,這種認知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和權力分布
的客觀趨勢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也正如下文所顯示的那
樣,往往傳遞出複雜的信號。

1. 認知1:中國崛起,美國衰落 「中國威脅論」
11
這就涉及到軟實力 ,和世所共知的中美國際形象的變化。根據佩尤全球
態度調查計畫(Pew Global Attitude Project),恐怖襲擊和美國領導反恐
聯盟對伊拉克的入侵,不僅已經造成了對美國支持的減弱,而且在全球範圍內
對美國的國家形象也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見表.)。許多長期以來美國
的堅定盟友也開始在國際社會中與美國的主張保持距離。這也已經意義深遠地
破壞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道德領袖地位。
當美國需要努力改善國家形象的同時,美國對中國的認知卻快速提升。根
據00年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的調查(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在有關中國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可能性上,該調查顯示出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速
度,美國人要比中國人自己更為樂觀。對於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中國經
濟需要多少年能趕上美國?」,大概有一半的中國人認為需要超過0年的時
間,然而卻有%的美國人則認為這個時間很可能在到0年之間。其中,大
約有一半的美國調查者相信中國會在0年內實現此目標,然而僅僅有%的中
國人相信0年內能達到。這種對美國經濟即將衰弱的認知,自然會導致「中

11 參見:Joseph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0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表1.7

有關國家對美國的支援度變化情況

/000(%) 00(%) 00(%) 變化(%點)


英國  0  - 
加拿大    - 
法國    - 
德國    - 
印尼    - 
俄羅斯    +
資料來源:The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U.S. Image Up Slightly, But Still Negative,” -Nation 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 (June , 00), Pew Research Center, p. .

國威脅論」的產生,而這正像0年代美國公眾對日本經濟發展的擔心一
樣。
自後冷戰時代起,中國不僅進一步轉變了它的革命色彩,而且更強調其周
邊友好政策,且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角色。比如,為解決北
韓核危機,中國主持召開了北京六方會談。00年月在越南河內召開的一年
一次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中國的影響被普遍認為已經超過了美國─至少
在地區層面。因此,針對中國在全球舞臺的認知,特別在亞洲笵圍內,其作為
一個更積極的形象已經被廣泛接受。

表1.8

中美兩國公眾對「中國經濟多久能趕上美國」的不同認知

-0年 0-0年 超過0年


美國公眾 0% % %
中國公眾 % % %
資料來源:第題:「你認為中國經濟需要多少年能趕上美國?」Global Views 00,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12

12 00年,「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的調查」進行了一項有關針對全球各國看法的民意調
查,本表是根據其中的一份名為“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ise of China and India”的報告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13

中國最近幾年的軍事發展同樣令美國感到不安,許多人認為這是最有可能
在亞洲引發衝突的因素。表.顯示有一半的美國人(0%)認為中國軍事力
量的增長「很可能」導致衝突,而相對而言,只有較少的人認為北韓局勢的
處理不當(%)和臺灣問題(%)會導致在亞洲的衝突。這清楚表明美國
公眾對中國軍事力量增長的擔憂超過了對朝鮮半島和臺灣問題的擔憂。毋庸
置疑,對中國軍事力量的這種認知是在精神層面產生「中國威脅論」的主要動
力,同時它也很可能會影響到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

2. 認知2:美國仍然居於領導地位 「中國機遇論」
正像之前所分析的那樣(表.),超過0%的美國人相信中國的經濟地
位將在不到0年的時間內趕上美國。但是另外一個調查顯示美國的中國問題
專家裡存在更為客觀的認知,這些專家在美國的對外政策制定中存在廣泛的影
響。表.0顯示,僅僅有%的中國問題專家同意美國公眾的意見。絕大多數
(%)則相信中國要取得與美國相近的經濟地位需要的時間絕對不止0年,
而且到底多少時間並不確定,或者中國將永遠趕不上美國。

表1.9

美國公眾對亞洲引發衝突的因素判斷

衝突
非常可能(%) 稍微可能(%) 不可能(%) 不確定(%)
中國軍事力量增長 0   
朝鮮半島局勢    
大陸與臺灣的關係    
資料來源:第題:「請回答如下因素將引起主要大國在亞洲爆發衝突的相關可能性?」Global Views 00,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製作而成。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表1.10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經濟多久能趕上美國」的認知

-0年 0-0年 超過0年 永遠趕不上 很難說


中國問題專家 % % % % %
資料來源:「中國未來將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嗎?」問題的答案;Research conducted Apr-Aug 00 for
forthcoming article by Yang Zhong and Che-huan Shen, “Reading China: How Do American China Scholars View
U.S.-China Relations and China’s Future,” P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00, forthcoming).

從以上的分析可見,對於「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觀點,不同群體的認
知和見解也是相對的。一方面,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更客觀
的評估,認為中國的崛起對美國而言並非威脅,並且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取
代美國超級大國的領導地位(表.0)。另一方面,美國公眾則贊成認為中國
崛起的同時,會逐漸取代美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的觀點。
本章的第一部分對中美兩國的權力分布轉移和未來發展趨勢作了初步探
討。可以看出,雖然中國經濟在過去的0年裡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但
與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差距仍然很明顯。同時,未來的發展趨勢顯示中
國要想取得與美國相同的大國地位,至少還需要再花三十年的時間 13 。在軍事
領域,兩國的實力也不可同日而語。
針對中國何時能趕上美國這一問題,兩國人民的認知存在差異,因此預測
和見解也有所不同。而在很多方面,美國人的認知比中國人自己的認知更加積
極。
總的來說,單看權力分布轉移的狀況,「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觀點是
站不住腳的。只能說,兩個大國的影響層面不同。從總體實力上看,美國更加
強大,並且仍將保持這種優勢。但表現在認知方面,上述觀點是有可能的,尤
其是考慮到以下因素:
•中國新的全方位外交 14。

13 Emilio Casetti, “Power Shif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Will China Overtake the
USA?”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0 (00), p. .
14 參見:Evan S. Medeiros and M. Taylor Fravel,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
(Nov./Dec. 00), pp.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15

• 中國在全球尋找能源 15 ,因此北京鼓勵更具外向性的戰略安排,以及更
具全球性的權力使用 16。
•在國際事務中採取多邊主義 17。
• 在中國的周邊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美國的影響力在下降 18。
• 美國國內外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負面反應,降低了其外交影響 19。

但是針對以上論述,下面一些有關中國國內發展的不同觀點將使其大打折
扣。這些因素會減緩中國在影響力上追趕美國的速度 20:
• 中國剛剛開始融入世界經濟。儘管經濟「硬體」發展迅速,但是「軟
體」,比如在銀行業和服務行業等知識型經濟方面,卻發展緩慢。根據
一些中國問題觀察家的觀點,這些缺點將給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增添不
確定性。
•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權和決策權方面的政治壟斷,一方面使各機構之間不
能在重大外交國防決策上通力合作 21 ,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政治精英加入
中國的管理隊伍 22。

15 參見:Kent E. Calder, “China and Japan’s Simmering Rivalry,” Foreign Affairs : (Mar./Apr.
00), pp. -.
16 有關在全球背景下中國有興趣保護海中航道(sea lanes)的詳細分析請參見:Dennis
Blair and Kenneth Lieberthal, “Smooth Sailing: The World’s Shipping Lanes are Safe,” Foreign
Affairs : (May/June 00), pp. -.
17 參見:Quansheng Zhao, “Moving Toward a Co-Management Approach: China’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and Taiwan,” Asian Perspective 0: (00), pp. -.
18 參見:Sheng Lijun, Saw Swee Hock and Chin Kin Wah, eds., ASEAN-China Relations:
Realities and Prospects.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00; and Sheng Lijun,
“China’s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sia,” Trends in Southeast Asia  (Apr. 00).
19 參見:James D. Fearon, “Iraq’s Civil War,” Foreign Affairs : (Mar./Apr. 00), pp. -.
20 通過對中國國內政治的綜合研究可見,國內問題有可能會破壞中國的和平崛起。參見:
Susan L. Shirk, 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 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se, 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 中國於00年早些時候進行了廣受關注的反衛星試驗,有關詳細分析請參見Bates Gill and
Martin Kleiber, “China’s Space Odyssey: What the Antisatellite Test Reveals About Decision-
Making in Beijing,” Foreign Affairs : (May/June 00), pp. -.
22 參見:John L. Thornton, “China’s Leadership Gap,” Foreign Affairs : (Nov./Dec. 00), pp.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 普遍的腐敗和正在增長的大眾不滿情緒可能危害到共產黨政權的合法
性 23。
• 沿海和內陸省份巨大的經濟差異可能導致中國社會不公和社會不穩定的
增強。
•對自然資源的巨大破壞已經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24。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要想在可預見的未來真正扮演全面的領導角色,無疑
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同時,中國是否能在世紀中期或世紀末取代美國並
在全球舞臺上扮演領導角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國內穩定以及政治和經
濟轉型是否成功。
在上文對「是否出現了一上一下?」的問題進行分析了之後,我們現在把
重點放在中美關係上─ 前者是在世紀正在崛起的大國,爾後者則是目前
國際社會中起支配地位的超級大國。

大國關係管理模式(MGPR)

大國關係管理模式(MGPR)作為一種概念框架,有利於我們理解中美關
係以及其他大國關係。在理論層面,國際關係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比如共同管
理北朝鮮問題和臺灣問題,需要三個基本的因素。
第一,有自願合作的國家存在。羅伯特•基歐漢和亨利•季辛吉都強調這
些國家必須存在利益的交集,各方通過共同努力都能從中受益 25。
第二,為了維持國家間合作正常進行,應創造充足的動力以克服國家利益
中的分歧 26 。肯尼士•沃爾茲和約翰•米爾斯海默都曾強調,國家間利益重疊

-0.
23 參見:Yan Sun, Corruption and Market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00.
24 參見:Elizabeth C. Economy, The River Runs Black: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To China’s
Future.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00.
25 參見:Robert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 p. , and Henry Kissinger, Does America Need a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Touchstone, 00, p. -.
26 參見: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17

雖然有助於這些國家進行合作,但若缺乏強烈的動力去維持,那麼這些國家間
的利益分歧和競爭因素很可能最終致使其合作中斷。我們可以從世紀美英
兩國關係的發展中得出一些有益啟示。當時美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而
大英帝國是當時的霸權國,兩國間的共同利益主要集中在海洋權和貿易權。正
像尼爾森(Harvey Nelsen)所認為的那樣,這兩個大國「擁有共同利益」。
內爾森教授進一步指出,「霸權國若想維持其霸權地位,應當尋求合作而非競
爭……全球霸權國需要意識到,與地區霸權的衝突終究會付出極大代價,給本
國造成傷害。因此,這一點也是合作的動力」 27。
第三,正如羅伯特•基歐漢和克萊斯納(Stephen Krasner)所論述的那
樣,必須建立有效的機制和制度作為一個載體,從而在大國間進行日常的共同
管理 28。
以上是不同國家間合作所需的基本因素。大國管理(MGPR)的架構由六
個基本層面組成,其中每個層面均對理解大國關係至關重要。

1. 基本的共識為增強國家間互信提供基礎
兩個大國在國際事務中合作的基礎與彼此對對方的認知有關。眾所周知,
對大國關係的分析可以分為諸多流派。冷戰時期,主流流派是所謂的「零和遊
戲」。美蘇兩國都視對方為競爭對手並需要「擊敗」。基於這種認識,諸如圍
堵和世界革命等戰略手段被華盛頓和莫斯科廣泛推崇。它最終也成了國際關係
中實現自我諾言的縮影,亦即:製造一個敵人最好的方法是你把其作為敵人來
對待。在後冷戰時期,隨著相互依賴和全球化趨勢加強,許多政策制定者從冷
戰時期的「零和思維」轉向「雙贏思維」。換句話說,如果大國間進行合作,
那麼其中一個國家的發展並不必然以另一國家的損失為代價 29。

Publishing Company, , p. 0, and John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00, p. .
27 與克萊斯納的郵件聯繫,按照既定安排,他將就此主題向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Southern Convention提交論文,Savannah, GA, Oct. 00.
28 參見: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p. , and Stephen Krasner,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00, p. .
29 參見:David Lampton, “China’s Rise in Asia Need Not Be at America’s Expense,” in David
Shambaugh ed., Power Shift: 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當代國際關係的主流思想不贊同過去的流行看法─霸權國和崛起國間的
衝突不可避免,他們轉而強調為了和平與穩定,發生國際危機時的最優先考慮
應是國家間相互合作對危機進行管理。如果各個國家的領導人都能認可這個觀
點,那麼互信的基礎就能建立並加強。在共用觀念的影響下,共同管理的情形
也就可以出現。在這一點上,北京和華盛頓都已經在努力避免這種視彼此為
「對手」的惡性循環。儘管偶爾還可以在兩國聽到鷹派的一些強硬觀點,但是
主流的看法是太平洋兩邊的美國和中國是夥伴,而非對手或敵人 30。

2. 充分的動力讓兩個大國合作
中國和美國在建立積極和良好的雙邊關係上擁有共同利益。他們可以通過
建立這種關係為其政策的優先目標服務,即保持地區穩定─最重要的是─
阻止戰爭。正如我們從中美關係的案例中所看到的那樣,對於每一方來說,合
作的最大動力在於避免與對方爆發全面的軍事衝突。這種軍事衝突的後果無疑
將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災難。正如我以前曾經指出的那樣,中美兩國間任何軍
事衝突都將導致政治、經濟和物質的災難 31 。兩國均擁有核武器這一事實並沒
有為兩國和平創造條件,而是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災難。由此可見,兩國合作的
動力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有可能點燃兩國衝突的地區是在臺灣和朝鮮半
島,也正是在這兩個熱點地區,北京和華盛頓的合作非常緊密。
另外,兩國在諸如聯合反恐,國際貿易和全球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擁有廣泛
的合作動力。中國外交的優先地區在亞洲,優先目標是推進國內現代化事業。
與美國合作將大大有助於中國外交這些優先目標的實現。與之相對應,美國外
交政策中首先關注的則是反恐和在伊拉克的戰爭,亞洲則在其外交政策中被歸
屬到次重要的位置。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同樣也有利於美國的全球戰略目
標。兩國在維護地區穩定方面擁有巨大利益,將設法避免大規模軍事衝突。

3. 處理國內政治的建設性的方法
歷史教訓表明,如果一國國內政治被歇斯底里的民族主義所驅使,那麼該

California Press, 00. pp. 0-.


30 對於中美關係的深入分析,請參見:David M. Lampton,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00.
31 參見:Quansheng Zhao, “America’s Response to the Rise of China and Sino-U.S. Relations,”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Dec. 00), pp.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大國關係管理:中美實力上下變動的內涵 19

國與鄰國以及其他大國的關係很容易走向衝突。我們可以從兩次世界大戰中找
到類似佐證,特別是德國與日本的經歷更是如此 32 。在當代,管理國內政治比
較正面的例子體現在地區層面上─歐洲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一體化,也即
歐洲聯盟的建立和發展。而比較負面的例子是日本在發展與其鄰國關係上,特
別是與中國和韓國關係上,一直裹足不前。在這些國家─ 日本、中國和韓
國,歷史因素以及民族主義的抬頭是過去幾十年東亞共同體始終發展緩慢的主
要原因。為了東亞共同體的發展,公民健康性的討論和對年輕一代富有建設性
的教育十分必要。同時,國家領導人需要避免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不負
責任地訴諸民族主義的行為。

4. 制度化和有效機制
要實現大國關係的管理,就需要一些可行的制度。這些制度能夠保證大國
之間能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交流、磋商、勸說和談判。他們可以是雙邊的直接對
話,比如在胡錦濤主席和布希總統之間舉行的年度會議,和輪流在北京和華盛
頓舉行的每年一度的戰略對話。由於歷史原因,在亞太地區缺乏類似於北約組
織的安全合作組織。因此,中國針對北韓核危機開展的六方會談得到各方普遍
讚譽,人們對這種機制給予很高的期朢。中美兩個大國都致力於解決這一潛在
危機,他們同時還在聯合國的決議中達成共識。這種形式的論壇,事實上不僅
為公開政策討論提供了場所,而且彼此也可在暗地裡討價還價。儘管六方會談
的有效性還有待檢驗,然而它事實上卻是該地區第一個中國和美國均扮演領導
角色的以安全為討論主題的多邊組織。按照希爾(Christopher Hill)的觀點,
進一步發展後的六方會談或者類似的組織在該地區變得很急需,這樣的組織不
僅可以解決一些類似於北韓核危機的國際危機,而且也為各方扮演適當角色提
供了平臺 33。霸權國和崛起的大國也能在此表明各自的利益。
另外一種制度安排是針對敏感問題而達成的默契,比如北京和華盛頓在共

32 參見: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New York: Vintage Books, , especially chapter . For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case, see Michael A. Barnhart Japan and the World since
1868. New York: Edward Arnold, .
33 參見:Christopher Hill, “Update on the Six-Party Talks,” address to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Feb. , 00), transcript and video available at http://www.brookings.edu/
comm/events/000hill.htm.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國際關係管理

同管理臺灣問題上。過去幾年,在強調維持臺灣海峽現狀的重要性上兩國緊密
合作,特別是反對臺灣民進黨領導人試圖尋求獨立以改變現狀的努力。透過這
種合作,臺灣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角色的行為得到管理,以確保它不會影響到
中美兩國間的正常關係。

5. 危機預防措施
日常的機制安排在和平時期可能有效,但是在危機情況下或許還不夠。危
機預防機制應能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有效阻止兩國外交陷入災難,比
如00年月日美國的EP-偵察機事件。北京和華盛頓顯然需要進一步發展
這種機制,以便確保兩國最高層溝通能在危機情況下暢通無阻。這種日常的機
制安排還可以推動兩國在功能性層面的溝通,比如,在北京的外交部和華盛
頓的國務院,或者人民解放軍和五角大樓之間。當然,這種公開的溝通渠道
仍可以通過廣泛的人員交流進一步擴展。總之,雙方應鼓勵在官員層面、智囊
層面、知識份子層面以及其他渠道開展更廣泛的接觸。此外,危機管理也要求
彼此在意圖上有一定的透明度。華盛頓和北京都應建立一些規則以便在對方採
取大規模的軍事或外交動作時,能明白對方的意圖,從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摩
擦。

6. 多層面的接觸以維持和擴大共同利益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管理大國關係,北京和華盛頓需要通過多層面接觸以維持和擴
大兩國共同利益的基礎。這將要求不僅官員之間需要舉行會議,而且也要求公
眾之間進行交流。事實上,公眾外交非常必要。擴大後的共同利益基礎應該超
越純粹軍事和戰略議題。應進一步加強經濟和貿易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中
美兩國間的經貿關係將會更加相互依賴。在其他領域─比如教育、科技─
的對話和交流也應該鼓勵和擴大。有許多途徑可以加強彼此理解,教育層面的
交流就是很好的辦法。
全球化趨勢不僅僅體現在兩國經濟發展上,而且也包括雙方對彼此國內的
發展會越來越關心。當然,不干涉內政原則仍需要被遵守。無論如何,當兩國
社會擁有更緊密的聯繫時,儘管彼此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他們會自然地分享
其價值和文化。
以上六個方面闡明瞭管理大國關係的涵義。管理的基本目標在於阻止大的
災難發生,比如兩個核武器大國間爆發武裝衝突,最終目的在於加強彼此的互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大國關
係管理/趙全勝著. — 初版. — 臺北市:
五南, 2010.12
   面;  公分.--
ISBN 978-957-11-6131-0(平裝)
1.中國外交 2.中美關係 3.中日關係
574.18 99020448

1PU0

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
日本、中國與大國關係管理
作   者 ─ 趙全勝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劉靜芬 林振煌

責任編輯 ─ 李奇蓁

封面設計 ─ P. Design視覺企劃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1 0 年 1 2 月 初 版 一 刷

定  價 新 臺 幣 5 5 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