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生病與健康的文化差異性
Cultural Diversity in Health & Illness

拉歇爾•史貝克托(Rachel E. Spector)◎著
王世麗、吳陳怡懋、張希文 ◎譯

印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entitled CULTURAL DIVERSITY IN HEALTH & ILLNESS, 6th
Edition, ISBN:0130493791 by SPECTOR, RACHEL E., 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Copyrights (c) 2004 by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by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permission from Pearson Education,
Inc.

CHINESE TRADITIONAL language edition published by WU-NAN BOOK INC.,


Copyright (c) 2007

原著由Pearson Education, Inc. 於2004年出版


此繁體中文版為Pearson Education, Inc.授權五南圖書出版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僅將此書獻給

我的丈夫Manny;
我的孩子Sam、Hilary、Julia,及Emma;
孫子Becky、Perry、Naomi、Rose,及Miriam;
記憶深處的父母Joseph J.、Freda F. Needleman,與公婆Sam、
Margaret Spector;
還有留在回憶中的深愛導師Irving Kenneth Zola。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前 言

我自1977年開始撰寫《生病與健康的文化差異性》第一版本之後,便已
再版了數次,本書為第六版。每個版本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加讀者對於照顧不
同文化背景民眾的各種面向及複雜性的認知度。我期望分享個人對於文化概
念的經驗及想法,以作為醫療專業人員的教育之用。故本書是我對於下列幾
項問題的回答:
● 如何使學生有效的揭露文化差異性?
● 如何從廣泛的社會觀點來檢視健康照護議題?
當我過去在課堂內進行時,我嘗試去引領讀者直接與「北美健康照護體
系」(North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內的醫療服務者與消費者互動
接觸。我探索醫療照護服務中搖擺不定的議題並比較人們嘗試處理健康照護
議題的可能選擇。
這些議題在目前尤為迫切需要,依據「醫院評鑑協會」(Joint
Commission of Hospital Accreditation)、醫療補助保險及聯邦醫療保險
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等機構的最近政
策顯示,所有的醫療服務者都應具備文化能力。在此脈絡中,文化能力便意
味著在照護服務中,醫療服務者能了解並關注病人情境的全部脈絡;它同時
也是一種知識、態度及技術的綜合體。然而,
● 您如何真正激勵人們去傾聽這些內容?
● 您如何刺激醫療服務者去了解病人的世界觀及生活經驗?您如何協助
醫療服務者作為病人生活方式的真實見證人?
● 您如何使醫療服務者從承載著偏見、外國人仇視症(xenophobia)、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相關的「主義」(isms:包括種族主義及民族中心主義)者以及「反對者」
(antis)中解放出來?
僅與文化差異性的短期會遇並不會發展出文化能力;這是需要花時間來
發展技術、知識及態度來提供安全與滿意的文化照護(CulturalCare)。

本書特色

● 包括選擇題、配合題及填空題、媒體連結及其它的教學活動形式,都
免費放在www.prenhalLcom/spector的網站中,點選此網站便能找到。
● 線上課程管理系統(Online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s):也可
同時利用此管理系統。有關於使用此管理系統與《生病與健康的文化差異
性,第六版》書籍中的更多操作資訊,請聯絡您的經銷商,網站是:www.
prenhall.com/mischtm/rep_locator_fr.html ,或到下列合適的網站:
cms.prenhall.com/webct/mdex.html
cms.prenhall.com/blackboard/index.html
cms.prenhall.com/coursecompass
● 健康傳統的圖片(Health Traditions Imagery):在此新版中,使
用象徵性的圖片來建立章節之間的連結。選用一些與健康(HEALTH)(當以
大寫描述健康時,其被定義為一種個人的平衡現象,同時涵括個人在身體、
心理及靈性的內在存有,以及自然、家庭、社群與抽象等的外在世界)相關
的圖片以喚起您對於一個既定傳統及HEALTH/health的信念,以及現代與固
有傳統文化實踐共存的豐富概念。
● 發展文化能力的指引(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Cultural
Competency):在個人、現代醫療照護服務及傳統等各層次的面向中,本
書採用的是一種從普遍與一般性的健康及生病(illness)面向到傳統健康
(HEALTH)信念與實踐的特殊圖片方式來呈現。
● 三個發展面向(Three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1.文化的基礎(Cultural Foundations):回溯文化傳統與歷史,以說
明存在於我們社會中與生俱來差異性的基本概念及健康與生病的基本元素。
2.健康的範疇(Domains of HEALTH):醫療服務者及病人的不同世界
反映出在進入對抗醫療哲學及醫療服務體系中,一種從對於健康(HEALTH)
與療癒(HEALING)的普遍與一般個人觀點擴展到社會化觀點中。
3.健康的全貌(Panoramas of HEALTH):在所選族群中的傳統健康信
念及實踐的世界。
● 歷史的觀點(Historical Perspectives):回溯從1900年到2003年
間的歷史社會文化、公共衛生及健康政策等事件與醫學里程碑。

綜論

在第一單元中,我把焦點集中於在發展文化能力基礎上所必須認知的背
景知識。
● 第一章是探討文化傳統與歷史的概念以及其在健康及生病的個人觀點
中所扮演的角色。首先要探討的是一般性的名詞:文化是什麼?文化如何被
傳播?民族性(ethnicity)是什麼?宗教是什麼?這些概念如何影響個人健
康?在個人的生活軌跡中發生可能影響個人健康信念與實踐的重要社會文化
活動有哪些?
● 第二章主要是討論差異性,包括:人口、移民及貧窮等,對於提供健
康照護途徑上的影響。本章呈現出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
所進行的每一項人口分類、移民綜觀及與貧窮相關議題等的背景資料。
● 第三章是回溯醫療服務者的知識,與對於健康需求及了解健康及生病
的自我觀點。
第二單元是探討健康的範疇,其與個人習俗的交融、並與對抗醫療哲學
相比較。
● 第四章是導引健康並發展此概念於普遍及一般性的情境中。呈現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出健康傳統模式(HEALTH Traditions Model)以及健康恢復的自然方法


(natural methods of HEALTH restoration)。
● 第五章探討療癒(HEALING)的概念及信任在療癒、或巫術宗教及傳
統脈絡中所扮演的角色。此議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包括漸進性的使一名醫
療服務者必須對此現象具備某些理解形成的過程。
● 第六章討論家庭習俗並探討個人及家庭的健康傳統。包括家庭健康信
念的安排及被許多不同傳統人們所共享的實踐活動。
● 第七章焦點在於對抗醫療的健康照護體系(allopathic health
care)及醫療服務者的文化。
當閱讀完上述的各章內容後,第三單元開始將重點轉換到更詳細探討所
選擇的族群群體上,描述其傳統健康及生病信念與實踐的全貌並呈現相關的
健康照護議題。
上述這些內容,對於任何一種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健康信念體系皆無任何
價值判斷。無論如何,本書主要是藉由呈現一些信念與實踐並建議一些基本
的閱讀內容,以期能開啟讀者認知並對於既定族群的需求產生敏感性,亦能
引導其在未被涵括的族群中如何發展文化知識的一個模式。
結論著重於本書內容的綜論分析,以及如何將這些醫療照護服務、健康
計畫及衛生教育等的知識完整應用到病人及健康照護專業人員中。
需要學習的實在太多。現在已有許多的書籍及論述文章紛紛發表出,並
強調這些問題與議題。改變態度與信念、刻板觀念與偏見並不容易,有些社
會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幾乎無法做到拋棄所有的偏見,但能作的是改變。
我認為醫療服務者必須發展出執行文化照護(CulturalCare)的能力,並對
於個人在健康及生病的基本價值觀上具備敏感性。以接受個人的自我價值觀
來作為一個概念架構並鼓勵去接受其它不同價值觀的存在。認知並接受此過
程,將更有助於使醫療服務者以一種合作的、安全的及專業的方式來滿足個
案需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本書的第一版是一個承諾的成果,一個我曾許下的承諾。當我於1973
年開設醫學社會學課程時,為了一群黑人及西班牙裔的修課而許下的學生承
諾。在此課程中,學生反而成為我的老師,他們教我要透過醫療照護消費者
的觀點而不是我自己所意圖的觀點,來觀看醫療服務的領域。我停下來了解
到我自己並不是非常願意。當時我沒有認知到其實我並沒有了解多少知識,
我認為自己知道得很多。我謹守此承諾,並發現到自己在這幾年來的經驗竟
不可信。我常去旅行並遇見過許多人。無論何時,我總是緊握這個想法,並
嘗試協助護理人員及其它醫療服務者去了解並對病人的信念與需求保持敏感
性。
我知道閉門造車的危險性。我了解人們較偏愛將我們所處的社會視為一
個熔爐,舊有的信念與實踐會預期的消失並被同化進入主流的北美生活方式
中。然而,有許多人仍擁有自己祖國的傳統風俗與文化並持續發展下去,健
康及生病信念與人們已存的文化與社會信念,彼此深深的緊密結合。為了了
解每個人的健康及生病信念與實踐,必須將其放在獨特的社會文化世界中。
2001年9月11日的震撼事件所呈現出的是,要我們去傾聽所有人聲音的
響亮呼喚。的確,此種衝突事件對全球的極化現象(Global Polarization)
具有象徵性,例如:
● 比較傳統主義(Traditionalism)與現代主義(Modernism)。
● 比較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與普同主義(Universalism)。
● 比較傳統(Heritage)與世俗(Secular)。
● 比較極簡主義(Minimalism)與過度主義(Excessism)。
● 比 較 自 我 否 認 主 義 ( S e l f - D e n i a l i s m ) 與 唯 物 主 義
(Materialism)。
● 比較宿命論(Fatalism)與決定論(Determinism)。
● 比較對抗醫療(Allopathy)與順勢醫療(Homeopathy)。
● 比較治療(Curing)與療癒(HEALING)。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全球的極化現象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且似乎是近年來具有強大驅力
的活動。在這張大照片中企圖要理解的是:圍繞在健康照護中並企圖去發現
每日生活的文化意義。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醫療照護服務的世界,我們有
責任必須發展出文化照護(CulturalCare)的知識與技巧。
本書內容為基礎的應用性健康照護,是針對護理、醫學、社會工作及
其它醫療服務學科的學生而寫。我相信本書也有助於所有臨床領域的醫療服
務者,尤其是社區健康、長期照護、腫瘤科、慢性病照護單位、老人院及安
寧療護中心。我嘗試以直接的表達方式並以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語言來撰寫本
書。這些資料很敏感,而我也是以一種敏感的方式來呈現。我沒有任何創造
刻板印象觀點的企圖。我知道某人當閱讀本書時必定會點頭表示:「是的,
這正是我所看到的」,同時,在相同背景的其它人可能會說:「不,這不是
正確的」,這就是本書所要呈現的方式,若只有我自己的意圖並不夠。我以
一種開放詢問的精神來撰寫本書,所以任何一個議題,都可被激發探索並釐
清病人與健康照護提供者的觀點。當我在文化差異性的世界中旅行愈深入
時,就愈是驚訝於這些變異性。文化差異性充滿驚奇與興奮,在洞察人們對
於健康及健康照護的傳統態度後,我發現自己的臨床護理能力獲得提昇,且
也較能了解病人及其家屬的需求。我對於有能力去滿足、了解並對於提供照
護給全世界的人們感到興奮,這是護理的興奮劑。當我們向前進步的同時,
希望本書內容能協助讀者去發展文化照護(CulturalCare)的技巧並提供最
好的照護給所有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誌 謝 11

誌 謝

我投入在健康及生病信念與實踐的文化力量、民族性與宗教力量及其影
響性等的研究領域中已有30年。當我嘗試為這些信念提出一種聲音,並致力
於護理教育以及更多的教育訊息內容來協助專業人員(包括醫療與社會工作
等)時,許多人都慷慨的貢獻這些知識。
我非常感謝波士頓學院視聽學系(audiovisual Department of Boston
College)的一群伙伴:副所長賓內爾(Mary C. Binnell)是本書的圖解;
助理所長維德(Stephen Vedder),攝影製作服務;及攝影師賀道夫-瑞茲
(Michal Hardoof-Raz)、用心拍攝我所蒐集的物件照片。波士頓學院歐尼
爾(O'Neill)圖書館的參考服務館員及書目專家(Reference Librarian/
Bibliographer)安德生(Wanda Anderson),引導我依據時間序列來蒐集一
些文本並在這些發展過程中提出一些有用的評論。
我特別感謝下列這些人多年來的專業指導及支持:Nancy Anselment,
Julie Stern, Cathy O'Connell, Sister Mary Nicholas Vincelli, David
Warner, Ann Marie Yezzi-Shareef,以及lrving Zola。
我也想感謝我的朋友與家人容忍我在許多社會功能中的缺席,而在完成
此書所需的服務上,也獲得許多人的無數支持使理想終得以實現。
從1979年出版本書的第一版之後,在我的生活中便發生了許多事。因四
位父母的過世使我的家庭成員萎縮,以及因女兒Hilary、兒子Perry及五位孫
女(Julia、Emma、Naomi、Rose,及Miriam)的相繼誕生,使我的家庭成員
又再度擴增,我的下一個世代成員已經誕生並將陸續到來。而我也已從波士
頓學院的William F. Connell護理學院退休,我期許自己一個更新的挑戰,
那就是成為一名文化照護諮商師(CULTURALCARE consultant)。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審閱者(英文版)

Frances Anne Freitas, MSN


Assistant Professor
Kent State-Ashtabula
Ashtabula, Ohio

Helen Hurst, CMN, MSN, RNC


Nursing Instructor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
Lafayette, Louisiana

Ardith Sudduth, PhD, MS, RN, FNP-C


Assistant Professor Nursing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
Lafayette, Louisiana

圖片公開的合法性

拍照
Sarah Bastille、Michal Hardoof-Raz,及Stephen E. Vedder,視聽學
系副主任(Photography, Audiovisual Department),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Chestnut Hill,Masssachusetts。
Rachel E. Spector

物件
由Spector所蒐集
第二章中地圖廳(Mapparium)圖片的合法權:照片由Mark Thayer及艾
迪(Mary Baker Eddy)圖書館經費補助並核准使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前言 5

誌謝 11

第一單元 文化的基礎 17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19

提供文化及語言合適性健康照護服務的國家標準 22

文化照護 22

習俗一致性 24

涵化的主題 31

民族文化的生活軌跡 35

混合變數 38

文化衝突 39

影響健康的文化現象 40

第二章 差異性 47

2000年的人口普查 48

移民 53

貧窮 60

第三章 健康與生病 69

健康 70

生病 8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單元 健康範疇 95

第四章 健康傳統 98

健康與生病 100

健康傳統模式 100

健康保護 105

健康/健康照護選擇 110

民俗醫療 111

健康/健康照護哲學 118

第五章 療癒傳統 129

療癒 130

療癒的古老形式 132

宗教與療癒 133

療癒與今日的信念 145

與生命週期有關的古老儀式 147

第六章 家庭的健康傳統 169

家庭的健康/健康傳統 170

意識提昇 185

第七章 醫
 療照護服務及議題 189

健康照護體系的發展趨勢 199

健康照護改革 207

健康照護服務的常見問題 207

通往健康服務的路徑 212

醫學成為一個社會控制的機構 214

健康照護服務者的文化 2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單元 健康與生病的族群全貌 219

第八章  國印地安人及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健康與生病 221



背景 222

健康與生病的傳統定義 225

目前的健康照護問題 233

印地安公共醫療服務 240

第九章 亞
 裔族群的健康與生病 247

背景 249

健康與生病的傳統定義 250

健康維護及保護的傳統方法 255

健康恢復的傳統方法 256

目前的健康問題 262

第十章 黑
 人族群的健康與生病 269

背景 272

健康與生病的傳統定義 274

健康維護及保護的傳統方法 275

健康恢復的傳統方法 276

目前的健康問題 282

第十一章 西
 班牙族群的健康與生病 295

背景 296

墨西哥人 298

波多黎各人 3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十二章 白
 人族群的健康與生病 325

背景 326

義大利裔美國人 329

德國裔美國人 333

波蘭裔美國人 337

尾聲 349

附錄A 關鍵字詞解釋 357

附錄B 建議的教學大綱 368

附錄C 建議的教學活動 372

附錄D 習俗評估工具 374

附錄E 文化照護快速指引 377

參考書目 37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張希文‧王世麗 譯

當存在一種強烈的文化障礙時,必須盡己所能,若過程中發生
某事而使其所做造成傷害,亦必須滿足於這些許的成功。你必須放
棄全盤的控制……。
 安‧法第曼(Anne Fadiman),1997

本章一開始如圖1-1所示的這些圖片,呈現出涵化(acculturation)及
同化(assimilation)的過程:移民者所經驗到的改變,雙元文化主義的影
響,以及對於新國土的承諾與痛苦。第一列的圖片代表地球的四個角落:非
洲、亞洲、歐洲及北美與南美洲。人們從這些地方移民到美國已有數百年之
久,中間代表熱情魅力的美國自由女神,是移民美國者最熟悉的圖片。美國
女詩人艾瑪•拉薩路(Emma Lazarus)的撰文回應了這些圖片:「我那渴望
呼吸的擁擠民眾」。圖1-1第二列的中間圖片是一個黑板及電腦:代表教育、
學習英語、媒體及主流文化的所有涵化過程:學習英語十分必要,但是在電
腦化的時代中面對高科技知識與日遽增的學習需要上,卻顯艱苦。其它的圖

圖1-1 
地球的四個角落:非洲、亞洲、自由女神像、歐洲、北美及南美洲;寬闊的天空
輝映著稻米田的波動、黑板、電腦及老鷹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片,如:寬闊的天空輝映著稻田的波動及老鷹,代表這塊土地的壯麗與力
量。他們訴說了我們的共同夢想及文化差異性。我們都是多元民族合而為一
的單元體(e pluribus unum):亦即「眾數之一」(one out of many)。
1988年5月,一位美國學術界的編輯安•法第曼(Anne Fadiman)在遇
見了加州Merced區的李姓家庭後,便撰寫名為《神靈附身您就會跌倒》(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一書,並於1997年出版,書中內容敘
述李氏家庭及女兒麗雅(Lia)與美國醫療照護服務體系悲慘的遭遇故事。
當麗雅只有三個月大時,因癲癇症被送到縣所屬的醫院急診室,她的
家人無法以英語溝通,而醫院中也並沒有能翻譯赫蒙族(Hmong)  語言的人
員。從父母的觀點來說,麗雅正經驗一種靈魂從身體中逃脫且迷路的感受。
他們知道這些症狀是一種「quag dab peg」,亦即「神靈附身您就會跌倒」
之意。赫蒙族人以矛盾的情緒看待此經驗,他們了解癲癇的嚴重性及潛在危
險性,但這經驗同時也是一種能激發關注與榮耀感的生病狀態。
父母與醫療服務者都希望能給麗雅最好的服務,但因誤解與錯誤詮釋而
導致不斷發生一連串的複雜事件。這些悲慘的文化衝突便一直持續了幾年,
對每個當事人都造成相當的苦痛(Fadiman,1997)。
當二種相對立的文化信念體系,在醫療照護服務系統(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的所有環境中相遇時,此不斷變化的意外事件便會被放
大為一個極端事件。每個當事人都以一種「應該發生」的固有想法用在健康
照護活動中──除非每個人都能了解其它人的觀點,這種複雜的困難才有可
能會浮現出。2001年9月11日所發生的災難事件,以及2003年3月開始的伊拉
克境內戰爭,尤其強烈影響所有美國人及醫療服務者的意識。目前的醫療服
務者必須比以往更要了解,並對於不同文化的個人在健康、生病、照護及治
療實踐等的主觀意義抱持敏感性。文化差異性(cultural diversity)及
多元論(pluralism)是社會與經濟驅動力的核心部分,這些概念對於全美
各地的醫療照護服務及政策制訂都具有重要的應用性(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 2001,p25)。
在所有的臨床實務場域中──從急性及長期照護機構,到護理執業專家


譯註:赫蒙族(Hmong)為苗族的一個主要分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21

(nurse practitioner)、診所、學校及大學、公共衛生與專業衛生場域等
以社區為基礎的機構設置,每天都可看到差異性。為因應不同群體而具備文
化及語言能力的醫療照護服務,已逐漸獲得醫療照護醫療服務者及照護品質
有效性評值者的注意,對於前者而言更是一種迫切的需求。此潮流正開始在
處理因人口與保險制度改變而導致更大差異的病人群體,尤其關注於規劃一
套文化及語言適當的服務,來提昇醫療照護成效、有效性及病人滿意度。
個人的文化背景及語言對於其如何遵行並回應醫療照護服務,以及照
顧醫療服務者在此體系中如何實踐等面向上,都具有相當的影響性。文化及
語言能力被認為是一種能力,透過醫療服務者與組織來了解並帶來在照護經
驗中,對於文化及語言需求的有效回應。這是一種存在於所有病人、醫師、
護理人員及主要照顧者之間差異性的識別現象。此現象不侷限於病人群體的
改變方面,也涵括一些勞動成員──包括可能來自其它國家的醫療照護服務
者。而有許多勞動市場的民眾也是新移民及(或)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其它民
族文化背景者。
此外,健康與生病能透過個人的經驗及期待的話語來被詮釋與解釋。我
們能定義自己的健康或生病,並決定這些狀態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我們從
自身文化與族群背景中學習如何才是健康的,如何認知生病,以及如何是生
病了。再者,我們所加諸於健康及生病的概念意義,是與我們對於過去經驗
的文化所定義的基本價值觀有關。
第一章呈現與文化及其對於健康信念與實踐的影響性較為相關的內容,
並對於複雜的理論內容,提出一個綜觀。首先是分析人們維持其傳統習俗的
程度,其次是呈現與社會化(socialization)及涵化(acculturation),
以及類似一種熔爐產物或與所有美國人普遍思維相關的一組理論。而後才是
藉由個人與其傳統習俗與文化相連的決定因素,來分析健康信念,而非僅是
涵化的外顯特性。此乃假設個人與強烈的認同之間,有一種關係存在──不
是與其習俗、就是與其被美國文化所涵化的程度(亦即他們的健康信念與實
踐)有關。與民族文化傳統概念相連的是既存的個人民族文化歷史,以及可
能直接或間接與其生命接觸的歷史社會文化事件中的個人經驗過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2

提供文化及語言合適性健康照護服務的國家標準
在1997年,少數族裔衛生辦公室(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著
手發展出一套國家標準以提供在文化差異性領域中已開始進行的更多必要的
替代互補工作。針對文化及語言合適的健康照護服務,他們發展出一套國際
標準。此14項標準(如表1-1)必須符合大部分的健康照護相關機構。此標
準是建立在主要的法律規範、契約以及目前被聯邦、州立機構及其它國家
機構所採用的基礎上。這些標準是由國家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的政策制訂者、醫療服務者及研究者等人所發展出。
具有認證核可的機構,能評估及比較提供文化能力的醫療服務,並確
保不同族群的照護品質。這些機構包括: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國家品質保證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Quality
Assurance)、美國醫師及護理人員協會等專業機構、以及像是同儕審查組織
(Peer Review Organizations)等的品質審查機構。
為了確保不同群體在健康照護進入途徑的品質及工作環境安全的公平
性,所有的醫療服務者都必須促進並支持其在工作上所必要的態度、行為、
知識及技術,以尊重並有效的與病人或多元文化工作環境中的每個人合作
(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 2001,p.7)。此點是十四項國家標準中的
首要及基本的標準,並已被建議應用在醫療照護中作為文化及語言適當服務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appropriate services;CLAS)的一
項國家標準。

文化照護
文化照護是一種具有文化敏感性、文化合適性及文化能力的專業健康照
護。對於滿足個人、家庭及社區等與文化相關的複雜健康照護需求而言,文
化照護顯得非常重要。它是一種能跨越文化障礙並進入病人生活脈絡與激發
健康問題情境的健康照護。
● 文化能力(Culturally competent): 意指醫療服務者在所提供的照護
中,能了解並關注病人情況的所有脈絡。它是一種知識、態度及技術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23

表1-1 提供文化及語言合適性健康照護服務的國家標準

1.
健康照護機構應確保病人/消費者獲得來自於所有醫療人員用一種與病人自身文
化健康信念及實踐與慣用語相符合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可理解的及受尊重的照
護。
2.
健康照護機構應採取一些策略來招募、聘用及增加組織中工作人員及領導者的差
異性,以反映出該服務地區的人口學特性。
3.
健康照護機構應確保所有層級及跨學科的工作人員,接受與文化及語言合適性服
務相關的持續教育與訓練。
4.
健 康照護機構應提供病人/消費者語言協助服務,在上班時間的所有接觸環節
中,包括雙語工作人員及翻譯人員在內,適時的提供免費服務給英語表達能力受
限的病人/消費者。
5.
健康照護機構應以病人/消費者所使用的慣用語言,包括口語及書面文字單張,
以告知其有權接受語言協助服務。
6.
健康照護機構需確保提供給英語能力受限病人/消費者的雙語翻譯工作人員,其
語言協助的能力。但除非病人要求,病人的家屬及朋友不應利用翻譯服務。
7.
對於常接受服務或反映出該地區特性的各族群,健康照護機構應提供簡單易懂的
病人衛教資料。
8.
健康照護機構應發展、招募及增進在其書面計畫中,呈現出清楚目標、政策、執
行方式及管理責任/監督等機制,以提供文化及語言合適性的服務。
9.
健康照護機構應導引出並持續進行與文化及語言服務活動相關的組織自我評估,
並支持將與文化及語言能力相關的措施,整合查核系統、執行改進方案、病人滿
意度評估及成效評值等。
10.
健康照護機構應確保在健康紀錄中關於病人/消費者的種族、民族性、及口語及
文字語言等的資料,已鍵入機構的管理資訊系統中,並定期更新。
11.
健康照護機構應維持此社區中最新的人口、文化及流行病學以及需求評估等的檔
案,以因應該區文化及語言特性來提供正確的計畫。
12.
健康照護機構應與社區發展出一種參與的、合作的合夥關係,並善用各類的正式
與非正式策略來增進社區中的病人/消費者來參與,並施行與文化及語言相關的
服務。
13.
健康照護機構應確保在衝突與抱怨的解決過程中具備文化及語言的敏感性,以及
能辨識、預防及解決來自於病人/消費者的跨文化衝突與不滿。
14.
健康照護機構應鼓勵去定期公開其在執行文化及語言合適性服務標準上的進展及
成功的改革方案,並將此服務訊息告知給社區民眾。
資料來源:National Standards for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Appropriate Services in Health Care. Final
Report, Washington, D, March 2001. For full report and discussion contact the Office of Minor-
ity Health: Guadalupe Pacherco, MSW, 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Director, Project Officer, 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 Office of Public Health and Scienc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Rockwall 2 Suite 1000, 5515 Security Land, Rockville, MD 20852, Phone: 301-443-5084,
gpacheco@osophs.dhhs.gov.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4

 的複合體。
● 文化合適性(Culturally appropriate): 意指醫療服務者利用已有的
背景知識給予病人盡可能最好的健康照護。
● 文化敏感性(Culturally sensitive): 意指醫療服務者具備基本知識
及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執業場域中,所觀察到的多元文化族群的健康傳
統。
文化照護所表達的是在醫療照護服務發展中,一種與生俱來,並符合文
化及語言合適服務(CLAS)標準的指導方針。在醫療照護服務競爭場域中所
存在的許多衝突,都被認為是文化上的誤解所致。儘管這些誤解有許多都與
一般常見的情況有關,例如:語言及非語言誤解、傳統習俗、互動的結果、
互動時所使用的片語及客觀性等,但許多文化上的誤解只與醫療服務有關。
提供文化照護是一種根本的必要性,期望醫療服務者能評估並解釋既定病人
的健康信念與實踐及文化需求。當醫療服務者有能力從病人文化傳統及生活
軌跡等的文化觀點來了解時,文化照護就能改變醫療照護服務的觀點。醫療
服務者必須在健康照護場域中搭建一座不同文化背景病人之間的橋樑。

習俗一致性
習俗一致性是由埃斯蒂斯及茲邱(Estes & Zitzow, 1980)所發展出的
概念,用來描述:「某人的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原有部落文化的程度」。此理
論目前已被擴展到試圖去研究不同族群的個人生活方式反映其傳統文化的程
度,不論是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或西班牙人。此理論的重要性在於指出
習俗一致性存在於一個連續體上,個人同時擁有一致性(傳統的)與不一致
性(涵化的)傳統的特性。習俗一致性的概念是涵蓋確認個人的文化、族群
及宗教背景(參見圖1-2)。

文化
沒有任一種單一的文化定義。有太多的定義都傾向於省略文化的顯著
面向,或過於一般性以致於失去其真正意義。在此名詞意義的許多概念中,
有 些 值 得 特 別 注 意 。 費 喬 斯 ( F e j o s ) 的古典定義(1959,p.43)把文化描
述為:「一個人類群體的社會承傳特性的全部總稱,使上一代能訴說、傳播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25

或保存給下一代每件事」;換言之,即是我們所擁有的非生理的遺傳特質。
另一種了解文化概念的方法是將文化形容為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所隨處攜帶
的行李。文化是在社會化過程中,我們從家庭中所學習到的信念、實踐、習
慣、喜好、厭惡、規範、風俗及儀式等的總和,我們依序將文化的行李傳遞
到子女身上。第三種定義文化的方式則是與傳統健康領域的關係最為密切,
文化是一種「後設溝通體系」(metacommunication system),不僅是說出
的字詞有意義,其它的每件事亦然(Matsumoto,1989,p.14)。
人類行為的所有面向都能透過文化的鏡頭被詮釋,每件事物都與此有關
且亦是從此脈絡而來。文化包括下列所有特性:

宗教

社會化

文化 民族性

擴展家庭 擴展家庭
成長地區 Ⅱ.文化 參與民俗生活方式
Ⅰ.社會化 訪視家庭 語言
在擴展家庭中成長
姓名

擴展家庭 擴展家庭
Ⅲ.宗教 教會成員及參與 居住於民族社區內
歷史信念 Ⅳ.民族性 參與民俗生活方式
參與相同民族成員的社會化
認同為一名具有民族意識的美國人

圖1-2 習俗一致性的模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6

1.文化是人觀(personhood)及社會關係的媒介。
2.文化只有一部分是有意識的。
3.文化能被比喻為一個義肢,因它是一種生物能力的延伸。
4.文化象徵一種互相交織的網。
5.文化是用來創造並限制人類選擇的一個裝置。
6.
文 化可能同時存在於二個場域中:它存在於個人心靈中,也同時存在
於口語文字或人為環境中(Bohannan,1989,p.12)。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其中的每部分都與其它部分有關,文化能透過
學習而獲致,學習文化的能力雖是遺傳性的,但其目標並非如此,而必須是
個人身處於其家庭及社會社群內所學習而得。此外,文化也仰賴一個根本的
社會矩陣(social matrix),在此社會矩陣中所包含的是知識、信念、藝
術、法律、道德及風俗習慣(Bohannan,1989,p.13)。
人們學習這些方式來了解自身環境,並從中學習到文化,亦即:他
們從環境中學習如何去了解並詮釋他們所看見的一切。人們學著去說話也
學著去學習。文化,如同我們個別的媒介一樣,是我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
式。它也是人類社會關係的媒介,是一種必須被共享與創造的社會關係。
文化的象徵:包括聲音及行為,形成所有語言的基礎。象徵無所不在:在
宗教、政治及性別中,這些都是存在於文化群體之間的文化象徵與意義
(Bohannan,1989, pp.11-14)。儘管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政治、經濟
及社會等的力量傾向於改變某種已被承傳與保存的某些文化特殊面向。然
而,一個既定文化的許多基本組成卻從未改變的從一代承傳到下一代。結
果,許多我們所相信的、所想的及所做的有意識及無意識的事,都被我們的
文化背景所決定。以此方式,文化與民族性便能代代相傳。目前,這些有關
文化的古典定義持續作為一種理解的基礎。事實上,此種由少數族裔衛生辦
公室(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於1998年所發展出的定義結合了許
多核心主題。文化被定義為一種:「思想、溝通、行動、風俗、信念、價值
觀及種族的、族群的及宗教的或社會群體的機構」(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2001,p.13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27

民族性
文化背景是一個族群背景的基本組成。但在進行討論之前,需要定義一
些名詞以便能從相同的指涉點中出發。「民族的」(ethnic)的古典定義
是:與一個社會群體有關,且是宣稱以某些特殊複雜變數(這些變數通常包
括宗教、語言、祖先或生理等特徵)的社會及文化體系為基礎的一個形容詞
(Ae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1976)。現代的定義,則是由少數族
裔衛生辦公室所定義,意指共享一種共通與特殊的種族、國家、宗教、語言
或文化等的傳統(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2001,p.131)。
「民族的」(ethnic)這個詞已多次喚起強烈的負面情感並常被廣大
族群所排斥。推測使用此詞的日漸頻繁乃因人們最近在探索其個人背景上的
興趣使然,一些政客會過度向「族群」獻殷勤也是個事實。弔詭的是,在一
個強大如美國的國族(nation)中,也同時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民族。但當
與唯一真正原住民族群的美國印地安人在一起時,我們發現我們自己仍然不
願意指出民族性及民族差異性。此情況乃是由於大部分的外來群體在踏入
這塊土地時,常急於擺脫「祖國」的生活方式並企圖使自身很快的被同化
(assimilate)而進入主流社會或所謂的熔爐中(Novak,1973)。
● 民族性(Ethnicity),名詞: (1)屬於某個特殊族群的情況;(2)一種
族群的驕傲(ethnic pride)。
● 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名詞: (1)相信自己所屬族群的優越
性;(2)無視於對其它種族(race)的關注。
● 仇視外國人(Xenophobe),名詞: 個人過分或輕蔑陌生人或外國人,尤
其是反映在其政治或文化觀點上。
● 外國人仇視症(Xenophobia),名詞: 一種對陌生人的病態恐懼。
這些現象的行為特徵常發生在人們對於需求的回應上,尤其當他們在國
外 出 生 且 必 須 發 現 一 種 運 作 方 法 時 , 包 括:(1)在他們被同化進入主流內之
前;以及(2)為了接受自我。一旦人們聚集在一起反對多數民族時,多數民族
可能接著會歧視並反抗他們。
的確,民族性的現象非常「複雜、矛盾、弔詭及難以理解」(Senior,
1965,p.21)。民族性具有下列指標特性,一個族群可能包括數種: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8

1.常見的地理起源。
2.遷徙的情況。
3.種族。
4.語言及方言。
5.宗教信仰或信念。
6.超越親屬關係、鄰居及社區障礙的連結。
7.共享傳統、價值觀及象徵。
8.文學、民俗及音樂。
9.食物喜好。
10.定居及僱用類型。
11.與故鄉及美國政治相關的特殊興趣。
12.用來服務並維持族群的專責機構。
13.一種特殊的內在感覺。
14.一種特殊的外在觀點。
在美國,至少有超過106個族群及500個美國印地安國族(American
Indian Nations)都符合上述大部分的標準。來自於全球各國的人們早已
移民到美國並在此處久住,像德國、英國、威爾斯及愛爾蘭等這樣的國族已
成為大多數;其它像是日本、菲律賓及希臘等在此地的人們則屬於較少數
(Thernstrom,1980, p.vii)。而來自越南、寮國、柬埔寨、古巴、海地、
墨西哥及南美與中美洲的人們則持續的移民到美國。

宗教
第三個習俗一致性的主要組成是宗教。宗教是一種具有神性或超
人為力量、或必須被遵守與被崇拜成為一個宇宙創造者或統治者的信
念,且是一個信念、實踐及倫理的價值體系,是民族性發展的主要理由
(Abramson,1980,pp. 869-875)。少數族裔衛生辦公室已採用的宗教
定義為:以精神領袖傳教為基礎的一組信念、價值觀及實踐(Office of
Minority Health,2001,p.132)。宗教的實踐被許多的崇拜、教義、宗派
及教會所呈現出。民族性及宗教呈現出清楚的密切關聯,個人的宗教經常是
一個族群的決定因素。宗教提供個人一種參考架構與觀點,並由此來組織訊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29

息。協助健康的宗教傳教能呈現出一種有意義的哲學觀,以及一個擁有特定
價值觀、規範及倫理的社會控制體系中的實踐體系。透過由信奉一個宗教符
碼能導引出靈性的和諧與健康。生病有時被視為是對於宗教符碼及道德暴力
行為的懲罰。
儘管美國的人口普查已不再詢問關於宗教的問題。然而,宗教卻是值得
注意的:美國的「我們子民」目前已形成了全球最多的宗教民族(Eck,2001,
p.4)。有一些關於宗教信仰的可利用資料,如表1-2中所列出美國在1980
年、1990年至2000年間的宗教信仰。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下列變化:
● 在
 1990年,有90%的成年人口認同一個或另一個宗教群體。在2001
年,此認同已下滑到81%。
● 被歸類為基督徒的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86%下跌到2001年的77%。
● 在
 美國有超過半數(54%)的成年人口與家人同住,且他們自己或是家
中其它成員隸屬於某個教堂、神殿、猶太集會、清真寺或一些其它類
型的神聖場域。
● 1 9 9 0 年 的 1 0 年 間 似 乎 呈 現 出 宗 教 組 織 會 員 人 數 下 滑 的 階 段 , 而 強
調「無形的宗教」(invisible religion)則有上升現象(www.
gc.cuny.edu/studies/religion_ethnicity.htm, 2002)。

習俗一致性的例子
表1-3中列出習俗一致性組成的因素。下列各項則是每項因素的例子:
1.
個 人的兒童期發展發生在其原鄉或是美國某相似族群的移民社區中。
舉例來說,個人生長於一個特殊民族性的社區,例如:義大利人、黑
人、西班牙人、猶太人、在城市中的某個既定區域中、以及僅受到某
特殊群體的文化、語言、食物及風俗所影響者。
2.
擴 展家庭成員鼓勵參與傳統宗教及文化活動。舉例來說,父親將個人
送到宗教學校內,大部分的社會活動都與教會有關。
3.
個 人經常返回原鄉或到美國境內的「老鄰里」中拜訪。回到祖國或老
鄰里對於許多人而言是普遍的慾望;然而,也有許多人基於不同的理
由而無法返鄉。若人們來此處是為了逃離宗教的迫害,或是家人在世
界大戰或大屠殺期間被殺死,則他們便不想返回歐洲故鄉。而另一些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0

人無法回祖國的理由則是由於祖國的政治情況或沒有親友在那裡。
4.
個人的家庭是位在某族群性社區中,而他則是其中的成員。舉例來
說,他選擇與家人生活在民族性的社區中。
5.
個 人參與像是宗教慶典或國定節慶等的族群文化活動,有時會搭配歌
唱、舞蹈及服裝表演。
6.
個 人生長於一個擴展家庭中。舉例來說,當他在成長階段時,可能與
祖父或祖母同時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或伯母及叔叔也生活在同一個
屋簷或附近。那麼,他的社會參考架構便是家人。

表1-2 美國地區的宗教信仰百分比:1980,1990及2000年

其它
年 新教徒 天主教 猶太教 摩門教 東正教 無
(特殊的)

1980 61 28 2 無 無 2 7
1990 56 25 2 1 1 6 11
2000 56 27 2 1 1 5 8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 (2001).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p.56. http://www.census.gov/
prod/2002 pubs/01 statab/pop.pdf.

表1-3 習俗一致性的指標因素

1.個人的兒童期發展發生在其原鄉或在美國某相似族群的移民社區中。
2.擴展家庭成員鼓勵參與傳統宗教及文化活動。
3.個人經常返回原鄉或到美國境內的「老鄰里」中拜訪。
4.家庭是位在某族群性社區中。
5.
個人參與像是宗教慶典或國定節慶等的族群文化活動,有時會搭配歌唱、舞蹈及
服裝表演。
6.個人生長於一個擴展家庭中。
7.個人與擴展家庭維持定期連絡。
8.個人的名字沒有被美國化。
9.
個人在一個與家庭背景類似的宗教或具民族哲學意涵的教會學校(私立學校)內
受教育。
10.個人大多是與相同宗教或族群背景的他人參與社會活動。
11.個人具有對於原鄉文化及語言的知識。
12.個人表達以他的傳統為榮。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31

7.
個 人與擴展家庭維持定期連絡。舉例來說,他會與同一世代、仍存活
的上一代及較年輕一代的成員維持密切關係。
8.
個 人的名字沒有被美國化。舉例來說,當家人移民時若被移民官員變
更名字,或日後家人試圖更改名字以使同化更完全時,個人仍會保留
歐洲原鄉的姓氏。
9.
個 人在一個與家庭背景類似的宗教或具民族哲學意涵的教會學校(私
立學校)內受教育。他所受的教育在社會化中扮演一個巨大的角色,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他社會化到主流文化中。一般而言,兒童在學校
中學習英語與美國生活的風俗及規範。在教會學校中,他們不僅是學
習英語,也同時被其所處的特殊宗教或族群的規範所社會化。
10.
個 人大多是與相同宗教或族群背景的其它人共同參與社會活動。舉例
來說,他的私人時間主要部分是花在原屬的結構群體中。
11.
個 人具備對於原鄉文化及語言的知識。他被家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所社
會化,並表現出以此為生活核心。
12.
個人表達以他的傳統為榮。舉例來說,他可能認同自己為美國族裔
(ethnic American)並支持大範圍的族群活動。
想要將形塑個人世界觀的文化、宗教及民族性等面向加以區隔,是不可
能的事。每個部分都是其它的一部分,這三種全都在個人中被合而為一。當
在撰寫宗教時,不能省略其文化或民族性,如此才能做到描述與比較。參考
圖1-2、圖1-3A及圖1-3B對於習俗一致性的評估,能有助於決定健康信念及實
踐中的族群差異性。了解此差異性有助於增進您對於病人及家屬的需求的認
知,以及病人可能存在或需要的支持系統。

涵化的主題
有幾個主題是與涵化經驗有關。如下列各項說明:

社會化(Socialization)
社會化是由身處於一個文化中所發展出且是獲得該群體特性的過程。
教育──如小學、高中、大學、甚至一種既定的醫療服務課程等,都是社會
化的形式。對於許多在「傳統文化」或「非西方文化」疆界內被社會化的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2


是 與父母相同地區
成長於歐洲 否
在民族性的族群中
否 美國
在主流文化中


是 維持連絡
維持連絡 否
是 否
在擴展家庭中
核心家庭 是
成長 否
知道背景 在主流文化
被領養 否
社區中
無法確認

經常

與擴展家庭連絡 不常
失聯

已故

經常

拜訪擴展家庭成員及家中 不常
無法

不去

原有的歐洲名
姓名
到美國時
已更改姓名
在美國生活後

與相同族群背景者
婚姻
不同族群背景者

圖1-3A 習俗一致性脈絡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33

相似的宗教民族背景
教會
教育 相似的宗教背景
公立
與兒童期相同的民族社區

成年期的居住狀況 與兒童期相似的民族社區

混雜的社區
經常上教堂
活動的程度
不常上教堂
在家中實行

祈禱、閱讀、聖經、飲食
宗教活動 遵行節慶

很少遵行節慶
否 教堂內的社會團體
不遵行
食物
唱歌
舞蹈

風俗
文化活動
節慶

否 嘉年華會

相同的民族背景

私人社會團體 相似的
一般性的社區
偏愛的口說語言不是英語

語言 說和寫母語
能說和理解英語

否 對於母語了解十分有限
不了解母語
圖1-3B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4

人而言,現代的「美國」文化已成為第二種文化認同。無論是合法或非法
途徑、從非西方或非現代社會中移民來此地的人們,可能會發現不論是在
學校或社會中,想要社會化進入美國文化,一個是非常困難與痛苦的過
程。他們可能經驗到一種常是分離忠誠的雙重認同型態的雙元文化主義
(biculturalism)(LaFrombose, Coleman,& Gerton,1993)。
若要理解健康及生病信念的文化決定因素及不同傳統實踐的基礎,是需
要將此過程的線性模式移走,轉向更多文化信念及相互關係的複雜類型中。
目前有數種用來解釋第二種文化獲致現象的模式。

涵化(Acculturation)
當非主流文化的成員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一個有能力參與者時,其也總是
認同自己為原生文化的一員。涵化過程在本質上是非自主的,數個群體成員
被迫去學習新的文化以求生存。當他們必須生活在不同文化之間或其內時,
便會經驗到第二種文化的獲致(LaFrombose et al.,1993)。涵化也意指文
化或行為的同化,且可被定義為對於那些宿主社會(host society)的一種
文化模式的改變。在美國,人們假設涵化的一般過程需要歷經三個世代;因
此,移民者的成年孫子被認為是完全的美國化。

同化(Assimilation)
涵化也可意指為同化,意指個人發展出一種對於新文化的認同過程。
同化意謂在各方面都變成是主流文化的成員。同化過程包含許多不同面向,
像是文化或行為、婚姻、認同及公民身分等。而基本的假設是指:一個已喪
失對於該文化認同的既定文化群體,轉而獲得另一種新的文化。事實上,
這並非總是會發生的,且在此過程也可能引起壓力與焦慮(LaFrombose
et al.,1993)。同化也能被描述為一種次過程(sub-processes)的集合
體,亦即透過個人逐漸停止遵守任何異於主流群體生活標準的一種全面性
(inclusion)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透過個人學習去遵守所有主流群體標
準的過程。同化的過程被視為是發生於當外國人完全被吸納進入主流文化群
體內(McLemore,1980,p.4)。
同化有四種形式:文化的、婚姻的、初級結構的(primary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35

structural)及次級結構的(secondary structural)。文化同化的一個
實例就是具備說美式英語的優異能力。值得注意的有趣事情是,依據1990年
的調查,在美國有3,200百萬人以英語之外的語言為其母語(U.S. Bureau
of the Census, 1993)。而當一個群體成員與另一個群體成員通婚時,
便發生婚姻的同化。第三及第四種形式的同化是屬於結構的同化,此種同化
是發生於群體之間,是決定社會往來與友誼的範圍。在初級結構(primary
structural)的同化中,人們之間的關係是溫暖的,個人與群體成員的互動
是發生在家庭、教堂及社會群體中。在次級結構(secondary structural)
的同化中,經常發生於不同群體場域之間(如:學校與工作場所中),是屬
於一種冷淡且沒有歧視的共享結構(McLemore,1980,p.39)。
社會化、同化及涵化的概念既複雜又敏感。主流社會期望所有的移民者
都是在涵化及同化的過程中,且健康照護專家所共享的世界觀也能被我們的
病人所共享。但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因此也存在許多健康信念
與實踐上的變數。
目前,有二派關於涵化的爭論仍然非常激烈,有一派相信美國是一
個大熔爐且所有移民群體必須被涵化到美國規範中。另一派則主張涵化理
論並相信不同群體處在美國人中,仍能維持自我的認同。「習俗一致性」
(heritage consistency)的概念是一種探索人們是否能維持其傳統習俗並
決定個人傳統文化習俗深度的方式。

民族文化的生活軌跡
世代差異性(Generational differences)已被描述為:以深入且完全
敞開的方式來經歷並觀看環繞於我們周遭文化活動。世代之間的差異性──
以及誰來決定我們是誰──不只是觀察問題,更是一種發展問題解決的清楚
方法(Hicks & Hicks,1999,p.4)。過去數10年的變遷已創造了更公開或更
敏感誤解與緊張關係的文化屏障,經常在家庭成員、同事及個人之間,以及
在老人臨床單位的病人與照護者之間產生衝突。我們的生命週期是一趟民族
文化的旅程,在旅程中的許多面向都源自於我們所生長的社會、宗教及文化
脈絡中。而烙印在我們生活的因素是我們在10歲(或更小)之前相互影響的
特徵與事件(Hicks & Hicks,1999,p.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6

發生在病人與醫療服務者之間的世代衝突的一個實例是,在機構場域內
的病人可能被移民者或非常年輕的醫療服務者所照顧,由於知識受限以致於
他們對於病人的生活軌跡所知十分有限。而病人也可能比同年齡的其它人及
主要照顧者經驗到更不同的生活軌跡。
表1-4描述一些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對老人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發展
累積經驗,這些事件在最近數年內也影響了醫療服務者與照護者。而主要照
顧者的不同傳統及歷史,也造就不同的經驗。

表1-4 在二十世紀中深深影響美國及全球病人及醫療服務者生活的社會文化事件

日期 文化的/歷史的事件

1903—萊 特 兄 弟 駕 駛 ( W r i g h t B r o t h e r s ) 萊 特 兄 弟 飛 機
(Wright Flyer)抵達小鷹鎮(Kitty Hawk)。
1900-1909年 1906—舊金山大地震。
1908—Model T福特汽車引進。
1909—有色人種民權促進協會(NAACP)被組織化。

1914--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啟用。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0-1919年 1917—俄國大革命。
1918—德國投降,簽署停戰協議。
1919—戒嚴開始。

1920—婦女選舉權;第一個無線廣播網。
1921—第一屆美國小姐。
1920-1929年 1925—斯科普斯案(Scopes trial)。
1927—林布(Lindbergh)駕駛單引擎飛機從紐約飛到巴黎。
1929—股票市場當機。

1930—大南部區域乾旱。
1931—德國納粹黨(Nazi Party)發跡。
1932—羅斯福(F. D. Roosevelt)獲選為總統。
1930-1939年 1933—戒嚴結束。
1935—通過新政及社會安全行動(New Deal and Social
Security Act)法案。
1936—生活雜誌出刊。

(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37

1938—在德國的水晶之夜事件(Kristoitnacht;意指住宅及商
店玻璃盡遭打碎的慘狀,是德國納粹黨所策動的反猶太暴
動)。
1939—路易斯(SS Saint Louis)被古巴驅逐;德國攻打波蘭。

1940—倫敦大火。
1941—珍珠港轟炸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與日本及之後的德國發生戰爭。
1944—入侵諾曼第島(Normandy)。
1940-1949年
1945年5月--在歐洲的戰爭結束。
1945年8月6日—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
1946—世界第一個電子計算機被組裝。
1947—發明電晶體(Transistor)。

1951—羅森保(Rosenberg)審判案。
1953—史達林死亡;電視劇---我愛露西(I Love Lucy)。
1954—發明微波食品。
1955—狄 斯耐樂園開啟;貓王艾維斯普里斯來(Elvis Pre-
sle);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羅莎帕克斯
1950-1959年 (黑人)拒絕讓出她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公車上的座
位後,接著便發生聯合抵制公車的活動。
1956—布朗訴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使
公立學校取消種族隔離。
1957—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號(Sputnik)升空。
1959—古巴大革命。

1960—約翰‧菲次傑拉德‧甘乃迪(JFK)獲選為總統;和平服
務團開始;古巴豬灣事件(Bay of Pigs, Cuba);美國
派遣二架直升機到越南南部。
1962—柏林圍牆;古巴的彈道飛彈──對峙甘迺迪(Kennedy)
/赫魯雪夫(Kruschev);披頭四合唱團(The Bea-
tles)導引青少年的反叛;公民權運動。
1963—甘迺迪總統(JFK)遭暗殺;越戰開始;及馬丁路德金恩
1960-1969年 二世(Martin Luther King, Jr.)在華盛頓遊行。
1965—黑人領袖麥康姆 X(Malcolm X)被暗殺;芝加哥暴動;
通過公民權行動(Civil Rights Act)。
1965-1968—超過100次的種族暴動發生於美國城市中。
1968—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遭暗殺;羅伯甘迺
迪(Robert Kennedy)遭暗殺。
1969—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步行於月球表面;烏茲
塔克搖滾音樂祭(Woodstock)。
(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8

1970—肯 特州抗議事件;越南米萊屠殺事件(My Lai Massa-


cre)。
1970-1979年 1972—爆發水門事件(Watergate);尼克森(Nixon)到中國。
1973-1974—禁止買賣石油;尼克森總統(Nixon)辭職。
1975—越戰停戰。

1981—航空管制人員遭攻擊。
1981—減稅---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
1982—越戰紀念牆呈現(Vietnam Memorial Wall)。
1980-1989年 1983—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流行的確認。
1986—挑戰者號太空船(Challenger)爆炸。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場當機;Glasnat。
1989—天安門廣場學運(Tiananmen Square);柏林圍牆倒塌。

1991—沙塵暴;黑人羅德尼金(Rodney King)被洛杉磯警察毆
打。
1992—洛杉磯暴動。
1993—大 衛 教 派 教 徒 ( B r a n c h D a v i d i a n s ) 在 德 州 瓦 科 市
(Waco)集體自殺。
1990-1999年
1995—非裔美人的百萬人遊行運動(Million Man March);俄
克拉荷馬市(Oklahoma City)遭轟炸。
1998—柯 林頓總統(President Clinton)被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彈劾;沙漠之狐電影(Desert
Fox)。

2001年9月11日—美 國世貿中心與五角大廈遭攻擊倒塌,以及飛
機在賓州失事墜毀。
2000-2003年
2002—股票市場下跌及許多大公司破產。
2003—伊拉克戰爭(War in Iraq)。
資料來源:Adapted from Jennings, P.(1998).The century Copyright --1998 b/ABC Television Network
Group, a division of Capital Cities, Inc. with permission.

混合變數
有數種與此所有情況相關的混合變數被視為是潛在衝突的可能來源。這
些變數包括:
1.
出生的第一個10年。依據出生10年間的活動及文化價值觀與時代規
範的不同,個人的生活經驗將變化很大。個人容易傾向於習俗的一致
性,亦即:擁有一個與傳統習俗相關的較高層次認同,且不容易跟得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39

上現代時尚及大眾社會文化活動。
2.
在 美國中的世代。在移民世代及其後代、以及有較高的習俗一致性者
之間的世界觀有非常大的差異性,主流人們以及出生於已住在美國幾
世代家庭中的人們,可能賦與習俗一致性較低的評價。
3.
階 層。社會階層是存在於許多人之中的重要因素。分析個人的教育、
經濟及背景是對於人們的重要觀察。預估在各階層中的人們皆有許多
差異性,一個實例便是,有54%的外國出生者受僱為服務業、技術工
人、農場及手工業工人,相較於38%者為本國人為高。此外,在本國
出生的本國人其家庭平均收入是41,400美元,相較於外國出生者為
36,000美元為高(www.bls.gov/oes/2000/oes29he.htm)。
4.
語 言。當很難聽懂他人話語者企圖以有限的英語溝通技巧來理解他人
時,便會發生許多衝突及文化與社會的誤解。當不了解英語者必須協
助或照顧以英語溝通者時,也時常發生誤解。
5.
教育。外國出生的高中畢業生百分比是25%,相較於本國人的34%為
低。此外,年齡大於25歲其教育程度超過高中以上者,有53%為本
國出生者及42%外國出生者(www.bls.gov/oes/2000/oes 29he.
htm)。

文化衝突
亨特(Hunter, 1994)將文化衝突描述為:當極端的二個群體意識到差
異性被增強時所發生的事件。而鬥爭便會被放在操控文化象徵的核心。先前
章節所討論的李氏家庭與醫療服務者之間的情況便是衝突的一個例子,衝突
的範圍立即顯而易見,並透過它本身來進一步被分析。亨特描述常見的五個
衝突場域為家庭、教育、媒體與藝術、法律及選舉政治等。健康照護是第六
個場域,衝突是存在於那些主動參與傳統健康照護實踐者之間,亦即,他們
擁有既定的民族文化傳統實踐──並積極想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健康問題中尋
求答案。
當發生文化衝突時,會出現許多厭惡他人的感覺或導致「主義」
(isms)進入個人意識中(表1-5)。正如亨特宣稱「差異性」必須被對照一
樣,也必須面對刻板印象、偏見及歧視等問題。雖然不可能去描述一種沒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0

任何刻板印象企圖的傳統信念,但每個人都是個別性的;因此,如同健康信
念一樣,在族群之間也會存在習俗一致性層次的差異性。

表1-5 常見的「主義」(ism)與「非主義」(non-ism)

信 念 定 義

種族主義(racism) 某一個種族的成員深信自己比其它種族優越。

性別偏見(sexism) 某一個性別的成員深信自己比其它性別優越。

異性戀主義 深信每個人都應是異性戀且異性戀是最好的、正常的、
(heterosexism) 優秀的。

年齡歧視(ageism) 某一個年齡群的成員深信自己比其它年齡群優越。

民族中心主義 深信自己的文化、民族或專業團體比其它優越。個人以
(ethnocentrism) 他自己民族的標準來衡量其它民族,且不能或不願意看
到其它民族真實呈現出「我的族群最好」的現象。

外國人仇視症 對於陌生人的病態恐懼。
(xenophobia)
資料來源: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1993). Proceedings of the invitational meeting multicultural
issues in the nursing workforce and workplace. Washington, DC: Author.

另一個議題是在一個競爭場域中的偏見。偏見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個人在
不了解他人傳統時便給予一個價值判斷,或個人將其判斷普遍用在理解個人
到全部群體成員經驗中。歧視則是發生於當個人對偏見有所行動並否認他人
的基本權力時。

影響健康的文化現象
吉格與大衛海札(Giger and Davidhizar, 1995)已確認了會隨文化群
體而異並影響健康照護的六種文化現象,包括:環境控制、生物變數、社會
組織、溝通、空間及時間導向。

環境控制
環境控制是指某一特殊文化群體成員,有能力計劃一些活動來控制自然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41

或直接環境因素。此概念還包括傳統健康與生病信念、民俗醫療實踐及傳統
療癒者的利用等的複合體系。此特殊的文化現象在病人反應其健康相關經驗
上(包括他們定義健康與生病,以及尋求並利用健康照護資源及社會支持等
方式),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變數
某一文化群體人們在生物特性上有幾方面不同於其它文化群體(亦即:
生理及遺傳基因的)。下列各項是重要的例子:
● 身 體組成與結構: 包括在群體之間的特定骨骼與結構差異性,例如亞洲

人的身材較小。
●  色: 包括膚質、皮膚紋理,修復能力及毛囊。

●  素及遺傳變異: 包括因藥物及飲食治療所造成的差異性。

●  疾病的敏感性: 此能顯示出某一特定群體罹患某特定疾病的罹病率較

高。
●  養的變數: 包括這些例子:西班牙裔美國人對於「熱與冷」的喜好,

亞洲裔美國人對於「陰與陽」的喜好,及猶太教與穆斯林美國人採
用符合猶太人戒律的食物。有些相關的營養異常情形,如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也常見於墨西哥人、非洲人、亞洲人、
東歐人及猶太教美國人等族群。

社會組織
社會環境對於人們生長及生活中的文化發展及認同上,扮演一個基本
的角色。兒童從家庭及其所屬的民族宗教群體中學習對於生活事件的文化反
應。此種文化的、宗教的及族群背景的社會化過程是傳統的內在部分。社會
組織意指家庭單位(如:核心、單親或擴展家庭)及病人與其家人可能認同
的社會體制(如:宗教或族群的)。其它像是失業、就業機會不足、無家可
歸、健康保險缺乏及貧窮等的許多社會障礙,也可能會阻礙人們進入健康照
護體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2

溝通
溝通差異性呈現在許多方面,包括語言差異性、語言及非語言行為及沈
默等。語言差異性或許是在提供多元文化健康照護時的最重要障礙,因其會
影響所有病人與照護者關係的過程。當治療任何病人時,清楚有效的溝通非
常重要,尤其是當語言差異性可能創造一種文化障礙時。當醫療服務者與病
人最常使用的互動媒介被剝奪時(如:口語表達),常變得挫折與無力。若
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無法了解病人,便無法達到正確的診斷與處置。當醫療服
務者不被了解時,常會避免言語溝通並認知到非語言溝通的有限效果,這對
於不說主流語言或處在陌生環境中的病人而言,是一種痛苦的隔離。結果,
其將感受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並可能因此退縮,變成一名有敵意、
好鬥或不合作的病人。
然而,有能力的詮釋者能縮短語言差異性的距離,若病人不會說主流語
言時,則有義務安排一個有經驗的詮釋者。

空間
個人的空間意指人們對於環繞於自身周圍空間的行為與態度。當此被其
它人侵犯時,領域性(teritoriality)便是人們在其所宣稱或情緒性防衛
領域中的行為與態度。個人的空間及領域性是受文化所影響。因此,不同民
族文化群體對於空間的使用規範也不同。空間及相關行為在下列區域中具有
不同意義:
● 親 密範圍(Intimate zone): 範圍最大到1.5呎。因為此距離使人在呼

吸及氣味感覺上能有最佳的身體接觸,只有在私人場域中侵入此區域
內才是可被接受的,視覺扭曲現象也會發生在此距離內。
●  人的距離(Personal distance): 範圍從1.5到4呎。此距離像是被

想像為有一個圍住身體的空間,是自我的一個延伸。在此距離的聲音
可能是中度的,身體氣味可能並不明顯,視覺扭曲現象也可能會消失。
● 社 會的距離(Social distance): 範圍從4至12呎。此距離是作為冷淡

的商業交易。知覺的訊息變得非常不詳細。
●  眾的距離(Public distance): 範圍可達12呎或更多。個人只有冷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43

淡的互動。溝通者的聲音必須被投射才能聽到,可能失去微妙的臉部
表情。
必須注意的是,這些關於個人空間使用的普遍性是以歐洲裔北美人的行
為研究為基礎。個人空間的使用會有個別性及族群間的差異,有些極端的情
況可藉由一些文化群體阻止其成員尋求預防性健康照護來展現出。

時間導向
對於現在、過去或未來的時間觀點會隨不同文化群體而改變。在美國及
加拿大的特定文化較傾向於以未來為導向(future-oriented)。以未來為
導向的人們關注於長期目標及用來預防未來生病的目前健康照護測量方法。
他們喜愛以行事曆、訂立會議時間及組織活動來安排計畫。另一些人則是較
以現在時間為導向,且由於他們較少關注於計畫執行的準時性,因此計畫可
能被延遲。以時間為導向的差異性可能在健康照護測量中(如:長期照護計
畫及藥物治療的解釋排程等)變得很重要。
圖1-4舉例說明一個獨特族群、宗教及文化背景的個人如何被文化現象所
影響。在第八章中將討論透過標示出十二項的重要現象,並以圖表形式呈現
於文本中的一些例子。在本書中用來說明不同文化健康傳統的例子,並無任
何刻板印象的意圖。藉由小心的傾聽、觀察及詢問,醫療服務者應有能力挑
舉出病人的傳統。表1-6是挑選出與每種文化現象相關的規則範例。
本章呈現出的是一種多元性,描述醫療服務者與病人間的文化衝突相關
現象,以及病人與醫療服務者及醫療體系互動困難的一些基礎。內容呈現出
與此衝突相關的古典及當代定義與解釋,將於之後的章節更進一步討論。

搜尋媒體連結
選擇題、配合題及填空題等的問題回溯方式、媒體連結以及名詞的詞彙
表等都能在www.prenhall.com/spector的網站上找到。點選第一章便是本
章所選擇的活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4

溝通 空間

文化




某一獨特文化實體 間

織 中的個人健康傳統

宗教 民族性

環境控制 生物變數

圖1-4 某一獨特文化實體中的個人健康傳統

表1-6 與文化現象相關的一些例子

拜訪 ‧當您到達時通知他。

準時 ‧避免突然造訪。
時間 ‧解釋您對於時間的期許。
禁忌時間 ‧詢問來自其它區域及文化的人們所期望的時間。
‧熟悉個人的族群及宗教節慶的意義及時間。
肢體語言 ‧從許多觀點來了解關於眼神及接觸等的文化與/或宗教風
空間
及距離 俗。
問候 ‧了解一個既定文化中的個人對於稱呼的適當形式及他們歡
迎彼此的方式。
‧了解何時的擁抱或握手等的接觸是被期待的,以及何時的
溝通 身體接觸被禁止。
手勢 ‧手勢不具有普同意義;對於某一文化是可接受的、但對於
另一個文化可能是禁忌的。

(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文化傳統與歷史 45

微笑 ‧微笑對於一些人可能是表示友誼,但對於其它人可能是禁
忌的。
眼神接觸 ‧避免眼神接觸可能是一種尊重的象徵符碼。

假日 ‧了解哪些日期很重要以及為什麼重要、是否需要送禮、特
殊節日應穿戴什麼、風俗及信念有哪些。
社會 特殊事件 ‧了解慶祝活動如何進行、作為禮物其顏色所代表的意義、
組織  出生 參與家庭或宗教服務的儀式。
 結婚
 葬禮

生物的 食物風俗 ‧了解特定活動吃哪些食物、有哪些食物可以一起吃或被禁


變數 止,使用哪些器具以及如何使用。

環境的 健康實踐 ‧了解常見的健康(HEALTH)傳統對於個人及問題觀察的有


控制 及製劑 效性。
資料來源:Adapted from Dresser, N.(1996). Multicultural manners. New York: Wiley. Copyright--1996 John
Wiley & Sons, Inc.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John Wiley & Sons. Inc.

參考文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6

網路資源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生病與健康的文化差異性/拉歇爾.史貝克托
(Rachel E. Spector)著;王世麗,吳陳怡
懋,張希文譯. --初版.--臺北市:五
南, 2007.09
 面; 公分
參考書目:面
譯自:Cultur a l d i v e r s i t y i n h e a l t h
&illness
ISBN 978-957-11-4922-6 (平裝)
1.健康照護 2.醫病關係 3.文化差距
419.7 96165635
5J28

生病與健康的文化差異性
作  者 ─ 拉歇爾•史貝克托(Rachel E. Spector),

      PhD, RN, CTN, FAAN

譯  者 ─ 王世麗(10.4)、吳陳怡懋(69.3)、張希文(207.3)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王俐文

責任編輯 ─ 李驊梅 李秉蔚

封面設計 ─ 上承文化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0 7 年 9 月 初 版 一 刷

定  價 新 臺 幣 4 8 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