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3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園藝活動之心流體驗與效益之相關性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Experience and

Benefits when Participating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指導教授:歐聖榮

研 究 生:賴筱嵐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June, 2007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園藝活動之心流體驗與效益之相關性研究

指導教授:歐聖榮

研 究 生:賴筱嵐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誌謝

轉眼間研究所兩年的時光就這樣匆匆過去了,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對
於曾經幫助我、鼓勵我以及支持我的人,心中充滿感激。首先要感謝吾師歐
聖榮教授,在撰寫論文期間不厭其煩的跟我討論主題、指正架構、並且逐字
校閱外,更是在我日常的生活中付出了許許多多的愛心與關心,讓我受益匪
淺,銘感五內。其次也要感謝張俊彥老師在我研究期間悉心教導,給予許多
研究的方針,並且在參與韓國研討會期間,給予許多生活上的照顧。在論文
提案時,李英弘老師、林宗賢老師及嚴宏旭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讓我及時
修正論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口試期間,林晏州老師、李素馨老師與葉源鎰
老師等針對論文的缺失給予指正與意見,促使論文更加完備臻美,在此一併
獻上最高的敬意與感謝。

在這過程中,還要感謝美芬學姊與佐佐學長無私的付出,讓我得到寶貴
的經驗,受益良多。感謝擎天學長、阿美學姊、彥希學長、建堯學長、小保
學長、小花學姊、嘉鈞學姊、維芳學姊、郁琇學姊、筱薇學姊、大君學姊、
佳美學姊、小洋學長、偉銘學長及品雯學姊等學長姐,你們平日的提攜及關
懷,讓我的研究生涯更加多彩多姿。感謝同窗好友玉梅、怡欣、昀生、繼橋
及玲雅,有了你們的相互陪伴與扶持,使我減輕了一些課業上的壓力。謝謝
阿秀、小芬、甄苡、奇真及鈺婷,你們在這段時間給予熱心的協助,我才可
以心無旁鶩的撰寫論文。也非常感謝芝芸、德瑩、賤狗、佩珊、宛純、彥丰
及富羽辛苦的協助我完成調查問卷。同時,要在此感謝所有幫忙填寫問卷的
受訪者。這本論文在大家的協助下,方能如期完成,感激之情不能言語。

尤其感激我的家人對我無怨無悔的付出,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
婆、阿姨、舅舅們及弟弟,因為你們的鼓勵、關懷與體諒,我才能安心的在
台中順利完成學業。還有向來不及看到我畢業已逝的爸爸說謝謝,因為您對
我的愛與期望,更加深我要努力上進的決心。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感恩的
心亦非紙筆足以傳達,這些所有幫助過我的人事物,將永遠銘記於心。紙短
情長,最後再次的感謝大家,並且將這本論文獻給你們…

賴筱嵐 謹誌

2007 年 8 月 於中興
摘要

園藝活動之心流體驗與效益之相關性研究

在 1975 年 Csikszentmihalyi 提出一種透過活動的投入,達到一種渾然


忘我、全神貫注的心理狀態稱之為“心流體驗"。此體驗被認定是一種最
佳且最優質的經驗,並為生活帶來幸福愉悅的感受。許多研究文獻指出,
人們可以藉由從事園藝活動可以獲得生理、心理、社會及教育等方面的效
益。因此,本研究將以休閒遊憩活動的角度來探討園藝活動所帶來的效
益,以及產生心流體驗時所具有之狀態特徵。試圖藉由心流體驗的導入來
提升人們在從事園藝活動時所獲得之活動效益,進以創造更幸福愉悅的生
活。研究中以台中惠文花市及大里國光花市之消費族群為調查對象,一共
獲得 452 份有效問卷。將所收集之數據經過簇群分析後,再由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假設
驗證,獲得以下重要結果:

一、 在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中,所產生之心流體驗狀態並無明
顯的差異。

二、 在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中,受測者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
驗對園藝活動效益影響沒有明顯的不同;但發現當受測者的心
流體驗感受越強烈,其所感受之活動效益也越高。

三、 在心流體驗中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效益皆有顯著正相關。並
且進一步發現可以藉由控制活動中「技巧與挑戰平衡」、
「明確
目標」
、「自我意識喪失」
、「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
等狀態達到有效提升受測者對個別園藝活動效益的感受。

綜合上述可知,心流體驗狀態感受的強弱對園藝活動效益有明顯的影響,及
園藝活動類型不會影響心流體驗狀態感受及活動效益。因此,可藉由控制活動中
心流體驗狀態來達到提升活動效益之目的,進而為園藝治療提供一指引方針。

【關鍵字】
:休閒、遊憩、園藝活動、園藝活動效益、心流體驗

i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Experience and

Benefits when Participating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Csikszentmihalyi proposed “Flow Experience” in 1975, which was


through involving in activities to achieve a devoted and concentrated state of
mind. This kind of experience was considered the optimum experience, and
could bring 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into life. In addition, literature showed that
people could gain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ducational benefits from
participating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Hence, this research used the basis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to discuss the benefits gained from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all characteristics shown in flow experience. The study attempted to
promote the benefi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through flow experience, in
order to help create a happier well-being in life. This study gathered 452 valid
samples from customers of Hui-Wen flower market in Taichung and
Kuo-Kwang flower market in Dali. After performing cluster analysis,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were generated.

First, we fou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experience produced from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flow experience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didn’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benefi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but it also showed when
respondents felt stronger flow experience, the benefi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they felt were stronger. Finally, the conclusion present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experience and benefi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e study showed by controlling
“challenge-skill balance”, “clear goals”, “loss of
self-consciousness”, ”transformation of time”, and “autotelic experience” in
activities, it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enefi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ii
respondents felt.

Concluded from above, the feeling of flow experienc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d on the benefit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the type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would not influence the feeling of flow experience and activity
benefit. Therefore, one could promote activity benefit by controlling the
condition of flow experience in an activi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horticultural therapy.

[Keywords]: Leisure, Recreation,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Benefi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Flow Experience

ii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四節 研究貢獻.....................................................................................5

第五節 研究流程.....................................................................................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休閒遊憩活動與效益................................................................8

第二節 園藝活動...................................................................................13

第三節 心流體驗...................................................................................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31

第二節 研究設計...................................................................................33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40

iv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受測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42

第二節 施測問卷信度驗證...................................................................50

第三節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的影響...............................61

第四節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
動效益的影響...........................................................................66

第五節 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效益的關係...........................................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83

第二節 研究應用建議...........................................................................8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88

參考文獻...........................................................................................................90

附錄一...............................................................................................................98

v
表目次

表 2- 1 相關休閒遊憩活動效益之整理..........................................................10
表 2- 2 相關文獻之園藝活動類型..................................................................15
表 2- 3 園藝活動類型......................................................................................16
表 2- 4 園藝活動相關效益之文獻統整..........................................................17
表 2- 5 心流體驗調查方法之比較..................................................................27
表 2- 6 開放性問卷以及心流狀態量表之優缺點比較..................................28
表 2- 7 心流體驗相關研究之領域..................................................................29
表 3- 1 心流狀態量表之構面與問項..............................................................35
表 3- 2 心流狀態量表前測資料之個別問項信度分析表..............................36
表 3- 3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問項......................................................................38
表 3- 4 有效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40
表 4- 1 受測者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統計表..................................................43
表 4- 2 受測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各狀態特徵統計表......................................44
表 4- 3 受測者對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統計表..................................................44
表 4- 4 受測者社經背景統計表......................................................................45
表 4- 5 兩群受測者之簇群分析表..................................................................46
表 4- 6 三群受測者之簇群分析表..................................................................47
表 4- 7 四群受測者之簇群分析表..................................................................49
表 4- 8 心流體驗量表各問項信度估計分析總表..........................................54
表 4- 9 心流狀態量表各構面之問項信度分析表...........................................56
表 4-10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之各問項信度估計分析總表..............................58
表 4-11 在園藝活動效益中各構面之問項信度分析表..................................60
表 4-12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心流體驗狀態特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64
表 4-13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生理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7
表 4-14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差異之比
較.........................................................................................................67
表 4-15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心理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8
表 4-16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差異之比
較.........................................................................................................68

vi
表 4-17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社會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9
表 4-18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差異之比
較.........................................................................................................70
表 4-19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教育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71
表 4-20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差異之比
較.........................................................................................................71
表 4-21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生理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表.........................................................................................................73
表 4-22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生理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74
表 4-23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心理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表.........................................................................................................75
表 4-24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心理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76
表 4-25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社會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表.........................................................................................................77
表 4-26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社會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78
表 4-27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教育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表.........................................................................................................79
表 4-28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教育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80
表 4-29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與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間相關分析結果彙
整表.................................................................................................... 81

vii
圖目次

圖 1- 1 研究流程圖...........................................................................................7
圖 2- 1 需求層次論..........................................................................................21
圖 2- 2 高峰經驗、高峰表現及心流體驗差異之概念圖..............................22
圖 2- 3 活動和概念的互動對心流體驗強度的影響......................................25
圖 3- 1 研究架構圖..........................................................................................31
圖 4- 1 兩群樣本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平均值折線圖..............................47
圖 4- 2 三群樣本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平均值折線圖..............................48
圖 4- 3 四群樣本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平均值折線圖..............................49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從工業革命後,社會科技日新月異,財富、地位以及權力被視為現今
重要的生活目標。人們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整日埋首於工作之中,再加
上社會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導致生活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逐漸在競
爭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活中所應有的快樂與喜悅,取而代之的則是一
連串的焦躁以及不安。因此,在現今生活中,人們已將從事休閒遊憩活動,
視為在忙碌的工作之後,最好的休息與放鬆的方式。近年來,國內外眾多
學者也投入休閒遊憩活動領域之研究,期望能找出人們從事休閒遊憩活動
所產生的效益,及休閒遊憩活動體驗是如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且幸福
(Bialeschki & Henderson, 1986;Caltabiano, 1994;Ellison, 2005;Haase,
Steptoe, Sallis & Wardle, 2004;Montaño, Dibble, Jackson & Rundle, 2005;
Neulinger, 1982;Tinsley, Teaff, Colbs & Kaufman, 1985; Tinsley & Tinsley,
1986;Tinsley, Tinsley & Croskeys, 2002;Singh-Manoux, Richards & Marmot,
2003;Stebbins, 1992;力信恩,2000;竺凱,2002;林美萍,2003;游惠
如,2004;沈勤銘,2005;張文龍,2005;陳裕華,2006)。

今日眾多休閒遊憩活動類型中,為何大眾偏好從事與自然相關之活
動?在精神評估理論中,強調當人處在影響智力、意義和行為的自然環境
或與自然相關的環境時,會產生正向的心理反應。也就是說自然環境會減
輕人們的壓力、提高放鬆感以及提升正面的情緒(Söderback, Söderströn &
Schälander, 2004;曾慈慧,2003);Kaplan 和 Kaplan 也強調自然環境具有
遠離、進入、魅力及一致性等四項特性。也因為如此,自然環境具有正向
影響參與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Varnib, Ulrichc, Shermana & Malcarned,
2005)。之後,Kaplan 又指出植物種植體驗,會帶給參與者滿足以及維持
對園藝的興趣。其他學者則提出接觸活生生的植物和自然材質,可以提供
慰藉和舒適感(Sarno & Chambers, 1997)。因此可以發現,從事與自然相關
的活動,可以獲得許多正面的體驗,有助於注意力之恢復。故本研究將從
眾多與自然相關之休閒遊憩活動中,選擇一種活動來探討在從事活動後參
與者所獲得的效益,以及如何增加參與者所獲得之效益。

從文獻中發現園藝活動是一種與自然相關之休閒遊憩活動,其包含可

1
在家中從事的活動,像是製作花圈、乾燥花、插花以及扦插等,與一些戶
外的活動像是規劃花圃、計算植栽穴深度及行株距、作畦、施肥、修剪…
等(Abbott, Cochran & Clair, 1997;Hazen, 1997;McGuire, 1997;Sarno &
Chambers, 1997;Simson & Haller, 1997;Simth & McCllion, 1997;Söderback
et al., 2004;俞玫妏,2004;郭毓仁,2005;張建隆,2006;曾慈慧、毛慧
芬、凌德麟,2004;魏心怡,2006)。因此,本研究將選用園藝活動,作為
此次探討自然休閒遊憩活動之類型。

從文獻中發現,從事園藝活動可以幫助人們恢復注意力、降低血壓、
增加肌肉張力、提升正向情緒、提升知識以及增加溝通能力等益處。依照
休閒遊憩活動文獻中所提,當從事活動時,依據活動為個人所帶來之效益
面向,將園藝活動效益分為生理效益、社會效益、心理效益及教育效益等
四大面向(Abbott et al., 1997;Brascamp & Kidd, 2004;Chalker-Scott &
Collman, 2006;Frumkin, 2001;Gough, 1986;Hartig, Evans, Jamner, Davis &
Gärling, 2003;Hazen, 1997;Jarrot & Gigliotti, 2004;Kerrigan & Stevenson,
1997;Mattson, 1992;McGuire, 1997;Pachana, McWha & Arathoon, 2003;
Rappe, 2005;Relf, 1973;1992;Robertson, 1988;Sarno & Chambers, 1997;
Simth & McCllion, 1997;Söderback et al., 2004;Stein, 1997;
Wolschke-Bulmahn & Gröning, 1994;Ulrich, 1991;Ulrich & Simons, 1986;
俞玫妏,2004;高淑珍,2006;曹幸之,2004;郭毓仁,2005;張建隆,
2006;魏心怡,2006)。由此可知,從事園藝活動可以幫助人們獲得許多幸
福健康的生活。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可以找出該如何藉由某種機制來增
加參與者在從事園藝活動時,所獲得的活動效益強度。

另一方面,在休閒遊憩活動中,何種體驗會帶來幸福愉悅的感覺?此
議題也在近年來受到熱烈的討論。在 1975 年芝加哥大學心理管理學系教
授 Csikszentmihalyi 進行創造力研究時,發現一種心理狀態-“心流體驗
(Flow Experience)”,是目前常被用來當成探討如何提升生活體驗的研究基
礎。Csikszentmihalyi 在 1975 年的研究過程中,訪談了數百位的參與者,
其中對象包含藝術家、運動員、音樂家、西洋棋選手、攀岩者以及外科醫
生等等。在訪談之後發現無論人從事多麼不同的活動,在活動進行極為順
利的時候,受訪者所描繪的經驗感覺是流暢的,與心境相似的,以及出現
一種達到全神貫注、完全融入於活動中的心理狀態,且此狀態會帶來快樂
與主動積極的感覺(Csikszentmihalyi, 1975;蘇慧堅,2003)。並且為生活帶
來幸福感,也就是對生活充滿正面的情緒與感知(Clark & Haworth, 1994;
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1997;Csikszentmihalyi & Csikszentmihalyi,
1992;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Webster, Trevino & Ryan, 1993;
郭肇元,2002;張樑治,2002)。因此,可知心流體驗是一種可以幫助人們

2
獲得幸福愉悅的狀態。

目前國內外有許多研究,致力於心流體驗在各活動領域上的應用,如
閱讀、電腦、攀岩、音樂以及運動…等等(Bloom & Skutnick-Henley, 2005;
Chen, Wigand & Nilan, 1999;Clark & Haworth, 1994;Csikszentmihalyi,
1975;1997;Ghani & Deshpande,1994;Hoffman & Novak, 1996;Jackson &
Marsh, 1996;Marsh & Jackson, 1999;Novak & Hoffman, 1997;Polaine,
2005;Sheridan & Byrne, 2002;Skadberg & Kimmel, 2004;Turkle, 1984;
丁志成,2002;林淑芬,2002;胡春嬌,2002;陳偉睿,2001;郭肇元,
2002;張樑治,2002;莊雅雯,2003;黃瓊慧,1999;楊純青,2003;聶
喬齡,1999;蘇迺棻,2003)。而在園藝活動方面,此活動為休閒遊憩活動
的一種,且 Csikszentmihalyi(1975)亦指出從事種植栽培可以獲得一種井然
有序的心流體驗,故可以藉由從事園藝活動來獲得心流體驗。但截至目前
為止,關於園藝活動中之心流體驗研究,卻尚未有人提及。因此,本研究
企圖嘗試將心流體驗應用在園藝活動方面,藉此拓展心流體驗的應用範
圍。

綜合以上所述,從事園藝活動可以幫助人們獲得許多正向的效益,此
效益幫助人們擁有幸福愉快且健康的生活。及文獻指出從事園藝活動可以
得到心流體驗,此體驗為一種幫助人們達到幸福愉快的心理狀態。故可知
園藝活動效益及心流體驗皆可由園藝活動中獲得,但是活動效益與心流體
驗兩者間的關係為何?是否園藝活動中產生之心流體驗可促進活動效益強
度的增加?因此,本研究將以從事園藝活動所帶來的效益以及心流體驗所帶
來的益處為研究背景,試圖藉由心流體驗的導入來幫助增加人們在從事園
藝活動時所獲得之活動效益,進以創造更幸福愉悅的生活。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擴大心流體驗研究領域,將園藝活動與心流體驗做
一連結,試圖發掘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效益間之關係。因此,將探討從事
不同園藝活動時,所產生之心流體驗會有所差異。並且找出在不同園藝活
動中,心流體驗的高低,是否對園藝活動各個效益會有所差異。本研究另
探討心流體驗中各特徵是否與園藝活動中各個效益有相關。因此,希冀透
過本研究,找出園藝活動效益與心流體驗的相關性,透過提升心流體驗的
方式,藉此增加園藝活動的效益,提供園藝活動參與者一個美好的體驗。
綜合以上,本研究主要目的為:

一、 找出不同園藝活動中產生之心流體驗差異為何。

二、 在不同園藝活動中,比較心流體驗之強度高低對園藝活動效益之
影響。

三、 探究不同心流體驗狀態特性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之影響。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由前人研究可知,園藝活動種類繁雜,且一般未能予以明確之界定。
因此,本研究將園藝活動限制為一種與從事動態園藝操作相關之活動,且
園藝活動的效益有很多面向,像是生理、心理、社會、教育以及經濟等面
向。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提及之園藝活動效益包含有生理、心理、社會及教
育等面向之效益。另外本研究是針對自願從事園藝活動者進行訪查,在人
力與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對所有喜好園藝活動者做一普遍性調查。因
此本研究將選擇有代表性之地點來搜尋受測者。由於花市消費族群主要為
喜好園藝活動者,因此本研究將選定台中惠文花市與大里國光花市,作為
本研究調查地點,並針對自願性之受測者作為本研究調查之對象。

第四節 研究貢獻

前人研究心流體驗時,皆探討從事運動及一般休閒遊憩活動對心流體
驗影響之研究居多。目前為止,尚未有人討論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間之關
係。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園藝活動與心流體驗做一結合,為心流體驗開啟
新的研究方向。並且希望透過心流體驗的介入,能增強園藝活動之效益,
藉此來改善人們生活的體驗,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且對日後使用園藝活動
來治療時,有一指導方向可供參考,藉以促使其所施用之園藝活動能達到
最大之功效。

5
第五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 1-1 所示,內容一共分為五個章節,以下將分別簡述


各章節之內容:

一、 緒論

介紹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並且確立研究目的,簡述本研究之限制、
貢獻、研究內容與流程。

二、 文獻回顧

本章分為三大部分進行文獻回顧,分別為:”休閒遊憩活動與效益”、”
園藝活動”以及”心流體驗”。

三、 研究方法

本章建立研究架構與擬定研究假設。並且說明樣本選擇、問卷設計、
調查施行計畫與資料分析方式。

四、 結果與討論

本章進行分析施測問卷之可信度、樣本特性及分群、各園藝活動所含
之效益,並分析園藝活動效益與心流體驗之研究假設,提出研究結果進行
討論。

五、 結論與建議

本章延伸第四章所述,對本研究做一總結,並且提出此次研究之心得
與檢討,以供後續研究做為參考依據。

6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回顧
休閒遊憩活動與效益
園藝活動
心流體驗

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與假設

抽樣設計

問卷設計
(問項擬定、量表測試)

資料分析方法

問卷調查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將著重在回顧「休閒遊憩活動與效益」、
「園藝活動」及「心流體
驗」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休閒活動之相關文獻及活動所包含之潛在效
益;第二部份則說明園藝活動有哪些?及其所產生之效益面向;第三部份
是介紹心流體驗之特性,並且對相關的研究進行整理。

第一節 休閒遊憩活動與效益

“休閒學之父”亞里士多德指出休閒是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李仲
廣 、 盧昌崇,2004),由此可知休閒在人的生活中佔有一重要之地位。

一、 休閒與遊憩之概念

休閒(Leisure)一詞源於古法語「leisir」
,其意義是指人們擺脫生產勞動
後的自由時間和自由勞動,而其古法語則源自於拉丁文的「licerc」,是包
含有「被允許」 ,以及「自由」的意思(李仲廣 、 盧昌崇,2004;陳裕華,
2006)。也就是說,「休閒」是指在自由的時間之下,從事不具義務和責任
的活動,並且藉由從事此活動來減少日常壓力衝擊的狀態
(Caltabiano,1994;林美萍,2003;張文龍,2005)。並且在休閒的基本標準
裡,休閒必須是獨立不受外在影響的個人知覺且按照自己意志選擇的活動
(Neulinger, 1981)。

遊憩(recreation)一詞則根源於「再創造(re-creat)」,也就是指個人在無
責任義務時間的負擔下,自由選擇其所欲從事之活動,而獲得身心鬆弛、
愉悅之內在滿足,藉以創造新的自己。因此,遊憩算是一種生心理的體驗
(涂淑芳, 1996;林美萍,2003)。而且在從事遊憩活動後,可以獲得兩層面
的價值,分別為:

(一) 外部價值是可以恢復人們工作後的疲勞。

(二) 內部價值是藉由遊憩活動的參與,人們可以獲得遊憩經驗提供

8
人立即且直接的滿足,進而促進個人健全發展的價值(張文龍,
2005)。

因此可知,休閒是著重在不受拘束的時間,所從事之行為活動模式,
而遊憩是強調閒暇時間自發性而可產生愉快經驗、恢復身心的活動,兩者
之間仍有些許之差異。然而,因為利用休閒時間能產生令人有愉快與恢復
身心功能的活動可稱之為遊憩,所以遊憩也可以是屬於休閒的一種特定活
動(張文龍,2005)。故綜合以上所述可以將遊憩活動視為休閒活動的一種,
因此,本研究將休閒遊憩活動定義為「在休閒時間自發性且可以滿足內在
需求,達到恢復身心,以創造健全人格的活動」。故接下來的效益部分,
本研究將會把休閒與遊憩之效益綜合來做一探討。

二、 休閒遊憩活動之效益

Neulinger 在 1982 年指出,減少休閒就會減少幸福感。Stebbins 在 1992


年亦指出人們持續熱衷休閒活動的參與是因為參與的回饋超過了付出。這
些皆說明了為何人們熱衷於休閒活動的從事,因此,在研究人們為何會熱
衷從事休閒遊憩活動時,國內外學者多半會著重在從事休閒遊憩活動時所
獲得之效益研究(如表 2-1)。

早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就開始強調休閒具有自由、作為目的而非手
段、幫助自我實現以及社會利益等的特色。Verduin 和 McEwen 也指出休
閒效益可分為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放鬆效益、教育效益以及
美學效益等六大方面(涂淑芳, 1996);李仲廣、盧昌崇則將休閒遊憩活動效
益分為生理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心理效益、環境效益等五大項。
由上所述可以發現從事休閒遊憩活動所帶來之效益涵蓋很多方面,綜合以
上所述及參照前人之文獻研究(參見表 2-1),可以將休閒遊憩活動效益分成
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經濟效益、教育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等六
大面向。

9
表 2-1 相關休閒遊憩活動效益之整理
效益 內容 研究者
放鬆肌肉、增加注 Caltabiano, 1994、Ellison, 2005、Haase et al.,
意力、減少凝血基 2004、Montaño et al., 2005、Nowak, Dwyer &
因炎症性的標 Childs, 1998、Singh-Manoux et al., 2003、
誌、減緩病情惡 Sjolie & Thuen, 2002、Skoumas, Pitsavos,
生理 化、降低血壓、減 Panagiotakos, Toutouza, Papaioannou,
效益 重、促進四肢協調 Zeimbekis, Stefanadis & Toutouzas, 2002、
Steptoe & Butler, 1996、Tinsley et al., 2002、
Tinsley & Tinsley, 1986、力信恩,2000、李
仲廣、盧昌崇,2004、涂淑芳,1996、陳裕
華,2006
增加人際關係的 Bialeschki & Henderson, 1986、Caltabiano,
互動、提供社會定 1994、Ellison, 2005、Haase et al., 2004、Jones,
位、增加親友間的 2000、Montaño et al., 2005、Tinsley et al.,
社會
感情、分享觀念與 2002、力信恩,2000、李仲廣、盧昌崇,2004、
效益
技巧、增進人際關 林美萍,2003、涂淑芳,1996、陳裕華,2006
係和諧、提升社會
地位
帶來自信及自我 Bialeschki & Henderson, 1986、Caltabiano,
價值、提升心情、 1994、Ellison, 2005、Haase et al., 2004、Jones,
減低焦慮、有助認 2000、Montaño et al., 2005、Neulinger, 1982、
知機能的獨立、減 Nowak et al., 1998、Salazar & Meneńdez,
心理
輕工作壓力、實現 2007、Singh-Manoux et al., 2003、Steptoe &
效益
個人夢想、逃離現 Butler, 1996、Tinsley et al., 1985、Tinsley et al.,
實生活、提供心靈 2002、Tinsley & Tinsley, 1986、力信恩,
寄託 2000、李仲廣、盧昌崇,2004、涂淑芳,1996、
陳裕華,2006
學習技能、提升知 Montaño et al., 2005、Tinsley et al., 2002、林
識、傳遞觀念和價 美萍,2003、涂淑芳,1996、陳裕華,2006
教育
值、提升美感、對
效益
文化的認同、提升
對藝術的欣賞
(本研究整理)

10
續)表 2-1 相關休閒遊憩活動效益之整理
(續
效益 內容 研究者
提升工作力、為 Ellison, 2005、Montaño et al., 2005、力信恩,
健保局或看護 2000、李仲廣、盧昌崇,2004、竺凱,2002、
經濟效益 團體減少支 林美萍,2003、沈勤銘,2005、陳裕華,2006、
出、增加遊憩收 游惠如,2004

提升環境保護 力信恩,2000、李仲廣、盧昌崇,2004、林
環境效益
意願 美萍,2003
(本研究整理)

(一) 生理效益

Caltabiano 指出在從事休閒活動時,有放鬆肌肉的需求。因此,
可以藉由增加個體的休閒行為滿意度來幫助個體注意力的增加,以達
到恢復注意力的效果。並且也有文獻提到從事休閒活動有助於大量減
少凝血基因炎症性的標誌(Skoumas et al., 2002)。因此,可以知道已有
許多文獻試圖證明休閒活動有助於生理的健康,特別像是增加個體注
意力、減緩病情惡化、降低血壓和放鬆肌肉張力等,以及藉由活動達
到減輕體重和協調四肢等等之效益(Ellison, 2005;Haase et al., 2004;
Singh-Manoux et al., 2003;Sjolie & Thuen, 2002),期望藉由效益數據
化來論證休閒活動之生理效益。

(二) 心理效益

Neulinger 指出休閒對個體心理的健康是不可或缺的。休閒能夠提
供愉悅的情感覺醒形式、帶來自信及自我價值以及提升心情,減低焦
慮(Caltabiano, 1994;Ellison, 2005;Jones, 2000)。而 Singh-Manoux 等
人也在研究中提到,在從事教育性和專業性的休閒活動,可以幫助減
緩認知機能下降。而從事社會性和認知複雜的休閒活動,則有助於認
知機能的獨立。此外,在研究中也發現,出遊能消除或是減輕整個星
期的工作壓力,藉以幫助心靈沉澱(Nowak et al., 1998;張文龍,2005)。
由上所述,可以發現從事休閒遊憩活動能夠幫助逃離現實的生活,藉
以轉換心境幫助實現個人的夢想。因此,從事休閒遊憩活動能夠為心
靈帶來寄託,幫助增加生活的品質。

11
(三) 經濟效益

由於休閒遊憩活動有助於在工作上的表現,因此從事休閒活動也
可以帶來良好之工作效率、增加生產力(李仲廣、盧昌崇,2004;陳裕
華,2006)。此外,因為休閒遊憩活動能帶來個人之福祉藉以減少供應
者、社會看護團體以及健保局財政的財政支出(Ellison, 2005)。並且可
以為休閒遊憩區帶來投資、增加就業機會以及增加遊憩收益等等(竺
凱,2002;林美萍,2003;沈勤銘,2005;游惠如,2004)。因此,可
以發現在談休閒遊憩活動之經濟效益時,大多著重在對大環境所帶來
之效益,而對個人之經濟效益則較不顯著。

(四) 社會效益

Jones 指出休閒遊憩活動,能幫助增加人際關係的互動以及提供
參與者強烈的社會定位。主要是因為休閒遊憩活動提供類化過程
(process of categorization),就是可以將自己定位在某一個團體裡,並
藉由共同參與休閒活動增加親友間感情的交流(Bialeschki &
Henderson, 1986)。可以與同好分享休閒遊憩觀念和技巧,藉以增進人
際關係的和諧(陳裕華,2006)。甚至可以幫助提升社會地位,像是
Montaño 等人在 2005 年的研究發現,可以藉由參與垂釣競技來獲得名
氣,提升名望。

(五) 教育效益

Bammel 和 Burrus-Bammel 指出,很多成人參與休閒遊憩活動,


原本只是希望能夠學習某項技能或是提升知識,像是藉由閱讀小說,
提升個體的文學素養等益處(涂淑芳,1996)。也發現透過休閒遊憩活
動的參與,可以提升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傳遞觀念和價值,並且也提
升對美的感知(Tinsley & Tinsley, 1986;陳裕華,2006)。因此,可以藉
由休閒遊憩活動來增加大眾對知識與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提昇社會水
準,增進生活品質。

(六) 環境效益

研究指出可以透過休閒遊憩活動的參與來認識環境,融入活動環
境中,體認到環境的重要性與不可恢復性(李仲廣、盧昌崇,2004;林
美萍,2003),進而促使個體想保護和維持環境,希望可以永久使用環
境資源。因此可以知,透過休閒遊憩活動的參與,可以增進人們對環

12
境保護的意願,促進施行環境保育之行動,以期達到環境的永續性。

三、 小結

休閒著重在不受拘束的時間所從事之行為活動模式,而遊憩是強調閒
暇時間自發性而可產生愉快經驗、恢復身心的活動。兩者雖有些許差異,
但是相關文獻中亦指出遊憩為休閒的一種,因此本研究中認為兩者具有密
不可分之關係,也因為如此,本研究將把遊憩視為休閒的一種,而稱之為
「休閒遊憩活動」。

由上述可知,從事休閒遊憩活動的益處很多。大致可將其分為生理效
益、心理效益、社會效益、教育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等六大面向。
其中在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教育效益上皆著重在於活動對
個體產生之效益上;而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多強調是在對大環境之益處上。

由於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參與者從事休閒遊憩活動時所獲得之效
益,也就是在探討活動體驗效益時,多著重在個體的效益上,而非外在環
境面上之益處,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將不探討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兩部分。

第二節 園藝活動

Relf 在 1992 年指出園藝常被定義為種植果樹、蔬菜和花朵以及裝飾


植物的學科及藝術。在現代文明世界裡,它可以導致個體心理和情感的發
展、全體的富足和健康以及種植的集成。也因為如此,園藝被認為是介在
自然和文化裡的中間媒介,其中自然指的是未經人為開發的,文化則是指
人類管理的部份。

此外,園藝產業對當代社會而言,除發揮實用的價值外,可進一步發
揮休閒遊憩的功能,以達到促進產業升級發展和改善國民健康等雙贏目的
(俞玫妏,2004)。接下來將探討園藝活動在休閒遊憩時所具有之活動類型
與功能效益。

13
一、 園藝活動之類型

引導性園藝計畫提供一個由多方面的引導結構性活動所組成,因此可
將栽植管理視為休閒時間或是副業活動的新方向(Sarno & Chambers,
1997)。張建隆在 2006 年指出,園藝操作就像是每天都可以有課表去操作
農事作業(耕土、除草、澆水的工作)、可以依植物生長的階段而有不同照
顧方式、依適地適種栽培作物。並且由於園藝植物的多樣化,例如,色澤、
香氣、觸感及外型之變化等,導致在從事園藝活動時可以獲得各式各樣之
感受。因此,園藝活動中所包含之各式活動,必須逐一做探討。

Rappe 在 2005 年指出園藝活動包含有種植、澆水、繁殖、移植、耙落


葉、品嚐跟聞、採花以及收成等等。Simth 和 McCllion 在 1997 年則認為
園藝活動也包含有短期的活動,且可以在家從事,例如,做花圈、加速花
的球莖生長(forcing flower bulbs)、準備種子帶、乾燥花以及插枝等活動。
而 Söderback 等人在 2004 年則是認為園藝活動包含計畫種植的作物、播
種、管理和澆水、收成以及訊息的交流等等,並且還可以藉由採用不同的
種植活動來設計景觀、美化景觀。

綜合相關探討園藝活動文獻後,可知園藝活動所包含之種類眾多(見表
2-2),但是其中像是搬土和挖洞、播種、種植、豆苗發芽、翻土、耙落葉、
澆水、施肥、除草等園藝活動,常常屬於連慣性的活動,以及有一些活動
之相似性甚高,不易分割。故為方便日後在園藝治療上的使用,將利用文
獻中指出園藝治療是藉由從事園藝活動的過程,其中包含精神投入、希
望、期待、收穫與享受等過程,作為刺激感官及復健的工具,以達到舒緩
身心、治癒疾病的目的(曹幸之,2004)來做分類。因此,本研究將園藝活
動依活動本身所帶來之治療功能,將園藝活動大致歸類為感官刺激型、體
能型以及實質收益型等三大類型(表 2-3)。

14
表 2-2 相關文獻之園藝活動類型
作者 活動類型
Gough, 1986 搬土和挖洞、豆苗發芽、翻土、耙落葉、插花、
盆栽、造景。
Robertson, 1988 種花
Relf, 1992 種植樹木、社區合作栽植、景觀美化
Wolschke-Bulmahn & 挖土、種植
Gröning, 1994
Sarno & Chambers, 室內盆栽植物
1997
Simth & McCllion, 1997 準備種子帶、加速花的球莖生長(forcing flower
bulbs)、插枝、乾燥花、做花圈
Abbott et al.,1997 直接種或播種、移植、澆水、除草、施肥、修
剪、收成或收割、花卉裝飾
McGuire, 1997 戶外庭園的種植植物、繁殖、插花、自然的工
藝、胸花製作、香味和辨別的研習(smell and tell
session)
Frumkin, 2001 接觸植物
Pachana et al., 2003 被動或是積極的庭園活動
曾慈慧、
曾慈慧、毛慧芬、 毛慧芬、凌德 播種、扦插、疏苗、分株、移盆、壓花以及組
麟,2004 合盆栽
曹幸之,
曹幸之,2004 耕種、管理
俞玫妏,
俞玫妏,2004 耕種
Söderback et al., 2004 計畫種植的作物、播種、管理、澆水、收成、
花卉裝飾、規劃花圃
郭毓仁,
郭毓仁,2005 種子繁殖、移植、分株、扦插、葉插、插花、
組合盆栽
Rappe, 2005 種植、澆水、移植、耙落葉、繁殖、品嚐與聞、
收成
Chalker-Scott & 土讓調配、種植或播種、耕種、澆水、除草、
Collman, 2006 收成
魏心怡,
魏心怡,2006 植物的成長接觸
張建隆,
張建隆,2006 植物繁殖、花卉佈置、自然工藝、室內外景觀
設計安排及運用
高淑珍,
高淑珍,2006 土讓調配、植物種子繁殖、盆栽植物、植物修

(本研究整理)

15
表 2-3 園藝活動類型
活動類型 活動項目
感官刺激型 插花、景觀美化、乾燥花、做花圈、自然的工
藝、胸花製作、香味和辨別的研習(smell and tell
session)、壓花、組合盆栽、規劃花圃、植物的
成長接觸、花卉佈置、室內外景觀設計安排及
運用
體能型 計畫種植的作物、土讓調配、搬土和挖洞、直
接種或播種、豆苗發芽、翻土、耙落葉、種花、
種植樹木、社區合作栽植、盆栽、移植、澆水、
除草、施肥、修剪、戶外庭園的種植植物、移

實質收益型 準備種子帶、加速花的球莖生長(forcing flower
bulbs)、收成或收割、繁殖、扦插、疏苗、分
株、種子繁殖、葉插、植物繁殖
(本研究整理)

二、 園藝活動效益之面向
園藝活動效益之面向

Mattson 在 1992 年指出從事園藝活動可以幫助建立個人日常例行勞動


習慣、對行為的控制、休閒的技巧以及精細的整合身體技能。Söderströn
等人在 2004 年也證明出園藝活動具有提供轉變情緒、影響健康和福祉以
及達到慰藉或緩和病情之功能,也就是使病人忘記病痛和生病的恐懼,在
生活上重獲愉快和信心。另有文獻指出可以藉由持續參與園藝活動,來幫
助失語症病患增加言語表現以及促進病患社會化(Sarno & Chambers,
1997)。加上園藝活動所需之材料價格低廉,操作便利,因此是一項適合大
眾休閒遊憩之活動。

由上述可知,園藝活動的效益涵蓋的面向很廣泛,目前國內外已有眾
多文獻在探討相關之議題。綜合相關論述所提及之效益,及依照前一小節
彙整的活動效益面向,可大致將其分為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會效益以
及教育效益等四大面向來探討。按本次研究主題,又以心理效益的部份探
討最多(見表 2-4)。

16
表 2-4 園藝活動相關效益之文獻統整
效益 內容 研究者
訓練或改善身體 Abbott et al.,1997、Chalker-Scott & Collman,
四肢協調、肌肉力 2006、Frumkin, 2001、Gough, 1986、Hazen,
量、精細整合身體 1997、Jarrot & Gigliotti, 2004、Mattson, 1992、
技能、降低血壓、 McGuire, 1997、Pachana et al., 2003、Rappe,
生理
降低皮膚傳導、建 2005、Relf, 1973、1992、Robertson, 1988、
效益
立勞動習慣、增加 Söderback et al., 2004、Ulrich, 1991、Ulrich &
注意力、減少病 Simons, 1986、俞玫妏,2004、高淑珍,2006、
痛、幫助病情好 曹幸之,2004、郭毓仁,2005、張建隆,2006、
轉、提供營養補充 魏心怡,2006
增加責任感、增加 Abbott et al.,1997、Brascamp & Kidd, 2004、
容忍力、穩定情 Chalker-Scott & Collman, 2006、Gröning,
緒、忘記病痛和恐 1994、Hartig et al., 2003、Jarrot & Gigliotti,
懼、恢復知覺機動 2004、Mattson, 1992、McGuire, 1997、Rappe,
性、逃離現實生 2005、Relf, 1973、1992、Pachana et al., 2003、
心理
活、增加正面情緒 Robertson, 1988、Sarno & Chambers, 1997、
效益
Simth & McCllion, 1997、Söderback et al.,
2004、Stein, 1997、Ulrich, 1991、
Wolschke-Bulmahn & Hazen, 1997、俞玫妏,
2004、高淑珍,2006、曹幸之,2004、郭毓仁,
2005、張建隆,2006、魏心怡,2006
增加溝通能力、學 Abbott et al.,1997、Brascamp & Kidd, 2004、
習與人相處、增加 Chalker-Scott & Collman, 2006、Gough, 1986、
分享共同興趣的 Hazen, 1997、Jarrot & Gigliotti, 2004、Kerrigan
機會、增進家庭關 & Stevenson, 1997、Mattson, 1992、Rappe,
社會
係、增加社會扶 2005、Relf, 1973、1992、Robertson, 1988、Sarno
效益
持、提升寬容心 & Chambers, 1997、Simth & McCllion, 1997、
Söderback et al., 2004、Wolschke-Bulmahn &
Gröning, 1994、俞玫妏,2004、高淑珍,2006、
曹幸之,2004、郭毓仁,2005
建立興趣、學習技 Chalker-Scott & Collman, 2006、Gough, 1986、
能、增加知識、學 Hazen, 1997、Mattson, 1992、Relf, 1973、1992、
教育
習解決問題、增加 Robertson, 1988、Simth & McCllion, 1997、
效益
熟練度、價值的澄 Söderback et al., 2004、曹幸之,2004、郭毓仁,
清 2005、魏心怡,2006
(本研究整理)

17
(一) 生理效益

園藝活動可以提供一個從事基本生活的複習機會,並且幫助老年
人或是身心有殘缺者訓練和改善動作兩邊的左右對稱性、肌肉的力量
以及身體的平衡和手眼機動協調(Hazen, 1997;Mattson, 1992;
Söderback et al., 2004)。Relf 在 1992 年發現從事園藝活動能夠降低血
壓、減低肌肉張力和降低皮膚傳導,其他文獻亦指出可以藉由從事對
植栽的照顧來建立個人日常例行性的勞動習慣、精細的整合身體技
能、增加注意力以及幫助獲得較好之睡眠品質(Frumkin, 2001;Mattson,
1992;McGuire, 1997)。故園藝活動具有增加肌肉之協調、刺激感官、
減少病痛、幫助病情好轉以及恢復注意力之功能。再加上,園藝活動
本身屬於生產性活動,因此,園藝活動又可以提供日常營養之補充
(Chalker-Scott & Collman, 2006)。

(二) 心理效益

園藝活動扮演在整個心理機制包含靜態的感覺與動態的操作
下,讓患者放鬆身心的工作,並且體會照顧另一個生命的責任感,瞭
解自己與自然的關係,經由接受植物凋萎的失望,增進生命的挫折容
忍力以及幫助情緒處在穩定狀況下的角色(曹幸之,2004)。相關文獻
亦指出從事園藝活動能減少負面之情緒機能,如增加正面心理的反
應、消除由貧困所導致的變態心理以及忘記病痛和生病的恐懼等之功
效,進而增加生活福祉以及幫助恢復知覺機動性的功能和活動,並且
對個體認知功能和認知活動有所助益。此外,從事園藝活動可以幫助
人們暫時逃離現實環境所帶來之壓力(Rappe, 2005;Söderback et al.,
2004;高淑珍,2006;張建隆,2006;魏心怡,2006)。綜合以上所述,
從事園藝活動有助於對自我的認同、增加正面情緒、減緩現實生活中
所帶來之壓力以及恢復認知功能和認知活動。

(三) 社會效益

從事園藝活動時,參與者彼此會有較多的交談,增加溝通能力並
且藉由園藝活動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增加個體與其他人相互認識與
分享共同興趣的機會(Relf, 1973;Robertson, 1988;Sarno & Chambers,
1997;曹幸之,2004)。而 Rappe 在 2005 年的研究發現藉由從事園藝
活動可以獲得照顧人和愛人的感覺,進而幫助增進家庭關係以及增加
社會扶持(Wolschke-Bulmahn & Gröning, 1994;俞玫妏,2004)。綜合
以上所述,從事園藝活動能夠提高個體言語表現的能力、與他人分享

18
自我、學習與他人合作及增加對其他團體的寬容,進而幫助個體適應
社會生活。

(四) 教育效益

Gough 指出觀察每日植物的生長有助於觀察能力的訓練。Simth
和 McCllion 則在 1997 年發現園藝活動具有建立病患現存的興趣和技
能的優點。曹幸之(2004)亦指出藉由種植的過程,可以訓練個體職業
技能,像是操作器具的能力、栽培管理之能力等等。高淑珍(2006)在
研究中也發現到園藝活動能幫助產生學習上的自我探索動機,藉以增
進學習之興趣。此外,在相關之文獻中也提到園藝活動具有發現、洞
察、學習、統整、精密技巧、新經驗、發展興趣與創造力、問題解決、
熟練以及價值澄清之功效(Mattson, 1992;Relf, 1973;Robertson,
1988;俞玫妏,2004)。因此,透過園藝活動不僅有助於發展內在的學
習興趣與學習能力,還能幫助增加外顯的個體知識與提升個體之技
能。

三、 小結

綜合以上所述,發現園藝活動所涵蓋之活動種類繁多,但是大致上可
以依據活動對個體生心理的刺激,將其分為感官刺激型、體能型以及實質
收益型等三大類型。藉由相關文獻統整,可以將園藝活動之效益分為生理
效益、心理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教育效益等四大項,並且可將園藝活動四
大效益簡述為:在生理上具有幫助老年人以及身體受傷者的四肢肌肉做復
健以及促進一般人增強體能,舒展肌肉張力的功能;在心理上具有幫助消
除負面情緒,提升自信以及增加正向情緒的功能;在社會上具有增加與人
相處以及交談的機會、增進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的功能;在教育上最主要則
是著重在知識與技能的提升。

19
第三節 心流體驗(Flow
心流體驗 Experience)

1975 年,芝加哥大學心理管理學系教授 Csikszentmihalyi 做創造力研


究時,透過訪談數百位攀岩者、作家、現代舞者、西洋棋玩家、籃球運動
員以及外科醫生後,發現無論人們正在從事多麼不同的活動,當活動進行
極為順利的時候,受訪者所描繪的感覺與心境非常相似。而在同時,參與
者會全神貫注的投入活動中,改變一般的活動體驗型態,進而獲得一種將
意識集中,使注意範圍變小的體驗型態。也因為如此所有不相關的知覺和
想法會被過濾掉、自我意識會喪失、有明確目標的反應與清楚的回饋以及
對環境具有掌控感。並且因為 Flow Experience 是一種暫時的經驗,所以參
與者會為了想要想一再重複地經驗這樣的歷程,而去從事此活動
(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Webster et al., 1993;蘇慧堅,2003)。因此,
Csikszentmihalyi 將這種最佳且最優質的經驗,並將之稱為「Flow
Experience」(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Rojek, 2005)。

由於 Flow Experience 最早是由 Csikszentmihalyi 提出,所以沒有一個


固定的中文名稱。而國內研究 Flow Experience 的文獻也越來越多,導致
Flow Experience 之中譯名也多不相同,像是包含有神馳體驗(林淑芬,
2002;張永進,2002;莊雅雯,2003;黃美琪,2004;楊純青,2003;楊
偲敏,2004;趙文祺,2003;聶喬齡,1999;蘇迺棻,2003)、心流體驗(丁
志成,2002;胡春嬌,2002;張樑治,2002;郭肇元,2002;郭秀鳳,2004;
陳惠玲,2004;黃俊傑,2004;楊珮茹,2002;謝宗帆,2003;蘇慧堅,
2003)、流暢體驗(陳偉睿,2001)、沉浸體驗(王宗立,2001;王秀玲,2003;
黃瓊慧,1999;廖展輝,2003;盧冠育,2003)以及神迷體驗(林妙冠,2003;
許晉龍,2003)等等之名稱。因此,本研究將參考 Flow Experience 本身的
定義,以及上述文獻中所提及之中譯名,而將其稱為「心流體驗」。

一、 心流體驗之發展與特質

最早,由馬斯洛(Maslow)提出一種稱之為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
的心理狀態,高峰經驗是指人生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中,歷經基本需求的
追尋並獲致滿足後,在追求自我實現時(如圖 2-1),所經歷到的一種臻於頂
峰,而超越時空與自我的心靈滿足感與完美感(張春興,2005)。

20
自我實
現需求
尊重需求

愛與隸屬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圖 2-1 需求層次論
(資料來源:張春興,2005,參考 Maslow, 1968)。

在 Privette 和 Bundrick 的研究中認為高峰經驗理論與心流體驗有些許


的相似。不過 Privette 卻也在 1983 年發現高峰經驗是指一個極高價值的片
刻,不用特別涉入活動,即可獲得此種體驗;高峰表現(Peak Performance)
則是一個優越運作的事件,並不一定伴隨愉悅,但在活動過程中必須具有
強烈的自我;而心流體驗則是當它在分享高峰經驗的享樂或價值和高峰表
現的行為時,它是一個內在的享樂經驗(如圖 2-2)。

Privette(1981)指出高峰經驗主要著重在於表現層面,是需要配合高度
的技巧,並且在產生高峰表現的同時個人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而心流體
驗則是著重於個人內在充滿價值與樂趣上的感受,以及經驗本身的樂趣
等。因此可知高峰經驗和心流體驗的差別在於一個著重在自我意識的表
現,一個則著重在內在的感受上,而非自我意識的表現。

Csikszentmihalyi 強調要達到心流體驗的狀態,參與者本身的技巧與活
動的挑戰性之間必須達到平衡,只有達到平衡時才能產生最大的掌控感,
使參與者沉浸其中,無視於其他事物的存在,進而帶來莫大的喜悅,所以
導致人們願意付出龐大的代價來獲得此種體驗。之後也發現到心流體驗可
以為運動員的自我成長與滿足、正面的啟示及價值。接著又指出心流體驗
在技巧和挑戰都高的時候,個人不只能享受經驗的愉悅,同時也能學習到
新的技巧,並且增加自尊和自我複雜性,使其能力得以延伸
(Csikszentmihalyi, 1990;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

21

圖 2-2 高峰經驗、高峰表現及心流體驗差異之概念圖。
(資料來源:Privette, 1983)。

Trevino 和 Webster 在研究中也發現心流體驗具有娛樂與探索的特質,


個人能主觀的感知愉悅和涉入,並且在較高的遊戲特質中可以得到正面的
情緒和滿足,進而引發個人進一步的探索,並且因為自發性活動的參與,
使他們對某些技能會長時間關注,這並不只是為了短期的享受,而是爲了
更長期的心理因素,因為心流體驗可使心靈達到幸福,所以人們希望可以
持續長期獲得這種體驗(Clark & Haworth, 1994)。

Marsh 和 Jackson 在 1999 年研究運動員的心流體驗中也發現在活動進


行時,人會完全涉入活動並且經歷一些正向經驗,其中包含到自我意識喪
失、最大的過程享受、執行的目標和知識的清晰、完全的集中、控制感以
及執行中整體的協調感等的經驗。

因此,心流體驗能幫助促進自我成長與社會文化的演進以及讓人有堅
強、主動、創造、專注以及積極的感受(Clark & Haworth, 1994;
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Trevino &
Webster, 1992)。並且因為心流體驗強調的是過程而非結果(Turkle, 1984),
因此,心流體驗可以解釋為藉由控制自我精神的生活來達到幸福的過程
(Csikszentmihalyi, 1990)。綜合以上所述之心流體驗,可以發現心流體驗包
含了九項特色,分別為(Jackson & Marsh, 1996):

22
(一) 技巧與挑戰的平衡

最早在文獻中強調當活動本身所具備之挑戰性與參與者本身
所擁有之技巧程度相等時,個體會產生心流體驗的感覺。但是當
挑戰的程度比自身所擁有的技巧高時,個體會產生焦慮的感覺,
而當自身技巧高過所面臨的挑戰時,個體則會產生無聊的感覺
(Csikszentmihalyi, 1975)。並且在後續研究時,也有文獻將心流體
驗中的技巧與挑戰相平衡的條件設置更為嚴苛,強調兩者必須要
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有心流體驗的感受(Ellis et al., 1994;
Massimini & Carli, 1988;Novak & Hoffman, 1997;胡春嬌,2003)。

(二)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文獻中指出當參與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參與者不會擔心該如
何去從事活動,也沒有理由去質疑活動本身的適當性,並且會自
然自發地去從事活動(Csikszentmihalyi, 1975;Jackson & Marsh,
1996)。

(三) 全神貫注在活動上

文獻中發現到當心流體驗產生時,因為參與者的意識集中範
圍變小,所以不相關的知覺和想法會被過濾掉,進而導致無視於
其他人事物的存在,心無旁騖的從事活動(Csikszentmihalyi,
1975;1997;Jackson & Marsh, 1996)。

(四) 明確的目標

目標的追求帶來意識的秩序,因為人必須集中注意力在手邊
的事情上以及完全忘記其他的事(Csikszentmihalyi, 1990)。故為了
促使參與者達到心流體驗之感受,必須清楚的定下活動目標,讓
參與者清楚的知道他們將要做些什麼(Jackson & Marsh, 1996)。

(五) 立即的回饋

從文獻中明白立即回饋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最主要是在強調
當心流體驗產生時,參者者知道自身能成功的完成活動中所訂立
的目標(Jackson & Marsh, 1996)。

(六) 控制感

在文獻中發現,當產生心流體驗感受時,參與者會對活動產

23
生一種控制的感覺,並且也對活動所處之環境具有控制感
(Csikszentmihalyi, 1975;Jackson & Marsh, 1996)。也就是當活動在
進行時,參與者會有一種一切操之在我的感受。

(七) 自我意識的喪失

從前人研究了解,當心流體驗出現於活動時,參與者會採用
積極的態度去從事活動。因此,參與者在從事活動時,不會在意
別人對自己或是對活動本身的看法,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
從事活動(Jackson & Marsh, 1996)。

(八) 時間感的扭曲

文獻中指出在心流體驗狀態下,參與者在從事活動時,對時
間流逝的快慢感知會與往日的感知有差異(Jackson & Marsh,
1996)。

(九) 自成性經驗

從文獻中明白自成性經驗是指一種內在的效益體驗,也是心
流體驗的最終產物,且當活動中產生心流體驗時,其所帶來之效
益體驗往往超過預期(Jackson & Marsh, 1996)。因此,在心流體驗
狀態時,參與者可以藉由活動達到自我肯定、有助自我成長、帶
來愉悅和滿足感、提升生活品質、獲得幸福感、增加創造力及學
習力、培養對事物積極主動的特性…等等效益(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Hoffman & Novak,
1996;Skadberg & Kimmel, 2004;胡春嬌,2002;張樑治,2002)。

在不同的活動所強調的心流體驗感受有些許差異,像是籃球跟其他競
賽活動,可以提供一種關於享受來自測試自我對抗其他人,以及自我能力
提升,而不是來自體驗活動本身的回饋。其他活動像是,跳舞是最能獲得
情感的享受,而籃球則獲得較少之情感享受;而在瀏覽網頁時,參與者最
能感受到時間的扭曲和過程的樂趣以及遠程出席等特色(Skadberg &
Kimmel, 2004)。文獻也提到內在動機會影響著心流體驗,因此,當人們在
具有高度內在動機下,從事活動時會導致他們容易對活動產生興趣,進而
投入活動,產生心流體驗。但是由於涉入活動的強度不同,所產生之心流
體驗也會有所不同,故可將不同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驗分為「弱心流體驗
(Micro-Flow Experience)」及「深度心流體驗(Deep-Flow Experience)」
(Csikszentmihalyi, 1975;Privette, 1983) (如圖 2-3)。

24
由於心流體驗是一種從無到強烈的連續變數(Trevino & Webster,
1992),故心流體驗是流動的,且心流體驗雖然會受到個人特質所影響(Clark
& Haworth, 1994;Eillis, Voelki & Morris, 1994;林淑芬,2002;張樑治,
2002;莊雅雯,2003;黃美琪,2004)。但是它不管性別、年紀、財富、身
分地位、階級、種族以及能力為何皆能享有的一種體驗。從文獻中也發現
心流體驗不僅出現在科學和文藝的創造當中,亦能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

A=高峰經驗,像是音樂、分娩
B=高峰表現,像是危機、安慰劑
C=心流體驗,像是享受騎腳踏車
ABC=高峰經驗、高峰表現和深度心流體驗,像是繪畫
AC=高峰經驗和心流體驗,像是性、跳傘
BC=高峰表現和心流體驗,像是快樂的賽跑優勝者
C1=弱心流體驗,嚼口香糖

圖 2-3 活動和概念的互動對心流體驗強度的影響
(資料來源:Privette, 1983)。

此外,1997 年 Csikszentmihalyi 在心流下之主觀經驗的研究中發現到,


雖然心流體驗的過程令人感受愉悅,但實際上在心流狀態時,並不一定會
感覺到快樂,所以心流體驗應該是出現在活動結束後回顧這段過程的時
候。

綜合以上相關文獻,了解心流體驗是一種人人皆可享有及可以藉由從
事任何活動而獲得的體驗,只是會依照涉入活動的程度將心流體驗分成弱
心流體驗和深度心流體驗。並且在心流體驗中包含有技巧與挑戰的平衡、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在活動上、明確的目標、立即的回饋、具有

25
控制感、自我意識的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九項特徵。如
果人們在生活中獲得心流體驗時,有助於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增加正向
之感受。但是也發現在心流體驗的狀態時,從事活動的當下不一定會感覺
到快樂,有時必須等到從事完活動,在回顧時,才會有幸福愉悅的感受以
及感覺到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識的提升。

二、 心流體驗之調查方法

Novak 和 Hoffman 在 1997 年將測量心流體驗的方法歸納為自我陳述


問卷法(Narrative/ Survey)、參與活動調查法(Active/ Survey)以及經驗取樣
法( Experience Sample Mathod )等三大方法,分別為(胡春嬌,2003):

(一) 自我陳述問卷法

此方法主要是提供受測者心流體驗之相關訊息,請受測者回溯自
己過往從事活動時,是否有獲得過心流經驗,以及其特徵為何。

(二) 參與活動調查法

主要的操作方式是請受測者是在實際參與一項活動之後,再請受
測者填答心流體驗之相關問卷,而此法被認為是較具信度的方法。

(三) 經驗取樣法

由 Csikszentmihalyi 在調查心流體驗時,所提出之調查方法,主
要操作方法為,最先以訪談法收集心流經驗發生時的相關特徵,在編
製成結構性問卷。之後將調查時間設定為一個禮拜,請受測者隨身佩
帶電子呼叫器,而呼叫器於每天不定時會發出訊息(一天發出八次訊
息),每當呼叫器發出訊息時,受測者必須依照問卷內容填答,填下當
時的心情與感覺以及正在從事的活動為何等等。此法主要用來測量受
測者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心流體驗,被認為最適合用來測量生活中
的心流體驗。

由上所述可以發現在敘述事件問卷法中,因為是讓測者回顧過往之心
流體驗來填答問卷,有可能導致受測者遺漏了一些心流體驗的感受,因此
在信度上沒有參與活動調查法來的高,但是操作卻比較低廉且方便,且可
以避免萬一受訪者在此次活動沒有經歷到心流體驗時,所造成的誤差;而

26
經驗取樣法雖然較為詳細且完整,但是因為它會不定時打斷受測者的活動
及體驗,因此有可能招致一些負面情緒,而導致實驗有誤差(表 2-5)。基於
上述各種方法之優缺點分析,本研究採用自我陳述問卷法作為本次調查之
方法。

表 2-5 心流體驗調查方法之比較
調查方法 優點 缺點
自我陳述 操作最為簡單、省時省力以 有可能導致受測者遺忘一些心
問卷法 及成本低廉,不會干擾受測 流的體驗感受。
者太多,並且可以避免在剛
好此次活動沒有達到心流
體驗,所造成之誤差。
參與活動 較不易遺漏其體驗的感 受測者仍有可能遺忘一些瞬間
調查法 受,且操作較為容易,也不 的體驗感受,但是信度比敘述性
會干擾受測者。 問卷法好。
經驗取樣 最能有效捕捉到受測者的 容易干擾受測者,可能會影響受
法 心流體驗。 測者的情緒,導致結果有誤差、
操作困難、費時費力,成本高。

(本研究整理)

綜合相關之文獻發現,心流體驗的調查方法有很多,但是由於本研究
領域將針對為休閒遊憩方面,因此將列舉曾在休閒領域期刊發表之量表來
做探討,其分別為 Voelkl 與 Ellis 所發展之量表、以及心流狀態量表(Flow
State Scale)(陳朝圳,2006)。但由於 Voelkl 與 Ellis 所發展之量表主要是強
調是在測量日常生活的心流體驗,並且其量表著重在活動中的技巧與挑戰
的平衡、測量當下的情緒狀態以及對自我的肯定(Voelkl & Ellis, 1998);而
心流狀態量表則是用在測量運動或是其他體力性活動上的心流體驗,且其
量表主要探究心流體驗中各個特徵的狀態(Jackson & Marsh, 1996)。反觀本
研究之目的為探究心流體驗中的各個特性對園藝活動效益的相關性,因
此,將心流狀態量表予以保留。接著,從文獻中發現在測量心流體驗時,
也會使用開放性問卷(張樑治,2002),因此以下將針對開放性問卷以及心
流狀態量表進行比較(表 2-6)。經由比較,本研究採用心流狀態量表為本次
調查心流體驗之工具。

27
表 2-6 開放性問卷以及心流狀態量表之優缺點比較
調查方法 優點 缺點
開放性問 1.屬於開放式問卷,可以使受 1.操作較為困難
卷 測者比較貼近受測者的感受 2.容易遺漏一些感受
2.可能從中發現新的感受或 3.不易在各構面間做比較
情緒
心流狀態 1.將數據量化,因此操作方便 1.會限制受測者的填答,導致
量表 且容易 有些答案不能完全貼近受測
2.可以藉由問項來喚醒受測 者的感受
者的經驗,使其答案較為完
善,不易遺漏,尤其是用在敘
述性問卷法的時候
3.可以比較各個構面間在活
動間的關係與強弱
(本研究整理)

三、 心流體驗應用之相關領域

綜合相關文獻可發現心流體驗應用之領域很廣泛,在日常生活、工作
以及休閒遊憩方面皆有研究。其中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是研究日常生活所
從事的活動其技巧與挑戰間的關係(Voelkl & Ellis, 1998),或是將其運用在
網路報稅方面(郭秀鳳,2004);而在工作方面,則是研究工作與休閒活動
間的心流體驗(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在做關於休閒活動方
面,則像是運動、電腦娛樂、閱讀小說、溯溪以及女性逛街購物等等的活
動,其包含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之休閒遊憩。不過在休閒遊憩的部份,多數
之研究仍偏重於主動式休閒,其中在運動方面,研究活動包含有田徑、陸
上曲棍球、籃球、重量訓練、游泳、鐵人三項、登山冒險、騎自行車活動
等(Jackson & Marsh, 1996;Marsh & Jackson, 1999;張永進,2002;張孝銘,
2006;楊胤甲,2006)。而在電腦娛樂方面之研究還頗為盛行,多強調所謂
的人與電腦的互動(Ghani & Deshpande, 1994;Hoffman & Novak, 1996;
Turkle, 1984;Webster et al.,1993;林妙冠,2003;謝宗帆,2003),其中國
內則較著重在線上遊戲方面(丁志成,2002;王宗立,2001;許晉龍,2003;
黃俊傑,2003;廖展輝,2003),以及國內外有些研究藉由心流體驗將電腦
遊戲與教育做一結合(Kiili, 2005;胡春嬌,2002)(如表 2-7 所示)。

28
表 2-7 心流體驗相關研究之領域
相關領域 作者
Jackson & Marsh, 1996、Marsh & Jackson, 1999、張永進,
運動
2002、張孝銘,2006、楊胤甲,2006、聶喬齡,1999
Chen, 2000、Chen et al., 1999、Ghani & Deshpande, 1994、
Hoffman & Novak, 1996、Kiili, 2005、Polaine, 2005、
Skadberg & Kimmel, 2004、Turkle, 1984、Webster et
電腦娛樂 al.,1993、丁志成,2002、王宗立,2001、王秀玲,2003、
林妙冠,2003、胡春嬌,2002、陳偉睿,2001、許晉龍,
2003、黃瓊慧,1999、黃俊傑,2003、廖展輝,2003、謝
宗帆,2003
工作 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
一般統稱 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郭肇元,2002、張樑治,
之休閒 2002、陳朝圳,2006
日常生活 Clark & Haworth, 1994、Voelkl & Ellis, 1998、郭秀鳳,2004
Sheridan & Byrne, 2002、楊純青,2003、楊偲敏,2004、
教育
趙文祺,2003
閱讀 蘇慧堅,2003
溯溪 蘇迺棻,2003
林淑芬,2002、莊雅雯,2003、陳惠玲,2004、黃美琪,
志工
2004
購物 楊佩茹,2002、盧冠育,2003
音樂 Bloom & Skutnick-Henley, 2005、Sheridan & Byrne, 2002
(本研究整理)

四、 小結

由上所述可以發現心流體驗中包含有技巧與挑戰的平衡、意識與活動
的融合、明確的目標、立即的回饋、全神貫注於活動中、控制活動、自我
意識的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九大特徵,並且在從事活動
的當下,不一定會有快樂的感覺,但是等活動過後,回顧整個過程時,會
給予人有幸福愉悅的感覺且會發現透過活動增加自我意識和延伸自我能
力,因此可以知道心流體驗是從參與活動前到結束回顧的一種心理狀態。

從文獻中指出的心流體驗模式,發現在選擇活動時必須要注意到自身
的技巧與活動所帶來之挑戰性是否相等,因為必須要在兩者相等時,才能

29
有心流體驗的產生。之後又從相關文獻中整理出心流體驗之調查方法,而
各方法皆有其優缺點,且在選擇方法的時候必須考量到園藝活動屬於長期
連續之活動。因此,如果使用參與活動調查法來調查園藝活動時,較難完
整的將其活動體驗描述出來。而經驗取樣法則較適合調查一般日常活動所
產生之心流體驗,不適合用在調查休閒遊憩活動之心流體驗。故本研究採
用自我陳述問卷法,來作為本次調查方法。又由於 Voelkl 與 Ellis 所發展之
量表當初設計的測量方法為經驗取樣法使用,且較適合用於日常生活的心
流體驗上,與本研究想要調查的休閒遊憩心流體驗不符。再加上本研究將
採用敘述性問卷法調查,因開放性問卷容易遺漏受測者對心流體驗的感受
描述,故在考量本研究之目的與調查方法後,將選用心流體驗狀態量表為
本次調查之工具。

從相關文獻中雖然發現心流體驗之應用範圍廣泛,以及在 1975 年
Csikszentmihalyi 指出種植栽培是一種秩序井然的心流體驗。而種植栽培被
歸類為園藝活動中,但目前關於心流體驗之研究卻尚未涉及到園藝活動
上。且從文獻中可以發現,在休閒活動時會產生心流體驗,其中主動式的
休閒遊憩活動被認為比被動式休閒遊憩活動還容易產生心流體驗。在本研
究中所提及之園藝活動屬於主動式之休閒活動,因此,期待此次研究可以
將心流體驗拓展到園藝活動方面。

由於從文獻中發現,心流體驗可以帶給人們幸福愉悅的生活以及有助
於自我意識和自我能力的提升。而從園藝活動之文獻中,可以發現從事園
藝活動可以獲得多種效益,且心流體驗的感受與園藝活動效益皆具有正向
的感受。因此,本研究希望找出在園藝活動中,藉由心流體驗的產生,增
加園藝活動本身所帶來之效益強度。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由前章節所述,發現心流體驗研究範圍廣泛,唯獨缺乏園藝活動的部
份。故期望藉由本研究能拓展心流體驗研究之領域,使其延伸入園藝活動
中。因此本次研究將以心流體驗作為園藝活動與園藝活動效益間之中介
質。期望藉由心流體驗的介入能增加園藝活動中活動效益之強度,以幫助
未來運用在園藝治療時,可以知道該如何使園藝活動產生較大之效益。爰
此,建構出本研究之架構如圖 3-1 所示:

感官刺激型 體能型 實質收益型

園藝
技巧與挑戰平衡 活動
生理效益
意識與活動融合 H2
H1 心理效益
園藝活
全神貫注
動效益 社會效益
明確目標
教育效益
立即回饋
心流
體驗
控制感 H3

自我意識喪失

時間感扭曲

自成性經驗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1
依據上述之架構,並針對本研究之目的提出以下之研究假設:

假設一 從事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驗有顯著差異。

H1-1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技巧與挑戰平衡」有顯著差異。
H1-2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意識與活動相融合」有顯著差異。
H1-3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全神貫注」有顯著差異。
H1-4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明確目標」有顯著差異。
H1-5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立即回饋」有顯著差異。
H1-6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控制感」有顯著差異。
H1-7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自我意識喪失」有顯著差異。
H1-8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時間感的扭曲」有顯著差異。
H1-9 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與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自成性經驗」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 在不同的園藝活動中,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影響園藝
活動效益有顯著差異。

H2-1 在不同的園藝活動中,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影響園
藝活動生理效益有顯著差異。
H2-2 在不同的園藝活動中,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影響園
藝活動心理效益有顯著差異。
H2-3 在不同的園藝活動中,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影響園
藝活動社會效益有顯著差異。
H2-4 在不同的園藝活動中,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影響園
藝活動教育效益有顯著差異。

32
假設三 心流體驗中各狀態特徵與園藝活動所產生之效益認知有顯著正向
相關。

H3-1 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
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
、「自我意識喪失」、
「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所產生之生
理效益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
H3-2 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 、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
「全神貫
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
「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
理效益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
H3-3 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 、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
「全神貫
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
「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所產生之社
會效益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
H3-4 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 、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
「全神貫
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
「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所產生之教
育效益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

第二節 研究設計

一、 問卷設計

本研究以前述之文獻回顧、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為設計問卷之基礎。
在園藝活動效益認知部分參照過去國內學者相關問卷之設計方式(張建
隆,2006;曾兆良,2003),並配合休閒遊憩活動之特性來設計問卷。因此,
除了一開始將園藝活動分成感官刺激型、體能型以及實質收益型三大類型
之問項(此問項為類別尺度)外,可將問卷之內容與架構分為四個主要的部
分,分別為:「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 「心流體驗」、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
以及「個人社經背景」。

33
(一) 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

本研究在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部分,包含有平時最常從事之園藝
活動類型中,自身對此活動的興趣、活動本身的難易程度、從事活動
時自身所具備之技術及從事之頻率等四個問項。問項皆採用李克特五
點尺度來衡量(”在平時最常從事之園藝活動類型中,自身對此活動的
興趣”是從非常沒有興趣到非常有興趣;”在平時最常從事之園藝活動
類型中,活動本身的難易程度”是從非常簡單到非常困難;”在平時最
常從事之園藝活動類型中,自身所具備之技術”是從非常不熟練到非
常熟練;”在平時最常從事之園藝活動類型中,從事之頻率”則是從很
少到很頻繁)。

(二) 心流體驗

在相關文獻回顧調查方法時,發現本研究所採用之園藝活動有屬
於長期性質的活動以及短期性質的活動。因此,在盡量不打擾受測者
的狀況下,本研究選用自我陳述問卷法調查。Jackson 和 Marsh 在 1996
年所發展之心流狀態量表(Flow State Scale),可以藉由問項的勾選幫助
受測者回憶過往之心流體驗。並且心流狀態量表發展的初衷是希望可
以用在運動,或是與身體相關之活動上。在國內運動方面,已有不少
人使用此量表來做測量(張永進,2002;聶喬齡,2000;蘇迺棻,2003)。
透過前測發現,心流狀態量表用在園藝活動時,具有一定之可信度。
故本研究乃選用心流狀態量表作為本次評估心流體驗之工具。

心流狀態量表包含有技巧與挑戰的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明
確的目標、立即的回饋、全神貫注、控制感、自我意識的喪失、時間
感的扭曲、自成性經驗等九大構面,每一構面各含有四個問項,共有
36 題問項(詳如表 3-1 所示)。採用李克特 5 點尺度來幫助受測者評估
各問項之感受強度,其中 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以此類推,5 分則表
示非常同意。

34
表 3-1 心流狀態量表之構面與問項
構面 問項
1.在活動中面臨到挑戰時,我相信我有足夠的能力迎接挑戰,
並且去克服它。
技巧與挑
10.活動當中所面臨的挑戰難度,正是我能力可及的。
戰的平衡
19.我認為我能面對更高難度的活動挑戰。
28.活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我的能力是在同一個水準上。
意識與活 2.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行動。
動相融合 11.在從事活動中,事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20.我會自動地從事園藝活動。
29.我從事活動的行為是自動自發且未經過思考的。
明確的目 3.我明確地知道我想要從事的活動。
標 12.從事活動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21.我知道我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30.從事活動時,我的目標很明確。
立即的回 4.從事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的很好。
饋 13.從事活動時,我可以知道我表現多好。
22.當在從事活動時,我能清楚的知道我的表現不錯。
31.我能清楚地說出我從事活動的表現不錯。
全神貫注 5.從事活動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正在做的活動上。
14.我能很自然的專心在活動上。
23.在從事活動時,會投入所有的注意力。
32.我完全集中注意力在手邊的活動上。
控制感 6.我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能控制自如。
15.我覺得我能控制我自己正在做的事。
24.從事活動時,我能有掌控整體情況的感覺。
33.從事活動時,我感覺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自我意識 7.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的喪失 16.在從事活動的期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
25.從事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何。
34.從事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時間感的 8.從事活動時,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延長都算改
扭曲 變)。
17.從事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26.當我在從事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35.從事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著。

35
(續)表 3-1 心流狀態量表之構面與問項
構面 問項
自成性經 9.我真的很享受這次活動的體驗。
驗 18.我喜歡從事活動的感覺並且希望可以再次體驗。
27.我覺得從事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很棒。
36.我發現從事活動之體驗是相當有益的。

在正式調查之前,先實施問卷測試。前測問卷在民國 95 年 7 月
分別給從事種植者以及插花者填答,一共回收 222 份問卷。

由於邱皓政在 2006 年指出問項遺漏值高於 3.5%時,傾向優先刪


除。測試問卷經 SPSS10.0 統計軟體實施遺漏值檢驗後,發現其遺漏
值皆低於 3.5%(0%~2.7%),(見表 3-2 所示)。並且文獻也指出同質性
檢驗時,因素負荷小於 0.3 時,應予以刪除(邱皓政,2006)。而本測
試問卷經檢驗後發現,所有問項之因素負荷皆大於 0.3(見表 3-2 所
示)。最後,使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去檢測各項目發現,其 α 值變化
也不大,以及其整體α值為 0.9532(見表 3-2 所示)。因此本研究在正
式研究時,繼續使用此量表為測量園藝活動中心流體驗之工具。

表 3-2 心流狀態量表前測資料之個別問項信度分析表
遺 刪除
漏 因素 後整
欲刪除之問項
值 負荷 體之
(%) α值
1.在活動過程中面臨到挑戰時,我相信我有足夠的
0.0 0.529 0.9551
能力迎接挑戰,並且去克服它
2.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行動 0.5 0.475 0.9548
3.我明確地知道我想要從事的活動 0.9 0.656 0.9542
4.從事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得很好 1.4 0.558 0.9543
5.從事活動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正在做的
0.9 0.685 0.9536
活動上
6.我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能控制自如 0.5 0.565 0.9546
7.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2.3 0.449 0.9550
8. 從事活動時,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
0.5 0.434 0.9550
延長都算改變)
9.我真的很享受這次活動的體驗 0.9 0.570 0.9538

36
(續) 表 3-2 心流狀態量表前測資料之個別問項信度分析表
遺 刪除
漏 因素 後整
欲刪除之問項
值 負荷 體之
(%) α值
10.在活動當中所面臨的挑戰難度,正是我能力可及
0.5 0.644 0.9538

11.在從事的活動中,事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0.9 0.635 0.9543
12.從事活動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0.0 0.719 0.9536
13.從事活動時,我可以知道我表現多好 0.5 0.724 0.9535
14.我能很自然的專心在活動上 0.9 0.747 0.9530
15.我覺得我能控制我自己正在做的事 0.0 0.650 0.9541
16.在從事活動的期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 0.0 0.574 0.9544
17.從事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0.0 0.563 0.9547
18.我喜歡從事活動的感覺並且希望可以再次體驗 0.0 0.619 0.9542
19.我認為我能面對更高難度的活動挑戰 0.5 0.388 0.9549
20.我會自動地從事活動 0.0 0.656 0.9539
21.我知道我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1.4 0.692 0.9536
22.當在從事活動時,我能清楚的知道我的表現不錯 0.9 0.695 0.9538
23.我在從事活動時,會投入所有的注意力 0.9 0.736 0.9535
24.從事活動時,我有能掌控整體情況的感覺 0.9 0.796 0.9530
25.從事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何 2.7 0.568 0.9541
26.當我在從事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0.5 0.539 0.9547
27.我覺得從事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很棒 0.0 0.628 0.9544
28.活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我的能力是在同一個水準上 0.9 0.676 0.9533
29.我從事活動的行為是自動自發且未經過思考的 0.0 0.615 0.9542
30.從事活動時,我的目標很明確 0.5 0.722 0.9534
31.我能清楚地說出我從事活動的表現不錯 0.0 0.721 0.9535
32.我完全集中注意力在手邊的活動上 0.0 0.713 0.9536
33.從事活動時,我感覺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0.5 0.645 0.9541
34.從事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0.0 0.551 0.9541
35.從事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著 0.0 0.412 0.9558
36.我發現從事活動的體驗是相當有益的 0.5 0.613 0.9534

37
(三)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

根據文獻回顧,將本研究之活動效益分為生理效益、心理效益、
社會效益以及教育效益等四大構面。由於本研究以休閒活動的角度切
入探討園藝活動,因此參照文獻回顧中相關學者對各園藝活動效益和
休閒遊憩效益構面之說明,以及國內相關園藝活動研究之問卷設計(張
建隆,2006;曾兆良,2003),進而發展出含有四大構面,21 個問項
之問卷。各問項皆採用李克特 5 點尺度來衡量(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
以此類推,5 分則表示非常同意),請受測者依據實際從事活動之感受
來勾選本身對問項之同意程度(見表 3-3 所示)。

表 3-3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問項
構面 問項
生理構面 從事活動後,我發現我的體力變好了。
因為從事活動操作,我覺得我的手腳變的更靈活了。
我能在活動過程中精確的使用工具來完成活動。
在活動過後,我的耐力及注意力比以前更好了。
在活動過後,肌肉有一種鬆弛及伸展的感覺。
心理構面 在活動的過程中,原本的疼痛不見了。
參加活動後,我變的更加開心、愉悅。
活動的成果讓我很有成就感。
從事活動後,在面對人生挫折時,我比較不會感到恐懼。
透過活動的參與能消除原本不安或是鬱悶的感受。
活動可以提供一個暫時逃避現實生活壓力的機會。
我對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興奮和期待。
社會構面 在活動過程中,我會主動和人溝通。
我很喜歡將活動的過程和成果與人分享。
透過活動我學到如何跟別人一起互助合作。
透過與親友一起參與活動使彼此間的感情更好。
在活動過程中,我會願意去幫助遇到困難的人。
教育構面 我願意主動去學習活動過程中所需之相關技能與知識。
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藉由活動的參與我認識越來越多的植物。
我在活動中面對問題時,我能夠正確解決。

38
(四) 個人基本資料

此部份包含有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以及職業等五個
問項,且問項皆屬類別尺度。

二、 抽樣設計

(一) 抽樣對象

本研究於民國 96 年 3 月 16 日至 4 月 7 日間之例假日(包含星期五
晚上到星期日黃昏)前往台中惠文花市以及大里國光花市等兩大花市
做調查,並且自逛花市的人群中尋找自願者作為本研究調查之對象。

(二) 抽樣方式

為了提高本研究調查之有效度,本研究採用立意抽樣法(purposive
sampling)抽取樣本。首先,從台中市惠文花市以及大里市國光花市中
搜尋受測者,並依照受測者在最常從事之園藝活動類型問項中,所勾
選之類型,將受測者分類為從事感官刺激型之園藝活動者、從事體能
型之園藝活動者以及從事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者三大類。但由於花
市的消費族群中從事實質收益類型者明顯比從事另外兩類型之活動
者少,為使各類型之活動樣本數平均分布,故在調查末期則先詢問受
測者是否有從事實質收益類型之園藝活動。如果受測者回答有,則再
請受測者依照其從事實質收益類型之園藝活動時所產生之感受來填
答問卷。

(三) 抽樣結果

本研究共發放 522 份問卷,回收後有效問卷為 452 份,無效問卷


為 37 份,回收率為 86.6% 。其中在各類園藝活動之樣本數的部分,
其分布差異小(表 3-4)。

39
表 3-4 有效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活動類型 有效樣本數 有效問卷百分比(%)
感官刺激型 158 34.96
體能型 147 32.52
實質收益型 147 32.52
總計 452 100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透過 SPSS10.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並依照本研究所擬定


之研究目的以適宜之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假設驗證。茲將本研究所使用之統
計分析方法詳述如下。

一、 敘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使用敘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對受測者之社經背景資料以及從事
園藝活動之模式,進行次數分配、平均數以及百分比等分析,以便了解受
測資料之人口結構特性。

二、 簇群分析

本研究以簇群分析方法對受測者進行分類,藉由受測樣本所產生之心
流體驗狀態特徵,將樣本進行分類,以利後續比較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效
益之影響。

三、 信度分析

本研究採用遺漏值檢驗、描述性統計檢驗、極端組比較、Cronbach’s α
係數以及因素負荷來檢測問卷中各個問項之可信度。經由所得之結果刪除
不適宜之問項,並且確認本問卷測量之可信度。

40
四、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為自變項,「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為依變項。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試圖找出是否在不同園藝活動中所
產生之心流體驗感受有所差異。

五、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以及「不同強度之心流體驗」為自
變項,「園藝活動各個效益」為依變項。利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法,試圖
找出在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中心流體驗的強度對園藝活動效益的影響是
否會有所差異。

六、 皮爾森積差相關

本研究以「心流體驗中各狀態特徵」為自變項,「各個園藝活動效益
認知」為依變項。藉由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探究心流體驗中各狀態特徵
與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之間是否有相關。

七、 多元迴歸分析

本研究以「心流體驗中各狀態特徵」為自變項,「各個園藝活動效益
認知」為依變項。透過多元迴歸分析,探討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各個園
藝活動效益認知的影響,以便幫助我們了解心流體驗中哪些狀態特徵最能
影響受測者的園藝活動效益認知。

4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此章說明本研究之實證分析結果與相關討論,依前述之實證分析步
驟,分成五方面做探討,依序分別為:受測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施測問
卷信度驗證、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的影響、不同類
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效益的影響及心流體驗
與園藝活動效益的關係。

第一節 受測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回收的問卷結果顯示,受測者對從事園藝活動的興趣為中上程度,並
且從事活動頻率以中等程度為最多,因此會去逛惠文花市或國光花市的民
眾大多為園藝活動愛好者。此現象與本研究假設會去逛花市者大多為園藝
活動愛好者相符合,此調查結果也符合本研究調查對象所需之條件。但大
多數受測者其本身覺得園藝活動是一項挑戰性屬於中等偏低的休閒活
動,而本身從事園藝活動之技能也大多屬於中等程度(詳見表 4-1)。

從調查數據中發現,從事園藝活動所產生的心流體驗狀態特徵以自成
性經驗較為強烈,其次分別是全神貫注、明確目標、控制感、自我意識喪
失、時間感的扭曲、意識與活動相融合、技巧與挑戰平衡及立即回饋(詳見
表 4-2)。而數據中也顯示,受測者在從事園藝活動時,對活動所帶來之教
育效益感受最為明顯,其次依序為社會效益、心理效益,最後則是生理效
益(詳見表 4-3)。

42
表 4-1 受測者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統計表
問項 程度 個數 有效百分比
非常沒興趣 4 0.9
沒興趣 3 0.7
從事園藝活動之
普通 128 28.3
興趣
有興趣 224 49.6
非常有興趣 93 20.6
非常簡單 40 8.8
簡單 173 38.3
園藝活動之挑戰
普通 203 44.9

困難 33 7.3
非常困難 3 0.7
非常不熟練 21 4.6
不熟練 126 27.9
從事園藝活動之
普通 225 49.8
技巧
熟練 69 15.3
非常熟練 11 2.4
很少 28 6.3
少 96 21.5
從事園藝活動之
普通 175 39.1
頻率
頻繁 121 27.1
很頻繁 27 6.0

43
表 4-2 受測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各狀態特徵統計表
狀態 平均數 標準差
技巧與挑戰平衡 3.596 0.528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3.670 0.588
全神貫注 3.857 0.550
明確目標 3.805 0.539
立即回饋 3.558 0.588
控制感 3.756 0.514
自我意識喪失 3.687 0.738
時間感的扭曲 3.671 0.583
自成性經驗 4.055 0.523

表 4-3 受測者對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統計表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 平均值 標準差
生理效益 3.677 0.595
心理效益 3.868 0.532
社會效益 3.906 0.571
教育效益 3.992 0.511

在調查之有效問卷中,受測者為男性有 180 份(39.8%),女性有 271 份


(60%)。受測者年紀大多集中在 21~50 歲共有 391 份問卷,且受測者教育
程度大多為高中職(22.8%)、專科(23%)以及大學(37.4%)程度。一半以上之
受測者為已婚,且有小孩(52.7%)。職業類別則較為分散,受測者以公司職
員(20.4%)、公務員(10.6%)最多(詳見表 4-4)。

44
表 4-4 受測者社經背景統計表
類別 選項 個數 有效百分比
男 180 39.9
性別
女 271 60.1
20 歲以下 24 5.3
21~30 歲 120 26.6
31~40 歲 170 37.6
年紀
41~50 歲 101 22.3
51~60 歲 30 6.7
61 歲(含)以上 7 1.5
國小 5 1.1
國中 13 2.9
高中職 103 22.8
教育程度
專科 104 23.0
大學 169 37.4
研究所(含)以上 58 12.8
婚姻 未婚 171 38.2
已婚無小孩 40 8.9
已婚有小孩 236 52.7
其他 1 0.2
學生 59 13.1
公務員 48 10.6
農林漁牧 5 1.1
經商 40 8.9
公司職員 92 20.4
職業 勞動業 13 2.9
自由業 52 11.5
服務業 51 11.3
家管 48 10.6
退休人員 7 1.6
其他 36 8.0

45
由文獻中可以得知,從事園藝活動雖然會產生心流體驗,但其產生之心
流體驗有強弱之分。故將受測樣本經由心流體驗中九大狀態特徵進行簇群分
析,做一分類探討。因此,本研究後續分析將以 450 份有效問卷做一分析探
討。以下將樣本分為兩群、三群以及四群做一探討:

一、 將樣本分類為兩群

經由分析將受測樣本分為兩群時發現,集群 1 所產生之心流體驗狀態特
徵感受普遍偏低,集群 2 則普遍偏高(表 4-5、圖 4-1)。故將集群 1 命名為弱
心流體驗者,集群 2 為深度心流體驗者。且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指出在兩
群中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皆有顯著差異。

表 4-5 兩群受測者之簇群分析表
變項 集群
F 檢定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1 2
技巧與挑戰平衡 3.30 3.91 195.752***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3.35 4.00 187.778***
全神貫注 3.54 4.17 201.517***
明確目標 3.48 4.12 226.614***
立即回饋 3.21 3.91 220.047***
控制感 3.46 4.07 223.965***
自我意識喪失 3.36 4.05 123.108***
時間感的扭曲 3.39 3.92 104.183***
自成性經驗 3.75 4.35 197.159***
個數 206 206

46
10
8

6 集群 2
數列2

4 數列1
集群 1

2
0
技 意 全 明4 立5 控6 自7 時8 自9
1

2 3
識 神 確 即 制 我 間 成
與 與 貫 的 的 感 意 感 性
挑 活 注 目 回 識 的 經
戰 動 標 饋 喪 扭 驗
平 相 失 曲
衡 融

圖 4-1 兩群樣本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平均值折線圖

二、 將樣本分類為三群

經由分析將受測樣本分為三群時發現,集群 1 所產生之心流體驗狀態特
徵感受普遍偏低,集群 2 感受為中等程度,而集群 3 則普遍偏高(表 4-6、圖
4-2)。故將集群 1 命名為弱心流體驗者;集群 2 為中等心流體驗者;集群 3
則為深度心流體驗者。且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指出在三群中之心流體驗狀
態特徵皆有顯著差異。

表 4-6 三群受測者之簇群分析表
變項 集群
F 檢定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1 2 3
技巧與挑戰平衡 3.17 3.70 4.23 134.860***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3.23 3.75 4.42 131.457***
全神貫注 3.38 3.94 4.66 219.612***
明確目標 3.32 3.89 4.57 217.404***
立即回饋 3.05 3.65 4.37 187.807***
控制感 3.33 3.81 4.58 239.308***
自我意識喪失 3.22 3.78 4.54 97.452***
時間感的扭曲 3.29 3.67 4.46 110.340***
自成性經驗 3.60 4.12 4.82 205.367***
個數 126 234 52

47
14
12
平 10 數列3
集群 3
8
均 數列2
集群 2
6
值 數列1
集群 1
4
2
0
技 意 全 明 立 控 自 時 自
巧1 識2 神3 確4 即5 6
制 我7 間8 成9
與 與 貫 的 的 感 意 感 性
挑 活 注 目 回 識 的 經
戰 動 標 饋 喪 扭 驗
平 相 失 曲
衡 融

圖 4-2 三群樣本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平均值折線圖

三、 將樣本分類為四群

經由分析將受測樣本分為四群時發現,集群 1 所產生之心流體驗狀態特
徵感受普遍偏低,集群 2 感受為中等程度且以自我意識喪失及自成性經驗之
狀態偏高,集群 3 則普遍偏高,集群 4 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值雖然略低於
集群 2,但是其數值仍很接近(表 4-7、圖 4-3)。故將集群 1 命名為弱心流體
驗者;集群 2 為中等稍強心流體驗者;集群 3 則為深度心流體驗者;集群 4
為中等稍弱心流體驗者。且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指出在四群中之心流體驗
狀態特徵皆有顯著差異。

48
表 4-7 四群受測者之簇群分析表
變項 集群
F 檢定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1 2 3 4
技巧與挑戰平衡 2.90 3.76 4.32 3.42 111.358***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2.86 3.80 4.52 3.51 116.234***
全神貫注 3.05 3.99 4.73 3.68 167.550***
明確目標 2.99 3.93 4.64 3.62 155.730***
立即回饋 2.81 3.74 4.47 3.30 151.449***
控制感 3.16 3.89 4.65 3.52 176.264***
自我意識喪失 3.19 4.01 4.53 3.27 96.540***
時間感的扭曲 3.01 3.75 4.49 3.47 83.255***
自成性經驗 3.23 4.16 4.85 3.92 148.819***
個數 40 172 44 156

6
5
數列1
集群 1
平 4

均 數列2
集群 2
均 3
值 數列3
集群 3
值 2
數列4
集群 4
1
0
技 意 全 明 立 控 自 時 自
1 2 3 4 5 6 我7 間8 9
巧 識 神 確 即 制 成
與 與 貫 的 的 感 意 感 性
挑 活 注 目 回 識 的 經
戰 動 標 饋 喪 扭 驗
平 相 失 曲
衡 融

圖 4-3 四群受測樣本之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平均值折線圖

綜合以上可知,當樣本分為兩群時,雖各集群之樣本數對心流體驗各狀
態有顯著差異,並且樣本數剛好均分。但為了使受測樣本的分類更為細膩,
因此將之進行三群分類。分類結果指出,樣本彼此間分成三類時,各集群對
心流體驗狀態之感受有明顯不同外,且各集群間的差距大。當分為四群時,
其中集群 2 與集群 4 的樣本所產生之心流體驗狀態感受雖也有顯著差異,但
其差距非常接近。經由上述三種分類結果顯示,雖然在三種分群方式中各集

49
群對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感受差異皆有明顯差異,但為配合本研究希望可以
更為細膩的去判斷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效益之影響,以及不會因分類過細造
成受測樣本之分群過於接近,造成後續分析誤差。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將
選擇將受測樣本分為三群做一探討。

第二節 施測問卷信度驗證

本問卷在心流體驗的部分,主要是採用 Jackson 和 Marsh 在 1996 年提


出的心流狀態量表來測量受測者的心流體驗,並且由前測問卷了解此一量表
是否適用於園藝活動中。但由於前測時,採受測者從事活動後,立即給予填
答問卷,未能切確掌握受測者是否有產生心流體驗,故問卷數據之誤差可能
影響本研究的可信度。在填答問卷的過程時,許多受測者反應問項相似度很
高,甚至有部份受測者反應不了解少數問項的內容。且本研究所使用的園藝
活動效益認知問項,是經由文獻中所提之效益及參照國內相關論文所使用之
問卷,進而設計出的問項,並未經由信度驗證分析。因此,本研究乃透過信
度分析來檢測本次調查使用之量表問項可信度。

一、 遺漏值檢驗與描述性統計檢測

經由遺漏值檢驗發現,在心流狀態量表中遺漏值介在 0.0%~5.7%(詳見
表 4-8)。其中在「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之問項中,遺漏
值超過 3.5%,屬於高遺漏值項目,可以優先考慮刪除(邱皓政,2006)。但在
刪除問項時還必須參考其它指標,因此留待後續統整時加以探討。

描述性統計分析檢測將會顯示出問項的基本特性中,過高與過低的平均
數、較小的標準差以及嚴重的偏態等三種傾向,代表問項可能存在鑑別度不
足的問題。在心流狀態量表中,其問項皆為 5 點量表,中間值為 3,而各問
項的平均值介於 2.86~4.11,標準差介於 0.49~0.88(詳見表 4-8)。在「在活動
過程中面臨到挑戰時,我相信我有足夠的能力迎接挑戰,並且去克服它」 、
「我
明確地知道我想要從事的活動」 、
「從事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得很好」 、
「從
事活動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正在做的活動上」 、「我對正在進行的活
動能控制自如」、「從事活動時,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延長都算
改變)」
、「我真的很享受這次活動的體驗」 、「在活動當中所面臨的挑戰難度,
正是我能力可及的」 、「在從事的活動中,事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
「從

50
事活動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
「從事活動時,我可以知道我表現
多好」、「我能很自然的專心在活動上」、「我覺得我能控制我自己正在做的
事」、
「從事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我喜歡從事活動的感覺
並且希望可以再次體驗」 、
「我會自動地從事活動」 、「我知道我要完成的目標
是什麼」、「當在從事活動時,我能清楚的知道我的表現不錯」 、「我在從事活
動時,會投入所有的注意力」 、「從事活動時,我有能掌控整體情況的感覺」、
「我覺得從事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很棒」 、
「活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我的能力是在
同一個水準上」 、
「從事活動時,我的目標很明確」 、「我能清楚地說出我從事
活動的表現不錯」 、
「我完全集中注意力在手邊的活動上」 、
「從事活動時,我
感覺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從事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以及「我發現從事活動的體驗是相當有益的」等問項中,標準差皆小於 0.75,
屬於低鑑別度問項;而「我明確地知道我想要從事的活動」 、
「從事活動時,
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延長都算改變)」、「在從事的活動中,事情
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
「在從事活動的期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 、
「從事
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我會自動地從事活動」 、「我完全集
中注意力在手邊的活動上」以及「從事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其偏態係數大於 0.7 或小於-0.7,屬於偏態明顯者(邱皓政,2006)。此結果皆
顯示出這些問項的鑑別度偏低,但仍將予以保留至後續統整時探討。

在園藝活動效益認知方面,透過遺漏值檢驗發現其遺漏值介於
0.0%~0.9%(詳見表 4-10),皆未超過 3.5%。因此可知受測者在填答園藝活動
效益認知的問項時,並未遭遇太大之困難,以及填答時亦未受到前後問項干
擾(邱皓政,2006)。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之問項在描述性統計檢驗時,顯示出各問項的平均值
介於 3.50~4.21,標準差則介於 0.63~0.83(詳見表 4-10)。其中在「因為從事
活動操作,我覺得我的手腳變的更靈活了」 、「我能在活動過程中精確的使用
工具來完成活動」 、
「參加活動後,我變的更加開心、愉悅」 、
「活動的成果讓
我很有成就感」 、「透過活動的參與能消除原本不安或是鬱悶的感受」 、
「我對
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興奮和期待」、「我很喜歡將活動的過程和成果與人分
享」、
「透過活動我學到如何跟別人一起互助合作」 、「透過與親友一起參與活
動使彼此間的感情更好」 、
「在活動過程中,我會願意去幫助遇到困難的人」 、
「我願意主動去學習活動過程中所需之相關技能與知識」、「在活動的過程
中,我越來越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藉由活動的參與我認識越來越多的
植物」以及「我在活動中面對問題時,我能夠正確解決」等問項中,標準差
皆小於 0.75,屬於低鑑別度問項;而在偏態係數方面,顯示出所有問項偏態
不明顯。故在此先將鑑別度低之問項予以保留,待後續探討。

51
二、 極端組比較

在 452 份有效問卷中,各選取全量表總分最高與最低的各 27%為極端


組,其中在心流狀態量表的部份最高分組有 33 份,最低分組有 30 份。進行
獨立樣本 t 檢定後,顯示僅「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行動」未
達顯著水準,這也代表此題鑑別較低(詳表 4-8);而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部
份最高分組有 148 份,最低分組有 109 份。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後,發現所
有問項皆達顯著水準(詳表 4-10),因此在極端組比較中表示所有問項皆具有
鑑別度。

三、 同質性檢驗

在文獻中指出當個別問項在同質性檢驗時其相關係數低於 0.3 或是因素


負荷低於 0.3 者,表示該問項與全量表不同質(邱皓政,2006)。心流體驗量
表經由信度分析發現量表同質性極高,其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0.892,且個別
問項之α值皆小於標準化α值,故顯示出心流狀態量表內之問項具有相當的
同質性(詳表 4-8)。但是在個別問項中發現「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做出
正確的行動」 、「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
「在從事活動的期
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 、「從事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何」 、
「當
我在從事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我從事活動的行為是自動自發
且未經過思考的」以及「從事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著」等問
項之相關係數小於 0.3;而在因素負荷方面則發現「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
以做出正確的行動」 、「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
「在從事活
動的期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從事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
何」、
「當我在從事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
「我從事活動的行為是
自動自發且未經過思考的」以及「從事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
著」等問項之因素負荷小於 0.3。此結果顯示這些問項與全心流狀態量表不
同質,在後續可考慮加以刪除。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部份透過信度分析發現量表同質性極高。內部一致
性係數為 0.931,且個別問項之α值皆小於標準化α值,以及在檢驗個別問
項時,指出所有問項之相關係數與因素負荷皆大於 0.3,故顯示出園藝活動
效益認知量表內之問項具有相當的同質性(詳表 4-10)。

52
四、 量表綜合評析

心流狀態量表經由遺漏值檢驗與描述性統計檢測、極端組比較以及同質
性檢驗後,顯示本量表原本雖是由運動的領域所發展出來的量表,但是用在
園藝活動領域上時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不過該量表在「我不需要努力思考
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行動」中有三項指標不理想,顯示出該題鑑別度低以及與
全量表不同質的狀況出現;在「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中
有三項指標不理想,顯示受測者在填答該題可能出現困難或是受到前後問項
之干擾以及該題與全量表不同質的狀況出現;在「在從事活動的期間,我不
擔心我的表現」中有三項指標不理想,顯示該題有明顯偏態以及與全量表不
同質的狀況出現(詳表 4-8)。將此三問項刪除後,其內部一致性係數稍稍提
升為 0.904,因此刪除此三問項,但也由於內部一致性係數值提升不多,可
知其心流體驗量表大部分的問項適合用在園藝活動的心流體驗測量上。

此外,在文獻中有指出「從事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得很好」容易讓
人誤解該問項是在強調參與者的技巧,而非是在強調參與活動會有立即性的
回饋(Marsh & Jackson, 1999)。在經過問項信度評估檢驗後發現,該問項只有
一項指標不理想,並且在刪除上述三項之後將該問項刪除,發現其整體內部
一致性係數稍稍下降為 0.903,因此在本研究中將不予以刪除。

接著,將修改後之量表經由信度分析來檢測發現,心流體驗中各構面之
內部一致信度皆在 0.5 以上,且在各構面中個別問項之α值皆小於標準化α
值,以及在檢驗個別問項時,指出所有問項之相關係數皆大於 0.3,故顯示
心流狀態量表內各構面之問項具有相當的同質性(詳表 4-9)。

心流狀態量表雖已被證實是一具良好信度,可以用來調查運動或是各種
身體活動中心流體驗狀態之工具(Jackson & Marsh, 1996)。但在本次調查使用
時,常遭受測者反應其問項過於相似,或是不了解其問項之題意。其可能因
素為一般民眾在各項目之運動中,其活動類型較為單一。但是園藝活動常由
許多不同類型的小活動串連成一系列之園藝活動,也可以是個別的小活動獨
立成一個園藝活動,故在本質上有些許不同。本量表最早是由運動的領域發
展出來的,因此或許有些受測者在填答問項時,不是很理解該用什麼樣的角
度(單獨之小活動或是一系列之活動)去思考問項內容,進而導致他們在填答
時,不容易理解問項之內容。再加上在運動的過程中屬於較為激烈性的活
動,且牽涉到大範圍的個人身體協調度,而在多數園藝活動中,則屬於較為
和緩的活動及牽涉到較小範圍的身體協調度。因此,同一特徵裡的各問項在
強度上雖有些許的差距,但是用在園藝活動上時,不易顯現出各問項間差

53
表 4-8 心流狀態量表各問項信度估計分析總表
遺漏 平均 標準 極端 因素
問項 值 數 差 偏態 組T 相關 α值 負荷
(%) 檢定
1.在活動過程中面臨到挑戰時,我相信我有足夠的能力迎接挑
0.0 3.55 0.66 -0.55 -4.45 0.35 0.890 0.40
戰,並且去克服它。
2.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行動。 0.7 2.86 0.82 0.20 -1.31 0.00 0.897 -0.00
3.我明確地知道我想要從事的活動。 0.0 3.73 0.63 -0.75 -3.54 0.37 0.890 0.46
4.從事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得很好。 0.0 3.35 0.61 0.03 -5.18 0.32 0.891 0.40
5.從事活動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正在做的活動上。 0.0 3.74 0.65 -0.63 -5.71 0.51 0.888 0.59
6.我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能控制自如。 2.8 3.57 0.64 -0.52 -4.37 0.39 0.890 0.43
7.從事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5.7 3.74 0.79 -0.54 -2.80 0.23 0.893 0.21
8.從事活動時,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延長都算改變)。 0.0 3.72 0.63 -0.89 -2.48 0.31 0.891 0.31
9.我真的很享受這次活動的體驗。 0.0 3.97 0.49 -0.07 -5.16 0.52 0.888 0.58
10.在活動當中所面臨的挑戰難度,正是我能力可及的。 0.0 3.50 0.72 -0.62 -3.52 0.38 0.890 0.43
11.在從事的活動中,事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0.7 3.66 0.68 -0.73 -5.65 0.46 0.888 0.48
12.從事活動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0.7 3.79 0.63 -0.69 -5.42 0.52 0.888 0.62
13.從事活動時,我可以知道我表現多好。 0.0 3.45 0.68 -0.13 -8.88 0.58 0.887 0.66
14.我能很自然的專心在活動上。 0.0 3.84 0.56 -0.51 -5.43 0.57 0.887 0.63
15.我覺得我能控制我自己正在做的事。 0.7 3.78 0.71 -0.51 -5.58 0.46 0.888 0.53
16.在從事活動的期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 0.7 3.69 0.77 -0.77 -2.28 0.18 0.894 0.13
17.從事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0.7 3.78 0.68 -0.95 -2.90 0.37 0.890 0.38
18.我喜歡從事活動的感覺並且希望可以再次體驗。 0.0 3.87 0.60 -0.57 -5.66 0.58 0.887 0.64
Note: 表示該指標不理想

54
(續)表 4-8 心流狀態量表各問項信度估計分析總表
遺漏 平均 標準 極端 因素
問項 值 數 差 偏態 組T 相關 α值 負荷
(%) 檢定
19.我認為我能面對更高難度的活動挑戰。 0.0 3.43 0.78 -0.26 -5.61 0.43 0.889 0.50
20.我會自動地從事活動。 0.0 3.66 0.73 -0.74 -2.46 0.36 0.890 0.40
21.我知道我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0.0 3.68 0.74 -0.59 -7.20 0.62 0.886 0.71
22.當在從事活動時,我能清楚的知道我的表現不錯。 0.0 3.54 0.67 -0.43 -6.97 0.59 0.886 0.66
23.我在從事活動時,會投入所有的注意力。 0.0 3.80 0.69 -0.25 -6.22 0.57 0.887 0.68
24.從事活動時,我有能掌控整體情況的感覺。 0.0 3.60 0.69 -0.49 -4.16 0.49 0.888 0.54
25.從事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何。 0.0 3.43 0.86 -0.61 -3.21 0.22 0.893 0.19
26.當我在從事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0.0 3.29 0.88 -0.42 -3.18 0.26 0.893 0.25
27.我覺得從事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很棒。 0.0 3.99 0.65 0.07 -4.98 0.47 0.888 0.56
28.活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我的能力是在同一個水準上。 0.0 3.51 0.66 -0.12 -6.30 0.54 0.887 0.57
29.我從事活動的行為是自動自發且未經過思考的。 0.7 3.33 0.82 -0.52 -3.30 0.22 0.893 0.19
30.從事活動時,我的目標很明確。 0.7 3.67 0.70 -0.57 -5.34 0.49 0.888 0.59
31.我能清楚地說出我從事活動的表現不錯。 0.0 3.49 0.69 -0.48 -8.88 0.62 0.886 0.67
32.我完全集中注意力在手邊的活動上。 0.7 3.69 0.64 -1.08 -4.46 0.49 0.888 0.54
33.從事活動時,我感覺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0.7 3.69 0.62 -0.41 -6.12 0.59 0.886 0.65
34.從事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0.7 3.71 0.74 -0.85 -4.06 0.40 0.889 0.38
35.從事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著。 0.7 3.32 0.87 -0.41 -2.74 0.22 0.894 0.20
36.我發現從事活動的體驗是相當有益的。 0.0 4.11 0.63 -0.27 -6.01 0.54 0.887 0.62
Note: 表示該指標不理想

55
表 4-9 心流狀態量表各構面之問項信度分析表
相關係
問項 α值

技巧與挑戰的平衡 0.640
1.在活動過程中面臨到挑戰時,我相信我有足夠的能
0.393 0.587
力迎接挑戰,並且去克服它。
10.在活動當中所面臨的挑戰難度,正是我能力可及
0.460 0.542
的。
19.我認為我能面對更高難度的活動挑戰。 0.437 0.558
28.活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我的能力是在同一個水準上。 0.388 0.591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588
11.在從事的活動中,事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0.392 0.488
20.我會自動地從事活動。 0.417 0.442
29.我從事活動的行為是自動自發且未經過思考的。 0.377 0.517
明確的目標 0.763
3.我明確地知道我想要從事的活動。 0.488 0.745
12.從事活動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0.580 0.697
21.我知道我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0.574 0.699
30.從事活動時,我的目標很明確。 0.605 0.682
立即的回饋 0.815
4.從事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得很好。 0.533 0.814
13.從事活動時,我可以知道我表現多好。 0.627 0.771
22.當在從事活動時,我能清楚的知道我的表現不錯。 0.701 0.735
31.我能清楚地說出我從事活動的表現不錯。 0.682 0.745
全神貫注 0.800
5.從事活動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正在做的活
0.554 0.776
動上。
14.我能很自然的專心在活動上。 0.621 0.746
23.我在從事活動時,會投入所有的注意力。 0.672 0.717
32.我完全集中注意力在手邊的活動上。 0.605 0.752
控制感 0.724
6.我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能控制自如。 0.523 0.657
15.我覺得我能控制我自己正在做的事。 0.485 0.679
24.從事活動時,我有能掌控整體情況的感覺。 0.528 0.653
33.從事活動時,我感覺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0.515 0.661

56
(續)表 4-9 心流狀態量表各構面之問項信度分析表
相關係
問項 α值

自我意識的喪失 0.641
25.從事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何。 0.472
34.從事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0.472
時間感的扭曲 0.682
8.從事活動時,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延
0.366 0.666
長都算改變)。
17.從事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0.565 0.547
26.當我在從事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0.436 0.633
35.從事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著。 0.491 0.589
自成性經驗 0.814
9.我真的很享受這次活動的體驗。 0.582 0.790
18.我喜歡從事活動的感覺並且希望可以再次體驗。 0.651 0.757
27.我覺得從事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很棒。 0.647 0.760
36.我發現從事活動的體驗是相當有益的。 0.658 0.755

異。再者,中西方在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亦可能導致在問項感受上有所
不同(聶喬齡,1999),造成問項過於相似的感受。

在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部份,有受測者反應其從事園藝活動時,為獨
自參與,並未與人接觸。因此,在關於社會效益之部分問項,有可能不易
鑑別出從事園藝活動所帶來之效益。但是各問項經由遺漏值檢驗與描述性
統計檢測、極端組比較以及同質性檢驗後,顯示此部分用來測量園藝活動
效益認知上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且在各問項的信度檢測中,有部分問項
僅一項指標不理想,其餘問項並未有任何指標不理想,再加上其整體內部
一致性係數為 0.931 (詳表 4-10)。

接著,將修改後之量表經由信度分析來檢測發現,園藝活動效益中各
構面之內部一致信度皆在 0.5 以上,且在各構面中個別問項之α值皆小於
標準化α值,以及在檢驗個別問項時,指出所有問項之相關係數皆大於
0.3,故顯示在園藝活動效益部分的量表內各構面之問項具有相當的同質性
(詳表 4-11)。因此可知此部份之問項雖然為本研究自行擬定,但其問項在
測量受測者的園藝活動效益認知時,具有良好之可信度。

57
表 4-10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之各問項信度估計分析總表
遺漏 極端
平均 標準 因素
問項 值 偏態 組T 相關 α值
數 差 負荷
(%) 檢定
1.從事活動後,我發現我的體力變好了。 0.0 3.50 0.79 -0.03 0.000 0.59 0.928 0.63
2.因為從事活動操作,我覺得我的手腳變的更靈活了。 0.0 3.69 0.73 -0.28 0.000 0.61 0.927 0.65
3.我能在活動過程中精確的使用工具來完成活動。 0.0 3.74 0.68 -0.54 0.000 0.53 0.929 0.58
4.在活動過後,我的耐力及注意力比以 前更好了。 0.0 3.70 0.76 -0.33 0.000 0.63 0.927 0.68
5.在活動過後,肌肉有一種鬆弛及伸展的感覺。 0.0 3.74 0.81 -0.39 0.000 0.68 0.926 0.72
6.在活動的過程中,原本的疼痛不見了。 0.4 3.65 0.81 -0.42 0.000 0.58 0.928 0.62
7.參加活動後,我變的更加開心、愉悅。 0.0 4.16 0.63 -0.51 0.000 0.64 0.927 0.68
8.活動的成果讓我很有成就感。 0.9 4.10 0.68 -0.43 0.000 0.64 0.927 0.69
9.從事活動後,在面對人生挫折時,我比較不會感到恐懼。 0.2 3.61 0.81 -0.21 0.000 0.63 0.927 0.67
10.透過活動的參與能消除原本不安或是鬱悶的感受。 0.0 3.89 0.73 -0.52 0.000 0.63 0.927 0.67
11.活動可以提供一個暫時逃避現實生活壓力的機會。 0.7 3.82 0.83 -0.82 0.000 0.45 0.931 0.49
12.我對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興奮和期待。 0.2 3.82 0.72 -0.30 0.000 0.56 0.928 0.61
13.在活動過程中,我會主動和人溝通。 0.2 3.72 0.76 -0.20 0.000 0.62 0.927 0.67
14.我很喜歡將活動的過程和成果與人分享。 0.0 3.95 0.70 -0.43 0.000 0.66 0.927 0.71
15.透過活動我學到如何跟別人一起互助合作。 0.0 3.86 0.72 -0.52 0.000 0.66 0.927 0.71
16.透過與親友一起參與活動使彼此間的感情更好。 0.0 4.02 0.70 -0.58 0.000 0.64 0.927 0.70
17.在活動過程中,我會願意去幫助遇到困難的人。 0.2 3.98 0.68 -0.62 0.000 0.66 0.927 0.71
Note: 表示該指標不理想

58
(續)表 4-10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之各問項信度估計分析總表
遺漏 極端
平均 標準 因素
問項 值 偏態 組T 相關 α值
數 差 負荷
(%) 檢定
18.我願意主動去學習活動過程中所需之相關技能與知識。 0.0 4.01 0.68 -0.50 0.000 0.62 0.927 0.67
19.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0.0 3.92 0.68 -0.46 0.000 0.58 0.928 0.63
20.藉由活動的參與我認識越來越多的植物。 0.0 4.21 0.64 -0.31 0.000 0.51 0.929 0.56
21.我在活動中面對問題時,我能夠正確解決。 0.0 3.81 0.70 -0.17 0.000 0.57 0.928 0.62
Note: 表示該指標不理想

59
表 4-11 在園藝活動效益中各構面之問項信度分析表
相關係
問項 α值

生理效益 0.851
1.從事活動後,我發現我的體力變好了。 0.709 0.809
2.因為從事活動操作,我覺得我的手腳變的更靈活
0.759 0.797
了。
3.我能在活動過程中精確的使用工具來完成活動。 0.508 0.858
4.在活動過後,我的耐力及注意力比以 前更好了。 0.664 0.821
5.在活動過後,肌肉有一種鬆弛及伸展的感覺。 0.685 0.816
心理效益 0.844
6.在活動的過程中,原本的疼痛不見了。 0.569 0.823
7.參加活動後,我變的更加開心、愉悅。 0.640 0.813
8.活動的成果讓我很有成就感。 0.574 0.821
9.從事活動後,在面對人生挫折時,我比較不會感
0.625 0.813
到恐懼。
10.透過活動的參與能消除原本不安或是鬱悶的感
0.698 0.802
受。
11.活動可以提供一個暫時逃避現實生活壓力的機
0.517 0.832
會。
12.我對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興奮和期待。 0.562 0.823
社會效益 0.864
13.在活動過程中,我會主動和人溝通。 0.683 0.835
14.我很喜歡將活動的過程和成果與人分享。 0.729 0.823
15.透過活動我學到如何跟別人一起互助合作。 0.697 0.831
16.透過與親友一起參與活動使彼此間的感情更好。 0.645 0.844
17.在活動過程中,我會願意去幫助遇到困難的人。 0.665 0.839
教育效益 0.757
18.我願意主動去學習活動過程中所需之相關技能與
0.595 0.676
知識。
19.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
0.594 0.677
覺。
20.藉由活動的參與我認識越來越多的植物。 0.522 0.716
21.我在活動中面對問題時,我能夠正確解決。 0.505 0.727

60
第三節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的影響

此部份依變項為受測者對心流體驗各狀態之平均值,其特徵分別為技
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
制感、自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九大面向;自變項
的部份則為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其活動類型分為:感官刺激型、體能型
以及實質收益型等三大類。兩者透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檢定。

一、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技巧與挑戰平衡」
技巧與挑戰平衡」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440>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技巧與挑戰平衡」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44)=0.058,
P=0.944>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
的不同(表 4-12)。

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的影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131>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意識與活動相融合」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38)=
0.342,P=0.710>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
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意識與活動相融合」的狀態平均值
沒有明顯的不同(表 4-12)。

三、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全神貫注」
全神貫注」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757>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全神貫注」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42)=0.481,

61
P=0.618>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全神貫注」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的不同
(表 4-12)。

四、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明確目標」
明確目標」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338>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明確目標」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40)=0.065,
P=0.937>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明確目標」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的不同
(表 4-12)。

五、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立即回饋」
立即回饋」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611>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立即回饋」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46)=0.167,
P=0.847>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立即回饋」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的不同
(表 4-12)。

六、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活動對心流體驗 「控制感」
控制感」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641>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控制」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36)=2.390,
P=0.093>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控制感」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的不同(表
4-12)。

七、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自我意識喪失」
自我意識喪失」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62
差別(P=0.435>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自我意識喪失」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44)=0.015,
P=0.985>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自我意識喪失」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的
不同(表 4-12)。

八、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時間感的扭曲」
時間感的扭曲」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813>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時間感的扭曲」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44)=0.546,
P=0.580>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自時間感的扭曲」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
的不同(表 4-12)。

九、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心流體驗 「自成性經驗」
自成性經驗」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離散情形並無明顯
差別(P=0.562>0.05)。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在
影響心流體驗-「自成性經驗」方面,不會有顯著差異(F(2,439)=0.010,
P=0.990>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收益型
之園藝活動時,在心流體驗中「自成性經驗」的狀態平均值沒有明顯的不
同(表 4-12)。

63
表 4-12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心流體驗狀態特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依變項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自變項
技巧與 意識與
園藝活動類型 全神貫 明確目 立即回 自我意 時間感 自成性
挑戰平 活動相 控制感
注 標 饋 識喪失 的扭曲 經驗
衡 融合
感官刺激 平均值 3.589 3.662 3.873 3.794 3.576 3.752 3.691 3.658 4.052
型 標準差 0.552 0.646 0.547 0.584 0.612 0.530 0.786 0.597 0.545
平均值 3.590 3.702 3.877 3.816 3.559 3.824 3.691 3.643 4.060
體能型
標準差 0.514 0.555 0.577 0.534 0.574 0.487 0.729 0.597 0.517
實質收益 平均值 3.608 3.646 3.820 3.805 3.537 3.693 3.678 3.711 4.053
型 標準差 0.520 0.556 0.526 0.496 0.580 0.518 0.699 0.557 0.509
F值 0.058 0.342 0.481 0.065 0.167 2.390 0.015 0.546 0.010
顯著水準 0.944 0.710 0.618 0.937 0.847 0.093 0.985 0.580 0.990

64
十、 小結

園藝活動常常是由許多小活動組合成一系列活動,且大多數活動屬於
長期從事的活動。故在從事一整個系列之活動時,沒有辦法很專注的投入
活動或是不用思考就能從一個小活動跳到另一個小活動上。因此在比較三
類活動之差異時,結果不顯著。

文獻中也指出,主動式之休閒活動或是本身結構完善的活動,較容易
產生心流體驗(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因此在心流體驗中三種
活動對本身從事活動之目標皆有一定的認知,故比較從事三種不同類型之
活動者對明確目標狀態的感受時,結果不易有明顯差異。

在自我意識喪失方面,部分受測者因為在自我意識喪失時,會出現類
似短暫失憶現象。因此他們不認為在過程中有發生喪失自我意識的現象,
反而認為在過程中自我意識是很強烈的,並且多半反應會擔心自己的表現
(Csikszentmihalyi, 1975;Jackson & Marsh, 1996);而在時間感扭曲方面,
多數受訪者不論從事活動之類型為何,皆表示其在從事活動過程中,時間
的流逝皆比平常快。而在問項中有兩題是在問時間變長而非時間是否有縮
短(Jackson & Eklund, 2004),因此,在憑斷上可能會有一些誤差,進而導
致結果不顯著。

此外,雖然本研究已避免將活動過於細分,導致受測者不易填答,及
希望可以找出在不同目的及刺激下,從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驗狀態
差異,來幫助後續在施行園藝治療時,有一指導性方針。在兩大因素為前
提下,將園藝活動做一分類。但由於園藝活動本身可以是單純之小型園藝
活動(像是播種、澆水、修剪、上盆、扦插、壓花...等等之園藝活動),也可
以是由許多小型之園藝活動組合成一系列之園藝活動。因此,各個不同類
型之園藝活動涵蓋範圍廣泛,甚至在各類園藝活動中會發生彼此包含相同
的小活動,進而造成各類型之園藝活動同質性高。故在找尋三者間所產生
之心流體驗狀態時,發現彼此間的差異不大。且本次調查之對象屬於園藝
活動愛好者,其所從事之園藝活動多偏向較為複雜且一系列之活動,甚至
有些受訪者表示三種不同之園藝活動皆有從事之經驗。因此也有可能在填
答時會受到另外兩類型之活動干擾,造成填答各類型之園藝活動所產生之
心流體驗狀態差異不大。

綜合以上所述,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本身同質性高,以及受測者

65
在從事園藝活動時,常常不只從事一種類型之園藝活動,所以造成在探討
不同園藝活動中心流體驗的感受時,不會有明顯差異。且園藝活動有時需
樣長時間從事,因此在詢問受測者之心流體驗時,有些感受不易明顯測
得,故在比較三者間的差異時,不易有明顯差異。

第四節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

對園藝活動效益的影響

此部份依變項為受測者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其效益有:生理效
益、心理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教育效益等四大面向;自變項的部份則包含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其活動類型分為:感官刺激型、體能型以及實質收
益型等三大類,以及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受測者,其受測者可分為:弱心
流體驗者、中等心流體驗者以及深度心流體驗者等三大類。三者透過二因
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檢定。

一、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生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生

理效益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兩自變數之誤差變異數同質性相等(P=0.231
>0.05)。經由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
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之生理效益認知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F(4,403)=
1.094,P=0.359>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或是實質
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時,無論心流體驗之程度為何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生理
效益認知並未有明顯的不同。接下來看兩自變項之主要效果時,顯示從事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並未有顯著差
異(F(2,403)= 0.216,P=0.806>0.05);受測者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有顯著差異(F(2,403)=69.894,P<0.05)。因此,由上
述可知受測者對於園藝活動的生理效益認知,在從事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類型與產生之心流體驗程度交互影響下或是在從事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下,皆不會有明顯的不同。但受測者在不同程度的心流體驗下,所產生之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感受會有明顯的不同(表 4-13)。並且進一步發現,深度

66
心流體驗者(4.385)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明顯高於中等心流體驗
者(3.692),而中等心流體驗者又明顯高於弱心流體驗者(3.368)。故心流體
驗感受越強之受測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越高(表 4-14)。

表 4-13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生理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依變項
園藝活動之生理效益認知
自變項
平均平
平方和 自由度 F
方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0.117 2 0.058 0.216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37.885 2 18.943 69.894***
園藝活動*心流體驗 1.186 4 0.296 1.094
總和 5729.240 412
Note:p<0.001***

表 4-14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差異之比較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之生理效益認知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平均值 標準差
在弱心流體驗下 3.369 0.046
在中等心流體驗下 3.692 0.034
在深度心流體驗下 4.384 0.072
多重比較 (Tukey HSD 法) (1,2,3)
Note:(a,b,c)表 a,b,c 三組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心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心

理效益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兩自變數之誤差變異數同質性相等
(P=0.835>0.05)。經由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
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之心理效益認知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F(4,396)=0.153,P=0.962>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
或是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時,無論心流體驗之程度為何其所產生之園藝

67
活動心理效益認知並未有明顯的不同。接下來看兩自變項之主要效果時,
顯示從事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並未
有顯著差異(F(2,396)=0.087,P=0.916>0.05);受測者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
驗對影響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有顯著差異(F(2,396)=83.765,P<0.05)。因
此,由上述可知受測者對於園藝活動的心理效益認知,在從事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類型與產生之心流體驗程度交互影響下或是在從事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下,皆不會有明顯的不同。但受測者在不同程度的心流體驗下,
所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益感受會有明顯的不同(表 4-15)。並且進一步發
現,深度心流體驗者(4.578)所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明顯高於中等
心流體驗者(3.860),而中等心流體驗者又明顯高於弱心流體驗者(3.585)。
故心流體驗感受越強之受測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越高(表
4-16)。

表 4-15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心理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依變項
園藝活動之心理效益認知
自變項
平均平
平方和 自由度 F
方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0.036 2 0.018 0.087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34.963 2 17.481 83.765***
園藝活動*心流體驗 0.127 4 0.032 0.153
總和 6165.327 405
Note:p<0.001***

表 4-16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差異之比較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之心理效益認知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平均值 標準差
在弱心流體驗下 3.585 0.041
在中等心流體驗下 3.860 0.030
在深度心流體驗下 4.578 0.065
多重比較 (Tukey HSD 法) (1,2,3)
Note:(a,b,c)表 a,b,c 三組有顯著差異

68
三、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社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社

會效益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兩自變數之誤差變異數同質性相等
(P=0.580>0.05)。經由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
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之社會效益認知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F(4,402)=0.181,P=0.948>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
或是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時,無論心流體驗之程度為何其所產生之園藝
活動社會效益認知並未有明顯的不同。接下來看兩自變項之主要效果時,
顯示從事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並未
有顯著差異(F(2,402)=0.223,P=0.800>0.05);受測者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
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有顯著差異(F(2,402)=72.395,P<0.05)。因
此,由上述可知受測者對於園藝活動的社會效益認知,在從事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類型與產生之心流體驗程度交互影響下或是在從事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下,皆不會有明顯的不同。但受測者在不同程度的心流體驗下,
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社會效益感受會有明顯的不同(表 4-17)。並且進一步發
現,深度心流體驗者(4.588)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明顯高於中等
心流體驗者(3.921),而中等心流體驗者又明顯高於弱心流體驗者(3.592)。
故心流體驗感受越強之受測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越高(表
4-18)。

表 4-17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社會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依變項
園藝活動之社會效益認知
自變項
平均平
平方和 自由度 F
方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0.112 2 0.056 0.223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36.476 2 18.238 72.395***
園藝活動*心流體驗 0.182 4 0.046 0.181
總和 6404.000 411
Note:p<0.001***

69
表 4-18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差異之比較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之社會效益認知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平均值 標準差
在弱心流體驗下 3.592 0.045
在中等心流體驗下 3.921 0.033
在深度心流體驗下 4.588 0.070
多重比較 (Tukey HSD 法) (1,2,3)
Note:(a,b,c)表 a,b,c 三組有顯著差異

四、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教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強度對園藝活動教

育效益的影響

由 Levene 檢定可以得知:兩自變數之誤差變異數同質性相等
(P=0.692>0.05)。經由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
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之教育效益認知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F(4,403)=0.810,P=0.519>0.05),也就是受測者在從事感官刺激型、體能型
或是實質收益型之園藝活動時,無論心流體驗之程度為何其所產生之園藝
活動教育效益認知並未有明顯的不同。接下來看兩自變項之主要效果時,
顯示從事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並未
有顯著差異(F(2,403)=2.064,P=0.128>0.05);受測者產生不同程度之心流體
驗對影響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有顯著差異(F(2,403)=117.837,P<0.05)。因
此,由上述可知受測者對於園藝活動的教育效益認知,在從事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類型與產生之心流體驗程度交互影響下或是在從事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下,皆不會有明顯的不同。但受測者在不同程度的心流體驗下,
所產生之園藝活動教育效益感受會有明顯的不同(表 4-19)。並且進一步發
現,深度心流體驗者(4.684)所產生之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明顯高於中等
心流體驗者(4.023),而中等心流體驗者又明顯高於弱心流體驗者(3.651)。
故心流體驗感受越強之受測者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越高(表
4-20)。

70
表 4-19 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教育
效益認知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依變項
園藝活動之教育效益認知
自變項
平均平
平方和 自由度 F
方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0.694 2 0.347 2.064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39.619 2 19.810 117.837***
園藝活動*心流體驗 0.545 4 0.136 0.810
總和 6676.625 412
Note:p<0.001***

表 4-20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影響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差異之比較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之教育效益認知
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
平均值 標準差
在弱心流體驗下 3.651 0.037
在中等心流體驗下 4.023 0.027
在深度心流體驗下 4.684 0.057
多重比較 (Tukey HSD 法) (1,2,3)
Note:(a,b,c)表 a,b,c 三組有顯著差異

五、 小結

由上述結果顯示在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交互
影響下,受測者的園藝活動效益認知沒有顯著的不同。也就是無論受測者
從事的園藝活動是否有所不同,或其產生之心流體驗程度為何,其所感受
到的園藝活動效益皆不會有明顯的不同。

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在不同類型的園藝活動中,其對園藝活動效益
認知的影響沒有顯著的不同。探究導致此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雖然已將園藝
活動分成三大類型,但三種園藝活動本身同質性高,導致在分析對效益認
知的差異時,結果不顯著。但是也有可能是因為此次調查之對象為一般身
心健康者,進而導致在探究三種不同之園藝活動對活動效益認知的影響
時,其分析結果沒有顯著的差異。像是在調查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時,

71
部分受測者反應其本身之注意力、體能或是四肢協調性就已經很好,不覺
得會因為從事園藝活動而提升本身之注意力、體能或是四肢協調性。因此
造成受測者對園藝活動的生理效益認知感受不強烈,進而導致在比較從事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對受測者的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時,結果不會有明
顯的不同。

部分受測者反應當本身在從事活動時,多為單獨從事,並未與人共同
合作。因此,他們不認為藉由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學到與人合作,或是藉由
活動可以增加親友間的感情。所以有可能是否為團體活動才是導致受測者
對社會效益認知的差異。並且在此三類園藝活動中,每一類型之活動皆可
以單獨從事或是與人共同合作。因此導致在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上,受測
者的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沒有明顯不同。

由於文獻中指出心流體驗有助於自我能力的延伸、愉悅、幸福、增加
創造力以及集中注意力(Clark & Haworth, 1994;Csikszentmihalyi, 1990;
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因此本研究預期當受測者在從事園藝活
動時,心流體驗的產生有助於園藝活動效益的提升。分析結果顯示,當受
測者的心流體驗狀態感受越強烈,其所產生之活動效益認知越高。因此,
未來可以藉由增強受測者在活動中心流體驗狀態的感受,使其園藝活動效
益得以提高,進而提升園藝治療的效果。

第五節 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效益的關係

此部份依變項為受測者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其效益分別為;生
理效益、心理效益、社會效益以及教育效益等四大面向;自變項的部份則
為受測者對心流體驗各狀態之平均值,其特徵分別為技巧與挑戰平衡、意
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我意識喪
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九大面向。兩者透過皮爾森積差相關
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分析檢定。

一、 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的關係

經由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顯示,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中之技巧與挑戰

72
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
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對受測者的園藝活動生理效益
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表 4-21)。因此可知當受測者在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中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
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或是自成性經驗之平均值越高,其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也相對增加。

表 4-21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生理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
相關係數 顯著水準
技巧與挑戰平衡 0.443 0.000***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393 0.000***
全神貫注 0.477 0.000***
明確目標 0.498 0.000***
立即回饋 0.432 0.000***
控制感 0.441 0.000***
自我意識喪失 0.173 0.000***
時間感的扭曲 0.466 0.000***
自成性經驗 0.474 0.000***
Note:p<0.001***

接著透過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九個狀態特徵對於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影響所結合之線性效果為 0.607,解釋力則為
0.369。因此可知九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所結合之線性效果可以解釋園藝活
動生理效益 36.9%的變異量,經過調整後,解釋的變異量為 35.5%。在模
式考驗結果中,也指出此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9,402)=26.122,P<0.05)(表
4-22)。

進一步探討心流體驗中九大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的影
響時,發現以時間感的扭曲具有最佳的解釋力(Beta 係數為 0.275),因此表
示當受測者在從事活動時,對時間流逝越沒有概念,其對生理效益認知感
受就越高。其次為明確的目標(Beta 係數為 0.219),故可知受測者在從事活
動時,對活動目標越明確,其對生理效益認知感受就越高。接著依序為自
我意識的喪失、技巧與挑戰平衡、自成性經驗、全神貫注、控制感、立即

73
回饋以及意識與活動相融合。但其中在自我意識的喪失的部份(Beta 係數為
-0.123),顯示當受測者在活動過程中自我意識的喪失越明顯,其所產生之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越低(表 4-22)。

從分析得知,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狀態與園藝活動生
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43>0.094)、意識與活動相融合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
認知的關係(0.393>-0.005)、全神貫注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的關係
(0.477>0.044)、明確目標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98>0.156)、立
即回饋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32>0.027)、控制感與園藝活動
生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41>0.039)、自我意識喪失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
知的關係(0.173>-0.131)、時間感的扭曲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的關係
(0.466>0.251)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的關係
(0.474>0.070)皆被膨脹(表 4-22)。

表 4-22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生理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生理效益
B值 Beta 偏相關
技巧與挑戰平衡 0.125 0.110 0.094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006 -0.006 -0.005
全神貫注 0.065 0.059 0.044
明確目標 0.243** 0.219 0.156**
立即回饋 0.034 0.034 0.027
控制感 0.062 0.053 0.039
自我意識喪失 -0.104** -0.123 -0.131
時間感的扭曲 0.281*** 0.275 0.251**
自成性經驗 0.096 0.086 0.070***
常數 0.683
R=0.607 R²=0.369 Adjusted R²=0.355 F(9,402)=26.122***
Note:p<0.01**, p<0.001***

74
二、 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的關係

經由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顯示,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中之技巧與挑戰
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
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對受測者的園藝活動心理效益
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表 4-23)。因此可知當受測者在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中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
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或是自成性經驗之平均值越高,其
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也相對增加。

表 4-23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心理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心理效益
相關係數 顯著水準
技巧與挑戰平衡 0.421 0.000***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469 0.000***
全神貫注 0.506 0.000***
明確目標 0.470 0.000***
立即回饋 0.447 0.000***
控制感 0.451 0.000***
自我意識喪失 0.247 0.000***
時間感的扭曲 0.582 0.000***
自成性經驗 0.622 0.000***
Note:p<0.001***

接著透過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九個狀態特徵對於
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影響所結合之線性效果為 0.695,解釋力則為
0.482。因此可知九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所結合之線性效果可以解釋園藝活
動心理效益 48.2%的變異量,經過調整後,解釋的變異量為 47.1%。在模
式考驗結果中,也指出此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9,395)=40.901,P<0.05)(表
4-24)。

進一步探討心流體驗中九大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的影
響時,發現以自成性經驗具有最佳的解釋力(Beta 係數為 0.342),因此表示

75
當受測者在從事活動時,對活動所帶來之益處感受越強,其對心理效益認
知感受就越高。其次為時間感的扭曲(Beta 係數為 0.318),故可知受測者在
從事活動時,對時間流逝越不清楚,其對心理效益認知感受就越高。接著
依序為自我意識的喪失、立即回饋、意識與活動相融合、控制感、明確目
標、全神貫注以及技巧與挑戰平衡。但其中在自我意識的喪失的部份(Beta
係數為-0.096),顯示當受測者在活動過程中自我意識的喪失越明顯,其所
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越低(表 4-24)。

從分析得知,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狀態與園藝活動心
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21>0.009)、意識與活動相融合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
認知的關係(0.469>-0.073)、全神貫注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的關係
(0.506>-0.013)、明確目標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70>0.022)、
立即回饋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47>0.068)、控制感與園藝活
動心理效益認知的關係(0.451>0.054)、自我意識喪失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
認知的關係(0.247>-0.114)、時間感的扭曲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的關係
(0.582>0.310)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的關係
(0.622>0.295)皆被膨脹(表 4-24)。

表 4-24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心理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心理效益
B值 Beta 偏相關
技巧與挑戰平衡 0.009 0.009 0.009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067 0.073 0.073
全神貫注 -0.016 -0.016 -0.013
明確目標 0.027 0.028 0.022
立即回饋 0.071 0.078 0.068
控制感 0.070 0.066 0.054
自我意識喪失 -0.073** -0.096 -0.114**
時間感的扭曲 0.291*** 0.318 0.310***
自成性經驗 0.349*** 0.342 0.295***
常數 0.820
R=0.695 R²=0.482 Adjusted R²=0.471 F(9,395)=40.901***
Note:p<0.01**, p<0.001***

76
三、 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的關係

經由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顯示,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中之技巧與挑戰
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
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對受測者的園藝活動社會效益
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表 4-25)。因此可知當受測者在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中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
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或是自成性經驗之平均值越高,其
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也相對增加。

表 4-25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社會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社會效益
相關係數 顯著水準
技巧與挑戰平衡 0.427 0.000***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391 0.000***
全神貫注 0.461 0.000***
明確目標 0.492 0.000***
立即回饋 0.428 0.000***
控制感 0.456 0.000***
自我意識喪失 0.253 0.000***
時間感的扭曲 0.435 0.000***
自成性經驗 0.574 0.000***
Note:p<0.001***

接著透過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九個狀態特徵對於
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影響所結合之線性效果為 0.619,解釋力則為
0.383。因此可知九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所結合之線性效果可以解釋園藝活
動社會效益 38.3%的變異量,經過調整後,解釋的變異量為 36.9%。在模
式考驗結果中,也指出此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9,401)=27.670,P<0.05)(表
4-26)。

進一步探討心流體驗中九大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的影
響時,發現以自成性經驗具有最佳的解釋力(Beta 係數為 0.351),因此表示

77
當受測者在從事活動時,對活動所帶來之益處感受越強,其對社會效益認
知感受就越高。其次為時間感的扭曲(Beta 係數為 0.146),故可知受測者在
從事活動時,對時間流逝越不清楚,其對社會效益認知感受就越高。接著
依序為明確目標、控制感、技巧與挑戰平衡、全神貫注、自我意識的喪失、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以及立即回饋(表 4-26)。

從分析得知,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狀態與園藝活動社
會效益認知的關係(0.427>0.069)、意識與活動相融合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
認知的關係(0.391>-0.016)、全神貫注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的關係
(0.461>-0.035)、明確目標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的關係(0.492>0.104)、
立即回饋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的關係(0.428>0.009)、控制感與園藝活
動社會效益認知的關係(0.456>0.075)、自我意識喪失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
認知的關係(0.253>-0.039)、時間感的扭曲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的關係
(0.435>0.137)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的關係
(0.574>0.278)皆被膨脹(表 4-26)。

表 4-26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社會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社會效益
B值 Beta 偏相關
技巧與挑戰平衡 0.087 0.079 0.069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017 -0.017 -0.016
全神貫注 -0.050 -0.047 -0.035
明確目標 0.153* 0.143 0.104*
立即回饋 0.011 0.012 0.009
控制感 0.114 0.101 0.075
自我意識喪失 -0.029 -0.035 -0.039
時間感的扭曲 0.143** 0.146 0.137**
自成性經驗 0.385*** 0.351 0.278***
常數 0.818
R=0.619 R²=0.383 Adjusted R²=0.369 F(9,401)=27.670***
Note:p<0.05*, p<0.01**, p<0.001***

78
四、 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的關係

經由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顯示,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中之技巧與挑戰
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自
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對受測者的園藝活動教育效益
認知有顯著正向相關(表 4-27)。因此可知當受測者在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
中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
控制感、自我意識喪失、時間感的扭曲或是自成性經驗之平均值越高,其
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也相對增加。

表 4-27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教育效益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教育效益
相關係數 顯著水準
技巧與挑戰平衡 0.553 0.000***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490 0.000***
全神貫注 0.551 0.000***
明確目標 0.604 0.000***
立即回饋 0.534 0.000***
控制感 0.542 0.000***
自我意識喪失 0.223 0.000***
時間感的扭曲 0.457 0.000***
自成性經驗 0.625 0.000***
Note:p<0.001***

接著透過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九個狀態特徵對於
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影響所結合之線性效果為 0.718,解釋力則為
0.516。因此可知九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所結合之線性效果可以解釋園藝活
動教育效益 51.6%的變異量,經過調整後,解釋的變異量為 50.5%。在模
式考驗結果中,也指出此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9,402)=47.538,P<0.05)(表
4-28)。

進一步探討心流體驗中九大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的影
響時,發現以自成性經驗具有最佳的解釋力(Beta 係數為 0.300),因此表示

79
當受測者在從事活動時,對活動所帶來之益處感受越強,其對教育效益認
知感受就越高。其次為明確目標(Beta 係數為 0.187),故可知受測者在從事
活動時,對從事活動的目標越明確,其對教育效益認知感受就越高。接著
依序為技巧與挑戰平衡、自我意識的喪失、時間感的扭曲、控制感、意識
與活動相融合、立即回饋以及全神貫注(表 4-28)。

從分析得知,受測者在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狀態與園藝活動教
育效益認知的關係(0.553>0.154)、意識與活動相融合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
認知的關係(0.490>0.062)、全神貫注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的關係
(0.551>0.000)、明確目標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的關係(0.604>0.152)、立
即回饋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的關係(0.534>0.043)、控制感與園藝活動
教育效益認知的關係(0.542>0.075)、自我意識喪失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
知的關係(0.223>-0.146)、時間感的扭曲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的關係
(0.457>0.118)以及自成性經驗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的關係
(0.625>0.270)皆被膨脹(表 4-28)。

表 4-28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教育效益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依變項
自變項 園藝活動教育效益
B值 Beta 偏相關
技巧與挑戰平衡 0.154** 0.159 0.154**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0.053 0.060 0.062
全神貫注 -0.000 0.000 0.000
明確目標 0.177** 0.187 0.152**
立即回饋 0.041 0.048 0.043
控制感 0.090 0.090 0.075
自我意識喪失 -0.086** -0.120 -0.146**
時間感的扭曲 0.096* 0.111 0.118*
自成性經驗 0.292*** 0.300 0.270***
常數 0.870
R=0.718 R²=0.516 Adjusted R²=0.505 F(9,402)=47.538***
Note:p<0.01**, p<0.001***

80
五、 小結

綜合以上所述發現,當個別探討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各個園藝活動
效益時,其皆有顯著正相關(表 4-29)。但將所有狀態加入同時探討時,則
有些狀態特徵的影響就會變成負相關或是不顯著。其原因為心流體驗中,
各個狀態特徵彼此間會相互影響,造成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與各園藝活動
效益間的關係被膨脹,產生誤差。因此為配合實際情況,找出最能影響各
個園藝活動效益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本研究也進一步選用多元迴歸分析
法中的強迫進入法來進行探討。

由分析發現,當受測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其技巧與挑戰平衡、全神貫
注、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狀態
特徵感受越強烈,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生理效益認知就越高;而意識與活
動相融合以及自我意識喪失等狀態感受越低,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生理效
益認知就越高。進一步也顯示在時間感的扭曲最能顯著影響受測者的生理
效益感知,其次依序為明確目標、技巧與挑戰的平衡以及自我意識的喪失
等三大狀態為最能影響受測者生理效益感知之前四名狀態。其餘狀態對受
測者的生理效益感知影響則較微弱。因此,在後續使用上,可以藉由控制
活動中此四種狀態來達到提升活動所帶來之生理效益。

表 4-29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與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間相關分析結果彙
整表
園藝活動 園藝活動 園藝活動 園藝活動
自變項
生理效益 心理效益 社會效益 教育效益
技巧與挑戰平衡 + + + +
意識與活動相融合 + + + +
全神貫注 + + + +
明確目標 + + + +
立即回饋 + + + +
控制感 + + + +
自我意識喪失 + + + +
時間感的扭曲 + + + +
自成性經驗 + + + +
Note:+表示顯著正向相關

81
結果亦顯示,當受測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其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
活動相融合、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
驗等狀態特徵感受越強烈,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就越高;而
全神貫注以及自我意識喪失等狀態感受越低,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心理效
益認知就越高。進一步也顯示在自成性經驗最能顯著影響受測者的心理效
益感知,其次依序為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我意識的喪失等兩大狀態為最能
影響受測者心理效益感知之前三名狀態。其餘狀態對受測者的心理效益感
知影響則較微弱。因此,在後續使用上,可以藉由控制活動中此三種狀態
來達到提升活動所帶來之心理效益。

當受測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其技巧與挑戰平衡、明確目標、立即回饋、
控制感、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狀態特徵感受越強烈,其所產生
之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就越高;而意識與活動相融合、全神貫注以及自
我意識喪失等狀態感受越低,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社會效益認知就越高。
進一步也顯示在自成性經驗最能顯著影響受測者的社會效益感知,其次依
序為明確目標以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兩大狀態為最能影響受測者社會效益
感知之前三名狀態。其餘狀態對受測者的社會效益感知影響則較微弱。因
此,在後續使用上,可以藉由控制活動中此三種狀態來達到提升活動所帶
來之社會效益。

此外,當受測者產生心流體驗時,其技巧與挑戰平衡、意識與活動相
融合、明確目標、立即回饋、控制感、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狀
態特徵感受越強烈,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就越高;而自我意
識喪失狀態感受越低,其所產生之園藝活動教育效益認知就越高;在全神
貫注方面,則是對教育效益影響最小的狀態特徵。進一步也顯示在自成性
經驗最能顯著影響受測者的教育效益感知,其次依序為明確目標、技巧與
挑戰平衡、自我意識的喪失以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四大狀態為最能影響受測
者教育效益感知之前五名狀態。其餘狀態對受測者的教育效益感知影響則
較微弱。因此,在後續使用上,可以藉由控制活動中此五種狀態來達到提
升活動所帶來之教育效益。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證實,心流體驗狀態量表雖是由運動領域發展而來,但仍適合
用於測量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驗。且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
效益有顯著的差異,及園藝活動效益認知與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有關。故
可以將心流體驗的概念,運用於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研究中。且該概念可
進一步應用於園藝治療中,幫助日後在做園藝治療時,能充分發揮園藝活
動所帶來之效益,及了解該如何增加活動的特性,藉以提高活動所帶來之
效益。研究結論將歸納為以下幾點進行說明:

一、 測量問卷的運用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心流狀態量表起源於運動之領域,以及被
多數受測者反應問項過於冗長和相似。但是在經過遺漏值檢驗與描述性統
計檢測、極端組比較、同質性檢驗後,雖有少數問項超過三個指標不理想。
並個別將構面包含之問項施行信度分析發現,其所含之問項皆具有良好之
一致性。就整體而言,心流狀態量表應用於測量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
驗上,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存在。此結果也與 Jackson 和 Marsh 在 1996 年
發展本量表時,希望可以將量表運用在所有的運動以及與身體相關之活動
上的目的相符合。在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部份,雖為本研究自行擬定,但
經由遺漏值檢驗與描述性統計檢測、極端組比較、同質性檢驗以及個別構
面之信度分析後,亦顯示出其具有一定之可信度。因此可知,本研究所使
用之問卷,其內容適合用於調查受測者從事活動後所得之心流體驗與園藝
活動效益。

二、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心流體驗的關係

在文獻中,雖有提及不同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驗會有些許差異,但大
多數在探討心流體驗之差異時,選用之活動為彼此異質性較高者,像是工

83
作與休閒或是籃球與跳舞等等(Csikszentmihalyi, 1975;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而本次所選擇之園藝活動,雖其可劃分為三大類,但其本
身同質性高,活動間常常互相有所關聯。並且由於受測者皆為園藝活動愛
好者,所以多數受測者皆表示所從事之園藝活動,並非只有單一種活動。
因此導致不同類型之活動經驗相互干擾,造成受測者在填答時有所誤差。
故研究結果雖顯示從事三種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者,所產生之心流體驗感
受沒有顯著差異,與研究預期不符,但仍屬合理之結果。

三、 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效益認

知的關係

本研究嘗試將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效益認知做一連接。在經由分析研
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間的相互作用,
對受測者的園藝活動效益認知沒有明顯的差異。且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
產生之活動效益認知也沒有明顯的差異。推測其原因應為,三種不同類型
之園藝活動本身同質性過高,因此在比較三者所產生之效益時沒有顯著的
不同。故此一結果亦可與假設一分析結果相呼應,可視為合理之結果。

而在不同程度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比較上顯示,心流體
驗感受程度越高,其所產生之活動效益也越高。此一結果與當初預期相符
合。因此,在從事園藝治療時,可藉由增強參與者對心流體驗的感受,來
達到提升園藝活動效益之目的。

四、 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關係

從分析結果中得知,心流體驗中各個狀態特徵與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皆
有顯著正向相關,此一結果亦與假設二之結果(心流體驗越強,園藝活動效
益越高)相符合。因此,可以藉由增強心流體驗的各狀態特徵感受來提升參
與園藝活動時所帶來的效益認知。

在各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中,各個狀態特徵與園藝活動效益認知具有
正向相關。但當所有狀態特徵一起加入考量時,則發現到彼此間仍會相互
影響,進而造成有些狀態特徵與園藝活動效益成負向影響,甚至對活動效
益沒有明顯的影響。但由於心流體驗是一種連續且流動的狀態(Trevino &

84
Webster, 1992),故在現實中無法將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獨立做一個探討與
控制。因此,為了配合未來可以實際使用於現實生活中,本研究找出在同
時考量所有心流體驗狀態特徵下,能明顯影響各園藝活動效益之心流體驗
狀態特徵。

經由分析顯示,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的平衡、明確目標、自我意識
的喪失以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四種狀態,最能解釋受測者的園藝活動生理效
益認知;心流體驗中自我意識的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三
種狀態,最能解釋受測者的園藝活動心理效益認知;心流體驗中明確目
標、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三種狀態,最能解釋受測者的園藝活
動社會效益認知;而心流體驗中技巧與挑戰平衡、明確目標、自我意識的
喪失、時間感的扭曲以及自成性經驗等五種狀態,最能解釋受測者的園藝
活動教育效益認知。

然而在自我意識喪失的部份顯示,當受測者自我意識越強烈,其所產
生之園藝活動效益越高,此與心流體驗中會發生自我意識喪失的特徵相
反。主要因素為受測者在自我意識喪失時,會出現類似短暫失憶現象,因
此他們不認為在過程中有發生喪失自我意識的現象,之後在回顧時因出現
自成性經驗的感受,反而認為在過程中自我意識是很強烈的
(Csikszentmihalyi, 1975),進而產生此一結果。但其結果仍屬合理,並未與
前人研究相異。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在園藝活動中,受測者所產生之心流體驗各狀態
特徵感受,對各活動效益的影響皆有些許不同。因此,藉由找出最能影響
各活動效益之心流體驗狀態特徵後,在活動過程中加以控制,以達到提昇
活動效益之目的。

第二節 研究應用建議

確定心流體驗各狀態特徵,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間的關係後,本研究
亦期望提出如何將結果應用於園藝治療上。由前述得知,三種不同類型之
園藝活動,產生的心流體驗皆無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考慮園藝活動中,
產生之心流體驗對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影響時,不需要考量三種類型之園
藝活動,產生之心流體驗感受差異。故在安排園藝活動做治療時,可以將

85
各園藝活動混合運用。

在分析心流體驗各個狀態特徵,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的影響時,
發現在不同的活動效益中,其影響之狀態特徵皆有所差異。因此在後續應
用時,可針對使用對象所需之效益,來做一調整。以下為未來在應用時,
提供些許方向供做參考:

一、 改善人們生理上的不適

經由分析結果顯示,在心流體驗各個狀態特徵中以技巧與挑戰的平
衡、明確目標、自我意識的喪失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四種狀態,對提升園藝
活動之生理效益有明顯的影響。其中,又以時間感扭曲對生理效益影響最
為明顯,其次依序為明確目標、技巧與挑戰的平衡以及自我意識的喪失等
三大狀態。由於文獻中指出當專注在活動上時,可以縮小注意力範圍,造
成時間感的扭曲及自我意識的喪失(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蘇慧堅,
2003)。因此,當園藝活動施用於改善一些生理上有不舒服或是幫助殘缺者
做復健時,可以選擇一個安靜不易被人打擾,讓人可以放鬆的環境來進行
活動。並可選擇與參與者能力相符的活動,及明確告知參與者活動進行的
目標,進而幫助參與者恢復注意力、降低血壓、放鬆肌肉張力、增加體力
以及促進四肢協調...等之益處。

二、 改善人們心理上的不適

經由分析結果顯示,在心流體驗各個狀態特徵中以自我意識的喪失、
時間感的扭曲及自成性經驗等三種狀態,對提升園藝活動之心理效益有明
顯的影響。其中,又以自成性經驗對心理效益影響最為明顯,其次依序為
自我意識的喪失以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兩大狀態。由於文獻中指出當專注在
活動上時,可以縮小注意力範圍,造成時間感的扭曲及自我意識的喪失
(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蘇慧堅,2003)。因此,當園藝活動施用於
改善一些身心障礙者或是心理不舒服者時,可以選擇一個安靜不易被人打
擾,讓人可以放鬆的環境來進行活動。並可選擇一些與有生命的植物有關
之園藝活動,像是種植、繁殖以及與成長中的植物接觸,或是參與者所喜
愛之園藝活動類型,讓參與者從事此活動可以穩定情緒、忘記病痛和恐
懼、學習接受生命的缺陷以及提供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機會...等,進而達
到提升園藝活動心理效益之目的。

86
三、 改善人們社交上的不適

經由分析結果顯示,在心流體驗各個狀態特徵中以明確目標、時間感
的扭曲及自成性經驗等三種狀態,對提升園藝活動之社會效益有明顯的影
響。其中,又以自成性經驗對社會效益影響最為明顯,其次依序為明確目
標以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兩大狀態。由於文獻中指出當專注在活動上時,可
以縮小注意力範圍,造成時間感的扭曲及自我意識的喪失(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蘇慧堅,2003)。因此,當園藝活動施用於改善一些不擅與人
相處者,像是自閉症者以及失語症病患等,或是一些退休人員時(Sarno &
Chambers, 1997;曹幸之,2004;郭毓仁,2005),可以選擇一個安靜不易
被外在人事物干擾,讓人放鬆的環境來進行活動。也可以明確告知參與者
活動進行的目標,及選擇團體型之園藝活動,提升參與者溝通能力、寬容
心以及增進與親友間的關係等感受,並喜歡從事此活動,進而達到透過活
動提升園藝活動社會效益之目的。

四、 提升人們的知識以及訓練技能

經由分析結果顯示,在心流體驗各個狀態特徵中以技巧與挑戰平衡、
明確目標、自我意識的喪失、時間感的扭曲及自成性經驗等五種狀態,對
提升園藝活動之教育效益有明顯的影響。其中,又以自成性經驗對教育效
益影響最為明顯,其次依序為技巧與挑戰平衡、明確目標、自我意識的喪
失以及時間感的扭曲等四大狀態。由於文獻中指出當專注在活動上時,可
以縮小注意力範圍,造成時間感的扭曲及自我意識的喪失(Csikszentmihalyi,
1975;1990;蘇慧堅,2003)。因此,當園藝活動施用於提升人們的知識或
是用於職能訓練時(張毓仁,2005),選擇一個安靜不易被人打擾,讓人可
以放鬆的環境來進行活動,以幫助參與者可以專注在活動上。接著選擇一
個與參與者能力相符,可以提供一些知性型之園藝活動,幫助參與者提升
技能與知識、增加熟練度以及培養專業技能等功能,讓參與者產生成就
感,並喜歡從事此活動(Csikszentmihalyi, 1975;Jackson & Marsh, 1996),
進而達到提升園藝活動教育效益之目的。

8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目前尚未有研究將心流體驗運用至園藝活動領域中,故其發展空間甚
廣,茲列出下列幾點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

一、 心流體驗之測量工具

心流狀態量表雖然在統計上的表現是具有可信度的,但是由於在本次
調查時多數受訪者反應,問項過於相似。此有可能是因為國內外文化以及
語意上的差異,又或是由於本問卷同一面向中的問項,在心理學上是有些
許差異的,因此在翻譯上的準確度無法很精準。故建議後續使用時,可以
透過具有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士來翻譯,以確保各問項的準確性。且由於
本量表目前皆使用在一般身心正常的人上,如在未來希望將心流體驗運用
在園藝治療上時,本量表是否還適用於一些身心殘疾之受測對象,則需加
以審慎評估。

二、 園藝活動之分類

由於園藝活動本身過於複雜,其活動可以是單一小動作,像是上盆、
修剪以及施肥...等等,但是也可以是一連串的活動,像是種植、環境綠化、
組合盆栽...等等,因此在分類上有一定的難度。而本研究則是配合園藝治
療的功效,再依照園藝活動給參與者帶來的刺激做分類。故建議後續研究
可以嘗試由不同角度去做分類,藉以驗證是否各類型之園藝活動彼此間同
質性過高,所以產生之心流體驗非常相似。

三、 進一步探討不同研究對象其所產生之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效益

認知間的關係

由本研究結果初步得知,在不同類型之園藝活動與不同程度之心流體
驗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認知沒有顯著差異。其原因可能為本次調查之對象
為一般身心健康之民眾,因此其對於活動所產生的一些效益感受不會很明

88
顯,導致差異不明顯。且分析結果亦顯示當心流體驗感受越強者,所產生
之園藝活動效益明顯越高,而心流體驗的感受有可能會受到個體的差異的
影響(Jackson & Marsh, 1996),故建議後續研究可以嘗試研究不同對象,像
是一些身心有殘疾障礙者,也許更適合未來應用於園藝治療上。

四、 進一步改善心流體驗與園藝活動效益之測量方式

由於本次僅研究受測者對各個園藝活動效益的認知部份,並未實際測
量受測者實際所獲得之活動效益。因此,亦發現在測量部分效益時,受測
者表示感受不強烈,如在生理效益的部份,有些受測者表示其本身之體
能、耐力、注意力及協調性等原本皆很好,並非因從事活動而有所提升,
進而導致受測者感受不到所獲得之效益,及有些效益本身很微弱或是屬於
潛移默化的感受,較無法單獨靠認知來做一完整的探討,例如:血壓的降
低、降低皮膚傳導、提升寬容心及學會如何去愛人等。故在後續研究時,
可以藉由實際測量受測者從事園藝活動後所獲得之效益,例如生心理儀器
之測量、長期的觀察、醫學的紀錄...等,並搭配心流體驗的問卷測量,來
進行兩者的結合探討,其所得之結果也許更適合未來應用於園藝治療上。

五、 園藝活動效益之構面分類

本研究指出休閒遊憩活動效益包含六大構面,雖然此觀點是由整合
Verduin 和 McEwen 及李仲廣和盧昌崇學者所提出之活動效益構面而來,
且在後續園藝活動效益分類時也以此為依據來做分類。但是由於在園藝治
療中也強調視覺美學治療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後續研究園藝活動效益時,
可以將美學效益獨立為一構面來做探討,或許可以更加了解心流體驗與園
藝活動效益間的關係,促使未來應用在園藝治療上能符合病患的需求。

8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圖書】
1. 陳秀娟譯,Csikszentmihalyi, M.著,(1997),生命的心流-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台北:天
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李仲廣、盧昌崇,(2004),基礎休閒學,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涂淑芳譯,Bammel, C. & Burrus-Bammel, L. L.著, (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圖
書股份有限公司。
5. 郭毓仁,(2005),治療景觀與園藝療法,台北:詹氏書局。
6. 張春興(1994)
,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論文期刊】
1. 丁志成,(2002),線上和電腦遊戲玩家參與行為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第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高雄。
2. 力信恩,(2000),公有遊憩資源利用與定價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宜蘭縣武荖坑風景區為例,碩
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台北。
3. 王秀玲,(2003),台北市國中生網路沉浸經驗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心
理輔導研究所,台北。
4. 沈勤銘,(2005),台灣北部海岸旅遊線遊憩效益之評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
經濟研究所,基隆。
5. 竺凱,(2002),台灣東部海岸賞鯨活動之遊憩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
研究所,台中。
6. 林美萍,(2003),遊客對產業文化活動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左鎮白堊節、麻豆文
旦節為例,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研究所,台中。
7. 林淑芬,(2002),女性保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神馳經驗關係之探討&frac34;以彰化縣市為
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彰化。
8. 俞玫妏,(2004),都市園丁休閒園藝行為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
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台北。

90
9. 施純協、吳文雄、王宗立,(2002),從電子郵件的使用探討使用者沉浸體驗、任務科技配適
度及科技接受之關係,第八屆國際資訊管理研究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pp.165-172),高雄:
國立高雄科技第一大學。
10. 胡春嬌,(2002),從心流理論探討國小學童電腦遊戲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11. 晁瑞明、徐喧淯、林妙冠、葉逸萱,(2004),主要客戶管理探究知識密集服務產業工作者之
數位學習成效研究-以知識分享型態、神迷經驗、人才績效構面觀點分析,電子商務學報,
6(1),27-52。
12. 高淑珍,(2006),台北市立啟智學校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園藝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13. 陳裕華,(2006),愛好茶藝休閒活動者之休閒探索,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
所,台中。
14. 莊雅雯,(2003),活動志願工作者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神馳體驗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
私立大葉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彰化。
15. 張文龍,(2005),淡水漁人碼頭遊憩行為與效益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
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基隆。
16. 張永進,(2002),運動員目標涉入、自覺能力、目的狀態與覺醒對流暢經驗頻率及強度之影
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
17. 張孝銘,(2006),登山冒險遊憩行為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
園。
18. 張建隆,(2006),園藝活動提昇慢性精神病患認知功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
究所,台北。
19. 張裕幸、謝宗帆,(2003),網路多媒體隨選系統接受度之實證研究,廣播與電視,23,43-74。
20. 張樑治、劉吉川、余嬪,
(2004)
,安養機構老人心流體驗與生活滿意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
研究,17(3),19-36。
21. 郭秀鳳,(2004),影響網路報稅使用意願因素之探討-以民眾的心流體驗為中介變項,碩士論
文,私立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
22. 郭肇元,(2002),休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
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
23. 陳惠玲,(2004),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志工心流體驗與組織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台北。
24. 陳偉睿,(2001),網際網路之流暢經驗初探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
所,高雄。
25. 許晉龍,(2003),線上遊戲使用者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台
北。
26. 曾慈慧,(2003),景觀環境與福祉及復癒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
所,台北。

91
27. 曾慈慧、毛慧芬、凌德麟,(2004),園藝治療在職能治療中的應用,科學農業,52(7-8),198-211。
28. 曾兆良,(2003),台北啟智學校園藝課程對智能障礙者身心差異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
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
29. 黃美琪,(2004),志願解說人員參與動機、組織承諾與神馳體驗間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
私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彰化。
30. 黃俊傑,(2004),線上遊戲心流經驗與沉迷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台北。
31. 黃瓊慧,(1999),從沈浸理論探討台灣大專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新竹。
32. 游惠如,(2004),台灣本島國家公園遊憩效益評估-綜合隨機效用模型之應用,碩士論文,國
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台中。
33. 楊珮茹,(2002),消費者購物動機、涉入與心流經驗關係之研究─以百貨公司女性消費者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高雄。
34. 楊純青,(2003),成人線上學習之人際互動與神馳經驗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35. 楊偲敏,(2004),學習風格與神馳經驗對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
36. 楊胤甲,(2006),愛好自行車休閒運動者之流暢體驗、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碩士論文,
私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中。
37. 廖展輝,(2003),線上遊戲涉入程度及遊戲沉浸經驗與遊戲忠誠度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所,碩士論文,新竹。
38. 趙文祺,(2003),體驗教育活動參與者內在動機、活動投入程度與神馳體驗關係之探討,碩
士論文,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彰化。
39. 魏心怡,(2006),醫院附設屋頂療癒庭園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臺大醫院與慈濟新店分院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台北。
40. 盧冠育,(2003),網站特性對消費者再瀏覽意圖與購買意圖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
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41. 聶喬齡,(1999),心理技能、運動表現與運動流暢經驗的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
院體育研究所,桃園。
42. 蘇慧堅,(2003),小說閱讀沉迷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
嘉義。
43. 蘇迺棻,(2003),溯溪參與者非學業性自我概念對流暢經驗的影響暨驗證流暢原始模式與四
向度模式,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

92
【網路資源】
1. 曹幸之,(2006),園藝療法,下載日期:2006/10/15,取自:
http://bioagri.ecaa.ntu.edu.tw/extcom/html/peaaaoak.html

【其他】
1. 陳朝圳,(2006),不同年齡層與性別在休閒參與中之心流體驗機制研究:重建心流體驗模式,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5-2415-H-020-001)。

【Books】
1. 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3. Mattson, R. H. (1992) 'Prescribing health benefits through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In D. Relf (Ed.).
The Role of Horticulture in Human Well-Be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National Symposium,
(pp.161-168). Portland, Oregon: Timber Press.
4. Neulinger, J.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Springfield, Illinois: Thomas.
5. Nowak, D.J., Dwyer, J.F. & Childs, G. (1998). Los beneficios y costos del enverdecimiento urbano.
In: L. Krishnamurthy & J.R. Nascimento (Eds.), Areas verdes urbanas en Latinoamérica y el
Caribe, (pp.17). México: Centro de Agroforesterıá para el Desarrollo Sostenible,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Chapingo.
6. Rappe, E. (2005). The influence of a green environment and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long-term car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Department of
Applied Biology Publication, no.24. Helsinki, Finland: Yliopistopaino.
7. Relf, P. D., (2006). Farming for health. In: J. Hassink & M. Dijk (Eds.), Theoretical models for
research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and health care, (pp.1-20). Netherlands:
Springer.
8. Stebbins, R. (1992) Amateurs, Professionals and Serious Leisure. Montreal: McGill Queen’s
University Press.
9. Turkle, S. (1984). The second self: computers and the human spirit. New York: Simon & Shuster.

93
10. Ulrich, R. S. & Simons, R. F. (1986). "Recovery from Stress During Exposure to Everyday
Outdoor Environments.”, In: J. Wineman, R. Barnes & C. Zimring (Eds.), “The cost of not
knowing: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
11. Jackson, S. A. & Eklund, R. C. (2004). The Flow Scales Manual. WV, USA: Publishers Graphics.

【Journal Articles】
1. Abbott, G., Cochran, V. & Clair, A. A. (1997). Innovation in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s for persons
who are elderly: the role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27-37.
2. Bialeschki, M. D. & Henderson, K. (1986). Leisure in the common world of women. Leisure
Studies. 5, 299-308.
3. Brascamp, W. & Kidd, J. L. (2004). Contribution of plants to the well-being of retirement home
residents. Acta Horticulturae, 639, 145-150.
4. Caltabiano, M. L. (1994). Measuring the similarity among leisure activities based on a perceived
stress-reduction benefit. Leisure Studies, 13, 17-31.
5. Chalker-Scott, L. & Collman, S. J. (2006). Washington state’s master gardener program: 30 years
of leadership in university-sponsored, volunteer-coordinated, sustainable community horticultur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4, 988-993.
6. Chen, H., (2000). Exploring Web users' optimal flow experien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13(4), 263-281.
7. Chen, H., Wigand, R. T. & Nilan, M. S. (1999). Optimal experience of Web activit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5, 585-608.
8. Clark, G. S. & Haworth, T. J., (1994). Flow experience in the daily lives of sixth-form college
student.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85, 511-523.
9. Csikszentmihalyi, M., & LeFevre, J. (1989). 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5), 815-822
10. Eillis, D. G., Voelki, E. J. & Morris, C. (1994).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issues with explanation
of variance in daily experience using the flow model.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6(4), 337-356.
11. Ellison, E. (2005). Leisure in focu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 1282, 841-845.
12. Frumkin, H. (2001). Beyond toxicity-human health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3), 234-240.
13. Ghani, J. A. & Deshpande, S. P. (1994). 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erience of optimal flow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8(4), 381-391.
14. Gough, W. C. (1986). A growing interes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86(2), 165-166.

94
15. Haase, A., Steptoe, A., Sallis, JF. & Wardle, J. (2004).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23 countries: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 beliefs, risk awareness,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ventive Medicine, 39, 182-190.
16. Hartig, T., Evans, G. W., Jamner, L. D., Davis, D. S. & Gärling, T. (2003). Tracking restoration in
natural and urban field setting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3, 109-123.
17. Hazen, T. M., (1997).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the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39-60.
18. Hoffman, L. D. & Novak, P. T. (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60(July), 50-68.
19. Jackson, S. A. & Marsh, H. W.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cale to measure optimal
experience: the flow stats scal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8, 17-35.
20. Jarrot, S. & Gigliotti, C. (2004). From the garden to the table: Evaluation of a dementia-specific
HT program. Acta Horticulturae, 639, 139-144.
21. Jones, I. (2000). A model of serious leisure identification: the case of football fandom. Leisure
Studies, 19, 283-298.
22. Kaplan, R. (1972). Som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garden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ur, 5,
145–162.
23. Kerrigan, J. & Stevenson, N. C. (1997). Behavioral study of youth and elders in a intergenerational
horticultural program.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141-153.
24. Marsh, H. W., & Jackson, S. A. (1999). Flow experience in sport: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state and trait respon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6(4),
343-371.
25. McGuire, D. L. (1997). Implementing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to a geriatric long-term care facility.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61-80.
26. Montaño, O. J. F., Dibble, E. D., Jackson, D. C. & Rundle, K. R. (2005). Angling assessment of
the fisheries of Humacao Natural Reserve lagoon system, Puerto Rico. Fisheries Research, 76,
81-90.
27. Neulinger, J. (1982). Leisure lack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broadening scope of the leisure
professional, Leisure Studies, 1, 53-63.
28. Pachana, N. A., McWha, J. L. & Arathoon, M. (2003). Passive therapeutic gardens. A study on an
inpatient geriatric ward.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29(5), 4-10.
29. Pearce, J., Ainley, M. & Howard, S., (2004). The ebb and flow of online learn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in press.
30. Pilke, E. M. (2004). Flow experi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61, 347-357.
31. Polaine, A. (2005). The flow principle in interactivity.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123, 151-158.

95
32. Privette, G. (1981). Dynamics of Pea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21(1),
57-67.
33. Privette, G. (1983). Peak experience, peak performance, and flow: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sitive human experi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6), 1361-1368.
34. Privette, G., & Bundrick, M. C. (1987).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 construct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5(1), 315-332.
35. Relf, D. (1992). Human issues in horticulture. HortTechnology, 2(2), 159-171.
36. Relf, P. D. (1973). Horticulture: a therapeutic too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39(1), 27-29.
37. Robertson, J. F. (1988). Benefits of using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nursing community health
clinical experiences.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5(2), 109-117.
38. Salazar, S. S. & Meneńdez, L. G. (2007), Estimating the non-market benefits of an urban park:
does proximity matter? Land Use Policy, 24, 296-305.
39. Sarno, M. T. & Chambers, N. (1997). A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for individuals with acquired
aphasia.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81-91.
40. Sheridan, M. & Byrne, C. (2002). Ebb and flow of assessment in music.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19(2), 135-143.
41. Shermana, S. A., Varnib, J. W., Ulrichc, R. S. & Malcarned, V. L. (2005).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healing gardens in a pediatric cancer center.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3,
167-183.
42. Simth, D. J. & McCllion, P. (1997). Alleviating stress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frail elders
horticultural therapy.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93-105.
43. Singh-Manoux, A., Richards, M. & Marmot, M. (2003). Leisure activiti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middle age: evidence from the Whitehall II study.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57, 907-913.
44. Sjolie, A. N. & Thuen, F. (2002). School journey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in rural and urban
adolescents in Norway.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17(1), 21-30.
45. Skadberg, Y. X., & Kimmel, J. R. (2004). Visitors’ flow experience while browsing a Web site: its
measurement,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consequen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 403-422.
46. Skoumas, J., Pitsavos, C., Panagiotakos, D., Toutouza, M., Papaioannou, I., Zeimbekis, A.,
Stefanadis, C. & Toutouzas, P. (2002). The benefits from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n
anthropogenic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a population-based radom sample of males and
females: the attica study. 73r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gress(EAS Congress). Austria:
Salzburg.
47. Söderback, I., Söderströn, M. & Schälander, E. (2004). Horticultural therapy: the ‘healing garden’
and gardening in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at Danderyd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Clinic, Sweden.
Taylor &Francis healthsciences, 7(4), 245-260.
48. Stein, K. L. (1997).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residential long-term care:applications from research
on health, aging, and institutional life.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2(1/2), 107-124.

96
49. Tinsley, H.E., Teaff, J.D.,Colbs, S.L. & Kaufman, N. (1985). A system of classifying leisure
activities in terms of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participation reported by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9, 172-178.
50. Tinsley, H. E. A. & Tinsley, D. J. (1986). A theory of the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ciences, 8(1), 1-45.
51. Tinsley, H. E. A., Tinsley, D. J. & Croskeys, C. E. (2002). Park usage, social milieu, and
psychosocial benefits of park use reported by older urban park users from four ethnic groups.
Leisure Sciences, 24, 199-218.
52. Trevino, L. K. & Webster, J. (1992). Flow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5), 539-573.
53. Ulrich, R. S. (1991). Effects of interior design on wellness: Theory and recent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 of Health Care Interior Design, 3, 97-109.
54. Voelkl, J. E. & Ellis, G. D. (1998). Measuring flow experinces in daily life: An examination of the
items used to measure chanllenge and skill.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0(3), 380-389.
55. Webster, S. A., Trevino, K. L., & Ryan, L. (1993). The dimensionality and correlates of flow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9(4), 411-426.
56. Wolschke-Bulmahn, J. & Gröning, G. (1994). Children's comics: an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 to
know and to care for nature? Children’s Environments, 11(3), 79-95.

【Electronic Resources】
1. Bloom, A. J. & Skutnick-Henley, P., 2005. Facilitating flow experiences among musicians.
American Music Teacher. Apr.-May. 2007/1/15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2493/is%20_s_54/ai_n13629138/pg-1

97
附錄一 施測問卷
親愛的受訪者,您好:
首先,感謝您此次的協助,撥冗填寫此份調查問卷。此問卷單純為學術 學術
調查用,主要目的是研究園藝活動所產生之心流體驗(Flow
調查 Experience) 是否
有助於增強園藝活動效益,及研究心流體驗之各個特性對園藝活動效益之影
響。本問卷採不具名方式調查,因此請您安心作答。最後,對於您的協助,
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敬祝
健康快樂
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造園組 指導教授 歐聖榮 博士
研究生 賴筱嵐 敬上

1.平常最常從事之園藝活動為:(單選)
□感官刺激型園藝活動(包含插花、組合盆栽、製作胸花、景觀綠美化、花圃
規劃、聞花香、觀賞植物、觸碰植物...等等)
□體能型園藝活動(種植、澆水、修剪...等等)
□實質收益型園藝活動(採果、扦插、繁殖植栽、組織培養...等等)
【接下來將以本題所選擇之園藝活動類型為問項中所指之園藝活動,
接下來將以本題所選擇之園藝活動類型為問項中所指之園藝活動,並且請您
回 顧在從事活動的狀況及感受來填答】
顧在從事活動的狀況及感受來填答】
第一部份 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以下問項沒有標準答案,請依據您真實之感受
從事園藝活動之模式
填答,謝謝)
1.請問您對所從事之園藝活動興趣為:□非常沒興趣 □沒興趣 □普通
□有興趣 □非常有興趣
2.在從事此項園藝活動時,活動本身之難易度為:□非常簡單 □簡單
□普通 □困難 □非常困難
3.在從事此項園藝活動時,本身所具備之技術為:□非常不熟練 □不熟練
□普通 □熟練 □非常熟練
4.請問您從事園藝活動之頻率為:□很少 □少 □普通 □頻繁 □很頻繁

第二部份 心流體驗(以下問項是關於您在從事上述所選擇之園藝活動時所獲得
心流體驗
之體驗描述,並請依題意逐一勾選您對該題意之認同程度,謝謝)
非 不 普 同 非
常 同 通 意 常
問項 不 意 同
同 意

1.在園藝操作中面臨到挑戰時,我相信我有足夠的能力迎接
挑戰,並且去克服它
2.我不需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行動
3.我明確地知道我想要的園藝活動
4.從事園藝活動時,我明確知道我做得很好

98
非 不 普 同 非
常 同 通 意 常
問項 不 意 同
同 意

5.從事園藝活動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正在做的活動

6.我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能控制自如
7.從事園藝活動時,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8. 從事園藝活動時,時間流逝似乎有所改變(縮短或是延長
都算改變)
9.我真的很享受這次園藝活動的體驗
10.園藝活動當中所面臨的挑戰難度,正是我能力可及的
11.在從事園藝活動中,事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12.從事園藝活動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麼
13.從事園藝活動時,我可以知道我表現多好
14.我能很自然的專心在園藝活動上
15.我覺得我能控制我自己正在做的事
16.在從事園藝活動的期間,我不擔心我的表現
17.從事園藝活動後,感覺時間的流逝不同於一般
18.我喜歡從事園藝活動的感覺並且希望可以再次體驗
19.我認為我能面對更高難度的園藝活動的挑戰
20.我會自動地從事園藝活動
21.我知道我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22.當在從事園藝活動時,我能清楚的知道我的表現不錯
23.我在從事園藝活動時,會投入所有的注意力
24.從事園藝活動時,我有能掌控整體情況的感覺
25.從事園藝活動時,我不在意我自己的表現如何
26.當我在從事園藝活動時,感覺時間好像是停止的
27.我覺得從事園藝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很棒
28.園藝活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我的能力是在同一個水準上
29.我從事園藝活動的行為是自動自發且未經過思考的
30.從事園藝活動時,我的目標很明確
31.我能清楚地說出我從事園藝活動的表現不錯
32.我完全集中注意力在手邊的園藝活動上
33.從事園藝活動時,我感覺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34.從事園藝活動時,我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35.從事園藝活動時,事物就像是慢動作般的進行著
36.我發現從事園藝活動之體驗是相當有益的

99
第三部份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以下問項是關於您在從事上述所選擇之園藝活
園藝活動效益認知
動時所獲得之體驗效益,並請依題意逐一勾選您對該題意之認同程度,謝謝)
非 不 普 同 非
常 同 通 意 常
問項 不 意 同
同 意

1.從事活動後,我發現我的體力變好了。
2.因為從事活動操作,我覺得我的手腳變的更靈活了。
3.我能在活動過程中精確的使用工具來完成活動。
4.在活動過後,我的耐力及注意力比以前更好了。
5.在活動過後,肌肉有一種鬆弛及伸展的感覺。
6.在活動的過程中,原本身體上的不舒服消失了。
7.參加活動後,我變的更加開心、愉悅。
8.活動的成果讓我很有成就感。
9.從事活動後,在面對人生挫折時,我比較不會感到恐懼。
10.透過活動的參與能消除原本不安或是鬱悶的感受。
11.活動可以提供一個暫時逃避現實生活壓力的機會。
12.我對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興奮和期待。
13.在活動過程中,我會主動和人溝通。
14.我很喜歡將活動的過程和成果與人分享。
15.透過活動我學到如何跟別人一起互助合作。
16.透過與親友一起參與活動使彼此間的感情更好。
17.在活動過程中,我會願意去幫助遇到困難的人。
18.我願意主動去學習活動過程中所需之相關技能與知識。
19.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20.藉由活動的參與我認識越來越多的植物。
21.我在活動中面對問題時,我能夠正確解決。

第四部份 社經背景
1.性別:□男 □女
2.年齡:□20 歲以下 □21~30 歲 □31~40 歲 □41~50 歲 □51~60 歲
□61 歲(含)以上
3.教育程度:□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含)以上
4.婚姻狀況:□未婚 □已婚無小孩 □已婚有小孩 □其他____
5.職業:□學生 □公務員 □農林漁牧 □經商 □公司職員 □勞動業
□自由業 □服務業 □家管 □退休人員 □其他_______

問卷已填答完畢,
問卷已填答完畢,感謝您的協助與幫忙~
~問卷已填答完畢 感謝您的協助與幫忙

10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