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8

編輯手札

  春節期間,旅遊北印度佛國,出發前友人提醒千萬別
抱著觀光心態,必須要有冒險、逃難的準備。也有朋友聽
說我要去印度,提醒我一定要記得回來,彷彿我將要去的
地方是天堂。
  除了知道那是佛陀故鄉,我對印度毫無認識,出發前
卻得到兩極化的評價與訊息。是了,印度這麼一個幅員廣
大的古國,即便曾經遭受帝國主義的統治,也不可能全盤
西化而現代。即使去過了,帶回的只有更多的疑惑,更別
說三言兩語便能描述大概了。
  然而,對於喜歡自然生態的人來說,北印度是個令人
開心的去處。旅印期間,看到許多珍禽異獸。在街上,甚
至隨時可以看到牛隻、豬、驢和猴子,撇開髒亂不談,在
印度,人與環境的關係從古至今都是那麼自然而融洽嗎?
  佛教向來崇尚素食、簡樸、愛生護生的綠生活,現今
地球承載的壓力愈來愈大,佛教徒除了履行簡樸生活外,
更應結合現代的技術與方法,傳揚綠生活的觀念。本期專
題《100年綠生活開步走》實則只是拋磚引玉,願提醒行者
本著惜緣護生的心懷,做保護地球綠生活的先鋒。
  【般若講堂】中淨一的〈修行四法〉將以《涅槃經》
所載之四善法分期為行者解說。本期【藝海禪舟】介紹的
兩位藝術家,奚淞與劉丁讚雖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創作
風格,卻都一樣精采。而如範法師的〈戲〉、馬俊國旅印
歸來的〈遊印心象〉與一缽的〈咖哩眾香對話中〉都是值
得特別推薦的好文。
常憶醒了,但必須長期做復健,需要大家的祈福,本期
大願法師寫了一篇〈常憶,加油!〉,若茞則寫了〈千紙
鶴〉。這是我們對常憶的關心,也願加入來自十方的你的
祝福。
第 卷.第 期

3 人乘佛教宗旨
推行人乘佛教 弘揚佛教真理
3
淨化社會人心 發揮慈悲濟世
建設人間淨土 創造人類幸福

目次
法雨甘露
什麼叫慈悲 ............................................................................. 聖開導師 4
般若講堂
修行四法——近善知識篇 .............................................................淨一 6
賀百年感言 ........................................................................... 大願法師 1
戲........................................................................................... 如範法師 15
專題:100年 綠生活開步走
原始佛教的綠生活.........................................................................釋子 0
省錢做環保,消滅碳足跡 ........................................................ .張楊乾 6
健康飲食的養生觀念 ................................................................ .高崇欽 33
我的素食觀 ....................................................................................朗娟 39
菩薩行處
常憶,加油! ....................................................................... 大願法師 4
悲憫........................................................................................... 李若茞 44
千紙鶴——給常憶女孩的無限祝福 ............................................淨嚴 45
菩提長青村的一天 .......................................................................覺如 48
驕盈自滿 哀矜勿喜 ...................................................................... 智潭 51
我的同修 .......................................................................................淑惠 56
人生無常,佛力不可思議 ...................................................... .游禮崇 60
常微笑先生 ...................................................................................覺清 6
久別了...................................................................................... .陳贊吉 64
不道彼過,見實相非相 ............................................................. 莊昇 108
一杯水的故事 ............................................................................. 慧彰 110
重逢......................................................................................... 陳贊吉 11
藝海禪舟
菩提樹下的自在微笑——春日訪藝術家奚淞 ........................ 李若茞 65
劉丁讚的藝想世界 ....................................................................... 一時 75


雲水行跡 人乘菩薩道
遊印心象...................................................馬俊國 82 人乘佛子 乘人之乘
行菩薩道 直達佛地
圖說菜根譚
機息心清,月到風來 .................................. 小童 88
醍醐養生
香芹蹄筋&筍豆 .......................................... 陽光 90
封面繪圖:奚淞(晨曦中的托缽僧 局部)
人乘佛子
台北第一講堂 ............................................. 靖宇 93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創刊
微事賦
出版者:人乘佛刊雜誌社
咖哩眾香對話中 ........................................... 一缽 98 創辦人:聖開導師
佛學英文教室 發行人:李文達(釋大願)
師父上人法語(5)................................................... 社長:胡靖宇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102 總編輯:張碧員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三十一、三十二頌)............. 美術設計:徐偉
特約作家:蔡澤生、李清波、李若茞
........................................................ 譯注◎莊昇 105
陳采婕
慈光之聲
編輯特助:羅麗卿
新年禮懺消業障 本山分院同舉行 ........ 編輯室 113 美編特助:黃聿瑩、洪嘉琪、陳國志
希望100.幸福無限——甲仙關懷行 ....... 清雨 116 電話:(049)2896352.2896025
人間有愛——寒冬送暖關懷行..................果穗 118 傳真:(049)2898193
推動崇尚優良道德 獎掖品德優異學子 ... 果穗 120 社址:55541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
東興巷24-8號
播撒菩提種苗 啟發慧命善根——頒發「慈光山人
ADDRESS:
文獎」99年度大專學生獎助學金............. 果穗 122
NO.24-8 TONG-HSING LANE,
慈光山人文獎第五屆全國書法比賽公告 ........ 115
TONG-CHIH VILLAGE, YU-CHIH
清明報恩法會 .................................................... 119 HSIANG,
浴佛暨藥師普佛大法會 .................................... 124 NAN-TOU COUNTY, TAIWAN, R. O. C.
法律顧問:趙建興律師
慈光山資訊網網址電子報:
http://www.zgs.org.tw
助印芳名錄 ..........................................................125
投稿信箱:zgs.editor@gmail.com
郵撥帳戶:人乘佛刊雜誌社
第0209280-2號
印 刷 者: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台誌字第2126號
中華郵政中台字第15號執照登記為雜
誌交寄
第 卷.第 期

3
什麼叫慈悲
文◎聖開導師 圖◎若茞
3

    一般人都知道,孔
孟 談「仁 義」,耶 穌 講
「 博 愛 」,佛 教 行「 慈
悲」,其意義是:寬惠正
直,愛 人 無 私 為 仁 義,
神愛世人為博愛。如果
說,慈愛與同情,加之以
憐憫,為慈悲的話,尚不能完全表達慈悲的真義,在此應當
有進一步求得了解的必要。
  依佛經的記載,慈悲二字的定義是:「與樂曰慈,拔苦
曰悲。」如對人來說,拔人之苦,與人以樂,此乃對人之慈
悲。按「慈、悲、喜、捨」,是佛教的「四無量心」,而慈與
悲,乃四無量心之二無量心也。然而,佛教行慈悲,不僅限
於人類。凡對一切眾生,皆應行慈悲,這叫「大慈大悲」。
《大智度論》上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
生苦。」所謂一切眾生者,乃包含「三界」之內,水、陸、
空、行,胎、卵、濕、化,「四生」、「九有」,無量無邊,
廣說難盡。
  如果我們以一種慈悲心,視天、人、鬼、畜及地獄,十
方「六道」眾生,如自己父母、兄弟、姊妹、子姪等親人眷
屬,緣之而常想給與快樂,解除苦惱之心,此為「眾生緣慈
悲心」;以上多是凡夫或學佛未斷煩惱的人而起的慈悲心。
修學佛法的行人,既已斷煩惱,入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


聖位,了達一切法空,已破我相,滅一
異之相。所謂滅一異者,乃不生不滅,
不 常 不 斷,不 一 不 異,不 來 不 去 之 聖


◎雨甘露
者。憐愍六道眾生因不知萬法皆空,執
著不捨輪迴之苦,而一心欲拔此諸眾生之苦,使之


得樂,隨其意而拔苦與樂,這叫「法緣慈悲心」。若
已達佛地,諸佛之心,是不住於有為無為性之中,
不住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中。如一切緣法皆
不實,所見眾生,無非顛倒虛妄,故心無所緣。但,
佛以眾生不知諸法實相,而輪迴六道,心著諸法,
取捨分別;故佛心已無眾生緣,而使一切眾生自然獲得拔苦
得樂的利益,這叫「無緣慈悲心」。總而言之,凡學佛的人,
對一切眾生,不論有緣無緣,不起分別執著妄想希求之心,
視彼之身,等同自己之身,常思拔苦與樂,常行拔苦與樂之
行,這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在這法界之內,凡眾生皆苦惱,唯有佛教的大慈大悲
方能救濟,使眾生離苦得樂。故,《觀無量壽佛經疏》曰:
「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以無緣慈,普攝眾生。」故,十方三
世諸佛世尊,以大悲為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為佛;
菩薩與聲聞、緣覺之慈悲,亦自佛心而出,故佛之慈悲,真
是偉大已極。慈悲之心,雖通於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然就行
慈悲之道,以觀世音菩薩的行願,尤為特出;故公認大悲觀
世音可為慈悲法門之代表,故有觀音即慈悲的說法,真實不
虛。《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上說:「一切佛
興世,安樂眾生故;異口各各身,端坐金剛座。口出五色光,
蓮華葉形舌;讚歎大悲者,調御師子法。」這位大悲者,當然
是指大慈大悲,普門示現,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
了。


第 卷.第 期

32
修行四法——近善知識篇   
文◎淨一        
3

  「皈依」乃是學佛的開始,就好像學生就學前,先辦理註
冊手續,有了學籍,然後才開始接受學校師長的教授,學習各
部門功課,充實種種知識。成為佛教徒之前,由法師主持於佛
前,立下志願,發心從今以後,皈投佛、法、僧三寶,依止佛陀
的教法,次第修學各種世出世法,持戒、修定、生慧、精進、斷
惡行善,增長智慧,以冀今生人品提昇,所行圓融,來世更能
了生脫死,解脫六道輪迴之苦,證得清淨涅槃之樂,此乃「皈
依」之意義。故初入佛門者,當知「皈依」只是學佛的起步,不
要以為就此萬事皆畢,停止腳步,當更進一步,發心修學,努
力向善向道。
  當如何修學呢?《涅槃經》所載,有四種善法,可為引
領,做為修行的一個指標。(編按:四種善法為1.近善知識 2.能
聽受法 3.能思惟義 4.如說修行)

一、近善知識
  何謂「善知識」?《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
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善知我們的心性,善識
我們的根器,以種種佛法契理契機引導,使我們斷除惡習,精
進修善,漸次趣向菩提大道者,即是善知識。善知識對修行人
來說,是相當重要,不可缺少的。如《華嚴經》所說:「菩薩因
善知識,聞一切菩薩行,由是成就一切菩薩之功德,出生菩薩
之大願,出現菩薩之智光明;引發菩薩之善根,獲得如來菩提
果;攝取菩薩之妙行,出生菩薩大慈力、大悲力;攝取菩薩之自


在力。」所以當阿難陀說:「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
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時,佛


◎若講堂
陀即制止阿難陀勿作是言,說善知識是成就我們一半的清淨梵
行,而是:「善知識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


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
與其同住,乃至涅槃,無事不辦,故名全梵行。」

善知識略分有三種:
  (一)、教授善知識:對佛法精通,且能發心教授諸經教
法,指導修行,令我們去惡向善者是。
  (二)、同行善知識:共修佛法,同行菩薩道的同參法侶,
大家互相切磋,砥礪上進,攜手共進菩提道者,即是同行善知
識。
  (三)、外護善知識:在我們修道中,能發心供養衣服、飲
食、醫藥、臥具四事,使修行者能安心辦道,免於道糧缺乏的
怖畏者,即是此善知識。三種中,出家人能夠全部具足是最為
理想,因不但有人指導,相互提攜勉勵,又不用為缺乏道糧苦
惱。在家人則因身分不同,經濟方面可以自給自足,有別出家
人需仰賴信施供養,故較不可能有後者,只有教授、同行兩種
善知識。
  善知識固然重要,但時值末法,標榜自己是大修持者,能
為善知識者眾,我們當如何分別,才能確定對方是真善知識,
值得我們親近追隨修行?

依經典記載,善知識者,需具足五德:
  (一)、教德:即是了達佛理,對於三藏十二部經,三乘佛
法能夠深入了解。教授者,須對佛法通達,才能說法,方便引
導大眾修行,因為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心,就是需要八萬四千


第 卷.第 期

3
種法門來對治。每個人的煩惱不同,如果你對佛法不了解,要
契機契理引導別人修行,斷除煩惱,就會有所困難。比如醫生
3
為人看病,除了診斷正確,病情清楚,還必須懂得種種藥名、
藥理、藥方,才能對症開藥,醫治患者。什麼病就以適合的藥
來對治,不可能一味藥對治種種病。以漢方醫治感冒來說,有
人相信秘方,結果愈吃病情愈重,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不
了解感冒發生的病因有諸多種,病因若不同,甲吃有效,乙就
不見得適用。因為藥不對症,結果病情拖延,又吃了不恰當的
藥,當然病情就會愈來愈嚴重了。
  同樣的道理,眾生心千百種,煩惱萬萬千,也不可能只
以一種法門,就能對治一切。如念佛,有人念得心靜安詳,有
人卻愈念煩惱愈多,何以差別那麼大?因為一個得法知道攝
心而念,淨念遣除妄念,且時時精進,佛號不斷,心中唯佛,
沒有其它,故得以靜心息妄。另一個不得要領,口念心不念,
雖然嘴巴念佛,但心中時起妄想,雜念不斷,不知心口合一,
所以,就算喊破喉嚨,佛號念的再多,也無法對治亂心,加上
貪功心切,更增焦慮,當然心就更亂,煩惱也就更多。單以持
名念佛,兩者就有此差別,況論其他。所以修行任何法門,若
不明其理,不得法要,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徒增疲困,少有益
處。因此身為善知識者,就必需具足佛法,精通各種義理法
門,才能順心應手,隨著學人的根器需求,施以適當的佛法,
助其斷疑解惑,契理契機,指導其正確的修行。
  (二)、達實性:即了達諸法乃因緣所生,當體即空,其虛
幻犯不實,無常變易,壞滅無我,心中不著人我、法我,而能
遠離一切相。此對修行人來說,相當重要,若不能理解通達,
難免有所染著,人法二執若不破,解脫就會有其困難。
  以前有位禪師名叫無根,禪定功夫很深。有一次入定三
天,被人誤以為已死,乃將其身體火化,待其出定,卻找不到


身體,乃焦急的到處尋找,並聲聲說著:「我在那裡?」
  寺眾不堪其日夜「我在那裡?」的聲吵又苦無對策,後來


◎若講堂
由其道友妙通禪師出面,交待寺眾,準備一桶水,一盆火,親
自到無根禪師的禪房夜宿。


  深夜時,尋找身體的無根禪師又來了,聲聲叫著:「我在
那裡啊?」
  妙通禪師說:「你在泥土裡。」
  無根禪師聞言,隨即鑽入土中,找了又找,找不到我,出
來又說:「我到底在那裡啊?」
  妙通禪師說:「在空中吧!」
  無根禪師馬上上升太虛空中,找了許久還是找不到我,悲
戚的說:「空中沒有我,我到底在那裡啊?」
  妙通禪師說:「到火中找吧!」
  無根禪師進入火中一樣找不到我,又呼喊著:「我在那裡
啊?」
  妙通禪師又說:「在水中吧!」
  無根禪師一聽,隨即又進入了水中,找了好久,仍然渺無
蹤跡。出水後更加淒切的說:「我到底在那裡啊?」
  此時妙通禪師即向他開示道:「你能自由自在入土、下
水、進火、出入虛空中,還要那個臭皮囊做什麼?」
  無根禪師一聽,言下頓悟,再也不說我在那裡,到處尋找
色身了。
  無根禪師雖然定力深厚,但缺乏實慧,不能通達諸法實
性,所以,我執不破,雖然神通廣大能自在升天鑽地入土進
火,但仍戀戀不捨那個髒臭不堪的色身,幸得妙通禪師開示,
於言下頓悟,否則解脫就遙遙無期了。可知修行若不能通達實
性,將會對解脫道造成莫大的障礙。
  (三)、悲愍心:見眾生因無明所惑,長期遭受輪迴六道


第 卷.第 期

3
之苦,能生憐愍之心。不論對方態度是順是逆,不為名聞利
養,皆是慈悲以對,契理契機,說法濟度,拔其苦楚,給與利
3
樂,導其向善向佛,以冀將來能登解脫清涼彼岸。
  (四)、巧為說:即善巧方便說法,佛法能為對方領受,
又覺清涼,才叫佛法。如果你不依對方根機,善巧為說,縱然
是說了一堆大道理,也自認是按佛所說教法演講,但對方不知
道你在說什麼?且愈聽愈迷糊,甚而覺得厭煩,這就失去佛法
名為甘露的意義。所以,說法不只是要契理,還要契機,那才
是真正的善說巧說。
  有位信徒因為太太很吝嗇,每次他要布施做功德,太太
就把錢抓住不放,讓他無法成就布施功德。這件事情讓他很
困擾,就去請教默宣禪師,並且希望他能幫忙解決,禪師答應
了,就去找他太太。見了他太太,禪師就緊握拳頭許久不放,
太太好奇詢問禪師,為何如此?
  禪師問:「假使我的手永遠這樣,你認為如何?」
  太太回答:「這樣就是畸形。」
  禪師手放開,又問:「永遠這樣呢?」
  太太答:「也是畸形。」
  禪師就對她開示:「同樣的道理,為人太太者,持家理
務,要懂得變通,該省的要節儉,不要隨便亂花用,應當用
的,不要過於吝嗇,一毛不拔;如果錢財只進不出,這樣的持
家就有問題了。」
  太太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以後就遵循禪師的教法,錢財進
出,該省則省,該用則用,改變了她長久以來自以為是的不良
思想和作為。
  默宣禪師並沒有說什麼大道理,但他善為引喻巧說,幾句
話就改變了一位婦人的陋習,也解決了信徒長時的困擾和煩
惱;這都歸功於他能善巧引喻說法的功德。

10
  (五)、證德:即能親修實證。對於佛所說小大乘法門,不
只是通達理解,還要能依法修持,次第修證。因為說食不飽,真


◎若講堂
正吃了,才知個中滋味,並且對身體也才能產生滋養的利益。佛
法也唯有實證了,才能真正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否則就只是無


明的增長,對實際的解脫並沒有多少的幫助。
  真正的善知識,當五德全具,但我們要了解,當今末法時
代,這樣的善知識不多,若想親近並不容易。不過《圓覺經》曾
說:「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
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
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
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生
命。」
  經文內容乃是說,末法時代的眾生,欲發大道心求證佛果
者,當要尋求親近具有正知正見的人。什麼樣的人是具有正知
正見的人呢?他的心不偏執染著一切相,也不會羨慕聲聞羅
漢,緣覺辟支佛的境界,乃一心為證佛果,而力行菩薩之道。雖
在世間行走度化眾生,但出污泥而不染,心中常保清淨。因尚在
修行階段,若有過患,並不為己粉飾過非,還更加宣揚讚歎清淨
的梵行,讓信徒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法修行。親近這樣
的人,將來即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末世的眾生,能遇到
這樣的人,應當親近供養,不惜生命也要跟隨修學。
  另外,蕅益大師也曾說:「其人雖智淺,而信戒見地穩者,
應親近之。其人智深,見地不正而非戒者,不應親近之!」其意
思乃是說,雖然對方看起來不善言說,不是很有智慧,但對佛
陀所說教法深信理解,知見正確,見道穩當,持戒清淨,行為端
正;這種人我們就應該親近。若對方看起來能言善道,裝模作
樣,好像很有智慧,但知見不正,好說怪力亂神之事,言教背離
佛法,所行觸犯戒律;這樣的人就不應該親近,而當遠離。

11
第 卷.第 期

32
賀百年感言
文◎大願法師(寫於99年歲末)
3

  明天,即是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元旦;告別99年舊年,迎
接百年第一道曙光。為慶賀眾所期待之「世紀百年」的到
來,舉國上下,無不歡欣鼓舞,推出各種形式、千變萬化的
跨年活動。
  據資訊報導:今晚全國各地都有跨年晚會,而煙火秀,
依舊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今晚,各地擴大慶祝,跨年人潮更
勝往年,大家以愉快的心情,一同倒數,迎接100年的來臨。
  告別99邁向100系列活動,有選在高海拔的阿里山,有在
海邊的東北角,也有在離島的蘭嶼、綠島。在迎向100年的時
刻,民眾除了可以在美麗的阿里山上欣賞日出及悠揚的音樂
外,還可領取「100阿里山日出」見證書,一同見證民國100
年的日出時刻。
  跨年夜,氣溫驟降,最低氣溫下探5度。民眾為了卡位,
頂著十度以下的低溫,提前排隊。各主辦單位,提醒民眾做
好防寒準備,保暖必備的圍巾、帽子、口罩、暖暖包……,為
商家帶來不少商機。

12
  建國百年元旦,總統府前廣場將舉行「早安!中華民
國」升旗典禮,由四位來自不同族群的歌手領唱國歌,象徵


◎若講堂
台灣四大族群的融合。升旗典禮中,還將播放由愛心阿嬤陳
樹菊、國寶級麵包師傅吳寶春、跆拳道國手楊淑君、口足畫


家楊恩典、北管藝人茂伯、中影董事長郭台強、台達電董事
長鄭崇華等,士、農、工、商、軍,各行各業代表,以最誠摯
的心獻唱國歌的影片。
  歡慶百年慶典活動,正熱鬧滾滾的展開,祈中華民國地
久天長,人民幸福指數提昇;冀社會亂象能減少,社會治安
能變好。更期大家發揮愛心,把愛散播到社會各個角落,滋
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暖化效應,今年冬天,暴風雪侵襲歐洲、美、加地區,
造成陸、空交通癱瘓。對抗全球暖化,不再是口號,也不是
某一個國家的事,而是全球人類共同的責任。
  全球暖化現象加劇,南太平洋群島,世人眼裡傳說中的
天堂,隨著地球的暖化,島國的國土不斷下沉;海浪有時橫
越過路面,直直的穿越島國的另一端。島上的孩子,每年有
四分之一的時間,需踏著海洋的波浪上學。生活的土地,隨
著海浪的波濤愈縮愈小。這些有「世界盡頭」之稱的南太平
洋島國,正因為海平面的上升,緩緩的走向盡頭。
  佛家所言之「末法時代」,或瑪雅人曆法預言——01

13
第 卷.第 期

3
年,人類將走向全新的文明;這些無非是要醒世、警示人
們,不要再造惡業。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現在已不是
3
單打獨鬥的時代了,必須結合全球的力量,共同面對地球暖
化的課題。
  台灣許多環保團體,共同努力推行各項環保活動,政府
部門亦規畫節能減碳政策,並制訂實施,朝環保與節能、減
碳方向推行。「珍愛地球、真愛台灣」,希望能喚起大家的
環保意識,從你我身邊開始做起。只要每個人願意付出舉手
之勞,我們就可以看到「綠水長流,青山常在」。地球只有
一個,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吧!
  民國六十年代,家師 聖開上人全省行腳期間,即注意到
此危機。時,以「蘇武牧羊」曲,填「地球人」詞,呼籲人類
要共生共融。家師自喻是「清道夫」,發願「生生世世在娑
婆世界淨化人心,直至當來彌勒尊佛下生人間成佛,方願成
滿。」家師也知此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然,他老人家願作
森林大火中救火的小鳥,用盡自己的力量,以翅膀沾水來滅
火,死而後已。
  在這倒數跨年,迎接百年來臨的時刻,期國人不要只
陶醉在歌舞、歡呼聲中。記得為自己,為社會、國家、世界
許下心願:願新的一年,心想事成;願社會變得更祥和、融
合,世界變得更美好;更祈地球暖化問題能趨緩,讓春、
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
  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地藏院常住的作息、筆者的
修行課表,一如往昔,既沒有期待,也不展望未來,以「天
天是好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回顧一年來,對佛教、僧
團更盡心盡力,亦出版了《慚愧僧文集》第二集、《天台宗
諸祖》二本書;而明(100)年將出版的新書,也已完成大半
的文稿,不曾虛度寶貴的光陰。

14

文◎如範法師


◎若講堂

人生如戲,寧知戲假?
古今如夢,何嘗夢覺?
  很多事情讓人回憶,是因為在那樣的年紀才會去做的。
現在的心智狀態和價值觀已經與往日相去很遠了,似乎童
真、青澀、熱情、成熟和老成,都是人生不同階段的經歷。
而倘若年齡和心智狀態不相稱,這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
糕。最難的也是總令人扼腕唏噓的是,人們無法事後精心剪
裁人生,以去蕪存精,讓人祇要活
得精采快樂、活得無怨無悔。
  人生,像是一齣戲、一冊書、
一 段 音 樂、一 塊 畫 布,可 看、可
寫、可 聽、可 畫,儘 有 形 聲、音
韻、情 節 故 事,也 流 光 溢 彩,五
光十色;人生的感遇,苦樂悲歡,
相似極了。雖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觸境抒懷如此喟嘆而
已。但就一般人來說,也絕沒有人把自己當戲子看,「誰說
我在演戲?那不是很假嗎?!」
  是了,戲是假的,角色扮演,照著劇本走;戲外,另有
現實人生。現實的人生,角色永遠祇是自己;是自己,但人
生的各個階段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長輩,為人朋友、
師長、上司下屬、左鄰右舍……人我的社會中衍生出相對
而無定的世間倫理和道德、正理與乖違、是非與善惡,隨時
代、隨種族、隨地域、隨宗教而遞嬗更迭,無有恒常,昨非

15
第 卷.第 期

3
今是,昨是今非,古為忠孝,今為愚忠愚孝;昔為貞潔而稱
頌鄰里,今日則視為人性禁錮。時代的輻輪中,人生的真實
3
與永恒何在,不免令人踟躕疑惑。自古豪傑賢能驅馳縱橫,
也不免感慨世事變滅遷異,虛妄無常,大有「人生如戲」的
喟嘆。
  人生如戲,各有故事,各有經歷,都足堪娓娓道來。自
古以來,精采動人的人生故事也曾留下印記,讓人回憶、想
念和品評,於是有劇
作、回憶錄、音樂、美
術、雕塑……等留下曾
經的吉光片羽,或演繹
出另外的情節戲路,幽
轉敘述。而現實的人
生,人人各有境界遭
遇,是一場沒腳本,不
曾預演,又不容吃NG的戲。不論那種角色,演戲的、看戲
的,竟都是自己,入戲執著之深,悲歡離合,喜樂痛苦,竟
都無法自已,不得抽離。主角演戲看戲,戲裡的人物全成配
角,許多人來軋一角,情節縱橫複雜,小人物也有大戲!若
說起戲裡的人我是非,成敗得失,大抵往主角的一條戲路看
去,端倪自然明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戲裡哭
笑雖然隨性、率性、任性,卻不得自在,以至有自許、自負、
自卑、自戀、自戕、自責、自欺、自慰、自問……自言自語,
乃至自以為是的主觀世界。
  戲,一齣齣,一幕幕,日月隨逐,情理錯縱,穿迴來去,
主客的觀待,時空的序曲,善惡的分別,真假的詭譎,人性
的良窳,藝術的美醜,道德的城池,成敗的榮辱,智愚的丘
壑,古今的交映,歷史的觀照……。個體的現實人生,或祇

16
是一部小品;人類的文明軌跡,歷史的興衰更迭,則是一部
大戲,堪稱曠世巨作,場景浩大,戲裡戲外、台上台下,已


◎若講堂
然渾化無別,戲中有戲,戲戲交疊。印度的《摩訶婆羅多》
上演了千年,隨著笈多王朝的衰落方才落幕,卻又在東南


亞悄然登場……。史詩般的大戲,敘說天上人間,是神話故
事,也是現實人間;從東方看西方,從現代看古代,從耶穌
看釋迦,從福爾摩沙看香格里拉,從基因密碼看人與猩猩,
從一片化石看侏儸紀,從孟姜女看大衛考伯菲……。這戲,
沒人看得透,沒人看得真,恍然如夢,夢夢幽迴,於是有人
又感嘆−−「人生如夢」。
  是戲,是夢,戲夢人生,情境難知難了,演過了幾生幾
世的悲歡離合;神仙在天上,鬼魅在陰曹,山林深處有禽
獸,海湖邊上寄人家,烽火煙硝百里外,簷前雨露夢半生。
戲、夢,難了難知。說她祇是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卻修
鍊成了人間癡情女子,來報澆沐之恩;說它是穀城山下一顆
黃石,豈知是當年下邳橋上授兵書的鬚髯老人。無情世間有
情種,生公說法頑石來點頭,沉靜吊詭的掩冪之中,蟄伏著
鬼靈精怪,時而迷惑、糾纏與驚擾著世間眾生,讓人大有前
世今生輪轉幽迴的如夢、如幻。
  人生如夢、如幻,輪轉幽迴,曾幾甦醒毫分,旋又跌
落深淵。夢裡有戲,三千大千,芸芸眾生,影相紛呈,來來
去去,皆做各種面目。可以無端無緒,風馳電掣,光火交
迸;可以非牛非馬,夸飾雕言,裝腔作勢;可以如醉如癡,
愛著欲求,堅卻不捨;可以亦步亦趨,前倨後恭,左逢右
迎……。幾世的滄桑,幾世的淒涼,依然扭捏妝扮,塗抹面
皮,穿戴時尚,款款又曲曲,巧作種種身段。是戲是夢,卻
也從來認真,有時哭有時笑,戲中戲,夢中夢,竟如此漫漫
漶漶,像皮影傀儡似地任由幾條虛弱的神經擺弄。戲裡外但

17
第 卷.第 期

3
見身影幢幢,故事由此延展,便有人吆喝怒詈,遊疑驚怖,
笑鬧悲泣得無法自已;於是發出「戲夢人生」的感嘆!
3
  戲,「亦宛然」。人、事、景、物,境界交參,情理脈
絡,宛然如織,織得五花十色,圖像紛呈,既具體也抽象。
思想可為織線,感情彷彿色彩,行動便如交織,迂迴穿梭,
東穿西引,終成一片錯綜高低的彩紡,縱橫以無際,浩浩蕩
蕩,恰與漫漫人生相似!沒有臨摩的圖像底案,人生之濫觴
於知性、情感與意志,無明因緣所造作,牽纏糾結。看去,
十分獨特,十分有趣,說是什麼都有幾分相似,理卻理不
清,說也說不明。戲,如畫如織,亦宛然!
  許是……一個喧騰的午後,一個寂清的早晨,一個漫
遊的長夜,可以是一杯濃郁的咖啡,一壺淡淡的清茶……,
惹來了一個莫名所以的心情。思想騁馳在袤廣無邊的草原,
倏疾如電,風塵滾滾,渺渺杳杳,從前世奔向來生……。宛
似一只通天沙漏,前世與來生都成了一堆積累無盡的沙漠,
看似無增也無減,奈何世間的種種情執重力,宇宙的時空名
相,便藏諸穿流不已的細沙之中,奔逝溢淌的光影,透脫著
生命的無窮與玄疑。
悄悄冥冥
寂寂惺惺

18
年 綠生活開步走
100

專題 ◎
第 卷.第 期

3
原始佛教的綠生活
3 文◎釋子

  諸多經典中,無論是阿含經典、般若經典,都記載了往
昔佛陀以身作則,帶領弟子入城托鉢的種種。如:《增壹阿
含經》〈安般品〉第十七之一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
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將羅雲入舍
衛城分衛……。」
  又《金剛經》載:「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
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
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由上經典可知,佛陀一天的生活,並非小說家筆下,
騰雲駕霧,飛翔於天上、人間,神通廣大,可變化無窮的聖
者。
  佛陀誕生在人間,成佛在人間,其一天的生活,清晨即
下單盥洗;禪坐後,出門托鉢。
  原始佛教時代,佛陀制定托鉢乞食制度;藉著托鉢,佛
陀與座下弟子,每天都過著與信眾接觸的生活。信眾以飯食
來供養比丘的色身,比丘則以佛法來普滋信眾的慧命。一為
財布施,一為法布施,財、法二施,等無差別。
  佛陀托鉢畢,為供養的信眾說法,使他們於布施時,得
聞清淨法,生大歡喜心。而後,返回精舍,食用托鉢而來的
食物。飯食畢,洗滌瓦鉢,洗好雙足,整理袈裟,舖好坐具,
然後禪坐。

20
專題
  佛陀和人們一樣,也必須吃飯、睡覺,也一樣走路、講
話。其實,細察之,其中的內涵,卻大不相同。佛陀一日的


生活,是實踐六度波羅蜜的精神,和凡夫眾生處處計較的生
活,是截然不同的。
  佛陀披搭袈裟,乃警示比丘莫忘常行清淨戒法,即「持

年綠生活開步走
戒波羅蜜」。沿門托鉢,讓信眾得種福田,並為之說法,即
100
「布施波羅蜜」。不分貴賤,次第乞食;不避侮蔑,普行度
化,即「忍辱波羅蜜」。洗鉢舖具,勤奮不怠,是「精進波羅
蜜」。禪坐思惟,觀照空理,即「禪定波羅蜜」。這一切,皆
為證悟真理所流露出的覺者的生活,即「般若波羅蜜」。佛
陀所過的是:自在解脫、慈悲喜捨的六度生活。
  凡夫眾生,雖一樣穿衣、吃飯;但,所表現的心態,卻
大不相同。
  《增壹阿含經》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之類有四種食,長養眾生。
何等為四?所謂摶食、更樂食、念食、識食,是謂四
食。
彼云何名為摶食 (段食)?彼摶食 (段食) 者,如今人
中所食,諸入口之物可食噉者,是謂名為摶食 (段食)。
彼云何名更樂食 (觸食)?所謂更樂食 (觸食) 者,衣
裳、繖蓋、雜香華、熏火及香油,與婦人集聚,諸餘身
體所更樂者,是謂名為更樂之食 (觸食)。
彼云何名為念食?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
說,或以體觸,及諸所持之法,是謂名為念食。
彼云何名為識食?所念識者,意之所知,梵天為首,乃
至有想無想天,以識為食,是謂名為識食。
經上又說五種出人間食,彼云何名為五種之食,出世
間之表?一者禪食、二者願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脫

21
第 卷.第 期

3
食、五者喜食,是謂名為五種之食。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偈云:
3
三世如來出于世  為諸眾生說四食
段觸思識為其四  皆是有漏世間食
唯有法喜禪悅食  乃是聖賢所食者
汝等厭離世間味  當求出世無漏食
  凡夫眾生食用一切,往往是貪著、差別的心念,驕矜
自滿的態度。佛陀每吃一口飯,即感念眾生的恩澤大如須
彌山;每踏出一步,就想引導眾生跨過茫茫苦海;每講一句
話,無不想將佛法貫穿眾生的內心。佛陀沐浴,是為了洗淨
眾生無始以來所薰染的塵垢;巡視僧團,是希望眾生能夠早
日成佛。佛陀無時無刻不在念念眾生的哀苦,隨地隨處行大
慈悲。
  阿羅漢的生活,和凡夫眾生有何不同?
  每天清晨,尊者與佛陀一樣,披搭著袈裟,依序沿街托
鉢。原始佛教僧團中,托鉢乞食,是每日修行的課程之一。
比丘雙手捧鉢,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
減,向信眾次第托鉢,讓人們能廣植福田。
  托鉢乞食之外,阿羅漢們喜在寂靜之處,或在林中,宴
坐習禪。如:往昔,佛陀帶領諸弟子,在迦蘭陀竹林的精舍
中修行;在尼拘陀樹林中,教化弟子如何思惟宇宙的真理。
又如:阿那律、跋提、劫賓那三位尊者,結伴在波利耶沙羅
林中,共同修持佛道,過著和合無諍的生活。
  阿羅漢們,有時也會在水邊禪坐,或在洞窟裡觀想。修
頭陀的阿羅漢,則遠離憒鬧,或在塚間,或在曠野宴坐。僧
團中的阿羅漢,除了內修禪定生活外,還必須奉持戒律。
  綜上所述,原始佛教僧團的綠生活,是如此莊嚴、神
聖、解脫、自在,又如此環保。茲依食、衣、住、行分述之:

22
專題

《佛遺教經》載:「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


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
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
善心。」

年綠生活開步走
  原始佛教時期,佛陀制定托鉢制度,以身作則,每日清
100
晨持鉢入城,依序沿街托鉢;信眾供養什麼,就接受什麼。
又制定戒律,教導比丘,每日托鉢乞食,不得食殘宿食(隔
夜的食物);既合乎衛生,更是惜福。不像現代人,吃一頓
飯,百般挑剔;剩餘殘餚大都丟棄,浪費物資,造成污染。
  佛門偈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
毛帶角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飯食前,要「食存
五觀」。
  受食五觀法: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一鉢之飯,作夫汗流。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缺則不宜,全可乃受。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離此三過,貪嗔癡也。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飢渴病故,須食為藥。
  五、為成道業,故應受食,不食成病,道業何從。
  近年來,提倡攜帶個人環保碗筷,吃多少,裝多少;既
不貪心,又不浪費,且合乎衛生。現今已形成風潮,是件可
喜之事。


  原始佛教時代,佛陀亦制定戒法,規定比丘只能保有三
衣(五衣、七衣、大衣)與具;三衣隨身,不可離三衣而宿。
  衣、具的製法,必須染成壞色,尺寸大小、成份,都有
詳細的規定。除非被奪、被燒、被水沖走或丟掉,不到更換

23
第 卷.第 期

3
的時間,不可更換;否則,即不如法。
  觀時下的人們,有誰能如此惜福,肯穿補過的衣服?有
3
些人為追趕時髦,一件衣服只穿一、二次;更甚者,因愛慕
虛榮,非名牌不穿。試想,一生中,花費在穿的方面,不知
浪費了多少金錢。期大家能把買衣服的錢節省下來,幫助弱
勢團體,讓他們感受到人間至情至性的關懷和溫暖。現已有
單位回收舊衣服,經整理後,轉贈到經濟較落後的國家。


  原始佛教時期,尚未有護法布施精舍、講堂前,比丘們
都過著居無定所的頭陀生活,或露天而坐、或塚間觀屍、或
樹下一宿。後有國王、長者、護法,發心建造精舍、講堂,僧
團才有固定的居所。
  時,有比丘喜住蘭若,為建設靜修的蘭若,而向信徒大
肆化緣木料、磚瓦、繩索……等建材。信徒不堪負荷,因而
對比丘產生反感。佛陀知悉後,在戒律上,對比丘自求作屋
作了明確的規定。爾後,僧團除有計劃地建造共修的精舍
外,不得向信眾化緣,為自己造僧房。集體共修的精舍也不
宜過多,多了,除增加信眾的負擔及反感外,將導致僧團內
部門戶林立,各自為政的局面。
  反觀現今的社會,一些富人,不惜巨資在山上、海邊,
興建別墅、豪宅,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與水土保持。就環保
立場,實乃不智之舉。


  原始佛教時代,交通運輸尚未發達,多以騎牛、騎馬代
步。時,佛陀以步行外出弘化、托鉢;路途遙遠時,往往需
步行數日才能抵達。

24
專題

年綠生活開步走
100

  佛陀在拘尸那竭娑羅園雙樹間涅槃時,迦葉尊者率領
五百比丘,星夜從遙遠的鐸叉那耆利國趕到拘尸那城,見到
了佛陀的涅槃相。佛陀入滅三天後,阿難尊者動身前往王舍
城,參加迦葉尊者召集的佛經結集,走了二個多月,方抵王
舍城。
  近年來,環保團體呼龥,為減少碳氣排放量,少騎車、
少開車,出門儘量多步行、騎腳踏車,或搭乘大眾運輸交通
工具。並擴大進行教育宣導,喚起民眾的認知與參與,讓溫
室氣體減量的工作,事半功倍。
  往昔,佛陀眾多弟子中,綠生活的實踐者,以說法第一
的富樓那尊者,最具代表。尊者請求佛陀,允許他至偏遠、
民性暴戾的輸盧那國弘法。
  尊者一生,過著行雲流水,處處為家、處處是家的生
活。時而摩竭陀國,時而憍薩羅國;今天在毗舍離國弘化,
明天已到拘尸那城說法。白天,在大街隨緣弘法;夜晚,或
在山間、或在林中、或在水邊,獨自禪坐。尊者發起建立精
舍、講堂,道場建好後,自己又到他方弘化,道場則讓有德
者居之。為了弘法,尊者過著艱苦的生活,除三衣、鉢、臥
具之外,別無他物;其高風亮節的行誼,令後人讚歎不已。

25
第 卷.第 期

3
省錢做環保,消滅碳足跡
3 低碳生活的24堂課
文◎張楊乾
作者簡介:六年級生,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
前,在看到我國友邦吐瓦魯被海水淹蓋的照片後,毅然決定
飛往歐洲學全球暖化。倫敦大學(UCL)地理研究所環境科
學與社會(ESS)學程理學碩士,主修暖化與媒體,現任台
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變遷專案經理。00年,創立「低碳
生活部落格」lowestc.blogspot.com,專門書寫節能減碳與全球
暖化等議題。00年,獲得華文部落格大賞公益類部落格首
獎。

救地球救自己
  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間卻要減碳,要朝低碳生活
的方式前進呢?
  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個求生存的問題。
  全球已有上千位的科學家,跳出來正告世人:我們如果
不改變目前的能源使用方式,暖化的後果,將讓人類文明無
法應付。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兩百年內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
石燃料,導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迅速增加,已對全球氣
候穩定造成極大的威脅。自工業革命至今,在溫室效應的影
響下,全球的氣溫已經竄升近0.度。而到00年為止,全球
10個最熱的年份,全在1年後出現;其中個,更是集中在
000年之後。
  根據氣候學者的推估,若是在1世紀末前,全球氣溫上
升超過度(COe約ppm),則全球至少有三成的物種會

26
專題
消逝,並有0億人感受
到用水的壓力。全球氣


溫上升超過3度(COe
約0 p p m),全球三
成的海岸低地將消逝;

年綠生活開步走
因洪水而被迫遷徙者,
100
亞洲每年將新增00萬
回收洗衣水可沖馬桶。
人;現有醫療系統也將
不再能負荷新增的疾
病。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度(COe約10ppm),全世界現有
的穀物都將大規模減產,生態系也將發生大規模的崩解。
  根據環保團體研究:如果每個人每年的碳排放量只有公
斤,人類有可能在1世紀末前,把暖化溫度控制在攝氏度以
內。如果人人開始計算碳足跡,不讓能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
浪費,或許就能為科學家爭取多一點時間來對抗暖化。

高價格更省錢
  00年初,一個錯誤的消費決定,讓我不只傷害了地
球,也同 步 重 創 了我 的
荷包。
  領了年終獎金之
後,趁 特 價 買了兩 件 西
裝 褲,做 平 時 上 班 時 換
穿。穿髒後,我依照它背
面的 洗 滌 標 示,乖 乖 送
到 洗 衣 店 乾 洗,算 算 已
洗了、次。可能知道我
到 處 在 講 碳 足 跡,常 上 布尿布以重複使用的方式,節省製造能源及原料。

27
第 卷.第 期

3

黑松是國內第一家計算碳足跡的飲料品牌。

網的洗衣店老闆,有天忍不住偷偷的跟我說,他其實都是用
石油洗我的褲子。
  商品販售時,除了標明生產時的碳足跡標籤外,若能一
併標示商品在生命周期內,可能消耗的能源及碳排放總量,
消費者才不會被價格所迷惑,而願意選擇價格較高的節能商
品。
  舉例來說,一顆省電燈泡市售約100多元,價格是傳統
鎢絲燈泡的倍,然而,它的用電量卻只有傳統燈泡的五分之
一。所以,如果以一天開小時計算,只要3個月,省電燈泡
就回本了。何況省電燈泡的壽命也較傳統燈泡長,使用壽命
期間,大約可比傳統燈泡省下1,000多元,及減排近300公斤的
二氧化碳。
  如果換成LED就更省了,例如:家中的神明燈,常常
小時開著,如果把原本的傳統燈泡換成LED燈泡,更可以省
下0%的電力。即使LED燈目前價格仍高(約傳統神明燈的

28
專題
1倍),但,只要使用個月,就可回本了。使用壽命期間,
同樣能省下1,000多元。


志玲愛上他,地球苦哈哈
  00年某天,我走在忠孝東路四段,望著1巷巷口志玲

年綠生活開步走
姊姊「她愛上他了」的巨幅廣告看板,迷人的笑臉加上深邃
100
的雙眸,不自覺讓人望著呆了。但這款由志玲姊姊所代言的
馬桶,耗電量則非常驚人;依據該馬桶使用手冊上的說明,
總瓦特數達瓦,最高還可到11瓦。如果沒有設定省電模
式,一天之內所耗的電,還可能超越冷氣及電冰箱,成為家
裡耗能電器的冠軍!換算起來,這座馬桶一年將排放公斤
的二氧化碳,等同於10個林志玲的重量,且將無情地吃掉你
1,00多元的電費。在這通貨緊縮的年代裡,註定成為一個奢
華的印記。
  我個人不反對免治馬
桶,它對於某些疾病有緩和
的作用;寒冷的冬夜裡,也
讓人不會因不想坐在冰涼
的馬桶座上而整夜憋尿。我
衷心希望美麗大方的志玲
姊姊,能轉告這間廠商的小
開,盡早開發出更省電的免
法國公用腳踏車取用便利。
治馬桶座,讓真正需要免治
馬桶的人,如廁的同時,不
致成為全球暖化的幫兇。
    除 了 免 治 馬 桶 外,電 熱 水 瓶 也 是 常 被 忽 略 的 耗 能 家
電。根據專家估算,一台電熱水瓶,可能佔去家庭耗電量的
0%,也要注意。

29
第 卷.第 期

3

車速90公里以上最耗油
3
  好幾份研究指出,車行時速0公
里以上,開愈快就愈耗油。根據台
灣大學機械系鄭榮和教授的計算,
不管是什麼車,時速10公里的耗
油量,大約是110公里的1.3倍、
100公里的1.倍、0公里的.3
倍;數值雖會因不同車款的空
氣阻力大小而有不同,但差
異不大。
   其他的研究,如車輛
耗能研究網站的資料也顯 張楊乾著作【低碳生活的堂課】

阿乾告訴你五件最容易做到的減碳行為

夏天冷氣設定在凌晨點關機(以每年少用300小時計算)
每年可減碳1kW*hr*30days*month*0.3㎏=11㎏ CO

睡覺前把電熱水瓶關掉(以每年少用,0小時計算)
每年可減碳0.0kW*hr*3days*0.3㎏-0.kW*1 1hr*3days*
0.3kg=0㎏ CO
用曬衣繩取代烘衣機(以每年少用0小時計算)
每年可減碳1.kW*0hr=㎏ CO

睡前把家中電器的總開關關掉(以每月少度計算-經濟部估算)
每年可減碳kWh*1month*0.3㎏=㎏ CO

用毛巾擦乾頭髮取代吹風機(以每年少吹30小時計算)
每年可減碳0.kW*0.0hr*3days*0.3㎏=13㎏ CO
註:更多有關低碳生活的資訊,請上張楊乾的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
lowestc.blogspot.com/

30
專題
示,時速0公里和110公里相較,會減少約0%的用油。另
外,民間也有業者統計,時速0公里以上,每增加10公里,


會增加油耗.%。
  不只選對西裝褲、馬桶、燈具、改變開車習慣,可以節
能減碳,結婚也可以節

年綠生活開步走
能減碳。根據英國的資
100
料,平均每場婚禮會排
放1.噸的二氧化碳。
去年,台灣共有13萬又1
千多對新人結婚,若以
此計算,一年大約排放
改裝瓦斯車,省錢又環保。
了10萬噸的二氧化碳,
約等同31個中秋烤肉的
排碳量,也幾乎是半個
林口發電廠一年的排碳
量。

婚宴關燈半小時
  結婚日恰好碰上 電動車是減碳的重要工具之一。
夏至關燈日,婚宴關燈
半小時響應活動。不宴
客、只公證、不發帖子、不穿婚紗,當然是最減碳的婚禮形
式。但,這前提須親朋好友都不會有意見。即使平時滿嘴環
保的我,此時還是得規規矩矩辦一場婚禮。不過,還是有些
事可以「節能減碳」。
  辦婚禮,第一件事就是挑日子。依照黃曆指示,選在雙
方家長及我的香港未婚妻都能接受的日子,而這一天,正巧
碰到香港維多利亞港首次發起夏至關燈,於是,也順理成章

31
第 卷.第 期

3
在宴會中關燈半小時,算小小響應一下環保活動。
  因為婚禮在室內舉行,為減少照明的用電,我把腦筋動
3
到飯店的水晶燈上。宴會廳裡六盞大水晶燈,從婚宴開始後
都沒有點亮。若依每盞30顆傳統燈泡計算,當晚至少省下
度電,等同於我家天的用電量,也同步減少了1公斤碳排
量。這些減下來的碳,大約要用10.罐克寧奶粉才能裝得完。
  另外,由於婚宴場地3部噸的冷氣
被我關了兩部,因此,席間我也鼓勵穿西
裝的來賓,吃飯時可以穿輕鬆一些。在席
間的台達基金會海英俊執行長果然脫下西
裝外套,非常配合這場婚禮的綠色調性。

低碳婚禮採用本土荔枝酒,降低   在菜色上,飯店願意配合我少出牛、
因運送增加的排碳。 羊等這類碳足跡較高的肉類,以及魚翅
這種不人道菜餚。此外,飯店也幫我找到
國內自產的水果酒,順道省下了法國酒運來台灣的碳足跡;
我的喜帖也採用可完全回收的石頭紙印製。朋友相挺環保
婚禮,婚禮當天,紛紛散步、騎單車赴宴,還以舊紅包袋代
替禮金袋。有一位出版社的總編輯,還專程騎自行車來送禮
金,讓這場婚禮引起的交通碳足跡更加地減少。
  其實,台灣已有不少人嘗試綠色婚禮,像荒野的保育部
主任周東漢,他既不拍婚紗照也不寄實體喜帖,就比我環保
一百倍。另外,像之前奇美總座的公子結婚,則是為每位賓
客都種下一棵樹;若當天種下的樹都能活0年的話,以每株
能吸收公斤的二氧化碳來計算,至少就把3噸的碳給中
和掉了。
  為了救地球,愛台灣、省荷包,歡迎您一起來響應低碳
生活。

32
專題
健康飲食的養生觀念


文◎高崇欽醫師

年綠生活開步走
  隨著工業時代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化學製劑的發明與廣
100
泛使用,加速了地球的汙染。加上人們對食慾的貪求,生產
業者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口慾,無所不用其極的製造貨源,使
用藥物或各種化學、物理等方法,縮短生產時間,增加生產
數量。而一般常見的飯店、餐廳、自助餐、麵店、小吃部及
路邊麵攤,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大都不具營養觀念及健
康思維;只要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口感,即是賣點。因此,人
們遭受更多的汙染,產生更多的疾病與痛苦。或許是這樣的
緣故,大家相信,肉食者的疾病勝過素食者很多。因此,近
幾十年來,吃素的人口一直在增加中。
  但是,素食者,有的基於修行目的,隨緣而吃,甚至隨
便吃,造成營養不夠,血氣不足;虛弱的身軀,讓人感到不
健康。有的素食者基於營養目的,每日過量,甚至多餐,造
成營養過剩,產生過胖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代謝症候群疾病;同樣讓人感到不安。因此,今就常見「應
具備的飲食觀念與應注意的不當飲食觀念」,說明如下:

一、應具備的飲食觀念
  正確的飲食,可以讓五臟養精神,補形骸,延年益壽,
少病少苦。
   (一)、要均衡營養
  盡量每天都能吃到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與種
子。例如:

33
第 卷.第 期

3
  根莖:馬鈴薯、甘藷(地瓜)、山藥、紅蘿蔔、牛蒡根、
蓮藕。
3
  葉:高麗菜、甘藍菜、芥菜、地瓜葉(番薯葉)、蕹菜、
莧菜、萵苣。
  花:菊花、蓮花、萱草花(金針)、洛神花、桂花、龍眼
花、金銀花。
  果實:冬瓜、絲瓜、青椒、菱角、秋葵、木瓜、西瓜、蘋
果、橘子、蕃茄、鳳梨、水梨。
  種子:大豆、赤小豆、綠豆、薏仁、小麥、芝麻、蓮子、
松子、芡實。
  (二)、要均衡營養
  盡量每天都能吃到五種顏色的飲食。例如:
  青色:地瓜葉、甘藍菜、青椒、檸檬。
  赤色:紅蘿蔔、赤小豆、蘋果、枸杞子。
  黃色:黃大豆、地瓜、牛蒡、黃精。
  白色:百合、薏仁、白果、白木耳。
  黑色:黑大豆、黑芝麻、海帶、菱角。
  (三)、要形骸與精神並重
  盡量每天都能「飲」與「食」兼顧。
  中醫認為:「飲」入胃,人體取食物之「氣」來養精神。
又說:「食」入脾,人體取食物之「味」來補形骸。飲食中,
凡是湯、茶、酒、汁……等,均屬「飲」之類;而飯、菜、
粥、麵、糕、餅等,均屬「食」之類。
  至於茶,不限咖啡、茶葉之類;而飯,也不專指白米
飯、糯米飯之類而已。
  茶:有菊花茶、洛神花茶、金銀花茶、龍眼茶、人蔘
茶、麥冬茶、薑茶、杏仁茶、金橘茶、牛蒡茶、冬瓜茶、檸檬
茶、蓮藕茶、決明子茶……等。

34
專題
  湯:有薏仁湯、紅豆湯、紅豆薏仁湯、酸梅湯、薑糖
湯、綠豆湯、蓮子湯、四神湯、冬瓜蓮子湯。


  汁:有桑葚汁、甘蔗汁、西瓜汁、鳳梨汁、柳橙汁、蕃
茄汁、葡萄汁、楊桃汁、小麥草汁。
  飯:有粳米飯、薏仁飯、菊花飯、紅豆飯、地瓜飯、高

年綠生活開步走
麗菜飯、胡蘿蔔飯、糯米飯、綠豆飯。
100
  粥:有粳米粥、糯米粥、小麥粥、綠豆粥、山藥粥、芋
粥、芹菜粥、杏仁粥、芥菜粥。
  正餐用「食」,餐間用「飲」,既補形骸,又養精神;飲
食兼顧,永保健康。
  (四)、要重視正確的飲食時間
  一般的食物,各有其不同的氣味與作用。因此,四季的
不同,早、中、晚的不同,也有適宜與不適宜的差別。
  食物具寒、熱、溫、平 (涼) 四氣,與酸、苦、甘、
辛、鹹五味。因此,就四氣而言:春宜平 (涼),夏宜寒,
秋宜溫,冬宜熱。就五味而言:春宜酸,夏宜苦,秋宜辛,冬
宜鹹,四季宜甘。
  至於調理風濕之食物,上午服用最佳,如:薏仁、生
薑、防風。調理暑、燥、火之食物,中午服用最宜,如:西
瓜、冬瓜、藕節。調理寒症之食物,晚上服用最好,如:龍
眼、肉桂。若欲補氣、益脾肺,晨服最佳,如:黨參、黃耆、
杏仁、薏仁。欲降火、瀉心肝之火,午服最宜,如:苦瓜、西
瓜、冬瓜、藕節。欲補血、補腎與補精,晚上服用最好,如:
枸杞子、豆類、熟地、山藥、何首烏、龍眼。
  因此,要吃比較寒涼的食物,應盡量選在中午或天氣比
較熱的時候才吃。要吃比較溫熱性的食物,就應盡量選在晚
上或天氣比較涼的時段來吃。如此,寒熱相制得宜,陰陽調
和得當,病痛由此減少,健康由此增進。

35
第 卷.第 期

3
  (五)、飲食要節制得當
  平常飲食,最宜節制,不暴飲暴食,不貪口慾,不貪營
3
養,不貪珍品;應明瞭各種食物功效,做正確的適當飲食。
  例如芝麻,含鈣量為植物之冠,一天服用七至二十一
顆,已夠整日所需。食用過多,只會浪費並增加身體負擔及
燥熱而已。
  又如花生、腰果,營養分高,天寒季節食用,確能增加
熱量,溫暖身體;但,毒性也大。凡是患有腫瘤、痔瘡、痛
風、肝火旺及皮膚病者 (包括皮膚紅疹、皮膚癢、疥瘡、燒
灼、燙傷、蟹足腫、瘢瘤……等),食用後,可致病情加重。
  又如竹筍,清熱解暑,是夏季飲食聖品。食用後,確能
消渴、解熱、降暑氣。但是,對於腫瘤、痛風、皮膚病及筋
骨患者,卻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又如芋頭、茄子、瓢瓜、南瓜、芒果、香菇等,雖各有
其正面用途;但是,對於皮膚疾病者均不宜服食的觀念,早
就生根於民間,它更是老一輩的長者們人人皆知的經驗及常
識。至於蛋及牛奶,是過敏原;凡是過敏者,應少食或避免
飲食為宜。
  茶及咖啡,是興奮提神的佳品。但,多飲的話,茶會傷
腎、傷骨,咖啡則傷心、傷骨。它們尤忌冷飲,應小心飲用。
食用過量的蛋白質,會讓鈣質流失,增加腎臟負荷及體脂肪
的囤積。食用過量的油,又是製造肝病及三高 (高血糖、高
血脂、高血壓) 的禍源。因此,飲食節制得當,疾病無由而
生。
  (六)、要實踐飲食養生建言
  飲食的功用:主要在長養身體,使身體趨於健康為目
的。平時若能不餓不吃,是最好的保健態度;至於定時定
量,也是一項良好的習慣。「吃飯」七分飽,健康精神好。

36
專題
適量的飲食,不僅可免除消化過程的疲勞,還可增強免疫
力。而「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乃自古明


訓,是為飲食養生之道。
  因此,飲食若能堅守以上的原則,持之以恆;健康,指
日可待。

年綠生活開步走
100
二、應注意的不當飲食觀念
  不當的飲食,會讓五臟失調,精神不振,形骸不壯,未
老先衰,多病多苦。今述「養身歌」以醒大眾。
不吃辣可免傷目 防火氣不食炸物
不吃冰月事不誤 防腦衰拒用味素
煮菜水開再滴油 可免油脂變性毒
清淡飲食菜根香 運動寡慾少疾苦
   (一)、不吃辣,可免傷目
  中醫常說辛辣屬金,是剋肝木。多吃辣,易動怒,會傷
肝,而肝之竅在眼睛;因此,吃辣就傷眼睛。除此之外,吃
辣會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痔瘡、皮膚病等病患的
病情加重。尤其還會影響女眾的生理期,製造婦科疾病;因
此,飲食時應斟酌。天寒,可飲薑湯以禦寒;地濕,可飲薑
湯以除濕;吃辣,常會傷肝、傷眼睛。
   (二)、防火氣,不食炸物
  食物經油炸後,不僅破壞食物中的營養素,也可能引
起化學或物理變化,使食物的性能變熱,增加毒性。常食炸
物,易致火氣上升;因此,皮膚病、肝膽病、瘡傷、腫瘤、痔
瘡、便秘、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病患,都不宜食用。
  (三)、不吃冰,月事不誤
  冰,乃消減能量的物質。我們每天進食,為的是補充身
體的營養素,增加能量。吃冰飲涼,是反其道的行為。除此

37
第 卷.第 期

3
之外,冰水會遏止氣血流通,讓氣血遲滯不暢,引起胸悶、
氣鬱,造成胸痛、婦女月事不順、子宮肌瘤,亦會造成氣虛
3
下陷的疝氣、腰痠背痛、白帶等。如果腫瘤病患吃冰,則病
情加重;感冒咳嗽者更是不可一試,否則,久咳難除。
  (四)、防腦衰,拒用味素
  味素乃代糖食品,雖然味道甜美,食多有害腦部健康。
孕婦如果常吃味素,小孩出生之後,其運動機能會受影響,
應謹慎才是!
  (五)、煮菜水開再滴油,可免油脂變性毒
  不管是植物性或動物性油脂,直接在鍋上加熱,油脂會
轉變成有毒性的物質。因此,煮菜時,最好是以水加鹽巴,
煮好時,把菜撈起,滴幾滴油在上面,拌一拌,既香且亮又
青翠。如果不想麻煩,水開時,加上幾滴油在上面煮也可
以。因為,如此煮法,水溫不超過攝氏一百度,當然也就沒
有油脂變性的問題。
  (六)、清淡飲食菜根香
  飲食宜清淡,可保身心健康;重口味,常致身體不適。
  過鹹會傷腎,以致腰痠;傷心,以致血流不暢。
  過甜會傷胃,以致胃酸。
  過辣則傷肝、傷眼睛,易發痔瘡、便秘、高血壓等病。
  蔬菜本各具特殊氣味,各有其特色。如果添加物過量,
不是太鹹就是太辣,反而吃不出蔬菜原有的風味,豈不是辜
負我們選擇不同蔬菜的用心。
  (七)、運動寡慾少疾苦
  運動可增加能量,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發育,腦
部氧氣充足,腸胃蠕動增加,大便順暢,並可增進食慾。寡
慾,可免除求不得苦,減少競爭壓力,降低緊張情緒及妄念
的思慮,促使精神飽滿,身心健康。

38
專題
我的素食觀


文◎朗娟

年綠生活開步走
  一般人對皈依學佛的印象,總以為皈依之後,從此就必
100
須持齋吃素。因為無法抵擋葷食的誘惑,不少人因此裹足不
前,不肯皈依學佛。其實,當年皈依時,法師曾開示說:「不
強求皈依的居士馬上持全素,可先從方便素 (在特定齋日持
素或食肉邊菜入手),不能因為堅持要求來皈依的居士們必
須立刻持齋,而斷了居士學佛之路。」也因為這樣,蹉跎至
今,仍未能有持全素的因緣。
  二十四年前,師父 聖開上人曾對我開示說:「你的道場
在廚房。」那時,才皈依一年,共修也沒參加過幾次,對所
有事務懵懂無知,只是很不服氣,為什麼我要在廚房修行學
習?而這些年來,香積寮 (廚房) 確實是讓我淬煉的火宅及

39
第 卷.第 期

3
清涼地。
  台北中光菩薩會的一群居士們,自1年春節起,因緣
3
際會,從早年覺華園三天的春節三昧水懺,到近年地藏院
水懺的香積;除了010年春節,領台北第一講堂五年輪值一
次的香積外,每年春節,不是在覺華園,就是在地藏院做香
積。
  這些年來,我雖未持全素,但對素食的烹調,頗有心
得。早期,曾有台南的居士對我說:「參加覺華園三天法
會,返家之後,開始茹素,無法再碰葷腥。」聽後,讓我覺得
汗顏。
  自己感到最有成就的一道素食點心,就是將台南地方名
菜「地瓜粉芋頭糕」,從葷食改成精緻素食。記得第一次嘗
試時,雄心萬丈地煮了一大鍋,卻因
素料不像肉類可以凝結,變成一攤麵
糊。一年後,再度嘗試,大膽加入麵
粉,竟成功了;當下的喜悅,非筆墨
所能形容。而後,每推出這道菜,常
令人驚艷,受人肯定。
  一般的素食自助餐,常以秤重計價。一餐飯,動輒上百
元,也難怪上班族,尤其是職業婦女,因經濟及時間上的考
量,很難持久茹素。也有人體質特殊,無法接受大量豆類、
香菇的高普林,導致「痛風」纏身。
  我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兼家庭主婦,未曾上過素食烹飪
班,也沒時間觀看電視上的素食教學。只是頗有福報,常有
素食飯局可以觀摩、學習。據經驗,除了把握機會請教其他
香積菩薩外,還異想天開的把葷菜的作法,去除蔥、蒜五辛
後,以麵筋、豆包代替肉類烹煮,倒也贏得居士們的認同。
常聽說一般的素食加工品出現摻加葷食產品,如:素花枝

40
專題

年綠生活開步走
100

羹、素丸子……等,除非該項產品經衛生單位認證,最好少
食用。
  在此,想與無暇下廚的居士們分享兩道素菜,或許也可
激發您的創造力。
  1、鴻運當頭:以醃燻鹹麵筋或油炸豆包代替肉類,加入
切成小塊的蕃茄、洋菇,或玉米粒、紅蘿蔔粒,再加蕃茄醬
燴煮;類似義大利醬料作法,再加香料,可配飯或澆麵。
  、素瓜仔肉:百頁豆腐、麵筋,切小粒過油,撈起濾油
後,加碎花瓜、素蠔油、少許糖,再視個人口味酌量加入薑
絲、少許辣椒調味,就是一道香噴噴下飯的開胃菜。若不用
碎花瓜,改成用味噌調味,也是一道既可口又養生的菜餚。
  蕃茄有茄紅素,味噌有益健康,既養生又下飯。您是否
也想要預防感冒?富含薑黃素的咖哩,也可煮成素食咖哩
醬;素食泡菜炒油豆包,也可成為泡菜素牛肉。
  年紀愈長,對食物美味的要求也愈來愈小,食量也減
低。近年來,提倡環保低碳綠生活,要世人少肉多菜,為下
一代子孫留點根基,這需要大眾一起努力;願大家禪悅為
食,法喜充滿。

41
第 卷.第 期

32
常憶!加油
文◎大願法師
3

  2010年元月17日,適逢台中講堂開光法會;黃昏時,法
會圓滿後,《人刊》胡社長告訴我,妳車禍住院的消息。連
繫上妳母親,表示想到醫院探望妳,妳母親告知:嘉琪傷
重,此時不便打擾。
  次日,二位女眾法師前往醫院探望妳。回山後,轉告我
說:「常憶!傷得很重,仍昏迷中……。」大眾師聽到妳不幸
的消息,都默默地為妳回向。《人刊》美編、總編輯徐偉夫
婦,也都為妳誦經回向,祈求妳早日脫離險境。
  約三個月後,妳出院回家靜養,定時到附近的醫院復
健。得知此消息後,大家都為妳祝福,祝妳早日康復。但,
妳的病情卻沒有如大家所預期的好轉,突然莫名高燒不退,
又再次住院。經檢查,可能是體內引流管所造成的副作用,
不得不再次開刀,改用替代管。
  妳的父親是異教徒,母親經營體育用品店,妳是長女,
下有兩位妹妹。父母對妳十分疼愛,出事後,日夜輪班照顧
妳,希望妳早日康復。
  一日,從居士口中得知,為了妳的病情,妳母親身心
受創,十分傷心。某師知悉後,去電與妳母親連絡。次日下
午,妳母親特地上山為妳設冤親債主牌位;是日,我也與妳
母親見面談話。
  妳母親問我:「我女兒怎麼會與你們出家人相識?」我
把妳因申請大專獎學金的因緣而接觸僧團,後為《人刊》畫
插圖,並為《人刊》三十週年畫了封面,《人刊》也對妳做

42
了專訪的始末,告訴妳的母親。經我一講,妳母親才了解原
因。下山時,還帶了二本《人刊》回家。
  某師因而常與妳母親連絡,並轉達僧團對妳的關懷。因


◎薩行處
妳身上裝置的替代引流管是暫時性的,為了安全,需再開一
次刀,以便安裝新的引流管。聽到妳前後開了五次刀,我們


是多麼的不捨與心痛。但,若是這樣才能消宿業,就甘心的
還吧!還完了,以後修行就無障礙。
  日前,某師又接到妳母親的來電,告知:妳意志消沉,
似在反抗命運對妳如此的安排。因妳頭部受創嚴重,傷及腦
部神經;不過,慶幸的是沒有傷到思考神經。故,妳可以用
手寫字,表達意思。
  我因種種的考量,不便前往醫院探望妳。但,每天早、
晚課結束後,都會默默地為妳回向,祈求佛菩薩保佑妳早日
康復。
  常憶!加油。妳是個堅強的人,妳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心腸,處處為眾生著想。從妳的圖畫中,可看出妳的心地像
童女般善良。希望這次的惡因緣,成為妳學佛的善因緣。多
年來,妳背著父母學佛,不敢讓父母知道妳在為寺院服務。
現在,妳父母已知道妳學佛的經過,也感受到佛教的慈悲。
  常憶!加油!不要氣餒,不要消沉,黑暗過去,黎明即
至。經此病魔的考驗,定會消除妳無數的業障,增長無數成
佛的資糧。

後記
  011年元月10日早上,打開信箱,一封憲宇仁者發來的
電子郵件,詳細敘述了妳的近況:「去年1月1∼1日,常
憶大哭三天。哭完之後,復健狀況突飛猛進,可以用輔助器
行走,可以打鍵盤,可以念書。」看完郵件後,心裡真的非

43
第 卷.第 期

3
常開心。郵件中還夾帶一張妳彈琴的照片,看到照片,彷如
看到妳本人一樣,放心多了。祈佛菩薩再次加被妳,早日康
3
復,恢復車禍前的模樣——如此善良、慈悲的善女人。
  一年來,因妳尚在病中,不能為《人刊》畫插圖;每期
編刊時,總會從妳的畫冊中選取幾張富有深深禪意的圖畫當
插圖。編輯們多次在電話中問起妳的近況,同樣的,他們也
收到了憲宇仁者發送的電子郵件。知悉妳的近況,大家都為
妳高興。
常憶!再次祝福妳,早日康復,與佛同在!

悲憫
文、攝影◎李若茞

011年的第一天
我在文殊院知客室前的廊柱上
發現了這樣有趣的小紙條
讓人有一種很深的感動……
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與悲憫
我合掌默禱
如見一位高僧

願那在蛹裡入定多時的禪者
能躲過寒流的來襲
早日蛻變成蝶

44
千紙鶴
給常憶女孩的無限祝福


◎薩行處
文◎淨嚴


親愛的常憶女孩:

  如果說思念能有雙翅膀,願它能夠飛翔,帶著我們的無
限祝福,陪妳度過凜冽的冬季。
  百年的元旦,凜冽的寒流過境,我站在文殊院的廊道
上,觀察那攀附在廊柱上的一枚蝶蛹,仿若入了靜定中的禪
者,在寒風中仍如如不動。我揣想那蛹裡的禪者,正在想些
什麼呢?會不會對未來感到一
絲的驚恐與畏懼?能否抵禦冰
寒的天候呢?能夠等待到和暖
的春日嗎?牠會是一隻色彩鮮
豔的蝴蝶嗎……?儘管心中充
滿著無數的疑問,然而,不知
是哪位有心人,在廊柱上貼了
一張紙條,提醒往來的信眾,
慈悲勿擾。
  我合掌問訊,虔誠祝禱,
提醒自己:「原來生命,始終
是孤獨前行的。」
  想起去年這個時候,正好
是妳的生日;妳活蹦亂跳地,
拎了個大蛋糕來山供養。然,

45
第 卷.第 期

3
「 無 常 」驟 臨,
原本活潑愛笑的
3
妳,在 經 歷 一 場
重 大 車 禍 之 後,
鎮日坐在輪椅
上,安靜不語。
  我想妳也
許 是 在 沉 思,在
經歷了車禍的驚
恐、幾 次 的 動 腦
手術、與死神拔河之後;而今,漫漫的復健之路,妳的心情
必然是五味雜陳吧!
  很多妳的朋友及《人刊》的讀者,都在詢問妳的近況,
想念妳那可愛的插畫。他們也想寄予一些鼓勵與祝福給妳,
卻不知該怎麼做?於是,妳的朋友們在網路上發起為妳「祈
福摺紙鶴」的活動。
  摺紙鶴,是日本的一種習俗。傳說:只要摺滿一千隻
紙鶴,願望就能實現。在日本廣島,還流傳著一段感人的故
事:一位受到核彈污染的女孩,在奮勇抵禦白血病之餘,一
心一意地摺著千紙鶴。起初,她希望自己能有奇蹟出現;最
後,她卻希望紙鶴能給人們帶來和平與希望。於是,摺紙鶴
成了一種思念與祝福的象徵。
  遙寄一隻一隻色彩斑斕的紙鶴給妳,代表著對妳的祝福
與鼓勵。願在幽谷中的妳,能夠升起滿滿的信心與希望,身
體早日康復,心情漸漸開朗。因為,有好多人想再看到妳那
可愛的插畫。妳的漫畫,線條簡約,充滿童趣卻饒富法的哲
思,讓人看了歡喜之餘,也能提起學佛的正念;願妳能持續
不斷地畫著。

46
  那日,隨法師去看妳,還帶了剛出版的《人刊》給妳。
妳看見自己的插畫,終於笑了,法師也欣慰的笑了。那時,
法師問妳:「願不願意再為《人刊》畫插圖。」妳輕聲的說:


◎薩行處
「好!」顯現出復原已有長足的進步。妳母親說:前些日子,
妳曾大哭一場,之後,復原便有了神速的進展。可以用單手


彈琴、吃飯,用輔助器行走,也可以看書、看簡訊,真是令
人感到欣喜。我想妳一定很努力地攀越過心中的幽谷,也正
深刻的體驗著佛法的深意。
  廣島摺紙鶴的
女孩,在經歷了生死
苦之後,體念眾生苦
的心量更擴大了。也
許,只有真正經歷過
苦的人,才能如實升
起真實的悲心。現在
的妳,仿如那正在蛻
變的蝶蛹,在獨苦與
靜默中沉澱思維。或
許,妳不願說話,是
為了明白生死的見
解;妳不願笑,是在
體驗眾生的悲傷。也
許,妳再度提筆時,
畫下的風貌又多了些
對生命的體會。願妳
再為《人刊》的讀者
而畫,也為許多正在
幽谷中的眾生而畫。

47
第 卷.第 期

3
菩提長青村的一天
文◎覺如
3

  晨曦,穿透過中興新村綠色隧道的枝頭,灑下一片金
黃。今天,中興菩薩會的居士們,相約結伴前往埔里菩提長
青村,陪同村內的老人一起念佛。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
一路上,還有花香、鳥鳴相伴。
  菩提長青村,成立於000年;自成立以來,即完全免費
服務失依老人。為了自給自足,開闢有機菜園,種植各種季
節的蔬菜,而且還設置庭園式餐廳,推出感恩自助餐和咖
啡、飲料,同時還在草屯夜市擺攤義賣。

48
  菩提長青村目前住有三十餘位老人。這些老人,有高齡
九十多歲的,他們飽嚐艱辛困苦,在此養息安度晚年。在這
裡,老人家們可以「老有所終、老有所養、老有所用。」


◎薩行處
  我們懷著一顆喜悅的心,行駛在國道六號,約四十分
鐘,抵達花木扶疏,木造組合屋的長青村。村長陳女士,和


藹可親,熱情的接待我們,同時也安排居士們休息的地方。
  陪伴長青村老人禮佛、念佛號,是由地藏院大觀法師
所發起的。法師為了幫助這些老人增加精神的資糧,發下弘
願,每週六,全天候帶領老人和附近的居士,在德本法師協
助之下,禮佛、念佛號,成效良好。
  剛開始,老人還不太習慣,僅僅是靜靜地坐在那兒,聽
大家誦念。但是,實施一年多來,就完全不一樣了!老人們
每天都在期盼這一天的到來,也很虔誠地禮佛、念佛,甚至
在澆花、運動的時候,也會念佛。村裡有人往生,他們都會
參與助念。這種大愛的精神和願力,著實令人欽佩。
  村長廣播之後,老菩薩們從四面八方走進佛堂。他們或
坐電動輔助車、或推著輪椅、或拄著拐杖、或拖著佝僂的身
子,亦步亦趨地魚貫進入。他們雖然年老體衰,但是那顆虔
誠的心,是絕對不會輸給任何人的。
  清淨莊嚴的佛堂,佛桌上供著鮮花、素果。佛堂兩邊有
:「長思生死苦,恆念阿彌陀」及「彌陀本願,真實不虛;志
心稱念,決定往生。」兩幅發人省思的偈語。這兩則偈語,
或許就是他們內心深處,衷心期盼的境地。
  禮佛和念佛號的活動,就在蓮池讚、讚佛偈的梵唄聲
中,揭開序幕,接著是繞佛、靜坐和拜佛。佛堂內佛音繚
繞,老人家能參加的就全程參加,行動不便或體力不支的,
就坐在後面的鐵椅子上,或休息、或念佛。佛堂外,幾隻伴
隨而來的狗,靜靜地蜷伏在那兒,一起聞法受教。

49
第 卷.第 期

3
  十一時許,念佛結束,德本法師開示說:「今天大家辛
苦的來參加這個活動,當以喜悅的心情來接受,千萬不要眉
3
頭深鎖。身體疲累了不舒服,要用深呼吸的方法來調整,開
展笑顏,佛陀會保佑大家的。」
  午齋後,在陳村長的陪同下,兩位法師和居士們,一起
坐在村內老人親手興建的六角亭休息。大家無不讚歎村長的
慈悲,發心照顧這些失依的老人。
  下午兩點,繼續念佛。傍晚時分,天空突然烏雲密布,
雷電交加,大雨滂沱;雨水滋潤了大地,也清淨了我們的心
靈。最後,大觀法師說了兩則念佛往生的故事激勵我們。
  天色已晚,我們帶著一顆法喜充滿的心,踏上歸途。由
於剛下過雨,國道六號兩邊的山巒,更顯翠綠。在雲霧飄渺
中,天邊晚霞透出烏雲,氣象萬千。
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既感人又充實的一天;期盼下星期
六,再回到長青村與老人相聚。

50
驕盈自滿 哀矜勿喜
文◎智潭 圖◎若茞


◎薩行處

  縱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哀矜勿喜」,是前幾年司法官考試的論文考題,何以
如此?司法官是人人稱羨的職業,是學問淵博之人,何以仍
須在樹德務滋,除惡務盡之後,仍如向夕之時而猶懷憂惕?
因為刑以惡人,期以惡刑;因為驕者必敗,慢者沉淪。
  「驕傲」這個名詞,在社會上被普遍慣用。父母以子
女的在學成績,逢人必「驕」;男人以女人姿色,逢人必
「傲」。其實,由驕傲到「貢高我慢」,學佛難矣!
  傲慢自大,是驕傲的特性,卻也容易蹇傴難行。朋友稀
少,自然遇事蹇滯不前,從而煩惱即起。當有了煩惱,惡念
隨之而起,造下惡業。所以,在中國儒家思想裡,告誡人們
不可驕傲;求學修道,也必須去驕,方有所成。
  孔子曾經說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
不足觀也已!」這句話說明了驕傲成性之人,是沒有什麼美
德可言,且危害更烈。
  道教中的老子,亦曾以「去子之驕氣」,詮釋修道首重
去驕。老子是以自己宿世修學的慧根,觀大地飛花落葉而悟
道。觀察出修道者很容易犯的毛病,即因一時的成就,而忘
了自己。
  佛教中,也認為「驕」字若不能去,談修行也難。驕 (
憍),依《百法論》,為五十一心所中的「小隨煩惱」之一。
  《六祖壇經》載:「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
《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訶曰:『禮不投地,何

51
第 卷.第 期

3
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曰:『念《法華
經》已及三千部。』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
3
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學佛驕 (傲) 心不捨,修行難成。
  百法中,無論心、心所、色、不相應行、無為,都沒有
眾生計執的我法二種實性。所言我者,有實、常、主宰、自
在義,然以心、心所、色等積集組合而成的有情,決無堅
實、不變、主宰自在的體性。法是軌持義,軌是軌範,可生
物解;持是任持,不捨自性,一切法只有依他如幻緣生的虛
假作用,亦決無堅實不變的自性勝用存在。
  倘若有情法中有我,所計的我以何為體﹖若言以色為
體,則色不應是無常,因為我是常一主宰者故。反之,我是
常一主宰者故,色亦應是常一主宰自在,如是則色法不應有
遷變壞滅。但事實卻與常識學理相反,眼見無有一色法亙古
而不變不壞者。若承認色法是有遷變壞滅,又許為我的體
性,則我性應當隨色之遷變壞滅而遷變壞滅。若如是者,則
常一主宰自在的我性便不復存在了。
  若謂我是以心心所為體者,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都
是無常的,沒有常一主宰自在的勢用,都是互相資助觀待而
得生起。要是有我之體性存在其中,則總八識心王五十一心
所,或總聚,或一王一所,應是常一主宰自在不變的存在。
然以常識學理的觀察,心所之總聚一多的作用,均非常一主
宰自在,而是無常苦空無我。
  所以從心從色,從內從外,從頭至足,從皮至髓,六腑
五臟,骨肉皮脈等,一切諸物,乃至所有種種心識念念等
中,一一推求,眾生所計執的常一主宰自在的實我,終不可

52
得,畢竟都無,僅是無常
苦空的心心所色聲香味
等,故云無我。


◎薩行處
  《金剛經》云:「知
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


應捨,何況非法。」既渡
了河,當須捨筏登岸。修
行未究竟,須藉法修;若已成就,何執法不捨。
  一般人用來卜卦問事的《易經》,共有八八六十四卦,
是中華文化一部重要的寶典。其中的〈謙卦〉,下艮山、上
坤地,故有地中有山之象。山體高大,而在地中,是比喻高
明君子能謙卑以下人,如此,豈能不折服於人?山縱高,相
較於大地,仍顯渺小。從而,修行者雖有福報熟研經書,在
尚未得度、自度時,仍只是背覺合塵的凡夫眾生。

學佛陀精神與大悲心
  二十年前,有位自省府經營報社退休的記者,由於戒
嚴時期,記者是很高尚又掌握生殺大權的行業,因而養成一
種高傲的心態!退休後,仍然不變,終於嘗到苦果,妻小求
去,在外也處處得罪人與人結怨。年老後,行動不便,只得
花錢請人負責他的三餐起居;惟,有朝一日福報用罄時,又
當如何?《民法》〈親屬、繼承編〉,前年曾對不盡父母之
責之人,作了重大修正:將來其子女也可以不奉養未盡職責
之父母至終老。這是傲慢惹的禍,也是現在的煩惱。年前,
這位記者往生了,其妻、子才出面辦理他的後事,也接收了
他的遺產。
  修行過程中,有些人按部就班,從基礎開始,所以根基
很穩;有些人只知時常參與共修、念佛;有些人口才甚佳、

53
第 卷.第 期

3
耍嘴皮,引經據典,處處顯露他對佛法的認知,甚至與人較
量高深。其實,學佛最重要的在於學習佛陀的精神與大悲
3
心;就好比有人學歷很高,學問很好,卻不會活用,也是枉
然。
  《大手印願文》云:「一切諸法,為心所變現,心本無
心,心之體性空,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顯善觀察,於體
得定見。」心在何處?有「心」就是執著。有人看了很多經
典,卻不去實修,自以為懂了很多佛法,想修行證果,還差
得遠。
  《雜阿含經》云:「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又云:
「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人的各種心識,幻化不實。所
以,要反覆仔細思惟,用正念善作觀察。修行當晝夜專精,
將心思安置在正智正念中,是為「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
住。」

法無所從來 惡無所從去
  《般舟三昧經》〈羼羅耶佛品〉第九云:「是法無所有,
本無;是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人本無。是法不著者近,
有著者遠。」諸法無所有,本來無所從來,也無所從而去。
世人本來也沒有這個法,對此不執著,就接近正法;對此有
所執著,就離正法愈來愈遠。
  六道眾生,佛性平等。佛法博大精深,眾生未成佛時,
其知識有限,即使窮其一生所學,與宇宙諸法相比,亦不過
滄海之一粟,何能驕人!
  貢高我慢是障道之殺手,修行人若貢高我慢心不捨,即
使常勤布施於人,命終只能升天享福,或墮鬼神受享其福而
已。
  修行,如同一塊稻田,縱然土質十分肥沃,地面若長滿

54
雜草,稻禾也無法順利生長。秧苗縱有了陽光與施肥(努力
修法),若不除草(不修心,不去除貢高我慢,或惡習不改
),一旦秧苗被雜草覆蓋,勢必前功盡棄。所以,真正的修


◎薩行處
行者,一切言行,如同稻穗般愈熟愈低,其心虛懷若谷。修
行,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成。


  往生淨土,是很多學佛者的目標,是否得以如願以償,
端賴恆心與修行方法。
  主張人性本惡的荀子曾說:「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
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要
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劣馬也可以跑完全程,朽木、金石亦
能雕刻成功。
  學佛修行縱使自認有成就,亦不能自以為是。八萬四千
法門,皆能了脫生死,當視個人如何修行。廣欽老和尚說: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
利用經,才名為『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
  《論語》〈子張〉第十九,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
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這是說,當官的離開了正
道,百姓即無榜樣可學習,也就離心離德了。同樣的,當審
案審出情節,應同情罪犯的處境,可憐他們,不可在了解全
部案情後就自我歡喜、高興。畢竟,刑罰的目的,在於刑其
惡行。
  同樣的,以修行而言,今生若修行有成,莫作自了漢,
當發大悲心,悲憫眾生,發願廣度眾生,早日脫離惡道,往
生淨土,當「哀矜勿喜」。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
別。」如果你看眾生都是菩薩,自己就是菩薩;你看眾生是
佛,那麼你就是佛。

55
第 卷.第 期

3
我的同修
文◎淑惠 圖◎若茞
3

  我這一生感到最幸福的事,就是能走上這條光明的學佛
之路。一路走來,幾番風雨,經過無數次坎坷的路程。若非
依止佛法,不知今生會流浪至何處,那才是可憐。
  同修陳金城,010年1月0日晚上11點分往生。他住
院治療只短短1天,就走了。前十天,情況都很穩定,醫生
也交代可以出院了;孰料,卻莫名的併發敗血症。病危時,
他還是保持正念,與正常時一樣,跟我談佛法。談話中,一
直讚歎師父上人是位「大師風範」的高僧。辦妥往生後的佛
事後,我告訴大莊法師及居士們說:「從他捨報到火化,那
十幾天中,耳際中念佛聲不斷,就如他住院期間,身體雖病
苦,心卻很自在,不停的念佛,不停的在說佛法。他的後事,
讓我只有一個感覺,就是在辦佛事,而不是辦喪事。」
  七七的前夕,小兒子誠宏,夜裡夢見自己陷在水裡,危
急時,趕緊打電話給太太,但怎麼是爸爸來接電話?他聽到
傳來的是爸爸的聲音,不禁大哭的問爸爸說:「爸爸,您在
哪裡?您怎麼把我們丟下就走了,您現在在哪裡?……」他
爸爸說:「我在你對岸,我很好,你要保重身體。」兒子從
夢中哭醒,把夢境轉述給我聽時,還語帶哽咽,眼淚直流。
我覺得佛法不可思議,莫非冥冥中,透露他已經到彼岸了。
  我們的一生中,遭受諸多的不如意,考驗是一波接一
波。憶起3年前,我們失去長子,當時那種痛,有如啞巴吃
黃蓮,有苦說不出。當時,小孩才三歲,莫名的直嚷著要我
帶他去拜佛。那時,我們根本不知道拜佛這回事,經朋友告

56
知,找 到 住 家 附 近 的
「東淨寺」,因此結下
了佛緣。沒多久,小孩


◎薩行處
生了一場病後就走了,
那時對我打擊很大,體悟世上的錢


財、名利,都已不重要了,對人生
的一切看得更淡,只想修行,整個
心放在寺院裡,無心在家幫忙做生
意。同修為了我把頂樓改裝成莊嚴的佛堂,希望我在家安住
下來。我與同修約法三章,堅持每天做早、晚課;也常與居
士在清晨四、五點到寺裡做早課,八點才回家開店做生意。
  好景不常,受到世界經濟景氣蕭條的衝擊,波及到我
們鐘錶業,繼而貸款,負債倒閉。同修經不起打擊,幾乎崩
潰。為了躲避債務,把三個小孩分別寄養在親戚家,我們則
暫時投靠南部的妹婿。
  兩年多的日子裡,我隨身供著地藏菩薩聖像,誦持《父
母恩重難報經》,懺悔自己的債務拖累了親人。後來,妹婿
借我們一筆錢做生意,才搬遷到桃園龜山,東山再起,經營
老本行修理鐘錶,終於可以把小孩接回身邊團聚。
  萬萬沒想到,回桃園的第二年,我們讀國二的女兒,同
修的心肝寶貝;一天下午,在回家的路上,被一部小貨車從
後面衝撞,昏迷二天後,便往生了。又一次晴天霹靂痛苦的
打擊,我自己都快撐不住了;可是,看到同修痛苦萬分,萬
念俱灰,我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堅強,並不斷的安
慰同修:「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兩個兒子要照顧,生意還
是要做啊!」
  有時,靜下來問自己:「難道我要接受命運的擺佈嗎
?」今生有幸學佛,人生本需要接受世間種種的千錘百煉,

57
第 卷.第 期

3
正如黃檗禪師說過的一句話:「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
撲鼻香。」擦乾眼淚,我又勇敢地站了起來,我應該以身作
3
則做給同修看。其實,我從小就非常脆弱,多愁善感,回首
過去,這一路走來,自己為什麼能挺得住?有兩點很重要,
一是佛法給我的支撐;二是同修對我真的是太好了,所以我
很感激他,希望能報答他。
  一年多後,一天,同修的身體忽然出了狀況,總感覺肝
膽處疼痛不已,經醫生檢查,是膽結石,需住院開刀。開刀
前夕,龜山「覺海寺」的二位法師,拿了大悲水來探病。同
修喝了大悲水後,次日一早,起來解小便時,發現有血尿,
而且還排出不少的沙粒。到醫院複檢後,醫生說:「不用開
刀了。」感謝「覺海寺」二位法師的慈悲,佛菩薩的加被。
  又經過一段時日,一個因緣際會,我遇到了許居士 (後
來出家的大同法師)。我們素昧平生,因搭他所駕駛的計程
車,他熱心的載我到三重精舍 (台北第一講堂的前身),經
常住大莊法師的接引,與同修一起上山,拜見了師父上人。
我們被上人慈祥自在的威儀攝住,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歡喜
與恭敬。上人對我們開示說:「惡因緣就是善因緣,你們遭
此巨變,更應該有所體悟,你們的女兒是示現來度爸爸的,
兒子是要來度媽媽的。」同修問上人說:「為什麼我們的人
生會這麼痛苦呢?」上人說:「由於這種因緣,你才會痛切
呀!」的確,女兒是他的生命啊!同修聽完師父上人的開示
後,默然無語,當下有所體會。多年的積鬱因而釋疑,從此
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因此,我們常回山親近師父上人,也
隨緣度化了一些居士。往昔,上人偶而會來桃園菩薩會為居
士開示。
  1年,師父上人在美國圓寂。1年間,大願法師曾
帶領四眾弟子去美國謁陵,盡弟子的一分至誠心,緬懷他老

58
人家的德行。
  回首這一生,雖歷盡滄桑,卻深深體會到世事無常,世
上沒有不變的事。生活中,不管是順境、逆境、或得、或失、


◎薩行處 ◎
或成、或敗,這些寶貴的體驗,都是修行的資糧。同修臨終
前的示現,讓我感到生死事大,不可輕忽。有句經偈要與大
家共同分享:「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
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一生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人處世,應對進退,
都要具足佛法。如法去做,自然不會與別人對立;沒有對
立,也就沒有痛苦、煩惱,這就是善待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唱歌,每一首歌都有它的生命力。同修生
前最愛唱「寒山拾得頌」,頌曰:
夜客訪禪登巒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夜夜來去都從容,君何需尋覓僧蹤。
  歌詞意境超俗,曲也譜的很美。最後,祝福大家,動靜
一如,與佛同在。 佛子童心

圖文◎阿泥

59
第 卷.第 期

3
人生無常,佛力不可思議
文◎游禮崇
3

  師父 聖開上人常說:「惡因緣就是善因緣,善因緣就是
惡因緣。」
  二年來,我深受眼睛模糊、重影、視力不佳之困擾。
010年10月初,自大陸廈門返台,就近在埔里的眼科診所作
檢查,未見改善。
  經親人介紹,到台中市某眼科醫院就診,醫師反覆詳細
檢查,確認我的眼睛並無大礙。為何會造成視力不佳?醫師
研判:應為腦部所致,隨即開了轉診單,催促我儘速到埔里
榮民醫院腦神經外科作進一步的檢查。
  10月日,經醫師檢查,並作核磁共振腦部斷層掃描,確
認為腦下垂體長瘤,已有3公分大,須儘速進行摘除手術。頓
時,內心茫然無助,無法接受,不知該如何是好。然,在同修
的安慰、鼓勵、扶持下,欣然接受,同時決定在埔里榮民醫
院進行腦部手術。
  十幾年來,兩岸奔走,岳母不斷提醒我要學佛、念佛、
拜佛,心要向善,也數次為我從地藏院請回地藏菩薩聖像,
供奉於埔里、廈門兩地,我也常和廈門好友分享。說來慚
愧,這段期間,學佛並不精進,僅止於早晚上個香、念佛、拜
佛而已。
  10月10日,就在住進醫院的前一天上午,奇怪的事發生
了。意識中,突然非常強烈的想要到地藏院禮佛,而且一定
要拜見大願法師;隨即去電岳母,請她陪同上山。說也奇
怪,驅車到地藏院後,似乎感覺到大願法師已在等我,如願

60
拜見了大願法師。同時向法師陳述腦中長瘤,即將於隔日
做摘除手術。法師聽後開示說:「去給人家敲打,很快就好
了,像機車、汽車壞了,不也要修理,不是嗎?沒事啦!並為


◎薩行處
我加持,又囑我到大殿禮拜地藏王菩薩。」
  畢竟是動腦的大手術,內心始終惶恐忐忑不安。手術


前,虔誠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祈求菩薩加被,手
術一切順利。佛力不可思議,11日上午時0分,進手術房,
做內視鏡腦瘤摘除,3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前,醫師告知:可能要在加護病房待上一至二天。
手術後,常發生的疼痛、不舒服症狀,竟完全沒有發生在
我身上。當天晚上,即能下床走動,同修驚訝的直稱阿彌陀
佛,感恩佛菩薩的加被。所有來探視的親朋好友,個個無不
稱奇,你有動手術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除了先進的科技醫療設備,與醫師精湛的技術外,我深
刻的感覺到,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護佑著我。當我正疑惑這
股力量從何而來時,第二天凌晨點半左右,處於半昏睡的
我,眼前清晰的浮現出了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及釋迦牟
尼佛聖像,及其它諸佛的坐像。醒來後,頓時大悟,原來諸
佛菩薩始終在身旁保佑我,這是何等的殊勝啊!
  手術後,靜養月餘;期間,二次回醫院複診,經醫生檢
視,一切正常。當然也回地藏院禮佛,感恩地藏菩薩的加
被;也參加二次的地藏法會,並再度拜見大願法師,向法師
報告此次不可思議的經歷。
  惡因緣就是善因緣,若非此次親身的體驗和見證,實無
法感受和理解佛力的不可思議。如今,更堅定信心,要身體
力行,一心向佛,好好學佛修行。與佛同在!

61
第 卷.第 期

3
常微笑先生
文◎覺清
3

雖然無法選擇容貌的美醜
但可展現無私利他的微笑
  一般來說,習慣上,我們不常在路上與陌生人微笑打招
呼。但,碰到熟人,卻又熱情洋溢,大叫大嚷,完全無視他
人的存在,致使初來本國的洋人,誤以為我們冷漠而不太有
禮貌。
  記得十幾年前,有位不知名的先生,姑言其名為常微
笑先生,年約五十出頭,常踽踽獨行於台灣省政府後山步道
上,逢人便微笑打招呼,其行徑與國人實大異其趣。
    剛 開 始 時,大 家 幾 乎 都 不 習 慣,因 而 莫 名 奇 妙 地 看
看他,似乎在對他說:「我又不認識你,幹嘛跟我微笑招
呼。」有些婦女甚而轉頭迴避,他也無所謂,依然春風滿
面。
  日復一日,他依舊親切而快樂的,一路上微笑著早啊早
地……。那溫馨的笑容,老遠就能瞧見。漸漸的,開始有人
主動地向他點點頭,或者說一聲早啊。
  更進一步,有一天,一位三十開外的人,對他喊著:
「遠遠就看見您的微笑,真令人愉快呀!」微笑先生會心的
道了聲:「謝謝,過獎了。」心裡想著,如果人人都能笑臉迎
人,該有多好。
  又有一天,一位年輕人,是個基督徒,看起來像個大學
生,於錯身將過時,問他:「您知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
何去?』」每次相遇總如是問他,微笑先生微笑以對。有一

62
天,突然回以:「生從生處來,死往死處去。」年輕人愣了一
會兒,搖搖頭說:「不是,是從上帝來的。」自此,兩人成了
朋友,碰面各說各話,倒也無罣無礙。


◎薩行處
  每天,在路上,微笑先生會碰到一、二位生龍活虎般的
老伯伯,他一慣微笑稱讚:「少年啊,真猛哦!」老伯伯總是


哈哈大笑的說:「我沒少年,幼齒啊,我八十好幾了。」每次
相遇,都是互稱「幼齒、少年」,輕鬆愉悅,擦身而過。
  還有一小群,令他難忘的練氣功者,開始親切地邀他一
齊練氣功。他便笑著自然入列,隨著他們哼啊哈地,扭擺地
練起神功來。
  另外三五成群的朋友,在涼亭泡茶講古,一看到他就熱
情的說:「不要急,喝杯茶再走吧!」三兩杯下肚後,神清
氣爽極了,大家便天南地北,聊將開來,管誰吹大牛,扯大
屁,總是哈哈大笑而不知歸時了。
  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微笑先生總笑瞇瞇的,散發出一
種芬芳,一種喜悅,令人身心舒暢的芬多精,無形中布施了
歡笑快樂。一個單純的微笑打招呼,於不知不覺中,竟打開
了彼此的心扉,使登山步道充滿歡笑與關懷,多麼殊勝啊!
  在人生的路上,悲傷是一生,歡笑也是一生。《楞嚴
經》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悲傷與微笑,都是自心生
起,自己的選擇。我們當然要學常微笑先生,選擇歡笑面對
人生。
布施 從微笑始 漸次擴大
歡笑 從自身始 漸次擴展

63
第 卷.第 期

3

久別了
文◎陳贊吉 攝影◎老石

相思的足跡踏進我的心田
一次,再一次
清涼梵音裊繞充滿空氣中
空谷回音 傳來
內心的寂靜

慈光山人乘寺莊嚴的早課聲
一幕,又一幕
我將它緊緊摟在懷裡

月光在湖面舖了銀橋
讓我在夢中踏蓮觀
湖面浮起朵朵蓮花
蓮花冉冉升起
已隨夜風 飄向
淨土中

64

◎海禪舟

菩提樹下的自在微笑
春日訪藝術家奚淞
文.攝影◎李若茞

65
第 卷.第 期

32

微笑,窗邊的自在菩提
  春日的午後,奚淞的微笑堂,漾著和暖的陽光,窗邊一
盆姿態優雅的菩提樹苗,仿若一尊觀音自在端坐,安詳說
法。近年來,奚淞以描繪生活中的靜物為日常的禪修功課,
藉由心與手的運作,達到專注、忘我、心解脫。奚淞說:這
份功課,就是他的「手藝禪」。
  今年三月份,北美館將展出奚淞三十多年來的作品集

66

◎海禪舟

得成正覺(油畫)

結。此次展覽分為:三十三白描觀音
菩薩、『大樹之歌』佛傳油畫、『光
陰』靜物畫三個部分。誠如他所說的
:「一個人如果很用心的過生活,
自然會發現生命中的起、承、轉、
合。」而他一生的因緣際遇,造就了
這艘大船,於是有了此次的回顧展。

手藝,造一艘渡河之舟
白描觀音及心經
   「就 像 是 在 地 上 拾 起 了一 個 線
頭,就這麼扯著,不停的走,沒想到這一走竟走了六十多
年。」奚淞如是說著他與手藝禪的因緣。這位全方位的藝術
家,除了在繪畫上的稟賦之外,中年投入美術雜誌與童書的
編輯,也出版過許多文集與圖畫書。如果說寫作、美術與書
法是他這艘船的樣貌,而那艘船生命的原型,竟然是源於年
少時期一種孤單與沉鬱,企圖藉由藝術的形式,來安定內在

67
第 卷.第 期

32

手抄經(雜阿含——道品誦第四)

那不安的靈魂。
  年少時熱愛寫作,充滿
著對生命重重的叩問。該往
何處去找解答?誰又能為他
解答?於是,他開始熱烈的
寫札記給一條流動的河川,
彷彿那河成為他心中唯一可
以傾訴的知己,也造就文集
《給川川的札記》的問世。
寫札記,成了當時他與自我
對話的小天地。
  藝專畢業後,奚淞便到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習畫,投
入了美術的世界;此時,是
他憂鬱與苦悶成形的第二個
階段。他整天閉門造車的苦
畫,朋友告訴他,大老遠跑
來不去看看外面的生活與世
界,你來幹什麼?此話點醒
大樹之歌(油畫四幅)

68

◎海禪舟

冥想(木刻版畫)

了他。真正
的藝術是要
去 體 驗 生
活,於是他
拿著畫冊,
到地鐵站速寫一位盲人手風琴師,體驗
他的生活,也敏銳了他的感受。此時,
他才覺得自己真正進入了繪畫的領域。
  爾後,因為父親病逝,他放棄了
在巴黎的學習,回國與好友一起從事
《雄獅美術》月刊與漢聲《中國童話》
的編輯,為當時號稱文化沙漠的年代,
注入新鮮的活泉。那段時期,他也做了
許多中國童話故事的蒐集研究,像是「夸父追日」、「盤古
開天」……等等古神話。如今想想,其最深層的動機,還是
源於那個不安的靈魂。為了尋找文化上的安定性,他試著把
上古神話變成民族人文的基本素養,讓自身的存在有一個民
族、文化上的支點。
  然而,母親病後,他深刻感到了人生的病苦。為了安慰
病榻上的母親,奚淞在病房裡張貼自己描繪的觀音,帶給母

69
第 卷.第 期

32
親很多的平寧,也開啟
了他使用毛筆與宣紙進
3
行創作。這種敏感度相
當高的媒材,如果不專
注用心,線條就會歪斜
暈染。所以,在專注勾
描觀音容顏的過程中,
出乎意料地安撫了那
時經歷母病、喪母的悲
傷,並療復他心靈上的
平穩與安定。此外,他
也抄《集字聖教序》的
心經,啟發了他閱讀佛
教經典的興趣。就此機
林園清晨(油畫)
緣,引領著他更進一步
去探尋佛教與佛法。

溯源,回歸佛法的原鄉
  從母病、畫觀音、抄心經的
因緣而踏入佛教。奚淞的學佛過
程,就像是一尾鮭魚,從壯闊波
佛涅槃地拘尸那羅的清晨(黃銘昌攝)
瀾的大河往上游去探尋,這尾魚
潛入了佛法的大海卻仍然奮勵叩問,一如年少時那種追求藝
術的姿態。他讀《心經》、《金剛經》,例如六十年代畫的一
幅《金剛經樹》,當時的他企圖全面理解經中的意涵,卻總
感到深奧廣大難以入手,內心充滿許多不解的疑惑。於是,
他與友人走訪佛陀的故鄉,沿著佛陀一生遊行教化的途徑,
尋訪世尊成正覺的的菩提迦耶、初轉法輪的鹿野苑、大般涅

70
槃的拘尸那羅,以及佛陀出生的藍
毘尼園。踏上這二千五百年前赤足


◎海禪舟
走過人間的導師行跡,這趟旅行給
他極大的震撼。


  他感受到佛陀在他的心中,有
了可親可近作為老師的體溫。旅遊
印度,可以從當地人的生活中,體
驗到社會中種種的尖銳對立,窮與
富、美與醜、誠實與欺騙、生存與
死亡,走過一條街,像是走過一條
時光的走廊,生、老、病、死赤裸
呈現,彷彿自己也體驗到佛陀當時
「四門出遊」的複雜心情。於是,
他也到傳說中佛陀成正覺的那棵菩
提樹下,靜坐片刻,去體認佛陀的
真實教法。
  只是想回歸樸素與單純,奚
寂靜之光(油畫)
淞踏入了南傳原始佛教的領域,讀
《阿含經》、《大念處經》,也參加內觀禪修課程。靜坐、經
行、抄經、畫佛,讓他的內心漸漸成為一片明淨的湖泊,能
夠有力檢視自己的生命問題。
  禪坐,讓他深刻的思惟佛陀講解苦諦,對於人的三種感
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佛陀一語道破了人生戲劇裡
所有的情節,不過就這三種感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節,
如何解結?便要善加運用這三種覺受。如佛陀所教示:因緣
到了你就會快樂,你可以享受你的快樂,但你能不能於此之
中不起貪心;因緣到了你就會苦,受苦的時候,你是否能安
忍而不起排斥的嗔心;不苦不樂的情境也可能常常發生,那

71
第 卷.第 期

32
時能不能有清明的智慧不
起愚痴。因為,有時煩悶
3
起來,我們就說:「我要去
追求苦樂去了!」因為苦
樂比較刺激。
  由於奚淞體認到煩惱
都是如此應運而生,隨時
善用這三種覺受,練習放
下自己的貪、嗔、癡,每一
步都像是往解脫的路途走
著,放下一點無明,感受
一些清明,身心也就愈來
愈安詳喜悅。
梔子花(油畫)

心光,照亮前進的旅程
  如今在禪修與佛法修持上有些體會的他,感覺生命有
了一點輕盈,三十年前,友人曾寫一首詩給他,裡頭寫著年
滿三十歲時,對生命變動無常的慨歎。如今回頭再看這首小
詩,奚淞笑了,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年過花甲的他,慶
幸自己後面的三十年能夠值遇佛法,踏上禪修的路,讓不安
的靈魂終於有了皈依停泊的地方,對於生命的困惑,漸漸有
了水落石出的感覺。
  如同他為《達賴新經─達賴喇嘛人間對話》一書所寫的
推薦序文〈心光照亮前程〉中講的那則故事:在暗夜無光的
道路上,一個提著微弱燈火行走的人,必須照顧好當下的心
光。儘管它相當渺小,也能照亮當下的每一步路,譬如行者
只管正念正知,活在當下。又如《清淨道論》中說及:「人
命在一念之間。譬如馬車轉動之時,只在輪上一點著力;

72

◎海禪舟

飲泉(油畫) 心光寂照(油畫)

停止之時,亦在一點上著力。人命亦然,唯有一念之長,一
念盡,則命盡。」說明了人生真正要去面對的,也不過只是
「如輪輾地」的當下一刻而已。現在的他,畫觀音的線條更
流利了,面容也多了自在的微笑。放下有所求的心,感受當
下每一步的平穩,任那條牽引他不斷走下去的線頭,繼續無
盡綿延。

寧定,靜止的采采流水
  採訪尾聲,我提及南傳禪師阿姜查所說的《靜止的流
水》,他興沖沖地攤開印度的水系圖,在兩條河流交會後不
斷沿伸,說著他對這句話的體會:「佛陀指示涅槃之道,它
跟涅槃是合流的,就好像恆河(Ganga)與朱木拿河(Jumna
)合併以後一起奔流。」
  奚淞解釋著裡頭的涵義:「我們隨著滾滾的洪流而動,

73
第 卷.第 期

32

晨曦中的修行人(油畫)

每一刻我們的細胞都在改變如同流水,但靜止的就是覺照,
因為如如不動地看,所以有了超脫時空運動的覺照,那是沒
有變化的。一個不變的觀照與那個流變的情境,整個生命就
像是靜止的流水。只是一般人就只看到流水,並不知道還有
靜止的一面,也就是涅槃之道與通往涅槃之道,是合併而奔
流的,而涅槃本身則如如不動。世間本身是轉的,如果我們
在世間轉得很苦惱的時候,脫身不了,怎麼辦呢?」
  幸運的是,我們已經開始學佛了,循著古仙人道不斷往
前,如同阿姜查所說:「你的心將如流動的水,但卻是靜止
的。心幾乎完全靜止,不過,卻依然在流動。智慧,便由此
生起。」
  我想起奚淞年少時,寫給那條河的札記:「川川,流水
像生命的活體,或湍或緩、有起伏和平寧。偶爾流連上了
岸,澄澈如鏡倒映人間世相,就展開出一份洞明的美來了。
川川,我期望自己的心也能常常澄明。」三十年過去了,那
渴望內心澄明的想望,漸漸有了明晰的輪廓。

74
劉丁讚的藝想世界


◎海禪舟
文、攝影◎一時

75
第 卷.第 期

32
  種菜維生的劉丁讚,有個藝術家的夢想;沒有科班的背
景,憑著一股對藝術的狂熱,就投入創作的領域。年輕時,
3
為了生活,除了種菜,還做黑手補貼家用。28歲,從高雄通
勤到花蓮學石雕,而後又從事鋼雕創作。

作品絲瓜

76
  2000年,40歲,種了半輩子菜兼作黑手的劉丁讚,徵得
家人同意,提前退休,專心從事藝術創作。其目的,只為享


◎海禪舟
受創作的樂趣。
  劉丁讚,回收各式材料進行創作。早期,他利用螺絲


工廠的螺絲,做出重達數噸的「螺絲羊」,該作品現被高雄
市立美術館典藏。幾年前,他得知馬匹每三個月就要換馬
蹄,馬場有很多馬蹄當廢鐵出售。他把買回來的馬蹄,經過
設計、焊接,製作成與真馬一樣大小的「馬蹄馬」,非常壯
觀。他還拿廚房常見的鍋、碗、瓢、盆來創作,也就是他的
「鍋、碗、瓢、盆系列」,做成可愛不鏽鋼材質的「蜻蜓」

用回收的馬蹄進行藝術創作

77
第 卷.第 期

32

螞蟻

為全民運動會設計之獎盃 及「瓢蟲」,放在大自然展示時,
還 會 隨 風 飄
盪。他 也曾 利
用糖廠小火車
廢棄的火車零
件,做 成 長 達
4.2公尺,重達
2300 公 斤,台
語 稱 之 為「 紅

「鍋、碗、瓢、盆系列」,也有用不鏽鋼材質做成的「蜻蜓」。 蟲 」的 鋼 構 藝
術 品,也 就 是
俗稱為「馬陸」的昆蟲。他利用常見的材料製成動物或昆蟲
的模樣,以傳達人們深邃、澎湃的情感,格外令人感動、喜
悅。
  劉丁讚,依照材料的屬性做創意,將材料的屬性發揮
到頂點後,就再找新的材料來創作,不會死守一種材料。
所以,當他的作品發表後,隔幾年,便有人以他的想法做出
「延伸」的作品賺錢;但他並不在意。劉丁讚說:「他要做

78

◎海禪舟

小型的馬蹄馬

領頭羊,其他人要怎麼跟是其他人的事;他不想浪費生命在
已經不想做的材料的領域上。」
  1998年,媒體常報導高雄是文化沙漠。身為高雄的在地
藝術家,他聽了很不高興;但,高雄確實沒有特別的特色。
他想到重工發達的高雄,中鋼、中船及拆船業都在高雄;鋼
鐵,正是高雄最具代表的素材。於是,他提出花蓮石雕、三
義木雕、鶯歌陶瓷、高雄鋼鐵,促使2002高雄國際鋼雕藝術
節的舉辦,使鋼鐵成為城市藝術發展的重要素材。
  近10年來,在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劉丁讚每年以40
萬元的經費,投資校園藝術推廣。他帶著自己的作品,巡迴

79
第 卷.第 期

32
各校做藝術展覽推廣,希望為藝術扎根,有時作品被學生們
「玩」壞,他也無所謂。
3
  劉丁讚的作品,樸實、率真,有股令人激賞的生命力,
有別於傳統藝術市場強調的精緻美感。
  2005年起,他有感於朱銘美術館的成功,提出「北有美
術館、南有藝術村」的概念,希望在南台灣的高雄成立藝
術村。提供材料、設備、工具,讓尚未成為「大師」級的藝
術 愛 好 者,有 成 功
的 機 會,為 高 雄 培
橋頭糖廠所典藏劉丁
養 出「 大 師 」, 希 讚的作品「紅蟲」

望大家支持這個計
劃。他說:「今天,
這 棵 樹 如 果 不 種,
何 時 能 成 林?他 願
是種下第一棵樹的
人。」

用數千顆螺絲做

80 成的螺絲羊

◎海禪舟

高雄文化中心典藏劉丁讚的作品——「台灣牛」

81
第 卷.第 期

32
遊印心象
文◎馬俊國 攝影◎連慧玲
3

  出發旅行,如果要去的
地方是印度這樣的國度,再
一般的旅行也會變得不一
樣。這到底是印度的緣故,還是旅行者自心的觀照所致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答案顯得愈來愈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外境
與內心映照時;心,可有足夠的力量逼視當下,進而把它放
下。旅途中,在面對種種不可預測的狀況下所產生的苦惱,
或是目睹別人的痛苦時,常會在無意間瞥見自己不自覺,或
不常見到的內心面向。以印度這個國度而言,它最有力量的
面向即在於此。

82
佛國
  這是人稱的佛國,是釋尊為救護六道罪苦眾生,慈悲化


◎水行跡
現,於人間成佛之處。而人間之大,卻又只選擇印度,據說
過去諸佛亦在此成等正覺,未來諸佛亦然。因此,印度是佛


國,是淨土,是聖地。
  曾有人懷疑此地污穢不堪,人性險惡奸詐,何以釋尊
以此為其弘化之地?對於這一點,經典上可以找到相關的
解釋,對於去過印度的人來說,這些解釋多少顯得多餘。如
果一個人相信所謂聖地的加持力的話,它最無私而博大的
加持,莫過於它對每一位到來的旅客或朝聖者,顯現人間的
苦,以及超越苦的可能。一如當年釋尊於鹿野苑初轉法輪,
劈頭便說苦,以及苦之可能解脫——四聖諦。
  苦,是世間的真相,是實相。這個強烈而逼人的事實,
使我們來不及顧忌會不會被套上消極的標籤。佛法所謂的
苦,比 西方的悲劇更 具 啟 發
性,它 可 以是 眾 生 覺 醒的開
始。
    了悟 世間是 苦,才開始
一個人的回家之路;看清世間
是苦,才是結束輪迴的開始。
苦,是覺醒的動力,是出離的
引子,是解脫的種子;在最苦之處,才會有生命莊嚴而自在
的蓮花。
  有苦才有醒悟,有醒悟才有解脫,有解脫才有自在,有
自在才有佛,有佛才有聖地,有聖地就有苦。這一句,可以
把頭尾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圓圈,環環相扣,無始無終。閻
浮提眾生一日不解脫,就有諸佛不斷的化現來救護。有趣的
是,眾生之所以能得救,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苦,認清自己的

83
第 卷.第 期

32
苦,才開始走上解脫的。那麼,諸佛的作為在哪呢?

3
疲勞
  機場,總是孤寂的。這個熱鬧的場所,一入海關,再親
再愛、再恨再痛的人、事、物都不相關了,它讓人想到人間
的 死 別。這 想 法 有 時 候 讓 我 覺 得
放鬆,或許,這正好說明內心的負
累。
  總以為機場才是旅行的出發
點,卻忘了到達機場前的周章與緊
迫。行李,很多時候可以讓人看到
一個人的旅行心態,看到一個人如
何準備面對即將到來的旅途上的種種。
  我總會在行囊中加入一兩件具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例如
:上師的加持物,或是日常用來記錄心情的記事本等等。至
於實用的東西,必要的時候,可以犧牲掉。說穿了,物質的
依賴遠不比精神的依賴大,兩者都是安全感的執求,只不過
是具體與抽象的差別罷了。

死亡
  飛機的起飛與降落,是具有啟發性的。人,在面對生命
可能遭受危險時的反應,是直接而當下的。我常在這個時候
發現,在我心中,若有任何足以讓我面對死亡的力量的話,
那一定是來自三寶與上師的加持。
  過去這些年來,這股力量的延續與增長,是我判斷自己
修持的重要依據。煩惱與習氣仍然熾烈,然而刻意的自我要
求只是頭上安頭,而善待心中的不安,或許才是相處之道。
在每一次飛機的起飛與降落時自我檢視一番,逃過了一劫,

84
慶幸一回,再把握有生之年,繼續用功。
  當然,話又說回來,在我們的生活中,豈是只有在飛機


◎水行跡
起飛與降落時才與死亡打照面?顯然我們應該時時檢視,也
該時時慶幸才對,誰知道下一刻會不會來個大地震呢?


觸動
  有人說:旅遊,其實是一種內心的探索。旅途中,脫去
熟悉的種種之後,面對許多的未知與不確定,對於長期因為
習於安全、衛生與方便,而失卻了與自我更內在的力量溝通
與互動,而顯得無力甚至憤怒的我們,這可以是一次生命的
覺醒,或是一次更深沈的酣睡也說不定。
  這種憤怒與焦躁,來自於長期把生
命的能量,習慣性地被社會與文化所暗
示,而消耗於柴米油鹽、衣食、為人應有
的道德修養等外來的植入,而非發自內心
深切的種種自然的言行。在旅行中出現的
種種順逆,特別容易在這一個層面觸動
我。
  然而,這種觸動是無法預料的,有時
候是路上遇到的一個人,其人所稟賦的
特質,像一股美麗的力量,在相會的時光
中流露,穿透生命的堅實與牢固,化解盲
點,推開另一扇心門。
  有時候是旅途中發生的一件事,在堅持與頑強中,驚見
自己無理背後的無知,看穿自己把錯誤合理化的狡猾而拒
絕跟自己妥協;看似委屈了自己,其實是又一次善待了自己
ㄎ。
  有時候是一個情景,沒有言語,也沒有道理。

85
第 卷.第 期

32

  喜瑪拉雅山脈,莽莽蓁蓁
的松林中兀立的一座寺院。雨
從黃昏開始下,暮色與寒氣從
四方逼了過來,天色漸暗,隱
去了四周的樹影。時而閃現的
雷電,映照出遠處的山石與草
樹,雨水穿過松樹的枝葉,打
在鐵皮屋頂上。人,圍坐在火爐四周,柴火閃爍。那雨聲,
聽著令人茫然、出神。四壁土牆枯寂,彷彿在等待甚麼。
  雨一直下,落在松枝上,落在屋頂上,落在人的心上,
恍惚間,沖洗掉了甚麼。沉靜中,清晰浮現的,是意識裡的
浮動、不安與失措。
  茫茫此心,到底還有何處可去,何處可逃?無始劫來,
流浪生死,營營碌碌;要走,竟不知要去哪裡!除了當下,
還有哪裡?
  心彷彿不動,淚便湧了上來。

86
  這雨洗掉了甚麼?還有甚麼是洗
不掉的?


◎水行跡
  雨聲錯落,甚麼東西在下沉……


回家
    我 開 始 覺 得 好 笑 了,哪 裡 才 是
家?
  若以生命的究竟安穩、自在與解
脫來說,成等正覺才是回家的路。在這之前,我們都在旅
遊,我們以為可以憑恃地圖、信用卡、GPS、自己習愛的拖鞋
或吹風機甚麼的,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增廣自己的見聞;看
到令自己喜悅的風景與事物,嘗試在我們的生命中增添些色
彩或甚麼的。結果,我們愈走愈遠,愈走離家愈遠,之後又
自以為回到家了,找到了想要的安穩。
  不久,這無常的安穩又促
使我們再去旅遊、再去尋找,
如是周而復始地,來去往返。
輪迴,是不必等到往生才開始
的。
  那一夜山中的雨聲依稀在
耳,可是有些遙遠了。路,哪
一條才是正路?有人以為自己
走上了一條回家的路,誰知道
呢?說不定這種自以為是對的
才是錯路,《心經》說無智亦
無得,有所得表示有所誤。
  細想,還是一句老話---老
實用功去!

87
第 卷.第 期

32
機息心清 月到風來
3 文、圖◎小童
作者簡介:小童原名童寶呈,無師自通做陶製壺,擅長水墨畫、書法,在茶壺上刻字
是他的陶作特色,那些「壺言壺語」盡是生命智慧與幽默。平日喜讀古籍,也著手創
作現代水墨畫,以圖像、現代人的觀點,詮釋艱深難懂的人情義理。

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不必苦海人世;
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跡,何須痼疾丘山。
∼菜根譚
  凡俗以為欲得幽閑境地,當在郊外山間;所謂:明月清風,此
處方有。不豫機心不止,便是到了深山林內,紛擾還縈胸次。爭名
逐利、人間鬥爭,不限在群聚的場域。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
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才是決定的關
鍵。機心止,明月清風自來,人世也不見得就是苦海。經云:「煩惱
即菩提」,亦有所謂於此也。
  成語「終南捷徑」之由來:述唐時,道士司馬承禎諷盧藏用,
以求官之人偽裝成所謂巖穴之士,隱居到終南山,實則欲藉戚里朋
友以相聞,而察舉於地方,而爭辟於中央,用通顯貴。則此時也,
其何在意於終南之高懸明月,拂面清風。於是,俗有所云:「小隱
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心。」就深陷冰冷都市叢林的現代
人而言,此終日紛擾的世界,加上人際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普
遍地嚮往尋找一處幽靜的田野生活卻多不可得。而不曉得畢竟得
了,此表象的山水泉石也未必消除得了性靈的煩囂。不把自己的
心地沉澱下來,志趣不得悠遠,到哪裡都是一樣,問題終究沒有
解決。反不如蝸居城裡的一間斗室,若能夠心閑意靜,一把拙壺也
是一方山,一杯苦茶也是一泓水。此便是山水生涯,此即是月日風
清,縱另浮光掠影,是真「偷得浮生半日閒」之幽雅境地也。
  本句點出機息;機者,人心造作之巧詐也。點出心遠;遠者,
脫俗則逍遙自在也。唯機息,心遠則人間到處青山綠水之景致,非

88 必於離塵絕跡之境始得。

◎說菜根譚 ◎

89
第 卷.第 期

32
香芹蹄筋
主廚◎陽光
3
服務於臺北市政府警察總局會計室,是一位
業餘廚師,推廣素食不遺餘力。凡是複雜難
學的菜經過她的指導,都會變得簡單易學。
常常受邀做素食示範教學(免費),讀者如
果想學素食,歡迎洽詢。
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
sunny1414kimo

  走到士林華榮市場,發現一家每星期三、六都會來這裡
賣素料的攤販,老闆還會請客人試吃。其中,一種用蒟蒻做
成的香菇蹄筋,口感、咬勁,有如牛筋,拆開即可食用;我
們可以利用這類食材迅速上菜。

【材料】
西洋芹3∼4根、香菇蹄筋半包、紅椒1/3個、
薑。
【調味料】
香菇味素1匙。
【作法】
1、西洋芹洗淨後,用削皮刀刨除上面的硬
筋,斜切成菱形備用。
2、半包大小不等的香菇蹄筋,每條斜切成2
∼3個備用。
3、薑切片。
4、紅椒用刀片薄,大小與蹄筋、芹菜同。
5、香菇蹄筋已經調好味而且很油;所以,起油鍋時,只需放
一小匙油即可。
6、先將薑片放入鍋中爆香,開大火,放芹菜,加一點水下去

90
西洋芹的營養與功效
西洋芹,營養十分豐富。


◎醐養生
100克西洋芹中,含蛋白質
2.2克、鈣8.5毫克、磷61毫


克、鐵8.5毫克;其中,蛋
白質含量比一般瓜果蔬菜
高1倍,鐵含量大約為蕃茄
的20倍。西洋芹還含豐富
的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
,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炒,才不會焦掉,加香菇味素1匙。 西洋芹,含有較多的膳食

7、等水收乾,芹菜快要熟時,放入紅椒 纖維,具有清胃、解熱、祛
風、降血壓之功效。
及切好的蹄筋一起拌炒。

筍豆
  寒流一波接一波,天寒地凍。戶外溫度低,就像一個天
然的大冰箱,也是家家戶戶做臘肉香腸最好的時節。
  素食者,遇到天冷時也會很想吃零食。寒流來襲,室內
溫度低,特別適合作筍豆。這次,教大家做一些營養又好吃
的筍豆。

【材料】
黃豆1斤
【調味料】
鹽1匙、香菇調味料2平匙、糖1匙、辣椒
1根、八角數粒、切段的筍子一小撮(若
非新鮮的筍子,請泡水除掉硫磺味)。
【作法】
1、黃豆洗淨。
2、將黃豆放進電子鍋內,加入上述調味

91
第 卷.第 期

32
料暨5杯半的水,如同煮飯一樣,等電子鍋開關跳起,水分
也已煮乾。
3
3、將煮好的豆子鋪在紙上,開電扇使其加速風乾(約10小時
),等豆子的皮乾乾皺皺時就成功了。
4、有些人會在豆子裡加醬油,不但造成豆子的顏色太深,鍋
底還會有焦味;因此,建議不加醬油。

黃豆的營養
黃豆含有34.3%的蛋白質及17.5%的油脂,
營養價值非常豐富。黃豆的蛋白質中含有
米麵蛋白中最缺乏的離氨酸;因此,和米麵
共食,會產生氨基酸的互補效果,使攝取的
蛋白質成為優質蛋白質,足以媲美肉類。
所含油脂,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油酸
及次亞麻油酸為主﹐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尤其是維生素B1及B6)、礦物質及膳食纖
維。十九世紀時,德國專家分析了黃豆的成
份,認為可與牛肉相比,將之稱為「菜園的
肉」;黃豆本身還有控制血膽固醇的效果。
  除了營養素之外,黃豆所含的異黃酮
類、植物動情激素等一些植物性化學物質
,也被認為有助於捕捉自由基,減輕婦女更
年期症狀,甚至能預防癌症。

92
台北第一講堂
文◎靖宇


◎乘佛子

  師父 聖開上人未到魚池開山
時,在台北大直已有個「般若佛學 聖開上人三重精舍弘法

舍」道場,出版佛書,開始弘法度眾。
  1978年夏天,上人來到魚池,先前台北地區親近上人的
信眾,出錢出力,成為第一批的開山護法居士。
  1983年佛誕節,文殊院大殿落成後,眾多居士請求上人
在台北成立精舍,方便居士共修、聞法。
  1985年,三重精舍成立。承租來的精舍,每逢共修、上
人弘法時,空間不敷使用。1987年,搬遷至一棟大樓的頂
樓。未久,又面臨空間不足;上人指示另覓新處所。費了將
近二年的時間尋覓,1993年初,選中現址。
  1994年元月十六日,講堂落成。師父 上人因長期過度勞
累,在美示疾,無法回國主持佛像開光安座法會,四眾弟子
引以為憾。
  三重菩薩會謝明珠居士,回憶往昔師父上人覓地的經
過,她說:「師父上人每次來台北弘法或辦事,都會利用空
檔,請居士開車一起去看房子。有一天,我與同修陳春男陪
上人找了一個上午,回到精舍後,用完午齋,上人即用生澀
的台語說:『吃飽吔沒?咱著走哦!』」因隔天上人就要搭
機到美國世界中心弘法,所以,沒時間休息,立刻動身去看
最後一處。居士們聽到上人親切的語調,不覺振奮起精神,
載著上人驅車前往。
  車行至三重中正北路,一處已興建至六樓的大樓。房子

93
第 卷.第 期

32

上供法會

大專獎學金受獎人與台北講堂

94
格局方正,地處都會中心,交通便捷,且鬧中取靜,非常適
合當道場。上人看後,對我們說:『這裡好,這間很適合。』


◎乘佛子
說完,便上車回精舍。
  正要幫上人開車門的陳居士,發現上人穿的鞋子好舊、


好破,不禁感傷起來。心想:『敬愛的上人,為弘揚人乘佛
教,四處奔波,卻如此惜福節儉。當下,好想供養上人一雙
新鞋。』難話此時心,就這樣目送上人上車。」
  陳居士自責的說:「不知當時為何沒勇氣說出口,上人
那次赴美後,就病倒了,後圓寂於美國。但,上人為佛教奉
獻的精神,常留心中。」
  大莊法師回憶說:「自從被師父上人派到台北當常住
師,不覺已過了二十六個年頭。當年,出家才半年,各方面
仍在學習中,就被派來當常住師。說來慚愧,自己無德無
慧,還要弘法度眾。但,師父度我出家,為報師恩及佛恩,
始終秉持著師父的教導,一步一腳印,不遺餘力,老老實實
的做。
  師父德高望重,法緣殊勝;因參加共修、聞法的居士漸
多,空間不敷使用。一年半後,遷至一棟有八十坪空間的大
樓頂樓;但,不久,空間還是太小。師父囑我另找地點,先
後找了一、二年,才找到目前講堂所在地。時,經費短缺,
就連購屋的訂金,也是居士先行代墊。後來又裝修了一年
多,講堂才完成。工程所需龐大的經費,都是居士們共同發
心布施、義賣所得,與僧團提撥經費下完成的。」
  大莊法師又說:「當初,推動『素食品嚐會』,一是希
望大眾與三寶結緣;二是希望與會大眾能種下成佛的種子;
三是大家參加觀摩後,回家後,也可以動手烹調美味的素
食,減少殺生。同時,值此歲末之時,大家共聚一堂,相互
祝福。做菜的人歡喜,用齋的人也歡喜,既修福報又結法

95
第 卷.第 期

32
緣,大家相互成就;更藉此因緣,接引新緣,從認識佛教,進
而皈依學佛。彼此之間互相交流,也是一種布施;除布施食
3
物外,也布施自己的心量。茹素後,可減少殺生,並可培養
慈悲心,身心都健康。」
  參加十多年「素食品嚐會」的
許居士說:「素食料理,對一般人
而言,並不簡單,尤其是要將食材
做出多樣的變化及處理。就蘿蔔來
說,我只會用來煮湯;但,品嚐會
上,看到醃製的蘿蔔,不但口味獨
大家一起來攪油飯!
特,而 且 香 脆 好 吃。素 食 披 薩 又
是一絕,加上適當的配料,美味的
披薩也可以自己烤來吃。只要有人
問,居士們決不藏私,熱心分享;
每個步驟都會細心解說,教到你會
為止。」
中光菩薩會每年都一同參加素食品嚐會     當天的「天廚 妙供圓滿法
會 」,除 了 素 食 品 嚐 及 佛 前 大 供
外,還穿插各式的表演。除了小朋
友的背唐詩、猜謎、小提琴演奏、
太極拳、元極舞外,還有大合唱與
話劇表演等精彩節目。其中,三重
菩薩會合唱團,合唱由師父上人作
「天廚妙供圓滿法會」每年都吸引大批信眾
詞的「秋夢」與「修持歌」;中光
參加
菩薩會居士們,演出佛教故事改編
的「胖國王」、「五夫人」話劇,很受居士好評。
  參與話劇演出的居士,有的以反串角色參與演出,戲劇
效果極佳。曾多次擔任反串角色的蔡澤生居士說:「以反串

96 的方式參與演出,可擺脫慣性思考的模式;從演出中,體會
如何去『我執』、『我相』,也是一種修行。」
  興南精舍的居士們,每年都會搭乘遊覽車,遠從屏東前


◎乘佛子
來參加素食品嚐會。在菩薩道上,與眾共結法緣。
  台北第一講堂下所屬的菩薩會,有:三重菩薩會、中光


菩薩會、中和護法功德會、樹林共修會、桃園慈光菩薩會、
興南精舍等六個單位。各菩薩會的居士們,都很發心配合僧
團的步伐,共同推動弘揚人乘佛教的法輪。
  大莊法師又說:「我永遠記得師父說過:『推行人乘佛
教,弘揚佛教真理;淨化社會人心,發揮慈悲濟世;建設人
間淨土,創造人類幸福』的宗
旨。為實現此目標,就要修習
般若法門。本山文殊院,以供
奉 文 殊 菩 薩 為 本 尊,就 是 希
望大家學習文殊菩薩的智慧。
修行,就要從般若智慧上下功
夫,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記
中光菩薩會以話劇表演展現佛法
得佛陀的教法。
    常 住 講 堂 之 後,竭 盡 心
力 地 帶 領 居 士 共 修,希 望 每
位居士都有正知見,斷煩惱、
習氣,行八正道,建設幸福家
庭。弘法並沒有什麼竅門,不
論帶共修、居士往生助念、居
士家庭困難需協助解決,都盡 三重菩薩會合唱團的精彩合唱
力而為。雖然自己身體並不強
健,仍抱病勉力而行,追隨師父上人的腳步,行菩薩道,以
報答師恩、僧團及佛恩。」
  講堂除每週二次的共修外,還定期舉辦法會、念佛與法
師弘法等活動,讓居士們有更多修行、接觸佛法的機會。
97
第 卷.第 期

32
咖哩眾香對話中
文◎一缽
3

  自從薑黃被證實有預防憂鬱症、老年癡呆症與帕金森氏
症療效後,含有大量薑黃的咖哩飯,便悄悄以高曝光頻率出
現在家中的餐桌。每當夕陽西下,公園中的榕樹陰暗深處,
菲傭看護們嘰嘰喳喳操著陌生腔調愉快聊天之時,旁邊總有
頹唐枯坐輪椅的老人。有些人面無表情,似語非語,呢喃顫
動,以一種蒼白無力而癡呆遲緩的動作,緩緩示現生命輪迴
中,生老病死的無常。也幾乎在同時,鮮黃澄澄的咖哩飯,
繁複雜沓的香味,悄悄縈繞在內心深處,纖細編織出生命蔓
藤般的情結,那是糾結著沉重記憶負擔與恐懼遺忘的蒼涼。
  咖哩是複雜的;但是,選擇咖哩的動機更是複雜。
  人們不想遺忘,所以選擇文字、
語言、影音等等符號結構去記錄大量
的資訊。從結繩紀事到耳提面命,大
家都深知健忘會造成很多麻煩,但又
深深恐懼大量的資訊爆炸。「人生識
字憂患始」,古已如此,歷史沉重的
包袱,於今尤甚。每個人都自覺「輸
一般家庭的廚房中,總能找到幾味咖哩。
在起跑點」,不由自主地焦慮跟不上
時代的飛快腳步,又恨不得「自此一笑忘千慮」或「與爾同
消萬古愁」。現代生活中,充斥許多舒壓忘憂的小秘方,例
如泡個溫泉澡、找人喝茶聊天扯八卦,或看八點檔、趕一場
午夜電影等等。但,這通常只能暫時轉移注意力而已,深藏
在記憶底層的焦慮,到頭來,總還得一個人孤獨、現實地去

98
面對自身生命底層的回應與挑戰。
  人們似乎還是選擇活下去,勇敢面對記憶的願力占優


◎事賦
勢,也因此,咖哩飯出現於餐桌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似乎也
百吃不厭。坦白說,真得懷疑一下,是否因為大家容易遺忘


咖哩的繁複味道,才不會造成煩膩的「審美疲勞」?也或許
咖哩太容易變化了,稍稍調整一下香料配方或先後下鍋次
序,就可熬出不同的風味,甚至顏色口感都不同,才不會感
到單調重複吧!
  小心仔細的用花椒,這應該是川菜的啟迪。因為花椒
本來就是開脾醒胃的,它的味道又鮮亮又麻利,它匕首般的
麻辣香味,像刺客,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雷掣電轟而
來。口感完全是趙子龍式的英雄孤身深入長坂坡救阿斗,
橫衝直撞,若無視旁人,在咖哩中扮演一腔激亢嘹亮的小喇
叭,令人耳目一醒。花椒以茂汶、清溪所產者最佳,是四川
人集體潛意識下的英雄崇拜。
  薑黃伴著花椒,是一種結拜式的義氣,但仍需溫柔細膩
的小茴香,就像風塵三俠中需要紅拂女。市售的佛蒙特咖哩
塊中加上剛磨好的小茴香,也就是新疆的孜然,迎面撲鼻的
就是沙漠回族豪爽風味的熱烈。雖然迄今仍不清楚為何溫柔
旖旎也會帶來這種效果,但只想到伊斯蘭教寺院繁複細巧的
砌花壁磚,還有盤繞旋複的可蘭經文Kufic書法字體。世上本
來就存在許多迷離漶漫的費解,在剪不斷理還亂之中,我們
見識到了語言的極限。
  德國小說家徐四金的《香水》中,描述的就是香味如何
直接影響大腦下視丘的情緒,而對氣味的化學反應,應該是
很原始的動物結構,從演化的觀點,甚至比視覺或聽覺都直
接。我們人類的喜怒好惡,其實與氣味有莫大的關係,它是
一種業力的網子,緩緩地把大家鑲嵌在記憶的框架,鬆鬆綁

99
第 卷.第 期

32
著文化上的意識結構。
  雖然漢傳佛教中持齋清淨的修行人都避蔥蒜,但不知為
3
何不避辣椒。說到用辣椒,泰國人是一絕,他們的酸辣口味
是平衡著檸檬香茅風味的巧妙設計,搭配中,每見熱帶綺麗
炫目的幻想。青綠咖哩、鮮紅咖哩、明黃咖哩到碳黑咖哩,
色彩繽紛,但也辛辣嗆人,許多人都為此涕泗滂沱,聲淚俱
下。
  辣椒種類甚多,中國人用椒癡迷到出神入化的,該是川
湘菜系了。湖南湘潭與四川成都的長輩們,都會背誦一串辣
椒經,火烘烘的腔調,一路子像說快板書式地念下來,雞心
椒、朝天椒、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七星椒、大紅袍和
小米椒……等,各有特性,歸屬熱性,有祛寒健胃,除濕止
痛之療效。也只有在四川才種得出來,在豪邁的回憶之中,
那鄉音都是辣味。
  用辣椒入咖哩要像下毒般戒慎恐懼,因為橫行霸道的辣
椒其實很奪味。武俠小說中,使毒高手都會用到渾然不覺的
化境中,要知道,辣椒是土匪,並不是獨行俠式的花椒,君
臣佐使要配合,所以常用其他香料暗中箝制其所為。許多人
都用玉米粉、椰漿或酸奶酪,更有高手用到紅麴酒醋,無所
不用其極的就是——人性中畏懼辣椒,又酷愛辣椒。
  用剛磨好的黑胡椒,應該是咖哩中最畫龍點睛的想法。
它很驕縱貴氣,要急烘爆炒一下,才能逼出獨特的芬芳,明
晃晃像一柄紫綬旋鍔、鏤金錯彩的尚方寶劍,不能輕易出
鞘。黑胡椒在咖哩中常常是神采煥然的,甚至在回味中,也
都是記憶最深刻的。也因為美食家對咖哩調味經常剝草析
羽,錙銖計較,所以對用黑胡椒的要求也最苛刻了,幾乎達
到戒律森嚴的境界。
  薑當然是老的辣,但薑的老辣青辛是深沉厚重的,像

100
吳昌碩、齊白石的丹青畫作。薑的辣是有著下筆蒼勁的金石
味,或是帶著先秦青銅器的肅穆高古,如果配上肉桂就更


◎事賦
穩當了。古人咸稱薑桂之性,就好像在說琴瑟和鳴一般,是
千百年來廚房中反覆實驗下公認的最佳拍檔。薑在咖哩中


最好是兌汁,只聞其馨香而不見其形質,起鍋時淋上一勺薑
汁,正像熱辣的靈魂遊移在卷軸碑帖之中。
  加入純巧克力粉是咖哩中另一蹊徑,非常香醇濃郁。雖
然黑糊糊的看起來有些色相欠佳,但勾搭上雪白的洋菇片
與馬鈴薯塊就很素淨雅致。老豆腐塊入其中則更佳,入口融
舒,既能下飯,又宜佐麵,像回憶中的老照片,是既模糊又
清晰的味道。雖然
底味總有一絲蕭瑟
悲涼的清苦,通常
又會被誤認為是生
命中應有的淡淡甘
爽,「此情可待成
追憶,當時只道是
尋常」,不是嗎?
  所謂的共業,
當然是記憶庫了,
印度料理中,咖哩尤其不可或缺。
以色、聲、香、
味、觸、法等等資
訊形式,存在生命的深層處。大凡歷史悠久的民族,不知不
覺都會在潛意識中選擇一些化學氣味的記憶庫,這也就是所
謂的「家鄉味」或「母親家常菜」。許多吃咖哩的人或許不
知道薑黃健腦的療效,他們只是依本能去吃;咖哩氣味如此
繁複多元,我們選擇咖哩的動機更是深刻奧妙。

101
第 卷.第 期

32
師父上人法語(5)
Excerpts from Master’
s saying on the Buddhist dharma(5)
3
翻譯:蔡澤生、Judy Chen

譯註:很高興想起來我同修的外甥女,在美國出生長大的
Judy,特地請她幫忙修改英文翻譯。她很用心,有些地方解釋
得很仔細,從她的修改中,學了很多。每句的解釋,碰到比
較特殊之處,會加以說明,與大家分享。

22.可憐不自覺:我相現前易著魔,貢高我慢易著魔,我
執我見易著魔,陰行自私易著魔,修行若不識魔相,
慧命堪虞自可憐,惟有佛前真懺悔,回光返照空照
魔。
It’
s a pity not to be aware; thus it’
s easy to be bewitched when
one shows egoism, when one shows self-conceit and arrogance,
when one holds on to his ego and his views of self, and when
one behaves in a selfish and sinister way. One who practices
Buddhist dharma and knows nothing about forms of devils, has
to worry about his own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of life. One
has to secure oneself by confessing sincerely before a Buddha
statue, and he will be enlightened with the wisdom to see
through devils.
這句法語很難正確、精確的用英文傳達,足見英文功力還
不夠。最困難的一點在於「我相現前」的翻譯,若純粹照
字面翻譯,很難了解原意。跟Judy簡短的討論之後,採取簡
單的說「顯現自大的行為,shows egoism」。

23.美化青年的身心,激勵青年的壯志,創造青年的幸
福,光明青年的前途,啟發青年的智慧,展現青年的
才華。

102
We have to beautify young people’ s heart and minds, inspire
their lofty ideals, create their happiness, brighten their prospects,
enlighten their wisdom, and unfold their brilliance of mind.


◎學英文教室
24.乞憐的人,是得不到別人同情的;
高慢的人,是得不到別人尊敬的;


自卑的人,是得不到別人重視的;
妄語的人,是得不到別人信任的。
One who begs for pity receives no sympathy from others.
One who is arrogant and insolent receives no respect from
others.
One who is self-abased receives little attention from others.
One who lies receives no trust from others.

25.人的身心如大地,學善行善如種禾,惡念惡行如雜
草。
Our body and mind is just like the earth; and learning good
deeds and conducting virtue and charity is like planting rice,
while bad ideas or behaviors are like the weeds.

26.知道認錯的人才是真聰明;知道懺悔的人,才是有智
慧。
One who realizes he has to admit his mistake is a truly intelligent
person; one who realizes he has to confess has real wisdom.

27.我們學佛的人,要與人結法緣,不要與人結塵緣、惡
緣;要離情尚義,不要被情欲所困;對情、愛、欲能
看破放下,不要執著貪染,如此才能解脫自在。
Learning from Buddha,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form a dharma
bond with others rather than a worldly bond or even bad bond;
that we separate ourselves from emotional feeling, advocate for
righteousness and public-mindedness, and are not besieged with

103
第 卷.第 期

32
affections and desires; that we see through the true nature of
affections, love, and desires, and lay down the attachments to
3
them. Only then will we be liberated and at ease.
離情尚義的義字,本身就有多重含義,所以用righteousness
and public-spirited來表示;public-spirited一字,跟Judy討論
之後,她認為在美國public-mindedness比較通用。
另一個困難是「結緣」的翻譯,此處的緣字和因緣的緣
字意義有所不同。此處緣字的翻譯,想到alliance, affinity,
contact等字;跟Judy討論之後,用bond來代表。

28.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的事情,不論是憂、悲、
喜、樂,心理都不要妄動。
In daily life, when you encounter any event, affair, or incident,
no matter if it causes anxiety, sadness, delight or happiness; do
not react rashly in your mind.
「不論是憂、悲、喜、樂」,原先翻譯為no matter if it is of
anxiety, sadness, delight or happiness; 本來就覺得不是很好的
翻譯,Judy改為no matter if it causes anxiety, sadness, delight
or happiness,才恍然大悟。原來,憂、悲、喜、樂不是事情
的本質(所以翻譯為it is of不妥),而是事情「產生」的。
因此,事情的憂、悲、喜、樂,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
語言的思維帶出了事情的真相。
另外,「不管遇到任何的事情」的「事情」兩字,很難用
簡單的一個英文字來表示,把它擴大解釋為event, affair, or
incident。

104
佛子行三十七頌
譯注◎莊昇


◎學英文教室
編按:《佛子行三十七頌》的英譯導讀與講解,自第28卷第4
期(2007年3月10日出版)起連載,本期解說第三十一頌與第
三十二頌。


第三十一頌
若不細察己過失,道貌岸然行非法,
故當相續恆觀察,斷己過是佛子行。
If, having (merely) the appearance of a practitioner,
one does not investigate1 one’ s own mistakes, it is
2
possible to act contrary to the Dharma. Therefore,
constantly examining 3 one’ s own er ror s and
abandoning them is the bodhisattvas’practice.

【導讀】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這句話是用來警惕自己,不要因為
自己在修行佛法,就忽視自己的過錯。尤其是在修行佛法時,
若自己有過錯而不自知,那影響是很大的;可能影響別人對
佛法的信心,因而斷了他人的慧命,那就罪業深重了。所以,
修行要隨時審視自己,自我反省,如孟子所說的「吾日三省
吾身」;有了過錯,就如孔子說的「過,則勿憚改」。發現自
己的過,改自己的過,斷自己的過,跟持戒一樣,是一種法布
施——無畏施,是利益眾生的事,當然首先得到利益的也是自
己。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
1. investigate: vt, vi. 調查,研究。
2. contrary: adv. 相反地
3. examine: vt. vi. 細查,診察。

105
第 卷.第 期

32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When not examining one’ s own confusion,
3 It is possible to have the appearance of a dharma practitioner
while doing what is not dharma.
Therefore, to continuously examine one’ s own faults,
So as to stop one’s wrong-doing is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導讀】
1.「細察己過失」的過失一詞,先用confusion (無明) 一詞
表示。
2.後面一句「恆觀察」,找出自己的過失,用faults表示;
「斷己過」的「過」,則用wrong-doing,剛好對應上一句的
「doing what is not dharma」 表示。前後句連起來,表示若能
察覺自己的無明,就能察覺過失。
3.第二句表示若不隨時自我反省,行非法而不自知,可能被他
人誤認為「掛羊頭賣狗肉」,那就罪過大了。

第三十二頌
因惑說他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
故於大乘諸行者,不道彼過佛子行。
If, influenced1 by disturbing emotions, one points
out another bodhisattvas’faults 2 , oneself is
diminished 3. Therefore, not speaking about the
faults of those who have entered the Great Vehicle
is the bodhisattvas’practice.

【導讀】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看到他人的過錯時,就要想想這句
話,以慈悲心去看待他人的過錯,就不會大驚小怪,不會去
批評。看到他人有過錯,就如同看到鏡子裡的自己,立即審
視自己是不是犯了同樣的過錯。在修行上,要特別注意不說
修行人或僧眾的過錯。說他人的過錯,只會減損自己的修行

106
和人格。這句偈和上一偈是相互呼應的,經常審視自己有無
過錯,知道斷離過錯的人,自然不會去說他人的過錯。


◎學英文教室
【英文單字 Vocabulary】
1. influence: vt.. 影響,左右。
2. fault: n.. 缺點,缺陷,毛病。
3. diminish: vt. vi 變小,縮減,被貶低。


【綜合幾個英譯,另寫的版本】
If, due to negative emotion, one speaks of the fault of other
bodhisattva,
Oneself will become corrupted.
Hence, as to the practitioner who has entered the Great Vehicle,
The practice of a Bodhisattva is not to speak of others’ faults.

【導讀】
1.說他人是非,往往是在心情浮動的時候。所以是due to
negative emotion, 也就是無明。
2.看到別人的過錯,不是壞事,表示自己頭腦還很清楚,可以
明辨是非;但,不要去宣說,若去speak of ,表示這時候自己
頭腦不清楚了,已經腐敗、墮落(corrupted)了。若真的忍不住
非講不可,只能誠懇的跟對方講。
3.第三句強調針對修行人或僧眾,雖然你可能看到他們的過錯
;但,事情往往不是你所看到的表相,也就是「實相非相」。

107
第 卷.第 期

32
不道彼過,見實相非相
文◎莊昇 圖◎老石
3

    有 這 麼 一 則 故 事:一 個 小 村
莊,後山一間茅屋,住了一位修行
的出家人;村民很歡喜的供養,法
師也經常隨緣開示佛法,解決村民
的疑惑,很受村民敬重。有一天,
村民女眾賈居士聽到一個消息,趕
緊跑去告訴好友關居士說:「聽說
那位法師有了小孩,真是失德,我
再也不去供養了!」關居士回答說
:「你只是道聽途說而已,就遽下
定論,這是不對的;我要上山去看個究竟。」
  關居士來到後山茅屋,果真看見法師帶著一個小嬰兒,
忙的不知所措。關居士審視了一下環境,跟法師說:「我是女
眾,比較懂得帶嬰兒,讓我幫您帶這個小孩吧!」之後,賈居
士還聽到一些閒言閒語說:「這小孩會不會是關居士與法師
生的……等等。」聽後,賈居士完全不予理會,因為她知道那
不是事實。
  過了幾年,村裡員外的女兒帶著夫婿回來向父親請罪,述
說當年因為不懂事,私下與夫婿有了肌膚之親而生下小孩。
因父親嚴厲的責備,還說要好好修理對方,情急之下,想到
父親十分敬重那位法師,就推說小孩是法師的,希望父親不
會怪罪。多年之後,因思念孩子,想把小孩領回來,才據實以
告。原先,員外一家人非常護持這位法師,聽女兒說小孩是法

108
師的,盛怒之下,把嬰兒丟給法師後,就一走了之。如今真
相大白,趕緊到後山向法師懺悔。法師只說:「感謝關居士
幫忙,解決了我不少的難題,才讓我順利的帶好小孩。」


◎薩行處
  經過這次的教訓,賈居士向關居士懺悔道:「當初,我
聽信謠言,不明就裡的就責怪法師,實在罪過。不像妳,當


下就看到了法師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忙,我要多多跟你學
習。而法師的忍辱功夫,更值得我們學習。」
  * * * 
  「佛子行37頌」之第31及32頌,談到「斷己過」、「不道
彼過」、「因惑說他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等,浮上心
頭的,卻是關於一位法師(白隱禪師)忍辱功夫的故事。故
事中,應有印證「因惑說他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的地
方;同時,心中也浮現「若見實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
想到故事中也應該有印證的地方,故按照常理推論故事的發
展,自己添加了賈居士與關居士的角色。
  故事中,讀者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賈居士就是「因惑說他
佛子過,徒然減損自功德」;而「若見實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應用在世間法上,就如故事中的關居士見到「實相
非相」——事情絕不是如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關居士不為
表相所迷惑,所以能看到眾生的需要,及時提供幫忙,那就
是「即見如來」的表現——內心安然,如如不動。
  「見實相非相」,在世間法上的功夫,是看到事實的真
相,不為表相所迷;而在出世間法上,則是進一步看到「實
相」——諸法的緣起性空,而對諸法的體用了然於心,自然不
會著相了。
  願藉此故事與大家共勉之——「不道彼過」,進而「斷己
過」。

109
第 卷.第 期

32
一杯水的故事
文◎慧彰
3

  我聽過兩則有關一杯水的故事。
  一則是:父親倒了一杯開水給女兒,對她說:「人,一
生的福報就像這杯開水一樣,如果妳一下子就把它喝完,晚
年就苦了,沒水喝。」父親又說:「福報有限,要惜福。」
另一則是:有位老師在杯子裡倒滿了水,然後對學生說:
「你能再加水進去嗎?」接著又說:「做人處事要謙虛,滿
招損,謙受益。」
  修行是一條漫長的路,不但今生要修,來生也要繼續
修,才會有成就。不要天真的以為皈依、受戒後,一切問題
都解決了。殊不知,那只是形式,不是實質。
  師父上人曾說:「覺悟是修行的開始。」何況我們芸芸

110
眾生,更應努力修行。修什麼呢?就是要「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痴」,發願要「斷惡修善,廣度眾生」。自己如
果沒有能力或因緣度人,就要先求自度。自度的能力都沒有


◎薩行處
卻想要度人,那只是幻想,不切實際。再好的老師,也只能
傳道、授業、解惑,沒法子幫學生讀書、考試。


  業障是自己所造的,要靠懺悔,方可消除。經云:「要
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又
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待今生度,
更待何時度此生。」能有機緣與慈光山僧團的法師們親近,
那是多生累劫修來的福德因緣。有緣接觸正信的佛教,更是
難得的福報,要好好把握,切莫空過,免得將來年紀大了,
身體差了,再感慨的說:「時乎時,不再來。」
  最後,以陶淵明所作的一首愛惜光陰的自勉詩,與大家
共勉之,詩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
月不待人。」

111
第 卷.第 期

32
重逢
文◎陳贊吉 攝影◎老石
3

我乘著一葉扁舟 順流而下
隨著波浪 載浮載沉
永無止境的飄盪 飄啊飄! 在順風的推舟下 靠岸

岸上鳥語花香、清涼 一切是那麼熟悉啊!
久別重逢的喜悅 在臉上畫上五線譜
譜出一曲 無住心

此時
內心是寂靜的

112
新年禮懺消業障 本山分院同舉行
文◎編輯室


◎光之聲
  1983年春節,僧團於文殊院首次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法


會」;1991年,移至覺華園舉行。時值春節期間,居士往返
埔里,常遇塞車之苦。故,自2008年春節起,改由本山暨各
分支道場,同時舉辦禮懺法會。
  今年,初一至初三,文殊院連續三天禮拜「梁皇寶懺」
;地藏院,初一至初二,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彌陀
院,一連三天,禮拜「三千佛」。大雅精舍、豐原講堂、台
南文殊精舍、屏東講堂,亦舉辦「水懺法會」;台北第一講
堂,禮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圓東庵,則舉辦「金剛寶
懺」。
  《摩訶止觀》卷二上、《金光明文句》卷三載:「懺
悔,分為事懺與理懺兩種;又作法懺悔、取相懺悔、無生懺

113
第 卷.第 期

32
悔等三種,稱為三種懺法。」前二者屬於事懺,後者屬於理
懺。此外,於佛前舉行懺悔儀式前,須先行禮讚,稱為禮懺
3
儀。懺悔後,再行發願迴向,稱為懺願儀;至此,即完成懺
悔儀式。
  佛教之懺法,起源於晉代,漸盛於南北朝。自南朝梁代
以來,採用大乘經典中懺悔與禮讚內容而成之懺法,以種種
行式流行,從而產生許多「禮讚文」及「懺悔文」。

114

◎光之聲 ◎

115
第 卷.第 期

32
希望100.幸福無限
3
甲仙關懷行
文、攝影◎清雨

  慈光山人乘寺,繼去年在甲仙地區舉辦「歡喜過好年.
甲仙關懷行」活動後,今年持續關心高雄甲仙地區。今年主
題訂為「希望100.幸福無限」,希望在新的一年 (2011年),
所有的人們都能抱存希望,迎向未來的幸福生活。現場除了
發送年節物資、紅包給弱勢家庭外,現場還有義診、義剪,
禦寒衣物、春聯大放送,極受
地方人士肯定。
    因 為 去 年 的「甲 仙 關 懷
行」大受好評,今年活動時間
訂在1月16日上午十時開始。八
點半,就有民眾前來排隊等候

116
義診和義剪。主辦單位也大幅度號召動員,義工人數高達106
人。除了高雄講堂及屏東講堂居士外,還有輔英科技大學楊


◎光之聲
金修副教授帶領物理治療學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16位領
有專業證照的學生一起來參與,提供復健和衛教等服務。家


醫科、骨科,則有熱心的周醫師及吳醫師等專業人士看診給
予治療。
  楊金修老師表示:這次參
與的學生都領有物理治療師證
照,今年六月即將畢業,藉此
機會到八八水災受災區,看看
這受創的大地與居民,用自己
習得的專業為居民服務。從內
心感受災難,這對未來從事醫
療工作有正面的作用;同時,也從實做中印證所學。
  參與服務的輔英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學生許譪云說:
家住在中部,曾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非常能體會災民的心
情,很高興有機會參與這次的義診活動。除了醫護人員、學
生外,還有許多熱心的志工前來幫忙,每個人盡一點心力
幫助別人,共同成就這良善的因緣。這是第一次參加義診活
動,服務的過程中,遇到很多位7、80歲的阿公、阿嬤,感覺
就像為自己的家人服務,希望他們健康長壽。
  甲仙關懷行,今年仍在甲仙區活動中心舉辦,現場熱鬧
非凡,在主辦單位細心規畫下,都能滿足前來民眾的需求。
因為再過二週就要過年了,很多人趁此機會來剪個漂亮的髮
型;小朋友則聚集在做造型汽球的大哥哥、大姐姐身旁,等
著拿可愛的造型汽球。活動入口處,則分送應景的春聯及禦
寒的手套、帽子,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一掃過往的陰霾,
大家準備迎接新年及美好的未來。

117
第 卷.第 期

32
人間有愛
3
寒冬送暖關懷行
文◎果穗

  寒流發威,一波接一波地來襲,全台到處冷颼颼,讓人
直呼今年特別冷。為關懷大埔里地區的弱勢家庭,希望他們
能歡歡喜喜過個好年,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於2011年1
月19日運送二車的民生物資來到南投家庭扶助中心埔里服務
站,關懷此地區的受助家庭。
  家扶中心人員一
再致謝,並表示:社會
關懷物資大部份是米
油等民生物資,年節應
景的食品較為缺乏,基
金會特別用心地送來
許多糖果、餅乾、春聯
等應景物資,增加了許
多過年喜慶氣氛,相信
會為弱勢家庭帶來濃
濃的新年味。
  大家在一片歡喜
中,圓滿了這次的關懷
之行。同時,希望我們
的關懷能化為盈滿的
祝福,為這些受助家庭
注入一股暖流,都能快
快樂樂地過新年。

118

◎光之聲 ◎

119
第 卷.第 期

32
推動崇尚優良道德
3 獎掖品德優異學子
文◎果穗

  由於科技文明發達,在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激盪下,我
們的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加上民主自由風氣的吹襲,
新舊社會在尚未取得適切的平衡點中,一味地自由解放,忽
略了倫理關係,導致社會價值觀普遍物化,品德功能日漸式
微,青少年道德價值混淆與
偏差行為日益嚴重。而國、
高中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穩
定 人 格 的 重 要 轉 捩 點,因
此,重建社會秩序,青少年
的人格健全發展,則是不容
忽視的一環。
  慈光山開山導師 聖
開老和尚早年四處行腳弘化時期,即感於唯有推行正信佛教
方能破除迷信、啟迪世道人心,所以,僧團以「淨化社會人
心,建設人間淨土,創造幸福文化」為弘化宗旨。鑑於社會
倫理逐漸脫序,正向道德力量日益薄弱,財團法人人乘文教
基金會乃於2010年設立「慈光山德馨獎——德行楷模獎學
金」,期由獎勵品德優異學生,激勵其發展健全向上、溫暖
待人的人格,專注認真學習,增進行善的內在能力,造就社
會有用人才,進而推動社會崇尚優良道德的良善風氣。
  此項獎學金由南投縣埔里鎮、魚池鄉、國姓鄉、仁愛鄉
和水里鄉的15所公立高中(職)及國民中學學校,依據基金會設
定的「孝順父母、尊師重道、待人處世、知禮守節、熱心服

120
務、努力向學、慈悲感恩、實踐環保、自律自制、樂觀正向」
十大方向,先行校內審查評選、推薦品德優異之學生,再轉


◎光之聲
本基金會審核。基金會於12月4日上午假人乘寺文殊院舉行頒
獎典禮,21位學生接受表揚獎勵。


  太虛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
成,是名真現實。」品德是做人最基本的努力與學習方向,
先學會做人,有了完整的人格才能修行,乃至成佛。基金會
希望透過「慈光山德馨獎」來表彰良善德行,讓每一個受獎
的學生了解自己因良好的德行表現而得到鼓勵和肯定,日後
能以這份榮譽為基礎,持續好的品德行為,發展健全樂觀的
人格,進而帶動校園同儕見賢思齊,而成為自利利人的社會
好模範,也為社會帶來更多的良善和穩定力量。

121
第 卷.第 期

32
播撒菩提種苗 啟發慧命善根
3
頒發「慈光山人文獎」99年度大專學生獎助學金
文◎果穗

  在這歲末冬藏季節裡,九十九年度「慈光山人文獎」大
專學生獎助學金的頒獎活動正熱烈地進行。首先由台北第一
講堂「天廚妙供圓滿法會」拉開了序幕,接著高雄講堂、台
中講堂的頒獎也相繼展開。於莊嚴喜悅的儀式中,法師們頒
贈獎項給得獎學生,在充滿歡喜感動的氛圍下,學子們都留
下美好的印象,同時也與三寶結下更深的法緣。
  本年度大學組以聖開老和尚的著作《佛說分別善惡所起
經白話解》、《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白話解》,任選一書
來寫作閱讀心得;研究所組則是以「文殊菩薩修持法門之研
究」作專題論文。在一百多位優秀學子的較勁下,經過慎重
地審核評選,共有21位學生成為今年度的得獎人。其分別是
研究所組的張元隆;大學組有釋如恒、釋宗音、釋紹玄、林

122
聖哲、莊宜晟、鄭猷勳、阮郁玲、蔡孟修、花憲男、羅梵文、
林芳瀅、黃意茹、朱紋羲、林子薇、胡克緯、黃奕慈、賴思


◎光之聲
瑩、陳彥文、林莉薇、邱楚涵等同學。
  為引導大專學生親近佛法,種下光明菩提種苗,自2007


年起,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即從聖開老和尚眾多著作
中,選擇以「五戒十善」為
基礎的著作作為慈光山大
專學生獎助學金的閱讀書
目。由學生的文章中,可了
解出許多學生是初次接觸
佛教,但因老和尚的著作淺
顯易解,加上學生們用心研
讀,不論是蒐集資料、旁徵
博引,或是引經據典,在在
發現到學生們透過不斷地閱
讀、思考反芻和寫作,而能
夠認識佛教基本教理,進而
反躬自省,啟發善根,甚而
發願習善積德,修身力行做
人的道理,以達到獎學金的
設立目的。
  經云:「一稱南無佛,
皆共成佛道。」不論得獎與否,相信佛法種子已播撒在學
子的心田,期盼這些良善種子都能發芽、茁壯,未來因緣成
熟,都能善果遠播,廣集福德資糧,成為他們向善的動力。
雖然每年只有近二百位學生得以親近,但一如救森林大火的
小鳥,只要我們努力不懈,有朝一日,相信定能滅除眾生的
煩惱大火。

123
124
第 卷.第 期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