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西游记的结构布局

1. 结构严谨,刻画细腻

在艺术的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 从结构上看,《西游记》共共分为三
大部分:前七回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
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
致。即小说的开头部分:以:“传奇英雄”孙悟空为主要人物,予以着力描写。故事一
开始,就诉说东胜神州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旧精月华,产下一石猴。石猴四
海求师,在西牛 贺州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
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回来后自号“美猴王”。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
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言,把孙悟空
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
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
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幡
桃园。孙悟空偷吃了幡桃,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太上老君把悟空置
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依然无伤,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第八至十二回,是第二部分、即“江流儿”故事。写唐僧的出生、家世,包括
了魏癥“梦斩泾河龙”和“唐王(李世民)入冥”故事,并把孙行者、猪八戒、沙
僧和白马,预先做了影射的伏笔。径河老龙因赌卦少降雨水,触犯天条当斩,求唐
太宗救命。太宗臣魏征梦斩径河龙,太宗魂被逼入阴司对证。还生后修建“水陆大
会”。请陈玄奘主行法事,开演诸品妙经。观世音显像,指化陈玄类去西天取真经。
唐太宗认玄奘御弟,赐号三藏。

第三部分由第十三回起,直到书末,是全书主干,写赴西天取经故事,与《西
游记》书名相合。写唐僧收孙行者,收八戒,沙僧和白马,又主要依靠孙悟空的力
量,沿途擒妖除怪,屡屡化险为夷,终于到达取经的目的。里面主要的情节有,第
一,平顶山莲花洞金 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葫芦、净瓶、宝剑、扇
子、魔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第二,
乌鸡國國王被狮精推入井内 淹死。狮精变化國王,悟空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
救活國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第三,牛魔王的儿子红孩据
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
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第四,车迟國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
功,做了國师,國王敬道灭僧。悟空等与三法师斗法,—一挫败他们,使之现了原
形。 第五,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悟空识破,将怪打死。第六,在火
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多少次斗智斗勇,惜
天兵神力,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第七,比丘國國王圣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國丈
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第八,
灭僧國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國主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
使國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國为钦僧國。第九,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来到了灵
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
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才求得真经、返回东土。想不到九
九八十—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鳖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2. 独立故事,带连贯性

唐僧四众西游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四十余个小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神魔故
事,但又是全书艺术结构的一部分。前七回,也可以说大闹天宫的故事就全书的结
构而言,却要比任何一个取经故事重要得多。在同妖魔斗争的众多故事中,如果删
掉其中的一些故事,几乎会影响全书结构的完整性。所以不能删掉前七回大闹天宫
的故事,倘若删掉了,作家就无法组织他的西游取经的故事,作品的整个艺术结构
就会散了架。此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即
是有联系的艺术整体,由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小部分也有各有起其相对的
若干小故事组成。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起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全书
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个小故事贯穿起来,可称为是“贯穿
结构”。其中所以是有主干,有分枝,脉络清楚,错落有致,因果分明的长篇巨制。
例如书中的红孩儿、过子母河、过火焰山三个故事,由于其中的角色红孩儿、如意
真仙、铁扇公主、牛魔王有亲属关系,而在情节上联系起来。又如第八回写如来给
观音三个紧箍儿;以后这三个紧箍儿边分别在第十四回,十七回和四十二回都有了
着落,做了交代:三个紧箍儿分别收服了孙悟空,黑熊精和红孩儿。再如,小说第
九十九回,写唐僧等取经之后返回东土,通天河老龟讲他们故意跌入水中,补足了
最后一难,即八十一难。例子在第 53 回到第 55 回。这三回事实上叙述了三个故事:
一是唐僧师徒误饮子母河水而怀孕,二是西梁国女王要招唐僧为夫,三是毒敌山的蝎
子精强逼唐僧成亲。三个故事独立成章,构成取经路上的三难,但情节上互为因果,
结构上可视为一个整体。

3. 布置周密,前后照应

作者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通过各种不同场合,多次介绍自己的身世、
长相、本事、特色和取经路上的经历等,这便与此前的“大闹天宫”、“江流儿”、
“梦斩泾河龙”这三个故事相照应,显得前后一体,密不可分。还有,在女人国,
又有检阅文牒,补书三徒姓名并重述此前所历各国国名的情节,将此前故事都一一
串联起来,加深读者印象,也更显著小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书中最后,即第九十
九回“九九数不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写曾受菩萨派遣,暗中保护唐僧师
徒的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等向菩萨缴回佛祖金旨,菩萨喜道:
“准缴,准缴。”又问道:“那四众一路上心行如何?”诸神便递上他们笔笔记载
的唐僧所受的苦难,共历八十难(不久又补足一难),所记清清楚楚,又笔笔分明。
所以可以见出,作者在创作中经过了精心安排,周密布置,才能做到前呼后应,丝
丝入扣。更显的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这点,与《儒林外史》和一些
晚清谴责小说相比,无疑是一个优长;也是小说的艺术上成功的突出表现。

4. 伏笔

如《西游记》中作为取经人对立面的妖怪,大多便是天上神仙菩萨的坐骑
或宠物,他们往往在故事的结尾被他们的主人收到天庭,如此,便加深了我们从孙悟
空大闹天宫中所获得的关于天上神仙的印象。另外,在妖精中存在的某种亲戚关系
也唤醒我们对过往情节的记忆。最明显的例子来自于牛魔王家族。牛魔王五百年前
曾和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其后他的儿子红孩儿在小说第 40 至 42 回与唐僧师徒为难,
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又于小说第 59 回至 61 回将取经队伍阻隔在火焰山,而第 60
回牛魔王赴碧波潭九头虫的宴会,更直接暗示了第 61 回的祭赛国金光寺的宝珠被盗。

在某一单元故事情节内,伏笔依然发挥出很大的逻辑推进作用,如“智激美猴
王”一节。过去,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猪八戒智激美猴王这一细节, 认为它比较充分
地体现了猪八戒聪明机智的一面。殊不知,在这一细节之前,猪八戒可谓深思熟虑,
步步为营,为后来请回孙悟空埋下多处伏笔。其一, 猪八戒充分利用自己的外貌和
体形来做文章。八戒拿自己的丑态来开涮,并大大夸张之。其二, 八戒善于察颜观
色, 见机行事。他极力渲染沙僧、白龙马和妖精的厮杀,其目的在于:作徒弟的,就
应该为师父排忧解难,同时也暗示悟空应该担起拯救师父的重任。他甚至搬出了观
音菩萨, 因为菩萨一直是悟空最敬重的人之一。果然,行者见说起菩萨,便有了三分
儿转意,要求八戒原原本本地将唐僧遭难的经过复述一遍。其三, 八戒充分地掌握
了悟空的喜好和弱点。他知道悟空好奉承,便处处投其所好另外,他也充分地利用了
悟空争强好胜的弱点。当悟空说道: “若有妖魔捉住师父, 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趁机激将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
并绘声绘色地杜撰妖精的言词:“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 我剥了他皮,
抽了他筋, 啃了他骨,吃了他心!”终于说动悟空去救师父。

5. 虚实结合

《西游记》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
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
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他们使用的武器法宝都具有超自然的惊人威力:孙悟空
的金箍棒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了可以藏在耳内;“芭蕉扇”能灭火焰山上的
火,缩小了能够噙在口里。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宝都有厉害的对手:
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一般打向敌人;可是青牛怪却能用 “金
钢琢”套去。“芭蕉扇”能将人扇出八万四千里,孙悟空噙了“定风丹”,就能在
漫天盖地的阴风前面巍然不动。这些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
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在这些美丽绚烂的幻想背后,既隐现着朦胧的
现实目的;而为了证明这些神物的确凿可信,又相应地神化了使用它们的人物和环
境。花果山水帘洞里有孙猴子,枯松涧火云洞里有红孩儿,罗刹女住在风光秀丽的
翠云山芭蕉洞,老鼠精却伏在黑气氲氲的陷空山无底洞。这就使神话人物、神话环
境和各种神奇的魔法都显得和谐自然。从而构成了《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
特征。

6. 叙事结构更加明晰
《西游记》前 11 回,既有以人物传记为主的链状结构,如孙悟空、唐僧等
人的身世经历,为后来的取经之旅作人物交代;同时,它也是以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与
唐僧的西天取经为重点的双峰并峙结构。在前 11 回,我们看不出这双峰孰高孰低,
它们共同的走向是西天取经之路。后 89 回,《西游记》同《水浒传》结构颇为相似,
都是以某一终极目的为指归的单线结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
难接着一难,最终到达灵山,取得真经。

在考察西天取经的数十个历险故事时,我们会很惊异地发现,这些故事的叙事
结构竟是如此相似。如同西方游记所固有的模式一样,历险故事往往被安排成遇险
——排难——再遇险——再排难的结构。前一险与后一险之间,往往有一段相似的
关于季节变化更替的语句,如第 64 回开首:“却说师徒四众,走上大路,却才收回毫
毛,一直西去。正是时序易迁,又早冬残春至,不暖不寒,正好逍遥行路。忽见一条长
岭,岭顶上是路。”这段话为我们提供了每一章回之间衔接的模本,即先是对上回遇
险的总结,然后插入季节性叙事,随后再遇到新的磨难,而磨难的征兆是突然横亘在
取经人面前的一座高山或一条大河。这样的结构安排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使
叙事节奏加快, 增强小说内在的吸引力, 其二是添加悬念, 再一次勾起读者的阅读
期待。

7. 人物具体结构

在考察《西游记》的叙事结构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小说中人物结构的作
用。一般说来,叙事文本中必须确立一个主要人物,因为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他辐射展
开,其他人物都只是主要人物活动网络中的一个接点。但对《西游记》来说,此一操
作方式并不适用。因为我们不能确认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还是唐僧。事实上,
这两个人物都应该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因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人物故事传统。孙
悟空是天地孕育的精华,他的大闹天宫更多地表达了人类追求自由、超越时空的向
往,而唐僧,则是为普渡众生而历经艰险到西天取得真经,暗示将放纵的心收回来是
一件多么艰难的事。这两个故事并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共同
构成小说叙事意义的双峰并峙结构。在《西游记》中,这种共构清晰地表现在唐僧
与孙悟空的关系以及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关系上。分析这两对关系,对揭橥小说的结
构安排与情节演绎的轨迹大有裨益。

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是小说人物结构中的主要关系。这不仅在于他们是师徒,
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取经大事都围绕他们来展开,他们在小说中处于一种针锋相
对的冲突状态。这种冲突首先表现在对待“杀生”上。在唐僧看来,出家人“扫地
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而孙悟空坚持认为,不管是
妖魔还是人畜,只要他做了坏事,都要给以惩戒,对于妖魔,更是要除恶务尽。站在各
自的立场,他们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接踵而来,该不该打杀坏人呢?唐僧与
孙悟空形成了尖锐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几乎贯穿于整个取经之旅。西行路上的各路
妖精,也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一冲突而一次又一次地将取经队伍推入劫难。

孙悟空与猪八戒都是作者投入满腔热忱塑造的人物。两人性格差异很大,
一个聪明,一个憨笨;一个杜绝男女情欲,一个是身在佛门心在凡尘。不可否认,作者
将这两个格格不入的人物捏合在一起,有其制造特殊喜剧效果的妙用。表面上,悟空
与八戒互为“仇敌”,悟空经常拿八戒的缺陷开玩笑,而八戒也总撺掇唐僧念紧箍咒
来报复悟空。但事实上,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却是非同一般。面对妖魔,他们心有灵犀,
联袂出手,是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平时相处,则互相攻讦,拿对方的缺陷开玩笑,其
打闹淘气的儿童心性表现十足。如第 76 回,八戒出战,借了悟空一根绳子扣在腰里
当救命索,战败时可让悟空扯回来,免得教妖精逮了去。这本是儿童天真幼稚的想法。
而悟空呢?居然趁机使促狭,闹恶作剧。当八戒战败,急叫师兄扯救命索时,悟空反倒
把绳子放松了,把八戒绊倒,以致他被妖精捉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