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先期規劃及推動

委外服務案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委託單位: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I

目錄

1. 前言 ..........................................................................................................1

2. 提升城市競爭力流程 ................................................................3
2.1 城市願景型塑與定位......................................................................4

2.2 自我檢視的有效工具:指標........................................................8

3. 城市策略概念 ..................................................................................9
3.1 整體發展策略....................................................................................9

3.2 內部推動策略— 推動城市創新 .................................................11

3.3 內部推動策略— 活化產業經濟 .................................................16

3.4 內部推動策略— 創造宜居環境 .................................................22

3.5 城市效能提升— 城市治理 ..........................................................27

3.6 城市對外推廣— 城市行銷 ..........................................................36


II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圖目錄

圖一 提升城市競爭力整體架構圖 ...............................................................................2
圖二 提升城市競爭力流程圖 ...........................................................................................3
圖三 國土規劃三生願景 ...............................................................................................5
圖四 2015 台灣產業願景 ..............................................................................................5
圖五 城市定位流程圖 ...................................................................................................7
圖六 活化產業經濟架構圖 .........................................................................................16
圖七 活化產業經濟策略 .............................................................................................17
圖八 都市、區域治理及國際合作模式關係圖 .........................................................28
圖九 城市行銷的層次示意圖 .....................................................................................37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1

1. 前言
人類生活從原始自給自足走向漁獵、農業,再進入工業化時代,主要
生活圈也從鄉村移往都市。根據聯合國的統計,2008 年全球人口中,城市
人口所占的比例已超過 50%,人口由鄉村移往城市的浪潮正方興未艾。全
球化趨勢與創新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全球經濟網絡的鏈結,跨越國界的商
業行為與城市競爭,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城市發展所必須面對的共同挑戰。

目前城市發展上普遍可看出的問題大致包含失業率、交通、安全、污
染、空間擁擠、健康、環境品質降低、文化資產保存問題、缺乏妥善規劃
的都市發展、天然與人為災害、弱勢族群等等。若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則
城市也較能在全球化競爭的態勢下取得優勢。

在設計城市問題的解決方案時,可考量城市對內與對外不同的角色
下,所能採取之策略。其中對內可透過如活化產業經濟、創造宜居環境等
手法來解決城市內的問題,帶動許多周邊效益,進而提升城市的能量,以
及治理上的運作效率,這也是城市在提升競爭力時所應考量的首要條件。
城市考量對外的策略時,在高度複雜化的全球經濟空間下,以全球為範疇
的流動空間之節點顯得更加重要,以藉由高科技的電訊技術及其他都市服
務,來組織控制資本、資訊及決策的流通交換。

因此,一個城市對外要具有競爭力,必須在一定的特殊領域上,發揮
其節點之功能,提供一定特性的服務,清楚地確認城市之定位,與鄰近城
市或其他國際城市以優勢為基礎,達成既競爭又合作之關係,刺激自己的
成長與學習。而後再透過城市品牌之建立與行銷手法之輔助,來達到提升
城市對外的競爭力。

台灣在國際事務發展上,往往因為政治因素而形成相當大的阻礙,尤
其是當議題是建立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時,困難度高。若是以城市為單位
促成城市與城市間的交流互動,反而能獲得較佳的成效。台灣像這樣以城
市為單位的國際交流方式,避免政治上的障礙,突破外交困境的案例已出
現不少,若可加強台灣在城市階級的發展,在國際間可讓更多其他城市認
2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識、瞭解台灣的城市,更可以城市的力量進一步引領出台灣在國際間的發
展地位。

本手冊之目的在介紹城市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概念及相關策略。城市競
爭力吸引的是人才、資金、產業、遊客等四個標的。人才的吸引可以增加
城市的創新能力,資金的吸引可以滿足城市在硬體上的建設需求,進一步
帶動產業發展,吸引相關企業進駐,活絡城市內的產業經濟活動,並產生
聚集之力量,吸引其他外資企業。具競爭力的城市同時也會具有吸引遊客
的魅力,而遊客對於城市最大的效益來自於城市內的消費,以及觀光產業
所引致的外部效益。

本手冊主要內容涵蓋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各重點面向:城市的願景及定
位,宜居環境的營造與產業經濟之活化;以品牌、行銷手法將城市成功地
推廣至國際;以及透過改善城市內外之治理模式與品質來提升城市內運作
之效率。

城市願景與定位
競爭
標的

•人才 城市效能提升:
•資金 內部推動策略
•企業 城市治理
•遊客 整體策略 •推動城市創新
•活化產業經濟
城市對外推廣:
•創造宜居環境
城市行銷
•生活(安全、便捷、居住
品質、文化、健康、社會公平)
•生態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8)
圖一 提升城市競爭力整體架構圖
本手冊並提出提升城市競爭力流程,希望台灣的城市能掌握發展利
基,由願景定位引導城市的發展,並針對不同願景提出策略以提升台灣城
市的競爭力。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3

2. 提升城市競爭力流程

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包括 5 個主要的步驟:

– 城市願景型塑與定位
– 自我檢視
– 對應策略產生
– 行動計畫制定
– 計畫執行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願景型塑 對應策略 制定行動


指標選擇 計畫
計畫執行
與定位 產生

後續的執行面
區域的課題為何 ?
願景:想要發展成什麼樣的城市? 由自我檢視、差距分析的結
在這項課題或是發展目標上, 果可找出為達到目標應執行
誰是競爭對手? 的對應策略面向

為了要能做有效的衡量,了解現況與目
標的差距,應依照課題或目的選取適合
的工具,如評比指標、標竿城市等。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8)
圖二 提升城市競爭力流程圖
4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2.1 城市願景型塑與定位

城市願景型塑

願景(vision)就是盼望的未來。城市的政府與居民透過願景的型塑,共
同決定方向,凝聚共識,開創未來。

城市願景型塑包含三個部份:

1.意圖:城市想要的目的或意欲追求的結果。

2.工作內容:達到意圖的主要計畫或管道。

3.價值:城市在陳述願景的過程中建構與城市成員分享的價值觀

城市願景的型塑應有兩個不同層次的思考,包括台灣的共同願景,以
及個別城市基於不同發展條件所擬定的願景。

台灣城市的共同發展,可參考 2009 年 3 月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全國


會議中所提出的台灣未來國土空間發展之願景,以及經濟部「2015 年台灣
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中訪談台灣各界精英所得到的台灣產業願景
(2007)。台灣未來國土空間發展之願景指出未來三大目標,分別是安全自
然生態島、優質生活健康島、知識經濟運籌島,正好對應生產、生活、生
態的三個具體發展方向。例如生產的部份跳脫過去發展勞力密集產業的概
念,希望能發展高附加價值、著重創意的經濟活動群聚。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5

資料來源: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全國會議(2009/03)
圖三 國土規劃三生願景

另外,2015 年台灣產業願景(2007)中指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願景將
由以往著重的「全球資源整合者」與「產業技術領導者」角色,逐漸轉換
到以「軟性經濟創意者」及「生活型態先驅者」為重心的願景角色定位。
上述角色定位可提供台灣的大小城鎮在規劃個別的城市願景時作為參考。

整合創新 優質生活
核心價值主張 效率製造
知識服務 多元價值

人口結
構轉變 生活型態先驅者 活
全球化

風潮 enrich 富
enable 裕
網路化 軟性經濟創意者
世界 的

跨領域 洲
整合 產業技術領導者 中
環保精 心
敏製造

資源效 全球資源整合者
能提升

註:效率製造係指台灣產業界可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少的成本,製造出業主所需要的產品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15 年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2007)
圖四 2015 台灣產業願景
6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個別城市定位
城市為了實現願景,在發展過程中,根據內外部環境、資源能力、空
間及時間的動態變化、競爭位置,提出確切的發展目標、功能定位及角色
定位。

城市定位即是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提供一個確切的發展目標,並且
定義出城市中各個不同成員所扮演之角色,追求之目標,與可發揮之作用。

1. 未來生活型態之回顧與展望:

對於過去至今的生活型態發展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生活型態進行前瞻
性預測,作為城市定位之參考。

2. 初步定位:

考量以往發展之延續性及城市未來願景並對城市現有資源進行盤點,
了解城市發展條件,從宏觀角度找出城市定位。

3. 定位檢驗願景設定-理想與現實的媒合:(資料來源:《城市定位論--城市社會
學理論視野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張鴻雁、張登國著,2008)

定位檢驗與願景設定於實際操作時,需結合城市競爭力指標進行評
估,各城市可依所適用之指標來進行檢驗。

(1) 發展前景檢驗:依據人口數、消費模式、資訊流通性、生活型態、
教育普及、交通便利性等要素進行評估,並依據預估之結果,檢驗現階段
欲從事之城市定位是否符合未來數十年後之發展。

(2) 區域比較檢驗:在定出初步定位後,可透過由小範圍至大區域之
區域比較檢驗,與其他城市(包含鄰近城市、國際城市、本質相近的城市)
進行競爭優劣勢之比較,進一步確認、修正定位內容,以期定位更具國際
競爭力。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7

4. 最終定位

(1) 功能定位:城市功能指的是在一定的期間內,城市在地區或國家
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所發揮的功效。影響城市功能定位的主要因
素可分為硬體要素(指可實際執行城市功能之要素包括經濟發展要素如
人才、資本和科技競爭力、市場、基礎建設等等)及軟體要素(指隱形的
力量包含政府管理能力、制度競爭力、文化觀念競爭力、對外開放度…
等)。

(2) 角色定位:城市在未來發展中所承擔的角色。對內而言可提醒城
市發展執行者,城市在未來發展中之重要性;對外則是提醒城市發展執行
者在全球城市中所處之位置,如同全球化供應鏈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3) 目標定位:以功能定位與角色定位做為依據,進一步確認總體目
標,透過全面與重點的綜合,進行層次上的提升,以行銷的角度來看,其
實就是城市產品定位。在綜合各具體定位基礎上所提出的目標,涵蓋了各
具體目標,又突出了重點目標。

城市定位

步 城
功能定位歷史回顧 自身發展條件分析 宏觀形勢政策要求 定
位 市
初步定位 定
現在 V.S 未來 自己 V.S 其他城市 定
發展前景檢驗 區域比較檢驗 位 位

驗 三
功能定位 角色定位 目標定位
最 階

定 段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8)
圖五 城市定位流程圖
8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2.2 自我檢視的有效工具:指標

為了做有效的衡量,了解現況與目標的差距,可依照課題或
目的選取適合的評比指標。

 以指標做評比的好處

 與未來目標對照,用指標做管理,以了解需要加強的面向,
使城市能更進一步符合其未來的發展目標

 從指標評比較差的項目,提出因應的策略

 如何挑選用來評比的指標

 區域的課題

 城市發展的定位:以願景引導策略

 指標的種類

 全方位衡量指標、基礎指標:與經濟發展、宜居生活等都市
發展面向相關之指標,如全球城市競爭力指標(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倪鵬飛主編)、台灣永續發展指標(行政院環保署)
等。

 衡量特定課題之競爭力指標:如以城市創新為發展目標時,
即可參考創意指數指標(Richard Florida, 2004),其評比面向包
含城市的 3T:人才 (Talents)、科技 (Technology)、包容 力
(Tolerance)等。又例如以物流中心或會展中心為城市未來發展
目標者,則可使用與目標直接相關的指標項目做為評估的參
考。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9

3. 城市策略概念
3.1 整體發展策略

1. 與國土計畫連結
擬定提升城市競爭力策略的同時,必須先對國土計畫進行了解,並將
城市擬定的策略與國土計畫有所連結。避免策略推動過程中與國土計畫有
所抵觸。

2. 重視城市間的分工合作
城市群是城市的集合體,重視城市間的分工、合作、競爭。城市群在
結構狀況、區位條件、基礎建設、要素的空間聚集等方面比起一般的城市
個體,或其他區域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例如台北市在規劃城市發展策略時,
可考慮與基隆、台北縣、桃園的海港、空港分工與合作,除了可以有效提
升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對於台北市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助益。

3. 分析標竿城市與競爭城市,擬訂發展策略
可參考的城市對象包括標竿者與競爭者,分析標竿城市,可以吸取成
功經驗,做為策略發展之參考。由於各城市之資源稟賦與城市願景不同,
仍需有所取捨,不宜完全複製。另一個分析則是競爭對象分析。競爭城市
與自身城市之資源條件相似,在發展上同質性高是策略規劃的重要考慮因
素,例如高雄的發展必須以亞洲有優良港口條件的城市做為競爭對象,設
法突顯自身之特質,與競爭者同中求異,強化優勢提升競爭力。
10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4. 思考未來城市發展情境
以往的都市規劃通常以外插法(extrapolation,指利用現有的數據,推
論曲線函數,去推估所有數據以外的值)預測未來的演變,再據以做出新
的規劃。但若未來的人口結構以及生活、工作、製造、生產等型態將與今
天的模式大不相同時,外插的預測可能造成誤判,導致城市規劃錯誤與投
入資源浪費。因此,從推演未來情境回推需求(backcasting)來引導城市規劃
方向,亦可彌補外插預測之不足。

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為例,政府以 2050 年為目標,進行城市規劃。為


了保有芬蘭在地區文化與科技中心的領先地位,並因應預期人口增長(由
2008 年的 130 萬人至 2050 年增加至 200 萬人),舉辦國際概念大賽「Greater
Helsinki Vision 2050」,徵詢未來城市規劃藍圖。從對未來生活、工作、製
造、生產等新型態的想像,重新思考赫爾辛基對於未來交通流量,生活機
能等需求,再做城市規劃。

5. 善用技術工具解決城市問題
例如技術工具,有線及無線通訊網路,可以提供市民智慧化的交通服
務,對於城市解決交通、能源以及碳排放等問題,可以提供「增加道路面
積、擴充硬體建設」以外更好的解法。又例如以韓國首爾清溪川計畫同時
推動八大 U 化服務(U- Cheonggyecheon),利用「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
網路,帶動新興產業,創造經濟成長。清溪川計畫整合有線及無線網路、
3D 地理資訊系統(GIS)及維運平台等三項基礎建設,創造八項 U 化服務,
包括資訊站、互動式媒體看板、電子看板、地理資訊系統觀光導覽、先進
街燈、無線感知水質控制、網路 CCTV、即時水中生態影像等,成為民眾
休閒、戲水及娛樂的重要景點。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11

3.2 內部推動策略—推動城市創新

創新強調的是新、進步與持續變化的概念。廣義的創新型城市指的是
全面創新,即將創新思維做為城市靈魂,滲透到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
等各方面建設中的城市。狹義的創新型城市指限於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創
意產業在城市經濟中佔據主要地位的城市。其中,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或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是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的背景中發
展起來的,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
新興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

創新型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科技創新(Creative Technology)、創新人
才 (Creative Talent) 、 創 新 體 系 (Creative System) 、 創 意 產 業 (Creative
Industry)、創新環境(Creative Infrastructure)。

科技創新是創新型城市的基礎前提,涵蓋從科學研究、技術應用開發
到商品化的基於技術應用的經濟過程。包括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兩方面。

創新人才是創新型城市的根本資源。創新型的人才是指快速成長的、
受過高等教育的、收入良好、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所依賴的勞動力群體。
涉及廣泛的行業和產業,從科技領域到娛樂領域,傳媒到金融,以及藝術;
包括科學家、工程師、大學教授、詩人、小說家、藝術家、企業家、演員、
設計師、建築師,以及現代城市的「創新思想領袖」
:傳記、隨筆作家、編
輯、智囊機構人員、分析師等。這個群體創造能夠被迅速轉移和廣泛運用
的新形式和新設計,例如開發一個被廣泛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產品,提出
一項被廣泛運用的規則,或創作一首被重複演奏的音樂作品。城市對於多
元文化的包容性與宜居條件是吸引並留住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因素。
12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創新體系是創新型城市的實現機制。做為區域創新體系的一種特殊形
式,城市創新體系是指在城市範圍內與創新全程相關的組織、機構和實現
條件所組成的網絡體系,由若干創新行為組織如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
政府部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組成的一個開放的技術經濟系統。這些
創新行為主體在網絡體系下,共同推動城市新技術、新知識的產生、流動、
更新和轉化,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創新資源供給規
模擴大或結構改善,導致城市科技創新的增強,創新效率的提高,單位創
新成本的降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城市創新能
力和綜合實力的提升。

創意產業是創新型城市的催化劑。發達的創意產業不僅給城市經濟增
長帶來新的增長點,更重要的在於對培養與吸引創新型人才、營造創新環
境、激勵科技創新方面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成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催化
劑。創意產業是指源自於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透過知識產權的開發與
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

台灣以聯合國對於創意產業之定義為基礎,重新定義出專屬台灣之文
化創意產業,台灣之文創係指源自於創意與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生
成與運用,有潛力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昇的活動。
包括表演藝術產業、視覺藝術產業、工藝產業、設計產業、品牌時尚設計
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出版產業、廣播電視產業、電影產業、廣告產業、
文化展演設施產業、數位休閒娛樂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共十三類產業。

創新環境是創新型城市的支撐系統。創新型城市必須具備硬環境(基礎
設施)與軟環境(制度環境、創新文化氛圍),這些要素即為地方能否成為創
新的發生地的關鍵。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13

根據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對基礎設施的要素分類,創新型城市的基
礎設施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交通、通訊、能源動力、住宅等之外,還需要適
應新經濟要求的技術基礎設施和文化基礎設施。技術基礎設施主要是通訊
技術設施、能源基礎設施與環境基礎設施,如創新網絡、資訊交換平台、
中介服務體系、手機的發展狀況、企業電子商務、市場交換、物流、居民
生活等方面的現代技術含量。

文化基礎設施包括大學、研究機構、圖書館、劇院、文化中心等場所。
制度環境指產業扶持政策、政府激勵政策、法律法規等的建立與建全。如
建全對知識產權、風險投資、成果轉化等強制性的法律保護環境,以及稅
收、擔保、貼息等優惠性的政策扶持環境等。產業配套環境包括產權和所
有制環境、產學研合作環境、促進技術擴散的環境、投資與融資環境等。

軟環境是指城市的歷史、形象、市民的價值體系與生活方式,以及市
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包括城市的歷史,因為成功的城市能夠借助傳統應對
危機,把歷史作為創新的源泉;保持城市的危機感,才能認識到城市的不
足,從而激發創新的靈感;鼓勵城市內部的創新思想,激勵城市居民的自
我意識與獨立性,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與責任感。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城市的關鍵創新引擎。地方政府可
以藉由(1)舉辦文化活動;(2)保存文化遺產;(3)充實城市的文化空間;(4)
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等方式,營造城市創新氛圍,帶動城市活力,凝聚市民
的情感與共識。

除了善用文化元素,地方政府也可以規劃創意場域,例如提供跨國創
意精英人才駐點創作。提供生活支持條件,如優惠住屋、創作空間… 等,
吸納跨國流動之專業精英,到城市進行短、中、長期駐點。

 參考書籍:蔣年云,
「創新型城市-廣州的實踐與思考」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11
14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建議閱讀

創意倫敦-讓創意具有經濟性

2003 年 2 月,倫敦市長為使倫敦成為世界級文化城市,而提出了「維護
和增強倫敦作為世界卓越的創意和文化中心」作為未來的主要策略目
標。目前倫敦之創意產業在產出與就業率僅次於金融與商業服務業。
2008 年 11 月現任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公布了有關倫敦文化藝術發展
的三年計畫,並表示一定不能錯過 2012 年主辦奧運會帶來的大好時機,
這項倫敦文化發展藍圖以文化之都(Cultural Metropolis)為題,包括音
樂、戲劇、美術和圖書館等項目,其中很多發展都是針對年輕人的。作
為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的引領城市,倫敦市充分利用了其人才、語言、文
化、金融與商務服務之優勢,營造了使創意具有經濟性的環境,以吸引
需要生活便宜的年輕創意人,留住「酷元素」(Cool Factor)。其豐富多彩、
充滿活力的文化和社會景觀更是吸引世界各地一流創意人才的主要魅
力。
 參閱:英國 DCMS 年報 (DCMS Annual Report), 2001~2008

科技打造首爾文化創意城

有賴首爾發展穩定的 IT 產業,首爾創意文化城開始啟動,並建立起首爾
的文化經濟(Culturonomics),將文化和經濟融為一體,以文化提高市民
的經濟水平,產業經濟附加價值。目前首爾是全球寬頻普及率最高的城
市,也是全世界遊戲產業的最大基地。政府電子化程度更顯現了政府透
明度的決心。時任台北駐韓代表處新聞組組長劉明良更指出,首爾提供
了空間,讓文化活動在生活周遭很輕易地發生,而這些文化聚落,也讓
城市跟著有活力。這就是清新、有魅力的首爾。
 參閱:天下雜誌 2008 年 6 月 4 日出版,創意城市-亞半球崛起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15

文創城市新地標-台中市

台中市於 2007 年獲得英國「世界領袖論壇協會」頒發「2007 年世界最


佳文化藝術城市」的殊榮。
台中市過去給人的印象較差,為革新人們對於台中的刻版印象,台中市
長胡志強開始了一連串的政策動作,主要目標要打造台中成為文化、經
濟、國際城,並希望能顚覆以往風化城、票房沙漠、只注意國際大活動
的三個刻板印象。為達成這樣的目標與成果,台中市定出了幾個政策原
則,開始推動台中成為文創城市的新地標。台中市幾年來的努力,也讓
國際間看到了,獲得全球最佳文化藝術城市的殊榮,是所有認識台中的
人都有目共睹的。
 參閱:天下雜誌 2008 年 6 月 4 日出版,創意城市-亞半球崛起
16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3.3 內部推動策略—活化產業經濟
城市中的經濟活動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動能之一,因此服務業與製造業
的發展和城市的功能息息相關。活化產業經濟之主要目的是在資源有限的
狀況下,妥善地分配與整合資源,使城市經濟活動之力量發揮最大效果,
因此對於提升城市競爭力非常重要。

活化產業經濟的過程中,不同的角色對地方產業之活化注入不同的能
量。五種角色包括地方政府、旗艦產業、居民、學術與研究單位、遊客等。
活化產業經濟即是透過五種角色的協調合作,帶動生產,發揮資源的最大
效益。地方政府以引導、配合、與鼓勵措施,來促成四流(人流、物流、金
流、資訊流)的通暢,進而吸引國際間之人才、資金、企業進駐,是一種由
內而外所產生的拉力,可以創造城市就業機會,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促
進地方發展。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8)
圖六 活化產業經濟架構圖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17

活化產業包括以下策略:

活化產業經濟

產業選擇 人才引進 企業活動 招商引資 基礎建設 政策原則


產業振興 人才吸引與留用 產業供應鏈建構 充分發揮城市群 基礎公共設施  重視政策延續性
產業轉型 創造吸引人才之 提供就業機會 之功能 社會服務設施 促成產業策略
引進新產業 宜居環境 改善投資環境 聯盟
妥善管理現有外資 建立地方品牌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8)
圖七 活化產業經濟策略

(一)產業選擇

• 產業振興:針對城市內既有但發展平穩之產業,保留其原有之面
貌,進行產業振興。

• 產業轉型:針對城市內既有之產業,其已達發展高峰或曾達發展
高峰,以升級或轉換服務型態之方式,協助產業轉型,再創第二
高峰。

• 引進新產業:評估新興產業之發展潛力及資源需求以及城市資源
條件,吸引適合的旗艦企業進駐,帶動周邊相關供應鏈。

(二)人才引進-吸引人才,根留地方
活絡產業,人才是關鍵要素。地方政府吸引人才根留地方的策略包括:

• 人才吸引與留用:

 與區域內大專院校合作,吸引國際學生,提供短、中、長期
的學術客座教授機會,並廣納國外學者專家駐地教學與研究。

 建立就業媒合平台:配合需要振興/轉型/引進的產業,以
18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白領工作者為對象做推廣,提供就業機會。

• 創造吸引人才之居住環境:

 提供生活協助:提供國際人才生活協助,幫助來台人才解決
或減少工作以外的問題,如提供住屋優惠、子女教育等。

 創造城市宜居環境: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同時透過工作、就
學、生活等三大優質條件根留人才。

(三)企業活動

• 產業供應鏈建構:協助旗艦產業引入供應鏈之上下游廠商。政策
性吸引旗艦廠商如提供地租、水電優惠等,以旗艦廠商之拉力帶
動其上下游之供應商。

• 創新網絡建構:

 以大學為驅動者,地方政府為平台,推動開放式創新:促進
知識技術交流,並協助技術商業化。提升企業與學研間之互
動機會,協助企業進行創新研發與學習成長。

 創新及研發能量之串聯。協助產業園區內廠商與附近之學術
單位、政府或法人研究機構及實驗室有良好且穩定的合作關
係。

• 提供就業機會:企業所提供之就業機會,可留住當地居民,並引
入城市外人才,因此政府可提供就業媒合平台,協助企業將就業
機會填滿。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19

(四)招商引資

地方政府需建構良好的投資環境,暢通金流,吸引外資注入,活絡產
業經濟活動,提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 充分發揮城市群之功能:對外以城市群的整體實力,招商引資;
對內則加強城市群之內的分工與合作。

• 改善投資環境:

 提供外資高效優質服務:以良好服務,減少企業與外資行政
程序上之不便。改善基礎建設與生產環境,吸引廠商進駐。

 選擇重點產業,加大對跨國公司招商力度:重點吸引產值較
高的高科技產業以及附加價值高的服務業。

• 妥善管理現有外資:妥善管理現有外資,提供良好的生產與經營
環境,協助解決外資企業營運過程中面臨之問題。讓現有外資留
下良好之合作經驗與印象,進一步吸引其他外資,間接達到「以
外引外」的效益。

(五)基礎建設

• 基礎公共設施:包含道路系統、大眾運輸系統、自來水、電力設
施、污水下水道、污水處理廠、雨水下水道、垃圾掩埋場、焚化
爐等建設。

• 社會服務設施:教育、文化、遊憩、衛生、醫療及其他社會服務
與提高生活品質有關之設施。
20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六)政策原則

• 重視政策延續性:對企業及產業而言,政策的延續性可以降低投
資風險,並使投入之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 促成產業策略聯盟:以地方政府的力量做為推手,結合產官學研
能量,組成產業策略聯盟。產業內的企業可透過策略聯盟增加互
動及合作機會,並且互相學習、刺激成長,既競爭又合作,集結
能量,創造更多機會。

• 建立地方品牌:地方政府協助建立產品認證機制,在品質上把關,
並以激勵措施協助業者創新。把足以代表地方的產品集結成統一
的地方品牌,建立優質形象,以集體的力量行銷地方品牌。

建議閱讀

新加坡網羅人才、吸引人才,根留地方

新加坡因有效且成功地聚集人才,成為國際人才的網脈連結點,使人才
成為新加坡之競爭優勢。其主要人才策略包括:

A. 雙向交流:師法美國,以大學為管道吸引/根留全球優秀留學生,
廣納全球各地留學生進入新加坡就學,並透過優渥之條件將人才
根留新加坡就業,同時取得全球人才、技術、經驗,為新加坡培
養一批充滿活力和具前瞻性的業界領袖。

B. 教育產業化,將教育外銷輸出,國際交流。

 參閱:2008 年行政院科顧組國際科技政策觀測計畫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21

深圳的引資模式-為產業注入金流

長期以來,深圳與香港在產業發展與產業布局方面形成互補合作關係,
形成了前店後廟式的分工格局。其中深圳地方政府為充分吸引更多外
資,以地方政府力量,維持當地政府與鄰近城市之關係;旗艦產業則負
責吸引國內外廠商進駐。地方政府隨後擔起提供優良服務與管理之責
任,維護良好的投資環境。現今的深圳已成功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對
已投資之外資而言,在此投資之投資報酬高,投資前景廣闊。
 參閱:劉多田(1997),借鑒深圳引資經驗推進河北招商工作,經濟論壇,1997
年,19 期,pp.21-22

沖繩以地方食品產業建立地方產業品牌

沖繩積極發展食品銷售策略,以當地生產的苦瓜、蘆薈等植物為原料,
製造食品銷售縣外。沖繩縣政府於 1999 年成立了「健康食品產業協議
會」來扶植健康食品產業,其中主要透過創新網絡的建構、產業策略聯
盟的促成、地方品牌的建立等手法,讓沖繩的創新健康食品得以商業
化、高附加價值化,並以高品質的產品順利地行銷至日本各地,甚至全
球市場。直至 2003 年為止,沖繩的健康食品產業銷售額已達 177 億日
圓,是 1998 年的 2.5 倍。
 參閱:黃星滿,2005,「日本地方產業發展措施之研究」
,經濟研究第五期
22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3.4 內部推動策略—創造宜居環境

城市宜居環境包括提供多元的就業機會、良好的居住環境,並以人居
為前提讓城市的經濟持續發展,營造社會安定、文化豐富的居住城市。創
造城市宜居環境,可以吸引人才、企業、觀光客等,對於城市競爭力的提
昇有直接的效益。以下針對宜居環境的兩個構面:宜居生活與環境永續,
加以說明。

宜居生活

在 2006 年聯合國的世界城市大會(The World Urban Forum 2006, WUF)


對宜居城市的定義,為一座城市或者區域之內生活的居民所感受到良好的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一個城市的宜居環境,包含提供良好的社會、
文化、環境、自然條件,以創造居民愉悅的生活環境。

城市宜居生活的營造,可從幾個項目著手:

(一) 善用科技解決城市問題,提升城市運作效率

資通訊技術的進展與普及,提供城市解決問題的新工具。例如以 ICT
為基礎的智慧運輸系統,可協助市民有效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解決交通問
題,避免更多的道路擴充與硬體建設。

(二) 提供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隨著老年人口、雙薪家庭比例增加,提供不同年齡層需求的公共服務,
或設立安養、育幼等機構,使民眾能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三) 規劃公共休閒空間

規劃親山步道、水岸空間等休憩空間,提供市民豐富而多樣的舒適生
活。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23

(四)創造多元與開放的環境

營造多元文化特色規劃流行時尚、歷史文化等不同文化特區,提供多
元的觀光與地方特色,建構深度的都市人文風情。建構開放友善環境,依
據城市內的人口組成,規劃適當的國際學校,提供在台灣的外國民眾,能
有便於教育子女的教學環境。

(五)重視安全議題,整合規劃防救災策略

對於居住的概念,應從以往的住所擴大至居住的環境,除了建築物的
結構安全要求之外,更應整體考量居住環境在災害時的消防、交通、醫療
等空間規劃。建立防救災資訊平台,建立跨單位與地區的救災資訊系統,
並整合民間可應用的救災資源,建構有效與即時的防救災資訊平台。

環境永續

目前世界公認的對永續發展概念的定義,是源於 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


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所提
的「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
展模式。」城市的環境永續發展,應該從城市所消耗的食物、能源、物品
等,來衡量城市所耗費的資源,對應城市在日常運作的過程中,所產生的
污染物與廢棄物,尋求最少的資源投入,以及最少的廢棄物與污染物的產
出。

人群大量的湧入城市後,城市的環境管理、自然生態等條件,成為一
個重要的考量,尤其城市內的眾多工商活動,可能對城市環境的衝擊與危
害,所需要執行的對應措施,更是城市發展環境永續需要面對的課題。好
的自然環境,更可以作為城市行銷與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礎,除了吸引優秀
人才,也可提升城市的國際形象與知名度,對於城市發展旅遊業、展覽業、
國際性體育活動等,都有間接的幫助。
24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城市環境永續的經營,可從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人為環境管理的層
面加以探討:(一)自然環境:在台灣地區,由於自然資源相對稀少,因此
城市規劃更應降低對大自然的衝擊,使民眾能健康的生活;(二)環境管理:
對台灣地區而言,部分地區已陸續進行廢棄物的處理、回收再使用、垃圾
焚化爐的規劃與使用、宣導環保重要性、協調民間環保團體推行相關計畫
等,都是不同地區可以彼此合作與學習的執行措施。

(一)自然環境

• 降低環境負荷
 不同地區的城市,可以檢視城市本身所處的地理環境與條
件,規劃城市的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等應用,使再生
能源與資源,逐步替代傳統能源與資源。
 推廣『綠建築』
,讓城市能更有效率的運用能源與資源,以營
造環境永續的城市。
• 保護生態環境
 規劃不同的生態主題公園,提供社區民眾休憩、舉辦活動等
空間。
 推動以在地食物或產品為主的消費方式,降低運送食物造成
的碳排放,以營造生態經濟環境。

(二)環境管理

• 廢棄資源再利用
 以資源回收再利用為目的,將城市內的民眾、企業或工廠,
可能會產生的廢水、廢熱等可回收性資源,可以適當處理後,
提供不同的使用用途與對象,讓資源都能做最有效的應用。
• 建立合作關係
 由於部分的問題處理,需要協調不同的地區與組織,因此建
立與其他地區或組織的合作關係,在處理部分環境永續的議
題,更顯得其重要性。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25

建議閱讀

宜居城市-巴西庫里奇巴

巴西的庫里奇巴(Curitiba),被聯合國認定為全球最創新的都市,同時也
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是全球都市規劃學習的典範。
在 1966 年頒佈的一個具綜合性、長遠性的總體計畫設計方案(The Master
Plan for Curitiba )後,其城市發展模式與巴西其他城市截然不同。庫里奇
巴總體計畫方案內容,包括城市發展的長遠目標、運輸、交通、工作、
休閒娛樂、社會凝聚力和住宅開發策略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大力
支持以公共交通為基礎的帶狀城市增長模式,其核心精神在反對依賴石
油作為城市發展模式的基礎,充分應用大眾運輸工具,創造一個便捷的
都市運輸網絡。
 參考網址:http://www.ippuc.org.br

台北縣板橋市

台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主辦的新板萬坪都會公園得到中華建築「優良公
共建設類」金石獎的肯定,此金石獎,是工程與建築界十分期待的獎項,
除此之外並獲得「2008 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特別獎,是
該區規劃的雙重肯定。
台北縣政府規劃的「新板特區」,以縣府所在地為中心,緊鄰台鐵、高
鐵、捷運藍線、捷運環狀線等 4 鐵共構的新板橋車站,為台北縣交通樞
紐。除了規劃七千坪的縣民廣場,還有超過八千坪的綠地,提供民眾休
憩的空間。
 參考資料:新板擴大生活圈,城鄉發展月報第 32 期,2009/8/15,台北縣政府
新聞處
26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瑞典馬爾摩(Sweden Malmö)

歐盟曾在歐洲選出 100 個住宅區做為「能源再生運動(Campaign for take


off)」的示範區,希望藉此活動促進歐洲對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的使用。「能源再生運動」的目標是希望到 2010 年,歐盟國家的電能、
交通動力和熱能中的 12%能達到再生利用的能源,而馬爾摩西港區
(Bo01)是第一個被選中實施的地區。
馬爾摩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其中的 Bo01 區過去曾是馬爾摩造船廠
(Kockums),1986 年關閉,後被 SAAB 生產廠取代,1996 年該汽車廠也
關閉,因此市政府決定開發這片廣大的工業廢棄地— 西港區,規劃住
宅、辦公、商業和服務設施等混合土地使用。
 參考資料:全球生態城市之趨勢、標竿及衍生產業研究,2008/12,經濟部技
術處

台北市北投區奇岩社區

奇岩社區在 2008 年獲得環保署第 17 屆全國環保模範社區遴選,並被評


定為特優社區。除此之外,在 2007 年也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選
拔『第四屆社區永續發展獎』,為台灣環境永續規劃的典範。
台北市北投區的奇岩社區,歷年的環境永續推展項目,有著奇岩社區本
身的獨特規劃。在環保生態方面,有丹鳳山自然資源調查、山水奇岩夢
公園、奇岩新社區計畫、綠色學校生態營造等。在社區景觀方面,有社
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社區藝文展覽、社區藝文空間美化、社區藝術節等,
而種種環境永續的推動計畫,使奇岩社區成為永續發展的模範社區。
 參考資料:96 年國家永續發展年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27

3.5 城市效能提升—城市治理

何謂治理 Governance

• 全球治理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將治理的


概念界定為:治理是公部門和私人機構管理共通事務的諸多方式
的總合,可協調衝突與利益關係,採取聯合行動使其可以持續下
去的過程。
• 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主要經由合作、協商、夥伴
關係、確立認同和共同的目標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
• 城市治理不僅要求政府的效率、有效性、責任性、透明性與管理
方式的巨大變革,而且要求非政府部門的充分發展與服務水平的
提高,以及市民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民主意識的增強。

治理與城市競爭力之關係

• 超越原有政府侷限,以解決社會與經濟問題
• 促進各組織、部門、政府、城市合作協力的平台,使其得以發揮
最大綜效
• 良好的治理可達到效率的提升、能量的增加
28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城市治理策略

城市治理的範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城市內部治理,主要考
量公部門(地方政府)、私部門、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與公民社會之間的互
動合作關係,在各部門合作下可使政策發揮最大綜效;(二)城市外部的區
域治理,關心城市與城市間、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不同層級組織的互動
合作關係,以全局性(Holistic)的思維共同解決問題、增加競爭力;(三)國內
城市與國外城市的互動合作產生的全球治理模式

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國家的角色顯得漸漸模糊,發展策略明確且定位
清楚的城市益發顯得出色,進而使城市間的競爭與合作,已不侷限於本國
週遭區域。競爭的對象也從鄰近國家擴散至全球各大都市,城市間的交流
頻繁與密切關係,亦不遜於國際政治的正式外交活動,因此在國內城市與
國際上其他城市的互動上面也是城市治理需要關注的一環。

部門間夥伴關係
民眾參與
第三部門的協調角色

跨域合作
府際合作
區域治理
城市區域合作

國際交流、互動合作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8)
圖八 都市、區域治理及國際合作模式關係圖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29

台灣地區目前積極朝向區域整合,往三大生活圈、七個發展區域的走
向發展,其目的在配合都會化發展趨勢,以及共同生活圈的考量,推動行
政區域重劃,合理調整都會區的治理範疇,建構完整的行政區塊,以促進
台灣各區域平衡發展,並期使台灣都市具備國際競爭能力

區域之整合可以促進各縣市所轄鄉鎮共同發展,以利地方建設之推
動,並能促進全台灣各區域均衡發展,不但讓台灣各大區域的發展同步提
昇,並能縮短城鄉和區域之間的發展落差,帶動區域內各地方的共同發展
與進步。

(一)建全城市內部治理網絡

城市內部治理網絡主要考量公部門(地方政府)、私部門、第三部門(非
營利組織)與公民社會之間的互動合作關係,在各部門合作下可使政策發揮
最大綜效。

• 健全公私合夥網絡
– 公部門應扮演協助的角色:在政府公權力與行政支持下,由
民間充分發揮其資源整合與經營效能,並在公共建設之合理
原則下,給予民間機構合理之利潤空間。
– 整合協調機制:私部門參與公共建設在執行過程,常涉及機
關內部整合、跨部會協調,若依循原有行政模式,常曠日廢
時,因此公部門在推案時應建立有效之部會整合協調機制,
以排除計畫障礙、加速推動成效。
30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 落實民眾參與機制
– 鼓勵社會居民以組成民間團體的方式協助政府落實政策。在
公部門方面不僅需嚴謹的考量民眾參與適合的決策層級,在
初期更需有參與的鼓勵機制;民眾對於自身參與的義務需具
有高度認同,因此應透過更多與自身及週遭環境相關的事務
來凝聚共識,如由社區層級開始,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
務等,可透過更多管道喚起民眾注意,提供溝通討論之機會。
– 利用非營利組織進行民眾意見蒐集。當有該類需求時,政府
可提供經費與人力相關協助給非營利組織,同時促進地方非
營利組織的發展。
• 電子治理的應用
– 建構電子化政府,進入電子治理時代,提高行政效率,達到
即時服務與即時資訊的提供、後端資訊平台的跨域整合、政
府資訊公開共享、政府無形化、政府透明化、直接監督、直
接參政與直接民主等效果。
– 提供不同媒介的平台,以提供防災、治安、交通、老人安全
的相關資訊,即時發布、傳遞與回報。
– 資訊的透明流通,私部門、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與居民的
意見能夠透過該管道充分且即時反應,達到良好溝通效果,
增加政策推行與部門合作的效率。
• 建構學習城市網絡
– 強調由個人學習的層次提升為組織學習層次,藉由學習網路
平台的建立、組織交流分享經驗、共同資源共享機制等等建
立城市網絡,使城市間資訊能相互流通,彼此學習經驗、互
助合作,達到地方治理能力提升之目的。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31

(二)建立區域治理新機制

目前因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使得原有區域空間型態與規模發生重組與
變化,導致現今公共問題複雜且多變,因此在面對與回應這些多元化的公
共議題時,城市與城市間、地方政府與中央間、不同層級組織間的治理強
調的是跨域治理、區域合作的概念。歐洲多數國家都藉由制度創新的途徑,
建立各類型區域治理新機制,以回應快速變遷的外在環境。

• 以全局性的思維解決問題
– 資源共享:臨近縣市、地區相互分享其自有資源並分工合作,
使區域發展與治理更有效率。
– 議題共構:各自的問題無法單靠各自的行政資源解決,必須
將關心的重要議題予以建構,針對優先的議題採取行動方
案。地方政府之間發展跨域合作目標建立,若無法看清合作
目標,共同之策略行動亦無法有所遵循,因此為達成此項目
標,必須積極協商,並使所有參與者都能深刻了解。
– 機制共循:目前的行政體系在面對現代多變的社會、經濟、
文化等問題時,最為困難的就是缺乏一個整合的機制,如今
的治理議題往往需要水平整合而不單是垂直分工,因此在這
樣的原則之下,建立一個可供遵循的機制是必要的。

• 以策略夥伴關係為合作基礎
– 夥伴成員之間需要了解為何要跨域合作,如為了交換資訊、
策略規劃,彼此共同急迫有待解決的事物,或是服務系統、
資源整合等等。且在不同的情況下,採取不同的行為與組織
架構,需因應情況採取適當的合作模式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32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 適合以兼具彈性與功能的策略夥伴關係作為基礎,先針對特
定的治理目標與策略形成關係網絡,再逐漸依據其需要發展
出較為結構式的治理模式。
– 建立適當的夥伴協力機制。夥伴治理機制必須與日常生活的
公共服務提供系統相連結,夥伴與網絡均需要一套整合共享
資訊系統,才能達到整體的有效性,此外夥伴組織間想要相
互了解,那麼共同訓練將是不可或缺的過程。

• 建構城市-區域合作模式
– 面對全球化的變遷下,都市與臨近地區整合資源以獲得最大
利益將是未來的主要型態。城際間要在城市-區域的架構下佔
有更大的經濟能力,藉由合作將可以達成資源更有效率之配
置,並共同解決面臨的問題與危機。
– 都市機能的調整:在都市與周遭區域互動的關係下,一個都
市除了維持原有的機能,並透過合作的方式發揮該都市最具
有優勢的部分,找到可以強化與分工的角色,一則可以合力
向中央爭取經費,二則可以使區域運作較有效率。

(三)加強對外連結累積自身能量

城市須不斷增強自身的能量才能在全球化時代中保有競爭力,城市與
全球接軌的同時也面臨與全球網絡中其他城市的競爭與互動,城市如何在
全球化進程中站穩腳步,是城市政府的要務之一。

• 多方拓展國際合作管道
– 以多元管道推動國際資訊交流合作,如參展、交流、舉辦大
型國際活動、參與國際會議等,掌握重要國際資源,逐年拓
展參與的寬度與深度,奠定合作管道,繼而建立合作。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33

– 善用台灣經驗如防救災等,積極將經驗透過國際支援行動或
志工團體傳遞至國際間,發展以互助為主之國際合作,可鞏
固邦交友好關係,拓展國際空間、提昇國際形象與回饋國際
社會。
• 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 積極參與國際城市組織,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分享治理或
是人力、科技、資訊、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經驗,促進城市快
速提升與多元發展,並可於國際中為台灣的城市發聲,拓展
城市外交。

建議閱讀

英國地方策略性夥伴關係發展經驗

近年來歐美各國相繼關注於夥伴、治理等概念與其應用,其中英國區域
治理發展的成果相當豐碩,特別是由前副首相辦公室(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ODPM)所直接推動的「地方策略性夥伴關係
(Local Strategic Partnerships, LSP)」十分值得借鏡參考。
英國地方策略性夥伴關係(LSP)最主要的功能在於解決與地方民眾切身
相關的議題,如治安、就業、教育、健康與住宅等需求,布萊爾政府推
動此項政策的目的,是希望公部門能夠和地方民眾、私部門與第三部門
一起建立「地方策略性夥伴」,以共同達成彼此所設定的策略目標。
註:英國副首相辦公室所負責的事務已於 2006 更名為「社區暨地方政
府事務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簡稱
DCLG)」。
 參考書籍:李長晏,
「邁向府際合作治理理論與實踐」
,P.245-P.278,台北:元照
出版社,2007.09
34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北、基兩市跨域合作經驗

北、基兩市之跨域合作經驗,在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有限跨域合作經驗
中,屬於較為矚目且確實發揮功能的經驗者。
其合作背景在基隆市與台北市各取所需的利基下,創造兩市垃圾跨域合
作的基礎,加上環保署提供相當合作誘因,進而促成此案的進行。
 參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4762

新加坡電子化政府

新加坡電子政府解決方案贏得了無數的獎項,包括憑藉線上企業執照服
務系統獲得的 2005 年聯合國公共服務獎,在世界經濟論壇全球 IT 技術
報告中,新加坡的電子政府指數連續 5 年(2002 年至 2006 年)排名第一,
其 2006 年的總體網路整備度世界排名第二。
新加坡是一個僅約 400 萬人口的城市國家(city-state),其資通訊技術已經
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動生產力和各產業競爭力的基本要
素。新加坡憑藉其領先的科學技術、經濟優勢,在電子政府建設方面,
不但走在亞洲國家的前列,而且不少方面已經位居世界先進水準。
 參考網址 http://www.ecitizen.gov.sg

加拿大電子化政府

管理顧問公司 Accenture 四月底公佈第三屆全球電子化政府領先程度調


查結果,加拿大為全球第一。
加拿大政府認為,由政府率先 e 化將可加速民間企業 e 化的腳步,進而
促進國家經濟的成長,因此加拿大積極進行電子化政府建設。加拿大於
2001 年 1 月推出政府入口網站,不僅加拿大國民可透過網際網路取得政
府的資訊、專案和服務,非加拿大國民亦可以經由網路取得加國的投
資、移民、國貿或觀光等訊息。
 參考網址 http://www.canada.gc.ca/home.html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35

台灣健康城市聯盟

2008 年台灣健康城市聯盟的成立,除了讓成員瞭解推動健康城市的方
式,促進縣市間學習觀摩,分享成果外,還要參與國際健康城市聯盟活
動,學習國外健康城市經驗。
目前台灣健康城市聯盟已訂定「全國性健康城市指標」,並規劃台灣健
康城市資訊網絡,交流各種有關健康城市的資訊,透過點、線、面的經
驗推廣,建構健康台灣新紀元。
 參考網址 http://www.healthycities.ncku.edu.tw/taiwan/index1.html
36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3.6 城市對外推廣—城市行銷

何謂城市行銷

城市品牌屬於城市的無形資產,城市品牌的產權具有模糊性,城市內
的任何一個企業或人都不能獨占或註冊這一權利。另外,城市品牌的利益
具有共享性,即城市內各主體的利益與城市品牌具有密切的關係。更重要
的是,城市品牌的個性具有差異性,不同城市的城市品牌具有鮮明的個性
差異,具有表現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與文化。

大前研一曾經提出,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中,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即
是讓自己的國家城市能夠吸引國外企業、資金與人才。因此,城市行銷的
終極目的是要提升該城市的競爭地位,每個城市都需要藉由不同的管道、
策略規劃等行銷方式,傳達出自身優點或是特殊具備條件,創造獨特的城
市形象,增加吸引力進而提升競爭力量。

城市行銷與城市競爭力的關係

策略擬定與執行是否得宜,將會導致城市的競爭能量有無提升之絕對
關係。科特勒(Kotler)等人在長期的案例蒐集與理念發展下,建構出的城市
行銷理論,將城市視為一個市場導向的企業,而城市未來發展視為一項可
吸引人的產品。藉由考量城市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的策略定位,鎖
定城市行銷發展的目標市場,主動進行行銷以促進城市發展。每個城市都
需要傳達出自己優越或獨特的理念與形象,或者制定優惠條件與利益相結
合的策略,滿足投資者、新企業、遊客等主體的需求,進而創造該城市的
附加價值。

但隨著國際間往返的工具變的更加便利,城市於國際間的競爭壓力越
來越高,對於行銷策略的擬定已經無法承襲過去研究發表的內容,必須隨
著環境變化、生活形態改變等因素,適度的調整城市競爭策略。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37

城市行銷的策略

城市行銷的推動包括幾個步驟,(1)計畫群體確立;(2)行銷因素分析判
斷;(3)目標市場設定;(4)行銷定位確立;(5)行銷策略擬定。

資料來源:Kotler;工研院 IEK 彙整(2009/02)


圖九 城市行銷的層次示意圖
38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一)計畫群體確立與行銷因素分析判斷

城市行銷要先確立計畫群體,該群體可為市民、企業家、地方/區域政
府,針對這些群體進行行銷計畫的診斷、願景確立與行動方案擬定,接著
進行行銷因素的判斷,是要針對城市中的哪項特質進行行銷,如公共設施
完善、城市整體形象給予外人乾淨、治安好、人民友善…等,或者科技環
境適合研究、商務人士工作、整體生活品質與水準高,具有濃厚的文化氣
息與人才匯聚等等。

(二)目標市場設定

接著定位行銷的對象(目標市場)如投資者、跨國企業總部、移民者、
商務人士、遊客、廠商,重點行銷的對象為誰,或者以配套方式進行促銷
時,其對象就會有兩種以上的參與,如行銷的因素是放在城市生活品質,
對於移民者絕對有優先的吸引性,但同時也會得到遊客與商務人士的好印
象,甚至投資者認為該城市有成長空間如房地產,進而吸引進入投資。

(三)行銷定位確立

在城市行銷定位時,設定目標市場與行銷因素,針對擬定好的方針進
行定位,該城市屬於政治型、經濟型、文化型、宜居型、旅遊型,或者根
據自有的天然資源進行行銷定位,但定位的屬性不一定只能單一功能,例
如新加坡不只是大力推動觀光,同時也延攬科技、技術人才,且以自身地
理上的優勢,得宜的扮演交通型的城市,因此,城市的定位雖然第一階段
要聚焦推動,但在已奠定下的基礎上,仍然可以進行加值。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39

(四)行銷策略運用

最後就是行銷策略,城市行銷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讓非該城市的對象
知道,因此,許多城市會透過大型的活動如奧運、博覽會、文化活動等方
式吸引國際注意,或者建築物如台北 101、杜拜帆船飯店,都具備地標性
行銷的策略。另外,這幾年全球生活型態的轉變,許多國家原始的人文、
藝術、設計創意的基礎已有,透過行銷的方式不斷將其文化推廣至其他國
家,如北歐設計風格以自然、自在輕鬆、簡單等形式風靡亞洲,泰國以泰
式料理(Tai Food)推向國際,種種的方式無非都在行銷該城市。

不過,雖然城市行銷策略有層次上的差異,但每個環節缺一不可,必
須相互搭配與協調,且其中政府與在地居民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政府的
行政效率高低影響商務、投資等活動,人民是否友善關係旅遊者的印象好
壞,居民對大型活動的參與度、榮耀感亦是會影響活動順利與否之關鍵因
素之一。

借力使力的行銷概念:舉辦活動,結合在地產業,促進觀光,也達到
城市行銷的目的。以台灣的自行車業為例,嚴長壽先生曾提出了將自行車
展搭配環島的旅遊規劃,結合台灣優良的民宿環境,在展覽前規劃一場國
際性公路自行車賽,邀請國際好手前來參賽,藉由會展與賽事結合,除了
可發表新的產品,也將國際媒體的鏡頭帶到台灣其他擁有美麗風景的地
方,營造成全球自行車界的年度盛事,吸引矚目。這樣的活動不僅達到了
行銷自行車產業之效果,也同時串連台灣的城市與周邊景點,將台灣行銷
至全球。因此無論是自行車品牌的經營、周邊產業的報導,甚至吸引來自
亞洲與歐美旅客對台灣單車旅行的興趣,將可對台灣的形象、觀光,透過
行銷的手法發揮最大的宣傳效果。
40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建議閱讀

國際賽事舉辦讓世界看見台灣城市:高雄

硬體設備運用台灣特有科技能量。
運動主場館總計佔地 19 公頃,整體設計邀請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監造,
除了造型採全球第一座開口型的運動場館外,螺旋型的外部結構與太陽
能光電板屋頂所構成,整體造型兼具藝術、律動與科技整合之美。
該運動主場館興建採用再生與 100%可回收的建材,更重要的是所有的
原料都是台灣生產製造,屋頂 8,844 片的太陽光電板除兼具遮光效果
外,產生的電力預估每年可達 110 萬度的發電力,減少 660 噸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
賽事舉辦時可以提供館場所需的電力,非賽事時可以出售多餘電力給台
灣電力公司,符合現在對於愛護地球、綠色節能的趨勢,也是台灣在太
陽光電運用上大型的案例。
軟性藝術人文內涵充分展現高雄風采。
運動主場館的設計除了呈現力與美的結合外,在開幕活動與閉幕活動的
演出內容,更是整合台灣特有民俗風情、文化特色與多元性。
另外,在主場館內部對於顏色的使用也相當用心,座椅多以彩色、有活
力且辨識度高的顏色為主,整個移動動線、廁所規劃位置、數量都相當
符合使用者需求。
提升城市競爭力行動手冊 41

斯堪地那維亞的總體形象代表-瑞典(Sweden)

瑞典政府希望以成為「交通中心」重鎮的思維,將既有的優勢進一步的
加值,2007 年時斯德哥爾摩即爭取了 43 條新航線,特別是歐洲內陸低
價航空的路線,主要目標是要成為北歐物流、人才與資金的中心。於「商
業中心」的執行方法是,建構完善的 IT 通訊等基礎建設,從客戶的角度
協助市政府一再地簡化官方作業流程,並將所有商業的資訊透明化,使
整個投資行為達到透明、安全與有效率的環境。
除了方便投資等經濟活動外,在「國際商務會議中心」的規劃是針對商
務人士所設計,除了提供商業人士一個美麗、舒適、時尚的空間外,以
最先進的科技、最有效率的方式開會,並規劃許多展覽商業活動,計畫
從 2008 年~2010 年內,要吸引 47,599 場的國際商業會議於斯德哥爾摩
舉行。除了開會外,還規劃工作之餘的休閒活動,瑞典因地理環境關係,
太陽是相當珍貴的天然資源,該城市在每年夏天會舉辦「斯德哥爾摩夏
日美食節」,讓在此的商務人士可以放鬆享受,更可吸引其他旅遊觀光
人士。
另外,由於過往歷史背景的關係,斯德哥爾摩在文化相關的素養與氛圍
相當濃厚,在規劃成為「文化中心」的作法是,全力推廣創意產業與其
他文化相關活動,如每年二月的家具展,每年二月及八月的瑞典時尚
週,甚至在 2008 年爭取到 EuoPride(歐洲同志節)的主辦權。因為斯德哥
爾摩擁有超過 100 家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無數的藝廊、設計展場與小
型表演場所,基於擁有這些軟硬體設施的優勢,經常性舉辦大大小小的
活動吸引觀光客或在地居民的參與。
42 接軌國際。脫穎而出

歐洲最綠化的城市-荷蘭芬洛(Venlo)

Let’s Cradle(從搖籃到搖籃的落實者)
• 2012 年全球園藝大展(Floriade),將所有符合 C2C (Cradle to Cradle)概
念的農業科技、技術及產品都納入展覽規劃,並進一步擴大到周邊的
溫室,其中包括了能源、水、肥料、包裝、運送等等相關技術與服務。
• 這項為期半年的展覽預計吸引 400 到 450 萬人,在展覽結束之後還將
興建成 3 萬平方公尺的綠色園區,用以農業的研發及育成
(Edutainment )。
• 製造衛生紙、廚房紙巾的家族企業豪敦紙業(Van Houtum Papier)貫徹
「廢物即食物」的 C2C 原則,建立回收系統,以回收廢紙作為原料
製紙,同時也致力減量消耗水與能源,製程中使用的水、染料及化學
原料被回收使用,產生的蒸汽與熱則用來發電,最終的廢棄物紙渣成
為製造紙箱的原料,完成了技術圈的循環。由 140 家企業所組成的社
群也成形了。
三大支柱產業支撐經濟發展:高科技與製造業、農商業、物流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