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K.W.HO\通識\人除關係\偏差行為 http://cyruzho.mysinablog.

com/

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定義
指一個社會或文化體系之內,有些共同接受或承認的行為標準,凡脫離這個標準
或與它衝突的行動,通稱為偏差行為。

寇恆(A.K.Cohen)認為:
「違反社會制度所期許的行為,就是偏差行為」而所謂「期
許」就是一個社會體系內認為合法或正當的意思。

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成因
學校
部份青少年因學業成績差,導致自我形象及學術形象較低,學習興奮偏低,自尊
心低落,故欲找尋刺激期間獲得成功感,從而形成負面行為。

家庭
青少年的成長,家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父母的照顧及管教下,青少年亦
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及關懷,但在現今的家庭,父母都要出外工作,導致家庭成
員之間的互動不足,形成過度放縱﹑保護﹑疏離等問題家庭。

不少研究顯示在子女缺乏父母的關愛﹑教導或支持下,容易導致青少年的行為偏
差。而且居住環境過度擠擁﹑家庭人口多﹑父母婚姻不穩定及父母的怪異行為(如
出現暴力行為)亦為青少年危機的因素。

朋輩
青少年不斷成長渴望擴闊社交圈子,但這階段容易受朋輩的影響,愈受朋輩影響
的青少年,愈是希望追求刺激,家人與朋輩之間容易產生衝突,如當青少年誤交
一些有共同嗜好的損友,可能在他們的鼓勵下做出一些負面行為,從而獲得朋輩
的稱讚及接受,提升個人的滿足感。

社會
在社會價值取向變遷下,社會競爭性愈來愈高,青少年在受到不法分子的唆擺或
在金錢上﹑物質上的利益誘惑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違法的事情,加上大眾傳播媒
介在播放涉及罪行﹑暴力﹑不雅的言語或行為渲染下,對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 1 頁,共 2 頁
K.W.HO\通識\人除關係\偏差行為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科技
隨著電腦的普及及互聯網的發展,在互聯網上可以容易找到色情及不良資訊的網
頁,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且在電腦普及下,青少年的溝通也有轉變,用
MSN﹑E-mail 等方式傳遞訊息,但由於在網上活動可能會出現不真實﹑欺騙的
情況。而且科技帶來的方便,可讓使用者在互聯網任意發表個人意見及評論,但
容易變成誤導﹑誹謗等嚴重問題,部份使用者更侵犯知識產權。故此誤用科技產
品,可帶來嚴重影響。

改善青少年的偏差行為的方法
政府
提出多元化課程。基於青少年對學術科目欠缺興趣,因此可鼓勵他們到實用科目
較多,課堂規範較少,教學形式較多元化的實用中學就讀。或鼓勵青少年接受由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建造業訓練局﹑製衣業訓練局提供的職訓課程,從而學習工
作技能,提升競爭力。

學校/青少年/志願團體
1. 學校除提供學術的知識外,還應顧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
課外活動,從而重新建立自信﹑滿足及成功感,使他們更投入學校的生活。
2. 提供生活技巧訓練,包括溝通﹑解難﹑處理壓力﹑人際﹑學習面試技巧,有
助青少年面對挑戰。
3. 提供專業的輔導,如社工﹑有助青少年面對壓力,從而為青少年提供專業的
意見。

家庭
家長可參加有關家庭教育計劃,如香港明愛,從而提升有關與子女溝通﹑家庭管
理﹑婚姻和家庭糾紛的處理﹑子女教育技巧,從而建立一個和睦的家庭。

第 2 頁,共 2 頁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佛洛伊德
對於偏差行為
佛洛依德認為一個完整的「我」應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自我﹑本我跟超我,本
我代表人格中最原始本能的部分,自我代表人格的現實部分,超我則代表理想與
道德良知的部分。

自我:經常在本我和超我的夾縫中,依理性和現實的原則,居中調停,作出合適
的決定。

超我:是自我與本我的監督者,來自於小時候父母管教以及社會化的結果,包括
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內化為道德良知的社會規範。

例子:甲學生功課繁忙,有很多專題研習趕在下星期完成,正在此時,某教師邀
請該學生加入學校開放日的籌備小組工作,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接受」
委任,尤其是師長的邀請,是個人「本我」的本性;可是,甲學生的「超
我」一想到一旦加入小組工作,必然不能準時完成手頭上的專題研習,於
是引致猶豫不決,因為個人的本我和超我對立。此時,自我會根據情理和
環境,權衡「接受」或「拒絕」邀請的得失,作出決定和付諸實行。

對於人格的形成
佛洛依德認為,人的性格在五歲以前就已經定型了,不論經歷什麼事件﹑環境,
都不會再改變。

顧里﹑密特
自我
社會學家顧里和密特的符號互動理論認為自我乃基於個人看出別人對自己的評
價和期望的理解。自我是經由個人和他人的互動而發展,這種人際互動就是一種
溝通。

顧里以「鏡中我」的概念來說明白我如何在人際互動中產生,因為個人對於別人
對自己行為評價的反應具有知覺,並因此而作出修正,尤如個人的自我從鏡子裡
反射出來。

第 1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羅吉斯
對於自我概念
- 認為個人思想和經驗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對“我”的看法
- 影響個人如何去認知周遭的世界

羅吉斯的人格理論中,強調自我概念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要,若個人在人際互動過
程中的自我價值提升,如感受到愛與被愛,認同與尊重﹑關懷與重視等,則當事
人會發揮其內在潛能並作出合理的決定和行動。

艾力克遜
對於人格的成長
艾力克遜認為,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面對不同的環境,個人必須發展新的能力
以滿足適應環境的需求,也就是說個人會經歷一連串因為環境變化而產生的適應
危機,因應危機的方式﹑經驗與結果就可能影響他性格的變化,危機因而成為人
格變化的可能轉捩點。

艾力克遜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發展階段(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
1. 信任與不信任:出生到 1 歲左右
2. 自主與羞怯懷疑:1 到 3 歲
3. 進取與罪惡感:3 到 5 歲
4. 勤勉與自卑:6 到 11 歲
5. 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12 到 18 歲
- 離開兒童期準備變成大人的尷尬階段,個人必須重新定位自我,找到發
展方向,否則就會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
- 脫離童年,開始嘗試成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必須積極發展自我認同。
- 人際關係放於同儕團體,領導的模仿對象。
- 好:自我觀念明確,追尋方向肯定,奉獻與忠貞情操。
- 壞:生活缺乏目標,時感徬徨迷失,因而產生退縮的個性。
6. 親密與疏離:18 到 35 歲
7. 生產建設與停滯:35 到 55 歲
8. 自我統整與絕望:55 歲到死亡

對於青少年心理發展
請參考「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生理發展」

第 2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馬斯洛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生理需求是基本的,當衣﹑食和住的需求被滿足後,人類會進
一步要求心理需要的滿足,包括安全感﹑愛和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

馬斯洛的需求階層
自我實現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他人)

愛與歸屬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對於一個連下一餐飯都不知道在哪裡的人,這個
需求就會成為他思考與行為的唯一原因,等到生理需求被滿足了,人才會開始想
要追求安全感。

安全需求:包含對於規則﹑秩序﹑穩定﹑遠離恐懼和混亂的需求。大部分的人都
可以滿足安全需求,但這個需求仍會持續的影響他們的行為,我們會擔心失去安
全感,所以用預防性的行為來保障基本的安全,例如買房子﹑買保險等。

愛與歸屬需求:當生理與安全需求被滿足了以後,我們開始渴望去愛人與被愛,
並希望自己是歸屬於某個人﹑某個家庭或團體組織。現代社會由於變遷過於快
速,不容易滿足與歸屬的需求,很多人因此而感到寂寞空虛。

尊重需求:人都需要被尊重,尊重又分為自我尊重以及別人對我們的尊重,如果
個人可以滿足自尊與受人尊重,就會有自信,也會變得更有能力與生產力;相反
的,如果不能獲得尊重,則會產生自卑﹑沮喪,因而無法處理生活上的問題。

自我實現需求:人會有想要發揮自己全部潛能,努力成為心目中理想自我的慾
望,如果不能滿足就會覺得挫折﹑不滿。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滿足自我實現的需
求,要達成自我實現,個人必須不被社會所強迫,不受限於較低層次的需求﹑不
過份在意自己的形象並能跟別人分享愛與被愛,而且非常瞭解自己的能力﹑潛能
與善惡,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我﹑實現理想。

第 3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史納金
對於偏差行為
史納金認為要理解一個人的行為,並不需要去瞭解他的內在趨力﹑動機﹑特質﹑
潛意識﹑認知思考模式……等,只要研究個人如何在環境中學到那些行為,就可
以有效的解釋﹑預測甚至促使個人表現出某些行為。

因為人從小就會表現出許多不同的行為,其中被增強的行為會逐漸突顯出來,成
為一組行為模式,也就形成了個人的人格;所以,理論上來說,應用增強原則可
以創造或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並因此改變他的人格。

從學習觀點來看,所有行為都是經由學習而來,正常行為是學來的,異常行為也
是學來的,對學習論的學者來說,只有「異常行為」而沒有「異常人格」。異常
行為不是因為潛意識或其他內在動機所引發,而是個人在表現正常行為的時候沒
有獲得正增強,甚至還得到負增強;當他們表現異常行為時卻獲得了正增強,導
致他學會並保留了異常行為。

例如:
小孩子要求媽媽買新玩具,媽媽不答應,小朋友開始大哭大鬧
媽媽買玩具給他 小朋友的哭鬧行為被正向增強了 以後重覆
結果
媽媽不買玩具給他,並罵一頓 哭鬧行為被負向增強了 以後不敢

第 4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班杜拉
對於自我概念
班杜拉認為,人類行為的發生既不是完全由內在趨力所驅使,也不是單純由環境
中的刺激(增強作用)所左右,而是個人內在認知歷程與外界影響彼此交互作用的
結果。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表現出來怎麼樣的行為有一個主觀的認
定與標準,也就是有「自我概念」,當一個行為被表現出來後,個人就會將這個
行為和「自我概念」進行比較,決定其自我增強的方向。

在「自我概念」中,「自我效能」是最主要的一個部分,指個人在某種情境下表
現某種行為能力的預期,例如:考試之前要求學生預估自己能考幾分,這就是「自
我效能」的評估。

「自我效能」跟個人的目標﹑動機﹑以及行為後果都有關,「自我效能」越高的
人對成功的預期較高,因此遭遇困難時,會更努力及堅持,進而引發更強的動機,
所以成功機率較大;相對的,「自我效能」低的人對失敗的預期較高,會一直擔
心把事情搞砸,進而降低工作效率與成果,所以失敗機率較大。

第 5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柯柏格
對於行為結果的對與錯
柯柏格將道德發展分為三層次六階段,他發現 6-12 歲的兒童中期大約屬於「道
德成規前期」﹑13-16 歲的青春期則屬於依循道德規範的「道德循規期」,大約只
有一半的青少年(約 16-20 歲)可以達到自我接受的倫理道德層次。

道德成規前期:是指依據行為結果來決定對錯,也就是行為會不會直接導致獎勵
或懲罰。道德成規前期會經歷兩階段:階段一「避罰服從取向」:以是否會被懲
別為標準,例如漢斯不該偷藥,因為他如果被抓到就會被懲罰。階段二也就是「相
對功利取向」:滿足需求與慾望的行為就是好的,例如:漢斯可以偷藥,因為他
太太有需要。

道德循規期:行為的對錯必須根據是否符合或擾亂社會秩序而定,個人會服從並
維持社會秩序﹑認同社會成員,判斷標準由直接的個人結果提升到社會性後果。
此時期經歷的兩階段為:階段三「尋求認可」:可以獲得大多數人認同的行為就
是對的,例如:漢斯可以偷藥,因為這是一個好先生應該做的事。階段四「服從
權威」:行為必須遵守最高的法律權威,例如:漢斯不該偷藥,因為偷竊是違法
的行為。

道德自律期:個人判斷是非的標準不再尋求他人或權威的認可,而是以自己的良
心作依據。此時期會經歷階段五「法治觀念」:法律應該可以為了滿足合理的需
求而修改。例如:漢斯偷東西固然違法,但他不見得就是錯的。階段六「價值觀
念」:以自己的價值觀為判斷標準,例如:漢斯的太太雖然急需這個藥,但沒有
人希望自己的東西被別人給偷走。
階段 1 缺乏是非善惡觀念,只因恐懼懲罰而服從規範。
道德成規前 避罰服從取向
期(6-12 歲) 階段 2 以行為的結果作為判斷行為好壞的唯一根據,受罰
(行為結果) 相對功利取向 的行為就是壞的,為取得報償而遵守規範。
階段 3 順從傳統要求,附和成人意見,冀求別人讚許,表
道德循規期 尋求認可 現從眾行為。
(13-16 歲) 階段 4 服從團體規範,嚴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權威,判
(社會秩序) 服從權威 斷是非時有法治觀念。
階段 5 有責任心﹑義務感,尊重法治,相信法律是人為了
道德自律期 法治觀念 維護公益所制訂的。
(16-20 歲) 階段 6 相信道德的普遍價值,認識人類尊嚴,憑自己的良
(自己良知) 價值觀念 知判斷價值,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 6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斯登堡
對於戀愛
愛情三角形理論,認為愛情有三個不同向度的基本元素:
1. 承諾:短期的承諾是指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承諾則是要維持一段愛情關
係。
2. 親密:親近的﹑連結的﹑心與心交流的感覺。
3. 激情:混和浪漫﹑外表吸引力和性趨力的動力。

激情 承諾
愛情三
角理論

親密

這三個基本原素有不同的特性,承諾的穩定性高,激情的穩定性低,但瀲情的短
期效果較強烈,而承諾與親密則具有較長期的效果,親密則是愛情的核心元素與
長期基礎。愛情在不同階段,各個因素的強度和所佔比例都不一樣,便會形成各
個階段的危機與轉機,如果三個元素的強度越來越強,愛情關係就會越來越穩
固。此外,我們也可以用這三個元素的組合區分不同的愛情類型,譬如說友誼之
愛就是只有親密與承諾而沒有激情,而迷戀就是只有激情而沒有親密與承諾。

激情 親密 承諾 愛情類型
X X X 無愛
X   友誼之愛
  X 浪漫之愛
 X  荒唐之愛
X X  空愛
X  X 喜歡
 X X 迷戀
   完整之愛

第 7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青春期青少年的生心理發展
青春期青少年的生心理特徵
- 學習獨立,對家庭依賴減少
- 對自已及朋輩依賴逐漸上升,從而獲得自我認同
- 學習做到被期望的社會角色
- 建立異於父母價值觀﹑生活觀,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
- 放棄兒童期的幼稚園行為
- 注意力轉向參與其人及社會活動

身體轉變如何影響心理發展
第一,身體發育會改變一個人的完成任務的實際能力。例如,青少年前期人們比
兒童時高且強壯,有更好的協調性和耐力。
第二,身體發育會改變一個人被他人所看待的方式。例如,青少年前期孩子們已
不再像兒童那樣被認為傻傻的,而是令人覺得比幼兒期來得具威脅性。
第三,身體發育會影響青少年看待自己的方式。
身體變化會使他們變得自己更像成人,否則(如果結果令人失望的話)會使其成人
期身分難於被人接受。

自我的發展
青少年前期,青少年因身體與生理之急速成長,外表雖看起來已像成人,但認知
與社會能力尚不足應付成人生活,故情緒上常起伏變化很大。此期青年常企求脫
離家庭,獲得獨立;他反抗權威,與家庭關係不如往昔親密;他重視同儕的接受
與支持,常在服飾上力求與同儕一致。到了青年中﹑後期,由於身心方面都產生
了很大的變化,青年人急想知道自己活在世界上的意義和目的,於是開始思考自
我問題。

艾力克遜稱青年期的心理特徵乃介於自我統合1與角色混淆兩極之間不同程度的
發展。自我統合代表青年期人格發展的理想境界,但對缺乏生活經驗的青年人來
說,欲達自我統合狀態,絕非易事。

根據艾力克遜的理論,自我統包括四部份:
1. 接受個人的性需求
2. 尋求個人存在的獨立性,而不再只是當某某人的兒子或女兒
3. 建立並實踐自己的信念
4. 決定自己所喜歡的社會與職業角色

1
「自我統合」即是指一種個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

第 8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高考\人際關係\心理學家

如果個體無法完成自我統合,很可能形成角色混淆或負向認同。所謂角色混淆,
即角色間的衝突,指個人方向迷失,所作所為與自己應有的角色,不相符合,最
後演變為退縮﹑墜落。所謂負向認同,則指一種不為社會接受的角色,如,行為
異常﹑吸毒﹑暴力﹑犯罪或自殺等行為。

自我中心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現象乃由於個體在認知發展上邁入了一個新階段(形式運思
期)。這個階段所引發的思考方式影響了個體對他人的認知,而認為自己是他人
眼中的焦點。青少年前期自我中心的特徵有二:個人神話;假想觀眾。這兩種特
徵,既影響到問題解決,亦影響到社會交往。以下就兩個特徵加以說明。

一﹑個人神話
個人不朽的觀念是指青年期的個體往往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這
些不同於他人的地方,包括:個人的感受﹑信念與理想等。譬如說,山難頻傳,
但仍阻止不了青年征服山嶺的野心,因為青年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個
體也覺得自己是不可毀滅的。

這個時期的個體,專注於個人自己的思維。由於個人意識支配的擴張,青少年會
變得有些退縮和與他人的隔離。對可能性與可然性,對近期與長期的未來﹑對現
實事件向未來結果的邏輯延伸等的一切思考,充斥著他的頭腦。這種退縮切斷了
向新訊息或新觀念的通路。

二﹑假想觀眾
青少年前期個體認為人們與自己共享同樣的成見,且想像自己的想思是其他人注
意的焦點。此時期青少年往往認為自己周圍有一群看不見的觀眾,而這群觀眾眼
光都時時流連在自已身上。此現象艾力克遜稱之為假想觀眾的現象。事實上,這
群觀眾並不存在,它只是個體腦海中營造出來的一群人。也因為這個假想觀眾的
現象,使得這個階段個體在人際交往中產生一種令人尷尬且令人不適的自我意
識。

這個時期的個體對自己的儀表和態度十分在意,且把大部份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
身上,而腦子又想著另一批觀眾的存在。譬如,一對青年期男女朋友約會,彼此
雙方在赴約前,都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打扮,而當兩人見面時,彼此並不關心對方
到底穿了什麼,而是更關心對方如何看自己。

第 9 頁,共 9 頁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K.W.HO\通識\人除關係\濫藥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濫藥
濫藥的成因
個人因素
青少年濫用,不少出於為尋求快感或官能上的滿足;解悶﹑情緒低落﹑焦慮;出
於好奇心;避免因沒有服食藥物而感到不適。

朋輩因素
青少年很容易受朋輩影響,尤其對於自尊心低﹑判斷力弱﹑朋友間有濫用藥物者
的青少年,為了得到朋友認同會嘗試使用藥物。

社會因素
在社會價值取向變遷下,社會競爭性愈來愈高,青少年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
認為藥物可讓他們解決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此外,容易購買或按觸藥物亦導
致青少年濫藥,如青少年喜歡到的士高﹑酒吧等娛樂場所,在渴求尋求快樂時,
容易受到藥物的引誘。

濫藥過程
階段 過程 特徵
階段一 試驗性使用 大部分藥物濫用者在好奇心﹑逃避現實等成因下開始嘗
試使用。

階段二 社交性使用 青少年在朋輩的影響下,為得到朋輩認同,成為他們的


一分子而服用藥物,但在服用藥物時,使青少年身心受
損。

階段三 連續性使用 在這階段,即使藥物使用者是社交性需要,或單獨使用


時都會過量服用藥物。

階段四 耐受性使用 藥物使用者需要增加藥物份量才達至相同的治療效用。


階段五 成癮 在這階段,成癮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十分依賴該藥物,當
藥物被剝奪後,他們會發生腹部絞痛﹑嘔吐等症狀,在
心理上,由於該藥物能使他有暫時逃避現實的感覺,故
很難才可放棄濫用藥物的習慣。

青少年濫藥的心理特徵
1. 自尊心低
2. 人際關係弱
3. 接受壓力的耐力低及情緒上感到焦慮﹑憤怒

第 1 頁,共 2 頁
K.W.HO\通識\人除關係\濫藥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濫用藥物的影響
個人
心理:濫用藥物者受到他人的鄙視及冷漠,無法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承受沉重
的壓力。
生理:濫用藥物者身體機能受損,食慾不振,經常失眠﹑甚至肌肉抽搐,奪取性
命。

家庭
由於購買藥物需要大量金錢,並且濫用藥物會影響工作能力,最終影響家庭和諧。

社會
由於濫用藥物者需要大量金錢,他們可能向親人借貸,但在無力償還時,他們可
能選擇作違法的事情作賺取金錢,或販賣藥物,使更多的青少年受害。

遠離藥物的方法
1. 拒絕藥物的引誘,如避免到可能販賣藥物的地方
2. 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如做義工
3. 藥物濫用者可參與一些學術性﹑職業技能﹑解難技巧﹑溝通方法﹑處理壓力
等訓練,有助他們重過新生活
4. 參加志願團體提供的治療,如香港善導會,基督教互愛中心﹑香港晨曦會福
音戒毒所
5. 接受由衛生署提供的美沙酮門診服務或其他強迫性﹑自願性住院治療
6. 培養良好的興趣﹑遠離損友

政府改善藥物濫用者的方法
1. 政府可與香港以外地區合作,如警方及海關與內地緊密溝通,聯合打擊跨境
毒品活動
2. 加強打擊在娛樂場所販賣藥物
3. 加強刑罰
4. 增加禁毒教育及宣傳
5. 增加提供藥物濫用者復康服務,包括強迫戒毒計劃﹑美沙酮自願門診治療計
劃﹑自願住院戒毒治療﹑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計劃﹑開辦物質誤用診所
6. 多個政府機構合作,如香港海關﹑香港警務處﹑衛生署

第 2 頁,共 2 頁
K.W.HO\高考\通識\人際關係\性教育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性教育
性教育的目標
1) 教導青少年學會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2) 強調個人思考及判斷,並以一種開放和誠懇的態度討論性的道德意義。
3) 強調基本原則,包括平等﹑誠實和尊重。

性教育不足的成因/為何性教育推行受阻
社會
1) 以為傳授避免知識會鼓勵青少年進行性濫交。
2) 沒有正視青少年的心理成長發展及種種性感受。
3) 社會對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普遍抱譴責的態度,令青少年不能坦然面對,或抱
拒絕態度。
學校
1) 受學校背景的影響,eg 天主教學校對性教育抱保守態度。
2) 性教育課程非正規及獨立,課程亦非公開考試科目。
3) 課程內容抽離,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及「品格的培養」。
4) 師資及培訓不足。
5) 現行教育重視技能性發展,忽視全能教育。
家長
1) 對性教育課程多抱不接受態度

性教育應如何推行
配合青少年
要做到性教育不抽離生活,便要留意性教育的內容應與時並進,時常處於不斷的
發展狀態,因應當前的社會的環境並配合青少年,滿足他們最渴望獲取性資訊的
需要。

例子:
與青少年討論同性戀,重點已從過去的澄清對同性戀者的謬誤偏見,轉移到今天
的怎樣協助青少年解決「我是否同性戀」的疑惑。

著重思考及討論
性教育課程或活動的推行手法,應著重讓青少年有一個友善的談性空間,活動重
點是思考及討論的過程,在適當的協助下去表達自己對性的看法及要求,好支持
青少年去明白自已的性,同時認識個人的性觀念並非永恆不變,而是流動的,隨
經驗和認知而改變。

第 1 頁,共 2 頁
K.W.HO\高考\通識\人際關係\性教育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青少年朋輩間的參與
性教育中加多青少年朋輩間一同的參與及交流的元素,將有助了解青少年對性有
怎樣的想法和感受,並讓青少年意識到個人的性態度,與朋輩是有著強烈的關
係。藉著朋輩的分享,透過朋輩分享大家的經驗﹑想法與心路歷程,彼此成長。
例子:
當青少年談到性行為的後果時,自已是否屬於「風險一族」等,青少年可能有著
一種距離感,認為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但若從朋輩的口中,在分
享時了解到可能會發生的事,青少年把事情拉到了現實層面,有助青少年提高個
人的憂患意識。

家校的合作與參與
學校管理階層需要在提供時間﹑編訂內容﹑訓練師資﹑調配資源及尋求家長支持
上,做積極的推動和領導;並與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繫,透過家長教師會互取意見,
加強雙方對青少年性教育的參與及了解,以便在推行性教育時,更能照顧青少年
的需要。

政府的支援
政府在性教育的師資培訓及資源發展方面應盡量給與支持。作為一個推動青少年
性教育工作的機構,家計會除不斷提供性教育培訓課程外,亦需製作及發展配合
社會需要的資源。

性教育重要嗎?
1) 現今社會性知識貧乏,但社會對性越趨開放。
2) 性知識有助減低性病傳染。
3) 未婚懷孕越來越多/未婚性行為越來越普遍。
成因 - 社會:a.傳媒美化戀愛
b.青少年越趨早熟
c.資料發達,容易接收性知識
d.西方思想影響,令中國傳統思想淡化
- 朋輩:e.從眾心態,未婚性行為在朋輩間已普遍接受
- 家庭:f..父母到外工作,對子女缺乏關心
g.核心家庭的影響
- 個人:h.思想開放
i.好奇心
j.從愛侶中獲得關懷及安全感
k.節日氣氛的渲染
l.脫離父母獨立

第 2 頁,共 2 頁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
專題研究報告

考試年份:2009 年

考生編號:

專題研究報告所選的單元:人際關係

專題研究報告題目(標題):入不敷支?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目錄
1. 引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3

2. 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3

3. 研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3

4. 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3

5. 文獻回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4

6. 研究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5-17

7. 討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8-20

8. 可行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21

9. 總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22

10. 參考資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23

11. 附件

- 附件 1 :問卷樣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24-26

- 附件 2:受訪學生的基本資料_____________________P.27-28

- 附件 3:報章資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29-33

- 附件 4:零用日記簿樣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34

2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一)引言
隨著香港經濟型社會的形成和核心家庭的出現,傳統未雨綢繆的觀念已日
漸息微,以致香港未來的主人翁未能建立一套正確的理財觀念,加上在消
費文化膨脹的影響下,大部份中學生揮霍無度,更甚的可能是先使未來錢,
最終導致入不敷支。因此,我們必須正視此一問題,分析及探討之,並提
出可行建議以壓制中學生「入不敷支」的情況繼續蔓延。

(二)假說
1. 中學生理財觀念差,收入與支出不平衡
2. 中學生沒有養成儲蓄的習慣

(三)研究目的
鑑於近年本港中學生的理財觀念日差,以致他們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
因此,本報告首先會分析現今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是否已出現入不敷支的現
象,繼而分析導致入不敷支的成因,然後探討此現象對於中學生所帶來的
影響,最後建議社會如何幫助中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研究方法
此專題報告的數據是從調查員所設計的問卷調查中得取的。本研究報告以
中一至中七級的中學生為對象,採用問卷形式進行。問卷設有 19 條問題,
內容包括中學生的金錢煩惱﹑儲蓄習慣﹑收入及支出與入不敷支的影響。
問卷於 2008 年 6 月頭開始派發,於 7 月中收回。合共派出了 300 份,中一
至中三及中四至中七各 150 份,收回 288 份,回收率 96%。

調查員從收回來的問卷進行分析,例如會將數據轉化成圖表、百分比等,
令數據分析更加清晰及整齊。

3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五)文獻回顧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在急速的經濟發展底下,人們的消費力膨脹,
隨之而來的是享樂主義1和物質主義2在香港迅速發展。直至今時今日,在享
樂主義和物質主義的催化下,中學生的過度消費問題日益嚴重。根據 2006
年的調查發現3,在 1126 名的 14 至 25 歲受訪青少年中,約七成於過去一年
曾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顯示出青少年入不敷支的問題正在惡化,而對於
其中沒有經濟能力的中學生而言,就大大影響到其日後的金錢價值觀。

雖然中學生在父母的支援下,對於入不敷支所受的短期影響較少。但長期
而言,入不敷支會在新一批的青年人身上出現得更加明顯而且嚴重4,更對
日後社會造成更加深遠的影響。

然而,不論在香港的新或舊教育制度中,對於學生理財的知識教授不足,並
未將理財教育納入正規課程5,令中學生難以接觸到有關理財的資訊,以致
入不敷支的情況有惡化的趨勢。

1
享樂主義即認為享樂是人類最重要的追求(解釋來自:維基百科)
2
物質主義指以物質生活為生活的第一和中心要義,強調物質利益的極端重要性,將物質追求作
為目的的價值取向(解釋來自:CNKI 概念知識元庫)
3
EPS 易辦事(香港)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的「青少年消費調查」
4
「青少年消費調查」及附件 2.5「4 成大學生入不敷支」
5
新高中學制與課程概覽
http://www.smcc-canossian.org/334/doc/parents_seminar_overview_070711.pdf
4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六)研究發現
通過對統計資料的數據分析,以及透過參考查閱和觀察等途徑搜集所得的資料,
調查員對本次調查結果作如下分析:

甲﹑中學生的收入
(1) 中學生目前金錢的主要來源

(圖1)

1%
3%
16%
父母
兼職
節日額外錢
其他
80%

金錢主要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目前的主要金錢來自父母(80%),而依靠兼職為金錢來源
的只有 16%。這顯示了中學生在財政方面對父母的依賴性極高,消費能力則很取
決於自己的家庭狀況。

5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2) 中學生兼職的主因

(圖2)

40% 34% 父母給的太少


30% 本身花費大
30% 27%
存錢買喜愛的東西
20% 儲蓄
幫補家計
10%
3% 4% 2% 其他
0%
兼職的主因

從上圖可見,選擇兼職的中學生中,34%是基於父母給的零用錢太少,其次是花
費大(30%)和存錢買喜愛的東西(27%),顯示了當父母所給的零用錢不足及其本身
使費過高時,中學生的財政便有機會出現「虧損」。而兼職以儲蓄或幫補家計的
只有 7%,可見中學生兼職的主要因為仍是基於享樂和消費。

乙﹑中學生的開支
(1) 中學生主要用錢的地方

(圖3)
膳食
交通
100%
休閒娛樂
84%
80% 書籍

63% 健康及美容產品
60% 54% 電子產品
49%
衣物
40% 玩具及精品
影視音樂
20% 14% 11%8% 家用
7%
3% 1% 3% 3%
0% 補習
主要用錢的地方(可選三項) 其他

從上可見,中學生主要花費在休閒娛樂(84%)和衣物(63%)上,扣除了平日基本使
費,即膳食和交通費用外,其他的錢分佈用於電子產品(14%)﹑玩具及精品(11%)﹑
影視音樂(8%)。相比起花費在補習(3%)而言,更能反映出學生注重享受物質生
活,金錢多花於玩樂及衣物上。
6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2) 中學生每月的使費佔收入的%

(圖4)

35% 31%
29% 0-20%
30% 21-40%
25% 41-60%
20% 16% 61-80%
15% 81-100%
10%
8% 超過100%
10% 6%
5%
0%
目前每個月的使費佔收入的多少%

結果顯示,達 60%中學生每月的使費佔收入的 61-100%,更有 8%中學生表示使


費超過每月的收入。這反映出中學生的消費未能節制,部分學生更出現入不敷支
的現象。

(3) 中學生目前的收入是否足夠平日的使費

(圖5)

39%
40% 36%
35% 十分足夠
30% 足夠
25% 不足夠
20% 十分不足夠
15%
15% 已經入不敷支

10% 7%
3%
5%
0%
目前的收入是否足夠平日的使費

調查顯示,有近 8 成受訪中學生認為目前的收入不足夠或十分不足夠其平日的使
費,更有 7%既中學生認為自己的使費已達致入不敷支。這反映出大部份中學生
都認為自己不夠錢用,有少部份更出入不敷支的情況。
7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4) 當中學生使費不足,他們所採取的行動

(圖6)

44%
45%

40%

35% 停止使費
再向父母索取金錢
30%
兼職儲錢
25% 向朋友借錢
動用平時儲下的金錢
20% 19%
17% 反思平日使費的用途
其他
15%
12%

10%
6%
5%
2%
0%
0%
當使費不足時,中學生會(可多選)

有 44%的受訪中學生表示,當使費不足時會再向父母索取,由此再一次證明中學
生在金錢方面對父母的依賴性極高,其次分別有 19%及 12%表示會動用平時儲
下的金錢及兼職儲錢,只有 17%的中學生表示會停止使費及 2%表示會對使費的
用費反思。可見大部份中學生未能懂得節制消費,只有少數學生能在適當時候停
止使費,並且可見他們極少會為其過度的消費模式作出反思,未能嘗試作出改善。

8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5) 中學生平時的購物習慣

(圖7)

35% 34%
35% 不理會價錢
30% 到處格價
30%
27% 視乎金錢是否足夠應付
25% 視乎是否名牌
21%
20% 19%19% 視乎外觀
16% 視乎耐用性
15% 14%
12% 視乎是否潮流
10% 視乎需要性
易受朋輩影響而買
5%
其他
0%
平時購物習慣(可選多項)

調查發現,大多數的中學生平時購物主要視乎物品的外觀(35%)﹑潮流性(34%)
及受朋輩影響(30%)而買的,並且有 27%學生在購物時不理會價錢。相反,到處
格價及視乎耐用性和需要性的分別就只有 21%﹑16%及 14%。這反映出學生在購
物時並不注重實用性,而且對於節約金錢的意識頗低。

(6) 中學生平時有沒有使費預算計劃

(圖8)

7%


沒有

93%

中學生平時有沒有使費預算計劃

據調查發現,絕大部份(93%)中學生表示沒有使費預算計劃,有使費預算計劃的
中學生就僅佔 7%之少,這顯示出中學生的理財觀念差,對開支並無計劃。
9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7) 中學生沒有使費預算計劃的原因

(圖9)
從來沒想過
45% 41%
40% 認為太麻煩
37%
35%
經常胡亂花費,沒有規
30% 定
25% 23% 沒有恆心堅持
21%
20%
平時很少用錢
15%
10% 7% 6% 每月的使費都超過預算
5%
0%
0% 其他
中學生沒有使費預算計劃的原因(可選多
項)

由上圖可見,大部份的中學都是因為經常胡亂花費(41%)及使費超過預算(37%)
而沒有採用使費預算計劃,可見隨意消費及過度消費令中學生難以實行使費預算
計劃。

丙﹑中學生的金錢煩惱
(1) 中學生會否為金錢問題而感到煩惱

(圖10)

30% 27%

時常會
有時會
不會
43%

會否為金錢問題而感到煩惱

有 7 成受訪中學生表示會為金錢問題而時常(27%)及有時(43%)感到煩惱,只有 3
成中學生不會為金錢問題而感到煩惱,可見金錢是中學生的煩惱問題之一。
10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2) 中學生因為金錢的主要煩惱通常是

(圖11)

60% 57%
不夠錢用
50% 入不敷支
40% 欠人錢
30% 投資問題
太多錢不知怎去使用
20% 12% 13% 14%
其他
10% 2% 2%
0%
中學生因金錢而煩惱的問題通常是

結果顯示,大多數中學生的金錢煩惱是不夠錢用(57%),更有 12%學生表示煩惱
為入不敷支,由此可反映出大多中學生理財觀念差,以致未能好好管理自己的收
支,以致不夠錢用,甚至入不敷支。更有 13%的中學生表示會因欠人錢的問題而
煩惱,這更可反映出有部份中學生理財觀念弱,自己的錢不夠用,以致要向其他
人借錢。

(3) 中學生不夠錢用或入不敷支的原因

(圖12) 本身使費大

70% 胡亂花費
64%
60% 沒有或未能採用使費
49% 預算計劃
50% 43% 41%
經常借予他人
40%
30% 父母給的太少
20%
7% 花費了在補習﹑課外
10% 4% 3% 活動等
0% 其他
中學生不夠錢用的原因(可選多項)

調查可見,中學生不夠錢用或入不敷支主要是因為其本身使費大(64%)﹑父母給
的太少(49%)﹑胡亂花費(43%)及沒有或未能採用使費預算計劃(41%)。這顯示出
學生的消費未能節制,加上沒有實行有效的理財計劃,導致了他們平時不夠錢用。
11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丁﹑中學生的儲蓄習慣
(1) 中學生有沒有儲蓄的習慣

(圖13)

18%


沒有

82%

有沒有儲蓄的習慣

調查可見,達 8 成的中學生並沒有儲蓄的習慣,這可反映出他們未懂得善於理財
及儲蓄。

(2) 中學的儲蓄習慣是

(圖14)

57%
60%

50% 每日儲
39%
每星期儲
40%
每月儲
30% 有閒錢才儲

20%

10% 4%
0%
0%
儲蓄的習慣

在有儲蓄習慣的學生當中,學生主要都是每月儲(57%),而為數不少的學生更是
有閒錢才儲(39%),這顯示出他們對於儲蓄並不積極,有部份學生更是沒有定期
的儲蓄習慣。
12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3) 中學生維持儲蓄的習慣時間

(圖15)

38%
40% 36%
35%
30% 半年以下
25% 半年-1年
18%
20% 1年-2年
15% 2年-3年
10% 6% 3年以上
2%
5%
0%
維持了儲蓄的習慣(年)

從上圖可見,大部份(74%)學生的儲蓄習慣均在一年以下,而 2 年以上的更只有
8%,可見他們的儲蓄習慣仍然未成熟。

(4) 中學生平均每月儲蓄佔收入的%

(圖16)

66%
70%
60%
50% 0-20%
21-40%
40%
41-60%
30%
61-80%
15%
20% 11% 81-100%
5% 3%
10%
0%
平均每月儲蓄佔收入的多少%

調查更發現,在儲蓄的學生當中,有 66%的學生平均每月儲蓄只佔收入的
0-20%,顯示他們對儲蓄仍有保留,不願意投入較多金錢入儲蓄當中,這與(圖
15)的論點互相扶持,可見其儲蓄習慣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未成熟。
13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5) 中學生儲蓄的主要目的

(圖17)

77%
80%
70% 購物
60% 以備不時之需
50% 為將來打算
40% 無目的
30% 其他
20% 14%
7%
10% 2% 0%
0%
儲蓄的主要目的

調查可見,77%中學生表示儲蓄的目的在於購物,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及為將來打
算的中學生更分別只有 14%及 2%,這可反映出大部份中學生重於物質享受,以
及其理財觀念短淺,只著重於眼前的物質。

(6) 中學生沒有儲蓄習慣的原因

(圖18)

50% 46%

37%
40% 從來沒想過
沒有恆心堅持
30% 每月的錢都不夠用
其他
20% 14%

10% 3%

0%
中學生沒有儲蓄習慣的原因

上圖所示,約近半(46%)中學生表示沒有養成儲蓄習慣是因為每月的錢都不夠
用,另外有 37%學生亦表示沒有恆心堅持。可見中學生的收支難以達致平衡,更
莫說儲蓄。
14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戊﹑中學生認為入不敷支的影響
以下將中學生認為「入不敷支」理財觀的影響分為四方面,包括中學生個人即時﹑
學生與家人﹑社會及個人長大後。

(1) 對中學生個人即時的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即可選多項)

(圖19) 向父母索取金錢

向人借錢
60%

52% 朋輩關係變差(因借錢)
50%
兼職賺錢

40% 37% 改變消費模式(長久)


34%
30%
30% 節衣縮食(短暫)

21% 從非法途徑賺取更多金
20%

14% 13% 增加煩惱從而影響學業
10% 7%
沒有影響
2%
0%
0%
對中學生個人即時的影響 其他

調查可見,52%中學生表示當入不敷支的情況出現,他們會選擇向父母索取金
錢,顯示出他們在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頗高,更有 37%表示會向人借錢以解決
此一情況。中學生在入不敷支的情況出現後亦多選擇以短期的節衣縮食(30%)暫
過難關,而少選擇長期的改變消費模式(21%),可見他們大多即使入不敷支,也
不願改變原有習慣。

15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2) 對學生與家人關係的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即可選多項)

(圖20)
容易發生爭執

80% 74%
令父母對於自己使用金
70% 錢不信任
60% 父母在金錢上更加縱容
50% 自己
37% 增加溝通(有關理財)
40% 31%
30%
沒有影響
20% 12%
10% 5%
0% 其他
0%
對學生與家人關係的影響

從上可見,大部份學生自己亦認為入不敷支會導致與家人更容易發生爭執
(74%),並且會令父母對自己使用金錢不信任(31%)。但有 37%學生就表示這會令
父母在金錢上更加縱容自己,可見部份家長過份溺愛子女,縱容子女的過度消費
模式,因此可反映出入不敷支對學生與家人關係帶來的影響是以負面為主的。

(3) 對將來社會的可能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即可選多項)

(圖21)
破產人數增加

60%
52% 領取綜援人數上升
50% 45%
增加政府對於長者的援
40% 助
32%
30% 增加消費,刺激經濟

20%
沒有影響
10% 4% 4%
0% 其他
0%
對將來社會的可能影響

調查顯示,最多學生(52%)認為入不敷支的現象會令將來政府增加對於長者的援
助,亦有 45%學生認為入不敷支會導致破產人數增加,認為能刺激經濟的就只有
4%。可見入不敷支的現象對於將來社會的發展是趨於負面的。
16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4) 對中學生長大後可能造成的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即可選多項)

(圖22)
破產

「碌爆卡」
35% 34%
31% 借錢
30%
27% 長期赤貧
25%
22% 更依賴父母
20%
20% 退休時未能儲夠積蓄
18%

15% 14% 申領綜援


13%
從合法途徑賺取更多金
10% 9% 錢
從非法途徑賺取更多金
5% 錢
2% 沒有影響
0%
0% 其他
對學生長大後可能造成的影響

結果顯示,普遍中學生認為「入不敷支」主要會導致他們長大後出現「碌爆卡」
的現象(34%)及退休時未能儲夠積蓄(31%),部份學生更認為會從非法途徑賺取更
多金錢(14%)以填補入不敷支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有 27%學生亦認為入不敷支
可刺激他們從合法途徑下賺取更多金錢。可見中學生認為入不敷支對個人的影響
並非一面倒是負面的。

17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七)討論
根據問卷調查和研究發現,普遍中學生的理財觀念頗差,揮霍無度, 「入不敷
支」的現象亦有可能出現在沒有經濟能力的中學生身上。有見及此,研究員
將討論分為三部份:(1)入不敷支的現象﹑(2)入不敷支的成因及(3)入不敷支的
影響以作討論。

(1) 入不敷支的現象
雖然中學生大多沒有經濟能力,但入不敷支的現象已呈現在少部份中學生身
上。根據(圖 4),有 60%的中學生表示,每月的使費佔收入的 61-100%,更甚
的有 8%中學生表示使費超過每月的收入,顯示出大多數的中學生的每月支出
均十分高。其次,從(圖 5)可見,有 82%中學生認為目前收入並不足夠平日的
使費,其中更有 7%表示已經到了入不敷支的地步。另外,根據(圖 10),有
70%學生表示時常(27%)及有時(43%)會出現金錢煩惱。而從(圖 11)可見,他
們的金錢煩惱當中,不夠錢用(57%)及入不敷支(12%)合共佔近 7 成,顯示出
他們出現「財赤」,甚至「入不敷支」的煩惱。

小結
從上述分析可見,中學生的使費頗大,大部份中學生的使費接近抵消收入,
更有小部份已超出收入,入不敷支的現象確實出現在部份中學生身上。

(2) 入不敷支的成因
中學生入不敷支的成因最主要可從兩方面分析,一是理財觀,二是消費模式。

(2.1) 中學生的理財觀
根據(圖 8),93%受訪學生沒有使費預算計劃,可見他們的理財觀念薄弱,未
能製定一套有效的使費預算計劃,大多存在盲目消費行為,理性的理財觀念
難成主流。根據(圖 9)則可見,中學生沒有或未能實行使費預算計劃(41%),
是導致他們不夠錢用的主因之一。而(圖 12)顯示出中學生未能採用使費計劃
則與胡亂花費有莫大的關係,兩者分別為 41%及 43%,中學生未能採用使費
計劃會促成胡亂花費的現象,但另一方面,根據(圖 9),41%中學生亦因為胡
亂花費而導致未能採用使費預算計劃,可見兩者互相影響。因此,沒有使費
預算計劃的理財觀影響到中學生胡亂花費,未能節制,終導致入不敷支的情
況出現。

18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另外,根據(圖 13),82%中學生表示沒有儲蓄的習慣,主要因為他們每月的
錢都不夠用(圖 18, 46%)。另外,根據(圖 14)﹑(圖 15)及(圖 16),在有儲蓄習
慣的中學生中,有不少只是有閒錢才儲(39%),儲蓄佔每月的收入更只有
0-20%(66%),儲蓄習慣亦多不足 1 年(74%),可見他們對儲蓄並不積極。從(圖
17)更可見,大部份(77%)的中學生儲蓄亦只為購物,並非以備不時之需或為
將來打算。可見他們儲蓄觀念淺薄,不願意為將來而未雨綢繆,只著重於眼
前消費的理財觀,是導致他們入不敷支的原因之一。

(2.2) 中學生的消費模式
中學生在享樂主義的催化下,注重物質享受,消費奢侈。根據(圖 2),有 57%
學生兼職是基於本身花費大及為了存錢買喜愛的東西。從(圖 3)可見,中學生
主要用錢於物質享受,如休閒娛樂(84%)及衣物(63%)上。根據(圖 7),中學生
的購物習慣多為不理會價錢(27%),只是視乎外觀(35%)﹑潮流性(34%)及受朋
輩影響(30%),而少視乎自己金錢是否足夠應付(19%)及物品的需要性(14%)
和耐用性(16%),亦少到處格價(21%)。可見中學生的消費模式是著重享樂主
義,追求潮流與朋輩認同,不計較物品的價錢,對節約金錢的意識頗低。

在享樂主義及物質主義的影響下,中學生的使費頗大。根據(圖 12),中學生
不夠錢用的原因主要圍繞著自己本身使費大(64%)及胡亂花費(43%)。而 80%
學生表示金錢來源是來自父母(圖 1)。然而,(圖 6)可見,當他們使費不足時,
多是再向父母索取金錢(44%),而非即時停止使費,更很少反思平日使費的用
途(2%),這顯示出中學生一方面對父母在經濟上的依賴程度十分高,另一方
面亦反映出他們的消費模式節制度很低,容易出現過度消費,以至入不敷支。

小結
基於中學生的理財觀念差,欠缺儲蓄習慣及使費預算計劃,加上在享樂主義
及物質主義的渲染下,中學生的使費頗大,對節約金錢的意識微弱,便容易
胡亂花費,毫不節制,以至出現過度消費或入不敷支的現象。

19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3) 入不敷支的影響

(3.1) 對中學生個人即時的影響
根據(圖 19),多數受訪中學生表示會再向父母索取金錢(52%),顯示出中學生
雖然追求自主獨立,但在經濟上仍然十分依賴父母。亦有不少中學生認為會
導致向人借錢(37%)及兼職賺錢(34%)。但這些影響均是希望獲取更得金錢方
面,而非改變入不敷支的消費模式。可見入不敷支對中學生的即時影響是令
他們更依靠父母及可能成為「債仔」。

(3.2) 對學生與家人關係的影響
從(圖 20)可見,雖然入不敷支會大大影響學生與家人的關係,產生爭執
(74%),但不少父母始終過份溺愛子女,有 37%中學生表示父母會在金錢上更
加縱容自己。這可反映出入不敷支的現象雖然令學生與家人的關係變差,但
部份父母基於寵愛子女,仍然縱容子女的消費模式,而少選擇增加溝通(只有
12%),以改善學生的過度消費問題。

(3.3) 對將來社會的可能影響
入不敷支對將來社會構成重大的壓力,根據(圖 21),學生認為入不敷支會令
破產的人數量增加(45%)及領取綜援的人數上升(32%)。此外,更重要的是增
加了政府對長者的援助(52%),加上隨著人口老化,長者數目漸多,這些都大
大增加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影響著將來社會的福利政策,令社會需要給予長
者及破產者更多的援助,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3.4) 對中學生長大後可能造成的影響
根據(圖 22),入不敷對中學生日後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多數中學生認為長大
後可能會「碌爆卡」(34%)及未能儲夠積蓄退休(31%)。事實上,在現今使用
信用卡風氣盛行的年代,毫不節制的使費模式確會大大增加「碌爆卡」此現
象的出現。長期的入不敷支將令其未能有效儲備退休金,對於退休後的生活
帶來財政壓力。此外,入不敷支亦會驅使他們從非法途徑獲取更多金錢
(14%),墮入犯罪深淵。但另一方面,亦有 27%中學生表示會刺激他們從合法
途徑獲取更多金錢,成為他們上進的動力。可見入不敷支雖然為中學生長大
後帶來甚深的禍害,但同時亦有正面影響的出現。

小結
由此可見,入不敷支的現象的確可在部份中學生身上找到,原因可追究於其
淺薄的理財觀及過度的消費模式,雖然入不敷支所帶來的影響並非一面倒是
負面的,但卻主要偏於負面為主,影響遠至他們及政府將來的發展。

20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八)可行建議
根據研究顯示,入不敷支的消費模式確實會為中學生帶來其人際關係及社會
的負面影響。因此,研究員作出以下建議,希望在社會方面能幫助中學生建
立一套良好的理財觀,使入不敷支的現象不再出現在沒有經濟能力的中學生
身上。

(1) 家庭
父母可以親子理財的概念指導中學生理財。父母應多與子女溝通,從輔助角
度幫助子女學習理財,如幫助子女建立屬於自己的銀行賬戶,並且不定期檢
視子女的賬戶,與她們討論收支,或是一起規劃一個長遠的安期定額投資,
養成子女的儲蓄理財觀念,或是一起安排每月的使費預算計劃及記下每次收
支6,養成子女量入為出的使費習慣。

此外,家長應加強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並且讓
子兒知道過度消費,甚至入不敷支的後果,讓他們對於自己的使費行為負
責,而非縱容子女,盲目地不斷給予子女金錢,從而培養子女建立一套正確
的理財觀念。

(2) 學校
學校可積極舉辦理財活動。現時學校對於理財活動欠缺積極性,因此,學校
應多舉辦學習個人理財的活動,如「理財講座」﹑「理財工作坊」等。

此外,學校應分階段教授理財知識,如中一時以遊戲方式教導學生管理收入
及支出,中三便學習制定預算,中四、中五則可講授投資、保險知識,由淺
入深地將理財概念滲入學生價值觀內,從而培養他們的理財觀,致使他們不
會出現過度消費及先使未來錢等問題。

(3) 政府
政府可於「三三四」學制下的通識教育科加入理財內容。由於現今中﹑小學
課程並沒有正式的理財教育,而「三三四」學制內亦只有在修選科「商業會
計及財務」中涉及小部份理財知識。因此,政府應在通識教育科中加入個人
理財元素,教導中學生理財的實用知識。

與此同時,政府亦應提供相應援助,例如為老師提供基礎商業知識課程及教
材套,協助教師教授理財知識,從而有效推廣理財教育,令中學生掌握理財
知識,避免出現入不敷支的問題。

6
附件 4 中繪畫了有關記下每次收支的日記範本(我的零用日記簿樣本),供參考之用
21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九)總結
研究發現,入不敷支的現象確實出現在部份中學生身上,對於沒有經濟能力
及工作收入的中學生而言,長期的入不敷支不但培養了中學生錯誤的理財
觀,更引致日後社會需為他們的錯誤理財而作出補救。因此,不論是為了中
學生的將來,抑或是社會日後的發展,中學生的消費問題仍然值得我們繼續
研究和探討。

字數:5977 字

22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十)參考資料
(1) 書籍
參考書籍名稱 出版日期 作者 出版社/出版機構
穗港澳青少年消費 2002 年 11 月 25 日 劉鈞演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模式比較研究報告 陳冀京
(續) 塗敏霞
張炳富
劉玉玲

(2) 新聞
出版商 日期 標題名稱
《香港商報》 2008 年 8 月 12 日 過度消費病患者 九成欠債
《明報》 2007 年 11 月 4 日 股市賺錢年輕人過度消費
香港浸會大學傳訊 2006 年 11 月 26 日 浸會大學青少年物質主義調查 發現
公關處新聞稿 物質主義傾向愈高對生活滿足感愈少
《香港經濟日報》 2006 年 9 年 14 日 搵錢為花錢 7 成青年入不敷支
《明報》 2005 年 2 月 14 日 六成半教師發生學生遇財困
《星島日報》 2004 年 9 月 27 日 四成大學生入不敷支

(3) 網頁
網頁內容 網頁地址
親子理財 http://www.enrichculture.com/bk_items/attachments/130.pdf
做個理財高手 http://163.21.24.21/upload/20060904100239.doc
新高中學制與課程 http://www.smcc-canossian.org/334/doc/parents_seminar_overvi
概覽 ew_070711.pdf
維基對於享樂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B%E6%A8%82%E4
之解釋 %B8%BB%E7%BE%A9
CNKI 知識元數據 http://define.cnki.net/WebForms/WebDefines.aspx?searchword=
庫對於物質主義之 %e7%89%a9%e8%b4%a8%e4%b8%bb%e4%b9%89
解釋

23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十一)附件
附件 1
問卷樣本:
本港中學生之消費情況
本人是一位中七學生,是次問卷調查希望探討本港中學生的消費能力,以及其消
費能力是否足夠應付日常開支,以作為通識教育科的專題研究報告。希望 閣下
如實填寫以下問卷,一切資料將會保密處理,資料分析後將會銷毀,請安心填寫。

請在適當的□加上“”及填寫你的答案。

基本資料
性別:□ 男性 □ 女性
就讀年級:□ 中一至中三級 □ 中四至中七級
家庭成員人數:□ 2 人或以下 □ 3-4 人 □ 5-6 人 □ 7 人或以上
家中每月的收入約:□ 1 萬元以下 □ 1 萬-2 萬元 □ 2 萬-3 萬元
□ 3 萬-5 萬元 □ 5 萬元以上

1. 你目前金錢的主要來源是:(若非選擇“兼職”,請跳至第 3 題)
□ 父母 □ 兼職 □ 節日額外錢(例如:新年利是)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2. 你為兼職的主因:
□ 父母給的太少 □ 本身花費大 □ 存錢買喜愛的東西
□ 儲蓄 □ 幫補家計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3. 你將錢主要用於:(可選三項)
□ 膳食 □ 交通 □ 休閒娛樂(例如:唱卡拉 ok﹑看電影等)
□ 書籍 □ 健康及美容產品 □ 電子產品(例如:電腦遊戲﹑手機等)
□ 衣物 □ 玩具及精品 □ 影視音樂(例如:偶像商品﹑音樂唱片等)
□ 家用 □ 補習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4. 你目前每個月的使費佔收入的多少%:
□ 0-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超過 100%

5. 你認為你目前的收入是否足夠應付你平日的使費:
□ 十分足夠 □ 足夠 □ 不足夠 □ 十分不足夠 □ 已經入不敷支
24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6. 當使費不足時,你會:(可選多項)
□ 停止使費 □ 再向父母索取金錢 □ 兼職儲錢
□ 向朋友借錢 □ 動用平時儲下的金錢 □ 反思平日使費的用途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7. 你平時購物的習慣是:(可選多項)
□ 不理會價錢 □ 到處格價 □ 視乎金錢是否足夠應付
□ 視乎是否名牌 □ 視乎外觀 □ 視乎耐用性
□ 視乎是否潮流 □ 視乎需要性 □ 易受朋輩影響而買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8. 你平時有沒有使費預算計劃:(如選擇“有”,請跳至第 10 題)
□ 有 □ 沒有

9. 你為何沒有使費預算計劃:(可選多項)
□ 從來沒想過 □ 認為太麻煩 □ 經常胡亂花費,沒有規定
□ 沒有恆心堅持 □ 平時很少用錢 □ 每月的使費都超過預算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10. 你會否為金錢問題而感到煩惱:
□ 時常會 □ 有時會 □ 不會

11. 你因為金錢的主要煩惱通常是:(若非選擇“不夠錢用”或“入不敷支”,請
跳至第 13 題)
□ 不夠錢用 □ 入不敷支 □ 欠人錢 □ 投資問題
□ 太多錢不知怎去使用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12. 你不夠錢用或入不敷支的原因:(可選多項)
□ 本身使費大 □ 胡亂花費 □ 沒有或未能採用使費預算計劃
□ 經常借予其他人 □ 父母給的太少 □ 花費了在補習﹑課外活動等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13. 你有沒有儲蓄的習慣:(若選擇“沒有”,請跳至第 19 題)
□ 有 □ 沒有

14. 你儲蓄的習慣是:
□ 每日儲 □ 每星期儲 □ 每月儲 □ 有閒錢才儲

25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15. 你儲蓄的習慣維持了多久:
□ 半年以下 □ 半年-1 年 □ 1 年-2 年 □ 2 年-3 年 □ 3 年以上

16. 你平均每月儲蓄佔收入的多少%:
□ 0-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17. 你儲蓄的主要目的:(請跳至第 19 題)
□ 購物 □ 以備不時之需 □ 為將來打算 □ 無目的
□ 其他:___________(請註明)

18. 你為何沒有儲蓄的習慣:(可選多項)
□ 從來沒想過 □ 沒有恆心堅持 □ 每月的錢都不夠用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19. 你認為「入不敷支」的理財觀會對
a. 你個人即時的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可選多項)
□ 向父母索取金錢 □ 向人借錢 □ 朋輩關係變差(因借錢)
□ 兼職賺錢 □ 改變消費模式(長久) □ 節衣縮食(短暫)
□ 從非法途徑賺取更多金錢 □ 增加煩惱從而影響學業
□ 沒有影響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b. 你與家人關係的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可選多項)
□ 容易發生爭執 □ 令父母對於自己使用金錢不信任
□ 父母在金錢上更加縱容自己 □ 增加溝通(有關理財)
□ 沒有影響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c. 將來社會的可能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可選多項)
□ 破產人數增加 □ 領取綜援人數上升
□ 增加政府對於長者的緩助 □ 消費增加帶動經濟發展
□ 沒有影響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d. 你個人長大後可能造成的影響:(若非選擇“沒有影響”,可選多項)
□ 破產 □ 「碌爆卡」 □ 借錢(包括向朋友或銀行等)
□ 長期赤貧 □ 更依賴父母 □ 退休時未能儲夠積蓄
□ 申領綜援 □ 從合法途徑賺取更多金錢
□ 從非法途徑賺取更多金錢 □ 沒有影響
□ 其他:___________ (請註明)

—完—
感謝你配合,所有資料將一切保密﹗

26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2
受訪學生(問卷)的基本資料

(1) 受訪中學生的性別

(圖23)

53%
54%

52%

50%
47%
48%

46%

44%
受訪中學生性別

受訪學生當中,男生佔 53%,女生為 47%,男女比例相約。

(2) 就讀年級

(圖24)

55%
60%
45%
50% 中一至中三級
40% 中四至中七級

30%
20%
10%
0%
就讀年級

由於所派發的 300 份問卷中,中一至中三級至中四至中七各 150 份,因此從兩方


所收回的問卷相約,分別為 45%及 55%。
27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3) 家庭成員人數

(圖25)

56%
60%

50% 2人或以下
40% 3-4人
5-6人
30%
19% 7人或以上
20% 14%
11%
10%

0%
家庭成員人數

受訪學生中,大部份(56%)來自小家庭,成員人數只有 3-4 人,單親(11%)及 7 人


或以上的大家庭(14%)則較為小。

(4) 家中每月的收入約

(圖26)

56%
60%

50% 1萬元以下
1萬-2萬元
40%
2萬-3萬元
30% 24% 3萬-5萬元
5萬元以上
20%
9% 7%
10% 4%

0%
家中每月的收入約

結果顯示,過半(56%)中學生的家中每月收入介乎在 1 萬-2 萬元的水平,更有 24%


表示家庭月入在 1 萬元以下,顯示大多中學生的富有程度並不高,

28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3
報章資料:
附件 3.1
標題:搵錢為花錢 7 成青年入不敷支(摘自《香港經濟日報》2006-9-14)

有錢在手,自制能力稍弱,花錢隨時忘形。一項調查發現,本港近 7 成受訪
青少年在過去一年都「洗大咗」,入不敷支。暑假期間,使費更比平時增加,部
分更逾 10,000 元;4 成人曾借貸解決超支問題。

易辦事委港大調查逾千人
入不敷支已成為不少學生無可避免的人生難題。EPS 易辦事(香港)委託香
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青少年消費調查」,在暑假期間訪問 1,126 名 14
至 25 歲青少年,有 70%承認自己在過去 12 個月曾收支不平衡,61.5%會以儲蓄
填補超支,40.7%會向親友借貸解決問題,甚至有人以信用卡透支(2.8%)及財
務公司貸款(0.3%)
;他們亦無甚理財概念,近半在過去 12 個月內從沒統計每月
支出。

大學生負債問教授借 10 萬
「大學生本來應該搵理想,現在成了搵大錢,
搵得多,就是為了消費更多。」城市大學經濟及
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說,現時很多學生拼命兼職
賺錢,只為沉迷消費,背後全無思考,名副其實
成了金錢奴隸。李透露曾有大學生向教授借貸還
債,金額多達 10 萬元,為師亦愛莫能助:「做老
師能做的,是勸他申請破產。」

3%碌卡透支九成飲飲食食
根據調查,18 歲以上學生消費較高,平均約 3,629 元,大部分用於飲食
(92.5%)、交通費(87.1%)及娛樂(85.8%)
,有 1%更多於 10,000 元,但大部
分受訪者暑假收入是少於 2,000 元,只有 2%是多於 10,000 元。

負責調查的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白景崇(John Bacon-Shone)指,學
生缺乏收支管理觀念,未有學習正確理財概念,長此下去有機會形成慣性收支失
衡。

EPS 易辦事(香港)總經理蘇偉標建議,青少年應從小培養理財習慣,定下
收支計劃及紀錄支出;並正確運用付款工具,減少「先洗未來錢」,家長應鼓勵
子女於假期及課餘學習理財。
29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3.2

標題:六成半教師發現學生遇財困(摘自《明報》2005-2-14)

一項訪問了逾 150 名中學輔導或商科教師的調查顯示,逾六成老師發現學生


有財困問題﹔七成半認為學生缺乏理財技巧,需要改善﹔九成認為政府對個人理
財教育的支持不足。有任教商科的教師表示,教統局宜制定教材,讓教師盡早向
學生教授理財知識,免學生畢業時成為「負資產」。

九成教師指理財教育不足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及香港商業教育學會於去年 11 至 12
月,向全港 495 間中學的輔導或商科教師發出問卷,成功收回 157 份。調查顯
示,65%教師發現學生有財困問題﹔74%指學校過往 1 年並無舉辦過任何學習個
人財務管理的活動﹔90%認為政府對個人理財教育的支持並不足夠及很不足夠。

商科教師倡設網站教授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企業概論科主任尤惠萍表示,現時中學生最普遍的財
困問題是入不敷支﹕「青少年大都受不了物質誘惑,開支極為多元化,手機僅用
了 1 年便要更換新款式,閒時又愛唱卡拉 OK。其實,這些使費全都可以減少。」

她表示,教統局曾於 2003 年資助職訓局 30 萬元,於網上設立理財課程供


教師學習。
「我認為政府已踏出了第一步,但並不足夠。應為同時學生設立網頁,
讓學生可自行上網學習理財知識。」尤惠萍認為,即使是商科教師也未必懂得向
學生傳授理財知識,故教統局宜制定一套較系統化的教材,讓教師有更清晰的指
引教導學生。

盼教統局製系統教材
香港商業教育學會會長兼保良局朱敬文中學副校長黎紹基說﹕「青少年不善
理財,將來難以在社會做事,故學生要懂得收入和開支的平衡。」他建議把理財
知識列入新高中課程的通識教育科,「理財除了是生活技能,亦可培養學生的自
律精神,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人人都要學」。

他指出,教統局提出的新高中學制,商科、會計及財務等學科都只是選修科,
教統局應把理財知識列入必修的通識科,向所有高中生灌輸。

30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3.3

標題:股市賺錢年輕人過度消費 (摘自《明報》2007-11-04)

本港市民受惠於經濟暢旺令消費力有所提高,不過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
導中心指出,股巿熾熱令年輕人亦掀起炒風,或會形成過度消費並暗藏危機,一
旦股市下跌,恐怕不少年輕人將頓成負債人士。另外,該中心過去四年間已接獲
逾萬宗債務求助電話,負債者主要是因受到情緒、家庭或事業等問題困擾而導致
過度消費,最後欠債纍纍。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昨在講座上指出,該中心 03 年
7 月成立以來,至上月共收到 11278 個債務求助電話,並處理了 6419 宗債務輔
導個案,其中 548 名求助者均在 25 歲以下,而 52.37%的 25 歲以下年輕更是中
學生、逾 20%則為大學生,他們收入介乎 5000 至 10000 元,但負債數額卻由 10
萬至 15 萬元不等,最大負債原因是過度消費。

逾萬求助近半 25 歲以下
她指出,近年年輕人投資炒風熾熱,但投資知識不足,一旦股市下跌,恐會
頓成負債人士,「其實佢地投資意識唔夠,唔係好識得理財,佢地有時更會『卡
疊卡』,股市暢旺可能冇乜問題,但係到冇咁好既時候,就可能會因為咁而搞到
條數愈滾愈大,最後負債纍纍」。她因此認為,社會應加強年輕人的投資意識。

另外,她又表示目前不少市民包括青少年,因面對家庭、學業、事業及情緒
等問題,常會以「購物」紓緩壓力,久而久之形成過度消費情況,部分人不懂得
控制、處理及面對有關問題,結果加劇過度消費問題,最終償還不了債項,飽受
債務問題困擾。

31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3.4

標題:過度消費病患者 九成欠債(摘自《香港商報》 2008-8-12)

別以為只有女人是天生購物狂,男士們其實不遑多讓。東華三院調查發現,
6.7%共 100 名市民是「過度消費問題患者」,當中男性佔四成,比例較西方國家
高三倍。研究也顯示近七成患者年齡介乎 18 至 30 歲,喜歡用信用卡付款。

男性患者佔四成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委託香港大學,過去一年在商場、大學及東
華三院以問卷調查 1,489 人,當中 100 人有過度消費問題,男性佔四成,女性佔
六成,異於西方國家女性佔九成的比例。澳洲墨爾本大學副教授黃富強指,中國
社會的男性比較不懂抒發情緒,「香港男性 負擔比較重,又唔多表達自己,惟
有透過購物去得到愉悅同滿足感。」

近七成過度消費者年齡介乎 18 至 30 歲,年輕一族對於理財的概念不多,喜
歡用信用卡付款,且受物質主義及朋輩影響,容易入不敷支,超過三成年輕人會
向父母或家人借錢找數。東華三院社會服務主任姚子樑表示,華人社會傾向保護
子女,
「 仔女就會覺得有後盾,問屋企人借錢好容易,屋企就形成一個安全墊。」

調查又發現,過度消費者平均一星期購物一至兩次,每次由 500 元到 5,000


元不等,常用於娛樂、衣服及外出用膳,但超過五成人平均每月收入不足一萬。
而所有過度消費者當中,九成人有債務問題,其中四個更欠債 50 萬或以上。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建議過度消費者改以現金消費
來減低購物誘因,也不要盲目相信廣告呈現商品美好的一面,有需要時可致電中
心熱線 2548 0803 處理過度消費問題。中心又與 17 間銀行及財務公司合作,為
患者提供低息的財務重組貸款計劃。

32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3.5

標題:四成大學生入不敷支(摘自《星島日報》2004-9-27)

近年大學生申請信用卡易如反掌,但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大學生理財知識薄
弱,逾四成學生自認入不敷支﹔一成一學生身負信用卡欠款,平均三千六百元。
調查機構指,今天大學學位不再是就業保證,大學生理財不善,將更容易欠債﹔
連同平均每人近十萬元政府貸款,大學生的還款能力令人擔心。

明愛向晴軒九月委託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大
學生理財研究 2004」
,在香港七所大學進行街頭問卷調查,成功訪問八百五十八
名大學二年級或以上學生。結果發現,近八成學生無記錄個人開支習慣,逾四成
學生更表示經常或間中有入不敷支的情況,半數學生竟不清楚每月個人開支總
額。

同時,四成半學生表示有向政府及財務機構申請貸款作交學費之用,近兩成
學生預計,由開始貸款至畢業計算,共需償還九萬至近十萬元款項。不過,除了
學費以外,有一成一學生承認身負信用卡欠款,平均近三千六百元,當中包括拖
欠款項及未到期償還的卡數。

調查發現,平均逾五成學生自認對各項理財技巧知識不足,包括信用卡利息
計算、銀行儲蓄利息、投資風險計算等。近七成學生表示,購物消費是申請信用
卡原因, 近五成則旨在領取贈品。最後,九成學生都支持要在大學加入理財課
程。

負責調查的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鄭之灝說,申請信用卡攤位在大
學 校隨處可見,只要憑一張大學學生證,毋須任何入息審查,信用卡唾手可得。
不過,目前大學畢業不再是就業保證,每名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八千至一萬二千
元,若理財不善,連同平均近十萬元政府貸款,大學生的還款能力令人擔心。

鄭之灝表示,社會「搵快錢」風氣下,大學生理財能力不能掉以輕心,「應
早在中學階段就提供訓練,大學再培訓,教導學生如何抗衡消費文化。」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認為,理財概念很重要,從小建立良好理財習
慣,可減少欠債,老年生活亦較有保障,減輕政府負擔。她說明愛今年將首次在
八所大學舉行講座,並製作小冊子,教導大學生理財技巧。

33
K.W.HO/通識/專題研究報告 http://cyruzho.mysinablog.com/

附件 4
零用日記簿樣本:
我的零用日記簿

時間 收入 支出
收支項目 (會進入你 (會從錢包裏 提醒自己的話
月 日 的錢包的) 跑出來的)

爸爸給的零用錢
300
(按月給)
範例
一個月內不准買
T-Shirt x 1 100

3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