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6

社會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

結案報告

召 集 人:張苙雲教授

工作小組成員:林萬億教授、曾嬿芬教授、

張苙雲教授、傅仰止教授、鍾蔚文教授

執行期間:95 年 8 月 1 日~96 年 7 月 31 日

計畫編號:NSC 94-242-H-001-012-B9414-2

NSC 95-242-H-001-003-B9414-2
目錄

壹、 前言…………………………………………………………… 1

貳、 定義熱門……………………………………………………… 2

參、 資料來源……………………………………………………… 2
一、期刊論文…………………………………………………………… 2
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 3
三、出版期刊論文之數量與類型……………………………………… 3

肆、 資料處理……………………………………………………… 4

伍、 社會學門三大學科領域分述………………………………… 7

一、 社會學領域……………………………………………8
(一)、國內部份—熱門研究分析…………………………………8
(二)、國內部份—國科會研究計劃分析…………………………13
(三)、國際部份—熱門趨勢與前瞻發展…………………………14

二、 社工/社福領域……………………………………… 16
(一)、國內部份—熱門研究分析…………………………………16
(二)、國際部份—資料來源與資料收集…………………………18
(三)、國際部份—熱門趨勢與前瞻發展…………………………19

三、 傳播領域………………………………………………26
(一)、國內部份—熱門研究分析…………………………………26
(二)、對「前瞻」的兩點假設……………………………………28
(三)、傳播研究的大環境…………………………………………29
(四)、傳播研究前瞻發展…………………………………………30

陸、 初步結論:社會學門的熱門研究主題……………………… 33

柒、 「社會學門熱門與前曕計劃」的初步所見………………… 34
壹、前言

台灣社會學社群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拓展和深耕,雖然規模不大,但從專業活動
能量和學術期刊的水準來看,已有一定成果。但是,經過這二十多年的努力,在知
識的生產上,台灣的社會學者到底表現如何?對台灣社會的理解,有些什麼累積性
的成績?回應 80 年代「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反省,台灣的社會學者能否在與國際主
流學界對話接軌之餘,仍然呈現強烈的本土關懷?台灣的社會學社群所累積的實
力,在亞洲社會學圈,甚或國際社會學圈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對這些問題的暸解,關鍵於未來的展望,發展策略性研究取向的可能性。工作
小組認為,有系統的分析本地學者的研究,是以誰為對話的對象,研究議題的選擇
偏好和研究田野地點等等,是必要的一步。我們從研究者的研究議題和研究方法兩
個方向切入。從研究議題來看可以檢視台灣社會學者的研究主體性是否仍如 1980
年代倡議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者所批評的,是邊陲且與本地社會不相干。研究方法的
分析則有助於解讀成研究者的研究脈絡受到那些學者的影響。

根據「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推動學門發展與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作業辦
法」
,社會學門(包括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和傳播學等三個大領域)之工
作小組為了掌握過去五年三個學科領域成員之研究旨趣,和論文出版所呈現的學術
圖像,工作小組成員將第一年的工作重點放在 1)分析過去三年社會學、社會工作
與社會福利以及傳播學於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之主題,以及 2)主要期刊論文研究
論文的內容分析。當這份工作完成後,再邀集學界同仁、系所主管,採用焦點團體
方法,就前述資料之分析結果,進行討論,交換意見。

由於工作小組成員注意到社會學門之次領域分類,已有多年未曾討論更新,為
了一舉兩得,我們決定工作重點放在較為繁瑣耗時的關鍵詞和研究方法之分析,這
樣的做法固然比較費時,但一旦資料建構完成,可以藉著關鍵詞的分析和現有之次
領域分類,進行比對分析,以利現有分類系統的更新。

1
貳、定義熱門

為瞭解當前社會學門之走向與趨勢,本研究從期刊論文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等資料來發現熱門,將定義社會學門的熱門領域做為本計劃第一年之主要工作。我
們的做法是,蒐集自 1963 年至 2005 年之所有期刊論文資料,國科會專題研究則蒐
集了 2003 年至 2005 年的研究計劃。由於國科會通過之研究計畫將會成為未來之期
刊論文,在本研究預估這些通過的研究計畫距離出版成期刊論文之期間將有三年之
落差,故而將這些研究計畫的出版時間設定為 2006 年至 2008 年。如此一來,我們
一方面可以觀察到 2005 年以前的出版趨勢,一方面也可以根據目前學者的研究,推
測未來出版論文的方向。

參、資料來源

在進行發現熱門的過程當中,我們將刊登於有期刊編輯委員會審查制度之期刊
論文與國科會研究計劃,進行分類和過錄。針對這些期刊論文與國科會計劃,本研
究蒐集的基本資料有作者、題目、關鍵詞、出版年、出版卷期、頁數、是否有中英
文摘要,論文╱計劃的中、英文參考文獻數量、中文文獻佔總文獻之比率,而中文
文獻還進一步細分為中文期刊論文、中文資料(統計資料,如人力資源調查)以及
中文其他文獻。以下分別說明期刊論文與國科會專題計劃的收集概況:

一、期刊論文

工作小組就社會學門的三個領域: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和傳播領域,
收集這三個領域的主要期刊資料(見表一)。
以社會學領域為例,納入資料收集的有人口學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女學學誌(原婦女與兩性學刊)、臺灣社會學刊(原中國社會
學刊)
、台灣社會學(原台大社會學刊與台灣社會學研究合併)、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政大社會學報、臺灣社會研究季刊和歐美研究。
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的期刊論文內容分析,則包括了出版在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社區發展季刊、
社會工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傳播部份所採用的相關期刊則有中華傳播學刊、資訊社會研究、廣告學研究、
廣播與電視以及新聞學研究。
<表一置於此>

2
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

在蒐集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相關資料的過程中遇到了些許難題,由於國科會計
劃並沒有做進一步之分類,關鍵詞之提供亦始於 2003 年,且不是所有申請者都提供
研究計劃之關鍵詞。本工作小組曾透過人文處社會學門承辦人請專題研究計劃主持
人提供關鍵詞。因此,分析國科會研究內容時,僅限於 2003 年至 2005 年間所有核
准之研究計劃,三個領域共計 542 件(圖一)。
<圖一置於此>

三、出版期刊論文之數量與類型

研究類型,指的是論文╱計畫是屬於實證與非實證,非實證論文╱計劃包括理
論、論述、研究者或是資料之介紹等,而實證性之論文將在細分為質化與量化論文,
因此一共為三種性質之研究:質化、量化、非實證。1963 年到 2005 年社會學、社
工╱社福以及傳播等三個學科相關期刊共出版了 2,515 篇論文,由 1960 年代的年平
均不到 15 篇到 2000 年代的年平均 156 篇(表二、圖二)
。三個學科的出版趨勢亦不
盡相同。
<表二、圖二置於此>

1、社會學(1963-2005)

社會學領域從 1963 年開始至 2005 年止,共出版了 1,127 篇論文。從論文性質


來看,八0年代以前社會學領域中論述型的論文平均約佔了五成左右,從八0年代
起由於實證性文章量攀升,非實證之文章所佔之比率相對地降至三成左右,量化論
文大幅成長至三到五成,質化論文也呈現漸漸攀升之趨勢,到了 2002 年後質化研究
論文數始超過量化論文,將近是量化論文的兩倍有餘(表三、圖三 a)。
<表三、圖三置於此>

2、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1991-2005)

社福╱社工領域之文章在未排除社區發展季刊之前,其實是三個領域之中文章
數量最多之領域,考量社區發展季刊所收錄之文章多為具有前瞻性、介紹性質之文
章,或是較為特殊且需充分討論過之議題,與一般學術期刊的定位多有不同,再者,
該刊的文章數量亦遠遠超過社工╱社福學科其他刊物之論文總量,為避免在分析時

3
會受到社區發展季刊之影響而有所偏誤,故而分析結果均排除了社區發展季刊的文
章。社工╱社福學科長久以來是以論述型的文章為主,至少佔了 30~50%。排除社
區發展季刊之後,表四顯示,1991 年到 2005 年間出版的 332 篇論文中,除了少數
兩年外,非實證性的論文佔多數。自 2000 年後實證性之文章數量開始超越非實證文
章,其中質化與量化之文章數量相當(圖三 b)。

3、傳播(1967-2005)

1967 年到 2005 年間,傳播學科的學術期刊共出版了 1,056 篇論文,1987 年後,


論文出版數呈穩定成長。傳播領域中,1970 年之前以論述型的文章為主,佔了 60%
以上,從 1971 年開始量化論文一度增加,但到了八0年代又變成論述型文章的天下
(表三)。九0年代開始沈寂已久的質化論文開始成長,大約佔了一至二成。然而,
量化與非實證性之論文成為傳播領域的兩大趨勢(圖三 c)。

肆、資料處理

最初在進行論文及計劃主題的內容分析時,工作小組考量到論文題目本身所提
供的資訊具有侷限性,無法完整呈現該篇論文或計劃的主要內容,因此改採用「關
鍵詞」分析的方式來進行。關鍵詞的整理和分類後來成為資料整理分析過程最為吃
重的部份。

將 1963 年至 2008 年的期刊論文和國科會計劃資料建檔後,開始處理關鍵詞的


分類。我們注意到早期的期刊論文並無關鍵詞的設計,直至九0年代關鍵詞成為論
文出版的要件後才漸漸有關鍵詞的出現,其中社會學領域出現的最早,1990 年起便
有了關鍵詞,隔年社福社工也開始有關鍵詞出現,而傳播學門則是到了 1996 年才開
始採用關鍵詞的形式,因此本研究中關鍵詞的主題分析將從九0年代以後的論文及
研究計劃著手進行。從表二可看到關鍵詞的基本資料,總計在 2,516 篇期刊論文與
542 個國科會專題計劃,共有 7,991 個關鍵詞(詳見表二)。

對關鍵詞進行過基本處理、排除掉不具檢索功能、無意義的關鍵詞之後,接著
便依照不同的層次進行二度的主題內容分類工作,依照關鍵字所指的類別、學科領
域、組織制度、以及各種與個人群體相關等不同面向,一一加以分類,以掌握國內
社會學門出版論文的研究趨勢、領域和研究方法。

4
一、類別分類

工作小組就這些關鍵詞的定位和分類,進行了多次討論。這些分類或許不完全,
但仍具參考性質。綜覽作者或研究計劃申請所提供的關鍵詞,可說是五花八門,例
如「景觀╱自戀」、「人」、
「詩知」,為了統整這堆雜亂無章,且層次不一的字詞,工
作小組首先針對關鍵詞進行一大分類,區分出關鍵詞中的統計/研究方法(如質化方
法、等級迴歸分析) 、資料(如人口普查)、事件(九二一大地震)、人物、時間(如
日據時代)、地名/區域(如台灣)等類別,這些關鍵詞一共佔了 17.77%。其餘八成
多的關鍵詞,則依群體、族群、行為、角色、組織、職業、產業、制度、政策、概
念、理論、領域進行分類(詳見表四)。
領域、理論、概念是所有關鍵詞中為數最多的部分,共計有 50.5%。在將近八
千個關鍵詞當中仍有少數無法分類的字詞,如「我們共同的未來」、「同」、「鞋」等
等,因此這類關鍵詞被分做「無法分類」的類別,一共佔了 0.55%。做了這些分類
後,工作小組認為關鍵語的功能在於檢索時能找到作者的論文,就一般的思維,某
些關鍵詞並不具有類似的功能,因此在後續的分析當中將排除這類關鍵詞後再進行。
<表四置於此>

二、領域分類

領域的分類是根據社會學、社工╱社福與傳播學的研究領域進行歸類與重整而
成,這三大領域共同的類別有「理論」 、「方法論」及「法規制度」 ,其他的類別包括
了社會學學科的「家庭與婚姻」、「種族、族群與群體」、「犯罪與社會控制」、「社會
階層」
、「醫療與健康」、「文化」、
「經濟」、「政治」
、「宗教」 、
「教育」、「組織與團體」、
「人口與都市」、「性別」、「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社會關係」等。
社工╱社福學科則是針對研究對象劃分為「兒童」 、
「青少年」 、「老年」、
「婦女」
等領域外,另外還有「志願服務」、「災難救助」等等。
傳播學學科則依據傳統分類劃分「訊息來源」 、「訊息本身」、
「管道」 、
「閱聽人」、
「效果」等五大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項,是包含了三大領域中鮮為一般
研究所談到的議題或難以歸類的項目,例如運動社會學、軍事社會學、災難傳播、
創意研究等等。無法從字面上辨別關鍵字所屬領域者,則歸在「無特定/無法歸類」
此類。

三、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

「人」與「組織制度」一直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兩大基本面向,因此在進行關
鍵詞分析時便是以此作為主軸。在分類時,我們將有關人與行為有關的關鍵詞歸為
「個人群體」,其中包含了群體、族群、角色、行為等;其他則歸為「制度組織」,
包含了職業、產業、組織、制度等類別。

5
在社會學的 3,0171個關鍵詞中,有 1,052 個是與「個人群體」或「組織制度」
有關,約佔 35%;社工社福則有 817 個,佔全部 1,477 個關鍵詞的 55%;傳播則有
623 個,佔全部 2,033 的 30%(詳見表五)
。換言之,指涉概念、理論、研究領域(如
某某社會學、個案工作等)、和政策等,在社會學期刊論文中佔了 65%,社工╱社
福的有 45%,傳播的有 70%。
<表五置於此>

四、性別議題分類

與性別相關的關鍵詞可以大致分成四類:女性、男性、兩性以及與性相關之議
題(如性暴力、性交易)。1990 年以後,有關性別的議題要比其他議題更引起學者
的注意,出版的論文中其關鍵詞與性別相關社會學領域有 214 篇、社工/社福領域有
88 篇、傳播領域則有 46 篇,故在此特別加以討論。(詳見表六)
<表六置於此>

五、生命週期分類

在以個人、群體或是行為角色等相關的關鍵詞中,我們可以進一步依照「生命
週期」的不同來看各領域的發展趨勢。生命週期分為「兒童」
、「青少年」
、「成年」、
和「老年」等四個週期。(詳見表七)
<表七置於此>

六、族群分類

與族群相關的關鍵詞可分為「原住民」、「中國大陸」
、「東南亞」
、「華人」以及
「族群相關議題」等五類。基本上各領域對族群議題的研究未如其他議題來得多,
僅在社會學領域度出現較多與族群相關的關鍵字。(詳見表八)
<表八置於此>

七、角色分類

檢視三個領域之期刊論文關鍵字,其中與個人群體相關的另個面向即是「角
色」。在社會中,人們扮演各種角色以適應社會生活,檢閱三個領域之期刊論文關鍵
字,會發現有許多社會上的各式角色有關的關鍵字,大致可將其分類為「父母」 、
「兒
女」、「夫妻」、「學生」、「照顧者」
、「被害者」、「加害者」、「受刑人」、「閱聽人」等
類別。(詳見表九)

1
排除統計/研究方法、資料、事件、人物、時間、地名/區域以及不知所云的關鍵詞。

6
大致而言,對於角色的相關研究較之族群來得多,其中又以社會學領域對角色
的研究最為豐富,與各種角色相關的關鍵詞出現次數最多;社工/社福領域則是關注
對象較為多元;傳播對於社會角色的研究僅有閱聽人較為出色。
<表九置於此>

八、職業分類

統整歷年來社會學、社工/社福與傳播領域之期刊論文關鍵字,有另一個與個
人群體相關的面向可供分析,即為「職業」 。大致可將各式各樣的職業歸納為「軍公
教」、「從商者」、「勞工」、「社會工作」、「志願服務」、「保育員」、「媒體工作」、「醫
護」、「性工作」與「其他」等十種類別。(表十)
<表十置於此>

對關鍵詞一一進行屬性分類後,再依據關鍵字與原先收集之期刊論文與國科會
計畫總檔合併。由於每篇論文所列的關鍵字可能多達八到十個之多,工作小組認為
一篇文章中前三個關鍵字應最能代表該篇的主要概念,過多的關鍵詞可能造成混淆
或主題分散。是以,在此資料庫的後續資料處理之作法,是把全部 11,840 筆的關鍵
詞中,留下屬於同篇文章的前三個關鍵字,依據關鍵詞與期刊總檔合併。在此資料庫
中,便可檢索同一篇論文中不同的關鍵字屬性,看出該篇文章是否為跨主題、跨科
際的寫作,研究者亦可依不同需求,看出論文中關鍵字的交疊合作關係與聯集。

伍、社會學門三大學科領域分述

社會學門共包括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和傳播學等三個大領域,此三
領域在台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有頗為固定的研究社群、研究方法與歷史,是
以,本計畫一開始的進行方式,是工作小組中分屬不同專長的成員,先以自己熟悉
的領域,分頭進行各領域的資料蒐集,將國內近十幾年來的社會學、社會工作與傳
播三個領域的發展,做歷史性資料的搜集與發展描述,以下,便將社會學、社會工
作、傳播等三大學科領域之熱門議題與前瞻發展之概況加以描述。

7
一、社會學領域

(一)、國內部分—熱門趨勢分析

1、熱門之研究領域

A、關鍵詞數分析
表十一呈現的是 1990 年以後出版之論文,根據關鍵詞之性質所做的判斷,得
出的領域歸類。表內之數字為百分比。我們以粗體表現當年出版論文中佔比率最高
和次高的研究領域。
從表十一中,我們可以看到「理論」此主題的發展在早年相當熱門,在 1990
年,與「理論」相關之關鍵字高達該年度的 20%,在 1995 年也有 11.8%的水準,其
後則逐年沒落,若由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當中預測未來發展, 「理論」此主題未來
的發展仍不樂觀。 「家庭與婚姻」也是早年較為熱門的議題,近年來則逐漸減少,在
1991 年與此領域相關的期刊論文高達 30%,若由國科會計畫預測未來三年社會學學
術方向的發展,「家庭與婚姻」的比率僅佔 5%左右,與其他主題相較,仍屬少數。
「社會階層」此主題的研究在社會學領域當中始終佔有相當的份量。從 1990
到 2005 這十六年間,關鍵詞出現的比率佔當年最高與次高的年數最多,1992 年更
高達 17.2%的關鍵詞與社會階層相關,2002 年也有 13.3%的高比率,其餘年度幾乎
也都有 10%左右的水準;從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當中可以得知,「社會階層」在
未來 2006 到 2008 年依舊是主流研究主題。
「經濟」此主題研究則從 1993 年開始有頗為卓越的發展,一直延續到 2005 年
都是熱門的研究議題。有關「政治」領域的研究一直維持相當的水準,尤其在 1995
年,該年度有關「政治」此主題之研究為數可觀,與其相關的關鍵字共達 22%,與
其他主題比起來是較被重視的議題,持續至今仍為社會學領域熱門的研究議題。
有關「文化」的研究,歷年來的變化不大,差不多都維持在 5%至 10%左右,
與其他主題相較,所佔的比率雖然不高,但每年都有相當穩定數量的論文發表持續
關注此主題,預測 2006 到 2008 年發展,「文化」此主題仍是穩定的發展。「人口與
都市」在 1995 年之前的發展並不顯著,但往後幾年卻有不錯的成績,歷年關鍵詞出
現的比率約佔 10%左右。有關教育、性別、組織與團體、醫療與健康等次領域歷年
來的發展雖不如其他主題來得顯著,但卻有著相當的活動能量,值得我們持續的注
目與期待。預計這些領域在 2006-08 年間也會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出現。另外可以看
到的是,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社會心理學、兒童、老年等主題的比率低且零散分
布在不同的年度。值得一提的是,有相當比率的論文,不太容易分類或是次數太少,
此都顯示社會學的開放性以及新興議題刊出的可能性。
<表十一置於此>

8
B、論文篇數分析
表十二呈現的是 1990 到 2005 年社會學領域所出版之論文資料,根據每篇論文
中前三個關鍵字所屬主題所做之分類,共計有 712 篇論文。由於,同篇論文的關鍵
字可能橫跨兩個主題,如遇此情形,則兩個領域皆計算一次;若同篇論文前三個關
鍵詞皆屬不同領域,則依此類推,三個領域皆計算一次。表內之數字為百分比。以
粗體表現當年出版論文中比率最高和次高的研究主題。
「社會階層」為社會學領域出版之論文數比率最高的研究主題,佔所有資料的
第一高位,自 1990 到 2005 年總計有 8.4%的論文與社會階層相關。若是將各年度分
開檢視,可以發現自 1990 至 2005 年,共有 7 年「社會階層」皆為當年度比率最高
或次高的研究主題,其中又以 1992 年所佔的比率最高,該年與社會階層有關之論文
佔所有論文 16.7%,1997 年也有 13.2%的成績。且從表中可以看出, 「社會階層」熱
門的趨勢並未因時代而改變,一直以來都有頗為可觀的社會學論文出版量,顯示社
會學者對「社會階層」的相關發展一直有所關切。
「經濟」則為社會學領域中第二主要之研究主題,自 1990 到 2005 年總計有 7.5%
的論文與其相關。自 1990 至 2005 年,共有 4 個年度「經濟」為當年度出版論文中
所佔比率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在 1994 年有 14.3%論文數與其相關,隔年(1995)
也有 13.6%的比率。
「政治」為所佔比率第三高的主題,歷年來與「政治」相關之論文佔所有論文
6.9%,其中又以 1995 年的 15.9%為歷年最高。由 1990 到 2005 年整體趨勢來看,,
共有 5 個年度「政治」佔年比率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且從 2002、2003、2004
連續三年皆為比率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
「人口與都市」則為比率第四高的研究主題,自 1990 到 2008 年總計有 6.8%
的論文與其相關。先前以關鍵詞為分析單位的表格中, 「人口與都市」此主題的表現
並不顯著,但若以論文數為分析單位,則可看出此主題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深受台
灣社會學界的關切,歷年來共有 4 個年度高居該年度比率最高或次高之研究主題。
「文化」研究的表現也相當耀眼,自 1990 至 2005 年,共有 5 個年度為當年度
出版論文中所佔比率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在 1993 年有 12.5%論文數與其相關,
1998 年也有高達 11.5%的論文比率與「文化」相關。在關鍵詞分析中,「文化」研
究的比率雖保持穩定,但歷年來的比例僅維持在 5%至 10%左右,以論文數文分析
的圖表中,則可以看出文化研究其實一直為社會學家所重視。
由表十二中可以看出, 「家庭與婚姻」在 2000 年以後,共有四個年度高居當年
度比例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在 2000 年以前僅有一年為所佔比率最高之研究主
題。然而, 「家庭與婚姻」在關鍵字的分析中,其發展趨勢顯示該主題僅在早年較受
到重視,近幾年來則逐漸減少研究量。此兩種不同分析法所顯示的結果差異,或許
是因為在早年出版論文中,的確有許多與家庭相關的關鍵詞,但可能只是在某些概
念牽涉到「家庭或婚姻」 ,將其放在該篇論文的第四個關鍵詞之後;若以論文數為單
位的分析,可以推測論文的討論內容確實與家庭有較大的關連, 「家庭與婚姻」的專
文研究增加,「家庭與婚姻」的重要性在近年來逐漸提升。

9
2、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

A、關鍵詞數分析
單就社會學學科來看,從 1990 開始到 2005 年,社會學對「個人群體」或是「制
度組織」的研究均不相上下,雖在若干年度兩者的比率互有消長,但整體而言,社
會學對於「個人群體」或「組織制度」都有相當的關心,並不特別著重於任一方;
而從國科會專題計劃,可得知「個人群體」在未來三年中將會是社會學領域的主要
研究。(詳見表五、圖四 A)
<圖四 A 置於此>

B、論文篇數分析
以論文數為分析單位的結果來看,社會學對「個人群體」或是「制度組織」都
有相當的關心,並不特別著重於某一方,無論是與個人相關的研究議題(如性別、生
命週期等),或是各種超越個人層次的社會制度(經濟、政治制度等),社會學領域所
出版的論文都有所關切,歷年來「個人群體」或是「制度組織」兩者的比率相當平
衡。

3、組織制度

A、關鍵詞數分析
表十三呈現的是 1990 年以後出版的社會學領域期刊論文中,將有關不同組織
制度的關鍵詞加以分類並製表。表內之數字為百分比。以粗體表現當年出版論文中
關鍵詞佔該類組織制度比率最高和次高的研究領域。
由表中可以看出,社會學領域中,有關「經濟/生產」制度的研究為數最多,
從 1992 年開始幾乎每年皆高居當年最熱門的主題,在 1994 年更有高達 61.5%的高
比率。另外,對於「政治/政府」的制度研究也相當可觀,其發展趨勢在 1995 年達
到高峰,當年度社會學領域中所有與組織制度相關的關鍵詞,共有 46.2%與「政治/
政府」之制度相關,其後 1996 到 1998 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也都有 10%以上的
水準,1999 年到 2005 年逐漸回復水準,從 2003 到 2005 連續三年都有近 20%的比
率,顯示社會學家持續對「政治/政府」制度的關心。
有關「職業」制度的研究,在早年的研究並不顯著,但從表中可以看出,在 2000、
2002、2005 三年,有關「職業」制度的研究皆佔該年第一或第二高位,尤其在 2005
年,更有 25%的關鍵詞與「職業」制度相關,但若從國科會專題計劃預測未來發展,
有關「職業」制度的研究似乎已慢慢退溫。
<表十三置於此>

10
B、論文篇數分析
表十四呈現的是 1990 年以後社會學領域所出版之論文資料,閱讀方式與表十
二同。從表中可以看出,與「經濟/生產」制度相關的論文研究,所佔比率為歷年來
最高,自 1990 年至 2005 年,預計共有 21.6%的論文與該主題相關,且幾乎每年都
是該年度所有論文中比率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社會學界熱門
的研究主題。
「政治/政府」制度研究則為社會學領域中第二重要之研究主題,自 1990 到 2005
年總計有 14.2%的論文與其相關。自 1990 至 2005 年,共有 5 個年度為當年度出版
論文中所佔比率最高或次高的研究主題。在關鍵詞的分析中,「經濟/生產」與「政
治/政府」也是相當熱門的研究主題,在論文數分析中,這兩個主題的論文出版量亦
相當可觀,顯示「經濟/生產」與「政治/政府」受重視的程度實在不容我們所忽略。
有關「職業」的論文為數也相當多,自 1990 年至 2005 年,共有 11.4%的論文
與該主題相關,為歷年來第三高位的研究主題。2002 年與「職業」相關的論文佔所
有當年度論文的 20.0%,2004 年更高達 23.5%的論文與其相關,值得我們持續對此
主題的注意。

4、性別

A、關鍵詞數分析
在社會學領域中,有關性別的研究(無論是女性、男性、兩性或性相關之議題)
都要來的比其他兩個領域來的多,從 2000 年起有關女性議題的關鍵詞開始迅速增
加。從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來看,2006-08 年與女性相關的研究也相當多,而以
往較為社會學家所忽略的有關「男性」的研究,由關鍵詞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這
三年間將大幅增加。(詳見表六、圖五 A)

B、論文篇數分析
社會學領域免不了對於性別此議題有關專注,我們把與性別相關的研究分為四
類:「女性」、「男性」、「兩性」以及「性相關議題」。自 1990 年到 2005 年出版與性
別相關的社會學論文,其中以「女性」與「性相關議題」的相關研究最多,「女性」
相關研究共出版 43 篇、
「性相關議題」研究則出版 48 篇,有關「男性」的研究,2005
年以前僅出版 8 篇與此相關之論文。

11
5、生命週期

A、關鍵詞數分析
社會學門自 1990 年到 2008 年發表與生命週期相關的關鍵詞,仍屬少數(共 79
個) ,相對於性別的 269 個,可謂瞠乎其後,主要關注的生命週期對象以「老年」(共
33 個)以及「青少年」(共 27 個)為主。(詳見表七)

B、論文篇數分析
社會學論文有的關切到人們的生命歷程,其中以「老年」的相關研究最多,自
1990 年到 2005 年,共有 14 篇論文討論「老人」此主題,其次則為「青少年」及「幼
兒」相關研究,歷年來各有 6 篇論文針對青少年及幼兒議題加以討論。

6、族群

A、關鍵詞數分析
社會學領域自 1990 年到 2008 年(加入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共出現 77 個與
族群相關之關鍵詞,其中以「族群相關議題」的研究最多,共有 50 個,其次為「東
南亞」研究,一共出現 13 個與其相關之關鍵詞。(詳見表八)

B、論文篇數分析
所有社會學領域的論文,自 1990 到 2005 年共出版 11 篇與「族群相關議題」
的論文,是社會學有關族群研究中為數最多的主題,其次則為「東南亞」的研究,
歷年來共出版 4 篇,
「原住民」的研究則有 3 篇。整體而言,社會學論文對於族群的
相關研究似乎並不蓬勃,自 1990 年到 2005 年,僅有 20 篇與族群相關的論文出版。

7、角色

A、關鍵詞數分析
社會學對於角色的研究,以「學生」 、
「夫妻」 、「父母」為主,其中又以對於「學
生」角色的研究成果最豐碩,從 1990 年到 2008 年預計共會出現 63 次與「學生」角
色相關的關鍵詞。另外,對於家庭中各式角色的研究也有相當的成果,與「夫妻」
相關之關鍵詞預計共會出現 24 次,與「父母」相關的為 18 次,但較為可惜的是,
社會學領域似乎較少關注家庭中「兒女」角色的研究,歷年來僅出現 1 次與其相關
之關鍵字。(詳見表九)

12
B、論文篇數分析
社會學對於角色的研究,以「學生」 、「夫妻」 、「父母」為主,其中又以對於「學
生」角色的研究出版最多,從 1990 年到 2005 年共出版 20 篇與「學生」角色相關之
社會學論文,與「夫妻」此角色相關之研究出版 8 篇, 「父母」相關研究則有 7 篇,
其他對「被害者」、「加害者」、「受刑人」以及「閱聽人」的研究則為數不多。

8、職業

A、關鍵詞數分析
在社會學領域中,對於「職業」的相關研究遠勝社工/社福與傳播領域,尤其
對「從商者」以及「性工作」此兩種職業的研究最多,自 1990 年到 2008 年與這兩
種職業相關的關鍵字預計將總共出現 19 次與 15 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
社會學領域,對於「媒體工作」的研究也是相當豐富,歷年來出版的期刊論文共出
現 9 次與媒體工作者相關之關鍵詞。(詳見表十)

B、論文篇數分析
探查所有與職業相關的社會學論文數,與分析結果與關鍵詞分析相似,對於各
種職業的研究,也是主要著重於「從商者」以及「性工作」此兩種職業,從 1990
年到 2005 年共出版 7 篇與「性工作」相關之研究、6 篇與「從商者」相關之社會學
論文,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學領域對於「媒體工作」的研究亦有 4 篇的出版量。

(二)、國內部份--國科會研究計畫分析

以 2003, 2004,2005 國科會通過的研究計畫來預測 2006,2007,2008 將產生的研究


成果,有幾點值得注意的趨勢:

1. 2007-2008 年期間以工作、階層流動為第一重要的領域,政治、醫療健康、文化
為第二重要領域。

2. 文化的研究領域將保持成長的趨勢。文化的研究主題中研究文化文本(電視劇、
教科書、等)有成長的趨勢。

3. 性別研究曾在 1997 和 2005 創下兩次高峰之餘,目前呈現下降的趨勢,預測


2007-2008 只剩不到 2%的比重。有別於大家認為性別研究正在發展,我們看到
的趨勢顯然是相反的。性別研究主題仍多偏重研究女性、極少研究男性或兩性。
4. 經濟社會學在 2006-2008 此期間的重要性呈下降的趨勢,檢視研究計畫主題,我

13
們會發現有相當高比率的經濟社會學研究以中國的經濟為研究對象,這也是一項
有趣的轉變。這是因為近幾年從事中國研究的社會學者增加,而研究的主題也以
中國的經濟變遷為重點。就主題而言,經濟社會學對於產業與制度的興趣是最大
宗。

5. 對政治的研究興趣呈現穩定但略有下降的趨勢,檢視研究計畫主題,公民社會的
研究興趣有明顯的成長。

6. 人口與都市領域有成長的趨勢, 檢視研究計畫主題,可以發現由於移民的主題
增加,因此人口領域有成長的趨勢,另外,家庭研究也多與人口議題有關,這部
份的研究歷久不衰。

7. 以組織制度相關的研究主題,政治與經濟仍是兩大領域,與其他主題如法律、教
育、醫療、宗教、家庭相較,政治經濟是台灣社會學研究組織與制度最關心的兩
個主題。

(三)、國際部分--熱門趨勢與前瞻發展

1.國際年會
為了瞭解目前國外社會學領域關注的議題與方向,受限於語言的選擇,我們以
分處歐洲和北美英語系國家的社會學組織年會為初步的分析對象。

1).美國社會學年會
自從 2004 年美國社會學年會主題設定為公共社會學(public sociology),希
望將社會學知識與社會實踐作更緊密的連結。2004 年之後,除 2005 年主題為「美
國社會學會百年回顧」之外,2006 年與 2007 年分別與「社會分隔/不平等議題」 、
「社會改革的當代政治實踐」作為年會主題。這顯示美國社會學開始注意到學術
研究與社會的連結,關注如何將社會學專業知識回饋給社會改革與實踐。這樣的
趨勢和美國社會貧富不均日益擴大、政策選擇卻越形狹窄的困境有關。
在 2006 年,年會主題徵稿說明為什麼將年會主題訂為「Great Divides」 ,提
到全球化發展不是創造一個自由流動的世界,而是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平等,社會
學家應該更致力於瞭解主要的社會問題,並介入公共領域解決問題的方案。

2).英國社會學會年會
該年會主題選擇朝向討論人的情感與身體、認同與關係等面向,強調與「人」
的生活處境更為相關的議題。如 2004 年主題關注「慾望、焦慮與衝突」,2005
年討論「生命歷程」,關注到不同年齡層的人面對的風險與多元性;2007 年的主
題討論「科技的社會關連」,著重於科技對認同與關係的改變。
2.國際研究獎助機構

14
另外,我們也選擇一些主要的研究獎助機構,對於它們獎勵研究的重點予以分
析。由於只能透過網頁上的資訊分析,是以,目前僅針對英國與歐盟這兩個在網頁
上的資訊十分充足的機構予以分析。

1).英國的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ESRC)


ESRC 近年來致力於研究全球性問題,關注影響人們生活品質的因素,也
更重視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科學之間的關係,另外,該組織也特別鼓勵經濟
學、管理學、量化的研究,這可能是因為英國對於量化的研究較少,所以對此領
域特別加以鼓勵。
回歸到台灣的學術研究,或許,本國的國科會也可參考英國 ESRC 的方式,
從國家性組織扮演學術方向的引導推手,提倡新興學術領域的發展,如台灣的年
輕學者,通常對於量化研究較不感興趣,或者說,較沒有機會深入學習量化研究
的專業知識,但是一個學門要健全發展,量化質化都是不可偏廢的。(請參見附
錄三)。

2).歐盟 European Commission on Research


歐盟的官方研究組織 European Commission on Research,由其網頁上的資料
可以看出,該組織致力於理解歐盟社會經濟複雜且彼此關連的各種挑戰,將資金
大量投注於就業機會、競爭力、族群文化衝突與和諧、永續發展、環境變遷等研
究。這樣的趨勢其來有自,歐盟內部整合對各成員國造成許多社會、經濟、文化
衝擊,使得歐盟的官方研究組織傾向資助對社會整合有所幫助的研究議題,關心
的面向也多在如何增進成員的經濟福祉、社會參與等等,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導
向,而非學科取向的。

綜觀歐洲官方鼓勵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向,不論是英國或是歐盟,都不是以抽象
概念理論或特定分支領域為重點,而是以影響該國或區域性社會問題的趨勢為導
向,這樣的發展是這幾年特有的發展或者是長年的趨勢,目前沒有更多資料足供下
結論。

二、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領域

(一)、國內部分--熱門趨勢分析

1、熱門研究領域

表十五的閱讀方式與表十一同。從表中可看出社工╱社福領域的研究概況,
「理

15
論」與「方法論」的發展呈現類似的消長曲線,基本上「方法論」的發展一直要比
「理論」的研究要來的蓬勃許多,有關「方法論」的關鍵詞分別在 1992、1998 兩年
佔該年度所有關鍵詞的 35%,在其他年度也都有 20%左右的成績;而有關「理論」
關鍵詞的發展,從 1991 年到 2005 年,雖有小幅成長,但整體而言,較之「方法論」
仍遜色許多,在這可能是因為社工/社福本身關注的焦點與工作性質使然。
有關「法規制度」的發展,與社會學與傳播領域相較,此主題在社工/社福領
域的研究可說是相當可觀,其發展趨勢從 1992 年開始逐步上升,至 2003 年為顛峰,
與「法規制度」相關的關鍵詞共佔該年度的 23.44%,由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預測
2006 到 2008 年的發展,有關「法規制度」的研究仍有一定出版量。
「家庭與婚姻」此主題在社工/社福領域也一直有相當卓越的成績,從 1991 年
到 2005 其關鍵詞出現的比率平均在 15%以上,尤其在 1995 年,「家庭與婚姻」相
關關鍵詞佔當年度的 63.64%,為數可觀,但預測未來 2006 到 2008 三年的發展,則
可看出「家庭與婚姻」的發展曲線逐年下降。
「醫療與健康」則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主題,有關此主題的研究從 1998 年
開始逐年向上成長,近年來,與此相關的關鍵詞更是大量出現,在 2004 年與此相關
的關鍵詞高達 28%,從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預測,此主題未來也有不錯的發展。
「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在 1998 年之後呈現穩定的發展,此兩主題相關
的關鍵詞大致都維持在 15%左右。 「組織與團體」則從 1991 年開始大幅成長,至 2001
年與其相關的關鍵詞更高達 36.76%,為數相當可觀。
其他以對象為主的關鍵詞如「兒童」 、
「青少年」、
「老年」及「婦女」等次領域,
其關鍵詞出現量平均約有 1~2%左右,其中對「婦女」的研究在近年來似乎逐漸被
重視,關鍵詞的比率呈現逐年上升,在 2004、2005 兩年分別有 4.5%、6.8%的成績。
從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量看 2006-08 年的趨勢,
「方法論」
、「法規制度」
、及
「組織與團體」等領域還是站在不敗的地位,對於「政治」、「經濟」也有相當的關
注,有關「婦女」的研究也比以往更加重視。
<表十五置於此>

2、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

以往,社工/社福領域對於「個人群體」的重視略多,而從 1999 年開始對「組


織制度」的研究漸漸追趕上來,甚至超越了對「個人群體」的研究。從表中可看出,
從 1999 年直至 2005 年,有關「組織制度」的關鍵詞皆多於「個人群體」
;不過從國
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的分佈來看,未來社工╱社福對於兩者的研究則趨於平衡。 (詳
見表五、圖四 B)

3、組織制度

表十六的閱讀方式與表十三同。從表中可以看出社工/社福領域對於「社會福
利/社會安全」制度的關心最多,從 1991 年直到 2005,每年皆高居該年度各制度所

16
佔比率最高或次高的類別,顯示對於社會福利/社會安全制度的高度關注。
對於「經濟/生產」制度的研究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從 1991 到 2005 年共有 5
年為該年度最高或次高的制度研究類別,由國科會專題計劃的關鍵字來預測未來的
發展,有關「經濟/生產」的研究仍持續為社工/社福的學者所關注。
在社工/社福領域中,有關「非營利組織」制度的研究也有相當的成績,歷年
來多維持在 10%左右的比率與此主題相關,尤其在 2001 年更高達 25%。有關「家
庭制度」的研究則在早年相當蓬勃,在 1995 年,有高達 36.4%屬於組織制度的關鍵
詞與「家庭制度」有關,但近年來關於「家庭制度」的研究似乎逐漸退溫,從 2003
年之後與家庭制度相關的關鍵詞所佔比率都不高。而社工/社福領域對於「傳播」 、「環
保」、「宗教」、「文化」等制度的研究則較少。
<表十六置於此>

4、性別

針對「女性」議題的研究一直是社工/社福領域所關注的議題,從 1991 年至
2005 年幾乎都是女性議題獨佔鰲頭,每年至少會有一半的關鍵詞是與女性有關的,
即便在 2006 年之後女性議題依舊是性別研究的關注焦點。(詳見表六、圖五 B)

5、生命週期

社工╱社福則與社會學領域相反,有關生命週期的研究共有 175 個,相較於性


別的 89 個,生命週期是社工/社福領域比性別更為重視的研究議題。而社工/社福
與其他兩個領域相較,在生命週期的相關研究的確要來的多出許多,有關「兒童」
的關鍵詞歷年來共出現 80 次,其次為「老年」出現次數有 55 次,對於「青少年」
及「成年」的研究也都要比其他領域來得多。(詳見表七、圖六 B)
整體而言,社會學與社工╱社福隨著台灣社會人口老化的趨勢,已經開始關注
到「老年」的相關研究,自 1996 年以來,有關老年人的研究開始增加;相對而言,
傳播學者敏銳於當代傳播媒體的影響,有些研究是注意到不同閱聽年齡群的歧異
性,但專屬老年的研究仍是少數。

6、族群

在社工/社福領域,歷年來僅有 5 個與族群相關的關鍵詞,其中以對「東南亞」
的研究最多,出現 4 個與此相關之關鍵詞。(詳見表八、圖七 B)

7、角色

社工/社福領域對於角色的研究相當多元,無論是「父母」、「夫妻」、「學生」、
「照顧者」、「被害者」都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出版,尤其對於「被害者」的相關研究

17
較之其他領域來得豐富許多。(詳見表九)

8、職業

在社工/社福領域,有關職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社會工作」 、
「志願服務」、
「保
育員」此三大類,其中又以對「社會工作」的相關研究最大宗,歷年來出現與「社
會工作」相關的關鍵詞共有 11 次;然而,在社工/社福領域,對於「從商者」也有
相當數量的研究,歷年來共出現 5 次,但這樣的規模較之社會學領域對於職業長久
以來的關注與研究,社工/社福領域與職業相關的研究似乎尚有進步的空間。(表十)

(二)國際部分--資料來源與資料收集

關於國外熱門前瞻議題的資料來源,主要以英國、美國、日本和國際社會工作
與社會福利相關的大型組織的網站內容為主。相關組織包括 3 類型:

1).國際性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相關組織:
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Work, IASSW)與國際社會福利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Social Welfare,
ICSW) 。

2).區域性或主要國家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相關組織:
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CSWE)
、美國社
會工作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 、英國經濟與社會
研究委員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與日本人口與社會保
障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 IPSS)。
3).國際組織:
聯合國(United Nations)與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組織簡介詳見附表十九。
<表十九置於此>

關於熱門與前瞻的資料收集,原先設定以 2005 年迄今的網站資料中,所有和社


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相關的內容。然而由於各組織網站上的內容完整性與資料形式上
的差異,如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某些主題的研究網頁資料仍停留在 2004 年,並未
同步更新,或者有些網站在近兩年內的資料非常少,可能無法作後續討論,因此資
料收集以網站上呈現的最新內容為主。而資料類型則以呈現網站豐富的資料,大致
包括:(1)年會與研討會主題;(2)研究發展:研究計劃與方案、研究報告;(3)
政策方向與摘要;(4)國際節日關注主題等。各組織的資料類型與資料時間起迄點
如附表二十。
<表二十置於此>

18
(三)國際部份-熱門趨勢與前瞻發展

1、貧窮

聯合國是消滅貧窮用力最深的國際組織,最近十年內以消滅貧窮(Eradication of
Poverty)為政策發展方向,主題鎖定「消滅貧窮是一個人類有關族群、社會、政治、
經濟的迫切事宜。」1997 年與 1998 年議題是貧窮、環境與發展。此後幾年分別以
國家與國際層次的消滅貧窮承諾、消滅貧窮的策略演變、會員國間協調為主。
循此,聯合國的社會發展研究院亦以「社會政策與發展—貧窮消除」為主題,
研究子題包括:總體經濟與社會政策、民主化與社會政策、商業化與健康照顧、性
別與社會政策;同時進行區域比較研究。貧窮繼續列入 2006-2009 年的國際發展議
程。
ICSW 也於 2000 年的年會討論「貧窮、社會福利與社會發展」,會中特別強調
消除貧窮與社會排除的方法,議題包括:
1. 合力對抗貧窮
2. 發展與貧窮
3. 財政與貧窮
4. 性別、貧窮與社會發展
5. 健康與貧窮
6. 青年政策與優先性
7. 優先關懷老人
8. 社會服務的公私部門角色
9. 區域主義與社會發展
10. 公民社會角色
11. 社會安全,社會服務與貧窮

美國 NASW 於 1999-2004 年間每年都有有關貧窮的出版品,1999 年的主題有:


1. 自僱、微型企業、赤貧的美洲
2. 福利生活:誰領取現金補助
3. 貧窮與高風險非裔少年的犯罪預防:社會工作的創新
2000 年以後的主題大量環繞在 1996 年美國福利改革以後「對有需求家庭的暫
時補助」(TANF)的影響,特別是對少數族裔、婦女、兒童造成的影響。

貧窮是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最古老的議題,且歷久彌新。尤其是歐洲國家對貧
窮的研究可說是推陳出新,年年在消滅貧窮,但貧窮永遠存在,除了政治經濟社會
的條件變遷對貧窮產生的影響外,不論是絕對或相對貧窮線的制訂,也是使貧窮永
原存在的原因。從以上資料顯示,性別、少數族裔、青年、老人、區域、健康照顧

19
仍是貧窮研究的焦點議題。而公民社會、社會發展則是一再被提醒的處方。
我國的貧窮研究並不熱絡,主要是以低收入戶調查資料為分析素材,研究縣市
的低收入戶變化。雖然也擴及性別與貧窮、老年、兒童、原住民、遊民等脆弱人口
群的貧窮現象,但是,研究量仍不足,大都只是探索性、小規模研究。至於時間概
念的貧窮研究,晚近也受到重視。只是,單獨從低收入戶研究,無法反應全球化下
的新貧與嚴苛貧窮線下的近貧現象。向上探討中產階級的流失,或所謂「M 型社會」
的潛伏趨勢,兒童、青年、老年、原住民、外籍配偶家庭、女性、單親家庭、鄉村
地區的貧窮現象,是未來發展方向。

2、社會排除與包容

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與貧窮分不開。社會排除與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是歐洲聯盟對抗貧窮的核心價值。歐盟的政策摘要一再出現社會排除、
社會保障與對抗貧窮字眼。IASSW 於 2006 年的年會也以「成長與不均:21 世紀社
會工作的劇本與挑戰」為題,討論經濟成長與社會不均的議題。ICSW2006 年年會
則針對「社會包容:面對貧窮與社會不均」為題,主題一是關於工作、教育與社會
包容,主題二是以道德與團結來建構一個較平等的世界。主題三討論政府與公民社
會組織的行動。
英國的 ESRC 於 2002 年也以「城市、競爭與凝聚」為題,進行 15 個研究計畫
包括:城市的經濟變遷與競爭優勢、空間集中化與貧窮、性別與青年就業、中產階
級與未來、移民居住偏好與城市環境、城市間的所得與就業差異、城市治理、城市
財富發展的架構與協商、創新群聚與競爭城市、公共工程與社會資本,以及倫敦、
布里斯托、中蘇格蘭、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研究。2006 年再以「社會穩定與
排除」為題進行一系列研究,包括:社會排除的理論與實證基礎、誰被排除與如何
排除、社會排除的內容(經濟與財政資源、工作、交通、教育、住宅、新科技等)、
空間因素的影響、社會排除引發犯罪與反社會行為的因果、社會排除對性別、種族、
政治結盟的關係,總計提出 31 個研究報告。
社會排除是歐洲對抗貧窮的主打對象,社會包容則是其相應策略。經濟、財政
資源、就業、交通、教育、住宅、新科技、空間、族群、性別、年齡則是關照的議
題。短時間社會排除議題不會減少。
我國的社會排除研究剛起步,研究很少,未來應與貧窮、族群、城鄉差距、空
間分佈、失業、教育議題一起研究。國科會有必要針對新貧、近貧、青年失業、空
間等現象進行如英國的 ESRC 所進行的大規模研究。階段性每年選定一重要前瞻性
議題,如社會排除、青年、兒童、家庭、老年、就業等進行跨科技整合型研究,每
若干年再進行一次,就會有貫時性資料累積,也才能聚焦,讓社會科學研究與公民
社會結合。

20
3、家庭

家庭仍然是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的熱門議題。聯合國於 2004 年定名為第十屆國


際家庭年,提醒世界各國增強與支持家庭扮演社會與發展功能,目標是:
1. 增加政府與私人部門對家庭議題的瞭解
2. 增強國家制度的能量,制訂、執行與監督家庭相關政策
3. 激發投入回應家庭產生的問題的努力
4. 強化地方、國家與區域的努力於執行關於家庭的特定方案或創新活動以及增
強既有的方案
5. 促進國家與國際非政府組織間的合作以支持家庭
2003-2006 年的國際家庭日活動,分別有年度主題,2003 年是準備 2004 國際家
庭年活動,2004 年則是國際家庭年,2005 年是 HIV/AIDS 與家庭福祉,2006 年則
是變遷家庭:挑戰與機會。
IPSS2002 年的年度研討會以低生育率與社會政策為題進行討論。2006 年又以
超低生育率下的人口下滑為題討論。同時,2002-2004 的研究方案也以生育率下滑
對家庭與勞動政策的影響為題;2003-2004 年則從經濟移轉與代間協助等的社會觀
點來探對抗生育率下滑。
英國的 ESRC 最近也以生命歷程、家庭與世代為題進行一系列研究,包括:家
戶組成的變遷如何影響家庭成員與世代的關係,人們個人生命與社會經驗的移動及
其對未來的變遷,人口變遷的個人與社會後果及其對人口老化的意義,早年經驗會
影響社會、認知能力、健康與行為?依據這些議題進行 17 項研究計畫,包括:青少
年、老人、死別、兒童照顧、兒童、父親身分、老化、家戶、親職、雙親、代間關
係、人口、性、社會服務、社會、福利、青年。從 2005-2007 年將出產 57 篇論文。
家庭研究是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界除了貧窮以外的最古老研究議題。晚近熱門
議題是生命歷程的家庭現象,如未成年懷孕、兒童照顧、失業、單親、共同親職、
老化、隔代親職、死別。而對日本、台灣社會來說則是低生育率、人口老化、離婚
率升高、外籍配偶等新興議題。

4、兒童

英國 ESRC2001 年提出針對 5-16 歲兒童的「成長進入 21 世紀」研究計畫,總


計有 22 個研究案包括:
1. 學校的公民權
2. 貧窮:兒童的後果
3. 特殊兒童:難民營的兒童的社會角色與社會網絡
4. 兒童瞭解父母涉入教育
5. 離婚過程的兒童觀點與經驗
6. 突然出現的身分認同:11-14 歲男童的男性象徵

21
7. 兒童與福利:協商路徑
8. 青年價值:身分、多樣性與社會變遷的研究
9. 變遷時刻:兒童瞭解與理解時間的社會組織
10. 搬家:兒童的後果
11. 第四環境的探討:青年使用空間及其如何看待環境
12. 協商中的兒童
13. 兒童遊戲商業:充權、控制,或是社會排除的地方?
14. 工作、勞動與童年後期的經濟生活
15. 兒童需求、因應策略與婦女虐待的瞭解
16. 童年、都市空間與公民身分:兒童對都市更新的敏感
17. 風險的影響與兒童日常世界對親職風險的焦慮
18. 身心障礙兒童:青年經驗與觀點的質化研究
19. 新童年?離婚後的兒童與共同親職
20. 兒童為中心的學校課後與假日照顧
21. 道德教育與懲處的文化:兒童論述的研究
22. 網路小子:兒童的社會網絡,虛擬社區與線上空間

從這些研究主題中可以看出其中有許多議題是台灣的學術圈所忽視的,例如兒
童在校園的公民權、父母離婚過程中的兒童觀點、時間與空間對兒童的意義、遷徙
對兒童的意義、兒童遊戲產業的社會意義、兒童對親職風險的理解、離婚後的共同
親職、課後照顧、網路兒童等,尤其英國的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這種以兒童當成
年度主題來進行跨科技研究,對童年的長程的瞭解非常有助益。

5、青年

英國的 ESRC 於 2003 年針對青年進行一系列的青年、公民與社會變遷的研究,


著眼於過去十年來英國的社會變遷迅速,青年所處的環境已改變甚多,留在學校人
數大量增加,青年勞動減少,依賴國家與父母的機會增加,英國整合入歐盟,部分
青年從中獲得利益,但有些反而被邊沿化與社會排除,因經濟衰退期的人口流動所
帶來的少年犯罪、藥物濫用、未成年懷孕、團體衝突等。因此以 15-25 歲年輕人為
研究對象,期望透過高品質的社會科學研究,對青年期以及對轉銜進入成人期的理
論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作為各種相關政策的應用。

該計畫總計有 15 項研究案,包括:
1.路:比較與全形地研究北英格蘭青年的轉銜
2.發現成年:青年的轉銜策略
3.青年、家庭與教育:獨立學習的形成
4.控制:英格蘭與新德國年輕成人的轉銜作用
5.青年、住宅與成人生活的轉銜:動態的瞭解

22
6.歐洲的青年轉銜:12 個國家的比較研究
7.青年轉銜到父親身分:影響與承諾
8.青年、低下階級與社會排除
9.公共照顧中的青年生活使用藥物的範圍與意義
10.風險中的青少年:如何讓某些青年多一打桿以克服家庭不利處境的前瞻性研究
11.生活在邊沿:瞭解邊沿化與脆弱青年的抗拒
12.公民身分的協商轉銜
13.青年涉入社會運動的貫時性研究
14.突然出現的公民身分?在伯明罕(Birmingham)與布列佛得(Bradford)的非洲、加
勒比海與巴基斯坦青年
15.蘇聯、德國與英國青年理解公民身分與安全

從英國的青年研究可以發現,公民身分與轉銜是其重點。在國內對身心障礙者研
究中很重視轉銜,但對於一般少年轉銜為成人的公民身分,如父母親身分並不重視。
尤其是教育、網路虛擬世界、媒體環境、就業機會與經濟生產活動的變遷,青年的
公民身分與轉銜應該被重視。

6、身心障礙者

身心障礙者的研究在歐洲聯盟一直受到重視,1999 年到 2006 年都有重點推動


計畫,1999 年是對抗身心障礙暴力,2000 年是身心障礙在勞動市場中的歧視,2001
年是為全民而設計(Design for all)
,2002 年是身心障礙者的教育,2003 年是歐洲身
心障礙者年,2004 年是協助身心障礙者找到工作並保住它,2005 年是一起生活在社
會,2006 年是青年就是為來,讓全民皆有公平的未來。
此外,歐盟也提出一系列政策,如就業與社會事務、競爭、健康保護的消費政
策、發展政策、經濟與社會凝聚、教育訓練與青年、外部關係、自由移動、人權與
基本自由、人道救援、資訊社會與 e 化接近、工業政策、內部幕僚政策、公共衛生、
公共取得、研究與科技、運動、統計、租稅政策、電子通信政策、旅遊、運輸等。
歐洲聯盟的身心障礙者政策如同性別主流化、老年主流化一樣,重視全民一
同、公平發展、生活在一起。也就是將身心障礙者視為全民的一部份,不將身心障
礙者特殊化。這樣的政策主導研究的方向,將所有一般國民需要的政策都與身心障
礙者有關。

7、老人

老人議題也是熱門不減。聯合國在最近的幾年內針對人口老化所做的提醒包
括:2000 年「邁向一個全齡的社會」(Towards a Society for All Ages),賡續國際老
人年的使命。2001 年第二屆世界老人大會的挑戰:建立一個全齡的社會。2002 年面
對高齡的挑戰:何去何從?2003 年「高齡主流化」 (Mainstreaming Ageing),連結馬

23
德里高齡行動計畫與千禧年發展目標。2004 年代間社會的老人--促進老人的健康與
福祉:區域觀點。2005 年新千禧年的老人:置焦於貧窮、女性老人與發展。同時,
聯合國也進行 21 世紀老人研究議程規劃,其優先議題包括:人口老化與社經發展的
關係、維持老年物質安全的實施與選擇、變遷的家庭結構、代間關係與移轉系統與
家庭與制度動力的緊急應變模式、健康老化的決定因素、基礎生理機制與老人相關
疾病、在多樣文化、社經與環境情境下的老人生活品質。其中關鍵研究領域包括:
社會參與與整合、經濟安全、宏觀的社會變遷與發展、健康老化、生理醫學、物理
與心理功能、生活品質、照顧系統、變遷結構與家庭、親屬與社區功能、政策過程
與評鑑。
美國 CSWE 於 2005 年、2006 年、2007 年的年會均有有關老年學教育的議題,
包括:照顧者、教育議題、健康照顧、性、代間關係、心理衛生、勞動力、長期照
顧、多樣性、社區發展、公民參與、鄉村議題、移民、死亡、生活滿意、阿滋罕默
症、身心障礙、老人虐待、同志、祖父母隔代親職、住宅、晚年等議題。
美國 NASW 最近這幾年也是有許多有關老人的研究計畫,如財務福祉、家庭照
顧、心理衛生、健康、親戚照顧、照顧管理、生活角色與關係、生活照顧的結束、
生活安排、自主性、預防、多樣社區中的老人、資源使用,以及服務輸送結構。同
時從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得到的研究計畫也有 8 項,包括:家
庭照顧壓抑、HIV 污名化、家庭照顧老老人、社區長期照顧服務、社區為基礎的阿
滋罕默症老人攻擊與虐待、居宿與護理之家生活照顧的結束、健康照顧研究與品質
機構、醫療救助與醫療照顧服務中心與 護理之家的測量、指標與生活品質改進。此
外,來自 John A. Hartford 基金會的老人社會工作獎助方案於 2003-2006 也進行了
42 個研究計畫,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從不同族群、健康照顧、照顧者、生活品質、
移民、失智症、臨終照顧、社區協助型居住安排、老人疏忽的風險與保護因子、健
康促進等。
英國的 ESRC 從 1999-2004 年也針對老化來臨進行一系列研究,包括:定義與
測量生活品質 6 個研究案、生活品質不均 5 個研究案、科技與建築環境 1 案、健康
與生產老化 3 案、家庭與支持網絡 6 案、參與與晚年生活活動 3 案。2005-2010 年
以「新的高齡動力」為題進行 5 年的跨科技研究,目的是提升老人生活品質,並結
合幾個相關研究單位,是英國高齡研究中規模最大的。最近的成果是完成 11 個新的
研究預備網絡,包括:老年使用科技的經驗、經由智慧服裝科技的研發增強老人的
自主與獨立、經由無線感應科技網的使用自我管理老人慢性疾病、延長就業:增強
高齡勞工的生產與健康環境、老人個人營養介入的文化理解與固著、健康老人的生
命歷程、高齡勞動的工作設計、老人住宅給付介入的新計量方法的研發、維持老人
自主的支持系統、鄉村老人發展的研究議程等。
老人研究將隨著人口老化持續熱絡,其範圍包括:生活品質、社會參與與社會
整合、經濟安全、健康老化、生理醫學、物理與心理功能、照顧系統、家庭與親屬
功能、社區關係、科技運用、高齡勞動力、性別差異、城鄉差異、居住安排等。

24
8、就業

就業是晚近社會政策發展的重要課題,歐洲聯盟的政策摘要在這幾年著墨甚
多,包括社區就業政策、工作創造方案、自由移動工人、就業權與工作組織、社會
對話與就業參與、就業安全與衛生、兩性平等。其中 2000-2005 年的社會政策議程
仍強調歐洲的社會模型是在於促進充分就業、經濟動態及社會凝聚與公正,以 2000
年里斯本歐洲議會決議為基礎,因應競爭與知識經濟下的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以
及社會凝聚。2006-2010 年的社會議程將以里斯本策略(Lisbon Strategy)與永續發
展策略(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為基礎進行「全球經濟下的社會歐洲:
全民就業與機會」的政策發展,將以增強公民自信及就業、均等機會與社會包容為
兩大優先。
英國的 ESRC 於 2004-2006 年也出版研究報告,主題包括:工作轉型、單親媽
媽的照顧與工作、高齡勞動力的職場設計。聯合國的政策摘要在 2000 年以來也以「貧
窮消除與就業:青年就業網絡」(YEN)為題,配合「千禧年高峰」的「千禧年宣
言」:發展與執行策略給各地的年輕人一個真正的機會發現過得去和具生產性的工
作。2003 年再次出版方案的高階會議來保證 YEN 被執行,2004-2005 繼續執行。
就業議題是社會工作比較少碰觸的議題,但是社會工作的案主群幾乎與失業關
係密切,包括貧窮、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精神疾病、犯罪、賣淫、人口販運等。
就歐洲的社會政策言,就業幾乎是社會政策的主軸,尤其是以讓工作搞定的觀念流
行後更是如此。我國不論是的社會福利或是社會工作學者,對就業的研究都是相對
不足的。

9、全球化

2002 年 IASSW 年會主題是在「全球化年代的公民身分、社會工作」


,討論全球
化下的公民身分,以及社會工作教育對基本權利的貢獻。2004 年的年會再次以「全
球社會工作:公民社會的再訴求」為題,探討在全球競技場與公民社會下漸增的貧
窮、暴力、公民不安及分裂。發表的論文主題包括:性別化、社會排除、生活水準、
女性終身學習、公民身分、移民、國際社會工作、人類安全、全球社會工作、充權、
性別化身心障礙、社會工作的許可、兒童保護等。而 2008 年年會預訂以「超越全
球與地方的分野:社會工作教育的挑戰與實務」,子題包括:南北關係、脈絡化的
社會工作、普遍性與特殊性、創新教育策略、兒童、青年與家庭社會工作、老人社
會工作、健康、個人、團體與社區為基礎的介入、社會安全政策、社會工作行政、
社會工作歷史、國際社會教育交流,以及戰爭、災難、飢荒、瘟疫的社會工作實施。

ICSW2002 年會主題是「跨越鴻溝:在全球與地方層級上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機會」,探討全球化與管理、菲政府組織與政府在社會發展的角色、財政與發展。
2003 年亞太區年會主題則是全球化、就業及社會福利,探討全球化下的就業、社會

25
福利。2004 年年會的主題是「社會進步與社會正義」,討論全球化的社會後果,宗
教、文化與社會凝聚,公民社會與區域合作。
日本 IPSS2003 年的年度政策研討會也以「人口下滑與移民:日本的抉擇」為
題探討全球化下的移民問題。歐洲聯盟 2007 年的工作方案則針對「移民的較佳管
理」為題,討論歐洲勞力市場吸納勞動移民衍生的議題,如身分取得、非法移民、
難民問題,以作為 2010 年歐洲難民政策的基礎。
從這些研討中可看出不只社會政策關切全球化議題,社會工作也加入討論。所
涉及的主題包括就業、社會排除、性別、社會安全、社會工作方法、移民等。可以
預料的是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影響力仍然不減,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不可能脫離全
球化脈絡來討論國內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國內社會福利學者較關心全球化,
而社會工作學者則甚少觸及這個課題,不過,由於外籍配偶的引進,使全球化的議
題多少受到社會工作者的注意。至於,因全球化帶來的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等議題
有待加強。

三、傳播領域

(一)、國內部分--熱門趨勢分析

1、熱門研究領域

表十七的閱讀方式與表十一同。整體而言,傳播領域中以「訊息」與傳播「管
道」的研究最多。有關傳播「訊息」的研究自 1998 至 2005 年,每年皆為該年度最
熱門的研究主題,所佔比率都在 10%以上;其次則為傳播「管道」的研究,尤其在
1997 年,與傳播「管道」相關之關鍵詞高達 17.2%,為該年度最熱門之議題,其後
有關傳播「管道」的研究經常與「訊息」分佔該年度最高與次高比率之熱門研究議
題。
傳播「來源」的研究則從 1997 年後開始向上發展,1998 到 2000 有關此主題的
研究皆佔 11%以上,但這股熱潮持續兩三年後,關於傳播「來源」的研究自 2000
年之後便開始萎縮,與其相關的關鍵詞比率逐年減少,但近年來傳播「來源」的研
究在似乎又重新被放在研究的熱門舞台,各式與傳播「來源」相關的關鍵詞再度增
加,而從國科會專題計畫關鍵詞可以看出,未來 2006 到 2008 年有關傳播「來源」
的研究仍相當熱門。
「文化」相關的研究在傳播領域也佔有一席之地,在早期有關文化的研究數量
更多,在 1996、1998 年分別佔該年度關鍵詞的 9.0%及 7.7%,其他各年度也都維持
在 5%左右,比率相當穩定,顯示傳播學者對於「文化」現象研究的持續關心與注
意。另外,在傳播領域中, 「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也值得我們加以留意,雖然一

26
直以來此主題的關鍵詞所佔的比率不高,但若把此主題的發展單獨挑出來檢視,可
發現從 2000 年開始,有關「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由國科會計
劃來預測未來三年此主題的發展, 「社會心理學」研究也是持續看漲的趨勢。相對而
言,歸在“其他”類的論文比率較其他兩個學門來得高,這是否為傳播領域研究對象
之多元或新興議題較多所致,有待傳播學者的判斷。
<表十七置於此>

2、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

整體來說,傳播領域對於「個人群體」的研究遠高過對「制度組織」的探討,
從 1997 年起,有關「個人群體」的關鍵詞出現次數年年超過「制度組織」;而從國
科會專題計劃的關鍵詞中亦可得知 2006、2008 年對「個人群體」的研究仍為首要,
不過在 2007 年對於制度組織的研究則有增加的情形。(詳見表五、圖四 C)

3、組織制度

表十八的閱讀方式與表十三同。在傳播領域的研究,一開始傳播領域多將關心
的焦點放在與「傳播」相關的制度,從 1996 到 2005 年,每年都是關於「傳播」制
度的研究獨佔鰲頭;之後待傳播領域逐漸成熟後,才慢慢將研究的觸角延伸至其他
制度主題。從 2000 年開始,
「社會組織」、「經濟/生產」 、「政治/政府」以及「職業」
等制度的研逐漸展現,尤其在「社會組織」制度的研究佔有相當的地位,從 1996
到 2005 年,共有四年佔該年度最高或次高的研究類別。
若由國科會專題計畫的關鍵字預測未來 2006 到 2008 年的研究趨勢,可以看出
有關「傳播」制度仍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其次為「職業」 ,以及新興的「文化」制
度等類別。(表十八)
<表十八置於此>

4、性別

與社會學、社工/社福領域不同,傳播領域對於性別的關注焦點則是以「性相
關議題」為主,從國科會專題計劃中亦可得知未來仍呈現相同的研究趨勢,而有關
「女性」的關鍵詞則為僅次於性相關議題。(詳見表六、圖五 C)

5、生命週期

傳播學論文中有關生命週期的關鍵詞共有 27 個,有關性別的則有 56 個,與社


會學領域相同,對於生命週期的研究仍屬少量,其中對於「青少年」的研究最多,
歷年來共出現 11 個與青少年相關之關鍵詞。(詳見表七)

27
6、族群

傳播領域有關族群的研究則集中在「族群相關議題」,歷年來共出現 6 個與族
群相關的關鍵詞。(詳見表八)

7、角色

傳播領域對於角色的研究,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較少,主要集中在兩大類別,一
是傳播領域中傳統的「閱聽人」研究,二是有關「學生」角色的研究,傳播領域對
社會角色的研究有待傳播學者的努力。(詳見表九)

8、職業

,歷年來共出現 18 次與媒
傳播領域對於職業的研究,最多集中在「媒體工作」
體工作者相關之關鍵詞,除此之外,傳播領域對於其他職業的研究似乎略為缺乏。(詳
見表十)

(二)對「前瞻」的兩點假設

這篇報告的重點在分析當前傳播領域的熱門議題,並且希望進一步指出未來可
能的研究議題。不過,在進入正題前,先說明本文對於前瞻的兩點預設。
第一、首先要指出的是,熱門與前瞻議題之間,有連續性,但也可能有斷裂。
一方面,未來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目前的基礎上,有些涉及人類存在的基本課題,因
此長久成為研究的焦點。但是另一方面,研究必須回應當代社會情境的需求,因此
隨時情境的變化,目前的熱門議題即成為邊緣。對由於傳播環境的急劇變化,議題
的物換星移可能更是明顯。Byrant, & Miron (2004)以大眾傳播研究為例指出,即使
是近五年來最流行的理論,都已似乎無法夠解釋、預測甚至反映傳播環境近年來排
山倒海的巨變(p. 697)。前瞻,其實是個冒險。立足當下遙望未來,有些趨勢也許
已清晰可見,但是有些則可能只顯露忽隱忽現的蛛絲馬跡。因此從熱門看前瞻,不
能理所當然視熱門為前瞻,只能作為參考。除了要參照目前資料,更必須發揮想像。
結果難免有幾分主觀,不過這是在遙望未來時莫可奈何的困境。因此前瞻本身必然
有相當主觀的成份。
第二、前瞻不應只是被動地發現未來,也應主動創造未來。這涉及我們對於未
來的看法。我們認為,未來不是個客觀的存在,等著被偵測;未來的形貌可因人的
主動作為而異。因此前瞻也是對未來的期許和理想。更具體地說,本文在探討未來
研究方向時,焦點之一在偵測社會的需求,主動設計和調整研究資源,解決社會問
題。前瞻的目的在感知社會未來的需求和困境,進一步透過研究創造理想的未來。

28
基於以上對前瞻的前提,本報告研究的策略如下。一方面,我們蒐集目前研究
的趨勢。另一方面,我們分析的重點在觀察社會的大趨勢,進一步指出傳播研究可
能的方向。換句話說,本文的分析是實然和應然面並重。
以下的報告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影響傳播研究走向的幾個情境因素。其次
參考本計劃的資料,加上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試圖指出有那些可能的方向。

(三)、傳播研究的大環境

學門的演化,反映了當時社會情境的變化。因此,在討論傳播領域的發展之前,
在此先指出幾個影響傳播研究方向的關鍵因素

1.科技
科技一向是影響傳播研究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傳播科技的整合匯流,已對現有
媒介的版圖帶來重大的改變。‵傳播資訊的匯流。近幾年來,資訊科技的影響日形
顯著。另外一方面,新一代的資訊科技又展現了新的面貌。事實上已對傳播研究的
各個環節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傳播科技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已逐漸
顯現。在這個趨勢下,社會科學有幾個重大的發展:
1).資訊科技已成為理論、政策和實務研究的主要議題。換言之,它不再只是傳 播
領域的專有議題。
2).連帶地,資訊科技的研究已成為跨領域的議題。文獻和方法也為傳統領域所限,
研究團隊往往由來自不同領域成員組成。
3).傳播研究關心的大問題不變,仍然是媒介、閱聽眾等,但其內涵和方向已和傳統
研究大不同。如何謂媒介,定義已大幅改變。

2.全球化
全球化是社會趨勢,也是社會科學當紅的議題。傳播無論在實務操作的層次或
者是在研究的層次,因其性質,必然受到全球化的影響。

3.社會文化多元化
國內社會文化逐漸呈現多元的態勢。由族群、性別研究的出現,多少反映了這
個大環境的趨勢。在另一方面,這也呼應了九零年代以來國際的思潮。

4.社會科學思潮的轉向
近幾十年來,社學科學的典範由獨尊實證轉變為眾聲喧嘩。台灣近一二十年傳
播研究已可看到此一趨勢,而且還在繼續發展中。這個趨勢可以分以下幾個方向說
明:(一)後現代、後結構思想的影響;(二)跨領域學門興起,如認知科學、言說
分析、進化論、文化社會取向已和傳統的實證取向分頭頂立,相互滲透,已對傳統
領域產生了衝擊。

29
(四)、傳播研究前瞻發展

國內傳播研究的主要方向似乎變化不大。檢視國內期刊、論文、研討會的分組,
也可看出研究主題基本上沒有重大的改變,這可能是因為國內研究社群不大,在研
究議題跟隨國際的主流趨勢。可是相對而言,從國外的情形,就比較容易看出改變
的風向。檢視近年來 Communication Abstracts 的關鍵字,最常出現的十個字是:
history、women、Internet、advertis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tion、Web、language、
newspaper coverage、message、globalization。從這些關鍵字看來,過去在邊緣的議
題如女性、歷史、網路、語言已站到舞台中間,和一些傳統的議題(如新聞報導)
分廷鼎立。
再進一步觀察,就國內的研究而言,雖然最主要的類目變化不同,但是值得得
注意的是,它們的內容(從理論取向到方法)可能已有逐漸改變的趨勢。由於資料
量不大,變化的趨勢還不是十分明顯,可是有些跡象值得注意。質化研究大幅成長,
即是一例。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過去不曾談到的議題或難以歸類的項目,例如運動社
會學、軍事社會學、災難傳播、創意研究等等。“其他”類的關鍵字比率較高,某種
程度也彰顯了這個趨勢。如果容許我們根據目前研究環境的特性,加上現有的蛛絲
馬跡來推測,傳播研究可能的趨勢如下:

1.主要議題不變,但理論、方法日趨多元

1).開始強調情境。
情境的範圍相當廣泛,從歷史到日常生活,都是情境的一部分。不過,重
要的是,傳統的研究(尤其是實證取向的研究)對這些後台的因素著墨不多,或
是對情境的定義十分簡單,化約成一些人口變項或情境要項。可是,過去二三十
年來,傳播研究者也像別的學門一樣,開始注重情境。
這個趨勢展現在以下幾點:重視歷史脈絡,回到日常生活、實踐,研究方
法以厚描為主,注重偶然性、區域性的細節,而非追求普世的法則。
以台灣主流的研究方向之一,媒體表現(media performance)為例,台灣和
全世界一樣,關心媒體表現的問題。可是著眼點在本地政經文化的特殊樣貌,因
此自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研究之獨特定位。

2).互動成為核心概念
從傳播研究早期,學者就批評單向傳播模式無法反映傳播的真實。不過,
在一個大眾傳播的時代,主控的形式仍然以由而下為主。但是進入網路時代後,
互動不僅是個心理現象,也是傳播的主要形態。連帶地,主動這個概念有了更深
刻的意義。

30
3).從研究內容轉向意義
另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強調意義的問題。連帶地,語言的問題開始受到關注;
對語言的認知,也從中性的媒介轉變成建構的來源。在方法上也從以內容分析為
主開始採用多元的分析策略,包括:言說分析、敘事分析。

2.傳統次領域界限日趨模糊、概念再重新定義

再進一步,不少傳統的概念和分界已在重新定義中。以下舉幾個例子。

1).傳統對媒介的定義似乎已未必適用。網路聚眾動輒十百萬人,看似個人
媒介,範圍已遠超過大眾媒介。以傳統分類的標準,大眾和個人媒介的界限日益
模糊。
2).連帶地,閱聽人是誰,也超出傳統的想像。由於新媒介互動雙向的特性,已有人
認為傳統製作端主控的形勢已不再,今日的閱聽人不只是消費者,也是製作者,
是製消者(prosumer)。相關的領域也在進行質變。如行銷已有人提倡每人都是
行銷者。而由於閱聽人和製作人的界限日趨模糊,媒介作為公共領域的特性也為
之改變。由於媒介變得太快,這類討論目前仍是猜測的成份多,但可以預見的是,
傳統閱聽人的研究必須要面對一個截然不同的傳播世界。

3.新與議題出現

有些過去在邊緣的次領域和議題,逐漸站到舞台的中央。這符應了創新的一個
原則:創新往往來自邊緣。

1).媒介研究(media study)
在過去文字媒體獨大的年代,內容是重點;媒介的屬性為何,不是問題,。
但是電視以至於後來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態勢,開始突顯了媒介的角色。近
年來 McLuhan 又成為熱門人物,即是明證。

2).娛樂
娛樂工業這幾年快速成長。一個最明顯的分支是遊戲的發展。娛樂本是傳
統傳播研究的一部分,近年來由於新科技(如視覺傳播)的發展更是蓬勃發展。
在研究方面,可和文學、語言、管理、人機互動各個領域結合。

3).視覺傳播(多媒體傳播 mutlimodality)
雖然文字仍然佔有主控的地位,視覺已經逐漸擴大勢力,甚至可能成為未
來傳播的主流。延伸出來的問題包括:視覺和文字的關係為何?組合的邏輯為
何?同樣地,視覺研究是個百花爭鳴的場域。這方面的研究展現了跨領域的趨
勢,一方面仍沿襲傳統語言學的知識脈絡,可是更重要的是,藝術、人類學、科

31
技、認知科學、設計等學門也成為主要的參考架構(Barnhust, Vari, & Rodriguez,
2004)。

4).實用傳播研究
照目前的趨勢來看,有兩個趨勢。第一、傳播的定義日漸擴展,因此傳播
工作者逐漸進入過去陌生的領域(或者可以說,領域的界限已消弭不見),如人
機介面設計。第二、有些過去以硬體、技術為主的領域現在重點逐漸轉至內容、
軟體。因此傳播研究(社會科學)的專業站到了前台(everyware)

5).倫理和公共利益
這些恆久的問題,因為以上這些情境的變數,已變得比以前複雜。至少在
理論上必須改弦易張,才能因應變化的世界。

4.研究議題本土化

前面提到,前瞻也可以指偵測社會需求,主動因應。從這個角度,以台灣的情
形,應注意以下等研究議題:

1).數位落差
知溝曾是二十世紀傳播研究的主要議題,這仍然是未來傳播研究的重點,
只是由於科技的發展,展現了新的面貌。事實上,傳播資訊科技的發展,可能更
進一步擴大了不同階級、族群的差異,所謂數位落差的問題。

2).兩岸(東亞)的傳播
全球化和地方化是兩股相生相長的力量。區域性的傳播也應是未來研究的
重點。近年來已見到一些相關的研究,如日韓劇的研究。而兩岸之間的各種交流
(和衝突)也是傳播可以著力的問題。

3).全生涯傳播
從現況的調查來看,在組織、性別、生命週期、弱勢團體、地理區域這些
變項上,傳播研究並未展現顯著的趨勢。雖然從資料上可以看出,兒童與傳播、
弱勢族群有相當數量的研究,但在整個資料中被稀釋了。傳播研究如果要回應社
會需求,紮根人間,這些以社會人口為主軸的研究應該是未來的重點。其中應對
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傳播進行研究。在傳播日漸重要的現代社會,傳播在人生各個
階段的角色也會不同。由於科技的改變,這個趨勢更形顯重。例如:在一個日漸
老化的社會,老年的傳播行為和他們如何適應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另一個相關的
議題是代間的溝通和傳播。這些是理論上的問題,也對實務運作有影響。

32
5.傳播跨領域的個性將更為鮮明

傳播一向是個跨領域的學門。而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此一特性將更為顯著。
事實上,從近年來各個次領域的發展看來,傳播研究和其他領域的界限更日趨模糊
-其實這也正是許多學門所面臨的「問題」。如果傳播要面對社會問題。在研究的層
次,傳播研究必須向其他領域借火,越來越多的傳播研究者來自傳統傳播以外的科
系。以歐洲的例子來看,許多傳播的重大計劃都是由跨科系的團隊負責。在這個意
義上,傳播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景象,是個各個學門匯集之所。那也正是傳播學門
最生氣勃勃的年代。

陸、初步結論:社會學門的熱門研究主題

定義學門中的熱門研究主題,單收集學術期刊論文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之資
料仍稍嫌不足,專書、教科書和在國外期刊發表之論文都應包括在內,方能全面性
地探討學門熱門研究變化與發展。然而,理想歸理想,實際執行起來,卻有一定的
難度。單由已出版的學術期刊論文來看,論文類型與研究議題的變化,仍可稍微嗅
出社會學門的概況發展。

在社會學領域中,「理論」與「家庭與婚姻」屬於早期熱門之研究議題,近年
來與此相關的論文數逐漸減少, 「社會階層」則是 1990 以來的研究主流, 「經濟」與
「政治」的相關研究分別在 1933、1995 後開始蓬勃發展,「文化研究」、「人口與都
市」是未來可期的新興研究領域。教育、性別、組織與團體、醫療與健康出版量雖
不多,但維持一定的活動能量,值得我們持續的期待。
社會學者在「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的研究時消時長,整體而言可謂相當
平衡。社會學者對於「性別」的研究,超過對不同「生命週期」的興趣,相關研究
的主題多元且出版量大;另外,較之社工/社福與傳播領域,社會學者在「族群」 、
「社
會角色」與不同「職業」的研究也相對豐富。

社工╱社福在「方法論」、「法規制度」和「家庭與婚姻」等研究領域的出版,
相當的突出,「醫療與健康」則是從 1998 年後開始興起的熱門研究領域。以對象為
主的兒童、老年、婦女等領域的研究,社工/社福領域的表現也相對顯著。以往,社
工/社福領域對於「個人群體」的重視略多,而從 1999 年開始對「組織制度」的研
究漸漸追趕上來,甚至超越了對「個人群體」的研究。對性別的研究多著重在「女
性」相關議題,與性別相關的關鍵詞至少有一半與女性有關;但社工/社福對於不同
「生命週期」的研究則遠遠勝過社會學與傳播領域;社會「角色」的研究出版量雖
不如社會學領域來的顯著,但與角色的相關研究相當多元,無論是「父母」 、「夫妻」

33
「學生」、「照顧者」、「被害者」都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出版。

傳播學部份,以「訊息」與傳播「管道」的研究最多,傳播「來源」的研究則
從 1997 年後開始向上發展,其後有一陣子相關研究逐漸沒落,但近年來傳播「來源」
的研究在似乎又重新被放在研究的熱門舞台。 「文化」相關的研究在傳播領域也佔有
一席之地,「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則從 2000 年開始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傳播
領域對於「個人群體」的研究遠高過對「制度組織」的探討,與性別相關研究多著
重在統合性的「性相關議題」 ,對生命週期的研究則不甚顯著,對於角色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兩大類別,一是傳播領域中傳統的「閱聽人」研究,二是有關「學生」角
色的研究,職業則集中在對「媒體工作」者的討論。

我們承認,關鍵詞的分類架構,仍不盡完善,仍有大幅改善的空間。但是由關
鍵詞的分析,我們可以稍窺社會學門三個學科領域的熱門議題及發展走向。另一方
面,有關社會學門前瞻的發展,一開始我們蒐集國外大型年會及組織的資料,希望
可以藉由國外的現況來預測國內之學術前瞻發展,然而在一連串的討論之後,工作
小組認為,所謂的學術研究的「前瞻」性,不一定只是談到西方的新理論或研究方
法的引進,每個社會研究必須注意隨時與社會發生關係,關心如何與社會對話,我
們應該給予學術「前瞻」發展有更廣闊的定義。
.

柒、「社會學門熱門與前曕計劃」的初步所見

張苙雲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一、前言
社會學門(包括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和傳播三個學科領域)經過二十
多年的拓展和深耕,雖然規模不大,但從專業活動能量和學術期刊的水準來看,已
有一定成果。然而,這二十多年的努力,在知識的生產上,社會學門之學者到底表
現如何?對台灣社會的理解,有些什麼累積性的成績?回應 80 年代「社會科學本土
化」的反省,台灣的社會學者能否在與國際主流學界對話接軌之餘,仍然呈現強烈
的本土關懷?台灣的社會學社群所累積的實力,在亞洲社會學圈,甚或國際社會學
圈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這些問題的暸解,關鍵於未來的展望,發展策略性研
究取向的可能性。工作小組承擔國科會社科中心所託,負責收集資料,用兩年的時
間討論研究,希望能為前述問題,提供討論的方向。這個小組成員除了本人之外,
包括社會學門召集人傅仰止以及鍾蔚文、林萬億、和曾嬿芬等四教授,僅代表工作
小組將過去兩年我們的工作發現,對學界同仁做個簡要的說明,期待能得到回響,
引發更多的討論。

34
工作小組認為,有系統的分析本地學者的研究,以誰為對話的對象,研究議題
的選擇偏好和研究田野地點等等,是必要的一步。我們從研究者的研究議題切入。
分析長期資料以暸解三個學科領域成員之研究旨趣,和論文出版所呈現的學術圖
像。工作小組成員將兩年的工作重點放在(1)主要期刊論文研究論文的內容分析,
蒐集的基本資料有作者、題目、關鍵詞、出版年、出版卷期、頁數、是否有中英文
摘要,論文╱計劃的中、英文參考文獻數量、中文文獻佔總文獻之比率,以及中文
其他文獻而中文文獻還進一步細分為中文期刊論文、中文資料(統計資料,如人力
資源調查);(2)分析過去三年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以及傳播學於國科會專
題研究計劃之主題,以及(3)當這份工作完成後,再邀集學界同仁、系所主管,採
用焦點團體方法,就前述資料之分析結果,進行討論,交換意見。若對本計劃之方
法有興趣,可以參考研究報告。以下的簡要說明包括兩大部份:研究圖像與前曕發
展。

二、社會學門的研究圖像:過去到可見的未來
(一)出版期刊論文之數量與類型
研究類型,指的是論文╱計畫是屬於實證與非實證,非實證論文╱計劃包括理
論、論述、研究者或是資料之介紹等,而實證性之論文將在細分為質化與量化論文,
因此一共為三種性質之研究:質化、量化、非實證。1963 年到 2005 年社會學、社
工╱社福以及傳播等三個學科相關期刊共出版了 2,515 篇論文,由 1960 年代的年平
均不到 15 篇到 2000 年代的年平均 156 篇。三個學科的出版趨勢亦不盡相同。
社會學領域從 1963 年開始至 2005 年止,共出版了 1,127 篇論文。從論文性質
來看,八○年代以前社會學領域中論述型的論文平均約佔了五成左右,從八○年代起
由於實證性文章量攀升,非實證之文章所佔之比率相對降至三成左右,量化論文大
幅成長三到五成,質化論文也呈現漸漸攀升之趨勢,到了 2002 年後,質化研究論文
數始超過量化論文,是量化論文的兩倍多。
1990 年代中期以後,社會工作學者要投稿在學術期刊上,必須與社會學者競爭
社會學刊的版面。而一些比較實務性、政策性的論文除了《社區發展季刊》之外,
還有《社會安全》和《社會建設季刊》兩個刊物。到了 1991 年《社會工作學刊》,
這種趨勢依舊。1995 年五份專業期刊相繼出刊以後,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學者才逐
漸轉向投稿在上述社會工作相關期刊上。但是,這些學術期刊的論文刊載量與《社
區發展季刊》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20 餘年來《社區發展季刊》以其歷史悠久
及普及性,幾乎主宰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的投稿市場,雖然在學術評比上較吃虧,
但是,刊登之論文往往具有趨勢的領導作用。台灣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界在 1980
年代論文的出刊篇數不多且變化也不大,靠的是《社區發展季刊》每年 4 期的文章
數支撐。至少佔了 30~50%。排除社區發展季刊之後, 1991 年到 2005 年間出版的
332 篇論文中,除了少數兩年外,非實證性的論文佔多數。自 2000 年後實證性之文
章數量開始超越非實證文章,其中質化與量化之文章數量相當。
1967 年到 2005 年間,傳播學科的學術期刊共出版了 1,056 篇論文,1987 年後,
論文出版數呈穩定成長。傳播領域中,1970 年之前以論述型的文章為主,佔了 60%

35
以上,從 1971 年開始量化論文一度增加,但到了八○年代又變成論述型文章的天下。
九○年代開始沈寂已久的質化論文開始成長,量化研究、論述型研究約各佔四成,
質化研究約二成。至此,量化與非實證性之論文成為傳播領域的兩大趨勢。
(二)研究領域
根據社會學領域有關鍵詞之期刊和 2003 至 2005 國科會通過的研究計畫的之關
鍵語之分析,我們看到早年熱門的「理論」,在 1990 年,與「理論」相關之關鍵字
高達該年度的 20%,在 1995 年也有 11.8%的水準,其後則逐年沒落,若由國科會專
題計劃關鍵詞當中預測,「理論」此主題未來的發展仍不樂觀。
「家庭與婚姻」也是早年較為熱門的議題,近年來則顯得有些無力。1991 年與
此領域相關的期刊論文高達 30%,若由三年國科會計畫來看,「家庭與婚姻」的比
率僅佔 5%左右,家庭研究也多與人口議題有關,這部份的研究倒是歷久不衰。相
對而言, 「人口與都市」在 1995 年之前的發展並不顯著,但往後幾年卻有不錯的成
績,有成長的趨勢,可以發現由於移民的主題增加,因此人口領域有成長的趨勢。
「社會階層」在社會學領域當中始終佔有相當的份量。從 1990 到 2005 這十六
年間,關鍵詞出現的比率佔當年最高與次高的年數最多,且在未來 2006 到 2008 年
「社會階層」依舊是主流研究主題。
以組織制度相關的研究主題,政治與經濟仍是兩大重點,與法律、教育、醫療、
宗教、家庭相較,政治經濟是台灣社會學研究組織與制度最關心的兩個主題。 「經濟」
此主題研究則從 1993 年開始有頗為卓越的發展,一直延續到 2005 年都是熱門的研
究議題,對於產業與制度的興趣是最大宗。但未來的重要性有下滑的趨勢,檢視研
究計畫主題,我們會發現有相當高比率的經濟社會學研究以中國的經濟為研究對
象,這也是一項有趣的轉變。這是因為近幾年從事中國研究的社會學者增加,研究
的主題也以中國的經濟變遷為重點。有關「政治」領域的研究一直維持相當的水準,
尤其在 1995 年,該年度有關「政治」此主題之研究為數可觀,與其相關的關鍵字共
達 22%,但近三年來則對政治的研究興趣略有下降,檢視研究計畫主題,公民社會
的研究興趣有明顯的成長。與其他主題比起來是較被重視的議題,持續至今仍為社
會學領域熱門的研究議題。
有關「文化」的研究,歷年來的變化不大,差不多都維持在 5%至 10%左右,
與其他主題相較,所佔的比率雖然不高,但每年都有相當穩定數量的論文發表持續
關注此主題,預測 2006 到 2008 年發展,
「文化」此主題仍是穩定成長的發展。文化
的研究主題中研究文化文本(電視劇、教科書、等)有成長的趨勢。
有關教育、性別、組織與團體、醫療與健康等次領域歷年來的發展雖不如其他
主題來得顯著,但卻有著相當的活動能量,值得我們持續的注目與期待。預計這些
領域在 2006 到 2008 年間也會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出現。性別研究曾在 1997 和 2005
創下兩次高峰之餘,目前呈現下降的趨勢,預測 2007 到 2008 只剩不到 2%的比重。
有別於大家認為性別研究正在發展,我們看到的趨勢顯然是相反的。性別研究主題
仍多偏重研究女性、極少研究男性或兩性。另外可以看到的是,社會變遷與社會運
動、社會心理學、兒童、老年等主題的比率低且零散分布在不同的年度。值得一提
的是,有相當比率的論文,不太容易分類或是次數太少,此都顯示社會學的開放性

36
以及新興議題刊出的可能性。
社工╱社福領域的研究概況,「理論」與「方法論」的發展呈現類似的消長曲
線,基本上「方法論」的發展一直要比「理論」的研究要來的蓬勃許多,可能是因
為社工╱社福本身關注的焦點與工作性質使然。
有關「法規制度」的發展,與社會學與傳播領域相較,此主題在社工╱社福領
域的研究可說是相當可觀,其發展趨勢從 1992 年開始逐步上升,至 2003 年為顛峰,
由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預測 2006 到 2008 年的發展,有關「法規制度」的研究仍
有一定出版量。
「家庭與婚姻」此主題在社工╱社福領域也一直有相當卓越的成績,但預測未
來三年的發展,則看出「家庭與婚姻」的發展曲線逐年下降。
「醫療與健康」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主題,有關此主題的研究從 1998 年開始
逐年向上成長,近年來,與此相關的關鍵詞更是大量出現,在 2004 年與此相關的關
鍵詞高達 28%,從國科會專題計劃關鍵詞預測,此主題未來也有不錯的發展。「經
濟」與「政治」的發展,在 1998 年之後呈現穩定的發展,此兩主題相關的關鍵詞大
致都維持在 15%左右。「組織與團體」則從 1991 年開始大幅成長,至 2001 年與其
相關的關鍵詞更高達 36.76%,為數相當可觀。
其他以對象為主的關鍵詞如「兒童」 、「青少年」 、「老年」及「婦女」等次領域,
其關鍵詞出現量平均約有 1~2%左右,其中對「婦女」的研究在近年來似乎逐漸被
重視,關鍵詞的比率呈現逐年上升。
總之,社工╱社福在「方法論」 、
「法規制度」和「家庭與婚姻」等研究領域的
出版,相當的突出。「醫療與健康」則是從 1998 年後開始興起的熱門研究領域。以
對象為主的兒童、老年、婦女等領域的研究,社工╱社福領域的表現也相對顯著。
以往,社工/社福領域對於「個人群體」的重視略多,而從 1999 年開始對「組織制
度」的研究漸漸追趕上來,甚至超越了對「個人群體」的研究。對性別的研究多著
重在「女性」相關議題,與性別相關的關鍵詞至少有一半與女性有關;但社工╱社
福對於不同「生命週期」的研究則遠遠勝過社會學與傳播領域;社會「角色」的研
究出版量雖不如社會學領域來的顯著,但與角色的相關研究相當多元,無論是「父
母」、「夫妻」、「學生」、「照顧者」、「被害者」都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出版。
傳播領域的發展可以簡單的以主要議題不變,但內容和方向日趨多元來說明。
根據我們對傳播領域關鍵字的分析,出現最高的關鍵詞為傳播理論,平均在 17%左
右,其次則是傳播管道(15%)、閱聽人(10.47%)與訊息(10.09%)。從國科會專
題計劃關鍵詞量可看到傳播學領域的研究還是以前述的四個領域為主。
傳播學部份,以「訊息」與傳播「管道」的研究最多,傳播「來源」的研究則
從 1997 年後開始向上發展,其後有一陣子相關研究逐漸沒落,但近年來傳播「來源」
的研究在似乎又重新被放在研究的熱門舞台。 「文化」相關的研究在傳播領域也佔有
一席之地,「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則從 2000 年開始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
傳播領域對於「個人群體」的研究遠高過對「制度組織」的探討,與性別相關
研究多著重在統合性的「性相關議題」 ,對生命週期的研究則不甚顯著,對於角色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大類別,一是傳播領域中傳統的「閱聽人」研究,二是有關「學

37
生」角色的研究,職業則集中在對「媒體工作」者的討論。
從最表層的分析看來,國內傳播研究的主要方向似乎變化不大。再檢視國內期
刊、論文、研討會的分組,也可看出研究主題基本上沒有重大的改變。這可能是因
為國內研究社群不大,在研究議題跟隨國際的主流趨勢。可是相對而言,從國外的
情形,就比較容易看出改變的風向,從這些關鍵字看來,過去在邊緣的議題如女性、
歷史、網路、語言已站到舞台中間,和一些傳統的議題(如新聞報導)分廷鼎立。
再進一步觀察,就國內的研究而言,雖然最主要的類目變化不同,但是值得得
注意的是,它們的內容(從理論取向到方法)已然逐漸改變。由於資料量不大,變
化的趨勢還不是十分明顯,可是有些跡象值得注意。質化研究大幅成長,即是一例。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過去不曾談到的議題或難以歸類的項目,例如災難傳播、創意研
究等等。「其他」類的關鍵字比率較高,某種程度也彰顯了這個趨勢。

三、發展的前瞻策略
這部份的討論由工作小組收集英語文為主的各國研發機構和學會之資料,討論
而成,而四場焦點團體的學界同仁,則提供許多意見。限於篇幅,在此列出的是大
方面,特別議題則留在報告中詳細說明。
(一)學科領域的模糊與跨領域的必要性:以議題為導向的可能性
目前各類研究多是習慣以學科作為分類標準,然而,同一學科必然有其固定的
看事情的角度,以及傳統一貫的研究方法,容易使該研究流於制式的樣板,此外,
以學科為分類的研究,也容易造成各學科對同一個議題的重複研究。無論在研究的
深度與廣度,單一學科的分類法,似乎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現在的研究趨勢,是故,
在大部分人都贊成需要跨領域的合作之時,我們的看法是,或許不必然需要組一個
團隊「合作」
。而是或許可以議題為徵求研究計劃的方式,讓所有對某個議題有興趣
的學者皆可以投入心力在其中,如此一來,不僅可刺激各學科的內部活力,也可促
進與其他學科的對話,因而產生結合各學科長處的良性效果。
以議題為導向的跨學科合作計畫,也可消弭熱門與冷門領域的不平衡發展。因
為以議題為導向的合作計畫,邊緣的研究專長較之熱門研究領域,或許更能提供不
一樣的研究視野。且一些較不被注意、冷門的研究主題,可以找到一群人有同樣的
研究旨趣,不僅在做研究時比較不孤獨,更能在學科之間的對話中,彼此學習。以
英國為例,其徵求計劃的方式就是訂定一核心價值,如「社會不平等」,「追求公平
正義」在此核心價值底下可吸引各領域的人一起投入(不一定合組成一個團隊)。
(二)學術研究與對現實社會的關懷
歐盟的官方研究組織 European Commission on Research,由其網頁上的資料可
以看出,該組織致力於理解歐盟社會經濟複雜且彼此關連的各種挑戰,將資金大量
投注於就業機會、競爭力、族群文化衝突與和諧、永續發展、環境變遷等研究。這
樣的趨勢其來有自,歐盟內部整合對各成員國造成許多社會、經濟、文化衝擊,使
得歐盟的官方研究組織傾向資助對社會整合有所幫助的研究議題,關心的面向也多
在如何增進成員的經濟福祉、社會參與等等,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導向,而非學科取
向。綜觀歐洲官方鼓勵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向,不論是英國或是歐盟,都不是以抽象

38
概念理論或特定分支領域為重點,而是以影響該國或區域性社會問題的趨勢為導
向,這樣的發展是這幾年特有或是長年趨勢,目前沒有更多資料足供下結論。
這些關懷現實社會議題的研究,範圍即廣,又有縱深,簡單的以貧窮和家庭議
題為例,加以說明。聯合國是消滅貧窮用力最深的國際組織,最近十年內以消滅貧
窮為政策發展方向,主題鎖定「消滅貧窮是一個人類有關族群、社會、政治、經濟
的迫切事宜。研究子題包括:總體經濟與社會政策、民主化與社會政策、商業化與
健康照顧、性別與社會政策;同時進行區域比較研究。貧窮繼續列入 2006-2009 年
的國際發展議程。而公民社會、社會發展則是一再被提醒的處方。反應全球化下的
新貧與嚴苛貧窮線下的近貧現象。向上探討中產階級的流失、就業、教育、弱勢族
群與地區的貧窮現象,是未來發展方向,強調的是均等機會與社會包容。
聯合國持續提醒世界各國增強與支持家庭扮演社會與發展功能,目標包括增加
政府與私人部門對家庭議題的瞭解、增強國家制度的能量,制訂、執行與監督家庭
相關政策、激發投入回應家庭產生的問題的努力、強化地方、國家與區域的努力於
執行關於家庭的特定方案或創新活動,以及增強既有的方案、以及促進國家與國際
非政府組織間的合作以支持家庭。議題包括家戶組成的變遷如何影響家庭成員與世
代的關係,人們個人生命與社會經驗的移動及其對未來的變遷,人口變遷的個人與
社會後果及其對人口老化的意義,早年經驗會影響社會、認知能力、健康與行為等,
都是在全球化的大架構下,貼近社會的脈動。
(三)方法的多元與精緻的要求
國科會所補助的方向,除了可以議題為導向的跨領域合作計畫之外,或許也可
鼓勵新理論的建立,以及新研究方法的使用,鼓勵學者用多種方式、靈活的、不受
舊有框架限制地切入問題,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來探究社會上的議題。以英國
Economic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為例,近年來致力於研究全球性問題,關注影響人
們生活品質的因素,也更重視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科學之間的關係,另外,該組
織也特別鼓勵經濟學、管理學、量化的研究,這可能是因為英國對於量化的研究較
少,所以對此領域特別加以鼓勵。回歸到台灣的學術研究,或許,本國的國科會也
可參考英國 ESRC 的方式,從國家性組織扮演學術方向的引導推手,提倡新興學術
領域的發展,如台灣的年輕學者,通常對於量化研究較不感興趣,或者說,較沒有
機會深入學習量化研究的專業知識,但是一個學門要健全發展,量化質化都是不可
偏廢的。
(四)國際架構中的本土視野
全球化和地方化是兩股相生相長的力量。在過去強調本土色彩的研究取向下,
許多問題的對話,有其侷限。若將以上幾個議題放在國際比較的思維下,似乎開拓
了許多理論和研究可能性。前述的不平等、貧窮、教育、家庭、健康等議題,以及
傳播領域特別提及的數位落差、全生涯傳播、娛樂休閒、倫理和公共利益等,仍是
恆久的問題,但也因為全球和在地情境的變數,變得比以前複雜。至少在理論上必
須改弦易張,才能因應變化的世界。

四、結語

39
工作小組意識到未來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目前的基礎上,學術研究也需要回應當
代社會情境的需求。立足當下遙望未來,有些趨勢也許已清晰可見,但是有些則可
能只顯露忽隱忽現的蛛絲馬跡。因此從熱門看前瞻,不能理所當然視熱門為前瞻,
只能作為參考。除了要參照目前資料,更必須發揮想像。結果難免有幾分主觀,不
過這是在遙望未來時莫可奈何的困境。這也是本計劃在討論的過程中,最為擔心之
處,藉著這篇短文,說明這個計劃的進展,引起討論。我們認為,引發討論,可能
要比對「熱門與前曕」有定論,更為可貴。

40
附件一

「社會學門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調查」焦點團體之意見整理

一、前言
「社會學門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調查」完成第一年的工作後,本計畫於今年六
月初到七月初,至全省各地共舉辦北、中、南、東四場焦點團體座談,邀集學界的
同仁參加,就第一年資料之分析結果及後續對國外組織的資料收集,對社會學門歷
年來國內外的「熱門」趨勢與「前瞻」發展發表初步之報告,並希冀藉由焦點團體
的方式廣納社會學、社會工作及傳播學門眾學者對社會學門之瞭解與建議,進而彙
整意見並取得共識。
這四場焦點團體分別於中央研究院、高雄醫學大學、台中東海大學、以及花蓮
慈濟大學舉辦,北部共有近 40 位、南部 30 位、中部 24 位、東部 10 位學者參加,
其進行方式為一開始主持人就不同學門概略介紹本計畫之報告成果,待三領域的簡
報結束後,再將與會學者依其本身的研究背景,分成社會學、社工/社福,及傳播三
組分組討論,討論時間約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四場焦點團體的訪談紀錄,日
後將以逐字稿的方式置於報告之附錄。

二、對國科會之相關建議
參與焦點團體之學者,除了就自身的學經歷對本報告提出相關建議與指教外,
由於學者們無論是從事研究或教學,無時無刻深受國科會相關規定的影響,是以,
在焦點團體中也花了相當篇幅對此提出討論,各學者對於國科會的建議整理如下:

1.學科橫向與直向的整合

四場的焦點團體幾乎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將現有的學科加以整合,強
調跨學科領域的合作,不受限於傳統的分類,更彈性的調整研究的方法。有了這樣
的共識之後,再對於如何跨學科領域提出許多具體的作法與實施方式,以及其後可
能遭遇的困難。

在討論跨領域整合的同時,與會者也提出了相關的反思:
第一:不同學科是否能夠平等的合作,在整合與被整合的兩方可能會失去學科
間的平等對話。
第二:學科整合可能流於表面,缺乏內部社群的對話。像外籍配偶、新移民等
議題,近年來有相當多的研究,但不同學科的合作研究常流於各自表
述,無內部社群的對話。
第三:大家一味地討論跨學科整合,似乎忽略的學科內某些研究議題的長期深
耕,其實舊議題仍可持續的用不同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關注。

41
第四:延續跨領域的主題,有學者提出若未來以跨領域的計畫為發展重點,是
否在選擇計畫主持人時也應注意多元性,讓更多新興學科的學者有機會
參與主持的工作。

2.國內的貧窮研究需要加強

社工領域的學者提出,台灣目前的貧窮研究與國外相較,數量與深度明顯不
足,且研究樣本的代表性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目前的貧窮研究,為求研究的方便性,可能多是使用貧戶調查的資料,將低收
入戶資料整理為各個可比較的變項加以分析;而國外的貧窮研究則較為豐富,其可
串聯各種觀點,從移民、文化移動、婚姻、醫療等不同角度切入討論,研究特定人
群在特定時間、特定制度下所產生的貧窮現象。
台灣研究貧窮的學者使用政府每年公佈低收入戶調查的資料做為分析材料,似
乎未曾考慮到政府規定低收入戶的判定標準相當嚴苛,只有極少數、即為貧窮的人
才會被政府認定為所謂的「低收入戶」,台灣社會中廣大的貧窮、失業、經濟困頓所
衍伸的種種問題,往往是超越低收入戶的範圍的,其值得學界的注意與思考改進之
道。

3.實務界與學術界的鴻溝

這個問題在社工領域似乎感受特別深刻,許多與會的學者皆對此提出的意見,
認為台灣社工界在實務與學術存有鴻溝,應加強彼此的合作與了解。
實務工作者與學術研究缺一不可,需要彼此的資訊暢通與合作。一是扮演第一
線的服務者,實際參與使社會福利更臻完善的推手;一是觀察社會需要而制定相關
政策,扮演帶領社會發展的學術研究者。但是,目前兩者的合作似乎稍顯薄弱,實
務工作者缺乏完整的學術或研究資料可供使用,而學術研究者則無與時俱進的服務
經驗供其分析研究,如何把政策的東西放在實務中,或是把實務的東西反映到政策
上,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是以,學者在焦點團體中對此提出相關的意見,建議未來學術研究者可以增加
實務工作者的焦點團體聆聽其意見,或是將實務界納入成為研究工作夥伴(團隊),
讓實務領域的機構也應享有如行政管理與耗材等的經費。因為當研究與機構的未來
發展較相關,研究結果是可以回應回實務領域,則實務界有較高的動機與實務者組
成合作團隊。
在會中也提出國外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合作方式,希望可供國科會或相關單位作
為參考。在國外的作法是先列出一些特定機構,要求其組織內必須有學術背景工作
人員的配置,除此之外,有些機構的經費贊助者也會要求實務界納入學者一同參與
研究執行計畫。
在台灣,國科會其實也有「產學合作計畫」,但較為可惜的是目前實施範圍多
在理工方面。其作法是在學校設立育成中心,使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但因為產學

42
合作,所以機構必須也要支出一些經費,因此是否會圖利某些大機構?且要求社福
界的非營利機構出錢是困難的。因此或許可以參考產學合作的方式,再作調整如用
配合款方式支付實務界需出的經費,例如可以先以某些機構為標竿,將制度建立起
來提供後續依尋的型式。

4.學科方向規劃之相關建議

第一:以議題為導向
目前各類研究多是習慣以學科作為分類標準,然而,同一學科必然有其固定的
看事情的角度,以及傳統一貫的研究方法,容易使該研究流於制式的樣板,此外,
以學科為分類的研究,也容易造成各學科對同一個議題的重複研究。無論在研究的
深度與廣度,單一學科的分類法,似乎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現在的研究趨勢,是故,
在大部分人都贊成需要跨領域的合作之時,大家也思考到是否可改以議題為各學科
研究合作主軸,讓所有對某個議題有興趣的學者皆可以提供心力在其中,如此一來,
不僅可刺激各學科的內部活力,更可結合各學科的長處。
以議題為導向的跨學科合作計畫,也可望消弭熱門與冷門領域的不平衡發展。
因為,以議題為導向合作計畫下,邊緣的研究專長較之熱門研究領域,或許更能提
供不一樣的研究視野。且一些較不被注意、冷門的研究主題,可以一群人共同合作,
不僅在做研究時比較不孤獨,最重要的是團隊工作的生產量可以增加,當文章產量
到達一定程度,其研究的主題也將被重視。
有鑒於議題的種類太多,在設定議題為研究主軸時必然會遭遇到各種問題,所
以,在焦點團體中,也一並討論到議題的選擇必須與永恆的核心價值相關,如此才
能做更多豐富的討論,以英國為例,其合作的方式就是訂定一核心價值,如「社會
不平等」,在此核心價值底下可吸引各領域的人一起合作。

第二:由學會來制定發展方向
由於國科會或其餘政府機關組織,對於各學科領域需要的資源與了解,可能都
不及該領域的某些學會,加上各行政體系的連結、合作,可能會因為行政機關的種
種規定而窒礙難行。所以,建議可讓該領域的學會共同提出該領域未來研究議題與
方向,不僅可準確了解該領域的需求,也可增進學會間的合作與對該領域發展的使
命感。

第三:鼓勵預防性質的研究
對於學科未來方向的制定,社工領域的學者建議未來社工相關研究應該多鼓勵
預防性的研究,投注資金於這類的相關研究或計畫中,從事情發生的前端著手,且
政策面也應從預防觀點著手,因為,預防事件的發生可避免後來的救助工作,避免
不必要的社會成本浪費。

第四:鼓勵新理論建構與新研究取徑

43
國科會所補助的方向,除了可以議題為導向的跨領域合作計畫之外,或許也可
鼓勵新理論的建立,以及新研究方法的使用,鼓勵學者用多種方式、靈活的、不受
舊有框架限制地切入問題,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來探究社會上的議題。

5.未來可努力的目標

第一:建立研究結果的次級資料庫
各領域的研究相當多,其內容大多是對於現況的描述、反思,進一步再對現有
政策提出相關建議,但是,這些學界的建議是否真的落實到真實社會中?這個面向
似乎是過去一直被忽略的,學者們貢獻終身心血做了許多研究與建議,但是學術研
究與實際施行上的連結顯得薄弱。故建議可以建立一個集合各學者研究結果建議的
次級資料庫,比較資料庫的內容與現實社會的差距。

第二:將相似的小計畫加以統合
針對同一案主的各項研究,如新移民家庭,應該把小型的研究案合併成大型研
究案,再作分工,以避免多次打擾案主,因其涉及的層面可能涉及人口學、勞工、
遷移、婚姻等各面向,若各個計畫未加以統合,勢必對研究對象造成過多的打擾,
且統合為大型計畫後,也可將各項資源整合,避免資源過於分散造成的浪費。

第三:學者間的交換計畫
目前國科會雖已有類似的學者交換計畫,但是都是較為短期的交流,像是學術
研習營,或是一天、兩天的討論會等。是故,與會學者也提出可讓中研院的研究員
交換到地區學校裡做研究的建議,為期大概一年至兩年,可達地區間研究的相互交
流。國科會若想提倡某個研究議題,也可用這樣的方式促使該研究社群的形成,讓
中研院的研究員帶領學校的老師ㄧ起做研究。

第四:各區域的平等資源分配
在東部場的焦點團體,討論到所謂的熱門或前瞻議題其實是具有地區性差異
的,在東部地區熱門的研究議題可能是失業或原住民非自願性返鄉等,但這些議題
卻無法被主流的學術研究圈視為所謂的熱門議題,然而這些問題在某些地區卻是真
真實實發生的。所以,國科會若要投注資金及心力在某些熱門或前瞻性的議題,是
否也該考慮地區性的差異,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倡導,平均分配資源讓各地
區都可受到照顧。

第五、回顧過去研究,再定義重要議題
建議由立法院設定幾個計畫案,把台灣過去的學術研究做一個總回顧,看我們
累積了哪些東西、缺少了哪些東西?有幾個重要的方向、研究的品質到哪裡?回顧
後定義出幾個重要議題,例如在「追求公平正義」這個主題,過去的研究缺了哪些
東西,國科會再投注資金到缺少的這塊。在實行面,可以用團隊的方式進行專題研

44
究,團隊裡有資深教授、有年輕新進學者,這樣可以老人帶新人,把問題最全面性、
跨學科的探討,並共同尋找解決合作之道。

45
表一:期刊列表(1963-2005)

期 刊 年 度 備 註
社會學 1,128 篇論文
人口學刊 1977-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1991-2002 2002 年停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1988-
女學學誌 2002- 原「婦女與兩性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1990-2001 2002 年 5 月更名為「女學學誌」
中國社會學刊 1971-1995 1996 年 3 月更名為「臺灣社會學刊」
臺灣社會學刊 1996- 原「中國社會學刊」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1980-2001 2001 年停刊
政大社會學報 1984-
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1989-
2001 年 6 月與「臺灣社會學研究」
臺大社會學刊 1963-2001
合併為「臺灣社會學」
2001 年 6 月與「臺大社會學刊」合
臺灣社會學研究 1997-2000
併為「臺灣社會學」
由「臺灣社會學研究」與「臺大社
臺灣社會學 2001-
會學刊」合併
歐美研究 1996-
社工╱社福 332 篇論文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1999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2004-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2000-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1995-
2003 年停刊,併入「台灣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學刊 1991-2003
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997-
傳播 1,056 篇論文
中華傳播學刊 2002-
資訊社會研究 2001-
廣告學研究 1993-
廣播與電視 1992-
新聞學研究 1967-

46
表二:期刊論文篇數、國科會專題計劃件數數與關鍵詞數

年 度* 論文篇數 關鍵詞數 計劃件數 關鍵詞數 關鍵詞總數


1963-2005 1,128
社會學
1990-2005 712 2,265 308 1,335 3,600

社工╱ 1963-2005 332**


社福 1990-2005 332** 1,273*** 83 364 1,637

1963-2005 1,056
傳播
1990-2005 735 2,090 151 664 2,754
1963-2005 2,515
總計
1990-2005 1,779 5,628 542 2,363 7,991****
* 由於關鍵詞由 1990 年代開始出現,因此本表所呈現之資料區分為 1963-2005 與
1990-2005 兩個年度來呈現。
** 社工╱社福領域原為 2,335 篇期刊論文,排除社區發展季刊之後為 332 篇期刊論文。
*** 社工╱社福領域原為 5,122 個關鍵詞,排除社區發展季刊之後為 1,273 個關鍵詞。
**** 關鍵詞總數原為 11,840 個,排除社區發展季刊之後為 7,991 個關鍵詞。

47
表三:期刊論文性質篇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量化 質化 非實證 量化 質化 非實證 量化 質化 非實證
小計 小計 小計
論文 論文 論文 論文 論文 論文 論文 論文 論文
1963 4 4 8
1964
1965 5 3 8
1966
1967 6 6 12 22 22
1968 10 2 12 1 2 6 9
1969 2 2 10 14 7 10 17
1970 2 5 7 2 2 13 17
1971 3 4 14 21 9 1 9 19
1972 9 5 14 10 1 3 14
1973 5 4 9 10 2 12
1974 4 1 5 10 9 2 11
1975 3 1 5 9 14 14
1976 3 4 7 5 5
1977 6 1 5 12 9 9
1978 7 5 12 7 2 9
1979 4 8 12 8 1 9
1980 11 2 7 20 6 6
1981 4 4 5 8 13
1982 14 3 7 24 4 11 15
1983 9 5 14 3 22 25
1984 16 3 18 37 30 30
1985 16 6 13 35 13 13
1986 16 6 11 33 5 14 19
1987 15 1 7 23 3 13 16
1988 20 1 9 30 3 3 6
1989 13 2 14 29 6 5 11
1990 18 8 16 42 3 2 15 20
1991 9 1 7 17 3 9 12 5 2 13 20
1992 27 9 4 40 5 1 6 3 7 12 22
1993 19 12 19 50 15 12 10 37
1994 19 8 12 39 2 5 7 21 9 14 44
1995 9 7 8 24 1 9 10 22 12 9 43
1996 19 5 10 34 3 3 6 12 15 14 12 41
1997 15 13 9 37 8 16 24 16 16 12 44
1998 14 10 14 38 5 5 7 17 13 21 9 43
1999 18 15 8 41 4 5 22 31 19 14 15 48
2000 21 19 18 58 13 9 10 32 15 7 20 42
2001 22 12 10 44 9 12 16 37 26 13 14 53
2002 19 33 20 72 6 10 16 32 29 19 34 82
2003 11 28 10 49 10 9 14 33 17 10 36 63
2004 20 36 17 73 10 12 25 47 29 14 24 67
2005 12 21 20 53 6 5 21 32 21 14 31 66
總計 479 270 378 1127 84 71 177 332 388 199 469 1056

48
表四:關鍵字大分類之關鍵詞數分佈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總計 百分比


統計/研究方法 170 73 147 390 4.88
資料 186 44 446 676 8.46
事件 41 9 36 86 1.08
人物 48 3 22 73 0.91
時間 14 3 8 25 0.31
地名/區域 105 25 40 170 2.13
群體 136 138 71 345 4.32
族群 55 8 11 74 0.93
角色 44 30 20 94 1.18
行為 303 170 285 758 9.49
組織 144 134 69 347 4.34
職業 53 22 26 101 1.26
產業 47 8 62 117 1.46
制度 213 230 50 493 6.17
政策 57 77 29 163 2.04
概念 1,561 535 1,002 3,098 38.77
理論 182 46 149 377 4.72
領域 222 79 259 560 7.01
無法分類 19 3 22 44 0.55
總計 3,600 1,637 2,754 7,991 100.00

49
表五:「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之關鍵詞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個人 論文 組織 論文 論文總篇 個人 論文 組織 論文 論文總篇 個人 論文 組織 論文 論文總篇
群體 篇數* 制度 篇數** 數*** 群體 篇數* 制度 篇數** 數*** 群體 篇數* 制度 篇數** 數***
1990 8 5 1 1 12
1991 3 2 3 8 5 5 5 12
1992 7 5 14 7 13 5 3 6
1993 7 6 8 6 17
1994 11 9 13 9 18 5 4 7 4 7
1995 9 8 13 7 18 13 7 11 8 10
1996 18 10 13 8 21 10 7 11 6 12 3 3 12 7 15
1997 22 14 26 15 33 17 11 27 14 24 17 9 5 5 22
1998 21 15 22 12 36 16 9 14 9 17 12 10 9 5 20
1999 21 18 29 19 38 23 17 39 22 31 16 10 9 5 27
2000 46 28 36 25 55 22 16 32 19 32 21 14 19 13 38
2001 27 17 29 17 44 33 21 48 21 36 42 26 27 20 53
2002 55 34 40 25 69 30 18 34 21 32 47 35 24 18 81
2003 29 20 41 26 48 23 16 47 26 33 37 27 18 15 63
2004 19 15 23 18 58 37 25 49 27 47 53 33 20 14 66
2005 13 9 8 6 37 24 17 36 22 31 44 34 22 17 61
2006 78 52 71 44 97 27 15 34 20 27 31 19 14 9 43
2007 85 49 78 45 97 24 18 48 22 31 36 25 38 21 51
2008 59 39 49 36 90 29 16 29 16 23 28 22 19 13 46
總計 538 355 514 326 804 346 225 471 262 411 387 267 236 162 586
* 論文篇數係指該年論文中有出現「個人群體」關鍵詞之論文數。
**論文篇數係指該年論文中有出現「組織制度」關鍵詞之論文數。
***論文總篇數係指該年度該學門之所有論文篇數。
50
表六:性別之關鍵詞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性相關 論文 論文總 性相關 論文 論文總 性相關 論文 論文總
女性 男性 兩性 女性 男性 兩性 女性 男性 兩性
議題 篇數* 篇數** 議題 篇數 篇數 議題 篇數 篇數

1990 1 1 12
1991 2 2 3 1 1 12
1992 1 1 1 2 5 13 6
1993 5 1 2 6 17 3 1
1994 1 2 2 4 18 4 1 2 7
1995 1 1 18 1 1 1 3 10
1996 3 5 8 21 3 2 3 3 12 1 1 15
1997 3 2 3 9 11 33 9 1 1 6 24 22
1998 2 2 0 6 7 36 5 1 4 6 17 1 1 4 5 20
1999 3 4 7 38 3 2 7 31 27
2000 8 1 3 9 15 55 10 3 2 0 4 32 2 2 38
2001 7 2 4 2 13 44 7 3 12 36 1 4 3 53
2002 9 3 15 21 69 3 1 2 2 6 32 4 1 1 6 81
2003 5 2 4 2 12 48 3 3 8 33 6 4 63
2004 10 1 6 16 58 5 1 2 1 6 47 1 2 3 66
2005 9 1 10 16 37 6 1 2 7 31 3 2 3 7 61
2006 12 5 5 7 22 97 6 1 6 27 1 4 4 43
2007 17 4 3 12 27 97 4 1 1 6 31 4 1 2 4 51
2008 9 4 1 13 20 90 72 11 15 19 5 23 2 1 4 7 46
總計 105 25 30 109 214 804 62 9 2 16 88 411 18 6 0 32 46 586
* 論文篇數係指該年論文中有出現性別關鍵詞(包含女性、男性、兩性、性相關議題)之論文數。
**論文總篇數指該年度所有論文之篇數。
51
表七:生命週期之關鍵詞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青少
兒童 成年 老年 小計 兒童 青少年 成年 老年 小計 兒童 青少年 成年 老年 小計

1990 1 1
1991 1 1 2
1992 3 2 5
1993 1 1
1994 2 2
1995 4 4
1996 3 1 2 6 3 5 8
1997 1 2 1 4 1 3 6 10 1 1
1998 5 5 4 1 3 8
1999 3 3 7 2 6 15
2000 1 2 3 6 7 5 1 4 17 2 2
2001 1 2 3 3 2 1 3 9 2 2
2002 1 2 3 4 3 5 12 3 2 5
2003 1 2 3 12 1 1 6 20 1 1
2004 2 1 3 2 1 6 9 2 1 1 4
2005 1 1 2 7 1 6 14 3 1 4
2006 1 5 7 13 8 1 1 1 11 1 1 2
2007 2 7 6 15 9 2 2 2 15 1 1
2008 1 5 1 4 11 8 3 1 2 14 1 1 1 2 5
總計 16 27 3 33 79 80 32 8 55 175 8 11 3 5 27

52
表八:族群之關鍵詞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原住 中國 東南 華人 族群 小計 原住 中國 東南 華人 族群 小計 原住 中國 東南 華人 族群 小計
民 大陸 亞 相關 民 大陸 亞 相關 民 大陸 亞 相關
1990 1 1
1991
1992 1 1
1993 1 1
1994
1995 1 1 2
1996 1 6 7
1997 1 1 2
1998 2 2
1999 1 1
2000 1 4 3 8
2001 2 1 3 1 1
2002 1 1 1 3 1 1
2003 1 1 9 11 1 1
2004 1 1 2
2005 1 1
2006 1 1 5 7 2 2 1 1
2007 1 2 2 6 11 1 1 1 1
2008 1 1 3 11 16 1 1
總計 9 4 13 1 50 77 4 1 5 6 6

53
表九:角色之關鍵詞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照顧者

被害者

加害者

受刑人

閱聽人

照顧者

被害者

加害者

受刑人

閱聽人

照顧者

被害者

加害者

受刑人

閱聽人
父母

兒女

夫妻

學生

小計

父母

兒女

夫妻

學生

小計

父母

兒女

夫妻

學生

小計
1990
1991 1 2 1 1 5
1992 2 2 1 1
1993 2 2
1994 1 1
1995 4 1 5
1996 2 0 2 1 2 3
1997 1 1 2 4 1 1 1 3 1 2 3
1998 1 1 4 1 4 2 11
1999 2 1 3 1 1 2 1 1
2000 1 2 8 2 13 5 1 2 8 3 1 1 5
2001 3 1 1 1 6 7 1 1 1 10 3 2 5
2002 2 1 12 1 1 17 2 2 1 5 1 1
2003 1 2 3 6 3 1 4 1 3 4
2004 1 4 2 7 1 1 1 4 1 2 1 11 5 1 6
2005 2 1 3 2 1 1 3 7 1 1
2006 2 3 8 1 14 2 2 4 1 9 3 3 6
2007 2 1 5 13 21 2 1 3 6 2 8
2008 1 4 7 12 1 1 2 7 1 8
總計 18 1 24 63 1 3 1 2 1 114 35 1 8 13 16 13 2 1 89 29 1 2 16 48

54
表十:職業之關鍵詞數

社會學 社工╱社福 傳播

社會工作
志願服務

媒體工作

社會工作
志願服務

媒體工作

社會工作
志願服務

媒體工作
軍公教
從商者

保育員

性工作

軍公教
從商者

保育員

性工作

軍公教
從商者

保育員

性工作
勞工

醫護

其他
小計

勞工

醫護

其他
小計

勞工

醫護

其他
小計
1990
1991 2 2
1992 1 1 1 3
1993 3 3
1994 1 2 3
1995
1996 1 1 2 2
1997 1 2 3
1998 1 2 3 1 1 1 1 4
1999 1 1 3 5 1 1 1 1
2000 2 3 2 2 4 13 1 2 3 1 3 4
2001 1 1 1 3 1 1 2 2
2002 2 8 1 2 3 16 1 2 3 1 1 2
2003 1 1 1 2 5 1 1
2004 2 2 4 3 3 2 1 9 1 3 4
2005 3 3 2 2
2006 1 3 1 1 3 1 6 16 1 2 3 1 1
2007 2 2 1 1 1 6 13 1 1 1 4 1 6
2008 2 1 1 1 2 7 1 1 2 2 4 1 7
總計 7 19 6 2 1 3 9 4 15 35 101 3 5 0 11 4 4 0 3 3 1 34 5 1 1 0 0 0 18 0 0 2 27

55
表十一:領域之關鍵詞百分比,社會學領域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理論 20.0 10.0 6.9 1.5 8.0 6.1 11.8 2.4 5.2 4.5 7.5 8.0 4.6 4.5 4.5 5.7 4.5 3.5 2.9 5.1
方法論 6.7 5.2 7.4 2.3 3.7 3.9 7.2 2.9 7.3 6.8 8.9 7.4 7.0 3.7 8.0 7.1 6.8 8.7 6.7
法規制度 2.2 3.4 2.9 2.3 2.4 4.2 4.0 2.8 4.3 1.3 2.2 4.1 4.5 2.3 1.9 4.8 3.4 3.1
家庭與婚姻 2.2 30.0 6.9 2.9 1.2 7.8 5.4 2.3 4.5 7.1 8.0 4.9 2.9 8.2 5.7 4.1 4.8 5.5 5.0
種族、族群與群體 4.4 1.7 1.5 1.1 4.9 3.9 2.4 1.1 1.1 4.6 4.9 1.2 5.8 1.5 5.7 3.5 3.9 3.6 3.3
犯罪與社會控制 1.5 2.3 2.0 2.4 2.9 3.4 1.8 2.2 2.2 1.7 3.0 2.3 1.7 2.0 1.0 1.9
社會階層 6.7 17.2 8.8 13.8 6.1 4.9 10.2 6.9 5.0 10.4 11.6 13.3 5.8 5.2 10.2 10.6 8.8 8.7 9.2
醫療與健康 10.0 1.1 4.9 1.0 3.0 5.7 1.1 2.5 4.4 3.1 5.4 7.5 1.1 2.4 6.1 5.1 3.8
文化 8.9 3.4 10.3 13.8 2.4 8.8 3.6 8.0 5.6 6.4 3.6 5.9 7.4 3.0 8.0 6.0 4.8 4.8 5.8
經濟 4.4 13.8 14.7 13.8 12.2 5.9 8.4 5.7 14.0 5.0 10.2 8.6 9.5 5.2 3.4 9.9 5.5 6.5 8.1
政治 2.2 10.0 5.2 7.4 17.2 22.0 6.9 9.0 6.3 9.5 7.1 6.2 6.8 11.6 12.7 8.0 8.6 5.7 7.0 8.2
宗教 4.4 1.2 3.9 1.2 2.9 3.4 1.1 0.3 3.7 0.7 1.1 5.0 3.1 2.4 2.3
教育 10.3 2.9 2.4 3.9 1.2 3.4 3.4 0.7 2.7 2.2 2.1 3.7 1.1 5.6 4.8 5.5 3.5
組織與團體 1.7 1.2 2.9 1.8 1.1 2.2 1.1 1.3 1.2 1.2 0.7 1.1 1.7 3.1 2.7 1.7
人口與都市 22.2 5.2 1.5 2.3 9.8 6.9 9.6 2.3 5.6 9.3 6.2 8.3 3.3 7.5 5.7 5.0 9.2 8.4 7.0
性別 20.0 3.4 5.9 4.6 2.4 2.9 7.8 4.6 2.2 1.4 1.3 5.2 1.7 4.5 8.0 2.8 3.3 2.7 3.4
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 2.2 10.0 5.2 4.4 1.2 3.9 1.1 3.9 1.8 1.3 3.1 4.5 2.2 2.3 1.7 0.4 1.0 1.9
社會心理學 4.4 5.9 3.4 3.7 6.0 3.4 5.0 3.9 0.9 1.9 3.7 5.2 3.4 1.9 2.2 3.4 3.0
社會關係 10.0 3.4 1.1 1.2 2.0 2.4 2.9 1.7 1.8 3.6 1.9 0.4 2.2 3.4 2.4 3.5 2.9 2.3
次數 45 10 58 68 87 82 102 167 174 179 280 225 324 242 134 88 463 457 415 3600

56
表十一(續):領域之關鍵詞百分比,社會學領域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兒童 2.9 0.6 2.9 0.7 1.1 0.2 0.3
青少年 2.2 1.2 0.4 0.4 0.3 0.4 0.9 1.1 1.0 0.6
老年 2.0 0.6 1.1 1.1 0.9 0.3 1.2 1.1 0.9 0.7 0.7
婦女 2.2 1.7 2.9 2.0 1.2 1.1 1.7 1.1 1.8 0.9 0.8 4.5 6.8 0.6 1.1 0.7 1.3
志願服務 0.6 0.2 0.1
災難救助 0.3 0.0
來源 1.1 0.9 0.8 0.4 0.5 0.3
訊息 2.9 2.3 1.2 2.0 1.7 1.7 0.7 1.3 2.2 2.1 0.7 1.1 0.9 1.1 0.7 1.2
管道 1.1 1.1 0.4 0.4 0.3 0.4 1.1 0.5 0.4
閱聽人 1.2 0.6 0.6 1.1 0.3 0.8 0.7 0.3
效果 2.9 1.2 0.6 0.6 0.4 0.4 0.4 0.5 0.3
其他 6.7 1.7 3.4 2.4 2.0 4.2 8.6 5.6 5.0 2.2 5.6 4.5 3.0 6.3 5.9 6.0 4.9
無特定/無法分類 2.2 3.4 7.4 4.6 4.9 5.9 3.0 9.8 2.8 6.4 5.8 4.6 2.5 4.5 4.5 3.0 2.2 3.1 4.1
次數 45 10 58 68 87 82 102 167 174 179 280 225 324 242 134 88 463 457 415 3600

57
表十二:1990-2005 領域之論文數百分比,社會學領域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總計
理論 22.2 12.5 3.3 11.9 9.1 7.7 2.6 4.6 6.7 4.5 7.6 6.2 7.1 4.1 6.1 6.3
方法論 11.1 3.3 2.5 2.3 1.9 7.9 2.3 6.7 5.3 9.8 5.6 5.3 5.4 8.2 5.4
法規制度 3.7 6.7 2.5 4.8 4.6 5.3 4.6 3.3 5.3 1.1 4.4 3.5 4.1 4.1 3.9
家庭與婚姻 25.0 6.7 2.5 2.3 5.8 5.3 1.2 6.7 7.5 9.8 6.2 4.4 6.8 8.2 5.6
種族、族群與群體 3.7 2.5 2.3 3.9 4.0 1.2 1.1 4.5 2.2 1.2 3.5 1.4 6.1 2.5
犯罪與社會控制 2.5 2.6 2.3 2.2 2.3 2.2 3.1 1.8 2.7 2.0 2.0
社會階層 7.4 16.7 12.5 9.5 6.8 5.8 13.2 5.8 3.3 6.8 14.1 9.9 6.2 6.8 8.2 8.4
醫療與健康 12.5 2.4 2.3 1.9 2.6 6.9 1.1 2.3 5.4 5.6 5.3 6.8 3.7
文化 7.4 3.3 12.5 9.5 2.3 9.6 1.3 11.5 5.6 6.8 3.3 4.4 8.0 4.1 8.2 6.2
經濟 3.7 1 1 14.3 13.6 7.7 6.6 3.5 11.1 5.3 9.8 6.2 7.1 6.8 6.1 7.5
政治 12.5 3.3 2.5 9.5 15.9 5.8 6.6 4.6 8.9 2.3 5.4 9.3 8.9 9.5 6.1 6.9
宗教 7.5 2.3 1.3 2.3 3.3 1.5 0.6 1.8 2.0 1.4
教育 6.7 2.5 2.3 3.9 1.3 2.3 3.3 2.2 2.5 2.7 5.4 2.2
組織與團體 2.3 3.9 2.6 1.2 1.1 2.3 2.2 1.2 2.7 1.4 1.6
人口與都市 14.8 6.7 4.8 9.1 11.5 9.2 3.5 5.6 11.3 6.5 6.8 3.5 5.4 6.1 6.8
性別 12.5 6.7 7.5 7.1 2.3 3.9 5.3 5.8 1.1 0.8 2.2 4.4 2.7 5.4 6.1 3.8
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 3.7 12.5 6.7 2.5 2.3 3.9 1.2 2.2 2.3 1.1 3.1 6.2 2.7 2.0 2.7
社會心理學 3.7 1 7.1 2.3 6.6 2.3 5.6 6.0 1.1 3.1 6.2 6.8 2.0 4.3
社會關係 12.5 6.7 2.4 2.3 3.9 2.6 3.5 1.1 2.3 4.4 1.9 1.4 4.1 2.3
次數 27 8 30 40 42 44 52 76 87 90 133 92 161 113 74 49 1118

58
表十二(續):1990-2005 領域之論文數百分比,社會學領域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總計
兒童 1.9 1.3 2.3 1.4 2.0 0.5
青少年 3.7 0.8 0.6 0.9 0.4
老年 3.9 1.3 1.1 1.5 2.2 0.6 1.8 1.0
婦女 3.7 3.3 5.0 1.9 1.3 1.2 3.3 1.5 2.2 0.6 1.8 6.8 8.2 2.3
志願服務 1.2 0.1
災難救助 0.6 0.1
來源 0.6 0.9 0.2
訊息 2.5 2.4 2.3 1.9 2.3 2.2 0.8 1.1 1.2 1.8 1.4 2.0 1.4
管道 2.4 1.2 0.6 0.3
閱聽人 2.3 1.2 1.1 0.3
效果 5.0 2.3 1.3 0.8 0.5
其他 7.4 3.3 7.1 2.3 3.9 6.6 9.2 8.9 6.8 1.1 5.0 5.3 1.4 4.9
無特定/無法分類 3.7 6.7 7.5 4.8 4.6 5.8 1.3 11.5 3.3 9.0 3.3 4.4 0.9 2.7 2.0 4.7
次數 27 8 30 40 42 44 52 76 87 90 133 92 161 113 74 49 1118

59
表十三:組織制度之關鍵詞數百分比,社會學領域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政治╱政府 12.5 7.7 46.2 23.1 11.5 13.6 17.2 16.7 13.8 17.5 19.5 21.7 25.0 11.3 6.4 14.3 14.4
法律 100.0 14.3 7.7 3.8 9.1 6.9 8.3 3.4 2.5 4.9 4.3 12.5 8.5 16.7 4.1 7.6
教育 7.7 5.0 2.4 5.6 6.4 8.2 3.3
經濟╱生產 42.9 37.5 61.5 30.8 38.5 13.6 37.9 22.2 27.6 20.0 14.6 8.7 22.5 28.2 18.4 24.1
醫療 7.7 7.7 9.1 2.8 13.8 7.5 9.8 21.7 4.2 5.1 6.1 6.2
社會福利╱社會安全 12.5 7.7 7.7 15.4 18.2 10.3 5.6 3.4 2.5 4.9 4.3 12.5 7.0 2.6 5.6
非營利組織 7.1 6.9 2.8 12.5 1.4 1.3 1.4
傳播 7.7 3.4 5.0 12.2 1.8
軍事 1.4 0.2
宗教 12.5 15.4 3.8 9.1 6.9 2.8 12.2 12.5 12.7 9.0 8.2 6.8
環保 9.1 2.8 0.8
社會組織 7.1 23.1 7.7 9.1 3.4 6.9 10.0 4.9 4.3 4.2 10.3 14.3 7.0
職業 7.1 12.5 7.7 7.7 7.7 7.7 4.5 19.4 13.8 20.0 4.9 17.4 25.0 7.0 6.4 12.2 9.9
文化 7.1 12.5 7.7 3.8 2.5 4.9 2.8 1.3 1.9
家庭制度 14.3 15.4 6.9 11.1 17.2 5.0 2.4 8.7 7.0 3.8 10.2 6.4
無特定 4.5 8.3 2.5 2.4 8.7 1.4 2.6 4.1 2.5
次數 1 0 14 8 13 13 13 26 22 29 36 29 40 41 23 8 71 78 49 514

60
表十四:組織制度之論文數百分比,社會學領域

199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總計
政治╱政府 37.5 14.3 18.8 10.0 14.3 6.7 12.5 20.0 17.4 11.8 20.0 14.2
法律 100.0 33.3 6.3 20.0 7.1 6.7 6.3 4.0 8.7 5.9 20.0 8.0
教育 14.3 4.4 1.1
經濟╱生產 16.7 33.3 42.9 37.5 31.3 20.0 35.7 33.3 25.0 16.0 8.7 11.8 21.6
醫療 14.3 10.0 12.5 12.0 8.7 17.7 6.8
社會福利/ 16.7 12.5 14.3 18.8 20.0 14.3 13.3 6.3 4.0 4.4 20.0 9.1
社會安全
非營利組織 7.1 6.7 1.1
傳播 14.3 7.1 4.0 8.7 2.8
宗教 16.7 6.3 10.0 14.3 6.7 8.7 20.0 5.1
社會組織 28.6 6.3 10.0 6.3 8.0 8.7 5.9 5.7
職業 16.7 16.7 14.3 12.5 12.5 12.5 20.0 8.7 23.5 20.0 11.4
文化 16.7 16.7 14.3 4.4 2.3
家庭制度 16.7 28.6 20.0 18.8 8.0 4.4 11.8 8.0
無特定 6.7 4.0 4.4 11.8 2.8
次數 1 6 6 7 8 7 16 10 14 15 16 25 23 17 5 176

61
表十五:領域之關鍵詞百分比,社工╱社福領域

1991 1992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理論 12.5 10.0 0.0 0.0 2.9 0.0 0.0 1.5 4.2 9.2 4.4 3.1 7.2 8.5 4.6 6.5 3.6 4.8
方法論 12.5 40.0 21.4 18.2 17.1 13.7 36.7 22.1 20.8 19.7 20.3 9.4 15.2 15.3 24.2 24.2 20.0 19.2
法規制度 25.0 0.0 7.1 9.1 5.7 15.7 10.0 13.2 11.1 6.6 17.4 23.4 9.6 6.8 16.7 19.4 18.2 13.2
家庭與婚姻 18.8 10.0 21.4 63.6 37.1 27.5 23.3 13.2 20.8 21.1 20.3 14.1 8.8 20.3 16.7 8.1 3.6 17.8
種族、族群與群體 0.0 0.0 0.0 0.0 0.0 2.0 0.0 1.5 2.8 4.0 4.4 1.6 5.6 1.7 1.5 1.6 3.6 2.6
犯罪與社會控制 0.0 10.0 0.0 0.0 2.9 2.0 6.7 7.4 2.8 4.0 10.1 4.7 2.4 0.0 1.5 1.6 5.5 3.7
社會階層 25.0 20.0 7.1 4.6 11.4 7.8 6.7 8.8 6.9 11.8 5.8 4.7 8.8 6.8 7.6 4.8 18.2 8.7
醫療與健康 6.3 10.0 7.1 4.6 8.6 5.9 6.7 11.8 15.3 15.8 2.9 15.6 28.0 20.3 13.6 19.4 9.1 14.3
文化 0.0 0.0 0.0 0.0 0.0 0.0 0.0 5.9 0.0 0.0 2.9 1.6 3.2 5.1 3.0 3.2 1.8 2.1
經濟 0.0 0.0 35.7 0.0 14.3 25.5 10.0 14.7 15.3 7.9 11.6 21.9 11.2 15.3 10.6 11.3 16.4 13.5
政治 5.9 12.5 0.0 5.0 18.2 17.7 8.3 7.7 8.9 8.8 8.3 11.0 21.9 12.1 17.0 19.5 17.8 12.9
宗教 0.0 0.0 0.0 15.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3 0.0 0.5
教育 11.8 0.0 0.0 5.0 0.0 8.8 2.8 0.0 4.4 8.8 1.7 8.2 12.5 9.1 3.4 2.6 2.2 5.5
組織與團體 0.0 0.0 12.5 15.0 0.0 0.0 2.8 13.5 6.7 36.8 10.0 17.8 14.1 16.7 13.6 24.7 13.3 15.1
人口與都市 5.9 25.0 0.0 0.0 0.0 0.0 0.0 3.9 0.0 2.9 11.7 11.0 14.1 0.0 6.8 3.9 6.7 5.5
性別 5.9 0.0 12.5 0.0 9.1 2.9 2.8 3.9 0.0 0.0 1.7 1.4 0.0 0.0 3.4 0.0 2.2 1.6
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 0.0 0.0 0.0 0.0 0.0 5.9 0.0 1.9 0.0 0.0 3.3 0.0 0.0 1.5 0.0 1.3 0.0 0.9
社會心理學 5.9 0.0 0.0 0.0 0.0 2.9 5.6 11.5 13.3 2.9 5.0 2.7 4.7 1.5 5.1 9.1 4.4 5.3
社會關係 0.0 0.0 0.0 0.0 0.0 0.0 13.9 5.8 6.7 1.5 1.7 2.7 1.6 12.1 8.5 5.2 2.2 4.6
次數 33 18 22 42 46 85 66 120 117 144 129 137 189 125 125 139 100 1637

62
表十五(續):領域之關鍵詞百分比,社工╱社福領域

1991 1992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兒童 0.0 37.5 0.0 20.0 9.1 2.9 11.1 15.4 13.3 2.9 6.7 16.4 0.0 9.1 10.2 9.1 17.8 9.7
青少年 5.9 0.0 0.0 0.0 45.5 5.9 0.0 3.9 11.1 1.5 3.3 1.4 3.1 1.5 1.7 2.6 6.7 3.8
老年 11.8 25.0 25.0 0.0 0.0 17.7 11.1 11.5 13.3 4.4 10.0 8.2 10.9 15.2 3.4 3.9 6.7 9.2
婦女 0.0 0.0 25.0 15.0 0.0 5.9 13.9 5.8 2.2 2.9 5.0 1.4 0.0 1.5 1.7 3.9 4.4 3.9
志願服務 5.9 0.0 0.0 0.0 0.0 2.9 8.3 0.0 0.0 8.8 3.3 0.0 1.6 0.0 11.9 0.0 2.2 3.0
災難救助 0.0 0.0 0.0 0.0 0.0 2.9 0.0 0.0 0.0 0.0 8.3 2.7 0.0 0.0 0.0 0.0 0.0 1.1
閱聽人 0.0 0.0 0.0 0.0 9.1 0.0 0.0 0.0 0.0 0.0 0.0 1.4 0.0 0.0 0.0 0.0 0.0 0.3
效果 5.9 0.0 0.0 0.0 0.0 0.0 0.0 1.9 0.0 0.0 0.0 0.0 0.0 0.0 0.0 1.3 0.0 0.4
其他 5.9 0.0 25.0 0.0 0.0 11.8 5.6 7.7 6.7 5.9 10.0 5.5 3.1 7.6 1.7 5.2 11.1 6.3
無特定/無法分類 29.4 0.0 0.0 25.0 9.1 11.8 13.9 5.8 13.3 11.8 10.0 8.2 12.5 12.1 11.9 6.5 2.2 10.5
次數 33 18 22 42 46 85 66 120 117 144 129 137 189 125 125 139 100 1637

63
表十六:組織制度之關鍵詞數%,社工/社福領域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政治╱政府 9.1 18.5 7.1 5.1 3.1 8.3 8.8 6.4 8.2 5.6 8.8 12.5 3.5 7.6
法律 20.0 9.1 9.1 14.8 14.3 2.6 2.1 5.9 8.5 4.1 2.8 8.8 4.2 20.7 6.6
教育 3.7 2.6 2.1 4.1 5.6 2.9 4.2 2.1
經濟╱生產 28.6 9.1 18.2 33.3 23.1 9.4 10.4 5.9 21.3 14.3 5.6 14.7 2.1 24.1 13.8
醫療 20.0 9.1 7.4 7.7 15.6 6.3 2.1 20.4 11.1 2.9 6.3 7.2
社會福利╱社會安全 60.0 28.6 9.1 36.4 11.1 42.9 46.2 46.9 20.8 44.1 31.9 30.6 38.9 20.6 33.3 27.6 32.3
非營利組織 18.2 7.1 2.6 25.0 8.8 8.5 8.2 13.9 17.7 12.5 10.3 10.0
傳播 0.0
軍事 2.6 8.3 0.9
宗教 9.1 0.2
環保 0.0
社會組織 14.3 9.1 5.1 3.1 12.5 5.9 14.9 2.0 8.3 8.8 22.9 10.3 8.7
職業 9.1 28.6 6.3 5.9 0.0 4.1 2.9 2.8
文化 0.0
家庭制度 28.6 36.4 9.1 11.1 2.6 18.8 6.3 11.8 6.4 2.0 8.8 2.1 3.5 7.0
無特定 3.1 2.9 2.0 2.9 0.9
次數 5 7 11 11 27 14 39 32 48 34 47 49 36 34 48 29 471

64
表十七:領域之關鍵詞百分比,傳播領域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理論 4.5 7.1 5.8 7.9 11.0 4.7 10.0 7.5 7.1 8.8 7.7 6.0 5.5 7.5
方法論 11.9 12.1 2.9 8.7 5.2 9.4 7.9 8.1 9.2 6.7 7.7 3.8 5.0 7.4
法規制度 3.0 7.1 3.8 2.4 7.5 1.6 4.2 1.9 2.7 6.0 1.4 3.0 1.8 3.4
家庭與婚姻 0.4 0.3 0.7 0.5 0.4 0.5 0.3
種族、族群與群體 1.0 1.0 0.8 0.5 1.0 0.3 2.8 0.5 0.4 1.4 0.8
犯罪與社會控制 2.9 1.6 3.5 2.4 1.3 1.0 0.4 0.5 0.9 1.8 1.3
社會階層 1.5 2.0 4.0 3.5 2.1 0.6 3.1 2.9 3.4 4.1 2.2
醫療與健康 1.9 5.5 0.6 2.0 0.3 1.0 0.7 2.1 1.0 3.4 3.2 1.6
文化 9.0 5.1 7.7 5.5 5.2 7.0 4.2 5.2 5.8 5.3 5.3 4.7 7.7 5.7
經濟 10.4 5.1 1.9 3.1 1.2 3.9 4.5 2.6 3.4 2.1 4.8 4.3 2.3 3.5
政治 7.5 11.1 9.6 3.5 4.7 5.5 5.8 5.1 4.2 4.8 6.0 2.3 5.0
宗教 0.8 0.4 0.3 0.3 0.4 0.5 0.2
教育 1.5 1.0 0.8 1.7 2.3 2.6 1.6 1.4 1.8 1.4 0.9 2.3 1.7
組織與團體 1.5 4.8 1.2 2.7 0.3 1.9 1.0 0.7 0.5 1.7 0.5 1.2
人口與都市 1.0 2.4 1.2 3.1 1.8 1.3 0.3 0.7 1.4 2.1 1.4 1.4
性別 3.8 1.2 1.2 0.3 1.9 0.7 1.1 1.4 0.9 1.8 1.1
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 1.0 0.8 1.8 1.6 0.3 0.4 0.5 0.7
社會心理學 1.5 2.0 6.7 3.1 1.7 2.3 3.7 3.9 4.4 5.3 4.8 5.1 6.8 4.1
社會關係 1.0 1.6 2.6 1.9 2.4 1.0 0.9 2.3 1.3
兒童 0.5 1.1 0.5 0.2
青少年 1.0 1.2 0.4 0.5 0.7 0.4 0.5 0.4
老年 0.3 0.3 0.5 0.9 0.2
婦女 1.5 1.0 0.8 1.1 0.5 1.3 0.9 0.5
災難救助 0.3 0.4 0.1
來源 13.4 3.0 11.5 11.8 11.6 7.4 3.4 4.9 3.1 3.5 7.2 8.5 5.9 6.3
訊息 7.5 7.1 13.5 24.4 15.0 9.0 15.8 13.3 15.3 10.6 12.4 12.3 10.0 13.0
管道 3.0 17.2 8.7 6.3 6.9 9.8 6.1 8.8 8.8 6.4 11.0 7.2 7.7 8.1
閱聽人 10.4 7.1 2.9 3.1 4.6 7.4 5.3 6.8 6.8 7.8 3.8 5.5 3.6 5.8
效果 3.0 2.0 1.0 4.7 1.7 1.2 1.8 1.9 0.7 0.7 1.0 3.4 3.6 1.9
其他 1.5 3.0 3.8 2.4 8.1 9.0 6.3 10.1 10.2 15.5 11.0 10.2 12.3 9.1
無特定/無法分類 7.5 5.1 2.9 5.5 2.3 3.5 3.7 4.2 5.1 3.9 4.8 3.0 3.2 4.0
次數 67 99 104 127 173 256 379 308 294 283 209 235 220 2754

65
表十八:組織制度之關鍵詞數%,傳播領域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總計
政治╱政府 8.3 11.1 11.1 18.2 5.3 5.1
法律 8.3 11.1 22.2 16.7 5.0 4.5 5.3 5.3 5.5
教育 5.3 7.4 8.3 2.1
經濟╱生產 25.0 11.1 11.1 10.5 7.4 25.0 5.0 14.3 13.2 5.3 10.2
醫療 22.2 5.3 1.7
社會福利╱社會安全 5.3 5.0 9.1 1.7
非營利組織 4.5 7.1 2.6 5.3 1.7
傳播 33.3 100.0 66.7 44.4 57.9 55.6 37.5 66.7 45.0 54.5 64.3 47.4 42.1 51.7
軍事 0.0
宗教 0.0
環保 0.0
社會組織 16.7 11.1 10.5 11.1 8.3 22.2 15.0 7.9 8.5
職業 5.3 3.7 15.0 7.1 7.9 15.8 5.1
文化 3.7 10.0 4.5 2.6 15.8 3.4
家庭制度 4.5 5.3 0.8
無特定 8.3 5.3 4.2 7.1 2.6 5.3 2.5
次數 12 5 9 9 19 27 24 18 20 22 14 38 19 236

66
表十九:社工/社福領域:國際組織簡介

組織名稱 簡介
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IASSW) 1928 年於巴黎成立,由 50 個在歐洲的大學組成的國際性組織,後來會員團
體擴增到世界各國,總共分為五個區域。主要任務為拓展全球社會工作教
育的發展;提升社會工作教育水準與品質、鼓勵各國經驗交換、提供分享
與討論社會工作研究與學術的討論會,並透過政策與倡導活動提升人權與
社會發展。
國際社會福利協會(ICSW) 1928 年於巴黎成立,目前會員組織共 113 個遍及 76 個國家,其中也包括一
些國際性組織,成立至今已成功提高各國社會福利水準,且提供社會工作
人員經驗交換,並且在國際非政府組織(NGO)事務及國際社會福利政策之協
調合作事務上,頗具影響力,目前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教科文組織、兒
童基金會、國際勞工局、歐洲理事會、泛美聯盟及地區性政府組織間之諮
詢單位。
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CSWE) 成立於 1952 年,為非營利之全國性組織,代表三千多個個別會員,並且執
行相關的大學與研究所的社會工作教育方案,並且作為高等社會工作高等
教育的認證機構;其任務在於促進與維持高品質的社會工作教育、提升知
識以及學校課程的發展,以增進社會正義並強化社區與個人的福祉。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 於 1995 年由數個相關組織諸如社工協會、醫療社工協會、社區組織研究等
合併而成立的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會員組織,其任務為促進社會工作的專業
發展、創造並維持社會工作守則,並提升社會政策的適當性。
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 為專門研究社會與經濟議題的組織,其經費由政府的科學與創新部門提
(ESRC) 供,其在國際上以高品質研究有關商業、公部門與政府的相關議題,並且
培育世界級的社會科學家頗負盛名。
日本人口與社會保障研究所(IPSS)成立於 1996 年,為日本厚生勞動省之下的國立政策研究中心;成立背景主
要為因應日本少子化與經濟發展困難,因此欲將過去以年輕人口群與高度
經濟成長下建構的社會安全系統重新修正與調整,生產一系列研究來作為
政策建議。
聯合國(UN) 主要以社會發展研究中心(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與秘書處下的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司為
主。後者主要目標為透過哥本哈根宣言(Copenhagen Declaration)與全球社會
發展高峰會議的行動方案(Program of Action of the 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所支持的政府、跨政府間與非政府組織的任務與行動,來達成
國際間合作來達到社會發展,藉此來達到安全、正義、自由與和諧的「全
球村(international community)」社會,提供每個生活在此的人民有機會與
高品質的生活。尤其關注三個議題:「消滅貧窮(poverty eradication)」、
「全民就業(employment generation)」與「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
歐洲委員會 為歐盟的執行部門,由 27 個來自歐盟會員國的代表組成,並聽命於主席。
(EU Commission) 其主要的角色為計劃與執行法案,且扮演這些代表歐盟基本規則法案的「條
約的守護者(guardian of the treaties)」。

67
表二十:社工/社福領域:國際組織資料類型與時間起迄

組織名稱 資料類型 時間起迄


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協會(IASSW) 年會主題與內容 1998~2008
贊助研究方案
國際社會福利協會(ICSW) 區域會議主題與內容 1996~2006
年會主題與內容
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CSWE) 研究方案 2004~2007
年度方案會議
研究中心年度會議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 研究報告 1999~2006
贊助研究方案
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委員會(ESRC) 研究議題 2001~2010
研究方案
研究報告
日本人口與社會保障研究所(IPSS) 研討會 2002~2006
研究方案
聯合國(UN) 政策方向與摘要 1997~2009
研究中心之研究計劃
國際節日主題
歐洲委員會(EU Commission) 政策方向與摘要 1999~2010
國際節日主題
研究方案

68
圖一:社會學門核准之計劃數(不含傳播學研究計劃),1983-2005

300
272

250

200 168
153
144 140
138 132
150 130 127
120
109
100
69 69
53
31 29 32 32
50 18 22
5 6 5

0
83 85 90 95 00 05
Year

圖二:歷年期刊論文篇數,1963-200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63 1968 1973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社會學 社福╱社工 傳播

69
圖三:期刊文章類型

A:社會學領域(1963-200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63 1968 1973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量化 質化 非實證

B:社工╱社福領域(1991-2005)
30

25

20

15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量化 質化 非實證

C:傳播領域(1967-200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量化 質化 非實證
70
圖四:個人群體與組織制度關鍵詞數

A:社會學領域(1990-2008)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90 1995 2000 2005

個人群體 制度組織

B:社工╱社福領域(1991-2008)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90 1995 2000 2005

群體 制度組織

C:傳播領域(1996-2008)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90 1995 2000 2005

群體 制度組織
71
圖五:性別關鍵詞數

A:社會學領域(1990-2008)
20

15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女性 男性 性相關議題

B:社工╱社福領域(1991-2008)
20

15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女性 男性 兩性 性相關議題

C:傳播領域(1996-2008)
20

15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女性 男性 性相關議題

72
圖六:生命週期關鍵詞數

A:社會學領域(1990-2008)
8

0
1990 1995 2000 2005
兒童 青少年 成年 老年

B:社工╱社福領域(1991-2008)
14
12
10
8
6
4
2
0
1990 1995 2000 2005
兒童 青少年 成年 老年

C:傳播領域(1996-2008)
12
10
8

6
4
2
0
1990 1995 2000 2005
兒童 青少年 成年 老年

73
圖七:族群關鍵詞數

A:社會學領域(1990-2008)
12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原住民 中國大陸 東南亞
華人 族群相關議題

B:社工╱社福領域(1991-2008)
12

10

0
1990 1995 2000 2005
東南亞 族群相關議題

C:傳播領域(1996-2008)
12
10
8

6
4
2
0
1990 1995 2000 2005
折線圖 1
7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