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8

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

及列為教師升等指標之研究
專案研究報告

委託單位:
委託單位:教育部

主持人:
主持人:張雪梅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
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專案助理:
專案助理:李育齊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班

許雅雯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範圍----------------------------------------------------------------------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學教師與學生事務及輔導工作關係概述-----------------------------------9
第二節 我國大學生的問題與輔導需求---------------------------------------------------13
第三節 我國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與成效-------------------------16
第四節 我國大學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19
第五節 國外大學校院學生輔導工作模式與借鏡--------------------------------------22
第六節 大學的教育目標功能與教師的角色與專業期待----------------------------29
第七節 我國大學的教師輔導評鑑與相關辦法-----------------------------------------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問卷調查-------------------------------------------------------------------------------39
第二節 專家訪談-------------------------------------------------------------------------------46
第三節 焦點座談-------------------------------------------------------------------------------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結果分析-------------------------------------------------------------------------54
第二節 專家訪談結果-------------------------------------------------------------------------115
第三節 焦點座談結果-------------------------------------------------------------------------124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二節 建議-------------------------------------------------------------------------------------16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65
西文部份------------------------------------------------------------------------------------------167
附件一 調查問卷粗稿---專家效度問卷----------------------------------------------------168
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168
調查問卷--------------------------------------------------------------------------------169
資深學務長訪談大綱----------------------------------------------------------------174
焦點座談討論題綱-------------------------------------------------------------------176
研究實施對象-------------------------------------------------------------------------178
附件二 正式調查問卷--------------------------------------------------------------------------180
附件三 A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185
A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193
附件四 B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194
B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201
附件五 C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202
C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209
附件六 D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210
D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216
附件七 開放式問句填答內容-----------------------------------------------------------------217
表 次

表 2-7-1 評鑑項目比重分配(範例)-----------------------------------------------------------34
表 3-1-1 基本資料與人數比例分析表------------------------------------------------------40
表 3-1-2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現況信度分析-------------42
表 3-1-3 對鼓勵參與之措施、策略看法信度分析--------------------------------------42
表 3-1-4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
信度分析-------------------------------------------------------------------------------43
表 3-1-5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因素負荷量、解
釋量分析-------------------------------------------------------------------------------43
表 3-1-6 對鼓勵參與之措施、策略看法因素負荷、解釋量分析-------------------44
表 3-1-7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
因素負荷量、解釋量分析---------------------------------------------------------44
表 3-3-1 焦點座談人員學務工作資歷------------------------------------------------------50
表 4-1-1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現況分析--------------------55
表 4-1-2 措施、策略現況分析-----------------------------------------------------------------57
表 4-1-3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
法現況分析-----------------------------------------------------------------------------61
表 4-1-4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63
表 4-1-5 措施、策略的重要性看法學校類型差異分析---------------------------------64
表 4-1-6 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學校類
型差異分析-----------------------------------------------------------------------------66
表 4-1-7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性別差異分析--------------67
表 4-1-8 措施、策略重要性性別差異分析-------------------------------------------------68
表 4-1-9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性別
差異分析--------------------------------------------------------------------------------69
表 4-1-10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70
表 4-1-11 措施、策略重要性職等差異分析-----------------------------------------------71
表 4-1-12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職等
差異分析------------------------------------------------------------------------------72
表 4-1-13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兼行政工作差異
分析------------------------------------------------------------------------------------73
表4-1-14 措施、策略重要性兼行政工作差異分析------------------------------------74
表4-1-15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兼行
政工作差異分析--------------------------------------------------------------------75
表4-1-16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兼任學務工作差
異分析---------------------------------------------------------------------------------75
表 4-1-17 措施、策略重要性兼任學務差異分析----------------------------------------76
表 4-1-18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兼任
學務工作差異分析-----------------------------------------------------------------77
表4-1-19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輔導經驗有無差
異分析---------------------------------------------------------------------------------79
表 4-1-20 措施、策略重要性輔導工作經驗差異分析----------------------------------82
表 4-1-21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輔
導工作經驗有無差異分析--------------------------------------------------------86
表 4-1-22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準備升等差異分
析----------------------------------------------------------------------------------------88
表 4-1-23 措施、策略重要性準備升等差異分析-----------------------------------------89
表 4-1-24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準備
升等差異分析------------------------------------------------------------------------90
表 4-1-25 應促進教師、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學術領域差異分析------------91
表 4-1-26 措施、策略重要性學術領域差異分析-----------------------------------------94
表 4-1-27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學術
領域差異分析------------------------------------------------------------------------98
表 4-3-1 重要程度、執行現況、期待程度統計結果----------------------------------126
圖 次
圖 2-7-1 大學教師評鑑辦法、升等章程有關研究、教學、服務項目相對
比重彙整圖-----------------------------------------------------------------------------3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緣起

依據最新修正大學法第 5 條規定大學應定期對教學、研究、服務、輔導、校
務行政及學生參與等事項,進行自我評鑑。第 21 條規定大學應建立教師評鑑制
度,對於教師之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成效進行評鑑,作為教師升等、續聘、
長期聘任、停聘、不續聘及獎勵之重要參考(大學法,2006)。配合此新法規,
我國各大學多已經制訂一套教師輔導評鑑辦法,以因應此規定。但是目前各校所
訂定的教師輔導評鑑辦法是否合宜,且是否能達到評鑑實施的效益,與配合大學
法的修訂,應該進行相關研究,建立合適的教師輔導評鑑辦法,以促進大專校院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進而增進學生輔導工作的成效,是進行本研究案
的主要原因。

在大學教師將面對教師輔導評鑑規定的同時,因為當今各大學均面臨外在環
境與社會變遷,使學校需積極注重學生的輔導成效,否則學生輔導成效不佳,學
校將面臨退場機制的威脅。因此,學校行政主管、教師、學校職員都共同面臨此
壓力,而多數教師因為擔任導師工作關係,因而也有輔導學生的壓力,但導師工
作雖行之有年,過去的成效亦多被肯定,但面臨新的挑戰,教師除了要研究、教
學表現佳,以應付評鑑與升等,又要輔導學生,使學生在生活或學習上沒有問題,
且對學校的滿意度高,尤其是學生的就業表現要好,否則將影響學系與學校的招
生名額,這些當前的輔導學生壓力,遠遠高於過去的導師壓力,而事實上,這些
輔導責任並非只和導師有關,而是所有教師均應共同承擔的責任。

為增進教師的研究成績,部分學校訂出教師評鑑辦法,甚至規定教師於一定
的年限內必需升等,例如清華、東吳,規定助理教授六年內必須升等,以提升研
究水準。但實施輔導評鑑是否即能提升教師的學生輔導效能?尤其輔導評鑑相較
於教學、研究成績,輔導工作的品質更難以量化計算。再者,學生輔導的內涵過
去的認知偏向於導師的工作內涵,以及學生事務處負責的業務,例如學生輔導諮
商、學生生涯輔導、及學生其他生活層面的輔導照顧,但是除此之外,一些新的
趨勢,例如服務學習方案,讓教師協助學生由服務中獲得專業有關的學習,以及
更積極的鼓勵教師協助學生事務單位,例如擔任社團指導老師,以彌補長期學務
處人力困難及品質待改善的問題,但擔任各種類型的工作需付出的時數不同、困
難度不同,且品質更不易一目瞭然,如果沒有合適的評量作獎懲甚至是升等的依
據,必然不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生輔導工作。

過去許多研究與專家,均肯定導師制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學校應鼓勵導師,

1
提升導師的工作熱忱,但大多數學校的鼓勵作法,只有以優良教師選拔,提供為
數一萬元左右的獎金,或者只有一張獎狀或獎牌一座,或是公開表揚而已,對於
教師的鼓勵效果並不大。甚者,由於為了有所依據,優良教師選拔標準,常依據
學校自編的「學生對導師滿意度調查」,如此的過程,是否讓教師感覺更公平、
客觀,及更願意擔任導師,也有待調查研究。尤其導師工作推行有年,且幾乎所
有學校的大部分教師,都曾擔任導師,要研究如何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可以從過去實施的導師工作經驗中擷取教訓。

總之,教育部觀察到大環境的變化,希望能鼓勵教師多關心學生,也希望教
師的評鑑能配合新大學法的精神,因此希望研究,是否有策略可促進教師參與學
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及將學生輔導的成績列為升等的指標,學校教師的看法為
何,因而提供此專案研究的機會。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認為要進行「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及列為
教師升等指標之研究」需要顧及輔導成效,以及可行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以
提供值得學校及教育部參考的結論與建議,而且研究者認為進行本研究的重要理
由,除了上述有關背景的原因,還有三項原因亦即研究者的三個動機為:

一、學校應有積極作法以因應高教的嚴峻挑戰

社會或一般人對現今大學生的評價,多偏向負面,例如打工時間長、沈迷電
玩、素質普遍降低、缺乏公民素養、以及形容大學生為草莓族、或 Me 世代(曾
寶瑩,2007)等,大學校院若不思改變大學生,使外界對大學生有更好的評價,
對大學生不公平,也是逃避教育責任的不負責行為。這是教育人員的極大挑戰,
不能不儘速檢討反省過去及現在,大學教育方向與目標有無偏差,及做為教師尤
其是導師,應該著重學生哪些方面的教育輔導,除了課業、專業知識,學校應導
引學生發展成怎樣的個體,課外活動的參與、公民素養表現、或領導行為,是否
均應是教師的教育輔導責任,以及教師應優先關切學生的哪些問題,如欠缺學習
動機、憂鬱症、情感問題、生涯規劃等,均應釐清輔導方向、優先次序,因此若
能明訂教師參與的範圍,甚至於教師輔導評鑑中決定評鑑指標的權重,將可以引
導教師有效發揮學生輔導功能。

近年大學入學之錄取率大幅提高,學生學習不佳,中途休退學的人數日益增
多,為加強學生課業補救,許多學校已投入頗多相關人力物力,部分學校更藉著
教育部提供的教學卓越獎金,設立教學研究有關單位,聘請研究生擔任教學助教
協助授課教師,提升教學品質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效。此外,有些大學更積極例如,
逢甲大學推出學習導師制度,只要學生有學習問題,能立刻找到導師,給予輔導,
而且導師也能透過「全方位學習輔導平台」掌握每位學生的問題,即時給予輔導
與建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這種趨勢和作法和過去多數學校實施的導師制,差
異頗大,是否各校都應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學習方面的輔導,另外學習導師和授課
老師的功能與責任有無重疊?學習導師是否和教務處、學務處都有關?如何區分
因教學卓越而新設的學習輔導和過去長期由學務人員負責的學習輔導,各自的責
任範圍為何?均值得探討,否則疊床架屋的設計,是否能有良好效果值得懷疑。

有些學校為了創新與強化導師的功能,除了由業務承辦單位進行導師制的相
關研究,例如進行學生對導師滿意度的調查,或導師對導師制的看法調查,也積
極在行政上擴大學校各相關單位與導師的合作,例如世新大學的大一守護神,包
含學校校長與系主任、院長大家共同參與。聯合大學的教師培力計畫,所設計的

3
多元導師,包含學習護照導師、發明導師、討論導師、宿舍導師(王俊秀,2005)

可知部分學校已警覺到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必要性,與導師工作現況
改進的重要性。亦即大學校院的導師制頗受學校重視,但其真正成果以及教師是
否願意投入值得進一步瞭解,並瞭解成效佳的原因,以推廣作為其他學校參考。

二、國外大學相關作法值得參考

我國的導師制,與西方高等教育如最早創設大學的英國牛津、劍橋大學之導
師制 tutorial system 相比,其導師 tutor 的概念,包含五種意涵:1.泛指在教育機
構督導學生學業或課業者、2.學校中的教師、3.大學及學院中職司輔導學生的人
員、4.大學或學院學生,負責指導低年級學生者、5.一對一的輔導(王心蕾,2006)。
此外為落實導師功能,大學中每位學生都有一位 supervisor 的設計,主要負責輔
導學生的課業,多由就讀系所之教師擔任,每位 supervisor 負責指導的人數約 5
名,除事先固定或排好的討論時間外,通常導師都會在其研究室門外或公告欄
上,註明開放導師與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我國導師制也有許多相類似作法,但
由於國內實施的情況差異頗大,各校對導師的概念與訂定制度不同,且方式頗為
多元,例如有學校推行宿舍導師制如中正、長榮大學;推行師徒導師制如大葉大
學;推行自選導師制如成功大學;推行外籍生導師制如台灣師大;及推大一新鮮
人守護神如世新大學。

美國大學的作法,較為多元有 tutor、mentor、academic advising 制,為落實教


師的輔導工作,一般而言都會由學生事務處中的輔導諮商、就業安置、及宿舍輔
導等單位的專業人員,提供相關協助,由教師與專業有關職員,共同達成學生的
教育與輔導任務。其制度設計是建立在滿足所有的學生輔導需求,並依據需求作
專業分工,課業輔導責任較多落於教師身上,和生活或其他有關的輔導需求則依
靠具有專業背景的職員擔負。我國的導師制,除了明訂導師的輔導職責,另外,
讓有關的專業人員,和老師密切合作,對整體輔導成效有重大影響,而且,究竟
由學務處或學生輔導中心、課外組、生活輔導組,哪一單位負責導師業務較為合
適?長期來由於各校分工不同,承辦人員多所質疑、抱怨。因此,本研究希望能
瞭解我國的學生輔導業務,若是因為有更多教師參與,而帶給學務人員更大的工
作量,是否會增添壓力,而產生承辦人員新的難題。同時,也希望瞭解我國是否
能學習美國大學的專業與分工合作模式,以改善學生輔導的傳統作法,並使輔導
功能確實發揮。

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導師制,重視博士生的引導,能擔任博士生導師的教授
均為學校內最有學術地位的教授,至於大學部學生的導師,有學校如清華大學安
排碩博士生與教授共同輔導大學部學生,由同儕以及教師共同輔導大學生,此作
法亦可瞭解其優缺點,作為創新改善我國相關作法的參考。例如目前我國部分大

4
學有家族式導師制,家族內有歷屆學長姊,但其功能偏向聯誼,若能將學長姊加
以訓練,再加上與教師共同合作,可以避免師生間的冷漠關係與代溝問題,以及
避免不適當學長姊的影響。這些措施均值得考量或採用。

簡而言之,本研究希望能瞭解國外著名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的模式與作法,及我國大學的不同作法,以擷取最合適於我國的模式與作法,尤
其尋求能顧及不同類型學校、及教師、學務人需求的作法,作為訂定促進教師參
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辦法、政策的參考。

三、應深入瞭解推動的困難與需要的協助

近二十年來有關大學導師的主要研究約有二十篇(王心蕾,2006;王
立文 1994;王宏志,王俊秀,2005;王燦槐,2000;朱建民,2000;李琪明,
1997;朱玉葉,2002;何進財,1977;胡黃德,1992;郭維夏,2002;張雪梅,
1993;張酒雄等,1999;張振成,1992;許憶雯等,1993;陳鴻雁,2003;溫春
福,1994;楊瑩,1994;賴寶禎、張德聰,1994;蕭文、林杏足,1991) 。其他
相關的發表,如報紙或相關座談會,可說所有的研究無論師生幾乎均肯定、支持
大學的導師制,只是師與生比較,無論是對學生的瞭解、或導師與導生相處方式、
次數或學生對導師的需求,研究發現均為學生較不滿意,或認為導師不太瞭解學
生(郭維夏,2002;張酒雄,1999)。究竟導師應如何作得更好,或導師有無意
願作得更好,以及導師或教師們對於導師工作,以及對於學生輔導工作的看法為
何?不同類型大學的教師、不同科系背景的教師看法、需求與困難是否相同?這
些都需要進一步瞭解,作為訂定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的參考。

過去的學生輔導工作除了導師工作外,可說都是由學生事務處的人員負責,
而導師工作的行政事務,如導師的聘書,導師輔導知能的培訓,優良導師的鼓勵
等,也都直接由學務處負責,但若是教師因為某些緣故,不願意擔任導師,或是
不在乎優良教師的選拔,學務處其實對於教師輔導績效的把關,並沒有很大的權
責與成效,其原因是長期來學務處因為業務繁重,且欠缺專業背景的人才,與人
力嚴重不足,因此並未投入足夠經費與人力於學生輔導績效的提升,因此學務人
員對於「位階」比自己高的導師,有無法發揮影響力的感受。而且導師業務牽涉
系、院,及其他如教務處、人事室等相關單位,因此對於導師輔導績效提升的責
任就分散了。此外,過去為了提升導師效能而施行的優良導師選拔,以及學生對
導師的意見調查,若用在未來的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評鑑辦法中,是否
可採用及應做為借鏡的經驗有哪些,均可以作為本研究的參考。

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計畫與執行層面,二者同樣重要,亦
即,除了領導階層訂妥辦法或方向,學務工作人員,為了要順利推動,必須先考

5
量執行面的困難與需求,並訂定相關的配套措施,如此所訂定的辦法才能順利推
行。因此為了能促進教師參與,以及能讓教師有效分擔、協助學生事務處的學生
輔導工作,除了需瞭解教師意見,以及配合學校訂定的學生輔導規定外,學務人
員因為長期處在第一線,有長期、切身的體會,其看法應該同樣受重視,徵詢其
有關輔導人力、專業知能、處室間合作等,所有會影響到執行的問題,如此計畫
才能有效落實。

總之,近年無論是私立或公立,新設立或歷史悠久的大學,都面臨經費與人
力不足的困境,再加上大學教官將逐漸退出校園,使得過去許多學生輔導工作,
如學生意外事件、宿舍管理、交通安全、反毒反菸等工作,一時不知由誰或哪些
單位負責,因此如何建立制度或辦法,以使學校能在不增加太多經費與人力負擔
下,能更有效發揮教師的教育與輔導功能,將是學務工作人員的極大挑戰。但教
師需要哪些協助,以助其發揮全面的或最大的輔導功能,而且以過去提供的相關
訓練,如導師輔導知能訓練模式,是否足以讓教師承擔或分擔新的輔導職責,應
更清楚讓相關人員瞭解,以提供更好的協助與輔導訓練,以助教師能有效參與學
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否則可能不如由學生事務專業人員,提供學生輔導服務更有
成效。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希望針對現今大學校院的困境與挑戰---欠缺人力經費但卻更需落實
大學生輔導,因此擬瞭解我國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現況,及歐美
國家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然後,以問卷調查、訪談與焦點
座談法,針對我國大學院校影響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原因,及學生輔
導工作推動的缺失與困難,提出未來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策略,
以期我國的大學校院,在提升教學與研究卓越的同時,也能發揮最大的學生教育
輔導效能。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可歸納為下列八點:
一、瞭解我國大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現況。
二、檢視我國的導師制推動情況。
三、瞭解國外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
四、瞭解學校現行教師輔導評鑑有關辦法。
五、瞭解我國大學教師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與將學生輔
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
六、瞭解學務主管,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與將學生輔導
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
七、瞭解學務工作有關人員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八、提出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供各類型學校及教育主管機關
參考,以落實大學生輔導。

因此,本研究分析討論的問題包含:
一、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與成效為何?
二、我國大學的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為何?
三、國外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與實施情況為何?
四、我國現行的教師輔導評鑑辦法是否提供足夠誘因,以鼓勵教師參與學生事務
與輔導工作?
五、我國大學教師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為何?
六、我國大學教師對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七、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有無差異?
八、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有無差異?
九、資深學務主管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與將學生輔導列
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十、各大學校院學生輔導有關人員,對於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的看法為何?及對於推動工作所需輔導人力,專業知能,強化協同合
作,及相關配套措施等的需求為何?

7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範圍
壹、研究設計

本研究先蒐集相關文獻,瞭解我國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
況,與導師制和其他輔導工作參與的實施成效,以及外國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
與輔導工作的模式,作為設計問卷、訪談及焦點座談的參考。

然後,以問卷調查法,寄發問卷給大學校院教師與有關行政主管,以瞭解其
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及將輔導學生列入升等指標的看法。

再來,訪問資深學務長,以瞭解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
法,如相關辦法對促進參與的影響,及對輔導績效評量的看法,以及對於將輔導
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

最後,再邀請學務處有關人員,進行焦點座談,針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
與輔導工作有關事項,如輔導人力、專業知能、協同合作、及相關配套措施,進
行深入討論,以期能讓學務人員未來更能有效協助教師,並與教師協同合作,真
正達到落實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達成學生生活、學習、及生涯等全方
面的教育輔導任務。

貳、研究範圍

教師能夠參與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項目很多,例如擔任學生輔導中心的兼
任輔導老師、擔任社團的指導老師,以及兼任學生事務行政主管如課外科主任及
學務長等,均是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例子。但最為普遍的,亦即較多
數教師有機會參與的應是導師工作,因此在本研究中,導師及所有與學生事務處
有關,不論是否有正式職稱或聘書的工作,如協助系學會活動,或是擔任相關的
學生有關會議,如申訴、性別平等、或是學術會議的委員,都是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亦即,除了包含狹義與傳統的學生事務處有關工作,本研究的學生事務工
作將擴大到,所有能促進學生發展有關的工作。再者,配合最新的趨勢,教育部
高教司與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均積極鼓勵學校推動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以促進
學生應用課堂所學,並培養公民能力,因此將包含教師參與學生服務學習有關活
動,不論服務學習是列在教學單位或是學務處中,以及因為教學卓越計畫而設的
新增學習輔導工作,而非傳統由諮商輔導中心負責的學習輔導,只要是能有助學
生學習發展的輔導工作,均是本研究的範圍。換言之,本研究不以狹義的學生事
務單位與其業務,做為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範圍,而是以學生的輔導
需求,作為本研究促進教師參與的工作範圍。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大學教師與學生事務及輔導工作關係概述,第二節
我國大學生的問題與輔導需求,第三節我國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
與成效,第四節我國大學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第五節國外大學校院學生輔導
工作模式與借鏡,第六節大學的教育目標功能與教師的角色與專業期待,第七節
我國大學的教師輔導評鑑與相關辦法,以作為編製本研究之問卷、訪談及焦點座
談研究工具的依據,及作為研究發現討論的依據,以及做為本研究結論與建議的
參考。

第一節 大學教師與學生事務及輔導工作關係概述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意義及其與教師的關係為何?合適大學教師參與的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有哪些?這些問題有待瞭解澄清,才能瞭解大學教師參與學
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否需積極推動,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成功,以下簡要分
析討論。

一、學生事務與學生輔導工作的意義及其與教師的關係

我國的大學學生事務工作,在民國 84 年大學法修正公布前,大家稱之為訓
導工作,而訓導工作和學生事務工作,其工作的內涵並沒有多大不同,只是因為
教育觀念改變,而期望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對待學生的方式改變,不要存有威權的
訓示,及能不以上對下的姿態對待學生。但學生事務工作在大學中存在的意義,
其實不論是過去稱之為訓導工作,或不論各校如何稱呼,學生事務從有學校創始
自今日,學生事務是基於大學校園的實際需求產生,其主要功能為提供學生生活
與學習必要的輔導服務,以助學校順利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但因為教育理念的
不斷進步,及教育環境的改變,教育學生的目的,以及學生事務在大學教育之中
的自我定位跟著大環境而改變。因此,現今的學生事務工作,已經不再視學生事
務工作,只是負責學生的行為、品德,及生活照顧,學生事務工作的職責已經定
位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幫助學生成功、有效的學習。 (張雪梅,1996;
楊昌裕,2006;Kuh,1996)這職責使得教師在學校中,不僅不能置身於學生事務
工作之外,還應更積極投入,並主動與學生事務單位協同合作。

然而事實上學生事務工作,在我國大學的發展情況,各校差異頗大,仍有許
多學校仍視學生事務工作為過去的訓導工作,其工作內涵是處理學生的行為、意
外事故,或一些固定的行政服務如學生的兵役、獎學金問題,認為如此就是提供

9
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必要輔導服務。因為既然只是事務性工作,學生事務人員就是
以管理取向,不會自我期許學務工作和教育學生有關係,因此也就不可能以整體
宏觀,及預防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事務工作,因而學務工作的意義或境界,離
教育學生,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助學生成功、有效的學習頗遠,在此種
取向與氛圍中的學校,教師自然不會認為學生事務工作和自己有關,也不會願意
積極投入學生事務工作。

學生輔導工作的意義相較學生事務,雖然學生輔導的名稱從未改變過,輔導
工作的目的也沒變過,但對學生輔導工作應由誰負責,是專業心理師或是導師的
職責卻是模糊的,原因是,學生輔導涵義廣泛且抽象,依據張氏心理學辭典(張
春興,1989)的解釋,學生輔導的意義就是幫助學生成長,且輔導的輔是輔其自
主,導是導其自立。若教師自我期許,或學校期許每位教師,不應只當「經師」
還要當「人師」,則學生輔導工作就是教師無可逃避的職責。

但由於輔導工作具有非常複雜的特性,首先輔導工作可分為一、二、三級預
防工作,亦即依照不同的學生問題嚴重程度,有不同的因應處理方式,可知學生
輔導的所需的專業知能,其深度差異相當大。此外,因輔導一位學生可能需要同
時具備各種不同面向的知能,例如就業輔導、人格類型、感情問題……,種類繁
多,即使是專業的諮商輔導老師,也無法全面具備,可知輔導學生牽涉的問題廣
度相當大,不只對專門的輔導人員構成挑戰,對一般教師的挑戰更是大,因此這
樣特性的工作,自然就有可能被認為,不應是教師所能勝任的工作。但和學生接
觸機會最多的畢竟是教師,尤其是導師,因此學生輔導的第一線和整個過程,不
能缺少教師,卻是不需爭辯的。

再從責任歸屬來看,究竟學生輔導主要是教師還是專業人員的責任,一樣是
模糊的,除了特殊問題或個別學生的需求外,一般而言,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學
校必須協助或輔導學生的工作內容包含:大一的新生適應、轉系、重考問題,大
一到大四學生都有的學習困擾問題,及高年級學生的升學及求職問題等,全數都
既是學生事務單位的工作,更是學生事務單位中具有輔導專業背景人員(諮商輔
導人員或心理師)的重點工作,也是一些關心學生的教師,願意投入的工作如擔
任輔導中心的義務輔導老師。因此,教師與學生輔導專業人員及學生事務人員的
關係,是關係密切並需要分工合作,亦即需要共同承擔輔導責任的。

二、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省思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省思

討論教師應不應更積極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之前,應先瞭解合適大學教
師參與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究竟有哪些,然後考量教師的情況如時間、興趣、
能力的限制,以及再配合學生事務人員的工作需求,才能回答是否有必要更積極

10
促進教師參與,以及提出較周延、可行或最適合教師參與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項目。

過去大學教師一直都未曾與學生事務工作脫節,因此很容易能從教師參與過
的工作,瞭解一般人或過去認為合適教師參與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包含如擔
任學務工作的負責人,如擔任學務長、課外活動組主任,或社團指導老師,或學
校各種任務性編組指派,或票選出的顧問、委員、輔導老師等,但若要訂為加強
促進教師參與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項目,則應更全面的檢視是否還有其他輔導
工作值得教師參與。

因為學生事務工作範圍包含極廣,若以學務處的組織分工來檢視,比較不易
遺漏。目前我國大學學務處最多設有八組:1.諮商輔導組、2.課外活動組、3.生
活輔導組、4.衛生保健組、5.就業輔導組、6.僑外生輔導組、7.住宿輔導組、8.服
務學習組。每組都有合適教師參與的工作,但過去較普遍的是擔任課外活動組組
長,以及課外活動組的社團指導老師、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其他組則較少教
師,或可說更常由教師之外的職員或教官擔任組長,且各組因為工作內容偏向行
政事務,沒有機會或活動可讓教師參與。而全校性或是系、院的教育、輔導工作,
例如擔任比賽指導老師,重要集會的演講,或指導學生編輯刊物,或是擔任學會
的輔導老師等,則是教師經常有機會參與的輔導工作。

除了上述工作,所有能夠幫助學生發展與有效學習的工作,都不應不邀請教
師參與,如近來學校為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紛紛設立教學研究有關的單位,負責
學生課業學習方面的事務,如台大、東吳、逢甲等校,都由教師兼任主管並有許
多教師參與其中。此外,愈來愈嚴重的學生打工問題,及近來教育部積極希望學
校推行服務學習,鼓勵學生投入社區服務,以及當教官退出校園,過去的許多交
通事故、意外山難等事故,這些都是亟需教師積極參與的輔導工作,但是否合適
所有教師參與,納入促進教師參與的工作項目中,還須待進行有關人員的意見調
查。

要判斷哪些輔導工作合適教師參與,應顧及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情況,亦
即要考慮教師時間、興趣、與能力的限制,才不會陷入過於理想不切實際,例如
學務長及學務處各組的組長幾乎都是由教師擔任,而教師兼任學務長與組長是否
恰當,看法差異很大,因為其利弊得失都有,而且即使學務有關的許多研究都建
議,學務主管應盡可能聘專職人員,以避免教師兼任學務主管的高離職率(王延
皊,2005;林至善,2006;周玲台,2006)但學校仍只有少數能做到聘專職的學
務主管。此現象值得於本研究中追問,究竟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困難
為何,是缺乏什麼誘因,才使教師兼任的學務主管不能續任,或不能夠等到任滿
才離職,而學校與教育部一直未注意這些問題,若此問題沒有解決,教師的參與

11
並不能真正增加學生輔導的成效。

此外,學務人員的工作士氣與績效,和教師參與的態度有密切關係,長期來
多數的學務人員經常面臨必須不斷適應新主管的問題,且所承辦的業務常要召開
如學生申訴、獎懲的會議,而擔任會議委員的教師,經常出席人數不足,因而造
成會議改期並一再延期,諸如此類問題,十分困擾學務人員,因此教師擔任學生
事務有關委員,必須考慮教師的意願,及注意能否配合工作需要,才會對學務工
作的發展有幫助,也才不至於影響學務人員的士氣與績效。

綜合言之,學務單位人力不足,若添注教師的人力,即可借重教師的高學位
與能力,因而提升學務與輔導工作的素質,因此過去學校或教育部相關主管的思
維,一直採行聘教師兼任學務工作,上至擔任學務長、下至擔任委員如學務會議、
學生申訴、性別平等……會議的委員,或邀請具特殊專業如衛生保健、環境保護、
社會工作科系教師擔任顧問,但學生需要什麼類型的輔導?教師是否有意願?而
且學務人員的意見為何?亦即適合教師參與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為何?需要
仔細檢視,否則強要不合適、不心甘情願、缺乏經驗、或沒有正確認知的教師參
與,不僅輔導的品質不能確保,會危害學生,也會增添學務人員的負擔,反而更
不利學務工作發展。但是這些重要問題,過去很少被重視,也未有任何相關文獻
探討。

因此,本研究中將請教師、學務長、及學務人員,分別以問卷調查、專家訪
談、及焦點座談方式,回答有關各項輔導工作合適教師參與的程度,及哪些措施、
策略才能促進教師參與,才能進一步建議學校與教育部,是否應針對不同輔導工
作、不同教師類型,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12
第二節 我國大學生的問題與輔導需求

是否需要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問題,需參考當前大學生有無問題
亟待解決,或是有無輔導的需求,雖然過去相關的研究極多,值得探討的學生問
題極為廣泛,但為能整體說明我國大學生的近況,以下選擇引用最新最全面的資
料,亦即「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於 94 學年度收集的大三學生問卷調結果,作
為我國大學生的問題現況與輔導需求之代表。本調查為 94 年十月至 95 年二月
間,針對全國一般大學三年級、四技三年級、及二技一年級,共 156 所大專校
院,每校至少抽 100 人,共計抽出 49609 人回收 26307 份有效問卷的結果。以
下先針對學生對師生關係的滿意度、學習的經驗、學習的成果、及身心健康有關
問題或輔導需求,分別說明學生是否需要學校教師付出更多的關心與輔導時間。

一、大三學生的師生關係滿意度

我國大學生對於師生關係的滿意度不夠理想,因為依據調查,發現有關師
生關係的問題在 4 點量表的得分為 2.49 分,表示低於中間值,進一步分析此師
生關係的內容包含 1.老師能提供我適切的幫助,2.老師會主動關心學生,3.我會
主動請教老師有關課業或生活上的問題。有關老師能提供我適切的幫助,發現有
29.8%學生回答非常不符合或不符合。有關老師會主動關心學生,發現有 39.0
%學生回答非常不符合或不符合。有關我會主動請教老師有關課業或生活上的問
題,發現有 48.6%學生回答非常不符合或不符合。

二、大三學生的學習經驗

我國大學生在課業學習方面問題值得關心,因為依據調查,發現有關正式課
堂有關的學習行為相當不理想,例如,上課前會預習的學生只有 23.3%回答有
時或經常;例如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只有 19%回答經常;例如,在課堂上做與該
課無關的事(如聊天、打瞌睡、準備其他課等) ,只有 3.3%回答從不,35.1%
回答很少。例如,蹺課只有 13.1%回答從不,49.8%回答很少。例如,對我而
言,完成課業作業是有困難的,有 24.0%回答符合,有 3.0%非常符合。例如,
當學習上有問題時,我知道到哪裡去找資料或向誰去請教,2.4%回答非常不符
合 19.8%回答不符合。例如,選擇主修科系前,我並沒有多方瞭解各個不同的
領域,有 50.0%回答符合,有 13.5%回答非常符合。

三、大三學生的學習成果

我國大三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論是學生自己的滿意度,或是由學生能力的增進

13
情況,都顯示成果不佳,需要學校教師投入更多的心力與關注因為依據調查,發
現有關就讀大學期間,你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是否滿意?有 6.2%學生非常不滿
意,29.1%不滿意,53.3%尚可,10.4%滿意,1.0%非常滿意。而有關學生的
能力自我評估方面以英文能力為例,在五點量表中平間分數為 2.36 分,溝通表
達能力為 3.02 分,得分介於弱和普通之間。顯示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並不滿
意,需要學校的教師更多的協助。

學生心理社會發展的成果也不理想,和課業學習一樣需要教師們的關心,例
如,當遇到意外或失望情境時,我可以有效地調適過來,有 2.6%回答非常不符
合,19.9%回答不符合。例如,我能找到各種方法、資源來幫助自己有效地處理
各種負面情緒,2.3%回答非常不符合,18.1%回答不符合。例如,我常不能肯
定自己的所作所為,34.5%回答符合,5.3%回答非常符合。例如,我並不清楚
自己畢業後要作什麼,有 5%回答符合,17.4%回答非常符合。例如,我不確定
自己是否選對科系,有 37.4%回答符合,14.1%回答非常符合。

四、大三學生的身心健康

我國大三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同樣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因為依據調查,
發現有接近一或二成的學生身心健康已經出現警訊,甚至需要輔導治療,例如,
最近兩個星期感到悲傷,有 13.7%%回答常常,有 4.2%回答總是。例如最近兩
個星期覺得沒有人需要我,或我對任何人都不重要,有 9.1%回答常常,4.2%
回答總是。例如,最近兩個星期作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有 15.0%回答常常,4.0
回答總是。例如,最近兩個星期覺得孤獨、寂寞,有 14.4%回答常常,有 6.3
%回答總是。例如,最近兩個星期過分疲勞,有 23.3%回答常常,7.7%回答總
是。例如,最近兩個星期有原因不明的頭痛,有 9.3%回答常常,3.3%回答總
是。例如,最近兩個星期睡不好覺,有 14.5%回答常常,5.5%回答總是。

由上述學生對師生關係的滿意度、學習的經驗、學習的成果、及身心健康有
關問題,所反應的學生人數,以及不滿意、不健康等情況的嚴重程度,可說學生
確實需要更多的輔導,若教師不能投入學生輔導,是否需要專人專職擔任輔導工
作,否則學生的大學經驗以及其學習成果不可能改善。

再者,學生輔導不能只依據學生的意見,學校不能被動的依學生覺得需要才
提供輔導服務,反而是學生不自覺、忽略,而師長認為重要的,更應加強輔導。
例如,依據「台灣高教資料庫」教授調查問卷,發現有 37%到 44%的教授認為
學生的抗壓力、自我了解、自我節制、責任感方面表現的非常差或差;認為大學
生上課與學習態度差與非常差的超過 30%,私立學校比公立更為嚴重,私立學
校教師接近 40%覺得其學生上課與學習態度差與非常差(盧羿廷,2007)。

14
再從學校學生耗損,亦即休退學的問題看,近年因少子化影響學生來源,學
校可能因為過高的學生耗損,例如,依據 93 年度第一學期文化大學因為 1/2 而
退學的有 596 人,占全校學生的 2.73%。次多的是淡江大學 233 人,占全校學
生的 1.16%。人數第三多的是東吳大學,但其人數占全校學生的 1.66%。其衍
生財務或甚至退場問題不可不讓學校主管警惕,此問題不僅是過去學生和家長的
個案輔導問題,更賴學校以多管齊下方式來因應。教師只以預警方式協助,是不
能有效改善的,要更從根本,或更有效的預防,亦即需要教師投入更多,或學校
有專門單位,關注此類學生的真正困難與輔導需求,學生繼續就學、學生不耗損
的問題,才會明顯改善。

綜合言之,不論從學生的問題與輔導需求,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校
對於學生能否繼續就學的關懷,都顯示目前台灣高教的現況,亟需加強對學生各
方面的輔導協助,如師生關係的滿意度、學習的經驗、學習的成果、及身心健康
等。

15
第三節 我國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與成效

我國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大致而言,可分為兼任相關行政
工作與擔任導師,或擔任相關的委員,如學生獎懲、申訴委員等。本節只就兼任
行政工作與擔任相關委員,說明其情況與成效。導師工作於下節另外詳述。

教師以兼任行政工作的方式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極為普遍的原因,是
因為我國各校大學組織規程中大都規定,學生事務長由副教授以上教師兼任,學
務處的二級主管必要時由教師兼任,因此學務長幾乎全數由教師擔任,而二級主
管也是以教師兼任多於專職人員,其造成的影響為學務主管經常不在學務處辦公
室,而在研究室,或是因為兼任學務行政的教師,升等受阻礙,讓別人嘲笑或自
嘲是傻瓜,缺乏適當的獎勵與誘因,已經造成長期嚴重的學務主管流失問題。

依據王延皊(2005)的研究,每年幾乎都有三成左右的兼職學務主管離職,
以民國 90、91、92、93 連續四年看,學務長離職人數為 53、62、53、55 人;課
外組主任離職人數為 55、69、63、77 人;生活輔導組主任離職人數為 51、67、
59、53 人;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離職人數為 43、59、57、51 人,其中課外組最嚴
重,有二年其離職人數高達四成以上,因此由教師兼任學務主管的缺失,可說是
人事極不穩定。

王延皊(2005)的研究發現教師兼任學務工作主管的壓力,和進修升等有密
切關係,因為不打算進修或升等的教師壓力最低,已取得博士及教授資格的壓力
次低,再來是進修及撰寫論文中,及打算但尚未進修者。此外,依職務分析壓力
高低發現壓力於高至低為副教授、講師、助理教授、教授。

葉至誠(2007)指出,兼任行政職務者心態有多樣:一奉獻型、二世故型、
三嘗試型、四閱歷型、五理想型,但學務工作牽涉學生的學習發展,其實是十分
專業非一般的行政工作,尤其學務基層人員多數未具備良好的專業訓練,更需要
具有相關背景的主管帶領協助,因此若兼任的教師,幸運的是屬於奉獻型,他會
以學生為本,或以學務的需要而非個人優先,因此會犧牲本身學術的發展,為學
務同仁與學生盡心盡力。但除非是教授,否則因升等的現實壓力,不可能兼任太
久,因此往往等到他明瞭學務的真正問題,及有心得或能掌握方法時,也是學務
兼職主管離職的時候。

若是其他四類型心態,對學務工作同樣有不利影響,世故型者可能受請託,
常會隨請託人(校長或學務長)任期而異動;嘗試型者其心態可能因為退可守進
可攻的想法,一旦遇到挫折可能會辭去兼職,對學務工作的傳承十分不利;閱歷

16
型者對行政有興趣,但擔任學務主管,只是未來更上一層樓之資歷,對學務的投
入關心有限;理想型者對於兼任學務可能懷有教育或改革的精神,但是若沒有充
份的認識學務工作,只是以個人的學術專業,忽略學務工作的專業,可能會使底
下的學務基層人員,難以配合其個人化的理想、熱情與方向。

因此,在我國若是能進用更多具專業背景的學務基層人員,學務主管的兼職
問題,較不會像今日如此迫切待改善。目前的學務人員,對於奉獻型的主管,只
能抱以同情心,祝福好人有好報---能升等順利。對其他四類型,則早已經習慣其
來來去去,及不同的企圖心、領導方向與管理,消極的等著主管一換再換的命運
再臨,使得學務工作的進步與成效的累積不顯著。

教育部訓委會傅木龍(2000)指出教師兼行政工作,角色較具調和性,會對
社團活動態度更正向,有利社團發展,協助設施改善、經費爭取、行政支援等,
因此教師兼課外組主任,對社團而言是良好有力的幫手。但課外組主任比其他兼
任更高、更嚴重的離職率,卻是工作人員的痛,因為剛適應「新」主任,又要重
新適應新的主任。因此雖然教師兼學務行政有其優點,但若學校不能以制度來留
住優秀的兼任主任或兼職輔導老師,其實對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利弊得失互見。

此外,若學校誘因不足,教師也會不樂意多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例如學生社
團指導,依據教育部調查,141 所大專校院擔任校內外社團指導教師人數,平均
有 43.47 人,其中 28 所學校內社團指導老師有 1-20 人,50 所有 21-40 人,36
所有 41-60 人, 27 所有 61 人以上,換言之,有半數以上學校內指導老師人數
低於 43 人(教育部,2002)。事實上,一所學校的學生社團不只,也不應少於
43 個社團,以台大為例其社團數超過 300,表示所聘請的學校教師擔任社團指導
老師數遠低於社團數。學生若沒有足夠的學務處職員專職指導,或花錢另外聘請
校外老師指導社團,就必須有教師人力加入,如此學生在社團中才能獲得實際的
輔導,才能達到增進學生課堂外學習的目標。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成效的相關研究極少,以社團為例,陳昭雄、
林合懋、張同廟(2005)發現學生認為師長的引導,對於社團發展的影響力,比
一般大學的幹部更重要。但不同的背景會影響教師的輔導態度與成效。張同廟、
陳昭雄(2007)調查公私立技專校院 16 所共 538 位專任教師,研究發現教師的
職等、學校屬性、行政經驗對社團活動的行動參與有顯著差異,講師高於助理教
授以上,公立科大教師低於其他學校教師、行政經驗 3 年以上的高於無行政經驗
者。而且行動參與相較於教師對社團的價值認知與情感關注,得分更低,行動參
與包含「我經常參與學生社團活動」 、「我瞭解校內哪些社團表現較好」 、
「我會主
動關心學生參與社團的狀況」 、「學校若請我擔任指導老師,我會樂意接受」,這
四題的平均得分只有 3.28 分,而價值認知得分 4.23 分,情感關注得分 4.10 分。

17
顯示,教師雖然在理性與感性上支持社團,但在其行動參與上卻是傾向沒意見(3
分)而不是同意(4 分)。此外,教師有無社團指導經驗對社團的情感關注與行
動參與也有顯著差異,有經驗者都高於無社團經驗者。有大學時代參與社團經驗
的教師,其行動參與、情感關注及價值認知,都高於大學時代沒有參與社團經驗
者。

除了以兼任行政方式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教師長期因大學教授治校理
念,及實際校務運作需要,教師有相當高的責任或機會,必須擔任各種學務有關
委員,以協助學校處理學生事務,例如擔任獎懲或申訴委員等。但相對於擔任其
他委員,教師比較不投入和自己無直接關係的學生有關會議。因為依據陳金貴、
張雪梅(1998)的研究,發現教師參與學生事務比其他 11 種會議,更不投入,
只有 3.6%回答參與學生事務有關會議非常投入,比系務會議有 40.5%非常投
入,校院系教師評審委員會有 30.9%非常投入,可說一般教師不夠關心學生事務
工作,因此才只有極少教師認真投入學生事務有關會議。

綜合言之,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在目前高等教育的現實中有其必要性,
若教師的人格特質是奉獻型,或學校提供足夠的誘因,教師的學生輔導功能與成
效是不容忽視的,但以實證研究的發現看過去教師的參與,無論是兼任學務主
管,或是擔任社團輔導老師或參與學生有關的會議,教師都不夠積極、投入,因
此要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不能不訂出有效的辦法,以鼓勵教師,
否則教師兼行政主管的嚴重離職問題,以及對學生事務的冷淡態度,是不易改
變、改善的。

18
第四節 我國大學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

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中,最普遍的可說是擔任導師,因此其輔
導成效,值得特別檢討,在本節將特別針對導師制的推動情況,及其成效分別說
明,以說明是否需要更積極促進大學教師擔任導師工作,以及可能增進導師效能
的策略為何。

依據教育部(2002)的調查研究,我國的大學導師制,可說各校的組織與運
作尚稱健全,雖然導師業務承辦單位並不一致,有的由課外活動組、有的由生活
輔導組、有的由諮商輔導組負責,有的由學務長直接負責。因為有專門承辦單位,
因此不論是導師制實施情況,在其設計上有多種形式,如家族導師、研究生導師、
外籍生導師、住宿導師、專業導師、延肄生導師、及認輔導師,以及最為普遍的
以班級方式安排導師,班級方式又分為單導師制、雙導師制、二班或三班合一導
師。其中以單導師制最為普遍,約佔 60%。全校擔任導師人數,有最多的學校
(有 39%)有 50%-74%的教師擔任導師,其次為 34%-49%的教師擔任導師(有
35%),甚至有 4%學校為全校教師皆擔任導師。再來,辦理導師會議或導師輔
導知能研習情形,亦尚稱良好,因為有 39%學校每學期辦理一次,10%每學年
辦理一次全校性導師會議,而導師輔導知能研習會,則有 50%每學期一次,每
學年一次的有 30%。因此,可說運作與組織方面算是普遍正常,能發揮一定的
成效。

但導師制的實行狀況,也常被師生批評,如認為導師只是請同學吃飯,輔導
成效不彰,或學生需要時找不到導師,因此學生求助對象,導師排第四位,居於
同學朋友、家人、系所內熟悉的人之後,朱玉葉(2002) 。此外,更有些學務有
關人員質疑導師費占去學校教學訓輔經費中的大部分,不如將導師費用來聘專業
人員,會更有效能。造成這些批評、質疑的原因,可能和有的導師沒有意願擔任
導師有關,教育部(2002)調查共有 72%學校認為老師願意,18%不太願意,
只有 9%認為非常願意擔任導師。此外,可能和導師制實施的困難有關,調查發
現有 47%學校認為學生在校時間不定聯繫輔導困難,40%認為導生人數太多,
38%認為教師認為影響教學研究而不願用心,31%認為教師無輔導經驗,25%認
為學生問題太多,24%認為津貼有限。若從實施困難角度看導師制的成效,及學
生並不願積極向導師求助,其實目前的導師制大有改善的必要,除非能確實克服
上述困難,導師功能與擔任導師的意願才可能大幅改善。

檢討分析影響我國大學導師制實施現況的因素,大致可分教育部政策與學校
領導二方面。教育部政策方面主要是藉助經費及命令,規定學校落實導師工作。
以下先回顧與政策有關的辦法或法律。民 33 年定「專科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

19
法」明訂專任教師皆有擔任導師的義務,且規定每組導生數不得超過 20 人。民
58 年頒訂「大學暨獨立學院導師制實施辦法」規定每週至少應以二小時為導師
固定指導時間。民 61 年頒訂「專科學校導師制度實施辦法」規定擔任導師授課
時數得減少二小時。民 62 年頒佈「專科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規定導生人
數以 20 至 40 人為原則,且刪除每位教師皆有擔任導師的義務,及移除自民 27
年即存在的導師的責任與榮譽條文。民 70 年將專科及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度實
施辦法,合併為「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規定一律發給導師指導活動費
免扣所得稅,及增加獎勵績優導師並優先遴用擔任行政主管。民 79 年則有更詳
細規定「國定大專院校七十九學年度導師制實施辦法注意要點」規定超過 20 人
之班(組)得增設一位導師,亦即採行雙導師制,另詳細規定導師資格、導師時
間、鐘點費、各年級學生之輔導內涵,及要求編列導師研習會預算。但此注意要
點至 90 年及廢止,到 92 年更完全廢止中等以上校導師制的實施辦法。到目前
最新的教師法規定,為各級教師皆有擔任導師之義務, (王心蕾,2006)。可說
教育部政策,已經以法律強制要求學校教師,必須擔負學生輔導的義務。因此配
合大學評鑑辦法,要求學校對教師評鑑要針對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內涵進
行評鑑。

由上述可知目前導師制可以有一定的成效,及如此普遍實施,主要是因為教
育部的強制規定,及提供經費上的鼓勵,如免扣所得稅、得減授課時數二小時。
以及規定增加獎勵績優導師並優先遴用擔任行政主管,其中的獎勵績優導師對於
中等學校及大學院校,都能達到鼓勵導師的目的,但優先遴聘為行政主管,其實
在大學中並無實質作用。但總之,因為強制且詳細、具體的規定,使得我國大學
的導師制才能普遍發揮學生輔導功能,讓導師和學生建立比一般教師更密切的關
係,而且似乎導師比專責的學生事務人員,有時更對學生有幫助。

另外,有關學校領導人如校長、學務長,對導師制的行政領導管理,也是造
成導師制能否發揮功能的另一主要原因,以下舉一些學校對於導師制特別用心的
學校,說明領導人對於導師制成效的貢獻或影響。例如政治大學在周玲台學務長
的任內92年至95年,其導師制實施辦法共修訂八次,針對問題不斷改善,以使
辦法能周延符合學校需要,其中的導師制經費項目頗為周詳,其項目分為三大類
1.導師輔導費,包含一般輔導費、學院導師輔導費、院專任諮商心理師輔導費與
特殊輔導費等。一般輔導費各年級導師輔導學生,每學年依一小時鐘點費標準發
放九個月。學院導師輔導費以每80名導生分配一小時鐘點費等職之工作費為
限,每年至多發放九個月,由各院訂定學院導師實施辦法並經學務會議審議後核
撥。院專任諮商心理師輔導費由心諮中心增聘院專任諮商心理師,以三人為限。
特殊輔導費則用在協助學生疾病、急難事件處理、協助精神狀況或家庭情感問題
事件上。2.導師制活動費,包含班(組)導師活動費、系(所)聯合導師活動費、
學院導師及院聯合導師活動費、及全校性活動補助費。上述各活動費,都有明定

20
使用原則。3.提升導師輔導知能研討會,包含系(所)研討費、院研討費、全校
研討費。詳細的經費分配辦法,是政大能落實導師成效的重要原因,應值得他校
模仿,其他各院的導師實施辦法,政大也一一詳定並經學生事務會議審議通過,
也值得參考,但限於篇幅不多舉例。

台大也自 90 年左右,開始用心改善其導師制,由導師專刊改版為薪橋---台
大導師月訊,每月出刊用來傳達學務處對於導師工作的辦法或輔導資訊,可知台
大決定積極推動導師制,因此也獲得學生的肯定,因為台大生輔組於 92 學年度
對學生實施導師制問卷,有 93.8%學生贊成台大應繼續推動導師制度。其改變過
程主要是由學務長召集各院導師代表一名,組成導師制研議小組,深入討論導師
的角色、任務、導師費的分配、導生編組方式、訂定,及以表揚優良事蹟為主的
優良導師評選辦法等主題,修訂其導師制實施細則,並改訂為目前的導師制度實
施辦法。其辦法的特色例如導師費部分,亦有規定例如規定系所統籌運用的導師
費之比例,宜以百分之二十為上限,需經導師簽章印領後核銷,以及研擬「創意
型導生活動補助要點」以使導師輔導費和導生活動費之間有所區隔,達到鼓勵各
系所導師舉辦各類有創意的導生活動,增進師生互動。而在組織方面的特色,值
得他校學習的是,設置院、系導師輔導委員會、及系(所)建立專職導師,作為
整合性的輔導平台。

績優導師獎勵究竟重不不要,是否能鼓勵促進教師樂於擔任導師,值得檢
討,因為教育部政策,以及學校的領導者,都以訂定優良導師的獎勵辦法,做為
鼓勵的策略。但此對於導師的鼓勵,在精神上,雖可獲得肯定,但實質上則不一
定能令教師滿意,因為多數學校優良導師的獎勵辦法,相較於研究、與教學的獎
勵,導師獎勵不足以吸引或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其原因為例如清
華、元智大學之教學傑出獎為每人一面獎牌,及將金十二萬元整,但元智大學優
良導師每人6萬元。淡江大學優良導師只有頒發優良導師獎牌一面,而教學優良
則為頒發獎金二萬元及獎狀(牌)。絕大多數學校是優良導師每名頒發一萬元或以
下獎金及獎牌或獎狀乙幀,並於校刊中登載,以為表彰。因此,可說對導師的激
勵還有待加強。

上述分析資料,顯示我國導師制推動的成功和政府的倡導有關,以及學校決
策人員,是否能提供足夠的經費,合宜的配套辦法更有關係。值得作為訂定促進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策略、措施之參考。換言之,若學校以及教育部
能訂定周延的辦法,仿效如政大、台大標竿學校的辦法,注意經費與資源分配的
合理性、及提供充分的輔導知能訓練或有效的激勵等,才能期待導師有預期的輔
導成效。

21
第五節 國外大學校院學生輔導工作模式與借鏡

本節的目的是為了挑選一些著名國外大學的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的情況,以助瞭解是否我國應更積極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及如
何學習其成功模式或特色,做為我國訂定策略、措施之參考。

國外大學學生輔導工作模式可供我國借鏡的,首推英國的劍橋、牛津大學導
師制,其導師制為後期創設的許多世界各大學所仿效。此外,美國大學自二十世
紀初,其大學的學生事務工作,就已經蓬勃發展形成一專業,因此其學務與學生
輔導工作主要是以專業、專職的人員負責,教師則以協同的方式參與其中。此外
中國大陸近幾年來,對於導師制及學生輔導工作開始有新的政策,亦值得觀察其
努力改革的過程與成果。以下分別以三個國家大學的學生輔導工作推動模式,做
為例子,並與我國的簡要比較。

一、英國大學學生輔導工作模式

英國牛津、劍橋大學中的每一個學院都是獨立的機構,有不同的文化、管理
或領導哲學、及組織結構,他的最大好處是提供理想大小的組織,使易於融併不
同學門的學生、教職員。因此在輔導學生上,在每一個學院中而非大學中設有各
院的學生輔導單位或系統。其輔導系統的設計分為專業督導(Supervision
system),和一般輔導(tutor system) 。專業督導是藉著小團體的方式由一位學門
教師帶 1-4 位學生,使學生學習不會因班級人數多,無法獲得合宜的協助。而一
般輔導是每位學生會被指派一位專人 (tutor) 來照顧學生,tutor 的責任是掌控學
生學習的進步情況,及聯絡學生的專業督導,其任務可分為三大類一、主要是新
生的協助,包含介紹學校給新生、安排新生社交活動、提供人際友情的支持、提
供建言或諮詢、教導有關生活中有用的技能等,以促進學生個人的發展。二、為
行政和經濟的協助,行政方面如註冊、選課、及課業有關的申訴或抱怨,或學業
上的不名譽事件或休退學等。經濟協助方面如提供校內外獎學金及貸款的資訊,
以幫助學生順利就學。三、為學術有關的協助,包含新生入學有關事宜的處理、
例行的學習情況檢視、協助課業問題如和教師相處的問題、提供生涯的建言、負
責為學生寫推薦信、以及做為學生和專業督導(supervisor)、和系所(department)
及學習主任(director of studies)之間的聯絡人。

Directors of studies 主要角色是學院和教授及系之間的聯絡,負責有關入學


的所有事宜、課程、教學設備、考試、安排 Supervision、及和 tutor 聯絡學生課
業上的問題,並提供每學期的 supervisor 名單給 tutor,以及確保每位 supervisor 都
能定期呈報學生的學習記錄。

22
The tutorial office 至少有七、八位專人,其成員主要是 tutor,幾乎都具有博
士學位其身份為職員,及包含不具博士學位的資深研究員(fellow),以及護理人
員,電算中心人員等。學生可以在上班時間和 tutor 約談,若不方便可電話或
email ,重新安排時間,緊急時或下班後也可以找到 tutor。一般而言,每位學生
必須於學期初和學期末與 tutor 各約談一次。若學生想要換 tutor 必須和 senior
tutor 談。取自 www.admin.cam.ac.uk/committee/senior tutors/quidance/tutor.html/

上述的模式,因此被視為「雙導師制」 ,一為和學門(系)較有關的 supervisor,


一位是 tutor,二者分工但關係密切,tutor 並不教書,責任只是照顧除了專業以
外的所有生活事務,而一些教師除了擔任 supervisor 也有許多會於學校的 College
teaching office 中兼職,負責教學有關評量及其他教學行政工作,因此可說強調
tutor、supervisor 和一些兼行政的教師共同聯合輔導學生。

與我國相比,英國的牛津劍橋輔導模式,比較重視學習輔導和一般輔導之間
的合作聯繫,而我國因為沒有足夠的職員,因此無法一學期和學生約談二次,一
般生活輔導與學習有關事務,全部都由導師單獨負責,導師也很少能做到一學期
和學生約談二次。再者,學習有關的專業督導,也是英國大學的學生輔導特色。
我國的導師生關係,不如英國以小團體方式建立的關係密切。總之,我國導師制
若能減少輔導人數,及加強學習方面的關心,以及讓導師能和負責行政的職員更
密切合作,才會有更理想的成效。

二、美國大學的學生輔導工作模式

由於美國學生事務有關人員於 1979 年起,不斷致力於建立高等教育中有關


學生事務、學生服務、學生發展有關工作的專業標準與引導原則,至 2006 年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S),其會員
已經成長到包含來自 40 個相關學術團體的近十萬專業人員,最新第六版其內容
已增加到包含 30 種以上的學生輔導工作,對於每一種如諮商輔導、社團活動輔
導、住宿學生輔導、新生輔導、生涯輔導……都有詳細的規定,其規定包含十三
項標準或引導原則:1.任務 2.方案 3.領導 4.組織管理 5.人力資源 6.財物資源 7.
設備 8 法律責任 9.公平機會 10.校內外關係 11.多元 12.倫理 13.評量與評鑑,以
期學校提供的學生輔導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成就、及成為社會的好公
民,因此一般為了能滿足學校評鑑,或達到通過認可目的,一般大學的學生事務
工作,大致都能符合上述 13 項標準與指導原則。以下對美國大學的輔導模式作
概括的介紹。

美國的大學一般職員比教師人數更多,且因為有 CAS 的人力資源標準規


定,及受學生輔導組織分工詳細等因素影響,其學生輔導主要由專責單位負責,

23
以 CAS 的分類法,其輔導工作細分至 30 種以上,以字母順序排列如後:1.
Academic Advising、2.Admission Programs、3.Alcohol, Tobacco, and Other Drug
Programs、4.Campus Activities、5.Campus Information and Visitor Services、6.Career
Services、7.College Health Programs、8. College Honor Societies、9. College Union、
10.Commuter Student Programs、11.Conferecne and Events Standards、12.Counseling
Services、13.Disability Services、14. Education Abroad、15. Educational Services for
Distance Learners、16.Financial and Programs、17.Fraternity and Sorority Advising
Programs、18. Health Promotions、19 Housing and Residential Life Programs、
20.International Student Programs、21. Internships、22.Judicial Programs、
23.Leadership Programs、 24.Learning Assistance Programs、25.Lesi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rograms、26.Minority Student Programs、27.Orientation
Programs、28.Ourcome Assessment and Program Evaluation、29.Recreational Sports
Programs、30.Registrar Programs and Services、31.Religious Programs、32.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s、33.TRIO and Other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Programs、
34.Women Student Programs。

上述輔導工作都是學生輔導中不可少的項目,學校需要有人負責,其中和教
師關係比較密切的是 Academic Advising,依據 CAS 的任務標準規定,Academic
Advising 的任務或工作目標為幫助學生與學校 1.發展合適教育計畫、2.澄清生涯
及生活目標、3.選擇合適的課程及相關教育經驗、4.解釋學校學系對學生的要求、
5 瞭解相關教育資源、6.評價自己的教育目標達成程度、7.增進作決定的技巧、
8.強化自我指導或自制力、9.轉介到相關輔導單位或協助學生主動利用學校資
源、10.提供學生資料給學校,以助學校瞭解學生的需求。因此,其主要服務對
象是未決定主修的學生(占服務學生中的 65%)及課業有困難的學生(占服務
學生中的 63%)。其工作人員幾乎是全職的專業人員,其工作為協助系上教授,
亦即教授和職員以協同方式來輔導學生 (Miller, 2003)。依據調查發現 1997 比
1993 美國全國性的調查,faculty advisor、staff advisor and counselor 間合作更密
切,有更高比例的 academic advising 事務需向學務長報告。顯示學校更瞭解以
協同教師職員方式進行學生課業指導才更有效,更瞭解切割學術和學生事務工
作,對幫助學生的學習成長是不利的(King, 2002) 。

以哈佛大學為例,可能受到英國牛津劍橋模式影響,因為雖然各大學早就設
有 Advising Programs Office 但哈佛大學到 2006 年初才設立,其主要工作為協同
管理、督導學術指導有關方案,需要和學生、系主任、教師、宿舍長(Resident
Deans)及和 Freshman Dean’s Office 合作,以指導學生選擇主修領域,其設計
為每 400 人設一位輔導員,主要負責輔導新生。此外,所有宿舍的 advisor 也加
入擔任新生的 advisors,同時,還在課程中為新生安排 peer advising fellow,這些
fellows 會和 proctors(相當我國的學務長) 一起陪伴新生回答學術及課外活動,

24
及所有生活上事宜。因為哈佛的主修決定時間由第二學期末,改延到第三學期
末,因此也增加了大二學生的 academic advising,每位大二學生被安排一位 house
tutor,協助學生在第三學期有關主修的事,到主修選定後學生的 academic adviser
也會以小組方式,包含系主任或 head tutor,助理系主任或 assistant head tutor,
等一起幫助學生。

此外,除了 academic 方面的輔導,美國大學還有 mentor 的安排,mentor


的字義是來自古希臘荷馬的奧迪賽神話,距今 3000 年一直都是用來形容是智
者、能引領人、能提供諮詢的長者,以助人瞭解其所做事情的價值,及所作所為
值得驕傲處,因此大學生的 mentor 其精神即為需當大學生的精神引導人。(Buck,
2003)。一般而言,mentor 是服務比較特殊的對象,針對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如
有學業困難可能導致輟學者,學校會安排 peer mentor 由大學部成績優秀的全職
學生擔任,每人一學期只限輔導三人,進行一整學期,每週固定一對一的學業輔
導,或是 advisor mentor 由專職人員、教師或是研究生擔任,以留住學生不致中
途輟學。如對少數學生或婦女,也會安排有經驗、智慧、能力、及相同背景的人
來擔任其 mentor。

上述美國或哈佛大學的輔導模式,可說主要是組織健全,工作人員有充足的
專業進修機會,因此工作具有專業水準,以及人員分工細密,如宿舍、院系和新
生輔導辦公室間,如職員、教師和同儕輔導員間,能相互合作。此外,各校都有
單獨設立的課業輔導單位,可見相當重視課業輔導,尤其是主修的選擇,而我國
因為聯考分發制度,使得大一學生即有自己的主修,因此學校減少了這些輔導工
作,但不容忽視的是,大一學生的生涯困擾極為普遍與嚴重。因依據「台灣高等
教育資料庫」94 年調查結果,我國大三學生回答選擇主修科系前,我並沒有多
方瞭解各個不同的領域,有 50.0%回答符合,有 13.5%回答非常符合。而且公
立大學教授認為大學生上課與學習態度,差與非常差的超過 30%,私立學校更
為嚴重有接近 40%,覺得學生上課與學習態度差與非常差(盧羿廷,2007)。
詳見第二章一節。因此,我國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需要考慮學生
最主要的問題與需求是什麼,以及瞭解職員和教師之間需要更緊密合作,才能有
最理想的輔導成效。

三、中國大陸的學生輔導工作模式

中國大陸自 2002 年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及武漢大學嘗試在大學的部分院


系中,試行「本科生導師制」後許多大學才紛紛設置導師制,此新的導師制作法
和過去,以政治思想輔導員制及班主任制不同,其推行原因和大陸的高校擴招,
使得學生素質降低,師生比不理想有關,因此學校開始要求教師要和學生更直接
接觸,以引導學生學習,北京大學則除此外,考慮要實施讓學生進入大學之後才

25
確定專業,以讓學生更認識其打算主修的專業領域內涵,因此,北京大學首先設
計了和過去不同的導師制,以下說明中國大陸由教師擔任的「本科生導師制」概
況,及不同類型的導師制和輔導員制度,以瞭解大陸的學生輔導工作模式。
(李
胜、吴兴宁,2006;王奕,2007)。

本研究以認真推行且在教育領域上著名的廈門大學為例,廈大為加強大學生
的培養工作,在近三年才試行導師制,其試行辦法分點說明如下:
1. 導師的配備
新生入學後為每名學生配備導師,指導間 3 年(5 年制為 4 年),學生進入
大四則改為結合畢業論文配備論文導師。大學生導師的分配,採學生選導師與導
師選學生相結合,由學院調配決定。指導期間如有特殊原因,經學院批准,可調
換導師。
2. 導師工作要求
開學初導師必須與學生見面,每月與學生面談或集體指導一次,一學期面談
或集體指導 3-6 次。每次約談後需填寫記錄。
3. 導師制組織與運作
每位全職的講師以上教師都有義務擔任大學部導師,學校行政單位、學院的
黨政管理幹部,亦都可以受聘擔任大學部導師。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數以不超過
15 名為宜,由學校成立領導小組,校領導任組長,教務處為秘書單位。各學院
亦成立領導小組,由學院實際負責導師的遴聘、考評等。導師制的評估,由學院
每年回收檢查「本科生導師指導冊」中的師生約談記錄,導師必須詳細記錄對學
生的指導、建議及約談情況。指導週期結束後,學院收回保留「本科生導師指導
冊」 ,並於學生畢業時將其發還學生作為紀念。學校每二年表彰一批優秀導師,
約占導師人數的 5%。
4. 導師的任務與待遇
學校規定導師必須做到、1.為人師表,通過身教,引導學生豎立正確人生觀、
價值觀、及榮辱觀、2.指導學生安排學習進程、選課、3.引導學生確立正確專業
思想、4.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精神和嚴謹治學態度、5.引導學生參加研究訓練工
作。其待遇為,導師工作列入教學工作範疇,每學年指導一名本科生,視同承擔
五個標準課時的教學工作(但不直接頂替課程教學) ,學校依指導學生數發給相
應的指導經費。
廈門大學學生處實施試行導師制的學生意見調查,2007 年網頁上公布的結
果,發現關於「本科生導師制實施以來,你的總體感覺怎樣?」更 1514 位學生
回答的結果,很不滿意最多有 63%,不太滿意有 14%,一般有 11%,比較滿
意有 4%,非常滿意有 5%。(http://xsc.xmu.edu.cn/vote.asp?id=1)

中國大陸有些導師制與廈門大學的有些差異,一般而言,大學及同一大學的
不同學院,其導師制辦法多少有差異或各有特色,如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

26
院,試行除了在原本班級由輔導員及一名導師共同輔導的自然班外,另外在每個
年級抽取 3-4 名學生組成十幾人的縱向班級,另聘一位老師擔任導師(類似台
灣的家族導師制)但試行後,改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興趣班,一起
開主題班會、進行體育活動或外出參觀,以自然班與興趣班相結合,同時實施導
師輔導工作。另外,對大三學生則實施「模擬導師制」,此為參照研究生教育的
導師制作法,根據大學本科生專業學習和專業研究方向,配備相應的專業輔導教
師,進行教學和科研指導,為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以及畢業後就業、考研究所
或考公務員作準備。每組 5 至 7 人,配備一位模擬導師,且每一位大三本科生
都必須參加模擬導師制,且以二學期後所提交的論文作為課外學分的評分依據。

中國大陸大學的學生輔導目前狀況,雖有許多大學嘗試推行新的導師制,讓
更多教師參與學生的課堂外時間輔導,但因實施時間尚短其成效尚待觀察,若過
去黨政主管或輔導員能和導師合作良好,可以增加教師的高素質人力,對學生學
習方面必會有好的成績,因此以下再簡述具有歷史的輔導員制度。

於 1953 年清華大學的校長倡導成立政治輔導員制度,至今在清大以及全中
國的大學中以實施五十多年政治輔導員制,目前多稱為輔導員,輔導員的工作主
要承擔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以清華大學為例,有「黨建輔導員」負責學生
黨員的輔導,及為了加強信息網絡環境下,學生思想的輔導,設網絡輔導員,並
設立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負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的組成份子是以
青年教師(指學生畢業留校擔任輔導員)為骨幹,組成原則為以研究生為主體,
本科生為補充。大一新生班級,每班配備一名帶班輔導員,大二以上的本科生,
每二班配備一名帶班輔導員,由輔導員和各院系的業務導師共同輔導本科生。 (江
濤,2005)

其他大學雖然幾乎都有輔導員的設置,是大學生輔導的主要模式,但形式有
些差異,現階段的大陸高校輔導員配置,歸納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沿用傳統方
式,聘用專業課程教師擔任班主任,每班配一名。第二種是設立專門從事思想政
治工作的輔導員隊伍。第三種是輔導員隊伍由專職和部分兼職教師組成。第一種
的方式,雖可能讓學生更受到班主任的關懷,但許多班主任因教學研究繁忙,其
工作常流於形式。第二種的輔導員制,目前占絕大多數比例,但由於 1:400 的
輔導員和學生比例太高,使得原本主要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學習、生活、
心理健康輔導的工作不能落實,每日陷入紛繁的事務性工作中。第三種則為由專
職輔導員結合兼職的專任教師共同合作,如此既可減輕專職輔導員人力不足問
題,及教師教學壓力重無法全心投入學生輔導的困境。

因為中國大陸目前普遍遭遇的學生輔導困難是,因擴招導致學生素質降低,
且人數膨脹,及原來的輔導員專業形象及能力不足以勝任輔導工作,而教師的科

27
研壓力、教學壓力日增,所以少數大學推出「代理輔導員」制,以高年級學生和
班主任一同輔導學生,以因應此困難。

北京大學於 2002 年為了加強新生輔導工作,推行「元培計畫」以輔導員與


學生比例為 1:30 至 1:60 的比例,選高年級學生作為大一學生輔導員,要求
輔導員深入學生宿舍,作學生的良師益友,至少每週到學生宿舍訪問一次,注意
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向年級主任匯報,並每月向年級主任交一份書面匯報。其具體
工作是班級組織建設,但此班級組織是依照住宿情況分組,協助各組產生組長及
幹部,並與年級主任不定期討論輔導新生的問題,元培計畫有三套並行的支持系
統:一教務系統、學工系統、及導師系統,雖有時會有具體分工與責任不清問題,
或協調不及時問題,但此元培計畫還是對教務系統及導師系統的職責有交叉,甚
至對原有的學工系統的職能,也產生一定程度的交叉,雖出現活動重複,但從實
施回饋檢討,北大認為值得推展到其他院系(李胜、吴兴宁,2006)。

綜合大陸的學生輔導模式,學者指出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需要注意的問
題首要的是,必須正確處理好導師與輔導員之間的關係,必須明確導師與輔導員
應是並存而不是替代關係,二者是相輔相成,輔導員主要對學生進行宏觀指導,
導師則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輔導員管理學生多採集體指導,而導師則是個別指
導,導師要及時將對學生的情況和學工部及輔導員聯絡。

中國大陸的高校輔導模式,與我國大學相比,可說我國只著重導師責任,中
國的大學多了輔導員制度,此外,不論是新設的本科生導師制,或模擬導師制,
其投入的輔導人力比我們充足,而且近來中國大力提升輔導員的地位,鼓勵輔導
員進修學位,並於獲得學位後幫助轉任教師系統,以增進輔導員對此份工作的認
同。再來,本科生導師制的安排,要求做到人數儘量減少,例如,浙江大學的本
科生導師日,共有來自 21 個學院的 1000 多名本科生導師,與共 6193 名大一新
生見面,可見其做到低的師生比,這些足以做為我國大學生輔導模式的參考,以
及作為提升輔導成效的策略。

綜合英國、美國、中國的大學學生輔導模式,可以說三個國家都十分注重大
一新生輔導,以及學業輔導。除安排生活輔導專職人員外,還注重專職人員、教
師、同儕間的協同合作,讓教師、職員以及學長或優秀學生,共同擔負各種面向
的輔導工作,不像我國較偏向歸責給導師,讓教師面對一班多人,及面對學生的
生活、學習等所有問題。

28
第六節 大學的教育目標功能與教師的角色與專業期待

大學教師的角色是否被期待,以及教師本身是否自己認為,應該參與學生事
務與輔導工作,會影響推動的結果,因此本節首先澄清大學的教育目標與應有的
教育功能,然後探討大學教師的角色,及其在現今大學中的功能,亦即學校對其
專業表現的期待,以協助瞭解是否應積極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
及是否有障礙會影響教師的參與。以下分二部分:一、大學的教育目標與功能,
二、我國與美國大學對大學教師的角色與專業期待來說明。

一、大學的教育目標與功能

張雪梅(1996)在其「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於實踐」書中引述,
盧梭在「愛彌兒」書中第一篇說: 「我不相信世人稱呼為學校的滑稽建築物是教
育機構。」;英國哲學家紐曼在「大學的信念」書中強調,大學之教育目標在人
類心智的充實與壯大;以及指出西方的大學,由於受到盧梭、斐斯塔洛齊及杜威
等教育思想家的影響,他們的學校教育目的,重視個人的自我實現,也就是強調
個人的重要性,提倡個別差異,認為教育只是提供各種有利的措施,使得個人才
幹作最大的發展。特別是杜威把教育視為過程,認為過程本身就是教育目的,他
把教育本身喻為「生長」 ,把施予受教者的教育喻為「指導」 ,而整個教育的過程
稱為經驗。這些理論對於重視學生發展,或是從事學生事務工作的人員,是很基
本且重要的理念。

美國的大學學生事務有關人員,受到上述理論的影響,開始省思與確認,自
己存在於大學的意義,與應發揮的功能。在 1937 年與 1949 年分別發表了二次重
要的宣言「學生事務人員的觀點」 ,其宣言中特別強調大學教育應注重學生的個
別差異,以及重視學生全面的發展。其主要觀點為:一、每一個學生必須看成是
一個完整的人。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因此對待他們必須視其為獨一無二
的個人。三、學生所在的整個環境必須是教育性的,而且環境必須促使學生達成
完全的發展。四、學生發展最主要針對的是,學生本人及學生個人可賴以增進發
展的資源。(張雪梅,1996)

我國對於大學教育的目標,亦有頗多的主張,較早期名教育家劉真認為教育
僅能培養「有用之人」
,而未能培養「幸福之人」,甚至受教育愈多者,煩惱痛苦
亦愈大。學者張春興認為「理想的學校教育,應該是先求如何『教人』,而後再
求如何『教書』
。否則想只從『規定學生學習某種知識』的取向去實施學校教育,
而不從『配合學生心理需求引導其學習』來著手,那是捨本逐末的。因此,他指
出,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時,在理想上應該追求三項基本目的:一、從求知中得

29
到快樂,願意主動自發地繼續求知。二、在學習中健康成長,而健康成長至少包
含認知、身體及社會三方面的成長。三、在生活中準備生活,提供適合學生生活
年齡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生活教育中學習並重組生活經驗。(張雪梅,1996)

黃政傑(1990)指出「我國大學教育的目標,被窄化為教育與研究二項:養
成專門人才,研究高深學術……且教學目標重專才輕通識,重知識傳授,輕實踐
品德、社會責任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頁 37)。認為固然研究及專業訓練
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標,但犧牲全人的發展,高尚品德的培養,可能製造出對社會
危害更巨,而非造福社會的菁英。

簡而言之,大學教育的目標與功能,依西方與我國的教育家觀點,應該更為
重視學生的生活教育,因此,讓教師多擔負學生生活教育有關責任,大學的教育
目標才不會偏差。而學生事務人員的存在既是促進學生發展,其實其角色與功
能,和教師是相似的,只是教師更多了學術研究的角色,因此教師與學生事務人
員在學生輔導上,更好的分工與合作,應該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國與美國大學對大學教師的角色與專業期待

林清江(1987)曾指出大學教師應扮演的角色有六項:1.教導與協助學生社
會化、2.研究創新、3.培育與選擇、4.對學生次級文化的瞭解與導正、5.適度的行
政參與、6.建立合宜的大學文化。美國學者 W. J. Mckeachie 等人亦曾歸納大學教
師的六項主要角色:1.學問上的專家、2.學習的引導者、3.社會化的助成者、4.
成長的輔助者、5.價值的統合者、6.人格的陶冶者。(引自彭森明,2006)

美國自 1980 年代中期,大學最熱門討論的議題是學生成果評量、學生主動


學習、績效責任,因此,教師的角色與責任有了比較明顯的學生教育或輔導的轉
變。美國著名學者 E. T. Boyer 在其「重新檢視學者:專業的優先順序」(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professoriate )書中,呼籲將大學教師的工作定義擴展到
超越特定研究及著作的狹窄範圍以外。建議不同類型的大學可以強調不同的學術
面向,並對不同的教師角色付給不同報酬(Boyer,1990) 。當此書出版後,成為
1990-2002 年間最常被引用的大學教育書籍,因為過去熟悉的教師角色:教學、
研究、服務已經不符合大學的現實需要(O’Meara, & Rice,2005) 。許多高教學者
紛紛研究、省思教授的角色功能,應以何種專業表現作為達到稱為「scholars」
的標準,以及省思大學對於教授的期待,在升等及聘為終身職的考量時,其專業
表現的考核和角色功能期待的一致性。

美國高等教育學(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於 2001 年,進


行一項為期二年的研究,以瞭解一般美國大學,含四種大學類型,鼓勵教授展現

30
多種形式的「scholarship」的情況,以做為學校克服教師角色轉換的障礙。研究
結果出版於 2005 年,其書名是「再思教授工作的優先次序」(Faculty priorities
reconsidered)書中強調若學校不能重視教授可以有多種形式的專業表現,此不
僅對教授的滿意度、學校的效能、學術的風氣有影響,尤其在近年教授不論是研
究、教學及需要協助學校招生等工作均越來越重,因此若學校的獎賞或評鑑,如
升等、聘終身職辦法不改變,大學教授不是離職,就是職業倦怠(burnout)。因
此建議學校最重要的是,要明訂學校的「mission」並讓教授瞭解,及讓教授對
學校的任務有共識,如此教授和學校才能互蒙其利。(O’Meara, & Rice,2005)。

上述研究發現簡要的說有三點:第一、發現有許多非研究型的大學讓教授投
入更多力氣於協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並依據此訂為獎勵如升等及長聘的考量項
目。對此作法,所調查的 729 位全美四年制的大學學術主管,認為其效益是:1.
增進對大學生學習品質的注意,2.使學校的目的和目標能實現,3.教師更投入於
教和學的專業表現上,4.教授的角色優先和學校的任務更為一致。

第二、發現教授工作或角色的轉變,共有 20 種阻礙因素,亦即並不是每一
位教授都能接受新的角色或工作優先次序,所調查的 729 位全美四年制的大學學
術主管,認為最主要的前六項困難是:1.教授擔心同時要承諾過多不切實際的期
待、2.教授對於升等和終身職的評量更感覺模糊、3.既得利益的教授只想維持現
狀、4.建立全校一致的 scholar 定義十分困難、5.教授對原有教學、研究和服務
的定義感覺疑惑、6.教授的養成階段博士教育對於 schloar 定義不良。

第三、發現要解決教授角色轉變的問題,或是上述的障礙,需要學術主管、
院長、系主任從訂定實際的獎勵辦法,來建立教授對學校的信心,及對 scholar 新
定義的接受程度。在本研究中,發現四類型的大學(Baccalaureate, Master’s,
Doctoral, Research)分別有不同的阻礙因素,也有各自的解決對策。在此只舉大
學學位授與型為例。針對其五項阻礙因素:1.教學指導(advising)的負擔過重、
2.教授的訓練及專業不足、3.資源尚待開發、4.教授對升等及終身職評量的疑惑、
5.不想改變原來的 scholar 的定義。共提出六項對策:1.減低教學負擔,提供補助
及教授的休假、2.在教學中心提供教授訓練、3.讓年輕教授與資深教授協同合作,
及讓學務人員與教師協同合作,以開發資源、4.讓 scholar 和學校的 mission 結
合、5.在升等和終身職聘任時,安排相關教師和委員會面談、6.針對學校的 scholar
新政策主辦公開的討論會。

彭森明(2006)指出美國芝加哥州立大學、北卡羅納多大學、威斯康新大學
河瀑校區,三所大學對於大學教師功能重要性的看法,以教學、研究、服務加總
10 分計算,其教學、研究、服務的分數,芝加哥州立大學為 4.72:3.50:1.78;
北卡羅納多大學為 4.21:2.95:2.16;威斯康新大學河瀑校區為 4.38:3.75:1.66。

31
顯示美國大學有重視教學功能勝於研究功能,也未有不重服務功能的現象。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和美國的高等教育,在學生學習或生活教育上同樣需檢
討,教授的角色和學校的任務是否能結合,若不能配合,學校的教育目標達成就
會有問題。而要鼓勵教授擔負更多與學生教育學習有關的責任,需要注意存在許
多阻礙因素,需要認真的想出對策,尤其是訂定實際的獎勵辦法,才會建立教授
的信心與獲得認同。此外,要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若是迫切重要
的,就要重新檢討教師的功能,才是根本作法。

32
第七節 我國大學的教師輔導評鑑與相關辦法

在本章最後一節中,研究者擬瞭解國內對於教師輔導評鑑,以及對相關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國內有關人士的看法,及實際訂定的相關辦法為何。以供編制
本研究工具,及提出結論與建言的參考。以下先針對國內有關人士的看法,再分
析現行的相關辦法為何。

一、國內有關人士的看法

依據彭森明(2006)的研究,發現大學現行的學術評鑑制度,舉凡大學教師
的續聘、升等、國科會研究計畫的申請,系所學術研究成果的評比,以及大學院
校獎補助款的分配等等,莫不奠立在「研究績效」之上。彭森明憂心此現象將影
響教師教學服務品質,及造成學生受教權益以及對學校發展的不利影響。因此在
其「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結論與建議中,提出:

「為發揮大學教育的基本功能,評鑑教師表現不宜只偏重某一領域,諸如
『學術研究』、『教學輔導』、以及『推廣服務』等項均應等同重視,或
按 40%、36%以及 24%為適當的比例設定,(問卷調查結果),甚至考量
學門特性及發展方向酌予彈性調整(例如中文、外文、歷史、體育等較強
調教學或服務功能之系所,其『教學輔導』或『推廣服務』之權重尤其不
宜低於『學術研究』)。」(頁 89)
「為因應教師志趣專長及發展趨向不同,各系所在訂定各項目比重時,可
採取『彈性比重措施』,亦即制訂比重的範圍區間,如研究項目可佔 30-40
%;教學項目佔 25-45%;服務項目佔 15%-25%等,由各教師依其專長、
發展自選最有利的評分標準,以客觀地呈現工作表現。此外,亦可同意各
教師自我定位為『研究型教師』或是『教學型教師』 ,而各自投入較多心力
從事專業工作,並在升等或評鑑時規定不同要求指標,使各類教師獲得相
同尊重。此種多元化理念或許值得做為規劃教師分類之參考。」 (頁 90)

由於彭森明(2006)發現目前國內大學教師升等成績的百分比,偏重研究,
其次是教學,服務最不重視,只有少數學校占 20%以上,詳如圖 2-7-1,因此建
議學校及系所,可以如表 2-7-1 所列比重,參考訂定各自的教師升等權重範圍。
換言之,可說若繼續以如此的升等辦法,來評鑑我國大學教師,對於想要升等的
教師,只會更偏重研究,而無法使其願意參與學生事務工作的。

33
表 2-7-1 評鑑項目比重分配(
評鑑項目比重分配(範例)
範例)
學術 教學 展演 推廣 產學 專業倫理
研究 輔導 創作 服務 合作 以及其他
A校
35% 35% 5% 15% 5% 5%
(著重研究取向系所/校院)
B校
15% 45% 15% 10% 10% 5%
(著重教學取向系所/校院)
C校
10% 35% 35% 10% 5% 5%
(著重展演創作系所/校院)
註:上述所列比重,僅供參考與討論之用。
資料來源:彭森明(2006)

圖 2-7-1 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大學教師評鑑辦法、升等章程有關研究、
升等章程有關研究、教學、
教學、服務項目相對比重彙整圖

資料來源:彭森明(2006)

34
此外,成大校長賴明詔亦認為「教師評鑑標準應有彈性,國外許多大學是
根據教師的才能與興趣,為教師訂定個別的評鑑標準及比重;交通大學校長吳重
雨主張,部分教師評鑑成績不好,可能是制度面的問題,評鑑制度的設計應盡量
多元化,人文領域與理工領域應有不同作法,教師升等前與升等後的評鑑方式也
應有所差異。」(劉月華、鄺海音,2007:28)

由上面引述依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可說除了高等教育學者彭森明,以及國
內知名的理工領域校長,以及依據問卷調查全國公立大學院校的教師,都能支持
教師評鑑應不要太偏重單一的研究面向,要加強教學服務,要重視多元的才能,
如此既尊重教師,學生與學校也都能獲得利益。亦即,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
務與輔導工作,及納入升等指標或其他獎勵,應該可說沒有人持反對看法。

二、現行的相關辦法

因為 94 年大學法中規定「大學因學術責任及追求卓越的要求,其教師權利
義務本異於一般中小學教師,因此大學除依教師法規定外,得於學校章則中增列
教師權利義務,並得基於學術研究發展需要,另定教師停聘或不續聘的規定。同
時大學應對教師的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工作進行評鑑,作為教師升等、續聘、
長期聘任、停聘、不續聘及獎勵的重要參考。」各大學均應該已經訂定新的教師
評鑑有關辦法,但基於各校自主精神,只要校務會議通過學校可以訂定符合學校
特色的辦法,因此各校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鼓勵,可能因辦法不
同,而有差異。以下舉例說明可能出現在教師評鑑,及教師升等辦法中的差異:

例一:師大文學院教師評鑑細則、教師評審準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評鑑細則」:教師評鑑範圍包括教學、研究、
服務、輔導四方面。教學、研究、服務、輔導四方面評鑑之總成績達七十分者為
符合標準。輔導:包括對學生之課業及課外學習輔導、生活輔導、身心健康輔導、
生涯規劃指導、擔任導師、擔任學生社團指導老師或參與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等。
依據教學 35%、研究 35%、服務 20%、輔導 10%之比例為原則,各系所得斟酌
升降該項比例 25%。教授及副教授至少每五年須由各系所實施評鑑,評鑑不符
合標準者,於次一年起不予晉薪、不得超授鐘點且不得兼職兼課。但被評鑑不符
合標準者,一年後可申請辦理再評鑑,自再評鑑通過之次年起解除上述限制。評
鑑不符合標準者,一至兩年再予評鑑,再評鑑如仍不符合標準者,由系(所)向
系(所)教評會提出停聘或不續聘之建議。凡最近一次評鑑不符合標準之副教授
不得提出升等。重要教學、研究、服務、輔導獎勵或其成果具體卓著,經各系、
所、學院簽請校長同意,得以免接受評鑑。講師及助理教授,每隔三年由各系所
實施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之再評鑑。評鑑結果不符合標準者,由學院協調系
(所)給予合理之協助,一至兩年再予評鑑,再評鑑如仍不符合標準者,由系(所)

35
向系(所)教評會提出停聘或不續聘之建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評審準則」:教師升等評審標準:
(一)研究
項目佔百分之七十,教學項目佔百分之二十,服務項目佔百分之十,滿分為一百
分,以百分法評分後,按所佔比例計算總成績,達七十分始為通過。服務項目分
數為院教評會委員以無記名方式複評之服務成績平均分數,複評係以各系(所)
教評會初評之原始分數加減不超過百分之十五評分。

由例一,可知教師升等沒有包含學生輔導工作,雖然服務可能包含輔導,若
依據新的教師評鑑辦法,應該單獨列出輔導項目,因此可說此辦法較不重視教師
的輔導表現。此外發現教師評鑑對講師及助理教授,每隔三年由各系所實施,但
副教授與教授五年評鑑一次,其約束對職級較高者較小。

例二:中原大學教師評量辦法、升等評審辦法
「中原大學教師評量辦法」 :本校專任講師以上之教師應接受教學、研究、
輔導及服務評量,一般教師應每滿五年評量一次。曾獲本校研究傑出獎三次、校
級教學特優教師三次或校級優良導師三次者,得免評量,及曾獲其他教學、研究、
輔導及服務獎項、或其他成果具體卓著,經院、校教師評量委員會通過亦可免評
量。本校教師評量分教學、研究及輔導與服務,總分為一百分,教師評量通過標
準為七十分。教師評量項目所佔比例為教學 30%-50%,研究 30%-50%,輔導與服
務 10%-30%。受評教師得就評量項目於規定範圍內選擇分配比例,惟三項分配比
例總和應為 100%。輔導與服務評量參考項目:
1.擔任學校各級委員會召集人、執行秘書、委員,及會議出席情形。
2.擔任導師及校院導師會議參加情形。
3.關懷輔導學生。
4.協助學生個案危機處理。
5.輔導學生社團。
6.擔任學校各單位主管。
7.指導或參加全國性競賽得獎者。
8.參與輔導知能研習情形。
9.開設推廣教育課程。
10.籌劃或辦理大型研討會。
11.參加校外公益團體或擔任相關委員會委員。
12.其他校內外輔導與服務相關事項。
一般教師評量成績優良者,得發給一個月本俸之獎金。每學年各學院獎勵名
額佔各學院當學年度受評量之一般教師人數之 30﹪,其獎勵名額之計算採無條
件進位至整數。凡最近一次評量未通過者,不得提出升等,且自次學年起不予晉
薪、不得超鐘點、不得申請教授休假、借調、延長服務、在外兼職、兼課、擔任
校內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及行政主管。

36
「中原大學教師升等評審辦法」
:教師升等之評審內容包括教學、研究(或創
作)、服務與輔導。其評審標準為教學百分之四十,研究(或創作)百分之四十,
服務與輔導百分之二十。

由例二可發現中原大學的教師免評量對象,除了研究教學特優,還包含了優
良導師,要是研究、教學或優良導師獲獎三次,即可不必受評,不像一些大學,
偏向以年齡 60 以上,或院士,或國家講座等。此外,中原的輔導與服務評量參
考項目比師大更清楚、具體,共詳列 12 點,師大只列出輔導:包括對學生之課
業及課外學習輔導、生活輔導、身心健康輔導、生涯規劃指導、擔任導師、擔任
學生社團指導老師或參與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等。

例一與例二的升等評審辦法相比,中原有明列出輔導二字,與服務合占 20
%,且評審程序為研究 70 分以上者,需再就其教學、服務與輔導方面予以總評,
師大則未記輔導分數,只有服務成績(校內外服務)占 10%。此外,教師評鑑
優良還有發一個月的本俸獎金,因此可說中原大學的相關辦法,對教師參與學生
事務的實質激勵較強,既有獎金又有升等上的計分。

事實上長久來,公立大學並不重視教師績效評估。但部分私立大學例如世新
大學、元智大學、長庚大學等,即訂有教職員工年度成績考核,以世新大學為例
其考核為教學 60 分,服務 20 分(包含 1 留校情形、2 出席會議情形、3 擔任導
師、4 擔任社團活動指導或心理輔導老師、5 擔任各種委員會委員、6 對提升校
譽有關之社會服務)研究 20 分。教師兼行政職務其考核計分標準:工作 20 分、
勤惰 20 分、品德 10 分、教學 30 分、服務 10 分(包含 1 留校情形、2 出席會議
情形、3 擔任導師、4 擔任社團活動指導或心理輔導老師、5 擔任各種委員會委
員、6 對提升校譽有關之社會服務) 。考核之指標頗為詳細。而且有些學校的教
師工作獎金核發辦法,有詳細規定的權數、分數,依據積分頒給獎金(葉至誠,
2007)。因此可說私立學校對於教師的約束頗為明顯,或者可說獎懲分明。相對
而言,國立大學規定較少,教師較為自由,因此對於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可能會因為必會佔據研究或自由時間,而不樂意接受。

最後,研究者綜合比較有關的辦法,發現目前多數學校的辦法,均無法有效
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因為第一、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的激勵不足,且欠自由選擇輔導工作的機會,因此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的意願有很大影響。例如元智大學其績效獎勵辦法除了教學、研究外,包含輔
導暨服務傑出獎,教師可自行決定參與其中任何項目。使得元智的教師不會覺得
輔導服務工作,不如研究、教學受學校重視。此外,元智對擔任行政職務亦有獎
勵考量。如此的辦法,才會使教師樂意參與學校的各種行政工作,不致讓教師自
我安慰或戲稱擔任學務行政工作為「積陰德」或是「傻瓜族」。

37
第二、許多學校並未即時依照大學法修訂相關辦法,所通過辦法的時間,應
該接近 95 年,但許多學校的辦法仍為 94 年 12 月大學法公布之前所訂定。而且,
多所學校仍以 87 學年度教育部為導引學校充分考量教師的整體表現,將教師「教
學」與「服務」成績納入升等審查項目,雖不再只偏重「研究」成績。但依據新
的大學法,應該再增加「輔導」成績。因此。相關單位如人事室,院長、系所主
任,均應該體認高等教育目標的達成,有賴教師角色功能的轉換,尤其是不同類
型的大學、及院、系不同,都有自己特別的教育目標。換言之,相關單位應確實
落實大學法的規定。

第三、存在混淆不清的教學、輔導、服務界線問題,以及各種類型的輔導工
作的權重不夠明確。極大多數學校目前教師教學服務成績中有輔導的成績(輔導
學生課業、生活、人格、就業等有具體事蹟者……)而服務的內涵一般為擔任導
師、社團、學生比賽指導等。顯現出教學輔導和輔導服務的界線不清,在執行計
分時,易產生問題。另外,輔導服務工作項目極多,哪項工作的權重應較高,並
未有清楚的共識。例如有擔任一級主管每學期加 10 分,擔任導師、二級主管每
學期加 5 分,其他有關校內、校外之輔導及服務、命題、口試論文……社團指導
等酌予加減 15 分,但擔任二級主管和導師的責任或負擔是否相等,因此輔導服
務類型之間的權重差異,還要更清楚界定。

第四、優良導師獎勵不如教學獎勵,雖然多數學校均有優良導師的獎勵辦
法,但相較於研究與教學獎勵,導師的獎勵並不能給教師動機,樂意認真擔任導
師工作。其原因為例如清華、元智大學之教學傑出獎為每人一面獎牌及獎金十二
萬元整,但元智大學優良導師每人6萬元,淡江大學優良導師只有頒發優良導師
獎牌一面,而教學優良則為頒發獎金二萬元及獎狀(牌)。事實上,優良導師的獎
勵方式,絕大多數學校為獲獎導師每名頒發一萬元或以下獎金,及獎牌或獎狀乙
幀,並於校刊中登載,以為表彰而已。

第五、輔導服務評量辦法還需更詳細擬定,學務人員要更積極擔負此責任。
現行的輔導服務評量計分,有少數學校例如聖約翰大學、致理技術學院其辦法已
經訂定得頗為詳盡,但多數學校尚未發展出計分細項。因此公平性與客觀性不
足,不能真實反應服務成績。由於教師參與輔導工作的真實情況,學生事務人員
最清楚,如擔任導師、導師會議參加情形,關懷輔導學生、個案危機處理、輔導
學生社團、參與輔導知能研習的情形,都需要一一記錄。此外,各項工作的重要
程度或繁雜程度,也都是學務人員最清楚,因此輔導評量表應該由學生事務人員
協助設計,及參與決定配分的權重。亦即要訂定合宜的教師輔導評鑑辦法,學務
人員還要更積極涉入。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最先蒐集相關文獻,撰寫研究計畫,然後參考計畫審查人意見,並邀
請相關學務人員座談,以補充研究計畫之不足。接續,研究者邀請六位資深學務
專家,依據研究計畫中的目的與研究問題,確定研究的工具、對象與方法是否合
適,以期能周延回答所有研究問題。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及焦點座談三種方式進行研究。以下分三節依
序說明。第一節為問卷調查、二節為專家訪談、三節為焦點座談。

第一節 問卷調查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全國所有大專校院具教師身份的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
象依據學校類型分層隨機叢集取樣,按學校地區北中東南,自 166 所學校中抽選
40 所學校,公立大學 8 所、私立大學 17 所、公立學院 3 所、私立學院 9 所、私
立專科學校 3 所。各校發送問卷數:教師 5 份,系所主任、院長各 3 份(公私立
學院及專科 1 份),各校具教師身分的一級主管,及二級主管各 2 份,每校共寄
15 份或 13 份。共寄發放 570 份問卷。詳細調查對象與問卷發放份數如下:

 公立大學 8 所:每校 15 份
海洋、師大、雲科大、暨南、成大、台南、高雄海洋、台東
 私立大學 17 所:每校 15 份
文化、輔仁、淡江、東吳、真理、中原、龍華、聖約翰、靜宜、中國
景文、玄奘、明新、清雲、樹德、明道大學、台南科大
 公立學院 3 所:每校 13 份
北護、高餐、市立體院、
 私立學院 9 所:每校 13 份
崇右、中華、致理、台灣觀光、親民、亞東、長庚、大同、文藻
 私立專科 3 所:每校 13 份
仁德、聖母、康寧

問卷方放與催收方式,為事先聯絡學務處人員如秘書或其他學務工作人員,
請其代為發放、催收並統一回收後寄回研究者。回收學校 40 所,回收問卷 416
份,回收率為 73%。詳細調查樣本的基本資料與人數比例,詳如表 3-1-1。

39
表 3-1-1 基本資料與人數比例
基本資料與人數比例分析
與人數比例分析表
分析表
題號 背景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有效 備註
百分比
1 學校類型 公立大學 87 20.9 20.9
私立大學 195 46.9 46.9
公立學院 33 7.9 7.9
私立學院 79 19.0 19.0
私立專科學校 22 5.3 5.3
遺漏值 0 0
2 性別 男 288 69.2 69.7
女 125 30.0 30.3
遺漏值 3 0.7
3 職等 講師 104 25.0 25.4
助理教授 67 16.1 16.4
副教授 136 32.7 33.3
教授 102 24.5 24.9
遺漏值 7 98.3 100.0
4 4-1 現任行政工作 未兼任行政工 110 26.4 26.9

兼任行政工作 299 71.9 73.1
遺漏值 7 1.7
4-2 兼任行政工作 兼任系所主 125 30.0 32.5
任、院長
兼任一級主管 55 13.2 14.3
兼任校內中心 96 23.1 24.9
主任或二級主

5 5-1 曾兼或現兼學 未曾兼任 192 46.2 47.8
務有關工作 兼任 203 48.8 50.5
遺漏值 14 3.4
5-2 兼任 學務處 58 13.9 14.5 複選
課指組 59 14.2 14.8 複選
諮商輔導組 35 8.4 8.8 複選
生活輔導組 16 3.8 4.0 複選
就業或生涯發 9 2.2 2.3 複選
展組
僑外生輔導組 3 0.7 0.8 複選

40
續表 3-1-1
衛保組 29 7.0 7.3 複選
住宿組 1 0.2 0.3 複選
服務學習或勞 6 1.4 1.5 複選
作教育組
其他 45 10.8 11.3 複選
6 輔導工作經驗 導師 353 84.9 85.9 複選
社團輔導老師 182 43.8 44.4 複選
系學會、自治會 140 33.7 34.1 複選
輔導老師
其他如帶學生 174 41.8 42.4 複選
到校外比賽、個
別輔導等相關
學生輔導經驗
未曾有上述經 9 2.2 2.2 複選

7 7-1 升等情況 不準備升等 147 35.3 39.1
準備升等 228 54.8 60.6
遺漏值 40 9.6
7-2 準備升等 升助理教授 53 12.7 14.3
升副教授 72 17.3 19.4
升教授 100 24.0 27.0
8 學術領域 文史哲 47 11.3 11.5
理工 76 18.3 18.7
商管 54 13.0 13.3
新聞、傳播 4 1.0 1.0
心理、社會、教 75 18.0 18.4

藝術、建築 13 3.1 3.2
醫藥、農業、生 37 8.9 9.1

法律、政治、公 17 4.1 4.2

體育 67 16.1 16.5
其他 17 4.1 4.2
遺漏值 9 2.2

41
二、調查問卷

本研究的調查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問卷,包含三部分一、個人基本資料,
二、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同意程度,三、措施、策略重
要性的看法,四、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
五、建言。問卷編制過程為,粗稿(如附件一)先經過六位資深學務專家:海洋
大學吳學務長俊仁、高雄師大張學務長新仁、弘光科技大學陳副校長昭雄,及龍
華科技大學葛教務長自祥、明新科技大學鄭學務長武德、長庚技術學院劉學務長
杏元指導修正後即定稿,定稿之正式調查問卷如附件二 。

正式調查問卷之信度分析以 Cronbach α 係數,計算全數 416 份問卷結果,


關於二、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同意程度,其 Cronbach α
係數介於.648-.838,若全部 19 題則 Cronbach α 係數為.910。關於三、措施、策
略重要性的看法,其 Cronbach α 係數介於.617-.773,若全部 20 題則 Cronbach α
係數為.903。關於四、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
看法,其 Cronbach α 係數介於.635-.813,若全部 8 題則 Cronbach α 係數為.759。
詳如表 3-1-2、表 3-1-3、表 3-1-4。

表 3-1-2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現況信度分析
主題 題數 題號 Cronbach α 係數
擔任輔導老師 3 1,4,5 0.648
擔任委員 2 2,3 0.838
特殊學生輔導 5 6,8,9,10,11 0.801
一般學生輔導 4 7,12,13,14 0.724
系院級輔導工作 3 15,16,17 0.783
兼學務行政工作 2 18,19 0.783
主要學生輔導工作 19 1-19 0.910

表 3-1-3 對鼓勵參與之措施、策略看法信度分析
主題 題數 題號 Cronbach α 係數
專業知識提升 2 1,2 0.773
便利與支持度 4 3,4,9,10 0.766
輔導成就感 4 5,6,7,8 0.692
績效評量考核 3 12,13,19 0.727
導師制 3 15,16,17 0.617
學校輔導工作環境 4 11,14,18,20 0.623
主要協助鼓勵措施 20 1-20 0.903

42
表 3-1-4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信度分析
主題 題數 題號 Cronbach α 係數
輔導工作比重 4 1,2,3,4 0.635
職級輔導比重 3 5,6,7 0.813
升等評分比重 8 1-8 0.759

正式調查問卷之因素負荷量與解釋量,也是以全數 416 份問卷計算,關於


二、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同意程度,各主題其因素負荷
量詳如表 3-1-5,最低的因素負荷量為.675、最高為.928,各主題的解釋量介於
55.59%至 86.10%。關於三、措施、策略重要性的看法,各主題其因素負荷量
詳如表 3-1-6,最低的因素負荷量為.595、最高為.903,各主題的解釋量介於
47.56%至 81.55%。關於四、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
與升等的看法,各主題其因素負荷量詳如表 3-1-7,最低的因素負荷量為.305、
最高為.944,各主題的解釋量分別為 51.06%至 73.82%。

表 3-1-5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因素負荷量、解釋量分析
主題 題號 累積解釋 因素負
變異量 荷量
1 0.689
擔任輔導
4 58.765 0.821
老師
5 0.784
2 0.928
擔任委員 86.099
3 0.928
6 0.675
8 0.713
特殊學生
9 56.510 0.816
輔導
10 0.766
11 0.675
7 0.715
一般學生 12 0.776
55.593
輔導 13 0.777
14 0.712
15 0.849
系院級輔
16 69.812 0.868
導工作
17 0.788
兼學務行 18 0.907
82.235
政工作 19 0.907

43
表 3-1-6 對鼓勵參與之措施、策略看法因素負荷、解釋量分析
主題 題號 累積解釋 因素負
變異量 荷量
專業知識 1 81.551 0.903
提升 2 0.903
3 59.507 0.751
便利與支 4 0.703
持度 9 0.800
10 0.826
5 53.887 0.813
輔導成就 6 0.776
感 7 0.734
8 0.596
績效評量 12 64.944 0.857
考核 13 0.835
19 0.719
導師制 15 57.238 0.730
16 0.769
17 0.771
學校輔導 11 47.563 0.654
工作環境 14 0.792
18 0.702
20 0.595

表 3-1-7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因素負荷
量、解釋量分析
主題 題號 累積解釋 因素負
變異量 荷量
輔導工作 1 51.062 0.305
比重 2 0.749
3 0.852
4 0.815
5 73.818 0.813
職級輔導
6 0.944
比重
7 0.814

44
三、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教師的意見,因此統計主要是以描述性統計,以次數
分配、平均數、百分比來呈現教師意見的分佈狀況, 以 t 或 F 考驗,來檢查不
同背景變項間是否有顯著差異。若有差異也不做事後多重比較,只以平均數供讀
者參考比較,以免討論過於瑣碎篇幅太長。

45
第二節 專家訪談

除了問卷調查外,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尚須以專家訪談的方式,以提問
的方式逐一請合適、資深的學務長表示意見。期能與量化資料相互補充,使本研
究能更周延、深入的探討,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列入升等指標
的一般看法與專家看法是否相同,以使研究結論能更客觀、適切。本研究專家訪
談對象與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訪談對象之選取採「立意取樣」方式,選取之訪談對象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一、為資深學務長。二、能瞭解並關心學務工作的發展,三、能分別滿足研究者
設定之條件,公私立兼有,北中南兼有,不同類型學校兼有。本研究訪談之學務
長為海洋大學吳學務長俊仁、高師大張學務長新仁、高餐學院劉學務長維群、明
新科技大學鄭學務長武德,其個人相關資料如下:
A 學務長
現任:00 學校學務長 6 年
曾任:生活輔導組訓導員,課外活動組組長、訓導主任,人事主任,教務主任
台北市高職評鑑總幹事,台灣省評鑑委員,台北市國立高中評鑑總幹事
B 學務長
現任:00 學校學務長 2 年
曾任:系主任、學務長 5 年、教育部私校訓輔經費訪評委員
C 學務長
現任:00 學校學務長 1 年
曾任:學務長 3 年、系主任
D 學務長
現任:00 學校學務長 6 年
曾任:國中教師、教育部國教司科員、實習室主任、系主任、教育部私校訓輔經
費訪評委員、大學校務評鑑學務工作評鑑委員

二、研究工具

專家訪談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訂的訪談大綱,大綱定稿前曾徵詢專家意見
詳如附件一。正式訪談大綱如下: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一、請問您是否有所期待?是否認為樂觀可行?
二、對教師的輔導成效或品質看法為何?

46
對學校相關辦法、
對學校相關辦法、規定之影響的看法
請問下列各種辦法、規定何者對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影
響比較大,以及應如何修定,方能促進教師參與,並有較好的成效?
1. 導師制實施辦法
2. 教師評鑑(含教學、研究、輔導、服務項目)、教師考核辦法
3. 教師升等辦法
4. 對未於升等年限內升等則解聘之規定
5. 教學評鑑辦法或教師教學意見調查
6. 學校教師聘任(初聘、續聘、停聘、解聘等)辦法、聘約如聘書
7. 教師獎勵(優良導師、績優教師遴選等)有關辦法
8. 教師懲處有關規定
9. 教師授課基本時數規定
10. 教學卓越計畫中有關學生輔導之規定
11. 教師參與教評會(系、院、校級)等教師評審相關會議規定
12. 其他如教師法、大學法

對輔導成效實施評量的看法
一、請問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或輔導成效的評量,實施有無困難?
評量是否能確實反應真實情況、具客觀性?
二、請問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或輔導成效的評量指標,與評量權重
應加強注重下列哪些工作項目?
1. 擔任導師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6. 住宿學生輔導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12. 大一新生輔導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15. 系學會輔導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47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19. 兼任學務長
20. 其他

對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的看法
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的看法
一、請問除了於升等辦法中加重輔導比重,及落實教師輔導評鑑或考核之外,有
哪些(例如下列 1-18)策略,比較能有效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12.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13.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14.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15.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16.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17.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18.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規定

對可能產生之影響的看法
可能產生之影響的看法
一、請問對學生的可能影響?
二、請問對教師的可能影響?
三、請問對學生事務單位的可能影響?
三、訪談進行與資料分析方式

本研究訪談人員為公領系學生事務組博士班學生四人,李燕美、蔡志賢、邱
筱琪、朱朝煌,均為學務處資深工作人員,分別與學務長事前約定,並以電子郵
件寄送本研究相關資料與訪談大綱,並與受訪者敲定訪談進行之時間與地點。進
行個別訪談的時間均約一個半小時。訪談時紀錄並錄音,然後由陪同訪談之學生

48
事務組碩士班學生,根據訪談錄音謄寫出逐字稿,再由訪談人依據逐字稿抽取訪
談之核心要素,經研究者確認後,再撰寫訪談詮釋文,最後寄給訪談學務長檢核
確認後才定稿。研究者將於第四章中依據訪談大綱順序,摘錄訪談重點並歸納四
位訪談人的意見。訪談逐字稿與抽取核心要素、詮釋文,詳見附件三、四、五、
六。

49
第三節 焦點座談

為了進一步瞭解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列入升等指標,對於
業務直接相關人員的影響,本研究除了訪談資深學務長相關問題,更希望能瞭解
學務處業務有關人員的看法,以期能參照問卷調查中教師的意見,提出不同角度
的看法,並整合意見,以使所提出的結論更妥適,能考慮其可行性與需要配套的
作法。焦點座談之對象與資料分析方法詳如下:

一、參與對象

出席人員共 18 人,分別為:1 台大僑外組組長周漢東、2 台大生輔組輔導員


呂淑貞、3 政大學務長秘書張翠絲、4 師大課外組組員劉麗娜、5 清大總教官周
易行、6 海洋學務長秘書詹鴻敏、7 輔大副校長秘書楊仕裕、8 東吳諮商中心主
任王淑芳、9 淡江人事室邱竹林、10 中原課指組組員袁明城、11 聖約翰課指組
組長賈大齡、12 德明進修學院校務主任柯志堂、13 玄奘社會福利系講師何慧卿、
14 南科課外組組長張同廟、15 明道生輔組組長徐潔方、16 致理會計資訊系講師
周富美、17 亞東課外組組長楊淑芬、18 仁德軍訓室主任徐子凡。其學務工作資
歷詳如下表 3-3-1。

表 3-3-1 焦點座談人員學務工作資歷

服務單位與職稱 出席人員 學務工作資歷


學務處秘書 7 年
台大僑外組組長 周漢東 僑輔組主任 7 年
僑輔組組員 11 年
僑外室組員 5 年
台大生輔組輔導員 呂淑貞 課外組輔導員 10 年
生輔組輔導員 5 年
僑輔組組長 1 年
學務處秘書 6 年
政大學務長秘書 張翠絲 教官 12 年
課外組 3 年
學務處課外組 10 年
師大課外組組員 劉麗娜
教官 5 年
清大總教官 周易行 生輔組組長 2 年
總教官 3 個月

50
續表 3-3-1
學務處秘書 5 年
海洋學務長秘書 諮商輔導組組員 10 個月
詹鴻敏
生活輔導組組員 3 年 7 個月
課外組組長 3 年
輔大副校長秘書 楊仕裕 學務處秘書 7 年
副校長秘書 4 年
課外組組員 4 年
學務處秘書 4 年
東吳諮商中心主任 王淑芳 生輔組組長 3 年
住宿組組長 8 年
諮商中心主任 2 年
僑輔組組長 10 年
淡江人事室 邱竹林 學務處秘書 4 年
總務處 11 年
中原課指組組員 袁明城 學務處 8 年
註冊組 3 年
生輔組 5 年
聖約翰課指組組長 賈大齡 課指組組員 16 年
課指組組長 3 年
課指組組長 3 年
法學與學務相關課程(服務學習 3
德明進修學院校務主任 柯志堂 年)
法學與學務講師 12 年、副教授 1

學輔中心主任 1 年
玄奘社會福利系講師 何慧卿 社福系專任講師 8 年
課指組組長 9 年
南科大課外組組長 張同廟 講師 12 年
生輔組長 2 年
明道生輔組組長 徐潔方 軍訓教官 10 年
課指組組長 2 年
致理會計資訊系講師 周富美 學輔中心主任 2 年
專任講師 21 年(包括助教)
元智大學課外活動組 12 年
亞東課外組組長 楊淑芬 元智大學副校長室 2 年
亞東課外組組長 2 年
專科生活輔導組、學生宿舍組 5 年
仁德軍訓室主任 徐子凡 專科主任教官、軍訓室主任 6 年

51
列席人員五人為公領系學生事務組博士班學生及碩士班畢業生:1 東吳課外
組組長蔡志賢、2 文化前課外組組長李燕美、3 明新課外組組員邱筱琪 、4 致理
前輔導中心組長黃世雄、5 師大文學院秘書王心蕾。

此外,教育部訓委會楊主任志忠亦參與會議協助說明研究案之緣起與目的。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焦點座談之討論題綱,為研究者依研究目的與問題自訂,但定稿前曾
徵詢專家意見,如附件一,修正後之焦點座談討論題綱如下。

焦點座談討論題綱 :
對於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一、重要性、執行現況、期待程度:
填答說明: 請就下列有關學生輔導工作,圈選您對工作重要性、目前執行是否
成功、及是否期待教師多參與或投入更多時間的看法( ( 5 分表十分重要、十分
成功、十分期待;4 別表重要、成功、期待;3 分表普通;2 分表不重要、不成
功、不期待;1 分表十分不重要、十分不成功、十分不重要)
重要程度 執行現況 期待程度
十分重要
重要
普通
不重要
十分不重要

十分成功
成功
普通
不成功
十分不成功

十分期待
期待
普通
不期待
十分不期待
1. 輔導學生利用學校資源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 學生選課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3. 生涯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4. 生活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5. 緊急特殊事故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6.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7. 校內外比賽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8. 特殊學生家長聯繫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9. 校外賃居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0. 學生住宿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1. 學生獎懲有關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2. 轉介學生至相關輔導單位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3. 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4. 校務宣導或學校重要事項提醒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5. 宣導安全與防止意外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6. 學生行為規範與紀律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52
17. 操行評量或品格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8. 新生定向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9. 學生就業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0. 班會或各種集會活動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1. 增進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歸屬感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2. 通車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3. 少數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4. 弱勢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5. 學生工讀、打工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6. 自治團體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7. 學生身心健康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8. 學生自我瞭解、接納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29. 其他 ___________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二、上述學生輔導工作,亟待改善(極重要但執行不佳)的問題為何?造成的原
因為何?
三、上述學生輔導工作,亟需教師參與或多投入時間的工作為何?為什麼?
四、 針對上述亟待改善的問題與亟需教師參與的工作,學務單位需要配合或因
應的作法:
1. 學務單位人力是否足以配合、支援以提供必要之協助?
2. 有關之專業知能是否需要提升?
3. 協同合作關係如何強化?
4. 相關配套措施包含哪些?
5. 學務單位如何分工?
6. 其他
五、我國各大學校園教師參與的現況及訂定之策略辦法,可為他校作為標竿學習
對象的有哪些?

三、進行步驟與資料分析

研究者先寄送上述焦點座談大綱,供焦點座談人員參考,並請於與會前先填
答第一題,會議時間為 11 月 2 日下午一至五時,於師大公領系會議室舉行。會
議進行流程為,請訓委會楊主任說明計畫緣起,與研究的重要性,然後研究者簡
報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接續,依據焦點座談大綱順序逐一討論,請研究助理詳
細記錄發言內容,將發言內容寄給出席人員確認後定稿。研究者於第四章第三節
中歸納整理,並於第四節中與問卷調查結果,及學務長訪談資料,綜合提出結論,
以期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能更切合,學務工作的現況與理想。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問卷調查結果,第二節說明資深學務長訪談結
果,第三節陳述焦點座談內容,第四節綜合一、二、三節內容與文獻研究結果,
進行綜合的分析討論。

第一節 問卷結果分析

問卷內容有量表與開放問句二部分,壹為量表之量化結果,將以描述性統
計,及以 t 及 F test 分析比較自變項上的差異情形。貳為量表開放問句所獲得的
意見或建議。本節結果依照問卷的順序呈現:一、對於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於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看法,二、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措施、策略重要性的看法,三、對於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
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四、建言。

壹、量化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結果

調查四十所學校 416 位教師(回收率 73%)


,發現教師對於應促進教師參與、
投入於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看法,頗為正面。對絕大多
數的輔導工作都認為是同意或十分同意。尤其是擔任導師,只有 1%不同意 6.8
%沒意見。其次是大一新生輔導,也只有 1%不同意 8%沒意見。第三高分的是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有 0.2%十分不同意、1.7%不同意、10.9%沒意見。

最不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的項目為,兼任學務長,只有 13%認為十分
同意、28%同意,但因為 39.6%沒意見,所以其平均分數仍高於 3 分(3.29)。
其次是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只有 13%十分同意、
35%同意,但因為 37%沒意見,所以平均分數仍高於 3 分(3.43)。第三低分的
是住宿輔導,只有 16.8%十分同意、32.2%同意,但因為 35.6%沒意見,所以
平均分數仍高於 3 分(3.47)。

顯示教師對於調查的 19 項工作都頗為認同,認為應該應促進教師參與,以
提升學生輔導成效。但對於兼任學務有關行政卻是比較持保留看法。相較於擔任
導師有 92.2%回答同意或十分同意,及參與大一新生輔導,有 90.9%回答同意
或十分同意。兼任學務長只有 41%回答同意或十分同意,以及兼任學務處二級

54
主管,只有 48%回答同意或十分同意,可知兼任學務行政並非教師認同應參與、
投入的學生輔導工作。詳如表 4-1-1。

表 4-1-1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現況分析
十分 十分不
同意 沒意見 不同意 遺漏值
同意 同意 平 排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均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值 序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1 擔任導師 239 139 28 4 0 6 4.50 1


57.5 33.4 6.7 1.0 0 1.4
58.3 33.9 6.8 1.0 0
2 擔任學生申訴 95 203 100 11 0 7 3.93 7
或性別平等委 22.8 48.8 24.0 2.6 0 1.7
員 23.2 49.6 24.4 2.7 0
3 擔任學生獎懲 107 198 92 13 0 6 3.97 5
或學生事務有 25.7 47.6 22.1 3.1 0 1.4
關會議委員
26.1 48.3 22.4 3.2 0
4 擔任諮商輔導 100 183 96 28 4 5 3.84 11
組的輔導老師 24.0 44.0 23.1 6.7 1.0 1.2
或義工 24.3 44.5 23.4 6.8 1.0
5 擔任校內社團 95 197 97 18 2 7 3.89 8
輔導老師 22.8 47.4 23.3 4.3 0.5 1.7
23.2 48.2 23.7 4.4 0.5
6 住宿學生輔導 69 132 146 47 16 6 3.47 17
16.6 31.7 35.1 11.3 3.8 1.4
16.8 32.2 35.6 11.5 3.9
7 學業成績低落 178 180 45 7 1 5 4.28 3
學生輔導 42.8 43.3 10.8 1.7 0.2 1.2
43.3 43.8 10.9 1.7 0.2
8 僑生或國際學 79 188 122 19 2 6 3.79 14
生輔導 19.0 45.2 29.3 4.6 0.5 1.4
19.3 45.9 29.8 4.6 0.5
9 少數學生如轉 99 207 85 16 2 7 3.94 6
學生/延修生輔 23.8 49.8 20.4 3.8 0.5 1.7
導 24.2 50.6 20.8 3.9 0.5
10 弱勢學生如身 107 169 95 30 10 5 3.81 13
心障礙/同性戀 25.7 40.6 22.8 7.2 2.4 1.2

55
續表 4-1-1
輔導 26.0 41.1 23.1 7.3 2.4
11 學生校外打工 72 178 117 32 9 8 3.67 15
輔導 17.3 42.8 28.1 7.7 2.2 1.9
17.6 43.6 28.7 7.8 2.2
12 大一新生輔導 192 181 33 4 0 6 4.37 2
46.2 43.5 7.9 1.0 0 1.4
46.8 44.1 8.0 1.0 0
13 畢業生生涯或 156 193 52 7 2 6 4.20 4
就業輔導 37.5 46.4 12.5 1.7 0.5 1.4
38.0 47.1 12.7 1.7 0.5
14 服務學習或勞 116 168 99 20 7 6 3.89 8
作教育輔導 27.9 40.4 23.8 4.8 1.7 1.4
28.3 41.0 24.1 4.9 1.7
15 系學會輔導 88 195 106 20 1 6 3.85 10
21.2 46.9 25.5 4.8 0.2 1.4
21.5 47.6 25.9 4.9 0.2
16 全校性學生自 52 179 150 24 6 5 3.60 16
治團體輔導 12.5 43.0 36.1 5.8 1.4 1.2
12.7 43.6 36.5 5.8 1.5
17 學生事務有關 80 198 112 15 4 7 3.82 12
的研究、諮 19.2 47.6 26.9 3.6 1.0 1.7
詢、顧問等工 19.6 48.4 27.4 3.7 1.0

18 兼任學務處二 53 143 151 48 13 8 3.43 18


級主管如課 12.7 34.4 36.3 11.5 3.1 1.9
外、諮輔、就 13.0 35.0 37.0 11.8 3.2
業..組長

19 兼任學務長 53 114 161 58 21 9 3.29 19


12.7 27.4 38.7 13.9 5.0 2.2
13.0 28.0 39.6 14.3 5.2

有關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措施、策略重要性的看法,問卷分
析結果,發現對於 20 項措施、策略都認為是重要,其平均分數介於 4.53-3.84
(五點量表) 。其中對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認為最為重要,有 58.9%認為
十分重要,35.3%認為重要。其次對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有 56.0%認為十分重要,38.7%認為重要。第三高分是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
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有 49.3%認為十分重要,44.7%認為重要。

56
有關措施、策略中教師認為最不重要的三項依序為,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
與輔導行政工作,但仍有 23.8%認為十分重要、44.0%認為重要,其次是調整
現行之班導師制度,有 27.7%認為十分重要、40.2%認為重要。第三低分是增
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有 35.2%認為十分重要、38.8%認為重要。

顯示教師頗需要學校加強有關措施、策略來協助教師,以增進其參與或是提
升學生輔導的成效。因為即使為最低分的三項措施、策略,也有介於 67.8%至
74%認為十分重要或重要。

再針對教師對於最優先排序的三項措施、策略統計結果,發現教師填答最多
的,亦即排序第一的,為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和重要性的平均值排序相同。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為排序第二優先者,可能因為較少教師填寫優先排序
的題目,此結果因此和重要性的平均值排第 12 不同。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
老師的互動交流,為第三優先的措施、策略,此結果和重要性排序十分相似,重
要性平均數排第二。顯示教師對於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及讓學生懂得尊
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有十分一致且強烈的重要感受,而減少教師之教學、
研究壓力,可能和部分教師工作負擔,不一定相同,且相較於其他措施、策略其
重要性較低些,但其平均分數也有 4.2 分,因此也算認為相當重要。詳如表
4-1-2。

表 4-1-2 措施、
措施、策略現況分析
十分 十分不重 遺漏
重要 普通 不重要
重要 要 值 平 平均 優先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人 數 均 值排 推行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 值 序 排序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比

1 提升教師 245 147 22 2 0 0 4.53 1 1


的輔導專 58.9 35.3 5.3 0.5 0 0
業知能 58.9 35.3 5.3 0.5 0
2 對教師說 185 197 29 3 1 1 4.35 6 13
明需要其 44.5 47.4 7.0 0.7 0.2 0.2
配合的學
生輔導有 44.6 47.5 7.0 0.7 0.2
關任務、目

3 提供便利 186 203 25 1 1 0 4.38 4 11
適合與學 44.7 48.8 6.0 0.2 0.2 0
生交流互 44.7 48.8 6.0 0.2 0.2

57
續表 4-1-2
動的場所
4 提供便利 172 181 57 3 3 0 4.24 10 7
的 e 化學 41.3 43.5 13.7 0.7 0.7 0
生輔導平 41.3 43.5 13.7 0.7 0.7

5 增加教師 200 175 39 2 0 0 4.38 4 9
輔導學生 48.1 42.1 9.4 0.5 0 0
的成就感 48.1 42.1 9.4 0.5 0
6 讓學生懂 233 161 22 0 0 0 4.51 2 3
得尊重、珍 56.0 38.7 5.3 0 0 0
惜與老師 56.0 38.7 5.3 0 0
的互動交

7 增加獎 146 161 92 13 3 1 4.05 18 14
勵、報酬作 35.1 38.7 22.1 3.1 0.7 0.2
為參與之 35.2 38.8 22.2 3.1 0.7
誘因
8 減少教師 181 154 67 13 1 0 4.20 12 2
之教學、研 43.5 37.0 16.1 3.1 0.2 0
究壓力 43.5 37.0 16.1 3.1 0.2
9 學生事務 205 186 24 0 1 0 4.43 3 11
單位提供 49.3 44.7 5.8 0 0.2 0
教師更好
的支持與 49.3 44.7 5.8 0 0.2
諮詢服務
10 因應系所 159 206 47 3 1 0 4.25 9 20
實際需求 38.2 49.5 11.3 0.7 0.2 0
訂定彈性
之教師參 38.2 49.5 11.3 0.7 0.2
與輔導工
作辦法
11 營造學生 183 179 49 3 1 1 4.30 7 15
學習優先 44.0 43.0 11.8 0.7 0.2 0.2
或以學生
為本的教 44.1 43.1 11.8 0.7 0.2
育理念
12 落實教師 153 176 74 6 6 0 4.11 15 6
輔導的評 36.8 42.3 17.8 1.4 1.4 0

58
續表 4-1-2
鑑或考核 36.8 42.3 17.8 1.4 1.4
13 升等辦法 172 157 67 13 5 1 4.14 14 5
中加重參 41.3 37.7 16.1 3.1 1.2 0.2
與學生事
務與輔導 41.4 37.8 16.1 3.1 1.2
工作的指
標權重
14 強化系、院 162 198 49 3 2 1 4.23 11 17
與學生事 38.9 47.6 11.8 0.7 0.5 0.2
務有關單 39.0 47.7 11.8 0.7 0.5
位的協同
合作
15 調整現行 115 167 113 16 4 1 3.90 19 19
之班導師 27.6 40.1 27.2 3.8 1.0 0.2
制度
27.7 40.2 27.2 3.9 1.0

16 增設或增 146 169 90 9 2 0 4.08 16 15


加導師輔 35.1 40.6 21.6 2.2 0.5 0
導學生的 35.1 40.6 21.6 2.2 0.5
活動費
17 釐清導師 173 194 49 0 0 0 4.30 7 10
責任的範 41.6 46.6 11.8 0 0 0
圍與優先 41.6 46.6 11.8 0 0
順序
18 鼓勵教師 99 183 107 22 5 0 3.84 20 18
兼任學生 23.8 44.0 25.7 5.3 1.2 0
事務與輔
導有關行
23.8 44.0 25.7 5.3 1.2
政工作
19 讓教師自 147 178 73 13 5 0 4.08 16 8
訂教師評 35.3 42.8 17.5 3.1 1.2 0
鑑中教
學、研究、
輔導、服務
35.3 42.8 17.5 3.1 1.2
所佔百分

20 建立並落 157 178 68 5 4 3 4.15 13 3
實教師的 37.7 42.8 16.3 1.2 1.0 0.7

59
續表 4-1-2

office hour 38.0 43.1 16.5 1.2 1.0


的規定

量表最後一大項為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
看法,發現教師對於「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最為同意,在七點量表中得 4.8 分,其中人數的分佈為七分 21.1%、六分 25.4
%、五分 14.8%,四分 15.7%、三分 6.3%、二分 7.5%、一分 9.2%。發現教
師對於「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同意
情況次高,其平均得分為 4.49 分,其中人數的分佈為七分 16.5%、六分 22.5
%、五分 15.0%,四分 20.3%、三分 4.1%、二分 8.2%、一分 13.3%。

最低分亦即問卷中回答最偏向同意右邊選項的題目: 「教學、研究、輔導、
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不應該相等」 ,七點量表中得 3.61 分。其
中人數的分佈為七分 13.1%、六分 12.9%、五分 12.1%,四分 12.1%、三分
10.4%、二分 11.9%、一分 27.4%。顯示,有最多(27.4%)的教師認為教學、
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不應該相等。次低分亦即同
樣偏向同意右邊選項的題目: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相同之百分
比」 ,七點量表中得 3.77 分。其中人數的分佈為七分 10.7%、六分 13.8%、五
分 13.8%,四分 20.4%、三分 8.7%、二分 9.7%、一分 22.8%。顯示,有最
多(22.8%)的教師認為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相同之百分比。

如果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結果發現教師認為
講師的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占更高比重,其次是助理教授。因為同意「講師
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選 5、6、7 分的共有
44.3%選 1、2、3 分的共有 17.4%。因為同意「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
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選 5、6、7 分的共有 32.9%選 1、2、3 分的
共有 20.3%。比較不同的是「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更高比重」教師意見較為分歧,且分數接近中間的四分(3.94),其中七分的有
5.1%、六分 8.2%、五分 14.8%,四分 44.1%、三分 12.3%、二分 6.8%、一
分 8.7%。

此外,有關「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教師也偏向同
意左邊選項,亦即同意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其平均得
分為 4.21,其人數的分佈為七分 9.7%、六分 12.9%、五分 21.4%,四分 25.5
%、三分 14.3%、二分 7.8%、一分 8.5%。詳如表 4-1-3。

60
表 4-1-3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現況分析
7 6 5 4 3 2 1 遺漏值

人 數人 數人 數人 數人 數人 數人 數 人 數

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 百分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比
1 教學、研究、 54 53 50 50 43 49 113 4 3.61
輔導、服務的 13.0 12.7 12.0 12.0 10.3 11.8 27.2 1.0
成績在教師
評鑑中的比
重,四者應該 13.1 12.9 12.1 12.1 10.4 11.9 27.4
相等
2 教師評鑑之 44 57 57 84 36 40 94 4 3.77
輔導成績,應 10.6 13.7 13.7 20.2 8.7 9.6 22.6 1.0
該依職等訂
不同之百分 10.7 13.8 13.8 20.4 8.7 9.7 22.8

3 教師的輔導 68 93 62 84 17 34 55 3 4.49
成績,應該依 16.3 22.4 14.9 20.2 4.1 8.2 13.2 0.7
學院或系所
特質決定其
在升等中的 16.5 22.5 15.0 20.3 4.1 8.2 13.3
比重
4 教師的輔導 87 105 61 65 26 31 38 3 4.80
成績,應該依 20.9 25.2 14.7 15.6 6.3 7.5 9.1 0.7
學校類型決
定其在升等 21.1 25.4 14.8 15.7 6.3 7.5 9.2
中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 50 70 63 158 22 17 33 3 4.48
理教授,輔導 12.0 16.8 15.1 38.0 5.3 4.1 7.9 0.7
成績應比其
他職等升等
占更高比重 12.1 16.9 15.3 38.3 5.3 4.1 8.0
6 助理教授升 17 53 66 193 37 15 32 3 4.15
等副教授,輔 4.1 12.7 15.9 46.4 8.9 3.6 7.7 0.7
導成績應比
其他職等升
等占更高比 4.1 12.8 16.0 46.7 9.0 3.6 7.7

61
續表 4-1-3

7 副教授升等 21 34 61 182 51 28 36 3 3.94


教授,輔導成 5.0 8.2 14.7 43.8 12.3 6.7 8.7 0.7
績應比其他
職等升等占 5.1 8.2 14.8 44.1 12.3 6.8 8.7
更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 40 53 88 105 59 32 35 4 4.21
見調查作教 9.6 12.7 21.2 25.2 14.2 7.7 8.4 1.0
師輔導成績
的主要依據 9.7 12.9 21.4 25.5 14.3 7.8 8.5

二、t 和 F test 檢驗結果

本研究主要針對不同之學校類型、性別、教師職等、兼任行政工作、兼任學
務、輔導經驗、升等、及學術領域看法的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以供瞭解其差異
性是否值得做為決策與應用上的參考。

(一)學校類型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 6 題有顯


著差異,分別為: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4 擔任諮商輔導組
的輔導老師或義工,6 住宿學生輔導,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11 學
生校外打工輔導,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其中都
是以專科學校最高,公立大學最低分,私立大學次低分,公立學院與私立學院居
第三或第四低分。詳如表 4-1-4。

62
表 4-1-4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公立 公立 私立 私立 私立專
大學 學院 大學 學院 科學校 F
Mean Mean Mean Mean Mean
1 擔任導師 4.44 4.52 4.49 4.49 4.76 0.989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 3.87 4.15 3.90 3.91 4.23 1.758
平等委員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 3.88 4.03 3.92 4.05 4.41 2.465*


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 3.59 4.06 3.78 4.04 4.36 5.296***


導老師或義工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 3.79 4.03 3.89 3.97 3.86 0.751


6 住宿學生輔導 3.22 3.55 3.44 3.68 3.82 2.780*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 4.14 4.30 4.31 4.30 4.50 1.352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3.93 3.85 3.74 3.65 4.05 1.959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 3.86 4.00 3.86 4.08 4.41 3.243*
修生輔導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 3.80 3.85 3.77 3.81 4.18 0.891


同性戀輔導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3.42 3.73 3.61 3.93 4.14 4.907**


12 大一新生輔導 4.27 4.39 4.39 4.42 4.41 0.638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 4.13 4.21 4.19 4.29 4.36 0.700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 3.77 3.79 3.90 3.92 4.41 2.240


輔導

15 系學會輔導 3.85 3.82 3.88 3.71 4.14 1.284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 3.51 3.67 3.56 3.66 3.95 1.481


輔導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 3.74 3.97 3.80 3.81 4.14 1.328


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 3.31 3.67 3.36 3.51 3.91 2.640*


如課外、諮輔、就業..

組長

63
續表 4-1-4

19 兼任學務長 3.27 3.36 3.31 3.23 3.32 0.131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學校類型的差異,在 20 題中共有 7 題達顯


著差異。分別為:2.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3.提供
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6.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12.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16.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17.釐清
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18.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7
題都是公立大學得分最低,及除了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為公立學院最
高分外,其他 6 題都是專科學校最高分。除了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
動交流為私立大學第三低分,其他 6 題都是私立大學次低分。詳如表 4-1-5。

表 4-1-5 措施、
措施、策略的重要性看法學校類型差異分析
公立 公立 私立 私立 私立專
大學 學院 大學 學院 科學校 F
Mean Mean Mean Mean Mean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 4.34 4.55 4.53 4.65 4.73 3.252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 4.16 4.45 4.38 4.42 4.50 2.611*


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 4.22 4.42 4.38 4.43 4.64 2.530*


流互動的場所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 4.23 4.36 4.22 4.23 4.32 0.310


導平台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 4.22 4.45 4.38 4.44 4.64 2.358


就感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 4.38 4.42 4.49 4.66 4.77 3.654**


老師的互動交流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 3.83 4.21 4.08 4.11 4.09 1.891


之誘因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 4.15 4.24 4.17 4.32 4.27 0.583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 4.33 4.42 4.43 4.48 4.59 1.018


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 4.11 3.27 4.24 4.37 4.41 1.700


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
作辦法

64
續表 4-1-5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 4.17 4.41 4.30 4.33 4.59 1.795


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 3.82 4.12 4.15 4.24 4.36 3.583**


考核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 4.03 4.27 4.14 4.18 4.32 0.706


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

標權重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 4.10 4.39 4.20 4.34 4.41 1.839


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3.79 4.03 3.85 4.03 4.09 1.305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 3.63 4.21 4.16 4.24 4.32 8.731***
生的活動費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 4.08 4.55 4.29 4.42 4.45 4.541**


優先順序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 3.54 4.00 3.79 4.06 4.36 6.324***


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 3.74 4.27 4.15 4.16 4.23 4.612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所佔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4.15 4.00 4.14 4.19 4.33 0.563


hour 的規定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學校類
型差異的比較,發現 8 題中有 5 題有顯著差異。其看法如下:
1.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公立大學得分 3.34 偏向同意定相同之百分比,私立大學也是較為同意定相
同之百分比,因為其分數也是 3.5,均低於四分。其他三類型均高於四分表示傾
向定不同之百分比。
2.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五類型學校得分均高於 4 分,但公私立大學得分比其他三類型學校低,表示
公私立大學不如其他學校類型更強力主張,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教師輔導
成績在升等中的比重。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五類型學校得分均高於 4 分,但公私立大學得分比其他三類型學校低,表示
公私立大學不如其他學校類型更強力主張,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教師輔導成績在
升等中的比重。
4.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只有公立大學偏向不同意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65
更高比重(3.67 分),其他四類型得分均高於四分,私立大學為 4.52 分,最高
為公立學院(5.21),表示學校間看法差異確實存在。
5.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只有公立大學偏向不同意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占更高比重(3.47 分),其他四類型得分均高於四分,私立大學為 4.21 分,最
高為公立學院(4.79),表示學校間看法差異確實存在。詳如表 4-1-6。

表 4-1-6 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
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學校類型差異分析
公立 公立 私立 私立 私立專
大學 學院 大學 學院 科學校 F
Mean Mean Mean Mean Mean
1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3.41 3.58 3.49 3.93 4.27 1.253
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
比重,四者應該相等

2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 3.34 4.55 3.50 4.46 4.27 5.785***


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 4.26 5.09 4.26 4.87 5.23 3.289*


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
在升等中的比重

4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 4.23 5.61 4.68 5.09 5.86 6.069***


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
中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 3.67 5.21 4.52 4.83 5.05 9.428***


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占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 3.47 4.79 4.21 4.37 4.50 8.267***


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

等占更高比重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 3.57 4.24 4.01 4.01 4.14 2.009


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更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 4.02 4.61 4.18 4.30 4.29 0.511


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

(二)性別
有關性別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
中,只有 3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4.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女老

66
師分數為 4.01 分,男老師 3.78 分。女比男更同意。而 15.系學會輔導,19.兼
任學務長,二題均為男比女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詳如表 4-1-7。

表 4-1-7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性別差異分析
男 女
t
Mean Mean
1 擔任導師 4.49 4.52 -0.477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91 4.01 -1.209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3.98 3.97 0.142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3.78 4.01 -2.392*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3.94 3.79 1.531
6 住宿學生輔導 3.49 3.42 0.664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4.25 4.36 -1.401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3.76 3.84 -0.905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3.92 4.00 -0.916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3.79 3.84 -0.474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3.64 3.74 -1.051
12 大一新生輔導 4.38 4.33 0.738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4.21 4.20 0.138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3.94 3.79 1.392
15 系學會輔導 3.92 3.69 2.549*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3.62 3.56 0.639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3.84 3.78 0.725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3.46 3.36 1.005
19 兼任學務長 3.37 3.12 2.204*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男與女的差異,在 20 題中共有 11 題達顯著


差異。分別為:5.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6.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
的互動交流 7.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8.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10.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
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12.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14.強化系、院與學生
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16.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17.釐清導師責
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19.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
分比。11 題均為女老師比男老師認為更重要。代表的意義為何值得有關人士注
意思考。表 4-1-8。

67
表 4-1-8 措施、
措施、策略重要性性別差異分析
男 女
t
Mean Mean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51 4.58 -1.045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4.33 4.42 -1.301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4.35 4.43 -1.201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4.20 4.33 -1.541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4.32 4.51 -2.739**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4.45 4.62 -2.835**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3.95 4.27 -3.427**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4.12 4.42 -3.380**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4.36 4.58 -3.425**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 4.17 4.43 -3.599***
辦法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4.26 4.38 -1.588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4.05 4.24 -2.050*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 4.11 4.23 -1.204
權重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4.17 4.38 -2.668**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3.87 3.94 -0.731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4.02 4.22 -2.239*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4.24 4.45 -2.895**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3.79 3.94 -1.555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 4.00 4.26 -2.874**
佔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 4.16 4.14 0.205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性別差
異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只有 2 題有顯著差異。發現女老師比男老師更同意教師的
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以及教師的輔導成
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詳如表 4-1-9。

68
表 4-1-9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性別差異分析
男 女
t
Mean Mean
1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 3.70 3.39 1.344
重,四者應該相等

2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3.78 3.76 0.091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 4.29 4.93 -3.016**
升等中的比重

4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 4.61 5.25 -3.159**


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4.42 4.65 -1.317


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4.09 4.28 -1.234


占更高比重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3.93 3.98 -0.300


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 4.19 4.27 -0.427

(三)職等
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 2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8.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發現教授最同意,其次依序為
助理教授、副教授、講師,是否表示教授或助理教授可能有出國的留學經驗,因
此更能同意僑生國際學生需要輔導,值得進一步查證。此外 15.系學會輔導,發
現教授最同意,其次依序為副教授、講師、助理教授。其原因為何值得進步瞭解。
綜合言之,教師職等對於是否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題目的
影響,不太重要,因為絕大多數未見職等上的差異。詳如表 4-1-10。

表 4-1-10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助理
講師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F
Mean Mean Mean Mean
1 擔任導師 4.51 4.40 4.45 4.59 1.314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 3.89 3.93 3.95 3.97 0.213
委員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 3.90 4.00 4.05 3.93 0.792


有關會議委員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 3.98 3.84 3.81 3.74 1.325


師或義工

69
續表 4-1-10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3.88 3.72 3.98 3.88 1.589


6 住宿學生輔導 3.52 3.43 3.35 3.54 0.850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4.28 4.31 4.23 4.36 0.621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3.69 3.78 3.72 3.99 2.894*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 3.93 3.96 3.94 3.96 0.028
生輔導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 3.88 3.81 3.74 3.82 0.384


性戀輔導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3.74 3.74 3.60 3.60 0.730


12 大一新生輔導 4.30 4.28 4.40 4.43 0.983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4.25 4.10 4.23 4.22 0.612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3.97 3.70 3.83 4.02 2.063
15 系學會輔導 3.74 3.66 3.89 4.04 3.940**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3.56 3.52 3.56 3.71 0.917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 3.69 4.00 3.82 3.83 2.066
詢、顧問等工作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 3.45 3.44 3.46 3.34 0.344


外、諮輔、就業..組長

19 兼任學務長 3.11 3.17 3.39 3.41 2.269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職等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5 題達顯著差


異。分別為: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8.減
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16.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17.釐清導師責
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分別說明職等對此五措施、策略之重要性看法的影響如下: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方面:講師最高分教授最低分。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教授最高分副教授最低分。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講師最高分其次依序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
授。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講師最高分其次依序為助理教授、教
授、副教授。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講師最高分其次依序為助理教授、教授、
副教授。
上述發現,可說教師職等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的措施策略看
法的影響,雖不特別明顯,但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以講師最高分,其次依
序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可能教授教學、研究壓力比其他職等要少些,因
此教授比較不認為減少壓力是重要的。此外,似乎職等較低傾向更同意上述五項
策略、措施是重要的。此發現也值得學校有關人員瞭解,並應用於有關工作促進
上。詳如表 4-1-11。

70
表 4-1-11 措施、
措施、策略重要性職等差異分析
助理
講師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F
Mean Mean Mean Mean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67 4.46 4.51 4.45 2.809*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 4.44 4.27 4.37 4.29 1.188
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 4.46 4.42 4.33 4.32 1.207


互動的場所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 4.31 4.31 4.07 4.34 3.449*


平台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 4.47 4.43 4.26 4.37 2.263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 4.62 4.54 4.42 4.47 2.305


老師的互動交流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 4.16 4.00 4.00 4.03 0.812


之誘因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 4.39 4.37 4.16 4.03 4.416**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 4.54 4.52 4.35 4.36 2.631


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 4.34 4.37 4.22 4.12 2.537


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 4.34 4.34 4.27 4.29 0.227


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 4.21 4.16 3.97 4.15 1.768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 4.21 4.13 4.13 4.13 0.201


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 4.38 4.30 4.07 4.27 3.761


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3.92 3.99 3.79 3.98 1.265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 4.25 4.15 3.95 4.04 2.855*


的活動費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 4.43 4.37 4.21 4.23 2.868*

71
續表 4-1-11
先順序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 3.92 3.87 3.74 3.82 0.850


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 4.26 4.09 3.98 4.05 2.180


學、研究、輔導、服務所

佔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4.12 3.95 4.14 4.31 2.593


hour 的規定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職等差
異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5 題有顯著差異。其差異詳如下:
1.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四類職等都高於中間值四分,表示介於沒意見和有點同意,但以講師最高分
4.92,其他依序為副教授、教授、助理教授。
2.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四類職等都高於中間值四分,但以講師最高分 5.32,其他分數介於 4.32
-4.69,次高為副教授、最低為教授。
3.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四類職等都高於中間值四分,但以講師最高分 5.13,其他分數介於 4.13
-4.33,次高為副教授、最低為助理教授。
4.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講師、副教授二類型職等高於中間值四分,未達五分,且助理教授 3.69 分、
教授 3.98 分,表示不同意占更高比重,講師最高分 4.61,次高為副教授 4.13
分。
5.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只有講師高於中間值四分,其他三類型均低於四分,表示傾向不同意副教授升
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表 4-1-12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職等差異分析
助理
講師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F
Mean Mean Mean Mean
1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3.59 3.73 3.72 3.40 0.487
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

重,四者應該相等

2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 4.17 3.39 3.64 3.71 2.261


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 4.92 4.04 4.53 4.26 3.272*

72
續表 4-1-12
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
升等中的比重

4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 5.32 4.69 4.79 4.32 4.875**


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

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 5.13 4.13 4.33 4.21 8.229***


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 4.61 3.69 4.13 3.98 6.858***


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占更高比重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 4.38 3.52 3.75 3.94 5.708**


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 4.56 3.91 4.20 4.04 0.054


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

(四)是否兼行政工作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在 16.全


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是否兼行政工作上,有顯著差異,發現兼行政比未兼者
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其他 18 種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並未發現兼或不兼行政工作會影響其看法。詳如表 4-1-13。

表 4-1-13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兼行政工作差異分析
未兼任 兼任
t
Mean Mean
1 擔任導師 4.44 4.51 -0.842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93 3.93 -0.012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3.93 3.98 -0.559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3.87 3.83 0.451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3.90 3.88 0.196
6 住宿學生輔導 3.31 3.52 -1.814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4.18 4.32 -1.602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3.72 3.80 -0.918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3.81 3.98 -1.848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3.69 3.84 -1.389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3.65 3.66 -0.148

73
續表 4-1-13

12 大一新生輔導 4.30 4.39 -1.164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4.08 4.25 -1.956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3.74 3.94 -1.814
15 系學會輔導 3.74 3.89 -1.574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3.44 3.66 -2.207*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3.77 3.83 -0.679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3.32 3.47 -1.419
19 兼任學務長 3.17 3.34 -1.543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兼或不兼行政工作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20.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1 題達顯著差異,以兼行政的比未兼
任的更覺得重要。其他 19 種措施、策略都沒有差異。詳如表 4-1-14。

表 4-1-14 措施、
措施、策略重要性兼行政工作差異分析
未兼任 兼任
t
Mean Mean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52 4.52 -0.051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4.30 4.37 -0.885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4.32 4.39 -1.036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4.12 4.28 -1.909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4.32 4.39 -1.016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4.48 4.52 -0.497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4.06 4.03 0.307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4.26 4.18 0.967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4.48 4.41 1.056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4.33 4.22 1.371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4.31 4.30 0.171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4.07 4.11 -0.423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4.18 4.12 0.599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4.28 4.21 0.880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3.87 3.90 -0.316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4.09 4.07 0.257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4.30 4.30 0.031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3.82 3.84 -0.213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 4.15 4.06 0.983
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 3.99 4.21 -2.295*

74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兼或不
兼行政工作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均沒有顯著差異。詳如表 4-1-15。

表 4-1-15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兼行政工作差
異分析
未兼任 兼任
t
Mean Mean
1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 3.57 3.59 -0.076
重,四者應該相等

2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3.47 3.88 -1.800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 4.45 4.49 -0.175
升等中的比重

4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 4.94 4.78 0.743


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4.41 4.49 -0.450


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4.06 4.17 -0.684


占更高比重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3.99 3.93 0.357


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 4.37 4.17 1.041

(五)兼任學務工作
有關兼任學務工作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的 19 題中,共有 8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4.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
工 5.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6.住宿學生輔導 10.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
導 11.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16.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18.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
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19.兼任學務長,8 題均為兼任學務工作比沒兼任
的,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詳如表 4-1-16。

表 4-1-16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兼任學務工作差異分析
未兼任 兼任
t
Mean Mean
1 擔任導師 4.44 4.56 -1.704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93 3.97 -0.497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3.88 4.08 -2.404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3.76 3.97 -2.314*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3.77 4.05 -3.353**

75
續表 4-1-16 續表 4-1-16

6 住宿學生輔導 3.32 3.65 -3.154**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4.26 4.32 -0.857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3.81 3.79 0.219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3.89 4.05 -1.935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3.73 3.96 -2.410*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3.54 3.85 -3.343**
12 大一新生輔導 4.36 4.41 -0.700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4.25 4.22 0.309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3.83 4.00 -1.776
15 系學會輔導 3.87 3.86 0.127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3.51 3.70 -2.258*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3.80 3.87 -0.894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3.20 3.68 -4.958***
19 兼任學務長 3.10 3.48 -3.726***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兼或不兼學務工作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7 題達顯著差異,分別為 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2.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
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5.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12.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
或考核 13.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14.強化系、院
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18.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
作。7 題均是兼任學務工作者比未兼任者,認為更重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
有 20 題中,其餘 13 題雖未達顯著差異,但都一致的為兼任學務者比未兼任者更
認為重要。詳如表 4-1-17。

表 4-1-17 措施、
措施、策略重要性兼任學務差異分析
未兼任 兼任
t
Mean Mean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43 4.66 -3.728***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4.28 4.46 -2.715**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4.32 4.44 -1.911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4.18 4.32 -1.850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4.30 4.48 -2.630**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4.46 4.56 -1.633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4.03 4.11 -0.944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4.20 4.24 -0.461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4.40 4.48 -1.379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 4.21 4.33 -1.677

76
續表 4-1-17
辦法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4.28 4.37 -1.269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4.00 4.26 -2.979**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 3.99 4.34 -3.903***
權重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4.12 4.35 -3.034**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3.86 3.96 -1.083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4.02 4.16 -1.674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4.24 4.36 -1.804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3.64 4.05 -4.685***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 4.03 4.19 -1.826
佔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 4.15 4.17 -0.268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兼或不
兼學務行政工作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4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 1.教學、研
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 5.講師升等助理教
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6.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
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7.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占更高比重。4 題均為兼任學務者更同意左邊的敘述。但雖然更同意因為平均分
數界於 4.12-4.68,可說兼任學務工作的教師,看法也是介於沒意見和有點同意
之間。詳如表 4-1-18。

表 4-1-18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兼任學務工作
差異分析
未兼任 兼任
t
Mean Mean
1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 3.10 4.13 -4.817***
重,四者應該相等

2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3.70 3.82 -0.608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 4.35 4.68 -1.691
升等中的比重

4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 4.81 4.85 -0.234


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4.37 4.68 -1.984*


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3.99 4.35 -2.560*


占更高比重

77
續表 4-1-18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3.78 4.12 -2.368*


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 4.06 4.35 -1.741

(六)有無輔導工作經驗
有關輔導工作經驗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的 19 題中,有顯著差異者,在導師經驗有無上分別有 3 題:1.擔任導師 6.住宿
學生輔導 17.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達顯著差異。發現有導
師經驗者比沒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擔任導師,以提升學生
輔導成效。但住宿學生輔導,及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則為
沒有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在社團輔導老師經驗有無上只有 2 題:5.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14.服務學


習或勞作教育輔導,達顯著差異。發現均為有社團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
參與、投入此類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在系學會、自治會輔導老師經驗有無上分別有 4 題:1.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
師,12.大一新生輔導,13.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15.系學會輔導,達顯著差
異。發現均為有系學會、自治會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此類
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在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有無上分別有 7 題:2.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
委員 3.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4.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
義工 5.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17.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19.兼任學務長,達顯著差異。
發現均為有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
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在未曾有過上述有關輔導經驗者,只有在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上,
未曾有過上述有關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以提升
學生輔導成效。

綜合上述差異檢定,發現有導師經驗者比沒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
擔任導師;有社團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有系學
會、自治會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系學會輔導。詳如表 4-1-19。

78
79
80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輔導經驗的差異,在 20 題中,有關導師經
驗方面共有 3 題,達顯著差異,分別為 12.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18.鼓勵教
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19.讓教師自定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
導、服務所佔百分比,3 題都是無導師經驗者認為更重要。

有關社團輔導老師經驗方面,20 題中只有 2 題: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


能 13.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有顯著差異,2 題
都是有社團輔導老師經驗者認為較重要。

有關系學會自治會等輔導老師經驗方面,全數 20 題,均未達顯著差異。

有關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方面,在 20 題中有 5 題,達顯著差異,分別為


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3.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10.因應系
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13.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
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14.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5 題
都是有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者認為較重要。

未曾有過上述輔導經驗者,全數 20 題,均未達顯著差異,但因為此項因為樣
本人數過少,可能代表性不足。詳如表 4-1-20。

81
82
83
84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有無
導師經驗,有 4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 5.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
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6.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更高比重 7.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8.應以學
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4 題都是有導師經驗者較同意上述 4 題
的主張。詳如表 4-1-21。

此外,有無社團輔導老師經驗,只有一題: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
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有顯著差異,沒有社團輔導老師經驗者較為同意。

再來,有無系學會自治會輔導老師經驗,有無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及是
否未曾有過輔導經驗,三種類型,發現全數 8 題,均沒有顯著差異。

85
86
87
(七)準備升等

有關準備升等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有顯著差異者,共有 3 題:2.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擔任學
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6.住宿學生輔導。2.與 3.題為準備升等者更同
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但住宿學生輔導則為
不準備升等教師較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表 4-1-22。

表 4-1-22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準備升等差異分析
不準備 準備
升等 升等 t
Mean Mean
1 擔任導師 4.52 4.47 0.486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81 3.97 0.048*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3.84 4.03 0.019*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3.79 3.86 0.436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3.84 3.94 0.274
6 住宿學生輔導 3.64 3.37 0.014*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4.30 4.29 0.856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3.81 3.79 0.778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3.97 3.95 0.868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3.80 3.85 0.629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3.64 3.69 0.625
12 大一新生輔導 4.35 4.39 0.582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4.11 4.25 0.084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3.84 3.93 0.381
15 系學會輔導 3.80 3.84 0.630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3.55 3.60 0.575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3.72 3.88 0.058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3.37 3.47 0.349
19 兼任學務長 3.29 3.29 0.941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準備升等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3 題達顯


著差異,分別為 3.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6.讓學生懂得尊重、珍
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10.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
法。3 題均為準備升等者比不準備升等者認為更重要。詳如表 4-1-23。

88
表 4-1-23 措施、
措施、策略重要性準備升等差異分析
不準備 準備
升等 升等 t
Mean Mean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50 4.57 0.288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4.33 4.40 0.324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4.31 4.45 0.044*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4.29 4.22 0.419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4.35 4.43 0.303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4.44 4.58 0.027*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3.99 4.10 0.216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4.17 4.26 0.318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4.38 4.48 0.140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 4.13 4.35 0.002**
辦法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4.27 4.36 0.254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4.10 4.14 0.646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 4.15 4.21 0.562
權重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4.21 4.29 0.351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3.92 3.92 0.969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4.13 4.07 0.473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4.30 4.31 0.914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3.78 3.88 0.262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 4.00 4.17 0.057
佔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 4.21 4.10 0.205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是否準
備升等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3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 4.教師的輔導成績,
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6.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
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7.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高比重。3 題都是準備升等者更同意左邊的選項,亦即同意上述 3 題的主張。尤
其是 6.題與 7.題不準備升等者的分數,因為低於中間分數 4 分,表示不準備升
等者傾向不同意 6.與 7.題的主張。詳如表 4-1-24。

89
表 4-1-24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
對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看法準備升等差異
分析
不準備 準備
升等 升等 t
Mean Mean
1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 3.58 3.67 0.696
重,四者應該相等

2 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3.64 3.76 0.590


3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 4.25 4.62 0.078
升等中的比重

4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 4.49 5.05 0.006**


的比重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4.27 4.54 0.124


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3.92 4.22 0.044*


占更高比重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3.73 4.13 0.008**


高比重

8 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 4.27 4.23 0.807

(八)學術領域

有關學術領域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
只有 5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2.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擔任學生獎
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5.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18.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
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19.兼任學務長,本項分析因為教師學術領域人數
較為懸殊,因此其代表性可能不足,但是以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為例,
發現是法律政治等領域教師最為同意;以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為例,發現是體
育領域教師最為同意。似乎頗符合實際現況。詳如表 4-1-25。

90
91
92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學術領域的差異,在 20 題中共有 11 題達顯
著差異。分別為: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5.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7.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10.因應系所實
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11.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
的教育理念 12.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13.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17.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19.讓教師自訂教師評
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20.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
規定。11 題中「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的差異
顯著性最高,以藝術建築領域分數最高(4.54)其次為心理社會(4.47)。表示
不同領域對措施、策略的重要性看法,應該有所不同,但本項因為調查樣本人數
分配不均,其代表性可能不足。詳如表 4-1-26。

93
94
95
96
最後,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不同學
術領域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全數未達顯著差異。但因為自平均數看領域差異,例
如「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藝
術建築領域分數為 4.54 遠高於商管 3.19。例如「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
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心理社會領域分數為 5.00 遠高於新聞傳播 3.44。表示對
於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領域之間的不同看法
仍應注意。詳如表 4-1-27。

97
98
99
貳、意見或建議

本部分乃針對問卷調查第五部份的建言(自由填答)
:若您對『促進大專校
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及列為教師升等指標之研究』有其他建言,
例如:1.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情況的評量有無困難?2.貴校所採用的指
標,或實施的辦法能否反應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真實情況、具客觀
性?3.除了列入升等指標外,有無其他策略能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呢?4.其他。進行歸納整理。以下將 245 筆意見(詳如附件七)
,分為一.輔導工
作評量與評鑑、二.學校的現況、三.納入升等及對指標的建言、四.對促進教師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看法,四大部分詳細說明。

一、輔導工作評量與評鑑

針對有關如何評量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及績效評定,填答意見者不
僅數目頗多,所提意見亦頗值得有關人士參考。大致而言,意見二極化,有人認
為輔導工作評量困難,有人認為沒有問題,但基本上認為困難,因此應該有一套
嚴謹的辦法與配套措施,才能使輔導工作評量或教師輔導評鑑做到公平,並有助
於教師樂於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下歸納為評量困難、沒有問題、及配套
辦法三方面,分別引述調查意見以供參考。

(一)評量困難方面

1. 本校各科學生特質不盡相同,例如護理科學生多年來給導師的評分普遍高於
其他科,然而其他科老師也非常認真帶班,但往往無法得到學生認同,如果
以學生給導師評量分數來認定導師參與學生事務的依據,似乎不是很客觀!
2. 學生輔導工作確實較難量化,除少數因特殊事件而教師推學生輔導有特殊輔
導事蹟者外,一般無特殊事件發生時,或亦為教師輔導有方所成就,故學輔
工作評量應多聽取同學意見,由權責單位以質化方式呈現,唯缺點是無法具
體、量化。
3. 僅具參考的價值,因為許多學生都是自發性的去找老師輔導,其成效未必列
入紀錄。
4. 輔導工作的評量確有其困難,如果以現有各校教學評量(學生所需填)已經流
於形式並應付了事,幫助不大。除非各位輔導老師均能留下輔導記載事宜,
否則無法立即提供學校評量考核的依據。
5. “量”的評量比較容易,“質”的卻很難看得出來,容易落入數學的迷思
中,看的很表面。
6. 有困難,當以熱忱為核心的輔導工作,化整為一項項的評量題目時,將使得
熱忱與愛心的抽象價值被相對貶低,反而用冰冷的科學化的計分來評量師生

100
關係。
7. 教師為良心事業,不宜以評量論斷。
8. 無法由人數來量化,因為有時 1、2 位較特殊的案例,可能就耗去相當多的
人力、心力以及時間。
9. 量化輔導人數,未必可以反應輔導成效。
10. 有部分導師為取得“輔導”分數,積極參加學務單位辦理之研習,但常常早
退,或是直接帶學生來學務處來轉介給輔導人員,作為提高分數之依據,但
實際上卻沒有認真先與學生談一談,使學生在震驚之餘受到二度心理受傷。
11. 老師對學生所作輔導還要做記錄,以便作為評鑑時之證據資料,此一紀錄之
製作,對老師而言是一大負擔,常需花費許多時間,以致老師做研究時間受
影響。
12. 因為客觀之評量標準,常容易流於形式化的成績。
13. 教師為良心事業,對學生的各項輔導不能以量化來作為評鑑指標。
14. 私立校院老師所需關心學生數量過多,對於輔導工作上的評量無法完全落
實。
15. 的確不容易,需有多元的角度,從質與量的不同角度搜集之。
16. 因導師工作非常細瑣,很難量化,時間也有很大彈性範圍,難以硬性規範,
17. 有些是關係到老師個人特質、風格,即便要量化,也最後流於形式,並不踏
實!
18. 整體而言,是很難評量,即便列入升等,也流於形式,
19. 受專業科系影響,少數教師無法擔任導師以投入輔導行列。輔導機制若以量
化處理,較有困難。
20. 輔導成效難以量化,評量較無法達到客觀。
21. 導師參與學生事務或輔導之評量多半以量化方式呈現,以求公正客觀,但易
流於以「成敗」或「顯而易見」之事務為根據,以致無法呈現其人格薰陶或
輔導之用心程度。分數,難以反映教育良心。
22. 量化數據與其質未必對等。
23. 擔心學務處所訂定之評分項目對部分教師會流於形式。
24. 量化的內容能否代表服務知品質實令人質疑。
25. 量化之指標對於工作內容之成效評估不易。
26. 有困難,若以量化評量有施公允,以質性評量上缺標準化。
27. 有些困難。
28. 學生對老師提供輔導之滿意程度雖十分重要,但主觀性太強,樣本代表數也
常不夠。
29. 未能也難以將學生之意見納入評量。
30. 輔導成績可以學生意見為參考,但問卷調查需有可靠及正確性,因同學們是
個學習的個體,心智方面不盡成熟。
31. 師生比過高,現行指標偏向形式意義,難以客觀。

101
32. 輔導工作難以由量化呈現優劣。

(二)績效評量沒問題方面

1.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評量,應較教學評量更有客觀標準,學生的評量意見
亦較具參考性 (因不涉及教學要求嚴厲與否、分數高低、被當掉…等利害關
係)。
2. 教師參與學務相關工作,皆有按量化 (依分類項目) 方式加減分數,並由學
生、系所主管及學務單位依比例計算教師參與績效。
3. 評量應無困難,例如本問卷第二部分「參與學生輔導工作」計有: 擔任導
師……等十九項之多,均可以討論配分加權比例,考量教師擔任工作及時間
長短,作為升等評核依據,應可以鼓勵教師投入輔導工作。
4. 應該無困難,可以由導師知生、識生的程度及參與班上同學事務、活動等得
知,亦可由學生的感受來應驗得知。
5. 目前為止,並無困難。
6. 尚稱完整,亦具客觀性。
7. 教學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情況評量並無問題,且應列入升等之服務部分
以利師生激勵作用。

(三)配套建言方面

1. 恩威並施,學校有績效為考核辦法,學務與輔導可列入評分項目中,另也可
以有鼓勵的做法,如提供活動費、獎品等。
2. 網路溝通與輔導學生之紀錄可列入重點評量細項。
3. 學校雖有指標評量導師,但如無法完全突顯老師輔導的內涵,如能增加導師
輔導學生記錄,可能更能突顯老師輔導所花費之心力。
4. 教師參與輔導工作應明訂具體量化指標,以憑客觀評鑑考核。
5. 應就系科評鑑,鼓勵老師們參與,比個人升等項目好,學校在乎,老師們也
較重視評鑑結果,事關系科經費和發展!!
6. 最好的方式由教師自行選擇研究、輔導、服務及教學的百分比,可突顯老師
本身專長。
7. 以參與細項作追踪,用量化就此案參與實情,進行客觀了解。
8. 各二級單位設立評鑑指標以盡量“具體、客觀”。
9. 教師參與該工作需用心,並做紀錄,累積資料、追蹤分析、預判、調整等,
使該工作具客觀性,而非由訂定之條文來規範,需看是否落實。
10. 如何客觀評量當有周延之量表。
11. 藉由各種量表統計之總分高低來擇優秀暨表揚該教師。
12. 對於採用學生意見調查應供做老師輔導評核的驗證與參考,非“依據”!

102
13. 輔導評量之設計,應讓學生能真實主動且積極去反應輔導教師成效。
14. 教師參與的管道本來就不甚明確,評量更是難落實,唯有明確的工作定義,
方有合理評量之可能性!
15. 輔導工作成效評量,應以導師投入時間、輔導工作成效較為客觀之項目作為
指標,減少學生本人、主管等主觀成分較高之評量比重。
16. 如果只以參與作為評量則毫無意義,需思考如何評量輔導之實質成效,輔導
人員所付出之心力,對被輔導個案之幫助層面和程度。
17. 評量指標之選定,宜透過公聽會方式或讓每位教師有表達意見之機會,審慎
訂定。

綜合以上調查意見,發現認為困難的比認為沒有問題的多,而且亦提出許多
面向的建議,如從方法上,或是指標上落實教師輔導評鑑,換言之,若無法周延
且認真的落實輔導工作評量或績效考核,將來必會有許多爭議,抱怨不公平,甚
至會使有愛心的教師,會為了填寫記錄以換得成績,而不能將更多時間花在輔導
學生上。

二、學校的現況

問卷中請教師對「貴校所採用的指標,或實施的辦法能否反應教師參與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真實情況、具客觀性?」說明各校的情況,但對於此部分,填
答者不多,以下為所獲得的全部資訊。
1. 本校的教師輔導成績只在服務中有小部份涵蓋。
2. 本校尚未建立教師輔導客觀指標,只有 “籠統”的「服務」來概括。因此,
也無法反映出老師輔導工作的真實狀況。
3. 本校系所、院及校皆有設置及推選「優良輔導老師」辦法。
4. 除升等指標外,本校列有特優教師即特優教官和特優導師,以用公共場所表
揚,激勵教師參與,以玆鼓勵。
5. 目前本校升等時所列之服務事項,皆為羅列擔任校內各種委員會之名稱,並
無出席情形及重要服務事蹟之註記,有缺公平。
6. 目前對於參與學務工作的支援教師,本校考核時有加分,但應有更具體方
法,鼓勵教師參與學務工作。
7. 本校所採用的指標,每學期認真從事個案輔導工作者(搶救學生生命與價值
觀者),僅 20 點(一篇 SSCI 150 點),還要學務處或諮商中心認證、推薦,
並要求認真寫個案紀錄,配合各種行政,殊不知很多學生(自殺三次未遂者)
只願意跟著老師談內心事,卻不願轉介諮商中心留下紀錄,而且現今有問題
的孩子那麼多,每天應接不暇,那有精力每人/次均詳細紀錄?論投入的精
力與心神,為每個個案 20 點還差堪比擬,所以談到「真實性、客觀性」的
指標,真是令我們這些輔導志兵不勝唏噓。

103
8. 本校有優良導師評比。
9. 本校擔任導師工作其貢獻度常以「年資」計算,缺乏實質評比的意義。Ex:
獲得「優良導師」可額外加分,but 一般導師或不適任導師仍以年資計分,
顯不合理。
10. 本校大致認為輔導工作是以教官為主之工作,往往老師們在校頂多擔任導師
工作已是非常難得了。
11. 我們學校的制度有彈性,許多老師參與社團、系科學會的指導老師充分授權
老師,老師因個人興趣、意願來參與。
12. 學校訂定的評鑑項目及內容不易反應學務工作的重要,比重低。

由以上所述可知各校的現況並不同,教師的感受因此不同,其學生輔導工作
推動的成效自然亦不同。

三、納入升等及指標建言方面

針對開放問句中,有關將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成績納入教師升等,
以及其指標訂定的看法方面,大致而言,填答意見可分為,同意與反對以及對指
標的建言三類,因為都有值得參考省思的價值,因此一一引述有關意見如下。

(一)同意納入升等辦法

1. 教師因職級不同教學與研究應不同,但輔導同學如同母親照顧幼子,應是不
分層級,同列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
2.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應列為教師升等指標。
3. 教師升等應以學生輔導列為權重的指標,因為這是人師的特質,也是無法以
量化與客觀查證的項目,因此若有默默關懷學生的老師,應特別鼓勵以為終
日待在研究室,發表 paper 者的典範。
4. 學生輔導工作並未列入重要教師考核項目,導致大部分教師重視學術升等,
較不願將心力放於學生輔導工作上。
5. 現行升等制度之內涵,應加重(強)對“教師輔導學生之努力”予以重視、肯
定。
6. 樂觀未來能將輔導與服務列入升等重要指標。
7. 以目前教育部對本校老師的升等指重視老師之著作發表,根本不重視老師對
學生輔導所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
8. 講師升等困難處在於授課時間多,在評等時能拿到分數少,所以學位升等情
況比較普遍,但教課、修課之間孰重孰輕,清楚分明!
9. 讓專心輔導學生的教師也可以有升等機會,否則沒有人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去
輔導學生,最後卻沒有什麼「產出」 。當教師發現輔導學生之「投資報酬率」

104
如此之低,那麼任何輔導政策皆空談也。做研究有國科會補助,輔導學生有
什麼資源可用。
10. 本校八年升等條款,96 年正式實施,有三位博班進修老師被 fire,甚至 96
年 7 月拿到學位都無法倖免,因為要審過著作。
11. 老師花時間輔導學生絕對會影響個人教學與研究的時間,若不將此列入升
等指標內,對願意付出心力在學生身上的老師是相當不公平的。
12. 目前私立技職校院因學生素質及其家庭背景複雜,老師輔導工作很重,但在
升等、考績中並不受重視,很令老師們感覺無力,因升等考量而犧牲學生權
利。
13. 在研究導向的時代,且一切以「SSCI」為導向來看,唯有列入升等才能明顯
宣示學生輔導工作的「價值」 ,否則熱心默默關心學生者容易在學校對教師
評鑑指標中被評為不及格(因為勢必壓縮研究之時間)。
14. 輔導工作的嚴謹、內涵和社會貢獻,不亞於教師的研究工作。所以參與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應可作為教師升等的指標,至於評量上的困難應該是可以克
服的。
15. 學生事務的輔導與服務,本為除教學與研究外,最主要的部分若能強調此部
分的指標比重,自是樂觀其成,但現階段,在一般綜合大學中,一味地只單
方面著重於研究方面,而忽略身為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教學與服務。
16. 老師對學生的教導,應該著重於「教學」與「輔導」績效兩者,教育部應了
解其必要性,且要求各校宜研擬辦法列入是否「續聘」之主要考核項目。至
於研究成果應列入是否「升等」(講師升助理教授…)之依據,兩者要很明確
加以界定才對,然目前各大學(含專科)均將混淆在一起,且認為只有「研究
成果」才是 “最、最”重要條件(是否續聘或在校中最吃得開),因而造成
今日 100%的各界人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教育部評鑑…)只重視研究成
果,而忽略了教學、輔導的重要性,我們不敢將今日教育成果成敗「功利掛
帥」完全歸咎於目前的教育政策,然您會說無關嗎?

(二)不應作為升等指標或困難方面

1. 輔導工作不應列入升等參考指標。教學及輔導熱忱應於試用期酌予參考是否
續聘。
2. 各大專院校依屬性有分研究型與教學型式兩者兼具,教學型大學要推動教師
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在教學評量上可以著墨,研究型大學可能較難推展。
3. 校方一再鼓勵、推動、形成共識、成為學校風氣,比作為升等參考更有效用。
4. 難臻完美,整體教育環境變動,教師素質與教學、服務觀變動、學生素質學
習態度變動,為使指標或實施辦法具彈性的結果是最小化共通的小眾。
5. 以輔導學生的成效作為升等的指標似乎不盡理想,質化成果難以量化主觀。
6. 基本上,若要將學生事務輔導列為教師升等指標,恐需面對評量工具的客觀

105
性,精確性與量化不易的問題。
7.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的面向很多,ex:導師、社團指導老師、系學會指導老師
及校隊教練,不同角色所花費的心力與時間也不盡相同,若將其納入升等指
標固然有鼓勵的效果,但評比上或比重上要合情合理,可能有技術上的困難
度!
8. 學務工作不應建立於功利主義之上,獎勵、升等不應太多比例,否則將適得
其反。
9. 能將學生輔導列入升等指標當然很好,但實務上,絕大多數學校仍以研究成
效為重要考量,如能列入升等指標,那要有公平合理評估「輔導」成效的方
式。
10. 一味只考慮以升等或其他類似策略,只會妨礙學校及整體社會的進步。
11. 學生輔導很難客觀評估,切勿冒然實施且以升等做威脅。
12. 本問卷內容表贊同,惟需有配套措施。

(三)對納入升等辦法或對指標的建言方面

1. 教師升等應提供不同之升等表現標準,Ex:Teaching、Servicing、
Researching,每個大學的教授應有不同的功能,才能發揮學生輔導及功能。
2. 對於升等部份,輔導工作實不亞於教學、研究及服務之部分,建議未來若教
育部實施大學分級(分類)時,如: 研究型、教學型……等,若為教學型則可
於教師升等時加重輔導及教學方面之比例。
3. 有關輔導事項,可列為升等的事項時,應明列其等級及重要性,以作為升等
的依據。
4. 兼任學務長、組長、導師可列為升等的參考依據,但,其重要程度,也應給
予分級加重。
5. 建議學校提高輔導個案的升等和評鑑點數,及提高輔導工作在升等和評鑑中
的比例加權。
6. 輔導過程詳加紀錄,並於相關研習中分享或報告,可以列入教師評鑑或升
等指標。
7. 大專教師之評鑑,應該由教師訂定個人標準,依研究、服務、教學三種權重,
自行訂定。
8. 應由評鑑中心列出不同方式,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合適自己的百分比。
9. 每位教師在教學、研究、服務、輔導四大項目可依自己特性選擇最有利之配
分比重,但仍應有一定之範圍。
10. 輔導工作之績效應一視平等,不宜以升等職級而有所不同。
11. 本人不認為教師評鑑或教師升等考評項目中需要在原先的教學、研究、服務
三項之外再將上輔導項目。不過,主張輔導在服務項目中或在校內服務項目
中,可以成為具體而更受重視的子項目。

106
12. 規定升等提出教師應具社團導師或班級導師至少一年資歷。
13. 宜建立教師升等除研究(論文著作)升等、技術升等、展演升等外,另以學生
事務(含學生輔導)為大專院校教師升等之另外一條升等管道,亦即升等的另
一條國道,方能有效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14. 升等可有雙軌:一為學術升等,一為教學服務升等,以激勵教師投入教學、
服務工作。
15. 將教師參與輔導知能研習時數納入教師升等之積分標準。
16. 教師升等指標或實施辦法應適時修訂、討論,形成共識,使其能結合實況,
更具客觀性,對現職教師有鼓勵及自我評估的效用。
17. 輔導可以成為升等的一部分,但比重應由各校系所訂定。
18. 老師升等的辦法應更彈性,若教育部只重視老師的著作發表,將扼殺老師對
學生輔導的熱忱。
19. 如果不是研究型學校是否不應強迫老師幾年內升等,或漠視老師的輔導心
血。
20. 若是把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列入升等指標,參與評審委員需用心去了解,
不要急就章,花少數時間便評出分數,或有多重標準。
21. 助理教授之升等應以研究為主、教學次之,另外副教授以上可酌予增加輔導
學生及 mentor New prof 之責任。

綜合言之,教師對於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成績,作為升等成績的看
法,可說也是二極化,但對於同意的教師而言,認為不納為升等辦法,對學生不
利,及對教師不公平。而反對的教師,則主要是憂心有不易客觀量化的問題。因
此,許多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言,如考量學校類型是研究型或是教學型,由系所自
訂比例,應區分教師的職級等,或是應更彈性可以有學術研究升等,及教學輔導
升等,均可作為未來各校訂定升等辦法的參考。

四、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針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有關意見,研究者歸納整理為三大部
分:一為對促進參與策略的建言、二為對促進參與的不認同或憂慮、三為對促進
參與的其他看法。以下一一引述調查者的意見如下:

(一)對促進參與策略的建言

1. 提供各種實質獎勵。
2. 目前的學生輔導普遍認為係學務工作,其實,若導師的工作主要是
3. Academic Advisor,將能有效掌握學生的個別學習狀態,進而掌握其生活的
總體問題。加強導師個別晤談時間,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個別化的對待,則

107
能降低其對學校與學習的疏離感。
4. 應依教師時間,加強教師輔導知能。
5. 輔導是全體教職員的責任,專職同仁的責任在連絡並提供平台,教師熱心投
入才會有效。
6. 不要固守「一班一導師」做法。要讓所有教師平均負起導師責任。
7. 導師與教師的學生輔導角色為何?學校對學生輔導的目標與措施為何?等
均為應予優先確定成為共識的項目。
8. 鼓勵同仁能以愛心與耐心積極投入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9. 導師、社團、學長制都是很好的輔導制度。
10. 教師應提升投入輔導工作比重,兼負「傳道授業解惑」之責。在此之前,學
校應提供增加教師輔導知能的環境與機會。
11. 應注意 (1)缺乏共同時間。(2)缺乏豐富的輔導知能。(3)應提供網路資源有
關教師輔導工作方式與範例。
12. 在考核辦法中確實將輔導列入考績中。
13. 學校高層接受專業輔導知能訓練,由上而下的推動輔導專業學習型組織。
14. 傑出輔導教師選拔。
15. 專案申請計畫(學生事務)給予獎勵。Ex:教育優先區專案、帶動中小學專
案、學生事務特色案等。
16. 教育部可行文建請學校在各校服務辦法中加入評比。
17. 教師兼任導師者以專任教師優先,已兼任一、二級主管或其他行政職務者,
不應再兼任導師職務。
18. 給予實質及公開的肯定與表揚,增加榮譽與使命感。
19. 導師的甄選應由學務處及系主任共同研商必要時該系學長姐推舉,能找出真
具有優良人格特質及脈絡熱誠的老師並領證書以為慎重。
20. 鼓勵老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除升等誘因外,優良導師的選拔、薪資部分的
獎勵,也是可以討論。
21. 如本研究結果出來,建請教育部行文至各校,訂定教師評鑑規劃時,給予參
與學務輔導工作教師加分,以增加誘因。
22. 獎勵擔任輔導老師之機制應更加加強。
23. 應落實「績優導師」之遴選辦法,讓「榮耀」成誘因,藉以提升訓輔工作。
24. 目前只能採取獎勵、表揚方式來提倡教師多輔導學生。
25. 如列入升等指標有困難,應考慮給予其他誘因(如財務上的獎助)。現行升等
制度及各項財務獎勵多只鼓勵研究,輔導自不在大學教師的眼下。
26. 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若有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相關學務計畫活動或特色主題
計畫獲部補助或獎助者,建請比照列入產業合作計畫或國科會計畫案數,以
激勵兼行政職者願意投入規劃,提升學務工作品質。
27. 教師評鑑或評量,減授課時數、與行政津貼加給、績優表揚、講座闡揚服務
理念。

108
28. 各校從事學生事務(及學務處)的職員應至少修習 8~12 學分的學生事務課
(如:活動規劃、生涯規劃、青少年心理學等)。
29. 學生事務與輔導為全面性之工作,除專業人士全心投入外,亦要全體教職員
均應具備的能力與責任。
30. 導師制度應先建工作分析完成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其次再決定甄選的標
準,大學導師多年來已成為一種酬庸性質的位置而非職責。
31. 首先必須訂定促進辦法。
32. 依辦法甄選有意願具條件者。
33. 應讓更多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之規劃與執行,使他們了解學輔工作之重要
性,與各項學輔工作推動之甘苦。
34. 導師之職責,應打破「班級」之界限,平均分配給系上老師諮商或輔導。
35. 應重(1)經驗分享。(2)導師知能專精研習與分享。(3)諮詢服務。
36. 教學時數與輔導工作需有配套措施。
37. 瞭解學生如何看待導師?(從學生來看需求為何?)新生導師作業 SOP?(剛
入學學生如何盡速適應環境)畢業生導師作業 SOP?(對象在不同階段工作
內容如何調整)
38. 結合輔導與教學,輔導可走出 office,輔導人員可主動與系聯繫,與教師
一同訂定年度輔導計畫,即系所輔導老師或人員的制度。
39. 導師一定其辦理學生事務工作研習,做心得分享、案例移交及經驗傳承,對
於不適任教師宜半年撤銷,會研究不見得懂得教學,懂教學不一定懂得輔導
服務,三者非絕對相關,這是目前導師制度中最大的盲點,不建立正確觀念,
會事倍功半,未見成功,導師評量是不得不做的方法,非不得已不輕易嘗試
為宜。
40. 學校決策者若不重視學生事務與輔導,許多政策與制度並易流於形式,建議
教育部可藉著:舉辦各校校長及董事長之學生事務觀摩,亦或加重評鑑各校
學生事務的作法,提醒各校注重學生事務與輔導。
41. 學生事務不外乎:心理諮商、學生住宿、課外活動與就業規劃四個方面,建
議各校鼓勵學務處職員多參加相關研習與參觀。
42. 舉辦研習課程,並輔導其將學務專業化,甚至研發如: 「學務師」之分級證
照,再將取得證照者納入升等之評鑑加分事項。
43. 大專院校服務的教師,有些並未完成教育學程,而是在取得碩、博士或升等
之後,即可任教。對於學生專業輔導知能。大學生發展理論、心理社會認知
發展、學生事務發展趨勢及重要政策工作,建議能有相關研習進修之機會。
44. 目前教育部訓委會每年都有表揚推動學生事務績優學校和教育人員,建議教
育部能政策規範,從事學生事務工作之教育人員,能進修或研習「學生事務」
或「高等教育」相關學程學歷,以促使學生事務人員真正專業化,並促其高
度發展,使學生真正受惠。
45. 可以請“受到教師恩惠或照顧的學生”直接分享“師恩……等”的心情或

109
想法,喚起其他老師對師生關係的期待,重新用心投入輔導的行列。
46. 大學生基本上已成年,因此不應採取結構化的方式來輔導學生(比如導師時
間規定等),而是應採取機會式的(如:專題參與、term project、role
model---身教……等。
47. 可利用教師專長與志趣,推動多重導師制。
48. 主任要負起總導師的責任。
49. 班級輔導可建立雙導師制,以使學生享有更多的關注,並減輕教師已經很繁
重的工作量。
50. 在導師輔導過程中,應強化導師與諮輔專業人員間的溝通。鼓勵導師事實轉
介學生接受專業輔導。
51. 增加獎勵、報酬、提供訓練、資源並讓學生懂得尊重並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
流。
52. 提升學務處行政人員素質並增加與學生溝通機會。
53. 輔導學生成效之高低與輔導經費成正比。
54. 給予適當經費補助以及提升教師使命感!
55. 教育部對各校有教學卓著經費,為何學生事務方面卻無相關經費可供申請?
建議教育部應在現有訓輔專款補助的基礎上,建立更完整的學校學生事務評
鑑制度,作為往後評鑑及補助各校的依據。
56. 多編經費推動科大學生輔導,相關活動、輔導老師工作坊,國際化參訪觀摩
研習。
57.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之評量辦法與制度,尚未具體建立,主要輔導
工作落在導師與主任身上,需逐漸宣導,讓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
58. 風行草偃,上行下效。
59. 學校應該營造一個具有理想性的文化,及鼓勵師生追求理想,而老師在大學
教書,是為了實現個人的部分理想,台灣社會已太功利主義。
60. 學生對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認真及了解不夠,大都會排斥或不積極,故需做宣
導、互動,讓學生了解該工作真諦,免於造成誤會或不把中心問題說出,使
該工作難以進行。
61. 近年各校皆有身障生名額,但學校皆沒有配套的硬體(無障礙空間、緊急照
護人員、場地或準則)及軟體(人員教育訓練、同學的培訓)等等,有可能會
因這些部份的不足而產生其他問題。
62. 改善班會所需之排教室的困難。
63. 若要談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等,能有均衡的發展,政府就必須在整體教
育政策上有明確、合理、長期的方針/作法。目前資源配置強調「學術卓越」
次為「教學卓越」,這兩個卓越(尤其是「學術」)已用盡資源,各校為爭取
資源,自然強調研究,校內教師誰研究做的多,誰藉掌握發言權及主導權,
就連教學相對都不特別重要,更何況輔導與服務。

110
64. 有些學校基於強烈教育理念來推動輔導與服務,應特別給予鼓勵,然治本之
道仍在政府政策與資源配置的課題上。
65. 校長強力呼籲要求、教育部政策明確要求。
66. 依據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生的學習包含知、情、意、行四方面,知:認知、
知識、IQ 情:情感、情緒、EQ 意:動機、態度、意願、企圖心 行:行
為四方面圓滿,才是一個全人教育,學校教育之所以有別於「學店」或「職
業訓練所」
,就在於學校教育顧及最寶貴的教育核心理念—「情意教育」,而
學生輔導工作,正是情意教育的中心,理該大家重視,而現今大專教師評鑑
制度卻極為忽視此重要環節或者聊備一格。反過來看學生的情意教育失敗,
自殺率年年增高,憂鬱、躁鬱、精神疾病已高達 1/7,生活上呈現的是重物
質享受,壓力挫折容忍力低,沒有遠大理想,自私萎靡,生活習慣差,對師
長沒有禮節,缺乏自制與自律,對念書學習沒有內在動機,而學校只一天到
晚要求學生爭第一、拿名次,追求表面績效,卻對那些暗自哭泣,日漸沉淪
的孩子束手無策,試問:一個得到全國第一的孩子,第二天卻從 10 樓跳下
來,我們到底忽略了什麼?
67. 按件計酬或可考慮,現行導師制度已徒勞,是老師變相加薪,應徹底改進,
目前之效果差。
68. 配合教師評鑑,將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為教師評鑑的一部份。
69. 提供更多的資源及誘因,提升教師參與意願,學校並支持教師輔導的各項措
施。
70.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應該是學校全體教職員的職責,學校為教育機構,全體
同仁都應納入。加強教職員同仁輔導知能與相關福利,可多加考慮。
71. 宜由教育部先落實對教師“輔導知能”之強化與提升,並配合政策強化“輔
導”之重要性。
72.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學校類型應可再細分:綜合大學、研究教學
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社區大學……等。
73. 晉級亦可考慮在內。
74. 若能結合大學部「學生專題實務」,每位老師所指導的專題生即為其導生,
相信輔導工作必定更容易落實;易言之,輔導工作必須盡量結合專業學習活
動,如此將更自然的融入一些生活經驗與價值觀於生活輔導中。
75. 改善整體教育評鑑的體制,真正有誘因讓教育者投入學生輔導,否則學務工
作容易落入「以公害私」的境界。
76. 學校應建立好而完善的輔導基礎建設,這建設應包括硬/軟/行政/法規等不
同面向。
77. 學務單位應聘用足夠之專業人員,提供教師及導師諮詢及服務工作,讓工作
推動更順利。

111
(二)對促進教師參與的不認同或憂慮

1. 應以建立專業輔導體系為主,一般教師只能加入輔助角色,應有所區隔和分
工,否則只是理想,難以落實。
2. 教師或導師參與輔導工作理當如此,但限於第一線工作,學校應聘任更專業
的諮商輔導人員提供後續輔導與介入,或學校有完善的機制,緊急抒困基金
等以確實解決學生問題。
3. 輔導學生宜交由專業人士負責,外行人領導外行人,成效必定不佳。
4. 術業有專攻,因此較需專業輔導之學生應轉介輔導專業人員。
5. 取消學生操行分數評比、取消導師制度,而由專職專業輔導人員替代。
6. 加強學校心輔中心功能,並擴編人員、設備。
7. 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最主要的困難在於輔導專業不足,因此,加強老師輔
導專業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8. 目前學生的特質造成教師在生活輔導及課業輔導負擔極重,如何減輕負擔及
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正確的輔導觀念(仍有部分教師認為責任在於學生的問題)
應為首要。
9. 學校應再增加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
10. 學生之成長應在自然、和諧之環境中成長,太多之管理與輔導反而阻礙成
長。
11. 教、輔都需要培養。一般教師較重前者,但如缺乏輔導能力,恐會事倍功半,
為師者宜重視如何做好輔導。
12. 學生輔導工作應是每位教師的工作,但因輔導工作牽涉諮商專業的知識,非
專業人員無法承擔,且每位教師大皆在其專業領與有專攻而已,其所能輔導
的大概亦僅其專業知識領域上學習成效的輔導而已,如牽涉到生活、情感等
情緒、精神問題,可能無法勝任,甚致教師個人在工作教學上的負擔,亦可
能需要他人的輔導。故個人認為應釐清教師之任務與職責,不可讓教師承擔
其職責外非其專業知識或技術的工作。
13. 有老師常時在校外,少接觸學生,且一班五十人無法一人兼顧學生所有需
求。
14. 老師工作項目繁重,也很希望與學生多接觸,但執行上確實有困難。
15. 學校有落實 office hour 制度,但常見的問題若是有問題或需求要找老師
多是臨時,故不會考量到是否為導師 office hour 時間,而導師就是有責任
要幫助學生,故會有 office hour 對學生實質幫助上有些差距的情況。
16. 本校導師制度無法反應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真實情況,班導師平
常在校與全班學生相處時間太少,無法取得良好互動,反而教練、或社團指
導教師較適合從事學生事務與輔導的工作。
17. 由專任教師兼任輔導工作,工作量頗大,且未接受過相關專業知能訓練,教
師角色容易混淆不清。

112
18. 合理待遇,老師不是沒愛心,但升等教學壓力也不小,每個月微薄的導師費
又要請同學喝飲料,遇到學生活動、家庭突然變故……也要贊助捐款,爾而
還要跑急診室(還要求簽手術同意書),一切都靠愛心支持自己很多年。
19. 導師輔導學生人數太多,而未能兼顧每位學生的情況。
20. 擔任導師或是輔導工作是很辛苦,很繁雜的,想要做的很稱職的話,需要投
入非常多的精神、力氣、時間和智慧。師長事實的依據化或依各動作,都可
以引領學生走向正面良性的大道上。
21. 大專教師應以專業教學、研究為主要任務。學生輔導是另一專業性相當高的
工作。
22. 大專學生的輔導應由專業人員執行,教師僅能轉介或提供資訊,不應親自輔
導,以免滋生更多問題。
23. 輔導工作應專人負責,不應以研究、教學工作的教授負責。
24. 目前老師之工作(1)9~11 課/星期。(2)學生專題論文指導與論文撰寫。
(3)3~4 門課之作業批改。(4)每週每門課不定時之小考及批改。(5)學校不
定時之會議(校內及相關教學及輔導研習)。(6)校外專案之研習(含申請、撰
寫報告、經費申請等)。(7)課程 e 化上網及數位教材製作……等。如果心力
足夠,才能將輔導工作盡心盡力。
25. 輔導工作涵蓋廣泛,也牽涉專業技能,特別是心理輔導部分。
26. 輔導諮商有專人,勿隨便言輔導工作,尤其教官更不應做輔導工作(不懂太
做)。
27.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項目繁雜,若要老師面面俱到勢必稀釋了教學與研究方
面的時間。三者之間如何調和是困難之處。

(三)對促進參與的其他看法

1. 將來教官逐漸減少,最後無教官存在校園,輔導工作當然由老師們擔任,更
能接近學生,增加師生間之感情和了解。
2. 輔導的對象不僅是出現問題的學生,有許多看似正常,或是很正常的學生,
應該說是每一位學生在大學裡都該有至少一位老師,可以作為她的精神導
師,除了學業知識以外,人生經驗、理念、價值觀、人生態度等,都值得以
交談或討論方式給予溝通或引導,大學生的學習是廣泛、有深度、有理念、
有遠景、有生命教育與精神引領的。
3. 輔導工作需要較長時間的投入方能略見成效,現今學子所面臨的家庭、經
濟、情感問題漸增,導師及心輔室的負荷趨重,同意投注更多資源在校園輔
導工作。
4. 「師者,傳道授課解惑也」良好的身教及言教,可影響年輕學子深遠,若只
注重研究,對於學生的言行舉止未作良好學習榜樣,將枉為人師,不如歸去。
5. 我很贊成教師的角色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但若加上是分工的,那就更理想。

113
6. 即使有困難,縝密之技術仍能克服,問題在於:教育部從領導人到政策,均
不足以為師,何資格、何立場評鑑教師。
7. 多數大學教師有升等與教師評鑑的壓力,會讓許多教師在精神上進入緊繃狀
態,因為同時要兼顧研究、教學與服務三者,實在不容易,必須犧牲許多個
人的家庭生活、親子互動和休閒睡眠時間。也可能研究、教學和服務三者都
有做,但每項都差強人意、心力交瘁。
8. 升等不應是教師參與學生輔導的 target!許多不升等老師,因個性或其他
因素,即便他或她參與學生輔導,一樣七零八落,老師們自律、熱心特質才
是真正左右輔導學生能否成功落實的主要因素,許多正要準備升等教師自我
要求高,相對地,對輔導工作也認真用心,有些老師不升等也不準備他們的
研究,也有很多是忙其他外務!
9. 學校的評鑑制度應給予鼓勵,私校因教師評鑑本來就站在較嚴謹態度去看待
學生輔導的問題,應多多鼓勵老師們不論是實踐或時間方面。
10. 將輔導列入教師評鑑,亦能有利行政單位推行相關輔導工作。
11. 畢竟學生輔導工作仍需一定的專業能力和耐心,不應要求全部老師皆要完全
投入!但對於投入的老師更應給予多點鼓勵及減少其教學或研究之壓力!
12. 建議應優先集中資源建置好而優的學生生涯就業與升學進修之措施,提昇生
涯就業輔導之功能。

綜合上述調查意見,發現支持應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者,其提
出的策略或是建言,包含層面甚廣,上至教育部政策、經費,校長支持、學校風
氣、及各種實務上的作法,可說都意識到要落實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同樣的,反對應促進教師參與者頗憂心教師輔導知能欠
缺,或教師因時間壓力等困難,反不如請專門的輔導人員承擔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以讓教授專心教學與研究。但整體而言,可看出填寫意見教師多相當肯定教
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重要性,並認為應更加鼓勵能夠或願意付出心力的
教師。

114
第二節 專家訪談結果
專家訪談結果

本節針對四位資深學務長訪談內容,依據訪談大綱順序,一、對教師參與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二、對學校相關辦法、規定之影響的看法,三、對
輔導成效實施評量的看法,四、對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的看
法,及五、對可能產生之影響的看法,逐一說明訪談結果,並作比較與綜合結論。

一、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本題主要請教學務長有關:一、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二、
請問您是否有所期待?是否認為樂觀可行?及三、對教師的輔導成效或品質看法
為何?四位學務長的訪談內容摘要如下。
A 學務長
 教育部長 95 年在學務長會議後,開始討論學務創新,及教官退出學校後
的問題。杜部長同意老師的升等,應直接以學務或輔導作為升等資格,
杜部長說請高教司學審會處理。
 只以論文升等學務資歷加分有限,若能參考大學學校分類,教學型學校、
研究型學校、社區型學校,那麼老師的升等也可分為論文升等、技術升等、
產學合作升等或學務輔導升等。
 目前狀況,不是老師不願投入在學生輔導工作上,而是升等制度的誘因不
夠,制度上仍以論文為升等基本門檻。要讓老師看到未來和希望,否則無
法讓選擇研究的老師投入學務輔導。
B 學務長
 讓每一個老師能夠全面來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學生事務工作者
的期盼。學務長樂觀期待教師參與,因學生事務輔導工作應是教師的天
職。
 學務工作是比較弱勢的族群,大學環境長期重教務輕學務,導致需特別
立法以強調學務重要。
C學務長
 其實真的是有它的困難,除非升等管道有分類,否則要教師參與學生事
務工作有其困難,因目前教師升等主要以研究成果為主。
 教師參與行政工作之升等管道,應仿大陸做法,分研究型教授、行政服
務型教授等。依每個人的特質去分類,才會有行政效率。
D學務長
 對於教師投入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我認為是必要的。
 國立與私立學校在教師投入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會有明顯差距。公立學
校較會受校長的影響。

115
 學務處要有獎勵策略,並有客觀數據評量其輔導成效。
 設置好的優良導師獎勵辦法,會影響老師的輔導成效。且導師制的導生
人數以 20 人最佳,且導師只能做初級的預防和適時轉介,無法更進一步
處理需心理諮商的特殊問題。

綜合學務長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的看法,簡要的說,學務長都認為學務
工作需要更多鼓勵,否則教師可能受到升等壓力的影響,而不能積極參與。若能
改變升等規定,如分行政服務型教授、研究型教授,將更能發揮學校的行政效率,
但也要有客觀數據評量其輔導成效。現行的辦法如導師制,學生人數太多,且老
師也只能做初級預防和轉介工作。因此建議思考升等辦法,以改善其對教師參與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影響。

二、對學校相關辦法、
對學校相關辦法、規定之影響的看法

本題主要是請教學務長有關於下列各種辦法、規定:1 導師制實施辦法、2
教師評鑑含教學、研究、輔導、服務項目、教師考核辦法、3 教師升等辦法、4
對未於升等年限內升等則解聘之規定、5 教學評鑑辦法或教師教學意見調查、6
學校教師聘任含初聘、續聘、停聘、解聘等辦法、聘約如聘書、7 教師獎勵含優
良導師、績優教師遴選等有關辦法、8 教師懲處有關規定、9 教師授課基本時數
規定、10 教學卓越計畫中有關學生輔導之規定、11 教師參與教評會含系、院、
校級等教師評審相關會議規定、12 其他如教師法、大學法。何者對促進大專校
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影響比較大,以及應如何修定,方能促進教師
參與,並有較好的成效?以下為四位學務長的訪談內容摘要:
A 學務長
 大學法並沒有規定老師的升等是一定用論文。
 重視輔導,鼓勵老師投入,這些辦法都有幫助。
 學生輔導要訂出標準,讓老師看到未來和希望,否則無法讓選擇研究的
老師投入學務輔導。
B 學務長
 應從各方面強化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功能,僅從單一法規制
定,無法全面提升效能。
 肯定大學法中將教師評鑑明確區分為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四大項,
其中將輔導、服務單獨明列,可有效喚起教師重視。
 各項辦法皆有其重要性及關連性,並非各自獨立,應該相互引用。
 針對大學教師解聘規定,不應由學務觀點來談。
 教師獎勵方面,教育部已於教學卓越計畫中,列入學務相關工作區塊。
 獎勵教師的制度與學務相關的部分為績優導師制,績優導師遴選辦法若
列入教師升等評鑑指標中,將有助提升大家的重視程度。

116
C 學務長
 私立大學對學務工作比較重視,若校長很支持,教師就能多投入,否則
教師還是會以研究為主。
 現在因為規定一定要當導師,目前評鑑項目裡有規定輔導一項,因此有
助學務處推動學生事務工作。
D 學務長
 學校相關規定以導師制實施辦法最有影響。
 教師評鑑要與升等結合,教師升等辦法的規定影響很大。
 設置好的優良導師獎勵辦法,會影響老師的輔導成效與評估。

綜合四位學務長的看法,雖然認為導師制實施辦法最有影響,但各項辦法皆
有其重要性及關連性,並非各自獨立,應該相互配合,僅從單一法規制定,無法
全面提升效能。但若校長支持,或教師評鑑項目規定,或有績優導師遴選辦法列
入教師升等評鑑指標中,將有助教師投入輔導工作。總之,學務長幾乎均認為教
師評鑑要與升等結合,否則教師會以研究升等為主而不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且目
前大學法中新納入的輔導評鑑,會有效喚起教師注重學生輔導,因此有助於學務
處推動學生事務工作。

三、對輔導成效實施評量的看法

針對本題綱:一、請問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或輔導成效的評量,
實施有無困難?評量是否能確實反應真實情況、具客觀性?二、請問對教師參與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或輔導成效的評量指標,與評量權重應加強注重下列哪些
工作項目?1.擔任導師 2.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3.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
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4.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5.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
師 6.住宿學生輔導 7.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8.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9.少數學生
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10.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11.學生校外打工輔
導 12.大一新生輔導 13.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14.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15.
系學會輔導 16.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17.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
等工作 18.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19.兼任學務長 20.
其他。摘要四位學務長的訪談內容如下:
A 學務長
 學務輔導成效評量不會有困難。
 當導師是基本,導師該盡責,因此導師會議,輔導訓練、危機處理等都
需參加,這個都可以列入評量。
 學務指標訂定要深思熟慮,因為教師不一定都有擔任導師的機會。
 認為重要的指標有擔任導師、擔任諮商輔導老師或義工、住宿學生輔
導、擔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兼任學務長五項。

117
 學生課業輔導是教務處業務,應由老師負責,不該列為學務輔導工作。
 學務升等指標無須太複雜,三年是基本要求,要具體舉證舉例其貢獻。
B 學務長
 輔導成效較屬於心理層面,難以量化。
 推行上的確有量化的盲點,若透過與教師溝通,以取得共識和交集,可
解決成效難以量化的難題。
 學生輔導應是全校教師的責任,因此應在評鑑指標上多下功夫。
 敝校而言,目前包含七大項目,如學生課外活動的參與…等,當然老師
還是有其他看法,但我們盡量去努力。
 評量指標應多元且具共通性。指標應讓老師參與訂定。指標比重應依各
校文化為考量。因教師擔任行政職意願較低,評鑑指標上本校有加分。

C 學務長
 成效品質衡量有其困難,是以畢業後或班上跟老師的互動,或班上的學
業成績是否進步,應著重學生的感受,品質要看學生的滿意度。
 協助學生事務工作以自願性為主不要強迫性,不適合用升等約束,宜用
鼓老師參與學務工作,是加分而不是懲處。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可作為教評會委員的參考,譬如在升等達到門
檻時,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角色。
 要訂定教學、輔導、服務,應佔多少比例當門檻,才可以通過評鑑。
 用辦法或規定,會失去大學的自由,因為規定太硬,只能讓他們做完,
而不是做好。
 目前學校只有做到導師班會有沒按時開,以作為優良導師的選拔標準,
希望未來可加強利用電腦來協助評量記錄。
 大一新生輔導及學業輔導是最重要的,系學會的輔導或畢業生的生涯就
業輔導也要加重,兼任學務長也要加重,兼任學生事務二級主管也是重
要。
 有些項目敎師參與不多,例如住宿輔導、社團輔導、諮商輔導,系學會
因老師太忙,幾乎沒人管,而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委員人數不多。
D 學務長
 實施輔導成效評量要質量並重,有客觀數據。
 重要評量指標應該是
指標 1:擔任導師
指標 3: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可列為加分項目。
指標 4: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但只能列為加分項目。
指標 5: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但只能列為加分項目。
指標 6:學生住宿輔導,但建議改成「校外賃居」的輔導。
指標 12:大一新生輔導很重要。

118
指標 13: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本校很重視。本校有「生涯導師」。
指標 14: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本校很重視,但這是學校的工作,不
是導師的職責。
指標 15-19:15 系學會輔導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17 學生事務有
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
就業…組長 19 兼任學務長,上述目前都已在實施,也是評鑑項目。

綜合四位學務長對於教師輔導成效評量的看法,可說大致上均認為評量重
要,且需質量並重,但對於評量的困難度,意見不一致,一位學務長認為實施困
難,且難有客觀的評量,一位認為沒有問題,但二位持樂觀態度,認為只要多溝
通建立共識,應可解決成效難以量化的困難。且對於訪問題綱中所列的多項輔導
工作,學校已經納入評鑑項目中,對於待鼓勵的學生事務工作,例如因老師兼任
行政意願低,學校有加分的辦法以鼓勵教師參與;對於較重要的例如大一新生輔
導及學業輔導、系學會輔導、住宿學生輔導、兼任學務長、兼任學生事務二級主
管,都應該要加重成績評量。

基本上均認為要深思熟慮評鑑的指標,因為強制規定的指標或輔導工作項
目,可能會讓老師做完而不是做好,認為應考量學校的文化訂定評鑑項目。認為
學生輔導是老師基本責任,要鼓勵老師多參與,但不宜強迫。總之,大致上都認
為應當花更多心思,落實教師輔導成績的評量,不論在教師升等以及優良導師選
拔等,都需要確實參考評量結果。

四、對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的看法

本題綱主要請學務長針對,除了於升等辦法中加重輔導比重,及落實教師輔
導評鑑或考核之外,有哪些策略,比較能有效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
務與輔導工作?例如: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119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規定
以下摘錄四位學務長的訪談內容於下:
A 學務長
 老師參與受學校教育策略影響,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老師升等有
具體幫助。
 18 點中以第 1 提升老師的輔導專業知能、第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
與之誘因和第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第 14 增設或加導師輔導
學生的活動費的策略比較重要。
 以學務輔導作為升等辦法,是最直接鼓勵年輕老師積極投入輔導的辦
法,現在重研究、重教務、重教學、輕學務,乃因投入研究所獲得的
獎勵很實際,而投入學務輔導的獎勵,只是ㄧ張獎狀或掌聲而已。
 要讓老師更願意投入在學生輔導,需要讓他們有成就感、有方向、有
目標,並讓適合作輔導的老師有機會自我選擇。
 政府對學術研究的獎勵很明確,與學務輔導的獎勵差距太大,無法鼓
勵教師參與學務工作,因此教育部要主導升等策略改變,才有辦法鼓
勵有意願的教師投入。
B 學務長
技專校院教師教學負荷較重,需要各種鼓勵策略。以下為重要的策略,及其
理由:
 策略 2: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說明教師
應扮演經師和人師的角色。所以評鑑就應該做一個綜合性的指
標,不是僅以學術作為講座教授或是長聘教授的依據。
 策略 3: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因讓教師彈性運用時
間,與學生營造友善互動情境,較 office hour 能更符合實際
規定,因為技專校院教師須兼顧產學合作,強制要求教師留在
校園,功能無法彰顯。
 策略 4: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以強調 e 化輔導平台的重要性
與迫切性。
 策略 17: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可以讓教師依自我擅長領域發揮。
 策略 16: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但,倘若教師

120
皆能視人師為本職,即不需透過制度面鼓勵。
 策略 12: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新大學法中將
學生自治與參與納入院系評鑑,有助於導引院系主動與學務
單位合作。現在是學生事務單位去求系院,來搭配協同合作,
這是本末倒置。應該是由系院,來請求我們做適當程度的協
助,而不是我們請他們來幫忙推展學生事務工作。
C 學務長
全都重要,主要讓老師覺得方便,老師輔導學生學習就好,其他交給相關單
位,學校要給老師資源。因為:
 策略 1:提升教師的輔導知能」,讓他能夠駕輕就熟。
 策略 3:便利的 E 化輔導平台,這是蠻重要的。
 策略 5: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也是蠻重要的。
 策略 9:學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學校要給老師資源嘛!
 策略 12: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策略 15:釐清導師的責任範圍優先順序,老師有意願或獲得滿足就會
自動作,就不需要額外鼓勵定策略。
 策略 17: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占百分比。
D 學務長
對增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策略看法為:
 策略 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及 2: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
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都需要。
 策略 3: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很重要,但要有配套如
提供個別研究室。
 策略 4: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很重要的,但需要經費配合,
以將學生檔案 e 化。
 策略 5: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例如優良導師要讓老師有成就感。
 策略 6: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這太抽象了。
 策略 7: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和 5 一樣重要要讓老師有成
就感。
 策略 8: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因教師都忙著做研究而無暇去輔
導學生。但不是減少壓力,而是如何合理的去看待研究的比例。
 策略 9: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很重要。
 策略 10: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此部
分太抽象,無法彈性。
 策略 11: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可行性不高。
 策略 12: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很重要。
 策略 13: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很重要。
 策略 14: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已無法實施,受限於教

121
師法,導師活動費是薪水。
 策略 15: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很重要。
 策略 16: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沒有任何老師
願意擔任行政工,因為只是服務。
 策略 17: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重要。
 策略 18: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規定,很重要。

綜合四位學務長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之策略,發現相當
一致的認為,訪談中的 18 種策略幾乎都是重要的。認為要用各種策略、誘因、
資源,並增加輔導的成就感,若能使教師產生成就感自然會願意投入,就不需訂
定硬性的辦法規定。學務單位或學校需要提供資源給老師,例如提供教師輔導知
能訓練,及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但最為關鍵的,應是輔導
有關獎勵和由研究所獲得的獎勵,差距太遠,因此增加實質性的鼓勵,才能鼓勵
教師投入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雖然各種策略都重要,但其重要程度有些差異,或雖重要,但可行性較低。
因此尚待克服的,如增加經費以改善 e 化問題、除導師費外,增加學生輔導活
動費、或改善長期來視兼任行政只是服務的現況、長期來都是學生事務單位要求
系院協同合作本末倒置現象,應該是由系院請求學務單位做適當程度的協助,而
不是學務人員請系院教師來幫忙推展學生事務工作。這些問題,都不利學務工作
推動。此外,一些強制要求如定教師 office hour 讓教師留在校園輔導學生,有
學務長認為很重要也認為功能無法彰顯,顯示不同學校特性,需要不同的策略。

五、對可能產生之影響的看法

針對訪談題綱五:1、請問對學生的可能影響?2、請問對教師的可能影響?
3、請問對學生事務單位的可能影響?四位學務長看法摘要如下:
A 學務長
 教育部升等辦法沒有硬性規定,學務工作要能提供機會和協助教師升
等,才能有效鼓勵教師參與。
 年輕老師都以升等作為不兼學務行政的理由,因為覺得投入學務的工作
的人是做功德,他的升等機會永遠比別人慢。
B 學務長
 是樂見其成,也樂觀期待,因大家漠視因此才有此機制和本研究。
 如果行政單位,或是全校教師,都能夠把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心理念與
思維,擺入到它所有的形式與過程之中,相信,學生一定獲益最大。
 如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對他們升等的項目有明定這一個區塊的
話,對教師們是額外產生負擔,可能要思考。現階段對教師是個負擔,

122
但若未來教師能觀念轉變,將會是利己、利社會的政策。
 學務工作非只有學務處的責任,應納入相關單位,形成「學生事務工
作團隊」。
 應注意避免過度強調學務工作的參與,而引發教師反感。本來是很自
然而然融入在學校情境當中的一個思維,藉由立法與強制行為,教師
反而會變得敬而遠之,變得排斥,變得不是心甘情願,就不是我們發
動這個機制的初衷。
C 學務長
 依老師的特質,決定擔任何項任務。如果其研究能力很強,就應該讓他
做研究,而不應強迫他擔任學務工作,而減弱他的研究能力。
 有些投入學生事務工作之教師,當其在升等時,就應呈現他在輔導這方
面所做的努力。
 學校要分行政的教授或研究型教授,兼顧到多元性,用這種方式來改變
大家,而且這個研究其實也就是要改變大家。
 分教學、研究、服務、輔導,四項就是要有不一樣類型的教授,不然就
不要訂出這四項,老師才能兼顧。
D 學務長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對學生的影響,不如整體社會的核心價值。
 對老師的影響,以現行制度,研究佔百分之五十,沒有辦法鼓勵老師投
入輔導。
 學務是受大環境影響,雖訓委會指導學務工作發展,但仍受教育部政策
和辦法影響,即使目前高教評鑑的指標和輔導有關,但評鑑委員看嗎?

綜合四位學務長對於,上述有關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及列
入升等指標的看法,歸納言之,學務長都深感需要教師的投入,但誘因不足,尤
其是升等的規定以現行制度,研究占 50%,不可能吸引年輕老師投入學生輔導
工作,升等時要肯定教師在輔導上面的付出。同時要思考大學法區分教學、研究、
輔導、服務四項評鑑,其背後的意義,並有彈性配分比重,否則過猶不及,不心
甘情願,輔導工作做不好,研究也受到影響。

總結訪談結果,發現學務長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樂觀且期
待的,認為輔導應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但礙於過去的政策。使得教師只願意投入
研究,因此將輔導成績列入升等考量,是充滿期待的。只是,如何定恰當比例,
落實各項參與的評量,及讓教師能有選擇偏重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程度的彈
性,因此,教育部是否能體會杜部長與學務長,基於對於學生輔導的關心,以及
對於投入學務工作的學務人員的肯定,認真思考大學法訂定教學、研究、輔導、
服務評鑑的意義,並落實於升等或各種實質獎勵辦法中,不應獨厚研究與教學工
作,也應倡導輔導卓越。

123
第三節 焦點座談結果

本節針對焦點座談的內容整理,並依座談題綱之順序:一、請就下列有關
學生輔導工作,圈選您對工作重要性、目前執行是否成功、及是否期待教師多參
與或投入更多時間的看法。二、上述學生輔導工作,亟待改善(極重要但執行不
佳)的問題為何?造成的原因為何?三、上述學生輔導工作,亟需教師參與或多
投入時間的工作為何?為什麼?四、針對上述亟待改善的問題與亟需教師參與
的工作,學務單位需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1.學務單位人力是否足以配合、支援
以提供必要之協助?2.有關之專業知能是否需要提升?3.協同合作關係如何強化
4.相關配套措施包含哪些?5.學務單位如何分工?6.其他?五、我國各大學校教
師參與的現況及訂定之策略辦法,可為他校作為標竿學習對象的有哪些?逐一呈
現研究發現如下。

一、重要性、
重要性、執行現況、
執行現況、期待程度

針對 18 位出席人員的填答意見,整理有關 28 項學生事務有關工作的重要程
度、執行現況、及期待程度結果如表 4-3-1。限於討論時間,本座談中只針對重
要程度高,但執行現況不成功者進行討論,因此首先依據各題的分數以象現方式
呈現,以 x 軸表「重要程度」 ,以 y 軸表「執行現況」 ,亦即以第一象限表「重要
程度」十分重要 &「執行現況」十分成功;第二象限表「重要程度」十分不重
要 &「執行現況」十分成功;第三象限表「重要程度」十分不重要 &「執行現
況」十分不成功;第四象限表「重要程度」十分重要 &「執行現況」十分不成
功。其結果位於第四象限有第 2.6.22.23 題,共計 4 題。

大致而言,發現資深學務工作人員均認為表中 28 項工作,除了 7.校內外比


賽輔導,及 22.通車學生輔導,是重要甚至接近十分重要的,而這些工作的執行
現況低於 3 分,亦即不成功者有 2.學生選課輔導 6.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22.
通車學生輔導 23.少數學生輔導,共四題。其他 24 項工作介於 3.00-3.61 分,為
介於普通到成功之間,亦即未達到成功。

此外,表 4-3-1 亦呈現 28 項學生事務有關工作,是否期待教師多參與或投


入更多時間的看法,發現除了 14.校務宣傳或學校重要事項提醒,只有 8 人填答
期待或十分期待,其餘 27 項工作均有超過 11 人回答期待或十分期待。換言之,
對於表中絕大多數的工作,資深學務人員,不僅覺得重要或十分重要,也期待教
師參與協助,以使工作能更成功。詳如表 4-3-1。

124
表 4-3-1 重要程度、
重要程度、執行現況、
執行現況、期待程度統計結果
重要程度 執行現況 期待程度
十 重 普 不 十 十 成 普 不 十 十期 普 不 十
分 要 通 重 分 分 功 通 成 分 分待 通 期 分
重 要 不 成 功 不 期 待 不
要 重 功 成 待 期
要 功 待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10 7 1 3 13 2 7 6 2 2
1.輔導學生利用學校資源
平均 4.50 平均 3.06 平均 4.06
15 2 1 3 10 5 8 7 2
2.學生選課輔導
平均 4.78 平均 2.89 平均 4.35
10 8 5 11 2 6 8 2 1
3.生涯輔導
平均 4.56 平均 3.17 平均 4.12
9 7 2 6 11 2 6 8 3
4.生活輔導
平均 4.39 平均 3.39 平均 4.00
8 6 3 1 7 11 4 8 2 3
5.緊急特殊事故輔導
平均 4.17 平均 3.39 平均 3.76
10 6 2 3 8 6 1 9 5 1 2
6.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平均 4.44 平均 2.72 平均 4.24
3 8 5 2 6 12 2 10 4 1
7.校內外比賽輔導
平均 3.67 平均 3.33 平均 3.76
9 8 1 8 7 3 3 12 1 1
8.特殊學生家長聯繫
平均 4.44 平均 3.28 平均 4.00
4 11 3 2 14 2 4 8 2 3
9.校外賃居輔導
平均 4.06 平均 3.00 平均 3.76
9 6 2 1 4 11 2 1 6 6 2 3
10.學生住宿輔導
平均 4.28 平均 3.00 平均 3.88
7 7 3 1 4 11 3 5 6 5 1
11.學生獎懲有關輔導
平均 4.11 平均 3.06 平均 3.88
8 7 2 1 1 3 11 3 5 7 5
12.轉介學生至相關輔導單位
平均 4.22 平均 3.11 平均 4.00
14 4 1 6 8 2 1 9 7 1
13.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輔導
平均 4.78 平均 3.22 平均 4.47
14.校務宣導或學校重要事項 7 6 4 1 4 13 1 3 5 5 4
提醒 平均 4.06 平均 3.17 平均 3.41
15.宣導安全與防止意外 8 6 3 1 1 9 8 4 6 4 2 1

125
續表 4-
4-3-1

平均 4.11 平均 3.61 平均 3.59


5 12 1 7 9 2 3 10 2 1 1
16.學生行為規範與紀律輔導
平均 4.11 平均 3.28 平均 3.76
10 5 2 1 6 11 1 5 7 4 1
17.操行評量或品格輔導
平均 4.33 平均 3.28 平均 3.94
17 1 7 8 2 1 10 6 1
18.新生定向輔導
平均 4.90 平均 3.17 平均 4.47
10 6 2 1 1 13 3 8 6 3
19.學生就業輔導
平均 4.44 平均 3.00 平均 4.29
6 7 5 6 10 2 4 8 3 2
20.班會或各種集會活動輔導
平均 4.06 平均 3.22 平均 3.82
21.增進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 13 5 4 10 4 6 10 1
歸屬感 平均 4.72 平均 3.00 平均 4.29
3 8 6 1 1 6 8 3 1 10 4 1 1
22.通車學生輔導
平均 3.67 平均 2.28 平均 3.53
7 10 1 5 8 4 1 3 12 1 1
23.少數學生輔導
平均 4.33 平均 2.94 平均 4.00
12 5 1 2 7 8 1 6 9 2
24.弱勢學生輔導
平均 4.61 平均 3.56 平均 4.24
5 9 4 4 12 2 4 7 5 1
25.學生工讀、打工輔導
平均 4.06 平均 3.11 平均 3.82
9 7 1 1 1 4 10 2 1 6 7 2 2
26.自治團體輔導
平均 4.33 平均 3.11 平均 4.00
11 6 1 7 10 1 6 8 2 1
27.學生身心健康輔導
平均 4.56 平均 3.33 平均 4.12
16 2 5 12 1 7 8 2
28.學生自我瞭解、接納輔導
平均 4.89 平均 3.22 平均 4.29
29.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二、亟待改善問題

針對座談題綱二.上述學生輔導工作,亟待改善(極重要但執行不佳)的問題
為何?造成的原因為何?針對位於第四象限,亦即為十分重要但卻十分不成功者
(第 2.6.22.23 題)共計 4 題,分別引述發言內容並簡要歸納如下:

126
學生選課輔導

何慧卿:「以本校為例,學生選課因為直接上網進行選課,事後也不需要
經過導師簽名同意。因此除非學生來詢問老師有關選課的規劃,否則導師根本
不清楚學生的選課情形。往往是開學後進行師生晤談,才可能會發現學生在選
課部分的問題。目前許多學校大多以網路選課為主,而選課系統又是教務處和
資訊處負責,因此若設計系統的團隊對於選課輔導沒有和學務處一樣的重視,
在設計選課流程時便可能會忽略這個部分。」

周漢東:「學生最關心專業學習,所以需加強選課輔導,一般也期待學生
能在選課前請老師指導。但目前各校紛採網路選課後,指導諮詢的角色淪為選
後簽名,徒具形式,應設計於上學期末先協助學生選課。」

李燕美:「關於選課學生都會問老師,導師為第一優先。如果此三項工作
放在學務處沒有比老師來的好,而選課輔導方面,因為學校開的課程有限,而
選課輔導通常都是變成選課之後拿著選課證明給老師簽章而已,因此在文化大
學選課輔導尚未發揮功能,老師像是選課簽名的機器一樣。」

德明柯志堂:「學生有學習自由權,要避免導師干涉侵害,需要教育導師
尊重學生之自由學習權,使教師具有專業倫理。」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何慧卿:「個人認為,此項應該要分開討論,因為服務學習和勞作教育是
大不相同的。勞作教育的推動不易,往往與學生和學校對勞作教育的意義和認
知不同有很大的關係,也造成學生許多的抱怨,更進而影響老師在參與上的意
願。服務學習部分,則可能是因為目前許多老師對於服務學習的意義與目的不
甚清楚,而可能影響其投入的意願。」

周易行:
「 清大為勞作教育 0 學分學生打掃,由助教點名,非學務處負責,
若要有學習效果,需要專人負責且組織需調整。」

徐子凡:「教務處反對 0 學分 2 小時,認為會有礙學生畢業。要落實掃地
或服務學習的教育功能,可以設立服務學習組。本校校長認為落實服務學習課
程,學生在服務中可增進職場意識,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楊淑芬:「每位教師專業不同,較無法瞭解服務學習的意義與服務學習課
程進行方式,所以要適時宣導與訓練。學生也要改變其觀念,將服務學習理念

127
務實,不要認為是營養學分。」

通車學生輔導

王淑芳:「如果沒有逗留,怎麼會有文化、認同。因此,對於通車學生的
輔導,應該注重校園環境的整體設計,使得通車學生能留在學校,可和師長坐
下談,才能有學習與認同。」

周漢東:「學校雖有通學生輔導的規定,但卻長期被忽視,應該要多瞭解
通車生的需求,如停車問題。」

楊仕裕:
「針對通車學生的輔導應重視其以下幾點,
(一)社團參與情況較
差(二)上學的車況與道路安全問題(三)對於學校的認同不如住校生(四)
通車生與學校附近社區的連結性與互動(五)校方與通車生家長之間的聯繫」

少數學生輔導

李燕美:「僑生因文化間的差異容易與本地學生衝突,例如韓國學生喜歡
晚上在宿舍樓頂喝酒、跳舞,造成其他住宿學生的不滿;另外,僑生失竊問題
頻繁,也是很值得學校關注的問題」

周漢東:「學校的老師往往很忙,除了例行的導師制度外,對於少數學生
如外籍學生等,只得另案要求系所特別安排或徴求熱心老師幫忙輔導」

邱竹林:「轉學生也是其中很需要關注的部分,因為轉學生須補修一年級
未修之學分,所以大都與轉入的班上同學相處時間較少,又沒有新鮮人被學長
姐照顧的優勢,因而產生如學分是否可抵免?或是自己該向誰求助?,對於陌
生的環境產生學習不適應等問題,學校也未設置如僑生輔導組專責之單位來輔
導,因此產生疏離感甚至有憂鬱症傾向,這些少數族群也應該被重視的。」

蔡志賢:「我看法相反,少數學生照理說資源更多,有專屬的人力照顧,
經費也較多,如身心障礙者,其他學生反而沒有那麼多。」

綜合分析亟待改善的問題,發現問題不同,造成的原因就大不相同。應該就
各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行深入的討論,才能使學務工作成功。大致而言,沒有
共識、沒有資源、沒有師長關心投入等,是上述問題共同的現象。因此,若要提
升學生輔導成效,需先改善學校對於學生輔導的共識、資源、及關心缺乏等問題。

128
此外,其實資深學務工作人員認為表中 28 項工作,除了 7.校內外比賽輔導,
及 22.通車學生輔導之外,其他的 26 項工作都認為是重要甚至接近十分重要的,
而這些工作的執行現況無一是成功的,亦即無一為 4 分或以上,尤其是 2.學生選
課輔導 2.89 分,6.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2.72 分,22.通車學生輔導 2.28 分,
23.少數學生輔導 2.94 分。顯示,這些工作或這些資深人員的看法,並沒有受到
應有的注意。

三、亟需教師參與或多投入時間的工作

針對討論題綱三.上述學生輔導工作,亟需教師參與或多投入時間的工作為
何?為什麼?限於時間關係,只能針對五點量表的分數,挑選最高前五項:18.
新生定向輔導、13.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輔導、6.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2.學生
選課輔導、19.學生就業輔導,分別摘記發言內容並簡要歸納如下:

新生定向輔導

周富美:「開新生定向課程會加快學生的學校適應,也會間接增加學生對於
學校的認同及歸屬感。但新生的問題很多,讓老師需付出許多時間,有些問題如
經濟問題,卻會讓老師感覺極為無力。」

楊淑芬:「新生定向在學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去年亞東獲得教學卓越
計畫,而訂定此專案,辦理大一新生零學分必修的亞東探索講座,包括認識學習
資源、自我探索開發、師生互動關懷、生涯發展輔導、生活態度尊重、社團領導
合作、人文藝術賞析等七項,新生可依其適應狀況及需求,參與各類定向輔導活
動,學習在社交生活和學業研修之間取得平衡,並確定自我未來發展目標。本課
程安排於每週三的七、八節課,一學期共計參與八次講座即可獲得此學分。本活
動面臨的問題為零學分引起部分學生學習意願。針對探索講座業務,課外組會在
期中辦理『期中預警制度』等相關事務,提醒學生已修場次。因此,新生定向所
要執行的層面很廣,業務也繁重。」

李燕美:「現在大學新生定向部分,從八月的新生家長日就開始,此由系上
所主辦。而學務處辦理的新生訓練,除了體檢與大禮堂的課,還需帶領學生熟悉
學校資源,此都需要系上教師的參與。」

張翠絲:「政大校長很重視新生定向輔導,因外界多認為政大的學生具有團
隊精神但卻較無創意,因此今年籌辦「新生教育創意營」,分別針對推甄生,與
指考生辦理兩梯隊活動。在教師的參與投入下,成效才會大。」

129
學生就業輔導

賈大齡:
「因為現今學生很多都不知道未來出路,因此就業輔導漸漸受重視。
而就業輔導與選課輔導皆同等重要,因為未來就業需求會影響選課。,就業訊息
的不流暢是一個原因。雖說學校有就業輔導組,此組織置於技術合作下,但尚未
發揮其功能。」

李燕美:「學生就業輔導應該由老師輔導,因為教師與學生互動會比學務人
員更好。雖說文化大學就業組在學務處曾經推活動方案,教學生如何寫自傳、履
歷等,但是真正推行工作卻是使不上力的。」

王淑芳:「個人也贊成就業輔導,學系或是教師應該多投入此部分,因為學
務處無法拿捏各個學系的專業性。以分工角度來看,學務處就業輔導組應該站在
大範圍提供資源的角色。另外,學務處也可提供就業諮商,因為每個學生可能有
不同的問題存在。而在學校科系方面也有其差異,如果科系性質是屬於「應用性」
的學系,就業輔導會進行的比較順利,而人文性的科系相對的就業輔導或是實習
會比較困難。但當科系如果願意投入並從自己的專業性出發,透過校友、相關單
位一起來作,效果是加倍的。因此,如果就業輔導由學系、教師來主導,而學務
處站在資源提供的角色,必定會作的更好。」

周富美:「就業輔導由系上推行有 pay 的產學合作,比起學務處推行會更有


誘因。而學務處方面提供了很多資源,但學生可能因為課業而沒有時間參與。」

王心蕾:「以本校為例,就業博覽會偏重校外廠商擺攤形式,學生參與也不
盡踴躍。如何形成系統性的行銷策略,透過就業輔導網絡,成功的幫助學生進入
就業市場,可能必須要回歸到各學科領域的專業前提,若能在健全的就業輔導架
構之下,融入教學單位的資源和專業諮詢,或許較能提高其施行效益。至於由教
學單位主導有其實質上的困難,因為教師的負擔已非常沉重,教學單位亦有其各
自的運作事務,還是委由統合的平台和專責單位來做,在事權分工以及協調聯繫
層面都會比較便捷。

袁明城:「就業輔導應該包含好幾個領域,第一是學生的興趣。而依中原大
學來說,很多學生進入大學所學的科系都不是他們的興趣,所以學務單位應該協
助學生去瞭解他們的興趣,像諮商中心會做性向測驗,再來,學生的職涯規劃也
應該做,再者,學生有無對其職涯規劃去修輔系,來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
而在中原大學,沒有此類規劃設計,甚至把就業輔導是由一級單位降為二級單
位,這就造成學生求職、校友求才都沒有適當窗口等很多問題。還好,近來學校
藉著系所評鑑的指標,又將就業輔導組列為一級單位。但是雖然如此,就業輔導

130
組能發揮的功能依然有限,因為其業務繁重,如果要做好就業輔導,可能是一系
列的活動,從新生一進來就要為他們的興趣作分析,並配合其系所專長作職涯規
劃,而此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來做。許多大學的作法來說,只是為了應付教育
部的評鑑政策而已,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發展的立場來思考。」

蔡志賢:「學生事務單位推動生涯輔導必定要結合系所。例如可透過系上老
師指引學生方向,而學務處可以給學生求職的方法,因此學務與系所應該站在一
個分工的角度合作。」

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輔導、學生選課輔導

李燕美:
「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輔導、學生選課輔導,和學生就業輔導一樣,
都是由教師擔任比學務人員更合適。因為教學是教師的專長與責任。」

王心蕾:「與學生最接近的就是老師。學生選課輔導、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
輔導、生涯輔導、服務學習都與學生學習有關,其實從整個問卷看下來都是與學
系、教師息息相關的,因此一定需要教師參與。此外,學生的選課輔導需求極高,
例如由學生社團(北友會)自己辦的選課說明,竟然有 200 名學生參加,可見學
生極需要選課的輔導」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張翠絲:「政大的服務學習與實踐課程不需要學生從事清潔工作,實施方式
採課程型與認證型兩類,課程型已由教務處修法明定各系需開課,否則學生恐因
無法選到課修習影響畢業,學院導師制在院長參與推動結合學院導師開設服務學
習課程,可推動更為順利。」

何慧卿:「個人曾經帶領導師班級和修課班級進行服務學習,在陪同和觀察
學生進行服務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瞭解,且有助於師生互
動。但目前許多學校的服務學習課程並非服務學習,而是勞動教育,要求導師看
學生打掃,或一起打掃,很有可能會造成導師和學生對這樣的制度不認同。應該
要讓老師和同學可以對於服務學習有更深的瞭解,也才能使老師發現到參與服務
學習的助益。而打掃活動的勞作教育課程,應設計改為認同學校的活動,才有助
於學生對學校的向心力。」

周漢東:
「台大的服務學習改革,校長十分支持,教務處和學務處合作良好,
並有執行小組,分為服務一、服務二、服務三 的課程,開課單位不限來自系上,
行政單位如總務處、學務處課外組、住宿組都有推動服務學習,此外,訓練 TA

131
協助帶領反思,以部分研究生獎助學金轉為 TA 的經費。學生除了知識承載外,
還須實作服務,並定有績優表揚辦法,因此成效頗佳。」

上述資深學務工作人員對於,新生定向輔導、學生就業輔導、學業成績低落
預警與輔導、學生選課輔導、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需要教師參與或多投入
時間的意見,可簡單歸納為教師更有機會,或更直接能對這些極為關鍵,或重要
的學生輔導工作產生影響力,比學務人員更應該對此類學生輔導工作負起責任。
學務人員雖承辦相關業務,但應該是協同合作關係,而非由學務人員形式上的舉
辦一二項活動,就會產生輔導效果。此外,除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投入,校長的重
視,亦即學校的政策、辦法也是影響上述工作成效的重要原因。

綜合而言,對於有關的 28 項學生事務工作,資深學務人員可說相當期待教
師多參與或投入更多時間,只發現除了 15.宣傳安全與防止意外、16.學生行為規
範與紀律輔導、22.通車學生輔導,均各有一人填答十分不重要。換言之,對於
所有 28 項工作,資深學務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期待教師能參與輔導學生,以使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能更成功、落實。

四、學務單位需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

針對討論題綱四、上述亟待改善的問題與亟需教師參與的工作,學務單位需
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1.學務單位人力是否足以配合、支援以提供必要之協助?
2.有關之專業知能是否需要提升?3.協同合作關係如何強化 4.相關配套措施包含
哪些?5.學務單位如何分工? 6.其他?依序整理歸納發言內容,並討論如下。

1.學務單位人力是否足以配合、支援以提供必要的協助?

徐潔方:「因為學務人力不足,行政單位之間的分工、行政與導師之間的分
工、哪些由教師來做、哪些由專業人員來做,就十分重要,應該藉助於各校訂定
學生事務人員甄選的辦法與指標,決定哪些人員適合擔任學生事務人員,教師需
要與專業人員,分工並合作才能有好的效果。」

蔡志賢:「學生有很多的需求,系所應去協助。在組織分工方面,可以由學
務處規劃方案,由導師執行,但導師的輔導功能不夠落實,因此需要學務單位的
支援協助。」

2.有關之專業知能是否需要提升?

周富美:「例如系所教師開設生涯輔導課程,可能不符合心理輔導的專業,

132
但有些教師仍相當認真投入這門課程。」

楊仕裕:「例如新生定向課程,輔大在這十年來,都由專業科系的老師來開
設此課程,然而十年來,仍不斷地要給老師培訓,教師才願意開這門課。且各個
老師對學務工作的認同感有所差異,因此在教學成果方面也不同,因此需要有培
訓制度。」

3.協同合作關係如何強化?

師大王心蕾:
「『學術方面』和『行政方面』的距離仍很遠。學術單位與行政
單位互不瞭解是個大問題。如何激起教師對輔導工作的認同感是首要任務。而老
師如何將自身的資源用到學生輔導上面,這可能要去深入探究,訂出策略的。」

張翠絲:
「政大今年舉辦第一屆「新生教育創意營」,針對推甄生與大學指考
生辦了兩梯隊的活動,由學務長室與課外活動組聯合辦理,檢討後明年將納入吳
靜吉老師的「創意團隊」及更多教師的參與。學校最終的希望是全校新生都能參
加,但是由於此活動需住宿,因此有點困難,除非日後新宿舍能建好。所以,學
務處與教師的協同合作十分必要。」

王淑芳:「新生定向不由老師做,並不代表新生定向不重要。新生定向應由
學系來做而不是由教師個人來做。更不是將此列為教師的評鑑指標或職責,強迫
教師必定要做。以上所列的二十八項,只有八項老師是獨自可以做好的,其他應
由專業單位、專責單位或是學系來做會比較恰當。例如,新生定向輔導為學務處
方案,能夠拉一些教師來參與,但不應該讓全體教師來做新生輔導,我們可以讓
學系來參與,只要系上一兩個老師來參與,這樣的概念就帶動起來了。新生定向
輔導該由專業單位或由學系來做。」

4.相關配套措施包含哪些?

張同廟:「現在教育部就是講求學術、教學卓越,因此學校就是會把心力投
注在學術與教學上,而教授也著重在自己的研究上,排擠了輔導的資源,以這種
環境來講,不利於輔導工作的發展。有學術卓越,有教學卓越,而為什麼無輔導
卓越?」

柯志堂:
「學校的法源在校規,校規是主軸,要教師作配合,校規要先修改。
大學法給學校自主了,各校可調高教師輔導比例,與優良教師獎金。」

周富美:「輔導學生會花太多時間並影響教師的升等。如果要老師做問卷上

133
的工作,老師的職責會加重許多,老師也會認為此些職責是學務處的工作。一般
學校重視的是研究成果,而不重視學生的輔導。所以亟需有配套措施,教師才會
有意願投入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張同廟:「應由政策面著手,如果政策重視學生輔導,如像設置教學卓越設
置「輔導卓越」,讓老師輔導學生具有成就感。另外,學務工作必須走向證照制
度,如「學務師」。讓學務人員更有能力支援協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

蔡志賢:「海大學務長建議,可將老師分為「研究」與「輔導」兩型。讓教
師可以自由運用時間,成效好壓力也會較小。」

張翠絲:
「各項評鑑及優良導師辦法中均能除「研究」
、「教學」兩塊成績外,
納入一定比例的「輔導」或「服務」配分比重。」

袁明城:「教育部政策「學術卓越」、「教學卓越」已將老師的職責侷限住。
而學校方面的政策,也將大部分的資源放在學術和教學上。而中原也在教師方面
訂定了一些規定,教師在幾年內沒有研究成果,將會受到影響。以此種環境來說,
不利於輔導工作的實行。」

5.學務單位如何分工?

柯志堂:
「大學法在 94 年 12 月 28 日修訂,學務處各組名稱自主,所以學務
處應要進步,組織可以彈性調整,做自己的分工,既然法規已放鬆,學校實在不
宜綁死老師。組織可以依學校需求分工。」

王淑芳:「教師的輔導專業是很重要的。現今評鑑重視研究、教學、輔導及
服務。但是如果每個老師都得做上述四項,衍生出兩個問題,一為是否每個學校
的差異性變小。二為,老師是否四項都必定要很精通,倘若有幾項不擅長要怎麼
辦?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因此,要解決此問題,應將專業的力量及資源進入學
系去協助,此也較容易做到行政單位與系所配合,而不是希望每一樣都要老師都
精通。所以,我們該去思考,學務該提供哪些資源深入系所?只要一概不是與學
習有關的,都只要靠著「轉介」到學務處就可以。」

黃世雄:
「例如專業與學生職涯輔導部份,可由系上老師與新生定向做結合。
然而在配課上宜多做考量,以免壓縮到系上的課程,致使專業課程開課不足,或
是由系上教授開職涯有關課程,卻遇到評鑑教師所教授的課程非己專長的問題,
所以學務單位與系上的分工確實需仔細研究。」。

134
6.其他

何慧卿:
「目前有學校採取開放正式課程來強化學生輔導,例如:新生定向、
就業輔導而言,都提到要將老師拉進來開設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屬於通識教育,
且目前教育部傾向降低畢業學分,如此一來這些課程可能都會影響該系的專業課
程學分比重,影響各系所的專業發展,和影響學生專業學習的部分。且可能會使
系上專任老師的授課學分降低,影響老師的意願。」

柯志堂: 「為什麼我們要老師去投入?因為根據教師法 17 條:教師除應遵


守法令履行聘約外,並負有下列義務:一、遵守聘約規定,維護校譽。二、積極
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三、依有關法令及學校安排之課程,實施教學活動。四、
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培養其健全人格。 。五、從事與教學有關之
研究、進修。六、嚴守職分,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七、依有關法令
參與學校學術、行政工作及社會教育活動。八、非依法律規定不得洩漏學生個人
或其家庭資料。九、擔任導師。另外,根據大學法第 5 條:大學應定期對教學、
研究、服務、輔導、校務行政及學生參與等事項,進行自我評鑑;其評鑑規定,
由各大學定之。另外,根據大學法第 21 條:大學應建立教師評鑑制度,對於教
師之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成效進行評鑑,作為教師升等、續聘、長期聘任、
停聘、不續聘及獎勵之重要參考,以及教育部最新之九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教師
輔導與管教辦法,可知教師輔導、管教與獎懲學生,即為教師輔導責任不可推諉
的法源。

自治團體輔導

柯志堂:「學生自治團體的輔導目前應根據大學法中的新規定來做,此外,
未來除了學生個人申訴外,學生團體的申訴也是未來準備要面對輔導學生的」

王淑芳:「未來的系所評鑑把學生輔導列為評鑑項目之一,相信未來系所教
師會越來越重視學生輔導這一塊,但學務處如何教導教師輔導學生自治團體,這
也相當重要,德國目前的作法是學校統一收學生會費再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裕
經費,將使自治團體的運作更為順利。」

袁明城:
「以學校的角度來看學生自治團體其實是小孩玩大車,但學校並沒
有人力可以教學生怎麼玩。」

張同廟:
「系學會收不到錢,舉辦活動沒有成就感,是學生感受不到學校有
提供輔導的地方」

135
李燕美:「指導學生自治團體有實無名,因為只有一張聘書,或一學期 500
元,學校不重視,但卻要指導老師扛責任,因為誘因低教師不願投入。」

針對上述亟待改善問題,及亟需教師參與的工作,資深學務人員認為學務
單位需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主要發現為學務工作的人力不足,專業知能欠缺,
學務單位和學術單位分工不佳,需要強化學術和行政的協同合作關係,需要在政
策上強調輔導的重要性,以及更落實教師法及大學法中對於學生輔導,尤其是學
生自治團體輔導成效的重視。簡而言之,學務單位因為政策,以及學校資源偏重
學術和教學的卓越,使得學務人員無法提供更好的支援,以協助教師做好輔導工
作。而且如果教師能自由決定研究、教學、輔導的成績比重,也會增加教師參與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誘因。

五、標竿學習對象的有哪些?
標竿學習對象的有哪些?

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充分討論,因此發言較少,以下為發言內容並簡要討論
之。
李燕美:「 學校現在正在推學生個人網頁,此網頁除了有關學生個人各種資
訊之外,也有學生對於畢業之後未來所要從事的行業及該具備怎樣的能力,而這
些能力相對應到學校的課程之中,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張翠絲:「政大所推行的「學院導師制」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學院導師制推
行由院來進行幾個主軸,第一、學生學習部分。第二、就業輔導。第三、生涯輔
導。第四、心理諮商。而政大將原導師的經費由兩個鐘點費調整為一個鐘點費後
結餘下來的部分,一分為服務學習課程的任課老師鐘點費。另外,就是劃為學院
導師經費及聘任院心理諮商師協助各院進行各院學生心理輔導,像本校商學院和
社科院都成立了學生事務辦公室,與學務處各單位對口,如與畢服組和生涯輔導
中心作連結,重視全盤性和個別性的學生輔導。另外,畢服組也與系學會結合來
推動系友座談活動。利用上述兩項作法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周富美:「致理的特色,將「生涯規劃課程」列為大一必修今年又有一項任
務就是將「技職生七大能力指標」將之列在課程之中。而在此課程之中,已將新
生定向輔導擺進去了,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學校資源和生涯方面的輔導。將「新生
定向」編列為一門課程,比較容易發揮效果。此門課的老師,必須要負擔學校的
輔導工作。另外,有別於政大的學院導師制,
,本校是由「系所」為單位,來進行
輔導的工作。此項是由學輔中心老師結合系上老師及利用同儕輔導方法來幫助學
生學習。而尤其用「同儕輔導」(學長姐)的成效比較好。而此作法,就是透過
預警制度,讓老師瞭解哪些學生有學習困難,並給予 16 小時的同儕輔導,給同
儕輔導的學生一小時一百元,執行一對一的輔導。」

136
呂淑貞:「台大的服務學習校長十分支持,教務處和學務處合作良好,並有
執行小組,訂有服務一、服務二的進階課程,師資不只來自系上專業教師,學務
處課外組、住宿組都有推動服務學習,此外,訓練 TA 協助帶領反思,以研究生
費撥作 TA 的訓練費。學生除了上課外,還有表揚肯定,因此成效頗佳。」

楊淑芬:「元智大學的服務學習課程,學生修完課程或服務時數後可以在網
路上登錄,並做反思,由負責單位認證後即可給予確認登錄,運用資訊系統可以
使得服務學習推廣更順利。」

上述有關文化大學的學生個人網頁,政大的院導師制,致理的課程與輔導結
合、及系上教師與輔導中心利用同儕輔導方法,台大服務學習的周延設計,如教
務學務密切合作、研究生費撥作 TA 的訓練費、與學生的表揚,以及元智大學利
用 e 化方法認證學生的服務,等都是能讓學生輔導工作更有成效,值得做為其
他學校標竿學習的對象。

137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本節將針對問卷調查、學務長訪談、焦點座談資料,綜合文獻研究結果,進
行分析討論,為了能清楚對照,以下先分別簡要摘錄問卷調查、學務長訪談,和
焦點座談的結果。然後綜合分析討論。

壹、問卷結果

一、統計分析

依據調查四十所學校 416 位教師(回收率 73%)


,發現教師對於應促進教師
參與、投入於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看法,頗為正面。對
絕大多數的輔導工作都認為是同意或十分同意。尤其是擔任導師。其次是大一新
生輔導。第三高是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最不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的項目為,兼任學務長。其次是兼任學務處二
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第三低是住宿輔導。對所有的 19 項學生
事務有關工作分數全部高於 3 分(沒意見)
。顯示教師對於所調查的 19 項工作都
尚能認同,認為應該促進教師參與,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但對於兼任學務有關
行政,卻是比較持保留看法。可知兼任學務行政並非教師認同應參與、投入的學
生輔導工作。

此外,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措施、策略重要性的看法,發
現對於 20 項措施、策略都認為重要,其平均分數介於 4.53-3.84(五點量表)

其中對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認為最為重要。其次是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
與老師的互動交流。第三高是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再
與教師對於最優先排序的三項措施、策略統計結果對比,排序第一為提升教師的
輔導專業知能。排序第二的是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排序第三的是讓學生
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顯示教師對於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及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發現對於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及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有一致且較強的重要感受。

最不重要的三項依序為,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行政工作。其次是調
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第三低是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但此最低分的
三項措施、策略,也有介於 67.8%至 74%認為十分重要或重要。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發現教師對

138
於「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最為同意。其次
同意「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此外,有最多的教師認為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
重,四者不應該相等。次多教師認為「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
之百分比」。如果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結果發現
教師認為講師的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占更高比重,其次是助理教授。

最後,有關「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教師偏向同意,
其平均得分為 4.21,稍高於中間分數 4 分。

此外,本研究共針對八種不同背景變項:學校類型、性別、職等、兼行政工
作、兼任學務、輔導經驗、升等、及學術領域,檢視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分別對應
促進參與,及策略措施重要性的看法是否有顯著差異。發現如下:
(一)學校類型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 6 題有顯
著差異,分別為: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
導老師或義工,住宿學生輔導,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學生校外打工
輔導,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都是以專科學校最高,
公立大學最低分,私立大學次低分。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學校類型的差異,在 20 題中共有 7 題達顯


著差異。分別為: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提供便利
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落實教
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
與優先順序,及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7 題都是公立大學
得分最低,及除了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為公立學院最高分外,其他 6
題都是專科學校最高分。

雖然不是全數題目均達顯著差異,但仍可發現公立大學較不認同應促進教師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也較不認為有關的策略是重要的,尤其是在釐清導師
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上,公立大學比其他學校更認為重要。而專科學校比其他
類型學校更認同教師應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也對策略的重要性更認為重
要。

(二)性別
有關性別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
中,只有 3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女老師

139
分數為 4.01 分,男老師 3.78 分,女比男更同意。而系學會輔導,及兼任學務長,
二題均為男比女更同意。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男與女的差異,在 20 題中共有 11 題達顯著


差異。分別為: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
動交流,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學生事
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
輔導工作辦法,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
協同合作,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
序,及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11 題均為
女老師比男老師認為更重要。

(三)職等
教師職等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 2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發現教授最同意,其次依序為助
理教授、副教授、講師,是否表示教授或助理教授可能有出國的留學經驗,因此
更同意僑生國際學生需要輔導。此外,系學會輔導,發現教授最同意,其次依序
為副教授、講師、助理教授。綜合言之,教師職等對於是否應促進教師參與、投
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題目的影響,不太重要,因為絕大多數未見職等上的差異。

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職等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5 題達顯著差


異。分別為: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講師最高分教授最低分。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教授最高分副教授最低分。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講師
最高分其次依序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講師最高分其次依序為助理教授、教授、副教授。及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
順序,講師最高分其次依序為助理教授、教授、副教授。

上述發現,可說教師職等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的措施策略
看法的影響,雖不特別明顯,但似乎職等較低傾向更同意上述五項策略、措施是
重要的。此發現也值得學校有關人員瞭解,並應用於有關工作促進上。

(四)兼行政工作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 1 題有顯著差
異,為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發現兼行政比未兼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
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其他 18 種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未發現兼或不兼
行政工作會影響其看法。

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兼或不兼行政工作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1 題:

14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達顯著差異,以兼行政的比未兼任的更
覺得重要。其他 19 種措施、策略都沒有差異。

(五)兼任學務工作
兼任學務工作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差異上,19
題中,共有 8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擔任
校內社團輔導老師,住宿學生輔導,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學生校
外打工輔導,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
業……組長,及兼任學務長,8 題均為兼任學務工作比沒兼任的,更同意應促進
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兼或不兼學務工作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7 題
達顯著差異,分別為: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
輔導有關任務、目標,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
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7 題均是兼
任學務工作者比未兼任者,認為更重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20 題中,其
餘 13 題雖未達顯著差異,但都一致的為兼任學務者比未兼任者更認為重要。

(六)有無輔導工作經驗
輔導工作經驗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有顯著差異者,在導師經驗有無上分別有 3 題,發現有導師經驗者比
沒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擔任導師。但住宿學生輔導,及學
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則為沒有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
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在社團輔導老師經驗有無上只有 2 題: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及服務學習
或勞作教育輔導,達顯著差異。發現均為有社團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
參與。

在系學會、自治會輔導老師經驗有無上,分別有 4 題: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
師,大一新生輔導,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及系學會輔導,達顯著差異。發現
均為有系學會、自治會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

在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有無上分別有 7 題: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
員,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
工,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兼任學
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及兼任學務長,達顯著差異。發現

141
均為有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

在未曾有過上述有關輔導經驗者,只有在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上,
未曾有過上述有關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

綜合上述,發現有導師經驗者比沒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擔任導
師;有社團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有系學會、自
治會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系學會輔導。

而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輔導經驗的差異,在 20 題中,有關導師經驗
方面共有 3 題,達顯著差異,分別為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鼓勵教師兼任
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及讓教師自定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
務所佔百分比,3 題都是無導師經驗者認為更重要。

社團輔導老師經驗方面,20 題中只有 2 題: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及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有顯著差異,2 題都是有
社團輔導老師經驗者認為較重要。

系學會自治會等輔導老師經驗方面,全數 20 題,均未達顯著差異。

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方面,在 20 題中有 5 題,達顯著差異,分別為:提升


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因應系所實際需求
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
指標權重,及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5 題都是有校外比賽
個別輔導經驗者認為較重要。

未曾有過上述輔導經驗者,全數 20 題,均未達顯著差異,但因為此項因為
樣本人數過少,可能代表性不足。

(七)準備升等
準備升等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
中,有顯著差異者,共有 3 題: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擔任學生獎懲或
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及住宿學生輔導。前二題為準備升等者更同意應促進教
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但住宿學生輔導則為,不準備升等教師較同意應促進教
師參與、投入此類工作。

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準備升等的差異,在 20 題中只有 3 題達顯著差


異,分別為: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

142
師的互動交流,及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3 題均
為準備升等者,比不準備升等者認為更重要。

(八)學術領域
學術領域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只有
5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
事務有關會議委員,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
輔、就業……組長,及兼任學務長,本項分析因為教師學術領域人數較為懸殊,
因此其代表性可能不足,但是以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為例,發現是法律
政治等領域教師最為同意;以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為例,發現是體育領域教師
最為同意。似乎頗符合實際現況。

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學術領域的差異,在 20 題中共有 11 題達顯著差


異。題目分別為:1.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4.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5.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7.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10.因應系所實
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11.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
的教育理念 12.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13.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17.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19.讓教師自訂教師評
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20.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
規定。表示不同領域對措施、策略的重要性看法,應該有所不同,但本項因為調
查樣本人數分配不均,其代表性可能不足。

再來,同樣以上述八種不同背景變項:學校類型、性別、職等、兼行政工作、
兼任學務、輔導經驗、升等、及學術領域,檢視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有關升等
及列為指標的看法是否有顯著差異。發現如下:
(一)學校類型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學校類型差異
的比較,發現 8 題中有 5 題有顯著差異。其看法如下:
1.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公立大學、私立大學也是較為同意定相同之百分比。其他三類型傾向定不同之
百分比。
2.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五類型學校得分均傾向同意,但公私立大學不如其他三類型學校更同意,應該
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3.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五類型學校得分傾向同意,但公私立大學不如其他三類型學校更同意,應該依
學校類型決定教師輔導成績在升等中的比重。
4.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143
只有公立大學偏向不同意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
高比重,其他四類型均傾向同意。
5.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只有公立大學偏向不同意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
更高比重,其他四類型均傾向同意,表示學校間看法差異確實存在。

(二)性別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性別差異的比
較,發現 8 題中只有 2 題有顯著差異。發現女老師比男老師更同意教師的輔導成
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以及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
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三)職等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職等差異的比
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5 題有顯著差異。其差異詳如下:
1.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四類型職等都傾向同意,但以講師最同意,其他依序為副教授、教授、助理教
授。
2.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四類型職等都傾向同意,但以講師最同意,次高為副教授、最低為教授。
3.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四類型職等都傾向同意,但以講師最同意,次高為副教授、最低為助理教授。
4.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講師與副教授傾向同意,但助理教授、教授,傾向不同意占更高比重。
5.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只有講師傾向同意,其他三類傾向不同意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
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四)兼行政工作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兼或不兼行
政工作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均沒有顯著差異。

(五)兼任學務工作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兼或不兼學務
行政工作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4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 1. 教學、研究、輔
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 5. 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
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6. 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
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7.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

144
比重。4 題均為兼任學務者更同意左邊的敘述。但雖然更同意因為平均分數界於
4.12-4.68,可說兼任學務工作的教師,看法也是介於沒意見和有點同意之間。

(六)有輔導工作經驗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有無導師經
驗,有 4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
占更高比重,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副
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及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
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4 題都是有導師經驗者,較同意上述 4 題的主張。

此外,有無社團輔導老師經驗,只有一題: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
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有顯著差異,沒有社團輔導老師經驗者較為同意。
再來,有無系學會自治會輔導老師經驗,有無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及是
否未曾有過輔導經驗,三種類型,發現全數 8 題,均沒有顯著差異。

(七)準備升等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是否準備升等
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3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
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
等占更高比重,及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3
題都是準備升等者更同意。

(八)學術領域
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不同學術領域
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全數未達顯著差異。但因為自平均數看領域差異,例如「教
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 ,藝術建築
領域分數為 4.54 遠高於商管 3.19。例如「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
不同之百分比」心理社會領域分數為 5.00 遠高於新聞傳播 3.44。表示對於教師
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領域之間的不同看法,仍應
注意。

二、建言

最後,針對問卷中自由填答的建言,共 245 筆意見,分為(一)輔導工作評


量與評鑑、(二)學校的現況、(三)納入升等及對指標的建言、 (四)對促進教
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看法,四大部分簡要摘錄。

145
(一)輔導工作評量與評鑑
針對如何評量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亦即績效評定,填答意見者不
僅數目頗多,所提意見亦頗值得有關人士參考。大致而言,意見二極化,有人認
為輔導工作評量困難,有人認為沒有問題,但基本上認為困難,因此應該有一套
嚴謹的辦法與配套措施,才能使輔導工作評量或教師輔導評鑑做到公平,並有助
於教師樂於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整體而言,認為困難的比認為沒有問題的多,而且亦提出許多面向的建議,
建議從方法上,或是指標上落實教師輔導評鑑,總之,擔心若無法周延、認真的
落實輔導工作評量或績效考核,將來必會引發爭議,抱怨不公,甚至會使有愛心
的教師,為了填寫記錄以換得成績,而不能將更多時間花在輔導學生上。

(二)學校的現況
問卷中請教師對「貴校所採用的指標,或實施的辦法能否反應教師參與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真實情況、具客觀性?」說明各校的情況,但對於此部分,填
答者不多,但主要發現各校的評量辦法讓教師感受不公。如:
13. 本校的教師輔導成績只在服務中有小部份涵蓋。
14. 本校尚未建立教師輔導客觀指標,只有“籠統”的「服務」來概括。因此,
也無法反映出老師輔導工作的真實狀況。
15. 目前本校升等時所列之服務事項,皆為羅列擔任校內各種委員會之名稱,並
無出席情形及重要服務事蹟之註記,有缺公平。
16. 本校所採用的指標,每學期認真從事個案輔導工作者(搶救學生生命與價值
觀者),僅 20 點(一篇 SSCI 150 點),還要學務處或諮商中心認證、推薦,
並要求認真寫個案紀錄,配合各種行政,殊不知很多學生(自殺三次未遂者)
只願意跟著老師談內心事,卻不願轉介諮商中心留下紀錄,而且現今有問題
的孩子那麼多,每天應接不暇,那有精力每人/次均詳細紀錄?論投入的精
力與心神,為每個個案 20 點還差堪比擬,所以談到「真實性、客觀性」的
指標,真是令我們這些輔導志兵不勝唏噓。
17. 本校擔任導師工作其貢獻度常以「年資」計算,缺乏實質評比的意義。Ex:
獲得「優良導師」可額外加分,but 一般導師或不適任導師仍以年資計分,
顯不合理。
18. 學校訂定的評鑑項目及內容不易反應學務工作的重要,比重低。

(三)納入升等及指標建言
綜合言之,教師對於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成績,作為升等成績的看
法,可說二極化,有 16 點同意的意見,主要認為不納為升等辦法,對學生不利,
及對教師不公平。而反對的 12 點意見,則主要是憂心有不易客觀量化的問題。
因此,提出建言 21 點,如考量學校類型是研究型或是教學型,由系所自訂比例,

146
應區分教師的職級等,或是應更彈性可以有學術研究升等,及教學輔導升等,均
可作為未來各校訂定升等辦法的參考。

(四)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針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提出的意見最多。綜合而言,支持
者,提出的策略或是建言,包含層面甚廣,上至教育部政策、經費,校長支持、
學校風氣、及各種實務上的作法,可說意識到或反應出,要落實促進教師參與學
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反對者,主要是憂心教師輔導知能欠
缺,或教師因時間壓力等困難,反不如請專門的輔導人員承擔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以讓教授專心教學與研究。

但整體而言,可看出填寫意見教師多數肯定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
重要性,雖然有擔心輔導品質與教師時間、壓力的困難,但也是基於因為關心學
生,因此認為應更加鼓勵,能夠或願意付出心力的教師。

貳、學務長訪談

四位資深學務長的訪談題綱有五大部分,以下依序摘錄綜合的意見:

一、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的看法

學務工作需要更多鼓勵,否則教師可能受到升等壓力的影響,而不能積極
參與。若能改變升等規定,如分行政服務型教授、研究型教授,將更能發揮學
校的行政效率,但也要有客觀數據評量其輔導成效。現行的辦法如導師制,學
生人數太多,且老師也只能做初級預防和轉介工作。因此建議思考升等辦法,
以改善其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影響。

二、對學校相關辦法、
對學校相關辦法、規定之影響的看法

學務長雖然認為導師制實施辦法最有影響,但各項辦法皆其重要性及關連
性,並非各自獨立,應該相互配合,僅從單一法規制定,無法全面提升效能。但
若校長支持,或教師評鑑項目規定,或是將績優導師遴選辦法列入教師升等評鑑
指標中,將有助教師投入輔導工作。總之,學務長幾乎均認為教師評鑑要與升等
結合,否則教師會以研究升等為主而不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且目前大學法中新納
入的輔導評鑑,會有效喚起教師注重學生輔導,因此有助於學務處推動學生事務
工作。

三、對輔導成效實施評量的看法

147
學務長可說大致上均認為評量重要,且需質量並重,但對於評量的困難度,
意見不一致,一位學務長認為實施困難,且難有客觀的評量,一位認為沒有問題,
但二位持樂觀態度,認為只要多溝通建立共識,應可解決成效難以量化的困難。
且對於訪問題綱中所列的多項輔導工作,學校已經納入評鑑項目中,對於待鼓勵
的學生事務工作,例如因老師兼任行政意願低,學校有加分的辦法以鼓勵教師參
與;對於較重要的例如大一新生輔導及學業輔導、系學會輔導、住宿學生輔導、
兼任學務長、兼任學生事務二級主管,都應該要加重成績評量。

基本上均認為要深思熟慮評鑑的指標,因為強制規定的指標或輔導工作項
目,可能會讓老師做完而不是做好,認為應考量學校的文化訂定評鑑項目。認為
學生輔導是老師基本責任,要鼓勵老師多參與,但不宜強迫。總之,大致上都認
為應當花更多心思,落實教師輔導成績的評量,不論在教師升等以及優良導師選
拔等,都需要確實參考評量結果。

四、對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的看法

四位學務長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之策略,相當一致的認
為,訪談中的 18 種策略幾乎都是重要的。認為要用各種策略、誘因、資源,並
增加輔導的成就感,若能使教師產生成就感自然會願意投入,就不需訂定硬性的
辦法規定。學務單位或學校需要提供資源給老師,例如提供教師輔導知能訓練,
及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但最為關鍵的,應是由輔導獲得的
獎勵和由研究所獲得的獎勵,差距太遠,因此增加實質性的鼓勵,才能鼓勵教師
投入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有待克服的,如增加經費以改善 e 化問題、除導師費外,增加學生輔導活動
費、或改善長期來以視兼任行政只是服務的現況、長期來都是學生事務單位要求
系院協同合作本末倒置現象,應該是由系院請求學務單位做適當程度的協助,而
不是學務人員,請系院教師來幫忙推展學生事務工作,這些問題十分不利學務工
作推動。

五、對可能產生之影響的看法

歸納言之,學務長都深感需要教師的投入,但誘因不足,尤其是升等的規定
以現行制度,研究占 50%,不可能吸引年輕老師投入學生輔導工作,升等時要
肯定教師在輔導上面的付出。同時要思考大學法區分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四
項評鑑,其背後的意義,並訂彈性的配分比重,否則過猶不及,不心甘情願,輔
導工作做不好,研究也受到影響。

148
總結訪談發現,學務長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樂觀且期待
的,認為輔導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但礙於過去的政策。使得教師只願意投入研究,
因此將輔導成績列入升等考量,充滿期待。只是,如何定恰當比例,落實各項參
與的評量,及讓教師能有選擇偏重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程度的彈性,因此,
教育部是否能基於對於學生輔導的重視,以及對於投入學務工作的學務人員的肯
定,認真思考大學法訂定教學、研究、輔導、服務評鑑的意義,並落實於升等或
各種實質獎勵辦法中,不應獨厚研究與教學工作,也應倡導輔導卓越。

參、焦點座談

資深學務人員對於五項座談大綱的發言,簡要摘錄於下:

一、重要程度、
重要程度、執行現況、
執行現況、期待程度看法

針對 28 項學務工作資深學務人員對其重要程度、執行現況、期待程度的看
法為除了校內外比賽輔導,及通車學生輔導,其他 26 項工作都是重要甚至接近
十分重要。而這些工作的執行現況不成功者有:學生選課輔導,服務學習或勞作
教育輔導,通車學生輔導,少數學生輔導,共四題。其他 24 項工作介於普通到
成功之間。此外,28 項學生事務工作,是否期待教師多參與的看法,發現除了
校務宣傳或學校重要事項提醒,其餘 27 項工作均期待教師參與。

二、亟待改善的問題與原因

資深學務人員認為亟待改善,亦即十分重要但卻十分不成功者為:學生選課
輔導,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通車學生輔導,少數學生輔導。而其原因主要
是沒有共識、沒有資源、沒有師長關心投入等,是上述問題共同的現象。

三、亟需教師參與或多投入時間的工作與原因

亟需教師參與或多投入時間的工作為:新生定向輔導、學業成績低落預警與
輔導、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學生選課輔導、學生就業輔導。而需要教師參與或
多投入時間的原因,為教師比學務人員更有機會,能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力,因
此更應該對此類學生輔導工作負起責任。學務人員雖承辦相關業務,但應該是協
同合作關係。

四、學務單位需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

資深學務人員認為學務單位需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主要為學務工作的人力

149
不足,專業知能欠缺,學務單位和學術單位分工不佳,需要強化學術和行政的協
同合作關係,需要在政策上強調輔導的重要性,以及更落實教師法及大學法中對
於學生輔導,尤其是學生自治團體輔導成效的重視。然而,學務單位因為政策,
以及學校資源偏重學術和教學的卓越,使得學務人員無法提供更好的支援,以協
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而且如果教師能自由決定研究、教學、輔導的成績比重,
也會增加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誘因。此外,除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投
入,校長的重視,亦即學校的政策、辦法也是影響工作成效的重要原因。

五、標竿學習對象的有哪些
標竿學習對象的有哪些?
對象的有哪些?

因時間關係,只提到如文化大學的學生個人網頁,政大的院導師制,致理的
課程與輔導結合及利用同儕輔導方法,台大服務學習的周延設計如教務學務密切
合作、研究生費撥作 TA 的訓練費、與表揚服務績優學生,以及元智大學利用 e 化
方法認證學生的服務等,都能讓學生輔導工作更有成效,值得其他學校標竿學
習。因此,學務人員的參訪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肆、綜合分析討論

依據第二章文獻研究,可說目前高教的發展,已經重視教師有不同的角色功
能,認為讓教師選擇發展多元才能,對學生學校都有利。而且事實已經顯示,學
生問題嚴重,不論是其學習的經驗或成果,或是對教師的滿意度,都顯示極需要
更多的輔導。但我國大學投注在輔導上的資源,遠不如英、美、中等國的大學,
雖然大學法規定教師評鑑要納入輔導項目,但各大學目前多數還未積極研訂出合
宜的教師評鑑與獎勵辦法,以致於無論是問卷調查、學務長訪談、或是資深學務
人員,都一致的支持進行本研究---「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策略及列為教師升等指標」。

本次調查的教師對絕大多數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除了住宿學生輔導、兼任
學務處二級主管、及兼任學務長外,都同意或十分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尤其是
擔任導師、大一新生輔導、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此調查結果和學務人員焦點
座談的意見十分符合,學務人員亦認為大一新生輔導與學業成低落學生輔導,十
分重要。此外,和文獻研究結果指出:我國導師制實施普遍且有一定成效;及現
在大學生的問題頗多,急需教師尤其是在學習經驗與成果上的補救或輔導;以及
兼任學務行政的諸多問題或困境,結果也頗為相近。與訪談學務長的心聲「行政
只是服務」、
「只是奉獻」 、
「兼學務行政的人是傻瓜族」,也相符。可說意見一致。
另外,在所有的背景變項對應促進教師參與看法影響的比較,發現以有無兼
學務行政,19 題中有 8 題,比其他七種背景變項多題,達顯著差異,均為有兼
學務行政者比沒有兼的更同意。有輔導經驗的教師,同樣較為傾向同意教師應參

150
與學務工作,與張同廟、陳昭雄(2007)發現有相關社團輔導經驗者,對社團輔
導在情感關注與行動參與上較高,其結果相同。

發現對促進參與策略之重要性,統計調查排序第一的是,提升教師的輔導專
業知能,與自由填答者有多人。強烈表達憂慮教師專業不足的意見相符。與學務
長訪談,四人中有三人認為需要提升老師的輔導專業知能,看法也相似。排序第
二的是,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與學務長認為要使教師有成
就感,可說相符。排序第三的是,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與學務長訪談及資深學務人員,認為學校要提供更多輔導資源,及應加強學務人
員的專業能力,看法也可說相符合。

有關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措施、策略重要性的看法,問卷分
析結果,發現對於 20 項措施、策略都認為是重要,其平均分數介於 4.53-3.84
(五點量表)。此發現和陳金貴、張雪梅(1998)的研究,發現教師參與學生事
務比其他 11 種會議,更不投入,只有 3.6%回答參與學生事務有關會議非常投入,
比系務會議有 40.5%非常投入,校院系教師評審委員會有 30.9%非常投入,可說
一般教師比較不關心學生事務工作,因此才只有極少教師認真投入學生事務有關
會議,也因此讓教師們均認為需要加強相關的鼓勵措施。

在促進教師參與的策略重要性上,發現有無兼學務行政在 20 題中也有 7 題,
達顯著差異。其題目為: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
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
核,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強化系、院與學生事
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及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7 題均
為兼學務工作者比未兼任者,認為更重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20 題中,
其餘 13 題雖未達顯著差異,但都一致的為兼任學務者比未兼任者更認為重要。
此發現和四位資深學務長訪談,認為幾乎所有策略都很重要,結果亦十分一致。

最後,有關升等有關辦法的看法,比較各種變項對看法的影響,發現以學校
類型,及教師職等為最值得注意的變項。學校類型在 8 題中有 5 題,看法達顯著
差異,其題目為: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定不同之百分比、教師的輔導
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
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
等占更高比重、及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
重。此發現,亦可說符合學者及學務長的主張,認為升等或教師評鑑應注意學校
特性,以及教師升等太偏重研究,就會影響輔導功能發揮,也呼應學務長認為年
輕教師為了升等而只顧研究,不願參與學務工作的看法。總之,調查發現和國外
學者主張 Boyer(1990)的主張,及部分學校的作法,及和學者彭森明(2006)的

151
建議,而且也和學務長訪談相近。均認為升等的輔導成績應依學校院系特質,及
應依學校類型而有不同比重。

在教師職等對升等辦法看法的影響,和準備升等與否對升等辦法看法的影
響,同時比對,發現準備升等教師在: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
在升等中的比重、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
重、及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三題都是準備
升等者更同意。而且此三題,都是講師最為同意。表示研究對於輔導確實會產生
時間的排擠,與心理壓力,此亦與學務長對於現行升等辦法不利教師參與的說法
相符。

依據三種研究方法,亦即問卷抽樣調查教師,訪談資深學務長、徵詢資深學
務人員,可說三種研究方法,共同指出目前的問題,在於教師雖然同意應該更多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但是,因為獎勵及促進參與的誘因,特別是升等及評
鑑指標的不當,使得學生輔導工作不能只靠宣示,或靠教師法規定輔導為教師的
義務,就認為能依賴教師有效的輔導學生。尤其對所有策略,除了在調整現行之
班導師制度,及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二項外,其他的促
進教師參與策略,受調查教師均認為重要。同時,焦點座談中絕大多數的資深學
務人員,除了校務宣傳或學校重要事項提醒外,對其他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均期待或十分期待教師參與。以及,訪談學務長,四位均強烈表達期待改變教師
參與的現況,及需要強化鼓勵參與的辦法,只是要避免引發反彈,因此,可說本
研究發現,對於應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大家毫無爭議,對於鼓勵
參與的各項策略,也是毫無疑義的認為重要。

總而言之,本研究不論是自問卷調查、學務長訪談、焦點座談、以及文獻研
究所獲得的結果,可說相當一致,認為應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也
同意列為升等評鑑指標,雖然不同背景教師的看法有些差異,但整體而言,是同
意的,尤其訪談的學務長更是同意與期待。但認為要深思熟慮評鑑的指標,因為
強制規定的指標或輔導工作項目,可能會讓老師做完而不是做好,認為應考量學
校的文化訂定評鑑項目,並訂彈性的配分比重,否則過猶不及,不心甘情願,輔
導工作做不好,研究也受到影響。

1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共分二節,第一節結論,將針對研究發現,作綜合結論。第二節建議,
將依據結論,分別對教育部及學校提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以下依據研究問題的次序,一一提出簡要的結論。

一、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與成效為何?
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情況與成效為何?

我國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的情況,不夠積極,成效亦不夠理想,未能
有良好的師生關係,及未能滿足學生在學習經驗、學習成果、身心健康促進等方
面的輔導需求。此外,無論是兼學務行政,或是擔任社團輔導老師,或參與學生
有關的會議,教師並不夠積極、投入。因此,未來要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
導工作,不能不擬定有效的辦法,以鼓勵教師,否則教師兼學務行政的嚴重離職
問題,對學生輔導的冷淡態度,及不願參與學生有關會議的問題,將繼續存在無
法改善。

二、我國大學的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為何?
我國大學的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為何?

我國大學的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大致而言,各校均能認真推動,並發揮
一定的功能。雖然有少數教師不願意擔任,也抱怨遭遇挫折與困難,但藉助於導
師制承辦單位的用心,及學校積極宣導導師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學校的導師制頗
有成效。

分析我國導師制推動的成功因素,和政府的倡導(法令規定)有關,以及和
學校是否重視亦有密切關系。成功的原因主要為:訂定周延的辦法、績優導師選
拔、經費與資源分配合理充分、及經常提供導師輔導知能訓練等。因此,要期待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有成效,應參考導師制成功的因素。

三、國外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與實施情況為何?
國外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與實施情況為何?

英國如牛津、劍橋大學的輔導模式,可說重視學習輔導和一般輔導之間的合
作聯繫,且有足夠的職員,能夠和每位學生一學期約談二次。再者,專業學習督
導也是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的學生輔導特色。我國導師制的設計,若能仿效其減
少導師的輔導人數,及加強對於學習方面的關心,以及讓導師能和負責行政的職

153
員更密切合作,才會有較理想的成效。

美國一般大學的輔導模式,可說靠專業人員負責,但輔導單位及相關人員分
工細密又能合作,如宿舍、院系和新生輔導辦公室間,如職員、教師和同儕輔導
員間,能無細縫的組成緊密的輔導網絡。此外,因為學務人員擁有充足的專業進
修機會,使得學務人員能發揮其專業素養,並能提供符合專業標準的輔導服務給
需要的學生。因此,若我國能加強學生事務人員的專業知能,以及加強其與教師
之間的緊密合作,相信必會有更滿意的輔導成果。

中國大陸的高校輔導模式,除了長期推動的輔導員制度,近來嘗試推行本科
生導師制,或模擬導師制等新的制度,以積極強化教師對於大一新生,以及本科
生的學習輔導,而且近來大力提升輔導員的地位,鼓勵輔導員進修學位,並於獲
得學位後幫助轉任教師系統,以增進輔導員對此份工作的認同。再來,本科生導
師制的安排,學校要求人數儘量減少,這些均足以做為我國大學生輔導模式的參
考。

綜合英國、美國、中國的大學學生輔導模式,可以說三個國家都十分注重大
一新生的輔導,以及學業方面的輔導。除安排生活輔導的專職人員外,還重視專
職人員、教師、同儕間的協同合作,不像我國較偏向歸責給導師,讓教師面對一
班多人,及面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所有問題。

四、我國現行的教師輔導評鑑辦法是否提供足夠誘因,
我國現行的教師輔導評鑑辦法是否提供足夠誘因,以鼓勵教師參與學生事務
與輔導工作?
與輔導工作?

研究者綜合比較有關的辦法,發現下列目前多數學校辦法的缺失,均會影響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意願。

第一、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激勵不足,尤其是欠缺對兼任學務
二級主管的鼓勵,且欠自由選擇輔導工作的機會,因此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
導工作的意願有很大影響。

第二、許多學校並未即時依照大學法修訂相關評鑑辦法,且欠自由選擇輔導
在評鑑中所佔比重的機會,未能公平的評鑑教師的整體表現,及過份偏重「研究」
成績。且各學院、系所、及學校類型間,計分權重的彈性或差異不大。

第三、存在混淆不清的教學輔導服務界線問題,教師教學服務成績中有輔導
的部分(輔導學生課業、生活、人格、就業等有具體事蹟者……) ,而服務的內
涵一般為擔任導師、社團、學生比賽指導等。顯示教學、輔導和服務的界線不清,

154
在評量時易產生困擾。

第四、優良導師獎勵不如教學獎勵,多數學校優良導師的獎勵辦法,絕大多
數為獲獎導師每名頒發一萬元或以下獎金,及獎牌或獎狀乙幀,並於校刊中登
載,以為表彰。相較於研究與教學獎勵,導師的獎勵並不能給教師動機,樂意認
真擔任導師工作。

第五、輔導服務評量辦法還需更詳細擬定,才能客觀公正並發揮鼓勵教師參
與的功能。現行的輔導服務評量計分,只有少數學校的輔導服務評量辦法可說較
為詳盡,多數學校尚未發展出計分細項,有賴學務人員更積極訂出合宜的輔導評
量辦法。

五、我國大學教師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為何
我國大學教師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為何?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為何?

教師對於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於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提升學生輔導成
效的看法,頗為正面。對絕大多數的輔導工作都認為是同意或十分同意。尤其是
擔任導師,本研究調查發現,有 58%的教師十分同意、34%同意應促進教師擔
任導師。其次是大一新生輔導。第三同意的是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最不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的項目為,兼任學務長。其次是兼任學務處二
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第三不同意的是住宿輔導。可說對於兼學
務行政,比較持保留看法,只有約一成十分同意,約三成同意,應促進教師兼學
務行政。

此外,對 20 項的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措施、策略重要性的看
法,都認為重要,其平均分數介於 4.53-3.84(五點量表)
。其中對提升教師的
輔導專業知能,認為最重要。其次是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第三重要的是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最不重要的三項依序為,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行政工作。其次是調
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第三不重要的是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但此最
低分的三項措施、策略,也有介於 67.8%至 74%認為十分重要或重要。

綜合 245 筆開放填答之意見,發現支持應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者,其提出的策略或是建言,包含層面甚廣,上至教育部政策、經費,校長支持、
學校風氣、及各種實務上的作法,可說都指出落實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並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反對者主要是憂心教師輔導知能欠缺,或教師因時
間壓力等困難,反不如請專門的輔導人員承擔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以讓教授專

155
心教學與研究。但整體而言,填寫意見之教師,大多相當肯定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的重要性,並認為應更加鼓勵願意付出心力的教師。

六、我國大學教師對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我國大學教師對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發現教師對
於「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最為同意。其次
同意「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此外,有 49.7%教師傾向認為「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
鑑中的比重,四者不應該相等」 ,而有 38.1%傾向認為,應該相等。有 38.3%教
師傾向認為「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
,而有 41.2%
傾向認為應該訂相同之百分比。

最後,有關「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教師偏向同意,
其平均得分為 4.21,填答中間分數(4)亦即沒有意見的人佔 25.5%。

七、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有無差異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有無差異?
的看法有無差異?

(一)學校類型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學校類型只
有 6 題有顯著差異。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學校類型的差異,在 20 題
中共有 7 題達顯著差異。發現公立大學較不認同應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也較不認為有關的措施、策略是重要的,尤其是在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
優先順序上,公立大學比其他學校更認為重要。而專科學校比其他類型學校更認
同教師應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也對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更認為重要。但本
研究調查人數,公立大學占 20.9%,私立大學占 46.9%,公立學院占 7.9%,
私立學院占 19.0%,私立專科學校占 5.3%,公立專科學校占 0。因此學校類型
之差異,若要更清楚瞭解,尚待後續研究。

(二)性別
有關性別的差異上,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性別只有 3 題有顯著差異。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男與女的差
異,在 20 題中共有 11 題達顯著差異。11 題均為女比男老師認為更重要,此
發現值得在安排教師參與輔導工作時參考。

(三)職等
有關教師職等在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
職等只有 2 題有顯著差異。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職等的差異,在

156
20 題中只有 5 題達顯著差異。職等較低傾向更同意此五種措施、策略是重要
的。此發現也值得學校有關人員瞭解,並應用於有關工作促進上。

(四)兼行政工作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兼行政工作
只有 1 題有顯著差異。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兼或不兼行政工作的差
異,在 20 題中只有 1 題: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的規定,達顯著差異,
以兼行政的比未兼任的更覺得重要,此發現值得決策者參考。

(五)兼學務行政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兼學務行政
共有 8 題有顯著差異,均為兼學務行政比沒兼的,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
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兼或不兼學務行政的
差異,在 20 題中有 7 題達顯著差異,均是兼學務行政者比未兼者,認為更重
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20 題中,其餘 13 題雖未達顯著差異,但都一致
的為兼學務行政者比未兼者更認為重要。

(六)輔導工作經驗
發現有導師經驗者比沒導師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擔任導師;有社團
輔導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有系學會、自治會輔導
經驗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系學會輔導。而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
在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以無導師經驗者認為更重要。在提升教師的輔
導專業知能,及在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以有
社團輔導老師經驗者認為更重要。

(七)準備升等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準備升等有
3 題有顯著差異,其中住宿學生輔導,以不準備升等教師較同意應促進教師參
與,而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
員,則為準備升等者更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此差異可能和所需付出的時間有
關,值得參考。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準備升等的差異,在 20 題中
有 3 題達顯著差異,其中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
法,以準備升等者,比不準備升等者認為更重要,值得訂相關辦法之人士參考。

(八)學術領域
有關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 19 題中,學術領域有
5 題有顯著差異,本項分析因為各學術領域人數較為懸殊,其代表性可能不
足,但是以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為例,發現法律政治等領域教師最為

157
同意;以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為例,發現體育領域教師最為同意。似乎頗符
合實際現況。而有關措施、策略的重要性方面,學術領域的差異,在 20 題中
共有 11 題達顯著差異。表示不同領域對措施、策略的重要性看法,應該有所
不同,但本項因各領域人數懸殊,只可供參考。

八、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有無差異?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於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有無差異?

(一)學校類型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學校類
型差異的比較,發現 8 題中有 5 題有顯著差異。1、公立大學、私立大學較為
同意「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該依職等訂相同之百分比」,其他三類型傾向
訂不同之百分比。2、五類型學校均傾向同意, 「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
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但公私立大學比其他三類型學校分數
低。3、五類型學校均傾向同意「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
升等中的比重」 ,但公私立大學比其他三類型學校分數低。4、只有公立大學偏
向不同意「講師升等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其
他四類型均傾向同意。5、只有公立大學偏向不同意「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其他四類型均傾向同意。不同學校
類型看法差異值得注意。但本研究調查人數,公立大學占 20.9%,私立大學
占 46.9%,公立學院占 7.9%,私立學院占 19.0%,私立專科學校占 5.3%,
公立專科學校占 0。因此學校類型之差異,若要更清楚瞭解,尚待後續研究。

(二)性別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性別差
異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只有 2 題有顯著差異。發現女老師比男老師更同意教師
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以及教師的輔導
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三)職等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職等差
異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5 題有顯著差異。1、四類職等都傾向同意但以講
師最同意「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
2、四類職等都傾向同意但以講師最同意「教師的輔導成績,應該依學校類型
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 。3、四類職等都傾向同意但以講師最同意「講師升等
助理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4、講師與副教授傾向同
意,但助理教授、教授傾向不同意「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
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5、只有講師傾向同意其他三類傾向不同意「副教授升
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值得訂相關辦法人士參考。

158
(四)兼行政工作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兼或不
兼行政工作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均沒有顯著差異。

(五)兼學務行政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兼或不
兼學務行政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 4 題有顯著差異,4 題均為兼學務行政者更
同意: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
及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升等,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顯
示,兼學務行政者,在所有職等升等評鑑上,都認為輔導應占更高比重。

(六)有輔導工作經驗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有無導
師經驗,有 4 題達顯著差異,分別為: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升等,輔導成
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及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
依據。都是有導師經驗者,較同意上述主張。此外,有無社團輔導老師經驗,
只有一題:
「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有顯
著差異,以沒有社團輔導老師經驗者較為同意。再來,有無系學會自治會輔導
老師經驗,有無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經驗,及是否未曾有過輔導經驗,三種經驗
類型,發現全數 8 題,均沒有顯著差異。

(七)準備升等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是否準
備升等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共有 3 題有顯著差異,分別為:教師的輔導成績,
應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重、及助理教授、副教授升等教授,輔導
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都是準備升等者更同意。顯示,準備升等
者傾向認為,輔導比重應更有彈性且占更多比重。

(八)學術領域
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不同學
術領域的比較,發現 8 題中全數未達顯著差異。但因為自平均數看領域差異,
例如「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
藝術建築領域分數為 4.54 遠高於商管 3.19。例如「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應
該依職等訂不同之百分比」心理社會領域分數為 5.00 遠高於新聞傳播 3.44。
表示對於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領域之間的
不同看法,仍應注意。

九、資深學務主管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資深學務主管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與將學生輔導列

159
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訪談發現資深學務長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樂觀且期待的,
認為輔導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但礙於過去的政策。使得教師只願意投入研究,因
此將輔導成績列入升等考量,充滿期待。強烈期盼學校能依據各校的特性,訂定
不同的教師輔導評鑑或升等辦法,並訂彈性的配分比重,及讓教師能有選擇偏重
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程度的彈性,並落實各項參與的評量,因為強制規定的
指標或輔導工作項目,可能會讓老師做完,而不是做好,否則過猶不及,不心甘
情願,輔導工作做不好,研究也受到影響。

因此學務長期待教育部,能基於對學生輔導的重視,及基於對不計個人代
價,堅持奉獻的學務人員的肯定,重視大學法有關教學、研究、輔導、服務評鑑
的落實,倡導輔導功能對大學與學生的重要性,以及不應獨厚研究與教學工作,
也應倡導輔導卓越,以使學生輔導能因此更有成效。

十、各大學校院學生輔導有關人員,
各大學校院學生輔導有關人員,對於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的看法為何?
工作的看法為何 及對於推動工作所需輔導人力,
?及對於推動工作所需輔導人力 專業知能,
,專業知能,強化協同合
及相關配套措施等的需求為何?
作,及相關配套措施等的需求為何?

針對 28 項學務工作資深學務人員對其重要程度、執行現況、期待程度的看
法為,除了校內外比賽輔導,及通車學生輔導,其他 26 項工作都認為重要甚至
接近十分重要。而這些工作的執行現況不成功者有:學生選課輔導,服務學習或
勞作教育輔導,通車學生輔導,少數學生輔導,共四題,而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共
識、沒有資源、沒有師長關心投入。此外,對 28 項學生事務工作,是否期待教
師多參與的看法,發現除了校務宣傳或學校重要事項提醒外,其餘 27 項工作均
期待教師參與。而亟需教師參與或多投入的原因,主要為教師比學務人員更有機
會,能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力。學務單位雖負責承辦相關業務,但有些工作原本
應是院、系的責任,彼此應建立協同合作關係。

資深學務人員認為需要配合或因應的作法,主要為學務工作的人力不足,專
業知能欠缺,學務單位和學術單位分工不佳。因此,需要標竿學習,增加學務人
員的參訪交流;需要強化學術和行政的協同合作關係;需要強調輔導的重要性;
及更落實學生自治團體輔導。然而,學務單位因為政策,以及學校資源偏重學術
和教學的卓越,使得學務人員無法提供更好的支援,以協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

160
第二節 建議
一、對教育部建議

1. 重視我國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的情況,長期以來不夠積極,成效亦
不夠理想。而且教師兼學務行政,存在嚴重離職問題,因此若要促進教師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不能只靠大學法、教師法的規定,還需擬定更
有效的辦法,如升等辦法及教師評鑑之輔導所佔比重,以鼓勵教師,否則
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目的,將不易達成。

2. 過去我國導師制推動成功,和政府的倡導(法令規定)有關,以及學校是
否能提供足夠的經費,有密切關係。因此若要強化學生輔導的成效,教育
部應協助學校訂定周延的辦法,並協助學校有如導師制一樣的充裕經費,
與合理的資源分配,以及提供如導師輔導知能訓練一樣品質的訓練,才能
期待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能和導師制一樣發揮成效。

3. 提供外國大學學生輔導模式的優點,予學務有關人員,並做為訂定獎勵補助
或學務評鑑辦法的參考。例如獎補助可加重大一新生輔導,及學生學習有
關問題輔導。例如,學務評鑑可加強輔導的專業標準、專職人員與教師的
協同合作、及運用更多元、創新的方式輔導學生,都可以做為教育部引導
學校強化輔導成效的方式。

4. 對大學校長宣導大學法中對於教學、研究、輔導、服務評鑑的意義,並要
求學校確實依照大學法修訂相關評鑑辦法,以使學校能在教師升等,及教
師評鑑中,更公平評鑑教師的輔導績效與整體表現。

5. 針對目前存在混淆不清的教學、輔導、服務界線問題,如教學服務成績中
有輔導學生課業、生活、人格、就業等有具體事蹟者等項目,而服務的內
涵為擔任導師、社團、學生比賽指導等項目,將教學中的輔導成績,和服
務中的輔導成績,合為輔導成績,將更明確統一。因此,建議教育部委託
學者專家,更清楚界定教師的輔導評鑑具體應包含的項目,且研究輔導在
教師評鑑中應占的合理比重。

6. 教育部宜注意本研究發現,公立大學較不認同,應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
與輔導工作,也較不認為有關促進參與的策略是重要的,因此應於大學評
鑑中,加強要求公立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績效。此外,亦
可於高教評鑑的系所評鑑中,更強調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成效,以強化
系所、學院與學務單位的協同合作。

161
7. 教育部應重視兼學務行政主管的高離職率問題,積極增加實質的鼓勵與誘
因,尤其是給學務長更多的協助,以助其能順利升等,而不是看著同事因
為研究績效就獲得升等,而決定投入研究,放棄對學務工作的理想,讓可
貴的學務經驗不能累積。

8. 教育部可鼓勵進行有關學術領域差異的研究,因本研究發現學術領域,在
應參與,及參與策略重要性的看法上,似有明顯的差異,但,可能因本次
調查的領域人數懸殊,不能確定真正的差異情況,建議可再針對學術領域
進行研究,使研究結果可供不同學術領域訂定相關辦法時參照。

9. 教育部應瞭解升等的指標與權重,不僅對教師個人影響重大,也會因為指
標與權重影響教師的投入,而對高等教育目標的達成造成影響,因此本研
究發現的升等及評鑑辦法有關缺失,以及八種自變項:學校類型、性別、
職等、兼任行政、兼學務行政、輔導經驗、準備升等、及學術領域,對於
教師升等看法的影響,都應提供予學校相關主管參考。

10.教育部應邀請更多資深學務長,聽取資深學務長關於強化學生事務與輔導
工作的看法,例如針對不應獨厚研究與教學工作,也應倡導輔導卓越,的
分析、建言,並將其成功的經驗提供給各學校學務長參考。

11.教育部應聽取並重視,基層或第一線上的學務人員,對於輔導工作之困難
與成敗的看法,並協助解決學生輔導專業人力素質與人員不足的問題,使
其有能力舉辦更多輔導有關的活動,讓教師偕同輔導學生,而非只辦理文
書或行政庶務工作,以能有效幫助教師提升輔導效能。並可參考本研究中
焦點座談之內容,進一步改善諸多的學務工作品質有關問題。

12.教育部可以針對國外大學的學生事務環境營造與輔導制度,進行深入的研
究,尤其是本研究中未包含的如芬蘭、瑞典、澳洲等國家,其大學教師在
研究、教學與輔導工作上如何平衡,以及學校如何營造優質的學生事務環
境,使教師能自然接受學生輔導的責任,並有理想的輔導績效。

13.教育部訓委會宜更積極協助學校做好,能有效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及能
提升學生輔導成效的各項策略、措施,尤其是有關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
能,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及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
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而其作法可以如採取聯合舉辦教師輔導研習會方
式,或是編印有關教材講義,以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或是鼓勵學校
多舉辦品格有關之輔導方案,或是增進教師溝通表達的技巧,以增進學生

162
對教師的認同與尊重;或是將學校的學生事務單位是否提供教師良好的支
持與諮詢服務,列為重要的大學評鑑指標。

二、對大學的建議

1. 學校校長及有關領導者,應真正理解教師輔導學生的成效,及瞭解影響成
效的原因,並針對學校的文化傳統與使命目標,訂定合適自己學生的輔導
目標,鼓勵教師共同以赴。尤其因教育部政策影響,教官將逐漸退出校園,
過去教官承擔的輔導工作需由老師們分擔,學校需及早因應,並提醒教師
及學務相關人員配合。

2. 學校尤其是學務長,應更用心檢討學校的導師制推動情況與成效,協助有
心的教師解決遭遇的挫折與困難,對少數十分不願意擔任導師者,應免除
擔任,以免學生受害,也影響教師發揮其他專長。

3. 學校有關人員應向國內、國外的學生輔導標竿學習,選擇較合適自己學校
的模式,避免因襲舊制,如僅只依賴導師制,忽視現今學生的多元與複雜,
亟需投入更多的輔導資源,及加強相關單位支援學務單位,以落實學校的
輔導功能。

4. 學校的人事室、院長、系主任等行政主管,應負責檢查現行有關教師評鑑
與升等有關辦法的缺失,如避免評鑑成績太偏重研究,影響教師參與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意願,如給予教師自由選擇輔導在評鑑中所佔比重的機
會,以及所定的教師評鑑與升等辦法,是否合適自己的學校、院、系特質。

5. 學務長應該負責優良導師獎勵辦法的改善,使得導師能因優良導師獎勵,
而更願意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也能夠從優良導師選拔中獲得和教
學、研究優良獎勵,同樣的肯定,

6. 學校相關主管與人員應更積極研定更合宜的輔導評量辦法,以使輔導評量
辦法,能客觀公正,能確實評量教師輔導績效,並發揮鼓勵教師參與的功
能。而評量辦法中訂定的指標,可參考本研究中對於應促進教師參與、投
入的工作的同意人數,在本研究中只有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兼任學務
長、及住宿學生輔導同意人數未超過半數,其他的工作均有相當高比例的
教師同意,因此可考慮列為各校的輔導評鑑指標。

7. 學校主管可參考有關本研究問卷調查之量化結果,及開放問句之發現。量
化結果如教師們對 20 項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重要性的

163
看法,可說都十分期待學校訂定加強各種鼓勵促進參與的措施、策略。
其中教師認為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其次是讓學生懂
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第三是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
支持與諮詢服務,以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開放問句的建
言如教師因時間壓力等困難,反不如請專門的輔導人員承擔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以讓教授專心教學與研究,再進行各校的調查。

8. 學務人員可參考並運用本研究發現,有關「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教師輔導
成績的主要依據」教師雖偏向同意,其平均得分為 4.21,而且填答中間分
數(3)亦即沒有意見的人佔 25.5%,以進一步瞭解教師對於以學生意見
調查作為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依據,的具體看法或是疑慮為何。

9. 學務人員可參考並運用本研究發現,有關八種自變項:學校類型、性別、
職等、兼任行政、兼學務行政、輔導經驗、準備升等、及學術領域,對於
各項工作,是否應促進教師參與、各種策略的重要性、及升等看法的影響,
做為推動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參考。

10. 學校主管宜加強宣導教師的輔導職責,其原因為本研究發現曾有學務行政
經驗者,較為同意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也比較對
有關策略的重要性,認為更重要。對有關教師參與學務與輔導工作,列入
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發現均為曾兼學務行政者更同意教學、研究、輔
導服務的成績在教師評鑑中的比重,四者應該相等;及講師、助理教授、
教授升等,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因此,學校需要加強
溝通宣導,學生輔導對大學教育功能發揮的重要性,使教師們參與、投入
學生事務或輔導工作,並非為個人升等或獲得利益。

11. 學校主管宜注意到準備升等和不準備升等者,對於輔導成績比重看法的差
異。本研究發現準備升等者傾向認為,輔導比重應更有彈性且占更多比
重,而不準備升等者可能是教授,而其往往可能是系、院、校教評會委員,
因此,可能需要協助準備與不準備升等二類教師的溝通。

12. 全校人員均應認真思考,大學法訂定教學、研究、輔導、服務評鑑的意義,
若要強化學生輔導的成效,輔導在教師評鑑與升等的比重上應更高,亦
即,教師不只要重視研究與教學工作,還要落實學生輔導。

13. 學務人員因為人力不足,專業知能欠缺,因此需加強自我充實,如積極爭
取專業進修機會,或多舉辦讀書會、參訪交流,以期能成功促進教師參與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能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164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大學法(2006)。
王心蕾(2006)。從多元背景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建構大學導師制實施策略
從多元背景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建構大學導師制實施策略─
從多元背景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建構大學導師制實施策略─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
未出版,台北市。
王立文(1994)
。大學校園導師與導生互動關係研究。訓育研究
訓育研究,
訓育研究,33(2)
,39-48。
王奕(2007)。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的歷史
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的歷史、
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的歷史、現況及未來發展。
現況及未來發展。湖南女子職業大
學。
王宏志(1975)。大學導師制度所面臨之困難。訓育研究
訓育研究,
訓育研究 13(4)
,13 ,8-9。
王延皊 (2005)。學生事務人才經營
學生事務人才經營---
學生事務人才經營---談學務主管的壓力與承諾
--- 談學務主管的壓力與承諾。台中:長海
談學務主管的壓力與承諾
出版社。
王俊秀(2005)定位為創意型大學的論述與實務:聯合大學的經驗。通識教育季 通識教育季
12,2,27-50 頁。
刊,12
王燦槐(2000)。大學導師功能之再定位與措施—中央大學導師制度的新方向。
學生輔導雙月刊,
學生輔導雙月刊 67,20-27。
,67
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取自 2007/7/7。http://www.cher.ed.ntnu.edu.tw/
朱玉葉(2002)。我國大專校院推展導師制度可行模式之研究
我國大專校院推展導師制度可行模式之研究。
我國大專校院推展導師制度可行模式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濤 (2005)。清華大學積極抓好輔導員“入口”工作 。2 取自 2006/12/6。
www.eol.cn.。12-06 11:07 清华新闻网 ht://www.eol.cn 2005-12-06 11:07 清华新闻网
李胜、吴兴宁(2006)。元培計畫班新生輔導員制度的探索與思考
元培計畫班新生輔導員制度的探索與思考。
元培計畫班新生輔導員制度的探索與思考 。取自 2006/12/7。
www.pkuzone.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77/640.
朱建民(2000)。大學導師制度實施的現實條件。學生輔導雙月刊 學生輔導雙月刊,
學生輔導雙月刊 ,6767,27-29。
李琪明(1997)。大學導師的角色與功能—實務經驗的省思。師大校刊 師大校刊,303。
師大校刊
何進財(1977)。我國大專校院導師制度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
我國大專校院導師制度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
我國大專校院導師制度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至善(2006)。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
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
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 、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灣師大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黃德(1992)。大專院校導師制調查
大專院校導師制調查—
大專院校導師制調查 —私立元智工學院實施家族是導師制成效
之實驗研究。
之實驗研究 。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郭維夏(2002)。以學生觀點探究輔大導師
以學生觀點探究輔大導師工作實務之現況
以學生觀點探究輔大導師 工作實務之現況。台北:輔仁大學。
工作實務之現況
教育部 (2002)。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
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
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 訓導)
(訓導 工作調查分析報告。
)工作調查分析報告 。台北:
教育部訓委會。
莊焜明(1991)。論抗戰時期中國大專院校導師制之創行。近代中國 近代中國,
近代中國 ,8383,87-93。
許憶雯等(199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生對導師制態度之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生對導師制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生對導師制態度之調查研究
版,台北市。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
學生發展---
學生發展 ---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張老師文化。
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165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
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
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
---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
實証研究。
實証研究。台北:張老師文化。
張酒雄、李長燦、許家驊、張鈺佩、鍾邦友(1999)。高雄地區大學校院導師制度之
高雄地區大學校院導師制度之
研究。
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15,261-313。
,15
張振成(1992)。輔仁大學導師制度模式之建立暨實施成果評估之研究
輔仁大學導師制度模式之建立暨實施成果評估之研究。台北:
輔仁大學導師制度模式之建立暨實施成果評估之研究
力行。
張同廟、陳昭雄(2007)南部技專教師對社團活動態度之研究,弘光學報
弘光學報,50,
弘光學報
129-15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
張氏心理學辭典。
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陳金貴、張雪梅(1998)。我國大學教授治校問題之探討
我國大學教授治校問題之探討。台北市:行政院研究
我國大學教授治校問題之探討
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昭雄、林合懋、張同廟(2005) 。影響大專校院校園社團發展因素之探討---
社團幹部與課指祖師長認知態度之比較。弘光學報 弘光學報,47 期。
弘光學報
陳鴻雁(2003)。輔仁大學導師工作之研究
輔仁大學導師工作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導師工作之研究
陳伯璋等譯(2004)。高等教育理論與研究指南
高等教育理論與研究指南。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理論與研究指南
葉至誠(2007)。大陸高校人事管理
大陸高校人事管理。
大陸高校人事管理 。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黃政傑(1990)。我國大學院校的經營管理與運作。 。載於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台北:
師大書苑。
彭森明(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
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
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 。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專案編號:94A1004EI。
周玲台 (2006)。美國學務頂尖大學的學生社團生活與行政
美國學務頂尖大學的學生社團生活與行政。論文發表於自強隧道論
美國學務頂尖大學的學生社團生活與行政
壇---2006 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研討會,台北市。
曾寶瑩譯(2007)。Me 世代---
Me 世代---年輕人的處境與未來
---年輕人的處境與未來。台北:遠流。
年輕人的處境與未來
傅木龍(2000) 。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 訓育研究。39(1)
訓育研究 ,16-24。
楊瑩(1994)。英國大學的導師制。台灣教育 台灣教育,
台灣教育 527,15-18。
,527
楊昌裕 (2006) 。大學學生事務引導原則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大學學生事務引導原則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大學學生事務引導原則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學術主管與學務人員的
---學術主管與學務人員的
觀點。國立台灣師大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觀點
劉月華、鄺海音(2007)。教師評鑑應有輔導改善期。評鑑,9 期,28-30。
蔡秀玲(2005)。我國大學相關人員對於優良導師評鑑看法之研究
我國大學相關人員對於優良導師評鑑看法之研究---
我國大學相關人員對於優良導師評鑑看法之研究 ---以銘傳大學為例
--- 以銘傳大學為例。
以銘傳大學為例 。
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寶禎、張德聰(1994) 。空中大學實施導師制之績效研究
空中大學實施導師制之績效研究。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空中大學實施導師制之績效研究
蕭文、林杏足(1991)。大學生對導師工作之意見調查評估。學生輔導通訊 學生輔導通訊。
學生輔導通訊 13。
。13
盧羿廷(2007)。正視大學生素質問題
正視大學生素質問題---
正視大學生素質問題 ---從大專校院教師觀點來看
--- 從大專校院教師觀點來看。
從大專校院教師觀點來看 。台灣高教研究電
子報,6 期,10-24。

166
西文部份
Boyer, E. L. (1990).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Princeton, NJ: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Buck, J. D. (2003). On mentor and janitors: Toward a classical definition of


advis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Mentor: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King, N. S. (2002). Reporting through academic vs. student affairs .
取自 2006,8.30 From the NACADA Clearinghouse of Academic Advising
Resourses Website : http://www.naacada.ksu.edu./clearing house/advising
Issues/ acavsstu. htm。

Kuh, G. D. (1996). Guiding principles for creating seamless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undergraduat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7 (2),135-148.
Miller,T. K. (2003). CAS The book of professional student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
O’Meara, K. A., & Rice, R. E. (2005). Introduction. In K. A. O’Meara,R. E.
Rice(Eds.) Faculty priorities reconsidered: Rewarding multiple forms of
schola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O’Meara, K. A. (2005). Effects of encouraging multiple forms of scholarship
nationside and across institutional type. In K. A. O’Meara,R. E.
Rice(Eds.) Faculty priorities reconsidered: Rewarding multiple forms of
schola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167
附件一

調查問卷粗稿
調查問卷粗稿---專家效度問卷
粗稿 專家效度問卷
親愛的 :
您好!好久不見,甚為想念,希望您一切安好。因接受教育部委託進行『促
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及列為教師升等指標之研究』,擬
調查、訪問我國大專校院教師,及行政主管與相關業務人員,以瞭解大專校院教
師於高等教育中的輔導服務角色,以及為落實學生輔導服務工作,學校需要提供
的配套措施,以期大專校院教師能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及能使高教的學生輔導與
教育成效更臻理想。
附上研究目的與問題、調查問卷、學務長訪談大綱、焦點座談大綱,以及實
施對象,擬請提供高見,以提高研究工具的效度,與研究的價值。耽誤您寶貴的
時間,敬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
敬祝
健康 如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張雪梅 敬上
96. 10. 2

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
1. 瞭解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標竿學校的作法。
2. 瞭解國外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與實施情況。
3. 瞭解我國大學教師對學生輔導的看法。
4. 瞭解學務主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
法,與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
5. 瞭解負責導師業務以及其他學生輔導有關業務人員,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
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6. 提出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供各類型學校及教育主管機關
參考,以落實大學生輔導。

研究問題:
1. 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標竿學校,對於落實學生輔導工

168
作的具體作法為何?
2. 國外大學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模式與實施情況為何?
3. 不同類型大學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有無差異?
4. 不同科系背景的教師是否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與將學生輔導
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不同?
5. 不同職務人員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與將學生輔導列入教
師升等指標的看法是否不同?
6. 資深學務主管與學校相關人員對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與將學生輔導列入教師升等指標的看法為何?
7. 各大學校院負責單位(如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課外活動輔導組、生活輔
導組)業務承辦人,對於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為何?及對於推動工作所需輔導人力,專業知能,強化協同合作,及相關配
套措施等的需求為何?

調查問卷
第一部份 個人基本資料
個人基本資料
1、任職學校類型:□公立大學 □私立大學 □公立技職校院 □私立技職校院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別:□ 男 □ 女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職等:□講師 □助理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政工作 :□未兼行政工作 □兼系所主任、院長 □兼教學總…一級主管
□兼校內中心主任或二級主管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或現任行政工作單位:□教務處 □總務處 □國際交流處
□校友或畢業輔導處 □研究發展處 □其他單位
□學務處(□課外組□諮商輔導組□生活輔導組
□就業或生涯發展組□僑外生輔導組
□衛保組□住宿組□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組)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9
6、相關學生輔導工作經驗:□導師 □社團輔導老師 □系學會、自治會輔導老
師 □其他學生有關輔導經驗□未曾有上述經驗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準備升等情況:□升助理教授 □升副教授 □升教授 □不準備升等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學術領域:□ 文史、哲學 □理工、機械 □商業、管理
□ 新聞、傳播 □藝術、建築 □ 醫藥、農業、生科
□ 法律、政治、公共行政 □ 心理、社會、教育
□ 體育 □ 其他_____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份 教師投入
填答說明: 為強化大學生的輔導服務成效,您是否同意教師應投入更多時間或
涉入下列工作 (圈選 5 表十分同意、圈選 4 表同意、圈選 3 表沒意見、圈選 2
表不同意、圈選 1 表十分不同意)
同意情況
十分同意
同意
沒意見
不同意
十分不同意

1. 當導師 5 4 3 2 1
2. 當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5 4 3 2 1
3. 當學生獎懲或有關會議委員 5 4 3 2 1
4. 當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5 4 3 2 1
5. 當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5 4 3 2 1
6. 住學校宿舍學生輔導 5 4 3 2 1
7. 專業學習或學業成績低落輔導 5 4 3 2 1
8. 僑生或外籍學生輔導 5 4 3 2 1
9. 生涯或畢業生輔導 5 4 3 2 1
10.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5 4 3 2 1
11. 系學會輔導 5 4 3 2 1
12. 學生自治性社團輔導 5 4 3 2 1
13.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主任 5 4 3 2 1
14. 兼任教務處二級主管如註冊、課務、招生組主任 5 4 3 2 1
15. 兼任學校其他行政主管如校友中心、國際交流處 5 4 3 2 1

170
16. 擔任和專業有關的學生事務處諮詢工作 5 4 3 2 1
17. 其他______________ 5 4 3 2 1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份 措施、
措施、策略
填答說明:為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請您就下列措施或策略,表示
您的看法(圈選 5 表十分重要、圈選 4 表重要、圈選 3 表普通、圈選 2 表不重要、
圈選 1 表十分不重要)
重要程度
十分重要
重要
普通
不重要
十分不重要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5 4 3 2 1
2. 對教師說明其需要配合的學校任務、目標 5 4 3 2 1
3. 提供便利合適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合 5 4 3 2 1
4.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誘因 5 4 3 2 1
5. 減少教學或研究的壓力 5 4 3 2 1
6. 學生事務專家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 5 4 3 2 1
7. 訂定彈性合適不同系所教師參與學生輔導服務的辦法 5 4 3 2 1
8.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5 4 3 2 1
9. 落實教師輔導服務評鑑或考核 5 4 3 2 1
10.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5 4 3 2 1
11.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5 4 3 2 1
12. 改變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5 4 3 2 1
13. 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5 4 3 2 1
14.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5 4 3 2 1
15.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5 4 3 2 1

171
16.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中心的風氣 5 4 3 2 1
17. 讓教師自訂輔導服務評鑑中教學研究與輔導服務的百分比 5 4 3 2 1
18.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5 4 3 2 1
19. 便利的 e 化互動平台 5 4 3 2 1
20. 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規定 5 4 3 2 1
21. 其他 5 4 3 2 1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輔導工作,
工作,及列入升等指標的看法
填答說明:請您就下列升等辦法有關規定,表示您同意的情況(圈選 7 表極同意
左方敘述、圈選 4 表介於中間、圈選 1 表極同意右方敘述)
極同意左方

極同意右方
介於中間

1.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 7 6 5 4 3 2 1 1.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應該由教 輔導工作,應該由學校
師自由決定是否列為 統一歸定是否列為升等
升等指標。 指標。
2.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 7 6 5 4 3 2 1 2.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不應列為 輔導工作,應列為升等
升等指標,只應作輔 指標,不應只作輔導服
導服務評鑑成績。 務評鑑成績。
3.教師之輔導服務評鑑 7 6 5 4 3 2 1 3.教師之輔導服務評鑑
成績,應該依職級訂 成績,不應依職級訂
不同百分比。 不同百分比。

172
4.講師升等助理教授, 7 6 5 4 3 2 1 4.講師升等助理教授,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成績,應比其他職級 作成績,應比其他職級
升等占更多比重。 升等占更低比重。
5.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7 6 5 4 3 2 1 5.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成績,應比其他職級 作成績,應比其他職級
升等占更多比重。 升等占更低比重。
6.副教授升等教授, 7 6 5 4 3 2 1 6.副教授升等教授,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成績,應比其他職級 作成績,應比其他職級
升等占更多比重。 升等占更低比重。
7.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7 6 5 4 3 2 1 7.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的成績,在升等中的比 的成績,在升等中的比
重應偏重研究的成績。 重不應偏重研究的成績。
8.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7 6 5 4 3 2 1 8.教學、研究、輔導服務
的成績,在教師輔導服 的成績,在教師輔導服
務評鑑中的比重三者 務評鑑中的比重三者
應該相等。 不應相等。
9.其他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份 建言
若您對『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及列為教師升等指標之
研究』有其他建言,例如:
1.教師參與情況的評量有無困難?

173
2.您學校採用的指標能否反應真實情況、具客觀性?
3.除了列入升等指標外,有無其他策略能促進教師參與呢?
請您不吝提出以供參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深學務長訪談大綱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1. 請問您是否期待?是否樂觀?
2. 請問對學生、教師、學務處的可能影響?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
對學校相關辦法之影響的看法
請問下列各種辦法何者對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影響最
大,以及應如何訂定,方能促進教師參與,並有較好的成效?

1. 導師制實施辦法
2. 教師輔導服務評鑑辦法
3. 教師升等辦法
4. 對未於升等年限內升等則解聘之辦法
5. 教師教學評鑑辦法
6. 學校教師聘任辦法
7. 教師參與教評會等相關會議辦法
8. 教師獎勵有關辦法
9. 教師懲處有關辦法
10. 教師授課基本時數規定
11. 其他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列入升等指標的看法
1. 請問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為升等指標,是否應該由教師自行決
定或是應該由學校統一規定?
2. 請問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成績,是否應依職級(講師升等助理教
授,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副教授升等教授)訂出不同的百分比?
3. 請問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評量,實施有無困難?評量是否能確實
反應真實情況、具客觀性?
4. 請問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列為升等指標可能產生的影響為何?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
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
工作,及列入升等指標的看法
請問除了列入升等指標外,有無其他策略能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
導工作?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點座談討論題綱
對於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一、重要性、執行現況:
填答說明: 請就下列有關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的現況,圈選您的看法( ( 5 分表
十分重要、
十分重要 十分成功;
、十分成功 別表重要、
;4 別表重要 成功;
、成功 分表普通;
;3 分表普通 分表不重要、
;2 分表不重要 不成功;
、不成功 ;
分表十分不重要、
1 分表十分不重要 十分不成功)
、十分不成功 )

重要程度 執行現況
十分重要
重要
普通
不重要
十分不重要

十分成功
成功
普通
不成功
十分不成功

1.輔導學生利用大學的資源 5 4 3 2 1 5 4 3 2 1
2.學生選課或主修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3.生涯前程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4.生活疑難問題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5.緊急特殊事故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6.服務學習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7.校內外比賽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8.特殊學生家長聯繫 5 4 3 2 1 5 4 3 2 1
9.校外租賃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10.學生獎懲有關會議 5 4 3 2 1 5 4 3 2 1
11.轉介學生至相關輔導單位 5 4 3 2 1 5 4 3 2 1
12.學業成績低落或預警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13.校務宣導或學校重要事項提醒 5 4 3 2 1 5 4 3 2 1

176
14.宣導安全與防止意外 5 4 3 2 1 5 4 3 2 1
15.學生行為規範與紀律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16.操行評量或品格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17.新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18.畢業生就業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19.班會或各種集會活動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0.增進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歸屬感 5 4 3 2 1 5 4 3 2 1
21.通車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2.少數或弱勢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3.住校學生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4.學生工讀、打工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5.社團參與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6.身心健康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7.自我瞭解、接納輔導 5 4 3 2 1 5 4 3 2 1
28.其他 ___________ 5 4 3 2 1 5 4 3 2 1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題號___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上述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亟待教師參與(極重要但執行不佳)的真實情況
與問題為何?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針對上述亟待教師參與,因此需要改善或因應的作法:
1. 輔導人力是否足以配合、支援提供協助?
2. 專業知能是否需要提升?

177
3. 協同合作關係如何強化?
4. 相關配套措施包含哪些?
5. 學務單位如何分工?

建議修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實施對象

一、 問卷調查對象
依據學校類型分層隨機叢集取樣,按學校地區北中東南,抽選 40 所學校,公立
大學 6 所、私立大學 11 所、公立技職校院 5 所、私立技職校院 18 所。各校發送
問卷,每所學校教師 5 份,系所主任、院長各 3 份,各校具教師身分的一級主管,
及二級主管各 2 份,每校共計 15 份。共計發放 600 份問卷。

二、資深學務長訪談名單 (請推薦)
請推薦)
___公立大學學務長 ______(學務長年資約 年)

___私立大學學務長 ______(學務長年資約 年)

___公立技職校院學務長 ______(學務長年資約 年)

___私立技職校院學務長 ______(學務長年資約 年)

三、焦點座談名單
諮輔、生涯
東吳、華廈技術學院、玄奘、致理…

推薦_____學校,其組長或姓名______

課外、服務學習組
台大、聖約翰、中原、成大、亞東技術學院…

178
推薦_____學校,其組長或姓名______

生輔、住宿組
清大、明道、大同技術學院…

推薦_____學校,其組長或姓名______

學務長或秘書
輔大、淡江、長庚、德明 ...

推薦_____學校,其組長或姓名______

179
附件二
正式調查問卷

敬愛的師長:您好

近來高教工作環境愈來愈艱辛,大專校院師長的責任也愈來愈重,而您仍辛勤不計
名利的投入高教工作,令人敬佩。
因接受教育部委託進行「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及列為教
師升等指標之研究」擬調查、訪問我國大專校院教師,及行政主管與相關業務人員,以
瞭解大專校院教師於高等教育中的學生輔導角色,以及為落實學生輔導工作,學校可以
採取之措施或策略,以期大專校院教師能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及學生輔導成效更臻理想。
附上調查問卷,大約十分鐘可填答完畢,調查結果只作整體分析,不會透露個別學
校及個人看法,請放心填寫。為能反映不同類型學校,及各類教師的意見,請您勉予撥
冗填答,並儘快交回問卷發送人,或寄回「106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公領系 張
雪梅收」。謝謝您。 敬祝
教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張雪梅教授 敬上
96. 10.20

調查問卷

第一部份 個人基本資料
個人基本資料 (可複選)
可複選)

1、學校類型:□公立大學 □私立大學 □公立學院 □私立學院


□私立專科學校
2、性別:□ 男 □ 女
3、職等:□講師 □助理教授 □副教授 □教授
4、現任行政工作:□未兼行政工作
□兼任(□兼系所主任、院長 □兼一級主管
□兼校內中心主任或二級主管)
5、曾兼或現兼學務有關工作:□未曾兼任
□兼任(□學務處□課指組□諮商輔導組
□生活輔導組□就業或生涯發展組

180
□僑外生輔導組□衛保組□住宿組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組□其他)
6、輔導工作經驗:□導師 □社團輔導老師 □系學會、自治會輔導老師
□其他如帶學生到校外比賽、個別輔導等相關學生輔導經驗
□未曾有上述經驗
7、升等情況:□不準備升等
□準備升等(□升助理教授 □升副教授 □升教授)
8、學術領域:□文史哲 □理工 □商管 □新聞、傳播 □心理、社會、教育
□藝術、建築 □醫藥、農業、生科 □法律、政治、公行
□體育 □其他_____

第二部份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填答說明:您是否同意應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多參與或投入更多時間於下列工作,
以提升學校的學生輔導工作成效 (圈選 5 表十分同意、圈選 4 表同意、圈選 3
表沒意見、圈選 2 表不同意、圈選 1 表十分不同意)
同意情況

十分同意
同意
沒意見
不同意
十分不同意
1. 擔任導師 5 4 3 2 1
2. 擔任學生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 5 4 3 2 1
3. 擔任學生獎懲或學生事務有關會議委員 5 4 3 2 1
4. 擔任諮商輔導組的輔導老師或義工 5 4 3 2 1
5. 擔任校內社團輔導老師 5 4 3 2 1
6. 住宿學生輔導 5 4 3 2 1
7. 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 5 4 3 2 1
8. 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 5 4 3 2 1
9. 少數學生如轉學生/延修生輔導 5 4 3 2 1
10. 弱勢學生如身心障礙/同性戀輔導 5 4 3 2 1
11. 學生校外打工輔導 5 4 3 2 1
12. 大一新生輔導 5 4 3 2 1
13.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 5 4 3 2 1
14. 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 5 4 3 2 1
15. 系學會輔導 5 4 3 2 1
16. 全校性學生自治團體輔導 5 4 3 2 1
17. 學生事務有關的研究、諮詢、顧問等工作 5 4 3 2 1
18. 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 5 4 3 2 1

181
19. 兼任學務長 5 4 3 2 1
20. 其他(請填寫,若無則不必答)_________ 5 4 3 2 1

第三部份 措施、
措施、策略

填答說明:為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請您就下列學校應採取之措施
或策略,表示您的看法(圈選 5 表十分重要、圈選 4 表重要、圈選 3 表普通、圈
選 2 表不重要、圈選 1 表十分不重要)
重要程度

十分重要
重要
普通
不重要
十分不重要
1. 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 5 4 3 2 1
2. 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任務、目標 5 4 3 2 1
3. 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場所 5 4 3 2 1
4. 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5 4 3 2 1
5. 增加教師輔導學生的成就感 5 4 3 2 1
6. 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惜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5 4 3 2 1
7. 增加獎勵、報酬作為參與之誘因 5 4 3 2 1
8. 減少教師之教學、研究壓力 5 4 3 2 1
9. 學生事務單位提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服務 5 4 3 2 1
10. 因應系所實際需求訂定彈性之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辦法 5 4 3 2 1
11. 營造學生學習優先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5 4 3 2 1
12. 落實教師輔導的評鑑或考核 5 4 3 2 1
13. 升等辦法中加重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指標權重 5 4 3 2 1
14. 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5 4 3 2 1
15. 調整現行之班導師制度 5 4 3 2 1
16. 增設或增加導師輔導學生的活動費 5 4 3 2 1
17. 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 5 4 3 2 1
18. 鼓勵教師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5 4 3 2 1
19. 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教學、研究、輔導、服務所佔百分比 5 4 3 2 1
20. 建立並落實教師的 office hour 規定 5 4 3 2 1
21. 請問上述 20 項措施或策略中,您認為最迫切、應優先推行的是
題號_______。(可複選)

第四部分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
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輔導工作,
工作,列入教師評鑑與升等的看法

182
填答說明:請您就下列教師評鑑、升等辦法或規定中,有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
輔導工作部分, ,表示您同意的情況(圈選 7 表極同意左方敘述、圈選 4 表介於中
間、圈選 1 表極同意右方敘述)

極同意左方

極同意右方
介於中間
1.教學、研究、輔導、 7 6 5 4 3 2 1 1.教學、研究、輔導、
服務的成績,在教師 服務的成績,在教師
評鑑中的比重,四者 評鑑中的比重,四者
應該相等。 不應該相等。
2.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 7 6 5 4 3 2 1 2.教師評鑑之輔導成績
,應該依職等訂不同 ,不應該依職等訂不同
之百分比。 之百分比。
3.教師的輔導成績,應 7 6 5 4 3 2 1 3.教師的輔導成績,不應
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 該依學院或系所特質
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 決定其在升等中的比
重。 重。
4.教師的輔導成績,應 7 6 5 4 3 2 1 4.教師的輔導成績,不應
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 該依學校類型決定其
在升等中的比重。 在升等中的比重。
5.講師升等助理教授, 7 6 5 4 3 2 1 5.講師升等助理教授,
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 輔導成績應比其他職
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等升等占更低比重。
6.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7 6 5 4 3 2 1 6.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
,輔導成績應比其他 ,輔導成績應比其他
職等升等占更高比重。 職等升等占更低比重。
7.副教授升等教授,輔 7 6 5 4 3 2 1 7.副教授升等教授,輔
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 導成績應比其他職等
升等占更高比重。 升等占更低比重。
8.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 7 6 5 4 3 2 1 8.不應以學生意見調查作
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 教師輔導成績的主要
依據。 依據。

第五部份 建言

填答說明:
(自由填答)
自由填答)

若您對『促進大專校院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略及列為教師升等指標之
研究』有其他建言,例如:
1.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情況的評量有無困難?

183
2.貴校所採用的指標,或實施的辦法能否反應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真
實情況、具客觀性?
3.除了列入升等指標外,有無其他策略能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呢?
4.其他
請您不吝提供建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感謝

敬祝

健康愉快
184
附件三
A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

主題命題 要素 逐字稿
壹、對教師參與學 Q:大學法已修改,大學任務是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加了輔
生事務與輔導
導,您對於學校有訂定老師升等的辦法、規定,這些規定對促
工作的看法
進這些老師參與學務工作,到底影響大不大?
A:
1. 教育部長 95 年在 1. 在去年
去年(95)
去年(95)的學務長會議
(95)的學務長會議,
的學務長會議,因為柯慧貞常委接任,
因為柯慧貞常委接任,邀請到教育
學務長會議後,開 部長出席,
部長出席,部長在演講後,
部長在演講後,特別找了幾個學務長,
特別找了幾個學務長,要討論學務
始討論學務創新, 創新,還有教官退出學校學務處的處理,這個事情部裡處理的
創新
及教官退出學校後 速度非常快,訓委會後來安排,所有教育部的一級主管,包括
的問題。杜部長同 高教司、技職司、國教司、軍訓處、主秘,邀請幾個學務長,
意老師的升等,應 人數不是很多,在來來飯店做了一個座談,我就反映一些事情,
直接以學務或輔導 2. 老師的升等如果能不能直接就以學務、
老師的升等如果能不能直接就以學務、輔導工作作為升等資
輔導工作作為升等資
作為升等資格,杜 格,還要加上論文才能升等,
還要加上論文才能升等,這個部份來看根本沒用,因為各
這個部份來看根本沒用 因為各
部長說請高教司學 校的委員仍然會只著重論文,學務資歷的加分效果有限
校的委員仍然會只著重論文 學務資歷的加分效果有限,
學務資歷的加分效果有限,部長
審會處理。 曾提出一個觀念,C=(K+S)(A
C=(K+S)(A 次方)
次方),我們看得出來杜部長在這
我們看得出來杜部長在這
個學務輔導區塊的重視…
個學務輔導區塊的重視…我們也繼續和部長談產學合作的問
2. 只以論文升等學 題,我們就說現在老師的升等,除了論文,還可以用技術類別
務資歷加分有 或藝術創作表演,技術教師也可以用技術報告做升等,….
限,若能參考大學 3. 杜部長頭腦很清楚,
杜部長頭腦很清楚,就說既然技術教師也可以用技術報告做升
學校分類,教學型 等,那麼能不能直接規劃一個做學生的輔導工作
那麼能不能直接規劃一個做學生的輔導工作,
那麼能不能直接規劃一個做學生的輔導工作,也可以直接
學校、研究型學 用這個去升等,
用這個去升等,怎麼升等、
怎麼升等、作法、
作法、指標,
指標,就請高教司學審會去
校、社區型學校, 處理,
處理,但現在已經一年了
但現在已經一年了,
在已經一年了,但都還沒有結果。所以我想雪梅老
但都還沒有結果
那麼老師的升等 師這個研究,是不是因此而來的,其實我們一直陷入固定的思
其實我們一直陷入固定的思
也可分為論文升 考,和我邏輯想要建立的不同
和我邏輯想要建立的不同,
和我邏輯想要建立的不同,我們不應該繼續思考學務輔導
等、技術升等、產 要佔多少百分比,
要佔多少百分比,應該直接改成輔導學務可做升等辦法,
應該直接改成輔導學務可做升等辦法,不是
學合作升等或學 一直屈就於研究比例與論文比例的狀況,因為這問題無法解
務輔導升等。 決,在升等時如果沒有提出論文,最後仍是會被打掉,所以我
所以我
的思考邏輯是,
的思考邏輯是,現在連大學學校都可以分類別,
現在連大學學校都可以分類別,教學型學校、
教學型學校、
研究型學校、
研究型學校、社區型學校,
社區型學校,那麼老師的升等裡面,
那麼老師的升等裡面,為什麼不能
分為論文升等、
分為論文升等、技術升等辦法、
技術升等辦法、產學合作升等辦法或學務輔導
升等呢?
升等呢?現在的問題是技職校院,
現在的問題是技職校院,除了這種以論文為主的升等
除了這種以論文為主的升等
外,已經有技術的升等辦法和產學合作的升等辦法,
已經有技術的升等辦法和產學合作的升等辦法,那麼為什
麼做學務或學生輔導的條件不能夠直接列為升等辦法呢?
麼做學務或學生輔導的條件不能夠直接列為升等辦法呢?

185
這是個新的思考邏輯,
這是個新的思考邏輯,如果你認為學務工作是個專業,
如果你認為學務工作是個專業,那為什麼不
能直接作為升等辦法呢?
能直接作為升等辦法呢?我從不認為輔導要內含在升等辦法中,
我從不認為輔導要內含在升等辦法中,從
他升等裡面再拿出來打分數,
他升等裡面再拿出來打分數,學務輔導要自己訂定標準,
學務輔導要自己訂定標準,例如技
3.如果認同學務輔 術、總技術升等要分類,
總技術升等要分類,以現況來講,再打平常分數也沒有用,表

導是個專業,就應 面上沒有輕忽學務、
面上沒有輕忽學務、也不是不重視學務輔導,
也不是不重視學務輔導,但是目的升等,
但是目的升等,教授、
教授、
該設置學務輔導升 副教授的這個職務,
副教授的這個職務,就像剛才講的,
就像剛才講的,一樣是大學,
一樣是大學,教授、
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
等辦法。 如果沒有論文還是無法升等。
如果沒有論文還是無法升等。現在邏輯思考學務方面也是一門技術
吧!問題是我們學務工作人員都很客氣,不會提出要求,但對一個
大學老師來說,升等、晉升仍然是個誘因,先不談獎金的部分,如

果我們希望老師能多關注在學生身上,
果我們希望老師能多關注在學生身上,希望能多投入在學生輔導工
4.目前狀況,不是老 作上,
作上,以目前是狀況而言,
以目前是狀況而言,不是老師不願投入、
不是老師不願投入、而是升等制度的誘
師不願投入在學生 因不夠,
因不夠,很清楚就是投入學生事務輔導對升等來說是沒有用的,
很清楚就是投入學生事務輔導對升等來說是沒有用的,幫
輔導工作上,而是升 助不大,
助不大,老師輔導一千個學生
老師輔導一千個學生,
學生,還不如提出一個論文,
還不如提出一個論文,就這樣情形
等制度的誘因不 來講,如果你要老師多做輔導還不一定能升等,他寧願閉門去寫論
夠,制度上仍以論文 文升等,所以學務工作範圍很廣,可不可以學生輔導就
學生輔導就直接升等。
學生輔導就
為升等基本門檻。

186
貳、學校相關辦法 Q:您認為本研究所列的這 12 項指標、策略,哪些是應該或一定要
規定影響之看法
納入升等標準?若升等總分是一百分,聖約翰的老師可以自己
定指標和比率,如:學務輔導佔六十,研究佔二、三十分等等..
不是一樣嗎?
1. 無論學務輔導的 A:
計分比重有多 這當然和我的意思不同,
這當然和我的意思不同,如果老師升等不是學校自評的,
如果老師升等不是學校自評的,還要送教
高,需要有論文 育部覆審,
育部覆審,那我不相信聖約翰的老師沒有提出論文著作可以升等成
提出,仍是無法 功。所以我不認為這樣的現況,
所以我不認為這樣的現況,我們自己學務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自己學務要對自己有信心,如
鼓勵教師投入學 果你認為是一個專業、
果你認為是一個專業、一個技術、
一個技術、一個貢獻。因為對自己都沒有信
一個貢獻
務輔導。 心,無論學生事務是有關學生態度、生活、輔導,是如何做,要怎
麼做,方法很多種,問題是你主觀不認同學務升等
問題是你主觀不認同學務升等,
問題是你主觀不認同學務升等,就等同藝術升
等、技術升等,
技術升等,包括產學合作報告也可以做升等,
包括產學合作報告也可以做升等,專門作學務工作
這個領域的付出,
這個領域的付出,同樣是升等,
同樣是升等,那不管你學務百分之五,
那不管你學務百分之五,最後還是
最後還是
要憑論文,
要憑論文,那就沒人願意投入學務輔導了。
那就沒人願意投入學務輔導了。比如說藝術表演升等,
也是方法,藝術表演就不用寫論文,另外是技術,這個也是無中生
有的,最近產學合作也是,所以學務輔導該不該
所以學務輔導該不該,
所以學務輔導該不該,直接就是一樣就
2. 學務的貢獻,應 是升等,但不同的高速公路,一樣到高雄,你可以開北一高、北二
是升等
該被肯定,要走 高、高鐵,學務工作就像是一個管道,那作為一個老師,自己老師
自己的路,不要 要走哪一個升等,你要用技術升等、藝術升等、產學升等,還是學
讓不懂輔導的人 務這一塊,而不是學務在升等這一塊要佔百分之幾,這個邏輯我個
審查。 人認為,這樣學務界的人士自己貶掉自己的貢獻
這樣學務界的人士自己貶掉自己的貢獻,
這樣學務界的人士自己貶掉自己的貢獻,應該被肯定,
應該被肯定,這
個邏輯如果陷在這個裡面,
個邏輯如果陷在這個裡面,就永遠無法突破了,
就永遠無法突破了,教育部可以接受這
個觀念,
個觀念,但沒有人去講,
但沒有人去講,因為學務工作推動這塊是一個專業、
因為學務工作推動這塊是一個專業、一個
技術、
技術、一個付出。至於標準如何,可以再談………,返回來,我們
一個付出 我們
現在否定自己,
現在否定自己,因為你現在本來就是可以走一條自己的路,
因為你現在本來就是可以走一條自己的路,不要再
把自己的輔導貢獻拿去給不懂輔導的人去審。
把自己的輔導貢獻拿去給不懂輔導的人去審。
Q:我曾聽說,若學務人員拿到博士學位,其年資可以抵升等時數,
所以學務人員的輔導,應該有鼓舞吧?
A:
1. 老師升等應有類 這個辦法沒有通過,不過雪梅老師抓到一個主軸
不過雪梅老師抓到一個主軸,
不過雪梅老師抓到一個主軸,老師是有分
型之區隔,分為 等級的,
等級的,那升等可否再區隔,
那升等可否再區隔,有行政型老師、
有行政型老師、輔導型的老師、
輔導型的老師、
行政型、輔導 教學型的老師、
教學型的老師、研究型的老師、
研究型的老師、社區型的老師,
社區型的老師,我們自己如果
型、教學型、研 沒有一個自己這樣的概念,
沒有一個自己這樣的概念,對學務工作來說就是假的,因為對
對學務工作來說就是假的 因為對
究型或社區型。 一個大學老師要求是要升等,
一個大學老師要求是要升等,投入在學務工作裡頭,
投入在學務工作裡頭,每一個人
2. 老師時間有限, 時間有限,
時間有限,投入在技術研發,
投入在技術研發,他有時間去寫一般傳統論文
無法同時投入學 嗎?……
務輔導,又要有
論文著作。

187
3. 教師投入學務輔 返過來學務長很多都是助理教授、副教授,如果一個副教授來研究
導後,根本沒時 學務長的行為,他才可以升等,我現在還是副教授
我現在還是副教授,
我現在還是副教授,因為時間不夠,
因為時間不夠,
間寫升等論文。 包括我自己,
包括我自己,課外活動組經驗這麼多,
課外活動組經驗這麼多,到最後我也灰心了,
到最後我也灰心了,後來我
就好去讀一個博士,
就好去讀一個博士,我現在才能當學務長,
我現在才能當學務長,和我過去工作也是有些
考慮,但坦白講
坦白講,
坦白講,我的博士專業幫助我坐這個位置,但是與我過去
我的博士專業幫助我坐這個位置
的經驗才是真正的聯繫,如果有一個想升等做教授的老師
如果有一個想升等做教授的老師,
如果有一個想升等做教授的老師,他以文
化大學課外活動組組長領導行為之研究,
化大學課外活動組組長領導行為之研究,做為他的升等論文,
做為他的升等論文,他就
可變成教授,
可變成教授,現在外面都是這樣處理,
現在外面都是這樣處理,因為學校很重視產學合作、
因為學校很重視產學合作、
技術研發和升等論文。
技術研發和升等論文。
貳、學校相關辦法 Q:為什麼您覺得學務輔導應該是一個專業?
規定影響之看法
A:
1. 學生輔導要訂出 從學生輔導、
從學生輔導、學生事務,
生事務,不管是老師或是行政人員,
不管是老師或是行政人員,本來就是從一
標準,讓老師看 個專業,不管大家好不好,如果教師只是關在研究室裡面
個專業 如果教師只是關在研究室裡面,
如果教師只是關在研究室裡面,是指導
到未來和希望, 研究生幫忙做論文,
研究生幫忙做論文,我們也不認為她們不對,
我們也不認為她們不對,而是每個人應有不同
否則無法讓選擇 的領域,例如我舉個例子,我把老師定在什麼,學務人員訂定什麼
的領域 學務人員訂定什麼
研究的老師投入 標準,這只是條件,這是用來評定,找有工作經驗,是有相關的,
標準
學務輔導。 讓他看到未來看到希望,人也
那你就把他評定做能不能用來升等,讓他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讓他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總是要為自己,我把時間放在學生身上,結果一個老師是自私自
利,他不但可以升等,也可以用來領研究獎助學金,那我們不要批
判他們不對,這是另一個作法,返回來有學生活動我們去陪,學校
有辦研習我也認真去,我也變成績優老師,那甚至我還有對學生輔
導有什麼貢獻,在目前升等這一套都沒有用,因為還是要看論文。
……. 我們自己也做過教評,他會以為輔導的投入影響很大
我們自己也做過教評 他會以為輔導的投入影響很大,
他會以為輔導的投入影響很大,
其實真正影響他升等是有限的,
其實真正影響他升等是有限的,其實了解狀況的人,
其實了解狀況的人,對真正要
引導他作學務工作,
引導他作學務工作,對他幫助度其實是非常沒有作用,
對他幫助度其實是非常沒有作用,只是一
種象徵意義,
種象徵意義,沒有一種實質的。
沒有一種實質的。
Q:在升等解聘規定加入學務輔導,您看法如何?
A:
大學法並沒有規定 以老師的職級對他們來講,升等的條件
升等的條件,
升等的條件,如果能開始以學生事務來
老師的升等是一定 做升等,
升等,這個才可能是最重要。
這個才可能是最重要。大學法並沒有規定老師的升等是一
用論文,要重視輔 定用論文,
定用論文,事實上是教育部要通過就可以通過,那個是學審的一種
事實上是教育部要通過就可以通過
導,鼓勵老師投入, 情形,你有沒有聽過學生輔導審查會,其實也可以吧,所以現在就
現在就
這些辦法都有幫助。 是輕輔導,所以現在要怎麼改
是輕輔導 所以現在要怎麼改,
所以現在要怎麼改,才真正會鼓勵老師投入,
才真正會鼓勵老師投入,這些指標
每個都有幫助啦!
每個都有幫助啦!現在辦法都可以激發老師的熱情,但是這種熱情
是短暫的,為什麼我比其他老師還認真,為什麼比其他人都還傻,
做一個快樂的傻瓜,但畢竟回到現實面,他對個人還是不公平。
叁、對輔導成效實 Q:您覺得輔導成效要怎麼做評量,有無困難?
施評量的看法
A:

188
1.學務輔導成效評 1.不會
1.不會,老師用著作去升等,過與不過的標準,就是真的標準嗎?
不會
量不會有困難,可 那請三個專業的人,不夠的話,我們就請六個嘛!我覺得學務應
我覺得學務應
再討論。 該分幾個部份,
該分幾個部份,一個老師在學務這個部分投入,
一個老師在學務這個部分投入,就如同一個老師
在研究這個投入,
在研究這個投入,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
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一個老師用學務來升
等,也許我們可以提出這是基本,
也許我們可以提出這是基本,第一當導師,
第一當導師,你有沒有當導師
該盡責的,學校導師會議有沒有參加
學校導師會議有沒有參加,你做了幾個相關輔導訓
學校導師會議有沒有參加 做了幾個相關輔導訓
練、危機處理,這個都可以再去想,實施有多少,現在辦研習活
危機處理 研習活
動,….
2 當導師是基本,當 2.認真付出的老師,
認真付出的老師,可是能不能讓他看到未來,
可是能不能讓他看到未來,研究是自己的,
研究是自己的,學
導師該盡責,導師 生事務是奉獻出去,
生事務是奉獻出去,一個奉獻的人沒有被認真肯定,
一個奉獻的人沒有被認真肯定,那就不要想
會議需參加,輔導 現在大專院校的老師會是這樣,…..
現在大專院校的老師會是這樣
訓練、危機處理, 現在教育部就是要突破這方面的困難,
現在教育部就是要突破這方面的困難,現在學生事務就是要看花
這個都可以再去想 在學生方面的付出,
在學生方面的付出,如果我們讓人們去進修,
如果我們讓人們去進修,也許我們要的不是
這樣的老師,
這樣的老師,我們對學生付出許多,
我們對學生付出許多,也許我們希望能夠把你的技
術專業貢獻出來,
術專業貢獻出來,而只著重在個人研究部分,
而只著重在個人研究部分,那我們學生這一塊
就沒有人,
就沒有人,因為專家都去走這研究一塊,
因為專家都去走這研究一塊,……….
……….
Q: 學務內容就是涵蓋這二十大項,您認為這些指標至少不能少掉
哪些部份,第一,一定要擔任過導師,是嗎?
學務指標訂定要深 A:
思熟慮,教師不一定 導師和學務工作一樣,舉個例子,我的時間裡面有很長工作投入到
都有擔任導師的機 教書,從七十九年,從我講課到現在,這十幾年來我沒有機會當導
會。 師。….
Q:那幾個是比較可以列為指標或加強的?
A:
1.不要特別指定曾 都可以列的,我特別認為不要去講什麼學務
我特別認為不要去講什麼學務行政
我特別認為不要去講什麼學務行政,
行政,例如學務長
擔任過之行政工 就很單一,
就很單一,第一嘛!這裡面評量權重
評量權重,
評量權重,十九、
十九、十八、
十八、一、四、
作為條件。 六,這
這 5 點我認為很重要,學務行政工作,比如說二技,有的
點我認為很重要
2.認為重要的指標 學校還會有行政講師或要兼 2 級主管,如果假設學務行政是一
有 5 個:指標 1: 類,這樣會不會比較好,…….。
導師指標 4:擔任
諮商輔導老師或
義工指標 6:住宿
學生輔導指標
18:擔任學務處二
級主管指標 19:兼
任學務長。

189
Q:現在教育部強調的學生的課業輔導
學生的課業輔導?
學生的課業輔導
學生課業輔導是教 A:這樣學務處會變成在做教務處的工作
學務處會變成在做教務處的工作,
學務處會變成在做教務處的工作,如果只回到課業,那學
務處業務,應由老師 生的態度、生活狀況,所以我覺得學生的全部狀況都重要,你
負責,不該列為學務 可以在其中展現你的成果,你針對大一學生有很好的輔導,這
輔導工作。 也是一樣可以呈現的成果,不要去分太多,返回來擔任導師也
有不好,我認為一樣重要,一樣業務,別人在做會認為很重要,
那是因為人付出的成果,那如果是別人做,可能會越來越萎縮,
這都是現在的重要工作,一個老師不可能全部都兼顧
一個老師不可能全部都兼顧,
一個老師不可能全部都兼顧,而是可
在裡面展現特色。
在裡面展現特色。
Q:以學務輔導當專業指標的時候,如果我只當性別委員的委員,
就可以升等嗎?
A:
1.學務升等要分 我剛剛提過學務的升等會有很多種
學務的升等會有很多種,
學務的升等會有很多種,你要繳成果報告的。就像一個
你要繳成果報告的
類,並繳成果報 老師,你自己認為很爛,人家心中有一把尺,你要給人家一種希望,
告。 這樣他才會在性別平等委員多付出,也許你做了八十分,別人做了
2. 鼓勵教師參與和 七十分,也許他額外加了一些事情,多作好幾件,加六十、七十分,
投入,並組成學務 也許這樣比較起來,也就是比較別人更多的,我們學務工作要鼓勵
我們學務工作要鼓勵
升等看審查委員。 多於參與,
多於參與,要多給予投入,
要多給予投入,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這就是我們的目的,那至於他能不能升
等通過,
等通過,那是我們樂見,
那是我們樂見,那至於能不能升等通過,
那至於能不能升等通過,那是要看審查委
員他們來預見,
員他們來預見,審查委員中間有一把尺可以來衡量,那我們才可以
審查委員中間有一把尺可以來衡量
看他有沒有參與,舉例有的人做了很多,他還不好意思送,但有人
就……。
Q:你認為學務工作不要以單一指標來做貢獻,所以您認為是否要
再細分,基本的行政經歷,至少要多少年以上…要有學術經歷、
特殊成效、特殊貢獻……?
A:
也許也不用太複雜,
也許也不用太複雜,三年就可以升等,學務升等三年是基本…
學務升等三年是基本….. 讓
學務升等指標無須 他來舉證舉例,
他來舉證舉例,而不是擔任過什麼,
而不是擔任過什麼,有的會被人詬病的地方是,有
太複雜,三年是基 的人做的更爛,而是要提出貢獻
而是要提出貢獻,
而是要提出貢獻,比貢獻具體,
比貢獻具體,讓他反思一下你做
本要求,要具體舉 了裡面有那些事有貢獻的比較好。
了裡面有那些事有貢獻的比較好。
證舉例其貢獻。
肆、對促進教師參 Q:你認為有些策略會鼓勵老師參加輔導,例如開研討會等等,您
與大學生輔導
1.鼓勵老師參與輔 覺得這些當中哪些是比較有效能促進老師願意參與學生輔導工
服務工作之策
略的看法 導策略,仍受學校 作?
教育策略影響。 A:
2.最有效的策略,就 就我多年的觀察,
就我多年的觀察,當你開哪個口,
當你開哪個口,就會朝哪邊,
就會朝哪邊,現實講,升等過後
升等過後,
升等過後,
是對老師升等有具 當一個助理副教授變教授還有休假,
當一個助理副教授變教授還有休假,這很現實的問題,所以這個問
這很現實的問題
體幫助。 題點站在老師還是一樣,因為我聽到很多老師說
我聽到很多老師說,
我聽到很多老師說,還是升等比較重

190
3.18 點中以第 1、第 要,我不否認說我們學務從事研究從事行政或是相關工作,我們真
7 和第 8、第 14 比 的很熱情很積極,去提供老師參與,但對老師實質的幫忙,也許短
較重要。 暫可以感受到,但還是不是很具體,讓他回到原點,他還是不能升
第 1:提升老師的輔 等。不過在這
不過在這 18 點中一定要選擇的話,
點中一定要選擇的話,我覺得第 1、第 7 和第 8、
導專業知能 第 14 比較重要,
比較重要,教師一定要兼行政工作才符合學務升等資格之一。
教師一定要兼行政工作才符合學務升等資格之一。
第 7:增加獎勵、報
酬作為參與之
誘因
第 8:減少教師之教
學、研究壓力
第 14:增設或加導師
輔導學生的活
動費
肆、對促進教師參 Q:你認為以學生輔導作為老師的升等辦法,就是最大策略?還要
與大學生輔導
有哪些策略呢?
服務工作之策
略的看法 A:
1.以學務輔導作為升 1.在人的鼓勵
人的鼓勵,
人的鼓勵,一種是激勵一種是保健,
一種是激勵一種是保健,我認為激勵是最直接的方
等辦法,是最直接
法,…..對年輕老師最直接的激勵就是升等
.. 年輕老師最直接的激勵就是升等,…對於教授級的
年輕老師最直接的激勵就是升等 對於教授級的
鼓勵年輕老師積極
投入輔導的辦法。 就是用獎金或是休假……
就是用獎金或是休假……

2. 現在重研究、重教 2.現在為什麼會重研究
2.現在為什麼會重研究、
現在為什麼會重研究、重教務、
重教務、重教學、
重教學、輕學務,
輕學務,因為他寫一篇
務、重教學、輕學 文章可以換得 1 個認可,
個認可,或是他可以有一個獎金,…
或是他可以有一個獎金 …. 老師去
務,乃因投入研究
接研究案,
研究案,一接就幾百萬、
一接就幾百萬、幾千萬,
幾千萬,我還可以用研究案來申請…
我還可以用研究案來申請….
所獲得的獎勵很實
際,而投入學務輔 而學務工作就給我一個獎狀、
而學務工作就給我一個獎狀、給我一個鼓掌,
給我一個鼓掌,那感覺會怎麼樣?
那感覺會怎麼樣?
導的獎勵,只是ㄧ
張獎狀或掌聲而
已。

3.要讓老師更願意投
3.
入在學生輔導,要 3.會有更多老師來投入在對學生的關心
3.會有更多老師來投入在對學生的關心,
會有更多老師來投入在對學生的關心,因為成就了學生也成就了
讓他們有成就感、 他自己,
他自己,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好我好大家好,現在當成一個指標,
現在當成一個指標,但是現在越付
有方向、有目標,
出的老師就是越傻瓜的老師,
出的老師就是越傻瓜的老師,他在學生事務這邊付出越多的老
讓適合作輔導的大
專老師有機會自我 師,這個部分是我們要怎麼讓他們盡量去投入在學生這個區
這個部分是我們要怎麼讓他們盡量去投入在學生這個區
選擇。 塊,讓老師更願意投入在學生輔導,
讓老師更願意投入在學生輔導,讓他們做起來有成就感、
讓他們做起來有成就感、
有方向、
有方向、有目標,
有目標,讓他們尋找他自己,
讓他們尋找他自己,並不是每個老師都適合
4.教育部要主導升
作輔導,
作輔導,叫大專老師全部去作輔導…
叫大專老師全部去作輔導…,
等策略改變,才有
4.問題是大環境如果不去
4.問題是大環境如果不去改善
問題是大環境如果不去改善,
改善,那那些東西改善的還是有限,
那那些東西改善的還是有限,但我
辦法鼓勵有意願
們還是要把這個方向給教育部了解……
們還是要把這個方向給教育部了解……..
……..。
..。
的教師投入。
Q:您認為最根本鼓勵教師參與學生事務,第一個就是視學生事務

191
是一個專業,可以單獨做為升等的管道。
A:
政府對學術研究的 隨便舉個例子,
隨便舉個例子,通識的全部學術貢獻獎就是二十幾萬,
通識的全部學術貢獻獎就是二十幾萬,那學生事
獎勵很明確,與學務 務全國能領到最多的獎金是多少錢?
務全國能領到最多的獎金是多少錢?沒有嘛你看……
沒有嘛你看…….
……. 學校的
輔導的獎勵差距太 獎助是跟著政府,那政府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獎勵
獎助是跟著政府 那政府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獎勵,
那政府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獎勵,例如教師服
大,無法鼓勵教師參 務獎有服務十年二十年,
務獎有服務十年二十年,但學務人員有沒有服務十年二十年,
但學務人員有沒有服務十年二十年,
與學務工作。 除了學務長有
除了學務長有,
長有,但那個只是精神鼓勵,學務長我領過兩塊獎牌,
但那個只是精神鼓勵
但那個只是慰勉。
伍、對可能產生之 Q:現在教師升等就卡在辦法,只強調研究,學務工作從來沒有被
影響的看法
重視,儘管法有通過,但仍舊不夠具體也不重視?
A:
1. 教育部升等辦法 返回來,現在其實教育部升等辦法包括現在也沒有寫的這麼細
教育部升等辦法包括現在也沒有寫的這麼細,
教育部升等辦法包括現在也沒有寫的這麼細,
沒有硬性規定,學
重點是給你年資
重點是給你年資,
是給你年資,目的在鼓勵,
目的在鼓勵,是後來部門把人家定的越卡越
務工作要能提供
和促進教師升 死,其實教育部很簡單,
其實教育部很簡單,只要三年就可以送,
只要三年就可以送,但是有幾個步驟
等,才能有效鼓勵 要做,第一校評部份要過,還有一個部的外審,這兩個制度不
教師參與。
要沒有,但是為什麼有的學校會定的很,I 幾篇,什麼幾篇,其
實教育部並沒有這個限制。……我們要講出話來
我們要講出話來,
我們要講出話來,走出一條路
來,你要鼓勵大家參與
你要鼓勵大家參與,
你要鼓勵大家參與,大專院校老師有等級的,
大專院校老師有等級的,這是給大家
一個提升和促進,
一個提升和促進,學務工作要能
學務工作要能給參與的老師提
參與的老師提升和促進的機
和促進的機
會。
2. 他把他學務的論文拿出來報升等,
他把他學務的論文拿出來報升等,他不會過,
他不會過,因為他們算進去
了,但這個人是走出來了,
但這個人是走出來了,但是他走學務系統所以可能不會
過,…..如果你把他送升等論文,還要送對學門,例如南部某
例如南部某
2.年輕老師都以升
課指組的組長,
課指組的組長,前陣子送升等,
前陣子送升等,他就很掙扎,
他就很掙扎,我到底要送哪個
等作為不兼學務
學門,
學門,因為不同觀點切入是不同的,
因為不同觀點切入是不同的,……
行政的理由,因為
3. 我遇過的幾乎大部分老師不兼行政,
我遇過的幾乎大部分老師不兼行政,他們都是說我要升等,
他們都是說我要升等,升
投入在學務的工
等是最好的理由,
等是最好的理由,…如果你把全國調查看看,
如果你把全國調查看看,現任當校長的人當中
作的人是做功
有幾個當過學務長?
有幾個當過學務長?我可以告訴你答案,
我可以告訴你答案,絕對是當教務長的多於學
德,他的升等機會
務長,
務長,因為投入在學務的工作的人是做功德,
因為投入在學務的工作的人是做功德,他的升等機會永遠比
永遠比別人慢,這
別人慢,
別人慢,這就是我們看到普遍的現象。
這就是我們看到普遍的現象。…..
是普遍的現象。

192
A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

根據 A 學務長多年經驗,要鼓勵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目前仍受限於學校和教育部的政策
規定,當鼓勵教師參與政策開放,教師就會隨著政策發展,所以老師升等如果不能直接以學務輔
導工作作為升等辦法,還需要論文才能升等的話,這樣對於鼓勵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是沒有
幫助的。目前各校的升等辦法仍以論文為主要門檻,若具有資深的學務輔導經歷,其加分效果是
有限。這些都是學校自限的,在大學法並無此規範,杜部長亦曾在 95 年學務會議後,與部分學
務長晤談,並提及技職校院已有技術升等辦法和產學合作升等辦法,為什麼學務工作或學生輔導
不能列為升等辦法呢?所以,教育部其實一直在思索此問題。
因此學務升等辦法是可行的,不要再陷入固定的思考,考慮學務輔導究竟要佔多少百分比?
而是直接提出學務輔導是否可作為升等辦法?不要屈就於研究、服務、輔導與論文之比例。這個
問題若無法解決,老師認真的投入輔導卻無研究論文,那麼也是無法通過升等門檻。所以,個人
認為大學都已分類為教學型、研究型、社區型,那麼老師升等,也該分類有:論文升等、技術升
等和產學合作升等,以及增加學務輔導升等機會。
學務輔導工作本是一個專業,學務輔導必須自己訂定標準,以作為提高老師參與學務輔導之
誘因?否則,繼續根據現行制度,是無法鼓勵老師積極投入,對老師升等也沒有幫助,認真輔導
的老師縱然輔導了一千名以上的學生,但若缺少一篇論文,仍然是無法升等。所以學務界的人士,
要肯定學務輔導的貢獻,現在連教育部長都可以接受「學務輔導升等」這個觀念,為什麼我們沒
人站出來推動它?
至今我仍是位副教授,在 90 年獲得博士學位才擔任學務長,換言之,博士的專業幫我升上
學務長,但我 7 年的學務長經驗卻無法讓我有時間作研究,繼續升等。如果我想升等就必須放棄
學務行政,才有時間去做研究。現行制度沒有學務升等辦法,我必須在喜愛的學務工作和研究中
作取捨?我的工作經驗如何精彩傳承下去呢?這也是大多數老師無力積極投入學務輔導工作的
原因。
現今仍是一個重研究、重教務、重教學,輕學務的時代,教師每寫一篇文章就有獎金,每個
研究案的獎金高達幾百萬,甚至可作為研究論文,而致力學務輔導的老師,所獲得僅是一張獎狀、
一個掌聲。學校對教師參與研究和卓越計畫提案,提供這麼豐富的資源,但對投入在學務老師的
資源,卻是那麼少,這是不公平且無誘因的。所以要鼓勵年輕老師投入學務輔導,最直接的就是
「學務輔導升等」
,這樣才能讓適合輔導的老師有機會選擇,讓他們做起來有成就感、有方向、
有目標,學務輔導要勇敢站出來說話,走出「學務輔導升等」這條路。

193
附件四
B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

主題命題 要素 逐字稿
壹、對教師參與學 Q: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生事務工作的看 1. 讓每一個老師能 A:讓每一個老師能夠全面來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
法 夠全面來參與學生 學生事務工作者的期盼。總覺得需要被立法來保護的思維和
事務與輔導工作,是 理念,通常都是比較弱勢的族群,今天為什麼會變成弱勢的
學生事務工作者的 區塊,很顯然,是大環境的影響,長期重教務而輕學務,所
期盼。 以今天倒過來,鼓勵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事實上,
2.學務工作是比較 學生事務輔導工作本來就是教師的天職之一。從這個角度來
弱勢的族群,大學環 看,當然我是樂觀期待。
境長期重教務輕學
務,導致需特別立法
以強調學務重要。

2.學務長樂觀期
待,因學生事務輔導
工作應是教師的天
職。
貳、學校相關辦法 Q:在第二部份裡的 12 個辦法,學務長您認為哪一個是對於
規定影響之看法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影響比較大的?
A:初步做個檢視,大致上都是它的每一個環節,如果說要
1. 應從各方面強化 提升效能,就單一法案能夠規範所有,這恐怕有它的困難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 度。如果說可以的話,各方面都可以適度地來強化它的功
與輔導工作的功 能。就大學法頒布有關的教師評鑑,很明確地把輔導做個定
能,僅從單一法規制 位,所以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四大項,目前也要求學校,
定,無法全面提升效 就這四大項做年度的評鑑。這裡面比較直接相關的,就是輔
能。 導與服務的區塊,很多學校以往也把服務涵蓋輔導,現在既
2.學務長肯定大學 然明確訂出來了,就可以就輔導這區塊訂定指標跟評量的項
法中將教師評鑑明 目,這樣就對教師的評鑑有了直接的壓力。但我還是比較期
確區分為教學、研 盼,能夠用內化的方式,但在內化之前,外在的制約也是一
究、輔導、服務四大 個方式。第二個還有教師的考核辦法,就是教師的晉級,升
項,其中將輔導、服 等是階段性的考核,而晉級是年度,晉級可否納入輔導工作
務單獨明列,可有效 的評量?我想這也是可以去做的。至於說導師制的實施辦法
喚起教師重視,但更 若能落實,也能增加導師對於學生事務輔導工作的投入。
期盼是由教師自發 其他的都是屬於校教評會裡面,如:教師聘任、教師獎

194
內化的行為,而非透 勵、教師升等,這些彼此都是相關連,這些法訂定了,並非
過外在制約。 各自獨立的,若能相互引用,對學生事務輔導工作的投入做
為升等的考量。
3.各項辦法皆有其 至於有關解聘的相關規定,各校大致都只從學術的考
重要性及關連性,並 量,或者有違教師法的相關規範,對於老師的聘任、不續聘,
非各自獨立,應該相 是要到一個程度上,才會啟動這一個機制,若由我們學生事
互引用。 務工作的思維來談,我想可能會過度。
至於其他的:教師的獎勵、獎懲,或是教學卓越計劃裡
4.針對大學教師解 相關的規範,在教學卓越計畫裡,我們也多次地跟部裡反
聘規定,不應由學務 應,是不是在教學卓越計畫中,可以明定由學生事務著墨的
觀點來談。 區塊,我曾經跟部長談到,能有教學卓越,為什麼不能有學
務卓越計畫?後來部裡回應,
「教」
、「學」他們把它們區分
5.教師獎勵方面,教 為兩大區塊,如何在學的區塊裡,讓學生事務工作者可以去
育部已於教學卓越 發揮,或是明定這方面相關的評量、指標,目前看到新的辦
計畫中,列入學務相 法裡,已經得到善意的回應,他們訂了一個「核心能力」

關工作區塊。 這核心能力是與就業比較相關聯的,包含服務學習的融入,
這些都已慢慢強化了。大家有了共識,往這方向走,也會帶
動大家對學生事務的重視程度。
至於獎懲,還是回到各校的規範,各校都會訂定教學績
6.獎勵教師的制度 優,或是優良導師,目前跟學生事務比較相關的就是優良導
與學務相關的為績 師,其他不管是改進教學、學術成就,或是著作,多半以學
優導師制度,其餘仍 術為範疇。
較重視學術範疇。 優良導師遴選辦法,各校不一,獎金額度也有所不同,
這是一種激勵性的措施,教師通常在意自己是否得到肯定,
7.績優導師遴選辦 金額大小是另外一回事。這東西將來若能反應到評鑑,或是
法若列入教師升等 升等的指標,無形中大家就會去重視,這也是可以做相關的
評鑑指標中,將有助 連結。
於提升大家的重視
程度。

195
參、對輔導成效實 Q: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的成效,針對這些要做評鑑
施評量看法 或評量,在實施上會不會遇到困難,或是可不可行?適不適
合現在實務的運作狀況?
1 輔導成效較屬於心 A:大學法頒布後,針對輔導成效,要進行評量,以往這些
理層面,難以量化。 都是屬於比較心理層面,難以量化的區塊,一旦要把它變成
具體評量,各校都面臨到量化的一個問題,但我們儘可能來
做。導師對於班上所屬同學的輔導成效,光憑輔導紀錄簿,
或是訪談次數,是否就意味導師輔導的成效?但我想,也不
要因為難做而不做,往這方向去導入,還是有它的必要性。
2.推行上的確有量 以敝校而言,在推行上的確有量化的盲點,但我想這是可慢
化的盲點,若透過與 慢改善的,至少先取得共識和交集,將來再逐步來做延伸。
教師溝通,以取得共 並非只有導師才有輔導,全校教師都有輔導的責任,怎
識和交集,可解決成 樣讓輔導工作達到我們預期的成效,這在輔導評鑑指標上就
效難以量化的難題。 是要多下點工夫。以敝校而言,目前包含七大項目,如學生
3.學生輔導應是全 課外活動的參與…等,當然老師還是有其他看法,但我們盡
校教師的責任,因此 量去努力。
應在評鑑指標上多
下功夫。
4. 敝校而言,目前
包含七大項目,如學
生課外活動的參
與…等,當然老師還
是有其他看法,但我
們盡量去努力。
肆、對促進教師參 Q:接下來針對指標的部份,訪談大綱中陳列了 19 項,學務
與大學生輔導
長您認為其比重、優先序為何?以及哪些部分是特別要去注
服務工作之策
略的看法 意到的?
A:敝校作法的區塊有對學生活動的參與,對學生活動的參
與包含:班級的各種活動、學校重大集會、班會召開、輔導
學生參與社團活動;還有協助學生事務推動相關工作,包
含:擔任行政工作的主管、或是各個委員會(學生獎懲、性
別、輔導、社團指導等)
,不過畢竟只有少數人參加,所以
1.評量指標應多元 分數的拿捏應該是多元、大家可參與,才能去反應輔導的成
且具共通性。 效。
所以輔導評鑑,應該是讓所有老師都有著墨的空間。所
2.指標應讓老師參 以我們在剛剛的區塊裡,也加入了對學生身心輔導的措施,
與訂定。 包含學習輔導、轉介輔導,或是疾病、同學生活困境。在學
習輔導方面,有人質疑與教學輔導有衝突,但我們覺得如果

196
把輔導限定在導師,那沒有擔任導師的人會覺得有遺珠之
3.指標比重應依各 憾,所以加入了學習輔導,這也讓一般教師可藉學習輔導,
校文化為考量。 展現輔導成效。至於其他大綱所列的項目,我們也涵蓋在裡
頭,至於各項比重,各校應有自己的考量,全憑該校的生態
4.因教師擔任行政 與屬性。
職意願較低,評鑑指
標上有加分。 Q:17~19 項中,學務長的看法如何?
5.技專校院教師教 A:這還是尊重各校的屬性。我們學校有自己的比重,因為
學負荷較重。 現在導師對於擔任行政職,意願較為低落,這算是給他們的
6. 指標 2:對教師說 一些回饋。
明需要其配合的學
生輔導有關任務、目 Q: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有沒有比較好的策略,可以促
標,說明教師應扮演 進他們參與?
經師和人師的角 A:在技專校院裡面,有些教學的負荷的確較大,這當然也
色,評鑑就應該做一 是各校減少人事的開銷,藉由兼任,或是增加老師的教學負
個綜合性的指標,不 荷。訪談大綱裡列了 18 項,都很好,先後順序也很難說怎
是僅以學術作為講 樣去導引,就我所知可以去著墨的、適度去強調的地方,我
座或是長聘教授的 提出我的看法。
依據。 第二項對教師說明需要其配合的學生輔導有關的任
7. 指標 3:提供便利 務、目標方面,大家都一直強調在升等的過程中,要把輔導
適合與學生交流互 加進來,有沒有思考到升等過後的教授,對輔導方面的任
動的場所,教師彈性 務、理念與目標也適度地去考量。升等加入輔導,是否對於
運用時間,與學生營 他升等增加了阻礙與困擾?當然如果研究部分,可某種程度
造友善互動情境,較 由輔導來取代,就像部長所提到:
「救一個人重要,還是一
office hour 能更加 篇 SCI 重要?」這兩個東西的重要程度,若救一個人可以換
實際。 一篇 SCI,對這工作的推動就有很大的影響作用,但是如果
8. 指標 4:提供便利 學術還是維持在一定的基準下,做這樣的工作,是不是增加
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 升等的困難?是不是取得教授之後,是不是更多的著墨在輔
強調 e 化輔導平台的 導工作上面,這要在學校裡面的機制去反映出來,不要完全
重要性與迫切性。 以學術的角度來評量,既然是所謂的經師、人師,評鑑就應
9. 指標 18:建立並 該做一個綜合性的指標,不是僅以學術作為講座或是長聘教
落實教師的 office 授的依據,在這裡面,應該也要把教師評鑑的四大主軸列進
hour 規定技專校院 來,這樣或許可以更周延。
教師須兼顧產學合 第三項提供便利適合與學生交流的互動場所,現在很多
作,強制要求教師留 學校都有注重到情境,讓師生可以隨時席地而坐,在一個自
在校園,功能無法彰 然的情境與氛圍中,而非特定的 Office Hour,坦白說,Office
顯。 Hour 意義並不是很大,現在有許多 Office Hour 老師閒置在
10. 指標 17:讓教師 那個地方,學生也未能善加去運用。到不如在課堂上,或課

197
自訂教師評鑑中教 堂中間,營造師生可互動的機制和場所。
學、研究、輔導、服 第四項 e 化輔導平台,這絕對 OK。這應該是各校目前積
務所佔百分比強調 極著墨的。不管是導師系統,藉由這樣的建置,達到師生最
讓教師自訂評鑑項 快的互動與交流。
目百分比,讓教師依 第十八項建立落實 Office Hour 的規定,現在各校都有
自我擅長領域發揮。 做,甚至嚴格規定待在學校,也許是四天、五天相關的規範,
但如果學生們不利用這個時間,強迫老師留校,意義又何
11. 指標 16:鼓勵教 在?尤其在技專校院裡,老師要兼顧產學合作,把老師關在
師兼任學生事務與 校內,產學的效能能夠提升嗎?所以這是見仁見智的看法,
輔導有關行政工作 有這機制可以去落實,但是互動的機制更應該去強調。
倘若教師皆能視人 第十七項讓教師自訂教師評鑑中項目所佔的百分比,這
師為本職,即不需透 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個老師有他擅長之處,是不是在這擅
過制度面鼓勵。 長的空間裡,給老師較大的自我考量,不用去明訂每個區塊
所佔的百分比,有些學校訂定 minimal,最少要在某個百分
12. 指標 12:強化 比以上,這也某種程度意味著,這四個東西的重要性,不可
系、院與學生事務有 偏頗。至於說,加分的項目在哪個區塊,是不是就讓老師來
關單位的協同合作 做自行的訂定,我想這也是一個蠻好的方式。
新大學法中將學生 第十六項鼓勵兼任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行政職位,這應
自治與參與納入院 該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難道其他行政工作大家搶著做嗎?如
系評鑑,導引院系主 果其他行政工作,大家搶著做,那這一部分才需要來做考
動與學務單位合 量,如果大家對一般性的行政工作都排斥,那也不需要特別
作。現在是學生事務 去訂定這一個區塊。要考慮整個大環境下,為什麼教師只做
單位去求系院,來搭 自己的教學與研究,為什麼大家不做行政?只做經師,不做
配做協同合作,我想 人師?如果開宗明義就訂定教師的職責,這一塊是不是就要
這是本末倒置。應該 很明確人師所扮演的角色,既然行政服務可扮演人師的角
是由系院,來請求我 色,也可透過導師扮演人師的角色,甚至在課堂上就扮演一
們做適當程度的協 個人師,如果這些角色確認的話,後面的策略都是枝微末節
助,而不是我們請他 的東西,最剛開始的理念大家確認 OK,那應該就不需要在這
們來幫忙推展學生 著墨很多。
事務工作。 第十二項學生事務與學術事務的合作,系院確實面臨很
多評鑑的壓力,要把學生事務工作與它們融合,當然能內化
是最好,大家能夠共同體認學生事務工作的重要性,假如沒
有的話,那也真的很不得已,必須要採取後續制約的規範,
就我所了解,現在新大學法裡面有關學生自治跟學生參與,
將來這些是不是能夠融入系院的評鑑來,如果把這個理念融
入到系院,系院也認為自己應該推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如
果今天是這樣的方式導引,相信系院會主動跟學生事務單位
尋求協助。現在是學生事務單位去求系院,來搭配做協同合

198
作,我想這是本末倒置。剛剛就談過,學生事務工作應該是
在很自然的情況下,融入在學校的教學情境當中,如果這個
概念是正確的,我想應該是由系院,來請求我們做適當程度
的協助,而不是我們請他們來幫忙推展學生事務工作。
伍、教師參與學務 Q: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這樣的推動,它對於學生、
工作產生之影響 1.是樂見其成,也樂 教師,以及學生事務單位這三者,有什麼樣的影響?
觀期待,因大家漠視 A:如果教師來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我想是樂見其成,
因此才有此機制和 我們也樂觀期待,我們感覺到這是大環境下,大家的漠視,
本研究。 或是大家的冷落,所以今天有這樣的機制,或是這樣研究計
畫的產生。我相信,這些既然都是良善的出發點,學生一定
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行政單位,或是全校教師,都能夠把
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心理念與思維,擺入到它所有的形式與過
程之中,我相信,學生一定獲益最多。
至於對老師可能產生的影響,我想老師在學校裡,升等
2.如果行政單位,或 是一個蠻大的壓力,當然教學是老師的天職,既然選擇了教
是全校教師,都能夠 師,教學如何延展,或是充實自己的教學內涵,我想本身選
把以學生為主體的 擇教師就應該是對等的。剛剛談到的,老師面臨現在所謂的
中心理念與思維,擺 升等,在升等的過程裡面,大概是教學基本的壓力之下,要
入到它所有的形式 從事所謂的學術研究,或是技專校院裡,有時候用技術來做
與過程之中,相信, 一個取代,現在如果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對他們升等的
學生一定獲益最。 項目有明定這一個區塊的話,對教師們是額外產生的負擔,
這可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不過如果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這
樣的認知,本身就是教師的天職之一的話,就不應該造成教
師的負擔,而是說過去我們並沒有做,過去忽略掉的,現在
3. 如果教師參與學 把它恢復到原有的基準點,讓輔導能夠落實到教師的工作裡
生事務工作,對他們 面,輔導學生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天職,如果這樣把它定位
升等的項目有明定 出來,可能剛剛用「負擔」兩個字,就可以把它收回來。只
這一個區塊的話,對 不過在現行的狀況下,確實會增加教師的負擔,短期內是這
教師們是額外產生 個現象,不過將來長久改變之後,老師對這看法與認知,能
負擔,可能要思考。 夠打自內心裡面,徹底地做更改,我相信學生事務輔導工作
現階段對教師是個 的參與,就不應該是一個負擔,而且我也必須要去強調,參
負擔,但若未來教師 與學生事務工作者,事實上都會具有比較開放的人格特質,
能觀念轉變,將會是 樂於跟人互動,這樣的人格特質,我相信對一個人會有所幫
利己、利社會的政策 助,一種無私、願意去關懷別人,甚至把別人的小孩視如己
出,假如今天有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胸懷,我相信對老師,
4.學務工作非只有 對整個社會,都是非常好的改變與影響。希望讓每個老師都
學務處的責任,應納 能夠回歸到所謂人師,這樣一個基本的出發點。
入相關單位,形成 對學生事務單位可能的影響,剛剛也談過,只有在弱勢

199
「學生事務工作團 的單位,才會提出保護措施,今天既然會有所謂的理念與研
隊」
。 究要推動,很顯然是這個單位所推的各種工作不被重視。學
生事務大家會說是「學務處」相關單位的工作,事實上我認
5.應注意避免過度 為,學生事務處應命名為「學生事務工作團隊」
,學生事務
強調學務工作的參 團隊涵蓋面就相當廣,而不應該是只有學務處的相關單位,
與,而引發教師反 而如果把這團隊的概念,落實到我們學生事務相關工作裡,
感。本來是很自然而 學務工作就非由單一單位來從事。這樣的理念相當良善,也
然融入在學校情境 對學生事務工作有所助益,引起更多人來做學生事務工作,
當中的一個思維,藉 當然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加持,幫助很大。不過,要提醒的是,
由後面的立法與強 刻意去強調這個東西的重要性,會不會造成負面的效果?或
制制約行為,反而會 許也是這個研究要去省思一下的,因為有時候過猶不及。這
變得敬而遠之,變得 本來就是很自然而然融入在學校情境當中的一個思維,今天
排斥,變得不是心甘 藉由後面的立法與強制制約行為,反而大家對這個東西會變
情願,這就變成不是 得敬而遠之,變得排斥,變得不是心甘情願,這就變成不是
我們發動這個機制 我們當初發動這個機制的初衷,這是我們要避免做過多的強
的初衷。 調。

200
B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

關於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B 學務長認為由於整個高等教育大環境,長期
都是重教務而輕學務的影響,導致目前需特別立法,去強調學生事務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倘若每
位教師的思維,都能視擔任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為天職,秉持著經師和人師的角度出發,相信各
校在推展學生事務工作,將更為順暢。
目前各校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有許多辦法和規定,B 學務長認為僅從單
一法規,是無法全面提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效能,而應從各方面著手以強化其功能。大學法
頒布新的教師評鑑規定,將教師評鑑明確區分為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四大項,其中將輔導、
服務單獨明列,將有效喚起教師對於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重視,然而更加期盼,這是教師自發
性的內化行為,而無須透過外在制約。無論是導師制度、教師聘任、教師獎勵或教師升等辦法,
或是教學卓越計畫,這些彼此都具有相互關連性,並非各自獨立,必須相互引用,此外,若能將
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績效,列入升等或評鑑指標中,無形中就能讓教師更加重視這個
領域。
而針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績效進行評量,B 學務長提到資料量化上的困難,由
於學生輔導工作的成效較偏向心理層面,難以客觀評斷,但卻並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執行,相信
透過不斷地與教師溝通,彼此先取得共識後再推行,將可有效解決資料量化的難題,亦是一個正
確且值得努力的方向。
在推行策略方面,B 學務長認為評量指標應具備多元性和共通性,且讓教師充分參與訂定過
程,授權教師依自我擅長的領域加以發揮,同時,各項評量指標的比重,應由各校依據其學校生
態和屬性自行考量,例如:技專校院的教師教學負擔較重,應發展一個綜合性的指標,而不應僅
以學術作為講座、長聘教授或升等的考量依據。且教師可自行彈性運用時間,與學生營造友善互
動情境,將比學校統一規定 office hour,強制規範教師留校時間,更能有效落實學生輔導成效,
同時應搭配 e 化輔導平台,提供教師更為便利的支持系統,促進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
同合作,共同提升全校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品質。
未來若是能順利推展,相信學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對教師而言,現階段或許是一個壓力和
負擔,但倘若未來每位教師的觀念能有所轉變,視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為教師的天職,這將會是
一項利己且利社會的政策,此外,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不僅僅只是學務處的責任而已,而應納入
學校相關單位,形成一個「學生事務工作團隊」,多元且全方位地推展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201
附件五
C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

主題命題 要素 逐字稿
壹、對教師參與 Q: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學生事務工作 A:其實真的是有它的困難,除非你教師升等有分類,
的看法 1.其實真的是有它的 教師升等現在大部分都是依你的研究的成果嘛!研究
困難,除非升等管道 裡面達到創新嘛!教授會什麼會升等或者是說你為什
有分類,否則要教師 麼會拿到 PHD,是你做的東西有創新,這創新是對社
參與學生事務工作有 會有幫助的創新,所以在學務方面,你要做學務除非
其困難,因目前教師 你在學務上有創新,那學務方面的創新,不容易啊! 為
升等主要以研究成果 什麼,因為這個成果是有時間性的,因為那感受不是
為主。 一下就能表達的出來的,對不對,有些感受很快就看
的到,要類似做…或者說老師參與這個行政工作要作
為升等除非說像大陸人家有分為研究型教授或行政服
2.教師參與行政工作 務型的教授,如果說我們本身有這個機制的話,那這
之升等管道,應仿大 樣事實上是對一個團體會學校是有幫助的,為什麼,
陸做法,分研究型教 每個人的專長或每個人的個性是不一樣的,所以說這
授、行政服務型教授 個很奇怪,像我們這個社會是多元性的,對不對,有
等。 些人喜歡吃麵,有些人喜歡吃飯,有些人喜歡吃那個,
這樣社會在各方面才會蓬勃發展嘛!那一個學校如果
說這樣你做起事情來才會有效率,沒有分類,像導師
3.社會多元,依每個 要做行政,他有研究的壓力。
人的特質去分類,才
會有行政效率。
貳、對學校相關 Q:對教師的輔導成效或品質看法為何?
對教師的輔導成效或品質看法為何?對學校相關辦
辦法、
辦法、規定之影 法、規定之影響的看法
響的看法 A:我想這個牽涉到學校本身上面有沒有支持,私立我
1. 私 立 大 學 對 學 務 覺得對學務比較重視,因為牽涉到學生的感受,不是
工作比較重視,若校 只來自學業而已,還有它的環境、營造的氣氛,所以
長很支持,教師就能 在私立的話如果說上面很支持,老師也就能投入多一
多投入,否則教師還 點,如果說上面讓老師覺得支持度不是很多的話,因
是會以研究為主。 為老師還有研究呀!那他把重心放在教學研究呀!那要
幹麻放在服務,所以說有沒有什麼期待呀?期待呀還是
有,非常少部分,少部分老師願意參與,但大部分不
容易呀!而且老師參與呀!能夠讓他覺得參與這個裡
面,如果在過程中沒有投入那也沒有辦法,那把它當

202
作是一種經歷,當作履歷,而不是經歷,所以目前呀!
除非說能有什麼方法,所以期待我覺得不容易呀!因為
以學校指派方式那太廣了,因為學校指派每個系,每
個老師不只他的個性,還牽涉到他的時間,那系來指
派我覺得是比校指派來得適合啦!那學校就是說只能
去篩選優良導師,讓大家覺得說,從你們大家運作情
形,誰運作比較好,讓系了解,就這樣,所以海大也
是導師指派。
貳、對學校相關 A:教師的輔導成效,有些老師事實上是喜歡跟學生接
辦法、
辦法、規定之影 觸,我曾經碰到一個導師,他之前不是在學校服務,
響的看法 是在外面公司服務,因為他想要回到這個學校,因為
他是這個學校畢業的,他曾經被老師輔導過,現在回
來他也想要回饋,所以如果說碰到這種老師,那就很
好啦!有些老師事實上,現在因為規定一定要當導師,
1.現在因為規定一 所以那種比較想投入也是少部分,不是佔大部分,但
定要當導師,那種比 是這種就是學務處或學務人員要去引導,他不曉得怎
較想投入的不是佔 麼去做,所以,那時候我九十二還是九十三年接學務
大部分,且學務處或 長工作,第一次參加全國學務長會議,大家都在討論
學務人員必須去引 「導師」好像都是沒辦法去推動,那是不是要求由學
導,他不曉得要怎麼 校教評會規定,學務長一定要是校的教評委員,擔任
去做。 導師不好就不能升等,我的看法是那時候反應是老師
找不到學生,要學生來卻找不到,學生要去找老師也
找不到,這是問題嘛!這問題是一層層像是剝香蕉一
樣,慢慢剝才能吃到香蕉,那你就是一個問題一個問
題先列出來,再去解決,所以那時候我們就有辦放肆
海大導師生的聯誼,我們設計一些活動,這活動是讓
學生發揮他班上的群體活動,那活動計分方式就是如
果導師參與的話,會加分,而且會加很多分,那學生
就會去找老師,pass 這個訊息給老師,那這樣怎麼會
沒有話題,第一話題解決,第二時間也解決,第三也
不會尷尬,因為學生直接去找老師,那在過程中算分
數的方式是,如果班上同學有來一定要照相,幾個學
生出席,一個學生出席算一分,比例是多少,老師出
席多加幾分,老師參與活動有加分,所以就不得不出
來,當初有老師就覺得很棒,那一些老師平常看他沒
有參與,怎麼現在這麼積極,所以這導師輔導的成效,
學務人員不應該一直要求老師要怎麼做,你要去協助
或想出方法,讓他也不要去想要怎麼做。成效品質著

203
重在學生的感受,那學生的感受很難衡量,品質衡量
是以畢業後或班上跟老師的互動是怎樣,或班上的學
2.學務人員不能單 業成績有沒有在進步,因為學生終究在校內是看學業
方面要求老師協 成績,班上如果老師輔導成效好,就表示學業進步呀!
助,而應想出方法去 品質就是學生不要老是有狀況呀!狀況越少品質就越
協助老師執行。 好,而且說真的學務人員真的很辛苦,學務人員是老
師遇到學生發生問題才來找你,第一會被人家講你被
3.成效品質衡量有 動,所以從班上,導師就是幫我們去看狀況,那如果
其困難,是以畢業後 導師成效不好,唯一只有靠學生跟學生,所以班上感
或班上跟老師的互 情好,一有狀況他馬上就會回報,不用你去看,那你
動,或班上的學業成 為什麼不去做這種。班級經營部分我們海大是不好
績是否進步,應著重 做,以我的想法是有做,但為什麼做起來比較辛苦,
在學生的感受。 因為海大沒有比較大的場地,海大也沒有好的室內的
4.目前評鑑項目裡 場所,常常又下雨,所以說不好做。
有輔導一項,因此於 那時候我要做這個我是有在行政會議提,每個禮拜有
行政會議提案,於每 兩節課不要排課,才有辦法,但現在要做應該變簡單,
週有一固定時間不 因為為什麼?因為現在大學評鑑裡面有輔導,所以這個
排課,讓學務處去推 是可以做,以前我在做還沒有開始,現在應該更可以
動學生事務工作。 做,所以規定兩個小時用來輔導,給學務處去做推動
應該是可以要求,所以這是可以增進教師的輔導成
5.品質是學生對行 效,那品質是要看我們怎麼去定義,品質是學生對行
政和導師的滿意度。 政和導師的滿意度,要學生滿意度高當然是要加強一
些硬體,比如說:他提的問題你能夠馬上反應,馬上回
答。
参、對輔導成效 Q:對輔導成效實施評量的看法
實施評量的看 1.協助學生事務工 A:導師要參與這個,說真的強迫性是比較不好啦!強
法 作以自願性為主不 迫別人去做也許他本身就不適合做,這牽涉到他不適
要強迫性,不適合用 合,你卻請他去當導師。像以前在我們系上我當系主
升等約束,用鼓勵老 任,有一、兩個老師我不敢讓他當導師,因為不適合,
師參與學務工作,是 事實上,如果不適合你又用這個做教師評鑑、教師升
加分而不是懲處。 等,所以用升等來約束適不適合?我覺得用鼓勵的,鼓
勵老師參與這種是可以加分而不是懲處,加分的過程
中是有幫助,對他參與導師工作一定有幫助,鼓勵到
什麼程度,學校可以再去制定,所以這次我們教師節
辦一個聚會,一位優良導師在會上發表意見,他說現
在升等都靠發表多少篇期刊論文,但是他教學教的很
2.教師參與學生事 好卻對升等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相對的,服務的很
務工作,可作為教評 好也沒有幫助,這就是一個問題,可以譬如在升等達

204
會的參考,譬如在升 到那個門檻,在那個門檻的地方,必須要學校教評會
等達到門檻時,在關 考慮的時候,這就可以作為參考,這個人服務學校三
鍵時刻扮演關鍵角 年表現都很優秀,應該就可以讓他升,所以是在關鍵
色。 時刻扮演關鍵角色。
Q:有人建議教學輔導服務定百分比,
有人建議教學輔導服務定百分比,老師可以自己填
教學佔多少,
教學佔多少,但有最低底限,
但有最低底限,學務長覺得這樣好嗎?
學務長覺得這樣好嗎?
A:這個只是評鑑,跟升等沒有關係,我們學校也有這
1.評鑑與升等無 樣。但是評鑑的意思是說,老師在這個學校,學校如
關,所以說教學 果在運作時大家一定要貢獻力量,看他有沒有滿足這
、輔導、服務,應佔 些需求,所以說教學、輔導、服務,比如說教學 60%,
多少比例,例如輔導 輔導多少、服務多少,這樣他就可以通過評鑑,但是
多少、服務多少,這 他不一定可以升等,有些人他一進來就是不想升等,
樣他就可以通過評 因為太辛苦啦!。規定是有幫助,但要扮演關鍵性的角
鑑,但是他不一定可 色,而不是沒有輔導一定不能升等,那教師獎勵、優
以升等。 良導師這些是有幫助的,因為每個人他做什麼事一定
要受人家肯定,多一些肯定,至少你要讓人家多做一
點事也比較好講,給一些實質的獎勵,給他一張獎狀
他也會很高興,所以我記得我做的時候,對於導師,
我們每年都會製作感謝狀,這是最起碼的。
Q:影響較大的部分是在於?
影響較大的部分是在於?
A:影響較大的就是教師評鑑和升等,聘約與聘書裡面
都有規定要擔任導師,他願意花時間可能是少部分,
因為當初他當學生時有受惠,所以現在做一種回饋。
Q:實施上的困難部分
A:我們這邊對導師輔導成效其實沒有做什麼評量,感
覺上是沒有,因為你要評量就是評量有沒有準時參加
學校舉辦的導師會議,或是說有沒有準時開班會,這
是學校有必要的規定,但是說真的我們都不好意思強
力執行,畢竟大學不是軍校,如果說強力執行有時候
1.用辦法或規定,有 會失去大學的自由,如果要這樣,就要學校自己想辦
時會失去大學的自 法讓那些人願意去做而不是用規定,因為規定太硬
由,因為規定太硬, 了,可能硬性的規定只是讓他們做完,而不是做好,
只能讓他們做完,而 重點是要做好。
不是做好。 輔導成效的評量方面,實施上我們沒有特別的評量,
2.目前做到導師班 我們的評量只是班會有沒有按時開…之類的。我們只
會有沒按時開,希望 有優良導師辦法中有規定,有優良導師獎、優良單位
未來可加強利用電 獎,定這些也是別校有定,所以我是覺得那太表面性
腦來協助評量記錄。 了,而且我知道私立有做互動次數的表格,填表比較

205
不適合,如果說以後當電腦比較方便時,導師可以直
接進去系統,我們也不用他們填表,所以說有比沒有
好,所以要用鼓勵的。
Q:請問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請問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或輔導成效
的評量指標,
的評量指標,與評量權重應加強注重下列哪些
與評量權重應加強注重下列哪些工
加強注重下列哪些工
作項目
作項目?
A:有些選項事實上老師沒有全部參與,我覺得學業成
1.大一新生輔導及 績最重要,因為老師跟學生是最直接的,學業方面,
學業輔導是最重要 老師是最有辦法幫助他的啦!怎麼唸書、如何蒐集資
的,要加強注重系學 料…等等,因為老師曾經也是學生,這是他以前過來
會輔導,系學會的輔 的經驗,所以他比較有辦法讓老師發揮,住宿輔導那
導或畢業生的生涯 是不可能的嘛!社團輔導老師也是因人而異,諮商輔導
就業輔導,兼任學務 中心老師或義工是因人而異,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會
長也要加重,兼任學 那不多啦!學生事務有關委員也不多,大一新生輔導我
生事務二級主管也 覺得是最重要的,學生在外打工的輔導我本來也是覺
是重要。 得蠻重要的,因為現在打工的學生太多了,那如果說
畢業生生涯或就業輔導,老師也是可以發揮的部分,
2.有些項目敎師參 還有系學會的輔導,若老師太忙,系學會幾乎都沒人
與不多,例如住宿輔 管。海大的系學會課外組也會有輔導,主要是會有系
導、社團輔導、諮商 上的輔導老師,就是系主任。全校性自治團體輔導,
輔導,系學會因老師 要加強注重系學會輔導啦!住宿學生輔導也要加重,兼
太忙,幾乎沒人管, 任學務長也要加重,學務長在大學法規定一定要教授
而申訴或性別平等 兼。兼任學生事務二級主管也是重要,學生事務有關
委員,委員人數不 的研究諮詢顧問工作這比較次要的。所以要排列,我
多。有些是開會形 覺得大一新生輔導最重要,下來是學業成績的輔導,
式,沒有輔導。 這是直接影響導學生,接下來是接任學務處二級主
管,過來是系學會的輔導或畢業生的生涯就業輔導,
但這個有一點跟第十八項有點相似,系學會輔導這
些,學生校外打工輔導這很少,現在有學校老師去做
這些嗎?像我們擔任校內社團老師指導也很少,有些是
軍訓教官來輔導,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是屬於功
能性的,我勾十個,這十個其他你們去參照,其他選
項只是開會型式而已,沒有實質的輔導。
肆、對促進教師 1.全都重要,要讓老 Q:對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的看法
參與大學生輔 師覺得方便,老師輔 A:這些都很重要,都可以去做,我想比較實質就是要
導服務工作之 導學生學習就好,其 讓老師覺得方便性,
「便利的 E 化輔導平台」這是蠻重
策略的看法 他交給相關單位,學 要的,第五個也是蠻重要的,第十五個「導師範圍的
校要給老師資源。 釐清」
,這樣才知道要做什麼,老師直接輔導學生學習

206
2.「便利的 E 化輔導 就好,其他交給相關單位就可以,大家做什麼先講清
平台」這是蠻重要 楚,還有第九,學校要給老師資源嘛!還有第十二個,
的,第五個也是蠻重 我比較要強調的是要老師做什麼先講清楚,不然就是
要的,第十五個「導 學務處要去支援老師什麼,順序是這樣,這些都是要
師範圍的釐清」
,還 協同合作,
「教師制定教師評鑑的教學」這是有點強迫
有第九,學校要給老 性的,就是說如果你還不做我就用棍子呀!然後「提升
師資源嘛!還有第十 教師的輔導知能」這是我們要給老師什麼樣的方便,
二個。第十七個。 讓他能夠駕輕就熟,第十五項「釐清導師的責任範圍
3.「提升教師的輔導 優先順序」這時就要提升老師的輔導。再來是第十七
知能」這是我們要給 項。
「交流的互動場所」這是學校的營造,這些事實上
老師什麼樣的方,讓 都可以但是沒有那麼重要,導師要做麼先分清楚,老
他能夠駕輕就熟,老 師的意願是基本的滿足,當他們互動有了,導師會額
師有意願或獲得滿 外去做,就不需要我們去那個了。我們如果來看他們
足就會自動,不需要 的讀書風氣、學業有沒有進步或經過輔導的學生跟你
額外鼓勵定策略。 的互動怎樣,這些就是成效。
伍、對可能產生 Q:對可能產生之影響的看法
之影響的看法 A:若針對老師升等,沒有什麼幫助,唯一有辦法就是
1.依老師的特質,決 在關鍵時扮演關鍵角色,如果他研究做的很棒你能不
定擔任何項任務。如 讓他升等嗎?他縱然導師輔導的業務很不好,這時學務
果其研究能力很 單位或系上就不應該讓他當導師,把他的戰力減弱,
強,就應該讓他去做 應該讓他好好的去做研究。那有些你學務人員投入的
研究,而不應強迫他 時間下去,當關鍵時刻在過不過的地方投票,就要提
擔任學務工作,而減 出他在這方面的努力,學校要設立一個評分標準。有
弱他的研究能力。 一個例子是我們諮商輔導組組長,他從組長位子下
來,那提升等 80 分是會過,結果他 79 點多,投票又
2.有些投入學生事 不過,他就很納悶,他投入三年的學務工作難道都沒
務工作之教師,當其 辦法抵那一分嗎?這讓他很挫折,你想以後讓他再來當
在升等時,就應呈現 學務人員他願意嗎?不可能嘛!這個就是一個學校讓一
他在輔導這方面所 個教師來當行政人員,在無形中也是培養一個行政人
做的努力。 才,像這樣就是把他抹煞掉,以後他就不來了。所以
這部分我也會慢慢跟學校溝通。所以除非學校要分
3.學校要分行政的 類,行政的教授或研究型教授,所以現在沒有兼顧到
教授或研究型教 多元性,用這種方式來慢慢改變大家,你們做這個研
授,兼顧到多元性, 究其實也就是要慢慢改變大家。
用這種方式來改變
大家,這個研究其實
也就是要改變大家。

207
Q:張老師的研究就是想說用這種方式有沒有可能?
張老師的研究就是想說用這種方式有沒有可能?
教學、研究、服務、 A:有可能是有可能,只是要去做,要強烈表達現在一
輔導,這四個就是要 個團體要運作,如果你現在已經講出教學、研究、服
有不一樣類型的教 務、輔導,所以你說這四個就是要有不一樣類型的教
授,不然就不要訂出 授,不然你就不要訂出這四樣,教學要佔多少、研究
這四樣,老師才能兼 要佔多少、輔導要佔多少,這時候你的評分的標準就
顧。 要不一樣,他可以兼顧呀,譬如說他的研究沒辦法突
破,他就好好來做教學,不然也不行呀。
現在還是很難,大家都要一起來努力。所以以前
我還沒當學務長,以為學務很簡單,結果來才發現不
是這樣。但是下面當學務一定要有一股熱情,我再回
來就是希望享受那種感覺,那種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

208
C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

針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有鑑於目前的教師升等仍偏重研究,C 學務長認
為教師升等若能就研究型教授、行政服務型教授分類,則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應有極大
的鼓勵作用。學校像社會一樣是多元的,每位教師的個性、專長是不一樣的,教授們有的專攻研
究、有的專心教學、有的則專門負責像教務或學務等行政工作,各司所長,如此多元化的校園,
才能像社會一樣有效率地蓬勃發展。

目前各校對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有許多辦法和規定,C 學務長認為,校長
的支持很重要!校長支持程度與教師投入程度有正向關係;同時建議學務長應納入校教評會之當
然委員,適時說明教師參與學生事務的概況,在關鍵的時刻,扮演教師升等與否的關鍵角色。

C 學務長強調,學務工作不應該一昧要求老師要怎麼做,而應該思索如何讓老師配合,因為
教學與研究工作已經佔據老師們絕大部分的時間了!因此,當學務人員規劃好策略,讓老師能配
合方案之推動,不用讓他再去想要怎麼做,這樣成效會較佳。至於輔導成效品質方面,應著重學
生的感受,但學生的感受很難衡量,倒是可以畢業後或班上跟老師的互動情況,或班上同學的學
業成績進步狀況,作為老師輔導成效考量。品質就是學生於學習與生活,狀況越少品質就越好。

針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績效進行評量,C 學務長強調應適才適所,用規定或強
迫教師執行輔導業務並不容易達到協助學生學習之目的,因此以教師評鑑、教師升等來約束,到
底適不適合?C 學務長持保留態度;但 C 學務長認為學務單位應研擬可行的學務推動措施,鼓勵
老師參與學生事務工作。

C 學務長認為評量指標中以「大一新生輔導」
、及「學業成績低落學生輔導」為最重要(除
前兩項外,C 學務長另勾選兼任學務處二級主管如課外、諮輔、就業…組長;畢業生生涯或就業
輔導;系學會輔導;住宿學生輔導;學生校外打工輔導;服務學習或勞作教育輔導;全校性學生
自治團體輔導;僑生或國際學生輔導等八項)
。另外學務長亦提出部份項目教師參與程度不高,
例如住宿輔導、社團輔導老師、諮商輔導中心老師或義工、申訴或性別平等委員會、學生事務有
關委員等。

在推行策略方面,C 學務長認為有六項很重要,提供便利的 e 化學生輔導平台、增加教師輔


導學生的成就感、釐清導師責任的範圍與優先順序、提升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學生事務單位提
供教師更好的支持與諮詢及強化系、院與學生事務有關單位的協同合作等,另外 C 學務長認為比
較實質的做法,就是讓每位參與學生事務的教師清楚他們的工作內容、範圍,及學校給予的資源,
以提升其輔導過程之方便性。

C 學務長最後再次強調,現在大學法對教師在校職責包括教學、研究、服務、輔導等四項任
務,以一天 24 小時,期望教師四項任務均表現很好,困難度相當高。就每個人之人格特質及不
同專業,學校若訂定教師對此四項貢獻之比例,當可達到人盡其才之功能,如此學校發展才較可
能有不錯成績,學務工作才更有可能有教師願意投入。最後,學務長很感性地陳述,當學務一定
要有一股熱情,個人再次回來擔任學務長工作,就是希望再次享受那種大家一起為協助學生學習
而努力的感覺。

209
附件六
D 學務長訪談要素抽取

主題命題 要素 逐字稿
壹、對教師參與學 Q: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對於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看法?
生事務工作的看 一、 請問您是否有所期待?
請問您是否有所期待?是否認為樂觀可行?
是否認為樂觀可行?
法 1. 對於教師參與學 A:我認為是可行的
我認為是可行的。抱持著
我認為是可行的 「有意練功,無意成功」的態度。
生事務與輔導工 國立與私立會有明顯差距。
國立與私立會有明顯差距。公立學校國立如果要做的話會
作,我認為是可行 與長官有關係。例如:校長對老師是否有所期許
與長官有關係 校長對老師是否有所期許。再來,
校長對老師是否有所期許
的。 就是看學務處本身是否堅持
學務處本身是否堅持,
學務處本身是否堅持,要用什麼策略來做也有關
要用什麼策略
2. 國立與私立會有 係。例如:本校優良導師的選拔及推展導師績優單位獎勵
明顯差距。公立學校 (依據客觀數據)

會受校長的影響。 本校升等的時候,會要求交會議記錄。
3.學務處要有獎勵 而遴選優良導師部分,學務處讓客觀數據
學務處讓客觀數據(
學務處讓客觀數據(班會記錄、
班會記錄、帶
策略,並有客觀數據 班出遊、
班出遊、校外賃居、
校外賃居、個別晤談及資料繳交、
個別晤談及資料繳交、參加導師座談
評量其輔導成效。 會…等)系主任能瞭解那個導師這部分較認真,
系主任能瞭解那個導師這部分較認真,而這些客
觀數據是直接提供給系所與院長讓他們根據此數據來推
觀數據 根據此數據來推
選優良導師。
選優良導師
學務人員透過服務老師,增加其認同感,進而配合度提
高。因此學務人員的策略與心態是很重要的。
4. 設置好的優良導 二、 對導師的輔導成效或品質的看法如何
對導師的輔導成效或品質的看法如何?
看法如何?
師獎勵辦法,會影響 老師的輔導成效與評估,
老師的輔導成效與評估,與導師本身是很有關的。
與導師本身是很有關的。這就是
老師的輔導成效與 為什麼要設置優良導師獎勵辦法。
為什麼要設置優良導師獎勵辦法。
評估。 剛開始成會跟長久以來的師生關係互動會有所不同,但是
不表示長久以來就不好。而本校在這一方面是做的還不
本校的要求與獎勵辦法很嚴格。此部分也鼓
錯,可能因為本校的要求與獎勵辦法很嚴格
本校的要求與獎勵辦法很嚴格。
勵導師有質性的描述,例如:學生推薦信。
很多事情是與想法、理念、作法還有你的堅持及心態都息
息相關。
5. 輔導老師不是心 我們不可能把老師看成心理諮商師看待,
我們不可能把老師看成心理諮商師看待,老師只能做初級
理諮商師,只能做 的預防,
的預防,如果發生任何問題,
如果發生任何問題,應必須轉介到學輔中心。導
應必須轉介到學輔中心
初級的預防和適時 師只要關心到學生是否 OK 了嗎?有無情況以及學生該知
轉介。 道的部分應該讓他們清楚的瞭解,這樣就覺得做的不錯
了。
6. 導師的導生人數 一個導師輔導二十個學生,
一個導師輔導二十個學生,大學部一班兩個導師,
大學部一班兩個導師,研究所
20 人最佳 一班一個,
一班一個,一個導師上限二十人,我們在教訓輔三合一就
開始做了。

210
貳、 Q:對學校相關辦法、
學校相關辦法、規定之
規定之影響的
影響的看法?
看法?
對學校相關辦法 1.學校相關規定以
1. 「1」
「導師制實施辦法」
導師制實施辦法」當然為優先。
當然為優先。
規定影響之看法 導師制實施辦法最 「2」
「教師評鑑、教師考核辦法」輔導來看的話,他要算到
有影響。 教師教學評鑑也要與升等做結合。
教師教學評鑑也要與升等做結合
2.教師評鑑要與升 「3」教師升等辦法的規定影響也很大。
等結合。 1.2.3 項都是不可缺的。
項都是不可缺的。
3.教師升等辦法 「4」這個比較沒有關係
的規定影響也很 「5」是沒有關係的,但是本校已經有兩個系做「
「導師意見
大。 調查」
調查」而且還作分析。
而且還作分析。
但我覺得這部分不錯,未來將與各系推薦來實施這部分。本
校已經有教學評鑑辦法,亦有教學意見調查以及最近所實行
的其中即時回饋系統。如果導師這部分可以由各班去做這個
評量的話,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議第五項改為
建議第五項改為「
建議第五項改為「導師制實
4.設置好的優良導 施意見調查」
施意見調查」或是「
或是「導師服務回饋調查
導師服務回饋調查」
務回饋調查」。因為第五項根本

師獎勵辦法,會影響 不評導師,只談教學,是沒有關係的。
老師的輔導成效與 「6」是不能單獨存在的,他的影響也不大。
評估。 「7」優良導師選拔,
優良導師選拔,是有相關的。
是有相關的。
而且此部分「
而且此部分「個人」
個人」和「單位」
單位」一定要有,
一定要有,讓單位主管重視
導師執行狀況,
導師執行狀況,也藉由此優良導師選拔,
也藉由此優良導師選拔,給予其獎勵,
給予其獎勵,人的
「正增強」
正增強」原理還是很重要的。
原理還是很重要的。
「8」不用。
「9」也沒有用,跟它無關。
「10」其實卓越計畫裡面的輔導是指學習輔導,跟此無關。
「11」與導師是無多大關係的,跟導師本身與學生事務關係
都不大。
「12」也是不大,但是教師法規定輔導為導師義務
教師法規定輔導為導師義務,
教師法規定輔導為導師義務,但現在
很多學校導師費發不出來,
很多學校導師費發不出來,因為這是不該發給導師津貼,
因為這是不該發給導師津貼,現
在目前有些問題存在。
在目前有些問題存在。我認為教師法本身規定導師應該有輔
導工作是有問題的,他變成說,他拿不到導師津貼了,可是
我就要倒過來問,問什麼國中國小他拿的到。而公立學校要
5.學生學習輔導要 從那個學校是支出,這個會影響到我們,所以我覺得教師法
教師法
尋求資源並給予經 對導師制的實施會有很大的影響。
對導師制的實施會有很大的影響。
費,要重視「新生 中國人最喜歡「傳道、授業、解惑」
,問題是要有責任制,
輔導」
,實施各類活 如果每個導師都要管到學生不太可能,要有專職、專人才可
動。 能要求績效。
評鑑有時是過關或不過關,有的也會納入積分。譬如:他如
果被選為優良導師,他輔導方面就會加分。我們不可否認,
他本來就該算到其中,不會有重複計分的問題。例如:我們

211
有獎勵優良研究,在評鑑的研究方面照算。他不會有重複不
重複的問題,他反而有跡可尋,反而有資料可以呈現。
其實學習輔導,
其實學習輔導,向上尋求資源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向上尋求資源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例
如:學務處。
學務處。
另外,
另外,現在很重視的「
現在很重視的「新生輔導」
新生輔導」
,除了各導師有導師活
,除了各導師有導師活
動費之外,
動費之外,我們也會給各系及各院一筆費用,
我們也會給各系及各院一筆費用,這筆費用鼓勵
他們開設系導師會議、
他們開設系導師會議、聚餐,
聚餐,或是在系週會、
或是在系週會、院週會上,
院週會上,學
務處給予他們一個子題(
務處給予他們一個子題(針對新生)
針對新生),例如:學習輔導、生
涯輔導、兩性關係等,也推薦各系、院適當的演講人選,針
對大一新生演講,這部分我們放在「
「大一新生輔導週」
大一新生輔導週」來做
這部分就是由院與系的導師活動費來做,所以他們經費是很
寬裕的。另外也舉辦每個系的「
「懇親座談會」
懇親座談會」

叁、對輔導成效實 Q3: 對輔導成效實施評量看法
施評量看法 一、 請問對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或輔導成效的評
量,實施有無困難?評量是否能確實反映真實情況、具
客觀性?

1.實施輔導成效評 本校現在要積極落實到導師的評量(
本校現在要積極落實到導師的評量(質+量)
,尋求客觀
,尋求客觀
量要質量並重,有 數據,
數據,此部分本校已在實行。
此部分本校已在實行
客觀數據。
二、 應加強下列哪些工作項目
重要評量指標 以下會有學校別的差異
指標 1:導師 「1」這當然很重要。
這當然很重要
「2」此部分未必,因為學校有很多委員會,不應該只
侷限在申訴或性評。而且並不是每位導師都要擔任,因為
也只有部分導師才能擔任。
指標 3:可列為加分 「3.」
3.」此部分,
此部分,本校每年的會換委員,
校每年的會換委員,如果導師擔任學
項目。 生獎懲或學務有關會議是好的,
生獎懲或學務有關會議是好的,我們會給予加重記分。
我們會給予加重記分。
指標 4:只能列為加 「4」此部分,
此部分,我會認為這只能當作加分題用,如果他
我會認為這只能當作加分題用
分項目。 們有專門訓練最好不要做。
指標 5:只能列為加 「5」本校有這題項。
本校有這題
分項目。 「6
6」本校重視較屬於校外賃居的輔導,
本校重視較屬於校外賃居的輔導,在校住宿也規
指標 6:建議改成「校 定要有門禁。
定要有門禁。只有研究生無門禁。
只有研究生無門禁。在校住宿,
在校住宿,老師能給予
外賃居」的輔 的畢竟有限。
的畢竟有限。我覺得應該改成
我覺得應該改成「
應該改成「校外賃居」
校外賃居」的輔導。在本
的輔導
導。 校,導師規定要去看校外住宿學生的環境,並列在導師評
指標「7」
「8」需要 分之中。
尋找資源。 「7」
「8
「8」此部分都要尋找資源。
此部分都要尋找資源
「9」轉學生的部分,我們都把他當作一般來看,因為

212
他們轉到新的班級,都會融入成一份子了。延修生部分,
本校會比較多,因為都會修第二專長,但基本上會延修的
學生已經很獨立了,比較不需要。
「10」身障生部分 ok,我們有設置特教中心。同性戀輔
導,這部分會被罵的,比較不能接觸的部分。
「11」這部分我們比較鼓勵校內打工,大學工資為 95
元,研究生 200 元,博士生 250 元。
指標 12:很重要。 「12」
12」我們覺得這部分非常的重要,
我們覺得這部分非常的重要,我們是以系為單位
來推。
來推。我們現在做一件事與導師有關,我們會幫大一學生
我們會幫大一學生
全面做學習策略的評量,當場做、當場改並教大一新生該
全面做學習策略的評量
如何去調整,李永吟老師等人編的「大學生學習策略量
大學生學習策略量
表」。另外,教發中心也辦「
「學習策略工作坊」
學習策略工作坊」,對象也是

學生。
指標 13:本校很重 「13」
13」畢業生,
畢業生,我們學校有「
我們學校有「生涯導師」
生涯導師」設置,
設置,此部分
視。本校有「生涯 我們非常重視。
我們非常重視。因為本校有二分之一才能老師,而學生都
導師」
。 要考教師檢定,本校還開班幫助他們加強準備教師檢定,
另外,英檢的話,我們也有加強班。最後,我們在教學卓
越也有加強與企業界作結合的部分。畢業生是由實習輔導
畢業生是由實習輔導
處負責。
處負責。我們都調查他們的就業情況,
我們都調查他們的就業情況,這部分師培都要評
鑑。
指標 14:本校很重 「14」
14」服務學習我們學校有得獎,
服務學習我們學校有得獎,全國大專院校只有我
視,並有得獎, 們是國立的。
們是國立的。其他都是私立的。
其他都是私立的。這部分我們還開課,
這部分我們還開課,我們
但這是學校的工 不做勞作教育,
不做勞作教育,社團我們做攜手計畫、
社團我們做攜手計畫、教育優先區或史懷
作,不是導師的 哲計畫,
哲計畫,做課業輔導的。
做課業輔導的。但這一部份,
但這一部份,我們不認為是導師
我們不認為是導師
職責。 的職責。
的職責。

指標 15-19 目前都已 「15」系學會的輔導,我們每個系都要有一位擔任系學


在實施,也是評鑑項 會的輔導老師。
目。 「16」這部分是課外組來推。
「17」這部分就是一些委員會來做。
「18」這些都會算在評鑑項目當中。
「19」與「18」是一樣的。
肆、教師參與大學 Q4: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看法
4: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看法?
促進教師參與大學生輔導服務工作之策略看法?
生輔導服務工作 對教師參與大學生 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有沒有比較好的策略,可以促
之策略 輔導策略看法: 進他們參與?
「1」
「2」都需要。 「1」
「2
「2」此部分兩個都需要。
此部分兩個都需要
「3」很重要,要有 「3」老師至少要有個別研究室,
老師至少要有個別研究室,這是很重要的。有無
這是很重要的
配套措施如提供個 個別交流,像本校有「夏綠蒂」

213
別研究室。
「4」很重要的,需
要經費配合,將 「4」e 化本校現在尚未做很好,
化本校現在尚未做很好,但這也是很重要
但這也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但
學生檔案 e 化。 沒有我們也覺得還可以。這牽涉到
這牽涉到「
這牽涉到「錢」的問題本校下學
「5」優良導師要讓 期要做的就是「
期要做的就是「學生部落格」
學生部落格」
,就是學生檔案
,就是學生檔案 e 化。
老師有成就感。 「5」就是給他優良導師,
就是給他優良導師,就會有成就感。
就會有成就感
「6」
」這太抽象了。 「6」這太抽象了。
「7」和「5」相同要 「7」此部分就是剛剛說的獎勵,
「5.」
、「7.」一樣的事。
獎勵。 「8」此部分會影響教師都忙著做研究而無暇去輔導學
「8」不高輔導會影 生。學務長認為不是減少壓力,而是如何合理的去看待研
響教師,都忙著做研 究的比例,這樣老師才有餘力去輔導學生。我很喜歡大陸
究而無暇去輔導學 有一項制度,就是學生一進來,就分配一個導師,學生就
生。不是減少壓力, 跟著他,可能比較好帶學生。
而是如何合理的去 「9」此項是很重要。
此項是很重要
看待研究的比例。 「10」此部分太抽象,無法彈性。
「11」學務長最害怕人家說理念,因為有理念,但卻沒
有很大的投入。而此部分在教學卓越比較能夠落實,因為
有給經費。
「9」很重要。 「12」
12」這個本來就非常重要。
這個本來就非常重要。
「10」此部分太抽 「13」
13」這很重要,本校原本就已經改變,並非原有的班
這很重要
象,無法彈性。
「11」 導師制。
可行性不高。 「14」
14」國立大學所面臨的是發不出來的問題,
國立大學所面臨的是發不出來的問題,是教育部
教師法的問題。
教師法的問題。
「15」這很重要。另外,導師活動費不是他的津貼,是
「12」很重要。 個人的薪水,這個觀念很重要。
「13」很重要。 「16」我覺得現在沒有任何老師願意擔任行政工作,因
為他只是服務。
「14」已無法實施, 「17」重要,本校有讓導師自己訂定比例,設定一個
受限於教師法導師 range 讓老師一起選。
活動費是薪水,導師 「18」這個是很重要的。
活動費不是他的津
貼,是個人的薪水。
「15」很重要,
「16」沒有任何老師
願意擔任行政工,因
為只是服務。
「17」重要本校有
讓導師自己訂定比

214
例,設定一個 range
讓老師。

「18」很重要。

伍、對可能產生之 Q5: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這樣的推動,它對於學生、
影響的看法 教師,以及學生事務單位這三者,有什麼樣的影響?
1. 教師參與學生事 一、 對學生可能的影響?
務輔導對學生的 導師制實施就會影響嗎?
導師制實施就會影響嗎?我會倒過來說,
我會倒過來說,我們有
影響,不如整體 什麼樣的價值是堅持的,
什麼樣的價值是堅持的,此牽涉到教師甚至是社會整
社會的核心價 體的核心價值。
體的核心價值。
值。 二、 對教師可能的影響?
2.對老師的影響,以 就本校而言,對於教師的評鑑
對於教師的評鑑,
對於教師的評鑑,研究佔百分之五
現行制度,研究 十,幾乎就是研究佔一切。
幾乎就是研究佔一切。因為就是現行升等制度所
佔百分之五十, 導致的,
導致的,如果現行大學還是以研究作為升等標竿的
沒有辦法鼓勵老 話,這樣的改變不會太大。
這樣的改變不會太大。但如果像英國或大陸的作法
師投入輔導。 (師徒制)
,導師涉入學生學習、生活的話,會比較好。
因此,要大的制度改變才有可能。此也牽涉到導師本身
的價值觀問題。
此部分也牽涉到社會整體的價值,如果社會影響不
太改變的時候,在加上最後始終又看到研究而已,如果
要老師投入只是形式上的,實質上卻不一定能達到。
3. 學務是受大環境 三、 對學生事務單位可能的影響?
影響,雖然訓委會 學務是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
學務是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其實也與整個訓委
其實也與整個訓委
指導學務工作發 會的政策與辦法都有關係。
會的政策與辦法都有關係。我覺得學務處在訓委會的
展,但仍受教育部 帶領之下,
帶領之下,已經是有人指導的領域。
經是有人指導的領域。不可否認,學務處
政策和辦法影響。 必定受到政策的影響,但政策也受到整體大環境的影
響。
在評鑑中,
在評鑑中,台灣高教學會有把學務放進來,
台灣高教學會有把學務放進來,但是
4.目前高教評鑑的 評的很怪。
評的很怪。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系所評鑑,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系所評鑑,也有一部
指標和輔導有關,但 份與老師的輔導有關係
份與老師的輔導有關係。
輔導有關係。我要倒過來講,
我要倒過來講,委員看不看?
委員看不看
評鑑委員看嗎?。

215
D 學務長訪談詮釋文

D 學務長個人認為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是可行的。不過,國立學校明顯地會受到校
長決策的影響,學務處鼓勵教師參與必須要有策略,好的優良導師獎勵辦法,以及有客觀數據評
量其輔導成效。學務處對老師的期望不可過高,老師不是心理諮商師,只能做初級的預防和適時
轉介,其輔導學生人數以 20 人最佳。

目前公立大學受限於教師法,規定輔導為導師義務,所以有許多問題存在,如導師費,個人
認為導師輔導既然是一項工作,不應列為津貼而是老師薪資才對。所以要解決公立大學的問題就
要我從「教師法」改善。中國人常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如果導師每件事都要
做,又要專職又不給薪,是行不通。

學務輔導有許多指標,個人樂觀其成,例如:
「學習輔導」
、「新生輔導」
、「大一新生輔導週」

「系導師會議」
、「系週會、院週會」等,都是很好的方案,不過向上尋求資源,提供配合經費,
才能幫助學務輔導落實。

至於學務輔導評量指標一定要謹慎,評量方式應採取質與量並重,有客觀數據,個人就這些
指標,認為指標 1:導師、指標 3:可列為加分項目、指標 4:只能列為加分項目、指標 5:只能
列為加分項目、指標 6:建議改成「校外賃居」的輔導、指標「7」
「8」需要尋找資源、
「12」非
常的重要,指標「14 服務學習」
,其他的「15」
、「16」
、「17」
、「18」
、「19」就不那麼重要,是目
前工作項目。

若要教師參與學生輔導,有無較好的策略,可以促進參與?個人認為策略「1」
「2」
、「17」

「18」都需要、策略「3」老師要有個別研究室、
「4」e 化很重要,
「學生部落格」學生檔案 e 化,
也是本校推動目標。至於「8」個人要合理的去看待老師研究所占的比例,這樣老師才有餘力去
輔導學生。學務輔導不但要有理念,有給經費,還要讓老師有意願投入才重要。尤其國立大學因
教育部教師法問題,導致導師費發不出來,要讓導師繼續投入是不合理的。

至於推動老師參與學務輔導,個人認為如果教師升等研究仍佔百分之五十,以研究作為升等
標竿,就改變不大,要著手升等制度的改變,才有可能性。學務處是受大環境和教育部政策所影
響,若要鼓勵教師投入,那必須從整體社會觀和教育政策著手,整體重新定位與考量。

216
附件七

開放式問句填答內容
開放式問句填答內容

第一部份 個人基本資料
學術領域 其他
0102 1.資訊教育
0306 2.工業設計
2216 3.圖書資訊、電腦系統
2303 4.全民國防教育
2305 5.國防通識
5007 6.語文(英文)
5009 7.護理
3203 8.國防通識

第二部份 應促進教師參與、
應促進教師參與、投入以提升學生輔導成效
其他(請填寫,若無則不必答)
0302 1.學生身心靈健康、人生意義、價值觀方面的輔導
2301 2.菸害防治
4709 3.專業輔導應交於專業人員

第五部份 建言
0502 1.輔導學生宜交由專業人士負責,外行人領導外行人,成效必定不佳。
0503 2.鼓勵老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除升等誘因外,優良導師的選拔、薪資部
分的獎勵,也是可以討論。
0504 3.有些困難,但有優良導師評比。
0602 4.學生輔導很難客觀評估,切勿冒然實施且以升等做威脅。輔導諮商有專
人,勿隨便言輔導工作,尤其教官更不應做輔導工作(不懂太做)。
5.按件計酬或可考慮,現行導師制度已徒勞,是老師變相加薪,應徹底改
進,目前之效果差。
0604 6.教師升等應提供不同之升等表現標準,Ex:Teaching、Servicing、
Researching,每個大學的教授應有不同的功能,才能發揮學生輔導及功
能。
7.助理教授之升等應以研究為主、教學次之,另外輔導學生副教授以上可

217
酌予增加輔導學生及 mentor New prof 之責任。
8.導師之職責,應打破「班級」之界限,平均分配給系上老師諮商或輔導。
0607 9.(1)缺乏共同時間。
(2)缺乏豐富的輔導知能。
(3)應提供網路資源有關教師輔導工作方式與範例。
0607 10.(1)經驗分享。
(2)導師知能專精研習與分享。
(3)諮詢服務。
0612 11.教師參與學生事務的面向很多,ex:導師、社團指導老師、系學會指
導老師及校隊教練,不同角色所花費的心力與時間也不盡相同,若將
其約入升等指標固然有鼓勵的效果,但評比上或比重上要合情合理可
能有技術上的困難度!
12.但老師花時間輔導學生絕對會影響個人教學與研究的時間,若不將此
列入升等指標內,對願意付出心力在學生身上的老師是相當不公平的。
13.應由評鑑中心列出不同方式,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合適自己的百分比。
0104 14.學校應建立好而完善的輔導基礎建設,這建設應包括硬/軟/行政/法規等
不同面向。
15.本校為師範院校轉型為一般型之高等學府,建議應優先集中資源建置
好而優之學生生涯就業與升學進修之措施,提昇生涯就業輔導之功能。
0105 16.教學、研究、服務三項即可,「服務」即已含「輔導」。
0107 17.教學時數與輔導工作需有配套措施。
0110 18.教師參與的管道本來就不甚明確,評量更是難落實,唯有明確的工作
定義,方有合理評量之可能性!
0111 19.應該無困難,可以由導師知生、識生的程度及參與班上同學事務、活
動等得知,亦可由學生的感受來應驗得知。
20.提供更多的資源及誘因,提升教師參與意願,學校並支持教師輔導的
各項措施。
0112 21.導師、社團、學長制都是很好的輔導制度。
22.任課教師有義務在課餘輔導學生課業,但不一定要訂 office hour。
23.教師為良心事業,對學生的各項輔導不能以量化來作為評鑑指標。
24.輔導工作不應列入升等參考指標。教學及輔導熱忱應於試用期酌予參
考是否續聘。
0114 25.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之評量辦法與制度,尚未具體建立,主
要輔導工作落在導師與主任身上,需逐漸宣導,讓教師越來越重視學
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4605 26.私立校院老師所需關心學生數量過多,對於輔導工作上的評量無法完
全落實。
27.在考核辦法中確實將輔導列入考績中。

218
28.目前私立技職校院因學生素質及其家庭背景複雜,老師輔導工作很重,
但在升等、考績中並不受重視,很令老師們感覺無力,因升等考量而
犧牲學生權利。
4606 29.近年各校皆有身障生名額,但學校皆沒有配套的硬體(無障礙空間、緊
急照護人員、場地或準則)及軟體(人員教育訓練、同學的培訓)等等,
有可能會因這些部份的不足而產生其他問題。
4607 30.擔任導師工作其貢獻度常以「年資」計算,缺乏實質評比的意義。Ex:
獲得「優良導師」可額外加分,but 一般導師或不適任導師仍以年資計
分,顯不合理。
0405 31.輔導工作應專人負責,不應以研究、教學工作的教授負責。
0007 32.整體建議:目前的學生輔導普遍認為係學務工作,其實,若導師的工
作主要是 Academic Advisor,將能有效掌握學生的個別學習狀態,進
而掌握其生活的總體問題。加強導師個別晤談時間,學生感受到自己
受到個別化的對待,則能降低其對學校與學習的疏離感。
0301 33.有關輔導事項,可列為升等的事項時,應明列其等級及重要性,以作
為升等的依據。
34.兼任學務長、組長、導師可列為升等的參考依據,但,其重要程度,
也應給予分級加重。
0302 35.依據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生的學習包含知、情、意、行四方面
知:認知、知識、IQ
情:情感、情緒、EQ
意:動機、態度、意願、企圖心
行:行為
四方面圓滿,才是一個全人教育,學校教育之所以有別於「學店」
或「職業訓練所」 ,就在於學校教育顧及最寶貴的教育核心理念—「情
意教育」,而學生輔導工作,正是情意教育的中心,理該大家重視,而
現今大專教師評鑑制度卻極為忽視此重要環節或者聊備一格。
反過來看學生的情意教育失敗,自殺率年年增高,憂鬱、躁鬱、
精神疾病已高達 1/7,生活上呈現的是重物質享受,壓力挫折容忍力
低,沒有遠大理想,自私萎靡,生活習慣差,對師長沒有禮節,缺乏
自制與自律,對念書學習沒有內在動機,而學校只一天到晚要求學生
爭第一、拿名次,追求表面績效,卻對那些暗自哭泣,日漸沉淪的孩
子束手無策,試問:一個得到全國第一的孩子,第二天卻從 10 樓跳下
來,我們到底忽略了什麼?
36.本校所採用的指標,每學期認真從事個案輔導工作者(搶救學生生命與
價值觀者),僅 20 點(一篇 SSCI 150 點),還要學務處或諮商中心認證、
推薦,並要求認真寫個案紀錄,配合各種行政,殊不知很多學生(自殺
三次未遂者)只願意跟著老師談內心事,卻不願轉介諮商中心留下紀

219
錄,而且現今有問題的孩子那麼多,每天應接不暇,那有精力每人/
次均詳細紀錄?論投入的精力與心神,為每個個案 20 點還差堪比擬,
所以談到「真實性、客觀性」的指標,真是令我們這些輔導志兵不勝
唏噓。
37.其他策略:
(1)建議學校提高輔導個案的升等和評鑑點數。
(2)各種實質獎勵。
(3)提高輔導工作在升等和評鑑中的比例加權。
(4)學校高層接受專業輔導知能訓練,由上而下的推動輔導專業學習型
組織。
0306 38.教師為良心事業,不宜以評量論斷。
39.不清楚。
0307 40.目前為止,並無困難。
41.尚稱完整,亦具客觀性。
42.系所、院及校皆有設置及推選「優良輔導老師」辦法。
0308 43.的確不容易,需有多元的角度,從質與量的不同角度搜集之。
44.無法明顯反應,只在服務中有小部份涵蓋。
45.在研究導向的時代,且一切以「I」為導向來看,唯有列入升等才能明
顯宣示學生輔導工作的「價值」,否則熱心默默關心學生者容易在學校
對教師評鑑指標中被評為不及格(因為勢必壓縮研究之時間)。
0311 46.規定升等提出教師應具社團導師或班級導師至少一年資歷。
0312 47.將輔導過程詳加紀錄,並於相關研習中分享或報告,可以列入教師評
鑑或升等指標。
0314 48.若能結合大學部「學生專題實務」,每位老師所指導的專題生即為其導
生,相信輔導工作必定更容易落實;易言之,輔導工作必須盡量結合
專業學習活動,如此將更自然的融入一些生活經驗與價值觀於生活輔
導中。
0315 49.大專教師之評鑑,應該由教師訂定個人標準,依研究、服務、教學三
種權重,自行訂定。
50.讓專心輔導學生的教師也可以有升等機會,否則沒有人願意花那麼多
時間去輔導學生,最後卻沒有什麼「產出」。當教師發現輔導學生之「投
資報酬率」如此之低,那麼任何輔導政策皆空談也。做研究有國科會
補助,輔導學生有什麼資源可用。
1103 51.晉級亦可考慮在內。
52.改善班會所需之排教室的困難。
1104 53.我的建議:大學教師研究第一,教學第二,輔導為前二者行之有餘力之
事,故列第三。
1105 54.現行升等制度之內涵,應加重(強)對“教師輔導學生之努力”予以重

220
視、肯定。
1111 55.學務工作不應建立於功利主義之上,獎勵、升等不應太多比例,否則
將適得其反。服務教學研究輔導是老師的天職。
56.學生之成長應在自然、和諧之環境中成長,太多之管理與輔導反而阻
礙成長,關心、愛心、耐心是老師的本性。
1112 57.教學與輔導是一體兩面的。凡為師者必須堅定此一信念,而不要偏
於知識的傳授。
58.教、輔都需要培養。一般教師較重於前者,對教學是很重要,但如缺
乏輔導能力,恐會事倍功半,為師者宜重視如何做好輔導。
59.輔導是全體教職員的責任,專職同仁的責任在連好並提供平台,教師
熱心投入才會有效。
60.不要固守「一班一導師」做法。要讓所有教師平均負起導師責任。
61.可利用教師專長與志趣,推動多重導師制。
62.主任要負起總導師的責任。
1114 63.老師是受評者,評量是否困難,應詢問考評單位
64.既有愛心,不求其他。是否客觀已不重要。
65.合理待遇,老師不是沒愛心,但升等教學壓力也不小,每個月微薄的
導師費又要請同學喝飲料,遇到學生活動、家庭突然變故…也要贊助
捐款,爾而還要跑急診室(還要求簽手術同意書),一切都靠愛心支持
自己很多年。
1116 66.取消操行分數、取消導師制度,而由專職專業輔導人員替代。
67.加強學校心輔中心功能,並擴編人員、設備。
1601 68.導師輔導學生人數太多,而未能兼顧每位學生的情況。
1602 69.教學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情況評量並無問題且列入升等服務部分
以利師生激勵作用。
70.目前本校尚未執行無法評估。
71.除升等指標外,本校列有特優教師即特優教官和特優導師,以用公共
場所表揚,激勵教師參與,以玆鼓勵。
1603 72.學校大致認為輔導工作是以教官為主之工作,往往老師們在校頂多擔
任導師工作已是非常難得了。
73.將來教官逐漸減少,最後教官存在校園,輔導工作當然由老師們擔任,
更能接近學生,增加師生間之感情和了解。
1607 74.目前導師輔導學生之紀錄,並未做制度性之規定。
75.目前本校升等時所列之服務事項皆為羅列擔任校內各種委員會之名
稱,並無出席情形及重要服務事蹟之註記,有缺公平。
1608 76.基本上,若要將學生事務輔導列為教師升等指標,恐需面對評量工具
的客觀性,精確性與量化不易的問題。
77.承問卷題意,本人為大學教學與行政服務角色,針對學生運動事務的

221
輔導與服務,本為除教學與研究外,最主要的部分若能強調此部分的
指標比重,自是樂觀其成,不但現階段,在一般綜合大學中,一味地
只單方面著重於研究方面,而忽略身為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教學與服
務。
78.樂觀未來能將輔導與服務列入升等重要指標。
1609 79.若要談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等,能有均衡的發展,政府就必須在
整體教育政策上有明確、合理、長期的方針/作法。目前資源配置強調
「學術卓越」次為「教學卓越」
,這兩個卓越(尤其是「學術」)已用盡
資源,各校為爭取資源,自然強調研究,校內教師誰研究做的多,誰
藉掌握發言權及主導權,就連教學相對都不特別重要,更何況輔導與
服務。
80.有些學校基於強烈教育理念來推動輔導與服務,應特別給予鼓勵,然
治本之道仍在政府政策與資源配置的課題上。
1611 81.大學生基本上已成年,因此不應採取結構化的方式來輔導學生(比如導
師時間規定等),而是應採取機會式的(如:專題參與、term project、role
model—即身教…等)。
82.完全不能,同係採用學生問卷調查的方式。
83.學校應該營造一個具有理想性的文化,及鼓勵師生追求理想,而老師
在大學教書,是為了實現個人的部分理想,台灣社會已太功利主義,
一為只考慮以升等或其他類似策略,只會妨礙學校及整體社會的進步。
1613 84.學生對教師參與輔導工作認真及了解不夠,大都會排斥或不積極,故
需做宣導、互動,讓學生了解該工作真諦,免於造成誤會或不把中心
問題說出,使該工作難以進行。
85.教師參與該工作需用心,並做紀錄,累積資料、追蹤分析、預判、調
整等,使該工作具客觀性,而非由訂定之條文來規範,需看是否落實。
86.若是把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列入升等指標,參與評審委員需用心去
了解,不要急就章,花少數時間便評出分數,或有多重標準。
1701 87.學生輔導工作確實較量畫。除少數學生輔導工作確實較難量化,除少
數因特殊事件而教師推學生輔導有特殊輔導事蹟者外,一般無特殊事
件發生時,或亦為教師輔導有方所成就,故學府工作評量應多聽取同
學意見,由權及教學單位應以質化方式呈現,唯缺點是無法具體、量
化。
88.校長強力呼籲要求、教育部政策明確要求。
1705 89.輔導成績可以學生意見為參考,但問卷調查需有可靠及正確性,因同
學們是個學習的個體,心智方面不盡成熟。
90.班級輔導可建立雙導師制,以使學生享有更多的關注,並減輕教師已
經很繁重的工作量。
91.獎勵擔任輔導老師之機制應更加加強。

222
92.學校應再增加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
1707 93.多編經費推動科大學生輔導,相關活動、輔導老師工作坊,國際化參
訪觀摩研習。
1801 94.學生輔導工作應是每位教師的工作,但因輔導工作牽涉諮商專業的知
識,非專業人員無法承擔,且每位教師大皆在其專業領與有專攻而已,
其所能輔導的大概亦僅其專業知識領域上學習成效的輔導而已,如牽
涉到生活、情感等情緒、精神問題,可能無法勝任,甚致教師個人在
工作教學上的負擔,亦可能需要他人的輔導。故個人認為應釐清教師
之任務與職責,不可讓教師承擔其職責外非其專業知識或技術的工作。
1802 95.大致可以。
1812 96.各大專院校依屬性有分研究型與教學型式兩者兼具,校內各系亦有分
異,教學型大學要推動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輔導工作,在教學評量上可
以著墨,研究型大學可能較難推展。
97.輔導工作的評量確有其困難,如果以現有各校教學評量(學生所需填)
已經流於形式並應付了事,幫助不大。故輔導評量之設計,應讓學生
能真實主動且積極去反應輔導教師成效。
1813 98.應落實「績優導師」之遴選辦法,讓「榮耀」成誘因,藉以提升訓輔
工作。
1814 99.有,除非各位輔導老師均能留下輔導記載事宜,否則無法立即提供學
校評量考核的依據。
100.能,藉由各種量表統計之總分高低來擇優秀暨表揚該教師。
101.目前只能採取獎勵、表揚方式來提倡教師多輔導學生。
1901 102.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最主要的困難在於輔導專業不足,因此,加強
老師輔導專業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03.本校尚未建立教師輔導客觀指標,只有 “籠統”的「服務」來概括。
因此,也無法反映出老師輔導工作的真實狀況。
1903 104.輔導工作涵蓋廣泛,也牽涉專業技能,特別是心理輔導部分,本問卷
對此名稱之定義,不是很清晰。
1904 105.目前學生的特質造成教師在生活輔導及課業輔導負擔極重,如何減輕
負擔及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正確的輔導觀念(仍有部分教師認為責任在
於學生的問題)應為首要。
1905 106.本人不認為教師評鑑或教師升等考評項目中需要在原先的教學、研
究、服務三項之外再將上輔導項目。不過,主張輔導在服務項目中或
在校內服務項目中,可以成為具體而更受重視的子項目。
1907 107.升等可有雙軌: 一為學術升等,一為教學服務升等。
108.以激勵教師投入教學、服務工作。
1909 109.在導師輔導過程中,應強化導師與諮輔專業人員間的溝通。鼓勵導師
事實轉介學生接受專業輔導。

223
1913 110.這種問卷很難回答,每個人背景、狀況各不相同,過度促進和促進界
限之間不停流動。
111.如此強調分工的社會,許多工作有專職人員後再促進老師多參與吧!
把志願熱心者當專職者,總是不妥的。
112.基本上尊重研究者的想法,本來研究也不能真的洞悉不停變化的世
界,不必太在意,做的有成就感,快樂就好!
1914 113.擔任導師或是輔導工作是很辛苦,很繁雜的,想要做的很稱職的話,
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神、力氣、時間和智慧。師長事實的依據化或依
各動作,都可以引領學生走向正面良性的大道上。
114.我個人認為: 輔導的對象不僅是出現問題的學生,有許多看似正常,
或是很正常的學生,應該說是每一位學生在大學裡都該有至少一位老
師,可以作為她的精神導師,除了學業知識以外,人生經驗、理念、
價值觀、人生態度…等,都職得以交談或討論方式給予溝通或引導,
大學生的學習是廣泛、有深度、有理念、有遠景、有生命教育與精神
引領的。
115.多數大學教師有升等語教師評鑑的壓力,會讓許多教師在精神上進入
緊繃狀態,因為同時要兼顧研究、教學與服務三者,實在不容易,必
須犧牲許多個人的家庭生活、親子互動和休閒睡眠時間。也可能研
究、教學和服務三者都有做,但每項都差強人意、心力交瘁。
116.我很贊成教師的角色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但若加上是分工的,那就
更理想,輔導工作的嚴謹、內涵和社會貢獻,不亞於教師的研究工作。
所以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應可作為教師升等的指標,至於評量上
的困難應該是可以克服的。
1915 117.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評量應教教學評量更有客觀標準,學生的評量
意見亦較具參考性(因不涉及教學要求嚴厲與否、分數高低、被當掉…
等利害關係)
118.如列入升等指標有困難,應考慮給予其他誘因(如財務上的獎助)。現
行升等制度及各項財務獎勵多只鼓勵研究,輔導自不在大學教師的眼
下。
2202 119.學務單位應聘用足夠之專業人員,提供教師及導師諮詢及服務工作,
讓工作推動更順利。
2203 120.學校訂定評鑑項目及內容不易反應學務工作的重要,比重低。
121.教師參與學務相關工作,皆有按量化(依分類項目)方式加減分數,並
由學生、系所主管及學務單位依比例計算教師參與績效。
122.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若有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相關學務計畫活動或特
色主題計畫獲部補助或獎助者,建請比照列入產業合作計畫或國科會
計畫案數,以激勵兼行政職者願意投入規劃,提升學務工作品質。
2206 123.輔導成效難以量化,評量較無法達到客觀。

224
2209 124.對於採用學生意見調查應供做老師輔導評核的驗證與參考,非“依
據”!
125.對於升等部份,輔導工作實不亞於教學、研究及服務之部分,建議未
來若教育部實施大學分級(分類)時,如: 研究型、教學型….等,若為
教學型則可於教師升等時`加重輔導及教學方面之比例。
2211 126.導師參與學生事務或輔導之評量多半以量化方式呈現,以求公正客
觀,但易流於以「成敗」或「顯而易見」之事務為根據,以致無法呈
現其人格薰陶或輔導之用心程度。分數,難以反映教育良心。
127.舉辦研習課程,並輔導其將學務專業化,甚至研發如: 「學務師」之
分級證照,再將取得證照者納入升等之評鑑加分事項。
2212 128.我個人認為輔導工作隻績效應一視平等,不宜以升等職級而有所不
同。
129.老師對學生的教導,應該著重於「教學」與「輔導」績效兩者,教育
部應了解其必要性,且要求各校宜研擬辦法列入是否「續聘」之主要
考核項目。至於研究成果應列入個人是否「升等」(講師升助理教授…)
之依據,兩者要很明確加以界定才對,然目前各大學(含專科)均將混
淆在一起,且認為只有「研究成果」才是 “最、最”重要條件(是否續
聘或在校中最吃得開),因而造成今日 100%的各界人士(學校行政人
員、教師、教育部評鑑…)只重視研究成果,而忽略了教學、輔導的
重要性(雖有什麼教學卓越、輔導成績比重等措施,然妳是否認為這
只是一點的表徵而已?)我們不敢將今日教育成果成敗(看今日學生表
現即知)~「功利掛帥」完全歸咎於目前的教育政策(十分顛倒),然您
會說無關嗎?
130.個人服務於大專院校已屆 35 年(即將退休),曾任大專院校校長、教務
長、學務長、進修部主任、亦曾參加教育部訓輔總評鑑委員召集人、
訓輔經費訪視委員。在訓輔工作迄自 60 年代(訓導主任) 、70 年代、
80 年代及 90 年代歷經近 40 年。
2302 131.教師應提升投入輔導工作比重,兼負「傳道授業解惑」之責。在此之
前,學校應提供增加教師輔導知能的環境與機會。
2303 132.將導師輔導學生工作納入優良導師選拔標準。
133.將教師參與輔導知能研習時數納入教師升等之積分標準
2305 134.評量應無困難,例如本問卷第二部分「參與學生輔導工作」計有: 擔
任導師…等十九項之多,均可以討論配分加權比例,考量教師擔任工
作及時間長短,作為升等評核依據,應可以鼓勵教師投入輔導工作。
135.教師升等指標或實施辦法應適時修訂、討論,形成共識,使其能結合
實況,更具客觀性,對現職教師有鼓勵及自我評估的效用。
136.大專院校服務的教師,有些並未完成教育學程,而是在取得碩、博士
或升等之後,即可任教。對於學生專業輔導之能。大學生發展理論、

225
心理社會認知發展、學生事務發展趨勢及重要政策工作,建議能有相
關研習進修之機會。
137.目前教育部訓委會每年都有表揚推動學生事務績優學校和教育人
員,建議教育部能政策規範,從事學生事務工作之教育人員,能進修
或研習「學生事務」或「高等教育」相關學程學歷,以促使學生事務
人員真正專業化,並促其高度發展,使學生真正受惠。
2306 138.“量”的評量比較容易,“質”的卻很難看得出來,容易落入數學的
迷思中,看的很表面。
139.恩威並施,學校有績效為考核辦法,學物與輔導可列入評分項目中,
另也可以有鼓勵的做法,如提供活動費、獎品等。
2310 140.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學校類型應可再細分:綜合大學、研究
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社區大學…等。
2311 141.輔導工作需要較長時間的投入方能略見成效,現今學子所面臨的家
庭、經濟、情感問題漸增,導師及心輔室的負荷趨重,同意投注更多
資源在校園輔導工作。
2501 142.有困難,當以熱忱為核心的輔導工作,化整為一項項的評量題目時,
將使得熱忱與愛心的抽象價值被相對貶低,反而用冰冷的科學化的計
分來評量師生關係。
143.大致可以,但是仍有部分導師為取得“輔導”分述,積極參加學務單
位辦理之研習,但常常早退,或是直接帶學生來學務處來轉介給輔導
人員,作為提高分數之依據,但實際上卻沒有認真先與學生談一談,
使學生在震驚之餘受到二度心理受傷。
144. (1)有。可以請“受到教師恩惠或照顧的學生”直接分享“師恩...
等”的心情或想法,喚起其他老師對師生關係的期待,重新用心
投入輔導的行列。
(2)結合輔導與教學,輔導可走出 office,輔導人員可主動與系聯繫,
與教師一同訂定年度輔導計畫,即系所輔導老師或人員的制度。
2502 145.輔導可以成為升等的一部分,但比重應由各校系所訂定。
2504 146.輔導工作難以由量化呈現優劣,如何客觀評量當有周延之量表。
2506 147.網路溝通與輔導學生之紀錄可列入重點評量細項。
2507 148.將輔導列入教師評鑑,亦能有利行政單位推行相關輔導工作。
2508 149.(1)量化數據與其質未必對等。
(2) 能部分反映。
2510 150.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應該是學校全體教職員的職責,個人覺得學校為
教育機構,全體同仁都應納入。加強教職員同能輔導知能與相關福
利,可多加考慮。
2512 151.(1)擔心學務處所訂定之評分項目對部分教師會流於形式。
(2)量化的內容能否代表服務知品質實令人質疑。

226
152.(1)各二級單位設立評鑑指標以盡量“具體、客觀”,唯個人仍覺得部
分教師加分而去執行。
(2)量化之指標對於工作內容之成效評估不易。
153.建議宜由教育部先落實對教師“輔導知能”之強化與提升,並配合政
策強化“輔導”之重要性。
2513 154.有困難,若以量化評量有施公允,以質性評量上缺標準化。
155.難臻完美,整體教育環境變動,教師素質與教學、服務觀變動、學生
素質學習態度變動,為使指標或實施辦法具彈性的結果是最小化共通
的小眾。
156.教師評鑑或評量,減授課時數、與行政津貼加給、績優表揚、講座闡
揚服務理念。
4703 157.無法由人數來量化,因為有時 1、2 位較特殊的案例,可能就耗去相
當多的人力、心力以及時間。
4705 158.如果不是研究型學校是否不應強迫老師幾年內升等,或漠視老師的輔
導心血。
4707 159.量化輔導人數,未必可以反應輔導成效。
160.積極參與各校優點修正中。
161.(1)傑出輔導教師選拔。
(2)專案申請計畫(學生事務)給予獎勵。Ex:教育優先區專案、帶動中
小學專案、學生事務特色案等。
4709 162.應依教師時間,加強教師輔導知能。
163.術業有專攻,因此較需專業輔導之學生應轉介輔導專業人員。
164.本問卷內容表贊同,惟需有配套措施。
4713 165.目前老師之工作
(1)9~11 課/星期。
(2)學生專題論文指導與論文撰寫。
(3)3~4 門課之作業批改。
(4)每週每門課不定時之小考及批改。
(5)學校不定時之會議(校內及相關教學及輔導研習)。
(6)校外專案之研習(含申請、撰寫報告、經費申請等)。
(7)課程 e 化上網及數位教材製作……等。
如果心力足夠,才能將輔導工作盡心盡力。
4102 166.學校決策者若不重視學生事務與輔導,許多政策與制度並易流於形
式,建議教育部可藉著:舉辦各校校長及董事長之學生事務觀摩,亦
或加重評鑑各校學生事務的作法,提醒各校注重學生事務與輔導。
167.教育部對各校有教學卓著經費,為何學生事務方面卻無相關經費可供
申請?建議教育部應在現有訓輔專款補助的基礎上,建立更完整的學
校學生事務評鑑制度,作為往後評鑑及補助各校的依據。

227
168.學生事務不外乎:心理諮商、學生住宿、課外活動與就業規劃四個方
面,建議各校鼓勵學務處職員多參加相關研習與參觀。
169.各校從事學生事務(及學務處)的職員應至少修習 8~12 學分的學生事
務課程(如:活動規劃、生涯規劃、青少年心理學等)。
4107 170.如本研究結果出來,建請教育部行文至各校,訂定教師評鑑規劃時,
給予參與學務輔導工作教師加分,以增加誘因。
171.目前對於參與學務工作的支援教師,學校考校時有加分,但應有更具
體方法,鼓勵教師參與學務工作。
172.教育部可行文建請學校在各校服務辦法中加入評比。
4108 173.如果只以參與作為評量則毫無意義,需思考如何評量輔導之實質成
效,輔導人員所付出之心力,對被輔導個案之幫助程面和程度。
4111 174.即使有困難,縝密之技術仍能克服,問題在於:教育部從領導人到政
策,均不足以為師,何資格、何立場評鑑教師。
175.尚不足。
176.風行草偃,上行下效。
4410 177.本人是兼任講師,在幾所大學擔任體育舞蹈老師,個人的看法,學校,
導師制要確定落實,不要領錢少做事。
5003 178.教師兼任導師者以專任教師優先,已兼任一、二級主管或其他行政職
務者,不應再兼任導師職務。
179.教師參與輔導工作應明訂具體量化指標,以憑客觀評鑑考核。
5006 180.學生事務與輔導為全面性之工作,除專業人士全心投入外,亦在全體
教職員均應具備的能力與責任。
181.鼓勵同仁能以愛心與耐心積極投入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
5007 182.目前沒有,我們學校的制度有彈性,許多老師參與社團、系科學會的
指導老師充分授權老師,老師因個人興趣、意願來參與。
183.因導師工作非常細瑣,很難量化,時間也有很大彈性範圍,難以硬性
規範,有些是關係到老師個人特質、風格,即便要量化,也最後流於
形式,並不踏實!
184.整體而言,是很難評量,即便列入升等,也流於形式,應就系科評鑑,
鼓勵老師們參與,比個人升等項目好,學校在乎,老師們也較重視評
鑑結果,事關系科經費和發展!!
185.”升等教師”不應是教師參與學生輔導的 target!許多不升等老師,因
個性或其他因素,即便他或她參與學生輔導,一樣七零八落,老師們
自律、熱心特質才是真正左右輔導學生能否成功落實的主要因素,許
多正要準備升等教師自我要求高,相對地,對輔導工作也認真用心,
有些老師不升等的也不準備他們的研究或其他工作的,也有很多是忙
其他外務!學校的評鑑制度,應給予鼓勵,校外來的評鑑就應比較嚴
格,私校因教師評鑑本來就站在較嚴謹態度去看待學生輔導的問題,

228
應多多鼓勵老師們不論是實踐或時間方面。
5008 186.本校各科學生特質不盡相同,例如護理科學生多年來給導師的評分普
遍高於其他科,然而其他科老師也非常認真帶班,但往往無法得到學
生認同,如果以學生給導師評量分數來認定導師參與學生事務的依
據,似乎不是很客觀!
5010 187.學生如何看待導師?(從學生來看需求為何?)
188.新生導師作業 SOP?(剛入學學生如何盡速適應環境)
189.畢業生導師作業 SOP?(對象在不同階段工作內容如何調整)
3202 190.促進大專校院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可列為教師評鑑中,最好的
方式由教師自行選擇研究、輔導、服務及教學的百分比,可突顯老師
本身專長。
191.畢竟學生輔導工作仍需一定的專業能力和耐心,不應要求全部老師皆
要完全投入!對於投入的老師更應給予多點鼓勵及減少其教學或研
究之壓力!
3204 192.由專任教師兼任輔導工作,工作量頗大,且未接受過相關專業知能訓
練,教師角色容易混淆不清。
193.以輔導學生的成效作為升等的指標似乎不盡理想,質化成果難以量化
主觀。
3205 194.受專業科系影響,少數教師無法擔任導師,以投入輔導行列。輔導機
制若以量化處理,較有困難。
195.以參與細項作追踪,用量化就此案參與實情,進行客觀了解。
196.除列入升等指標外,鼓勵導師輔導個案分析探討。
3207 197.宜建立教師升等除研究(論文著作)升等、技術升等、展演升等外之另
以學生事務(含學生輔導)為大專院校教師升等之另外一條升等管道,
亦即升等的另一條國道,方能有效促進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
作。
3102 198.教師因職級不同教學與研究應不同,但輔導同學如同母親照顧幼子,
應是不分層級,同列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
199.教師升等應以學生輔導列為權重的指標,因為這是人師的特質,也是
無法以亮化與客觀查證的項目,因此若有默默關懷學生的老師,應特
別鼓勵以為終日待在研究室,發表 paper 者為典範。
3103 200.應考慮如何確實評量參與與績效。
3107 201 正如輔導與管理,為一切績效表現之基礎,導師與教師的學生輔導角
色為何?學校對學生輔導的目標與措施為何?等均為應予優先確定
有效成為共事的項目。
3109 202.有,有老師常時在校外,少接觸學生且一般五十人無法一人兼顧學生
所有需求。
203.老師工作項目繁重,也很希望與學生多接觸,但執行上確實有困難。

229
3110 204.應建立教師以學師為教學、輔導之核心觀念,並建立完善的輔導機制。
3111 205.公開表揚輔導優秀之教師。
4804 206.學生輔導工作並未列入重要教師考核項目,導致大部分教師重視學術
升等,較不願將心力放於學生輔導工作上。
4805 207.學校有落實 office hour 制度,但常見的問題若是有問題或需求要找老
師多是臨時,故不會考量到是否為導師 office hour 時間,而導師就是
有責任要幫助學生,故會有 office hour 對學生實質幫助上有些差距的
情況。
4807 208.教師或導師參與輔導工作理當如此,但限於第一線工作,學校在聘任
更專業的諮商輔導人員提供後續輔導與介入或學校有完善的機制,緊
急抒困基金等以確實解決學生問題。
4808 209.學校雖有指標評量導師,但如無法完全突顯老師輔導的內涵,如能增
加導師輔導學生記錄,可能更能突顯老師輔導所花費之心力。
4811 210.改善整體教育評鑑的體制,真正有誘因讓教育者投入學生輔導,否則
學務工作容易落入「以公害私」的境界。
5102 211.配合教師評鑑,將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列為教師評鑑的一部
份。
5104 212.因為客觀之評量標準,常容易流於形式化的成績。
213.給予實質及公開的肯定與表揚,增加榮譽與使命感。
4202 214.輔導績效列入考評。
0211 215.不適任教師退場機制建立。
3302 216.本校導師制度無法反應教師參與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真實情況,班
導師平常在校與全班學生相處時間太少,無法取得良好互動,反而對
教練、或社團指導教師較適合從事學生事務與輔導的工作。
3308 217.導師制度應先建工作分析完成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其次再決定甄
選的標準,大學導師多年來已成為一種酬庸性質的位置而非職責。
218.導師的甄選應由學務處及系主任共同研商必要時該系學長姐推舉,能
找出真具有優良人格特質及脈絡熱誠的老師並領證書以為慎重。
219.導師一定其辦理學生事務工作研習,做心得分享、案例移交及經驗傳
承,對於不適人教師宜半年撤銷,會研究不見得懂得教學,懂教學不
一定懂得輔導服務,三者非絕對相關,這是目前導師制度中最大的盲
點,不建立正確觀念,會事倍功半,未見成功,導師評量是不得不做
的方法,非不得已不輕易嘗試為宜。
1202 220.「師者,傳道授課解惑也」良好的身教及言教,可影響年輕學子深遠,
若只注重研究,對於學生的言行舉止未作良好學習榜樣,將枉為人
師,不如歸去。
1203 221.首先必須訂定促進辦法。
1204 222.依辦法甄選有意願具條件者。

230
1208 223.大專教師應以專業教學研究為主要任務。學生輔導是另一專業性相當
高的工作。
224.大專學生的輔導應由專業人員執行,教師僅能轉介或提供資訊,不應
親自輔導,以免滋生更多問題。
1209 225.輔導工作成效評量,應以導師投入時間、輔導工作成效較為客觀之項
目作為指標,減少學生本人、主管等主觀成分較高之評量比重。
1210 226.評量指標之選定,宜透過公聽會方式或讓每位教師有表達意見之機
會,審慎訂定。
227.每位教師在教學、研究、服務、輔導四大項目可依自己特性選擇最有
利之配分比重,但仍應有一定之範圍。
2101 228.學生對老師提供輔導之滿意程度雖十分重要,但主觀性太強,樣本代
表數也常不夠。
229.增加獎勵、報酬、提供訓練、資源並讓學生懂得尊重並珍惜與老師的
互動交流。
1303 230.給予適當經費補助以及提升教師使命感!
1304 231.能將學生輔導列入升等指標當然很好,但實務上,絕大多數學校仍以
研究成效為重要考量,如能列入升等指標,那要有公平合理評估「輔
導」成效的方式
2403 232.本校八年升等條款,96 年正式實施,有三段博班進修老師被 fire,甚
至 96 年 7 月拿到學位都無法倖免,因為要審過著作。
233.講師升等困難處在於授課時間多,在評等時能拿到分數少,所以學衛
生等情況比較普遍,但教課、修課之間孰重孰輕,清楚分明!
2404 234.提升學務處行政人員素質並增加與學生溝通機會。
1403 235.師生比過高,現行指標偏向形式意義,難以客觀。
236.以建立專業輔導體系為主,一般教師只能加入輔助角色,應有所區格
和分工,否則只是理想,難以落實。
1504 237.校外舉辦的輔導相關的研習會,礙於與上課時間衝突而錯失良機。
238.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項目繁雜,若要老師面面俱到勢必稀釋了教學與
研究方面的時間。三者之間如何調和是困難之處。
1505 239.輔導學生成效之高低與輔導經費成正比。
1507 240.應讓更多教師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之規劃與執行,使他們了解學輔工作
之重要性,與各項學輔工作推動之甘苦。
241.未能也難以將學生之意見納入評量。
1508 242.老師對學生所作輔導還要做記錄,以便作為評鑑時之證據資料,此一
紀錄之製作,對老師而言是一大負擔,常需花費許多時間,以致老師
做研究時間受影響。
243.以目前教育部對本校老師的升等指重視老師之著作發表,根本不重視
老師對學生輔導所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

231
244.老師升等的辦法應更彈性,若教育部只重視老師的著作發表,將扼殺
老師對學生輔導的熱忱。
1511 245.僅具參考的價值,因為許多學生都是自發性的去找老師輔導,其成效
未必列入紀錄。
校方一再鼓勵、推動、形成共識、成為學校風氣,比作為升等參考更
有效用。

2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