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毛概分类图表

1、毛泽 东思想 概论人 物、会 议 /著作 、理论 /观点综 合分类 图表


第一节 总论
知识点 人物 会议/著作(年份) 理论/观点
在中共历 刘少奇 中共七大(1945):《关于修改党章的 (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第一次概括)表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
史上对毛 报告》 的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
泽东思想 邓小平 1)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1、(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第二次概括)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
科学体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
的概括 的决议》 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次) 2) 中共十二大(1982):党章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的基
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马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1930) (第一次使用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孕育了实事求是、群
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因子)

思 1、 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
主 的本本主义。
义 2、 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的 3、 强调“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中 4、 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国 毛泽东 《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中国共 明确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化 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反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的
思想原则。
“ 张如心 《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1941) 最先使用了“毛泽东的思想”的提法
毛 邓 拓 纪念“七一”的专论(1942) 提出全党要“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使用了“毛泽东主义”这一概念。
泽 王稼祥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解放道路》 (中国共产党内第一篇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章)明确提出并多次使
东 (1943) 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关于若 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

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1945):党章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念 <注>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没有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而改为:
的 “中共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毛泽东 《矛盾论》(1937) (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事 《实践论》(1937)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
求 的认识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是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指出:1、“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开始使用“实事
” (1938) 求是”这个概念)
概 2、“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念 3、“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的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从思想路线的角度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提 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概念。
出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新的解释: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
过 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概
程 括。
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1980):《坚持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
议》(1981) 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
毛概分类图表
“ 周恩来 《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公开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
(1929)
群 (陈毅) 强调红军在地方工作中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科学工作方式的运用。
众 毛泽东 1)《反对本本主义》(1930) 结合党的思想路线,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

路 2)《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线 3)《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 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提 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来,
出 到群众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
过 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程 毛泽东 中共七大(1945):《论联合政府》 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
著标志之一。
刘少奇 中共七大(1945):《关于修改党的章 (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
程》 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

基本内容:1、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3、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刘少奇 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1962) 进一步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点

1、 相信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
造者
2、 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
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邓小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议》(1981)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董必武 中共八大(1956) 指出,“革命的群众运动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这可能带来一种副产物,
助长了人们轻视一切法制的心理,这也就增加了党和国家克服这种心理
的困难。”
“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1930) 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
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独 遵义会议(1935)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
立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
始走向成熟。

共产国际七大(1935) 通过决议,不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的内部事务,为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
主 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创造比较好的外部条件。
” 延安整风运动(40 年代初期) 进一步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清算了教条主义的危害,独立自主这个基
本点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

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提 毛泽东 解放战争期间 明确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方针,强调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打败
出 中外一切反动派。
过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将独立自主原则用于经济领域,形成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
援为辅的方针,运用于外交领域,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思 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关于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完成)
想的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其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总要求、总原则和总的指导思想是:确
活的灵魂
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 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重新建构了毛泽
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毛概分类图表
知识点 人物 会议/著作(年份) 理论/观点
以毛泽东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概念)
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 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党人对近 列 宁 《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 使用了“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的国家”这一术语。
现代中国 (1912)
社会性质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把中国归入半殖民地国家之列。
和基本特 (1916)
点的分析 陈独秀 《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首次使用了“半殖民地”的概念
(1923)
毛泽东 《北京政变与商人》(1923) 使用了“半殖民地”的概念
蔡和森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 使用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概念
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1929) 正式提出了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新 中共二大(1922) 1、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和最高
纲领

主 2、 初步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
主 中共三大(1923) 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共同进行国民革命,但没有
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义 中共四大(1925) 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与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总 毛泽东 《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最早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 (1925) 总路线的前身。
毛泽东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第一次把中国的资产阶级科学地分成买
线
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做了精
的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辟分析,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从而基本上形成了新民
形 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更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充实和

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思想,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过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程 总路线和总政策)。
毛泽东 中共七大(1945):《论联合政府》 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
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
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消灭日本侵略
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
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一切,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
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江泽民 七一讲话(2001) 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代表走向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
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
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
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这是对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目的的高
度概括)。

3
毛概分类图表
新 中共二大(1922) 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把反帝反封建作为党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任务,解决了近代中国革命以来未能弄清楚的革命对象的问题,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民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阐明了分清中国革命对象对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主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义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从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
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
革 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民主压迫为中国的最大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
命 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的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完整地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指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对 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象 毛泽东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问题》 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
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
新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指出,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有农民阶级,还有其他阶级中的一切
民 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他们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
主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指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
主 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动力。


命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指的就是革命的动力。


新 中共四大(1925) (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

民 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
主 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主 毛泽东 《五四运动》 指出,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如果离开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
义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强调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革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强调:“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
命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
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

们的主要纲领。
领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 指出,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实现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具体表现在
导 (1937) (关键词):1、提出政治口号、动员口号;2、行动起来,成为模范;3、
与同盟者建立适当的关系;4、共产党自身的队伍、思想及纪律。

4
毛概分类图表
毛 毛泽东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问题》 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
泽 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它不同于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
东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指出,1、“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
对 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
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2、“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

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
民 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3、民
主 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4、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

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
义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1940) 指出,1、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
革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2、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的时代,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在此之后的中国革
与 命就其世界革命阵线来说已经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
社 就其革命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特殊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它的客观

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其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义
主 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第二步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义 的社会。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1945) 指出,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

经地义。





5
毛概分类图表
新 邓中夏 明确提出,“我们对于国民革命,即为了取得政权而参加的”。只有无
民 产阶级参加政权,从而给将来建立工人政府“预为准备”。
主 瞿秋白 指出,“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却不会是资产阶级的”,主张由
主 劳动平民组织的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以渐进与社会主义。
义 毛泽东 国民革命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 第一次提出在革命胜利后不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
的 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 而是要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
政 时期
响》
治 土地革命 中 共 瓦 窑 堡 会 议 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纲 (1935)
领 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书 提出与国民党共同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并表示愿意
时期
(1936) 将苏维埃区域变成民主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 抗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
时期 (1940) 治纲领。
《论联合政府》(1945) 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毛泽东 解放战争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 指出,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时期 几个问题》(1948)
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 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948)
《将革命进行到底》 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8)
《论人民民主专政》 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
(1949) 领
毛泽东 《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提出“中间派”这一概念,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1940)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对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中间势力”这一概念,主要指
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注>当“中间势力”这一概念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
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0) 深刻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1、宪政就是民主政治。2、中国需要
的民主政治,既非旧式的民主,又非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合乎现在中
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其主要内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
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
3、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4、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
大会。
新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1940)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主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 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纳为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
义 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的 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6
毛概分类图表
中 八七会议(1927)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国 中共六大(1928) 明确规定了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
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土地所有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毛泽东 兴国县《土地法》(1929) 将井冈山《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
产 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到 1931 年初基本形成了一
党 套比较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解 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地租及土地问题 及时地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政策。
决 的指示》(《五四指示》)(1946)
农 刘少奇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制度。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 强调,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项基本原则;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土 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地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的阶
问 级路线),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
题 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的 七届二中全会(1949) 规定,要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线


毛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和
泽 共产主义,这是和三民主义有区别的。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亦比

国内任何党派更为彻底。但是共产党的民主纲领,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于 代表大会所宣布的三民主义的纲领,基本上是不相冲突的。”
党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1945) 指出,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将来纲领和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
的 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的名称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明确
最 地指出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又说明一切中国共
低 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

领 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
和 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
最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
高 期的。
纲 毛泽东 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1944) 指出,必须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

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

系 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
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
实现新民主主义政策是我们的近期目标,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
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

7
毛概分类图表
武 周恩来 “八一“南昌起义(1927)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装 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斗 毛泽东 八七会议(1927) 1、 强调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
争 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2、强调了武装与民众的结合。
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问题》 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分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
件(根本原因,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周恩来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
(1929) 经济基础的产物。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 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
1924-1927 年的革命;2、敌人的强大;3、人民军队的弱小;4、共产党的
领导和土地革命。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1945) 对人民战争的思想做了概括,其基本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
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
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
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
民战争。

8
毛概分类图表
统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
一 关系中走过来的。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
战 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
线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 1、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时期

2、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
⑴ 阶级构成: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⑵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相结合)。
⑶ 建立目的: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土地革命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1、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全部成为反革命,在一段时期内,没有继续争
时期 的有关决议 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以王明为
代表的“右”倾错误最为严重)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毛泽东 (1937)
1、 国 民 党 中 央 通 讯 社 1、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发布《中共中央为公
日 布国共合作宣言》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战 (1937) ⑴ 阶级构成: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蒋介石
争 2、 蒋 介 石 发 表 实 际 承 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时 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⑵ 特点: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b、这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
期 的谈话。 个军队的合作。c、双方没有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d、处
于一种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1、
《目前抗战统一战线 中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
的策略问题》(1940) 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2、《论政策》 (1940)
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表明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时期 (1949)《共同纲领》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毛泽东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948)
1、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2、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
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9
毛概分类图表
党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1、 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和主要的革命
设 形式是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
两个基本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
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 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思想、
政治和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极其艰巨
的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中共中 认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 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
决定》 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
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 七一讲话(2001) 指出我们必须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
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
程。
《中 共中 央关 于加 强党 的执 政能 力建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设的 决定 》( 2004) 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
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
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
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
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
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
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保 列宁 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政党,不仅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
持 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来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
党 容如何。
的 中共瓦窑堡会议(1935):《关于目前 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
先 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进 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论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
性 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
”倾关门主义错误)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1945)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
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和自我批评。
江泽民 七一讲话(2001) 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
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
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知识点 人物 会议/著作(年份) 理论/观点

10
毛概分类图表
社 中共八大(1956) 会议内容:

会 1、 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
主 2、 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
义 策。
社 3、 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会 4、 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 5、 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
本 功颂德的方针。
矛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
(1957) 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
(1949)

主 2)《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义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
改 毛泽东 1956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精辟概括)
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

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
的 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
目 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就是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江泽民 七一讲话(2001) 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
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
毛概分类图表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
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共一大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正式形成。
(1954)
毛泽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6): 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
《论十大关系》 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

1、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
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2、 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3、 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管
理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4、 《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走 中共八大(1956) 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
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 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

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 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国 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自 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 论基础。
则。主要表现在:1、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

的中心任务;2、总结了进行第一个五年计
的 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
社 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
济建设的方针;3、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

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
主 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
义 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并

(1957) 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
设 不同性质的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并将正确
道 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主题。

毛泽东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2、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科学文化工作以及
(1957) 经济工作中的一系列方针;3、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
思想。(这些观点和理论被实践证明是成熟和比较成熟的。)
2)《在扩大的中央全会上的讲话》
刘少奇 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
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
周恩来 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陈 云 中共八大(1956)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 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的观点。
邓子恢 合作社对生产队的“三包——包工,包产,包财务”和“农村生产责任
制”的思想。
朱 德 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1956) 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理,强
调要处理好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2
毛概分类图表
社 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1949) 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对付国外的帝国主
会 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
主 社会主义国家。
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明确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经 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济 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 次会议 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时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
建 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
设 主义化、机械化,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周恩来 中共一大(1954):《政府工作报考》 (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目标)

指出,“我们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
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
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四个现代
化”的最初表述)
毛泽东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以外,
话 还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周恩来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1964):《政 正式确立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分
府工作报告》 两步走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1957)
毛泽东 1)《新民主主义论》(1940) 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

2)《论联合政府》(1945)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957)
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
的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
定。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 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中央统战部负 认为: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使之
责人的谈话 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华侨投资一百
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称之为“新经济政
策”)。
毛泽东 1958 1、(纠正“共产风”)认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为
什么怕商品,无非是怕资本主义;不要怕,我看要大发展;商品生产,
我看要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
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提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我们对于社会产品只能进行等价交换,不能实行无偿占有。
周恩来 中共八大后,完成了关于改进工业管 1、 基本方针是:分级管理,逐步下放,重视综合平衡,处理好下放后
理体制、商业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 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关系,破除和修订某些不
陈 云 的规定等三个文件 合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 中心内容和总的精神是:适当调整中央同地方,国家同企业之间的
关系,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
政机关和工矿企业,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毛泽东 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 把鞍钢经验称为“鞍干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不同于苏联一长制的“
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体制,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展情况的报告》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干部、技术人员
和工人的三结合。这种企业管理体制后来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被确定
下来。

13
毛概分类图表
社 民 董必武 中共八大(1956)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
会 主 要求,逐步完善国家的体制,严格区分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的不同职能。
主 与 强调:依法办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依法办事有两个方面
义 法 的意义,即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政 制 周恩来 上海市党的一大(1956) 最早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的重要思想。
治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指出,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
建 (1957) 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专政的
设 制度不适用于人民内部,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在人民内部,
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
盾着的侧面,他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在人民内部,民主和集
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执 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1949) 1、 确定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由乡村转到城市),为在执政条件下加
政 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

2、 首次提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指出务必防止产生骄傲

设 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
中共八大(1956) 针对党在执政后出现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同人民群众关
系紧张的状况,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
整风运动。(“三反”运动)
邓小平 中共八大(1956):修改党章的报告 1、 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2、 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监督的重要性。
统 周恩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 着重分析了官僚主义的 20 种表现,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
一 会议 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我们绝不能容
战 许有官僚主义在继续发展下去。“
线 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1949) 指出在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届三中全会(1950) 1、 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
地作好统一战线的工作。要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把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

2、 提出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1956)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针)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
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
(1957) 执政的共产党需要有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包括来自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依据)。

14
毛概分类图表
社 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6) 首次提出“百话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会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对于“百话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了详尽的论述。
主 (1957)
义 1、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
文 2、 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 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

设 4、 促进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5、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毛泽东 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
非的六条标准,即:

1、 是否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2、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 是否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4、 是否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
5、 是否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6、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
(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2、中国共 产党历 届代表 大会列 表精析


历届大会 时间 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一大 1921 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 年 上 海 1、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
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
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
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 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 1923 年 广 州 1、 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
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 年 上 海 1、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
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 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 ,
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
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 1927 年 武 汉 1、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
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 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
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
题。

15
毛概分类图表
六大 1928 年 莫斯科 1、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 ⑴革命的性质: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
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 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
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
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 1945 年 延 安 1、 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
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
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 1956 年 北 京 1、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 划
<1958~1962 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 主
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
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
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 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⑴提
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
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⑶强调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
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
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
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 1969 年 北 京 1、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 毛
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 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 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 年 北 京 1、 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 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
实践。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
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 1982 年 北 京 1、 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
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
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
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
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6
毛概分类图表
十三大 1987 年 北 京 1、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
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
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 ,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 1992 年 北 京 1、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验;

2、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 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
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 1997 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

1、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
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 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⑵进
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
重大问题。
十六大 2002 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的报告。

1、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
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 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
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
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
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
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3、中国共 产党其 他重要 会议列 表精析


会议名称 时间 会议主要内容
八七会议 1927 年 1、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 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
3、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当的主要任
务。

17
毛概分类图表
古田会议 1929 年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有效地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
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当的领导机关缺乏一致的坚决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领导干部之间消除
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中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中共六届 1931 年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重要表现有: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把反资和反帝并列;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4、在军事
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四中全会
瓦窑堡会议 1935 年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彻底地解决了联合民族资
产阶级的问题。
遵义会议 1935 年 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2、 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
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到了成熟。
榜罗镇会议 1935 年 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地问题,确定了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
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党中央把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共六届 1938 年 1、 主要是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
抗战的胜利。
六中全会
2、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各界 1940 年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宪政》,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需要民主政治。

宪政促进会
国民参政会 1944 年 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中共中央 1948 年 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政治局会议
中共七届 1949 年 1、 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二中全会 2、 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提出:⑴两个转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⑵两个务必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七届 1950 年 1、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实现这些任务所必须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战
略策略方针。
三中全会
2、 毛泽东向全会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全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的重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3、 报告中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
4、 毛泽东在会上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
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一届人大 1954 年 1、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民
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
中共七届 1955 年 初步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六中全会
知识分子 1956 年 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会议
中国八大 1958 年 1、 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二次会议 2、 召开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争取在 15 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18
毛概分类图表
中共八届 1961 年 1、 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九中全会 2、 会议认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是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因此,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要按照农、轻、
重的次序安排经济。
3、 会议确定 1961 年经济工作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求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
食,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支援农业。
三届人大 1964 年 1、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一次会议
2、 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即
在 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
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中共十一届 1978 年 1、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
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三中全会
2、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 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决定;
4、 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 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6、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
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中共中央 1979 年 1、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理论宣传战线的基本教训,把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原则问题讨论清楚,统一到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来,以及研究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之后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
召开的理论
工作务虚会 2、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概括了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的成
绩,同时也指出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和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他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
须坚持思项基本原则。搞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国情有两个特点,一是底子
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中央认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3、 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
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条论证了重新提出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并强调指出,每个党员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
4、 他还论述了民主问题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重申努力发扬民主,是党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坚定不移的目
标。
中共十一届 1981 年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
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六中全会

19
毛概分类图表
中共十 六 2003 年 1、 大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届三中 全 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
会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
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 大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
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 大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
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
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
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4、 大会认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
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则充分竞争。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
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5、 大会认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
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完
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
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 大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大会指出,修改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充分
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
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
毛概分类图表
中共十 六 2004 年 1、 大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加强
届四中 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
会 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
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
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
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 大会回顾了党的执政历程,一致认为,党执政 55 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
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
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
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
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这些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
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
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
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
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全会确定了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4、毛泽 东经典 著作列 表精析


著作名称 发表年份 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 年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 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2、 关于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⑵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⑶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⑷小资产
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⑸无产阶级是中国
革命的领导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年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 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以“乡村为
中心”的思想/
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和政策。
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1
毛概分类图表
《反对本本主义》 1930 年 1、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调查同样没有发言”和“中国
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

2、 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3、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并首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
重要思想。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
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路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 年 1、 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
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

2、 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
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 年 科学的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 1924-1927 的革命;2、敌人强大;


3、人民军队弱小;4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1、4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战胜敌人;2、3 这两个特点决定战争的持
久性和艰苦性。
《实践论》 1937 年 1、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⑴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⑷实践是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⑴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 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 1937 年 1、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 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
3、 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战争和战略问题》 1938 年 1、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 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了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1938 年 主要内容有: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
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 年 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提出(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2、 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
3、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把党的建设
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

22
毛概分类图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 年 1、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精辟的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
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领导权等问题,指出
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
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
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3、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 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
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论》 1940 年 1、 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
客观依据: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
分;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2、 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法统一的观点,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
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
主义共和国的方案。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
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
“节制资本”;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4、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
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辨证统一的观点。
《论政策》 1940 年 1、 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 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 年 1、 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 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实
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本质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整顿党的作风》 1942 年 1、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
矛盾;

2、 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
义;
3、 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
的辨证关系。
《反对党八股》 1943 年 1、 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 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 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 年 1、 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2、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23
毛概分类图表
《论联合政府》 1945 年 1、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
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 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
斗任务;进一步阐述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派人士参加的民主
联合政府主张。全面阐述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政治、经济、文化及
外交等方面的施政纲领。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把“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
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当做“
我们的一般纲领”;而把“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当做“我们的具体纲领”。
这是根据当时形势来制定的。
3、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⑴理论联系实际;⑵密切联系群众;⑶
批评和自我批评。
5、 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
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的标准。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
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
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
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7、 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 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2、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⑴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⑵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
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 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 年 1、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
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
命动力。

2、 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3、 完整的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土地
改革的阶级路线),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
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 年 1、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4、 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
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5、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历史任务。
6、 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7、 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4
毛概分类图表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49 年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 毛泽东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实现党的工作
重心的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和主要途径。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
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
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
装全党。
4、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阐述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
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 1950 年 规定了实现对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其中三个条件是:

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1、土地改革的完成;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3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不要四面出击》 1950 年 1、 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应该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
最主要的敌人,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2、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党对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步骤,十分注意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推翻地主阶级,同帝国主义斗争到
底。
3、 会议着重批评了那种可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该文也是毛
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政策和策略的一篇重要的文献。
《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1、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
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精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
须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⑴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⑵沿海工业和内地
工业的关系;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⑷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的关系;⑸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⑺党和非党的关
系;⑻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⑼是非关系;⑽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 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辨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3、 辨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4、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
和民主党派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和”把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总原则)的重要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 年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
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理论,主要是三点:⑴矛盾普遍存在;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
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不同。
2、 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
方法。
3、 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在文中对国
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4、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
曲折的。
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6、 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25
毛概分类图表

附录 1 农业 、手工业 和资本 主义工 商业社 会主义 改造的 基本经 验( 1953——1956)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1、途径 互助合作化 国家资本主义
2、发展道路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3、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4、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5、 形式和步骤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临时互 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
助组—>常年互助组)——>半社会主 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低级—>高级) 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
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步骤)。
6、阶级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7、政策 (建国后头三年)利用、限制

(改造开始后)和平赎买
私营工业 私营商业
第一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1953 年底以前) 形式 加工订货,统购包 (委托)经销代
销 销
利润分配 “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 1/4,企业利
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
第二阶段(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形式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和粮棉(主要农产品)
统购统销。
第三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1955 年秋到 1956 年) 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政策 和平赎买(对私股定息,统一规定资本
家的利润为年息 5%,国家付息 7 年<实
际 10 年>;对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也按
“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
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

附录 2 新、 旧三民 主义之 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括反满和独立两层意思。要完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
成的任务是推翻请政府的统治。在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基础 民族压迫,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之上建立对外独立、对内统一的民族国家、实现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 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专有 、
民主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使地主不能因地价上涨而坐享其利。以改善人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前者强调“农民之缺乏国地沦
民物质生活,防止出现贫富严重对立为目标。 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予土地,资其耕作”以期达到耕者有其
田,后者强调“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说明:大家都知道,毛概部分的内容虽然不是很难,但是由于内容凌乱,想学好的确需要花费不少精力。经过我 05 年
考研之后,我感觉这份表格对学习毛概很有帮助,所以希望大家也来看看。该表格来自一本考研书籍,但是由于没有
书皮了,所以无法将书名写出来,实在抱歉,这是我做好后,又进行了 3 次校对,对一部分内容做了适当的修订,同
时还加进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内容(均来自权威文件),以便和邓论部分相联系。同时这也是给一个女孩的——
彤彤,算是新年礼物吧,祝愿你 06 年考研成功,希望你喜欢。

2005.2.13

26

You might also like